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机电一体化研究

机电一体化研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01 11:47: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机电一体化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机电一体化研究

篇1

近些年来,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在民用工业和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因此,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当今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特征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动力、机构、执行器、计算机和传感器五个部分组成,相互构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柔性自动化系统。其中计算机软硬件和传感器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要素。与传统的机械产品比较,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1.1体积小,重量轻,适应性强,操作更方便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操作人员摆脱了以往必须按规定操作程序或节后频繁紧张地进行单调重复操作的工作方式,可以灵活方便地按需控制和改变生产操作程序,任何一台光机电一体化装置的动作,可由预设的程序一步一步控制实现,甚至实现操作全自动化和智能化。

1.2功能增加,精度大幅提高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以激光、电脑等现代技术集成开发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构设备、仪器仪表和元器件。电子技术的采用使得包馈控制水平提高,运算速度加快,通过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按预设动作,其自行诊断、校正、补偿功能可减少误差,达到靠单纯机械方式所不能实现的工作精度。同时,由于机械传动部件减少,机械磨损及配合间隙等引起的误差也大大减小。

1.3部分硬件实现软件化,智能化程度提高

传统机械设备一般不具有自维修或自诊断功能。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电子装置能按照人的意图进行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信息采集及处理、调节、修正、补偿、自诊断、自动保护直至自动记录、显示、打印工作结果。通过改变程序,指令等软件内容而无需改动硬件部分就可变换产品的功能,使机械控制功能内容的确定和变化趋势向"软件化"和"智能化"。

1.4产品可靠性得到提高,使用寿命增长

传统的机械装置的运动部分,一般都伴随着磨损及运动部件配合间隙所引起的动作误差,导致可动摩擦、撞击、振动等加重,严格影响装置寿命、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装置的可动部件减少,磨损也大为减少,像集成化接近开关甚至无可动部件、无机械磨损。因此,装置的寿命提高,故障率降低,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5融合了多种学科新技术,衍生出许多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新产品

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究开发涉及到许多学科和专业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声学、机械工程学、电力电子学、电工学、系统工程学、光学、控制论、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等。例如人们很熟悉的静电复印机、彩色印像机等,就是一种由机、电、光、磁、化学等多种学科和技术复合创新的新型产品。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光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与机械技术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衍生出许多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新一代技术装备。

1.6产品系统性增强,各部分系统间协调性要求提高

光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学科的边缘科学技术,多种技术的综合及多个部分的组合,使得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其各个组成部分在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中相互配合有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各种技术扬长避短,提高系统协调性。

2.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研究现状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领域急起直追,我国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已取得明显的成效,数控产品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经济型灵敏数控装置发展很快,是我国特有的经济实用产品,不但适用国内市场的需要,部分产品还随主机配套出口。国内的机械产品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C)和微电子技术控制设备也越来越多,覆盖面也日益扩大,从纺织机械、轴承加工设备、机床、注塑机到橡胶轮胎成型机、重型机械、轻工业机械都是如此,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光机电设备,在质量上也有重大突破,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发展趋势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成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并逐渐成为一种产业,而这些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从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技术热点主要包括:

(1)激光技术

1)高单色性,利用激光高单色性作精密测量时,可极大地提高测量精度和量程。

2)高方向性,因具有很远距离传输光能和传输控制指令的能力,从而可以进行远距离激光通信、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导航以及遥控。

3)高亮度性,利用激光的高亮度特性,中等亮度激光束在焦点附近可产生几千到几万度的高温,可使照射点物体熔化或汽化,对各种各样材料和产品进行特种加工。

4)相干性,由于激光速频率单一、相位方向相同。适用于激光通信、全息照相、激光印刷以及光学计算机的研制,而在实际运用中也会通过一些激光技术改变激光辐射的特性,应用范围更广。

(2)传感检测技术

1)激光准直,能够测量平直度、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也可以做三维空间的基准测量。

2)激光测距,其探测距离远,测距精度高,抗干扰性强,体积小,重量轻,但受天然影响大。

3)光纤探测器,在目标很小,间隔受限或危险的环境中,最常选用的是光纤探测器。

其他还有激光打孔、刻槽=标记、光化学沉积等加工技术。

(3)激光快速成型技术

激光快速成型是利用计算机将复杂的三维物体转化为二维层,将热塑性塑料粉末或胶粘衬底片材纸张烧结,由点、线构造零件的面(层),然后逐层成型。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可使新产品及早投放市场,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生产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产品的竞争能力。

(4)光能驱动技术

利用光致变形材料可制作光致动器和光机器人。现已研制成功一种光致动器,其工作原理是将光照在形状记忆合金上,反复地通、断使材料伸缩,再利用感温磁性体的温度特性,将材料末端吸附在衬底上。利用材料本身的伸缩和端部的吸附特性,加上光的通断便能实现所要求的动作。实验验证,该致动器能可在顶面步行。这种状态目标处于初级阶段,如果能发现具有优异光作用特性的动态物质,则可使光能驱动技术广泛应用。

3.结语

技术上的改革和与之相配套的技术支持是创新技术的基础。开发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有不同的层次和灵活的自由度。在机械技术中恰当地引入电子技术,产品的面貌和行业的面貌就可以迅速发生巨大变化。产品一旦实现光机电一体化,便具有很高的功能水平和附加价值,将给开发生产者和用户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志,朱文坚.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制造工程,2001(12)

[2]梁进秋.微光机电系统国内外研究进展.光机电信息,2000(8)

篇2

2煤矿机械与机电一体化技术

2.1安全监控技术

煤矿工作是在井下进行,由于井下环境恶劣,存在着许多的不安全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及时地对煤矿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气体进行监控,并及时地预警给煤矿施工人员,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作出防范措施,从源头上来避免有毒气体的泄露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隐患。在煤矿机械中运用安全监督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安全监督系统的工作性能,及时地对设备故障进行排查,对设备故障的部位精准到位地运用数据显示出来,并能够自动化地对设备异常进行纠正,对设备故障发出警报,以此来避免因为设备故障耽误了工作的顺利进行,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2.2节能损耗技术

煤矿工作进行中,因为煤矿机械设备的性能不高,操作难度比较大,常有资源能源浪费的现象出现。为了提高煤矿工作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运行中能源损耗,就要加强对煤矿工作的管理,还应该要对其相应的设备进行技术革新。采煤机是传统的煤矿工作运行中对资源能源耗费现象比较严重的机器设备之一,传统的采煤机以液压技术来对其工作的开展进行牵引,液压技术具有不稳定性,导致牵引力不足,为了提供充足的牵引力,需要提供大量的能源消耗能量来进行补充,且对设备的损害大,导致能源损耗过大。现在采煤机运用电气一体化技术进行牵引,因为电流具有稳定性,所以能够提供平稳的牵引力,有效地降低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减少设备维修的次数,有效地实现了节能损耗,提高了煤矿工作的安全可靠性,提高了煤矿工作的工作效率,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机械自动化技术

传统的煤矿工作一般都是由人工来进行施工,机械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导致人工的工作强度大,给工作安全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不利于提高煤矿工作的工作效率,给煤炭的产量和质量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机电一体化中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到煤矿机械中去,能够有效地实现施工管理以及施工机械化。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能够使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施工,通过对机器人的控制,及时迅速地检测出施工环境的有毒气体,进而确定工作的安全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人员工作的强度,提高施工人员工作的安全可靠性,还能够及时地将发现异常现象以图文的方式反馈给管理系统,然后提交到施工管理部门处,通过对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技术做好防范措施,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篇3

一、机电一体化的产生与应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期,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给以很大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目前,机电一体化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但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C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更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趋势。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

(二)模块化趋势。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不过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

(三)人性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

(四)网络化趋势。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等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是为大势所趋。

(五)微型化趋势。微型化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微型化产品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六)绿色化趋势。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时应符合环保和人类健康的要求。

(七)带源化。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因而对于运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好处。带源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四、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机床拥有量最多的国家(近320万台),但数控机床只占约5%且大多数是普通数控(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占10%)。近些年来数控机床为适应加工技术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技术领域都有巨大进步。

(1)高速化。由于高速加工技术普及,机床普遍提高了各方面的速度。车床主轴转速有3000~4000r/min提高到8000~10000r/min;铣床和加工中心主轴转速由4000~8000r/min提高到12000~40000r/min以上;快速移动速度由过去的10~20m/min提高到120m/min;在提高速度的同时要求提高运动部件起动的加速度,由过去一般机床的0.5G(重力加速度)提高到1.5G~2G,最高可达15G;

(2)高精度化。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已由一般的0.01~0.02mm提高到0.008左右;亚微米级机床达到0.0005mm左右;纳米级机床达到0.005~0.01um;最小分辨率为1nm(0.000001mm)的数控系统和机床已问世。

(3)复合加工,新结构机床大量出现,如5轴5面体复合加工机床,5轴5联动加工各类异形零件。同时派生出各种新颖的机床结构,包括6轴虚拟轴机床,串并联绞链机床等。

结束语:综上所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最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并影响到几乎全部的工业行业。我国从80年代初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开始予以重视,先后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高科技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列专项对机电一体技术加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1990年,国家将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列为“八五”及本世纪后十年发展全民经济的重要战略技术措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已取得相当进展。

参考文献:

篇4

1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从1970年开始,我国设计并制造了第一套综合采煤设备,并在大同矿务局进行了试验,标志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在我国开始起步[1]。我国正式将机电一体化技术放在无比重要的位置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成立863项目,同时也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来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2]。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在综合采煤设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也加大了我国的煤矿机电技术的发展步伐;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又开展了煤矿支撑机械的无线监控、故障实时诊断的研究,并成功研发了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到了21世纪后,我国无论是在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方面,还是在该技术应用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一些煤矿机电设备也具有一定的程序化和智能化水平,而且这些设备还具有操作非常简单,可靠性比较高等特点[2]。然而,同世界上一些具有先进煤矿机电设备制造技术的国家相对比,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并且煤矿机电的研究相对于航天、铁道、化工等行业起步晚,在研究水平、应用领域、投资投入、技术人才等方面都还存在着比较大差距。

2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

机电设备的广泛使用,使能源的损耗量大大降低,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煤矿职工不需要再从事那些十分劳累的工作,极大地提高工人精神面貌,这些机电产品也改良了工人的劳动环境[3]。机电一体化产品被大量的装备在煤矿设备上,能够实现煤矿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等等,极大地促进了煤矿生产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效益和高效率。

2.1机电一体化在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的应用

KJ90系统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研发的一款监控系统产品,该产品在世界上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平[4]。KJ90系统能够与网络进行方便的连接;操作系统为Windows操作系统;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比之前的产品有了进一步提升。同时,在与煤矿生产安全规程有关的规章指导下,规定了我国各级煤矿都必须安装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监测监控系统使煤矿的安全生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2.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井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

2.2.1采煤机

采煤机是通过计算机来控制,具有故障自我诊断的作用,采煤机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能够进行故障诊断和工况监测,多种不同功能的传感器被安装在采煤车上来进行记录和显示采煤机的各种工作状况,为操作者提供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采煤机的故障从而保证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工作。

2.2.2掘进机械

煤矿掘进机械应用机电技术的速度相对其他行业比较缓慢,例如连采机技术被引进掘进机械中,目前,掘进机械大多由计算机进行控制,使的该机械装备不仅具备了工况实时监测功能,还使该装备具有如转载机一般连续运动的能力,掘进机的挖掘速度也得到质的飞跃。另外,目前一些研究机构开始将PLC技术用于掘进机的控制并获得了成功。

2.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井运输提升设备中的应用

内装式提升机是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该提升机将机械技术、控制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融合到一起,而开发的一种机电产品。该内装式提升机是具备典型机电设备的一些标志性优点,开创了机电技术在大型机电装备上应用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末,全数字交流式提升机是我国引进的主要提升机类型,世界上最先进内装式变频技术被应用到该提升机上,这种提升机监测系统、安全系统及电气控制模块都以串联方式进行连接,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控制。内装式提升机的机械结构被简化,因为该机型把驭动和滚筒整合一个整体,从而使设备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大幅度减小,产生了很明显的经济效益。具备很大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3现代煤矿机电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电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较低而且技术力量还十分薄弱。在我国一些地方煤矿中,一部分机电技术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十分有限,在平时的工作中主要凭借凭经验进行管理工作,没有进行全面的设备管理理论学习,也没有进行系统的企业管理理论学习,违反规定的作业方式时常发生,各种电气方面的危险事故屡见不鲜[7]。

(2)煤矿企业中有一些设备由于使用时间比较长,线路出现老化、陈旧现象,与规定的安全标准存在很大差距。另外,一些机电装备出现了严重的生锈现象,而煤矿企业没有进行定期的防护,机电设备损坏现象严重,损毁速度十分快。另有些煤矿企业,为了增加产量,没法保证定期的检查、维修、保养,一些电气线路长期处于电流、电压过载的状态,这也加速了机电设备的损坏速度。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煤矿企业存在的问题,在企业中应对职工加大规章制度的培训,要求员工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工作。使煤矿的一切工作都向着规范化、和制度化放向发展。对职工加强培训,使职工明白学习机电方面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使职工能发自内心想学习机电知识。

4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方面的建议

将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对比,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的落后现状仍不容忽视。为此,我国研究人员应在以下方面加大研发力度。

(1)在设计一款电产品时,那些性能比较优越的PLC应被优先考虑。这样不仅能使功率损耗大大减小,还能使设备体积变得更加小,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2)开发智能性比较高的专家系统,在设计机电设备时应使这些设备具备通信的能力,并且这些通信模块应具有比较方便的连接功能,能够很快捷的连接网络。

(3)机电一体化产品目前已经有不少应用,但这些产品标准不一致,类型很多,比较杂乱。面对如此现状,设计人员应向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方向努力。

(4)设计机电产品时,多采用一些性能比较优越的传感器,将提高机电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作为一个重点考虑的问题,使机电产品能敏感地识别周围的环境,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自动调整设备,甄别故障并纠正故障。除此之外,为了使工人脱离繁重的体力劳动,并远离危险工作,应加大力度进行煤矿机器人的研究。

(5)不仅要加强提高机电设备的可靠性,还应该选择一些适应性比较好的传感器,使机电产品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的工作。增强机电产品的适应性,提高机电产品的可靠度。

(6)应积极将其他行业的新技术引入机电设备中,加大机电产品创新,使产品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优化其性能,使机电设备能更好地工作,实现煤矿生产的自动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高小刚,方保明.论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J].科技信息,2008(35):297-297.

[2]姚桂玲.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煤炭技术,2011,30(8):62-63.

[3]赵菊清.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393-393.

篇5

中图分类号:T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033-01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传统机械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微电子技术的一种新型工业技术,它是融合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理论和电气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煤矿综合自动化的基础就是通过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的。这也是实现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支点。通过将机电自动化技术投入到煤炭行业中,大大提升了我国煤炭行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煤炭行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机电一体化的内容

随着机电一体化的深入应用,推动了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向微型化、系统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对传统煤炭行业产生很大的冲击。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善了煤炭行业的工作情况和安全系数,同时在能源损耗和安全生产等方面也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为传统的煤炭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煤炭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的意义

(一)提高煤炭行业的工作效率

在传统的半自动手工作业时期,煤炭企业的生产状况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由于生产的各个环节基本上主要通过人力作业进行生产工作,在设备过于简陋的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强度高同时劳动效率低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大量的新型机械设备投入到煤炭的生产和运输工作中,也彻底改变了煤矿的作业模式,将工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幅度提升了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1]。

(二)提高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煤矿工作的安全工作和运行,关系到企业的正常发展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同时还关系到职工的家庭幸福美满,也影响着国家的煤炭工业的顺利发展。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生产的应用,为煤炭生产的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三)增加煤炭行业的产出和收益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煤炭产量的大幅度提升,也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帮助员工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水平。由于煤炭企业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三、煤炭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的进展

(一)运输机械的机电一体化

1.胶带运输机

目前情况下,我国的皮带传输机设备大都是通过进口来实现的。主要的系统有美国道奇公司的CST系统以及交流变频交流电带电气控制系统。这些传输系统都在效率、速度、开始和停止等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平衡。CST系统作为一个通过机械齿轮进行减速的系统,拥有超过90%的传输效率;通过连续的检测和控制,使得驱动器在动力性能和负载强度上具有较强的均衡性;通过对各个工作环节的监控,一旦发现设备运转出现异常现象,计算机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对设备发出停止工作的指令,并将故障原因及时总结归纳。CST技术是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核心所在,也表现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越性和高效性。我国新研制的数字控制系统,能够在传输速度、电枢电流以及磁场电流等方面,对胶带运输机进行监控工作。由于该系统在自我诊断和自我保护等方面都有较为完善的能力,所以在我国六安、平顶山等矿区都得到了较为普遍和正确的使用,赢得了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2]。

2.矿井轨道运输机械

近些年来,我国在矿用电机车技术的转型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技术层面: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集成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运用计算机的系统控制建立强大的直流机车,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在矿区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在实际应用中,中国矿大研制的开关磁阻电机机车在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业试用过程中表现良好。通过计算机或者PLC建成的另外一种矿山机动车,主要通过“信、集、闭”等方面的强化,同样在我国的煤炭行业应用中也得到了不错的反响。

(二)采掘机械的机电一体化

1.刮板运输机

刮板运输机是整个机电一体化研究进程最慢的部分和设备。在国内刮板运输机的应用中,主要以进口的CST系统刮板运输机为主,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是对传统运输机进行改良后的结果。例如,国产的KJ63面部综合监控系统,就是将检测设备安放到刮板运输机的轴承上面,实现对刮板运输机的实时监控。但是由于刮板运输机的工作环境过于恶劣,导致监控系统的传感器安装和维护工作出现不小的难度。

2.掘进机械

高速隧道机在机电一体化研究的进程中也是较为缓慢的,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分公司大柳塔煤矿,通过引进久益环球(天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连续采矿机,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的监控,能够实现日常工作的具体情况监测和转载机连动的具体功能。其挖掘速度基本上可以实现100m/天的速度。煤炭总院太原分院设计的PLC系统主要用于对捆进机的控制,但是其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缺陷――不能对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工作[3]。

(三)供电设备的机电一体化

1.智能化开关系统

随着高效采煤技术的发展以及井下供电量的增大,对隔爆型磁力起动器的安全和可靠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智能化开关系统方面,由于国内在相关技术方面拥有不错的优势,所以国内很多厂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相关的产品开发。由中国矿业大会和兖矿集团共同开发和研制的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智能真空磁力起动器,就具有较高的工艺和技术水平。其主要采用当前较为流行的全数字化技术进行相关的控制工作,能够实现控制、测量、保护、通讯、等功能。同时,通过屏幕和键盘,实现多种控制模式之间的相互切换,大大方便了开关操作的便捷性和适用性[4]。

2.井下电网智能监测系统

井下电网监控系统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整个矿井电网进行系统的监控、显示、记录和存储工作,同时对整个地下电网系统的运转和绝缘情况、整体电网的运行参数,进行有效的监管工作。当井下电网出现故障的时候,监测系统会对相关的事故做出报警和故障意见,同时也可以通过和上级矿务局的电力系统进行联网,推动煤炭电网管理的发展,保证企业在经济、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结束语

在煤炭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推动煤炭行业向高效化、安全化、现代化的转型和变革,实现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进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13.

篇6

1.2机电接口技术的接口分类机电一体化接口整体包括四大类,分别是智能接口、人一机接口,动力接口以及机一电接口。智能接口存在于传感器到控制器、驱动系统到传感器以及控制系统到驱动系统三个位置,这种机电接口类型的应用一般来说是很复杂的,但是整体来讲其中存在的共性即是可以传递同时转化各种各样的信息,根据不同的要求做出不同的应答,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一般而言,软件表现出的功能连接就是智能接口。人一机接口具体而言就是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同人之间的连接,这个借口可以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它是双向的,其中的硬件设备包括输入/输出,具体包括键盘、按钮、显示屏等。动力接口是动力源与驱动系统之间的接口,它能够为驱动系统提供到其所需的动力,一般动力接口的形式会随着系统需要的动力类型而发生改变,并且相差迥异。但总之,动力接口最显著的共同优点就是其通过的功率较大。

1.3机电一体化接口的功能机电一体化接口技术能够将信息以及能量实时的进行必要的传递和转换,从而成为这一技术正好需要的内容,还会将家电一体化中的各个组成技术的不同特性进行相关的融合操作,混合成为一体。机电接口技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硬件以及软件。一般而言,硬件的主要功能就是将人与机电一体化系统之间,或者是在子系统之间建立相关的连接,达到信息能量传输、转换与传递的目的,其实真正的工作原理是在其之间提供物理通道,从而使得连接成为现实。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对机电一体化组成技术进行协调与综合操作,为系统提供出信息转换、调整以及交互的过程和方法。这样一来,就使得机电一体化各个的子系统之间实现了融合,从来能够发挥出新的功能。

1.4机电接口技术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影响发展推动机电技术一体化是社会的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基于多种技术的融合,包括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内容结合而成的机电一体化满足了社会的整体发展,包括机械技术的发展。无论是针对于系统的设计理论,还是针对于系统的集成和融合理论,对于它们的研究与探讨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机电接口技术就因此成为时展的产物.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科学的方法。总之,即是对于机电接口技术的研究以及探讨能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物联网技术在机电接口技术中的研究与应用

2.1物联网的概念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壮大衍生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总之,这一技术就是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下的必然产物,它通常通过多种技术,譬如自动定位技术,各式各样的传感器,以及RFID等具有信息感知作用的设备和技术,将有相关要求及有需要连接的、监控的以及做出操作的随意一种物体进行连接,然后对各种所需要的信息,包括热量、位置、化学生物或者是声音、数量等各式各样的数据进行收集归整;同时,需要结合互联网的强大性能,使得这一个巨大的整体形成一个覆盖范围面极其广阔,甚至可以是是无所不在的网络系统。研究并应用物联网的最终目标就是将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广泛连接成为现实,从而便可以极其方便的进行相关的信息交流、信息管理、信息控制以及信息识别。追溯物联网的整个发展过程,这一概念最早提出的时间是2005年,由国际电信联盟会议正式提出,并且针对这一概念,ITU还发不了相关的报告,报告中提发展,意味着广泛存在于社会之中的物联网时代即将被迎来,无论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还是传感技术等多项领域都会因此得到极为迅速极为前景明亮的大发展。当然,人类的社会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高科技。

2.2物联网的技术基础物联网在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中,被看作是当今信息社会之中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和改革,这一技术在非常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未来生活构造了一幅美丽的光明前景。也使得物联网技术在全球的范围内得到了充分的关注与重视。虽然当前看来,全球范围内的物联网技术尚且处在一个不是很盛大的情况,仅仅作为一个初始阶段的发展状况,但是我国也必须应当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与更新,紧紧的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以及相关建设,尤其是在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应用以及产业链方面的基础建设,都必须做出强有力的改观,并且尽可能能够跟上世界的潮流趋势,不断的迅速进步,迅速发展。仅基于美国政府而言,其将物联网技术作为了振兴社会经济以及全面的确立国家的优势所在的重要战略内容之一。分析研究不难发现,奥巴马政府科学并且坚定的扶持由IBM公司推出的智慧地球计划,这一计划坚定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确立并且大力度的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应用。作为振兴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命脉之一,美国政府积极的将其作为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之一。我国针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启动与发展紧紧的跟随着世界水平的步伐,在这一方面的应用于研究,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关注。2009年,总理感知中国的口号,使得我国对于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达到了一个历史的最高点,进入了一个新的;2010年,我国又做出了一次改革完善,全国常务委员会的委员长吴邦国表明了对于物联网技术高度重视与发展的决心,以求能够确保我国能够在这一新型的技术领域之中居于世界水平的前位等。

2.3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的Auto—ID研究中心,通过研发射频识别技术,卓有成效的为全世界的各个国家以及较大的公司铺开了一条科技化的道路,纷纷开发相关的射频识别标准,辅以对巨大的网络技术的应用,一起努力着建设全球性质的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包括着读写器、EPC信息服务、电子标签、物理标识语言等多种软件硬件组件,庞大的系统下必定是非常复杂的程序,综合着各种各样的技术领域,譬如计算机软件、网络、射频识别以及硬件等,总而言之,庞大的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科学正常运作自然少不了一套完整科学的运行规范以及相关技术。

篇7

一、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这一名称已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承认,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上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为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向机械工业领域迅猛渗透,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理论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以智力、动力、结构、运动和感知组成要素为基础,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运动传递,物质运动,能量变换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质的和能量的有规则运动,在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诸方面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系统工程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

1、安全性和可靠性。机电一体化产品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等功能。在工作过程中电力故障时,能自采取保护措施,避免人身和设备事故,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2、工作质量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精度上很大程度的提高.近几年出新了复合加工机床,派生出各新颖的机床结构,可以采取虚拟轴机床和特殊机械结构。例如:复合型的一体化机床,在钻深孔时大大提高效率。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可保证机械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最佳的工作质量和产品的合格率。由于高速加工技术普及,机床主轴转速由3000~4000r/min提高到9000r/min,运动部件的加速度,其已由过去一般机床的0.4G提高到2G,直线电机在机床上开始使用,主轴上大量采用内装式主轴电机。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工作的自动化,使得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3、使用性能改善。机电一体化产品普遍采用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操作按钮数量显著减少,操作技术大大简化并且方便、简单。机电一体化产品根据预设的程序逐步由电子控制系统指挥实现,系统通过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外界参数的变化随即自寻最佳工作程序,实现自动最优化操作。

4、适用面广。机电一体化产品跳出了机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单技术和单功能限制,使得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等多种功能,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强。

5、调整和维护方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安装调试时,通过调整控制程序以适应不同用户对象的需要,通过多种手段输入到控制系统中,事先存入若干套不同的执行程序,然后根据不同的要求,只需给定一个代码信号输入,可按指定的预定程序进行自动工作。机电一体化的定位精度可以提高到提高到1mm左右,最小分辨率为的数控系统和已有产品,并且两轴以上插补技术大大提高,纳米级插补使机床联动出的圆弧都可以达到1μ的圆度,提高了插补质量,并可进行自动拐角处理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自动化检验和自动监事功能可对故障自动采取措施,使工作恢复正常。

6、网络化。依据机电一体化机床的基本要求,提高机床的开动率是企业合理化、最佳化的方法。因此,计算机网络制造和虚拟制造技术都在数控机床基础上发展起来,这必然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潮流。

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模型

机电一体化可控的执行机构子系统是高精度匹配性和信息融合的结构,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设计方案创新的核心。

1、F-P-A-M求解模型。它是根据总功能进行工艺动作过程的分解,通过与其它两个子系统的集成与融合设计得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方案,它的柔性化程度将多个单一功能的机械系统组合成多功能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取机械式的控制系统 ,提出了解模块的接口匹配策略。

2、符号表达模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需要以简图的形式表达多种可行方案,该表达方法建立在常用机电一体化系统基本功能元模块的层次上,包括文字符号,接口信息等符号,为计算机辅助机电一体化系统方案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有效手段。机电一体化系统知识库来源可快速存取功能元载体并能自动产生可行的设计方案。

四、机电一体化的结构设计方法

篇8

中图分类号:TM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2-0113-01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微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门新的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相结合,将两者作为发展的主体,在多门学科之间形成相互渗透与结合,并逐步获得完胜,形成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尤其是伴随着光学技术、接口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

发展。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1.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行业作为一种传统的制造业,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而企业生产出的机械产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应有的竞争力,就必须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机械产品的智能化、信息化、模块化、网络化和绿色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得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有效支撑。尤其是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纳米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机械制造行业开始走向精密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道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部件是微处理器,该设备将数据通讯、微型计算机以及仪表等联合控制起来,提高了机械制造产品的加工精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给产品可靠性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例如,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广泛引用,使得数控机床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其结构操控、功能以及控制精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例如:在总线布置方式、模块化控制、结构的紧凑型设计等方面有明显的提升。数控机床中,通过采用多个CPU、多条控制总线的开放性设计方式,使得硬件的体系结构以及各种功能性模块更加具有层次性和相互兼容性,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效益,提高了机床的智能化程度。同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仿真方面,由于可以通过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多种智能控制策略,对机床的可操作性起到了极大的提升作用。机床中大容量的存储器以及模块化设计的软件有效的丰富了数控功能和程序,能够实现多过程、多程序的控制机制。同时,机床控制系统中的多级网络可以实现系统加工复杂工件的能力。

1.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自动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技术在现代机械以及现代机械制造过程中随处可见。在进行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中,传统的人工加工方法存在着工作效率低、合格率低、加工质量不高等问题。而在采用自动控制技术之后,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零件装夹、对刀以及走刀等多项操作都不需要工人来参与,工人只需要在控制面板输入程序即可实现零部件的加工。在程序输入的过程中,只需要根据加工工艺需要,利用程序来设置好对应的操作流程即可实现对数控机床设备的控制,使之能够自动完成零件的加工过程。而对于加工过程中需要的对各种数据的监控,利用信息反馈技术就能够实现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的实时监控,使得工人不需要测量就能够获得加工中零件的加工状态。同时,在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中,由于整个加工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的操作,产品从开始加工直到成型等,不需要任何的人员参与进来,只需要在开始进行对应的设置即可实现控制。这种机电控制技术有效的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杜绝了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加工不准确性,大大的提高了产品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有效的控制了人力资源的成本。

1.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传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在进行产品的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产品的尺寸规格进行检测,尤其是在进行高精密的机械零部件加工时,对产品的检测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在传统的零部件检测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测量,这种方式不但费力,同时还会由于检测质量不高而导致检测方法的推广问题。尤其是当前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导致生产速度跟不上对应的要求和规模。而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传感技术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在产品的检测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所谓的传感技术,就是利用红外线进行产品,将产品内部的缺陷以及外部的尺寸问题进行检测,其检测的范围、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迅速的 提高。尤其是随着现代生产流程的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传感技术是实现自动控制与自动调节的根本。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传感器的检测功能越强,其检测速度也就越快。尤其是一些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淬火等热处理加工的机械制造中,由于加工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其对传感器检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精确、快速的获取产品信息,把好质量关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保障。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1微型化

随着机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朝着微型化方面的发展显得更加的明显。尤其是随着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精密加工的基本要求,通过机电技术来发展微、精加工成为了一个有效的手段。自从美国斯坦福大学1986年研制成功了第一个医用微型探针,美国加州大学1988年研制出了第一台微型电机,国内外在微电子、工艺及微观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开发出了各种微型电子器件和微型控制系统。例如,各种类型的微型传感器(压电、微加速以及微触觉传感器等),诸如微型齿轮、微型机器人等各种微型构件、系统等。

2.2人性化

未来的机电产品和设备更加的注重人机工程学,要求其能够与人建立起良好的操控兼容性。这是由机电设备产品额的最终服务目的所决定的——起最终都是给人提供服务。这时,人们就会考虑到如何给机电设备产品赋予诸如职能、情感,甚至是“人性”等。同时,还会对造型、色彩等各个方面进行协调,使得人们在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还将带来艺术般的享受,最终实现人机一体化。

2.3光机电一体化

随着光学技术的不但发展,其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学科和专业领域当中,成为了一个专业的学科,并逐步的发展成为了一个产业。从当前光学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热点主要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利用激光的高单色性,对零件和产品进行高精密的测量,极大的提高了零件的检测精度和量程;其二,利用激光的高方向性,实现远距离指令的传输,达到远距离的激光通信、激光测距、激光导航以及遥控等;其三,利用激光的高亮度性和能量密度高的特点,将之用来对各种材料和产品进行高精度的加工;其四,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其在全息摄像、激光印刷和光学计算机的研制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还可以利用激光的准直来实现对机械零部件的垂直度进行检测、远距离测距、光纤探测器的研制等。

伴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不同的产品逐步的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加快了科技成果向产品的转化效率。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也逐步的向着控制系统模块化、绿色化等方向发展,正改变着整个制造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1引言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离不开生产工具的进步,而生产工具的进步离不开机械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中,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这对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改善农民生活、稳定国民经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现代农业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作用

2.1扩大了农业机械的使用范围。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后,农业机械能够具备自动控制、自动校验、自动防护、自动补偿作业等功能,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需求,调节和操作功能。不仅满足了不同的农业生产需求,还能够适应更多的农业作业环境和作业场所,推动实现农业机械的大范围使用。2.2降低了农业机械操作难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数字和程控技术,能够简化农业机械的操作部件;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自动化技术,能够使农业机械在自控系统的控制下按照预定程序作业,有时还能够根据作业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预设作业,改变运作方式,自动进行最佳化的作业。在应用这些农业设备时,使用者只用手动输入作业模式即可,不用改动或者调试农业机械的零部件;有的农业机械储存的有多种可供参考的作业模式,使用者只用选择一个合适的即可;同时,农业机械还具有电子监控和自动校验的功能,在作业时能够自动检测到故障并纠错,不用使用者再专门检查,这些都降低了农业机械的操作难度,改善并提高了农业机械的操作性能。2.3提高农业机械可靠性,保证使用安全。电子元件应用于农业机械的生产工艺中,将农业机械的各部位进行模块化,减少了部件和传动机构的磨损,也提升了设备的灵敏性和可靠性,降低了农业机械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延长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1]。电子监控和电子报警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使农业机械具备了自动监控和自动防护的功能,在检测到故障后能够自动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护措施进行自我防护,避免农业机械损害程度的加深,也避免对机械的使用者造成危害,保证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安全。2.4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后,农业机械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整作业精度和作业程序,实现最佳化的操作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农业机械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不用在机械的维修和养护方面投入太多的时间和金钱,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并且,由于农业机械操作变得更简单、适用范围广、使用成本降低,农业机械能够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我国整体农业水平的提升。

3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现代农业中的方面

3.1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的研发设计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技术(CAD)融合了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等,被应用于农业机械的研发过程中。借助该技术,研发人员能够利用三维图形系统模拟并分析农机常用机构和农机空间的运动状况和受力情况、农业物料在机械上的移动轨迹和移动情况;还能够借助传动设计模块和数据库技术,以构件犁体数学模型的方式,进行联台收割机的整体设计[2]。避免了繁琐复杂的计算,提高了农业机械的设计质量和创新水平,缩短了农业机械的研发周期,推动了农业机械使用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3.2监控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的仪表系统中。通过应用监控技术,能够实现对农业机械作业状况的实时监测。在农业机械工作部件上安装摄像头,采集农业机械的作业画面,并通过农业机械的显示屏实时显现出来,机械使用者根据显示屏中的画面调节机械操作,实现农业收割的彻底性和高效性。除此之外,监控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结合应用于农业机械中,能够对农业机械部件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在发现机械故障时,系统能够进行自动调节,发出警报进行自我保护,防止机械受损程度的加深;系统还能够根据对外部环境的监测,自动调节作业方式,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3.3高精度GPS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集群作业中。借助传感器技术、GPS差分技术、超声波技术、计算机处理软件等对农业机械的作业位置和作业状况进行监测,并将农业机械的三维坐标和三维图形反映在农业机械的虚拟仪表上,机械操作人员可根据虚拟仪表反应的信息,对机械进行调度和操作。特别是在进行农业机械的集群作业时,应用效果最明显,机械管理人员只用通过观察虚拟仪表便能够轻松对农业机械进行现场调度,有利于机械之间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集群作业的效率。

4结语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中,大大改善了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性能、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率,推动实现我国整体农业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作者:朱洪文 单位: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麻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篇10

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十足发展,传统的加工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为提升机械制造行业的综合竞争力,需合理运用机电一体化智能技术,将现代化生产设备与加工方式有机统一,从而在保障机械产品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机电一体化以计算机编程技术、通信技术、信息转换技术为基础,通过合理组织功能结构的方式,优化设备装置。

1改造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性

当前,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于机械制造的投入,因此,企业在研究开发复杂零部件领域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其差距仍然较大。从机械制造行业的角度分析,受到企业总规模、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无法使用机电一体化的机床设备,也没有足够的数控机床改造安装费用[1]。同时,传统机床的数量较多,是企业主要的生产机械设备,如果全部用数控机床来代替,不仅会增加企业经济压力,更会浪费既有资源。数控机床在运行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功能只有少数几个,生产资料与产品之间的矛盾较为尖锐。基于此,企业应重视改造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提升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2改造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的优势与特点

机电一体化针对传统机械加工中无法适应生产需求的设备、零部件进行改造,利用微机控制系统,使得机械加工在传统工作程序中加入数控功能,主要包含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等三方面的优势,如下所示。

2.1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改造与购置不同,是指对传统普通机床性能进行改进,与购置全新的数控机床相比,能够降低企业在生产环节的投资成本。完成机床改造,实现机电一体化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机床加工效率,缩短原有加工所需时间,从而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回报。

2.2延长机床使用年限

改造机械采用的微机控制系统,其运用现代化控制技术,可以在短时间中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效率。此外,运用微机控制系统的机床机电一体化可以升级设备档次,改造过程中所选用的零部件是具有先进结构、制作精密且坚固的铸造件,其能够提高机床整体质量,优化机床使用功能,延长其使用年限,并降低生产过程中机床出现故障的机率。

2.3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机械加工型企业占地面积广,规模较大,设备的安置较复杂,在进行机电一体化的改造过程中,只需要优化原有普通机床,不需要重新建设厂房,可以节约企业生产成本并缩短施工周期和产品生产周期。

3改造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的时代趋势

3.1自动化

在改造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中,通过更新系统微机控制软件,及时转变机电系统的运转程序,确保系统整体的自动化,使其具备最基本的逻辑功能,进而动态判断机床的生产情况,避免出现机床其他故障。同时,机电一体化的自动化趋势能够科学掌控产品生产质量,为企业获取更大经济效益。

3.2运转速度加快

改造之后的机床,整体的速度会逐渐加快,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当前机床的转速达到10000转/分,说明机床的生产效率较高。此外,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也开始研究机床与纳米技术的融合途径,以提升机床的精确度。

3.3节能化

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对环境的保护力度逐渐增大,基于此,在改造传统机械加工时,也加入了绿色环保的理念,通过优化机电一体化设备,减小其占地面积,并重视对加工过程的监督力度,在实现高速生产的同时,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数控机床能够进一步提升资源有效率,减少资源投入,进而实现节能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传统机械加工领域进行改造,实现机床机电一体化,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机械制造产品生产效率,还能合理节约企业生产成本,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动态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科学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年限,降低机床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相关企业必须综合考虑生产实际情况,合理贯彻机电一体化理念,将新型加工方式与机械制造有机统一,进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群英,胡伟心.“翻转微课”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以“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实训”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2):80-81.

篇11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石油工业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不断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石油机械在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上却没有将最新创新和发展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以适应石油工业的发展要求。目前看来,机电一体化是我国石油机械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子技术的引入使得机械的性能得以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获得极大地提升,从而将传统的机械转变为智能机械。使石油作业可以更为高效、可靠、灵活,并且具备较高的精度及较为简化的结构。

二、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及特征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目前机械制造行业的新技术类型,它是将微电子、电工电子、机械、信息、接口、信号变换及传感器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一门综合技术,可以说,目前的现代自动化生产设备大部分属于机电一体化设备[1]。进一步来讲,它是把电子器件的控制及信息处理功能融合或附加于机械装置之上,使得机械不再完全依靠人工进行操作,转而拥有了一定的“智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大致包括如下几种技术类型:

首先是机械技术。基于机电一体化的机械技术往往通过一些科技手段来满足结构、性能及材料上的进一步需求,以便机械向着重量更轻、体积更小、精度更高、刚度更强以及性能更优良的方向转变。一般来说,机械技术往往借助电脑技术的辅助,因为常常需要采用专家系统或人工智能技术的配合。

其次是电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离不开电脑技术的重要作用。电脑技术也可以叫做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存取、交换、判断、运算及决策,也包括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以及神经网络等技术类型。

第三是系统技术。系统技术涉及到整体概念,是将整体概念应用在相应技术上的过程,因为它从系统目标和全局角度出发,把总体进行分解,使其变成互相联系的一些功能单元。一般来说,接口技术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方面,能够帮助总体系统的各部之间形成有机连接。

第四是自动技术。自动技术包括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控制理论是自动技术的基础,在此之上可以设计出相应的系统,并通过现场的调试等进行不断的完善,最终满足机械制造的目标和要求。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一些高精度的定位、自适应及速度控制,也包括自诊断校正、再现、补偿及检索等方面的技术。

第五是传感技术。传感技术与系统息息相关,对于系统来说,它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受器官,是能够帮助系统完成自动调节及自动控制的关键技术。通常意义上,传感技术的功能越强也就意味着系统自动化程度越高。目前,包括石油工业在内的很多工业都受到传感器功能强度的制约。传感器需要经受得住环境的严酷考验并能够精确、快速地获得信息,从而保障机电一体化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第六是伺服技术。伺服技术主要是为了完成电信号向机械动作的转变,它包括液压、气动、电动等不同类型的部件和传动装置,会影响到系统的控制质量、动态性能与功能。这几种技术都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机械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石油工业来说,应用智能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提升石油工业的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石油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石油行业具有较高危险性、较大工作量以及较低劳动效率,并且还要消耗掉大量能源,十分有必要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作业,以便改善以上的弱点。因为石油采集等涉及到的机械类型比较多,无论是陆地采集还是海上采集,地面设备还是地下设备都需要极高的精度和良好的设备性能。此外,石油采集等过程中还涉及到精密的仪器和大型的设备,有的设备是固定的,有的设备是车装或是船载的,这些设备都是单纯凭借人力难以使其高效、协调运转的。故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出现对于石油机械设备制造业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应积极对原有的机械设备进行改造,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工业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强化认识原则。机电一体化技术属于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科技智能技术,它的优势虽然很明显,但是有很多从事了多年石油采集工作的员工对此并不一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而且有一部分员工可能也不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所以要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宣传和学习,需要员工能够适应新的技术手段所带来的新的工作方式。

进行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为了对整个行业的薄弱点与优势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产品进行设计、引入和推广。经过野外的实地调研以后,获得一份较为准确的调研报告,确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最需要的作业环节和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进。

做好规划。设备的更新需要相对长期的变更过程,比如仪表、电子及机械等多个部门之间需要协调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全面性的机械设备升级,但这必然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目标[2]。所以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的规划,针对野外调查报告中的结论以及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等进行综合性考虑,可以先从一些普及率比较高、成本比较低、并且相对简单的产品入手,采用分阶段和分步骤的方式逐渐更换及改造目前的设备。

实用性原则。机电一体化技术虽然具有极大的优势,但也不能盲目地推广,在对机电一体化石油机械设备的引进中务必要注意实用性原则。可以采取试点的方式进行试验,如果效果良好的话再进行进一步的推广。比如说先从石油化工设备入手,或是从随钻测试、计算机操作、泵站台、转油站以及对成套的车装设备进行控制等都是比较不错的切入方式。一旦切入以后要进行充分的观察和研究,分析该设备在实际运转中的不足及优势,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的推广工作。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石油机械设备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这是由多种复杂原因共同造成的。但是毋庸置疑,能够提升生产力和劳动效率的新技术必然是任何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亦即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设备在石油机械行业中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此,我国的石油机械制造业应积极抓住这一发展契机走上飞速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煤炭机械;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工业化程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在对生产水平要求更加严格的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机械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复合型技术,是传统机械工业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相互渗透与结合而形成的一种高新科学技术。

1机电一体化的历史回顾

1.1机电一体化历史的三个时期

机电一体化的起步时期主要在1960年之前,但在这一时期,由于军事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起步,推动力不足,仍处于较为缓慢低效的水平。第二个时期始于197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进入高速发展的状态,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技术的保障还有计算机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三阶段始于1990年,逐渐开始崛起的微细加工技术被运用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之中,机电一体化产生了很多新的应用分支,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1.2煤矿行业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煤矿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能源,其开采和加工始终是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在各行业机电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也将这一技术吸收进来,成效显著。在煤矿机械中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与效益性,能有助于企业实现环保节能的需求,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增加生产效益。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具体实例

2.1在采煤机中的应用

由于采煤机的生产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煤矿的产量多少,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因此采煤机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目前,在采煤机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例主要是电牵引采煤机。相对于传统的液压牵引采煤机,电牵引采煤机有着更大的牵引力,采煤机移动时产生的阻力可以被有效克服,同时还可以发电制动,有效避免采煤机运行时发生的下滑现象。由于电牵引采煤机独特的运行机制,其元件磨损程度相对较小,故障程度低,运行可靠,因而使用寿命也较长。

2.2在掘进机中的应用

目前大多数的煤矿企业都普遍采用掘进机,电气系统主要由矿用隔爆安全型开关箱、矿用安全型操作箱、矿用隔爆压扣控制按钮、矿用隔爆型电铃、掘进机用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隔爆照明灯等组成。控制器作为核心,对三相不平衡、二运电机的过压、欠压、油泵、短路等诸多事项实行有效地监控与保护,并且还详细显示工作电压、各个电机实际运行状态以及诸多故障信息等,通过程序即可明确地判断出机械存在哪些故障,有效地实现了整个电控系统的保护功能。

2.3在支护设备中的应用

在支护设备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体现在液压支架的改造与机电一体化的结合,在机电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正逐渐地朝着电液控制方向不断发展。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液压控制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定压双向邻架或成组自动移架,有效减轻了一部分的冲击荷载。其中乳化液泵作为为液压支护设备提供高压液体的装置,不仅需要具备既高压又大流量的供液能力,并且需要自行检测工作面液压支护设备的用液量,主动调节供液量和乳化液浓度。2.4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带式输送机作为我国矿井下原煤输送的主要运输设备,凭借远距连续传输煤炭、高效、运行稳定和易于实现自动化的优势,始终在煤炭运输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井下环境恶劣,输送机械容易受到潮气、粉尘等多方面影响,因此,我国始终致力于自主研发更具有稳定性的输送机。目前主要推广使用的机、电、液一体化的CST可控软启动装置,这一装置满足了远距输送煤炭的需求,启动时平滑稳定,还可以荷载大质量物体,适宜井下运作。

2.5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安全性始终是在煤矿实际生产工作的重要问题,在安全生产中,机电一体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自动化研究所从国情出发,开发出了新一代的安全生产监控系统,KJ90系统和KJ95系统,表明我国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安全生产与机电一体化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提高煤炭生产的安全性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6在运输提升机械中的应用

由于煤炭生产的特殊性,对井上、井下的运输以及运输系统的要求很高,因此,在煤矿机电一体化中,科技水平最高的就是矿井提升机。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尤其是内装式提升机,将滚筒和驱动的结构融为一体,简化了机械结构,实现了机械、自动控制与通信等技术一体化运用。目前我国制造出的全数字化提升机,拥有机电一体化的系统,操作十分简便,稳定性很好。

3煤矿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意义及未来展望

3.1在煤矿中应用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意义

1)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效地保障了工人的安全。在以往的煤矿开采中,工人长期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甚至危及到他们的生命,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许多工作在机械化的条件下完成,减轻了工人的压力,也改善了工作环境,保障了工人的生命安全。

2)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煤炭经济的发展。与以往的煤矿机械相比,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煤矿机械具备了更完善的性能,简化了产品的生产步骤,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从而使得煤矿产量大幅度增加,煤矿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更加蓬勃地发展。

3.2在煤矿中应用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展望

1)加强煤炭开采重点技术的自主研发意识,坚持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置。

2)增强产品的联系性,真正实现机械信息一体化。

3)开发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矿井设备工作状态和运行状态监测以及煤矿专业系统的应用等。

4)研究的重点仍在于以机械代替人力劳动,开发煤矿机器人等。

4结语

我国自主研发的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是在各行业机电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产生的现代化煤炭工业发展的产物,以智能化、程序化以及信息化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煤矿生产中,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又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率,为煤炭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标志着我国煤炭行业机电一体化取得了巨大成果,对于我国探索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芦景英.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30):97-98.

[2]黄文建,郭卫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1):585;618.

篇13

引言

20世纪70年代时机电一体化在日本被提出,一经提出就得到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支持。当代在为机电一体化设置系统功能的时候,就已经全方位的进行了测试,流程规范并且能够在达到客户满意度的同时,达到数据精确化。机电一体化主要是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后提出的一项新的技术。同时机电一体化得到许多方面的技术精化,如微电子技术、数字化操作理念、机械制造技术等,在这些技术相结合的情况下给工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改变。迎来了机电一体化发展进步的新局面。

1机电一体化的现状

机械加工过程中,传统的机床如果能够使用电子技术控制,那么将适应更多的生产需求。大量的复杂零件制造,以及多品种商品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并且能够有效的节约生产成本,缩短生产时间。在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中,机电一体化已经自成一体,为社会的生产生活提供着便利。

1.1改造机电一体化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科技和工业技术不断增强,但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不够支撑快速发展的经济,机电一体化急需加快进程。且机电一体化发展在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发达地区机电一体化技术甚至可以达到国际水准,但在某些落后地区,却由于技术的不完善,导致机床工作效率低下。由于机械加工设备价格高昂,部分中小型的企业难以承担购买资金,数控机床的使用难以实现,在某些落后地区,不得不承担技术不完善,导致的机床工作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国家进行相关的技术和设备扶植,以优化生产结构,平等分配资源。然而当企业换置了数控机床后,原本的传统机床闲置,又会造成资源浪费,所以改造现有的传统设备势在必行。

1.2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微电子技术改造工业产业的主要目的在于:节能、节材、提高工作效率等,微电子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主要是在于保持了较快的生产方式,节约了企业的成本,如微电子技术在煤矿机械上的改造,大大提高了煤矿的日产煤量。既保证了工人的安全生产又提高了产量,这种双收的局面就是机电一体化改造后的成果所在。

1.3开发自动化

自动化在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的出行、工作等多方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对各种生产零件需求量较大,工业加工速度急需提高。工业生产就更加迫切需要实现自动化,现在工业产业方面对于机械的要求主要在于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业大力发展,对于机械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在机械制造方面的主要技术支持就是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的发展现阶段已经很好融入了自动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等特性,有效的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杂及生产的效率低下的问题,解放了生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机电一体化需要尽快完成。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动力,也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在社会不断进步中,利用高科技改造并提高机电一体化将逐步完善。我国应该加大这类技术研究上的投资,鼓励自主研发、创新。我国的机电一体化进程中,技术含量较低,对资源消耗比较大,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我国国情。这样的生产模式不可取,故而产业结构必须得到优化,使机电一体化更加智能。尽可能早的实现自动化,解放人力,降低企业人力成本,也能提高机电一体化的自身质量和生产质量。

2.1光机电一体化方向

传统的机电系统主要是依靠传感、能源、信息处理以及机械构造几部分构成,已经不能满足先进的社会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是将激光与传统的机电一体化相结合,提高机电一体化的精准度。及时引进光学技术能够有效的优化传统技术中的传感技术、动力系统和处理信息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根据其不同的层次发展,在不同领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覆盖面相对来说较为广阔。对于需要成套完整开发的系统,应用起来得心应手。

2.2柔性化方向

顾名思义,柔性化方向就是需要操作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的日常操作和控制中能够有足够的柔软性,给机电一体化系统足够的回旋度。控制也要有韧性,要能够处理日常工作中的突发状况。加入自动分配系统,在此前提下,各个子系统服务于总系统,看似相互独立,却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子系统的自身性质可以根据外界不同环境做出应对措施,在总系统的指导下调整各自工作分配。这样的柔性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工作能力,又不至于因为个别子系统问题影响到总系统的工作进程。

2.3仿生物系统化方向

未来的机械一体化依赖于信息化系统,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使数据处理更加快速精确,仿生物系统就是人类迈向智能化的体现,简单的来说,它是一种通过模仿得来的技术,灵感来源于动物生活习性,动物在接收到外界刺激时,会发生一定的反应,进而形成条件反射。这是一种智能化的现代技术,在机械一体化领域中得到应用,其原理就是机电一体化系统或者产品在接触到程序启动时会像动物一样,做出反应或者开始运行,在机电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机械一体化产品就如同动物一样,是“活着的”,反之亦然。仿生物系统化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的运用中还有待完善,可以说是刚刚出生的新生儿,机电本身与真正的动物存在较大的差别。其次,机电一体化在实际的生产运用中又非常的复杂,存在着多种影响因素,因此在机电一体化与仿生物系统化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性以及怎样将这种特殊的关联性搬到实际运用中来,还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我们更需要机电一体化行业的创新。

2.4数字控制机电一体化

数字控制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控制机电程序,来达到人工操作的目的。数控技术其实就是利用微型计算机设备来控制机械,对其发出指令。微型计算机可以通过译码来处理和计算,实现对机床的控制。

3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现在已经拥有相当完善的技术,但社会生活不断在进步,相应的技术也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应该主动性研发,在科技和技术上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完善机电一体化,提高质量、增加功能性、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进行研究的。技术进步飞快,传统的机电一体化需要创新、自我突破,未来的机电一体化肯定是集智能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将在实际运用中提供更准确的参数,发挥更大的能效。所以,改造传统的机械设备势在必行,机械一体化产品急需加速更新,保证机械设备质量,以及其安全性。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申宁,李国铭.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分析[J].机电信息,2013,03:175~176.

[2]李杰.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05:153.

[3]李锐通.针对传统机械设备加工机电一体化改造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6:144.

[4]赵占军.浅析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J].通讯世界,2015,03:230~2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