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2 15:49: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医药行业市场调研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066-01
医药营销,已成为医药生产及供应链流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决定了医药行业能否得以高效、稳健的发展。然而在当前医药行业中存在着各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对于降低医药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医药市场营销概述
1、定义
医药市场营销,主要是指医药生产公司通过市场营销业务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医药市场营销活动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基本概念、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导购及药学服务、药品价格、药品质量保障措施等。
2、特点
医药市场营销,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1)患者导向。患者导向,主要是指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作为医药公司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医疗机构及患者的真正需求是开展医药市场营销活动的关键。
(2)目标市场。医药公司根据市场的细分策略,将市场进行细分为若干个特定需求的子市场,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市场作为营销目标,并为之研发特定的医药产品,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
(3)整体营销。医药市场营销活动,更为关注所开展的医药营销活动所应用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策略,是整体营销理念的真正体现。
(4)利益前景。医药公司所开展的意义市场营销活动所关注的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够获取的营销利润,而更为关注营销业务活动所能够获取的长远利益。
二、医药市场营销风险分析
(一)医药产品自身风险
医药产品自身的风险,主要是因为医药产品自身的质量功能性差、进入市场时间不合理等原因以至于医药产品在市场中销路不对而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
1、 药品质量风险
医药产品质量问题,容易致使消费者对医药公司的产品产生不信任感,同样会致使医药公司面临着巨额的赔偿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另外,医药产品质量好坏,是关系到老百姓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当前医药市场中由于医药产品种类过多,可替代性较强,竞争过于激烈,如果医药公司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则极其容易致使医药市场营销面临着极大的经营困境。
2、 药品功能风险
如果药品的功能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也就是说医药产品的医疗作用,所适用的范围与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不相吻合,则极其容易致使医药公司的市场营销活动停滞不前。
3、 药品品牌侵权风险
医药产品品牌商标被劣质产品侵权所产生的营销风险。不法分子生产假冒伪劣医药产品时,不但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同样对医药公司的信誉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医药市场营销过程中该如何联合监管部门开展假冒伪劣医药产品打击活动,保障医药公司的正常效益,对医药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医药产品分销渠道风险
分销商作为医药公司所指定的特定销售人,通常包括各医药公司、个体医院及从事医药行业的个体等。在实际市场营销活动中,医药公司面临着以下方面的市场营销风险:
1、 分销商违约风险
医药公司必须防范的关键风险就是由于信誉问题等因素导致分销商不愿意继续履行医药合同而产生恶意拖欠医药贷款的业务情况,而致使医药公司的货款难以收回等。
2、 分销商亏损风险
在医药公司实际市场营销业务活动中,极其容易受分销商的信誉问题影响,并且假如分销商处于销售亏损状态下极容易致使医药公司款项难以回收,因此,防范分销商经营亏损也是医药公司市场营销活动务必考虑的关键内容。
三、降低医药营销风险策略
(一) 强化管理,提升产品质量
医药公司市场竞争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从根源上控制营销风险则是最佳营销策略,而确保良好的产品质量则是维持良好医药营销的重要因素。因此,医药公司在产品研发、生产及流通环节,都必须灌输风险理念,不断提升企业风险管控等管理内容。
另外,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应该不断吸引精英人才,从选料、工艺研发、产品生产、产品检验等各个环节努力提升自身的产品生产质量。并不断加快产品研发创新节奏,不断生产出与消费者需求更吻合的功能更为强大的医药产品,提升医药公司产品质量核心竞争力。
(二) 强化市场预测,做出市场调研活动
随着现代化经营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效的市场调研活动是医药公司进行有效营销活动的重要基础,调研工作开展地越细,调研活动就越为准确有效,就越能够深入了解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实际行情,也就更能够有效地了解消费者真正需求,对本公司所生产的医药产品自然更有信心,所制定的医药营销策略自然更有利于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要高度关注医药市场调研活动,认真细致地开展医药调研,避免凭借个人经营,过于直观地判断市场行情,以避免市场营销活动中不必要的损失。
(三) 完善规章制度,提供职员素质
统计数据显示,医药公司职员素质不高及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医药公司市场营销各种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不断通过培训活动提升公司职员素质,所开展的员工素质培训不仅仅需要包括职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还包括职员的道德修养等层面的培训工作。只有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及内外资形象,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利润,创造更好的企业价值。另外,医药公司还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管理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公司的内部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以不断激发职员的市场营销工作积极性,降低各种风险产生的概率。
(四) 加强分销渠道管理,完善购销合同
1、 完善分销商档案
医药公司的市场营销对象仅仅局限在“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范围之内,并且相关证件齐全。另外,对于频繁欠款的客户,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取消双方的合作关系,并可视实际情况拒绝发货。同样还可借助法律手段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
2、 完善购销合同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医药公司与分销商双方所签订的合同条款务必清晰,相关细节也必须准确无误。而对于公司内部信贷信息内无历史信息的分销商,一律实行现款现货的策略,以最大化地规避各种市场营销风险。
我国《药品注册与管理办法》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标志着我国药品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及药品审查制度的不断深入。11月份国家新药审评中心对先前报批上来的项目加大了审核的力度,尤其是对注射剂的审查更为严格,对大部分申报的项目都发出了提交补充资料的要求,对其他有些品种也做了重新审核。特别是该办法实施以后,对仿制药的打击可谓最为猛烈,近期发改委又传出今后对仿制药定价可能实行定价递减的办法;另外 “药品挂网招标采购”模式在全国的普遍执行,各地的具体条款尽管不尽相同,但就中标价格来说将趋于“优质优价”,新药和专利药明显将会在“挂网招标”中得到特殊优待,笔者断言,这“一打击”和“一鼓励”对未来药企的产品结构规划提出了新方向:即药企要集中企业所有资源上马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有学术推广价值的“新药”。
新药研发借力CRO成趋势
从当前国际和国内医药企业上新药项目的经验来看,借助于外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外力资源来立题选项、市场调研、报批、临床监查、卖点挖掘、上市前准备、临床专家资源共享等等。这就是把新药从立项到上市分成几个部分“外包”给更为专业的公司和机构来完成,即“研发外包”,研发领域通常称之为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据北京合源汇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范颖介绍,CRO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其目的是协助制药企业进行新药研发,业务范围包括立项调研、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以及新药注册等新药研发全过程。由于其具有专业化、规范化、灵活性和低成本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制药企业的青睐。
企业将新药上市前的一部分研究工作交给CRO完成,既可以保证工作的质量,也可以降低研究开发的成本和企业自身的管理费用;既可弥补药物开发高峰期企业内部资源的严重不足的缺点,又可避免药物开发低潮时企业在研发部门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可以借用CRO丰富的经验和对新药注册程序的熟悉,保证新药的研发和注册速度,争取药品提前占领市场。有资料显示, CRO承担项目的时间与企业自身承担的项目所需要的时间相比,大约可以节省25%~35%的时间,据范颖总经理介绍他们公司有时候为客户至少可以缩短6个月或1年以上的时间。
寻觅CRO合作要全面考察
APIs出口前景很美
APIs出口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
在国内,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实力得到加强。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计,2006年,我国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36.9亿元,同比增长18.43%。其中,化学原料药实现工业总产值1282.89亿元,同比增长16.71%,化学原料药多年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趋势。目前我国能生产的化学原料药品种约在1500种左右,产量约在150万吨左右,生产能力居全球前列,取得欧盟COS证书和美国FDA原料药DMF文件的企业和品种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两者分别达到121件和345件。我国化学原料药承接生产转移和迈向国际市场的实力逐步加强。
国际上,国际市场为我们提供了广阔天地。2006年,世界药品贸易量在300亿美元左右。据IMS Health的统计,2006年,全球药品销售达到了64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7%。全球药品消费和贸易“蛋糕”越做越大,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特别是,跨国公司专利药的专利不断到期,全球通用名药市场逐步扩大, 如2006年,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通用名药的使用数量已占到其总用药量的一半,这些为我国生产专利过期的化学原料药并出口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APIs出口还有困难
从宏观层面来看,以超过1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为特征之一的内外部经济失衡是中国宏观经济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指导原则。特别是“减顺差”从多方面的落实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对APIs的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APIs出口将面临五大主要制约因素:
1.汇率因素。由于外贸顺差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需要长期工作才能逐步加以解决,短期内可能选择的政策手段有限,而汇率正是其中之一。估计人民币对美元将会继续升值,有的机构估计升值空间在5%~10%,如果是这样的话,对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出口将会带来许多不利,企业需要早作谋划。
2.出口退税因素。一方面欧美对我出口退税政策提出越来越多的异议,另一方面降低和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也是短期内落实“减顺差”可用的手段,可以预计的是APIs的出口退税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3.加工贸易政策因素。2006年我国外贸出口的54.7%是加工贸易出口,加工贸易效益不高,而且带来的资源、环境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可能将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的产品列入禁止委托加工贸易目录,如果这样,不仅影响我们的原料药的委托加工,还将影响对部分制剂产品的委托加工。
4.落实社会责任因素。国家为进一步控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将加大对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执法监督,一方面对企业落实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险、职业健康保护等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企业落实节能减排进行监督,特别是在出台《医药产品取水定额》后,今年还将出台《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采取措施将“外部性”问题逐步“内部化”。
5.国际贸易环境因素。由于我国外贸出口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主主义”抬头,我国外贸纠纷已步入多发期,医药行业更是重灾区。国内出口领域的第一起反倾销(糖精案)、第一起反垄断案(Vc案)都发生在医药行业,知识产权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创新能力不足,造成医药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进而造成产能过剩,直接导致了外贸环节的无序竞争,给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者提供了口实,授人以柄。
APIs出口攻略
机遇多,挑战更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那么我们的企业该如何是好?
从长远和根本利益上来说,我们的企业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我们的企业才能创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创造自身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创造自己的一片蓝海。当然,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企业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和发展制度,以及改善内外部环境。
从短期来说,APIs出口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有的放矢地开展国际注册。我们只要比较一下我们化学原料药对欧美的出口和我们获得COS证书和DMF文件的品种数量,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很多所谓的化学原料药并不是以原料药的身份进入这些市场的,很多所谓的化学原料药被再加工后销往国外制剂厂家,或是转销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这也是为什么荷兰这个外贸港口中转站一直稳居我化学原料药出口前10位的重要原因。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问题,第一是通过国际上相关注册的产品太少,难以成为跨国药企的直接供货商,第二是企业国外营销能力不强,对终端客户情况不了解。在此,笔者想提醒企业的是国际注册要有的放矢,要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不要盲目,更不可为搞形象工程而注册。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67-02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on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Specialty
Construcr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ake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 Case
Liu Yongzhong,Feng Tianyu,Zhao Qianqian,Li peiran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ncine,Nanchang Jiangxi,China 330007)
Abstract: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reform of medical health speeding up in China,people become conscious of their heath.The awareness of health makes the demand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very broad and complicated.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major aims to cultivate talent with compound pharmaceutical and marketable knowledge background.This paper argues that speciality construction should implement from following aspects:Firstly,construct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marketing curriculum with pharmaceutical features; Secondly,improve and perfect the faculty;Thirdly,diversify teaching method and enlighten interest so as to let students active involve in class;Fourthly,keep eye on pharmaceutical developing trend and continuous innovation;Fifthly,strengthen ethical education and foster green marketing talents.
Key Words:Pharmaceutical;Marketing;Speciality Construcion
医药行业是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医药产品需求旺盛,医药市场潜力巨大。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有7000多家,药品经营企业有14万多家。医药市场的需求是决定医药营销人才特征的重要因素,庞大的医药市场,决定了其对医药营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此外,我国正在积极进行城镇、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许多医药院校都先后开设了相关市场营销专业,为医药行业培养复合型营销人才,以满足医药行业对营销人才的特殊需求。
1 加强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993年教育部批准我校开办市场营销学专业,并正式招收该专业学生。经过20年的发展,我校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专业建立了一套相关的课程体系,各类学科包括基础类学科、医药类学科、经济类学科、市场营销类学科等。但是经过我们的不定期的调研和对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分析,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急需我们解决,比如修改课程结构、调整课时分配、理顺教学进度等等。目前还有部分学生对我们这个专业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以至最后什么都没有掌握好。我们在市场营销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还有欠缺,没有突出重点,因此,就需要学校、老师、同学共同努力,与时俱进,使得课程体系建设得更为完善。医药市场营销学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营销知识,具备较强的市场策划、市场管理和开拓能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级医药营销人才。20年来医药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对医药产业要求越来越高,医药市场越来越规范化,而我们还是沿用以前的培养方案,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计划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和矛盾,我们必须尽快适应需求,尽早进行培养方案的调整与改革。
为适应时展必须及时调整建设内容新时期的医药环境变化是广泛而显著的,如医药行业的改革、政策法规的变化等,这对医药营销人员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只有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变化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和手段的人才是优秀的医药代表,而只有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发展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才能达到此目的,才能培养出更具专业性的人才。近年来,复合型的医药营销人才备受医药行业的青睐。复合型的医药营销人才要求其既懂医药知识,又懂营销技巧。应该具备深厚的医药知识背景,有利于医药营销人员准确把握医学的基本常识和发展规律并传递给客户;扎实的营销技巧,可以帮助其在营销活动中游刃有余。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在医药营销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上,把握住医药和营销并重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设置。我们的培养方案在符合现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条件下进行尽快修改和完善。
2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思路
科学合理地构建有医药特色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结构上要合理设置,基础类、医药类、经济类、专业类课程在学年、学时的分配上要使学生能够接受,并呈现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1]。其次,课程之间往往会涉及到交叉重复现象。目前有些课程同一内容,往往多门课程讲授,但哪一门都讲不透。这种现象一方面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于一知半解;另一方面还会因为过多重复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要确定哪些内容由哪个教师重点讲,尽量避免重复现象。最后,课程的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要加强对课程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并经常深入企业一线调查研究,设置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应首先检查培养自身是否存在问题,确保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和定位设置清晰明确,同时应该将方案的设计与人才培养定位相关联。为了避免培养计划的适用性差、落后于社会发展,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缺陷,我们建议可以邀请在医药市场营销一线的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营销人员和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参与到培养计划的讨论、制定环节。在培养方案出台后,在任课教师的选取上,在保障教学质量、加强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最好聘用拥有相关方面工作经验的教师任教。这种从高校主导到社会主导的转型,一方面有利于医药市场营销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医药营销人才的就业,同时提升了医药营销队伍的水平。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首先应从任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开始。培养方案就相当于建筑的图纸,没有一个优秀建造师的指导,图纸上的工程也是无法完工的。目前,我校医药营销教学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人员少、教学任务重、几乎没有大型医药企业高层次的管理经验,实践能力不够、对医药市场风云变幻的情况理解不够深刻。因此,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来聘用营销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给学生讲课,将亲身经历的营销事件讲给学生,以使学生更能融入到课堂中并有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另外,还应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加强和企业的沟通联系[2],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并且还要加强教师的科研力量,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逐渐把时代性课题的研究作为市场营销学科研中的重点,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课题中。在建立加强型的教师队伍中,可以适当的扩充教师的录用范围。聘用医药企业营销管理中相关的高级人才来做兼职教师,使日常授课中的知识更贴近于实际,从而避免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的空谈。同时,可以通过举办与医药营销相关的论坛和讲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与企业间的互动,了解企业的需求现状,使学生了解自身欠缺需要发展的方向。
教学方式多样化,引导学生积极配合 教学方式多样化与学生配合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才会有热情,才能去积极配合老师;而只有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才能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只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能够与学生互动,逐步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思维。理论与实践并重,更强调实践。大学教育,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是还需要有实践。因为学习就是一个由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一个循环往复、逐步上升的过程。专业课程学习能为就业打下理论基础,而社会实践活动又能够使专业理论得到更好地运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所以要更加注重实践。比如课堂实践,包括课堂情景模拟、角色互换、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外,学校可多举办些与营销有关的校园活动,如营销之星、模拟招聘医药代表。还有,教师可带领学生共同外出实践。教师要起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知识,同时又能学以致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想发展好这个专业不但需要一定的理论成果,更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上,教师可以与学生配合完成。这样就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3]。
我校目前非常欠缺的就是建立模拟实验室和模拟软件的应用。2013年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相关老师的努力下,已经基本建立起医药市场营销模拟实践中心。该中心的建立,学生能够从医药市场调研到营销环境分析、医药产品设计、定位、营销策划等等获得模拟训练,学生就犹如亲身体验到营销战场的种种挑战,在将来面对工作上的困难时也更能得心应手。
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授课时,要适当向学生延伸课外的知识,或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激发起学生对营销知识的兴趣。而学生也可以在课外多学习一些与营销有关的知识,如参加选修课、校内的营销活动,还可以去图书馆或网站搜索一些与营销有关的书籍或案例。
医药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是教师与学生都要去时常关注的教师需要时常关注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变化,了解当今医药行业的形势,及时淘汰陈旧的课程,使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反映。针对目前我校市场营销学专业的发展状况,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借鉴其他高校的发展经验,同时要敢于打破传统,勇于创新。
加强伦理教育,培养绿色营销人才我校本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来大部分会走向医药代表的岗位,作为一名医药代表,就要经常与药品、医院、药店打交道,成功地销售出自己的产品是最后的目的,但中间的销售渠道一定要合法正规,进行绿色营销、和谐营销。在这一行业中,经常出现医药代表犯罪案例,过渡营销、假药劣药层出不穷,因此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不容忽视。学校可专门开设与营销有关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课程,加强伦理教育。
为医药企业提供满意的优质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医药营销人才,是我们的一项长远的素质工程,它不但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条件,还需要考虑高校自身的资源和学生自身的条件,与时俱进,不断根据社会发展进行自我改进和完善。面对日后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在面对紧迫感的同时,只有把握社会的发展脉搏,才能保证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的高水平要求,从源头上提高和改善医药营销专业的人才就业的状况。
参考文献
2、中国渐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公司极大得受益于市场规模的扩大;
海思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思科,代码002653)于12月27日刊登招股说明书,即将登陆A股市场。公司是一家以化药制剂及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业的公司。
海思科成立以来,立足于市场导向下的处方药新产品创新仿制,专研市场需求量巨大、疗效显著的各种特效治疗药物,通过几年的努力,公司形成为3大类、5个品种主导产品,分别在在肠外营养药、特色抗感染用药以及肝胆疾病用药领域居于国内领导地位。数据显示,2008-2010年三年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近8亿元,为自治区2009年非公有制企业纳税百强第一名、2009年度纳税百强企业第二名,2010年度自治区纳税百强企业第一名。
定位清晰成长迅速
海思科坚持以新产品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经过多年积累与实践,公司已建立120余人的研发团队,公司研发团队技术水平、团队人数在国内医药企业处于领先水平。公司坚持处方药新产品的创新仿制,一方面通过市场调研,遴选产品线及开发领域;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药品研报信息收集系统,实时跟踪国内外的新药研发动态及相关专利信息。公司实施“以市场为导向,多系列多品种组合开发”的研发模式,有效控制了研发风险,提高了研发效率。自2000年以来,公司已累计成功开发新药22个(含已进行技术转让的产品),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由于上市产品多为首家创新仿制,公司在销售体系构建中处于强势地位。
这种以市场销售量巨大、医疗显著的处方药新产品创新仿制的研发方向,通过率先完成国际到期专利药或国内特色处方药的创新仿制取得了技术领先优势。仿制药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销售量,而且疗效显著的处方药新产品往往会有较高的毛利率,正是凭借这种研发及市场导向,公司快速在行业中积累了强大的资本和行业地位。统计数据显示,当首个非专利药进入市场时,其价格仅比专利药略低,保持了较强的盈利能力;而当第二个非专利药上市时,平均价格仅为专利药的一半。因此,率先完成仿制并上市对于非专利药企业的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医药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