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31 10:23: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急救设施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Abstract: Importance and function of preparing lesson are very important. Prepare lesson meticulously, can enable our reaping the excellence of the classroom. I discuss some views and suggestions in preparing lesson, for everybody’s reference.
Key words: design; classroom; life
备课的重要性、备课的作用无须多言。然而能够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却只有少数老师能做到。笔者敢断言,各地教师中,抄教案、追教案的大有人在。很多老师之所以写教案是因为领导要检查,或是评职称需要。尽管写教案不等于备课,备课也不等于写教案,但本人认为,对写教案持绝对应付的态度,对写教案持抵触情绪的老师很难在业务上有很好的发展。本人也曾固执的认为写教案只是一种形式,然而近几年的阅读和教学实践,改变了本人对于备课的看法。特级教师窦桂梅,备《秋天的怀念》一课,九易其稿。著名教师于永正说:“不备课,或者备得不充分,我是不敢进课堂的。”精心备课,能使我们收获课堂的精彩。设计课堂,就是设计人生。
下面谈谈笔者对备课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1不能让备教材、备教程成为备课的全部
所有老师都承认备课的重要,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上课之前一定要熟悉教材,即通常意义上的“不备课无法上课”。于是不少老师就有意无意的将备课与备教材等同起来。至于备教程,对多数教师来说,几乎可以不予考虑,至多只略作考虑。因为多数老师多年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单一。而且用传统的讲授法上课,方便易行,无须多虑。至于上课效果,孩子不想听,则大多归究于学生的学习品质不好。而有的老师则已满足于自己已有的幽默的语言等教学技巧,对自己每节课的“表演”已感满足,事业上缺乏进取心。
教研活动给许多老师的感受是机会总是几个人的,大多数人都是看客,是没有机会得到展示与锻炼的,因此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和研究教学的劲头就不足,存在着混一天是一天的想法。在进入课程改革的今天,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于是我套用电视主持人的一句台词鼓励教师“只要努力,人人都有机会”。应该说任何机遇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不努力意味着绝对不会有机会,而努力了就会有机会。为了鼓励教师、锻炼教师,我给教师搭建了不同的平台促进教师的发展。
我们常常忽视备课的必要环节:备学生、备教法、写教案。
2备教法,崇尚贾岛“苦吟”精神
对于每一节课,都需在教法上多动脑筋,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对于情境的创设、寻找新知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切入点、如何设计学生课堂展示环节、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等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策划。窦桂梅老师为一节课九易其稿,苏霍姆林斯基为教学“植物的根”苦思如何让学生对新知感
到好奇,华应龙老师教学“角的认识与度量”一节,找到“玩滑梯”这个小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黄爱华老师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以游戏贯穿课堂……无不经过“苦吟”后才能获得。专家称之为“磨课”。教学上我们不能年复一年的走老路,无激情,缺创新,我们要想让自己的教学生活有更多的感动,我们要想收获成长的乐趣,就得以“苦吟”的精神精心设计教法。
3超前备课很有必要
既然备课需要“苦吟”,就需要时间,加之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如果不做到超前备课,很有可能因一个突发任务的干扰而导致匆忙“上阵”。这样,备课就很难做到充分。另外,超前备课,我们可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搜集到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超前备课,也为进行有效的隐性备课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单元备课、教案提前写一两个课时等都是超前备课的常用形式。我在QQ群中得知有的学校领导要求老师提前写七八个课时的教案,我认为这不一定妥当。因为教学设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学情相联系,一个老师很难超前那么多时间去预测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情况。
4重视隐性备课,但不要忽视显性备课
近些年来,我国矿山职业病发病人数在不断上升。矿山职业病不但影响了矿山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深化矿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加强对矿山职业病危害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已建立矿山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防治标准体系,并且初步建立了危害评价体系与技术服务网络。但是,矿山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人员数量较少,技术服务人员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一情况的存在使得危害评价体系与技术服务网络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1 矿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防护设施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预评价报告引用的法律、规范等不适用或存在片面性
在矿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审核过程中,评价机构存在忽视预评估报告引用的法律、规范等不适用或过于片面性的问题,在评价报告的开头部分,基本上引用的是相同的标准、法律法规内容,这些引用的内容在近几年的评价报告中几乎没有变化[1]。在评价报告中,还存在引用的相关条款范围较大,覆盖面较广,但是对真正涉及评价报告的具体条款,却没有在报告中详细的列出,这一情况的存在使得评价报告的内容大而空泛、只流于形式,而没有多少真正触及实质的评价内容。还有一些评价报告引用的标准指向性不强,比如:一些适用于地下使用的标准应用到了地面上,因此数据的准确性不高,技术指标也无法达到相应的要求,甚至有造假的嫌疑。因此,在矿山职业病危害预防评价工作中,需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引用,从而保证报告的可操作性与合法性。
1.2预评价报告的评价方法不合理
矿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检查表法、类比法以及定量分级法。应用检查表法开展矿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需要注重对工程技术措施、卫生管理以及健康监护等方面的检查,使用这一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较为笼统,无法准确的对矿山职业病危害程度以及危害防治的效果进行评价[2]。使用类比法开展矿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时,需要进入工作场地采用专业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通过监测有害物质的浓度来确定矿山职业病危害程度以及危害防治效果。使用定量分级法可以对某一单一因素进行准确的检测,并且检测的结果较为准确,因此一般作为决策的依据;但是在检测多个因素时,检测的准确度较低。矿山职业病危害会受到当时当地不同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许多评价机构在矿山职业病危害的评价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对评价方法的选择,造成评价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此外,针对不同因素,也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而评价机构为了方便行事,往往采用最简单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较低[3]。
1.3防护措施的针对性不强
在矿山职业病防护工作中,在制定防护措施时,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各矿区的不同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防护工作具体有效。在矿山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审核过程中,存在不论矿山类型是否相同,采用的都是相同的评价方法,相同的应对措施,对一些较难控制的职业病危害情况,也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只是简单的将矿山职业病危害中存在的问题罗列出来,然后都交给个体防护。针对这些问题,矿山管理人员需要积极与相关研究院联系,合理的采购相应的防护设施,从而最大限度的控制职业病危害。
2 对矿山职业病危害及防护设施设计工作的建议
2.1对编写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建议
2.1.1报告引言
在项目引言的编写中,需要避免长篇论述项目的由来与意义,需要突出项目的组成以及项目的工程内容,在提到防护设备的时,不需要将所有设备罗列出来,提及主要设备就可以[4]。
2.1.2评价单元划分
在评价单元的划分过程中,需要根据评价内容的实际情况,按照评价范围的不同来划分[5]。此外,还可以通过生产工艺、企业类型、设备布局等内容进行单元划分,在划分单元之后,在单元末尾的评价内容,需要与评价前部的内容相呼应。
2.1.3职业病危害防护单元
在职业病危害防护单元,需要将防护措施一条一条分开论述,并且层级分明。在职业病危害防护单元中,还需要详细的列出防护设施,并对防护设备进行仔细的分析,在必要时,甚至可以结合类比企业,对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根据监测结果判断防护设施是否具有危害防护效果,防护能力是否达到了防护的要求。
2.1.4企业制度报告
在矿山开采企业中,如果企业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度中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在危害评价报告中需要将这些内容在相应单元中具体的指出,不管企业制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否完善,都需要肯定企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设置[6]。在给生产人员配置相应防护用品时,需要了解防护用品是否适合当前工作场景的应用,在一些危害程度较高的场所,需要重视对相应卫生防护用品的发放,并且发放情况记录到对应的评价单元中。
2.1.5检查表检查结果
对于检查表的检查结果,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保证检查结果的精确性,在评价报告的检查表单元中,需要将检查结果的评论设置在检查单元的最后一行,并且还需要简要的评价检查结果。
2.1.6结论章节
在结论章节的编写中,需要尽量简练,避免与前文的重复,重点要说明前文所未提到的内容。在综合分析时,需要尽量减少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而要求防护工作该如何做的表述,要论证项目是可行的,就应该直接说明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并对不同类型因素的可控程度进行具体的分析。
2.2对矿山防护设施设计工作的建议
在我国矿山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生产工艺、危害防护技术水平与装备达不到相应标准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矿山管理人员不注重寻找解决措施,而是将安全防护寄托在个人防护上,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矿山职业病危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针对这一情况,矿山管理人员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危害防治方法,不断加强防护设施的设计创新,加强与国内外矿山防护设施生产厂商的联系,及时引进最新的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在矿山防护设施设计工作中,需要重点针对防尘、防毒、防湿、防电离等功能的设计,加强安全与职业卫生两方面的防护。
3 结语
当前我国矿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防护设施设计工作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工作人员对矿山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编写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评价机构对相关评审标准不熟悉,因此,工作人员与评价人员需要认真学习最新颁布的行业标准,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提升矿山职业病防治水平,保证矿山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陈振芳.某铁矿职业病预评价中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7:154-158.
[2]李冬月,汤祥,侯舜,胡涛.金属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5,21:56-59.
[3]樊巍,柴飞鸣,高宇钊.山西省某冶金矿山有限公司铁矿开采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5,14:1971-1973.
1、对室内环境需要有创造性
一般对室内环境都不是简单的要求满足对身体有利或者是适合工作环境,而是在这些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具有美观、有个性、舒适的环境。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透视、阴影的效果来展现艺术的魅力,此外利用颜色上的变化、反射等达到美学需求,进而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室内陈设如果缺少了陈设艺术的点缀就会显得很不完整,陈设艺术能使无趣的室内空间变得完美和生趣。由于现代装修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果在室内陈设一些植物,能够减少各种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植物会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进行光合作用,通过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营造室内环境气氛和意境
陈设艺术合理的运用室内陈设能烘托室内气氛,增加室内空间的整体感。室内气氛是室内空间环境的体现,意境是室内环境的主题,意境能营造不同的室内气氛和意境,如卡通漫画作品使得室内环境更加高雅,陈设纺织品为室内空间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意境,有利于人们陶冶精神情操。
3、优化室内设计风格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在无形中就减少了人们工作空间中的自然环境,因此回归到自然环境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就是通过设置一些自然的景观,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陈设艺术可以有效的加强室内设计风格,增强室内空间的复古气息,并将古典风格良好的展示出来。
4、有利于陶冶情操
陈设艺术能增加室内空间的生气活力,陈设植物不但能改善室内空间环境,增添室内空间的生趣,还能引导室内空间的功能,增加室内各区域的联系。由于各地区人文习俗各不相同,使得各地区人们会将能体现自身特色的艺术品陈设在室内,从而使得这些陈设品不但能增加室内环境艺术,而且还能营造出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
二、室内环境的陈设艺术的设计
1、创造环境意境
建筑空间不能轻易改变室内的环境,在同一室内空间中,利用植物、色彩使人感觉来自各自不同的空间感。环境意境是内部环境所要集中体现的某种思想和主题,与气氛相比较,意境不仅被人感受,还能引人联想给人启迪,是一种精神世界的享受。意境使室内空间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氛围,从而更好起到修饰的效果。建筑构成的空间使人觉得冷硬、沉闷,目前的室内环境设计,注重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室内环境的色彩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情,大量的植物起到绿化室内环境的作用,而柔软的织物,使室内空间环境打破了原始空间冷硬等感觉。色彩等一系列陈设品千姿百态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赋予了室内环境以生命力,协调了室内空间环境关系,使空间环境充满了亲切力。
2、强化室内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历史的产物,一般室内具有特殊要求的空间是一种精神文明的历史美感,不同的人对室内空间也有不同的室内风格。所以陈设品室内空间风格的表现载体,什么样的设计风格都离不开陈设艺术,只有充分的运用陈设艺术才能创造优美的室内空间艺术风格,使人从心理上和生理上达到和谐的生活空间环境。
3、凸显文化艺术特色来陶冶情操
陈设艺术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并超越其本身的美学界限而赋予室内空间以精神价值。格调高雅、造型优美的陈设品使人怡情悦目,如在客厅的陈设架上摆设青花瓷、玉器、工艺品等等,使整个室内空间营造出一种民族性,不但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还增加了生活的情趣。
三、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要点
1、基面要和整体环境取长补短,衬托气氛
从空间的总体环境效果来看,基面要和室内家具、陈设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地面图案要和室内空间相协调,图案要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规律性。进行墙面要充分考虑与室内其它部位的统一,墙面和整个空间对渲染室内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顶面装饰是室内空间装饰中最富有变化,在顶面、墙面、基面的设计中要注意三者的协调统一共同组成室内空间,共同创造室内环境效果,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简捷完美,并应保证顶面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结论:故事化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法,提供设计的新思维,以新的角度来解决设计问题,挖掘和延伸产品的内在意义,创造出更宜人的产品,营造充满故事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
设计趋势 设计思维 故事 故事化设计 产品内在意义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创新时代,设计以其独有的价值越来越受重视。满大街的创意海报,琳琅满目被设计过的商品随处可见。从起初设计作为促售的一种手段到设计驱动式创新,设计的地位也从物理逻辑逐渐向行为逻辑发生演变。众所周知,设计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有人说它是继产品经济、服务经济之后又一个经济制高点――体验经济,有人说这是个物质日益丰富的后工业时代,人们从追求“形式追随功能”到“形式追随表达”的产品,最后到“形式追随故事”的产品。设计总是一步步地向“人”靠近,甚至还要超越并引导人。设计的理念随着时展衍生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交互设计”、“体验设计”、“情感化设计”、“本土化设计”、“大众设计”……这些新的理念一窝蜂的充斥着设计的各个角落,好比交互设计也不再是产品的制胜法宝,设计不能仅仅被局限在交互或是体验设计中,设计需要寻找全新的思路。每当设计的概念进一步向前推进以适应变化莫测的社会,我们便需要回到设计的本源,去找寻设计的内在意义。回归本源,设计总是在做一件事――为人讲故事。如果说故事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那么设计就是完成一个好故事的创作过程。我将它理解为:故事化设计思维。
1.有关“故事”
故事之于我们是亲切而自然。我们从小在故事中长大,故事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听着别人的故事,也继续着我们自己的故事。故事可以是一段经历,一种情感,一段过程,一份体验;一种思想,一股精神,一次记录,一份传承;一种沟通,一份表达,一种情景,一些信息;一种艺术形式,一种感悟与想象……故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故事中成长,也将故事演绎成我们的日常生活。纵观人类本身亦是故事的承载体,聚集着以往的经验及阅历,也浓缩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故事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人们天生就是故事的听众,故事便成了一种简单分享信息的方法。
人们习惯了通过故事的形式自然的表达自我、与人沟通交流。故事的构成要点:视角、情景、角色、形象化、语言。这些简单的元素加在一起所带给人的精神价值与情感体验是无价的。这就是故事的魅力!这就好比在设计要素中也常关乎多维度体验设计、系统环境关系设计、以人为中心设计以及设计的表达技法与设计思想等。元素总是简单的,但是如何去运用元素来传达思想则更多依赖于个人的文化修养。设计的灵感源于生活,生活阅历加上创新,便会产生故事。作为一个故事讲述人,把一幅画面、一个愿景,一种方法或是一个创新的世界,通过故事的方式传递给人,以给听众带来启发与共鸣。好的设计就犹如好的故事。
2.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
有人曾说,设计本身是一门语言,起初我们在努力的学习如何去做设计,而当设计已被普遍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思考怎么来掌握设计,去描绘一幅拥有故事感的画面,就像学习一门语言。目前,已经有人提出设计师要懂得讲故事,也有人意识到故事之于设计的重要性,但却没有进一步讨论与研究“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当将故事与设计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构成要素与创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源自两者都有生活作为基础,都在做一件与人有关的事情,都在以艺术化的方式表达与揭示生活,都在赋予事物更多的灵魂与意义……
2007年8月15日10时30分,武夷山风景区九曲溪的五曲边上,来自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的8岁男孩王逸斐和其他几个孩子一起在溪边兴奋地玩耍着。
突然,小逸斐脚下一滑,一下落入7米深的溪水中。小逸斐的母亲李艳见状,本能地冲向水边想救孩子上岸,却在慌乱中一同滑入深水。由于近日连降暴雨,水流湍急,母子俩在急流中挣扎,情势危急。
惊闻呼救声,途经此地的福建公安边防总队武夷山边检站警官李小化立即纵身跳入水中,他先将王逸斐从水中奋力推到岸边,又返身抢救水中的李艳。他刚刚拉住李艳的身子,两人却突然被湍急的溪流冲到下游。
不谙水性的李艳拼命扑腾挣扎,水一下子没过头顶。李小化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用头和上肢全力将李艳托出水面,全力游向岸边。
此时,当地导游郎爱英跳入水中协助李小化将李艳拖回岸边。然而,回到岸边的郎爱英发现,自己和李艳上了岸,李小化却被卷入激流,不见了踪影。
经过近4个小时的仔细搜救,下午两点半,人们在溪底发现李小化的遗体。
李小化的遗体打捞上岸后,有一幕让人永生难忘:李小化双手前举,牺牲前一刻还保持着奋力救人的姿势,而他的脚上是还未脱去的袜子。
结构主义,作为一种现代西方思想主潮是指法国六七十年代的结构主义运动。作为一个思想与方法的综合体,它又区别于以贝塔朗菲为代表的一般系统论有关结构的一种纯科学式的研究,包含了较多的哲学和无意识心理结构等内容以及更多的唯心主义成分。结构主义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结构高于要素”。事物的属性更多来自于结构而非其组成元素,重要的不是组成部分,而是“如何”组成的。类似的普遍性原则也可以在格式塔里发现。音符是元素,调式、节奏、拍值便是结构,爵士乐或进行曲,交响乐或变奏曲也是结构。文字是元素,构词法、语法则是结构,组织走来词组、句子、段落、章节,才会有散文,诗歌或小说等体裁。故宫与王府,富绅的豪宅与平民的四合院同构,激光剑与青铜剑同构……结构主义与解构(后结构)主义的知识资源是如此丰富,使得我们很难在短短的时间内做系统而深入的探讨,但无疑它对设计研究的启示是巨大的。
商品与设计的发展轨迹是相伴而生的,所有商品都是设计活动的结果。商品设计的重心随着不同时代、地域、文化背景、人们的关注点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商品的非物质化转型,服务型商品大量介入,设计的重点不可能像以往一样停留在商品的某一阶段,而是注重商品设计者、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将设计的过程扩展到商品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以商品为切入点来探讨设计的本质和方法为我们提供的是不一样的视角。商品作为设计的客体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它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限制性因素密切相关的目的系统,它像一面镜子映射着所处时代的面貌。商品不是物,而是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体现在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的整体过程之中。这个过程涉及到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以及消费者不同的人群。事实上,商品只是一个线索,由此我们进入一个广阔的世界,它涉及到人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精神等诸多领域。透过商品,呈现的是人类对自身生活方式的认同。商品设计的过程就是诠释这种生活方式的过程,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人、社会、经济、环境的共同利益。因此,认识商品实际上是认识围绕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等环节的本质特征及其背后的人与人和人与物的关系。这也正是柳冠中教授所提出的“设计事理学”的研究思路,即通过对“物”背后的“事”的研究来厘清关系,把握目的,最终了悟设计的本质。
如今,“包豪斯”这个词在国内已经完全概念化、空洞化,由包豪斯所滥觞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形式”上已经被我们所全盘接受,并在不知不觉中被偷换成了“三大构成”。包豪斯的精神完全是在它所发轫的时空背景下才成立的,而在新的世纪,面对我们的国情,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思考一下,看它是否仍然是有效的、基础的、与时俱进甚至超前于时代的。教育界里面,对于设计的认知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认为设计是经验性的,不可传授,包豪斯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另一种认为设计是一门科学,可以通过分析、研究、推理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乌尔姆是这方面的代表。我认为这样的争论实无意义,正如光的波粒二相性一样,是波也是粒,因此我们认为设计既是科学也是经验。对于设计的认知态度直接决定了设计教育的取向,而基础教育较之整个设计学科来讲是根系和枝干的关系,设计学科就像枝干依靠根系一样,通过基础教育的提升而不断发展壮大,这也正是我们重新考察、思考、理解包豪斯精神的意义所在。
自古以来,我们的造物活动被认为是“形而下”,很少受到文化阶层的关注,导致传世的直接有关设计的历史文献少之又少。相反地,作为人们生存的主要方式,造物活动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沉淀下无数灿烂的文明遗迹。这种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不平衡,使得我们在从事设计历史研究的过程中,很难得到直接的、有力的设计文献支持。实际上,设计的历史有着自己的特点。如果说思想史的结果主要是不同时代思想家的著作,经济史的结果主要是不同时代各个行政单位经济状况的数据资料,那么设计史的结果则主要是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遗迹和文物,即设计的文明。设计文明的价值绝不仅在于其所呈现的面貌,更在于其之所以呈现此面貌的内在逻辑,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研究设计文明的历史是为了发掘那支配逻辑,为我们今天的设计活动所用。
设计“物”理是从设计的视角出发来考察“人工物”的规律,从物的材性、型性、构性、制性等方面去认识、理解人工物。任何一件人工物都是材料、能量和信息的集合。一个玻璃杯是由人工合成的玻璃材料,制造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以及玻璃器皿的文化、社会信息组成的。物体现了原理、结构、形体、材料、工艺,也反射出人与物的关系。设计物理也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渗透到了人类学领域。
道与理的概念辨析,是为了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观念,这样的哲学体系影响了我们是如何理解与把握造物活动的。自先秦至宋明,“道”是向往的理想与目标,并通过人类的行为与活动完成目标。“理”则是物体自身及其与他物问的各个因素之间稳定的相互关系和构成的一定秩序。道来源于静态观察,理来源于动态实践;道强调的是行为过程,理强调的则是结构关系;道是外在可感的,理则是内在可知的;道突出的是主观目的性,理突出的足客观规律性;道具有可选择性和可创造性,其主动在人,理则相反;道说的是常然、当然、使然,理说的则是所以然、必然、本然;道教人该如何,理教人必如何;道完成一切,理规定一切……
在我国,设计艺术学的教育与研究实践才刚刚起步,我们都在积极摸索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我以为以“事理”的逻辑,而不停留在以“造物”规律研究“设计”的方式,这是人类最根本,也是人类最具想象力的智慧。所以这样的研究方式在当前来说,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柳冠中:《事理学论纲》,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中图分类号:B845.67文献标识码: A
灾害发生时应急标识的作用
防灾标识定义为用于防灾减灾的标识,即在自然灾害发生为减少人员伤亡设置在建筑及周边地区的具有一定颜色、形状、图形和文字的警告性的标识,防灾标识系统是灾时最贴近人行为活动的应急系统。其主要作用是使受灾人员第一时间评估自己的受灾状态缩短应急疏散的时间从而寻找一个合理的应急疏散路线以确保灾害下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受灾人员的安全以及防灾应急预案系统中各项调度指挥系统的正常运作。
公共空间日益“大型化”“复杂化”且人流量大,当发生地震灾害等灾时会引起骚乱、践踏和拥挤导致人员伤亡而且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灾害的频发给、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标识系统作为灾时最贴近人员的应急系统提高标识本身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在灾害下充分发挥其安全信息传达十分重要。
同国外相比国内的防灾标识系统存在一定差距。如日本有规范根据防灾标识的主要信息功能将其分为一般、禁止、指示、警告、安全状态,防火等类别,对防灾标识的分类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而国内没有规范对防灾标识进行规范。本文从既有防灾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优化方案。
2.灾时人员的行为研究
在进入不熟悉的大型公共建筑时,留心观察疏散标志是良好的安全习惯。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将近60%的人主动观察疏散指示标志, 听到消防警报的第一反应。46%的人立即撤离,25%的人向工作人员询问、23%的人看周围人的反应。结果说明,在听到消防警报后,多数人不立即疏散,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向确认灾害信息,这符合真实火灾中的情况。在大型商场等大型公共建筑中,在没有工作人员引导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会按照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所以,保证疏散指示标志的正常工作和所指示安全通道的畅通对大型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是至关重要的。
听到警报第一反应
3.国内外标识系统对比研究
3.1导向标识指示过多缺乏效率
国内标识系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图1 所示地铁站中的换乘标识,从天花板的悬挂、导识、到栏杆上的不干胶印刷品、甚至通道墙面多个方向的大幅指示,其色彩、图形都不一样,使空间凌乱不统一,并不能增加标识的有效性。复杂的公共空间标识种类多,导向标识设置应当有效率,没有必要重复设置过多的标识。
图一(地铁通道中过多的标识)
3.2逃生路线方向不明确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有的换乘站在出口位置的疏散指示指向所有出口,这当然是为了尽快的多方向疏散乘客. 只是这种标识方式,会让人无法明确知道什么方向才是最正确最近的疏散出口。且实际调研中却不只一次发现疏散指示箭头是指向特定的疏散通道尽段都是大门紧闭。其实最好疏散通道不要仅仅在紧急情况下才使用,平常也需要使用。
3.3标识系统规范问题
对于同一种标识采用很多公共空间内偶尔会出现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如图二所示。而日本对于同类的标识系统使用规范比较严谨如图三所示。
图二(北京的应急避难场所标识一、二)
4.防灾标识认知体系的优化提案
4.1防灾标识的认知区域划分
现代城市面临的主要灾害为地震、火灾、泥石流等,根据地区灾害历史资料统计可以相对明确灾害发生较少的地区和较易发生灾害的地区。如发生洪水灾害的沿河地区有历史最高水位等。此外,根据用地性质及方式不同,区域危险程度也不一样。如城市区域规划中的商业区,居民区等易发生灾害。而大型公园、防灾绿地则可作为安全区域。由此可见,城市面临的灾害及用地性质使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安全级别,因此应对城市进行不同防灾认知区域的划分。通过不同防灾区域的划分,各区域防灾标识相应规范化,系统化,达到防灾标识的总体统一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防灾标识认知体系。进一步提高抵御害风险的能力,体现防灾标识的高效认知性,还需要进行不同认知区域防灾标识的层次设置。
4.2防灾标识的层次化设置
公用建筑及设施防灾标识的设计与安装应当区别各种建筑功能、级别、类别等,根据不同设计等级进行层次设置,通过不同的针对性达到高效认知。众多灾害实例表明,不同等级的公用建筑灾后损失不尽相同。基于建筑等级的防灾标识设置可以分为3个层次。
公用建筑防灾标识设置种类可按其划分类别进行逐次递减设计。建筑等级为特级和I级时,一般为大型公用建筑,聚集人员众多,一旦发生灾害,人员疏散困难,防灾标识重要性应为I级。此类公用建筑应包含以下8种标识1.疏散指向标识,在疏散路线的两侧墙上或在一侧墙上及地面上设置导向线;2.楼梯、电梯位置标识,在导向线的路线上设置楼梯、电梯标识;3.安全出口标识,设置在出口上部;4.防灾设备类标识,消防设备、应急设备及报警设备标识;5.紧急出口标识,在导向线的终端或沿途的墙上设置紧急出口标识;6.安全区标识,指明安全区域地点的标识;7.特殊危险标识,标示疏散路线中的障碍物或相关地质性灾害、气象性灾害区域的标识;8.特殊人群导向标识,应有专门标识,如无障碍设施标识。
2级和3级建筑一般为中型公用建筑,亦可按照I级建筑进行防灾标识的设置,但是由于人员聚集程度不是很高,标识的种类和数量可以相应减少。此类公用建筑可不包含楼梯、电梯位置标识以及特殊危险标识和特殊人群导向标识。
4级和5级建筑如单层食堂、一般办公楼等,由于建筑层数及重要性较低"建筑环境较为简单。因此,防灾标识可以少配置。此类公用建筑可仅包含疏散指向标识、安全出口标识、防灾设备类标识。
防灾标识的层次化设置,是认知区域划分后标识高效认知性的直接体现,基于建筑等级的防灾标识层次设置,优化了原有的标识设置理念,达到适用性、安全性、经济性的统一,最大程度地发挥了防灾标识的作用。
4.3防灾标识的系统性设计
防灾标识的高效认知体系设置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的综合问题,其正规化、标准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通过在标识设计。设置等方面的不断改进,提高防灾标识的认知效率,使人们能在避难过程中充分利用防灾标识的信息传递功能。
图三(日本统一规范的标识系统)
5. 结语
标识系统的优化研究的实质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 需要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才能使标识系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进而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对人的影响。目前, 我国已充分意识到了灾时人员应急疏散的重要性。 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 在防灾标识的系统化、科学的应急疏散策略、不同部门间的协同合作、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 对于国内防灾应急工作指南的编制研究。 应探明地下空间灾害发展规律。 研究人的思维行动, 使得防灾标识系统的优化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涛, 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模型及应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4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发严苛,不仅要求室内设计人员所涉及的室内环境达到相关标准,还要与技术、美学相互融合,在保证室内环境设计质量的基础上,增加室内环境美感。
一、室内环境设计特点
在现代化室内设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其主要特点就是自然化、艺术化与民族化,而不是追求华丽的室内环境设计品质,都是为了能够满足生活需求与精神需求,进而营造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一,室内环境设计自然化。人们所追求的室内环境设计自然化,就是最原本、最自然的事物,主要因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不仅要求食物健康,还要求室内环境的自然性,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室内环境的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绿色化的改进,例如:室内设计人员在室内环境设计的时候,借鉴北欧的一些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室内环境,设计人员在室内环境中加入田园风格,使整个住宅都充满清新的气息,同时,室内设计人员还可以利用淳朴的艺术手法,不断提高室内环境的设计质量,在良好的室内设计效果下,为人们营造较为良好的生活环境[1]。
第二,室内环境设计的艺术化。现代化室内环境设计人员在执行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室内环境设计的艺术化特点,保证能够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上,设计出更深层次的室内环境,将社会与室内环境联系到一起。同时,在艺术化设计室内环境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保证能够整体性的、色彩协调、空间美化与形体虚实的设计美感,从而提高室内环境设计的统一效果,保证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2]。
第三,室内环境设计的民族化。在国家进步的过程中,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室内环境设计开始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并没有意识到国家民族艺术的重要性,在设计内容中一味的引进其他国家的艺术,导致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得不到传承,对其造成较为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树立民族化的设计理念,保证能够融入民族元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时代气息较为严重,如果任由这样的社会现状发展,国家传统文化就会失传,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室内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互结合,进而优化国家室内设计工作[3]。
第四,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国家设计事业发展过程中,现代结构与计算机技术在不断进步,不仅提高了现代设计水平,还对国家建筑经济效益产生较为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还应用了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内容,例如:在室内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将设计工作与室外环境设计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在室内设计青山绿水、花草树木等,在此类设计体系下,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能够相互穿插,进而形成交换设计方式,在为人们设计舒适生活空间的基础上,可以是人们在生活压力之下,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进而优化人们的生活模式。
二、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
在时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化建筑设计水平不断进步,不仅要求室内设计达到一定程度,还要将其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保证能够形成良好的设计内容,由此可见,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具有较为良好的贯通关系,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是相互渗透的,例如:在室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树立室外化设计理念,将街道边的水池与花圃引入室内,以确保室内环境的优美,为人们营造轻松的生活环境,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技术的结合方式
我国室内设计中涉及的方面较广,主要内容的就是:调整室内空间、设计生活日用设备、设计室内装饰、融合环境艺术等,室内设计人员要想达到这四个水准,必须全面了解社会科学,保证能够利用自然科学对室内环境进行布置。在实践之后发现,室内设计人员在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室内设计建筑空间进行调整,保证能够创新设计内容,进而创造出较为良好的室内空间。例如:在室内设计期间,设计人员将室内设计成为两个层次的空间。第一个层次空间就是衣帽间与宴会厅,人们在步入室内大厅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古色故乡的雕花隔断,此时的雕花与环境之间产生较为直接的联系。第二个层次的空间就是意境深远的古林山水画,完美的将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到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设计效率[4]。
(二)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方式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室内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室内设计人员必须要秉承回归自然的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设计原则,保证能够融入中国传统艺术,进而提高室内设计质量。在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期间,设计人员可以创新自身设计方式,拜访一些古典家具,加入自然环境元素,使人们在繁华都市生活中,享受富有自然气息的私人空间。同时,室内设计人员还要意识到人是室内环境的主体,保证设计成果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将环境艺术与人文结合,并且强调个性化设计,将环境艺术的个性化与室内设计融合,进而提高室内设计创新效率[5]。
(三)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情感因素
在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期间,设计人员不仅要实现室内空间功能,还要重视情感因素,保证能够展现出时代人文涵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室内设计人员执行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的变化与人类的追求设计出高品质的空间环境,融合人类情感因素,在追求个性化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搭配色彩。另外,在科技发展期间,室内设计人员可以将室内环境与现代化科技产品融合在一起,为人们设计智能化的生活空间,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结语:
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融合,是中国建筑室内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设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环境艺术理论知识,并且在生活中不断观察环境艺术形态,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设计出较为良好的室内空间,进而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欧阳尚海.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的设计实践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4(21):80-80.
[2]李葵,唐开伦.对当代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的新趋势研究[J].艺术品鉴,2015(2):39-39.
(1)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展示设计的概念原理;了解展示设计的流程;了解展示设计的方法。
(2)专业能力目标
能运用展示基本原理进行创意设计;能运用所学技能完成企业展示策划;能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沟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维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的意识;拓展学生的民族情结和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自主学习的能力。
2.展示设计课程项目中角色任务安排
1.学生以设计团队一人形式参与设计,团队选出队长,队员中有一人为评选委员会委员。
2.学生既扮演甲方(企业代表)也扮演乙方(设计团队),例:假设有A、B、C三个组,A组为B组的甲方、C组的乙方,B组为A组的乙方、C组的甲方,以此类推
3.课程项目中学生工作组设计
学生以工作小组一员身份参与教学。工作小组在必要条件限制下,本着自愿结合的方式成立。必要条件是为了保证各组能力适当均衡。例如:各小组人员个数一致(一般以5~6人);每个小组内都要有男生与女生;每个小组内要有不同省份来的同学等等。通过这些规定让学生去了解同学,学习看见别人身上的优点与不同,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自愿成组是为了小组运作有一个比较好的默契开端。并且以小组成立仪式固定每个小组团队。小组成立表内容:
(1)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小组LOGO
(2)组员能力分析表,小组综合实力分析。
(3)小组成员承诺书(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共同完成小组成立表,指导老师调整确认。)
(4)以工作小组(设计团队),完成设计项目。注:小组一旦成立将持续到项目结束不做变更,若有学生发生无小组或中途退组将视为工作项目失败没有课程成绩。
4.教学内容分段要求
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学习、案例学习、参观调研、项目探索、项目分析,设计创意、设计制作、设计展示、设计评定九个阶段{76课时}。
(1)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引导{4课时}知识学习(分组知识段掌握){4课时}知识交流{8课时}教师对展示课程理论体系进行知识构架引导,知识结构分块,由各小组认领学习知识块,掌握知识块内容讲解给其他小组,发起提问与解答,最后布置思考题查小组教学效果。这部分的成绩分两部分组成,一是知识块讲解评分(其他小组打出)。二是解答其他小组作业完成度(思考题解答综合评分)。这样的最大优势就在与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讲懂要比自己听懂难,各小组知识掌握度也高于听课。同学讲课激发听着好奇,提问与解答也比较踊跃。教师对每段知识模块总结提要确保知识点完整准确。期中对理论部分进行开卷考查确保理论知识的掌握。
(2)案例学习
教师提供的设计方案样本,设计样本来自企业实际案例项目,分析方案{4课时}的优劣得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临摹作业。让学生了解本课程,最终完成目标与设计要完成的内容。
(3)参观调研
会展参观{8课时}知识交流{4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实地参观展览,每个学生要求对一个品牌展位完成参观报告(文字介绍,实景照片,平面草图),小组共同完成整个展会的ppt汇报,介绍整个展会的特点与设计亮点。学生直观了解会展中实际展区的设计效果与尺度概念。
(4)项目探索
根据教师给出的总任务书,制定项目方案,从甲方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做会展,了解展示设计要达到的效果与目的,并以小组单位完成项目任务书。并选择设计团队物色乙方小组来完成项目。项目书招标{8课时}
(5)项目分析
接到项目的工作小组分析项目与甲方组充分进行会议沟通,做好会议记录,明确项目要求,签订合同协议,了解合同权利与义务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明确项目的前提下,进行项目组内分工,制定项目流程表设立阶段完成时间表。设计进度表整合展示设计任务书制定(小组任务签约){4课时}
(6)设计创意
项目创意交流{4课时},要求学生按照标准时间安排、做好设计方案意向,教师指导创意素材是否合理,如有不合理尽快修改。与甲方达成共识。
(7)设计制作
教师检查学生草稿图,尊重学生创意,在必要时进行修改。教师指导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进行修改,绘制具象草稿图。确定草稿图后,在比较、讨论并和教师交流的基础上确定小组设计方案,尊重学生思考,在学生方案有重大错误时干涉,学生在设计方案基础上制定实施绘制计划。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设计文本制作。展示设计应用制定(方案交流){16课时}
(8)设计展示
最后小组根据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完成一套小组作品,产生成果。并ppt汇报展示,互相学习与评定,邀请企业行业人员参加评分,从实战的角度给出指导与点评{4课时}。
(9)设计评定
教师汇总总结,指出作品优缺点,充分肯定学生成果,鼓励学生并给出拓展性意见。回顾制作过程和作品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自我反思,完成项目小结。{4课时}完成小组评定、学生自我评定合成学生课程综合成绩。教师整理优秀作品归档。
关键词:
视觉平面设计;视频包装设计;视频媒介
一、视觉平面设计与视频包装设计的定义
视觉平面设计是通过标识logo、字体设计与编排、插画、绘画作品、颜色搭配以及信息化设备等的融入来表现影像的二度空间。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传播、教育、说服观众的影像伴随以文字会具有更大的影响。视觉平面设计是通过表现视觉媒介并通过有效的方式传递给观众的一种综合性设计,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还是这个时代特征的体现。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能源和产品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不断扩大了这个领域,融入了一下新兴的信息化技术与交互设计,这些视觉媒介的结合,创造了一个影像艺术的新空间,如书籍装帧设计、会展设计、视频影像设计、视觉环境艺术设计等。视频包装设计是用视频、动画技术、视觉平面元素等创作出的一种运动的错觉或者变形的外观,这些动态影像通常是结合音频创作而出现在多媒体项目中的。例如,全球音乐电视频道MTV基本运用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图形、文字、色彩来进行不同的组合和编排出创意个性鲜明的形象,而这些简单经典的设计就是视频包装设计与视觉平面设计的完美融合。视觉平面设计在视频媒介上的扩展是视频包装设计的一个方面,它的范围广,如电影宣传片、电视剧片头、电视频道包装设计和栏目片头包装设计等。确定主题根据目的对设计对象进行设计包装来传递效果,可大致认为是针对电影电视外在形象包装进行推广的一种动态视觉平面设计。视频包装设计这个新型的专业历史短暂,但从它诞生开始就与视觉平面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金臂人》是美国平面设计师索尔•巴斯为电影设计的片头,这个电影的片头融入了平面设计,成为了平面设计与影像设计的代表作。电影《007》的片头包装设计中,美国设计师罗伯特•布朗约翰将电影剪辑、幻灯、平面设计三者混合在一起,使其在风格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些经典之作无一例外都运用了视觉平面设计和视频包装设计的完美融合。
二、视频包装设计的视觉平面化
视频包装设计是结合绘画、雕塑、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等的综合学科。从视觉平面设计与视频包装设计的内在联系上看,视觉传达设计是为了对一些特定的信息进行视觉化形式的传达、表现、策划、创作、想象。同时也需要通过对视觉元素的编排与组合来表达对视觉的感知,从心理上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二者在信息传达方式上具有一致性。随着信息媒介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在这个看图时代,人们正以图形图像逐步取代文字。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人们对图形图像有着多维化与多方面的要求,视觉平面媒介与影视相关领域视频媒介紧密融合。因此信息在策划、执行、传达与实现的过程中,实现了不同媒介在信息组织方式相互渗透。另一方面,同是二维界面上的展开和调度,视频包装设计与视觉平面设计分别实现于屏幕和平面介质,但在空间规划方式以及图像设计方式等方面的相似性,使视频包装设计平面化在表现形式上实现了对接。此外,影视艺术各个领域对视听语言的集成性与包容性,平面视觉元素在视频艺术的运用上的易操作性与灵活性,成为视频平面艺术中元素之一。
三、视觉平面设计在视频包装设计中运用
视频包装设计以视频媒介为载体,它的实现原理就是一切动态影像形成的基本原理——“视觉残留”:人的眼睛在观看运动形象时,每个形象消失后,在视网膜上滞留0.1秒的时间,前一形象消失之前,产生后一形象,两个相互重合在一起,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个运动的影像。然而这些动态画面是由一个一个静止的画面连续不断地切换而组成的,然后这些动态画面无论截取哪个静止的画面都是一副平面设计作品,所以视觉平面设计是视频包装设计平面画面元素组织结构、视觉元素设计与风格走向的一个引导。视频包装设计的平面设计不是照搬视觉传达设计形式,它也要根据视听元素的特点来改造和编辑的。视觉平面构成的形式在视频包装设计中的表现,是一种区别传统形式的一种新的构成方法,是融入了视频包装设计作为声画动态影像的特性创造出的。如图形图像平面元素和视觉平面设计风格的融入不仅使装饰化元素得到强化,还使广泛地重视和运用它的视觉识别作用。如在很对电影,电视剧的片头与宣传片及栏目的推广片中文字、符号、图等平面设计元素是视频包装设计的重要载体。视觉平面设计中最为精髓的元素就是文字,它不仅仅是图形,更是一种表意的符号,在影像画面设计中,文字的运用设计要摒弃传统的简单静止平面的,而是要运动的立体的。如在央视很多频道都运用了文字元素进行视频设计,特别是国际中文频道的形象推广片中,画面的主要元素就是汉字的设计,抽取部首,运用运动镜头和实拍场景表现文字的体积感与空间感,阐释文字形象的新方式与传达了文字内涵与意义。在视觉平面设计中最典型最直观的表现视觉标志——符号,它一种将信息提炼优化成抽象视觉形象。在很多频道或者栏目的包装上,很多推广片与宣传片会将它作为固定化的视觉形象元素进行形态的延伸、创造空间的变化来推动整个影视作品的发展。在视频设计中,还有一个最具有视觉主体具体形象——图形图像,很多视频包装设计中,特别是很多综艺栏目或者节目包装中,都会运用文字和特定的符号,再配合稳定丰富形象的装饰元素在五彩缤纷的动态影像中非常扎眼。平面化设计的表现——图形元素,是我们在平面设计中最为直观的元素,在视频包装设计中经常运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是纯粹的“拿来主义”。它与影像动态画面独有的声音、与画面的切换运动相互融入,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视频包装设计形式。
四、视觉平面设计在视频包装设计中的意义
随着现代电子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视频包装设计的发展与进步,视频包装设计中平面视觉设计元素(的运用使它的表现语言更加自由与多元化,也开辟了视频包装艺术的新的走向与认知。视频包装设计者解构重组了影像画面,随心所欲地挪用置换,创造出了无限可能的创意空间。另一方面看,平面视觉元素融入视频包装设计同时也为平面设计的继续延伸与扩展提供了新的突破点。在现代影视艺术领域,视频包装设计因为平面视觉艺术的融入,平面意识已经举足轻重,是视频包装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创意构思的一种技巧和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单纯的视觉走向。将来的平面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与视频包装艺术设计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研究视频包装设计的意及它的发展历程,视频包装设计的传播载体,视频包装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前景,我所了解的视频包装设计的本质,都有一定的见解和看法。我相信将来的视频包装设计应该综合融入传统媒体和现有的视频媒体及平视觉平面设计,一个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的未来走向,是发展视频包装设计互动体验性的前提。视频包装设计的发展人类交流信息阅读信息工具的一个方面。完美的视觉效应和体验交互的视频包装离不开视觉平面设计。视频包装设计与平面视觉设计的完美融合可以使媒体在交互的环境下通过与真人互动演出来加强视频画面的表现力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比如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会给新型的视频艺术带来新的认知,从而也是一种艺术的推导和文化的传承。
中图分类号:TV640.32文献标识码:A
在路面合理的设置排水设施,便于排除落到路界上地标的径流水,并且引排路面上侧地表水及地下水流向路面下侧方向,放置路面结构及公路地基受到长期地表及地下水浸泡和冲刷等侵蚀作用。要想实现很好的路面排水设施质量,首先要把握住路面排水设施设计的原则以及施工中需要遵守的规范,再从各个设计细节着手,最后还要针对不同分区处理好设计与施工。
一、综合路面排水设施的设计原则及施工规范
设计综合路面排水设施过程中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且就地取材的原则,做好工程的造价成本控制工作,对设施的建设保持规范化操作。整个路面排水设施的建设过程及建设完成之后都要执行严格的实施监督控制和管理,对于部分必要路段进行边沟的加固、布置设置截水沟以及提升设置填方段的急流槽等。另外,部分要求较为严格的路段更要单独实施设计,根据地方情况综合考虑降水量的差别设置边沟和涵洞,对照详实雨量分布图,个别设计和施工潮湿地区、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路面排水设施,保证整体的路面排水设施建设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路面排水设施设计细节
(一)边沟排水的设计细节
边沟是在挖方路基和填土高度比路基设计的要求临界路堤高度要低的时候,所涉及的位于路肩的外缘上纵向的人工沟渠,其为在路肩的外侧或者较低路堤的坡脚外侧设置的设施,其用于汇集并排除路面、边坡和路肩上少量的积水。路面排水设施中的边沟排水设施建设可以灵活的排除路基使用土地范围以内的路面积水,采用的形式主要有梯形、矩形、蝶形以及三角形的横断面,以设计的排水流量、排水设施位置以及地质环境为参考处理对应的公路路面[2]。三角形或者蝶形主要用于等级较高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设计施工;矩形横断面设计主要考虑部分受某方面条件的限制的公路,必须在顶面上加设混凝土盖板的槽孔;梯形横断面应用于二级以及二级以下等级的公路路面排水设施,按照土质类别的不同主要采用1:1.0到1:1.5之间;矩形横断面在岩石挖方的路段应用广泛,这类路段的内侧坡面上需要砌筑直立的浆砌片石。梯形及矩形横断面的边坡深度和底部宽度必须大于0.4m,在挖方路段的边坡,其外侧的坡面和路堑下部的坡面必须设计成一致的坡度。纵坡的边沟坡度选择主要考虑路线上纵坡、土质、地形以及出水口的位置,对于在环境条件要求纵坡边坡的坡度必须比最小设计纵坡坡度还要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最小沟底纵坡的坡度,但必须缩短短边坡的出水口间距。在高等级的公路中必须设置适当的防护措施。
(二) 截水沟排水的设计细节
截水沟设置于路基的上方,是拦截路面水向路基流向的人工沟渠设施,通常设置于路堑坡顶5m处或者是路堤的坡脚2m以外的地方。设置截水沟必须结合实地的地质环境和地形条件,沿着等高线设置,使得被拦截的路面水顺畅的向天然水道中流出排除。常见的截水沟适宜设计为200至500m的长度,对于更长的排水沟常在中间位置设置泄水口,通过急水槽分流引导排出。截水沟通常设置在尽量垂直于路面水流方向的位置,这样可以缩短截水沟的沟长并提升截水的效能。在部分暴雨频发路段,由于山坡的覆盖层一般处于松软状态,坡面又比较高,水土流失的情况非常严重,这就必须设置多条截水沟协助路面排水。
(三)排水沟的排水设计细节
边沟、截水沟以及其他的路面水源水流最后通过排水沟流出,保证整个排水体系系统化。通过对具体工程地点的地形情况充分考虑,结合土质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灵活设计排水沟平面的布置,同样因为这种灵活性非常大,必须独立采取专门设计,需要遵循短捷平顺等原则,尽量以直线设计施工。部分需要设置转向的排水沟应尽可能通过较大的半径设计以实现转变方向的徐缓,实现水流的顺畅。排水沟断面以梯形设计为主,其尺寸需要计算水力水文参数才能最终确定,控制排水沟长度小于300m是实现水流控制较为有效地方法。
三、分区不同的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
(一) 中央分隔带的排水设计与施工
主要线路上的公路需要设置超高路段路面排水和中央分隔带路面水排除设施,通过中央分隔带区域排除。对于路面上汇水面积较大、有路面绿化种植需要或者是中央分隔带区域宽阔的路段必须设置地下纵向的排水渗透沟,其两侧和地面处还需要通过涂抹砂浆、涂抹沥青或者粘贴土工布等方法密封完善。通常间隔60m就需要设置横向的排水管道和纵向的排水管道进行连接,将水流引到路基的边坡以外降水,其中横向的排水管道通常使用11.6cm直径PVC管材,管底还需要设置大于1%的纵向坡度,在排水出口必须设置防护措施。施工中要求先完成横向的排水管道施工,再进行纵向的排水管道施工,纵向的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需要等到底部基层和基层都完成之后,在按照设计图纸尺寸要求放线施工。完成水泥砂浆的砌筑之后还需要在砂浆的表面处均匀的涂刷一层热沥青,要求使用的70号沥青涂用量1.5kg/m2,下一步施工需要等到温度降低到70℃至80℃。由于施工中温度的需要,涂刷每段沥青以及后期施工的工作长度必须控制在10m到15m范围以内,逐段延伸。
(二)路肩的排水设计与施工
路肩的排水设施主要包括拦水带、路肩排水沟以及急流槽等部分。在紧贴着路肩的部分必须设置公路拦水的路缘石,常用的拦水用路缘石为混凝土的预制块,要求路缘石比路肩要高12cm,顶端宽度以8至10cm为宜,设置簸箕以配合急流槽排除路面积水的需要。路肩的排水纵坡设置要求同路面纵坡的坡度保持一致。对于部分硬路肩具有较大的汇水量的情况,就必须在路肩上砌筑U形的混凝土预制构件排水沟,保证沟底的纵坡和路肩纵坡一致。
四、排水土工合成材料的合理应用
路面排水需要合理的使用设施材料,按照不完全统计数据可知,土工合成材料已经成功应用于数十万项工程项目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传统的路面排水系统主要使用碎石、砂砾、卵石及其他配粒料等材料,但是出现了部分缺陷影响了路面的耐久性能。目前品种齐全、性能优越的人工合成土工材料更能满足道路工程中的路面排水性能需要。在土质或者地质条件较差的条件下,截水沟和边沟发生渗漏或者变形的可能极大,土工合成材料在预防沟中渗水方面性能良好,背离水流方向常使用不透水土工膜设施,而顺着水流方向可以使用透水土工织物配合水流导出。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景观(cityscape)是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城市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道桥景观主要是在工程建设中体现诸多方面的知识,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市政道桥景观设计也日益受到专业人员的广泛关注。
一、市政道桥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景观的重要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市政道路桥梁的建设也有了质的飞跃,可是市政道桥景观设计却没有出现任何的变化,还在止步不前,传统的景观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对物质以及精神文明快速发展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出的需求。为此,只有加强路桥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景观性将成为未来城市路桥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趋势。现如今,城市路桥工程特别是桥梁早已经成为城市中一道独一无二景观,它独特的整体景观常常与物质文明息息相关。桥梁凭借它巨大的体量、特殊的造型以及它所具有的社会发展与建设内涵,城市居民常常引以为傲。除此之外,桥梁一般还具有“纽带”的战略意义,常常作为城市文化的汇聚和城市形象的窗口,表现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甚至成为了一个城市的代表作,所以路桥景观往往被赋予精神文明的深刻寓意。
二、道桥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市政道桥基础设施建设景观控制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重视功能性,通常不全面或较少考虑市政景观方面的问题,使道路在景观上产生不和谐。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情况,一是桥梁风格寓意不深,没有体现出建设地域特色;二是市政路面材料尤其是车行道混用沥青与混凝土,使道路色差比较明显,影响城市整体美观;三是道路附属设施各异,路灯、候车亭、道路标志标牌等形式及色彩风格不协调,没有实现理想的规划目的。
2、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是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在设计中忽略景观性;二是在审批项目时城市规划部门重视宏观性控制,忽略景观性控制,尤其是在控制协调一些附属设施上存在不足;三是分阶段进行建设,整体协调性上存在不足之处。建设、城管及交警等部门建设业主通常在部门及整体利益之间存在矛盾,各自为政,难以协调街道景观的统一。上述原因不仅是因体制不顺,还因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后者应该是比较主观的因素。
三、市政桥梁景观设计
在市政开发建设中,尤其是我国江河遍布的城市区域,很多桥梁都需要进行建设,要将其融入城市景色于一体,与老城区相得益彰,延续传统文化,已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1、桥梁景观
桥梁景观主要分为平面布局、线型、色彩、造型、装饰、肌理等六大部分设计,桥梁景观相伴城市景观,景观伴生效果在本质上是实现有机融合自然、人文环境及景观。在设计中,桥梁景观要适合于地形地貌,并对文化环境共生,桥梁建设要保护好建设区域的自然原生景观等。
2、桥梁景观元素设计方法
桥梁景观主要是对桥梁形象定位进行谨慎处理,然后根据形象定位及分析采取图式化方式进行处理,依次再进行设计桥梁标志组件,确定标志色及设计桥梁景观元素等。形象定位涉及市民行为、城市精神、发展目标等,将其融入桥梁景观设计理念中。在标志物及标志图案设计中要进行多样化比较,标志物及图案尺寸要依据桥梁尺度进行确定。标志色设计要符合城市标志色,依据城市环境、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确定,色彩的选择要符合量化标准,配合纹样色彩设计,并结合桥梁防腐涂装。设计桥梁景观元素主要涉及桥梁附属的栏杆、花坛、电话亭、人行天桥及灯具等元素,在设计中同标志色要协调一致,并将标志图案作为重要特征。
3、构建桥梁景观设计协同机制
道桥设计及管理部门要在相应机制上予以必要的完善,联合专业设计与景观设计部门,吸收更多建筑师、雕塑师、环境艺术师等加入设计中,使桥梁景观与功能、经济及技术有机融合并得到完美体现,进而实现景观设计的内涵。
四、道路景观设计
1、控制道路绿化建设
在市政园林绿地系统中,道路绿化是其重要部分之一,也是构成城市文明一个主要标志,对于控制道路景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选择绿化植物
市政道路选择绿化植物要实现艺术与功能两种效果的综合,植物配置中多采用乡土植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通常可采取整齐式行道树及自然式园林道路两种布置形式进行规范布置。整齐式园林行道树可配置以下植物,一是主要是乔木并以草坪为辅,乔木高大具有良好的遮阴效果,还具有比较挺拔壮观的景色,只是较为单调;二是灌木与乔木,不仅使景观和季节变化增加,还附有韵律感与节奏感;三是配以灌木、花卉、草坪的常绿乔木,该形式不仅实现四季常青,还可体现出季节变化,是应用比较多的一种形式,尤其是采用不同花色的花卉进行布置,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此外,如条件允许可采取多行进行布置,不仅实现绿化面积的增加,绿化水平提高,还能实现噪音的有效降低,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自然式园林道路可在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林荫路,不仅具有街头绿地的作用,还能实现小游园的作用,特别是人们使用比较密集的一侧,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自由出入林荫带用于散步休息,还能明显防控车辆噪音、废气的不利影响,该形式目前应用比较广泛。
(2)绿地景观应设计丰富
城市立交桥下通常由于某些原因会被遗忘,甚至还可能成为废物垃圾聚集地,因此在该区域要积极种植耐阴的垂直绿化植物,道路交通分流隔离岛尽量不要采用水泥板,而应种植一些低矮植物,并及时进行修剪。最大限度地增加城市绿量,使道路环境生机盎然。
2、控制道路景观其它要素
1、控制道路材质
选择路面材料对于道路建成后的观感具有重要作用,要从以下几方面把握道路设计,一是选择的道路面层材质要同整体效果相协调,尤其是颜色与质感的协调统一;二是取材要尽可能在当地进行,使地方特色得到良好体现,也利于控制建设造价;三是要符合道路应用所需功能,如满足防滑系数等有关技术指标。
2、控制附属设施
道路附属设施通常含有路灯、公交候车亭及道路交通标志等,这些都是控制道路景观的重要内容,对于景观的整体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城市区域的景观控制要求各不相同,道路设计及建设管理要统一定位相关附属设施的风格,建设完成与整体环境具有整体协调性的新景观。主要从两方面采取控制措施,一是控制好历史文化名城或文化街区,这对于道路附属设施要求较高,其景观设计应与城市或街区整体风格具有整体协调性。附属设施要体现地方特色,在风格定位协调周边环境,选择的材质颜色及质感要符合整体风格。二是控制好城市新区,相应附属设施要体现出时代感,具有简洁风格,蕴含的文化气息要浓厚,选择的材质应体现出较高的科技含量。
综上所述,道路与桥梁是重要纽带,主要是体现出省市的文化与景观建设,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市政道桥基础设施的景观设计,将实用性以及便捷性的景观设计理念相融合,按照协调、质量等理念建设市政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方志桐,王惠方.城市道桥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景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6:203.
[2]沈莉莉,柏益尧,左玉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文生态设计――以常州市为例[J].四川环境,2006,02:71-74.
前言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尤为重要,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两者需要协调一致,相辅相成。
1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同点
1.1具有相同目的
对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设计来说,两者对于设计的目的是一样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得空间的性质以及实际使用的功能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只是对建筑设计来说,需要考虑到的主要问题就是整个建筑物实际的使用功可以得到更好的应用,相关的设计人员通过对建筑物进行系统的设计工作,从而才能够使建筑物使用的功能得到有效的满足。例如,在对综合性的教育楼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相关的设计人员要考虑的是,对建筑当中的整个空间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分割,一定要根据相关的规定要求以及实际的需要,对使用的用途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布置,与此同时,一定要按照不同教室不同的使用功能,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殊的进行处理。但是对室内设计来说,相关的设计人员要考虑到的就是使一个独立的空间使用的需求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根据业主实际的需要,对室内的空间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工作,从而才能够使业主对于使用的功能方面的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
1.2均被环境影响
对建筑设计来说,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考虑到下列几方面带来的影响:自然环境、自然天气以还有社会条件环境等等;而对室内设计来说,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到的就是小环境带来的制约,主要包含下列几方面:空间环境、采光以及朝向等等。对建筑设计来说,一定要按照建筑物的规模以及特点,与基地的条件以及周边的环境有效的进行结合,从而把建筑物的布局、地理位置还有朝向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确定。就当今阶段的建筑行业实际的发展状态而言,我们国家面临着一个多元的发展空间,其中实际的施工环境也会受到天气以及实际的地质问题等很多个方面带来的影响,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有效的进行利用。而对室内设计来说,一定要与周边建筑的环境有效的进行结合,如果建筑的周边视野较为开阔、而且外面有比较美丽的风景,那么在对室内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考虑的就是对室外环境充分的进行利用,使室内的环境与外界环境有效的进行结合。
2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差异性
2.1有效使用时间差异
对建筑设计来说,在完工之后建筑物能够使用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就是几十年,有部分可以用到上百年的时间,但是对室内设计来说,在完成之后能够维持的时间非常短,通常情况下都在几年的时间,所以室内设计有不断变更的问题。因此,对室内设计来说,一定要与建筑设计有效的进行结合,不能够把建筑物整体的结构随意的进行更改,并且,在进行设计中不能够对结构的构件进行随意调整,对建筑物当中的给排水设备或者是管线等也不能够随意修改,这样才能够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使用的时间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2.2侧重点存在差异
对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来说,虽然两者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在侧重点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详细的说就是建筑的设计比较重视整体设计,而室内设计更加重视局部的问题。在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相关的设计人员一定要综合的考虑到建筑物整体的样式以及空间的格局,此外,还有人们使用的功能等等,不仅需要对公共的联系更加的方便更加的快捷考虑,与此同时,也一定要对消防以及疏散等安全问题充分的进行考虑。
2.3涵盖范围不同
对建设设计来说,主要覆盖的范围是建筑物的功能设计,但是,对室内设计来说,主要的内容就是局部的空间进行设计、室内的陈设以及室内装修装饰的设计等等。
3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3.1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具体
关于室内设计主要是设计人员对建筑物的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设计,同时期也是作为建筑内部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部分,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物整体设计之前需要充分的了解室内设计相关工作,做好设计内容与室内设计相携条工作,防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不仅如此室内设计人员也需要充分的了解设计组设计人员的想法,对于他们的创作意图要明确,并采用一些方法优化设计,从而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3.2建筑设计前先定位室内设计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准备工作,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的建筑方向把建筑物施工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建筑物建成之后可能会存在的问题提前考虑到并提出解决方案。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充分考虑,特别是建筑物的室内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充分的了解室内设计,并对其进行定位,然后进行后续的设计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如果设计人员没有充分的考虑室内设计中的相关情况,就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再进行施工的时候会造成很多问题,其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成本,还会浪费很多的人力以及物力。
3.3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相互制约
建筑设计工作为室内设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设计的工作。室内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空间设计,室内设计主要的工作是对现在的建筑进行分割和构造设计优化,建筑设计对于室内设计具有很好的限制,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如果室内空间设计能够队建筑进行有效的分割,从而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室内设计效果。在室内设计的工作时候需要增加和减少室内非承重的构件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能够有效进行使用功能优化。
4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结合
4.1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有人认为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存在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室内设计,其最大特点是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了建筑设计的立意等,进一步优化建筑设计内部空间,两者都具有相同的特点,但是受到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的概念。也有人认为室内设计属于独立的设计领域,其进一步优化和拓展了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最大特点是能够进一步规划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功能,而室内设计主要是在进一步延伸建筑设计中不断的优化和拓展建筑文化。还有人认为建筑设计作为室内设计的前提,其能够进一步约束室内设计的整体设计方向和概念;室内设计能够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建筑设计,只有有效的结合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行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2两者之间形式的整体统一
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做好两者的统一工作。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形式是主要体现了建筑物的精神。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创造一个事宜的环境,有效的保障自然与人为环境和谐统一。建筑设计师需要充分的尊重和了解建筑设计的主要意图和内涵,同时需要在整个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设计工作优化,最大程度上优化建筑设计工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前提,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延伸,对于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环境。
5结语
总而言之,室内设计以建筑设计的整体设计为基准,建筑设计为室内设计提供了整体环境的依据,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结合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董晶.浅析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关系[J].山东工业技术,2015(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