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1 11:47: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对外进出口贸易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143-03
阿瑟・刘易斯在其《经济增长理论》中提出,促使经济增长的三个近因为经济活动、增进知识和增加资本。经济增长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的过程,通常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的增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经济增长除了取决于国内消费和投资的拉动外,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已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拉动经济增长。
一、相关研究和文献回顾
将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及经济增长联系起来的理论,是在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由分歧到交叉融合直至逐步一体化,可以将直接投资与贸易置于同一框架下研究后,才有了出现的可能。作此尝试的首推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岛清教授,他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建立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同一基石即国际分工基础上,提出边际产业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以互补形式存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方面,真正将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发展、对外投资联系在一起是邓宁等(2001)在投资周期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发展轨迹,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行为增加将导致外资流入增加,外资流入增加会导致出口增加,而出口增加又会最终导致向外投资增加。
以上成果说明了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及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一定关系,并探索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现有研究仍多是集中在单一的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或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上,对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及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
二、实证分析
前面已对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阐述,现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及经济增长三者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相关理论进行检验,同时也是对笔者所提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
(一)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根据前文的假设及要解决的问题,选取的变量为1985―200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进出口贸易总额(EXI)和对外直接投资额(OFDI)。根据理论,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经济有促进作用,但是一国的经济还会受到除该两者之外很多因素的影响。为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引入以下函数:
GDP=f(EXI,OFDI,Q)+u
其中,Q是除对外直接投资及进出口贸易以外的所有其他因素,如社会中的就业状况即劳动投入的大小、社会中的资本要素状况、人力资源情况、R&D情况等。u为随机扰动项。假设所有其他因素Q不变,即固定Q时得到以下计量模型:
GDP=β0+β1*EXI+β2*OFDI +u
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得到方程:
InGDP= β0+β1*InEXI+β2*InOFDI +u
为了直观地描述OFDI、EXI和DGP三者的长期关系,将三者按样本数据首先绘制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图,如图:所有数据均取自《中国统计年鉴》,其中GDP数值以当年汇率折算换成美元。
从图中可看出,各变量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且变动方向一致,说明其可能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计算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1。
从图1中可看出:时间序列数据有明显的增长趋势,且由表1可见,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甚至接近于1,表明各变量之间有较紧密的相关关系,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因此,要使建立的回归模型有意义,就必须要求这些非平稳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存在协整关系的前提就是各变量是同阶单整的,为此必须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二)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为了研究的方便,并考虑到对各时序数据取自然对数后不会改变时序的性质及关系,且所得到的数据容易得到平稳序列,对这些时序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后,得到的变量分别记为:LNGDP、LNOFDI、LNEXI。采用ADF检验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通过表3可以看出,GDP、QI、EXI的原对数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存在单位根,即都是非平稳的。而经过一阶差分后,三个序列都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下的平稳性检验,即不存在单位根,这表明了三个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可用I(1)表示。由此可见,若仅对LNQI、LNEXI、LNGDP进行简单回归而不做平稳性检验所得出的回归结果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三)协整检验
要建立经济变量的关系模型,还要检验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协整(Co-integration)方法是研究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有力工具。下面以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基于协整回归残差的ADF检验进行分析,其结果见表3。
可得模型1为:
LNEXI=0.265761+0.271422*LNGDP-0.352590*LNGDP(-1)+1.074312*LNEXI(-1)
残差项的稳定性检验:
由表3和表4可知,其残差的ADF检验统计值-3.391788小于在5%的显著水平下-1.9592值,故该序列是平稳的,说明LNEXI与LNGDP是(1,1)阶协整,并且它们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这表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与GDP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
同理,可得表5。
可得模型2为:
LNOFDI=-9.32714+1.439447LNGDP
由表5和表6知其残差的ADF检验统计值-4.299759小于在5%的显著水平的临界值-1.9592,故此时残差是平稳序列,说明LNOFDI与LNGDP是(2,1)阶单整,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GDP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可得模型3:
LNOFDI=-4.722841+0.972615*LNEXI
由表8知其残差的ADF检验统计值-2.913675小于在5%的显著水平的临界值-1.9583,故此时残差是平稳序列,说明LNOFDI与LEXI是(1,1)阶单整,并且它们具有协整关系。且由模型3中系数0.972615为正,可知两者存在同向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长期来看,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这一点与前文小岛清的贸易与投资互补理论模型是较吻合的,也即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互补互促,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促进了GDP经济增长。
(四)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分析的结果反映了我国GDP、OFDI、EXI变量两两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三者之间又是怎样的一个关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为使所建立的模型正确反映出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下面进行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得如下结果(见表9)。考虑到经济中常出现的时滞效应,本文不是只用一种滞后阶数来得到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结论的。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很有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模式:进出口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在长期中相互促进和补充,从而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三、结论与讨论
总之,通过上述数据的实证检验,可以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以互补互促关系存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这与我国实际较为吻合。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一,从协整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进出口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协整关系,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进出口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在长期中相互促进和补充,从而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第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基本上符合互补关系。对外直接投资QI对进出口贸易总额长期内是促进作用,但对贸易的替代作用不明显。首先,这可能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有关,净对外直接投资仍为负值。其次,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加快、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的影响弱化。这个结果很好地说明,有关我国日益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会带来贸易或国际收支失衡的疑虑尽可打消。
第三,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基本上是互补的,也就是说还是会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这意味着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需要朝着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一体化趋势发展,以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王小红,等.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回顾与展望[J].国际贸易,2008,(9).
[2] 孙敬水,张蕾.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协整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财贸研究,2007,(1).
[3] 龚晓莺.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
[4] 江小涓.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更均衡合理地融入全球经济[J].经济研究,2006, (3).
[5] 项本武.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 (3).
[6] 张应武.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互补或替代[J].国际贸易问题,2007, (6) .
[7] 姚树杰,韦开蕾.中国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互动实证分析[J].经济学,2007,(1).
[8] 张骁,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脉络及最新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6,(2).
[9] 张鹏,李荣林.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贸易影响的动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6).
[10] 张如庆.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J].世界经济研究,2005, (3).
[11] Dunning J. H, Chang-Su Kim and Jyh-Der Lin.2001.rporating Trade into the 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 A Case Study of Korea and Taiwan[J].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29.
以往我国凭借廉价劳动力资源完成出口贸易和产品竞争任务,经过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全面增加,我国在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地位开始日渐削弱,比如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类制造行业,也开始日渐衰萎并不得不朝东南亚一些国家比如向菲律宾、泰国等转移。归结来讲,我国进行优势产业独立发展,夕阳产业对外投资,对于其日后贸易结构调整十分有利,将会全面带动周边产业的出力。
2.进一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状态
经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控制,国家收支会得到进一步平衡,在保证汇率稳定的基础上,规避出口竞争力过低,使得我国对外出口竞争实力和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3.持续辅助相关企业主动绕过贸易壁垒
通过跨国并购或是在海外设置子公司,可以让我国企业更快的挤入国际市场,使得因为贸易避雷造成的贸易限制问题得以顺势消除,全面增加产业贸易数量并强化企业国际综合竞争实力,最终带动关联产品出口贸易。
4.快速赋予我国企业强效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向发达国家迈进,进行绿地投资并构建起专业化的分支机构,能够愈加接近东道国的R&D资源,保证及时介入所在产业高端技术集聚区域并加以模仿学习,从中获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长此以往,令自身所有权优势得以全面增加,并顺势扩充出口贸易范畴以及对国际的影响效应。最好的例子就是大连机床企业,就是凭借并购渠道,进行逆向技术溢出实时性获取,跻身于世界十大机床排位。
二、现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工作中面临的具体挑战困境
1.政府管理缺乏应有的统一联带性
许多企业无法在对外直接投资前深入性调查掌握国外法律法规,致使在并购工作中处于弱势地位,不能获得政府可靠的支持。
2.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结构机理严重紊乱
自2011年开始,我国对外投资中,占比比较大的分别是租赁、商务服务、采矿、批发和零售制造等领域,大约占据整体投资份额的77%,相比之下,关于软件、科学研究等高新科技产业占据的比重就显得较小,几乎只有2.1%。由此看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层次过低,并且缺乏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支持。
3.专业型人才资源储备数量不够充足
事实上,我国许多跨国行业都缺乏跨国性经营管理人才,致使后期直接投资活动遗留深刻的随意和盲目患,长此以往便会令海外经营能力持续降低,严重情况下直接陷入亏损等被动境遇。如2011年我国陷入亏损的境外企业便已经达到23%。
透过宏观角度观察,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管是在产业结构、参与企业实力、国际竞争潜质等方面,都和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竞争规范诉求有着较大差距,在此期间,西方发达国家更利用严格规定限制我国对外投资力度。长远趋势看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发展还有较长一段的挑战适应路途要走。
三、利用对外直接投资途径改善进出口贸易管理质量的措施
归结来讲,我国就是要持续地革新拓展对外直接投资形式,将国际、国内两类市场优势和多元化资源优势尽数发挥,使得直接投资对贸易的促进效用至此得以长效发挥。对外直接投资本身有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经过跨国生产途径迅速带动高端设备、原材料、中间品的出口支持动力;再就是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国内经济发展一切需要的资源,包括高新技术设施和丰富的实践管制经验等,借此令国内产业机构快速优化并提升技术水准,令我国企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变得愈加理想。具体措施内容将细化为:
1.适当加大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力度,持续优化并改造相关产业结构
我国以往获取的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淘汰的机械和技术,相关行业根本不能得到系统化革新拓展机遇,唯一能够有效利用的便是自身劳动力资源优势,而在和其余国家进行出口贸易竞争环节中,既有的劳动力优势也开始逐渐丧失。因此,有关规划主体需要持续加大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完成逆向技术溢出改革指标并快速获取高端的知识技术,令高新科技产业投入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这样一来,便可在国际贸易中尽快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扩充相关产业整体的对外出口贸易范围。
2.督促政府快速构筑起完善形式的金融服务机构
在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基础上,地方政府需要全面发挥自身职能效应,在企业实行政策方面予以科学化引导,进一步开放集合融资、税收、信息咨询等功能服务。另外,政府还要持续修缮海外投资监督保障体系,主动规避政治风险侵蚀效应,令企业自觉形成发展对外贸易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当然,为了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改革进程,作为政府,有必要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现状、既有产业结构以及国家战略,人性化的调整投资区域并调整产业运作模式。逐步搭建起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指导体系,借此调整我国投资法向引资一边倒的隐患,同时将西方发达国家出口贸易发展经验予以充分借鉴,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外投资主体、权责、区域、产业、模式、利润分配、人才培养等,再就是成立专业化监理机构,令对外投资管理程序在当下予以快速简化,最终提升管理实效。
3.跨国企业要积极培养金融、财务、贸易、法律等各类专业人才
透过各方合作建立起高效的教学培训机制,保证在合理时间范围内培养供应融合财务、贸易、法律、政策管理经验的应用型人才,进一步规避今后直接投资活动的盲目和随意性问题,令对外直接投资成功几率得以大幅度提升,衍生出可靠的企业内部优势,为今后产业内出口贸易持续增加,创设适应条件。
[2]范振洪,顾春太.后危机时期提升山东对外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思考[J].综合竞争力,2011,02:55-61.
[3]毛清华.山东对外经济发展分析与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2,08:18-21.
[4]安佳,陈东景.山东省对外经济合作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0:108-109,113.
利用外资和贸易收支是我国对外经济的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利用外资主要包括对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其他投资。贸易收支则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类。近年来,利用外资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占有越来越重的比重,并深刻影响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随着中国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地融入世界经济,要培育更多的出口企业走向世界,突破口就在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里,要充分发展我国现有的比较优势和努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保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吸引并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无疑是关键。
1利用外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1.1外国直接投资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中国引进外资已经连续 10多年居发展中国家第一,去年更成为世界上流入 FDI 最多的国家。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900.33 亿美元。在这些外资投向中,绝大部分投向了制造业。在现有外资企业中,制造业占了7成,今年新批外资企业中,72%的企业和75%的金额继续投向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通用和专用设备领域,集群化投资的特征明显。外资向中国制造业集中的结果,使得中国制造加工业日益融入全球生产和营销的分工体系,产品因此而出现大规模跨国流动,成为世界贸易链条中的重要一环。FDI 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联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规模。目前,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已经占全国出口总值的57%,进口占58%,对外依存度(出口额占工业产值比)高达45.5%。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外资继续向中国制造业投资的趋势不变,我国进出口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1.2外国直接投资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
1.2.1外商直接投资进一步推动我国产品结构升级。与开放初期外资政策单纯注重吸引资金不同,近年以跨国公司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大规模转移为标志,外资大量进入的同时带来了三样我国缺乏的要素:国际营销网络、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这三要素与我国的良好的基础设施、完整的工业部类、质优价廉的劳动力三个比较优势相结合,使得中国工业技术能力成长迅速,具体表现在工业配套能力加强,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业结构提升很快,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外贸经历了从轻工纺织品到机电产品,再到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要支撑和新增长点的三个阶段,成功地驾驭着出口产品结构逐步升级的过程。近三年来,全球信息技术 100 强中已有 90% 到中国投资,使中国迅速成为全球第三大信息通信技术的产品制造基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越来越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正在成为推动我国进出口高速增长的新亮点。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迅猛增长52%,高于总出口增速17个百分点,占全部出口的比重已达27.4%,对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日益加深。其中,笔记本电脑、移动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产品的出口增速甚至达到70-90%,高新技术产品直接拉动外贸出口增长13个百分点,充分打开了未来发展的空间。
1.2.2引进外资使我国传统进出口贸易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成份是一般贸易,但这种格局近年被打破。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过了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55%,进口总额的39%。在产品构成上,加工贸易中的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的7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国的89%。其中,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79%,进口占66%。
加工贸易的进出口以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的特点,使得外资与外贸之间的关联度日趋紧密,利用外资的规模和程度对进出口贸易的数量、金额和产品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名称的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对加工贸易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应做新的分析和评价。商务部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加工贸易的产业聚集、配套和辐射效应,已经使得这种贸易形式的国内增值率达48% 左右。加工贸易不仅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吸纳了2000 万以上的劳动力就业,而且每年由此获得了较大的贸易顺差,为增加进口提供了安全保障。2009 年,加工贸易的顺差达千亿美元,将一般贸易的逆差予以弥补,为全年贸易平衡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
从总体情况及现有支撑条件看,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进出口仍将维持高于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增长速度的发展趋势,并与积极吸引外资互连互动,共存共荣。这是由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的:一是中国宏观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期,其内在生产能力和消费潜力非常巨大,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为标志的国内经济建设将长期持续,经济规模与总量的扩张对国际市场与货物贸易带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所谓“中国景气”现象,将首先从周边国家开始,逐渐向欧美国家辐射。二是世界产业,无论制造业或服务业“外包化”已成潮流,由此带来全球产业分工的新一轮配置,制造业、特别是 IT 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还方兴未艾。作为一种发展模式,中国经济正前所未有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成为国际大循环中的重要一环。在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中,坚定不移地积极吸收外资,依然将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利用外资促进进出口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2.1注重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
应该看到,中国出口产品在一定时期内主要依靠数量增长和加工贸易的方式获得高增长,是我国走向成熟工业化国家的进程中一个必不可缺的阶段。中国从这个阶段获得了巨大利益,但也为此付出了资源、环保等方面的代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出口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当前紧迫的工作。因此,我们利用外资政策今后要更多地注重引进技术、人才和现代化管理,以此提升产业竞争力。要鼓励跨国公司把高技术、高增值、低消耗的高端产业和研发机构转移到中国,并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和支持,充分发挥外资技术的“溢出”效应,形成国内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聚集群,逐步走向依靠质量效益实现可持续增长。此外,围绕跨国公司出现的全球化服务业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服务业开拓新市场的趋势,要积极承接服务业的国际转移,稳妥有序地开放服务市场,在服务业外包、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物流、商业、旅游、金融、电信等领域获得发展先机,赢得新的国际竞争。
2.2在保持积极吸收外资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基础上,统一认识,适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继续坚持积极有效的吸引外资政策。要重视当前国际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区域经济合作中贸易、投资自由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保持我国引资的竞争力,以此紧紧把握住这次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属于成长型经济,在外资政策考量上,应优先考虑中国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需要等宏观经济指标,同时充分关注引进外资与进出口增长的互动与影响,仔细权衡利弊进行政策选择。
一、引言
随着山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山东省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据山东省统计年鉴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累计已有113家世界500强在山东省兴办企业262家。2004年,新批合同外商直接投资21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7%,实际外商直接投资87.0亿美元,增长22.7%;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891个,增长11.1%。与此同时,山东省的进出口贸易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年出口额由1985年的23.4652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358.7286亿美元;年进口额由1985年的17.9796 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249.0850 亿美元。
对于国际直接投资东道国而言,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或出口的关系表现为二者的互补性、替代性或是相互关系的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来探讨山东省FDI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为了从定量角度考察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本文选取山东省1980年至2004年的年度经济数据,运用协整方法进行分析,建立误差纠正模型描述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关系,并对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其中,FDI是各年度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EX代表各年度的出口贸易额,IM代表各年度的进口贸易额。本文为了研究方便,并且考虑到在分析中取各变量的自然对数后不会改变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对各序列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变换后各变量序列分别取LNFDI、LNEX、LNIM。
表1 1980年至2004年间各样本数据的情况 单位:亿美元
年份
FDI
EX
IM
LNFDI
LNEX
LNIM
1985
0.0559
23.4652
17.9796
-2.88
3.1555
2.8892
1986
0.1939
19.1926
19.0914
-1.64
2.9545
2.9492
1987
0.2381
28.9938
6.5356
-1.43
3.3671
1.8773
1988
0.3908
30.9773
26.3588
-0.94
3.4333
3.2718
1989
1.3132
32.7015
28.9496
0.2725
3.4874
3.3656
1990
1.5084
34.1719
8.6803
0.41
3.5314
2.1611
1991
1.7950
37.523
10.7970
0.59
3.6250
2.3793
1992
9.7335
43.3752
34.4388
2.28
3.7699
3.5392
1993
18.4319
42.036
30.8226
2.91
3.7385
3.4282
1994
25.3566
58.7011
37.5916
3.23
4.0725
3.6268
1995
26.0719
81.6101
57.8906
3.26
4.4020
4.0586
1996
25.9041
91.8298
69.8096
3.25
4.5199
4.2458
1997
25.0044
108.5888
66.7743
3.22
4.6876
4.2013
1998
22.2262
103.4705
62.7035
3.10
4.6393
4.1384
1999
24.6878
115.7909
66.9185
3.21
4.7518
4.2035
2000
29.7119
155.2905
94.6093
3.39
5.0453
4.5498
2001
36.2093
181.2899
108.3414
3.59
5.2001
4.6835
2002
55.8603
211.1511
128.2664
4.02
5.3526
4.8541
2003
70.9371
265.7285
180.8467
4.26
5.5825
5.1976
2004
87.0064
358.7286
239.0850
4.47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