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电影发展前景

数字电影发展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30 11:13: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字电影发展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字电影发展前景

篇1

21世纪已经成为了科技的世纪,数字电视技术在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的推广和使用已经被完全颠覆。数字电视技术的使用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电视信号传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变革。

1数字电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当前的数字电视信号技术是指带有数字信号的电视设备。通过数字电视信号技术,可传输有线电视台传送出来的电视信号压缩成数字和信号,采用的设备为有线电视光缆和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在收到数字信号后,通过配套的机顶盒对信号进行数字化解码,声音和图像随之还原出来。由此可见,与传统以往的有线电视装置不同的是,数字电视传送信号的过程是通过数字信息进行的。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电视领域的发展,数字电视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数字电视技术的优点

2.1稳定的信号传输传输信号的稳定保证了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电视技术与传统的电视配置技术相比,信号的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在传输过程中,数字电视技术能避免信号失真现象的发生,这对电视信号的传输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视信号传输图像和声音的品质。2.2便于操作电视信号在传输和接收的过程中要对信号进行处理,应用数字电视技术能更加方便、有效地对信号进行接收和处理。在处理信号时,数字电视技术通常会采用异步处理的方法,这样的处理方式简单、便于操作,可以有效提升信号处理的效率。2.3声音和图像更加清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视使用的效果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传统的提升电视效果的方法为提高电视信号接收的稳定性,而目前人们对电视的图像和声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电视用户在使用有线电视网络时,最易感受到的就是电视画面的清晰度和声音的音质都有了提高。声音经过数字处理后,减少了传输过程中噪声的影响,使音质效果提高了。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使用和发展满足了人们的视听要求。2.4拓展频道的区间以往,电视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对频道的数量进行限制,无法满足用户对电视频道的要求,很多精彩的电视节目无法接收,严重影响了有线电视行业的发展。目前,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很好地实现了用户对多频道的要求。数字电视信号技术通过自身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能接收更多的电视信号,拓宽了电视频道之间的区间。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频道将会提供给广大的用户,从而丰富用户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2.5结合互联网有线网络数字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共同使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互联网的加入,很多新的种类的电视手段出现,包括电视购物这种购物方式就是互联网与数字电视技术的结合,用户可对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进行观看和缓存,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3数字电视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3.1关注用户心声,尊重传媒公平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效果日益良好,这一技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必将成为有线电视行业的主导技术,但是数字电视技术的垄断性也将逐渐产生。作为传媒工作者,要注重倾听用户的心声,保证传媒质量。目前,有些传媒工作者在对信息进行收集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分析,导致媒体信息不真实等情况出现。所以,在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中,一定要注重用户的心声和尊重传媒公平。3.2保证传播内容健康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给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用户可以看更多的电视频道,看到的图像和声音的质量都在提升。因此,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两方面的,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用户得到的内容越来越多,内容中就会出现一些没有用的信息,甚至是一些垃圾信息。有线电视的相关部门要对传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保证传播内容的健康和积极。

4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发展前景

4.1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到有线电视网络中给广大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数字电视技术在电视行业得到极大推广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高清的图像、没有噪声、传播的信号较为稳定、传播速度极快等。这样便利的技术能高效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4.2数字电视技术的前景广阔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到有线电视网络中促进了电视与网络传媒的共同发展,数字电视技术具有传输信号强、传输稳定、传播到电视上的图像和传播的声音品质高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仅能保障电视传媒的较快发展,还能够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品质。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一系列相关网络服务的发展,催生了较多的电视产品和服务。电视频道中的电视购物、电视查询和电视点播等都为用户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高速发展,相信未来的有线电视行业将会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

5结束语

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对网络电视的要求。数字电视以其自身传播信号稳定、传播速度快、频道区间拓宽、传送到电视上的图像和声音品质高等特点,正在高速发展,加之与网络的结合,使网络和电视传媒获得了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视传媒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已广泛用于国防、科学、工业、医学、电视、广播、通讯(信息处理、传输和交流)、航空、导航、无线电定位、自动控制、遥控遥测、计算机及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它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电子技术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

一、电子技术专业概述

电子技术专业是根据电子学的原理,运用电子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信息电子技术包括 Analog (模拟) 电子技术和Digital (数字) 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对电子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信号的发生、放大、滤波、转换。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

二、电子技术的应用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迅速开始了信息革命时代。电子技术的应用也随之广泛,在通信工程、 一般工业、交通运输、电力系统、电子装置用电源、家用电器等领域都普遍涉及到。

众所周知,电子技术即使再强大,也要结合其他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例如

(一)电子技术与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等相关物理基础理论解决了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仪器仪表及计算机与制造等工程技术问题。

(二)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我们现在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也就是通信工程专业。

(三)信息技术是在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研究了电子技术进行的信息传播、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以及信号检测等理论与技术。

三、现代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

(一)电子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电子技术在电力行业主要应用于发电系统。电力系统的发电部分采用的是发电机组多种设备的设计,电子技术应用于其中主要是改善这些设备的运行特性。大型的发电机由静止磁励来控制,静止磁励采用的是晶闸管整流病励方式,它具有简单可靠和造价低等特点。

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采用的是变速恒频励磁,风力发电的有效功率与风速的立方成正比,而水力发电的有效功率取决于水头压力和流量。为了获得最大的有效功率,就需要利用变频电源使机组变速运行,通过调整转子励磁电流的频率,保持输出频率的恒定。

(二)电子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1.我国汽车行业电子技术发展的情况

由于汽车是现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交通工具,所以针对汽车领域所展开的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多。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讨论呢?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现代汽车的定义已经超出了交通工具的范畴,它逐渐成为现代科技的一个载体和代表。现在,汽车内部外部的电子配置越来越多,这是汽车品牌的体现,也是汽车进入汽车电子化的标志。

2.汽车的网络化。

网络化是指在高级轿车里通常装有几十个微控制器和上百个传感器,并且把这些传感器有效地连成一个整体,为各控制单元提供最全面最准确的数据。这种设计的模型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历经多年汽车网络化这种设计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贴近于生活,例如传感器的网络化不仅仅可以提高汽车本身的性能,还可以降低燃油消耗。

(三)电子技术在电视广播、报刊行业的应用

1.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促使电视广播行业走向产业化

广播电视是一个技术密集的行业,它是在现代电子技术产生的基础上出现的。近十年来,以数字技术、卫星技术、光传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作用下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从地面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看似经历时间不长,但是在这其中融入了很多人的心血,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变革,才能使现在的节目制作质量、传输质量以及覆盖范围有了飞速提高。也正是由于广播电视集团纷纷采用或者正在规划新电子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才使得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向产业化发展道路前行着。

2.现代电子技术发展让报刊有了新形式

报刊杂志是人类社会发展以来非常传统的信息来源之一,读报看杂志已经成为一些人生活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年龄较大的长者。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网络报刊杂志开始盛行起来。

四、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

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成为了可能。电子技术在以后的日子,发展前景主要有:

(一)电子技术的集成化。电子系统集成系统,应该包含有电子子系统和电力应用系统的两个部分。其中,电力电子系统的集成在于建立一系列的标准芯片或者是模块,通过集成满足用户需要的智能化应用系统。通过电子技术的集成,使得电子技术产品结构优化,性能达到最大化。

(二)电子技术的智能化和人性化。电子技术的智能化,是电子技术具有类似人的智能,可以根据一定的程序,进行有效的判断并能做出决定。随着模糊控制、纳米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电子技术产品的智能化将成为主要特性;智能化的发展使得电子技术可以更加的人性化。人性化是电子技术的一个特性,人是电子技术产品的使用者,所以赋予电子技术需要,满足人性化的需求。因此,电子技术产品不仅要具有最优性能,还要加强人们对色彩、造型、舒适度等方面的研究,满足人们对电子技术产品人性化需求。

(三)电子技术的网络化。随着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及的一种工具,远程控制和监控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使走位远程控制欲监控技术的终端电子技术也顺应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网络化特性更加的明显。

五、结束语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普及,电子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这使得电子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步成为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重要环节和桥梁。电子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它的应用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及其质量,促进着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无论对于我们的生活,还是在节能减排,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方面,电子技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未来的电子技术会发展到哪种境界,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在将来它在人类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定将越来越重。

参考文献:

[1]丁德渝,徐静.电子技术基础.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3.

篇3

中图分类号: TM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我国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学科,也是生产现代化的一种标志,近些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及嵌入式技术迅猛发展,也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引发了工程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电气自动化让各个行业都走进了现代的、先进的生产方式与管理领域,走入了自动化发展阶段。电力系统的发展使对电力的生产、传输及计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是行业发展的必要,自动化技术也是电力行业的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自动化发展趋势。

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智能化、最优化、协调化、适应化、区域化发展。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保证了控制操作的高可靠性。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1). 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

(2). 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

(3). 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

(4). 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5). 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

(6). 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

(7). 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三.机电自动化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方向。

1.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的应用。

该仿真系统在可提供大量实验数据的前提下,还可多种电力系统的暂态及稳态实验同步进行,还能用以协助科研人员测试新装置,且多种控制装置都能与其构成闭环系统,从而为灵活输电系统及研究智能保护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流的实验条件。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的引进,方便了对电力系统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建成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

2. 综合自动化技术与智能保护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自动化保护技术领域的研究相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研制的分层式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电站。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微机新技术、自适应理论、综合自动控制理论等应用于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中,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可以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使得新型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

3. 电力系统中人工智能的应用。

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故障诊断、运行分析、规划设计等方面将模糊逻辑、专家系统以及进化理论应用到实际研究,并且结合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同时也开展了在上述实用软件研究的基础上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4.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该技术采用的模型为最新国际标准公共信息模型,输电网的理论算法采用与配网实际与高级应用软件相结合,负荷预测时配合应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最后进行潮流计算时采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主要表现在信息配网一体化、高级应用软件、配网模型、中低压网络数字方面,最终,解决了载波正在配电网上应用的路由、衰耗等技术难题,正是因为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才得以提高了载波接收灵敏度。

四.电气自动化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1. 办公系统需要实现自动化。

办公系统主要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系统等方面,构建企业自动化管理系统需要很多技术的支持,例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自动化技术。自动化办公系统是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因此,实施办公自动化信息战略是企事业实现现代化办公的需求与趋势。企业的办公系统实现自动化可以基于软件来实现,也可基于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但是要注意到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充性及升级的简易性。现行的办公系统还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约系统的资源,还可以节约成本,在实际的办公自动系统中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

2. 办公自动化的技术平台。

当前,有代表性的三种主流的办公自动化技术主要有三种,既LotusDomino/Notes平台上办公自动化系统,它也是最早的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基于Microsoft平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模式,主要采用WinNT/2000操作系统,以ASP为开发语言提供内容存储;还有就是基于基于Jsp/Java平台的办公系统,其实现原理与上一种技术基本是一样的,只在是使用的开发语言上略有不同,且其在系统的维护上费用较高。这三种技术平台在设计与实施办公自动化系统上有不同的应用领域,也是推动办公系统自动化进程的主要技术。现在已经演变出更多的技术来实现办公自动化。

3.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功能的实现。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是公文的收文、批阅、流转与存档等。但在对公文处理一岙会涉及到公文的流转,其过程实现是较为复杂的,在开发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其中有公文的查阅权限调协,公文的、修改、删除等操作,都要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实现,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数字签名技术、传输加密技术以及审批身份验证技术等。办公自动化系统核心功能的划分与实现要与客户的需求分析为依据,其主要原则则是要达到理念优先、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优良、价格合理。这些也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前的前景与方向。

五.电气自动化在汽车性能设计上的应用。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伴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与路况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驾驶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并且开始逐渐融入人类的能力范畴。当前,汽车驾驶自动化的实现主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及控制技术来实现。现在,汽车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汽车生产厂家都下大力气在汽车性能的提升上,其中自动化就是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驾驶者可以在计算机的协助下将驾驶工作逐渐转移到用自动化技术来实现,通过厂商的大力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提升道路利用率,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及燃油消耗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与突破,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六.发展前景。

1. 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的统一化。统一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对电气自动化产品的设计、测试、开机、维护都有重要意义。能够把开发系统从运行系统中独立出来,这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来说,是跨越性的一步,能够将系统通用化。系统的网络应该保证现场的设施、监管体系、企业工程的管理数据保持共通。

2.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市场化。产品想长久的发展,就要深化制造部门的体制改革,还要关注市场化的影响,以便保证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企业不仅要在技术的开发上投入,还要使零件的配套生产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市场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3.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标准化接口。采用微软公司的标准化技术后,工程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成功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考虑到自动化系统策划方案的重要,当企业进行系统连接时,必须采用微软操作系统,那么这种情况下办公室使用的就是 IP 系统,管理系统和自动化控制之间联系的建立就是通过 PC 系统。程序标准化接口使厂家之间的数据交换有了保证,解决了通讯产生的难题。

4. 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生产将更加的安全。安全防范技术的集成化是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重点就是保证系统的安全。在非安全状态下,用户要如何选择才能实现安全。在分析我国市场的发展特性后,我们应该从最高安全级别开始,逐渐延伸到安全级别低的领域,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公共设施层与网络层,实现对此系统的安全设计的全面研究。

5.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技术。在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计划的指导之下,随着市场化的环境,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能力。并且企业不断吸收创新技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科研的投入,为电气自动化的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加强政策上的扶持,健全、完善机制对创新都是非常有利的。目前我国企业主要生产一些中低档次的产品,产品主要服务于中小型的项目,企业应该打开自主创新的新局面,转换经济增长模式,逐渐提升创新能力。

电气自动化可以与地球数字化互相结合。此设想包含了自动化的创新经验,可以把大量的相关数据整体为坐标,最终成为一个电气自动化数字地球。将信息全部放入计算机中,与网络结合,不管人们在什么地方,根据地球地理坐标,便能知道任何地方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加强企业与相关院校之间的合作。鼓励企业到此专业的学校中建立车间,进行技术生产等,建立学习形生产培训基地。还可以走入企业进行教学。将实践能力和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此外,还要与现代网络联系起来,积极利用已有的科学技术。加强专业培训,提供研究人员水平等。

七.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我国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其中经过了多次变革与专业的调整,但是由于其应用范围广泛,在社会的各种生产层面都会有所应用,与其他科学技术相结合,也对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的结合与渗透革新了传统的方法与理念,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海蛟. 关于机电自动化实际应用的分析 [期刊论文]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8期.

[2] 孙永和Sun Yonghe. 楼宇自动化技术在医院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中国医院管理》 -2005年5期.

[3] 姜新星 姜浩.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机电信息》 -2012年21期.

[4] 房付玉.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年23期.

[5] 范翔. 试论机电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10期.

篇4

Keywords: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9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对电力系统进行控制、监测、保护等行为的自动化建设,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自动化,充分显示了电力系统的信息技术特点。从电网运行的实时信息、在线稳态识别、实时控制、捕捉暂态瞬变过程,到覆盖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OA)、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全面反映了电力行业的信息技术特点。

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应用分析

当前,类似的综合自动化正处于进一步发展之中,如面向输电系统集测量、同步、监控、网络分析于一体的发电及线路功角监控系统,电力市场集量测、网损计算、自动计量、远程通信、结算于一体的电量计费系统等。同时,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可以从管理工作站电网接线图上看到准实时信息,虽较调度工作站上看到的稍有延迟,但重要的实时信息均带有秒级误差的实时时标,并不影响实际应用。有关交易各方还能通过电网经营企业所建立的即时信息系统,访问所需的电网输电信息、查阅电网可输容量和输电储备状况等。另外,代表当前信息技术水平,支持多媒体信息,具有信息、电子邮件、文件查找、文件传输、广域互连、文本或图象声音浏览等功能的内联网、因特网,能够支持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OA)、电力营销管理系统(ETS)等系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而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数据分类

一般自动化系统中,根据数据的来源可以将数据分为原始数据和再生数据。原始数据是从现场直接采集的数据,再生数据是在原始数据基础上通过二次加工形成的数据。根据电力自动化系统特点,其数据分类分为如下几类:1)现场实时数据:来自于现场实时采集的数据,其数据量特别大,因此对应存储设备要求很高。2)基础数据:主要是指电力设备属性的一些基本数据,属于设备管理的范畴。3)日常运行数据:主要包括电力自动化系统日常运行中记录的数据和各职能部门工作过程中处理的数据。4)市场数据。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运作成为当今电力市场的主要模式。电力自动化系中引入市场数据是电力公司适应市场化的必然。

1.2 数据获取

数据获取也叫做数据的采集,是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输入,主要包括数据采集、集中处理和转发三个环节。对应电力系统,数据传输是数据采集的关键所在。目前数据传输的方式主要有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有线传输的方式主要有:光纤、电缆和双绞线等;无线传输的方式主要包括:微波、无线扩频和高速蜂窝等。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主要以有线方式为主,然而无线传输能够减少线路铺设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的电网数据采集,具有很大优势。无线传输中还有一些技术问题亟待解决,诸如:数据的可靠性、实时性等,伴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线传输方式将成为电力自动化系统数据传输今后的发展方向。

1.3电量计量

电量计量是电力市场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交易各方的经济利益,是交易结算的依据。目前电力调度部门的电力电量采集通常是采用对电力关口的有功功率遥测信号按时进行积分,累计求得实时电量。电能量采集必须保证采集数据正确,并且连续不间断,传输通道必须保证采集量快速而不间断的传送出去并且解挟超大容量数据的统计与处理问题。因此,要求电能量采集装置能够独立采集和处理各关口电能量的实时数据,确保交流失电后较长时问仍能正常工作,保证数据采集不缺漏;具有统一时钟的校时同步功能,保证全系统数据采集的同时性;具备各自诊断及远方诊断功能,接收当地和远方下载数据的功能可适应问答方式或批处理召映方式实现远程通信;具备与远动通道和电话通道挂接的能力等。

1.4 节省人力物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以GPRS网络系统为例,通过GPRS网络系统,可将工业和民用电表采集的电力系统数据实时传递到地、省级的集中监控中心,以实现对电力监测设备的统一监控和分布式管理。GPRS网络可为电力系统提供简单高效的通信传输手段。GPRS系统可提供广域的无线 IP连接,在移动通信公司的GPRS业务平台上构建电力远程抄表系统,实现电表数据的无线数据传输。不但利用现有网络,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的优点,而且设备安装方便,维护简单。GPRS电力远程抄表系统由位于电力局的配电中心和位于居民小区的电表数据采集点组成,居民小区的所有电表首先连接到电表集中器,电表数据经过协议封装后发送到中国移动的GPRS数据网络,通过GPRS数据网络将数据传送至配电数据中心,实现电表数据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实时在线连接。同时,电表集中器还可将配电中心发送的遥控指令传给电表控制模块,对电表进行控制操作。GPRS技术只是自动化系统运行的一个缩影,通过其他各种电力自动化技术,都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最终提高工作效率。

2、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前景

伴随着我国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深入发展与应用。二十年来,电力系用已经逐步成为了一个以计算机为主导、通信、控制以及电力设备为主要发展的电子体系,不断深入的内涵以及功能的多项发展,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信息处理量越采越大,涉及到的内容更为丰富与多样,由此我们总结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前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分布式自动化技术的运用。社会的发展对于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大,全球范围内争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能源危机,而面对日益枯竭的有限能源, 分布式发电系统作为一种集约式的电力运行方式则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分布式发电系统可以解释为功率为数千瓦到几十兆瓦,并且能够与环境相兼容的一种独立电源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满足用户和电力系统的特殊性要求,有着十分灵活的变负荷调峰性能,能够为商业区域或者是边远用户等提供相对较高的可靠供电,这样一来便可以大大的节省输变电的资金投入。

2.2远程化的自动化技术。在以往的RTU设计过程中,普遍会运用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手法做为支持系统的硬件平台,再通过扩展测控硬件接口电路,继而实现“四遥”功能。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扩展性好、设计周期短,并且开发较为方便。但是从这一点上来看设计的RTU相对来说成本较高,不仅功耗大、体积也大,在结构上缺少一定的灵活性。新时期的网络通信以及微电子技术的技术跨越,使得远动终端也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小型化以及网络化的大方向发展。而通过对这种全新的系统框架研究,远动终端的整体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可以说有着十分现实的工程意义。

2.3自动化技术的图形化。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联网工程的有效开展、EMS高级分析应用软件的完善以及电力市场运营的启动等等,这些因素都使得电力系统调度、管理以及分析计算所需的信息量逐步增多,传输路径也更加的复杂与交叉,并且还要求信息刷新速度更加快速。网络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给我们的电力系统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而这种机遇也同时伴随着严峻的挑战。怎样在海量的数据中进行分析、选择、以及结果显示是电力系统各个专业选择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图形化技术有着更为形象直观、 通俗易懂并且有利于人们理解与分析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重要优势,而受到电力系统研究者的广泛欢迎,也快速地掀起了电力系统应用分析软件开发的新热潮。

3、结语

总之,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一个集传统技术改造与现代技术进步于一体的技术总体推进过程。虽然,当前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已经进入以计算机技术和监控技术开发为主要标志内的阶段,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电力需求大、电网建设复杂而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改革开始较晚的国家来说,在追赶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对传统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早日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篇5

科学技术的高度创新带来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各个学科的前进,包括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在机械工程这个领域中,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向前发展,以及其机械工业中逐渐渗透出来的“机电一体化”,将机械工业的产品机构、技术结构、构成和功能、生产加工方式,以及这一列流程的管理体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是机械工业从传统的机械电气化迈向机电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台阶。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征分析

1.1广而强的应用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机械为母体,以实践机电产品开发和机电过程控制为基础的技术,是可以渗透到机械系统和产品的普遍应用性技术,几乎不受行业限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以信息化为内涵智能化为核心,开发和生产了性能更好的功能更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和产品。

1.2多层次的系统化

机电一体化是将工业产品和过程利用各种技术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强调各种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技术)的协同和集成,强调层次化和系统化。无论从单参数、单级控制到多参数、多级控制,还是从单件单品生产工艺到柔性及自动化生产线,直到整个系统工程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都体现在系统各个层次的开发和应用中。

1.3整体的最优化

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充分利用新技术及其相互交叉融合的优势,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的高附加值、高效率、高性能、省材料、省能源、低损耗、低污染、省时省力等等。如采用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和计算机管理等高科技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系统后,各企业就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几乎不需要重新设计制造工艺设备,大大缩短了整个生产周期。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2.1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传统机械制造业是靠企业规模、生产批量、产品结构和重复性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和高效率,其生产盈利是靠机器取代人力,靠复杂的专业加工取代人的技能来获取的。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是以信息为主导,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形式的全新的机械制造业,其特征是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现代制造业集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制造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近年来,制造工程领域的新技术相继诞生,如计算机数字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技术、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并行工程等。

2.2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食品、饮料包装机械的开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使单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而且使整条包装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使其竞争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的机械控制的同类设备,可以大大改善食品饮料包装生产设备产品的质量,提高其国内、国际竞争能力。

2.3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的CIMS是将人与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以及过程控制连成一体,用以实现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全局和过程一体化控制。现场总线技术是连接设置在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间的数字式、双向、多站通信链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取代现行的信号传输技术就能使更多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置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在共同的通信媒体上进行双向传送。

交流传动技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由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实用化得以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达到和超过直流调速水平。开放式控制系统意味着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和支持,按此标准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和互换,且资源共享,开放控制系统通过工业通信网络使各种控制设备、管理计算机互联,实现控制与经营、管理、决策的集成,通过现场总线使现场仪表与控制室的控制设备互联,实现测量与控制一体化。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一台中央计算机指挥若干台面向控制的现场测控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单元。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分布式控制系统与集中型控制系统相比,其功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潮流。

3机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光机电技术的发展应用

光学技术的引用,对于光学技术先人的优势的发展实现来说,可以有效的改进机电技术中传感系统、动力系统(能源系统)与信息的处理系统,光电技术的推广对于机电产品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3.2柔性化的自律的分配系统化

在机电技术产品的未来前景里,执行和有效的控制系统是有充足的冗余度,并且有很强的柔性,对于处理突发事件,其能进行较好的解决设计,所以,被设计成为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的运作环节中,各个相关子系统是完全可以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之间又是为同一个总系统进行服务的,并且有自身独立的自律性,可以依据周围环境的改变而作出相应的对策反应。

3.3智能化的全息系统化

在机电技术产品的发展全息性的特点表现的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这种趋势的发生主要归功于模糊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别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中的软件和芯片技术。不但如此,机电技术系统中的层次化结构也有原有的简单模式转变为复杂的、比较多的冗余度双向联系。智能化的发展对于二十一世纪机电技术发展来说是一个方向性的改变。

3.4仿生物系统化的生物软件化

在日后机电技术的装置对于信息依赖性会逐渐增强,并且在结构上也是处于静态时的,但是又有其不稳定性,相反的是其动态工作环境中却属于相对稳定的。这种现象类似于活生物,机电技术的相关产品走向涵盖生物系统化,但是想走好这条道路还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3.5微型化的微型机电化

在半导体的器件制造的利用过程当中的蚀刻技术的应用,已经成功的在实验室中制造出来了亚微米级机械元件。在实际产品中体现这一技术,就可以将机械部分与控制器进行区分了。这时候机械与电子就可以相互融合,传感器、机体、CPU、执行机构等集成为一个整体,体积也会有所减小,并且组成了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的机械学也是机电技术的发展新方向。

4结束语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各种产品与装置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有利实现整体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缩短开发新产品的生产准备周期,加速科技成果向商品转化,有利推动传统产业发生深刻变革,同时,随着新产品研发及高精密等设备的发展,要求新一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及系统朝高性能、智能化、系统化以及轻量化、微型化方向发展,从而为国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少数民族语言电影的译制,就是将国产电影的对白台本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由配音演员用不同民族的地方方言配音,再由录制技术人员录音合成制作成少数民族语言对白的电影作品,是译制工作者奉献给广大民族群众的一份文化产品,一份精神食粮。甘肃少数民族语言电影译制历经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是影视百花园中一朵盛开的民族之花,是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和谐发展的有力举措。

一、少数民族语言电影译制的重要意义

电影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形式,是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产品。电影译制作品是民族群众获取信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宣传党的民族惠民政策、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平台,是各民族群众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因此译制少数民族语言电影对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保证地方稳定,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深远的社会意义。

二、甘肃少数民族语言电影译制现状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工作在甘肃民族地区的电影发行放映员就用民族语言在电影放映之前口译影片内容或进行映间插话,帮助民族群众看懂电影。1965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采用声带涂磁后再配音解决对白的方法,运用藏语、哈语、蒙语进行影片翻译、配音录制工作。1972年2月,甘南藏族自治州电影甘肃译配组正式成立,当时仅有技术人员1名、配音演员一男一女2名、一台设备、四样器材,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译制的第一部藏语配音影片《奇袭》,受到了藏族同胞的热烈欢迎。1996年1月,甘南州电影译配组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藏语电影电视译制中心”,人员增加到10人。曾经译制的电影《龙江颂》《泪痕》《喜盈门》《羊城奇遇记》《英雄儿女》《上甘岭》等成为脍炙人口的译制影片,曾多次荣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优秀译制影片奖。

2005年,中央实施“西新工程”,兰州电影制片厂承担了甘肃藏语电影的译制任务,挑选配音演员、培训专业译制技术人员、定购设备、装修录音棚、制定规章制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模拟录制到数字化的技术改进,经过了6年的艰苦努力,先后译制了藏语电影《非诚勿扰》《焦裕禄》《孔繁森》《英雄》,科教片《担保知识》《农村儿童安全知识》《地震灾害与预防》《杜泊羊的养殖技术》《草原生态保护》等影片达200余部。这些译制片,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0年,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中,甘肃省成立了甘肃民族语译制中心,事业编制30人,聘用译制技术、配音演员18人,专门从事甘肃省藏语电影译制生产及经营管理工作,拥有一支以翻译、配音、录制技术为主的译制人才队伍,拥有先进的数字化录制设备和专业录音棚。在完成译制藏语电影的同时,拓宽译制领域,尝试译制了蒙语电影《河曲马》、哈萨克语电影《天将雄师》、裕固语电影《裕固人》,取得了巨大成功。到2016年底为民族群众提供了近300部藏、汉、蒙、哈、裕固族等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影片,基本满足了甘肃民族地区民族语电影市场的需求和民族群众对电影的渴求。

篇7

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指的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光缆、通信卫星等设备。来表达、传输和处理所有运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信息的技术。数字化技术一般包括数字编码、数字压缩、数字传输、数字调制与解调等技术。计算机数字化技术运用电脑中的假设模拟真实的场景。从而完成很多实际场景中难以完成的效果。从而形成了电脑特技。

由计算机所制作的画面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视觉效果制作上的想法可以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得以实现。震撼人心的精彩镜头和具有极度危险性的镜头通过计算机制作变得更加完美,且成本降低,使得演职人员们也更加的安全。作为一部拥有“投资过亿”、“冯小刚转型之作”、“中国式‘哈姆雷特’悲剧”等众多宣传语的国产大片,《夜宴》冯导的竹林里是带着面具的太子无鸾和他的乐人。幽怨的舞姿和乐曲。暗藏玄机,生机一片的竹林里悲情暗涌。电脑特技所营造的视觉冲击效果非常明显,这就是电影中大量运用计算机数码技术所带来的变化。注重了电影画面色彩及视觉效果的精炼。

一、电脑特技的优点

电脑特技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电脑为画面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1、实现了导演们想象中的种种场景,让银幕变得更加丰富。

2、丰富了观众们的想象世界。现在凡是冠以“大制作”等字样的大片几乎都是和电脑特技有关,它们为人类的梦想和想像力插上了翅膀。

3、让电影的产业化进程加快,为电影产业注入了无限生机。

现在,越来越多电脑特技在各种题材的电影中出现。运用的电脑数码艺术软件也越来越多。电脑特技的出现作为一种呈现故事和构思、画面的先进手段,使得电影得以往更宽广的方向发展,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已有百年历史的电影业跟电脑技术相结合的脚步姗姗来迟。50年前,当电脑诞生的消息传遍世界的时候,那些正忙于调度拍摄路线、给演员说戏的导演们根本没有想到,这种神奇的新玩意将在未来的日子里大放光彩。

特技将电影的运作机制变得更为现代化、更具时代感,它帮助电影摆脱了一些陈腐的观念。

如今的影视剧越来越多地使用电脑特技了。看看最近上映的电影大片和热门的电视剧,从《指环王》到《龙骑士》,包括电视剧《武林外传》,电脑特技似乎已经构成了影视剧的一部分。

二、电脑特技所使用的工具

电影中使用的特技通常是需要大型的电脑系统来做的,有些电影的特技还会由专业的软件公司量身定制。

如photosho,是一个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它可以处理电影中的场景设计和画面背景。而常用的软件如premiere、cyberlink power director也分别在家用电影级别中起到了作用。

另外如flash,最常用的就是创建电影图片背景,然后利

转贴于

用电影图片的移动形成文字动画和图像变换动画,最后利用遮罩层形成最后的动画效果。这种效果在《武林外传》里我们可以经常看到。

篇8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 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在当下的国际竞争中作用日益显著,影视动漫作为信息交流和传达的符号,超越了文字和语言载体的障碍在全球广为传播,动漫产业的发展和动漫文化的传播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基于此,研究动漫强国的产业发展轨迹和前景,可以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和动漫文化传播起到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影视动漫;电影动画;电视动画;动漫产业

从严格意义上而言,现代动漫产业脱胎于20世纪初的美国动画,并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对其不断补充和完善,才得以逐渐发展至今。无可否认,美国动画片在世界动画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重要地位,并不断引领着世界动画的发展方向,也成为美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前进的主要助推力,美国影视动画在长期发展历史中产生了许多享誉和影响全球的佳作,无论在艺术风格的创新抑或盈利模式的采用上都有其独特性。

一、美国电影动画发展回顾

自1907年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第一部动画短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以来,动画电影便渐渐成为具有商业和艺术双重属性的完美结合体被不断创造和发展,据统计,从1911年至1998年之间,美国共生产动画片2286部。[1]有研究者将美国动画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时期,指出1907―1936年为开创时期,特点是以短片为主、并逐步由黑白动画向彩色动画、由无声动画向有声动画过渡,这一时期出现了美国动画先驱温莎•麦克凯、弗莱舍兄弟、派特•苏立文;1937―1949年为初步发展期,特点是以《白雪公主》为开端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动画长片;1950―1966年为繁荣期,经典动画频频面世,迪斯尼公司确定了霸主地位;1967―1988年为蛰伏期,出现电视动画系列片如《猫和老鼠》等;1989年至今,美国动画再次趋于繁荣,涌现出很多杰作,如《狮子王》《玩具总动员》《赛车总动员》《海底总动员》《恐龙》等。由于受到商业文化的熏陶,美国的电影动画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并且一直没有背离商业路线,所以在带给大众娱乐的同时聚集了商业财富,也积累了相当的经营和对外合作经验,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后来美国三维电影动画的制作及电视动画形成和兴盛的实践中,从《加菲猫》《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后两者中将中国元素和故事与美国式的文化结合得天衣无缝,从《冰河世纪》《后天》到《2012》,利用数字特效将时间的概念演绎到极致,赚足了眼球和真金白银,从《终结者》《泰坦尼克号》到2009年末全球上映的《阿凡达》,你无从感知哪里将是票房的上限,上映不到40天时间里,在全球狂揽20亿美元,超越《泰坦尼克号》,成为北美总票房的新霸主,而需要强调的是其中海外市场票房收入约占71%。好莱坞金牌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通过一次次的行动向世人诠释着一个事实――数字特效和动画技术将赋予电影无限可能和无尽生命,与此同时,将不断为制作者创造无限商机和无穷财富!

不同于日本以购买工作室动画作品来出品的模式,起初美国动画大多有大牌电影公司负责制作、出品,所以他们很关心市场运作的情况,后来三维动画工作室逐渐建立,电影公司便与之达成合作意向,迪斯尼公司与皮克斯三维动画工作室先后合作多次,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互补,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美国的动画公司以迪斯尼、梦工厂、时代华纳和20世纪福克斯为代表,媒体并购和整合之风曾横扫整个美国娱乐界,迪斯尼与皮克斯的联手使得动画不仅在选题,而且在拍摄技巧和制作技术方面都迈上了新的台阶,迪斯尼突破了发展的瓶颈开始获得新生,不断稳固了动画霸主的地位,成功拓展到各娱乐领域,从乐园到游轮、从电视到网站、从冰上表演到音乐剧,成为娱乐界的领头羊。[2]2006年初,迪斯尼公司以74亿美元巨资收购了皮克斯,双方合作近15年后成了“一家人”。

二、美国电视动画发展溯源

美国电视动画发展的典型非迪斯尼莫属,迪斯尼公司先后和美国三大电视网NBC、CBS、ABC合作播放动画片,然后在各国创建迪斯尼频道,收购美国广播公司,从而使其成为世界最大的综合娱乐媒体公司,也使动画文化的传播因插上优势传媒的翅膀而更加快捷、受众更加广泛。目前,迪斯尼不仅拥有ABC电视网络(截止到2001年9月30日,有226家附属电视台)、ABC广播网络(超过8900个节目和4600个附属广播台,约覆盖50%的美国市场),还拥有ESPN、Disney Channel等有线电视网络以及数家迪斯尼公司网站。[3]尽管如此,公司还在不断对外扩张和进行深入广泛的合作,在亚洲创建频道和建立迪斯尼主题乐园,如2005年9月全球第十一个迪斯尼乐园在香港落成开园。电影电视动画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为美国创造了巨额财富,同时在全球影视动画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

三、漫画出版的路径探索

与影视动画业的持续稳步发展相比,美国漫画发展较为曲折和缓慢。美国漫画出版业已有百年历史了,从报刊连载到与影视动画互动,逐步发展为动漫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漫画最初通过报摊等大众市场零售渠道发行,70年代以来发展成独特的漫画图书专卖店网络,之后又经历了与大众图书分销的融合、网络销售及互动出版等几个阶段,1993年漫画发展达到鼎盛状态,收入达85亿美元,此后一直处于不理想的状态,这种状态随着进入新世纪后漫画出版与好莱坞电影的联姻、外国漫画的注入及网络作用的凸显而逐步达到改善。2002年作为美国主流图书出版业的美国大众图书对漫画图书出版表现出接纳的态势,而且美国漫画出版的营销方式不断改变。在美国动漫产业中,漫画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2004年,美国漫画图书达1000种,仅占整个图书市场份额的1%,而同期美国游戏市场规模竟达73亿美元![4]但是分析图书市场后发现,漫画一直是相对热销的书种,2002年有文章报道美国每天售出172万册漫画书,每年售出漫画图册6278万册。[5]除了本国漫画以外,国外的漫画也占据了美国漫画市场的部分领地,尤其是日本漫画,由于其题材广泛,包括冒险、体育、恋爱等丰富的题材,有别于美国漫画以“超人”“蜘蛛人”等单调的英雄类题材为主,受到年轻人的推崇,也因其画面精致,且以少女故事、科幻等为内容,作品受女性读者的青睐,而其以保护家人、老人和恋人为特色的情节与美国漫画所体现的英雄情节相比,更容易引起读者内心关于真善美的情感共鸣。商业化的日本漫画日益得到美国出版商和读者的认可和喜爱,2000年以后,漫画书已经成为美国的热销书种,2004年美国所有出版商将出版的漫画书总数估计在1000种左右,比2003年增加500~600种,仅2004年占美国漫画市场半数份额的TOKY-OPOP出版社出版漫画书近500种,[6]随着读者群的不断扩大,阅读日本漫画也成为一种时尚,对美国漫画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美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

直到目前,美国政府对动漫产业的支助并不显著,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下的自由竞争决定。美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正在稳步推进,首先动漫作品内容更加丰富、类型灵活多样,体现在动画、漫画、游戏和影视业的相互联姻和合作,实现作品的改编,丰富了动漫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好莱坞对动画的关注和热衷成为美国影视动画行业的一大创举,近些年好莱坞带给全球观众的动画电影大片层出不穷,从《海底总动员》《怪物史莱克》《骇客帝国动画版》,到2006年的《加菲猫2》《冰河世纪2》,无不引起强烈的反响并接连创造新的票房记录,而2007年也将有新的动画大片面世,据报道,微软公司将在2007年投资取得巨大反响的游戏Halo《光环》改编为电影,而曾经风靡全球的动画大片《变形金刚》的电影版已被好莱坞秘密开拍,并预定于2007年7月上映,迪斯尼公司将组建新的动画公司,并制作计划于2008年问世的动画大片《玩具总动员3》。

其次,动漫作品市场极大拓展,传播载体不断增加,成人对动漫作品的热情极大提高,使得动漫受众群体得以扩大,美国动漫节目的收视率和播放频道数目的增加水涨船高,传播载体不断分化,出现全天候和全卡通的有线台,手机和网络动漫内容迅速兴起,北美的动画情报网站Anime News Network 日前披露了在纽约召开的Icv2的报告,称美国漫画市场在2006年突破了15亿美元。

再次,动漫衍生产品开发加大,主题会展和国际合作进一步得到加强,美国动漫产业渐趋成熟,在衍生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方面收效显著,动漫会展业快速发展,ANIME EXPO是美国最大的动画博览会,2007年6月在美国洛杉矶近郊将举办“ANIME EXPO(AX) 2007” 动漫展,2005年迪斯尼在香港的主题公园建成开园,由于要实现与东方文化的融合,被形象比作“穿上唐装” 的迪斯尼,迪斯尼在全球共拥有126个卡通品牌,在世界各国进行形象授权业务,仅在中国的专柜数量已超过1111个,营业面积发展到24万平方米,[7]迪斯尼和中国原创动画片《宇航鼠》的接触,[8]以及其同世界影视院线等的合作都促进了其动漫产业的国际影响和发展。

最后,美国游戏业正在逐渐回复生机。美国游戏尤其是网游实力较弱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的不发达,一方面是受到韩国网游的影响,在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上受韩国的冲击使一些开发计划中途停止,先后停止开发的游戏有《真梦生活Online》《战锤网络版》及《创世纪X:奥德赛》等。不过,美国游戏逐渐积极应对日韩等国游戏的竞争,巧妙利用其电影优势推出各种版本游戏,游戏版《哈利•波特》《指环王》《蜘蛛侠》及X-Men等很受市场推崇,游戏市场竞争将会异常激烈。

[参考文献]

[1][美]杰夫•伦伯格.美国动画大百科全书[M].切克马克出版社,1999.

[2]薛锋.动画发展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8-129.

[3]喻国明,张小争.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案例与模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82-183.

[4]张晓明,胡惠林.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07.

[5]林成林.美国漫画图书突破读者局限 跻身主流出版[N].中国图书商报,2002-06-25(011).

篇9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56-01

近年来,数字电影伴随着科技数字化进步不断发展,数字电影放映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技术研发、技术改进、技术发展的过程让影视数字化成度更加明显,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发展前景更具展望性。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数字化发展的不断扩大化,深度激发了大众文化消费潜力,大众文化的消费渠道再度被拓宽。

一、数字技术对电影产业产生的积极作用

1.独特的影视效果

数字技术为一切视觉形象的创作提供了可能性,增加了电影鲜明的视觉艺术效果。借助数字技术的科学手段让电影创作过程中一些难以显现的艺术场景、人物形象、拍摄方式完美呈现,让靠实际拍摄无法实现的特殊镜头语言的表达方式得以实现。再者,电影制作的数字化水平合成的气势宏伟、场景壮观的清晰画面,逼真地搬上荧幕,轻而易举地展现在大众面前,给广大观众带来视觉听觉上的强烈冲击和震撼。

2.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数字技术作用下,电影视觉效果得到了很大完善,同时电影艺术创作空间也得到了极大拓展。电影制作艺术空间的拓展主要通过现实主义手法对领域内的现实进行描述,让历史真实再现或者对历史进行重新再造。

现如今,全3G影片的出现是数字技术拓宽电影艺术空间。全3G影片制作手段的出现完全该改变了传统的工作程序,使工作人员完全从胶片和摄像机的繁琐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了创作空间的自由化。

3.有力的技术保障

数字技术为电影开创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段数码摄像机是数字时代运用最广泛的产物,方便、简单、易操作的工作性能为创新电影形式提供了技术保证。

二、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电影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电影的大力推广与发展,推进了电影放映技术向数字化转型的进程。目前社会形势为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便利条件。

1.国际对数字电影发展的大力支持

促进电影产业顺利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电影产业提供了保障。电影数字化发展,带动了电影放映技术不断更新,成为促进电影事业发展的巨能。为了推动我国电影事业发展高超国际先进水平,就必须紧跟数字电影发展大势,建立可靠的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的监管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数字电影发展体系,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在各个环节的应用,为数字电影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具备数字电影发展的技术环境

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统一体。电影艺术的基础就是电影技术,电影艺术在电影技术的引领下才能得以顺利发展。新产业在新技术的促进下产生发展,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已经成为数字电影产业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电影由胶片型向数字型转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数字放映技术日臻成熟。国内外电影放映新技术不断寻求发展的新市场,这为我国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纳新、集成、消化、在创新提供了宝贵资源,创始了良好的技术环境。

3.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顺利完成了数字化发展过程,其中农村流动性放映模式的形成为城市数字影院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电影产业数字化放映技术体系不断完善,有力助推了数字电影产业的全面发展。

三、探析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发展趋势

1.近年来,整个数字电影体系受到数字技术融合性发展趋势影响深远,促使数字电影放映更具有丰富的内涵,功能更加齐全。不远的将来的数字电影不仅只是播放系统的数字化升级,将是整个系统的数字化升级。为了更好地适应转变,数字电影放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应当从电影播放的整体系统和相关设备数字化向服务设备信息化转变入手。数字电影播放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应当实现以往的简单提供数字化电影储存播放设备向着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体系和标准过程的转化。

2.目前,数字电影制作的核心技术和制作设备的数字化进程,在电影数字化发展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得到实现。数字技术和数字设备将会成为将会是电影行业未来的发展重心建立的基础。届时,高效的数字化电影制作流程将会产生,制作效率势必也会的到更大的提升,数字电影在新媒体中的竞争地位也会得到提升。如今,数字技术在数字电影创作领域中的得到大力推广,未来的数字电影中,数字特技的应用、建模技术与运动捕捉的特效、适时预览立体影像、技术合成以及技术获取、三维动画、制作立体影视等广泛应用,将会令数字电影更加精彩纷呈。

3.数字电影视不仅有吸引人故事情节和诱人宣传,最大的优势是能给观众带来强大刺激的感官盛宴。先进的数字技术的产生,并且在电影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电影播放模式播放效果,远远不能满足观众们的消费需求,所以针对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为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创作方法、传输技术及监督措施,将是电影技术工作者需要长期研究的重点。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影响下,我国的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的发展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充分认清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的学习开发与广泛应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发展,对促进我国数字电影产业健康科学发展作用重大。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1.4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不断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也在发展和提高。而在数字影像也作为另一种计算机艺术发面也在潜移默化的发展。

1数字媒体定义

数字影像又称数字图像。即数字化的影像。基本上是一个二维矩阵,每个点称为像元。像元空间坐标和灰度值均已离散化,且灰度值随其点位坐标而异。数字影像可直接在航天或航空遥感的扫描式传感器成像时产生,并记录在磁带上;也可利用影像数字化装置对模拟像片进行数字化,也记录在数字磁带上。数字影像像元数及像元灰度的量化级数,通常取2的整数幂。一般灰度量化级数最多为28即256级。数字影像表达方式可通过傅里叶变换由“空间域”形式转变为“频率域”形式,且可进行各种数字图像处理,如数据压缩、影像增强、自动分类等。

2数字媒体应用

数字影像技术在今天已无可阻挡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广泛运用于电影、电视、录像、摄影、互联网、广告等传播媒介,左右着社会的视觉语言。不管你拒绝与否,你都不可避免地与它遭遇,在不知不觉中,它改变了人们观察事物的方式,获取知识的手段,以及人们的思维与观念。它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到社会结构的调整,并有力推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

例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举世震惊,眩目的影像、独特的设计、高科技含量让全世界看到了新颖而成功的开幕式。数字影像的大量运用是此次奥运会开幕式的一大特色,形成与传统艺术创作手段完全不同的媒介方式,从而大大拓展了艺术创作语言和表现手法。

它几乎可以使一切艺术想象变为现实。以数字影像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艺术已然成为当今国际艺坛的生力军。数字影像技术在动画片制作上更是发挥了无可比拟的威力。数字影像技术在中国起步晚,但起点高,可以预见的是,数字影像技术将会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数字影像是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包括CG插画、影视、影视等。

影视有特效音乐短片《I Lived On The Moon》,杨瑞作品《盲符》,黄君鹏作品《谋杀是情形》等,都是新媒体方面的。

3数字电影

数字电影也是其中一方面。所谓数字电影,通俗一点地讲,就是用鼠标和键盘就能制作一部电影。数字电影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中国已有很多人在关注和制作数字电影,美术专业人才从事这个行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优势要强于计算机的技术人员。国内已有故事片运用一些数字手段,有些是在国外加工的,是一种尝试。国外也在关注中国的动画电影。数字电影会全面取代普通的电影制作方式,只有数字电影才能大大超越以往的电影制作手段。――李东(中国电影集团国产影片发行公司经理)

100多年带来了西方文化的文明样式。蒙太奇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欣赏好好莱芜大片的基本的影象语言。当然,中国人还不太会使用蒙太奇这种语言样式在手机视频里,甚至只有少数冯小刚、陈凯歌们把这种语言用在雅虎广告里讲故事时使用,作为少数会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在中国成为了稀缺的资源。他们象当年的屈原李白一样稀缺。但是如今数字影象技术给中国百姓提供了一个学会用影象说话的机会,也许我们就要会象写散文一样,用影象抒情,象冯小刚他们一样用影象讲故事,象屈原李白一样用影象写诗。这一天不远吧。就在明天,拿起你手中的摄象机,那怕只是手机,学会用影象表达自己的意思吧,这一天到来了。去年不会英语还是文盲呢,明天可能不会用手机摄象就变的不会说白话文一样太古旧了。

4数字媒体发展态势

至于数字影像的发展态势,引用张骏(北京广播学院动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的话:数字影像艺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最前卫的艺术,它的大部分视觉效果取决于软硬件的不断更新,有很多尚待开拓的领地。同时它又是一种“民间艺术”,因为它具有最广泛的社会接受群与创作群,尤其是青少年。数字影像的出现给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评判标准,新的工作方式,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美术学院在从事数字影像创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上责无旁贷。在数字影像的教学上,商业片与实验片应该兼顾。

5影像发展历史

人类采集信息其实就是从影象开始的。一块石头上画着垂死的牛或者被劫杀的猛兽。我国公元5世纪的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著录了黄河由宁夏流入内蒙古途中的岩画,“河水又东北,历石岩山西,去北地五百里,石上之自然有纹,尽着虎马之状,粲然成群,类似图马。故亦谓之画石山也。”他的描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岩画的文学作品了。可见,人们要记录影象的冲动,并不是出现在DV时代,而是出现在遥远的从前。只是那时没有实现记录活动画面的手段而已。远古的人类遗留在岩石上的绘画,最早的据说已有四万年的历史,绵延至现代的原始部族仍有制作,今天被人们发现的岩画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资本的积累,20世纪末开始的产业革命,则以信息流革命为主,它是虚拟的,没有物质,也不用大量的资本。信息革命将一切都数码化了。有人问互联网到底挣不挣钱,我说互联网不是挣钱是省钱,省去了中介的过程,只要一点鼠标就行了。艺术与技术在信息时代有很多相交的地方,在数码影像教学中必须注意艺术与科学不要脱节。中国管理人才奇缺,缺乏对东西方两种社会和文化都了解的管理人才。中国要快速赶上发达国家,急需管理人才与先进的管理体制。――查立(美国UnivercitiCorp)

中国的数字技术已发展至国际前端,希望我们的影像技术会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篇11

为了推广数字电影放映,目前国家在整个放映流程中都有政策上的支持。在片源方面,国家已拿出2亿元用于电影数字化工程,在这些数字化的电影中,国家精选出160部特别适合农村和基层放映的影片,免版权费交给院线公司向放映点推广,同时在影片传输的过程中准许片源提供方免费使用广电总局的公共卫星传输系统[1]。

2 数字电影与传统电影区别

所谓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可视为完整意义上的数字电影。目前数字电影的主要形式有两种,高端的数字影院可更好地展现视听效果,而低端数字电影放映则针对农村和社区,它强调的是存储的方便性,因为放映所需要的数字文件较小,所以也具有更强的流动性。

与传统电影相比,数字电影最大的区别是不再以胶片为载体,以拷贝为发行方式,而换之以数字文件形式发行或通过网络、卫星直接传送到影院、家庭等终端用户。数字化播映是由高亮度、高清晰度、高反差的电子放映机依托宽带数字存储、传统技术实现的。

数字化电影技术进入到了微观世界,它将图像分解为最小的单元――像素,然后再重新组合,以改变或者重建某一部分的影像和情景,创造出一般摄影方法根本达不到的扣人心弦的镜头,在创作上几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

3 数字电影技术原理

数字电影是以数字方式(即“0”和“1”方式)制作、传输和放映的。它有三种制作方式:一是计算机生成;二是用高清晰数字摄像机拍摄;三是用胶片摄影机拍摄完成后,再数字化到电脑硬盘里,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终端再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

数字化电影技术它将图像分解为最小的单元――像素,然后再重新组合,以改变或者重建某一部分的影像和情景,创造出一般摄影方法根本达不到的扣人心弦的镜头,在创作上几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2]。

4 数字电影的特点和优点

数字电影不仅避免出现胶片老化、退色,确保影片永远光亮如新,确保画面没有任何抖动和闪烁使观众再也看不到任何画面的划痕磨损现象。此外,数字电影节目的发行不再需要洗映大量的胶片,既节约发行成本又有利于环境保护。以数字方式传输节目,整部电影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损失。也就是说,一旦数字电影信号发出,无论多少家数字影院,也不管它位于地球的什么位置,都可以使不同地区的观众同时欣赏到同一个高质量的数字节目。

同时数字放映设备还可以为影院提供增值服务,如实时播放重大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远程教育等等。改变了影院胶片放映的单一模式,使之向实时、多功能、多渠道、多方位的经营模式转变。数字电影技术的巨大潜能,使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电影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数字电影的优点:数字电影能演绎全新的5:1声道AC―3音响环绕的声音效果,极大地扩展了电影声音的表现空间,使电影声音的感染力、震撼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图像效果看,色彩更加鲜明、饱满,清晰度大大提高。数字电影改变了胶片放映时银幕中间亮、四边暗的缺陷,其均匀度近乎完美。此外,数字技术营造出极度的虚拟空间和各种匪夷所思的景象,这些都是普通电影制作手段无法展示的[3]。

数字电影最大程度地解决了电影制作和发行过程中的损失问题,数字技术避免了传统电影从原始拍摄的素材到拷贝发行经过多次翻制及电影放映多次后出现的画面、声带划伤,即使反复放映也丝毫不影响音画质量。

制作好的数字电影可以通过数字软盘进行发行或通过国际卫星发送到世界各地的影院放映,省去了费时费力的拷贝复制和运输过程。

篇12

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电影品种,指为电视首映而制作的影片。它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才只有30多年,而在我国则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电视电影既吸收了电影传统中用精致的声画语言进行叙事的各种技巧,又适应了电视媒介的特点,体现出了影视艺术在新传媒时代强烈的整合需求,同时也反映出了影视艺术同宗同源而又殊途同归的深层美学特质。

一、电视电影的起源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台,宣告了电视媒介的诞生。由于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大感兴趣,一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节目蔚然成风。以美国为例,原来已成为美国人固定消闲方式的“周末举家上电影院”被彻底破坏,这就造成了电影观众人次的急剧下降,尽管当时的电视技术只能提供质量很差的画面,但由于电视的新鲜性、免费观赏、节省外出的额外费用以及体力消耗等,足以弥补早期电视艺术造成的观赏缺陷。从此以后,电视艺术就以其传播的迅速性在大众传播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传播媒介,并对电影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与最强势的传媒——电视,从40年代开始了激烈竞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逐渐从恶性竞争走向合作,开始了影视合流的趋势。国外的影视合流最初是以在电视上播放电影的方式为开端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即电视电影。

电视电影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40年,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这之前,美国电视上播出的影片大多是1948年以前拍摄的旧片,而且很少有高质量、高票房收入的佳作,通常也不在黄金时段播映。直到1961~1962演季,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网首先在黄金时段推出一个栏目《周六晚间电影》,播出一些新片,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此后,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先后在1962年和1965年推出了自己的黄金时段电影节目。之后,在电视屏幕上播出好莱坞新片成为一种标准规范。

在电视屏幕上播出电影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但是在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成本过高和电影无法很好适应电视播出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加在一起,促成了电视网为自己拍电影的想法。1964年,环球电影公司最先向全国广播公司提出了为电视网制作影片的概念,并在当年10月播出了第一部专门为电视网制作的影片《看他们怎么跑》(see How They Run)。到1966年,全国广播公司又同环球制片公司签约,长年制作在电视中首播的影片。第一部是在美国电视史上很有名的《声誉竞赛》(Fame is the Name of the Game)。此后这种影片成为美国电视中一种固定的节目样式,被称作made for TV movie(为电视制作的电影)或简称TV movie(电视电影),更适合于在电视上播出,制作成本也远远低于一般的好莱坞影院影片。由此,电视电影正式诞生,成为一种完全区别于影院电影的、成熟的节目样式和制作产业。目前,为中国观众所知并较有影响的电视电影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英国片《我美丽的洗衣店》、岩井俊二的《捆绑》《烟火: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等,以及被我国观众误认为是电视剧的美国电视电影恐怖片《X档案》、电视电影侦破片《神探亨特》和由斯皮尔博格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十集电视电影《兄弟连》等。

二、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

和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电影只有10年的历史。虽然只是短暂瞬间,但这毕竟是电视电影开创性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过了一段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开播以来,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随着事业的发展,电影频道中心面临必须从简单提供节目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节目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频道肩负着成为影视合流龙头的重任。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电影产量不断下滑,电影频道节目编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从1998年开始,电影频道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节目,并拍摄故事片,由此掀开了中国拍摄电视电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尝试中,“第一次吃螃蟹”的电视电影人把重点放在独立拍摄影片上,主要参照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的刻画与镜头的运用等,强调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并且根据电视播出的特点,为了达到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尽量选择场面小、情节比较紧凑、人物相对较少的题材。第一部拍摄完成的电视电影是杨亚洲导演的《别了,冬天》,其主演为喜剧明星牛振华,女主演是陶红。影片故事类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对于后来的电视电影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由于缺少理论定位和创作经验,早期的电视电影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艺术质量不高的问题,如剧本的容量不够、内容单薄,剧情简单、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鲜明;创作的科技含量不够,电影作品看上去更像是电视剧等等。

1999年4月,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正式成立了电视电影部,正式铺开了电视电影的创作道路。2000年伊始,电影频道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及《当代电影》编辑部召开了关于电视电影的研讨会。在认真研讨和总结了电视电影的创作规律、艺术特点和制作经验之后,电影频道决定部分电视电影用16毫米胶片拍摄,目的是提高电视电影的艺术质量,用优秀的作品打造电视电影品牌。2002年,电影频道经过反复论证和大量调查研究,决定从世界高科技的发展趋势和电影技术发展前景以及电影频道的未来考虑,电视电影采用高清数字技术拍摄。从最初采用标准清晰度数字摄像机拍摄到部分采用16毫米胶片摄影机拍摄,到转向高清数字摄像机拍摄,标志着电视电影的创作开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近10年来,电影频道已经推出了一千多部电视电影作品,不少作品显示出可贵的艺术创新锐气,其结构的张力、形象的丰满以及风格、样式的多元性探求等方面,都堪与电影相媲美。由于其题材涉及非常广泛全面,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大批丰富多彩的节目,为中国影视艺术宝库增添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时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从收视率上看,每部电视电影作品黄金时间首播的观众人数一般都在2 000万至3 000万人次左右。其中,60%以上的电视电影作品首播的收视率都能进入电影频道当周收视率前十名。由此可见电视电影观众层面的广泛及其社会影 响。同时,不断发展的电视电影事业,也激活了电影文学创作,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电影创作人才。现在,电影频道每年都能收到1 000多部剧本,一大批成熟的剧作者和年轻导演从电视电影起步,现在也成为电影或电视剧拍摄的新兴力量。不少为我们熟知的著名导演、演员都曾为观众奉献过优秀的电视电影作品,比如导演高希希、杨亚洲、乔梁,演员陶虹、李亚鹏、陆毅、佟大为、潘粤明、何琳等等,不胜枚举。2003年,由电影频道(CCTV-6)出品,歌手艾静主演的电视电影《黑白》代表中国的电视电影首度走出国门,在第16届法国兰斯国际电视节上荣获了评委会特别奖;2004年,纪实性电视电影《一个农民的导演生涯》在第32届易本希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银奖;2005年11月,中国女星何琳因在电视电影《为奴隶的母亲》中饰演阿秀一角。获得了第33届国际艾美奖最佳女演员奖,这是亚洲女星第一次获得如此殊荣。这次获奖又一次见证了中国电视电影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辉煌时刻。同时也为中国的电视电影人坚定了无限的信心。 转贴于

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剧本的创作上。由于大多数剧本是自由来稿,许多作者是新手或是非专业作者,剧本的成活率比较低;而且在剧本的内涵上,存在着作品的容量不够、内容单薄,剧情简单、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鲜明等不足。许多有能力有分量的艺术家没有真正参与到电视电影的创作中。二是在影片的制作上。由于电视电影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电影的制作上缺乏制作经验,在电视电影刚刚开始起步的前两年,基本按照电影的制作方式拍摄而成的作品不多,大多数影片是用磁带而不是用胶片拍摄的,所以,使不少作品看上去更像是电视剧。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的小制片公司不具备拍片能力,而将项目转包出去,使制作经费在转包过程中被盘剥,严重影响了部分影片的拍摄质量,这也说明在电视电影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操作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中国电视电影的未来前景

面对这样一个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中国电影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它的未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关于电视电影的创作

在题材上,由于电视播放具有比较快捷地反映人们最关心的现实生活问题的特点,因此,可以加强关于现实题材的创作,那些带有新闻性、时代感的现实生活的题材,或表现真人真事的纪实题材,都可以成为电视电影的主要题材类型。此外,还可以关注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名著的改编和儿童片。同时,要借鉴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经验,强化为档期制作,为类型化的片场制作,打造国产类型电影品牌,提高电视栏目整体质量。在人才上,可以吸引更多有创作经验的优秀导演加入电视电影的创作队伍。

2.关于电视电影的投资方式和制片方式

几年来,电视电影的制作队伍已经逐渐成熟,形成了独家投资和多种投资相结合的投资方式,每年有100多家影视制作单位参与电视电影制作,目前的电视电影创作已初步形成规范化的生产运作。因此,电视电影要继续发展,就要继续引进市场机制,用市场方式来进行运作,使电视电影的生产完全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建立制作、发行、播映的完整机制,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视电影经营机制,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同时,由于制播分离制度的实施,电影的投资可以从原来的先期投资过渡为后期购买,以适应市场经济。

3.关于电视电影的市场开拓

从已经播放的电视电影的收视反应来看,电视电影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如果再加上16毫米影片市场和其他后开发市场,将会形成一个对整个电影产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可以根据电视电影的不同类型和观众的观赏需求来划分播出的时间档期,形成不同风格的栏目,以栏目的整体优势吸引观众,赢得市场;也可以扩大播放市场,将播放电视电影的频道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扩大到全国地方台的影视频道。同时,综合考虑影片的市场价值,可以将一些已经播出的、观众反映较好的、质量上乘的影片制成拷贝或VCD、DVD,在国内或海外市场发行,以整合资源,扩大市场。

4.关于电视电影的生产用材

国产电视电影的用材先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过程:1999年时是用标准清晰度数字磁带拍摄的;后来又广泛使用16毫米胶片作为电视电影拍摄用材;在2002年伊始,又开始采用高清晰度数字摄像机进行拍摄,标志着电视电影进入了数字化的发展阶段。这种完全按照电影的技术标准拍摄的高清作品,既能满足不久的将来电视转为高清晰数字播出的节目需要,其中的优秀之作,还能从磁带转成胶片,或以光盘的形式,作为影院电影放映。因此,由“磁转胶”到“胶转磁”—转换成高清晰度数字磁带进行拍摄很可能代表本土电视电影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这样,影视合流就得到进一步深化,从电视播放电影,到电视业和电影业联手制作影片,再进入以电视技术为电影院制作电影的新阶段。影视合流更广阔的前景正展现在我们面前。

不管怎样,如今打开电视,几乎每天都会有电视电影的播出,它的出现给电影频道的节目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也改变了我们关于电影的观念。电视电影探索了将电影与电视的媒介特性相结合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将影院电影移植到电视屏幕上去,在此电影得到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体,电视也获得了新的艺术营养。在我国,它更是电影产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充满希望的新途径,也是电影界的一个新的艺术增长点、人才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点。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艺术,它的特性、优势和不足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需要理论界不断探索,更需要电影人努力去实践。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8-0060-01

一、关于计算机动画

原始意义上的动画是指: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播放一些静止画面时,人类因“视觉暂留”的特性产生错觉,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角色的动态或是一个活灵活现的画面。

计算机动画是指采用图形与图像的处理技术,借助于编程或动画制作软件生成一系列的画面,其中当前帧是前一帧的部分修改。计算机动画采用连续播放静止图像的方法产生物体运动的效果。

计算机动画的关键技术体现在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及硬件上,它的制作软件目前很多,不同的动画效果,取决于不同的计算机动画软、硬件的功能。虽制作的复杂程度不同,但动画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由于制作手段上的不同,计算机动画分为两类: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二维动画的技术基础是“分层”技术。动画师将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背景分别绘制在不同的透明胶片上,然后叠加在一起拍摄。这样不仅减少了绘制的帧数,同时还可以实现透明、景深和折射等不同的效果。三维动画主要依赖电脑图像生成技术(简称CG),所以又被称为电脑动画。1995年第一部完全由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是《玩具总动员》(Troy-Story)。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都是集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现代电影里的计算机动画

对于二维动画片来说,《千与千寻》的画面效果更加引人注意。令人目不暇接的华丽视觉,炫丽的画面会带给你强烈的心灵震撼,优美的音乐于精彩的故事中就如诗中画画中诗,在音乐中你的面前是美丽的画面,从精美的画面中你会更加感受到音乐的优美,两者相得益彰。

对于三维动画片来说,皮克斯(Pixar・Animation?Studios)是3D动画的霸主。不容置疑,绝佳的创意与完美的技术使皮克斯成为了电脑动画领域的领头羊。截止于2004年11月,皮克斯已经与合作伙伴迪斯尼联手推出了六部成功的电脑动画片:1995年的《玩具总动员》,1998年的《虫虫危机》、1999年的《玩具总动员2》、2001年的《怪物公司》,2003年的《海底总动员》,《超人特攻队》。

现代数字特技介入电影之后,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完成的非现实的形象与真人的表演数不胜数。最早把二维动画形象和真人表演结合到一起的近代的较著名的影片是1988年公映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1996年的《空中大灌篮》和2003年的《华纳巨星总动员》。

随后,二维动画形象与真人表演的真人动画片接踵而至,连绵不断,如《极速赛车手》作为一部经典动漫影片,沃卓斯基兄弟极力将其打造为一部尽显原著视觉精髓的真人动画。沃卓斯基兄弟运用了一种被称为“21/2维立体技术”的视觉逐行压层技术来处理片中上万的视觉镜头。这些景所处的位面因为各自的移动而产生立体效果,这就象我们从小就看过的最简单的动画原理,就好比创造会动的拼贴画一样。对于三维动画的应用,《金刚》毫无疑问是个杰作,它改编自1933年的同名经典电影。为了让场面达到逼真效果,在以1933年纽约为背景的戏中,导演彼得・杰克逊用到大量上世纪30年代的服装、汽车和交通工具。

三、将计算机动画应用于电影中

在制作前期,创作团队需要根据电影剧本创作和情节设置的需要,对将置入电影里的角色的真实原形进行长时间临摹。对角色形象、结构,乃至习性和习惯动作都要有一个系统的观察临摹,再进行艺术夸张,再进行提炼,画出关键的特点动作,再在这些关键张之间按照角色的性格不同所需要的不同节奏画出数量不等的中间张。这样创作角色,更符合剧情发展节奏感强,动作流畅且个性鲜明,是一种有意味艺术形式的视觉符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