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力工程造价教学

电力工程造价教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02 10:15: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力工程造价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力工程造价教学

篇1

1“电力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概预算是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和企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招标投标报价、确定工程造价和甲乙双方决算的主要依据,直接影响各方企业的经济效益。未做好工程概预算工作,会给国家或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1]。由此可见,电力工程概预算在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电力工程概预算”作为我院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需要有实践性、专业性、区域性以及政策性的指导。通过本课程学习力求学生能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电力工程概预算的原理、特点、计算方法和过程。具体地说,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们应对电力工程建设定额的一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知识、工程造价的构成、概预算等各种定额的内容和使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在熟悉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原理和编制程序的基础上对电力工程造价的计算过程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进而为从事电力建设行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打下基础[2]。

2“电力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本院工程造价专业设置在建筑工程系,前期教学均以建筑类课程为主,造成学生对电力方面知识有陌生感甚至是排斥。在接受电力相关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呈现不够配合的状态,大多数同学抱无所谓态度。

2)学生基础薄弱。“电力工程概预算”涉及面广,要求学生在掌握较多专业知识的背景下,融会贯通综合领会运用才能达到较理想效果。我院工程造价专业以建筑为主要学习方向,培养方案中电力方面课程设置较少,电力方面知识极其薄弱。

3)教材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材选择的正确与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3]。由于工程技术快速发展与“四新”的广泛应用,定额的结构、子目设置和要素价格亟待调整完善。目前2012年版的新预规已正式投入使用,市面上的大部分教材仍然用的是2006版的内容,即便有个别教材已跟上步伐改用2012定额作为教材内容,但应用实例套用的却仍旧是2006版的定额。新预规在适用范围上变得更广;术语部分变得更系统、全面和完善;费用项目内容从属关系、计算方法及费率等多方面都有所调整。沿用2006版定额作应用实例显然不合适。

4)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在传统电力概预算教学中,由于工程概预算实际上是在完全执行《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规定》《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等各项规定,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通常都是先讲解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得教和学的行为人均觉得单调、枯燥、乏味,提不起精神。枯燥、乏味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变得不集中,思维变得机械化,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完全丧失了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

3教学方法探讨

1)针对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薄弱的问题,认真调研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了解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合理修改培养方案,利用好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2)结合《电力工程基础知识》课程,带领学生多参观电力工程现场,感性认识工程的构成,通过实物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现场中教学,把抽象陌生的名词具体化,增加大家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印象。例如较难理解的引下线、跳线及设备连接线,容易混淆的软母线、带母线等名词在现场通过实物帮助学生们理解。

3)在现有使用2012版定额的教材情况下,结合本地多个工程为校内老师设计的优势,争取拿到设计实例的相关资料,作为学生们的学习材料。以本地实际工程为平时练习或是课程设计的课题,带领学生结合图纸到现场熟悉工程,边教边做。允许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成资料摸索着编制具体工程的概预算。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集中讲解帮助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识图、计价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电抗器安装的定额是按电抗器三种不同布置方式(三相叠放、平放、两相叠放一相平放)综合考虑的,不论采取何种布置方式均不作调整;阻波器安装定额中均不包括悬挂用的绝缘子串和支撑绝缘台的材料及安装等问题。同学们在第一次做时通常会存在疑问,通过与现成工程资料相比更能发现问题,此时再由老师来讲解,效果会比由老师以传统教学方式直接告知要好。

4)精细讲解例题,对案例中每个数据的来源都要明了。电力工程概预算是一门涉及众多专业、计算量大、实践性强且繁琐,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在授课计划中应多安排练习课,保证学生足够的习题训练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力工程概预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编制有关工程量清单和预算文件[2],应安排专门的课程设计实训周,系统完整地对一个工程项目进行计算演练。课程设计的内容选取应与课程设计时间相配合,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以便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既不至于因为赶进度而胡乱做无法真正理解所做内容,又不至因为量少而达不到有效的练习目的。

篇2

一、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发展介绍

沈阳工程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组建的新建本科院校。2006年开办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专业方向为电力建设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专业应充分依托沈阳工程学院电力学科的优势,遵循学院“依托行业、面向市场、工程教育、职业取向、打造品牌、人民满意。”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工程背景的现代管理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服务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出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立足辽宁、面向东北、辐射全国,服务于电力行业,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理论和专业知识,面向电力工程、电力建设等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造价领域,从事电力项目投资与造价控制、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培养要求

(1)政治素质与思想品德要求:

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职业道德。

(2)基本素质要求:

①具备大学层次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

②具备实践、创业、创新的素质;

③具备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积极探索、开拓进取的能力。

(3)专业素质要求:

①系统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建筑制图与识图、工程经济、工程施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等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技能。

②具有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监理)的基本管理能力;

③具有从事工程造价的编制、评估、审核、控制及管理的能力;

④能够运用工程管理的方法解决基本的工程实际问题;

⑤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

⑥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

⑦具有初步的工程管理研究工作的能力。

(4)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要求。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和继续学习及自主创业的能力;

(5)身体、心理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能和适应本岗位工作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外语、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基础、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基础、工程结构、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1)理论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基础、工程概预算、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识图、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工程结构、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等。

(2)主要实践环节

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工程测量实习(1周),专业认知实习(2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1周),工程结构课程设计(1周),工程经济学课程实训(1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习(2周),工程估价课程实训(2周),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1周),专业认知实习(2周),专业综合实习(2周),毕业实习(10周),毕业设计(7周)。另外,应安排一定数量的学时,聘请工程界、实业界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与学生进行专题研讨,以增强学生对相关专业实际发展状况的了解。

4.就业或发展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事业单位的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电力建设公司、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工程造价审核所等单位从事有关投资与造价控制、项目决策和电力工程全过程管理工程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在工作一定年限后,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可考取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师、注册评估师、注册招标师等相应注册执业资格,并从事相关工作。

5.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3~6年弹性学制;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二、培养方案的学时学分比例分配表

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分别设置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实践教学和课外培养共六个课程平台,五个课程模块: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和创新培养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别。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详见表1。

三、工程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及分析

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的专业培养方案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共设置40学分,占总学分的22.6%,时间从第一学期到第八学期共18个环节。其中设置了工程测量实训、工程结构实训、工程估价实训和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并强化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实训、工程概预算软件实训、工程项目沙盘模拟实训、电力工程实训,从而更加有效地结合工程管理实践,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详细设置见表2。

四、能源与电力类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

1.培养方案定位准确

即面向电力工程等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相关领域,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充分体现能源电力类背景院校的学科特色

根据人才市场对同时具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突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方向专业特色,在开设电力工程基础、动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学院的优势学科的基础实验室优势,加大教学实践环节力度。如电力工程实训、发电厂动力设备实训。

3.增加专业方向、相应模块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分模块教学,增设两个专业方向,同时开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主要有工程造价管理基础、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有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生产实习、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电力设备概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电力工程实训等课程。明确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专业课设置也没有方向性,课程设置比较杂,而工程管理专业涵盖范围较广。

依托我院的电力行业优势,利用我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增设电力工程管理专业方向,同时课程具有针对性。

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职业资格认证角度增设了造价师方向,并结合注册造价师的考试科目,合理地安排了课程,增加岗位适应能力。主要课程有:建筑工程招投标理论与实务、工程造价审计、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实训等课程。

参考文献:

[1]丁华军.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

篇3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对电的需求量不断升高,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电力工程造价不仅直接关系投资方的回报,而且直接关系整个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一个完整的电力工程项目来讲,其周期包含项目建设期以及项目运营期两部分。在项目建设阶段,有效控制项目建设成本、降低工程项目造价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工程造价作为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应该在项目的设计、投标、招标、施工等阶段就进行严格的工程造价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展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从而保证项目造价在合理范围内。

1 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所谓工程造价管理指的是合理确定并控制工程的造价。电力企业作为一项资金密集型的产业,输变电工程建设又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应该将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输变电工程的始终。近年来,随着输变电工程造价的逐年攀升,再加上资金筹措难度的逐渐加大,输变电工程项目造价已经成为制约电网快速稳定发展的核心因素。为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体系,通过对输变电工程的项目策划、资金筹备、项目实施、项目生产等过程进行全过程的负责,才能增强输变电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管理力度,才能有效降低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造价,才能为我国电网建设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2 影响输变电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2.1 主要设备的价格

作为电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设备的价格是影响输变电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的加大,如铁、铝、铜等金属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使得电力工程设备的价格急剧上升;另外,我国生产电力设备的企业很少,容易引起电力设备价格垄断现象。

2.2 我国的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电网建设形成了一个“国家投资、地方受益、缺乏经济约束”的尴尬局面,也正因为如此,使得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权、利、责极不协调,各部门的工程造价控制意识较低。另外,输变电工程项目造价的全过程分别有不同的部门负责,缺少相对独立的责任体,容易引起工程投资失控情况。

3 输变电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讲,输变电工程项目造价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于一些项目的规划地区以及总路线都还没有确定,使得工程项目的概算投资远远超过工程项目的估算投资。尤其是对那些由于线路困难而需要改变输电线路的工程而言,其工程实际规模远远超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范围,这就很可能导致工期延长、项目造价上涨。

3.2 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还有待优化

输变电工程项目的设计人员应该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工程设计方案,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方案比较,从而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尤其是电缆线路以及架空工程,如何以最低的投入选取最好的塔形,对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作用。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项目设计人员随意制定设计方案,不仅升高了工程方案设计费用,而且工程质量还得不到保障。

3.3 工程管理不规范

工程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3.1 物资管理不规范

对于那些自行采购的物资,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计价,部分需要招标的物资计划不准确,从而造成物资供应不足或结余现象;另外,实际计算中的物资拆除量同回收的废旧量存在极大偏差。

3.3.2 合同管理不规范

合同形式过于简单,内容过于单一,使得实际工程计价取费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争议;对于那些需要在合同中约定的内容,却仅仅以签证的形式出现,然而在合同中应该约定的费用又没有明确的指出。

3.3.3 结算书编制不规范

输变电工程的计算规则同签证、图纸设计以及实际施工现场情况不相吻合;“混套定额”、“高套定额”、取费标准提高以及计量单位错误情况时有发生;在工程项目的电气结算以及土建结算过程中,经常出现余土外语重复计算的情况。

4 输变电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措施

4.1 加强资金计划及管理工作

输变电工程属于资金密集型的项目,其所花费的资金巨大,并且需要做好资金平衡工作。为加强资金工程资金的计划及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制定详细的资金运行计划,最大限度的实现资金的合理使用及流动,而且还要自定严密的企业投入产出计划,将输变电工程项目纳入到资产周期管理体系中,最大限度的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4.2 加大工程项目决策力度

作为输变电工程决策的重要依据,投资估算在整个投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的估算。在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应该制定工程立项可行性报告,在建设过程中切实起到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积极推行限额预算制度,现将工程各个阶段的投资额以及工程量进行分解,分别将他们分解至每个工程单项中,在保证工程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严格按投资额度进行进度决策。

4.3 重视输变电工程的后续评价工作

输变电工程后续评价工作对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后续评价工作能够分析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从而防止类似情况的出现;其次,通过对已经开展的工作进行总结,这有利于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建立一套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应对措施,而且能为同类工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5 结语

输变电工程建设投资巨大,如何确定及控制输变电工程项目造价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及教训,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工程造价的确定及控制工作,为我国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财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4

二、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就业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高等教育改革,其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思想的一次彻底的改革,是一种以传统的高校科研为主的教学模式向市场引导的应用型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前大部分高校以科研主导,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是科研的引申,教师授课的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弱,课程设置的内容与市场较远,学生因为课堂学习的内容落后,以后工作用不到,学习效果不好。以就业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完全与市场需求接轨,也就是高校从科研型向应用型的转化,市场需要什么在课程设置中就重点布置什么,理论与实践并重。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国内许多高校都以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基于CDIO工程教学的教学模式,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基于大工程的教学模式等等。

篇5

摘 要: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数量持续上升,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本文以就业为导向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所学与用人单位所需无缝对接,并为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就业导向;工程管理;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212-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多,据统计2015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749万人,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毕业生的增多并没有解决企业人才需求的问题,毕业生的供应数量大于了企业的需求数量,但质量上没有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仍然求才若渴。因此,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是高校改革的方向,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的创新是高校改革的核心内容。

工程管理专业是以把学生培养成造价工程师、建造师为目标的,传统的工程管理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目前日新月异的建筑行业的发展,大部分毕业生需要二次培训才能适应工作岗位,教学内容与单位需求存在明显的错位。本文以就业为导向分析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的设置。

二、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就业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高等教育改革,其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思想的一次彻底的改革,是一种以传统的高校科研为主的教学模式向市场引导的应用型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前大部分高校以科研主导,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是科研的引申,教师授课的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弱,课程设置的内容与市场较远,学生因为课堂学习的内容落后,以后工作用不到,学习效果不好。以就业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完全与市场需求接轨,也就是高校从科研型向应用型的转化,市场需要什么在课程设置中就重点布置什么,理论与实践并重。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国内许多高校都以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基于CDIO工程教学的教学模式,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基于大工程的教学模式等等。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一般,学院、系、专业设置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是这个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工程管理专业一般必修课为土木工程及其他必要的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且与研究生考试科目课程息息相关。

选修课程则分为专业拓展选修课,如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筑节能技术和工程项目管理前沿理论等;专业方向选修课,如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方向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等,工程造价管理方向的建筑工程招投标理论与实务、工程造价审计和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等。通常情况下,专业必修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大三两个学年进行,而按照就业方向选择的选修课程适合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至大三学年结束的一段时间。因为此时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课程、方向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学习的热情比较高,其次对于大四学年应聘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也有了一定的储备。以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第三学年课程设置情况为例,对就业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分析。

第三学年每学期教学周为20周,其中教学周16周、实训周3周和考试周1周;共开必修课12门,累计学时数504;实践课程5门,累计6周;选修课5门,累计学时数160学时。培养实践技能的实训3周,就业方向的课程160学时,设置了足够多的课程为学生今后就业提供帮助,培养其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重启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

(5).

篇6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对电厂的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在电厂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其造价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从而对其建设规模、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进行控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所以,现代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工程造价控制为基础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一、电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重点

(一)树立施工造价控制意识,促进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工作的开展。

针对电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现代电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注重对自身造价控制意识的树立。通过对全体员工的造价控制意识进行树立,能够使企业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在造价管理体系中得到构建与完善,使企业造价控制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保证造价控制目标实现。为了电厂建筑施工企业全员造价控制意识的树立,现代电厂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员工的培训。在培训工作中注重造价控制重要性的教学、注重员工造价意识及岗位工作相关内容的培训。

(二)完善企业造价管理体系,促进电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工作的开展。

为了使电力建筑工程施工的造价控制有效的开展,提高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水平,电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管理程序、流程建构基础造价管理体系,并在工程中标后针对工程特点与技术要求等对造价控制体系进行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电厂建筑工程造价体系的控制与管理能够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弥补传统管理体系上的不足,保证电厂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实施。

二、PKPM 造价系列软件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一)软件介绍

PKPM 工程造价系列软件主要组成部分是STAT建筑工程造价软件,该软件主要由工程造价软件和工程计价软件两部分组成。其中,工程造价软件主要功能有建筑模型输入、工程量计算、钢筋量计算、接结构数据、Autocad 图转模型、设备安装工程量计算等,工程计价软件主要功能有按照定额统计工程量、按照清单统计工程量、报表输出和数据维护等。

(二)使用流程

1.建筑模型录入

PKPM软件提供了成熟的三维图形设计技术,能快速录入建筑、结构及基础模型,如图1所示,为之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可以直接利用PKPM和其它软件的设计数据进行模型录入,从而省去了重新录入模型的工作。当然,还可以把AutoCAD设计图形转化成概预算模型数据。待模型录入完毕后,可渲染出独到的三维模型效果,如图1所示,能直观地反映出建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方便校核和修改。

图 1 建筑模型渲染

2.工程量自动统计

根据三维建筑模型的构件属性自动套取定额子目完成工程量的统计,如图2所示,软件提供全国各地31个省市的最新定额库(包括各个专业定额),每个定额库均内置了一定的自动套取定额表(记录着每条定额子目和它可能对应的构件属性、材料、单位等关系),每个统计界面都包含计算规则设置、工程量查询、显示、修改定额、楼层结果全楼结果、计算式等基本功能。

图 2 工程量统计

3.钢筋统计及翻样

软件对于所建立的模型能自动完成钢筋统计工作。通过在已经布置好的建筑构件上进行钢筋布置,以这些构件为模板,只需用户输入若干钢筋参数,程序就可把用户输入的钢筋参数在构件模板内自动展开布置,依据模型尺寸算出每根钢筋的详细尺寸和数量,从而达到快速、自动、准确统计的效果。可进行框架梁、框架柱、现浇楼板、剪力墙、砖混圈梁、过梁、构造柱、楼梯、筏板基础、地基梁、拉梁、条基、独基、承台桩、以及其他零星构件的钢筋统计。

4.概预算报表编制

概预算报表模块直接读取前面工程量统计数据和钢筋结果数据生成概预算报表,也可独立生成完整的概预算报表进行直观的工程文件管理:一个单项工程中包括土建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多个单位工程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数据共享和综合统计分析,可达到从项目的角度来管理工程造价。用户还可以输入工程的相关信息如工程名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编制单位等基本信息。此外,软件还提供了多种功能:各种定额子目的生成方式、丰富的资源分类管理、开放的取费表、多种造价分析模式以及经济分析。

(四)PKPM 造价系列软件存在的一些问题

1.人机交互的准确度

尽管 PKPM 造价系列软件为造价工作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其间存在的人机交互准确度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软件应用人员的一大问题。 因为大部分软件使用人员都是具有一定的造价基础的,久而久之的造价计算统计工作容易使软件使用者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容易忽略一些工程构建的输入,或者在建模过程中,由于设置的失误出现建模不准确的情况。这样一来,就会对统计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要想提高人机交互的准确度,就应当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工程量不准确的问题,这就要求软件使用人员要提高软件使用的熟练度。另外,软件对于建模的纠错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界面的适用性

由于 PKPM 造价系列软件的界面的舒适性,整体布局的合理性较为固化,而不同用户对于界面的操控往往不能很快的上手,因此,很多软件使用人员适应界面的周期相对较长。 随着软件的进一步发展,软件对于用户的自适应性这个方面应当做出相应的改善,以便于更好地满足于各个层面的用户的适用要求。

3.Autocad 图形转模的准确度

现今工程领域最常用的设计软件还是 Autocad,尽管PKPM 造价软件提供了 Autocad 图形转模这个功能,但是其对于 Autocad 图形的要求比较固化,而不同的设计人员对于Autocad 图形的设置又相对自由,因此,两者的对接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Autocad 图形转模这个功能是当今需求最为迫切的一大功能,如果能解决好 Autocad 图形转模型,PKPM 造价软件的应用领域将会得到更好地扩充。

4.算量对量、整体测试对比 目前使用预算软件的广大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工程当中,对于算量后对量的需求越要越高,自己算的工程量是否准确,能不能满足相关要求。这一功能应当在算量对量功能当中得到解决,以便更好地为预算工作提供更大的帮主。 PKPM 预算软件在算量对量这一功能当中的开发相对薄弱,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模块针对此工作做出很好的处理,这是该款软件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束语

与其他建设工程相比,电厂的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要做好电厂的建设过程中的造价管理控制,就必须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抓好工程建设的每一步骤、每一工序,也包括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与控制,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实现造价控制管理的目标,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一、前言

在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并且非常重要的过程。工程造价专业具有严格、规矩较多和工作量较大等特点,是一个比较缺乏趣味性的专业,并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存在应付的情况,教学过程缺少能够吸引学生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不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中。CDIO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理论、个人技术水平、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系统整体操作能力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等,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水平。

二、CDIO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瑞典皇家工学院(KTH)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MIT)等四家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研究得出的国际工程教育模式。CDIO由四个英文单词组成,C是指构思(Conceive),D是指设计(Design),I是指实施(Implement),O是指运作(Operate),简称CDIO。CDIO工程教育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出欧美国家在工程教育方面的观点和思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性,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充分的培养,能够重点体现出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等四个方面。2004年以来,CDIO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学校中进行使用,汕头大学作为使用CDIO教学模式的使用院校,在土木工程专业和机电专业进行了CDIO教学模式的使用,并且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对CDIO模式进行了创新,产生了EIP-CDIO教学模式,其中EIP是新加入的元素,E是指品德(Ethics),I是指诚信(Integrity),P是指职业性(Professionalism),将品德、诚信以及职业性与CDIO理念进行充分的融合,培养出优秀的专业性人才。2008年,我国40家高职学校进行了CDIO教学模式的使用,所涉及的专业包括机械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电气专业和化工专业等,在进行CDIO教学模式的使用过程中,还根据当前我国高职学校的实际教学状况进行了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并且有着不错的应用效果。在CDIO教学的过程中,重点是确保能够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工程师,并且能够充分地满足现代化工程工作的需要。CDIO培养出的工程师不仅具有良好的理论见解、人际交往能力和个人技术水平,还能够对物品或者某个系统展开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等,使产品或者系统进行有效的更新和完善。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教学大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个人综合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的能力。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教学,是CDIO教育模式的优秀特征。

三、工程造价专业

工程造价就是对建筑项目中所需要消耗资金的预算,涉及许多个领域:经济领域、土木工程领域、管理领域和建筑工程法律法规领域等。目前,我国工程造价专业被划分在工程管理当中。工程造价人才的社会需求量较大,具有就业方向较多、薪资较高、自由度较高等特点。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包括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让学生能够具有招标、投标、对工程进行估算、编写工程价格文件、对材料进行造价估算和工程投资情况分析等能力。

四、CDIO教学模式在高职工程造价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篇8

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到“推进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从实施“天府新区”到“北改攻坚”建设,从“一带一路”到“临港东区”建设,从确立“世界田园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都市城市建设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特别是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数量日益增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扩展,投资效益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日趋明显,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如何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评审管理,各地相继建立了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评审管理中心(或类似机构)和出台了多项政策和规定,力争为“国家把好关”,为“项目服好务”。

1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定义及管理流程

1.1定义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包括:(1)使用各级财政预算资金的项目;(2)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建设基金的项目;(3)使用国家发行债券所筹资金的项目;(4)使用国家对外借款或者担保所筹资金的项目;(5)省人民政府认定的其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

1.2管理流程

现阶段我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基本流程为:项目建议书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与审批→初步设计评审(市政公用项目)→概算评审与审批→施工图评审(房屋建筑项目)→施工图设计审查→招标控制价评审与批复→施工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建筑安装(工程变更评审)→竣工结算与决算。

2工程设计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设计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以前,设计人员根据已经批准的设计任务委托书,为具体实现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要求,拟定建筑、安装及设备制造等所需的规划、图纸、数据等技术文件的工作。工程设计是项目从规划到具体实施的关键过程,设计文件是建筑安装施工的依据。现阶段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不具体,仓促上马,应急工程、献礼工程时有发生,设计方案和投资估算编制精度低,设计依据资料不齐全、不准确,或项目设计周期得不到保证,不断压缩设计时间,导致部分设计文件深度不能满足2008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2013年版《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规定;二是项目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不高,对现行规范、标准等掌握不准,未按现行规范、标准等设计,致使设计差错、漏项、矛盾、偏差增多,造成设计变更增加,变相增加项目投资;三是项目设计人员擅自或按业主要求提高设计标准,设计过于保守,造成投资不经济;四是个别项目业主对工程建设基本流程和要求不清楚,违反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三边工程”时有发生,或者出于自身或其它因素考虑,对投资控制不严或要求设计人员按自己的意愿办理;五是项目设计人员或设计单位缺乏投资控制意识,忽视设计阶段的经济优化功能,专业设计人员与投资控制人员、项目业主未进行有效的沟通,片面追求技术先进性和安全性,未考虑项目的经济性;六是个别项目设计人员出于利益考虑,缺乏设计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故意留有变更机会或者按照施工单位意见出具工程设计变更通知单,造成投资增加;七是部分项目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照本宣科,不踏勘现场,对现场实际情况不清楚,或者不熟悉施工工艺等,致使技术方案、组织方案及措施方案缺乏针对性,为后续变更打下伏笔,引起投资增加;八是部分项目设计单位任务饱满,设计人员不足造成设计质量低下;九是设计单位未严格执行限额设计和优化设计,造成实际质量不佳;十是项目业主和设计单位未真正落实设计成果的评价体系,未形成奖励和惩罚体制;十一是现行设计费用取费基数是工程投资额,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缺乏优化设计方案的动力,不愿意减少工程投资额;十二是设计概算并非设计单位编制,造成“两张皮”的现象,编制依据不充分,编制内容不完整或与设计文件不一致,编制深度不满足要求等。由于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存在上述问题,其中个别项目还比较严重。工程项目设计质量就成了工程建设“五大责任主体”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监管部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拟建项目的实施质量、进度、投资,而且对项目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从项目投资的角度来看,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度达到75%~95%,况且政府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巨大,投资控制便成为项目业主控制工程项目的主要功能,也成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控制工程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评审就是从设计环节控制工程质量和投资的主要措施之一。

3设计评审及操作模式

设计评审是从设计环节加强我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对工程设计文件(包括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进行技术、经济评审,在保证项目功能要求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减少不必要的设计浪费,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减少因为设计漏项带来的后期较大变更,减少设备和材料选型浪费等。

3.1特聘设计评审专业人员

我区为加强设计评审管理,特别聘清了具有“国家级专业技术执业资格证书”和实践经验的设计专业人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3.2设计评审模式

根据设计评审组织方式和实施主体不同以及项目实际情况、专业类别和时间要求,我区主要采用专家评审方式为主、机构评审方式为辅的评审模式。

3.3设计评审类别

我区设计评审按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进行分类,前者分为设计方案评审和施工图设计评审,后者为初步设计评审。

3.4设计评审流程

以下为专家评审模式的基本流程:申请→接件→分配→制定工作方案→分送资料→收集专家意见→踏勘现场及召开评审会→修订→确认→出具评审结论确认单→反馈→出具评审结论→资料整理及归档。

3.5设计评审时限要求

规定限额以上的项目在评审基础资料齐备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初评意见,并在项目业主确认并修改完善后,及时出具正式评审意见。

3.6对评审专家的工作要求

评审专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是我区设计评审工作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各位专家从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技术参数、专业设计和项目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评审。

4设计评审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4.1市政公用工程项目初步设计评审实例

某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新建道路及电力隧道和电力迁改3项内容。其中新建道路1300m,横断面宽30~35m,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电力工程及绿化工程等专业工程建设内容;新建电力隧道1300m,隧道断面尺寸为2.5m×3m(净空:宽×高),主要包括主体工程、附属配套工程等建设内容;迁改与恢复工程主要包括双回路长1750m的220kV和双回路长1550m的110kV电缆下地工程。项目报送的初步设计概算为18998×104元。在熟悉初步设计图纸后聘请了道路、给排水、电气、照明、景观、交通、工程造价7个专业的5位专家进行初步设计图纸评审,经过专家详细阅读、现场踏勘和召开协调会等相关步骤,共提出评审优化建议共92条,按单位工程和专业分类如下:新建道路共59条,其中道路专业14条,给排水专业5条,电气及照明专业4条,交通专业3条,景观绿化专业14条,工程造价专业19条,电力隧道工程共24条,其中土建专业4条,照明专业7条,工程造价13条,迁改与恢复工程共9条,其中电气专业1条,工程造价8条。按成因分类如下:因设计文件深度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共21条,占22.83%;因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不高的共52条,占56.52%;因设计过于保守、超出标准的共5条,占5.43%;其它原因的14共条,占15.22%。评审后该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为15616×104元,节约工程投资3382×104元,节约率为17.80%。

4.2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评审实例

某中学改扩建工程项目总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4.6×104m2,总建筑面积为4.2×104m2,规划建设60个班,主要建设内容包含建设教学楼、阶梯教室、实验楼、办公行政楼、食堂、学生宿舍楼;新建室内球场,同时配套建设室外运动场以及室外总图工程。项目报送的施工图预算为13178×104元。在熟悉施工图设计后聘请了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人防、岩土、工程造价等专业的专家进行施工图评审,经过专家详细阅读、现场踏勘和召开协调会等相关步骤,共提出评审优化建议96条,其专业分布如下:建筑专业共32条,结构专业11条,给排水专业7条,电气专业11条,暖通专业3条,人防专业3条,岩土专业13条,工程造价专业16条。其成因分布如下:因设计文件深度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共15条,占15.63%;因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不高的共42条,占43.75%;因设计过于保守、超出标准的共8条,占12.50%;其它原因的31共条,占28.12%。评审后该项目的施工图预算为11898×104元,节约工程投资1280×104元,节约率为9.71%。我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评审从试行至今已有5年时间,共完成项目设计评审80个,提出优化建议5669条,节约政府投资约5.26×108元。通过设计评审,我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质量取得明显好转和提升,设计浪费得到有效控制,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取得显著的效益和效果,施工中的设计变更明显减少,真正起到了“以评促设”的目的,为政府节约了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为后续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管理及考核,提高设计人员设计水平是确保设计质量可靠的有效措施和主要措施。

5设计评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计评审不是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的基本流程,没有法定地位,现阶段仅有区级政府文件给予规定(2)由于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建设流程中增加了设计评审流程节点,对项目实施进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项目前置性条件不具备或送审资料不完整以及对设计评审优化建议有疑义时,显得较为严重。(3)现阶段各地设计评审均为各自为阵,其设计评审类别及流程节点也不完全一致,有待于进一步统一、规范和优化,不利于设计评审的推广。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064-02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1]应当说,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关注职业人的成长,即使一名社会人初步具备从“初学者”到“熟练的技术工人”……,再到“专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8年度立项建设院校,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以下简称输电专业)是学院受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过程中,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能吃苦会登杆的“秀才”;[2]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进行课程教学实践,[3]我们试图寻找出一条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路径,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同行人提供一点借鉴或佐证。

一、课程功能定位

输电专业主要面向电力行业中送变电工程建设公司、各级供电企业以及其它厂矿企业(厂用电部分),培养满足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等岗位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输电线路施工”作为输电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承载着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环境,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职业能力的功能。具体来讲,就是树立“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理念,使学生掌握架空输配电线路施工知识和技能,有一定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初步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完成具有一定难度层次的工作任务。

二、课程内容设计

通过调查发现,输电专业就业职业按职业小类[4]划分为电力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输电及配电设备值班、电力设备检修,又可细分为送电线路架设工、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送电线路工、配电线路工、电力电缆工、内线安装工等7个职业细类(工种),[5]据统计,在企业中具体设置的岗位有数十个之多。输电线路施工课程要实现培养学生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养成职业能力的功能目标,关键在于在如何选取适当的内容,完成课程内容设计。

传统学科课程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传授,而近年来一些高职课程又片面强调技能训练,导致学生或重理论、轻能力,或长技能、缺理论,岗位适应性不强,就业困难,其职业成长可持续性不强。

输电线路施工课程的开发也走过弯路。在课程建设的初期,为了防止将课程建成为“学科课程”,从“送电线路架设工”职业岗位分析出发,重点分析“技术工人”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提炼出知识点和技能点,引入“送电线路工、配电线路工”技工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要求,从而组成课程内容。从结果看,课程内容突出技能培养,也包含了相关知识,似乎达到了满足培养“送电线路架设工”技工岗位能力的要求,得到了一门岗位培训特征明显的课程。但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学目标必须从属于培养学生职业成长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如果课程仅仅局限于满足学生将来就业的部分岗位培训的需要,其着眼点太低,显然不能满足支撑输电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总体需要。

面对课程建设窘境,只有调整课程开发思路才能解决问题。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从岗位分析形成课程内容的不足,只有站在关注输电专业职业人――线路人成长进程的高度,从输电专业就业涵盖的职业分析入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实施课程开发。通过对输配电线路专业岗位人员进行职业分析,特别是对他们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过程中,由学徒工技工班组技术专责班组长项目部(生技部)技术专责项目经理(生技部主任)等成长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到“测量并绘制输配电线路平断面图”、“编制并实施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并实施输配电线路运行计划”、“编制并实施输配电线路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并实施配电设备运行计划”、“编制并实施配电设备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并实施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输配电线路工程造价书”、“编制并实施电缆线路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并实施电缆线路运行计划”、“编制并实施电缆线路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等十余个典型工作任务。本课程是基于“编制并实施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方案”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课程名称为“输电线路施工”,而后展开教学情境设计。

在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基于“编制并实施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方案”典型工作任务,设计了3个包括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见表1):10kV绝缘架空线路工程施工、110kV架空线路工程施工、500kV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每个教学情境均有实际的工程背景,进而设计了砼杆基础施工等10个教学子情境(见表2),构建课程架构;把握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和充实技能操作的原则,以依附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参考《国家职业标准》、《四川省电力公司生产人员岗位培训标准与考核标准》等国家、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组成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课程组教师编写《输电线路施工》、《输电线路施工实训教程》分别于2008、2009年在中国电力出版社正式出版,填补了输电专业高职教材的空白。

三、课程教学设计

将“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将学习班分为人数不同的小组(角色轮换),完成教师讲授和户外实训等学习任务。以学院教师、企业内训师、送变电工程公司项目经理等组成“双师”结构课程教学团队,以自编教材、线路工程图纸资料、课程网站资料为学习材料,通过教师适量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训现场,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完成技能实训。以项目任务导向推进教学进程,使学生掌握输配电线路施工技能和必需的工程简化、分析与计算方法,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手册,会青苗赔偿、房屋拆迁和跨越办理,有一定施工组织管理能力。

课程成绩评价比例为“技能考核∶理论考试=55∶45”,根据教学情况在适当时候(某个技能模块教学周期末)按“四川省电力公司岗位技能考核标准”组织技能模块考核,考核不合格模块由实训教师指导加练,在下一个模块考核时予以补测。技能考核成绩同时作为“送电线路架设工”中级工职鉴考试成绩,课程考核合格的学生可取得“送电线路架设工”中级工证书。

四、课程教学实践

通过教师适量讲授和技能演示引导,充分发挥包含课程标准、电子教案、教学图片和视频、在线测试和答疑等内容的课程网站作用,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自主学习材料,学生以“团队学习”的方式能够顺利完成上述学习任务。2004、2005级本专业学生本课程一次通过率达到88%以上、2006级学生达94%,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对养成学生职业能力起到了较好作用,课程改革获得了初步成功,2004级起连续三个年级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就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从关注“线路人”成长的角度,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重构课程体系,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实施课程开发,通过对“10kV绝缘架空线路工程施工”等3个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完整工作过程学习,使学生即见“树木”,又见“森林”,对“编制并实施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方案”典型工作任务有了全局性的认识和理解,为其更好更快的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和顺利的职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 钟 良、汤晓青.论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中国电力教育,2009.3(下)

篇10

一、导言

随着县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县级财政投资已成为当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根本上改善了县域内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提高了县域综合实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笔者在县级财政政府投资的项目审计中发现,在工程全面建设范围扩大的同时,部分县级财政投资项目由于部门决策、项目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二、县级财政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缺乏深度,评估论证工作不充分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是建设程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政府投资项目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建设单位为争取到政府大的投资,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获取立项第一环节上;设计单位在项目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对内容的研究和论证不够,一般依据领导的意思进行编制,未完全按照科学发展方向进行编制,造成细节把握不准,导致报告深度不符合要求。许多项目设计深度不足,后期实施时经常出现变更,致使完全不符合投标文件和合同工程内容,造成工程造价失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决策环节把关不严,造成部分项目建设目标不清、技术方案论证不严、投资概算不符合标准的项目经过形式上的审查评估便批复通过。随着项目的建设实施,开始背离当时的可研论证,同时又发现当初考虑不周的地方,边建设边增加内容,当然也不排除个别领导为了个人私利变着花样逃避监管,项目到手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有时甚至附属工程都做,造成极大浪费。更严重的情况是有些项目已经竣工,前期建设手续却尚未完成,造成项目决策走了过场、流于形式,使投资概算对造价的控制失去意义。

(二)项目组织管理薄弱,监督机制不完善

建设项目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现在很多县级财政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班子,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项目决策、概预算审查和施工管理方面都缺乏足够的经验。

项目管理机制上的问题:一方面监管部门多,管理职能交叉,致使权责不明确,监督难以到位;另一方面有些建设单位代表对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一窍不通,而这项工作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到现场检查,基本上是流于形式,起不到监督的作用;再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公开,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期进度、资金安排等管理行为,社会公众很难实施有效的监督,很难判断存在的问题,从而出现为谋取部门利益、个人私利而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一方面有些项目缺乏科学决策,随意变更设计内容,致使投资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有些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和现场施工管理上被施工单位牵着鼻子走,对超计划投资部分未按规定程序重新进行报批,而是先斩后奏,造成既定事实,再要求增加投资;还有些项目履行合同不严格,在工程施工中与施工单位签订与招投标文件、原合同存在严重背离的补充协议。

(三)项目招投标不规范,行政监督力量不到位

县级财政政府投资项目一般情况下都是工期时间比较紧的工程,并且有的是形象工程,通常应该公开招标的项目以邀请招标或议标的方式来代替;例如某县由县财政投资的市政广场扩建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为了尽快出形象,缩短工期时间,致使土方工程、绿化工程、道路工程、电力工程等项目没有一个是公开招标的,有的是邀标,有的是议标,有的是直接认定。擅自将招标范围限定于主体建筑工程,而依法应招标的一些配套附属工程则直接进行议标发包;例如某县检察院新址建设项目,办公楼是上级财政资金投资的,完全按照公开招标程序实施,配套附属工程由于是县财政拨款投资,没有公开招标发包,直接议标确定施工单位。对于招投标不规范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部分标底编制比较粗糙,项目内容不完整,存在虚高、多算现象;有的招标时对一些关键数据不敲死,暂定价项目较多,留有活口;有些建设单位签订违背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施工合同;有的投标人不择手段谋取中标,弄虚作假、挂靠资质高的企业、以他人名义投标,甚至串通投标、陪标、围标;有的招标机构随意缩短法定时间,不遵守招标程序规定和保密规定,超越权限,甚至与招标人或投标人串通,操纵招标活动,擅自改变中标结果;有的评标专家专业素质或职业道德不高,在评标过程中受招标人或投标人的干预和影响,串通评标。

(四)工程监理未按承诺履行职责,监督控制不力

县级财政投资的项目在工程监理机构的确定上,多数没有通过招标,而是直接认定的方式确定的。致使工程监理中,有的监理公司不按照承诺派出指定的监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理,缺乏诚信;有的监理监督控制不负责任,默认施工单位随意变更工程;有的监理公司管理制度不严格,监理资料保管不严,丢失情况屡见不鲜;有的工程变更联系单签证不规范、签证内容不全,无法计量,甚至弄虚作假,违规签证,给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高估冒算提供了可趁之机;普遍存在签证不及时,没有现场签证,而是事后补签证、补协议、或者补虚假签证,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变更联系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造成监理单位不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不了工程监理应有的作用。

(五)竣工结算高估冒算现象严重,形成财政资金流失

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现竣工结算多计现象。部分施工企业受利益的驱动,抱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故意抬高送审结算造价,存有“审漏就赚”、“审出就减”的想法,从而使工程造价远离实际。有的施工合同签订不规范,对合同中必须签订的条款如:材料价格、人工单价调整问题、工程计量单价,故意不签、少签,给以后的市场价格定价留出了余地。例如,某县去年以来对政府投资的14个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结果表明:审核工程结算1.8643亿元,审定金额1.6689亿元,核减施工单位高估冒算金额达0.1954亿元,平均核减率达10.5%。高估冒算主要表现有重复计算、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串通增加变更内容、变更调减部分不扣除、未按照图纸施工实际又按照图纸结算、不按招标规定下浮、套定额不符合实际、建设单位在没有了解市场价格时高价签证等。这样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应该发挥监督作用,按照程序据实结算。

(六)工程概算先天不足,超投资现象突出

政府主管部门审定的投资额确定后,工程建设单位应该精心准备、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严格地监控,把工程建设实施中各阶段的工程造价实际发生额度控制在限额以内。可目前的情况是,县级财政投资的项目,大多数以见效快,尽早投入使用为目的,这些项目实地勘测不细、设计深度不够,投资概算过于粗糙,在没有做好必要准备的情况下急于开工,都是“先唱戏,后搭台”,造成边设计、边施工、边变更。由于对项目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工程建设单位根据领导的意思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有的项目一改再改,造成实际施工与计划脱节,人为的出现大量的计划外工程项目,结果导致项目投资失控。以某县市政广场一期工程审结工程为例,计划投资(合同额)186万元,实际完工投资228万元,造成超计划投资42万元、占计划投资额的22.6%,该工程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边施工边变更,在圆形花池上面铺设的花岗岩板施工完毕后,由于领导检查时看到设计的颜色与整个广场不协调,拆除并重新铺设其它颜色花岗岩板,后经建设单位认定作为变更处理,造成浪费6万多元。产生这个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前期工作没有按照程序实施,景观规划没有论证,造成工程边施工边变更边整改,形成超概算投资。

二、加强县级财政投资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前期工作,提高决策科学性,规范设计单位,提高设计深度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加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公开性,不能以少数几个人的主观判断为依据,而要以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源进行方案论证和投资估算,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设计单位必须对工程现场作深入调查,积累充分的数据,把一些应该考虑到的情况都体现在设计之中,并由此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以某市(县级市)市政道路为例,八十年代建市(县级市)初期设计单位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若干年后的车流量,当时道路设计是双向四车道,两边分别有绿化隔离带,建成后成为该地区最宽的路,所有人见后都议论这是浪费。三十年过去了,如今这条路到改造的时间了,在没有移动两边的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改造成双向八车道,不但现在能满足需要,将来三十年也是不会落伍的。这就说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更要重视决策的科学性。

(二)规范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如今县级政府为了容易控制项目的进展,通常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时成立“临时指挥部”,抽调相关人员参与,由于权力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监督缺位等原因,“临时指挥部”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因此,应逐步限制县级财政政府投资项目临时组建工程管理机构管理项目的做法,改为委托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负责项目运作,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对工程前期工作、设计委托、施工及监理单位的确定、工程竣工验收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负责。政府职能重点放在项目决策、资金运筹和监督管理方面。

(三)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程序,提高透明度

县级财政政府投资融资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招投标的法律法规,在规定范围之内的项目必须公开招投标,提高招标过程的透明度,减少暗箱操作。公开招标可以吸引更多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信誉好的施工企业参加投标,既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也可以降低成本、有效控制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近年来,某县在工程招投标领域重点做了几项工作,进一步放开建筑市场、规划设计市场、监理市场,规范工程招投标行为,建立中介机构资料库,把不合格的招投标机构、监理单位等清退建设市场,并要求县级财政投资工程必须进入交易中心招投标。

(四)强化工程监理制度,保证工程质量

县级财政政府投资融资建设项目的监理单位,必须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建设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工程监理机构的监督检查,严把监理资质关,实行监理人员持证上岗,兑现监理承诺,促使监理单位有效履行职责。特别是负责投资控制的监理人员一定要提高责任心,现场一线监理人员要做到旁站监理、跟踪检查,做好各项记录,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对不认真履行监理职责的,要实施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

(五)规范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县级财政政府投资融资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总概算进行建设,初步设计和项目总概算作为施工图设计,审查及编制项目预算的依据。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确需进行的设计修改,引起工程量变化需要增加投资的,应当按程序报批。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签证,按投资额确定项目变更审批额度,对超额度的部分,要经过党政联席会议或者党组集体讨论审查确认,必要的签证须经甲方、监理、设计、审计四位一体共同共同确认方可纳入结算,以防止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通过变更签证来增加投资情况的发生。

(六)着力强化合同管理,搞好工程竣工结算

对于建设规模不大、技术不复杂、工期不太长、图纸完备的工程,总价应该一次包死,不留活口。技术复杂、建设规模大、跨年度的工程,合同管理中宜采用国际通用的合同文件或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合同范本,明确控制工程造价的具体条款,规范签订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职责。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口,对防止投资资金的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认真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或办法,实现县级财政投资项目的必审制度,未经竣工结算审计的,财政部门及其他资金管理单位不得拨付剩余结算资金,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三、结语

县级财政投资项目管理涉及面广,环节多,监督难度大。审计人员应坚持“依法审计、突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的方针,树立“监督体现服务,制约体现促进”的服务理念,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为加强县级财政资金的合规、有效运营,以节约政府投(融)资成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08—02

电力企业作为能源生产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电力系统庞大的网络伸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运作,因此,出于我国战略发展的需要,电力企业一直是国有企业,由国家统一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进一步改革,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其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阻碍电力企业发展壮大的消极因素。

一、我国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现状及特点

(一)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现状

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沿用计划分配的原则,管理人员的任用一般以资格为标准,缺乏科学规范的提拔任命机制,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不到肯定,许多人才被埋没。人才结构不科学,选拔人才机制不健全,管理模式公式化、绩效考核不科学,因此企业内部员工自主上进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整个企业缺少活力和发展动力。

(二)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的特点

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企业,目前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有以下特点:

1、高度的知识密集性,骨干人才匮乏。电力企业是基础能源生产企业,其生产是一种高度专业化技术化的电能转化过程,其销售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特殊方式,电力电网的日常运作涉及到多种专业以及跨学科知识结构要求,因此电力是一个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的企业,电力企业是一个高度的知识密集性企业。现代电力的发展技术更新非常快,因此电力企业的知识更新要求也非常高。但是,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后期培训跟不上,技术更新压力大,专业人才匮乏,青年技术骨干经验不足的问题。

2、人力资源缺少竞争力,企业效益受到影响。我国的电力系统是少数仍由国家垄断管理的能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企业内部分配主要还是实行平均主义,因此缺少竞争和双向选择,这就造成了企业员工上进心不足,自主业务提升的意识不强,企业整体发展动力不足。

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电力企业的管理体系必须适应并服务于社会,这就逼迫电力行业必须从管理体制上进行深化改革,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电力系统的改革已经展开,电力企业公司化、电力运作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已经在部分地区试点。而电力企业的改革远景是全面实行公开竞价上网,发电与输配电分开,实行大户直供,减少电损。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益,降低电力人工成本,降低电力工程造价,从根本上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3、急需与外界联系改变人才结构不均衡,以利于互补发展。在旧体制下,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部门间人才分配很不均衡。随着电力企业的改革,电网对社会的开放程度会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的人才流动会加大,人力资源与社会其他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机会增加,电力系统也将在这种交流和学习中取得人才互补、知识更新、人力资源素质与水平整体提高,从而推进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步伐。

4、人力资源结构复杂专业人才匮乏急需补充新生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庞大的系统人力资源结构非常复杂,大多数地区的电力企业一方面是人才匮乏,一方面又是人员庞杂冗余。出现了很多人没活干与很多活没人干并存、企业人员富余与资产闲置并存、在职员工富余与计划外用工并存的怪现象。因此电力企业急需补充既掌握专业知识与技术、又有一定的管理经验的新生力量,整体素质比较高的大中专毕业生成为电力系统补充技术工人的最好选择。

5、人力资源布局分散急需通过科学化管理使之合理调配。电力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庞大,工作区域广阔,工作流动性强。由于电力系统运作的特殊性,电力企业的工作地点广泛的分布于城市山村的每一个角落,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更是随着工程进展的需要变动人员结构。因此电力人力资源的流动性非常大,总体布局上人员非常疏散,但同时又具有区域性集中的特点。这就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需要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来统筹调配,使之做到分配合理。

6、信息网络滞后造成人力资源评价信息收集困难。随着国内市场的开发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电力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国内各地区。虽然现代信息传输能力已经非常发达,但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工程已经基本完善,目前大多数电力基建工程往往都是在经济落后地区,那里信息传输、交通运输条件都不完善,这就为人力资源评价信息的及时传输和汇总带来了困难。基建工程人力资源评价信息的明显滞后,给电力系统建立科学、高效、规范、全面的人力资源系统分析评价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二、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目前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离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差距还非常大,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一)管理模式陈旧简单和创新意识不够

电力系统虽然已经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通过学习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但是这种改革还很肤浅,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是“换汤不换药”实质上还是沿袭了传统的人事管理手段。一是没能真正的公开招聘人才,依然是内聘、内招、定向招聘等等;二是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竞争上岗,造成企业内部人事关系复杂;三是管理阶层没能真正公平竞聘,排资论辈严重,造成优秀人才流失。因此电力系统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必须进行大刀破斧的改革,从思想观念上、用人机制上、管理理念上大胆创新,从根源上剔除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

(二)冗员严重与人浮于事

我国加入WTO以后,电力技术改进非常快,先进设备设施大量投入使用,大部分的电力企业员工受自身知识修养和素质所限制,根本无法掌握这些专业性设备的操作,因而出现了表像上的人员富余。一部分脏、累、繁重、艰苦的岗位又由于内部员工不愿意干而大量使用计划外用工人员,造成了员工富余与计划外用工并存的怪现象。与此同时是由于对大锅饭的不满,电力企业技术骨干、专业人才流失严重。沿袭了几十年的管理机制造成了电力企业管理部门过多、管理人员太多、职能交叉很多,养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陋习,这些陋习的剔除需要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一个现念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真正意义的“人尽其才,才尽其能”。

(三)人才储备薄弱及专业人才短缺

现代化的电力企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高度技术化、需要跨学科高度协作的大型复合型企业,其生产、经营、管理运作都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可是旧机制造成了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极为不合理,一方面是大量没有专业技术的内招进入,占据了大量的人员指标。另一方面是许多高层次、复合型、高新技术人才无法进入企业,而高端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这一切都为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四)培训偏重眼前实效且前瞻性不够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信息时代也是知识时代,知识已然成为比能源、原材料、资本等更为重要的经济因素。要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首要因素是提高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能力。电力企业对于内部人员的培训一直都是比较重视的,只是由于员工们竞争压力过低,缺少自我上进精神,使得本是非常好的充实知识机会成了流于应付的培训度假,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培训师资队伍良莠不齐,专业结构不合理,培训机制不科学、不健全,员工培训也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发展特点构建科学完善的培训课程。

(五)竞争机制尚不够完善和绩效考核不健全

电力系统虽然也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但是考核机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考核指标不健全,没能够结合个体工作关连性。二是、考核体系设置不合理,没有考虑工作性质问题。三是考核结果的处理随意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四是激励措施简单,不能很好的体现岗位和劳动要素相配称。

三、电力系统人力资源改进措施及建议

(一)观念更新与模式构建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了电力企业的改革。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新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用审视的态度来总结过去的管理机制,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开发新的理念。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的改革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为企业员工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其次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提拔制度,使优秀人才在竞争中得到重用。三,制定完善的用人制度,深入挖掘企业内部的人才潜力,积极拓展外部高素质管理人才渠道,实施可持续性人才发展战略。

(二)重视人员培训与开发

人才开发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素质、强化员工专业知识、提高员工专业劳动技能,从而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素养和人才结构的均衡性。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培训应该立足本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需求,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企业的管理现状、企业的终极人才结构需求等进行细致、深入、了解、分析,研究设计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培训方案和计划,同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科学评估、及时总结、并不断完善培训方案和计划,使企业培训成为一项可持续性发展的服务。电力企业培训担负着为电力企业培养结构性需求人才的重要任务,其培训特点是专业性强、技术性强、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等。同时还担负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培养责任。电力培训要定期的开展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学习活动,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目标和企业责任的认识,打造学习型的人才,提高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避免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

(三)提升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改革发展需要,电力企业培训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集电力行业的产业、科技、专业和教育为一体的完善的培训体系,为电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远景目标提供最好的服务保障,实现电力培训的实际意义。电力培训应该大胆打破旧有的培训模式,建立一套综合性的培训机制。一是依托现有的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和资源,由国家进行整合统筹安排,从根本上加深教育培训与企业生产、教育培训与科学研究的合作程度。二是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把专业学术研究引入企业集团,使单一的人才培训向培训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专业性综合型教学机构发展,提高电力内部培养人才的层次,成为现代化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整合现有的电力教育资源,引进先进的教育机构和教育理念,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多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为电力企业的人才开发和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着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借此机会进行体制优化和管理优化,加强对外合作和内部自我完善,从整体上提高电力人力资源培训的效益,从而提高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

(四)强化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

绩效考核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客观的评估,并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做正面引导,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电力企业运用绩效考评对于企业员工的观念改变、提升企业对于环境的应变能力等,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合理的薪酬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方法。制定一套能够提高内部竞争意识、吸引和激励优秀员工提高竞争能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归属感的薪酬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结论

电力系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国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在世界性能源体系向高新科技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电力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电力系统的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在新形势下,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为指导,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和激励人才,打造出一个高效、优秀的团队,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考验。所以,制定、实施科学有效的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加强系统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随着电力系统改革向纵深发展,电力系统必须对其原有的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从根本上实现人才资源结构的优化与人才管理创新。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要适应企业转型的需要,大胆探索一套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新的管理模式,为中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批十所高等职业院校,土建类只有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一所。十年过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得到蓬勃发展。截止2008年年底,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已有1184所,学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河山,高等职业教育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土建类高职又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在发展,已暴露出不少问题,很多问题是基础性问题,有些问题已十分严重,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充分重视,不主动研究对策和解决办法,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行业、企业的要求脱节,势必将影响到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现状和问题

目前全国独立设置的土建类高职院校26所,国家级示范院校建设高职院校4所(黑龙江、四川、内蒙古、徐州),在100所国家级示范建设院校中有83所开设了土建类专业。其它各级各类开设了土建类高职教育专业的院校多达1036所,在校生65万余人,学生半数以上集中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三个专业,其学校之多、学生人数之多为其它专业少见。

土建类高职教育之所以发展迅猛,笔者认为其主要动因有三:第一、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第二、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认可;第三、建设行业蓬勃发展,有较好的就业和较高的收入。

根据笔者的观察和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办学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不明;2、培养方案学科教育烙印过深;3、教学基础条件较差;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只是学校一厢情愿。

二、几点思考

(一)科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国际上通常把人才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类型,学术型人才主要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工程型人才主要进行工程开发设计,技术性人才主要完成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管理,技能型人才主要完成实际操作。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下简称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同的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有不同需求和不同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有区别的,可以是技能型,也可以是技术型。对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可研报告和建设方案分析后发现,凡是以手艺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培养目标均定位为技能型,如加工制造、维护维修、养殖种植等等;凡是以工程技术管理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培养目标均定为技术型,如土建工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交通工程等等。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只要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无论培养技能型人才还是技术型人才,都符16号文件提出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土建行业人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勘查设计人才,主要完成工程设计工作;第二、施工技术管理人才,主要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第三、操作工人,从事手艺性体力型工作。这三种人才分别对应于国际人才分类中的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

从人才需求的市场角度分析,土建行业对工程型、技术性和技能型三类人才的合适比例大致为1:10:50。根据建设部统计,全国土建设计和施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约4000万人,照此比例设计人员应有66万,施工管理人才应有656万,操作工人3278万。实际情况是目前共有专门人才320万人,所谓专门人才是指具有初级以上职称,中专以上学历者。专门人才中除去从事设计勘察工作的66万人,仅有254万专门人才在施工企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姑且不谈254万专门人才是否都能达到技术型人才的水平,仅在数量上就差了402万。如此巨大的缺口,是造成近年来土建类高职教育招生异常火爆的直接原因。

从土建行业的特点看,一个现代建筑产品越来越体现出设计个性化、功能多样化、使用人性化的特点,生产过程涉及专业多、单体造价高、生产周期长,同一建筑产品复制可能性极小。因此、一个技术管理人才要完成一个合格的建筑产品,必须具备施工组织、工期设计、质量保障、造价控制、施工安全等多项职业能力。怎样用三年时间完成培养任务,使学生完全具备岗位必须的职业能力,是当前土建类高职专业教育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综上所述,根据土建行业的人才分类、市场缺口、职业要求和培养可能,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技术型人才上,按照施工现场岗位要求,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准进行培养目标定位。

(二)区别于学科型教育,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教育的基本特点是,知识系统、理论扎实、基础宽厚,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在本科阶段完成工程师的初步训练。

土建施工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职业能力指标是:掌握一级建造师“应知”理论知识,能进行一般结构计算,熟练阅读施工图,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检验方法,熟悉工艺标准、工序流程和质量标准,熟悉定额,能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施工。

近年来,施工企业对毕业生提出了“三个必须”:即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多项职业能力,必须熟悉施工全过程,必须直接顶岗。

显然学科型教育难以达到“三个必须”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革命性的改造,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三系统、三阶段”人才培养体系是较为成功的。

“三系统”是指:基本知识理论教学系统,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系统,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系统。

基本知识理论教学系统重点在于知识的传授,通常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可较好地解决高效率、大规模知识传授问题。

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系统有三部分内容,实(试)验、工种实训和现场参观。通过实(试)验掌握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通过工种实训学习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现场参观了解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过程。

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系统是建立在上述两个系统之上的综合提升性训练系统,是职业岗位能力训练的关键环节,是核心,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制订出训练方案,使学生能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操平放线并组织钢筋、摸板、架子、砌筑等多工种作业,按进度提交材料计划、设备工具计划、劳动力计划等,完成内业资料作业。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该系统全面训练学生的多项职业能力,使其具备必须的岗位综合能力,为顶岗实习做好最后准备。

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几个典型问题。1、理论教学系统追求“深、细、难、广”,回到学科型教育的老路。要不重蹈覆辙,就必须牢牢以两个够用为度:即以岗位职业能力规定的“应知”内容为度和再学习的基础知识够用为度。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第一、高职学生应具备小高层框架结构建筑的结构计算知识,第二、具备二级结构工程师考试的再学习基础,由此便可以十分清楚前续课程如高等数学、力学、结构等课程的教学深度。2、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系统容易出现轻动脑重动手的倾向,把过多的时间投入到工种训练,事实上除了测量,由于抄平放线是一个施工员的基本功,要求熟练掌握而外,其它工种应以感受性训练为主,绝对不能以熟练为目标,训练的重点必须在放在熟悉质量标准和掌握质量检验方法上。3、综合训练系统必须请企业专家参与系统设计,做到真实性、代表性、多功能性、规模性、和开放性。即设备、材料、工具、工序、工艺、标准必须和施工现场一致;科目必须是土建类有关专业的典型项目;能多岗位多角色训练;能按建制班展开训练;能对企业提供培训服务。

“三阶段”是指:前四学期完成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是第一阶段;第五学期完成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为第二阶段;第六学期到工地顶岗实习,是第三阶段。

通过对人才培养体系的革命性改造,这种以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方案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多项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定岗实习之前具备岗位综合能力,和传统的“三段式(基础课+专业科+毕业实习)”相比,“三系统、三阶段”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同样都是在第六学期到工地,但实习效果却大不一样,见下表:

(三)加快指导性政策研究,保证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职业教育要健康发展,还要有好的政策,政策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基础保障性政策,重点在资金上要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和发展的需要;第二类为发展促进性政策,带有保证基本办学条件的强制性条款,如各类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等等;第三类为办学指导性政策,如指导性专业目录、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等教学文件。

土建类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下简称“教指委”)和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近几年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有关教学文件,十分有效地指导了各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下一步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要深入研究,并尽快出台指导性政策。1.制订专业设置基本条件,除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控制性指标的基本要求而外,还要根据不同专业制定专业教师最小基数、专业图书资料基数和生均数,校内实训基地基本配置方案等等。

2.明确各专业的基本匹配数,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土建大类包含建筑、施工、管理、设备、市政五类共27个专业,较为全面的考虑了专业主导性、相关性和匹配性问题。目前大多数学校只开办了一两个热门专业,缺乏支撑和匹配,学生接受的是一种“残缺性”教育,这种情况需亟待改变。

3.宏观调控各专业招生规模,目前在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和装饰工程技术三个专业学生规模太大,要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确定各专业合理的培养量,避免进一步加剧土建类人才结构性失衡矛盾。

4.加快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在教指委的组织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开展了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对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因此、该项工作应当尽快在其它专业展开。

5.制订“双师素质”标准,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质,发达国家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有明确的规定,职业经历和业绩占有很大权重。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法》对高校教师学历有明确规定,教学水平评估体系对教师也有学历学位指标,16号文件首次明确了要加强教学团队“双师结构”建设和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但目前对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中的专业职业素质一直没有量化标准,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教师的专业职业素质并加以量化:第一、专业对口率,教师的第一学历必须是本专业,否则应该通过专业补课并经考核合格;第二是职业吻合度,把教师的本专业企业经历年限和从事教学工作年限量化,可以反映出教师在行业的介入深度;第三是水平符合度,同时考虑教师工程技术职称等级与教师职称等级,可有效反映出教师的实际技术水平;第四是能力复合性,根据教师取得的相关注册资格(如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监理、造价工程师等),可直接体现教师的多项职业能力水平。

专业职业素质标准是衡量职业教育教师水平的核心指标,应当纳入专业设置基本条件和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中。

(四)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

职业教育成功与否,企业参与至关重要。从职业能力标准、教育标准的制订、培养方案编制、课程设置整合、实训工位设计、综合训练方案,顶岗实习安排、学生就业接收等等,无一不要企业参与,否则就是闭门造车。

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必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国家大力提倡、学校高度重视、师生积极。但现在基本成了学校的单相思。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学校的所有想法都会给企业增加麻烦、提高成本、干扰生产、影响利润。这是当前校企合作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企业的教育义务并在税收上保证了企业的利益,从体制上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可喜的是,我国正在编制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开始考虑解决这一问题。

在现今我国的法律框架下,校企合作的体制问题没有解决,需要客观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建立有效机制、寻找有效途径、通过有效手段来促进和加深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双方的需求分析

从校企双方的不同需求来看,企业对学校有九个方面的想法:⑴招聘企业所需要的人才,⑵通过学校了解到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⑷能利用学校的设备为企业完成生产性试验,⑸能参与科研课题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并提升企业技术人员的职称,⑹解决企业职工培训和学历提升,⑺解决企业职工子弟读书,⑻能参与学校的基本建设,⑼通过学校搭建技术和产品推广平台。

学校对企业有八个方面的想法:⑴了解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用人需求,⑵了解企业技术进步状况,⑶了解企业业务及技术发展动向,⑷了解企业管理体系、运行机制,⑸希望企业参与教学并提出教改意见,⑹希望能利用企业的技术人才为教学服务,⑺希望能利用企业的设备完成实验、实训,⑻希望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和就业。

出发点是:学校想利用企业的生产资源并尽可能发挥其教育功能,企业想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并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共同点是:能满足对方的需求,合作就能提升对方。

结点是:资源利用。

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成功的前提是:建立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有效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

2.校企合作的三大基础

供需基础:企业的人才主要靠学校培养,学校培养的人才主要输送到企业,构成了人才培养――使用的供需主渠道。

学脉基础: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大多是由具备行业背景和特点的学校培养,使企业对这类学校有较高的认可度。

根本基础:企业能拥有高素质人才可立于不败之地,学校能培养高素质人才可发展壮大,高素质人才是链接企业和学校的纽带。而只有通过合作,高素质人才方可脱颖而出,双方才能共同受益。这是校企合作的根本基础。

有共同点,建立了机制,清楚了基础,剩下就是怎样做的问题了。学校要制定出校企合作的远、中、近目标分步实施,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在满足教育需求的同时能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再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把校企合作不断引向深入。

结语

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客观的评价土建类高职教育取得的成绩,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根据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全面思考,制定科学的教育标准和先进的培养方案,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建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建类高职教育发展道路,高效率、大规模培养土建类技术型人才,通过几年的努力,可望较好缓解中国建设行业施工一线技术管理人才紧缺矛盾。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