发布时间:2023-10-29 09:49: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24531+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2-0108-02
Cause Analysi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s with
Fireneedle of The Pain Caused by Fire Needle Acupuncture
LIU QianDAI Li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021,China
Abstract:Fire needle for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s i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remarkable, widely used. But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pain. Some patients have a rejection of the therapy,therefore, in order to alleviate patients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ain and improve the therapy clinical efficacy and compliance,This causes the needle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s caused by pain were analyzed from six aspects,and put forward 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the pai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s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fire needle, fire needle therapy in clinic.
Keywords:Fire Needle Therapy;Skin Diseases; Cause of Pain; Nursing
火针疗法是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后,快速刺入腧穴或皮肤局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之一[1]。《黄帝内经》称火针为“大针”、“燔针”,称火针疗法为“粹刺”。《资生经》称火针为“白针”。《备急千金要方》称火针为“煨针”。《伤寒论》称火针为“烧针”。《素问・调经论》曰:“……燔针劫刺”,称火针疗法为“燔针”。晋代《小品方》一书,最早提出了“火针”的名称。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通过逐步改进、完善和发展,火针疗法已成为独特的针灸疗法。火针在治疗皮肤疾病中的作用主要有升阳气,美面部容颜;温中阳,令四肢温暖;清血热,消皮肤疮疹;行气血,散壅积瘀滞;通经络,消肌肤麻木;散风邪,养筋脉止痛;泻毒痈,排脓祛浊秽之功效[2]。火针疗法因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成本低廉等特点而被患者接受,火针治疗皮肤疾病以瘙痒性皮肤病最为显著。但火针针刺需直接在患者身体上操作,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及疼痛性,部分患者认为用火针治疗的疼痛较为剧烈,笔者结合临床分析疼痛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
1火针疗法产生疼痛的原因
11针刺疼痛机制人体皮肤具有感受痛觉、触觉、热觉、冷觉等功能,疼痛是机体对现在的刺激和以往经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进针时的疼痛主要来自皮肤,皮肤含有上百万感应接受器和神经末梢感觉外来刺激,尤其是在厚1~2mm的真皮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3]。每当身体的某些部位特别是皮肤的神经末梢受到超强刺激时,就可以引起机体的反应,从而使患者感觉到疼痛,火针进针时除了有针刺痛外,还会伴有灼烧感,即“针”的机械刺激和“火”的热刺激导致患者的痛觉更为明显。
12患者因素
121皮损性质及部位感染性皮肤病本身会伴有局部疼痛和神经痛,例如痈、疖、痤疮、湿疹、皮炎等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由于疾病本身的特点,火针针刺时疼痛会较前加剧如蜂叮咬,部分患者不易接受。根据皮损部位的不同,头面部、手足掌面及指趾端,对痛觉比较敏感,如果进针点恰好选在敏感点上,会产生明显的刺痛,胸腹部次之,腰背部及四肢痛感较轻。
122心理因素由于部分患者对火针的认识不足,认为火针“土”、“痛”、“危险”及对针具的恐惧[3],在针刺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或暗示针刺以后会产生疼痛,患者往往会在接受到暗示以后感觉恐惧和疼痛的加剧,另外,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的耐痛阈可能存在差异,耐痛阈与年龄、社会经历、环境以及患者对术者的信任度等因素有关,个体对疼痛的注意程度也会影响其对疼痛的感觉,当术者为其消毒,点燃酒精灯后,会造成患者自觉紧张,若治疗时患者过分紧张导致局部肌肉痉挛致使针刺部位不准确,则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
123患者因对火针治疗认知不足,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面部表情紧张、肢体僵硬。不舒适的会对疼痛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保证舒适的同时,针刺时皮肤表面张力越高,患者疼痛感觉越轻;长时间保持同一,可造成受压部位局部循环障碍也会影响患者的痛感。
124年龄及性别年龄对疼痛的耐受性和敏感性的影响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疼痛的耐受性逐渐减弱。老年痛觉又随着年迈而日趋迟钝,临床上常有老年人因缺乏疼痛主诉而延误诊治。另有研究表明[6],疼痛存在性别差异,根据男女大脑结构和功能、性激素水平、社会心理功能的不同,女性对疼痛敏感性较高,痛阈较低。
13术者因素
131术者操作技能火针治疗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针灸大成・火针》曰:“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烧针时必须通红发白,再进针,如不红则疼痛甚”[4]。火针烧针温度不够会令疼痛加剧,因火源距所刺部位较远、术者的指力和腕力不够,或初次使用者因操作要领掌握不熟练,行针缓慢导致针体温度较低,往往疼痛更为明显。另外,不同刺法适应不同的病症,火针的刺法有速刺、顿刺、留刺、点刺、灼刺、割刺等,《针灸大成・火针》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4]。欲达到“消息取中”,深浅操之,手有定数,非十年功夫不可得。针刺深度和角度不同也会影响患者的痛觉。施术者消毒后酒精未干就行针导致酒精沿针孔渗入而引起明显疼痛,术者应待酒精完全挥发后方可行针。
132术者的心理对于初次操作者由于经验缺乏产生畏针心理,故“畏火针者勿施针于人”否则心惧而手软,往往不易进针或弯针而加强疼痛刺激。
14针具因素患者病情、年龄、体型、皮损部位各有差异,针具的长短粗细质量不同,在进针、出针时均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针体过于老化,针尖变钝,其锋利度不够等也会给患者带来疼痛。
2减轻疼痛的护理对策
21降低针刺疼痛感目前表面麻醉剂在皮肤美容整形方面应用相当广泛,已有文献[7]报道,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治疗颜面部皮肤疾病的表面麻醉中,镇痛效果较好,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接受度从而保证了治疗效果。
22患者因素护士应耐心给患者做好解释沟通工作,给患者讲解针刺的感觉,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识,消除顾虑和不必要的紧张,并让其他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进一步提高自信心,克服疼痛的伴随症状。行针时可以和患者进行轻松的交谈,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人们常说“音乐是良好的止痛药”,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治疗时放一些轻松、舒展悠扬的轻音乐可避免一切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使患者放松,积极配合治疗。另外,舒适的可以减轻患者针刺时的疼痛,选择以病人肢体舒适和术者操作方便为基本原则,对患者应采取的势、所需的时间提前告之,并告诉其减少痛苦的最佳方法,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根据施针部位不同,可于枕下、肘部、小腿、N窝、踝部垫小枕,治疗时间长的患者协助其随时更换。
23术者因素首先,术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施针前要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和合作程度,并能准确定位腧穴,操作者应苦练腕力、指力和技巧,仔细体会针感,做到“神安、气定、手稳”,要注意持针姿势,施针时动作要轻快,切忌鲁莽操作。火针加热时务必要加热到针体通红发白,当火针针体离开火焰后要疾速刺入皮损或穴位,酒精灯应尽量距所刺部位或穴位近些,这样可以减慢火针的冷却速度。出针后局部疼痛可用黄金万红膏涂擦或局部冷疗以缓解针刺后的疼痛。另外,对于术者的心理要求要具有耐心、信心、责任心,首先耐心的倾听患者诉说的各种症状,通过分析患者的症状和对患者细致的解释,给予安慰和鼓励以增强信心,消除恐惧心理。术者应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言谈举止,多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度[5]。总之,术者要反复锻炼操作技能,克服畏针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护患沟通,使火针在临床皮肤疾病治疗中得以更好的应用。
24针具因素施针前对患者进行评估,选择粗细、大小型号适合的针具,面部、皮损病灶表浅、皮肤肌肉较薄处一般选择毫火针,行针前检查针具包装是否完好,针尖是有否钩,针体是否弯曲,反复烧针导致针体变脆,容易发生弯针和折针,对于老化的针具应及时更Q。
3结语
火针疗法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随着针灸学的发展,火针在治疗皮肤科疾病方面有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8],但由于火针疗法本身的特点和患者认知的不足,制约了火针的应用和普及,作为中医学的践行者,有义务研究改良火针的操作方法及规范操作流程,提高人们对火针的认识,充分发掘火针治疗的潜力,积极与患者沟通,推广普及火针疗法,共同促进针灸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成强,周天秀,,等.火针疗法功效及临床运用概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4):90.
[2]向阳,赵田壅,向云飞.火针美容技法图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3-15.
[3]董素亭,张彬,刘卫华,等.心理干预对针刺所致疼痛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9):1812.
[4]苏柏栓.火针疗法[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9):11.
[5]张娟,王悦,陈廷,等.无痛化针刺的探讨与应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8):93.
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165例胸部创伤病人,其中严重胸部创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12例,及时采用丙泊酚镇静配合机械通气治疗,支持其呼吸功能,并进行严密监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例ards病人中,男11例,女1例;年龄6岁~67岁,平均36.5岁;其中交通事故伤9例,坠落伤2例,塌方挤压伤1例,均有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单侧或双侧血(气)胸。病人中连枷胸并反常呼吸4例,严重肺挫裂伤4例,脾破裂1例,膈肌破裂并十二指肠破裂1例,脊椎骨折伴双下肢截瘫2例,颅脑损伤2例。12例病人均行单侧或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于伤后1 h~72 h予低潮气量通气配合丙泊酚镇静治疗,机械通气时间3 d~11 d。
1.2 方法
1.2.1 呼吸机上机指证
氧分压(pao2) <50 mmhg(1 mmhg=0.133 kpa),paco2 >55 mmhg,或鼻导管吸氧后pao2 <60 mmhg[1]。
1.2.2 治疗
入院经确诊为ards后立即行气管插管,予呼吸机低潮气量通气配合丙泊酚镇静治疗,以丙泊酚1 mg/(kg·h)~2 mg/(kg·h)持续静脉注入,烦躁时可静脉注射丙泊酚l.5 mg/kg~2 mg/kg。在机械通气的同时积极处理合并伤,本组中2例严重肺挫裂伤行肺修补术,1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1例十二指肠破裂并膈肌破裂行膈肌修补并十二指肠修补术。
1.2.3 呼吸机通气模式及参数设置
通气模式为机械控制通气(cmv)或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呼气末正压(simv+peep),潮气量6 ml/kg~8 ml/kg,每分钟呼吸频率(rf)10次~16次(≤14岁rf为(24-年龄)/2[2]),吸气、呼气时间比为1∶(1.0~1.5),氧浓度为40%~60%,peep为10 cmh2o~15 cmh2o(1 cmh2o=0.098 kpa),使血氧饱和度>90% 及pao2≥8 kpa,并根据病人的血气监测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各项参数。
1.2.4 撤离呼吸机指证
能自主呼吸,血气分析正常,氧浓度下降至<30%。
1.3 结果
12例严重胸部创伤后并发ards病人占同期胸部创伤(165例)的7.3%,平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为6.5 d,10例恢复良好出院,2例死亡,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2 护理
2.1 全身及其各系统功能监护
准确监测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抽取及采集各种标本做相应检查,了解重要系统脏器的功能状况,保持各种引流管及静脉输液通路的通畅,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注意无菌操作。
2.2 机械通气护理
由专人护理,严密观察通气机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排除故障。详细记录各种通气参数及其调整情况,定时测量血压、心率、脉搏和上述监测项目。给病人翻身、叩背、吸痰,做好口腔护理。注意呼吸道湿化、吸痰,每30 min~60 min注入生理盐水1次,严格无菌操作。湿化水每日不应少于250 ml,痰黏稠时可在湿化液中加抗生素和糜蛋白酶以稀释痰液,防止感染[1]。
2.3 丙泊酚镇静护理
由于严重胸部创伤后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作用是维持呼吸功能的稳定,因此应用微泵持续静脉注入丙泊酚进行镇静治疗,烦躁不安或人机对抗时可静脉注射丙泊酚,并严密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观察有无胸闷、呼吸急促、发绀等缺氧表现,及时做动脉血气分析以便于调整呼吸机参数。
3 讨论
严重胸部创伤易引起肺脏、胸廓损伤,严重肺挫裂伤、肺泡出血、肺间质水肿、肺萎陷引起肺内分流等,造成v/q比例失调,pao2下降;肋骨或胸骨骨折,尤其是连枷胸反常呼吸,均可引起通气量下降,导致pao2降低,故易发生ards。ards是一种急性危重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如不及早诊治,其病死率达50%以上[3]。因此,对于这类外伤病人应在伤后立即进行监护,严密观察病情,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早期诊断和治疗。
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重要的手段,迅速有效地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是救治ards成败的关键。本组病人在早期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严重的低氧血症,在确诊ards后立即行经口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超过3 d行气管切开),保持机体的氧输送,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对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大面积胸壁软化、反常呼吸的病人宜采用cmv模式,可从胸内排除反常呼吸运动,以改善通气效果,待胸壁软化和反常呼吸消失后再改为辅助通气。
丙泊酚是一种新型快速短效的全身麻醉药,其临床特点是起效快、持续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平稳、镇静作用强、可控性与稳定性好,且不良反应少。本组病例利用丙泊酚镇静作用稳定性和可控性强的特点,应用小剂量丙泊酚镇静配合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部创伤后ards取得良好效果。研究证实,恰当的镇静能明显增加ards病人氧合,从而进一步改善呼吸功能,同时丙泊酚具有维生素e相似的结构,能直接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性能[4]。因此,丙泊酚镇静治疗严重胸部创伤后ards,可为实施机械通气的病人病因治疗和肺损伤的修复赢得时间。
严重胸部创伤后ards病人常伴多发伤,病情复杂而且严重,既要做好专科护理和局部的观察、处理,又要对全身各个系统进行监护,及时处理休克及其他合并伤,防止并发症,维护肺与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本组病例在确诊ards后立即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配合丙泊酚镇静,支持病人的呼吸功能,并做好呼吸道及其他各项护理工作,并辅助其他综合治疗措施,提高了ards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曾佩,赖敏贞,廖少玲,等.有创机械通气在创伤后ards中的应用及其icu监护32例[j].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4,3(4):251252.
1、我科所开展呼吸内镜诊疗技术项目:常规支气管镜检查、
经支气管镜粘膜刷检、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未开展全肺灌洗)、经支气管镜粘膜活检术、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未开展按照三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所开展项目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适应。
2、呼吸内镜室具备术前准备、诊疗、内镜清洗消毒等相关场所和设备。因未开展内科胸腔镜、无痛气管镜、全肺灌洗等需全身麻醉的诊疗项目,故未设麻醉恢复室。
3、有专用的呼吸内镜术前准备区域,使用面积约12m2。能够满足患者诊治需要。
4、呼吸内镜室隶属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我科于2013年成立单独护理单元,病房编制床位60张,RICU床位5张。
5、呼吸内镜操作间约20m2,操作空间充裕。操作间通风良好,并配有心电监护(可进行心电、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除颤仪、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吸氧装置、引流、吸引设备及气体管道接口等。所配置抢救车内抢救药品齐全。
6、呼吸内镜室配有富士(EB-470S)电子支气管镜1套,所有医疗设备均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符合标准的设备。对于一次性医用器械从无重复应用现象。设备科对呼吸内镜相关器械登记,所有器械来源均可追溯。
7、诊疗室符合消防安全、电力保障等相关要求。
8、内镜清洗消毒室配备符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要求的清洗消毒设备,通风换气良好。
9、呼吸内镜室配有专职医护人员5名:王霄主任医师、李康主治医师、樊琳主治医师、胡丹丹主治医师、张桂欣副主任护师。医师执业范围均为与开展呼吸内镜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专业,均具有3年以上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工作经验,目前均从事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工作。
10、自呼吸内镜技术开展以来,严格遵守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行业标准、规范及呼吸内镜诊疗技术行业标准、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急诊内科是医院的窗口部门,承担着大量门急诊内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病情评估、分流、留观诊治、收住院等工作。其中,留观患者涉及内科多个系统,病种复杂,且很大一部分留观患者诊治工作难度较大,这部分患者主要包括疾病诊断不明的患者,或合并多种疾病无法收入专科的患者,或病重需住院但住院部暂无空床位的患者。这就要求内科急诊医师在掌握内科急救技术的同时,也要掌握内科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知识,提升有等同于专科的持续诊疗能力。但在信息快速更新和医学专科细分化的时代,内科某一专科的疾病诊疗知识就已经需要医师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何况是整个内科各个系统疾病医学知识。而且,我院急诊内科尚未分科,在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期望值越来越高的社会背景下,为了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提高我科急诊内科医师的诊疗水平,为来我院就诊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有必要对本院过去接诊的内科急诊留观患者进行各个系统疾病发病率、易发病季节、年龄分布、性别差异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重点学习和培训。现对我科近一年来的内科急诊留观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本院急诊科“急诊内科留观病人医生交班本”记录的资料,以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急诊内科就诊并具有完整病历记载的1178例急诊内科留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对“急诊内科留观病人医生交班本”记录本上的疾病按系统分为9大类,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留观时间等资料,全部数据利用Excell软件进行计算分析。
2.结果
2.1 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 急诊内科各系统疾病留观患者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急性中毒>泌尿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系统>其他>造血系统及风湿疾病。结果见表1。
2.2 各系统疾病留观患者数量四季分布情况及数量比较,消化系统疾病共436例,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循环系统疾病共240例,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呼吸系统疾病共199例,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神经系统疾病共122例,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泌尿系统疾病共66例,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急性中毒共69例,冬季>夏、秋季>春季;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共26例,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其他疾病共20例,冬季>春季>夏季>秋季。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就诊时期呈季节性变化,其余系统变化不明显。结果见表2。
2.3 急诊内科留观患者各年龄段分布情况 青(少)年患者(
2.4 统计各系统疾病的主要病种并按照患者数量多少进行排序。呼吸系统(19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73例,肺部感染37例,支气管哮喘19例,发热原因1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1例。循环系统(240例):冠心病106例,高血压73例,心律失常33例。消化系统(436例):胃肠炎178例,胆囊炎73例,腹痛原因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5例。泌尿系统(66例):泌尿系结石45例,泌尿系感染14例。内分泌和代谢系统(2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2例,低血糖症5例。神经系统(122例):头晕原因57例,脑血管意外36例。急性中毒(69例):酒精中毒39例,神经催眠药5例,毒蕈中毒5例。其他(20例):血钾异常7例。
3、 讨论
急诊流行病学研究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地区差异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就业状况等的不同,各家医院的报道结果不尽相同,而且急诊科疾病谱也与医院等级、诊疗水平和特色专科等有关[1]。且急诊留观患者每年呈升高趋势[2]。因此,有必要从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急诊科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的研究。
从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可见,患者数量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急性中毒,它们所包含的急诊留观患者数量为1066例,占内科急诊留观患者总数的90.49%。由此可见我院急诊内科医师应在广泛学习内科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和掌握这五个系统疾病的诊治。从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中还可见,在留观患者总数上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并且某些系统的疾病在性别上有明显差异,男性患者数量多于女性的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女性患者数量多于男性的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前者可能与男性吸烟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有关。造血系统和风湿免疫系统未见留观患者,其原因一则可能是发病率低,患者数量少,病情发展缓慢,患者白天已在专科门诊就诊,再则血液科疾病诊治专科性强,病房床位较充裕,患者可直接收入病房住院。
各系统内科急诊留观患者数量也呈一定的季节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较多(44.22%),循环系统疾病在春季较多(30%),消化系统疾病在春夏较多(64.45%),泌尿系统疾病在春夏较多(77.27%),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在春季较多(34.62%),神经系统疾病在春秋较多(58.84%)。其余系统患者数量随季节变化不明显。此外在急诊内科留观患者总量上春、冬两季较多,分别占到总量的31.15%、26.57%。由此建议本院急诊内科可根据各系统疾病患病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季节变化特点,强化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学习,合理制定各季节疾病的治疗方案措施,完善治疗工作机制,防范重点。
从急诊内科留观患者各年龄段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老年患者(≥60岁)数量最多(52.88%),其次是中年患者(45-59岁)(20.22%),数量最少的是44岁以下的青(少)年患者(26.9%)。原因可能与我院属于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患者认同中医药对老年病、慢性病有较好疗效有关。结合我院所在贵阳市2012年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本市65岁以上的人口为38.70万人,占常住人口8.69%。提示我市老年人基数大,人口老龄化,我院急诊内科医师应对老年病的诊治进行重点研究,并应特别注意中医药治疗老年病的方面的研究。另外,有些老年人记忆力、理解力减退,对由于依从性差,出院后不能规范治疗而致反复急诊留观的老年患者,应与急诊科护士、内科专科病房联合进行长期有效的健康宣教,增强老年病人的有关健康知识,提升老年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从各系统疾病的主要病种可见各个系统疾病应该重点研究和诊治的病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循环系统疾病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消化系统疾病的胃肠炎,胆囊炎,腹痛原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疾病的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症;神经系统疾病的头晕原因,脑血管意外;急性中毒疾病的酒精中毒、镇静安眠药中毒、毒蕈中毒;另外应注意电解质异常里面的血钾异常。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急诊留观患者疾病涉及内科多个系统,病种复杂,发病率于季节、年龄、性别差异都有关联,必须分析其特点规律。应根据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的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点,加强医务人员相关专业进修学习,合理安排急诊工作,提高急诊急救水平和应急能力,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为全球呼吸健康领域的领先企业,阿斯利康希望凭借其在呼吸健康领域领先的研发能力、先进的产品以及长期累积的经验与知识,帮助改善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
阿斯利康希望能够通过利用多元化渠道与平台,全面覆盖包含医生、患者、大众在内的所有相关目标受众的整合方案,帮助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及包括患者与潜在患者在内的大众群体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与防控意识,从而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就诊率与依从性。
项目策划:
目标受众:现有呼吸疾病患者、潜在患者、大众、医生与护理人员。
项目目标:
1.提升大众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度与重视程度,促进就诊率与治疗的依从性;
2.提升基层医生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及重视程度;
3.引发社会舆论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形成有利的舆论氛围,促进社会资源的倾斜与配置。
策略:
1.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的资源,推进贯穿整个行业的全面合作;
2.下沉到患者中去,对直接面向患者的疾病教育与普及进行试点;
3.大胆尝试使用社交媒体渠道与沟通形式对大众进行疾病知识宣传。
主要信息:
1.中国慢性呼吸疾病发病率高、确诊率及就诊率低,存在巨大亟待满足的患者需求;
2.慢性呼吸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公共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医疗负担;
3.患者与大众对哮喘及其治疗手段的认知存在较大偏差;
4.慢阻肺在大众中的认知度较低,针对潜在患者需要沟通基本常识,促进就诊。
传播策略:
1.精准传播与大众传播手段相结合,患者教育与疾病知识普及双管齐下:针对患者和潜在患者,采用院内宣传以及进社区等传播手段;针对广泛的大众采用社交媒体信息植入的传播手段。
2.利用关键时间节点,进行信息有效传递:利用哮喘日、父亲节、教师节、慢阻肺日等特殊的纪念日对特定话题的关注度,对具有相关性的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
媒体选择:
1.核心媒体重点覆盖,树立权威性:邀请全国核心的医药与健康媒体出席呼吸疾病联盟成立启动会,利用政府、协会、专家背书,确立项目高度。
2.社交媒体扩大项目影响力:选取社交媒体中的热门帐号,撰写符合社交媒体传播风格的内容,将疾病知识信息植入到有趣的社交话题中,优化传播效果。
3.与各类行业网站进行深度合作:定期疾病教育深度文章,确保传播影响力的时间跨度。
项目执行:
1.针对行业:2015年4月25日,阿斯利康携手世界健康基金会及十余家医疗健康领域领先企业和组织,在厦门为中国呼吸疾病联盟正式揭幕。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将集中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关注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改善中国呼吸疾病防治现状,提升相应公共健康方面的研究,最终提高慢阻肺和哮喘的研究。阿斯利康将通过对该联盟的支持,帮助完成以下重点工作:
・收集、更新相关证据,引起决策者对慢阻肺和哮喘疾病的关注,推动将慢阻肺和哮喘纳入慢性疾病管理范畴;
・加强医疗保健与疾病防控体系内的呼吸疾病防治力度;为医疗保健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向医院捐赠肺功能检测仪器;全面提升当前的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三级预防体系;
・提升肺功能检测认知与能力,探索将肺功能筛查引入社区卫生服务或列入居民年度体检范畴的可行性;与中国的地方社区卫生中心携手探索将肺功能筛查引入高危人群初级保健范畴的可行性、成本效益和益处;
・加强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呼吸疾病防治力度(针对初级医疗保健提供者)。
阿斯利康支持了由清华大学与卫计委共同发起的健康传播大会“全国记者征文”,获奖作品将被收录进“好作品集”。今年在阿斯利康的支持下,将新开设一项“呼吸疾病类好作品”,以鼓励医疗健康类记者对慢性呼吸疾病领域的关注。
2.针对大众:2015年5月哮喘日期间,阿斯利康与中国呼吸疾病联盟携手,执行了一整套社交媒体传播计划:
・制作肺功能检测H5格式小游戏,并在出租车、微信以及微博等多个渠道进行传播;
・结合哮喘日邀请微博知名画手进行漫画创作;
・利用热点话题,创作微信文章,并与多个有影响力的微信大号合作进行传播。
2015年6月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阿斯利康联合清华大学为全国的食药监部门的宣传人员提供了一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创意科普工作坊”,厘清了关于激素治疗的误区,并征集拍摄一部澄清吸入激素治疗哮喘认知误区的视频创意,获奖创意将被拍摄成视频,并在全国各个食药监平台上宣传播放。
2015年11月,恰逢一年中雾霾最为严重的季节,雾霾与呼吸健康成为了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在此期间,阿斯利康公益支持了“千人拼肺”行动,以全球最大的人体器官拼图成功挑战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籍此呼吁全社会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更广泛和更高度的关注,营造人人参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社会氛围。活动现场,著名主持人郎永淳也作为慢阻肺健康宣传员到场,呼吁大家关注肺健康,重视对慢阻肺的预防、检查和治疗。
2015年11月,为了迎接第14个国际慢阻肺日,除了线下的“千人拼肺”活动,阿斯利康拍摄有关慢阻肺疾病知识的公益宣传片,并通过微信与优酷平台做线上投放,从而将疾病知识的科普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3.针对患者/潜在患者与家属
2015年年初开始,阿斯利康推出快乐雾化室项目,针对在医院雾化室接受治疗的儿童哮喘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哮喘知识宣传卡通画本,寓教于乐,提升哮喘患者的依从性。
2015年6月父亲节期间,阿斯利康再次联合中国呼吸疾病联盟,针对中老年人以及其子女进行一波社交媒体传播活动:
・创作了一套以漫画形式呈现的中老年人推荐体检套餐,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
・与微博名人以及微博知名画手合作创作定制化的图文,呼吁关注父母的呼吸健康
・与中老年人较多关注的励志与养身类微信号合作,呼吁老人关注自己的呼吸健康,也呼吁儿女通过送健康的方式尽孝。
2015年9月教师节期间,阿斯利康与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关爱退休教师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肺功能检查。
2015年9月至10月期间,阿斯利康携手呼吸健康联盟选择了上海5个社区的居民,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肺功能检查,并提供慢阻肺相关知识的教育,作为大规模推广慢阻肺检查进社区的试点项目。
项目评估:
2015年4月25日,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在厦门的揭幕仪式拉开了阿斯利康呼吸健康项目的序幕。中国呼吸疾病联盟的成立将集中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关注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改善中国呼吸疾病防治现状,提升相应公共健康方面的研究,最终提高慢阻肺和哮喘的研究。
包括新华社、解放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医药报等在内的28位来自专业、大众、财经媒体的资深编辑记者们参与了此次揭幕仪式,共同聚焦中国呼吸疾病防治及CARD项目的进展。活动共取得了38篇原发报道,获核心网络转载75篇。《生命时报》、《北京青年报》、《健康时报》和《t望东方周刊》等核心媒体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大幅的深度报道。
5月和6月,阿斯利康先后借力哮喘日、父亲节进行的呼吸系统疾病知识普及和传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现了阿斯利康和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在普及慢阻肺和哮喘诊疗知识的战略部署。
以“咳痰喘久不愈可能是哮喘,应尽快去正规医院进行肺功能等检测确诊”为普及核心内容的哮喘日疾病意识活动从5月1日开始,持续时间长达15天,通过漫画、图文、游戏等形式,在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以及上海市出租车后座屏幕、阿斯利康内部等进行展示。活动期间,共原创图文漫画5篇,其中包括3篇微信图文信息、2篇微博漫画,#深呼吸做自己,关注哮喘日#话题当天在热门话题榜前十位置连续停留4小时,阅读量近600万。至活动结束时,微博、微信相关内容的阅读量总共超过1000万,逾10万人次参加了图文或游戏互动,1450万人通过触动传媒出租车后座屏幕看到了哮喘疾病意识活动,了解了哮喘疾病的症状和诊疗方法,提高了哮喘的防治意识。
【关键词】 猝死;尸体解剖
0引言
尸体解剖在确认主要疾病及死因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即使现代医学技术已相当先进,但有些疾病的临床确诊仍较困难,甚至误诊. 尤其是猝死病例,由于其生前无明显症状或病史短,若不进行尸体解剖,根本无法确诊主要疾病及死因. 为此,我们收集和整理76例猝死病例尸检资料,探讨其死因和病理学特点,为医疗部门的医疗决策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查阅吉安市199001/200512所有尸体解剖病例资料,并重新组织读片及资料回顾分析,确诊猝死尸解病例76例,其中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处理医疗纠纷62例,受公安、检察及法院部门委托处理14例,76例均行系统病理解剖. 上述所有标本均经中性100 g/L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制片,光镜观察,部分做了法医学的毒物分析. 男57例,占75%;女19例,占25%;年龄最小者为新生儿,最大者81岁,儿童(指16岁以下者)28例,占31.8%;16岁~50岁38例,占50%;51岁以上者10例,占13.2%. 涉及医疗纠纷的猝死病例,市级医院12例,占15.7%;县级医院18例,占23.7%;乡镇医院19例,占25.0%;个体诊所13例,占17.1%. 经系统尸体解剖和其他相关检验,72例基本能明确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占94.7%,4例仍未找到死因的主要疾病,而是综合病史及上级部门会诊意见后诊断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udden manhood death syndrome , SMDS). 根据疾病的发生与年龄有关,我们将猝死病例分为成人组和儿童组. 成人组猝死病例38例中,心血管疾病17例,占35.4%,列成人组猝死病例首位,其中冠心病6例,高血压及病毒性心肌炎各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同时伴有外伤2例,冠心病伴有外伤1例. 呼吸系统疾病12例,占25.0%,其中肺炎伴出血6例,肺动脉栓塞、哮喘及会厌急性水肿各2例. 消化系统疾病6例,占12.5%,其中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及胃溃疡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各2例,应激性胃溃疡1例,急性胃扩张同时伴有外伤1例. 生殖系统疾病5例,占10.4%,其中羊水栓塞及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各2例,产后大出血1例. 原因不明4例,占8.2%,经病理形态学检查及法医学毒物分析,仍无法找到较确定的死因或无足以解释死因的器质性病变,综合病史及上级部门会诊后诊断为SMDS. 中毒2例,占4.2%,其中吸毒过量死亡、急性阴道炎外服药引起汞中毒死亡各1例. 其他因素2例,占4.2%,其中硬膜外麻醉死亡1例,第三脑室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同时伴有外伤1例. 儿童组猝死病例28例中,呼吸系统疾病17例,占儿童组65.3%,列儿童组猝死病例第一位,其中支气管肺炎7例,病毒性肺炎5例,吸入性肺炎7例,咽入异物阻塞气道窒息2例. 心血管疾病6例,占23.0%,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肌炎各3例. 神经系统疾病3例,占11.5%,其中流行性脑脊髓炎2例,小脑髓母细胞瘤破裂1例. 其它因素2例,其中中毒性菌痢2例,狗咬伤后内服草药中毒死亡1例. 涉及医疗纠纷的猝死病例死因、诊疗情况见表1,2.表1成人组与儿童组涉及医疗纠纷的猝死病例死因情况表2各类医院涉及医疗纠纷的猝死病例诊疗情况
2讨论
猝死也称急死,是指突然和出乎意料的非暴力性死亡.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死亡时限为24 h[1]. 本次76例猝死病例经详细的剖检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及法医学毒物检查等手段, 仍有4例未找到死因的主要疾病,综合病史和上级部门会诊意见后诊断SMDS. 关于SMDS死亡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学者们提出多种假说,如心脏死学说,内分泌学说、特异体质学说等. 本次猝死资料中4例SMDS均仅有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2]. SMDS的死因究竟如何,目前说法不一,需进一步积累资料加以验证和研究.
本资料显示:①男性猝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且高峰年龄段为16~50岁,这可能与当今社会男性承受较大的压力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关. ②成人组与儿童组的死因排序明显不同,成人组以心血管疾病猝死居首位,占35.4%,明显高于其他系统疾病,提示心血管疾病仍是成人猝死的主要死因. 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占21.0%,而其他系统疾病比较分散,没有明显差异. 儿童组则以呼吸系统疾病居首位,占65.3%,远远高于其他系统疾病,这提示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猝死的最主要死因. 其次是心脏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分别占23.0%和11.5%,与文献[3]报道基本一致. ③涉及医疗纠纷的猝死病例中误、漏诊及处理不当发生率与就诊医院类别密切相关,即越是基层医院,误、漏诊及处理不当发生率就越高,尤其是乡镇医院和个体诊所的误、漏诊及处理不当发生率竟高达78.8%和77.1%, 揭示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相当薄弱. 涉及医疗纠纷猝死病例62例,就有35例(占56.4%)存在误诊、漏诊及处理不当. 其中,成人组占52.8%,儿童组61.5%;市级医院25.0%,县级医院38.8%,乡镇医院78.8%,个体诊所77.1%. 除市、县级医院外,乡镇医院及个体诊所均比文献[4]报道的(死亡尸检) 30.3%~44.3%高得多. 造成误、漏诊及处理不当发生率高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导致猝死的疾病发展迅猛,部分患者还来不及做相应的检查就在短时间内死亡;②基层医疗技术及医疗水平仍相当薄弱,应激处理能力较差;③医务人员忽视病情,诊疗思维局限;④医务人员医疗责任心不强和服务不到位等. 因此,应花大力气加强基层医院的技术力量和提高其医疗水平,同时医务人员务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努力提高应激处理能力,诊疗思维应更开阔,诊疗过程应更规范.
参考文献
[1] 郭景元. 现代法医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91-261.
[2] 李玉林,唐建武,郑杰,等. 病理学[M]//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7-138.
外科病例分析外科病是所调查病例中患病率最高的,外科手术、皮肤病、外伤是最常见的外科病,除外科手术外,皮肤病是犬外科病例中患病率最高的。凡能引起皮肤瘙痒、脱毛、结痂和皮肤异常变化的疾病,通称为皮肤病[1],所谓犬皮肤病实际上为多种病因的一种外在症候群。有学者认为营养因素对维持犬的皮肤健康以及在犬的皮肤发病和治疗上都起到一个重要作张婷婷等:大庆地区犬病的调查分析27用[2]。而兽医门诊的卫生,消毒,交叉感染也很重要。经调查分析,皮肤病患犬一般都做不到营养均衡,除一少部分以犬粮为主,其余均以犬的嗜好为主,例如一些患犬常年吃鸡肝、火腿肠、面包等等,不但造成犬身体健康问题还容易诱发皮肤病等一些疾病,因此犬的营养均衡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外科病例中外伤达到96例,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根据查阅病历档案可知,导致犬外伤病历增多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车辆增多,饲养者行为不规范,造成宠物犬车祸,意外伤害等不必要的损伤;其次,犬的法律规范体系不健全,如动物权问题,流浪犬和无证犬处理问题,受伤害犬的获赔问题等,也造成犬的外伤病例一再增多。
内科病例分析内科病中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主导地位,占内科病总数的59.7%,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和营养代谢病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占内科病总数的27.8%,而呼吸和消化系统病例中幼年犬(≤1岁)占主导,可见幼年犬是内科病的高发群体。导致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很多,原发性疾病根据其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但是一些继发性疾病需要做特殊检查才可以确诊,因此准确诊断很困难。但是经过对病例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疾病都是由于其主人缺乏科学合理的营养、喂养、护理知识而引起的,如过冷过热的食物,难消化的食物以及抗生素使用不规范造成消化道菌群紊乱等原因;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饲养管理等健康意识淡薄造成的,比如洗澡着凉、环境通风不良、运输、应急等。所以要减少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还是要从根源抓起,规范饲养管理,提高宠物养护水平。本次调查中,血液循环系统疾病59例,占内科病总数的15.4%,中老年犬占主导,且通过对比过去几年的病历登记簿我们发现该类疾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调查,大庆人养宠物从90年代末期开始,当然最早养宠物的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2005年以后开始大规模养宠物,如此算来,当时的那批宠物犬已有七八岁,按照人类的标准已达到五六十岁,越来越多的犬步入老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病譬如心脏病、糖尿病、白内障等疾病也随之增多。在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中主要是犬的心脏病,因为宠物诊疗技术方面的原因,一些确诊为心脏病的犬大多是被认为有先天性因素,治疗也多以治疗心力衰竭,强心利尿为主[3],心脏病的诊疗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经过对病例的档案分析,这些患犬的共同特点是肥胖。而营养代谢病的中老年患犬不同程度上也伴随心血管疾病。因此,宠物主人在要求小动物临床进步的同时也同样要“健康养犬”,而宠物诊疗也要紧跟时代要求向专业化、分科化的方向发展。
产科病例分析犬生殖道疾病26例,占产科疾病的47.3%,约占产科疾病的一半,经调查患犬病历资料,患生殖道疾病的母犬均未做绝育,患犬主人也缺乏相关知识。而犬做绝育的利弊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母犬做绝育可以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如降低母犬患乳腺癌的风险,消除患子宫积脓、患卵巢瘤、卵巢囊肿、假孕等疾病的风险[4];降低公犬前列腺增生、会阴疝、肛周瘤的发生率,减少公犬的尿液标记等[5]。缺点包括:手术存在风险,如卵巢出血,术后感染等;易发生肥胖、遗尿和骨质疏松;骨肉瘤和前列腺癌的发生几率增加,增加患膀胱炎的风险和增加母犬的攻击性等[6]。但是否做绝育或去势需要主人自己权衡,而我们的调查发现,引起犬产科疾病的因素很多,遗传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生殖器官病理性,及内分泌因素等都可引起母犬发病。母犬一旦发病,较难完全治疗,因此,犬产科疾病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做好饲养管理工作,给以合理的营养,创造舒适的环境,搞好犬舍卫生,合理使用激素,保持母犬健康。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例分析传染病发病数96例,占总病历数的8.6%,寄生虫病17例占总病历数1.5%,根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院门诊病历登记簿的数据,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表明以往犬传染性疾病发生为主的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主要传染病的控制和消灭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兽医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7]。由此也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兽医卫生工作的重视,免疫机制的健全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对宠物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犬的饲养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犬的传染类疾病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要完全消灭传染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982-02
呼吸科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缺氧,研究发现动脉血乳酸能够反映组织的缺氧情况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1]。乳酸(LAC)是体内葡萄糖的代谢产物之一,在正常状态下其产量不多,但在低氧等状态时则明显增多,甚至导致乳酸性酸中毒。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人类最敏感的急性期反应蛋白之一,具有辅助诊断各种炎症或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肺炎和COPD是两类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我们对我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386例特定两种患者进行血乳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旨在进一步探讨不同呼吸系统疾病血乳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改变,也为临床诊断治疗此类患者提供更好的依据。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部分患者,共计386例。根据出院诊断将患者分为肺炎组(220例)、COPD组(166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恶性肿瘤、肝肾疾病等引起动脉血乳酸水平增高的情况。正常对照组101例,均为排除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体检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在接诊后,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抽取1ml动脉血检测血气(美国GEM3000血气分析仪,酶电极法测定),动脉血LAC是其中一项检测指标。收治24h内空腹采集肘部静脉血2ml进行hs-CRP检测(免疫比浊法),仪器来自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来自德国DiaSYS公司,批号14946/68065。参考范围:0 mg/L-10 mg/L。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所得数据,LAC结果以χ±s表示,hs-CRP结果以中位数表示。正常参考组与疾病组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2.1肺炎组和COPD组数据比较肺炎组和COPD组与正常参考组数据比较,见表1、2。
表1肺炎组和COPD组与正常参考组LAC结果比较
1LAC(mmol/L)1与正常组比较方差F值1p值正常参考组10.7±0.11-1-肺炎组11.4±0.8111.28610.000COPD组11.5±0.6118.71810.000肺炎组和COPD组与正常参考组LAC,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2肺炎组和COPD组与正常参考组hs-CRP结果比较
1hs-CRP(mg/L)1与正常组比较方差F值1p值正常参考组10.61-1-肺炎组130.4164.50310.000COPD组14.919.62110.000肺炎组和COPD组与正常参考组hs-CRP,两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hs-CRP与LAC浓度相关性分析肺炎组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具有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248;COPD组患者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具有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153。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到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血乳酸水平与呼吸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亦提示,hs-CRP浓度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表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血乳酸增高是危重病人内环境恶化的表现,是组织缺氧和血液灌注不足的标志,预示着病人死亡危险性显著增加[2],对危重病人实施血乳酸监测,它可及时快速地了解危重病人的内环境,为危重病人的预后以及制订抢救治疗措施提供依据[3]。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病情及其他反映机体氧合状态的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对重症呼吸系统疾病做到凡患于未然,早期有效地控制感染,纠正CO2潴留,改善心肺功能与微循环障碍,注意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以降低其发生率与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hs-CRP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引起肺组织损伤;激活凝血系统,促进微血栓的形成,使肺内气体交换障碍,因此hs-CRP的升高也是肺炎患者的综合表现,且与LAC的病理性升高具有一致性,这一点与COPD患者乳酸与hs-CRP浓度变化具有负相关相区别,并可作为的鉴别诊断的一个方面。
血乳酸和hs-CRP检测简单易行,能及时快速地反映组织的缺氧情况,这为临床医师及时掌握病人的内环境,指导医生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并对病人预后的评估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观测指标。参考文献
军团菌病是军团菌感染所致的,以肺部感染为主要表现的,累及多系统的急性的传染性疾病。20世纪40年代,首次发现军团菌从士兵的血液中培养出来的,但当时并未认识[1]。直至1976年,退伍军人在美国的费城组织一次集会,后发生严重的肺炎爆发流行,引起34人死亡,被当时的媒体称为军团火病。6个月后鉴定出病原体与30年前为同一种细菌,遂命名嗜肺军团菌[1]。随后,军团菌病在很多国家及地区都出现过散发或爆发。目前随着空调、加湿器等电器的广泛使用,军团菌发病率大大增加,危害也更加严重。为了解军团菌病的现状,故将我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呼吸内科部分患者120例进行军团菌抗体测定,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20例,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8例、肺炎患者35例、发热原因待查患者10例、肺癌患者7例。。男患者77例,女患者43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2.4±2.6岁。
1.2 诊断标准
我国对军团军菌病的诊断标准是1992年4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制定的:
(1)患者有胸痛、咳嗽、发热、寒战等临床表现。
(2)X线具有炎症表现。
(3)符合呼吸道的分泌物、血、痰及胸水培养有军团菌生长。
(4)符合呼吸道的分泌物检查直接免疫荧光法阳性。
(5)符合血清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前后两次抗体效价达1:128或更高。
(6)符合血清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前后两次抗体效价4倍增高,达1:80或更高。
若具备(1)、(2)项,加第(3)、(4)项中任何一项,可诊断为军团菌肺炎;若具有(1)、(2)、(5)项者为可疑军团菌肺炎。
1.3 方法 所有检测患者均空腹采静脉血,离心后抽取血清送检。采用微量凝集试验的方法来检测军团菌抗体,检测8型抗体,分别为Lp1、Lp2、Lp3、Lp4、Lp5、Lp6、Lp8、Lp10。
2.结果
对120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军团菌抗体检测的结果如下(见表1)。共检出军团菌抗体阳性30例,阳性率为25%,其中以Lp3、Lp4及Lp5菌型的阳性率发生的比率高。在68例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中,有30.9%的阳性率;发热待查及肺炎阳性比率分别为40%及14.3%,而我们选择的呼吸科患者总的军团菌抗体阳性率为25%。
表1 不同病种的呼吸系统疾病军团菌抗体检测结果
标本数 Lp1 Lp2 Lp3 Lp4 Lp5 Lp6 Lp8 Lp10 阳性数
慢支 68 0 0 5 8 7 1 0 0 30.9%
肺炎 35 0 1 2 1 1 0 0 0 14.3%
发热待查 10 0 0 1 1 1 1 0 0 40.0%
肺癌 7 0 0 0 0 0 0 0 0 0
合计 120 0 1 8 10 9 2 0 0 25.0%
3.讨论
常见的军团菌有麦氏军团菌、长滩军团菌、嗜肺军团菌等,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为常见的是嗜肺军团菌。军团菌有41个钟、64个血清型[2],能够致20多种人类疾病[3]。呼吸道是军团菌的主要感染途径,动物实验证明,军团菌直接感染肺泡会致病。人呼吸时,军团菌进入呼吸道,侵犯体内的巨噬细胞以及肺泡组织,引起肺部炎症。军团菌病在临床上有2种表现类型,一种为肺炎型,即以咳嗽、咳痰、发热和肺部炎症为表现,X线可见典型的肺部炎症;另一类型症状较轻,无肺部症状,仅表现为肌肉酸痛、头痛、发热等类流感样表现,系毒力较低的病菌引起,可自限。军团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早期与流行性感冒或其他类型的肺炎不好鉴别,易漏诊。临床呼吸科医生应在诊疗过程中认识及重视本病,以便正确诊治。
参考文献
近年来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有较大的意义[1]。本实验通过动态检测CRP的变化,探讨CRP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诊疗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82例,其中细菌感染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44.8岁,纳入标准: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病毒血清学检测阴性。病毒感染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8~65岁,平均45.3岁,纳入标准:痰培养无致病菌生产,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另外选取同期体检正常人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45.5岁。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即抽静脉血检测CRP,并于治疗后2、4、6 d后复查。同期体检正常人仅单次检测CRP 值作为对照。CRP的检测方法为胶乳比浊法,试剂盒由罗氏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CRP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97及19.85,P
表1
不同感染患者CRP的动态变化(mg/L,x±s)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
2 d4 d6 d
细菌感染组(n=42)52.81±11.2732.47±9.6415.58±4.669.38±2.69
病毒感染组(n=40)7.75±2.13
7.24±2.326.97±2.545.12±1.24
正常对照组(n=40)4.58±1.36
注:与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CRP是一种在急性炎症时出现的典型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在白介素 6的介导下由肝脏产生,在人的血清、胸腹水等多种体液中均可被检测。尽管为非特异性的,但对于细菌感染、各种炎症过程及组织坏死与损伤及其恢复期的筛检、监测、病情评估与疗效判断,都有重要的价值[2]。
当呼吸系统发生感染时,CRP可结合在病原体表面,启动机体免疫吞噬作用,同时诱导产生补体参与机体免疫,杀伤病原体。CRP在炎症后6~8 h开始升高,24~48 h达峰值,可是正常值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升高幅度与感染程度成正比,炎症治愈后浓度迅速下降,1周内可恢复正常水平,在病毒感染时不会升高,其变化不受患者的个体差异、机体状态和治疗药物的影响[3,4]。
在本实验中,随着抗生素的应用,感染控制,治疗后2、4 d及6 d细菌感染组CRP呈进行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杨华.C反应蛋白检测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意义.临床军医杂志,2007,35(1):115 117.
关键词:住院病人;死因分析
Key words: patients;cause analysis of death
中图分类号:R339.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322-01
0引言
该地区位于江苏苏北平原中部,人口达500多万。为了解该地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危险因素,合理分配卫生资源,从某综合性医院病案信息系统中抽取了2005-20010年期间1164例住院病人死亡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依据2005-2010年间的住院病人信息,死亡登记记录、死亡统计报表和相关病历资料。
1.2 资料处理 疾病死亡分类是按照ICD-10国际统计分类原则为依据进行分类,以第一诊断归入统计,应用EXCEL 等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分析
2.1 死亡总体情况2005-2010年6年间住院病人死亡例数共1164例,其中男性763例,女性401例,男女性别比1.9:1。死亡年龄最小出生1天,最大98岁。
2.2 不同时间段死因变化2005-2010年不同时间段死因顺位的变化,肿瘤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一直位居前三位,呼吸系统疾病仍居第四位所占比例略有上升。其它疾病的顺位和比例也发生了变化,损伤和中毒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肿瘤疾病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循环系统疾病所占比例呈缓慢上升趋势。
2.3 男性和女性死因构成情况男性和女性死因构成存在一定差异,男性死因构成中损伤和中毒、肿瘤疾病的比重超过女性,与男性相比,女性循环系统疾病高于男性,症状、体征和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略低于男性,所列的其它类别疾病略高于男性。总体来说,在男性各类死因中肿瘤系统疾病死因构成比最大;在女性各类死因中循环系统疾病死因构成比最大。
3讨论
3.1 恶性肿瘤疾病男女性别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男女比2.18:1,不良生活习惯及较大的工作压力等因素造成了男性较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时间段住院病人十六位死因构成及顺位变化中,恶性肿瘤疾病从第一位降到第三位。恶性肿瘤疾病一直在访地区属于高发地区,该院的病人70%以上来自县区和外市区,因受经济条件和昂贵的医疗费用影响,部分肿瘤患者放弃治疗而自动离院。年龄越高患肿瘤机会越大,加强中年以上人群的定期检查,加强恶性肿瘤的科研工作,提高诊疗手段和技能,从而降低病死率。
3.2 损伤和中毒在男性和女性人口中均占据较大比重,成为影响该地区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且非正常死亡令人堪忧。在男性青壮年和中年期表现更为突出,交通事故造成的创伤性脑损伤、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多处烧伤以及农药中毒自杀是主要原因。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应急机制,重视院前抢救和市级综合性突出创伤外科的建设,提高急救水平,利于降低死亡率。
3.3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状况不容忽视,一直处于第四位比例有所上升,分析其职业大多数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其死亡率水平仍然较高。江苏苏北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冬春季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加之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抑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3.4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因顺位从2005-2007年的第十二位上升到到2008-2010年的第十位,是威胁当地人群健康和生命的又一主要疾病。对传染病的监督和控制,通过在县级综合性医院设立传染科,储备技术力量,保证有效的疾病防治。
不同疾病死因的死亡率水平所表现出的差异是在经济、社会、文化、医疗卫生条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调查的1164例住院病人死亡病例虽不能完全代表该地区人群的主要疾病分布,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人群的主要疾病情况。随着国家推行全民医保政策的不断深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人群寿命和健康水平将会更好地提高。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07――2012年收治的COPD患者共80例,均符合COPD2007年我国诊治指南标准,其中男68例,女12例,年龄在45-80岁,平均年龄63岁,进行健康教育,在一年之后观察效果。
1.2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方法如下:口头教育、举行培训班,发放健康资料、开展专题讲座、走进家庭针对个体一对一交谈培训方式。
1.3系统教育内容
1.3.1COPD基础知识教育指导患者了解疾病发病原因以及常见临床症状。主要贯彻预防与诊疗原则,使其了解如吸烟、感染、空气污染、职业粉尘等均为COPD危险因素,改善环境、减少去公共场所,对患者进行肺保健及戒烟知识宣教,介绍戒烟方法。
1.3.2介绍或痒疗长期氧疗的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治疗目标是在休息睡眠过程中和活力过程中维持SPO2>90%。指导患者每日吸O215H,详细介绍氧疗机的使用方法。
1.3.3介绍锻炼充分引流呼吸分泌物(体外引流、拍背)、指导进行呼吸功能相关锻炼诸如:缩唇式呼吸训练以及腹式呼吸训练,这两项呼吸训练主要有以下效果:增加测分量、减少死腔量、增加肺泡通气量,有效改善气体分布以及缓解气低症状,对改善呼吸功能有一定的疗效[3]。
1.3.4心理疏导COPD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因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协助患者和家属制定情感支持计划,鼓励安慰、疏导系方法,缓解其不良情绪,增强抗病信心。
1.3.5药物教育这对于抗菌药物使用与治疗COPD细菌感染急性加重有重要意义,但对COPD稳定期无需应用抗菌药物,应指导患者避免盲目应用,指导患者基本的判断病情的方法,如六分科步行法,介绍有关药物的使用方法,按时按量服药,定期检查、定期评价。
2结果
3结论
所谓的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使得患者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注意平时自己的日常行为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4]。健康教育的另一个作用是培养患者依从性,他们明意识到吸烟的危害性,能坚持氧疗,坚持氧疗锻炼和治疗,改善肺功能,改善高位症状,情绪稳定,提高了抗病的信心,生活的信心,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而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因此健康教育是一件有效而经济的治疗方法[5]。由此可见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突出效果,作为基层医务人员更要大力推广健康,使健康教育朝着规范化、系统化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士柏、谢正福.著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3):8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大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规范(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10(4):199-203.
1 体现全科医学理念与特色,明确呼吸系统专业培训的要求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主要是针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按需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以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主。全科医生的服务范围主要是社区和家庭,主要职能是为居民和家庭提供初级医疗保健,包括基本医疗、预防、康复及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全科医师的工作特性,要求他们对医疗专业掌握应该是广,而不是专。所以作为培训老师,应该充分贯彻全科医学的理念与特色,明确教学目的,结合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以掌握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2]。就呼吸内科专业而言,体现的就更为明显。因为呼吸道系统疾病涉及的病种多,常见易发病也多。根据全科医生“宽、浅“的原则[3],对培训内容作了统一要求。①培训内容应紧扣《大纲》要求:对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带教老师对其内容要讲透、讲清,要求学生对此内容要融会贯通,并能运用于实践。对要求熟悉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对此内容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对要求学会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其操作方法、步骤,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呼吸内科的培训,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掌握吸痰术、胸腔穿刺术等操作的适应证;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处理流程;了解胸部X线、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的适应证;通过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方法,胸部X线、常用临床检验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识别疾病的不稳定状态及高危状态,掌握转诊指征,并能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正确的急救与转诊[4]。②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转岗培训时间短,涉及内容多,转岗全科医生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对不同地区服务需求不完全一样,大纲培训内容很难进行针对性的考虑,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制”,一个指导老师只带教一名学生,根据全科医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不相同的教学计划,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教学[5]。如全科医生来自的地区肺癌发病率很高,带教老师即在肺癌的发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给予重点培训,增加肺癌诊治的新进展尤其介入诊治、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如果来自矿区的全科医生,带教老师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尘肺等与粉尘关系较密切的呼吸道疾病方面进行重点培训,让学生了解以上疾病的最新进展,尤其是预防和治疗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简易肺功能的操作、吸入装置的使用、呼吸操的锻炼等,以便以后工作中对患者及有高危因素人群的筛选、预防和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帮老百姓看好常见病、多发病,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真正发挥全科医生的职能。
2 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
转岗培训的全科医师多来自城市社区和乡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知识不够全面,经验不够丰富,社区服务技能缺乏,服务意识淡薄,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和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6]。据统计[7],来本院培训的全科医生的学历和基础参差不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为73.6%,中专学历为26.4%,工作3年以上约为52.1%,3年以下为47.9%。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全科医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具体方式如下。
2.1 临床具体病例讲解
全科医生参与病房病例管理,选取合适病例,实行负责制,参与讨论,带教老师对每个病例进行诊治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讲解,包括该种疾病临床注意事项、风险及预后评估,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对疾病有较明确的认识,并且与其他系统疾病相联系,分清异同,不过分强调专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体现出全科医学的理念及思维模式[8]。如胸腔积液的病因,要让学员了解多种系统的疾病均可能导致胸腔积液,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胸腔积液的性质、辅助检查,初步判断最可能的病因,作相应的处理。
2.2 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视频,能更直观地了解呼吸系统专业的有关内容,除了呼吸系统体格检查、胸腔穿刺、血气分析、肺功能等基本操作的视频外,还包括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更专业的学习[9]。另外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如胸片、胸部CT等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学习和比较。让他们掌握检查和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了解患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检查。对呼吸系统基本操作,多次看视频,熟悉操作程序,在标准模型上进行反复练习,最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实际操作。
2.3 门诊教学
全科医学的本质和宗旨决定了门诊服务是其医疗重点,转岗全科医生将来主要面临的是门诊患者,所以门诊教学也相应成为全科教学的重中之重[10]。在培训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全科医师的门诊轮转时间。每周2~3个半天,主要以观摩学习的形式,适当病例可以简单问诊和查体,最后和带教老师共同诊治。学员主要学习老师的诊治方法和诊断思维,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
2.4 其他培训方式
如每月1次的疑难病例讨论,每周1次的业务学习,定期的社区实践、义诊、健康宣教等,都是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学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诊断思维都得到很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