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美术长廊设计

美术长廊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02 10:15: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美术长廊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美术长廊设计

篇1

教育学原理指出:“儿童是在同周围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交往过程中认识世界的,认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才能、性格、理想和信念都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境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个性和才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说明了好的环境可激发人的内在潜能,使人进取奋进,尤其是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它需要担负起育人的责任,通过校园环境体现出育人的精神,可见校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一、对校园环境文化的理解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是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而校园环境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环境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师生们每天很早就来到校园,当他们回家的时候接近傍晚,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的每个角落为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提供着素材。所以我认为校园环境建设特别重要,我们应该重视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让环境处处育人。

二、校园环境设计理念

首先明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是一种大智慧》这本书中说:“教育就是生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孩子做人,培养‘人’比培养‘才’更加重要。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一个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所以,教育决不仅仅是某一种技术,而应当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大智慧。”那么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校园环境体现教育的精神。校园环境需要把教育的精神贯穿始终,寓教育精神于环境之中。我在设计学校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了“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主题空间环境为主营造育人之境,每个空间环境之间又互相贯通,彼此产生联系,组成一个整体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校园环境设计实施

㈠综合教学区设计

1.教学区

走廊墙壁设计,一楼名家诗词欣赏,二楼名人百传,让学生追寻名人成长奋斗的足迹,三楼墙壁设计民族文化瑰宝,让学生感知民族文化。四楼古人名言警句,让名言警句成为学生成才路上的指路灯。教室设计:每个班级门口设有班风特色展示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教室黑板正上方国旗两边是八字的校风,体现庄重肃穆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室后墙是班级展示版。

2.办公区设计

办公室体现严谨、庄重、每个办公室的墙壁上都配有教工展示板,内容有师德师风展示及才艺展示、诠释了广大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领悟。

3.实验区设计

机器人实验室、综合实践室、自然实验室设计合理规范,使学生在这里逐步接触各方面的科技知识及综合知识培养了他们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4.立意深远的长廊设计

⑴德育长廊。一楼有长幅画卷《百子图》再现可爱的孩子们的童真、童心、童趣,美德少年榜美德少年的动人形象,二楼主题是师德师语,由木雕竹简韩愈的《师说》和教师对教育的感悟。楼梯部分是《清明上河图》《陋室铭》、我爱家乡图片等等。三楼道德讲堂,背景是以清明上河图为内容的背景墙,墙上悬挂竹简老子的道德经,后面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文字的浮雕字,让学生认识儒学中华传统美德。四楼是竹简《道德经》。⑵外语长廊。外语长廊,墙面上是外语活动图片展,西走廊拐角处是外语角外语书吧构成,同学们课间可以到这里交流外语,长廊向北延伸至室外长廊配有漂亮的欧式椅子,供同学们看书休憩。⑶科技长廊。三楼楼梯至西走廊为科技长廊,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科学宫,门口由绿色植物构成,一进门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地球仪模型,墙壁上挂着图片有科学家、科学发明等等。北面是一个的指南舵。同学们在这里感受科学的奥秘。

㈡多姿多彩的多功能活动区设计

一楼读书世界长廊,长廊两侧的墙上中外文学名著及小学生必读书目介绍,爱心书吧。二楼体育世界长廊有各种体育项目介绍、奥运冠军事迹展板、还有学生及教师的体育活动照片。三楼美术天地长廊展示着同学们创作的作品。四楼音乐时空长廊。

篇2

教育学原理指出:“儿童是在同周围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交往过程中认识世界的,认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才能、性格、理想和信念都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境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个性和才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说明了好的环境可激发人的内在潜能,使人进取奋进,尤其是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它需要担负起育人的责任,通过校园环境体现出育人的精神,可见校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一、对校园环境文化的理解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是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而校园环境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环境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师生们每天很早就来到校园,当他们回家的时候接近傍晚,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的每个角落为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提供着素材。所以我认为校园环境建设特别重要,我们应该重视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让环境处处育人。

二、校园环境设计理念

首先明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是一种大智慧》这本书中说:“教育就是生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孩子做人,培养“人”比培养“才”更加重要。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一个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所以,教育决不仅仅是某一种技术,而应当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大智慧”。那么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校园环境体现教育的精神。校园环境需要把教育的精神贯穿始终,寓教育精神于环境之中。我在设计学校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了“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主题空间环境为主营造育人之境,每个空间环境之间又互相贯通,彼此产生联系,组成一个整体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校园环境设计实施

㈠综合教学区设计

1.教学区:走廊墙壁设计,一楼名家诗词欣赏,二楼名人百传,让学生追寻名人成长奋斗的足迹,三楼墙壁设计民族文化瑰宝,让学生感知民族文化。四楼古人名言警句,让名言警句成为学生成才路上的指路灯。教室设计:每个班级门口设有班风特色展示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教室黑板正上方国旗两边是八字的校风,体现庄重肃穆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室后墙是班级展示版。

2.办公区设计。办公室体现严谨、庄重、每个办公室的墙壁上都配有教工展示板,内容有师德师风展示及才艺展示、诠释了广大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领悟。

3.实验区设计。机器人实验室、综合实践室、自然实验室设计合理规范,使学生在这里逐步接触各方面的科技知识及综合知识培养了他们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4.立意深远的长廊设计。

(1)德育长廊。一楼有长幅画卷《百子图》再现可爱的孩子们的童真、童心、童趣,美德少年榜美德少年的动人形象,二楼主题是师德师语,由木雕竹简韩愈的《师说》和教师对教育的感悟。楼梯部分是《清明上河图》《陋室铭》、我爱家乡图片等等。三楼道德讲堂,背景是以清明上河图为内容的背景墙,墙上悬挂竹简老子的道德经,后面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文字的浮雕字,让学生认识儒学中华传统美德。四楼是竹简《道德经》。

(2)外语长廊。外语长廊,墙面上是外语活动图片展,西走廊拐角处是外语角外语书吧构成,同学们课间可以到这里交流外语,长廊向北延伸至室外长廊配有漂亮的欧式椅子,供同学们看书休憩。

(3)科技长廊。三楼楼梯至西走廊为科技长廊,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科学宫,门口由绿色植物构成,一进门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地球仪模型,墙壁上挂着图片有科学家、科学发明等等。北面是一个的指南舵。同学们在这里感受科学的奥秘。

㈡多姿多彩的多功能活动区设计

一楼读书世界长廊,长廊两侧的墙上中外文学名著及小学生必读书目介绍,爱心书吧。二楼体育世界长廊有各种体育项目介绍、奥运冠军事迹展板、还有学生及教师的体育活动照片。三楼美术天地长廊展示着同学们创作的作品。四楼音乐时空长廊。

各功能活动室设计:

篇3

当下的中国地域文化格局中,甘肃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确有归属类别不明确的困惑,尽管少数民族人数所占比重不大,导致文化类型归宿地不明确,但这恰恰说明甘肃非物质文化多元一体的地域特征。明清时期,随着中央政权对西部统治的最终确定,中国汉文化圈趋于定型,那么甘肃文化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也更多地表现出汉文化的趋同性。

兰州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百里黄河风情线的建设实施,和以《黄河母亲》为代表的优秀城市雕塑均享誉海内外,早已成为兰州城市名片之一。为了进一步整合兰州文化主题,将代表兰州主题文化的“黄河精神”通过文化的形式为城市景观轴线注入灵魂,提升黄河风情线文化品质,从而突出兰州作为“黄河明珠”的地域特色与传统文化特色,营造富有特色和内涵的城市标志性景观,并以雕塑艺术的形式“为黄河立传、为黄土传神”,使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成为全国独具特色、风采的文化长廊,使兰州市的建设在总体上立于先进城市之列,必须进行城市雕塑体系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一、城市雕塑设计需要文化定位

雕塑属于人文景观,而文化性又是人文景观的本质,一座城市的文化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独具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城市精神和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文化的载体来看,城市文化体系构成有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商业文化、人文景观文化等。此外城市雕塑是体现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承载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民族风情和时代追求,是城市重要的文化景观设施。“物乎重于气”,雕塑艺术的文化气韵,对于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弘扬城市文化传统、提升市民总体素质等尤为重要。

1.地域性文化定位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大都遗存有大量精美的雕塑,这不但是一个城市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和文化艺术爱好者的宝贵精神和物质财富,也是恒久展示一个城市地域特色和魅力的文化品牌。

诚如梁思成先生所言:“艺术之始,雕塑为先”。雕塑小品则是景观设计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进行城市雕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城市中地域性文化的影响,以期形成独具风貌的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雕塑环境,避免各个城市大同小异。而特定的雕塑总是位于一定的地域,在此地域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地域性文化,这是一个大文化,以甘肃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为例,在它的地域文化层次上,包括兰州的地域文化、甘肃省地处的汉文化以及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等等,这些文化为该地域的人们所共有。

2.雕塑特定环境文化定位

城市雕塑必然有一个放置的地点,或为道路旁、或为草坪中、或为广场上等,绝大部分是公共空间,所以它不是为某一特定阶层准备的沙龙文化,而是街头的大众文化。因此从景观营造的角度看,雕塑设计必须和周边小环境保持协调统一。另外从文化继承的角度看,雕塑设计又必须继承以往文化的风格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应有所创新。那么如何让雕塑融入现有的地域环境之中,是雕塑创造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雕塑特定环境文化与城市雕塑建设是直接相关的。如兰州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矗立着一尊“黄河母亲”雕塑,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整个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和特定环境文化,也体现了我们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

二、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

1.地域性文化定位下规划目标

兰州作为著名的山水城市,也是“与黄河最亲近”的城市。黄河又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象征,她的广褒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所以兰州的城市文化发展,必然基于黄河文化的背景。而规划雕塑长廊,则将雕塑等物质景观作为载体,以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历史文化为大背景,以西北黄土地和自强不息的“甘肃精神”“兰州精神”为基础和根基,以黄河文化内涵为“主线”,以甘肃各地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丝绸之路文化为两条“辅线”,系统地归纳出黄河主题雕塑长廊的文化主题与内涵,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将黄河风情线上各种景观要素进行优化整理、补充提升,规划设计一条以雕塑景观为重点,通过雕塑将黄河文明浓缩为集锦,以绿地景观为依托的“景观长廊”“文化长廊”和“生态长廊”,令黄河更可读、可游、可驻、可亲。使之成为全国最具规模和精品化品牌效应的黄河文化主题景区,成为各地游客尤其是海外华人来华的主要终端目标之一。

2.规划主题构思

规划拟把兰州精神与黄河文化结合,编制主题文化规划,为兰州打造文化主轴,以黄河文化为风情线注入灵魂,让百里黄河风情线成为兰州这座“黄河明珠”城市最靓丽的地段,这五个文化主题分别是:九曲不回、生命之源、高天厚土、河汇百流、飞天锦绣等。

九曲不回区:此段文化主题主要表现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华夏儿女生生不息、不断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表达黄河儿女们为了实现美好理想和愿望所谱写的传奇诗篇。

生命之源区:此段雕塑主题围绕彩陶文化、丝路文化,展现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颂扬黄河及陇原大地作为华夏文明和黄河文明发祥之源的深厚内涵。

高天厚土区:此段雕塑以“黄河母亲”雕塑为中心,文化主题突出黄土与黄河的紧密结合,讴歌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表达中华儿女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眷恋和感恩之情,成为国人和海外游子寄托爱国情怀的精神圣地。

河汇百流区:此段以黄河文化为主题,表现黄河文化的包容宽广和博大精深,以“丝路花雨”等为次主题,结合兰州的历史文化要素,表现兰州作为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汇点的包容性,颂扬黄河文化及黄河儿女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和宽容性。

飞天锦绣区:此段主要表现新世纪黄河明珠的美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华夏儿女和谐美好的生活画卷以及陇原儿女对未来美好生活和祖国富强的憧憬与向往。

三、人文始祖园主题雕塑的建设

1.地域性文化定位

甘肃作为伏羲、女娲的故里,在省会兰州建设华夏人文始祖园,符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要求,符合甘肃省建设“全国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的总要求,不仅对于传承华夏文明、弘扬黄河文化具有历史意义,同时对兰州市、甘肃省打造“黄河文明之都、华夏文化圣地”文化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文始祖园主题雕塑的建设也受到古丝绸之路留下的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的影响,在此地域性文化定位下希望其成为黄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甘肃最大文化雕塑、兰州新的城市地标,成为“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一个重要节点。

2.设计构思

人文始祖园位于兰州黄河风情线“生命之源区”,“源”作为生命之源段的主题雕塑,寓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和民族文化。所以其主题雕塑设计构思就利用现有的“生命之源”雕塑,该雕塑尺度较大、形式严谨,如伏羲女娲主题雕塑为一铸铜雕像,高19.5m,基部直径4.2m,材质为军用锡锌铜,总重约60t,故较为适合作为此地段主题雕塑。

3.具体建设

华夏人文始祖园项目建筑总占地面积5289m2,总建筑面积10451m2,主要由伏羲女娲雕像和基座承台两部分组成,地面总高度为36.95m。其中伏羲女娲雕塑深刻把握中国文明精髓,设计时将文化精神融入历史发展生生不息长河之中。伏羲雕像以创造八卦立意,呈半蹲姿势,身体雄浑凝重,双目炯炯,俯察大地,演绎八卦;女娲雕像以“补天”传说立意,呈站立姿势,体态行云流水,形象端庄优美,仰望宇宙,抬手补天。伏羲与女娲造型组成“S”形,整体雕塑体现了男性阳刚与女性之柔美,阴阳协调,天人合一,极具律动感和曲线美,喻示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延续,而基座承台主题为黄河文化博物馆,呈金字塔形,按中华传统建筑“坛”的形制建造,稳重雄厚,方正大气,总共四层,其中地上三层,高17.45m;地下一层,高6m。地上部分在契合雕塑形态的基础上,为了高效利用内部空间还设置青铜器馆、彩陶馆以及文化长廊、3D球幕影院、4D环幕影院、贵宾接待室、游客接待中心等功能区,极大地宣传和展示兰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承台将按照功能需要,深度打造周边环境,南侧建造永久性文化演出场所,承台南部设置观看台,将引进大型主题文化演艺;北侧主入口处设置音乐喷泉,并建设大型地下停车场,尽力为游客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等。

四、小结

在城市景观雕塑设计中,应合理地挖掘我们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和悠久的历史瑰宝,同时应将地域性文化遗产作为设计载体来实现和传达具体的雕塑设计理念。因此在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与建设时,也应该充分吸收甘肃悠久的传统地域文化的内涵,通过对黄河文化及兰州地域历史文化的挖掘、提炼和升华,紧紧围绕“情系母亲河”这一主脉,将兰州精神融入其中,将城市精神融入城市文化,将城市文化注入城市轴线,从而塑造城市的灵魂,创造出既有地域文化特色,又具有生命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王国荣 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李明华 兰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赖远纯.雕塑与环境[N].美术报,2000

2 孙振华.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文化[J]. 雕塑,2005(3)

3 李晖.宝鸡市历史文化的载体[硕士学位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 徐辉.谈标志性城市雕塑创造的文化思考方向[会议论文].广州城市公共艺术,2006

5 林雪源.关于当代公共性艺术中环境雕塑的思考[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03

篇4

中国的知识成果转化需要有一大批年轻骨干作支撑,中国科技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更需要年轻的大学生通过自身研究和实践来维持和发扬光大,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初衷,更是时代所赋予后代的历史使命,而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

活动时间:4月20日---5月10日

活动地点:郑州参数技术有限公司、中原路校区英语长廊

负责人:王宏伟、师军艺、刘军威、张仙仙

活动目的:通过本专业知识的运用来培养大学生们“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的能力

具体流程:

第一、

运用高新科技创新与实践

活动时间:4月20

活动地点:郑州参数技术有限公司

负责人:刘军威、师军艺

活动创意: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12年奥运会融为一体。当今社会盛传这样一句话:“现代工业,模具领先。”而要领先,自主创新应放在首位。作为河工大的学子,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为此,我们举办了这次别开生面的三维建模大赛,参赛选手完全靠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奥运有关的三维模型,它不仅能体现大学生报国兴学的务实精神,也能体现大学生对奥运的关注。

活动目的:用proe三维软件画出心中的模型。

具体流程:

1、刘军威和师军艺同学带着团日活动策划书与郑州参数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洽谈协商,得到了该公司的积极响应。

2、4月20日所有同学在该公司集合。

3、郑州参数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宣布活动的主题和活动规则,然后比赛开始。

4、由郑州参数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点评。(活动过程中有机电工程学院记者部的记者跟踪记录和摄影)

活动意义:用学到的知识巧妙地将河工大的创新精神与奥运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而且让同学们热情主动参与到其中。

第二、运用美术工艺创新与实践

活动时间:5月10日、11日

活动地点:中原路校区晨读长廊

负责人:王宏伟,郭旭艳

活动创意:通过跨学院合作,与相关校协会、组织协调举办活动,以环境、奥运为对象进行美术创作,并走出校园向广大市民作宣传,来提高同学们的设计创作美感和社会实践能力,让社会了解模具在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环保方面的独特作用,领略我们工大学子的风采和家国意识。

具体流程:

1:由两位负责人联系我校书法协会、机电学院宣传部取得支持并确定活动方案。

2:参与同学于5月10日在中原路校区英语长廊参加第一阶段的活动。负责人宣布创作主题与规则,参赛同学开始现场创作比赛。

3:评委进行点评,选出优秀作品,对作者给予适当奖励。

4:组织同学们到绿城广场进行作品和环保知识宣传,向他们提供模具方面的知识。

第三、运用传统材料创新与实践

活动时间:5月10日

活动地点:中原路校区晨读长廊

负责人:王宏伟、张仙仙

活动创意:作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要想在将来的工作中设计出美观实用有竞争力的产品,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和开阔的思维。我们旨在通过本次活动唤起大家对培养创新精神和丰富想象力的重视,提高动手能力,为同学们将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通过陶艺作品来展现我们工大学子对12年奥运会的美好祝愿。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

具体流程:

1、负责人将所有同学分成八组。

2、在开始前将橡皮泥和所用到的工具发给每个小组的负责人。

3、负责人宣布活动的主题和活动规则,然后比赛开始。

4、由评委老师和负责人点评。(活动过程中有机电工程学院记者部的记者跟踪记录和摄影)

活动意义: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学以致用所带来的,增强了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活动意义:扩大我校模具专业在省会民众中的影响力,增强同学们的专业设计素质与实践能力,加强大家的环保意识。

活动预算:画笔40元,白纸10元,条幅30元,陶泥50总计110元。

经费来源:郑州参数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赞助100元,班费30元

注意事项:

篇5

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正如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的功能,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学校整体规划校园环境,赋予其丰富的美学元素,大到学校的整体布局、楼宇设计、绿化美化,小到教室桌椅的选配、雕塑标牌的制作、活动园地、展示场所的设计等,无不透出美的内涵,以此营建校园“美术场”,让校园环境发挥以美育人的功能。

静态“美术场”,让每一个细节都说话

校园环境的整体色调和造型搭配具有强烈的审美意味,发挥着审美陶冶功能。学校地处西湖风景区,具有丰富的天然美育资源。学校注重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一致,以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精心设计和规划校园。从主体建筑物和不同功能性场地,到每一种植物的色彩;从大环境的造型变化到小环境的匠心独运,营造优美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感觉、感知、感受中,形成对美的构图、色彩、节奏、造型的认识。

校园的主体建筑——教学楼采用了杭州市的主色调——灰色,再添加黄色、红色、橙色、绿色等鲜艳明快的色彩,赋予校园儿童气息;教学楼和教室内外的墙壁、操场周围的墙体,都成为审美教育的场所,墙体的材料选用和色彩搭配等追求活泼明快,并由师生精选主题和内容,共同完成了墙体彩绘,还布置上学生作品。

普通课室的桌椅等环境布置,考虑教学需要,统一配备,窗户和墙面则成为师生发挥美的创意的平台。在保证透光的基础上,各班采用绘画、粘贴、喷刷等多种形式,将窗户装点得美丽多姿;专用教室则根据不同学科的需要,赋予不同的审美趣味。音乐教室的凳子采用多种色彩上漆,体现音乐的无限律动之美;美术教室则采用鲜艳的色彩并设计成多功能桌椅,电脑房的桌子印上学校标志;操场上的羊角球更是五颜六色。校园整体色调体现出和谐性和趣味性,这些设计细节活泼、生动,深受学生喜爱。

对于校园内的小物件,如垃圾房、垃圾桶,校园里的凳子、椅子,教室的窗帘等,学校发动学生结合美术课学习进行创意设计,选定后由学校进行加工和制作。如此,赋予这些小物件童趣和生动的美感。

营造校园“美术场”,除了墙体以外,还要考虑到地面资源的利用,这是学校开展审美教育的又一个创意点。在方便使用的基础上,学校采用彩绘、地贴等形式装点地面,让孩子走在校园便格外开心。

数字技术,让“美术场”静中有动

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如电子屏、电子相框、课室内的电视机等,为校园文化带来了更多的呈现方式。其生动的视觉效果和强大的容量,带给学生直观的美学冲击。

例如,电子屏作为一种功耗低,大型实时动态展示信息的工具,可以显示计算机生成的动态图文和画面。学校在校门口安装了电子屏,作为学校的欢迎牌和对外宣传窗。根据电脑设定文字和图片内容,并循环播放。每天,学生一走进校门,便可看到学校的欢迎辞,阅读到学校的最新信息。

而电子相框,又称数码相框,是一款能够不借助电脑即可在LED面板上显示数码照片的电子产品。可用电脑将需要的图片、照片导入电子相框进行播放,同时配以声音,具有良好的视听效果。学校在每个班级的门口都配有一个电子相框,利用设备的功能,或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或配合美术欣赏课展示作品。每个班级可根据本班实际需要,自主安排播放内容。

电视机更是视听效果俱佳的播放器,配以电脑操作的电视屏,还具有互动功能,学生可以自主点击操作,寻找喜欢的内容进行观看和学习。

美是教育的重要精神元素,美育的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塑造人,提升人的境界。校园是学生生活与成长的空间,以审美为核心的校园环境创设,注重审美教育与生活环境的融合,为学生营建了富有儿童气息的“美术场”。校园“美术场”吸引着学生以“美”的视角来关注校园,享受美的校园环境,学生在不断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开始孕育美的品质与人生。

二、享受美的校园生活

校园环境的建设,可谓让学生的审美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美术场”为学校提供了审美教育的良好场域。而审美教育离不开美的体验与实践,学生只有在美的感受、体验与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为创造美的生活奠定基础。为此,学校创设多种活动载体,以美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体验与实践美的平台,将“美术场”变为学生美的“实践场”,引领学生享受美好的校园生活。

美术“主场”:放大学科美

美术学科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如果把课堂比作是美术学习的小环境的话,那么校园就是美术学习的大环境。学生身处优美的校园,不仅会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并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校园美的营造,为美术学科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

例如,美术科组以100位画家的生平与作品为主题,展开教学。教师收集中外美术史上及现代100位著名画家,将其生平及代表作品制作成PPT,在校园电视机上循环播放。学生可以通过点击触屏上的链接,展开学习;课堂教学中,不同年级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年龄特点,有选择性地介绍和讲解;教师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画家的事迹。

美丽如画的校园本身就是一部立体教科书。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或从校园大环境的造型和色彩中理解构图之美,或从小环境中小物件的精致构图中体会细节之美;或在走廊上欣赏同学的作品,实现同伴学习,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而美术教室本身的色彩运用和功能设计就富于美的元素,学生身处满溢美的环境中,专心学习,不断感受美的熏陶。

美术学科教学与校园环境的自然融合,有效提高了学科教学效果,更促进了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艺术“专场”:催生活动美

美与生活息息相关,沸腾的校园生活蕴涵着无限美的能量。学校开辟了艺术“专场”,搭建多种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美、体验美、创造美,不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主题展示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展示。主题内容丰富,如民族服装、生活用品等,也可是学生围绕一个主题的创作展览,如宣传画、绘本、美术作品等。例如,中秋节后,月饼盒一般都会被丢弃,这些月饼盒大多制作精美,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和设计理念。学校倡议学生以自己的眼光搜集月饼盒,拿回学校经学生评选后进行展示。这样,既能让学生从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和美术设计之精巧,又能教育学生懂得废物利用,学会勤俭节约。

学校利用校园场地开辟了美术长廊,并做了场地规划,包括绘画作品展示区、画家介绍区、工艺制作陈列区等。长廊定期更换展示作品,或是学生的获奖作品和优秀美术作业,或是学生外出旅行的摄影作品,充分展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阐释;教师更是美的创造者,长廊中美术课教师的个人作品,或是教学中的示范作品,或是教师的教学成果等,吸引了不少学生驻足欣赏和点评。

学校定期为学生开画展。个人画展为一些坚持美术创作,并小有成就的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学校将作者介绍,特长内容及其成果形成文字和图片,制作成展板,并根据作品内容和呈现方式精心布局。风格各异、创意新颖的作品吸引了学生纷至沓来,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美的感受,还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参与美术学习和创作。

在美的环境中,学生获得了审美愉悦。学校进一步鼓励学生把看到的,接触到的,学习到的美,通过评议表达出来。如作品为什么优秀,哪些作品存在不足,哪些作品值得学习,哪些地方尚需改进,等等。让学生轻松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与评议,提高学生欣赏和鉴赏美的水平。

学校还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或教学,使学生通过看与听、展与学等方式,进一步感受美、理解美,提高审美素养。

多姿多彩的活动,在校园中形成了宽松的审美环境。活动不仅让学生不断感受美,更激发了学生创造美的激情与动力。更重要的是,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实现了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我来学校”到“我爱学校”,从“喜欢校园”到“喜欢学习”,从“愿意学习”到“我愿努力”的转变。学生在校园里愉悦成长,有效提高了审美感知和道德认知能力。

三、共创美的生活乐园

校园“美术场”为学生营建了美好的校园环境,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勇于实践,在活动中不断展示美、创造美,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审美教育的开展,将校园中的你、我、他号召在一起,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我”与校园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师生传递“和美”关系

美的校园环境影响着学生对美的感受,与校园环境融合的美术学习,教给学生创造美的方法,艺术活动更赋予学生丰富的情感。师生以作品来传情达意,在校园中不断传递“和美”关系。

“我们用相机记录着您的每一个瞬间,因为您的每一个瞬间在我们心中永远是那么美丽,愿您永远幸福、美丽。”

——西湖小学大队委

这是在教师节“留住美丽的瞬间”活动中,老师们收获的一个惊喜。学校大队委发动队员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偷偷拍摄了老师们工作时的一个个美丽瞬间。教师节这天,拍摄的照片被布置在横幅上,展示在校园内。学生们还开展了“最美好的祝福”活动,自己设计并制作了幸福卡,同学们一起用心写下最美好的祝愿,在教师节时送给老师。这种情感的交流,不仅让学生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也让学生感受到完成美术创作的成就感。

老师们也用心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足迹。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到了美术知识,也创作了不少作品。学期末,美术老师将平时积累的孩子们的作品制作成月历送给学生,内容有同学们平时课堂上的照片,还有美术作品。开学时,班主任则会为每位同学制作一张爱心卡,写下新学期的祝愿;一年级新生入校,老师和同学们还一起印小手印,制作成卡片,表达“手手相连”的美好愿景。

诸如此类的活动,让师生产生了融洽相处、心心相通的愉悦感,更激励了师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断发现美、积累美的印记,传递“和美”师生关系,共享美好的校园生活。

你我共创最美校园

为了了解学生眼中的学校,也为了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建设校园,学校开展了“理想校园设计”活动。学校4-6年级的524名同学参加了此次意见征集活动。其中,有192位同学对学校现有的色彩、设计表示满意,332位同学对部分场所的色彩和内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例如,学生提出可以增加教学楼墙壁的色彩,用彩绘的画法,描绘同学们喜欢的画面;在二楼、三楼、四楼的走廊地面上,增加既能看又能玩的绘图;可以在校园里增加设计美观的凳子或椅子,方便大家休息;变换走廊灯的式样,配合走廊顶的图案等。这些建议从儿童自己的视角出发,体现了孩子的意愿。学校根据这些建议重新做了调整,使校园更加人性化,赋予校园更多儿童(下转第69页)(上接第33页)气息。

篇6

第一,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之美。

艺术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参与艺术体验,发挥艺术潜能,发展个性化的艺术追求,积淀人文艺术素养。学校制定了“1+1”的艺术教育策略,第一个“l”指每名学生学会一种乐器,另一个“1”是指每名学生学会制作一件陶艺,实现音乐和美术相结合。为此,学校还开设了五门艺术选修课,组建了合唱团、舞蹈队和管乐队,将陶艺作为美术必修课,要求每人制作出一件心仪的陶艺作品。陶艺课程有专职教师,并在七年级开设四节必修课。学校还为学生开设了素描、扎染、书法等校本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艺术兴趣需求。

第二,体育塑造学生“运动”之美。

体育要以每一名学生的终身运动和健康为目的,遵循群体性、普及性、多样性的原则。我校实施“1+X”体育模式,“1”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学会踢毽子,“X”指培养一项或多项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学校拥有标准的室外场地,5月至l0月的体育课中开设踢毽子、跳绳、足球课程,每周3节体育课中拿出两节连堂,进行普及教育,我校还开设了多门体育校本选修课,组建多个运动队,实施“X”选修培养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日照市体育运动示范学校”“山东省健康示范学校”“全国足球项目特色示范学校”。

第三,科技教育引领“创新”之美。

科技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普及科技知识,辅导学生创作科技作品,进而培养学生的科普知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动手实践的能力。我校参加全省创新联盟学校,并拥有比较先进的机器人设计实验室,建成了校园科技馆和两间通用技术实验室,构成科技教育的基地。学校在小学开设机器人兴趣研究选修课,在初中开设科技选修课,每年五月,学校隆重举办“校园科技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技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推出创新小科技小制作、环保小发明、信息工程设计等,语文、英语、政治、地理、生物教师指导学生撰写社会调查、科普作文、科普作品读后感;语文、历史、地理教师指导学生编辑科普知识手抄报;体育老师举行定向越野、无线电测向等比赛;美术教师指导学生绘制科技幻想画、电脑绘画、动漫;音乐教师指导排演科技幻想短剧。

第四,生活教育体味“劳动”之美。

生活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学生生活指导教师手把手传递生活技能,让每一名同学学会洗衣叠被、穿针引线、炒菜做饭。每学期的烹调必修课、劳动必修课,都成为了孩子最喜欢、最难忘的精彩舞台。一年一度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节、温馨的寝室设计大赛、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技能大赛、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DIY、创意无限的摄影大赛、插图比赛,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

第五,健康教育成就“生命”之美。

心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我校以班主任、心理教师为心育骨干,以学校“怡心苑”为心育教育基地,提供个体咨询宣泄室、档案室、团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宣泄室等多个专用室。学校坚持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隐患,提醒家长和教师早干预、早治疗。面向其他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讲座,针对毕业班还有专题心理教育活动。

第六,环境教育培养“发现”之美。

篇7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132-02

1 晓港公园清竹园建设背景与概况

晓港公园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总面积17.1万m3,是广州种植观赏竹最多的公园,故又有“竹子公园”之称。坐落在园内的云桂桥,是明代清官何维柏所建,也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石桥之一。该桥横跨海珠马涌,石栏石柱造型简练、古朴典雅,现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为充分挖掘利用晓港公园特有的“竹文化”和明代清官何维柏所建的云桂桥等廉政名人典故元素,海珠区纪委、海珠区人民检察院、海珠区的园林绿化局三个单位联手,在公园内的云桂桥畔,沿马涌蜿蜒建设了占地面积4600 m2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清竹园景区。清竹园景区面积虽然不大,但廉政教育元素和植物景观相得益彰。景区内布局围绕廉政主题,设置了石艺倡廉、墨韵扬清、莲花畔道、静观书屋、清风长廊等景观节点,容自然与人文于一体。景区建成后,环境更加优美,是广大游客喜爱的好去处,也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 清竹园的景区规划分类

2.1 景区规划特点

竹子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尽管竹子是空心的,但是却依然挺拔有力,代表着谦虚、不屈不挠以及高风亮节等优秀品格。清竹园的规划主要依托于晓港公园原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充分挖掘景观资源自身所带有的文化内涵。景区的规划不仅利用了竹子的元素,而且还结合了明代清官何维柏的典故,将廉政元素融入于竹林中。

在景观规划理论上,景区根据游园市民心理及行为特点,按照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的理念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不破坏原有的景观氛围,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植物,将廉政元素融入到景区中,并利用植被,使各个廉政教育元素不突兀。景区通过放置廉政主题的雕塑、阅读廉政故事、欣赏倡廉工艺作品、观赏古迹、静心阅读游园节点等,创造出一个环境优雅、教育气息浓厚的公园内景区,让游客在游园中感受廉政的文化。

2.2 景区规划布局与分类

景区规划布局设计主要遵循了线状层次原则,同时在利用线状层次的过程中又结合了景区具体资源的分布特点,在整个过程中以游览足迹为主线。

清竹园景区主要有六个景点,从入口处呈环状形成一个大的参观回路,各个景点又可以自由形成一个个小的参观回路(布局平面图见图1)。

2.2.1 石艺倡廉

主题雕塑园道,正、反,古、现代两条廉政雕塑线,相辅相成,体验古今廉政文化交织的力量。

2.2.2 墨韵扬清

门口悬挂一副对联“清风墨韵扬正气,竹影扶疏颂清廉”,设置有书画走廊,展示经典的廉政书法和绘画作品。

2.2.3 莲花畔道

放置有明代清官何维柏的雕像以及以荷花为主题的水边畔道。利用旁边建筑的墙体雕刻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在畔道两边,设置了多个以荷花流水为造型的小景观,寓意荷花高洁,清水长流。

2.2.4 静观书屋

“静观”二字,是由广东著名美术家陈永锵先生题写的,以“静观”为廉政书屋名字,寓意深远。在这个书屋里,清雅、恬静,使人身心放松,可在幽静的书香中感受廉政文化。

2.2.5 清风长廊

以竹简的表现形式,通过图文并茂的手段,展现了多个廉政典故和廉政剪纸艺术作品。

3 清竹园的景观资源与设计

3.1 乔木与竹林

景区范围内,有高大乔木数棵,主要是高大的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和木棉(Bombax ceiba)。另外,竹林呈片状分布。景区入口的景石伫立在竹林起点的竹下,由广东著名书法家卢有光先生题写“清竹园”三个大字雕刻在景石上,显得震撼与庄重。石艺倡廉主题园道的雕塑沿园道放置在乔木旁或竹林里,形成错落有致的布局。

3.2 地被

景区中原竹林中地被缺失,竹林的清、绿、雅效果欠佳。景观规划设计中以丰富竹林地被为着陆点,重点增加适宜竹林下生长的、稍耐阴且构成层次丰富的地被。石艺倡廉的雕塑在竹林里放置的同时,并配置春羽(Philodenron selloum Koch)、银边草(Arrhenatherum elatius var.bulbosum)、一叶兰(Aspidistra elatior Blume)等地被,既便于观赏,也突显雕塑的视觉效果。建(构)筑物的周边地被有翠芦莉(Ruellia brittoniana)、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花叶良姜(Alpinia sanderae Hort)、金叶假连翘(Duranta repens cv.Dwarf Yellow)等。

3.3 建(构)筑物

合理利用原有的花卉馆长廊,将“墨韵扬清”和“清风长廊”的经典廉政书法和绘画作品走廊放置在长廊内。“静观书屋”也利用长廊尽头一截,用钢化玻璃围闭三边,形成一个安静的阅览区。该建(构)筑的四周,种植有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狗牙花(Ervatamia divaricata (L.) Burk.cv.Gouyahua)、美丽针葵(Phoenix loureirii)、粉花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旅人蕉(Ravenala madagascariensis Adans)等灌木,形成了清新、优雅的观赏、阅读环境,是得到游客最多赞赏的区域。

3.4 古迹典故

明代清官何维柏与晓港公园关系密切,他因为直言进谏,遭到当时奸臣严嵩父子的陷害,被削职为民。回到广州以后,在当时的河南小港何庄,也就是今天的晓港公园附近,隐居著书讲学,并出资建了一座小港桥,后来,此桥大家就都叫这个桥为“云桂桥”,该桥是广州市的重点文物。

清竹园景区位于云桂桥旁,距离“清风墨韵”景点直线距离约50 m。为展现古桥的古朴典雅,在“清风墨韵”景点旁、马涌边设置一小广场,安放一何维柏石雕像,并配置相关石刻简介,与云桂桥形成一个对景。

整个景区的规划,以竹、文物古迹为基底,马涌水使整个园景更具有灵气,灌木、植被使景区更青、翠、雅,环路布置打破了规则式的布局,使生硬的道路布置在视觉上显得柔和,也使景园的景观在空间设计上更加丰富多彩,实现了步移景异的效果,使整体布局更加流畅舒适。

4 结语

清竹园的建设不仅利用了晓港公园特有的自然资源,还挖掘了其自然资源的文化内涵,整条线路都围绕着清风廉政的主题,并相互呼应,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够感悟到一些哲理与深意,因此整个设计理念和规划都值得提倡与肯定。

参考文献:

篇8

在绿树掩映中,一幢黄绿相间的美丽建筑跃然眼前,这就是“竹园幼儿园”。校园中自然环境优雅,长廊与山坡环绕、竹林与小径相间,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美丽庭院。校园中人文环境浓郁,楼梯旁的竹文化长廊、阳台里的绘本展示、各专用活动室的布置无不在向我们参观者讲述这“竹园”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竹文化气息。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大厅门口的家长告示栏和楼梯旁的竹文化长廊。其中告示栏的展示特别富有童趣:花边形的边框、鲜艳的色彩、丰富的特色介绍不仅向家长全方位展示了园内信息与动态,而其整个设计非常符合幼儿园的特点。在楼梯旁,她们将象征幼儿园的竹子与园本特色活动结合进行展示,参观者走完楼梯的过程也就浏览了竹园幼儿园的发展历程。总之,置身于“竹园”的美丽环境,让人赏心悦目。

二、玩丰富材料,享无限乐趣。

走进竹园幼儿园的每一个班级,里面丰富的材料就展现在我们眼前。游戏材料以区域的形式分类呈现。每个班级游戏区域的设置也非常有特点,有的以小镇为主题命名,有的以航空港的形式开展,有的以幼儿喜欢的动画角色命名,总之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统一的游戏主题。看里面的游戏材料,有幼儿搜集的生活物品、有购买的现成玩具,有教师制作的精美家俱菜肴,还有提供了很多工具材料与半成品,满足幼儿多种活动的需要,孩子们玩得乐在其中。我走进了开展航空港游戏的一个班级,深深地被孩子们的游戏吸引,不知不觉也进入了角色。一进去,“安检员”就拿着检测器在我身上来回扫动,最后终于对我安全放行。接着进去是行李寄放处。包裹员让我把包交给他们,他们放在秤上称了下简单打包一下,然后放进了行李车。接下来我又被邀请到机场餐厅喝了一杯饮料,这时广播里响起:“请第二批乘客到服务台换登机牌”。这时服务员赶紧提醒我去“问讯处”拿登机牌登记。经过几个环节我终于坐上了“竹园机场”的航班。空姐推着小车给我递食品和饮料,空中男服务生给我弟图书和杂志。很快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下飞机后,我被导游接去参观鸟巢和水立方(看电视介绍片),一次愉快的旅程结束。我想到我们自己的幼儿园地处无锡空港产业园区,硕放机场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玩的游戏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我想把这个游戏带回我们幼儿园,让我们的孩子也来享受这个游戏的乐趣。

三、观精彩活动,学教学策略。

竹园幼儿园的两位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两个教学活动。一个是小班美术《我和点点做游戏》,另一个是小班绘本《这是一只蜗牛吗?》这两个活动无论是教具的设计、材料的运用、流程的安排上都无不显示出教师精妙的教学智慧。第一个美术活动当幼儿在操作纸上印完彩点,老师将第一层纸掀开,一个个小动物像变魔术似的出现在纸上。第二个活动当老师把绘本图书一页页翻开,小蜗牛的尾巴也神奇地发生了变化,一会儿是蜻蜓的尾巴、一会儿是青蛙的舌头、一会儿又变成老鼠的尾巴……我不禁为老师的精巧设计赞叹。回去后我想把第一个教学活动“搬”回我们幼儿园,让我们那里的老师也来感受、分享竹园老师的智慧。

篇9

为了彰显办学理念,学校向学生、家长和教师征集创意,给学校的每个建筑、每条道路及每个活动场所命名。

学校的人文景观彰显办学理念。圆拱形的校门,简单大气,返璞归真,寄托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思想。学校设有环保长廊、世界名画长廊、德育长廊和健康教育长廊等,处处彰显“崇真尚善,与美同行”的办学理念。校园内设有多个宣传橱窗,并定期更换有关传统文化和学校特色项目展示等内容,其无声的导向语言、含蓄的引领方式,具有“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学校楼道的墙壁上写有“亲爱的同学,你今天微笑了吗”“做阳光少年,当快乐天使”等温馨提示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学校的专用教室(如,综合艺术展览室、民乐室、陶艺室和心语室等)分别根据各自的特点布置,具有鲜明的特色与独特的氛围。例如,综合艺术展览室为学生的作业与作品搭建了开放的展示平台,既极大激发了学生在书法、绘画和陶艺制作等方面的兴趣,又在课堂教学中为他们渗透了美与生活的关系,还为他们树立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审美意识。

学校书吧分为低年级书吧和高年级书吧。低年级的启智书吧的设计充满童趣,旨在启迪学生心智,引领他们热爱阅读;高年级的致远书吧的设计立体大方,它的立体标语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学校的“静思园”和“善思园”是师生的休憩场所。“静思园”内有三棵大榕树,树木枝叶茂盛,时时为师生遮风挡雨,取名“静思”意在教育师生在休憩之余静思“十年树木,根深以叶茂;百年育人,任重而道远”之深意。

二、开设“艺韵课程”

学校围绕“崇真尚善,与美同行”的办学理念开设了特色鲜明的“艺韵课程”,包括形体(舞蹈、体操等课程)、音乐(合唱、管乐和民乐等课程)、美术(国画、陶艺、书法和剪纸等课程)和棋艺(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等课程)等。如今,“艺韵课程”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努力实施校本课程计划,以课程特色彰显学校特色。具体有两点:一是学校有步骤地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例如,红领巾跳蚤市场义卖、敬老院送爱心、清明节扫墓和科技艺术节等。二是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例如,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和教研评价制度,以发挥教师的潜能,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创建学校特色。

三、赢得社会赞誉

围绕特色鲜明的“艺韵课程”,学校努力开展与之相关的各种竞赛活动。例如,学校举办歌咏比赛、书画展览和棋艺大赛等。这样,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愉悦他们的身心,还传递“真、善、美”的正能量。又如,学校开设有管乐、民乐、舞蹈、合唱和陶艺等多个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这样,既激发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又陶冶他们的情操,还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还有,学校每年举行为期两周的艺术节。它既吸引学生纷纷参与,又引起家长的浓厚兴趣,还获得社区的广泛关注。这样,学校的艺术节赢得了社会赞誉。

篇10

Abstract: High-rise buildings is a product of industrialization, attitudes to high-rise building through an iterative process. Architectural design from the premise that our existing building design form is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from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hould not be blindly and without thinking of masonry, architects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 factors of social environment,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aesthetic aspects of the formation in the works,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us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works, make the building not only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se of the present stage of the people, but also enrich the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 we live.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high-rise residential;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 high-rise hotel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实用、建筑思想、建筑手法,这三个因素是建筑师支撑建筑创作的基本内涵,也是建筑师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引导设计的主要依据,它们之间互为因果、互相依存。我们说建筑设计的前提是设计形成的建筑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在此前提下,通过建筑思想的指引,运用相关的建筑设计方法,可以完成具有某种倾向的建筑作品;相反,面对具有某种倾向的建筑作品,分析其设计方法,也可以总结出一定的设计思想来。不论正反两方面看建筑设计,建筑的实用、思想、手法是贯穿建筑设计始终的。我们知道建筑设计的方法很多,也并不能统一出一种或几种固定的设计手法。正因如此,我们才有了多种设计流派和多样的建筑设计。但是就某种流派而言,都会有其相对特有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手段。从包豪斯到现在的高技、结构、解构、后现代以及简单主义的发展等等,虽然设计方法多种多样,但对这些设计方法而言,都对建筑多样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从建筑创作的内涵和过程中可以明确地看到,建筑设计方法具有其特定不变的中介位置,它是从建筑思想到建筑实物的操作性环节,是建筑从“虚”到“实”的物化过程。因此,研究建筑设计方法也是分析建筑思想和作品的必由之路,由于它的操作性特点,对我们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建筑设计方法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类生活与思想的总结。运用它能使我们科学严谨的对待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的最基本的过程足一个“由简至繁,由繁至简”的推敲过程。我们可以拿极少主义的建筑设计例子来看,“极少”并不是不经过设计,而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繁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下面以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法为例,进一步阐述建筑的设计方法的如何利用。

2. 高层建筑设计方法的运用。

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空间向上发展,因而可以节约用地面积。在建筑面积与基地面积比值一定的条件下,建造高层可扩大绿化用地,可缩短道路及水电线路的长度,有利于节约城市建设总投资。高层办公建筑人员、机构集中,方便相互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高层建筑的平面系数低,单位造价高,管理费用大,能源消耗大,对防火、安全疏散、建筑设备等还有许多特殊要求;对高层住宅来说,高层的住户到地面活动也不方便。所以,在计划建造高层建筑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权衡利弊得失,综合考虑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师在做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了解各类高层建筑平面的组合形式,做好分析和比较各种组合形式的利弊,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形式。以下是高层建筑的常规几种平面组合形式。

2.1高层住宅组合方式

2.1.1短廊式:(1)独立短廊式,短廊式的特点是每层围绕电梯、短廊式住宅四个方向都可开窗、采光、通风条件好。这种高层住宅的平面形式可为方形、矩形、圆形等。为争取更多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简单的平面可发展为艹、#等多肢体的形式。为争取好的朝向,平面可为T、Y形及锯齿形等。这类住宅的建筑体形都是塔式的。(2)组合短廊式,组合短廊式住宅是由短廊式住宅拼连而成。按规划要求,组合短廊式高层住宅的建筑体形可分为板式、条式或睹式。很长的睹式高层住宅通常作成曲线形、折线形、波浪形,以便室外构成各个小空间,形成小气候,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息、活动环境。

2.1.2长廊式:(1)内廊式,长廊式住宅以走廊联系各住户。由于长廊联系的户数可较多,所以电梯的利用率高。内廊式的住户是布置在走廊的两侧,所以建筑进深大,有利于节约用地;但采光、通风差,相互干扰大。(2)外廊式,外廊式住宅的住户只布置在走廊的一例,采光、通风条件好;但建筑的进深小,对节约用地不利。外廊有开敞和封闭两种。

2.1.3跃廊式:跃廊式住宅是将组合短廊式住宅每隔三、四层用长廊连通。电梯通达各走廊层,由走廊层经各单元的楼梯再通到各住户。跃廊式住宅兼有短廊式住宅紧凑、相互干扰小及长廊式住宅电梯运行效率高的优点。在电梯投资较大,而每户平均建筑面积较小的条件下,跃廊式住宅是比较经济的。

2.1.4跃层式:跃层式住宅的特点是一户占有两层或三层的房间,内部用小楼梯作层间联系。跃层式高层住宅每隔一层或二层设长走廊作为通道。走廊可为外廊或内廊。这种住宅每户都可有好的朝向和通风。

3.高层住宅设计中的问题

3.1底层入口。高层住宅的底层入口应力求避免设在冬季主导风的迎风面。因为在迎风面的底部,特别在中心部位风压值很大,开门时风将猛烈地收入楼内,由于入口一般总是与垂直通道相连,电梯井、楼梯并便成为拔风筒。在炎热的南方为不使高层住宅妨碍夏季的通风,底层可全部或局部架空。

3.2服务设施。高层住宅需设大楼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值班室应设在底层入口处,室内设办公用桌椅、值夜班睡的床、厕所、公用电话、夜间电梯紧急呼唤装置等。此外,大楼内布有分户信箱、车辆存放处;有的国家还设公共洗衣房、康乐设施及供住户租用的宴会间等。高层住宅的住户多,信箱宜采用每户占用墙面小、垂直于墙面的尺寸≥300mm。

3.3建筑围护。住在高层的住户有恐惧心理,因此建筑围护必须使人们有安全感。阳台的栏杆以实多虚少为好;栏杆高度不宜低于1.1m;外廊宜为封闭式。为防止过大的风压影响外窗的开关,同时为能方便地擦玻璃而不产生危险,外窗宜采用推拉的启闭方式;单扇商也可采用滑撑窗。

3.4垃圾处理。住宅的垃圾平均每人每天约有0.5~1kg。排除垃圾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住户将垃圾用塑料袋装好放在门外,由大楼管理人员收集,通过电梯运至楼外;另一种是住户将垃圾直接倒入楼内的垃圾道再由收集间将垃圾运出。前一种方法比较简单,但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后一种方法则要求设计专门的垃圾道及收集间。

3.5灵活分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面积和质量标准将会相应提高。这就要求建筑内部的分隔能具有灵活性以适应这种变化。灵活分隔要求隔墙质轻、隔声性能好和便于装拆。为减少结构对建筑灵活分隔的制约可加大建筑开间和采用柱承重的框架结构。

4.结束语

优秀的、完善的建筑设计是设计人员所追求的,当然也是为人类的居住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分析、了解不同的设计方法是每个设计人员必要的工作。通过对实际工作过程中,高层建筑的一些做法和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建筑设计方法是建立在对事物了解的基础上的,要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才能建造出优秀的建筑。建筑设计的最基本的过程是一个“由简至繁,由繁至简”的推敲过程,我们建筑师一定要掌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繁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

参考文献

[1] 江步.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篇11

1.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

2.许多家庭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学生家庭藏书都很不足,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也不多。

3.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阅读认识观。不是积极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作业试卷。

4.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大多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

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校阅读特色,创建书香校园文化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营造读书氛围,让书香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

学习应该与书香为伴,师生应该与经典为伍。学生在校园里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也都应该有文化的熏染。通过校园墙体的改造,在教学楼、办公室、教室、走廊等墙壁上进行精心的布置和修饰,以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1.1 打造墙体文化。致力打造校园墙体文化:(1)在教学楼走廊、楼梯墙上及连廊的石柱上统一装饰140余块题写有名人名言的条幅,内容主要是激励学生爱读书的、爱国、勤奋学习、树立理想、热爱科学等。(2)石桌文化——在校园景观区设立8张石桌,为学生提供另一个阅读场所。(3)艺术长廊——欣赏名家书画、张贴学生优秀习作书画等作品。(4)文学长廊——介绍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到现代文学中与课本有关的名著名作及文学家故事,引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5)学科长廊——介绍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知识,拓宽阅读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这样,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举目见人文,放眼品经典,在浓浓的书香气氛中感受文化的浸润。

1.2 建设班级"书香"文化。以班级为单位努力打造 "书香文化"班级,调动师生共同参与,兼顾共性与个性。我们要求每班教室的国旗、班训、信息栏等都有固定的位置,在保持全校整体共性的同时,各班师生共同设计出风格各异的墙体文化。

二、整合阅读资源,让书香浸润学生生命的每一段时间

2.1 开设语文阅读指导课,加强阅读指导。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老师们利用材料,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等等,引导学生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初步掌握读书的方法。同时,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组织阅读公开课观摩教学,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法,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

2.2.加强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着力做好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装备建设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安排学生每两周到图书馆借书阅览一次,每周向班级图书角借书一至二次,教师每学期向学生提供不少于5本的必读书目。各班开展了"存二读百"活动,使班级每学期图书角存书都达到200多册。丰富的书源,为学生增加了精神食粮。

三、完善阅读体系,让书香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3.1 倡导教师带头阅读,实现师生共进。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教师每人每年购置5本图书,订阅2份报刊(其中必有一份是教育杂志)。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举办"语文课外阅读讲座",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读书节等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篇12

关键词:景观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老校区;陕西师范大学新校区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当今教育在大学校园中以多种形式并存,不同的生活学习方式相互交织影响,学生于校园中获得的才智除具体的分类学科的学习,还来源于丰富的校园生活。因此,每日漫步于于美丽的校园环境中,身临其境地感悟熏陶,是为校园学习生活的最为重要的部分。

校园景观不仅提供最为直接的户外三维性的环境要素,如地形上的选择、室内外景观设计、色彩有效的组合、植被习性的考虑、公共场所用途等,并以场景的语汇轻松描绘空间认知体验与图形表达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景观的创作设计中,应倡导理性构思,诠释景观设计的实用好用精神,遵循生态保护、地域特色等设计原则,引导我们基于理性分析基础之上进行设计构思

在国内设置景观学专业的诸多院校中,其景观学侧重点各有不同,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各校专业办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了景观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力。本文仅以我所熟知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老校区和陕西师范大学新校区的局部景观为例,用以更好的认识现代景观设计理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用“试种田”的方法来认识校园

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的学习当中,建筑学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建筑学院结合景观学的实践教育与专业课的设置,将建筑系馆北侧的原垃圾堆改造为景观学教学实验基地——景观认知花园,在景观认知花园中,在平时的课程学习当中,建筑学院的同学通过景观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花园的土地开垦、植物种植到开花观赏结果收获,同学们一起在开垦到收获的过程中,充分参与到耕地、播种、种植、浇水、施肥、除草、除虫等一系列实践过程中。

别小看这一小小的举措,但是作用极大,这不仅将原来的垃圾堆美化为花园,使校园环境大为改观,也与专业课知识有机结合,使我们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掌握植被习性,更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使乏味的教学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认知花园也体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学的参与性、生态性、趣味性的特色教学理念。最为重要的是使我们进一步的理解景观的创作之源与设计之本。

陕西师范大学:以新校区谱写校园的文化

与老校区展现校园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不同,新校区所焕发出是更强的活力与更持久的生命力。陕西师范大学新校区的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思路与老校区的理念完全不同。

虽为异地重建的新校区,但校园文化因得以在此充分重塑,继承、延续与发扬了老校区的风格与文化历史内涵,并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校园文化图景,通过几个场景的透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文化建设者们的良苦用心。

场景一:凌霄长廊。凌霄长廊位于新区餐厅阳光苑旁边,因绿化校园和交通的需要,两组大台阶与数棵松树阻隔了长廊通往端点的视线。师大师生们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作激情,运用透视法使大家看到长廊的尽头,延续了长廊的视觉,以艺术性的手法趣味地表现并烘托了校园文化生活的氛围,以这种校园建筑为特征,体现了诗意般的校园生活。

场景二:新勇学生活动中心。新校区建设时,充分利用校友的力量,以学生活动中心的形式铭刻校友姓名与事迹,延续校友历史信息。每当校友返校之时,曾经的点点滴滴浮现于脑海之中,使校友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同时,新同学也可因此了解校友故事,树立奋斗榜样。

场景三:孔子雕塑。雕塑是根据新校区建设时期图书馆的需要而设计的,是对校园历史时刻与文化氛围的记录。孔子雕塑的建设体现了师大对文化的尊重,对知识的一种敬仰。同时图书馆与孔子雕塑的完美结合,将此作为景观主题,时刻激发学生的学习之情,因而成为校园文化的精神延续。

由对于景观的认同到对于设计的感悟,是一个从生理感知到心理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由物镜向意境、情境的转化过程。景观学专业的学生们通过每日身临于校园环境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充斥于景观之中的各种行为与校园文化活动,运用景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以及行为学等知识,加以客观辨识与理性分析,感悟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精神。

1.“实践性”——为创作留下一块土壤

西安建筑大学的景观认知花园建设,通过同学们对于植物的亲自配置与认知,培养了学生在景观设计中朴素的自然生态观,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并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土地作为空间创作的根源,应该在设计时得到应有的尊重,这些意识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实践精神与土地文化观。

2.“历史性”——为校友留下一点踪迹

陕西师范大学新校区透过其潜心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时刻传递出的历史符号与信息,告示了学生在设计中对于历史与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岁月的脚步从未停止穿梭于校园,时空共生的生态理念和文化景观的引导与传递,显示出景观的深邃意境以及丰富的内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校园景观作为空间场所、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兼具着整合校园空间结构、记录校园历史进程、承载校园文化生活、体现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愉悦心境以及审美等多重要求与使命,使校园景观能够更好的师生服务,为自然添彩。

参考文献:

篇13

在广西民师附小,这样的课堂很常见。近年来,该校秉持“博学于文,雅蕴于行”的办学理念,通过建设博雅文化校园、打造博雅教师团队、构建博雅智慧课堂、开展博雅主题活动等,全力实施“博雅教育”,培养新时期的博雅学子。

“附小的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知识面广,个性化语言非常丰富,教师综合素质高,整个校园充满了书香文化气息。”曾到该校执教示范课的江苏省特级教师宋运来这样评价道。

突出内涵,建设博雅文化校园

走进广西民师附小丽川校区,就像走进一个敞开式的天然图书馆。这里的建筑设计、校园布局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育人气息。正如该校校长黄平化所说:“建一个图书馆式的学校,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是我校的追求。”

该校丽川校区的楼宇命名、建筑物设计,既典雅又充满灵气,生动地展现出博雅文化的内涵。教学楼名为致真楼,设计成一个“U”形,犹如莘莘学子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张开双臂拥抱美好的未来。艺体楼、生活楼分别命名为致美楼、致善楼,与教学楼相互呼应,体现了学校“真、善、美”的高雅追求。教学楼西楼长廊以博学文化为主题,东楼长廊则凸显博爱文化,二者相得益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典雅文化的滋养和熏陶。

放眼整个校园,教学区、阅读区、休闲区和运动区既分区自然又紧密相连。悦读园、墨香园、数理园、梦想园、科技园体现了人文和科学两大教育主题;上善池、致真池、童蒙池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梦想驿站、星星河校园电视台展现着多元的教育视界;标准塑胶运动场、韵泉健身活动馆洋溢着轻松健美的现代气息。

最妙的是随处点缀在校道两边的阅读展板,上面展示着文学、科技等多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可以随时浏览,无形中增长了知识。这一设计与校园里的读书长廊,均体现了“图书馆式”校园的布局理念。火红色的读书长廊,承载着学生的阅读热情,每天课余时间,都会有学生手捧书本,三三两两来到这里,安静地阅读、凝思。

目前,该校正在打造校园“静”文化。“静”文化由“行为静”和“学习静”构成:“行为静”即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通过自我规范,做到课间注意文明休息,轻声漫步过走廊,杜绝追逐打闹,确保校园秩序和安全,共同维护宁静的学习环境;“学习静”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怀有一颗宁静的心,保持理性思维,从容、自信地独立思考,安心学习。

课间,记者注意到,整栋教学楼显得十分安静,过道上学生秩序井然,走路轻声慢步,不时有学生礼貌地向路过的老师问好,老师也微笑地点头回应。

“我很喜欢现在的校园,这里典雅清净,每天中午放学后,我常常在校园里安静地看书学习,感觉很惬意。”该校学生周童菲告诉记者。

“每当漫步校园,感觉这里草木传情、诗文对话,置身其中,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对学校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该校教师农玉娟动情地说。

民师附小这座博雅校园,已经成为师生们工作、学习、成长的乐园。

培养师资,打造博雅教师团队

莫小玲老师家乡在钦州市,2013年师范院校毕业后,来到广西民师附小任教。当时初来乍到,又是教学新手,教学工作做得举步维艰。针对年轻教师遇到的问题,该校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如谈心解惑、以老带新、集中培训等,帮助新入职的教师尽快“上手”。

“入职这几年,我在学校的帮助下,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专业技能获得了快速的提升,完全融入了附小这一大集体,现在感觉工作做得越来越顺手了。”莫小玲老师说。2015年,她荣获自治区第五届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一等奖,同年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本色教育杯”,荣获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

在广西民师附小,像莫小玲一样迅速成长起来的年轻教师还有不少。作为一所创办只有5年的年轻学校,该校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黄平化校长看来,有博雅的教师才能培养博雅的学生,学校的师资水平决定着办学的水平。为此,该校在教师招聘、教师培训、教学科研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我校的教师招聘工作做得很细,并且十分注重学科教师的平衡。”黄平化校长介绍说,“比如说招聘美术教师,如果之前已经有了国画方向的,接下来我们就会注重招聘手工制作方向的。”如今,该校无论是语数外还是音体美,各学科的教师结构都十分均衡,没有出现学科教师短缺的现象。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该校提出了“三阶六级”培养体系,按照教师的能力层级晋升,让每一位教师找到各自的奋斗目标:第一阶(一级、二级)为“小荷”与“蓓蕾”教师;第二阶(三级、四级)为“绿叶”与“剑兰”教师;第三阶(五级、六级)为“星光”与“博雅”教师。据了解,第一阶一般为初入职、正在成长的年轻教师,第二阶一般为取得一定教学成绩、教学手法较为成熟的教师,第三阶一般为教学取得突出成绩、对学校贡献较大的骨干教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