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

篇1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37-01

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在我国已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已明确细化,并强调了管理的连续性及重要性。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6个社区,总人口605万,高血压患者约2549人,据居民健康档案统计,门诊就诊的患者约59%,约23%的患者自行购药控制血压,住院的患者约6%,约13%的患者未服药及测量血压。在社区中开展心理护理是对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干预及规范化管理高血压必不可少的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我们社区站管理的高血压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7例,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7例,年龄35~74岁;研究组患者47例,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29例,年龄36~75岁。两组患者高血压程度相似,文化程度相仿。

12选择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为高血压,且处于第Ⅰ、Ⅱ期的患者。排除标准:无法接受心理护理,合并其他疾病者。两组患者在病情、性别、年龄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方法①健康教育:集中进行高血压专题讲座,介绍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注意事项、药物治疗原则及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在家正确测量血压,日常生活中怎样防治高血?翰。?如控制体重、体育活动、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对个别人、个别问题加强指导,发放高血压病防治手册。1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高血压病危害、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遵医行为、心理健康、精神情绪等方面。确保试验组对高血压病知晓率100%。②心理护理措施:针对不同人群实施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一个人生病后往往难以一下子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像高血压这种终身性疾病,焦虑、悲观、愤怒、对并发症的恐惧等情绪时常缠绕患者,使其痛苦不堪,进而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也有的患者因高血压没有明显症状而麻痹大意。在与患者的交往过程中,护士要注意沟通艺术,提高交流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根据不同患者采取相应措施,使患者产生亲切感、安全感,只有取得患者信任,才能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在正确认识疾病的基础上,焦虑、悲观者学会自我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而麻痹大意者能按时服药,改变不良行为方式,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

③家庭成员支持:在走访时要与患者家庭成员沟通,讲明利害,取得家庭成员支持。温馨的家庭气氛和家人的关爱,不仅能让患者解除焦虑、悲观、紧张等不良情绪,而且有助于患者良好生活习惯,如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按时作息等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患者按时吃药,坚持治疗,建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和决心。④建立高血压患者之家:在社区建立高血压患者之家,定期组织活动,增加患者之间的交流帮助,互相介绍战胜疾病经验,有助于不良情绪的改善。有时病友的积极劝告比医生更能打动患者、说服患者。⑤保持联系:每个患者手中都留有医患联系卡,当患者有需要时,能随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及时获得帮助,对有恐惧心理患者具有安抚作用。

14效果评价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高血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通过监测血压的方法来评价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改善情况,需多次测量患者血压并取平均值,且测血压时须保证患者处于平静状态,以测得?嗜费?压值[3]。

15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

2结果

21血压改善情况比较经过护理后,两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者血压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1患者满意情况比较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率为8298%,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率为9574%,研究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现代人紧张的生活方式,巨大的生活压力,加剧了精神神经因素的致病作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它使我国脑卒中发病绝对数在国际上遥遥领先,而且发病率也一直位居世界前列。高血压的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导致的家庭及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更引起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目前,高血压的病因虽然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高血压病是由多种遗传因素与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全身性疾病,其不仅是流行最广泛的心血管疾病,而且是最早被公认为与精神、行为、社会因素相关的心身疾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给予心理、药物、饮食、功能锻炼指导,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社区医务人员由于与居民有更多的接触机会,更容易与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因而能更好地进行心理护理。广大社区医务工作者要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多种方式做好社区心理护理工作,从而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意识,提高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进行自我防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从而保障健康。

篇2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3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8例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其中男96例,女72例,年龄42岁―76岁,60岁以上90例,经过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心理护理后,出院时98%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或达到稳定的理想的程度。

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

精神紧张、焦虑 患者刚刚入院时,对医院周围的环境及人群不熟悉,加上对自己疾病病情不了解,往往产生精神紧张、焦虑的心理。入院后测量血压高,更加加重患者紧张和焦虑的心理。高血压受饮食习惯、心理因素、环境以及遵医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血压忽高忽低,病情会反反复复,短期内治疗效果不明显,外加经济紧张,病人极易产生烦躁心理。

抑郁、不遵医行为 很多患者入院后,对环境的陌生和对疾病的不了解,病人往往会想像的比较悲观,血压稍微增高后就会表现的悲观、抑郁、情绪极其不稳定,失去信心等,觉得自己给家庭带来负担,成为累赘。甚至不愿服药、治疗,不愿配合治疗。也有部分患者认为,血压控制正常后就不用坚持服药,擅自减药、改药、停药,以至于发生不良后果。

对疾病知识缺乏,导致患者对高血压不重视,不去正规治疗,以至于延误病情及治疗。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

2环境介绍

护理人员在接待新入院患者后,首先要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介绍病区住院环境、自我介绍、介绍主管医生、同病房的患者、物品摆放等,态度和蔼,消除患者进入陌生环境的紧张心理。

到患者病房多于患者交流,询问患者的病情,多关心患者、安慰患者、尊重患者,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的给予生活上的照顾,精神上的安慰,保持患者情绪稳定。一个人的心理情绪和行为习惯对高血压控制有着重要作用[2]。

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了解患者生活环境、习惯、文化背景等等,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案。要及时、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简单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饮食、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语言通俗易懂,也可以举出同病区一些成功的病例来开导患者及家属,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提高她们的积极性,并及时准确的回答她们的问题,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随后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并讲解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以及疾病对人体损害的长期性、危害性,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以取得患者密切的配合。

根据不同心理问题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与抑郁患者谈话时,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选择合适的话题,给病人做好安抚工作,也可以与家属沟通,要多陪伴患者、关心体贴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经济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于急躁型患者,在谈话时要注意谈话技巧,避免外界打扰及不良刺激,让患者感受到你的真诚,要关心患者、安慰患者,使其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心态的调整,为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完全明白药物的作用,不得私自改药、停药,使患者能够认识到高血压疾病的特点,使其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

向患者讲解放松训练的主要原理、特征以及其主要作用,帮助患者掌握一些简单的放松方法,每天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散步、深呼吸等保持心情平静,分散其注意力使之淡化患者的角色,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使其身心压力得到缓解[3]。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长期坚持服药,定时监测血压,治疗过程中血压忽高忽低,反反复复,加上经济负担,这些都会导致患者心理上的障碍。作为护理人员,应该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是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不容忽视的因素,药物治疗加以心理干预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通过对患者的细心观察,对家庭背景的了解以及环境中的紧张因素分析,为每个患者制定出适合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加上患者家属的协助与支持,消除患者紧张刺激,维持患者血压稳定,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68-02

随着我国医疗条件和社会福利的不断改善,人口平均寿命迅速增长,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而增高,其中高血压已成为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代谢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积极防治高血压是减少致残和致死率的重要环节,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

1 心理护理

1.1 心理指导

为使患者对高血压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出现的症状进行耐心而细

致的解释,解除患者因疾病带来的不愉快、恐惧心理和各种顾虑,保证劳逸结合、身心均衡,坚持定期服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创造良好环境

保持病房舒适,环境幽雅,给患者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尽量做到轻重患者分住,恢复期患者病房可配置电视或收音机,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使其感受到身处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增强对生活的信念,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1.3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尊重患者,爱护患者,耐心宣讲住院规则、周围环境、作息时间等。对患者隐私要严格保密,解除思想负担,让患者有在家一样的感觉,视患者如亲人、朋友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充分信任、理解;对患者不论身份、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均应一视同仁,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治疗成功的保证。

2 护理对策

2.1 积极治疗原发病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要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遵照医

嘱合理服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避免下降过快、过低。合并有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调脂或降糖药物治疗。目前降压药物的应用,仍需要更好的护理,因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发展较慢,需长期服药,因此在服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2 保持良好心态,克服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

如果患者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大喜大悲等不良心理,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改变急躁、易怒等脾性,学会沉着冷静,自我调理,控制情绪,避免因各种强烈精神刺激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总之,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治疗高血压病起到重要的作用,积极而平衡的情绪有助于维护血压的稳定。

2.3合理饮食,控制烟酒

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饮食为宜,应少食多餐,多

吃水果及蔬菜,尤其芹菜、卷心菜等。合理限制钠盐摄入是防治高血压的主要措施之一,故饮食不宜太咸,尽量少吃咸菜、咸鱼、咸肉、酱油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戒烟、戒酒。

2.4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便秘也是高血压患者的大敌,预防便秘除日常多进食粗粮及富含粗纤

维的食物外,还需适量饮水;若出现便秘,应早晚清洁肠道,刺激肠蠕动,以利于排便;排便时注意不宜过分用力,以免引起血压骤然升高而致脑出血等危险情况发生;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服用缓泻剂。

2.5保证充足睡眠,间断低流量吸氧

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适当休息,必要时可给予安定等镇静剂;一般认为

卧床休息也可使血压下降,并降低氧消耗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可以改善肾脏血流;低流量间断吸氧可改善脑细胞需氧量。

篇4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26-1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rent city hypertensive patients and 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hypertension,high blood pressure for the city state of mind control as a reference. Methods: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500 hypertensive patients selected city health officers and 200 normal persons. Results: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SAS and SDS scores were 481±10.1 minutes and 40.5±8.5 min,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P

【Key words】hypertension;anxiety;depression;Mental Health

为了准确了解我市新时期发展形式下,高血压与情感障碍之间的关系,以便我们能清楚认识,从而采取有力的措施,保障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对我市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明确焦虑抑郁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情况,严重程度及其相关因素。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我市城乡15岁以上的自然人群。在每个城市或农村区域中,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或自然村),再整群抽取15岁以上在本社区常住3年以上的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时以户为单位进行逐人登记调查,小部分因故无法调查的对象,到相邻社区取相同人口及社会性质的对象补充。

1.2调查方法

我们按流行病学的要求,结合《心血管病流行学调查方法》,设计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选定调查范围及其对象,并组织专业人员对5余名调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考核。经过训练合格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逐一地进行血压等相关检查及问卷调查。血压连续测量3次,每两次之间至少间隔30秒。取三次血压测量值的平均值为血压测量结果。对于继往诊断明确的高血压患者及我们在调查时筛查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对象进行进一步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SAS评分标准分≥40有焦虑症状,SDS评分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

1.3统计处理

调查表由有关人员有用Epidata3.0两次录入数据并核对,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描述,卡方检验。焦虑抑郁相关因素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所有结果以P

2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高血压患者500人,有效问卷500分,有效率100%,对照组200人,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100%。高血压组平均收缩压155.5±18.5mmHg,舒张压94.5+31.5mmHg。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0.51±13.5岁和59.9±14.5岁,男性所占总体人数的百分比分别是50.2%和51.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高血压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481±10.1分和40.5±8.5分,均显著高于(P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有资料表明,在全世界范围内,2009年大约有26.4%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6.5%,女性患病率为26.1%。发达国家高血压发病率逐渐趋于平衡,普遍保持在不低于20%的较高水平。发展中国家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但增长较为迅速,如墨西哥、坦桑尼亚等国家高血压相关调查显示出了这种趋势嘲枷。我国三次高血压抽样调查也显示了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当前高血压已经成为威胁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外研究嘲表明高血压是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第三位因素。根据WHO调查每年大约有1700万人死于高血压。高血压与情感障碍的关系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国外研究发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20%-40%且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国外有研究用一般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情感障碍症状,发现抑郁和焦虑症状与高血压发生率增高相关的结论。同时有研究发现抑郁症状与高血压发生显著相关。一个长达6-7年的前瞻性调查也研究发现高分值的抑郁症状使产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一倍,抑郁症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在国内研究中,心理健康状况的不佳,常引起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导致高血压的发生。20世纪以来,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障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焦虑,紧张,抑郁,愤怒以及压抑情绪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因素,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高血压的发展和预后。国内研究认为情感障碍不但影响着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也影响着治疗与转归,消除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可提高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对原发性带来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通过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以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精神问题的发生,确保降压效果,预防原发性高血压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高血压与焦虑抑郁相关性研究是在我市范围内进行的大样本抽样调查。我们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481±10.1分和40.5±8.5分,均显著高于(P

总之,高血压与情感障碍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仍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解释两者之间的联系。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应把情感障碍的干预措施引用到高血压常规治疗中来。

参考文献

篇5

高血压属于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疗效,预后均起着重要作用,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高血压患者根据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习惯的修正,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和自我控制力加强,以预防脑卒中,心力衰竭,肾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1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征

1.1 误解和怀疑 患者早期往往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或自认为高血压无非就是血压高点对身体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不接受治疗,情绪不稳定、苦闷、压抑,经检测,经常处于压抑状态的人的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正常人高30%,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导致血管收缩心排出量增加,加重了高血压。

1.2 紧张、焦虑和恐惧 高血压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加之平常血压高带来的头晕、头痛,失眠等不良症状,还有对病情过分担忧,担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和致残,又因此而可能出现的多种并发症,再者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之甚少,这些不良心理状态易引起血压的波动,身体更易产生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实验研究,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应激状态时,可导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同时增加,导致血管收缩,心排出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同时反过来,也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1.3 烦躁和失望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就意味着要终生依赖药物治疗,还要饮食注意,否则可能导致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脑出血等的出现,且高血压的发生渐趋向年轻化、复杂化、多样化,因此患者常有烦躁易怒的情感,又因为感到没有特效治愈的方法,对治疗失去信心,情绪低落,这更加重了病情。

2 心理疏导及措施

2.1 宣传教育有关高血压知识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根据《1999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导》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汞柱即确诊为高血压,让患者对疾病的形成、发展、预后有一个正确认识,把出现症状进行解释,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发展慢,需长期治疗,本病是可防、可控的,叮嘱患者定期检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确定用药,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降压药,按医嘱服药,不擅自加量,停药,减药等,尤其是初次使用降压药的要警惕“低血压”反应和突然停药导致的“停药反跳现象”。

2.2 稳定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克服心烦气躁,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调节患者的情绪,告诉患者每发一次脾气的后果是吃几次降压药可能都无法使血压恢复正常,为了自己的血压,尽可能学会自我调节克制自己的情绪,患者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较敏感,而我们要以丰富的医疗护理知识,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再者病人情绪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病人愉快、乐观,药物易发挥治疗效果,反之血压难以下降,所以保持稳定的情绪,对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2.3 合理膳食 低盐、低脂饮食,WHO建议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不吃动物内脏及其制品,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鸡皮、鸭皮、鱼子、脑等,多食含钙高的食物,以素食清淡为主,辅以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红薯、山楂、洋葱、鱼类等营养降压食物,不吃油炸、辛辣、脂肪高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豆类、牛奶等清淡无刺激食物为宜,同时应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等。

篇6

【Keywords】Highbloodpressure;MentalNursing;emotion;MentalPressure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99-02

高血压又称为“身心疾病”,它有着病程长、见效慢、多反复发作的特点,许多患者在得知自己血压高时,心理负担重,身心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在外界及内在的不良刺激下,都会引起剧烈、长期的应激状态,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导致血压升高[1]。实践证明,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各种情况给予心理上的护理,对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2]。

1做好心理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通过与高血压患者交谈,适时采用倾听、疏泄、安慰、鼓励、保证等支持性心理支持技术。使其发泄出内心压抑的感受,设身处地地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态度平和、诚恳,并通过眼神、表情等肢体语言来显示对患者的充分理解和同情,使其感到亲切,增加信任和安全感,逐步解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的心理。使其以最好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接受治疗,以取得最佳的疗效。

2引导高血压患者正确认识和重视病情

许多高血压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正确认识。有的患者认为高血压是小病,心脏病才要紧,常常忽视对血压的控制,以致引发心、脑、肾疾病等并发症。有的患者认为自己的父母都患高血压病,自己患病也是在所难免的,不清楚高血压的遗传只是一种可能性,自己患上高血压与父母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更有的患者,常以症状来决定病情,每当出现有头昏、头痛、胸闷、气短、腰酸腿软、失眠、四肢乏力等周身症状,认为自己的血压高了而随意加大药剂量,还有的患者随意停药、凭经验服药、不定期复查等行为。这些都体现出了高血压病人对待自己的病情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正确认识。作为医护人员,应针对病人不同情况进行心理安抚和健康知识宣教,引导高血压患者正确认识和重视病情,让他们明白高血压诊断治疗的依据是血压水平而不是症状的有无或轻重。在对待病情上不麻痹大意,不延误治疗,不抱侥幸心理。从思想上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和科学治疗的重要性,改变对待病情不严肃的心态,坚持服药、低盐、低脂饮食、自我监测和合理适量运动等自护行为的重要性,重视病情,相信科学,珍爱生命。

3指导高血压患者学会自我控制调节情绪

良好的心态对于身体和精神疾病常起到治疗或有助于健康的作用。美国著名教授弗里德曼曾因自己的血压太高而无法正常工作,为了研究自己的病因,做了著名的“捡豆子”和“下国际象棋”两个实验。他在做这两个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火爆的脾气和急躁的性格是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随着实验的继续开展,自己的耐心和承受失败能力在逐步地增强,他的血压不仅不再升高,反而下降了。实践证明,高血压病人若能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尽量减少情绪波动,这对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很多,情绪会受到很多生理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要认真细致的了解病人的情绪变化,指导病人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帮助病人克服心理上的因扰。鼓励病人参加有益的业余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拓宽人际关系的幅度,扩大生活领域和丰富生活内容,结识良师益友,改善人的心理活动。同时,正确引导病人能够做到合理评价自己的言行,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尊重社会的需要和集体的意志,自觉调整个人行为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碰碰、闲言碎语,对情绪容易激动的高血压病人,当怒火上升、欲发雷霆时,告诉他们用语言暗示自己:“生气是自我惩罚,烦恼是和自己过不去,发怒是无能的表现。”以此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情绪稳定和心境平和的状态。

4让高血压患者懂得如何减轻心理负担

一些高血压患者在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后,心理负担变得很重,情绪很不稳定,整天忧心忡忡的,长期交感神经兴奋过度,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精神高度紧张,致使血压居高不下。又因长期受到疾病折磨而产生消极沮丧、缺乏治疗信心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觉得自己给家人带来了负担,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从而不愿意按时服药,不肯在食疗、体疗等治疗方面进行配合;也有的患者因降压治疗一时不理想,而对治疗失掉了信心,变得心情更加烦躁,焦躁不安,怨天尤人[3]。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让高血压患者懂得如何自我减轻心理负担,对治疗高血压具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患者要有长期与病魔作战的思想准备。目前,高血压病的治疗尚缺乏治本的方法,病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病情,主动配合药物治疗。其次,高血压患者要重视性格修养,避免出现心理障碍。高血压病发作时多伴有烦躁、易怒、沮丧、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这成为血压升高的诱因[4],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而患者平时要重视自身的性格修养,养成冷静,处事不惊的良好习惯。再次,患者要学会一些放松心态的小“招数”。如利用做深呼吸的方式来使全身放松,将精力集中于慢呼慢吸气上,呼吸柔和平缓,连续几次就能马上使心情恢复平静。常安排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和消除紧张因素保持血压稳定的活动。如种花草、养鸟养鱼、听音乐、学书法、绘画、钓鱼等,均可陶冶情操,宁心怡神。还不妨练练气功,打打太极拳,做做健身操等。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听听委婉动人的轻音乐,均能对大脑皮质功能活动起到有益的调整作用,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最后,协调好患者和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获得家庭理解和支持,共同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5]。

总之,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往往因终身患病,长期用药,经济负担重,担心并发症等心理因素影响治疗。因此,采取及时而有效的心理护理,协助患者正确化解各种不良情绪,掌握自我疗养规律,使患者面对应激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提高治疗依从性,保持血压平稳,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德福心理.高血压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调节[EB/OL].省略/zrbq.aspbid=63&sid=201&id=1786,2009/6/24

篇7

    通过评价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所起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1年4月~2011年11月在我院内科就诊的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诊断的标准,及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舒张压(DBP)≥90 mm Hg(1 mm Hg=0.1333 kPa)且收缩压≥140 mm Hg;②年龄≥65岁的患者;③无继发性高血压、物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以及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将所有患者随机的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64~81岁;对照组男37例,女19例,年龄66~8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降压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控制饮食,休闲时间多运动,戒除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要接受定期的心理护理及时帮助患者及时消除顾虑,正确面对疾病这一现实,树立康复的信心。两组患者的观察治疗时间均为5周。记录这两组患者达到血压平稳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焦虑程度和生活质量水平。

1.3  治疗判定的标准:①血压控制到良好标准。从入院到治疗5周以后,患者的血压连续1周都控制在(120~140)/(65~90)mm Hg之间;②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按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来评定,记分方法采用国际统一的记分方法,分别纪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焦虑程度;③生活质量的评分。采用SF-36健康量表来纪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主要包括有: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等5个指标。生活质量的总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水平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血压平稳以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降低,而生活质量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试验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量表的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试验组

56

51.36±9.88

43.26±9.65①

对照组

56

49.86±7.51

48.16±6.27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的比较()

组别

例数

GH

PF

SF

MH

RE

试验组

56

 

 

 

 

 

治疗前

 

41.2±9.8

69.4±8.9

58.7±10.1

46.4±8.2

68.1±2.1

治疗后

 

58.9±11.4

88.9±6.6

70.2±3.2

69.2±8.4

87.8±7.3

对照组

56

 

 

 

 

 

治疗前

 

40.9±3.2

68.1±5.9

58.1±6.8

52.8±7.5

65.2±9.8

治疗后

 

43.1±6.3

75.5±6.1

60.3±7.1

56.9±8.8

篇8

高血压疾病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声杀手。高血压疾病病程长,发展不平衡,大部分是良性的缓慢过程,但高血压疾病本身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可制止或逆转高血压所造成的靶细胞损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生存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高血压疾病的健康教育在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长期居住于本部门的高血压患者31例,其中20例为女性,年龄71-92(岁),平均为81岁;11例为男性,年龄55-83(岁),平均为72岁。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南》的高血压标准。

2资料分析

在这31例高血压患者中合并脑梗塞9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2例,双眼压高1例,慢性肾衰竭1例,有长期吸烟史9例,易于激动烦躁7例,2种药物联合使用10例,2种药物以上联合使用21例。主要联合服用:①卡托普利+双氢克尿噻;②卡托普利+维拉帕米。这31例患者存在着缺乏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治疗有关知识,不能有效地稳定控制血压的问题。

3健康教育

3.1方法

3.1.1座谈式教育在给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或巡视病房时均可针对性进行指导,如给患者讲解药物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服药方法;进行小讲课,分期介绍相关知识,并用黑板报宣传教育。

3.1.2书面教育分发图文并茂的高血压健康指导手册,人手一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3.1.3咨询患者健康咨询,对患者提问给予解答,确定教育目的。护士通过与患者、家属交谈、观察、体检、收集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日常生活方式、饮食、体重、二便、夜间睡眠状况、心理状态、社会情况、家庭关系以及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情况,掌握患者的有关资料在制定可行性的宣教方法与内容。

3.2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我们只有了解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才能对其实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达到治疗的目的。其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3.2.1恐惧、焦虑、抑郁、烦躁的心理部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过分忧虑,对终身治疗不理解。多要求能根治,对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恐惧,治疗的依从性差。时常担心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和致残,疑虑程度不等,这些不良心理状态易引起血压波动,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患者因受不良心理状态的支配,身体更易产生应激反应,如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小板凝聚、血液粘滞性升高,其结果必然影响药物治疗疗效,甚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1]。

3.2.2情绪不稳定有的患者受疾病的折磨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有的可为一点小事发脾气,有的固守己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注意力总是集中在自己身体不适和对疾病的一知半解上,反复思虑,如能否完全治好,是否会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和遗留后遗症等,疑虑重重,内心充满了担心。这些不良情绪,都可作为心理负性因素,亦使血压波动,药物难以控制。

3.2.3对药物信心不足的心理由于上述心理因素存在,血压控制不理想,血压频繁波动极不稳定,降压药物疗效必然受影响,使患者对药物治疗信心不足,导致患者随意增减药物剂量,不遵医嘱,导致血管收缩功能进一步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减少脏器的血液灌注,高血压难以控制。此时一定要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助其树立对治疗药物的信心,遵从医嘱,合理用药,全方位治疗,使病情和治疗达到最佳。

3.3健康教育内容

3.3.1心理指导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惫与痛苦。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精神创伤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上升,要让病人情绪稳定愉快地接受治疗。应多与病人谈心,随时解除患者的心理问题。鼓励患者增强信心战胜疾病。根据患者的个性职业修养及精神状态,可给患者听一些轻松的音乐,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紧张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3.3.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膳食是宣教的重点。要告知患者如长期过多地摄入脂肪和食盐,是形成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6g以下,可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外周阻力,达到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的目的。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食物多样以谷物为主,多进食富含钾、镁、钙的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牛奶,多饮水。忌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以进食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少吃动物脂肪,对肥胖者应限制总热量,使其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每日摄入脂肪的热量不得超过总热量的30%,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还需限制糖的摄入,每日总热量控制在1600kcal。戒烟,限制饮酒与咖啡,告知患者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3.3.3生活方式指导告知患者不宜过多的兴奋、激动,不要轻易发怒,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活动时间为20-40min,运动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寒冷的刺激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冬天外出时注意保暖,室温不宜过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咳嗽,参加举重物、俯卧撑等力量型活动,以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休息环境要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卧位改变时应缓慢,防止性低血压,让患者了解性低血压发生的临床症状,如全身乏力、头晕、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等。

3.3.4用药指导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长期坚持服药,不能擅自停药或随便更换降压药物,应根据医嘱减用或改用降压药物。在服药期间感觉不适,及时报告护理人员或医生。还要将降压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及副作用告知患者。如双氢克尿噻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长期服用还可以引起血尿酸、血糖增高、血胆固醇增高,所以要定期监测。

3.3.5病情监测护士要定期测量血压,做好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测量血压时注意事项,测血压时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人,定血压计,测量前半小时不可进食,活动后休息10min再测血压,袖带不要裹得过紧或太松。

4教育结果

通过对31例高血压患者的反复健康宣教,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方面的认识有所提高,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能主动进行自我保健,患者血压稳定。但还是有一部分民族患者和老年人对相关知识未掌握,主要是语言沟通不便和年龄大,记忆力下降等有关,影响教育效果。

5讨论

5.1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方法[2]健康教育通过从心理、饮食、生活、服药等方面进行宣教其疾病的知识,使高血压患者掌握了一定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血压最大限度地得到了控制,从而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预后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增强了其治疗效果。

5.2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宣教能有效纠正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6总结

加强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认清自己疾病状态,有意识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获得治疗,从而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要做好健康教育,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按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解决问题,科学地运用健康教育,才能得到完好的护理效果[3]。

参考文献

篇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笔者采取心理干预和病人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康复治疗方法。

资料与方法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常见的代谢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心理、社会因素不仅是老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还影响着老年高血压的转归、预后及治疗效果。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

1心理护理

1.1心理指导对待患者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同时,让患者了解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帮助患者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让患者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1.2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爱护患者,以缓解、尊重、同情的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视患者为亲人、朋友,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理解。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治疗成功的保证。

1.3创造良好环境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环境安静。尽量做到轻重患者分开,以免互相干扰。恢复期患者病房内可配电视或摆放杂志,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复。

2护理对策

2.1积极治疗原发病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针对病因采取治疗措施,遵照医嘱合理服用降压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定期测量血压,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有高血脂或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调脂或降糖药物治疗。 目前,降压药物的 应用 仍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因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 发展 较慢,多数人需长期服用维持量,因此,在服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1~3]。

2.2保持良好心态、克服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如果患者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大喜大怒等不良心理,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学会沉着冷静,自我控制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总之,健康的心理对预防高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而平衡的情绪有助于维护血压稳定。

2.3坚持锻炼规律的锻炼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有益。根据病情与体质状况进行适量、有益的体育锻炼。如体操、太极拳、散步、慢跑、骑脚踏车、游泳等,应避免从事会使血压上升的等长收缩运动,如举重、划船。适当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4合理饮食应选用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 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吃水果及蔬菜。尤其芹菜、卷心菜、白菜等以及豆制品。由于钠盐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故饮食不宜太咸,尽量少吃咸菜、酱菜、咸鱼、咸肉等,大米含钠较面粉少,故吃米饭较面粉为佳。牛奶富含蛋白质,而胆固醇与钠盐含量并不多,可适当饮用。应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控制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2.5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有效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可以稳定高血压的治疗效果。除了日常生活中多吃富含高纤维的食物外,还适量饮水。如出现便秘,应早晚各饮一杯蜂蜜水以肠道,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注意大便不宜过分用力,以免引起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服用一些缓泻剂。

家属与之密切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孤独之情绪。护士应教会患者家属一些基本护理常识,以便科学地协助患者,使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256-02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因素与血压的升高密切相关[1],重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3]。但临床上大多只重视在药物治疗,忽略了心理治疗,本研究将心理治疗引入到门诊的常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高血压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最终完成随访的有162例。其中男66例,女96例,平均5406±940岁。 纳入标准:均符合WHO EH诊断及分级标准及年龄35~70岁; 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

12评价指标生理指标:复诊的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值(有效: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或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超过10mmHg);心理指标:根据综合诊疗模式评估问卷表进行心理测评。

13研究方法患者就诊时,将符合入组标注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根据《患者综合评估记录表》对两组进行心理指标测评,标记出阳性指标;对照组例行常规治疗,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

由心理师针对阳性指标提供给患者宣泄、表达、释放不良情绪的途径,对主动提及的生活事件给与关注和劝解、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1个月后复诊,对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再次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 来表示;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21两组血压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干预后,两组血压均较前降低,干预组的降压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22两组心理状况测评结果比较干预前两组心理指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的抑郁、焦虑、心理状况总得分差异显著(P

3讨论

篇12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203

Evaluation on influence by step-down comfortable exercise on blood pressure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in borderline hypertension patients FANG Yan-na.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Puning Overseas Chinese Hospital, Puning 515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by step-down comfortable exercise on blood pressure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in borderline hypertens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20 borderline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walking train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tep-down comfortable exercis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aining, both groups had lower systolic pressure and diastolic pressure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P

【Key words】 Step-down comfortable exercise; Walking training; Borderline hypertension; Psychological status

临界高血压主要是指患者的血压值在正常血压至确诊高血压之间, 若不及时预防很有可能发展为高血压。高血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容易引发脑卒中、心力衰竭以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 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临床上治疗高血压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而近几年非药物治疗已经逐渐成为防治高血压的一种主要手段。目前, 在预防临界高血压发展为高血压上, 以有氧运动为核心的运动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 降压舒心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9月在本院就诊的120例临界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1~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临界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男25例, 女35例, 年龄38~78岁, 平均年龄(60.47±5.84)岁, 平均病程(1.32±0.21)年;对照组男22例, 女38例, 年龄40~79岁, 平均年龄(62.64±5.45)岁, 平均病程(1.53±0.4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诊断标准;②患者的收缩压为120~160 mm Hg(1 mm Hg=0.133 kPa), 舒张压为90~100 mm Hg;③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脑、肾等疾病;②患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③患者的精神、智力以及思维异常而无法配合本次研究;④患者除了采用降压舒心操与步行训练之外还进行了其他训练;⑤患者的体质虚弱或肢体功能存在残障而无法进行康复训练。

1. 3 训练方法 对照组采用步行方法训练。患者步行4次/d,

40 min/次, 速度为中速, 训练过程中保持患者的靶心率为(170-年龄)次/min, 持续训练3个月。

观察组采用降压舒心操训练。患者掌握降压舒心操的步骤、要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练习3次/d, 每次做一套完整的降压舒心操, 持续训练3个月。

所有患者在训练的同时, 接受健康指导, 主要包括常规血压监测、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用药监测以及并发症预防等。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在训练前后对患者的血压与心理状况进行测量。①血压测量。测量血压前, 患者保持坐位安静休息约5 min, 禁止吸烟或饮咖啡30 min, 要求患者排空膀胱。测量患者同一侧上臂血压值, 读取3次测量值。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 主要评定患者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以及抑郁状态。其评分分为5个等级, 0分为没有, 1分为很轻, 2分为中等, 3分为偏重, 4分为严重。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血压值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训练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的舒张压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症状自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训练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界高血压对患者的各个靶器官不会造成器质性损害, 但是临界高血压容易发展为高血压疾病, 最终导致患者的心、脑以及肾等靶器官受到损害[1]。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对临界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 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 运动疗法已经逐渐成为临界高血压患者康复的理想手段。其中, 以有氧运动为核心的运动疗法对临界高血压患者心脏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这主要是由于适当的运动能够改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 降低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提升患者迷走神经的张力, 进而缓解患者小动脉痉挛现象, 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系统[2, 3]。与此同时, 适当的运动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 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境, 从而能够稳定临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临界高血压患者的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 主要包括步行、有氧舞蹈、太极拳以及体操等[4]。

降压舒心操又被称为10分钟降压操, 主要是依据中医的“平肝息风”理论, 以按摩患者的穴位为主要方式, 同时配合肢体动作的一种康复健身方法[5]。在按摩的过程中, 主要是以患者的太阳、百会及风池等相关穴位为主, 按摩这些穴位时应以患者产生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宜。临界高血压患者持续做3次/d, 能够改善患者的微血管收缩作用, 解除患者的小动脉痉挛现象, 疏通患者的气血, 改善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 从而能够达到预防高血压的效果[6, 7]。与此同时, 患者在练习降压舒心操时, 应全身放松, 保持均匀的呼吸, 使大脑中枢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下, 从而能够降低患者血液中的儿茶酚胺, 减少血管的外周阻力, 进而增加患者动脉管壁的顺应性, 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压, 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训练后的血压下降, 且心理状况得到了改善。

步行训练属于一种全身性的低强度有氧运动, 能够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临界高血压患者进行步行训练, 可以提升患者肌纤维的弹性及其关节的韧性, 扩张患者的肌群内毛细血管, 改善患者血管的顺应性, 降低患者血管的紧张度, 进而减少血管的外周阻力。与此同时, 步行训练可以缓解临界高血压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 舒缓患者神经、肌肉及血管的紧张状态, 最终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训练后的血压相比训练前降低, 且焦虑状态有所改善。

降压舒心操与步行训练都属于一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能够起到一定的降压效果, 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其中, 降压舒心操不需要借助训练仪器, 简单易行, 且容易坚持, 不受场地的限制。步行训练也具有简单易行、不受场地限制等优点, 但步行训练的方式较为单一, 患者往往难以坚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训练后的血压值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降压舒心操应用于临界高血压患者中,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 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壮苗, 李翠云, 刘芳, 等.降压舒心操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16):1898-1901.

[2] 李壮苗, 李翠云, 刘芳, 等.降压舒心操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130-131.

[3] 黄雅雯.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及生命质量的影响.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16):3258-3259, 3262.

[4] 王鹏.有氧运动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 32(5):89-93.

[5] 张艳春, 黄金波, 杨旭, 等.高血压患者的有氧运动.中国循环杂志, 2013(z1):259.

[6] 王爱明.不同程度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2):36, 38.

篇13

高血压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其常常又会诱发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对于高血压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严重后果[1]。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人性化的支持、管理模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得社区的卫生服务工作的安排能够更快地通知到每家每户,这使得信息延误的情况大大降低[2-3]。本文主要对高血压患者心理干预以及社会支持的方法展开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组(观察组):本组患者82例,男46例,女36例,平均年龄(55.1±12.5)岁。正常血压健康组 (对照组):本组患者82例,男45例,女37例,平均(53.8±12.7)岁。两组在性别、临床症状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60 岁;(2)有正常的意识及表达能力。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2)存在意识障碍;(3)老年痴呆症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在试验前、试验期内直到停药,都需要每天观察和记录脉搏、体温、呼吸、血压、血糖等体征的变化。在患者的用药前后还要进行常规的血压、脉搏的检查[4]。

1.2.1 建立档案 由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教育机构对所有居民进行系统完整的登记,其中包括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姓名、年龄、联系电话、家庭住址、教育内容、病情情况,以帮助各组织在进行走访教育、集中培训时能够及时告知各位居民,并且能够通过多方的力量来对居民的行为、病情进行监督[5]。

1.2.2 按照工作卡规范不健康行为 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中根据社区服务中心下发的健康保障卡,尽量保证自己按照其中的较为标准的健康方式进行生活。比如高血压前期患者在社区生活中保障卡记录着患者每天的运动要求量,用药的时间以及剂量,自我保健的情绪管理方式,这就能约束高血压患者要根据卡上的内容严格管理自己的行为,改变原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保障工作卡可以更好地提醒患者对其自身的病情要多加注意。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稳定后,社区卫生工作者还要每3个月进行一次回访[6-8]。

1.2.3 卫生服务管理实施程序 每月都对居民进行1~2次讲课,医护人员以及健康教育机构要在活动中对高血压的保健、防治等知识进行生动、深入浅出、便于理解的讲述,要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居民知道该病防护的重要性。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居民在生活中的饮食注意事项、运动要求、用药指导、简单的自我病情监督手段、血压的测量方法以及判断标准以及自我保健的情绪管理方式等[9]。该教育课程还有家属的培训课程,以使居民的家属能够更好地监督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特殊的居民,医疗机构、街道还要增加探访的次数,居民一旦发现自己身体有何不适,可以直接拨打医院的高血压专线电话加以咨询。

1.3 问卷调查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SDS)评定各被测的心理健康状况。由于问卷针对的是老年人,故研究者逐一向被试者进行面谈式问卷调查,以便视力不佳、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能顺利完成问卷[10-11]。发放问卷 164份回收问卷164份,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为 100%,将两组各82份的资料进行分类比较,统计不同组别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与体检健康的居民在情绪、心理上有以下不同:(1)焦虑、恐惧。其实这种情绪是对恐惧的一种应激反应。这种由恐惧而产生的情绪变化,主要表现为焦虑、失眠、情绪低落等一系列行为及生理反应,如胸闷、心悸、呼吸急促等。(2)怀疑否定。大部分居民在体检前认为自己体检一致正常,平时也没病没灾的,突然被查出是高血压,第一反应往往是不相信,因而对医生及家属的言行十分敏感,甚至经常与家属发生争执,出现怒眼相对,暴踢易怒等情绪[13-15]。

虽然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许多疾病已经不再是一个难以攻克的科学难题[16]。但是,人们还是应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中,自己的约束下,更好地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从生活上,尽可能养好身体,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17],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尽量远离老年疾病。居民也应该积极的理解、尽全力配合家庭成员的日程表,体谅彼此的心理和情绪,给予其更多的心理慰藉[18]。社区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对社区高血压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并且尽可能准确、高效地进行新资料的交流和传递工作[1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前期患者在症状自评量表各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方面的评分显著差于对照组的正常健康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高血压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应针对心理问题和相关因素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加强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可稳定病情,为患者疾病康复和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边小春.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干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107-108.

[2] 孙高峰,阿丽娅・买买提热依木.我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509.

[3] 李燕,黎顺芝,谭颖媚.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8,8(15):2980-2982.

[4]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Inc. Diseases of the Heart and Blood Vessels Nanenclature and Critera for Dignoses[M].Sixth Edition.Boston:Little Brown,2009:114.

[5] Cohen S. Psychosocial models of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etiology of physical disease[J].Health Psychol,2008,7(3):289-297.

[6]徐玉叶.高血压社区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27 (27):158-159.

[7] 鲁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护理[J].当代护士,2010,38(3):70.

[8] 惠平.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5(6):780.

[9] 王文.第三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简介[J].高血压杂志,2011,14(1O):63.

[10] 李永昆.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行为改变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5):919.

[11] 刘春芝,冯晓艳.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的教育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34):7391.

[12] 张文博.高血压个体化防治初探[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77-78.

[13] Glennv V,Ivonne M,Kyriakos S,et a1.Hypertension in Older Adults and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J].Psychosomatic Medicine,2009,68(12):727-733.

[14]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4(2):98-100.

[15]张柏芳,曾爱琼.生活事件与老年抑郁症发病的相关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09,22(5):386-387.

[16] 景艳凤.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149-150.

[17] Saito E,Sagawa Y,Kanagawa K.Social support as a predict-tor of health status among older adults living alone in Japan[J].Nurs Health Sei,2009,7(1):29-36

[18] 崔一敏.社区老年高血压分级管理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157-15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