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物教学方法

生物教学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03 10:14: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生物教学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生物教学方法

篇1

生物学是一门从微观方面探究生命本质的科学,而且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需要更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很多同学对它提不起兴趣。并且学生的观察又主要停留在宏观水平上。这是学生觉得生物难学的主要因素。但有利的是,很多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生命现象、一些科学发现又很感兴趣。教师可以适时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引导学生思维,从而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当然这也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知识承载量和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

二、设疑激思,适时点拨

事实证明:一定的焦虑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把这一点用到教学活动中。我在细胞癌变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癌细胞的特点。很多学生都能说出癌细胞可以转移的特点。为什么癌细胞可以转移?这问题让学生产生了焦虑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需要。这时,教师运用课本的知识向学生讲述癌细胞转移的实质。消除了学生的焦虑感,使学生有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三、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物学的诸多现象的分析,物质的鉴别都离不开实验教学活动。生物学实验能够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生物学现象。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种接受知识的方式不但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同时,在实验操作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动脑能力,为改进实验和设计实验打下基础。

四、总结概括,及时辅导,查漏补缺

有的同学把生物比做理科中的文科。就是因为生物中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知识间的联系又很复杂。往往会出现记“串行”的现象。所以,能找到一个简洁的记忆方法很重要。例如在学习细胞增殖时,我们把有丝分裂的各时期特点编成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

前期 膜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 形固数晰赤道齐;

后期 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 两消两现重开始。

一些比较抽象的名词,教师不妨用一些形象化的词语来替代或描述。如姐妹染色单体,我告诉学生这就是连体婴儿。联会,我说这就是同源染色体在“约会”。

五、练习题难易适中,形式多样

篇2

现在,长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以郭蔼光主编的《基础生物化学》为主要教材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系统之间的联系并辅之以相关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抽象、知识更新快、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密集、信息量大,难于理解和记忆,学生学习起来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将抽象的、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简单易懂的知识系统,则需要结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创新

学生大量学习时间是在课堂,少数时间用在课外学习。因此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选择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课堂教材,并且补充课后教材或学习资料,课后教材应该具有总结性、系统性。

除此之外,还应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环节上更新教学内容,精简教学内容。把最基本的原理作为讲授的重点,把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生命科学发展动态以及先进的生物技术结合在教学中。

2.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论语》中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生物化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学习。比如在新陈代谢中可以先提出疑问“人能长生不老吗?”“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为什么人要吃饭?”由此引出新陈代谢,然后再接下来讲“新陈代谢是什么?”“新陈代谢的构成”,等等。这种引导式的方法,逐渐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成为新的教学模式。

类比式教学方法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的理解。例如讲到DNA合成的章节时,我们可以把这个复杂的合成体系类比成大厦的建设,DNA相当于设计图,是整个工程的模板;A、T、C、G这4种碱基相当于工程的砖和水泥,稀有碱基相当于其他一些用量少的填充物;拓扑异构酶相当于把设计图拆解成一个一个小单元;DNA聚合酶相当于搬运工;引物相当于老师傅带头, 带领年轻工人工作;碱基错配相当于用错砖头或者水泥,大厦就不稳定,甚至会倒塌。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记忆和理解就加深了。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可以设计4~6人一组,围绕教师给出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与前面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呼应。现在大学生基本是90后,课堂上面活跃度比较高,讨论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参与到讨论中。小组讨论后,各小组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回答。最后通过讨论过程达到认识问题、明白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还可以增进学生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PBL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且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幕后主导人。PBL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课堂上分组讨论;教学评价。在PBL教学中需要选用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案例。在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作为一个学习的主体,容易获得自我肯定和自我欣赏,从而提高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3. 考核方式进行创新

期末成绩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期末的一张试卷中,期末考试应该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因此我们对知识的考核形式应该更加的多元化,不仅题目的灵活性应该相对加大,而且应该加入设计实验题目。在考核形式上,一方面增加口试,另一方面,增加实践课成绩,这里的实践课成绩为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方法的活跃度成绩,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积极性。

二、结语

生物化学教学就是要解决“教什么与学什么”“怎么教与怎么学”和“教到什么程度与学到什么程度”三个问题,而激发学生兴趣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习效果。因此,结合教学的目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并且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最终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这也为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提供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篇3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1.转变教学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驱,我们的行动总是受思想的指挥[1]。所以,中学生物教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思想。中学物理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授课”,教给学生一定的生物知识。新课改要求,教师除传授具体知识外,还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中学生物教学不应该“重教轻学”,而应教与学并重,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有一定的高度,不能仅停留在“授课”这一层面。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认为,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很好地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学法指导,通过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确立教法服务于学法的思想

教法服务于学法,是“教学为主导,学习为主体”教学模式的要求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情充分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二、中学生物教学的常规方法

1.类比教学法

生物概念之间有一种明显的联系,即意义不是相近就是相反。以比较常见的生物概念来说,比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它们的联系就相当明显。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推理的教学方法,探究掌握具体知识。

2.实验教学法

生物学科的实验性较强,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实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物实验中理解并掌握知识,从实验中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实验本身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运用实验教学法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方面有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是“学为主体”一个方面的体现,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地自学。本文以阅读自学为例做简单介绍,学生阅读自学,通常是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增强自学的目的性,带着问题阅读,读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阅读后要归纳与总结。

4.归纳法教学

生物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它们还有独立性。在中学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的思想一般是以知识点的联系为线索,把学过的知识体系化,形成知识网络。在传统教学中,归纳总结通常是教师的任务。然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5.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被公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将学习的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和总结五个阶段,也称为“五段学习法”[2]。中学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设法让学生认识到“五段学习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让学生自觉地彩用“五段学习法”,提高学习效能。

三、中学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

1.课堂渗透法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掌握各种学习方法,这样方式习得的方法,好像就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并且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中学生物教师应在课前备课时就做好渗透的准备,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因材施教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情况的差异性,切不可“一刀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个别学习情况特殊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其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必要时进行个别指导。

四、中学生物教学的常规模式

1.设疑、讨论、归纳模式

教学的核心是什么?答案是唯一的,教学的核心是“问题”[3]。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可把相关教学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设疑、讨论、归纳,最后达到教学目标,实行设疑、讨论、归纳一体化模式教学。

2.联想、激趣、创新启发模式

以学习学习生物工程为例简单说明,在学习生物工程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能否通过某种技术获得一种新的植物(比如地下结花生,地上面长辣椒等问题),让学生大胆假设,然后小心求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注意假设、联想的实际性,否则不但不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会有副作用。

3.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新内容。中学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方面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离不开自主思考,对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合作与探究得到解决,中学生物教师应科学把握,合理应用。

五、结语

中学物理教学应遵循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标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科学选择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中学生物学教学法,是师生完成中学生物学教学目的任务所使用的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中学生物学教学在确定了教学目的任务,具备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必须有恰当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几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与各位共同探讨。

一、生物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一是实现生物教学内容、完成生物教学目的任务的必要手段。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都是一纸空文;二是连接教师、学生、教材的纽带。朱熹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再好的教师、学生和课本,不采用一定的方法,想完成生物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三是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教学方法的主导者是教师,落脚点是学生。教学方法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效果。所以说,教学方法就是效率,就是质量。

二、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法。

其优越性集中表现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突出表现以下作用:

①是可使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生物学教学内容。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和迅速表现生物界各种生物及其现象。可以化远为近,不可亲自涉历的海底生物或原始森林,可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可以化古为今,已逝而不可返的古生物或石炭纪植物景观,可使之重现学生眼前;可以化长为短,生物界长时间的生长、发育过程及进化历程,可缩短为数分钟、几小时全部呈现。几个月甚至数年的生物实验,如不同色粒的玉米杂交,其结果片刻即可见。书本上根本听不到的鸟鸣、虎吼,也能清晰听见。

②是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生物学知识。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可直观地揭示生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创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如消化,呼吸等生理作用,脊髓控制的膝跳反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蛋白质的合成,许多不易见或见不到的生物现象,都可用动画或特技摄影-一呈现。三是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还要求学生去看、去听,独立主动地接受信息。

2、比较法教学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一般的比较法有类比、列比、历比、寡众比和综合比。

①类比。就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根据被对比各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这样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似地获得新的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后者是把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关系密切,常相互配合,同时运用。求大同,归一类;找出特点,分门别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比各方既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类,又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二类或多类(小类)。

②列比。列比就是把相对独立的互为并列的几个生命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

③历比。历比就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某一生命现象发生发展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

④寡众比。寡众比就是将同类中的一事物同众事物比较的方法。一般以一事物为圆心,与众事物分别比较,而众事物之间不进行比较。

⑤综合比。综合比就是把一系列的各个生命现象的诸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一般用在总复习末期,将一本教材(或一编)的内容,分纵类和横行,综合整理,分析精炼,列出一览图表,让学生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比较法,掌握个别和整体知识的网络关系,积零为整,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如六大类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等。

3、联系教学法

①加强生物与社会、科技的联系。

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科技、社会中的作用。反过来,社会科技又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

②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篇5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27-01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改革,随之出现了诸多科学又实用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探索法、实验探究法、情景教学法等,通过对这些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和分析,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下,探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生物学教学方法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和内容:

一、构建好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在具体制定单元课题的教学目标时,要全面、具体、恰当。所谓“全面”是指在文化科学、学习技能方面应明确达到的水平;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方面要通过哪些内容或活动,培养哪种能力或品德。所谓“恰当”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制定教学目标应达到的水平。例如:初中《生物》中“种子的结构”部分,教材中有三个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单、双子叶植物种子中子叶的不同之处。此外,还有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实验。基于这些因素,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理解有关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的基础知识,明确认识单、双子叶植物种子中子叶的不同之处。

(2)明确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3)通过对不同类型种子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

能否制定一个全面、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第一步。

二、使主体作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进行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在实验探究法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

(1)以学生实验为核心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始终置身于亲自动手实验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情景中,既要动手操作,又要动眼观察,还要动脑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的过程体现出生物学科的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和测量、分析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实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和科学家的工作方法,而且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了科学素质。

三、重视学法设计

在教法设计的同时进行学法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学法指导是生物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学法设计以章、学段为单位整体设计为宜,因为这样可以在一个更大范围内对学习过程有一个整体规划。学习方法很多,结合生物教材可以进行如下几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1)自学方法。这种方法可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学习阅读。即老师通过出示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逐句阅读,理解关键的概念和词语,然后逐段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第二步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先由教师给出提示,学生自己总结,再通过讲评交流,过度到学生自己写出提纲,进行总结。第三步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整体学习的方法。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进行自学。一本书从绪论开始让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再深入到局部学习,每一章,每一节都是如此,也就是让学生先见“森林”,后见“树木”,这样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3)讨论交流法。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思辩方法,表达方法,可以发展学生的交流互动素质。

(4)整体归纳法。提炼要点,列表归纳知识网络等。知识网络的整体归纳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很有帮助,列表归纳可以梳理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学习方法的指导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依据教材环节的不同而有所选择,要做到与教学方法有机地优化组合,总之使用要恰当,避免用的过死,失去应有的作用。

四、进行多边信息交流与及时反馈

多边信息交流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如课堂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知识竞赛。这种交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为主导者和信息传递的中心,把握好时机,及时反馈,不仅能帮助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控制教学过程,而且能够及时带给学生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这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199-01

一、新课导入法

在课程开始前的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时候新课导入的方式决定了这一堂的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新课引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真地、专注地听讲,让课堂充满趣味,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整个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课程引入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种导入课程的方式是用学过的旧知识来导入新课程的知识,当然这种方式可以利用的范围有限,只有当新课内容和旧课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时才能利用这种方式导入。比如在初中生物课程中讲授植物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运输时,就可以联系前面的植物的组成结构方面的知识,既可以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有所回顾,又可以为新课的讲授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第二种是采用实物演示的方法。这种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动物或者植物结构有个直观的认识,这样就能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加深学生的记忆,这种直观的演示包括:模型演示、挂图演示、标本演示和实物演示,这种实物演示的效果非常好,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让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

根据课堂内容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情感能够得到极大地激发,这种情境的营造可以借助音乐、电视、录音或者幻灯片来实现。

二、实验教学法

生物这门学科恰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生物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体会掌握,并且很多同学厌烦了课堂上这种抽象的说教,所以对实验特别的感兴趣,因而实验教学法能够极大地增强课堂的听课效果,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且掌握知识[3] 。实验一般分为两种:课堂演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一是在进行课堂演示实验的时候,老师要把每一步动作都做到位,进行耐心的讲解,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观察到实验的细节。许多学校并没有足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试验,这就对实验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保障实验课的进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独立地进行试验。二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设计实验,让学生能够熟悉各种实验方法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能够肯定自己增加信心,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三、鼓励质疑法

顾名思义,鼓励质疑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能够提出质疑,至少说明学生认真听讲了并且进行了思考,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由学生提出质疑,然后老师进行引导,将师生的位置进行一个转换。将原来的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增强课堂的授课效果,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

这种授课方式要求老师首先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思维,首先老师要能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质疑。为了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老师要想法设法地创造出一种包容错误的环境,譬如有的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非常的幼稚和无知,但至少证明学生思考过,所以老师不能批评这些无知的

另外,由于学生都习惯了那种被动地灌输式的教学,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教师可以给一些奖励或者是给学生们讲一些取得成就的人善于提出问题的例子,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老师应当问一下学生的思路,学生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然后在学生陈述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思路要点。如果学生问题问的比较好要适当地加以鼓励;如果学生的问题有些偏离和浅显,要适当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懂得怎样更好地提问。经过几次锻炼时候,学生就能够懂得怎样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用这种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个人认为,这个掌握知识倒是次要的,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这种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联系教学法

生物这门课程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一些课程的讲授放在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下,这样学生就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学生会感觉到生物就在他的身边,会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同时也能够更直观、深入地去理解掌握知识。

在课余时间,我组织学生去野外采集一些植物和昆虫,制作了一些动植物标本,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生物知识就在身边,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

另外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生物是一门综合性非常的学科,要用到化学知识、物理知识,还要用到数学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讲授过程中点出这种学科之间的联系,要了解相关学科的学习进度来进行讲解,这样就能有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

教学没有一种固定的方法,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真正的讲课过程中,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来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7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涉及教师、教材、学生的等诸多因素。教师如能准确掌握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设计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就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生物课堂教学就是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动手动脑的各种实践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和培养各种智能主要通过师生各种实践活动去获得。

一、新课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每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所以,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反思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因此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强调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将要讲授的一堂课的总体规划,它是实现课堂高效率的前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目标,而且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更要吃透教材,内化教材,熟悉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知道和教材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并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1)生物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对于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磨练学生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意志,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应策划出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思想和心理品质等素质目标,教学结构的策划是根据生物教材内容,教师所掌握的学生学习情况以及逻辑程序,策划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各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各个教学实践活动,并用方框图的形式编织出完整的教学网络,从而构成每节课堂教学都有要遵循的教学结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动手动脑的各种实践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和培养各种智能主要通过师生各种实践活动去获得。这种模式是以素质教育为目的,通过生物实践活动教学达到教师的输出与学生的吸纳的优化组合,是培养学生生物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科学前沿的问题,学生不应该仅仅了解科学的过去,更重要的是接触现代科学的许多生长点,以此唤起一代新人的努力。

(2)组建知识网络,完善理论体系。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的纵向衔接,使知识连成一片。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础中,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为掌握生命的结构基础作了铺垫,而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结构基础又给理解细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笔;又如遗传和变异这一章,不知道分离规律的实质根本无法继续学习自由组合规律。同时还应关注知识的横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生物学科中的章节之间既有递进关系也有并列关系,内容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征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生物知识汇成一张完整的网络。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营造宜于探究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建立相互尊重、民主宽容的师生关系,善于鼓励学生表达和争论各种不同的观点,并重视学生积极听取和表达不同的观点的习惯,为探究成果的达成和共享提供良好的机会和课堂心理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讲解、演示、分析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自我激发学习动机,主动地学习。凡是能让学生自已思考的,要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凡能让学生口头表达的,要鼓励学生说;凡是能让学生演示的实验,要让学生动手做;凡是学生能总结出答案的,要引导学生自已做出结论。

四、结合实例,使问题简单化、形象化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极其抽象、难懂,例如染色体组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理等,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善于把抽象内容形象化。

篇8

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微生物学是一门以独特技术研究微小生物的学科,就课程本身特点而言, 内容繁杂枯燥,逻辑性相对较差,而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如何把握专业特色,,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微生物学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肉眼难以观察,使得微生物的形态是理论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微生物离不开显微镜,而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课堂上观察微生物的方法只能通过照片;研究微生物的生理、遗传等微观世界的内容时,只能借助一些挂图或推理,很多东西需要靠想象来理解;因此学生课堂吸收率较低,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外时间来消化课堂上的内容。

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的出现和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改变,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的手段,扩大了视野,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得原来靠想象理解的东西变得一目了然,实际上降低了课程内容理解上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吸收率;还可以增加课上的信息量,提高课时利用率。多媒体辅助教学所造成的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奇妙生动的微观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多方面的感官机能,提高了对课程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例如,在“病毒增殖”章节,将病毒的增殖过程以FLASH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短短几分钟观看动画的过程,学生对病毒有了全面直观的认识,既掌握了病毒的形态、结构、组成,又掌握了病毒的增殖过程等,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多媒体教学重复性好、利用率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既减少了经费开支,又大大地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业务。

2.归纳对比式教学

微生物学知识点较多而凌乱,有许多易混淆的知识点,如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点,四大类菌的菌落特征等。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需要对其进行归纳对比,比较异同,这样才能使知识层次更加清晰,便于学生抓住重点,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

3.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讲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时,先告诉同学通过染色后,菌被分成了两类:呈现紫色的革兰氏阳性菌和呈现红色的革兰氏阴性菌,学生会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此时教师并不急于回答,而是接着讲细胞壁的构造,引导学生自己从中找到答案。这样可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前后所学的知识,并且准确掌握了“革兰氏染色的原理”这一知识点。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摆脱课堂知识的枯燥乏味,提高了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4.“热点问题”教学法

热点问题是媒体报道最多、也是大家最关心、最深入人心的问题。对于那些与微生物有关的热点问题,教师如能“趁热打铁”, 则可引导学生用已知的信息建立联系, 获得知识。如禽流流行时,在讲到“病毒”章节时,先简单描述禽流感的流行概况, 此时同学们表现出兴趣浓厚、互相交流, 接着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大家思索和讨论: 禽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 此次流行的型别是什么, H和N都是什么含义, 针对禽流感采取什么措施等, 这样就造成了一种互动的教学情境, 既可使同学们有目的地去学习, 又可活跃气氛, 调动思维,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又如,讲到“伴孢晶体”时,可简单说明现在环境污染的状况和“生物农药”, 这样可以很好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新知识点的讲解。

结合热点问题进行教学, 因图片丰富、内容详尽、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而深受学生欢迎, 这种授课方式, 既可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 又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5.实验教学与课程相配套教学法

篇9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对生物课感兴趣,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必须在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充满激情和爱心,其次再从生物课教学的特点入手,把教材内容和大自然结合起来,生物知识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学和做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这样会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1 教师在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充满激情和爱心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动之以情、攻心为上是教师调动学生的重要的法宝,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充满激情和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乐观、积极和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教师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时时处处都为学生着想,让学生都受到的教师的爱,他们也会爱自己的教师 ,学生自然也就喜欢学习生物了。

2 在生活环境中感受和体验生物

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和环境相互依存,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因此笔者在生物教学别注意教学内容和环境保护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逐步增强环保意识。

新学年第一节生物课是绪论“探索生物的奥秘”,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笔者非常重视。通过这一节课的讲解不但使学生掌握什么是生物,学习生物的意义,还要懂得生物对人类的影响,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笔者从学生最了解的植物、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入手,指出这些生物不仅给人类提供食物、药品、衣物等,还是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材料,如治疗小儿麻痹症的首选药物就是从猴子血液中提取的物质研制成的,鲨鱼是动物中不长癌症的,它为将来攻克癌症提供科研素材。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自然环境的逐步恶化,有许多植物、动物濒临灭绝,这些动物一旦灭绝,将给人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列举大量事实后指出:“动物、植物都是人类的朋友,当这些朋友灭绝了,人类自己也就走上了绝路”。使学生产生一种保护地球生物的责任感。在这一节课上,笔者还给学生放一些录像资料,如《地球的奥秘》、《自然界的奇花异草》等。学生边看边发出感叹,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深深吸引了他们,使他们对生物课的兴趣倍增。

3 将教材内容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例如在讲授“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一节中,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将大脑功能的完善、心脏功能的增强演绎得淋漓尽致,如一个小组表演4岁、8岁、12岁的孩子买酱油的情景,4岁时是给了钱就走,8岁时知道要找回多少钱,12岁时不仅知道讨价还价,而且还表现出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表演,积极性非常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的精神,教学效果当然比教师单独地讲要好得多。类似的活动课还有很多,如在“遗传和变异”这一章中,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找来围棋子,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活动了解遗传规律,把抽象的转化成具体的,数据一出来,结论一目了然。

当讲到植物一章时,笔者会组织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地到野外考察,让学生对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练习,学生就会各尽其能,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明白的相互讨论,使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很有帮助。

5 将学和做结合起来

篇10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加强在生物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我们知道,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将来肯定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决策之中,并承担起社会发展。如,使学生理解“计划生育”、《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重要意义。教师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或了解到生活、生产及社会热点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勇于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仅仅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处理或整理数据的能力,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这和过去只要求验证和定性为主的实验有着显著的区别。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很多实验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微观的、不能动手实验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血液循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一些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让生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使生物知识易学易懂。

4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的一个理念,这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在生物教学中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学”的观点。尊重每个学生。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善意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发展,促进他们的发展。实践证明,很多所谓“调皮”的、“后进”的学生,都能够学好生物。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挑战。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这是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比如各种探究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而且在实验小组分工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承担各种角色。过去在实验教学中,有时候由一个学生负责操作,其他学生只是看看,甚至个别学生连看都不看的现象必须消除。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分配要公平。这是学生学习机会均等的可靠保证

5 实施新教材,课堂教学要有新观点、新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只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开放性的学习才能真正使我们发展性的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学。

6 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些零食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们经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后将自己的发现在班上进行交流,然后我再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人人感到收获不少。我在每节课上几乎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如学习细菌的知识,就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联系农作物的增产技术;学习植物的生殖,就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青春期发育的知识,就为学生具体讲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学习人的呼吸系统,就联系吸烟的危害、煤气中毒的急救等;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就联系各种心血管疾病、义务献血等……事实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

7 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改革评价方法

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是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转变为运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论成败,而是要看其各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会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常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要尊重学生,不能轻易对学生进行否定。

篇11

摘要: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也是当代科技领域的前沿学科。其中,初中生物课又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一门科学[1]。这样的一门学科,对于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的初中学生,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诱导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和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规律将知识系统化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针对以上的问题,列举了一些适用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种种的原因生物学科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处于劣势,俗称“副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于每个生物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上课前,要让学生产生向往上课的情感,并且在学习课文知识前就体验到生物课的新鲜、独特,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情绪准备。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一)讲授法,但是要巧设问题,以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而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制造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介绍“遗传”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那么老师就可以问同学们:“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就可能会出现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老师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教学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绘图法,正确处理听课与笔记的关系

教师的文字板书、图示表解等,都是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炼的基础上加以设计的,凭借它们来反映知识的要点,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记录的。但上课时又不可为记笔记而放松对问题的思考,课上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老师的讲解、点拨和学生自己的思考、质疑、领会问题上。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应以听懂课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留下空白处,或作一记号,课后再去回忆、与学生合作和交流补充、整理。最好将笔记本的每页对折一下,左边记课堂笔记,右边专留给课后整理笔记时补充。

但是其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学生不喜欢大篇纯文本式的板书,他们厌倦这种板书方式。其实,有些板书可以加以图式,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八年级《真菌》这一节时,其中的大型真菌——蘑菇的结构是个重点内容,我们就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蘑菇的结构,然后分别标注各个结构的名称,或者是叫学生上讲台来标注,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调节学生的视觉疲劳。

(三)多媒体展示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实验法,注重实验创新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手脑并用来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利于发展和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改变以往那种只重验证而忽视探究的教学方式,因为过多的验证性实验只会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再现知识,因而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3]。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的引起所要学习的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出现,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对老师而言,也应该有相应的创新精神。

(五)影视法,培养学生自发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4]

生物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经常看《人与自然》节目,其讲解以及拍摄真实,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就能不断地去了解生物,而不仅仅是在考试之前。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把好的影片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三、改进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

评价模式不同对被评价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传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样评价模式也要改变,否则课改只能停留在表面。

四、认真及时地作好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进行检验并及时记录,便于课后修改。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就要通过举例来说明,所举的例子是否恰当而且不失科学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一点教师也要思考。教学活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备课时要准备一定的相关资料,辅助教学并应对学生的提问,备课资料准备的量和有效性同样要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也是教师所要进行的必要的反思。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只有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的领会和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作为年轻教师,更要积极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为师生打开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才会创造新的辉煌!(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高晓红.浅谈初中生物教学[J].党史博采(理论),2005,(08)

[2]单凌云.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7(S2):38-39

篇12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在中专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把生物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规律知识,弄清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为将来掌握生物学知识,为社会服务打下基础。本文简述了在生物教学的几种方法,几点浅见,供大家参考。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中专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全体中专生的观察和审视。同是,教师情感、情绪等表现,也很容易引起中专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保持精神饱满、和颜悦色,使学生感到课堂氛围是轻松愉快的。这样,可以唤起中专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愉悦、轻松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生物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给学生列出学习提纲和自学内容,然后将生物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标注出来,再组织讨论和讲评,并通过提问、测验等方式记入平时成绩,督促中专生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生物学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首先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情境需要学生形成和解决一组相互联系的子问题,而且可以使学习者从多个侧面来审视情境中的每个问题。在学习中学生首先看到一种问题情境,他们要先用原有的知识去尝试理解情境中的现象和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引导他们形成一些概念和理论,从而使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提出问题。然而,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在于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新问题,使之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激烈矛盾冲突,一旦产生这种认知冲突,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那么,如何设计新问题呢?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

1、利用生物科技新知识、新动态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科技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各种生物新技术,新发现不断涌现。现代生物技术的四大组成部分一微生物、酶、细胞、基因,将逐渐发展成为以动植物工程、药物及疫苗、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生物芯片及生物计算机等为基本内涵的生物工程产业。现在没有多少科学能象生命科学这样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知识量成倍增加,新成果层出不穷,使得知识的更新越来快。比如现在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水稻、转基因大豆等获得成功并进行推广,究竟转基因食物对人体有没有害处?还有癌细胞为什么扩散的特别快?等等问题,促使学生想了解它们,研究他们。我们将这些熟点问题进行加工,创设为问题情境,激起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热望,了解生物科技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生物科研工作中,为全人类的健康发展作贡献。

2、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生物学研究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规律的发现,都需要坚实的实验做基础,因此,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生物实验教学,所以本人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实验情境,使学生情绪、情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

三、运用情感,营造语言情境

师生在对话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情感语言的独特作用,没有情感的语言就像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表情语言、身体语言,有人曾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示情感的信号功能:一个信号的表示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尽管这样一个公式未必百分之百科学,但它说明了声音、表情及身体动作在表达情感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通过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温柔委婉、铿锵有力、悲愤交加、机智风趣等强化情境,使师生共同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犹如身临其境,因物而喜,因物而悲,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绪在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处于最佳状态,主动探究科学知识。

四、课后检查并指导学生整理笔记

做笔记是让学生能梳理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和补充课中的遗漏点,使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再次回放,达到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但需避免学生将笔记记成教师上课的流水账,或教师板书的翻版。可强调先随教师的思路思考,而笔记本上先记下标题后,留出空白,待课后补充。课后的处理也不仅是补充遗落,还要有梳理和感悟。

五、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

采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中专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抽象而枯燥,不易理解,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生动地表现所讲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如果能采用多媒体课件,利用生动、直观、形象的生物学课件表现所讲的内容,化深为浅,化静为动,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进位、转肽、移位的核糖体循环,如果直接用语言在黑板上描述,不易表达清楚,特别是转位过程的延伸因子EF-Tu、EF-TS的作用,仅利用教材上的黑白图片很难理解,如果利用了多媒体的动态过程,加上教师的讲解,就会使整个合成过程一目了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将不可见的生物变化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

六、开展生物课外活动

通过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经验、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学生和校内外的实际情况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篇1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8-0122-02

1.分析学科的特点,紧跟时代节奏

分析和了解本学科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推动了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这些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扩充了实验诊断的项目,出现了新的治疗方法,使之在原来经典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提高,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医学微生物学在医学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突出。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医学工作者,是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应深思的问题。进入9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限制性内切酶、DNA杂交、测序和扩增技术等许多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的新手段的应用,使某些原来不能培养或培养需很长时间和特殊条件的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基因诊断成为可能[1]。20世纪末出现了许多新病原体及其引起的新的传染病。人们对新传染病的认识和准备不足,缺乏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同时因为人群无免疫力,疾病来势凶,传播快、途径多、范围广,所以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如0157出血性肠炎、疯牛病、0139霍乱、爱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新型肝炎病毒、埃立克体和肺炎衣原体感染、莱姆病、肠病毒71、手足口病及新世纪出现的非典型肺炎等新传染病均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和范围内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2.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启发学生将基础理论同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开启学生的思维,促使其主动思维,同时提高课堂活跃程度,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2]。

2.1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过去旧观念认为,只要记忆力好就能学好医学。其实,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医学生将来面对的病人情况往往很复杂,许多病因常会被表面症状掩盖。这就要求有很强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才能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学思结合是思维训练的主要规律,因此,我们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致病性微生物与临床疾病的密切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授致病性细菌各论和病毒时,有计划地开展几次讨论课。讨论的方式有随堂讨论和布置讨论两种,随堂讨论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由教师出讨论主题,学生随即讨论,然后教师汇总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2.2 病案教学法

医学生的毕业志向绝大多数是从事临床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对其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同时教学上尽量理论联系临床实际。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避免基础课讲授的枯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临床思维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其综合素质[3]。比如:当讲授“病毒”一课时,用“2004年7月在尼泊尔爆发的A型流感(H3N2)”事件引入。再提出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传播方式,是否会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等问题。通过这个病例和几个相关的问题使同学们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记忆。又如:讲授“杜氏利曼原虫”时,先给学生介绍本国近期蔓延的一种因利曼原虫所致的黑热病病例,然后提出利什曼原虫的形态特点是什么,生活史怎样,如何致病,如何诊断和防治等问题。

2.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病原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讲“正常菌群”一节内容时,可有针对性提出问题:“医生常常强调避免感染,为何我们还有食用带有细菌的酸奶?”问题提出后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寻找答案,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点。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2.4 理论结合实践

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从微生物与寄生虫的形态特征,致病机制到检查方法,都与实验密不可分。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独立性。实验技能训练不仅是基本功的训练,也是科学素质的训练,必须从严抓起。在实验教学中,应把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如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细菌形态玻片标本的观察、细菌涂片的制作、革兰染色法与抗酸染色法操作、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培养与鉴定技术、消毒与灭菌、玻片凝集反应、试管凝集反应等。

2.5 应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网络资源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幻灯、胶片投影、多媒体课件、模型、标本及黑板画图等,形象而直观地讲解知识、突出重点,做到声图并行,令抽象的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这对语言交流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尤为重要。对病原生物学教学来说,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主要是语言描述、板书加上挂图,其中挂图的展示基本就算是直观教学了。但毕竟挂图的数量、色彩和变换的速度是极其有限的,缺少声音和动画,不能和电子图片以及多媒体演示相提并论。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现代教育进入了多媒体时代,教学方式发生了变革,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当今教育科学及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4]。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微生物教学中,使教学效果前所未有的提高。首先,多媒体技术使直观教学成为可能。现实世界可以在课堂上生动再现,其效果胜过任何语言的描述。其次,多媒体技术增大课堂的信息量,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密度和提高讲课效率。课堂中学生可以观看多幅图片,阅读多篇教学材料,这个数量可以是传统教学的几倍。

3. 分析与思考

病原生物学属于形态学范畴,就其学科特点而言,内容繁杂,逻辑性较差,相对枯燥,学生普遍反映医学微生物学比较枯燥繁琐,不易记忆,在学习上深感困难。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意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教会学生学习病原生物学的方法,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或其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讲授的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面对许多新问题的出现,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及方法,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特点和对教学培养对象,选择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组合,考试形式的合理化,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新型的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 段朝晖,梁伟南.新时期检验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5):670-67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