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31 10:24: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健康管理的必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DOI]10.13939/ki.zgsc.2016.29.101
当前,我国已初步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全民覆盖。但“重治疗、轻预防”的制度设计将不利于从源头上控制参保人的疾病风险,从而加大对医保基金财务风险的管控难度。健康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通过预测和分析不同群体的疾病风险因素,采取措施防治和延缓疾病的发生,进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探索健康管理与医疗保险的结合,促使医疗保险由纯粹的疾病经济保障型转型为全面的健康管理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引入健康管理机制。
1 必要性分析
1.1 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和人口健康状况
(1)人口老龄化水平。按照国际社会的标准,当国家65岁以上人数达到7%以上则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卫生统计年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自2000年起就保持在7%以上,并呈现出逐年上涨趋势。而诸如北京等发达城市,其老龄化程度已远超此标准。根据北京市老龄委,北京市自2008年起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3.2%,同期高于全国比例约5%。但随着老龄化加快,医保基金的运行将会面临较大的支付难题。这是由于退休老人不再参与医疗保险缴费,但其期望寿命增加,慢性病风险加大,使得其医疗费用支出将达到在职员工的三倍以上,进而加剧医保基金的收支不平衡。
(2)人口健康状况。近年来,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2000年的71.4岁逐步提升至2010年的74.83岁,2013年新生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至6.3‰和0.245‰,数据来源:卫生统计年鉴。主要健康指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健康水平。但从慢性病数据看,我国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却呈逐渐上涨趋势,2013年的慢性病患病率更是达到20年前的两倍余。可以预见未来慢性病持续时间长、费用高等特征必将加大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负担,也会让居民对健康管理的潜在需求日益凸显。
1.2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状况评估
从医保基金运行状况看,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保持着较大幅度的增长,下表中城镇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从2007―2014年增长了3.2倍,基金支出同期增长了4.1倍,且支出增速基本保持着略高于收入增速的趋势。这是医疗费用上涨、老龄化加剧以及慢性病频发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随着这种不平衡状态势的加剧,必将影响我国医保基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看,目前我国医保的支付范围主要集中于疾病诊疗,缺乏对于亚健康群体的疾病前保障,不利于引导参保人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关注慢性病的前期预防和康复保健。此外,这种“重治疗、轻预防”的制度设计使医保基金支出长期集中于经济效益较低的治疗领域,直接影响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率。因此,将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不仅将从整体上改善居民的健康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2 可行性分析
2.1 政策基础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加快医疗保险改革,并越来越重视慢性病防治和医疗费用上涨等问题。例如,2005年建立健康管理师职业,丰富了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人才资源。2008年原卫生部相关文件,《卫生部关于规范新农村合作医疗健康体检工作的意见》(卫农卫发〔2008〕55号)。允许利用新农合基金对没有享受补偿的参合农民开展健康体检。2013年国务院提出将“引导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基层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上述均体现出我国近年来对于发展健康管理的重视以及将健康管理理念引入医疗保险的政策方向。
2.2 现有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
2.2.1 对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
国内不少地区基于社区卫生机构构建健康管理模式,如上海市实施的“4CH8社区健康管理模式” [2]、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 [3]等,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医疗技术相结合,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筛查、提供慢性病干预和健康教育,对居民进行初级的健康管理。这些地区在探索中积累了较好的技术基础和慢性病管理经验,向居民普及了健康管理理念,但应当注意的是健康档案的后续更新和有效利用才能保证该机制的持续运行。
2.2.2 将健康管理纳入医保的探索
2005年镇江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引入慢性病管理机制,并在2006年对参保人实行规范的门诊慢性病管理,这是我国医疗保险开始关注健康管理的最早探索。2008年青岛市将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初级体检、健康教育、医药费等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减轻了糖尿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2008 年北京市将“知己健康管理”纳入报销范畴,在定点医院参加该服务的参保人每年还可以享受一定数量的报销额度。2015年天津市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项目,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各地区的初步探索显示出各地政府对健康管理理念的关注,以及在构建健康管理模式中对医疗保险扮演角色的日益重视。
2.3 医疗保险的职责
从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责角度看,医保运营的健康管理模式之所以具有可行性,是因为其通过筹集和运营社保基金,承担着社会再分配和稳定社会的职责。为了保证医疗保险的运行效率,应承担起管理参保人健康风险的职能。同时由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广,运行机制较为完善,认可度和认知度较高,依托医疗保险平台推动居民健康管理可以成为我国构建健康管理模式的重要突破口。
2.4 医疗保险发展的经济基础
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看,我国医疗保险基金一直秉持“基金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保持基金收入和支出的稳定增长,尤其是累积结余率呈波动上升(见下图),因此我国尚有部分基金结余可用来支付小额的健康管理费。
2000―2014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图
数据来源: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
此外,有调查表明每投入1元健康管理费用,每年预计可以直接减少医疗费用支出10元。从长期看,加大事前健康管理的费用投入,提高参保人的预防保健意识,加强对参保人健康状况的全过程监督,将有助于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促进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由政府进行管理的,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提高管理的统一性,但是,这种管理在效率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不能满足现阶段大学管理的要求。我国还有部分高校是由社会力量承办的,这些高校的管理方式比较多样,因学校的定位、水平而变化,很难进行标准的评判。但是,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的管理是不专业的,与发达国家的高校管理相比差距较大。实施管理的专业化不仅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还能提高学校的档次,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主要探讨实施高校管理专业化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以期为高校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校 管理专业化 必要性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154-02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在高校人数显著增加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高校在应对学生人数增长时,没有制定出较为有效的管理策略,使得高校内不良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些情况的出现与高校的管理不无关系。而且高校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使得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推进,人才的缺失使得高校的改革、创新工作难以落到实处,所以必须针对突出的管理问题,制订出相应的对策,让高校的氛围更加纯洁,使大学生能够正常地学习、生活。
一 高校管理专业化的必要性
1.当前高校的管理工作不专业
管理工作不专业是高校管理改革的最主要的原因,这种原因与我国的国企改革相类似。因为我国的高校管理层是直接从属于政府的,与国企的性质非常类似,这种管理的性质使得学校的管理方往往顾此失彼,他们既想突显自己的业绩,又想得到职位的升迁,导致管理的方法往往浮于表面。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高校的管理十分混乱,没有计划性,学校领导想实施什么管理方式,就会安排人实施,在领导层交替之后,新的领导层会实施新的管理机制,降低管理的延续性,从而对高校的管理机制造成不好的影响,难以实现管理的专业化。
2.社会分工需要实行专业化
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动物就是因为人类能够进行思考,有不同的分工,能够通过各方的努力共同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因此,良好的社会分工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专业化的分工能够让事物的发展提高一个档次,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十分巨大。高校在管理方面也要进行专业化的分工。目前,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往往从教师中转型而来,这种非专业的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决策往往缺乏合理性,实际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因此,在教师实现专业化的同时,行政管理人员也要进行专业化的改革,吸收和培养更加专业的管理人才和队伍,让具有专长的人在最熟悉的岗位上工作,提高管理的水平。
3.革除高校传统管理工作的弊端
我国高校在管理方面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经验”,这种管理的理念与我国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我国讲究尊师重道,讲究尊重传统,因此在前人制定的管理制度下,往往缺乏创新,或者不敢进行创新。这种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且在进行改革的同时,还会遇到非常多的阻力,这些阻力来自于传统的保守势力,他们害怕改革会削弱他们的影响力,害怕失去权力,所以,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往往难以推进。我国高校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管理与教学、政府行政混合在一起,高校的管理还要遵从于政府的行政命令,使一些有益的改革推进缓慢。
二 实现高校管理专业化的对策
1.高校要树立管理专业化的理念
高校在管理的改革过程中,要坚定自身的理念,因为良好的理念能够有效地促进改革工作的进行,对管理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形成坚定的理念之后,才能指导具体的行动。当然,高校管理专业化改革的进程也要依靠教育主管部门的帮助,因为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遇到的阻力更小,能够更快速地实施,如果仅靠高校自身的力量,很可能会遇到相关部门的阻挠。因此,要积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在教育领域及社会中形成一种共识,管理专业化是未来高校的发展趋势,是高校保持长久竞争力的关键,管理要依靠更加专业的人员,不是所有专业的人都能干,不是什么学历的人都能干,而且,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非常高,能够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会因为一些阻力而中断管理专业化改革。
2.加强专业管理队伍的建设
管理人员是实施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的能力高低将会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各个高校要努力培养自身的管理人才,或者从校外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充实管理人才队伍,让高校的管理走向专业化道路。
高校管理人员要注意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加强对工作的掌控能力,防止学校出现突发事件。最近几年,我国经济一直处在飞速发展的状态,但相应的文化建设、教育建设都还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高校的管理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做出不理智举动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有自卑心理等,但是,学校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管理工作者应当透过问题看本质,发现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让大学生的心灵充满正能量。
教育主管部门要尽量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目前,管理工作者的待遇增长缓慢,增加收入的渠道较少。教师能够通过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转化获得一定的额外收入,但是管理工作者就不能通过此方法获利,所以,他们的总体收入是落后于教师队伍的,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适当提高管理工作者的待遇,使得管理队伍稳定发展,减少人才的流失。只有提高管理工作者的薪资待遇,才能增强他们工作的信心,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入到管理工作中。管理人才的基数得到增长,高校在进行人才选拔时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权。这对高校的管理专业化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3.完善管理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目前,比较流行的管理机制都会引入竞争要素,因为竞争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所以,高校的管理机制也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首先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所管理班级的考试成绩、管理期间有没有出现严重的突发事件、管理工作中有没有新的亮点等。如果管理工作者的评价得分不高,那么就要进行适当的惩罚,或者扣除一定的薪资,甚至将其开除;如果评价的得分比较高,可以提高其薪资待遇,或者进行岗位的晋升。这种评价体系看似非常不近人情,但是它能有效地摒弃传统管理体系中的糟粕,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让评价体系真正起到作用,实现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考核。科学有效的管理评价体系能够提升高校的专业管理能力,让管理人员和高校保持充足的工作动力,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帮助学校实现自身的目标,同时又能实现管理者的个人发展目标,让学校与个人实现双赢。
Research of Health Management on the Effects of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CHEN Su-hong,LIN Ying-quan,LIAO Ya-yo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0):082-086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health management affect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radical surgery.Method:The 4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radical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in 2013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which c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postoperative nurse.4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radical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in 2014 were selected as manage group,which cared with health car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postoperative nursing methods.Result:The patients’ medication correctly of the manag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operation side of the upper extremity edema,limited shoulder joint move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Nursing; Health management; Breast cancer;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Jiangmen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Jiangmen 52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0.02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乳腺癌严重威胁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手术过程容易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和肌肉,手术后部分患者容易出现术侧肩关节僵硬、手术局部肌肉粘连、术侧上肢淋巴水肿、手术伤口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可导致病程延长,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1]。手术后患者出现自卑情绪,难以回归社会,生活质量下降等情况。通过系统的护理健康管理方法,建立起患者个人档案,指导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使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时间缩短,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本研究对乳腺癌根治术后1年内患者手术侧上肢水肿、肩关节运动受限以及负性情绪发生率及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患者生活质量总分、肢体功能恢复、心理活动、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护理健康管理干预能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依从性,从而降低患者手术后的不良并发症,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3]。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收治的4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收治的4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管理组。对照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68岁,平均50.6岁;文化程度:本科或以上学历7例,大专8例,高中10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5例;浸润性导管癌24例,单纯癌6例,状癌5例,髓样癌5例。观察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71岁,平均52.2岁;文化程度:本科或以上学历8例,大专6例,高中12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4例;浸润性导管癌26例,单纯癌4例,状癌6例,髓样癌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所有患者均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建立住院档案,完成有效回访、跟踪观察的病例;所有患者均未合并其他重大恶性疾病,如严重心、肝、肾脏器官病变、恶性血液病;所有患者均未合并有明显的精神疾病。
1.2.2 排除标准 排除未进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排除知情后不同意本研究的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官病变的患者;排除伴有明显精神疾病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1)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术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医护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术后的治疗要求及注意事项,包括手术后的饮食注意问题及个人卫生要求。(2)出院指导由医护人员告知患者以及家属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及手术肢体活动方法等。(3)在患者治疗结束以后进行跟踪随访1年,建立有效的医护患沟通平台,了解患者出院以后的服药以及相关锻炼情况,收集患者治疗过程相关资料及反馈信息。
1.3.2 管理组 (1)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讲解该疾病的特点,介绍各项治疗手段以及这些手段的必要性,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交流方式让患者更乐观地面对自己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进行放射治疗之前,把放疗注意事项、必要性及不良反应等相关情况提前告知患者,解除患者顾虑,得到患者的配合。(3)告知化疗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适当的饮食及锻炼,保证有充足的睡眠,从而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4)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及必要的锻炼,先制定个体化详细的锻炼计划,按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锻炼,主要是进行患侧上肢的环转、伸展、旋转以及后伸等动作锻炼,有效恢复肢体正常功能。(5)为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让需要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得到专业的指导与跟踪,通过制定服药计划及疗程,确保用药的合理及规范,通过健康管理资料收集,可以为主治医师提供有力的诊疗依据[4]。(6)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主要是让患者能按时按量服药,按计划定期回到医院进行治疗及复查。(7)康复期间指导术后患者佩戴义乳矫形,并坚持做乳腺康复操锻炼1~2年,树立患者自信心,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8)在患者治疗结束以后进行随访1年,了解患者出院以后的服药以及相关锻炼情况,建立有效的医护患沟通平台,收集健康管理的反馈信息并详细记录。
1.4 评价标准
1.4.1 患者身体状态、手术侧肢体恢复情况及治疗依从性记录标准 完成手术第7天开始建档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术侧上臂的臂围、术侧上肢活动度、伤口愈合情况、患者心理状况评估及进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等。每月测量患者术侧上臂的臂围,增加1 cm以上视为阳性表现;术侧上肢活动有一个动作完成不了,视为阳性表现。康复期间记录患者是否按照医师医嘱按时服药、佩戴义乳矫形、是否坚持做乳腺康复操及能否回归家庭社会等,每次复检均进行患者心理状况评估及生活质量评分。
1.4.2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FACT-B中文版作为质量评分标准 评价总分越高代表术后恢复情况越好。该评分量表对生理社会状况的评价有7条,对家庭状况的评价有7条,身体功能状况的评价7条,情感状况的评价6条,附加评价9条。该量表一共包括36条评价指标,涉及5个方面的内容。每个评价指标有5个选项,正向指标分别计0~4分,逆向指标则计-4~0分。
1.4.3 患者心理状况判断标准 采用Zung氏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抑郁及焦虑情绪进行评价,抑郁焦虑总分越低表明情绪改善越好,该量表共有10个评价指标,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总社会支持3个方面进行评价,所得分数越高代表社会支持程度越高。通过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来评价患者术后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及服药正确率比较 管理组患者正确服药率高于对照组,术侧上肢水肿、肩关节运动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管理组患者生理社会状况、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管理组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障碍主要原因是手术导致的肌肉破坏、粘连和淋巴液回流障碍,表现为关节周围组织伸展性下降,产生某种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碍、心理影响及生活质量下降[5]。由于乳腺癌患者的精神压力比较大,手术治疗使绝大多数的女性患者背负着比其它疾病更多的精神压力,因为是女性体形美的重要标志,曲线美在精神、社会心理以及性心理方面均为女性带来良好的自信心[6]。因此心理上的障碍也给她们手术以后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通过手术治疗以后,绝大多数患者在体形的改变以后产生恐惧、抑郁及焦虑的情绪,从而严重影响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得不到有效的心理疏导及相关疾病的健康指导,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增高,生活质量明显受到影响。手术治疗所能带来的只是患者身体上的康复,却不能解决患者精神上面临的压力。通过调查资料证实,乳腺癌患者在术后产生抑郁及焦虑等情绪的发生比例非常大,而这些负性情绪会给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7]。因此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健康管理非常必要[8]。通过健康管理的护理方法,主要以教学及指导的方式为术后患者提供相关的心理辅导,使患者能够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的疾病,帮助乳腺癌患者克服心理压力,引导患者及家属共同接纳手术后形体改变的事实。既往的一些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低,与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社会经济状况有关,指出患者出院后由于医护人员的督导力度降低,患者需要处理的社会事务增多,依从性下降尤为明显[9]。术后住院期间及时而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一个最重要阶段[10-11]。建立健全的健康教育体系、纠正错误的态度与观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坚持持续督导、争取家庭以及社会的支持,这些都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重要举措。
3.2 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健康管理的目的及方法 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健康管理的目的在于:建立常态化护理模式;为患者建立治疗档案专人跟踪患者的复查计划及回访;让需要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得到专业的指导与跟踪,通过制定服药计划及疗程,确保用药的合理及规范;定期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及患者骨密度情况;专人做肢体活动指导及饮食服药指导;让患者能自信的回归社会及家庭。
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健康管理的具体方法:首先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向患者讲解该疾病的特点,介绍各项治疗手段以及这些手段的必要性,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交流方式让患者更乐观地面对自己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行放射治疗之前,把放疗注意事项、必要性及不良反应等相关情况提前告知患者,解除患者顾虑,得到患者的配合。告知化疗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适当的饮食及锻炼,保证有充足的睡眠,从而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及必要的锻炼,先制定个体化详细的锻炼计划,按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锻炼,主要是进行患侧上肢的环转、伸展、旋转以及后伸等动作锻炼,有效恢复肢体正常功能。为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通过健康管理资料收集,可以为主治医师提供有力的诊疗依据。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主要是让患者能按时按量服药,按计划定期回到医院进行治疗及复查。 康复期间指导术后患者佩戴义乳矫形,并坚持做乳腺康复操锻炼1~2年,树立患者自信心,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在患者治疗结束以后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以后的服药以及相关锻炼情况,建立有效的医护患沟通平台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收集健康管理的反馈信息并详细记录。
3.3 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健康管理的成效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管理组的患者在手术以后接受健康管理的护理方法,通过医师及相关医护工作人员对她们的贴心关怀,使患者能够建立信心,让她们与疾病不断抗争,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在手术治疗后,通过健康管理护理工作的落实使乳腺癌术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康复,从而有效降低术侧上肢肿胀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等情况。在治疗依从性方面,管理组患者能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坚持肢体康复锻炼,在佩戴义乳矫形及坚持乳腺康复操方面都比对照组做得更好。两组患者在心理障碍情况方面,通过健康管理护理工作的落实,管理组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例数比对照组减少,术后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也比对照组要高,抑郁及焦虑的评分比对照组低。由此可见,通过临床上对乳腺癌术后的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降低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效果[12]。健康管理的方法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后康复全过程的生理、心理、家庭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虑,使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从而有效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是有必要的并值得推广应用。
3.4 乳腺癌根治术后护理的展望 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因素有很多。护士在患者功能康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14]。让患者通过健康管理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从而帮助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身心调整。通过科学、系统、规范的指导,使患者掌握乳腺癌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效果,减少不良并发症[15]。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提高,目前在治疗手段、方法及优质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术后患者健康管理方面还要继续探索建立更符合患者的需求的护理模式及方案。现今在国外已有乳腺康复治疗的专科护士,其主要负责患者术后康复指导工作。乳腺康复专科护士的知识结构除要掌握乳腺癌的现状和进展,生理及病理发展过程、治疗原则、术后护理措施等专科领域知识外,同时还需要掌握乳腺癌术后肢体康复锻炼,及通过手术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掌握营养饮食及心理支持等各方面的知识。我国在乳腺癌术后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培训方面还没有起步,护士要帮助术后的患者实现身体、心理、社会上的全方位整体康复,还需要继续不断努力,在专科护理方面加大力度。为了满足患者身体与心灵上同时进行治疗的需要,现在有必要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的护理模式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在手术以后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黄昕,傅移山.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引流方法改进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3)149.
[2]袁红,张丽华,李俊.对乳腺癌健康体检妇女实施全程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5):123-124.
[3]余晓佳,刘琳,宋淑芬.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患者依从性及健康需求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4):255-256,封3.
[4]余晓佳,宋淑芬,陈伟财.应用个案管理模式提高乳腺癌患者复查随访率[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1,5(4):453-458.
[5]何世银,崔灵灵,赵士琴,等.护理延伸服务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指导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7):749-752.
[6]兰月文.乳腺癌健康教育及促进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477-478.
[7]马超,毛常峰.经方为主干预乳腺癌术后抑郁障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4):26-27.
[8]杨敏,王雁,丁燕妮.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0):336-337.
[9]苏晓梅,庄嘉元,骆惠玉,等.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认知及需求现状的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9):2297-2299.
[10]肖红,冯涛,段永亮,等.不同康复锻炼法对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535-5537.
[11]龚蕉椒,吴剑,姚欣敏,等.乳腺癌术后肩关节活动时间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J].重庆医学,2013,42(11):1315-1317.
[12]林英权,马蕊,陈素红,等.健康管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2):33-34.
[13]焦俊琴,谢艳丽,王建新.乳腺癌术后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对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1(1):1093-1095.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引言
质量管理从各个方面反映企业的管理工作,提高产品的含金量,提升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的著名程度,保证员工的健康发展。因此,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每个企业都有必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也关系到创新管理理念的应用。在质量管理中,企业可以应用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以往的管理理念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变化,随着市场要求的逐渐提高,企业在管理理念方面进行创新,用创新管理理念去开展管理工作,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的持续发展和长远进步。
一、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质量管理具有必要性,在企业中,质量管理是不可缺少的。质量管理不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而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具备的。而且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企业依赖市场,产品流通于市场,而产品本身存在一个“质量”问题。质量方面的竞争在市场中必不可少,只有质量好的产品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二十一世纪,质量是关键,质量的好还是坏关系到每个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发展包括许多策略和方法,质量管理则是所有策略中的关键因素。所以,质量管理不只是对企业的利益产生重要影响,还对员工本身的利益发挥有利作用。
企业以质量出发,寻求生存和发展,从科技出发,寻求进步和壮大。在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企业如果想在充满竞争的这个时代得到发展和进步,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中所包含的科技量。企业通过质量管理实现最佳质量,使得生产质量最好,消耗资源最少,服务能力最强,从而使得供应方和需求方两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最大的好处。随着经济方式的转变,企业无法再使用以往的方式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区分,把质量管理当做产品生产中的质量的守门人。质量管理从各个方面体现企业管理,给企业营造品牌效应,提升企业的名气,有利于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有利于增强企业家喻户晓的程度。质量管理有利于保证顾客对产品高度满意,同时保障员工的正常生活、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其次,质量管理是企业领导管理者做出决定的关键依据。一个明智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做出各项重大决定的时候,位于第一位的考虑因素即为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如今的质量管理已经不只是用于产品上面,还要把市场作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的起始点。除此之外,质量管理还是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够参与的主要课题,因为质量管理与所有员工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所有员工都需要积极加入质量管理工作。员工是企业的生命,员工的所做所为与企业的生存和延续息息相关。因此,员工的素质和能力高低也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好坏,员工的政治水平、能力技术是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
二、创新管理理念的应用
1.创新管理理念应用全局观念
在企业中应用创新管理理念,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有利作用。一个企业的创新管理理念主要是在于如何找到创新的契合之处,如何在管理理念中切入创新点,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在整个行业竞争中取得首发地位,并且具有独特的优势。管理理念的创新是许多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有许多企业因为管理理念落后、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从而落后于其他企业,变得停滞不前,无法得到长远的发展。随着国外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也得到了发展,管理理念不断得到创新和提升。我国企业管理需要向国外企业学习,注重企业管理的全局计划和策略思想。企业管理的全局计划和策略的实现需要结合各个因素,具有前瞻的眼光,把握事物发展的思维,和如何通过管理解决重要问题。
2.创新管理理念应用生态企业
在应用创新管理理念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往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跟生态环境基本上扯不上什么关系,企业的管理理念主要围绕着如何把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如何让每个员工都执行自己的职能,为整个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而生态环境跟企业管理理念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我国企业在进行管理理念创新的时候,也逐渐认识到生态友好的重要性。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不再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而是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企业达到生态目标,就是企业与环境处于和谐相处的状态,企业和生态共同发展,而不是用生态污染换来企业发展。生态企业不只是要改变企业的生产环境,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生态引起的破坏和污染。而且生态企业还意味着与其他企业进行良性竞争,所有企业构成一个共同存在体,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发展。虽然美国企业之间都会存在必要的竞争,但是并不代表这种竞争是要拼个你死我活,不是这个企业生存,就是那个企业灭亡。每个企业要注重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与社会和人类的生存和进步密切相关的课题上,企业更需要联合在一起。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竞争理念,树立竞争和合作统一的管理理念。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在竞争中突破自我,每个企业之间互相合作,一起分享技术、资源。
3.创新管理理念应用人本管理理念
企业在应用创新管理理念中,人本主义管理观念是其中之一,也就是关心员工、重视员工、开发员工的潜力。这一创新管理理念在残酷的竞争中,保证企业的生存,并促进企业的进步。它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实力,创建企业的专属品牌,形成良好的形象,并且丰富企业的文化。人本管理理念主要是关注人的需要和要求,调动人的热情和积极性。只有员工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而不是被企业利用来提高利润,员工会更愿意为企业效力。企业管理离不开人,管理对象是人,被管理的对象也是人,因此人是管理理念中的核心元素。管理者需要认识到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和重要性,每个员工只要放在合适的岗位并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够取得优异的工作表现。而且管理者需要帮助他们发现的潜力和价值所在,并引导他们在工作中做出成就。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在创新管理理念中应用人本思想,不仅重视员工价值,而且还为员工服务。企业不只是寻求利益和利润,还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担负责任。因此,管理的必要条件是需要以人为本为基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管是在任何情况下或者是环境下都可以有非常良好的收获,从而实现企业或者是团队的整体协调性。因此,对于未来的企业或者是团体发展的必要性而言,以人为本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的灵魂,让以人为本成为一种理念贯穿管理制度。
三、结语
质量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进一步发展和进步的基础。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愈来愈重视质量管理的重要影响,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角色也愈来愈关键。走进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经济形态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管理理念也发生了改变。企业为了迎合市场的变化,就需要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并且应用具有创新性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理念层出不穷,但是应用什么样的创新管理理念还是个问题,而且企业在如何应用创新管理理念上并不是那么简单。
参考文献:
[1]郑花平.质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建材,2013(03):102-103.
[2]柳绪言.谈谈新时期企业管理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4(13):54-54.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要想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高效、优质、低成本的服务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形象。
医院成本是医院在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价值和必要的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全成本核算则是全方位的、动态的的全过程成本核算,是根据医院的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对医疗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成本进行分类、归集、整理的分析报告,它是医院成本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进行全成本核算是医院做好财务管理的前提
简单来说,全成本核算就是医院财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医院全成本核算必须依照《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有关内容进行,要在基于医院健康发展的基础下做好全成本核算工作。
全成本核算的原则、口径与会计核算保持一致,可以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资产的盘点,真正做到账实相符,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
二、进行全成本核算是当前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获得的政府拨款越来越少,而且政府还明确规定了医院发展的原则,不能随意让病人去做无用的检查,不能任意开药,药价也有严格限制。因此,洮南市中医院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提出医院要想生存发展,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进行全成本核算就是医院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
由于地市医院全成本核算还处于摸索阶段,大部分医院并没有形成系统、科学、完善的全成本核算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比如说,在收费环节中就没有成本核算的意识,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所以说,医院必须加快全成本核算的研究进程,加大研究力度,努力根据医院发展现状,从医院的各个环节抓起,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系统的全成本核算工作流程,并实行严格的全成本核算制度,有效降低医院成本,并努力改革医院管理方式和理念,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院的发展。
三、进行全成本核算可以使医院以最少成本创造出最大经济效益
洮南市中医院是公益性与经济性的结合体,既要为老百姓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也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的做大做强,然后再为老百姓提高优质的医疗服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说,医院的发展必须以最少成本创造出最大经济效益。
以洮南市中医院为例,实行全成本核算之后,根据成本核算的任务,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并积极找出降低成本的措施,然后指定出最低成本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对医院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将经济目标落实到每一个科室中。而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必须要以社会效益、技术效益、医疗水平为基础,调动医院的所有资源,制定出降低成本的方法和操作规程,寻求最佳的医疗协作配合,最佳的诊疗护理安排、最佳的器械设备物资的管理,减少管理费用,减少医疗差错,提高患者满意度。
实行全成本核算,可以为医院建立起有序的物资管理体系,可以形成科学合理的科室成员上岗制度,可以合理使用各类医疗设备,并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这样就能使医院成本逐渐降下来,最终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四、进行全成本核算是将技术经济责任落实到各个科室的重要方式
洮南市中医院在全成本核算中,通过对医院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成本结构等进行分解、分析,为医院发展制定出合理的经济目标。通过分解经济目标,将经济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科室中。然后在每一个科室中组织经济目标的实现和考核,将经济目标的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并辅之以一定的激励机制,将经济目标的实现与员工的利益直接挂钩,使所有员工都能积极提高工作效率,以积极主动的热情投身于工作中,增强医院活力,超额实现经济目标,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五、进行全成本核算是对医院财务管理的补充
进行全成本核算可以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与医院各个科室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在医院内部形成畅通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实行全成本核算,可以将财务管理延伸到医院的各项工作中,从而使医院的收入结构更加合理,并对每一个科室的收入实行有效的绩效控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进行全成本核算,可以清楚了解医院各类成本是如何产生的,并找到控制成本的节点,然后再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医院成本。
全成本核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可以在事前就严格控制成本,因此,各科室可以在事前控制医疗成本、科研成本等,最终在医院内部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六、进行全成本核算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越来越高,可以选择的医疗服务机构越来越多,因此,患者在选择医院时非常重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但是大部分患者的支付能力有限,因此,医院要积极为患者省钱,尽可能的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而进行全成本核算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就可以用到提高医疗水平上,从而为患者带来优质的服务,逐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七、结语
在现行的医院管理制度下,实行全成本核算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关系到医院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各个医院要积极摸索全成本核算的工作流程和制度,积极为医院构建出完善的全成本核算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使医院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