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1 11:47:3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EFDC(The 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模型是由威廉玛丽大学维吉尼亚海洋科学研究所(VIMS,Virginia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 at the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的John Hamrick等人开发的三维地表水水质数学模型,可实现河流、湖泊、水库、湿地系统、河口和海洋等水体的水动力学和水质模拟,是一个多参数有限差分模型。该模型系统主要包括水动力、泥沙、有毒物质、水质、底质、风浪等模块。水动力学模块可计算如下内容:流速,示踪剂,温度,盐度,近岸羽流和漂流。水动力学模型输出变量可直接与有毒物质等模块耦合,作为物质运移的驱动条件,可以模拟各类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以及水体的生态动力学过程。本文以某河流为例,利用EFDC模型的有毒物质模块,实现模拟污染物在水体中扩散的过程,同时结合GIS实现整个过程的动态可视化。
1.GIS数据建立与处理
1) GIS数据库的建立
在整个系统建立过程中,首先要建立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主要包括GIS数据和业务属性数据,其中空间数据主要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等基础数据;以及河流周边的敏感点信息数据。数据的坐标系采用WGS84(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是为GPS全球定位系统使用而建立的坐标系统)。其中属性数据包括与模型计算相关的参数信息数据、模型计算的结果数据、浓度信息数据等,模型计算结果数据量较大,为了提高性能需要建立相关的索引。
2)GIS数据的处理
查询出面状水系图层被研究对象的数据,提取河流两岸坐标点对(经纬度格式)信息,并序列化,以文件格式进行保存,然后启动坐标转换程序,导入序列化坐标文件,批量转换成大地坐标点对文件。
2.二维正交网格化
河道平面二维数学模型网格生成方法研究中两个关键问题:第一网格与河道拟合的贴体问题;第二二维网格、控制方程和数值方法三者之间的匹配问题。目前,常用的河道二维正交网格生成方法是边界拟合坐标系方法,即河道Thompson法,它主要是通过物理平面(天然河道平面)与变换平面(数模计算平面)之间Poisson方程边值问题数值解实现二维正交网格的生成。但河道Thompson法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采用Hermite三次插值函数,生成河道沿程纵向与河势或主流线相拟合的河势拟合线(曲线),并使得河宽方向横向网格线(直线)与网格控制断面相吻合,从而构造出平面二维正交四边形网格。具体网格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网格控制断面和节点
选取研究河段的进出口断面、河段内水位/水文站点或测流断面、河势控制断面以及需要重点研究河段的控制断面等作为网格控制断面;在所选取的网格控制断面上确定网格控制节点,根据上面所生成的坐标点作为控制节点,所选择的网格控制节点即为数学上Hermite三次插值函数的计算节点。
2)生成河势拟合曲线
利用上述Hermite三次插值函数,可以生成一条既通过网格控制节点,又垂直于网格控制断面的河道纵向网格控制曲线。通过多次调整网格控制断面和节点,使得所生成的网格控制曲线与研究河段的河势或主流线相拟合,将最终生成的河道纵向网格控制曲线确定为河势拟合曲线。这一步是河势贴体网格生成方法的关键和核心。
3) 构造平面二维网格
选取和调整纵向和横向网格间距,构造由平行于河势拟合曲线的曲线簇和垂直于河势拟合曲线的直线簇(包括网格控制断面)的河势贴体平面二维正交四边形网格。经过处理后网格数据,数据以文件的方式导出进行保存,供EFDC模型计算应用。
3、 EFDC模型计算
EFDC具有通用性好、数值计算能力强、数据输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尤其有毒物质模块的模拟精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了实现EFDC模型可视化的计算过程,对系统进行了重新的架构。首先把模型参数进行了梳理,编写了模型参数录入界面;然后把调用EFDC程序进行计算;最后以文件方式输出计算结果。
1)模型计算参数的说明和相关值明细表如表1所示:
2) 模型计算
模型输入参数后点击“模型计算”按钮后,把相关参数传递给配置文件,然后启动EFDC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不要关闭视窗,直到计算完毕。最后计算的结果存放在TOXCONH.OUT文件中,供集成系统进行调用。
4 .与GIS集成展示
为了能够使得模型计算结果动态的、直观的展现,本系统实现了模型结果与GIS无缝的对接,同时实现了模拟结果的动态展示,能够直观展示出污染物在水体中扩散的过程,以及系统能够手动添加监测点,并展示该监测点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值。
结语
1) 计算机技术、水质模型技术与GIS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水污染扩散的模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特别是本系统的建立使得整个数据处理、参数录入、模型计算、结果展示实现了可视化、自动化、直观化。
2) 基于GIS的EFDC模型的无缝集成系统经过运行表明,这种集成化的方式能够快速的计算模拟出某条河流出现污染物泄漏或排放的扩散过程。能够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该系统可以在水源地保护应急工作中应用。
参考文献
[1]贾海峰等.GIS与地表水水质模型WASP5的集成[M]. 北京: 清华大学, 2001.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2)07-0067-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7.011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民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兴起,各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增加,环境管制标准也日益提高。有关环境管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对此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各种新论也不断涌现。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在环境管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问题上还远未形成共识。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政府加强环境管制对污染密集型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目的在于从微观层面客观评估我国环境管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为协调我国环境管制和企业竞争力关系、并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文献综述
西方学者对环境管制与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差异较大的结论:一些学者如Robison[1]、Kalt[2]、Ederington & Minier[3]、Triebswetter & Hitchens[4]、Tewari & Pillai[5]等人的研究认为,政府加强环境管制将显著地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生产率、并损害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另有学者的实证研究发现环境管制造成的成本增加对企业的影响虽然为负,但影响很小,不至于降低企业竞争力。例如Walter[6]、Wheeler[7]、Levinson[8]、Grossman & Krueger[9]等人发现环境管制带来的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与劳动力成本差异、基础设施完备状况等其他因素造成的成本差异相比,环境成本的差异并非是决定性的,环境管制对企业竞争力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Joshi等人[10]对于环境成本的估量,表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环境管制除了可见成本(在会计账目中分类为环境成本)之外,还有隐藏成本。基于企业会计账目的环境成本统计结果会低估环境管制带来的成本增加。以钢铁企业为例,环境管制带来可见成本上升1美元的同时,还会引起9-10美元的隐藏成本上升。不过,这些研究虽然对环境管制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大小、环境管制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大小有不同意见,但都赞同加强环境管制会带来企业成本的增加,并进而对企业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按照这种思路,在环境管制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府加强环境管制,实施了比其贸易伙伴更严格的环境标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相关产业会相应地增加生产成本。假若没有保护措施和机制,这些产业在市场上将会因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而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这些产业很可能因此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形势十分严峻。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同于一般环境污染,它具有以下的主要特点:(1)形式的多样性;(2)发生的突然性;(3)危害的严重性;(4)处理处置的艰巨性。这就需要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预防,提高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处置的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环境和人身的危害。而环境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处理处置中的首要环节,是科学决策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所以环境监测部门应明确其在污染事故中必须做的具体工作,并保持警惕,常抓环境应急监测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才能迅速、有条不紊地进行应急监测,真正、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应急监测的要求
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应急监测也不同于常规监测,要求做到:
1、快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报出监测数据,为及时处理污染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2、准确:准确查明造成污染事故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是应急监测的关键;
3、灵敏:监测方法应灵敏,特别是要能够发现低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能快速反映污染事故的因子浓度变化;
4、简便:在仪器选择上应优先考虑携带方便、使用简单,最好是直读式的现场监测仪器,以适应应急监测的突发、快速特点。
二、应急监测的准备
对于环境应急监测的准备工作,首先应明确环境应急监测的主要任务,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准备。
应急监测的主要任务:
1、协助定性
在国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管理中,按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制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将环境污染事故划分为:Ⅰ级――特别重大、特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四类。事故的级别决定了不同的应急措施和响应程度范围。
2、确定污染物的性质
即是要尽快弄清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性质,如污染物名称、分子式、毒性和理化特性等,尤其应尽快收集和弄清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动植物和生态的危害性(如致死、至残的阀值)、危害方式、持久性及其处理处置方法等等。
3、判断污染范围及其浓度变化情况。在弄清环境浓度和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基础上,根据水文、气象条件估算受污染的范围及其浓度变化情况。
4、预测事故的变化趋势。协调有关部门及专家,在对各敏感点(如受影响小区或吸水口、关键断面或位置等)进行及时监测的基础上科学预测事故的发展变化,为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处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应急监测的准备工作
1、调查摸底,建立危险源档案
对辖区的污染源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分类建立危险源的档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1)具有发生污染事故潜在危险的单位名称、地理位置、生产规模、污染物类型、特性、可能的危害程度等;
(2)污染源单位内及附近的地理情况:如单位内部布局、河流吸水口、区域水文、气象资料等;
(3)敏感目标的情况:与污染源的距离及方位、人口密度、疏散通道和方式、实施应急保护的方法等;
(4)有救援能力单位的信息:如公安、消防、防疫、医疗救护、防化部队、交通、电力、通信、气象等单位的地点及联络方式等。
2、制订应急监测预案
应急监测预案是对应急监测的组织机构、主要任务、工作程序和工作分工、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明确和规定,它是确保顺利实施应急监测任务的基本保障,在应急监测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监测预案,保证应急监测工作及时、有序地展开。
3、组建专家库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污染的严重性和处理的艰巨性、复杂性和专业性,在环境污染事故应有高度政治敏感性,事先组织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专家库。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必须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在事故定性、确定污染物性质、污染范围及程度、预测事故发展、选择和确定应急监测方案、处理处置方案等问题时应高度重视和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有助于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4、建立应急监测辅助决策系统
收集、整理辖区内各类污染物的性质、污染物类型及其监测方法、处理处置方法,了解历史该类污染的处理处置案例;地形图、地理信息系统、多年风玫瑰图、水文条件、GIS空间分析系统;受影响人群及敏感点位置等应急监测辅助系统。并制作成光盘或存盘在移动设备上以方便携带和安装使用。
5、应急仪器的筛选、维护、保养
优先考虑携带方便、使用简单,最好是直读式的现场监测仪器,以适应应急监测的突发、快速特点。同时考虑到事故刚发生是浓度较高,随后由于扩散、稀释污染物浓度会在短时间内下降,且变化较大,因此应选择检出范围较宽的能满足整个事故过程的仪器。重视日常维护,经常保养校准。比如经常充电;更换硅胶;实施标识管理,明确仪器的使用状态,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专人专管,保证应急监测仪器设备随用随取,且用得上、测得准。
6、强化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工作
应急监测的现场情况非常复杂,且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为此,应当强化应急监测人员的专门培训,以全面掌握各种污染因子的应急监测分析方法和相关的技术规定和要求。同时应该着重提高应急监测人员的实战经验,各监测部门可以根据辖区内的潜在危险源的类型和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演练,要求各监测人员应当认真参与,全程序操作,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全面总结在演练过程中存在的弱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将来一旦发生污染事件,有相对应的处理经验。
三、应急监测的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加强应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应急监测数据准确性、可靠性的重要保障。主要措施有:
1、执行“持证上纲”制度
“持证上纲”是监测规范化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是指分析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合格的人员,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执行“计量”制度
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应该按时送计量部门进行周期性检定,并对仪器设备进行标识,明确其使用状态。
3、作用前的校准
要保护环境,首先要去调查:用敏锐的眼睛细致地观察它,用敏感的心去发现,下面的这些你留意过吗?
1、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
(1)条条清澈的小溪被污染,一株株美丽的花草树木被污染,一棵棵高大的树木在一阵阵隆隆的机器声中倒下……这些残酷的画面,就是人类可恶的“杰作”!破坏环境对我们造成的危害极大,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灾难,如沙尘暴,大雨,山洪,海啸等自然灾害。
(2)以前小河,清澈见底,能看见小鱼,现在工厂为了提高效率,竟把小河当成了排放污水的好地方,小河被污水弄得肮脏不堪。
2、如何保护环境
(1)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最简单易行的就是从自己做起,注意节约用水。
(2)拒绝使用塑料袋等一次性物品,减少白色垃圾的产生。不乱丢生活垃圾,按相关要求分类存放。
(3)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要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思路导航
有了调查,就有了发言权,我们先要摆事实,摆出现实生活中环境污染中的现象,然后要决心保护环境。
首先,找出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其次,要用具体行动来保护环境。
最后,要倡导全体学生来保护环境。
木瓜主持:你看出来了吗?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技巧,那就是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发现,把你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如何保护好环境写出来。
【思路一】
“保护环境……”
开头,可以摆出保护环境的主题,可以这样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接着,要详细写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结尾,要有保护环境的决心,倡导学生爱护环境。
【思路二】
“保护环境……”
以保护环境热爱家园为例。
开头,可以点出保护环境的决心。如“保护环境,热爱家园,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如果每个人都从生活和工作中,抽取一点时间,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哪怕是一分钟,也能把家园变得更美丽”。
接着,可详写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
结尾,要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词汇百花园
1、描写环境美好的词语
一、垦区农场环境污染现状
黑龙江垦区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实行的是农牧业为主的国营农场发展模式,虽然与农村有较大区别,但生产职能上基本相同,只是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上存在差异,实际上是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体制农村。垦区农场在发展中,虽然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但大量化肥、农药的施入和畜牧业的强力发展,结果带来了农畜环境污染严重,整体环境质量下降,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了垦区人民生活的健康发展,加大垦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垦区环境质量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中心工作。具体污染表现如下:
(一)化肥污染:据统计,化肥在使用过程中浪费严重,约有70%逸失于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化肥随农业用水和地表流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养化。二是不合理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三是化肥中重金属、无机盐等有害成分,长期施用对农用环境造成影响。四是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部分逸失进入大气,造成污染。
(二)农药的污染:我国农药的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使大气、土壤、水体、农畜、水产品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一些高毒农药的施用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杀伤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鸟,影响了生态平衡。田间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严重污染土壤。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的多样性减少,使农场本来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三)塑料薄膜污染:农膜的使用一方面给农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农田土壤带来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垦区每年大约有近千吨塑料薄膜残留在土壤中,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差,另外地膜中有害物质的分解还会对农产品品质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大部分农膜使用非降解地膜,农作物减产20-30%。这对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四)空气污染:秸秆焚烧,虽然灰分可当化肥并省去了清除秸杆的麻烦。但给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增加了二氧化硫和降尘的含量。
(五)工厂污染:由于城市环保力度加大而使大量工业企业转移到农场,这种污染转移造成了污染加剧。造成了农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六)城镇化问题:随着垦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连队人口向农场场部转移,由于环境意识的薄弱和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镇生活污染不断加剧,进而对其周边农业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污染。
二、解决垦区农村环境问题存在的意义
黑龙江垦区是一个机械化程度高的现代化农业地区,农业的发展状况对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影响重大,农业及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是垦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垦区经济社会建设的成败。环境保护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关系到垦区农业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垦区农场环境的污染主要有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用化学物质形成,破坏生态平衡、降低产品质量。
三、垦区农场环境污染治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长效机制。农场环境是垦区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基础设施落后、监管力度不够、环保意识薄弱,区域污染难以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二是畜禽养殖业增长速度过快,难以控制,规模化养殖场治理费用高,企业无力承担,治理率低;三是农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存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困难,沿溪流江河随意倾倒排放,造成土壤和水体的严重污染。四是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有机肥用量减少,造成环境有机污染负荷加大,污染物消纳能力降低。五是全社会环保意识仍然较淡薄,对区域性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对农场的环境保护整治力度不够。
四、相关对策
(一)加大农场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建立农场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开展区域性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活动,建立农场环境和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二是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将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三是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抓紧出善有关农场生态环境保护的考核办法,明确任务职责,实施目标考核,使农场生态环境保护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设立农场环境治理基金,解决区域环境治理。各管理局要将环保投入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设立基金,重点解决辖区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
还有人竟然说再怎么污染也与自己没关系,这种想法大错特错,虽然现在与自己没关系,但以后就不一定了,人们对地球的污染与日俱增,这样下去人类非灭亡不可!为了地球,为了人类,为了自己。人类应该减少污染!
污染分为16种,分别是: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空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大气污染、放射性污染、噪声污染、重金属污染、排气污染、射频污染、土壤污染、白色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装修污染、光污染。其中,我们身边就有的是“白色污染、水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这四项是最常见的污染,而“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环境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是严重性污染。
也不说什么全球变暖,单单身边的小污染也不能忽视,我想在校生应该有此体会。“因为晚上要上晚自习,所以要在学校吃饭的人很多。吃完饭,哇,那操场上一片狼藉,还好有值日的及时清理,要不然那才叫‘花花世界’”其实这属于‘白色污染’;有的人向土地里扔电池,是土地质量下降,这属于土壤污染;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而造成的,这属于环境污染……如果要说污染,那真是数不胜数呀。
环境经济政策指的是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金融工具来解决环境污染、生态功能和结构的破坏等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利用经济手段来减少企业对水、大气、土壤的污染,开展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积极预防污染事件的发生和减少发生后的环境危害。环境经济政策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经济优惠政策,如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低息和优惠信贷政策、价格优惠政策、利税豁免政策;经济金融政策,如保险政策、优惠贷款、环境基金等;环境保护政策,如征收排污费、生态环境补偿费等;环境保护投资政策以及建立健全环境资源市场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近十年来,我国GDP一直高速增长,但是如果扣除增长过程中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损耗,得到真实的绿色GDP,那么我们的GDP将会大幅减少。在短时间内急功近利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除了依靠法律手段和政府对民众的正确引导外,还需要加大对环境科技的投入,比如末端治理,绿色化学,清洁生产等,同时更应注重用经济手段去解决环境问题。目前严峻的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那么必然可以通过经济的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用不断完善的经济手段、健全的法律去解决环境问题是最好的办法。从以往利用行政手段这一单元化模式解决环境问题慢慢转变为以经济手段为主导,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手段的多元化模式应对环境问题。
运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问题,需要体现环境资源的价值,并加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去,从而实现环境外部性的有效内部化。将环境负外部性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成本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让环境污染者自己去承担环境污染的责任,符合“污染者付费”的环境管理原则,更能促进企业环境技术创新、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质量、降低环境风险、减少环境治理成本和行政监控成本。
环境责任保险更符市场经济
在众多经济政策手段中环境保险因其独有的经济优势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责任保险是运用现代保险制度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手段,是对环境侵权民事赔偿社会化运作的一种具体形式。环境责任保险使责任人或企业的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社会化,通过巨灾风险债券甚至可以将风险国际化,有利于转移、分散环境风险,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它解决了污染后果的严重性与侵权者赔付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淡化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个体权利之间的冲突。
相比于排污收费,环境责任保险同时兼具了环境税收、排污收费的特点。若被保险者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间内未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那么保险公司不需要对第三方进行赔付,此时环境责任保险便具有了类似税收无偿性的特点,让排污企业自己承担了污染损害的代价,同时也给保险公司积累了赔偿基金,扩大了保险资金的储蓄池。若在承保期间被保险者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破坏并给第三方带来经济损失,保险公司需要在其承保的范围内承担被保险者的经济赔偿责任,此时环境责任保险具有了类似排污收费的间接补偿功能。
为了满足人类的私欲,人类开始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此自然界报复了我们——给我们留下了难以解决的一大堆环境问题。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在地球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环境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水资源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在很久以前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的森林植被还比较多。在西安有“八水绕京城”一说,可见那时黄土高原上还水草丰茂。但是从明朝开始,土壤、植被就开始变差了,为什么?原来是为了争土地,为了金钱 ,导致人们乱砍乱伐,导致大自然报复我们,使母亲河由清澈到现在的“一碗水,半碗泥”。
全国一百八十五个城市的二百五十三个主要的地下水开采城段中,污染趋势加重的占百分之二十五。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面污染有所加重,有毒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有一定程度地检出,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用水的污染。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谈水,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百分之十四以上。
很多时候,因为环境污染而引起资源不能再生,甚至退化,特别是土地资源,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各类土地资源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
我国的土地荒漠化正以每年1000至2000平方千米的速度蔓延。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面积有160多万千米。风沙蔓延导致许多地方的牧场、良田和村庄被毁坏、埋没。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有为重要尤为重要。
在众多的环境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已被重视,那就是全球变暖。
现在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了0.3~0.6℃,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全球变暖会造成很多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等,还会为生态环境等带来破坏。
一、政府环境执法旅行的困境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试图探索一条城市工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之路,但由于社会体制、机制的原因,城市工业化发展受到很大影响。经过50多年的发展,农村工业化取得了较大成就,成为我国工业发展中的重要特征,农村工业化发展,加速了工业化发展的步伐,促进了经济体制的转换;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进程,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成为我国工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长期以来,农村工业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由于缺乏长远的统本文由收集整理一规划和环境保护制度,以市场为导向的短视效应,使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导致生产方式上的资源掠夺和环境污染状况进一步加剧,在某种程度上,农村工业化的高速度增长是以资源高消耗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因此,受发展方式粗放、结构布局分散和城市工业污染源转移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工业化和保护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所面临的国土、生态、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现代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环境立法和制度的缺陷
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承载主体缺位,我国虽然已经形成了一个以《环境保护法》为核心的环境法律体系,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未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的责任。政府往往只重视自己的环境职权,而淡化自己的环境职责,尤其在农村地区,地方政府更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发展经济、吸引投资上,无暇顾及环境保护和对污染的治理。另外,环保机关和机构向农村延伸不足。没有设置专门或者兼职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及机构。我国农村环境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薄弱,这种现状和人员编制不足和设备简陋甚至缺失直接相关,即将全国大部分地区仅存在与县级的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而且在县级环保行政部门对于农村环境保护设备资金的投入甚少,环境保护的技术上得不到支持。
(二)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范围逐渐增加,同时社会经济也在迅速发展,而这些快速发展的背后,大多人都忽略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使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的地方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对中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对中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虽然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近20年来非常快速,但今后的发展也面临了许多问题,主要的问题就是资源的缺乏和环境污染。我国人口众多,但许多人的环保意识并不强,经常出现随意乱扔垃圾、浪费水资源以及乱砍乱伐等有害于环境的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导致了环境的污染,继而影响了人们身体的健康以及资源的匮乏。
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中,主要的力量来源是环保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大多都是在校大学生,而大学生虽有保护环境的心,但其整体环保素质并不高,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大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没有接受到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中学生是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最佳时期,其可塑造性非常强,因此,对于中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非常重要。中学生是未来环保的力量之一,在对其教育中,应该多教育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积极参环境保护的活动,逐渐提高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能力
(一)培养中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只有保护好人们生存的环境以及自然资源,才能使得社会长久并持续的发展下去,而对中学生进行人和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使中学生重视保护环境的关键,也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生物教学,能很好的使学生了解到目前资源以及环境的现状。
例如:在对《生物学》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需要对生态系统、生物圈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同学了解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从而形成人与生态环境中的每一物都是处在同一地位的意识,并让学生在使用自然资源时心怀感激。对于我国自然资源的情况老师也要进行介绍,让学生意识到目前资源紧缺的现状。
(二)用事实使中学生重视环境污染
雾霾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比较多的问题,也是许多人能亲身感受到的环境问题,这对于教育中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结合现实的问题,更深刻的体会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例如:在生物课的学习中,老师可以事先收集关于出现雾霾地区的资料,当然,除了雾霾,老师还可以对当地河流、化学厂、汽车尾气等污染情况进行收集,这些资料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给学生。这些真实发生在身边的环境污染,能使学生更清楚的明白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性,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人的重要性,而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好方法。
(三)教材事例加强中学生对环保的认识
生物教学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生物教材中关于环境污染事例也不在少数,通过对这些事例的讲解,能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例如:在生物教材中关于物种灭绝的问题,有研究表明,由于人类的广泛活动的影响导致了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其自然灭绝的速度要快上1000多倍,而目前,平均每小时都会有一个物种灭绝。由此可见,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生物教材展现给学生的是残酷的事实,但正是由于这些事件,才能让学生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有深刻的认知。
(四)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中学生环保意识
在生物课堂上,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所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样受到不同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对于环境问题也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方式,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抽出一节课时间,给学生播放关于环境保护题材的电影,如《2012》、《后天》等;老师还可以安排实践课,让学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对附近河流、工厂等地方的进行环境的调查,然后在课上进行讨论分析;还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活动,最让大家熟悉的就是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老师在这一天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植树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环保的乐趣。
三、结束语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他们担任了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而环境问题是现代以及未来社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培养中学生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中,融入对中学生保护环境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将环保落实到生活中去,从身边环保的小事做起,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
【参考文献】
突发环境事件尤其是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其中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不但包括常规性环境污染,也包括由于重大化学品、危险品的生产、运输、使用和消亡过程中污染导致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分类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污染,具有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危害严重、污染物不明及处理的艰巨性等特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包括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重点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件;突发船舶污染事件等。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辐射装置、放射性废物辐射污染事件。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通常发生方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可分为:(1)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指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因生产、使用、贮存、运输、排放不当导致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或非正常排放所引发的污染事故。(2)毒气污染事故:实际是上面事故的一种,由于毒气污染事故最常见,所以另列,主要有毒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氨气等。(3)爆炸事故:易燃、易爆物质所引起的爆炸、火灾事故。(4)农药污染事故:剧毒农药在生产、贮存、运输过程中、因意外、使用不当所引起的泄漏所导致的污染事故。(5)放射性污染事故:生产、使用、贮存、运输放射性物质过程中不当而造成核辐射危害的污染事故。(6)油污染事故:原油、燃料油以及各种油制品在生产、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因意外或不当而造成泄漏的污染事故。(7)废水非正常排放污染事故:因不当或事故使大量高浓度水突然排入地表水体,致使水质突然恶化。
二、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类
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程度,《国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总体预案》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分为四级:Ⅰ级(用红色表示)为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件,Ⅱ级(用橙色表示)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Ⅲ级(用黄色表示)为较大环境污染事件,Ⅳ级(用蓝色表示)为一般环境污染事件。
三、突发环境污染的危害
1.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在瞬间排放出的大量具有危害性的物质,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2.威胁生命和人健康。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所排放出来的有害有毒物质,特别是易燃易爆的有害物质,将直接严重威胁生命和人体的健康。
3.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由于其高危性的特点,一般均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4.危机城市生命线。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一般相当严重,可能危及城市的生命线。
四、应急管理的相关理论
1.应急管理的概念。应急管理是针对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危险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首先,人的危险可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和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又称为第三者责任险。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
2.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严重。我国农业生产以及畜禽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逐渐严重,很难有效控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让其失去生活和生产的使用价值,面源污染还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及食品污染。
3.在农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农膜、激素类药物使用量持续上升,也成为地表水和土壤污染的因素。有害的化学物质在食物中积累,因为农村是粮食和蔬菜的生产地,有害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动物和人身上。
4.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薄弱,农村环保经费投入少,工作机制不健全。大部分地方把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到城市和工业上,而忽视了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
二、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1.农村干部和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农村环保相关法律了解甚少,所以出现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环保法律的存在,采取“杀鸡取卵”的方法来发展经济。
2.面源污染。对于大型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可根据其污染排放的集中性、污染物相对的单一性、企业经营的大规模等特点,多数情况下可采取末端治理的方法。而农村的生活污染、畜禽养殖场的污染,如采用末端治理则会因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而不可行。
3.环保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人们环保意识相对有所提高,各级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但主要用在城市生活污染及工业污染治理方面,真正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的投入极其有限。因此造成农村环境保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很多实际问题无法解决的状况,严重存在着城乡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的不协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的资金,也难于申请到治理的专项资金。
4.制度保障不力。县、乡、村环境保护管理网络没有真正形成,乡镇环保机构不健全,管理链条无法向农村延伸,农村环保管理不少地方处于失控状态。
三、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1.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危害,让农民了解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环境保护教育,通过学生宣传带动家长影响社会。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系列标准和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作为农技培训的基本内容,多方位、多角度提升农村居住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能力。
2.依据农村环境污染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加大预防和治理力度。应加大对农村污染现状的调查分析,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科学制定防控和治理方案。对来自生括的污染,要考虑加强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来自农业生产的污染,要考虑加强农业生产污染控制成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将有限的农村环保资金用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去。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ll kind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more and more serious, especially sudden accident, to the society and people's life with huge losses. Emergency pollution accident to have all kinds of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ime of occurrence with uncertainty, the nature of the pollutants also has high uncertainty, damage bigger also.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on emergency pollution accidents related of emergency monitoring method is discusse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and human society security provided protection.
Keywords: emergency pollution accident; Emergency monitoring methods; explore
中图分类号: X5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各种环境污染的突发事故连续出现,尤其是油路运输过程中的泄露等,不仅容易造成水体的污染,也容易引起爆炸,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环境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较高的时间不确定性,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应该加强对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应急监测准备,能否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能通过各项准确的监测数据,来及时反映环境的污染状况,以便相关部门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做好事前防范措施,它在应急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通过各项准确的监测数据,来及时反映环境的污染状况,以便相关部门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做好事前防范措施。但是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相关部门的领导没有充分重视应急监测机制的重要性,管理随意,不利于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给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基于此,本文对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应急监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应急措施所具有的强制性等特性,最后提出了应急监测的途径和方法,并指出了在应急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为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参考。
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现状
对于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目前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相关部门对应急工作的不重视,使得应急效果差,不能有效抑制事故的蔓延,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应急处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有:第一,很多地方还没有设立处理应急事故的统一机构,往往是在事故发生的时候才成立临时的机构来对事故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才设立临时机构,耗资高,技术水平低,设备不齐全,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因此,临时机构不能取代统一的机构;第二,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不协调,在处理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时候反而加重了事故的严重性;第三,在环境事故应急措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到环保局的监管权,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不利于提高处理的效率和质量;第四,目前应急处理和管理的体制没有健全,很多体制都无法缓解事故,甚至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最后,应急处理的结果没有及时告知公民,相关部门只注重自身的权利,而忽略了对公民知情权的保护。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特点和应急措施的特点
突发事故发生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如果不能快速反应、正确处理, 将会对周围居民产生很大危害。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 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坏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特别是易爆的化学品, 比如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在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 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 致使容器破裂, 发生爆炸。一般突发性的污染事件都与某些危险化学品有关, 一旦发生大量泄漏,就会产生严重的危害性。所以环境监测者必须做好防护措施, 同时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 遇到事情沉着应对, 认真分析。
应急措施是国家在应对一些突发性的污染事故时,所采取的一种公共的应急管理方法,由于应急处理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安全,因此,在采取的时候其手段应该是强制性的。
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