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

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01 10:03: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

篇1

目前,在传媒视野下,为播音主持专业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播音主持作为一门十分主要的专业,有很多学生报考了该专业,但从当前该专业就业形势来看,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来看,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在传媒下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在发展时面临的问题,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那么,为了促进传媒视野下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有序发展,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从而为培养越来越多的播音主持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一、播音主持专业现状

近年来,播音主持行业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为了满足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一些院校盲目扩招,生源不断扩大,对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在教学资源和设施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下,导致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质量难以保障,不利于对专业的播音主持人员的培养,从而难以满足传媒视野下的需求。

二、促进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

在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在播音主持专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向社会培养更多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问题加以解决,从而为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那么,为了实现播音主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优化办学模式,提升办学质量。

对于播音主持专业而言,由于其并不是比较大众化的专业,少数院校设置该专业,但在办学期间,对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可是,有很多院校并没有满足要求。因此,院校要提升办学的基础条件,对播音主持专业办学规模进行优化,避免生源过多。同时,从当前比较知名的播音主持人来看,如杨澜、汪涵和陈鲁豫等并不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基于此,在传媒视野下,为了促进播音主持专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将有播音主持天赋的人员纳入到培养对象范围内,并不采取盲目扩招的方式,通过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办学规模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平衡供求关系,促进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二)加大专家型主持人的培养力度

在传媒视野下,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质量,促进播音主持人才的有效培养,需要加大专家型主持人的培养力度,从而确保播音主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满足观众的需求,实现电视媒体的顺利转型,必须将播音主持人的转型作为重点,因而对播音主持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培养专家型播音主持人才期间,院校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社会科学教育资源、人文资源等加以整合,减少必修课的设置,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需求,对专业教育结构加以完善,增加选修课的设置,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细致的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播音主持专业内容,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环境探讨

我国在播音主持专业发展过程中,在传媒视野下,具有电视传媒分众化的发展趋势,但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期间,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着就业和人才培养问题。近年来,播音主持专业人员数量明显增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只有少数学生成为了播音主持人,但大部分则在幕后工作,因而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比较严峻。

同时,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等未能满足电视传媒分众化的要求,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对各个方面加以控制,从而确保播音主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取得显著效果。

结束语

在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就业环境背比较严峻,教育质量难以有所保障。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满足电视分众化的需求,培养更多的专家型和品牌播音主持人,应当对播音主持环境进行分析,明确发展方向,从而为播音主持专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利依据,培养更多的播音主持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6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媒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开放的程度也在不断扩大。但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传媒业的发展与创新与科技的联系更为紧密,在新传媒技术不断更新及不断完善的背景之下,必要的投资建设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在该方面已有相关的风险投资,旨在促进创新型传媒企业的发展,现已逐渐成为我国诸多传媒企业进行融资及促进自身发展的新途径。同时,传播行业在近年来也得到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将其作为朝阳行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而风险投资属于一类的权益资本,可促进企业创新性的发展。本文就其发展及融资的新途径进行探讨。

一、我国传媒行业在风险投资方面的情况

(一)传统媒体的投资缓慢。就我国目前传媒行业的整体情况而言,传统媒体因在经营模式方面受到较大限制,在财务方面较难实现大幅度的提升。外加传统传媒行业当中固有的问题,包括效益低下、体制僵化及数量众多和结构失调等问题,导致传统传媒行业当中的风险投资发展缓慢。近几年来,大多传媒企业已由事业法人转变为企业法人,产权关系也逐步明确、优化了资产结构,已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在此发展环境下,传统媒体也趋向于成熟及稳定的发展。同时,传统传媒企业完成相应的体制改革之后,能够较好地运用体制外的资本,也因此而受到了风险投资者及私募股权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另外,部分传统媒体也逐步转型为新媒体,或是开发新媒体业务,该类企业大多能够得到政府在资金方面的优先支持,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新媒体的投资良好并处于不断的增长当中。我国的传媒行业目前正处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交叉、相互结合并相互促进的阶段,属于转型的特殊时期。以期刊出版、报纸和图书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得到快速增长的同时,以数字出版、网络游戏及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企业也处于快速发展中,其增长程度甚至已经超越传统媒体,尤其在近年来深受投资者的青睐。我国在2000年之后,互联网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传播的能力也得到强化,网络逐步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渠道,而新媒体也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下而迅速增加。

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之下,我国新媒体的数量也处于快速的增长过程中,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2010年互联网网民已达到4.5亿,为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也处于不断的增长过程当中,甚至其用户已经超过了互联网网民。由于新媒体的发展较好、用户数量庞大,外加高额的回报率,所以参与风险投资的人群较多。以我国的土豆网为例,该传媒企业成立于2005年,截至目前,一共获得过5次风险投资,融资总额高达1.35亿美元。到2011年之后,传媒企业仍在接收大量的风险投资,且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三)风险投资在我国传媒行业融资及发展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风险投资者更加注重企业发展的可预见性。目前,传媒行业当中的风险投资仍旧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并且投资资本的数额也在不断的增多,甚至已成为风险投资者及私募股权投资者的重点投资领域,这对于传媒企业增加融资及实现创新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传媒企业目前的商业模式已形成,且在应用中不断发展成熟,所以其融资较为方便。但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需对自身企业发展的可预见性进行充分的考虑,需结合企业自身及市场等各方面因素的分析,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并最终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对于具备成熟商业发展模式的传媒企业,一般均具有明确的、规律的发展轨迹,可预见性较强。尤其对于采用其他领域成功商业模式,以及借鉴国内外成熟商业模式的传媒企业,很受投资者的青睐。在对该类传媒企业投资时,在较大程度上能够预见到所投资金能给企业带来的发展,并能够预见性地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能够获取较好的投资回报率。

2、传媒企业应根据相应资源决定资本的应用。相关投资者在对传媒企业进行投资时,通常对传媒企业具备的资源较为关注,其可作为投资者是否对其投资的重要依据。在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传媒企业已经基本明确了该行业的发展商业模式及发展方向,尤其是具有国资背景的一类传媒企业。同时,其还具备诸多优势资源。具体而言,传媒企业的资源构成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其也是影响传媒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的任何一项资源均可对资本流向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为此,传媒企业应结合该类资源提升自身的实力,以吸引更多的投资。

3、传媒行业的风险投资趋向于理性化发展。我国传媒行业的风险投资热潮始于2003年,之后投资的数量及数额均处于不断增长过程当中。但在整个过程当中,风险投资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逐渐由保守发展到开放,再到目前的理性投资。尤其是在经历了金融风暴之后,风险投资者对传媒企业的投资更加的慎重和理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投资者逐步缩减了投资规模,单个机构一般不会进行一次性的大额投资,其投资数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大额投资也减少,甚至是消失,目前常见的投资额介于5,000万元至2亿人民币之间;其二,传媒企业风险投资形式主要表现为初步小额投资、多家机构联合投资及跟投等,且已成为传媒行业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原因在于投资者担心传媒企业的创新性发展所致的风险。对于具备投资文化产业经验或是缺少投资传媒行业经验的投资企业,一般会采用跟投的方式;其三,目前,风险投资者对传媒行业的风险投资仍旧处于成熟期,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在近三年的发展中,其应持续处于成熟期和扩张期。为此,传媒企业应根据投资者的投资需要,对企业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以获取更多的融资。

4、处于上市准备期间的传媒企业成为投资热点。传媒企业正在争相上市,投资者也较重视该方面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准备上市的传媒企业,已成为投资的热点。究其原因,首先,与我国所设立的创业板具有较大的关系,其将企业上市的标准降低,这给传媒企业创造了上市的机会,促使其成为上市企业的后备成员。同时,我国的传媒企业在大量并购及集团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使得大量中型传媒企业迅速发展为大型企业,并满足上市的条件;其次,我国已有多家上市的传媒企业,且有在国外上市的企业,为传媒企业在国内外的上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熟悉相应操作的基础上,为传媒企业上市提供新的目的地及方法;最后,我国已给出明确的规定,在未来的3~5年当中,将会支持、帮助近200家传媒企业上市。由于传媒业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且自身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当中,其在未来的几年将会成为风险投资的重要领域。

二、结语

在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之下,传媒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且在目前,无论是传统传媒企业还是新媒体企业,均已成为风险投资者的新宠,风险投资也成为了传媒行业发展及融资的新途径,其对于传媒行业的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媒介融合是当代世界传媒业在技术变革及市场变化等因素推动下显现的重要发展趋势。媒介融合使得传媒产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顺应媒介融合趋势,找到传媒业急剧变革时代新的发展方向和生存空间,则是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所有传统传媒业门类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媒介融合的内涵

现今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1983年,美国学者I・浦尔首次明确地使用了“融合”(Convergence)一词来描述数字技术条件下传播媒介呈现出的“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与现象。美国学者安德鲁・纳齐森2001年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显然,两位学者用媒介融合概念描述的是不同层面的现象,前者意指传播媒介的功能整合,而后者意指媒体组织融合。当前研究中,人们所言“媒介融合”涉及范围已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①。

结合当代世界传媒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传媒媒介层面,媒介融合表现为新兴的数字媒介集各类传统传播媒介的传播功能于一体,在传媒产业组织层面,媒介融合表现为传媒产业组织间并购重组为大型的传媒企业或传媒企业集团,在传媒产业层面,媒介融合表现为传媒产业与信息产业等相关产业间发生互相渗透,形成跨产业的新生融合市场。因此,可总结认为,媒介融合是当代数字化网络媒介对于各种传播功能的集成、传媒相关产业组织的集团化、传媒与相关产业间的交叉与渗透等融合趋势的总称。

二、传媒产业媒介融合的趋势与规律

英国学者西蒙・穆雷指出,在传媒产业层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传媒企业间通过整合重组实现的跨媒体所有权的集团化是当代媒介融合的一波重要浪潮。②当代欧美传媒业高度产业化和市场化,传媒市场竞争激烈,传媒企业间通过整合重组实现集团化运营对其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现代经济学理论指出,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有助于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传媒企业间的整合重组实际上就是传媒企业资产、传媒产业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在欧美国家,这一过程主要通过资本化运作方式来达成。在欧美产业市场,企业间的整合重组主要通过针对企业的交易――企业并购来达成,传媒业包括出版业相关企业亦是如此。并购即兼并与收购的合称,是一种通过转移企业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手段。并购即是企业层面资本运作的重要方式之一。若干企业通过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或其他途径联合成为企业集团的过程或趋势即为“集团化”,集团化发展有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多元化实现范围经济、通过专业化获得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可获得外部发展优势。

欧美传媒企业间的整合重组在19世纪末即已出现,在20世纪不断发生,20世纪90年代欧美传媒业集团化趋势则大范围显现,形成了一些规模空前的大型传媒集团。集团化作为重要的产业资源配置机制,会导致产业资源的集中化。欧美国家的传媒企业经过长期的集团化,已经出现极少数巨型传媒集团占据大部分产业资源和市场份额的现象,这些巨型传媒集团都有着在各自优势领域内寻求垄断经营的趋势,已成为欧美传媒产业市场的中坚力量,随着其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其并购其他传媒企业的实力就越强,成为欧美传媒业并购市场的主导者,事实上已成为欧美传媒业主要的战略投资者。集团化带来的产业资源集中度提高有利于传媒产业实现规模扩张、集约化经营,对于推动传媒产业的整体发展有着显著的作用。

对于传统媒体企业而言,进入新的传媒业务领域,或因传播技术发展需要实现业态转型(如数字化转型)时,集团化运作已被欧美传媒产业实践证明是效率较高的、切实可行的转型途径。具体而言,传统传媒企业或集团可通过并购等资本手段联合那些经营自身所缺的传媒业务的其他传媒企业,以及因应用新的传媒技术而快速崛起的新媒体企业,从而扩大自身经营领域和市场空间,获取最新的传媒生产力,保持和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美国时代华纳等传媒集团的发展显示,其很多次大型并购都与开拓新的传媒业务领域和市场,或获得新的传播技术有关。另一方面,传媒企业或传媒集团仅通过自身现有资源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或仅靠自身在传播技术上实现转型升级这种自我发展方式是难以实现的,在西方传媒产业实践中也难觅实际案例。

当代传媒业在通过集团化整合产业资源的过程中,已逐步跨越原有产业领域和边界,与其他相关产业开展交叉整合,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了传媒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间的融合。20世纪90年代期间,由于传媒业、文化娱乐业、信息产业间越来越密切的产业联系以及市场的交叉,这些行业的企业间的联合和并购渐趋增多。例如,1995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兼并了美国广播公司,一时成为全球最大的娱乐和传媒集团,意味着传统的大众传媒业与文化娱乐业的融合。2000年美国在线(AOL)并购时代华纳传媒集团,组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则意味着传统媒体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传媒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领域的融合产生了新的交叉产业领域和市场,往往能够成为传媒产业和相关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和效益增长点。在这个意义上,传媒企业突破产业边界的跨行业、跨领域整合不仅仅是规模扩张这样的“物理变化”,而且是能产生全新的产业增长点的“化学反应”。

三、媒介融合趋势下出版业的发展动向与机遇

出版业是传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媒介融合趋势下,出版业的发展与传媒业整体的发展趋势同步,有着类似的发展轨迹和发展规律。在产业层面,欧美国家出版业主导着当今世界出版市场,集团化同样也是当代欧美出版业融合发展趋势的重要体现。总体来看,欧美大型出版集团的集团化过程涵盖了四个阶段,即在本产业内的规模扩张阶段、跨媒体扩张阶段、跨行业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国际化扩张阶段,目前已经形成若干资本实力极为雄厚、在全球出版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和有着显著行业影响力的巨型跨国出版集团。

同时,在数字传播技术变革的推动下,欧美出版业当前正处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20世纪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等数字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介用户大量迁移到网络媒介上,世界各国传统出版业都受到了冲击,其进一步增长已遭遇发展瓶颈,在这一趋势下,实施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欧美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新方向。以励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为例。20世纪90年代后,励德・爱思唯尔集团首先成功地从纸质出版转型到数字出版领域,是世界范围内数字出版转型最为成功的出版商之一,而进入21世纪以来,又逐渐由STM(科学、技术及医疗)专业出版商向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由出版业转战基于网络等新媒介的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是对相关行业或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分析加工,并将结果提供给购买服务的特定客户以获取收益的新兴行业。③不仅是励德・爱思唯尔集团,因为近年来信息服务业市场的高收益性,不少欧美出版集团均凭借其原有内容资源优势,通过并购进入该市场领域,占据可观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

当代欧美出版传媒集团还出现了专业化整合的新趋势,以培生(Pearson)集团为例,培生集团自20世纪以来在长期的并购扩张过程中,前期实施主要是多元化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期间明确了教育、商业信息和大众出版(或称消费出版)三大核心业务;但其进入21世纪后则越来越注重专业化,逐渐将原本为集团三大核心业务之一的教育上升为整个集团的主要业务,将其下一阶段主营方向确定为“全球教育业务”,即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教育产业链,产业链的核心一环则为教育出版业务。

总而言之,面对媒介融合大趋势,出版业应积极面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转型发展。首先,出版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已势在必行。互联网作为融合媒介不仅集中了人类信息传播系统几乎所有的传播功能,也在集聚越来越多的使用者,这就要求出版企业将其生产的出版产品以数字化形式通过网络来进行传播销售,如果出版企业固守纸质出版的生产,那么很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的减少,进而面临生存与发展危机。因此当代出版企业都必须积极开展数字出版业务,实施数字化转型。目前,出版企业实施数字出版的技术条件与市场条件逐渐成熟,数字出版业市场有望快速增长,数字出版业务将成为出版业新的增长点,这是传统出版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出版企业要实施数字化转型,销售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版本已并非唯一选择。在媒介融合趋势下,一些产业融合市场近年来正处于高增长与高收益发展阶段,出版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时,应积极关注这些新生的融合市场,条件具备时应积极开拓融合市场业务。当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信息服务业市场。事实上,信息服务业可视为出版传媒业务的衍生业务,出版传媒企业原有的内容资源可成为开展信息服务业务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出版企业或出版集团而言,也应通过数字化转型积极开拓信息服务业务,尤其在专业出版领域,我国出版企业值得尝试。进军信息服务业必须以内容资源的“大数据化”为前提,出版企业实现集团化发展,就可以在集团范围内聚合内容资源,形成大数据优势,为开展数字出版业务乃至进军信息服务业开辟有利条件。这也表明,实施数字化转型和集团化发展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我国出版业集团化发展还应进一步有序推进,这有助于我国出版业的发展转型。

另一方面,媒介融合趋势下,出版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发生交叉与渗透,也使得出版企业得以在更大的相关产业领域中寻找新的市场机会,获得新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空间。培生集团的发展战略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发展机遇。培生集团原有的教育出版虽然有着稳定和可观的经济收益,但发展空间已较为有限,培生以教育出版为基础,延伸拓展成教育产业链,便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这对于我国出版业发展有重要启示。我国出版业集团化后,要实现快速发展,如果固守出版业务实难以达到发展目标,但可以以出版业务为基础,根据出版业务所属的更大科技、文化或教育领域,将集团主营业务拓展为涵盖出版业务的更大型的产业,通过并购等资本化运作手段打造包含出版业务的新的产业链与价值链,这无疑将使我国出版集团得以在更大的市场领域获得发展,而新的大型业务的开展也有助于反哺原有的出版业务,从而实现产业协同效应和范围经济优势。

(汪曙华,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博士;曾绚琦,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本文系2013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媒介融合趋势下深化闽台出版业合作研究”(编号2013C057)阶段性成果。

注释:

篇4

近年来,随着高校传媒教育的发展,西部传媒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转型策略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介生态环境和传播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全媒体传播、全媒体运营已成为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背景下,本文从全媒体的视角分析了西部传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着重探索符合全媒体发展趋势的西部传媒教育模式的转型策略。

一、全媒体时代对传媒教育的要求

传媒行业曾被誉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朝阳行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前沿的行业,传媒教育也一度倍受青睐。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移动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迅速普及,媒介生态环境和传播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旧媒介形态借助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各种表现手段交叉、深度融合,传媒业进入了多角度、全方位、滚动式展示和集中、持续、深度解读的全媒体传播时代。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强烈地冲击着传统媒介教育的学科体系,传媒业的全媒体化发展趋势迫切需要新型传媒人才的支撑,进而对传媒教育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要求技术复合型,侧重一专多能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体系大融合的时代。除了信息技术上的融合,现代科学与传统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相互印证,各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也日益模糊,学科之间彼此独立、彼此平行的状态已经不复存在了。传媒教育更是如此。随着自媒体、公民新闻等新型传媒形态的大量涌现,传媒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放宽;在此之上,受众对信息质量要求却不断提高,导致媒体行业需要大量拥有金融、经济、法律、社会学、外语、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背景的毕业生从事新闻传播的综合、分析、解读等工作,对传媒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呈现对T型“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既要求知识面广,兼顾传统采、写、编、评的新闻传播技能;又要求在某一点上能够深入,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形成核心创造力。

2、要求视野国际化,注重服务大局

传媒教育下的大学生与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有所差异,但并非体现在技术或操作上,而是体现在大局观和思想认识上。专业技能上的差异可以很快通过学习得到弥补,然而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则是由办学风气、人文环境所造就的,体现在学生对国情的了解、对世界大势的洞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建立在历史洞察力基础上的理性思维和政治判断之上。当今的互联网正是前所未有的开放媒介,各种不同的思想、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均在此交相辉映。作为信息的生产者或者把关人,有大局观,才会知进退,才会有轻重权衡,才会有优先次序,才会有行为的底线。一个传媒人如果没有大局观、大局意识,在关键问题上就会难以把握、失去审慎,缺乏节制,①其持论不仅会影响到个人、对所服务的媒体机构造成困扰,甚至会给国家、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因此,全媒体背景下的传媒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国际化的眼界和大局意识,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中保持清醒和理性的判断。

二、当前西部传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崛起,人们进入了全媒体时代,传媒教育也一度受到热捧。然而传媒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地发展到今天,却逐渐暴露出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西部传媒教育作为传媒教育中的后起之秀,不仅面临着来自信息革命的外部冲击,还面临着诸多自身发展的特殊困境。

1、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授课方式重复

随着信息产业在西部的蓬勃发展,西部高校的传媒专业迅速扩张,办学规模日益壮大。然而,与当下多数传媒教育的教学模式相似的是,高校传媒教育多以传授已有的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来源、以教师为主要教学主体、以笔试为主要教学考核方式,缺乏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项目教学等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重复,仍旧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接受的单向传播模式为主;再加之“大讲堂”式的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无法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因材施教,使之在教学上缺乏相应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机制和环境。

2、教学内容滞后脱节,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传媒教育主要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与传媒技术的更新与创新、业界的发展和需求相比,内容滞后脱节的情况严重,学生走出校园后发现学校所学与业界需要之间的巨大鸿沟。这一情况突出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有反映传媒新技术以及实际操作、业界实践的内容,不知业界前沿的动态,闭门办学、自说自话;而业界无法从高校获得所需的人才,同时岗前培训成本加大,导致传媒专业的毕业生面临求职困难的尴尬境地。

3、教学环境简单落后,设施配置不全

在全媒体时代,对媒介技术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然而在实践中不难发现,许多传媒院系仍旧将传媒教育与文史哲之类的学科教育模式等同起来,忽视传媒教育的技术性和实验性,多媒体、全媒体教学设施不够完备,导致新的传媒技术、信息技术、传播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等媒介技能无法抵达课堂,也致使学生在传媒实践中难以紧跟时代步伐,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

三、全媒体背景下西部传媒教育模式的转型策略

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必然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在全媒体背景下,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社会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占有的信息量,以及将信息为我所用的知识与智慧。应用知识、设计创意、信息服务成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西部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正迫切要求传媒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要求传媒教育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不断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对传媒教育进行改进和创新。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全媒体背景下西部传媒教育模式的转型提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在西部大背景下的传媒教育应秉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的模式,在办学理念上积极借鉴国外传媒教育的经验,研究国内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和战略,课堂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情况,使教育为现实的需要服务,而不是关起门来做学问。与此同时还要与业界进行密切的合作,以邀请业界精英办讲座的方式向学生生动直接地传授实践经验。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应的传媒实验基地或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到传媒行业的文化氛围和熟悉媒介内容的生产流程,达到教学相长、理论性和实用性并重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创新和创造的机会,以便真实地认识、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特长所在,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积极鼓励学生去思考、怀疑、审视传媒信息及其背后隐藏的真实意图,培养学生养成逆向、反思、批判及立体思维的意识和能力。教师也有必要主动帮助和督促学生去感受媒介所建构的“拟态”的生活环境,体验各类媒介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得以从自身的感受去体验全媒体环境下的媒介技术对人们生活的改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

最后,西部传媒教育还应该重视现代传媒技术手段在教学和实践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数字视频、音频和文字处理,以及利用网络技术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信息处理的快速性、有效性、深入性等为衡量标准,契合当下传媒业的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开设能体现学科交叉和关注传媒产业的发展前景的课程,使接受了传媒教育的学生不仅能在传媒实践上有一技之长,还能从大局的角度思考媒介融合、跨媒介传播、媒介经营等方面的前瞻性问题,为西部传媒业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形势下提升舆论引导力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8&ZD060)最终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①张昆,《浅谈如何培养优秀的传媒人才》[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1)

篇5

2011年8月13日,由引力传媒、搜狐视频、奇艺网联合主办,大连电视台协办的主题为“势变・谋动,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营销及娱乐营销高峰论坛”在大连国际金融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特邀请了广告传播领域旗帜性专家、教授及走在行业实务最前沿的业内精英,就当前广告环境的趋势变化,受众视频的接触习惯,娱乐营销的现状及趋势等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

引力传播集团总裁罗涛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认为当前随着媒体碎片化的日趋加剧,特别是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迅猛发展,再加上网络视频的高调出击,以及电视媒体的不断求新变化,使中国时下的传播环境变化万千。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广告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如何在这样的传播新环境下,用最经济的手段,整合数字媒体、传统媒体,应用互动、娱乐等多种传播方式,实现企业品牌和产品的高效传播,是摆存每一个传播从业者而前的难题,也是机遇。

随后,引力媒体市场与传播策略中心总经理张召阳为大家介绍了上半年中国广告和媒体市场的总体情况,用数字对中国广告市场进行了细详解读;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以,“大国化与数字化双重作用下的中国传媒与广告市场”为主题,阐述了大国化与数字化双重作用力下的中国传媒与广告,从宏观上对中国广告市场的发展做了剖析;CTR副总裁田涛与大家分享的“娱乐营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用鲜活的案例、严谨的思辨性思考,让大家对娱乐营销和植入广告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此外,会上联合主办方之一的搜狐全国渠道销售总监谭靖颖、奇艺网全国营销副总裁王湘君先后致辞和演讲。ComScore全球高级副总裁黄欣宇、新生代市场研究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秒针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祝伟等先后所做的“互联网发展趋势,在线视频和视频广告研究”、“中国受众网络视频行为与营销策略”及“全而提升数字广告ROI”等主题演讲,内容充实,旁征博引,让每位与会者受益匪浅。

由于本次会内容紧跟时下传媒发展势态,对当前传播行业热点、焦点及难点问题做了相应的探索。因此,会议也受到了广大企业的关注,吸引了蒙牛乳业、美的集团、雅迪集团、金正大集团、西王食品、洁丽雅集团、桂龙药业、东君乳业等共40家企业近80人签名参会。

篇6

大媒体产业概念的兴起与以新观点和新思想著称的《今日美国》专栏作家凯文·曼尼(Kevin Maney)的推动有关。“因为没有一个恰当的词汇可以涵盖横跨通信、信息、计算机和娱乐产业之间所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一切”,所以,他才称呼这个产业为“大媒体”。[1]他认为:“跨越通信、信息和娱乐业的公司一不留神就遇到了产业融合。这次产业转型早在1993年就已经开始。……人们推想电视业、电话业、计算机业和内容产业将会融合为一种技术,一个产业。”[2]

大媒体产业虽然在我国还是一种产业发展趋势,尚未发展为成熟的产业形态,但是根据当前的发展现状可以预计,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将对我国电信业、传媒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大媒体产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是多方面,但是由于大媒体产业的形成与电信业、传媒业之间的产业融合密切相关,所以其对电信业和传媒业的影响尤为深刻。

推进传媒业产业结构向新的均衡演进大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未来整个产业的形成,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和转型,所以其对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法律从整体意义上推动和明确大媒体产业的发展,但是这种产业融合的趋势已经是势不可挡。产业融合的趋势仿佛是一阵洪流,正在冲击着产业分立时代所形成的各种壁垒和限制。产业融合的趋势正在为新产业形态的诞生寻找新的突破口,来为其发展铺平前进的道路。同时大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还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环境。在日益全球化的国际国内市场上,产业融合正在促使产业管制者和企业经营者适应新的变化,做出新的调整。

借鉴国外大媒体产业发展现状并研究我国大媒体发展趋势,我认为,大媒体产业将对我国传媒业产生如下影响:

1.管制体制从单一产业管制走向融合产业管制

随着传播体制的变化,传媒业的管制将逐步从单一的产业管制走向融合的产业管制,并使得整个管制体制的运作更为理性和透明。当前,美国已对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实行三网统一的管制体制,这三种信息传播网络都已纳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统一管制范围。

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传媒业整体管制思路的调整是必然的。不过我国对于传媒业管制体制的演进采取了比较慎重的变革路线。大媒体产业的发展则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传媒业管制体制的调整和改革。而美国信息传播产业管制体制的变化就深刻体现和回应了融合的必然要求。

2.传媒产业结构从旧均衡走向新均衡,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变革

从宏观角度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是世界范围内长期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从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一直在进行。近年来,我国传媒业在产业结构方面还存着企业数量多、产业结构失调、经济效益不高的弊端。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均衡的打破就是一种产业结构的演进。创新就是企业家把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创新的结果实际上是一种产业突变。”[3]原有产业结构均衡已经被打破,新的产业结构均衡正在形成过程之中。从旧均衡到新均衡,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大媒体产业的兴起则可从根本上对我国传媒业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于传媒业的产业结构来说,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将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和改变。

3.传播方式从分离方式向融合方式演变,媒介融合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经历了信息大爆炸洗礼的美国已经感受到了融合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近二十年来,产业预言家们一直在预言数字技术融合时代的到来。但是这在以前一直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已。由于更快的芯片、更宽的带宽和更为通用的互联网标准的出现,技术正在迅速地融合。”[4]在我国,当前,深入开展三网融合政策和管理方式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已是政府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可见,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网络融合将成为进一步促进当前各种传播方式走向融合的重要途径。

从历史角度来看,传播方式发展的趋势将更加人性化地体现人的融合传播需求,进一步摆脱传统的相互独立传播技术和单一静态传播方式的局限,进入大媒体时代传播方式融合发展的新阶段。而传播方式的融合必然导致媒介融合程度的提高。

4.传播内容呈现大融合和小众化的特征

当前,传播内容的发展存在两种鲜明的趋势:一种是随着传播媒介融合而生成的传播内容的大融合趋势,一种是随着传播主体日益细分而形成的传播内容的小众化趋势。如互联网的扁平式开放性结构,使得网络容纳了更多数量和类型的传播内容,这客观上使得传播内容呈现出更加小众化的发展趋势。总体来说,这两种趋势同时存在,又相互交叉渗透。

从大媒体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播内容的选择性没有因为大媒体企业的存在而从总体上变得缺乏多元性,而是通过其他主体对传播内容的创造而从客观上提高了其多元性和丰富性。 

5.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多重性

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在大媒体时代是多重和复合的。新的传播世界中,传播角色的交叉和互换几乎可以同时进行。这种大媒体产业的传播环境为传播过程中的各种主体提供了空前自由的传播空间。这对于信息的传播、人际的沟通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博客和维客现象兴起就体现了这一点。对于博客现象,人们就从这个现象背后看到了新的传播环境、传播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博客现象使得“出版人与社会公众间的分界线消失了。这一切为大众传媒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属于大众的媒体诞生了”。[5]博客现象的兴起为满足个人传播需求提供了新的更为宽容的传播方式。

塑造电信业开放型的产业结构

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市场融合和服务融合的一种客观反映。电信业和传媒业在各个层面的融合推动了整个产业融合的实现。市场需求来自于电信服务和传媒服务的消费者,而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则是产业融合现象之所以发生的基础出发点。正是这个需求的原动力最终推动了并保证了技术融合乃至产业融合的实现。

篇7

关键词传媒产业资本运作现状趋势

传媒资本运作就是使传媒公司的经营性资产资本化,通过资本的流动兼并、重组、参股、交易、转让等途径,完善传媒资源配置,扩张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提高竞争力。但我国传媒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本文结合了我国传媒业资本运作发展现状,阐述了其发展趋势,为传媒企业提高竞争力以及扩大规模提供依据。

一、我国传媒业资本运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传媒市场,传媒产业将成为我国新兴的支柱产业。2011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党的十进一步提出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将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传媒业,正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型朝阳产业。2011年我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交互竞争、相互促进中,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呈现爆炸性增长。传统媒体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多元化发展、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传媒产业成为我国扶持文化产业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进入历史性的高速发展时期。尽管我国传媒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传媒产业占经济产量比例较大的产业结构来看,我国传媒产业占经济产量比例还是偏小,制约我国传媒产业的瓶颈较多,其中传媒产业的资本运作模式和途径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需求。

众所周知,资本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具有转化和驱动功能的、不可或缺的经济能源,尤其是在经济、市场、资本全球化的时代,一定程度上,资本对企业持续高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获得资本吸纳的能力,并持续优化资本结构,可以形成规模优势,为争夺与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实力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和保障。资本运作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基金投资和上市。

首先是国内商业银行授信一定的额度直接获得金融资本的支持,这成为我国一段时期传媒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如《成都商报》曾经获得5亿元的额度,《贵阳日报》为3亿元,《哈尔滨日报》为5亿元。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加大对传媒企业的有效信贷投放。但银行对一些中小企业的有贷款偏见,加上我国传媒企业普遍规模小,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存在贷款少、贷款限制条件多的现状,往往难以用于长期投资,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传媒产业健康发展。

其次,通过市场运作获得国内业外资金,具有如下优势:第一可提高传媒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竞争力;第二是强化财务杠杆的作用,对现有资产进行盘活;第三是推动传媒业的改革创新,从而促进新型传媒业务的发展和媒介之间融合。如今国内已拥有十来个文化产业基金,设立与募集的文化产业基金数额已超过300亿人民币。其方式主要有:一种是合作经营,即传媒行业采用各种方式,通过转让发行权、频道或者广告权等来换取资金的注入,或者与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进行合作。这种方式较为普遍,但也存在较多问题。下一步是传媒企业的子公司直接上市,这样可公开募集资金,但程序很复杂,且较为困难。然后是子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媒体通过子公司获得上市公司的股票,然后对其进行重组,进入证券市场,这样就可获得较为稳定的融资渠道。如《成都商报》旗下的博瑞投资有限公司持有了已上市公司四川电器的2000万股国有股,从而成为四川电器的最大股东。最后是通过新闻媒体网站的商业模式来吸纳资金。如《人民日报》的子报《证券时报》与已上市公司振华科技进行合作即采用的这种方式。

最后一种方式也是每个传媒企业的梦想――“上市”,充分利用证券市场,实现企业上市目标。早在2009年,国务院就已经通过产业振兴规划,指出要降低准入门槛,吸收更多的资本进入政策所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如乐视网(300104)、从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广电信息(600637)、中原出版传媒借壳入主ST鑫安而变为大地传媒(000719),新传媒(601801)、中南传媒(601098)、凤凰传媒(600928)等传统传媒企业纷纷进入资本市场。2012年,新华网、人民网计划在上海交易所IPO,此外还有北方网、大众网等将陆续登陆A股。

传媒企业能够通过企业资本运作,将企业做大做强,而上市就是重要途径。上市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带来大量资金,二是优化公司内部结构,三是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增加无形资产;四是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高激励机制。目前国内传媒行业上市的渠道重要是在国内 A股上市(含创业板)以及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等海外上市渠道。

二、资本运作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传媒企业资本运营现状,结合我国对文化传媒产业的重视,我国传媒企业将面临更好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通过整合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势,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保障和提升主流媒体在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引导能力,是许多主流媒体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以数字平台、网络平台、电信平台和广电平台为主要依托的新媒体行业日新月异。传媒企业的文化特征更加明显,整个行业的内容、服务、渠道、资源整合将持续增强。因此,传媒业资本运营方式和环境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朝以下趋势发展。

第一,在国家的文化产业振兴策略的扶持下,国家对传媒业的大力支持将使传媒企业的贷款环境将有所改善,信贷数额将显著提高,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传媒企业一方面要抓住历史机遇,另一方面要完善企业治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诚信才会有更好的贷款环境。

第二,在市场体系下,直接融资及其市场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融资是传媒企业的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和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现状下,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域的传媒企业,取得了筹集资金的平等权利和机会。通过直接融资,打破了不同所有制和行政地域分割所造成的壁垒,使资金在流动中不断优化组合,促进传媒业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提高。

第三,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跨业的并购、联盟,从外部获得更多的资源,为更广泛的业务、模式、产品创新和完善产业链提供了可能。因此,传媒企业会进一步加大重组兼并的力度,通过重组兼并实现传媒企业集团,从而提高企业的资本实力,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力。

第四,随着传媒产业在经济总量的比例不断加大,巨大的市场空间造就巨大的投资机会,银行投资基金以及私募股权投资与传媒企业的合作会更广泛、更深入,通过合作、参股、控股等资本运作形式来筹集资金成为一种更重要的资本运营方式。

第五,传媒企业的上市会规范化、制度化,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募集到的资金所占的比例会增大。企业资本运营方式多样化,企业通过财务杠杆,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本价值,减少资本运营成本,增加连续盈利能力。

一个产业成功发展的关键是资本运营水平,传媒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缺乏有效的资本运作将难以发展。企业上市将于今年来临,同时并购整合以及板块扩容也将成为其关键词。随着我国三网融合的推进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很多高科技产品得以涌现,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以及网络视频等。而对于国内传媒企业而言,通过上市融资从而借助我国资本市场,投入到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开发和运营当中,有效提升企业新媒体业务技术服务以及营销能力,构建出新媒体产业链,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将会成为战略转型的必要路径。

总结:传媒业是具有高回报率的朝阳产业,在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推动下, 资本运营是其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现今中国传媒业已经进入了资本运营的实践当中,并且不断在调整和适应我国市场的变化。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融资渠道变得多样化,跨地区与跨媒体的合作经营对我国传媒业的资本运营大有裨益。但事物具有两面性,有发展必然也会存在问题,因此资本运作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传媒业只有不断的摸索与实践,才能为我国传媒业资本运作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妍,莫林虎.默多克新闻集团资本运营对中国媒业的启示.金融经济.2010(6).

[2]张锐.中国传媒业现状及趋势分析.声屏世界.2012(3).

篇8

从搜索终端方面看,移动化搜索趋势明显。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新的增长点。各大搜索引擎公司不断优化手机搜索客户端,不断丰富产品、提升用户体验,由此必将带动手机搜索引擎用户规模的进一步提升。流量由PC端向移动端转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势必会成为搜索引擎企业的必争之地。未来移动终端搜索引擎产品,将呈现个性化、多元交互形式和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等发展趋势。

篇9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在《媒体实验室:在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未来》一书中描绘了“媒介融合”的蓝图。尼葛洛庞蒂用三个圆圈来描述计算机、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并且这三个圆圈呈现出叠加和重合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媒介融合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二者融合的基础上用一种终端和网络来传输数字形态的信息,由此带来不同媒体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尼葛洛庞蒂在网络技术尚未普适化的情况下以预言的方式对媒介融合提出自己的设想,但对媒介融合的内涵与外延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论证,对媒介融合的层次和多元化没有涉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以其为技术支撑的诸多行业之间的边界正在由清晰走向模糊。正是这一重大变化推进了信息、电信、文化、娱乐、传媒、出版、金融、证券等众多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全球形成了大规模并购、重组的浪潮,多元化成为大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资源配置、整合方式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许多新的业态应运而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直接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以顺应行业边界模糊的发展趋势。

1994年,《纽约财报》报道美国在线与《圣荷水星报》联合推出《水星中心新闻》的电子服务时,使用了“一次传媒聚合”的标题。同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关于产业融合的学术论坛,即“冲突的世界:计算机、电信以及消费电子学”。参加者除了学术界以外,还包括康柏、英特尔等著名计算机整机或芯片生产公司以及软件、消费电子产品和信息服务等相关行业的人员。这标志着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话题。

1996年,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1996年电信法》。该法案将电信和媒体统一立法管理,引发出一场电信、电子、媒体和文化企业的交叉兼并和产业重组。

1997年6月在加州伯克莱分校召开了题为“在数字技术与管制范式之间搭桥”的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对产业融合与相关的管制政策进行了讨论。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媒介融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

1997年,欧洲委员会推出的绿皮书认为,产业融合是指“产业联盟与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的重合”,并把媒介产业融合视为新条件下促进就业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的发动机,这无疑将媒介产业融合扩展至整个信息市场,乃至催化今后世界经济的综合。

1997年,美国学者Greenstein和Khanna从产业变动的角度,针对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业的融合,提出媒介产业融合是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

1998年,奥诺和奥基对媒介融合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以此揭示电信、广播等媒体信息服务融合的过程。他们指出,从专用平台到非专用平台的转换以及从低带宽要求到高带宽要求的转换,基本上反映了媒介产业融合的方向。

2000年,Raghuram指出,产业融合从根本上是指数字技术允许传统的和新的通讯服务(无论是声音、数据或图片)通过许多不同的网络共同传送的现象。同年,《澳大利亚产业融合评论》则指出,融合就是因数字化驱动的服务部门结构调整,这个调整的实质是两种服务传递的结构模式的转换,传统模式是由模拟和物理技术主宰的、以大规模生产为特色的、以国内市场为重点的、以水平和垂直联结为整体结构;新的服务传递模式使用数字编程网络,以促进实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对国际市场关注、在用户看到的服务和潜在的传送平台之间的垂直分布。

2000年,托马斯・鲍德温、史蒂文森・麦克沃依、查尔斯・斯坦菲尔德等三位学者在其合著《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中提出:以前电信业、有线电视业、广播业和计算机业各自为政,现在在宽带技术和政策的指引下汇流到一起,产生了“整合宽带系统”。因此,媒介融合有了更好的技术支持,并将在更宽泛的领域内进行。

媒介融合与产业革命的序曲

2000年1月10日,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美国在线和世界上最大的传媒公司时代华纳宣布合并。合并后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成为融媒体、娱乐和通讯为一体的世界巨头,公司市值为3500亿美元,年销售额为300亿美元,交易额达1840亿美元。这个“天作之合”代表着传统媒体产业和网络产业的融合,同时也成为国际媒介产业融合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并拉开了媒介产业融合与产业革命的序曲,这场革命将是全方位、跨行业、深层次、超国界的。

2001年,日本学者植草益在对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进行研究以后,从动因的角度,把媒介产业融合定义为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壁垒、加强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并认为媒介产业融合不仅出现在信息通讯业,金融业、能源业、运输业的产业融合也在加速进行之中。由于产业融合,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企业并购、流程重组、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等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主流。正如他所预测的那样,近年来媒介融合并不仅仅限于这4个产业领域,在制造业,产业融合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产业革命的浪潮在媒介融合推动下,一浪高过一浪。

篇10

作者:赵清

西方国家传媒业中的这种并购行为在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流行起来,这种并购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传媒行业的多元化、全球化发展,让世界各国的信息最迅速、真实且完整地展现给观众,这种并购行为推动了西方国家传媒业的发展。我国传媒行业的产业并购行为较晚,导致传媒行业的多元化发展缓慢,是我国传媒行业所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面对传统媒体的竞争力逐渐下降的情况,我国传媒行业并没有作出相应的改变,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媒体行业的发展观念。这种传统的观念阻碍了新兴媒体方式在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导致我国的传媒行业依旧以传统的传媒行业为重心,严重阻滞了我国传媒行业迈向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步伐。行业产出上的对比。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报刊的广告收入为275.6亿美元,同比幅度下降了27个百分点,这种幅度是美国报业的第9次下滑,这说明了西方传统媒体的衰落,但是在报纸广告下降的同时,网络广告收入却快速上升。2009年,美国的四大网络公司(谷歌、雅虎、微软和美国在线)的网络广告收入总额为326.42亿美元,比2008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左右,其远远超过报纸的广告收入。除了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都出现这样的状况,这些状况都证明了传统媒体的衰退和新兴媒体的兴起,这是一种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很多西方国家都将传媒投入着重放在新媒体发展方式上。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广告市场规模虽然从1981年的1.1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899.56亿元,但是仍然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其中,广告收入所占GDP的比率为0.63%,远远低于美国的水平;广告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率为1.75%,和国外某些发达国家的比例也相差悬殊;2008年人均广告收入为143.04元人民币,而美国在1989年就达到了人均499美元。从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传媒行业的产出存在一定的差距。行业技术上的对比。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逐渐离不开信息技术,传媒行业亦是如此。以电影传媒为例,西方很多国家的电影逐渐占领我国电影市场,而他们成功的原因在于电影给了观众很独特的视觉享受,如美国《变形金刚》《钢铁侠》等这类能够让观众叹为观止的电影。这些电影中的特效大多都是用技术制作而成的,能够让人感受到激情,这种激情正是我国电影缺少的。这种来自于媒体技术上的差异使得我国的媒体行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严重阻碍了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另外,据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的统计,1998年中国国内生产了499部电视剧。虽然电视剧数量较多,但是从电视剧质量上看,很多电视剧粗制滥造,题材雷同,大约只有1/4在电视媒体播放,资金的浪费严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我国传媒业技术上的不足。

针对这一现状,传媒行业都应该不断完善体制的改革。通过完善传媒行业的改革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传媒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优化传媒行业的产业结构。作为十分有潜力的行业,传媒产业必须摆脱过去留下的传统思想,应该认清当前的传媒发展形势,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增强企业实力,提高竞争能力上。当面对全球各国传媒产业的挑战时,我国传媒企业应该理性地反思,找到自身的不足,并依照自身状况和需要准确地制订发展计划,通过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和交流,来扬长避短。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我国传媒行业应该在传统产业的发展基础上,努力增强新兴传媒行业的竞争力。就传统的传媒行业而言,其在我国传媒行业中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传媒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更好地规范传统传媒行业的发展,应该健全和完善对传统传媒行业的管理机制。就新兴传媒行业而言,要不断地汲取西方国家的管理经验,将其摆在传媒行业发展的重心地位,让我国的传媒行业能够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另外,我国传媒行业还需要加强与国际传媒行业的并购,实现传媒行业的全球化发展。[4]实现传媒行业的转型。我国传媒行业当前的发展还有待提高,而这种提高必须结合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等因素。

而信息技术观念是指要学会接受和适应信息时代下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前景。其次,结合我国传媒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要想挽救传统传媒业的发展,必须实现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利用网络和数字技术来更新传统媒体,使我国传统的传媒业能够快速地适应数字时代的需要。最后,传媒行业的转型还需要以技术为驱动。百度、网易、腾讯、新浪、微软等传媒都是技术企业,这说明新的媒体形式都是以新技术为前提的。因此,要想成功地实现传媒行业的转型,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提高传媒技术一方面能够激发用户的潜在需求,如苹果公司通过实现产品和技术的融合打造了iphone、ipad等产品,有效地激活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用户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激发了用户的需求,用户的需求也促进了技术的提高。[5]综上所述,我国和西方国家的传媒行业发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结构、投入和技术上。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和新传媒技术的出现,传媒行业和信息行业之间的联系也会日益紧密,这也是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所在。这一点恰好是我国传媒行业中的最大缺点,国家应该注重开发和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传媒业的发展。另外,还需要加强与国际传媒业的交流,汲取更多宝贵的经验,将传媒和技术有效地结合,共同促进,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传媒产业的竞争力。

篇11

一、前言

在当下传媒视野的不断发展下,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繁荣的状况,同时也带动了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许多学生看准这一就业契机,纷纷报考播音主持专业。虽然目前传媒业不断发展,播音主持出现人才缺口,但由于播音主持人是一个电视媒体的门面,其自身的形象以及自身的语言行为对电视媒体都会造成影响,也就会出现播音主持人的录用门槛不断提高的现象,竞争就会激烈,同时导致许多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仍无法进入传媒播音行业。这样就出现双重矛盾,虽然专业人才供过于求,但是大多传媒公司仍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例如,许多刚起步的媒体栏目需要大量的关于播音主持相关专业的主持人才,但许多刚刚毕业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生由于经验、自身条件达不到媒体栏目的要求,无法找到相关的专业进行就业,这就出现了专业人才不能上岗的情况。文章从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着手,通过对当前传媒的状况以及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前景,就业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得以促进播音主持专业实现良好的发展。

二、播音主持专业现状

(一)播音主持行业竞争激烈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进一步提高,传媒也在逐步地创新。这就导致传统的媒体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境遇。受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电视频道也在不断地得到扩展,这也就使得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对于观众而言,不同年龄、不同人群在看电视节目时,对电视主持的人员的自身条件以及资历经验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同样对电视节目的本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播媒介的大规模普及,播音主持专业就业的前景看似也逐渐广阔起来,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也逐渐躲起来,同时,也就促使就业竞争环境变得越来越紧张。与此同时出现的网络媒体,成本低,简单易懂,给传统的电视节目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也就说明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人员如果没有自身的优良条件和精湛的素质,也就很难在播音主持的行业立稳脚跟。

(二)播音主持人员综合素质逐渐提高

传媒行业逐步强大,这就扩大了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会带动报考播音主持专业人数的不断增多,同时也就会出现有很多高校开设播音主持专业,所招的人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也就会根据报考成绩区分出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人才量也逐渐增加。虽然播音主持专业报考的人数在不断上升,可最终毕业从事本专业的却少之又少,因为播音主持专业领域对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因此,各大院校也在对自己开设的课程以及实践训练都在不断地加强以及完善,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有更高的要求,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了相应提高。

(三)播音主持行业不断出现新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传播技术也就应运而生,播音主持这一行业对新的传播技术的应用,并且进行不断的完善,这也相应的促使电视传媒的发展,而同时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对于新时期来说,新的电视传媒同时也需要新的人才,即能够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剪辑然后进行播放等各方面一气呵成的优秀人才。这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播音主持人不仅自身拥有良好的主持素质,对于新技术的使用也要手到擒来。最早的播音主持是出现在新闻播报上,许多播音都是和新闻内容相关联的,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新闻宣传的播音主持受到新闻内容的透明化的影响,导致当时对播音主持人的要求就是播音时自身的表现以及状态,及播出后的效果等。现代的播音主持专业,受到当代科技的发展以及数字电视技术的影响,电视频道的增加,各种频道各种节目的出现,也就加大了对播音主持专业人员的需求,而播音主持行业也就不是像传统的播音主持,就简简单单地进行信息的整理,运用中介的平台进行播报。网络虚拟化和技术数字化的不断转变,这也就对播音主持的人才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对播音主持的人才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对新闻技播报技术的掌握,还有对新闻采集、编制、播放全方位的都有一定的了解,因为现在我们看到的电视行业是集光色、动画一体化的传播媒体。

三、播音主持专业的具体发展路径

(一)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面临着新型媒体,播音主持行业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对主持人的道德行为、文化教养、个人的人格魅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在看电视也不仅仅看你是否说话文明有礼貌,面对着音色声俱全的影像电视,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倒成为优秀栏目的看点,这也就要求主持人要具备一定的特殊气质。另外,为了使观众对主持人所传达的信息表示信任,还应该培养主持人应有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主持人播报的新闻信息,应该具有权威性,能够直接通过播报内容进入到观众的内心世界,对观众增强吸引力,为以后的播报吸引了观众,增加了点击率。这就是在传媒的视野下,人与信息所表达出的关联性,信息是不是容易为观众所接受,有时候不仅仅是因为信息本身,也和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2]。对于播音主持人来说,最能吸引观众的或者得到观众认可的便是其具有一定的个性。而播音主持人的综合能力强,拥有丰富的经验,或者临场发挥优秀,也可以深深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因此,对于播音主持如果想立于一方,还是需要很丰富的经验以及实践的能力。当播音主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时,观众的要求其实也在不断地上升,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们开始借助自己独特的个性来完善自己的节目,不仅是专业的综合素质,还要有自己的个人魅力,满足观众的需求,从而使自己的节目获得更高的收视率。

(二)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播音主持这一专业不同于大多数专业,它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能力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还要根据所要播出的情景进行语言上的调整,通过对不同的语言气息的表达来反应你所想要传达的信息。这同时要求主持人用词的准确来表达出准确的语义。因此,播音主持人要培养自己播音的语言特色,同时要语言干练,用最简单形象的词语表达出丰富的信息量,也同时能让观众理解主持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不能给观众造成歧义。此外,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练习的时候,不能单纯地进行稿件的反复播报,这样学生就会失去自己表达时的情感,这也会使观众很难听出所播报信息的重点。对于语言这门博大精深的科目来说,其本身就不是很好把控,它会依据语音、语调、语气的不同传达出不同的信息,而对于播音主持这一专业来说,主要就是根据语言不同来传达出所要表达的信息,所以学生必须要掌握对语言运用的技巧,并总结出自己独有的技巧。而从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播音主持人对语言的表达能力,也体现了主持人个人魅力与自身的文化底蕴。在进行播音主持的时候,主持人不仅要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对自己的内在修养的表现要更加注意,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色彩来感染观众。其次,对播音主持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普通话,学习播音主持专业最基础的应该就是普通话,而取得普通话资格证书是学生能进入该专业进行学习的门槛。专业的发音也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基础。这也是播音中语言干练并富含丰富感染力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中,学生要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相关信息的播报,还要语言精确、具有感染力的进行信息的播报。

四、播音主持专业的环境分析

目前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面临着被电视媒体分化的境况,而且人才的培养模式也相对落后,就业的环境也是异常严峻。电视传媒的分化,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巨大的挑战,这不仅使得播音主持专业发展受阻,同样带来就业前景也受到阻碍。想要解决这一现象,首先也是重中之重的就是解决人才的培育和就业这两大问题。而这两大问题之一,就业问题却是无法保证的,这不仅仅针对播音主持这一个专业,任何专业都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就业率,但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形势格外严峻,几乎所有的毕业生只能做幕后的工作,能走到台上的少之又少,这也就让人疑惑,到底应不应该开设播音主持这一专业。最重要的是人才培育问题,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需要足够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对于学校其他的配备的设施以及实践的环境都是有较高的要求的。因此,为了提高培养的人才质量,就要控制任何院校都可以开办此专业的权限,对专业办学规模进行压缩,从而确保播音主持专业的良好发展。

五、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前景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在经过物质生活的满足后,逐渐转变开始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而电视机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改革,却始终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广播、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传媒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上升,而广播、电视不同频道的不同栏目不断进行细分,为播音主持专业提供了较多的就业的岗位。什么都变得多了起来,更多的人就开始在乎精,人们更加相信宁缺毋滥。所以对播音主持也开始要求专业化,这也使得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比没有参加专业训练的播音主持人员增加了就业的机会。同时,开始实行播音主持人上岗资格证,这就会出现一个空白区,也为播音主持行业提供了一次更新换代的新局面。在不断地发展中,传媒已经成为我国的文化的重要产业,这也就为播音主持人提供了更加多的就业机会。由此可见,在21世纪的广播传媒行业将会迎来崭新的时代,更多的广播电视形式将会不断涌现,而播音主持是电视传媒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随着广播传媒的行业不断扩大,播音主持的需求量也会逐渐扩大,再加上用人机制的改革,因此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播音行业需求和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水平不对等的问题,同样也是解决毕业和就业的问题。这也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以及加强专业水平的学习。同时院校不仅要提高办学的质量,还应该培养学生树立专家型主持人的培育与发展的意识,从而适应当代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形势,促使播音主持专业进行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林.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趋势与环境分析[J].大众文艺,2013(18).

[2]于蓉.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趋势与环境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12).

[3]任燕.顾芳芳.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改革刍议[J].新闻界.2011(4).

篇12

国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政机构已经整合,这一整合,究竟会对各自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出版业内正有不少专业人士在热烈讨论这一问题。

其实,还未讨论,行政改革就已给相关行业带来了一个明显的正效应。最近公布的新组建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三定方案”,已让我们明显感觉到正在有力地推进职能转变。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职能转变。通过职能转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同时该加强的加强,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注重完善制度机制,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可以说,新组建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三定方案”,应当得到来自行业的喝彩。

篇13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91-01

一、第三次浪潮冲击下的社会环境及背景分析

(一)生产要素的转变

生产要素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生产所必备的因素或条件。在《第三次浪潮》中作者认为,第二次浪潮也就是工业社会中,生产要素是土地、资金、原材料及劳动力等;而第三次浪潮中,生产要素则变成了知识,而知识里面具体包括信息、文化、资料,也包括图像符号、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等。在工业社会,资本是社会生产的主要要素;而在信息社会,知识则成为社会生产中的主要要素。则体现在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发展经济,而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无形价值的转变

无形价值是指无形资产的总价值。在工业社会中,无形价值包括有机器、股票、库存等;而在信息社会中,无形价值变为了研究、传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阿尔文・托夫勒曾写道:“我们为第三次文明建设新的信息领域的时候,我们不是在为无生命的环境输入生命,而是输入的智慧!”无形价值同时体现了当下社会的经济体系的主要支柱,再次说明了知识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性。

(三)传媒产业的发展

工业社会向信息知识型社会转型时候,发展最快的当属传媒产业。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成几何倍数的加速增长,传媒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产业的发展,工业时代的群体化转播时代为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铺垫了物质基础,然而,在第三次浪潮的冲击下,观众被分为很多小部分,文化的的多样性增添在每一次的分散中,同时对现在还处于统治地位的新闻、广播大大的削弱它们的力量。就这样,在第三次浪潮的冲击下,开始一个真正的属于未来的新时代――非群体传播工具时代。

(四)整体新建设的领域

随着非群体化传播工具时代的到来,一个新的技术领域、技术领域同时都出现了。信息的共享化,越来越通畅及便利又及时,总之,这些所有的、一切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同时也改变了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能力。

二、广告设计的改变

(一)细分化的非群体化传播的大数据时代

在第三次浪潮冲击下的人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吞读海量的信息。但同时也非常注重把握那些稍纵即逝的文化,把这些总结和组成了一个完整又系统的新形象、新概念。阿尔文・托夫勒写道:技术的反叛者的工业设计常用到一个“适度技术”,这种技术的好处多多,不仅为人类创造了职业多样化,而且避免了污染、能源浪费又节约了土地,可以为个人、地区甚至国家与世界的市场进行生产。这种全球的只有小规模技术的实验,打下了为技术的人性化的基础。正如计算机帮助人们留下稍纵即逝的文化,形成了一个新的模式,开拓了可能的极限,释放了文化新能量。借助这股新力量,出现了一个新的技术,一个全新的名词――大数据时代!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特曾说过:“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人们充分挖掘网络大数据的价值带来的巨大机遇,并且渐渐运用在广告宣传中,让受众接受到的广告信息是自己更感兴趣的,以保证广告的效果及效益。也是托夫勒所描述的――细分化,第三次浪潮制造业的特征,是短期生产的,个别的,和完全定做的产品。

2.不仅仅是传播工具的非群体化,生产的非群体化也是需要广告行业密切注意的方面。受众直接参与介入到生产过程中去,比从前的任何时候都要直接。现在有些接待客户的公司,能够把受众对商品的喜好要求,直接录入电子计算机,再由计算机控制机器,进行生产。当这种新模式得到广泛运用时,消费者与生产过程变得紧密结合起来,这与第二次浪潮的工业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产销分化的状态,有大大的改善。而广告行业在此社会发展的状态下,利用消费者日益个性的要求,做出更人性化地改变非常有必要,也非常地紧迫。

(二)加速度时代的时效性

时效性也是未来的信息社会所日益明显的特性。受众如何从海量的广告信息中读取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除了细分化的大数据的分析,还需要注重广告信息的时效性,抓住受众瞬息即逝的购买欲,受众可以立刻实现消费的意愿。速度经济取缔了规模经济,过去所有的观念,是时间就是金钱,而现在变成,下一刻的时间会比逝去的时间更有价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