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3 10:14: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文物保护信息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键词]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文物保护规划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研究背景
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北美,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地理信息产业和地理信息学,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评价与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等行业和部门提供分析问题的全新方法和崭新视野。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又称地学信息系统、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其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在内)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以及辅助决策的技术系统。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又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ArcGIS属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的一种。ArcGIS由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开发,具有很长的历史并经历了很多版本和变化,ArcGIS包括ARCMAP和Arc Catalogue,两个程序共同称为桌面ArcGIS(Desktop ArcGIS)。
近年来,ArcGIS逐渐拓展至文物考古领域,为文物考古技术革新和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系统平台。以往枯燥、繁琐地田野考古绘图工作逐渐被ArcGIS所取代,考古人员将田野实地采集的文物相关数据实时动态上传、存储、管理和编辑文物埋藏、保存的位置和空间分布等信息,建立起了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
二、利用ArcGIS系统辅助文物规划编制
考古工作的成果是文物保护规划的核心前提,随着考古“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诸多大遗址已经开始建立ArcGIS系统数据库,随着这一趋势的扩展,ArcGIS系统也开始进入规划编制环节,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利用ArcGIS进行影像配准
在文保规划编制过程中,遗迹空间分布信息主要来自于考古单位提供的考古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以图的形式呈现)。由于受到时代或技术的局限,这类信息主要为手绘或者电脑绘制的简单示意图,遗迹空间分布的相对位置和坐标参考等信息严重缺失,而在文保规划编制过程中这类资料与标准测绘地形图相互叠加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系列偏差。
图为郑国渠遗址渠首空间分布位置示意图
利用ArcGIS系统可以直接获取离散的点的坐标,并将点连成线,绘制出闭合或开放的实际轮廓,而线上的每一个离散点的信息都包含在空间坐标系统集合内,该类坐标信息可与地形图地理信息数据相互匹配,从而获得准确的空间相对位置信息。具体操作如下;
1. 打开ArcMap,增加Georeferencing工具条。
2. 把需要进行纠正的影像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Georeferencing工具条中的工具被激活。在view/data frame properties的coordinate properties中选择坐标系。如果是大地(投影)坐标系选择predefined中的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坐标单位一般为米。如果是地理坐标系(坐标用经纬度表示)表示则选择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3.纠正前可以去掉"auto adjust"前的勾。在校正中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不少于7个。在实际中,这些点要能够均匀分布在图中。
4.首先将Georeferencing工具条的Georeferencing菜单下Auto Adjust不选择。
5.在Georeferencing工具条上,点击Add Control Point按钮。
6.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Input X and Y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采用地理坐标系时应输入经纬度,经纬度用小数表示,如110°30'30'应写成 110.508(=110+30.5/60)。
7.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8.增加所有控制点后,在Georeferencing菜单下,点击Update Display。
9.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
10.在Georeferencing菜单下,点击Rectify,将校准后的影像另存。
利用ArcGIS进行数据交互和共享
随着ArcGIS技术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在文物领域利用ArcGIS技术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其最大的便捷不是内部系统数据库的编辑、存储,而是旨在用于和外界交互的数据库管理和查询,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体系下的文物保护综合战略,其涉及法律、制度、管理、技术等一系列综合手段和措施,对留存的文物进行综合保护与利用,需要考虑和解决的新问题已经超越文物本身,而是一个综合的多元的矛盾体,问题来自于城市建设、土地归属、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利用ArcGIS系统进行环境和资源数据的交互和共享,更加有利于文物保护规划综合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决策评价,是未来“大数据”时代资源共享和战略对话的媒介平台。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27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一种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一旦被确定为国家级或者世界级遗产,都足以说明文化的重要性,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各类文化遗产如果不能及时加以保护,则可能会导致遗产消失,对各国的文化延续、历史发展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与文化的浓缩和体现,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精神、文化相关的财富,由于保存载体的限制,导致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存过程中面临丢失的风险。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同时各种信息技术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例如可以借助互网、多媒体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进行存储,减少纸质载体带来的风险。另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信息化技术也为各类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渠道,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种,指的是各个社区、群体或者个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实践、观念表达、知识、技能以及与此相关的手工艺品、文化场所等。随着我国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口头传说和表达,也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第二,表演艺术,例如戏曲、歌曲、舞蹈等;第三,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第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第五,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也越来越细致,从当前情况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限于文学和艺术的领域。
2信息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机遇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很大机遇,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的传递越来越便捷、快速,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人们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多的了解,也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更多的关注,而且通过媒体平台的引导,使得人们能够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也能为人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相应的平台和渠道,促使人们相互交流与沟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贡献。此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渠道得到拓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信息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3.1建立数据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进行保存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文化遗产的发展也越来越深入,而且数字化文化遗产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对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防止文化遗产丢失,则必须要加强对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资料的保存,借助信息技术,扩充数据库容量,并且在各个地区加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强对民族文化数据库的完善,对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及时更新,确保各个民族的特色文化能够得以保存,并且能够通过数据网络的传输,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避免其因传承人死亡等不可抗因素造成的失传,提高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
3.2搭建虚拟博物馆,实现数字文化观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非物质遗产文化的展示,借助信息化加护可以构建数字化、虚拟博物馆,融合虚拟现实技术、动漫技术、音视频技术等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数据、文字信息,虚拟博物馆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示更为生动、形象,而且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对外宣传、展演,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加良好的体验。例如当前有的地区已经加强对虚拟博物馆的应用,配备相应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设备,人们只需要通过操作电脑就可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详尽内容,并且可以配合音频、视频解说,各种影像资料的融合可以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展示更加详细,有助于人们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当前我国有的高校已经开始着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虚拟博物馆建设技术进行研究,取得了相应成就,例如“民间表演艺术的数字化抢救保护与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楚文化编钟乐舞数字化技术研究”等,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有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4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财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cultural center of tianjin traffic hub project building museum near important protection scheme in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sure of this project for protection scheme.
Keywords: museum, protection schem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天津市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工程包括地面公交枢纽场站、轨道交通地铁5号线、10号线、Z1线车站、部分区间及其相邻的地下商业及停车库等,总平面面积约113700 m2,总建筑面积约160000 m2。
天津博物馆为新建大型钢结构,位于工程东南侧10号线、Z1线交汇处,地铁10号,,距地铁10号线文化中心站基坑最小距离小于2米。由于馆内存有重要藏品,为重点保护对象,需进行专项保护方案设计,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工程平面图
2 方案计算
本次分析采用plaxis_8.2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
经初步计算,土体加固后,博物馆拱脚处土体沉降仅为4mm,明显小于未加固的情况(15mm)。
2.1 方案1(钻孔灌注桩隔离+旋喷桩止水方案)
图2有限元模型 图3桩位移图
计算出桩顶水平位移为0.3mm,竖向位移为0.3mm。
3.3 方案2(钻孔灌注桩+连梁主动保护方案)
图4有限元模型 图5桩位移图
图6计算点水平位移(方案1)图7计算点水平位移(方案2)
4 计算结果分析及结论
由以上计算分析可知:基坑阳角加固可有效减小基坑开挖对拱脚沉降的影响,方案一(钻孔灌注桩+旋喷桩)的效果要好于方案二(钻孔灌注桩+连梁保护),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受力稳定、安全可靠,施工基本无风险,且造价较低,推荐使用方案一。
参考文献:
1 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 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由于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保密性,因此,只有对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采取集中式的管理以后,才能确保档案的卷案质量和不泄露。不仅对档案袋实行统一的印制,对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还统一确定档案整理及验收的方式,制定一个标准。对每个环节的档案工作严格控制,例如:档案的借阅和复印等。只有严格统一使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才能为日后档案管理工作奠定稳定基础。对于档案基础工作,档案服务创新也起着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档案服务创新很好的带动了档案基础工作,对于档案学的理论研究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过去的几年,我国许多地区的档案馆对于卷宗学理论、文书立卷方法改革的实践、归档文件整理方法改革的具体做法、档案信息数字化、电子文件、文档一体化和与改革创新配套的档案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建设等许多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实践与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档案服务创新的开展,使得档案馆的档案接收、档案保管、档案整理、档案编目等一系列任务的工作量,相对于传统的手工劳动方式得到增大。
1.2 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入录的及时与灵活性,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果和效率。与以往的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相比,如今的档案管理工作新增加了信息化的管理,将以往的纸质档案与现代的电子档案结合共同管理。改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及时和灵活性,用现代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实现信息化,不仅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成果,还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
1.3 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由于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通过严格的管理机制进行把关,不管是在档案的查阅上,还是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都需要在档案工作人员规范和信息化的监督下才能确保它的完整、保密,以及安全性,因此安全性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之一。随着目前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实行集中式的管理以后,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度得到很好的提高。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的建立上,采取了严格的监督机制。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的查阅上,则制定了非与档案相关的人员或没有通过批准的人员是不能进行查阅的。这样一来就使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保证。
2 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意识不强,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利用率低
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对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许多单位长期以来重“藏”轻“用”,对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缺乏广泛的宣传,因此使员工对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利用效益知之甚少。由于对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利用率不高。
2.2 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硬件投入及经费不足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管理中广泛运用,管理手段不断进步。而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单位较少,基本还采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室建设不标准、不规范,档案柜陈旧老化,档案保管条件简陋。
2.3 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目前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队伍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与时展的要求悬殊较大。
2.4 文物保护工程中的管理制度陈旧
由于规章制度的缺乏,或者是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基层处罚工作不力人员时,往往被上层势力姑息纵容而失去效力,部门管不住人,某些人嚣张气焰日胜。反映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上就显出了诸多混乱迹象,如借阅不登记现象屡有发生,管理者虽心有怨言,却装“老好人”,糊糊涂涂地借出,迷迷糊糊地收回,怕得罪所谓“内部人”,而这些“内部人”也是十分不自觉,未装订的档案违反制度东借西看,是想查资料、客观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还是想泄露信息,寻求权益呢?有时阴暗层面很难放在阳光下来晾晒。这里所谓的管理仅是开门送材料,关门堆资料,没有借阅登记本,工作就是混日子。档案收集工作不严密,就会造成关键资料的缺省,档案文件完整性受损、管理措施的滞后制约了档案管理手段的创新与升级,陈旧的毫无章法的管理手段只能造就低层次的缺位管理。制度制定时缺乏集中统一性,把关不严,使得档案管理陷入混乱的现象。
3 加强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关于文物档案工作,各档案藏品状况虽不尽相同,但必须严格按照《中化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档案馆藏品管理办法》等规定去做
1991年11月19日国家文物局印发的《藏品档案填写说明》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说明》对档案填写的格式、文物定名、鉴定、文物总登记号、文物分类号、档案编号、时代、作者、数量、质地、色泽、用途、来源、尺寸、重量、形状、入藏日期、征集经过、流传经历、修复、装裱、复制记录、现状记录、照片拍照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各博物馆应根据各自的馆藏实际,按照统一的定义进行完善和整理,使之统一分类、统一格式和内容。
3.2 夯实基础,扎实做好“四有”工作
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指的是有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各市、县要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对本辖区内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清理,凡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尚未划定的或界线不清楚的,要立即会同城建部门进行合理划定并报同级政府公布;没有保护标志和界桩的要及时竖立,损坏的要及时更换;要不断补充、完善记录档案,逐步实现记录档案的信息化;要健全保管机构,配齐保护人员,延伸文物保护员网络,切实把“四有”工作落到实处。
3.3 增强档案意识,坚持规范建档
在文物保护工程中一定要增强档案意识,只有这样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工作才能做到因地制宜灵活有效。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要全面反映博物馆的各类信息,应包括文物保护工程中的藏品档案、陈列展览档案、资料档案等,以每一件器物或每一个文物为基本建档单元,包括每一件文物的状态及变化特征,及每个展览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收集、整理各项资料,详细甄别分类,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的目的,在于服务和利用,因此要增强档案工作与文物保护工程中的发展的贴近度,更好地发挥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的服务作用和应尽的职能。
3.4 加强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一是要明确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负责人、档案员的岗位职责,形成覆盖全部的档案管理机制。二是要坚持统一领导、分散建档、集中备案的原则,按照完整、准确、翔实的要求,按照规范、标准的原则整理归卷、立卷,把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整合为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的整体,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档案工作的档次。三是要加大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力度,把档案管理纳入综合目标量化考核范围内进行考核,使立卷的档案内容能够科学分类、流程清晰、检索方便,实现最大程度保存文物历史信息的目的。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涵盖保管、研究、陈列、教育和行政管理等博物馆各项工作流程,核心是藏品信息数据库建设,重点在于把好藏品信息的收集整理关和加大信息管理规范化力度。对藏品征集、修复、鉴定、交换、展览等各种原始信息和相关信息尽可能做到收集齐全、分类整理;根据国家文物局印发的《档案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等文物工作规范,录入藏品信息,做到格式规范、填制准确。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文物调查”项目)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展文物调查,掌握基础资料,提高管理水平,是推进文物、档案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强化训练,对档案工作者分层次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高级理论培训及文博专业档案专业教育,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年轻的档案生力军,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
我国文物档案事业信息化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领导者的现代化意识水平。档案馆信息化并不是单纯的技术与设备的简单组合,它同时牵动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的转变,工作体系、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的改革,这对长期以来沿袭传统工作模式运行的博物馆来说的确是一门全新的课题。推进档案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问题,而是思想观念和认识问题。面对机遇和挑战,档案馆工作者应树立信息时代的新观念、新思路,掌握处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所采用的新途径。用信息化的思想指导档案馆的各项工作,将信息化的工作方法贯穿到档案馆的各项工作中,并成为每一个档案馆工作人员自觉规范、指导自己工作的行为准则。在借鉴吸取传统管理成功经验的同时,寻求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契合点,理顺档案馆各项工作所涉及的信息采集、重组、加工、分析与研究等过程,营造出有利于进行博物馆信息资源开发的良好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馆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档案馆工作者要进一步对现代化管理作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创新,以信息化促管理,以现代化管理出效益,打响档案馆文化品牌,努力实现文博资源的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共享。
参考文献
2.博物馆文物保护规划策略分析
2.1重视研究和保护文物的社会、情感价值
博物馆文物社会价值的主体是文物工作者和文化受众,这些主体需要在与文物客体的交换中撷取精神力量,而由于文物社会价值没有精确的量化标准,所以主体职业、文化程度、生活阅历不同,所实现的文物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的质量、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在博物馆文物保护规划中,我们有必要重视对文物社会、情感价值的研究和保护,通过不同方式比如展览、宣传等引导文物价值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在不损害其他价值的同时尽量保留并延续文物社会、情感价值所需的设施及场所,比如壁画、塑像等。另外,博物馆应鼓励与建筑性遗产相关的宗教活动、文化活动比如祭祀、描绘等对文物的再利用,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将文物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2.2根据文物自身特点进行分库分级管理
科学的管理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条件,博物馆在进行文物保护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文物特点进行分库分级管理,确保账目清晰、鉴定准确、保管妥善。这主要是因为博物馆中具有较大的馆藏数量,受到各种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文物难免会出现损伤,只有建立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科学管理步骤,严格按照文物接收、鉴定、登录、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注销和统计等程序进行管理,才能使文物保护工作有秩序的开展。当然,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化管理是不可少的,我们应加大相关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文物保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对文物进行科学管理。
2.3处理好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
由于社会公众保护文物的意识尚不足,特别在城市基础建设中,很多建设工程未走法律审批程序,也没有制定完善的文物保护措施,导致文物损坏的情况时有出现,这不仅会延缓工程建设进程,还对文物造成了破坏。基于此,在博物馆努力保护和管理藏品的同时,政府还应给予相应的支持,针对文物保护现状尽快出台相关管理条例,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也使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传承。
一、当前我国文物保管的现状
(一)领导重视不够,投入资金不足
目前,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新的保管方式、保管设备不断更新,库房改造建设投入需逐渐加大。但是,一些部门领导对文物保管工作认识不足,认为文物保管工作投入并不能产生任何的回报,不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仅满足于库房够用、能用这种心态,导致一些地方文物库房陈旧、保护手段单一,文物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
(二)管理技术的落后
我国博物馆事业在坎坷的路途上艰难跋涉,人工管理这一传统的管理模式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偏高,而且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这一政策的出台,博物馆的资金来源只能靠政府来拨款,博物馆事业发展再一次陷入困境。如今世界进入了高速信息化时代,博物馆虽然普遍引进了先进的技术,然而却没有充分发挥先进科技对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计算机技术仅仅是用来对文物进行归类,保存文物信息,仅仅起到了存档的作用,与传统的人工管理相比较无明显的改进,严重地造成资源浪费。
二、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的对策
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一)要把文物变“活”摆在文物工作更重要位置
高度重视中华优秀文化在发挥我国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使之成为凝聚人民大众精神家园共识、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强大力量。这为我国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物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工作重在保护,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宣传、传播、教育、传承等方式,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悠久文明特征,紧密维系中华文化的千年血脉,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伟大精神。
反复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新时期我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南,其要旨就是要把发挥历史文物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摆在文物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我们应当
深入学习领会的思想精髓,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进。一是要深入研究新时期文物工作特点,统一思想,在进一步增强保护措施的同时,针对如何有效发挥文物的功能作用,研究出台相关文件;二是要根据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现代文物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手段和举措,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文物开放利用率,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方式,创新文博展出形式,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三是要加强部门协同,有针对性地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博物馆教育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四是拓宽交流渠道,运用多种方式包括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充分发挥文物对台港澳地区尤其是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和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构建合作保护制度,广泛争取各方面平台的资金支持
首先,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国家发展文物保护事业,需要县级以上政府将其纳入到地区公共文化事业以及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博物馆日常运营、藏品保护与开发所需要的经费应由政府予以必要的支持和划拨。因此,博物馆要基于国家目前已经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尽可能地争取政府财政方面的支持,为其发展争取有利的资金。其次,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扶持资金的专项应用,防止因为管理策略漏洞,出现个别工作人员利欲熏心、擅自挪用经费的现象,给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和保护带来损失和影响。最后,对于博物馆内已经存在的藏品,需要广泛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强投入保护。比如联合社会上广大的文物爱好者,通过构建稳定的文物保护基金,专项用于博物馆内藏品的保护以及各种全新藏品的开发与引入。
(三)运用现代化信息的技术手段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博物馆也应顺应时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优势,紧跟时代步伐,促使文物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等目标的实现,推动文物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科技的发展为各个领域的管理提供了创新,现代信息科技可以将文物信息化处理,有效防止因文物损坏而导致的价值丢失。并且文物的信息化处理还有利于文物信息的保管及提取,大大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实现博物馆文物保管的现代化,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总而言之,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博物馆管理工作应积极探求新的发展思路,与时俱进,进行全面的信息化改革。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博物馆作为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媒介,需要被引起关注,加强其建设,深究博物馆事业发展困境的原因,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文化导向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一、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现状分析
新疆军垦博物馆是我国以屯垦戍边革命史为主要研究及陈展内容的博物馆,收藏有包括当时所使用的农具、生活用具、军配装备等文物,这些文物的时间都不长,看似也非常常见,但它们却真实记录和反映了我国屯垦戍边革命时期的生活文化情况,是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见证,也是今天人们学习、了解屯垦戍边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现以新疆军垦博物馆为例,对当前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技术保护远胜人力保护
当前,不少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减轻了人的工作量,但一味重视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投入与应用,又造成了技术保护与人力保护失衡的情况。文物的保护工作不能仅靠科学技术来实现,即使科学技术再先进,人的作用也是不能被替代的。如当前的博物馆都配置有各种各样的监控系统、安防措施,展示陈列柜的安全性也非常高,但它们同样可能出现故障,如果人力保护在这个时候跟不上,就非常容易造成文物安保问题不断扩大。2
(二)宏观保护远胜微观保护
所谓宏观保护是指防火、防盗、防破坏等大的方面的保护,其实要做到这些,在今天已经非常容易,很多的技术设备例如监控系统、安防设施等,都可以帮助博物馆完成对文物的宏观保护,但是在微观上却不能有效地保护文物,例如由于局部环境所造成的文物损坏等,这是依靠宏观科学技术保护很难发现和防止的。虽然新疆军垦博物馆文物都是近代文物,历史时期不长,在自我结构的完整性、稳定性方面都还较为良好,但如果长期不重视微观保护的实现,依然会受到严重的损坏,到时候就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宏观、微观保护并施,才能完全确保文物安全。
(三)保护平台建设远胜保护制度建设
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博物馆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变得非常完善,有信息化的安防系统平台、视频监控平台、现代化的智能消防平台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保护文物的立体体系。但制度的建设是规范、有序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提,不论平台的建设如何之完善,我们都不能重平台建设而轻制度建设,一旦制度建设落后于安保平台的建设,就会导致工作人员放松警惕,安保平台的运行价值也会大打则扣,一旦有问题发生,甚至可能出现责权不明、相互推诿的现象。3
(四)检查问题远胜与解决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影响,文物或多或少都会因为老化而出现各种问题,目前博物馆虽然都非常重视对这些问题的检查,但是在解决问题方面却较为不得力,很多时候仅做了记录,但并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防止文物进一步损坏,或是采取的措施非常简单,无法完全确保文物的安全。另外,在文物的修复方面也较为松懈,认为小问题不必解决。这虽然能够保证文物始终以最真实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却会给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很多的不良影响。
二、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完善途径
完善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科学技术与人力并重,既要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应用,另一方面还要发挥出人在文物保护工作当中的主动性,二者互补才能全面提升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与有效性。在具体措施途径方面,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对文物藏品的清点管理
文物收藏是博物馆工作中的重点,因此要做好对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要具备对文物收藏有利的硬件设施。文物收藏要有环保、实用、安全、宽敞的暂存库和藏品库,为藏品提供一定空间。
第二,在管理博物馆藏品过程中,文物数字统计工作尤为重要,这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环节,必须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文物的积累不断增多,文物类别也会日益繁多,并且文物的提取、归库较为频繁,若不能第一时间做好接收、统计及登记入库工作,容易导致文物保管工作变得混乱。
第三,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藏品档案,确保其详细、科学与完整,这样能够更好的保存藏品,方便查找、阅读与研究。4
(二)加强对文物藏品的日常保护
博物馆文物藏品都具有一定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不仅来自于文物自身的材质与结构影响,同时也来自于其自身特色价值的影响。因为文物承载着历史与文化,所以我们必须要将其作为“易碎品”来保护,即使是近代文物,如新疆军垦博物馆中的藏品,也必须认真做好日常保护工作,具体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文物藏品的库房建设。对于没有陈列展示的文物,必须要在库房中得到全面的保护,应当配有专门存放文物的藏品专柜,这一方面便于存放、管理,另一方面也便于保障文物安全。特殊文物应当特殊保存,例如纸质的文物应当存放在专门的囊匣中,或是用真空袋封装,尽量不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否则纸质文物非常容易发生变色、发脆、落尘等情况,对文物造成损坏。
第二,严格控制文物藏品环境。环境因素对文物藏品保护状态的影响非常大,如光线、通风、湿度等。新疆军垦博物馆中收藏有很多的铁质文物(农用具、配枪等),这些文物必须要控制好湿度,否则容易生锈,军大衣、军袄也是如此,否则容易发霉。
第三,提高人在文物保护工作当中的主动性。重视安保人员的作用,在以科学技术作为文物保护辅助措施的基础上,认清和发挥安保人员的主体作用,在防火、防盗及微观保护方面,将工作做足,及时发现问题、上报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第四,做好文物的修复工作。文物修复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环境的影响,即使是近代文物,也可能出F各种自然损坏,为此应当及时对文物进行修复,一方面要尽全力保持文物的全貌,另一方面还要确保文物的稳定、安全,不能将对文物的修复过于延后,否则文物损坏可能越来越大,到时候需要改动的地方会更多,这对文物来说其实也是一种不必要的伤害。
(三)健全相关保护管理制度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要对保管工作制度进行健全与完善,不仅要妥善保管、详细编目、确切鉴定,还要清楚账目,对藏品实行科学化管理,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步骤。根据博物馆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其中主要有藏品的注销、接收、鉴定、登账、分类、编目、建档、入库、定级、排架、提用以及统计等工作。
第二,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只有保证制度更加完善合理,才能促使博物馆藏品保护工作更加顺利开展。这些制度主要有设备、设施检修制度、出入库管理规定、复制制度、安全管理守则,以及藏品征集、修复、分类、检定和消毒等。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不断对制定的制度加以完善。
第三,增强博物馆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借助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指导员工的工作和业务,帮助他们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博物馆文物的法律法规工作。
第四,充分发挥出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在管理藏品的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博物馆藏品的信息化管理。5
(四)进行文物保护教育宣传
在陈列展出文物藏品的过程当中,博物馆还应当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宣传,让他们知道文物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在欣赏文物、了解文物的同时,更要保护好文物,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尴尬与误会;另一方面,还要对内部工作人员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让他们认清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在自身工作方面的积极性、能动性。
三、结语
文物保护是博物馆的首要工作任务,在实际的文物保护工作当中,我们一方面要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应用,另一方面还要发挥出人在文物保护工作当中的主动性,以提升博物馆文物保护的质量与有效性,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注释]
1王晶、杨宝仁、王雪纯:《博物馆在军垦文化资源保护中的作用与开发》,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年第1期,第96~101页。
2张晓丽:《军垦博物馆:一本打开的兵团建设史》,《新疆人文地理》,2013年第10期,第96~101页。
文物是我们去了解过往,了解时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通道。所以具有十分鲜明的研究价值,并且无论是文物所展示出的艺术观赏价值还是艺术文化价值都十分的宝贵。所以对这些文物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进入到新世纪之后,信息时代到来,信息技术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价值。基于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了解,其可以在实际的文物保护过程当中发挥作用,但是如何将这种新技术融合到其中就显得的十分重要。因此,对信息时代下文物的保护措施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1 信息时代对博物馆的新要求
1.基础设施要求。首先在实际的应用于发展过程当中,因为一些博物馆的库房面积较小,所以文物乱放的现象时常发生。这对于文物的损害是十分巨大的。其次,一些博物馆会因为资金的问题,文物存储库当中并没有防潮设备、以及计算机等基础设备。而这在加程度之上直接限制了科技在文物管理当中的应用。对于博物馆的发展也十分不利[1]。
2.专业化服务系统要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专业化服务系统逐渐成为了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问题,尤其在现阶段微博以及微信等进一步应用,让博物馆的发展寻求到了新的路线,一些博物馆也注册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但是就其具体的使用情况来说,这方面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提升空间。
3.高素质人才要求。信息时代背景下对于博物馆管理人员而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仅应当具备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要具有熟悉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存在专业知识陈旧、网络运用不娴熟等现象从而影响了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创新化发展。
2 信息时代背景下博物^文物的保护措施
1.完善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基础所在。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想要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的水平,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十分重要。而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则需要立足于博物馆管理者的思想层面进行考虑,因为只有管理者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其建设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要不然就是一句空话。立足于实际操作层面来说,其建设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我们国家的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博物馆的扶持,从经济层面进行支持,通过这样的方法进一步改变文物的存储环境,从而降低环境损伤。其次,博物馆应该根据自己当下发展过程当中所面对的问题进行设备购进。例如处理能力较强的系统等。再次,博物馆应该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软实力。例如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可以建立一个专用的信息网络以提升管理的质量[2]。
2.建立专业化的服务系统。专业化的服务系统是当下信息化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在实际的应用与发展过程当中,专业化服务系统的建立应该引起必要的重视。对于此种服务系统的建立,并且立足于当下信息化背景之下,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在实际的应用以及建设过程当中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系统,这是专业化服务系统的基础所在。在此基础之上则应该对文物的资料管理系统进行积极的建设,这一阶段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可以让数据库系统进一步朝服务系统进行转变。再次,应该进一步加强展馆的监控系统建设,以保证展馆当中的文物安全,并对参观的人流量进行合理的控制[3]。
3.完善队伍建设。虽然当下对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在很大程度之上可以进一步解放人们的双手,但是技术的应用,以及管理都需要落实回工作人员身上。所以对于队伍的建设应该保持高度的注意,信息时代之下,工作人员的相关素质要求在很大程度之上应该从新进行规范。对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应该对管理人员的招收应该采用公开选拔的方式。在实际的选拔过程当中,需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能保证选拔出的人才质量得以进一步完善,应用以应聘者的能力为基本准则,而不是以资历或是学历进行选拔。其次,应答进一步增加现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可以采用在岗培训的的方法。再次,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进一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工作行为规范[4]。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近几年的信息化程度正在不断的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让信息技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其应用价值的不断体现,我们希望其可以在其它事物当中进一步发挥社会价值。而信息技术进入到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当中就是一个新应用方式的发展。本文以上内容立足于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基本内容,对其在信息时代下的改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希望可以通过本文以上内容的论述进一步完善博物馆文物的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丽虹. 信息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物保护措施研究[J]. 黑龙江史志,2014,15:253-254.
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正逐步走入千家万户,在科技发展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也在紧跟时代的潮流,走入“互联网+”的大时代。在传统出租车行业垄断,服务态度差等形势下,“滴滴打车”、“优步”等打车软件应运而生;在传统服务业信息相对闭塞,流通性低,反馈不及时等情境下,“美团”、“百度糯米”等团购软件强势出现。然而,传统旅游参观模式与“互联网+”结合相对缓慢,目前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于文物的鉴赏与认知的需求。因此,笔者关注互联网+文物保护的现状,所在团队旨在探索文物保护的新模式,并进行相关实践调研。
1互联网+新形势
“互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在注重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作用时,更注重协作、开放、跨界等互联网思维在传统行业改革中的作用。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科技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文物保护的公众服务、陈列展示、藏品保管等工作都因为网络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博物馆迫切需要通过科技支撑更好地实现社会服务的文化功能。
2文物保护现状
如今我国文物保护形势并不如预想中那样如意。主要面临以下三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缺乏专业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相应的文物保护机制不健全;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通常是非专业的业余人员,由于对文物保护缺乏相应的重视,欠缺专业的文物保护方法,导致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层次不齐,文物不能被较好地保存,人民群众也不能正确了解文物保护对国家对人民的意义。
3互联网+和文物保护结合的实践探索
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需要积极推动文物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让文物蕴含的价值融入人们生活。但是如何融入我们的生活,这就不得不依赖科技的力量。因此,笔者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研究对象,探索互联网和文物保护结合的可行性。3.1陕西省博物馆手机APP概述笔者及团队对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现状进行相关调研后,欲开发一款适合新形势的APP,满足不同人群实现较全面的功能。此款APP可设计为普通版及专业版(用户可在下载后自主选择),适应于不同的知识储备和游览需求的人群,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舒适的体验。
3.2主要功能简要介绍
3.2.1语音导览观众可以通过APP扫描对应文物二维码来获取该文物具体的信息介绍。根据不同版本输出不同信息:如针对普通版,以易于人们接受的图片、文字等为主输出形式;而专业版将会结合学术最前沿的信息,为用户更提供精确的信息。信息的输出方式不局限于传统文字,将会结合更多的新媒体方式,如语音输出、视频展示等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针对外籍游客,输出语言将会多元化,如英语、法语、韩语等。输出信息将会包括文物的历史背景、出土方式、历史意义等多方面。可以参照地图APP的功能结构,推荐用户提前下载语音离线包,降低用户的流量顾虑,从而实现随时随地的语音输出。3.2.23D展示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者输入文物对应代码即可获取该文物的3D模拟图,包括720度全方位展示,游客可以通过自主界面操控来实现对文物的全面了解。手触界面中以点击和拉伸操作为主,可以将文物细节通过个人手机屏幕传递到用户眼前,不局限于过去玻璃橱窗的浏览方式,也避免了橱窗沾满指纹和汗渍的尴尬。3D展示功能中,保证1:1大小尺寸还原,主要包括文案花式、制作工艺、色泽文案等。3.2.3虚拟现实用户可以像现实中游览那样,走过每一条游览线路,游览每一处已开放的展厅。更吸引人的是,游客可参与其中,与其他游客及虚拟人物进行交流互动,在体验三维虚拟游览之后,游客还可自行设计不同的观众游览路线。3.2.4网络预约客户端软件可优化微信及网页的相关功能,将参观者最大需求的服务功能延伸至多个平台。例如,网上订票预约、讲解员选择、导览器租赁、参观路线查询等功能,更加方便快捷的满足用户需求,避免现场排队浪费时间,缓解巨大人流压力。
4结语
“互联网”可以覆盖到文物保护的多重方面,尤其是吸引更多的观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故事,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在新媒体时代,文物保护需要利用“互联网+”模式,更好地亲近大众、激发大众的兴趣。在互联网+时代,把博物馆真正建成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提升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弘扬中华璀璨文明。
参考文献:
[1]刘稚亚.互联网+文物保护[J].经济,2016,(20).
一、引言
文物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遗迹,具有很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如何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这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作为我国应当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呢? 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二、做好文物保护的措施
(一)政府支持,加大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
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工作的难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国家政府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还要在行动上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即为文化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当前有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认为大量的投入是浪费,认识不到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导致了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困难。笔者认为文物的保护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具有极大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能够推进我国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其次,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可以带动旅游业地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博物馆,应当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文物的保护工作。
(二)以人为本,提高藏品科学保护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可以借助现代科学和传统工艺来解决。新时期,我们要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开展不同的技术性保护,以提高馆藏文物的保护水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关键在于人,因为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人这个主体来进行使用和操作,所以我们要善于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要通过学习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及热爱博物馆事业的道德情感。其次,要以事业留人。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要为藏品保护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在学习深造、工资福利方面敞开绿灯,以事业留人。最后,要吸引外来技术和人才。在文物保护方面,我们要放大视野,充分借鉴国内、国外专业同行的技术,可以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走出去学,请进来学,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三)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为此,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步骤。严格按照藏品接收、鉴定、登帐、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注销和统计等程序进行管理。二是,要拥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度健全,程序合理,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藏品保护工作。这些制度应包括藏品征集、鉴定、分类、消毒、修复、复制制度和出入库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守则、设备设施的检修制度等。同时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日益完善。三是,要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对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四是,要积极借鉴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五是,要充分发挥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管理藏品,逐步实现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
(四)处理好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当前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尚不足,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坏。当前许多建设工程没有依照法律审批的程序建设,文物保护的措施没有得到落实,常常导致文物遭到破坏,这不仅影响到了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还对文物造成了损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作为政府应当加强基础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制定相关的文物管理条例,解决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建设工程在相关部门审批通过以后,应当严格的按照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进行建设。博物馆管理者应当积极的和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保证博物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当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文物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
(五)鼓励全民参与到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去
作为博物馆首先在本馆内向工作人员灌输文物的保护的重要意义,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工作的安排与部署,将文物进行合理的分配,保护工作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切实的做到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另外通过各种途径向民众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公益事业,应更加注意自身的公共形象,使它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在现代信息社会,文化遗产地不应将自己封闭起来,孤立于社会之外,而要让其历史气息、文化氛围为人们带来愉快、熏陶和启迪。我们要广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分享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价值。所有这些,对于增强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完善文化遗产的社会监督机制,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文物作为历史中人类活动的宝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博物馆的管理者,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向社会民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同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对我国教育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弘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博物馆作为社会的公共服务机构,是社会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存和研究历史的见证物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长期和谐发展服务的,为社会公众服务。展览是博物馆为社会提供的最有效的精神文化产品,也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手段。序厅是展览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展览的开始部分,以内容来说它是展览的高度概括。序厅设计应当集中体现陈列展览的主题思想,起到点题、烘托气氛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博物馆界对于序厅设计的重要性都非常认同,却对序厅产生、发展、设计元素构成等问题则没有进行过探讨,这也暴露了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基础研究的不足。 目前,许多博物馆展览设计的资料和理论书籍更多的关注设计中的形式原则,而对使用者-观众对展览设计意义的关注度不够,无法从本质来揭示博物馆艺术设计原则中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也决定了设计者是否能真正从关爱“人”的角度出发去解决展览的设计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本选题在博物馆学和艺术设计学理论指导下,试图通过对展览中的一个基本单元部分――序厅的研究,去寻找利用建筑学中相关的人与环境的理论从使用者的角度对整个展览设计进行有效研究。
文物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遗迹,具有很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如何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这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作为我国应当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呢?笔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一、政府支持,加大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
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工作的难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国家政府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还要在行动上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即为文化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当前有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认为大量的投入是浪费,认识不到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导致了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困难。笔者认为文物的保护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具有极大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能够推进我国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其次,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可以带动旅游业地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博物馆,应当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文物的保护工作。
二、以人为本,提高藏品科学保护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可以借助现代科学和传统工艺来解决。新时期,我们要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开展不同的技术性保护,以提高馆藏文物的保护水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关键在于人,因为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人这个主体来进行使用和操作,所以我们要善于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要通过学习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及热爱博物馆事业的道德情感。其次,要以事业留人。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要为藏品保护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在学习深造、工资福利方面敞开绿灯,以事业留人。最后,要吸引外来技术和人才。在文物保护方面,我们要放大视野,充分借鉴国内、国外专业同行的技术,可以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走出去学,请进来学,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三、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为此,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步骤。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管理。二是,要拥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度健全,程序合理,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藏品保护工作。三是,要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对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四是,要积极借鉴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五是,要充分发挥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管理藏品,逐步实现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
四、处理好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当前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尚不足,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坏。当前许多建设工程没有依照法律审批的程序建设,文物保护的措施没有得到落实,常常导致文物遭到破坏,这不仅影响到了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还对文物造成了损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作为政府应当加强基础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制定相关的文物管理条例,解决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建设工程在相关部门审批通过以后,应当严格的按照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进行建设。博物馆管理者应当积极的和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保证博物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当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文物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
五、鼓励全民参与到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去
作为博物馆首先在本馆内向工作人员灌输文物的保护的重要意义,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工作的安排与部署,将文物进行合理的分配,保护工作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切实的做到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另外通过各种途径向民众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公益事业,应更加注意自身的公共形象,使它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在现代信息社会,文化遗产地不应将自己封闭起来,孤立于社会之外,而要让其历史气息、文化氛围为人们带来愉快、熏陶和启迪。我们要广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分享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价值。所有这些,对于增强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完善文化遗产的社会监督机制,具有积极的作用。
文物作为历史中人类活动的宝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博物馆的管理者,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向社会民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同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对我国教育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弘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一、引言
文物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遗迹,具有很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如何做好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这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作为我国应当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管理与保护呢? 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二、当前形势下做好文物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政府支持,加大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
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工作的难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国家政府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还要在行动上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即为文化管理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当前有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文物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认为大量的投入是浪费,认识不到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导致了当地的文物管理工作开展的困难。笔者认为文物的管理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具有极大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能够推进我国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其次,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可以带动旅游业地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博物馆,应当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文物的保护工作。
(二)以人为本,提高藏品科学管理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管理问题可以借助现代科学和传统工艺来解决。新时期,我们要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开展不同的技术性保护,以提高馆藏文物的管理水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关键在于人,因为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人这个主体来进行使用和操作,所以我们要善于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要通过学习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及热爱博物馆事业的道德情感。其次,要以事业留人。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要为藏品管理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在学习深造、工资福利方面敞开绿灯,以事业留人。最后,要吸引外来技术和人才。在文物管理方面,我们要放大视野,充分借鉴国内、国外专业同行的技术,可以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走出去学,请进来学,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三)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为此,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步骤。严格按照藏品接收、鉴定、登帐、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注销和统计等程序进行管理。二是,要拥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度健全,程序合理,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藏品管理工作。这些制度应包括藏品征集、鉴定、分类、消毒、修复、复制制度和出入库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守则、设备设施的检修制度等。同时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日益完善。三是,要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对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四是,要积极借鉴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五是,要充分发挥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管理藏品,逐步实现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
(四)处理好基础建设和文物管理的关系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当前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尚不足,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坏。当前许多建设工程没有依照法律审批的程序建设,文物保护的措施没有得到落实,常常导致文物遭到破坏,这不仅影响到了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还对文物造成了损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作为政府应当加强基础建设中的文物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文物管理条例,解决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建设工程在相关部门审批通过以后,应当严格的按照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进行建设。博物馆管理者应当积极的和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保证博物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当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文物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
(五)鼓励全民参与到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去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1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条连接历史与现在的纽带,是对人类文明与智慧传承的有效措施。因此就需要我国政府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力度。然而,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依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了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下文就围绕如何开展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简要的探究。
一、县级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现状
1.保护经费极度短缺
县级文物保护的经费通常都是由县政府财政部门划拨的,则主要是受到我国体制的影响。而且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影响之下, 地方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不够重视,许多文物保护的经费未能纳入财政预算之中,在许多县级文物管理部门,都存在着经费短缺的问题。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1)文物调查、(2)文物征集、(3)发掘修缮、(4)文物修复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撑。然而由于县级文物管理所的资金短缺,很难支撑这些文物保护工作,导致许多文物未能及时的收回,许多抢救性保护的文物也未能及时给予保护,促使我国的文化遗产蒙受了较大的损失。
2.文物保护机构缺位
现如今,许多基层保护机构缺位,缺乏以下几种机构,如考古所、研究室等等,它们的任务就几乎全压到县级文物管理所肩上,使得县级文物管理所一方面要完成行政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开展业务工作,导致基层工作显得非常的繁杂。还有一些地区将文物管理所同当地旅游局合并,但是这种机构对旅游更加关注,导致文物保护部门的职能被削减。
3.缺乏可行的法律程序
作为保护文物的基本法律,《文物保护法》为县级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因为没有制定《文物保护法》的具w执法依据,导致一些施工单位在没有得到文物管理部门的同意下,就贸然施工,导致一些文物遭到了严重的损坏。另外,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执法监督工作的开展受到了阻碍,从而使文物盗窃变得更加猖獗。
4.对文物保护工作不够重视
文物保护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正是如此,使得该项工作一直以来都处于弱势地位。此外,由于我国政府部门对《文物保护法》的宣传较为欠缺,所以很难引起人民群众的重视,也就很难让社会群众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之中[2]。另外,还有一些领导为了发展当地的经济,将文物保护看作是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因为文物保护会占据大量的土地,会耗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他们为了搞市政建设,而下令将一些遗迹拆除。这样就导致文物保护工作很难有效的开展。
二、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就需要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现如今,许多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不够顺利,资金短缺是一个重要原因。首先,要扩大保护资金的来源,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财政税收或者是开发等一系列的政策,来达到激励人民的效果,使广大社会群众都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当中。其次,我国政府部门要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之中,要为文物保护争取上级部门的专项资金,使文物保护工作有资金支持。
2.强化管理职能
县级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执法管理、(2)业务监督管理,故此,要加强管理职能。首先,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在根据《文物保护法》的条例,来制定与当地实际相符合的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县级文物管理所也需要加强业务管理,认真履行保护职能,使业务管理与监督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另外,还要进行信息化管理,在文物管理过程中,要运用数据库技术,要将文物的信息与档案等信息录入到系统之中,以方便管理与查询。最后,县级文物管理所要不断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养,要不断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3.不断完善文物保护的机构体制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地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差异,这样一来,就导致各地区的文物保护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故此,就需要不断完善文物保护的机构体制[3]。首先,要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管理划分,也就是对行政管理以及人事管理等进行集中管理,这样一来就有助于更好的进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有助于对技术人员进行统一调配,防止因为受到各地差异所带来的冲击,如此,就能够有助于对文物保护部门的统一监督与指导。
4.调动社会群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
对文物的保护工作仅仅依靠文物管理所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国地大物博,仅靠这些部门的人手很难去开展工作。因此,就需要充分调动社会群众的参与意识,要正确看待民间文物保护组织。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这些组织的扶持力度,使他们能够有序、合理的去开展工作。另外,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普法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并制定一定的激励机制,来激发群众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的积极性。此外,我国县级文物管理所好需要与时俱进,要运用先进的科技,来加强信息数据的交流与互动,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让广大群众都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当中,通过信息互联网的建设,使人民群众能够及时的反应工作,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运转。
结语
综上,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我国县级文物管理所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保护经费欠缺;文物保护机构缺位;对文物保护工作不够重视等等。故此,就需要我国各县政府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到财政预算之中,要强化文物管理所的管理职能; 充分调动社会群众,让他们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如此,就能够使我国文物遗迹免受破坏,使我国的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