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互联网金融分析报告

互联网金融分析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03 10:14: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互联网金融分析报告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互联网金融分析报告

篇1

我们目前已经确立了金融科技三大核心产品矩阵:智能金融、大数据风控和大数据保险。

在具体步骤上,2016年初,网易成立网易金融旗下首个大数据实验室;2016年3月份,网易金融事业部通过旗下的大数据实验室,了国内首份《新中产理财行为分析报告》;2016年5月,网易金融事业部与光大永明人寿在杭州成立大数据保险创新研究室;6月,网易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进行产品创新和研究 合作;6月底,网易金融大数据实验室再次《新中产品质消费分析报告》。

金融科技,对于网易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巨头而言,就是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等多个领域的互联网技术,嫁接IT公司的渠道、技术和用户产品矩阵优势,实现互联网金融业务方面的突破。在这些方面,网易金融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网易19年以来在技术、研发和用户数据上的积累,以及集成化产品场景上的匹配。

网易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由于起始于游戏、门户、邮箱、移动互联网产品,金融系列服务则会在网易生态内,以电商、游戏、音乐、教育等各种场景化渠道为依托来进行延伸。

我们非常看好金融科技在未来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前景。目前,网易金融正在围绕大数据实验室进行核心技术能力打造,未来将实现金融标准化的技术能力输出,创造一种独特的网易系金融生态。

比如,网易金融正在研发一套基于大数据基础的独有风控模式,形成以大数据和周边技术为代表的金融信用评估体系和场景化的产品开拓模式,6月份与清华金融科技中心的签约内容中也包括了这个产品研发的合作。

篇2

自2013年起,我国网络金融迅猛发展,相当低的边际成本占了上风,网络营销工具的使用,使其能够快速充分的达到潜在客户,产品可以快速不断创新,因此很快占领了市场。资金的供求双方能够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经互联网平台来自己实现交易。互联网金融有巨大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跟踪能力,可以有效的调查、监管客户的还款意愿及还款实力,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控制金融风险。当前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打破了很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消费者节省了许多时间和成本,还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因此,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另外,网络金融平台主要是小微企业为客户,使盲区能笼盖了以往金融部门的一部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正在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创新过于快速发展,可是监管方式和手段都还相对落后,导致缺乏信用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和金融市场是不完善的。因此互联网金融风险巨大。

(一)流动性风险

目前,不少所谓的互联网金融是没有任何资本的,第三方支付加入到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着资本限期配错的风险要素,但凡货币市场出现大波动,如债券市场的崩溃,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挤兑,大家纷纷赎回产品,进而引发流动性风险,因此不得不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二)信用风险

因为网上“刷信誉”、“刷评价”的行为依旧存在,会影响网上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增多,也容易出现了一些卷款潜逃的事件,而一些互联网平台缺少长时间的数据累积,因此信息不对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仍旧存在。

(三)法律风险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仍是处于起步阶段,现行法律规定对网上交易的权利和义务是不明确的,缺乏适当的管理和试行条例,缺乏法律规范的调整。现行的律法规定尚未明确定位互联网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特别是金融借贷(P2P)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业务活动的性质并进行有效规范。网络借贷平台的产品设计和操作模式一旦有所变化,会因为“跨界”法律灰色地带,触及“底线”。

(四)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首要的技术风险应该关注电子信息技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计算机系统死机、破损的磁盘列阵,外部网络数字攻击,还有黑客病毒的破坏等不确定因素都存在这类风险。技术性安全风险在传统的金融中也许只能带来部分的损失,然而在网络金融中则会致使网络全面崩溃。

(五)安全风险

第三方监督保管体系缺失,安全风险就会出现。如今一些互联网借贷平台(P2P)尚未创立资金的第三方监管机制,将有大量的投入资金存入账户平台。如果缺乏外部监督管理,就会有挪用资金更甚是卷款跑路的风险存在。此外,当前客户信息数据丢失的许多情况下,交易平台尚未创建在传输、存储、使用、销毁及其他方面的个人隐私保护的完备机制,增加信息泄漏的风险。

(六)经营风险

篇3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15日

互联网金融是以Web2.0为技术基础的新金融媒介,即互联网渗透到支付(第三方支付)、贷款(P2P)、存款(货币基金)、直接融资(众筹)、投资理财、保险等各个传统金融领域,从而产生的一系列新的金融现象。互联网金融体现了新技术条件下金融系统社会化分工的新趋势,体现出长尾效应,打造普惠金融新业态;实现金融与社交两大领域的融合,加强了金融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发展对传统金融行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更多的是对传统金融的“改造升级”,两者更多的是合作共赢关系。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或其他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线提供金融服务并实现支付清算、投资融资、存款贷款、征信和风险管理等金融功能的金融活动;狭义的互联网金融则指除传统金融移至互联网平台以实现在线服务外的互联网金融部分,他们与传统金融存在一定差异,一般也不是由传统金融机构提供,往往是金融业务链上的某个节点,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出的新的实现方式。有些学者将传统金融移至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服务称之为“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自商品交易的需求,互联网上商品交换的发展推动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广义互联网金融发展经历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前中期,主要特点是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建立单项内容网站并提供基础服务,例如证券机构的网上交易,同时出现纯粹以互联网为服务渠道的金融服务机构,如美国的嘉信理财、日本的乐天证券。

第二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独立网络支付的出现为标志,以美国Paypal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以服务互联网商业活动为主要业务模式。他的出现意味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可以形成闭环,为商业的互联网化提供了基础。我国互联网支付(第三方支付)以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起步入规范发展轨道。

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以后,以Web2.0为基础的P2P借贷和投资众筹等新的融资模式出现为标志,体现一种新的融资样式。这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在金融领域产生的结果,也使得互联网金融真正成为有别于传统金融的新生业态的肇始。我国互联网金融在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迅猛发展,余额宝一经推出引发狂热追捧和社会热议,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迅速,众筹融资平台开始起步,第一家网络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获批开业,银行、证券和基金公司以互联网为依托重组改造业务模式、加速建设线上创新型平台。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发展问题也被纳入政府部门,尤其是金融监管部门的视野。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几乎同步发展,且多点突破,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我们根据互联网金融业务性质分为基础服务、融资、金融产品交易和衍生服务三大块,其中基础服务包括支付、清算和账户管理,融资包括电商融资、P2P借贷和众筹投资,金融产品交易与衍生服务则包括互联网交易平台、财富管理门户、金融产品超市和各类垂直类网站,以及刚刚起步的网上征信业务。

二、我国证券行业发展及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

我国证券行业在传统金融领域出现较晚,上世纪80年代以银行证券部、信托投资公司的形式出现雏形,近五年,行业创新不断加速,以2012年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为标志,行业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证券业的定位和功能也从“交易中介”转向现代资产管理。这也是欧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已经完成的行业转型之路。

由于证券行业产生时间恰逢计算机技术大发展阶段,远较欧美发达国家早进入电子化(无纸化)时期,并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实现网上交易,在金融互联网方面走在金融体系的前列。近两年互联网与证券业的结合也已积极展开,网上开户业务得到监管部门认可并有多家证券公司全面实施;方正证券、长江证券、齐鲁证券等进驻“淘宝网”,开卖理财咨询产品,提供业务咨询,迈出了证券产品(咨询和资讯产品、资产管理产品等)与互联网的合作步伐;光大证券、银河证券等客户保证金已可实现消费支付功能;国金证券与腾讯合作,推出“佣金宝”,不仅实行“万二开户”的超低佣金,还可以为账户保证金余额提供理财服务,实现“保证金增值”。

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丰富了金融业务模式,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推动证券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规模的扩大和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为全社会提供更加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信息整合、分析,全面提高金融效率。互联网技术是一种信息技术,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结合,将通过数据信息的获取、整合和“云计算”的运用,为证券业带来全新的经营理念、模式,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存储和传输、交换着海量信息,这些信息流的整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同时,几乎可以提供无限运算能力的“云计算”的出现,则为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提供了可以方便获得、按需所取的网络服务。互联网金融模式极大地降低成本,使得客户群下沉,扩大了金融服务对象,延伸了用户群链条,实现“长尾效应”,其快捷便利的网络营销和海量的客户群体、更精准的客户分析与定位,可以降低证券机构客户开发和销售成本,并提高营销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收益。

证券机构只有因势顺变,尽快做出反应,加快进行技术革新、业务模式调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可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不落人后或趁机反超,否则,只能失去先机,被时代所淘汰。互联网金融作为外部入侵者,搅动了现有金融格局,倒逼证券行业自我革新和调整,运用和开辟新的盈利模式和业务增长点,以顺应互联网大潮。

三、互联网金融推动证券行业转型升级建议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互联网具有的包容、开放、面向大众、客户至上、注重用户体验等思维方式,均为传统金融机构可学习借鉴之处。证券机构应逐渐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服务意识,更注重客户需求和体验,为客户提供更加舒适、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服务和产品。要着力于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挖掘其个人特点、投资喜好、风险承受力、投资意愿等信息,构建客户行为方式模型,精准定位其投资需求,打造综合。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和精准分析与定位,开发和汇集更多的小客户、潜在客户,并根据客户的不同属性,为其提供更契合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二)合作共赢,创新产品与业务模式。证券机构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展开,但目前的合作还以拓展销售、推广渠道为主,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才是长远之策。在经纪业务方面,证券机构可采用“客户共享模式”与互联网公司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互联网广告和流量导入等方式,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客户共享,利用互联网企业巨大的用户群和便捷的平台挖掘客户资源,开辟经纪业务新的增长点。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证券机构逐步推出针对客户喜好的套餐服务,实现精准定位。在投行业务方面,证券机构可借助互联网企业所具有的庞大的、具有清晰信用记录的企业数据库,寻找较为可信的项目来源,为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专业金融服务。而在业务链条上,证券机构还可以更多地参与互联网企业的上市、融资和企业并购业务;在承销环节,则应针对发行上市制度的注册制改革趋势和我国中小投资者占绝对多数的现实情况,更加注重中小投资者的客户体验和利益,增加发售成功率;在场外市场业务方面,则可考虑借鉴互联网企业的运行模式,在对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特色金融服务的同时,对企业实施批量化收费。

(三)关注风险,稳健经营。对于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更高风险,证券机构应予以警惕并积极应对。一是加强互联网技术力量,通过完善防火墙等手段,提高对技术风险的防范、化解能力,保障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二是加强内控管理,健全和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反洗钱制度、交易记录保存和可疑交易分析报告制度、信息安全保护制度等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防范经营风险。三是保障合规运营,在准入环节,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满足相关条件,履行相应的审核、许可手续;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应严格依法运行,不触碰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法律底线,杜绝以创新业务形式的名义从事集资诈骗、洗钱等违法违规行为;应充分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将互联网业务等创新业务模式的风险充分告知投资者,严禁对客户承诺无风险、高收益的误导性宣传,以保障投资者享有真正的选择权和收益权。四是加强行业自律,在互联网环境下,尤其是监管措施还未及时覆盖的新领域、新业务,从业者的自律意识尤显重要,应注重以行业自律方式,弘扬诚信经营意识,惩戒恶性竞争等不当行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冯果等.网上证券交易法律监管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

[2]刘田.多部委酝酿互联网金融监管办法拟按负面清单原则.第一财经日报,2014.3.24.

篇4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3

2013年6月诞生的余额宝,以其高于银行存款数倍的收益吸引了众多用户,成为行业热点,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互联网金融。实质上,它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1]其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互联网融资、互联网理财产品销售等服务。这种新兴的金融服务模式有两个主要特征:1.从多维度获取大数据信息并采用云计算信息处理方式;2.资金供求双方去中介化直接在网上参与交易,产生“金融脱媒”的趋势。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但同时也给传统金融行业带了风险与挑战。当前,互联网金融诸多业务在法律法规方面存在大量的空白,监管机构及处理方式还不明确。部分实行股权制的众筹平台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有些甚至已经触碰了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的法律底线。如何在创新与管制之间寻找一个平衡c,促进金融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是监管当局应当考虑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互联网金融企业与监管当局的博弈模型,力图通过对其支付矩阵的求解,得出有利于监管的些许建议。

一、文献概述

互联网金融在国外发展的比较早,这方面研究的也比较深入。Setsuya Sato and John Hawkins(2001)认为互联网金融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也给监管者带来了挑战。为了避免运作风险,监管者必须保证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系统评估、系统备份及防火墙建设等。[1]6-7Motoshige Itoh(2001)研究了日本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模糊了不同金融机构的界限,这种新型的模式可能会导致金融服务行业的结构调整,包括拆分和整合。[1]87 María J Nieto(2001)指出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金融行业监管的传统方法受到了质疑。必须要建立透明的监管机构,减少信息不对称以及增加市场纪律,以此来促进金融市场的良性竞争。[1]96

在国内,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较少,大多集中在对其发展模式的分析上。谢鹏(2012)把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金融称为“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认为这个市场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状态,提高金融普惠性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监管挑战,冲击着现有的监管体系。牛锋等(2013)通过对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政府监管缺失、征信体系落后、暗藏洗钱风险和战略定位不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逐一提出建议确保网贷的健康发展。[2]朱玛(2013)分析了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资金的权属争议和法律监管,认为目前我国所采取的设立备付金银行的方式虽然控制了沉淀资金的金融风险,却没有考虑到货币的机会成本,通过对“余额宝”的分析指出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产品创新问题,但并没有提出针对这些创新的监管举措。[3]张松(2013)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形势下,金融业信息化的操作风险、行业间的关联性风险、消费者的信息风险等操作风险的新问题,并依此提出管理建议,以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4]朱治豪(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和市场,但是其加大了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可能性,带来了市场选择风险、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等,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加强安全体系建设,防范风险。[5]

从前人学者的研究当中,不难发现已有的文献大多是经验的总结,单向的针对如何监管互联网金融企业提出建议。但是,由于一方的行动会影响另一方的行动选择,而现有研究忽视了两者间的这种博弈关系。故本文从监管当局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双方博弈的角度去分析,以给出更为贴切的政策建议。

二、博弈模型建立、求解及分析

前提假设:(1)博弈双方都是理性的,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2)博弈属于同时博弈,因为每一个参与人在确定自己的策略时并不知道其他参与人选择的策略;(3)存在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企业相对于监管当局有着信息优势,因此监管者要实施监管必须付出成本;(4)监管不力会给监管当局的声誉造成影响,而作为政府机构,声誉是很重要的,应该尽责维护。

在这个博弈中,博弈双方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监管当局;他们的策略空间分别是:合法经营和违规经营,不监管和监管。假设R代表互联网金融企业合法经营可获得的收益;L代表违规经营获得的收益,显然L>R;F代表违规经营被监管当局查处后的罚款,令F>L-R;r代表金融企业被查处后正常所获得收益,由于社会舆论的缘故,r

从该博弈的支付矩阵可以看出,如果监管当局选择不监管,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最优策略是违规经营;如果监管当局选择监管,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最优策略是合法经营。显然,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存在占优策略。同样,如果互联网金融企业选择合法经营,监管当局的最优策略是不监管;如果互联网金融企业冒险选择违规经营,由于假设监管当局很看重其声誉,因监管不力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故-W

进一步讨论此博弈的混合策略均衡。假设监管当局不监管的概率是p,互联网金融企业合法经营的概率是q。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L、r与p呈负相关,F与q呈正相关,而C与q呈负相关。若监管当局想减少监管的概率,即增大P值,就应该设法减少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经营所获得的收益L和其因声誉下降后所获得的收入r。若要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提高合法经营的概率,即增大q值,就应该提高因其违规而遭受的罚款F,减小监管当局的监管成本C。

三、模型的拓展――无限期博弈

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监管当局的一次博弈进行拓展,讨论无期限博弈。在长期经营过程中,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策略空间包括合法经营、违规经营、创新经营(在规则内创新,不违反法规)。而监管当局的策略空间依旧是不监管和监管,这里的不监管并不是绝对的放任自由,只是相对的宽松监管。假设互联网金融企业创新经营所获得的收益为T,令R

比较(1)式和(2)式,尽管前者在第n期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L,但以后各期只能获得更少的收益R,由于是无限期的,故(2)式>(1)式,则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最优策略是一直选择创新经营,因而,监管当局的最优策略是不监管。所以(不监管,创新经营)是此无限期博弈的一个纳什均衡策略。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只有取得监管当局的信任,才能避免监管当局过分严格的监管。拥有相对比较宽松的市场,有利于金融创新活动,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四、结语

任何市场,创新永远走在监管之前。监管的艺术在于既不限制市场的创造力,又能敏锐地嗅到新的市场风险而防患于未然。基于以上分析,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实施联合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跨行业、跨市场的新领域,传统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体系显然无法跟上其创新的步伐。因此,要打破行业监管的藩篱,实行联合监管,并且要促进监管信息共享,降低监管的成本。

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违规行为缺乏震慑力,使得违规收益大于违规成本,在企业追逐利益的驱动下,容易滋生造假行为。因此,对于违规经营的企业,应当加大处罚力度,以儆效尤。例如2013 年11 月,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因规则遵循瑕疵,对一家全美连锁小额贷款公司发出1.9亿美元的巨额罚单。

2.制定准入门槛,明确交易规则

当前,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单纯的追求业务拓展和盈利能力,采用了一些有争议、高风险的交易模式,忽视由此带来的潜在危机。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当务之急,要完善资质管理,比如制定门槛,让让资产规模足够大,信用评级足够高的会员入场;并借助技术手段进行严格的动态管理,建立客户身份识别、交易记录保存和可疑交易分析报告机制。德国没有专门针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机构,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经过德联邦信息技术安全局的检查和评估,只有获得资质证明才可以进入市场。这种抬升准入门槛方式也是变相的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安全系数。与此同时,应当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交易规则,允许公司在规则内创收,由此可减少其违规经营的获利空间。

3.强化市场约束,加强行业自律

尽管政府的监管具有较强的震慑力,但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违规经营的企业受到惩罚时,往往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就需要引入市场约束的力量,优胜劣汰的市场压力会促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强自我约束,采取合法经营的策略。

由于行业协会具有专业性、广泛性、灵活性的优势,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大有可为。于201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建的互联网金融协会已经其章程和公约,目的倡导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加入协会的各机构应促进信息披露与共享,防止信誉不佳的借款人游走于各个网贷平台。但商业信息亦是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商业秘密与信息公开之间寻找平衡点,值得深入研究。

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必须要肯定、扶持和引导;与此同时,应起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其发展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以促进整个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Monetary and Economic Department. Electronic finance: a new perspective and challenges [G]. Basel: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2001.

[2]牛锋,杨育婷,徐培文.当前我国网络借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金融,2013(9):20-24.

[3]朱.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资金的权属争议及法律监管[J].武汉金融,2013(12):6-9.

篇5

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5-0071-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土地流转、农用水权置换与缺水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14CJY02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志来(1981-),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盐城金融研究院博士,研究方向:金融与资源管理。

引言

互联网金融发展始于美国,1999年Paypal公司将第三方支付与货币基金连接,互联网货币基金作为互联网金融业态第一次出现,2005年Prosper公司首家创设了P2P网络借贷模式以及2009年Kickstarter网站首次成立了众筹股权融资模式。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跟随于美国,具有一定滞后性,我国互联网金融以第三方支付发展作为雏形,以2013年余额宝和P2P网站兴起引起各方面的极大关注,现在处于互联网金融混战期,模仿美国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在中国扎根,甚至发生变异,其变异的结果还有待考察。互联网金融在具体业务上对传统金融的冲击还没有显现,因为数据表明传统金融在业务、资产、规模、收入上还是在增长,即使2013年6月推出的余额宝引起银行存款搬家担心的关注,但在数据上并没有体现。16家上市银行2014年中报存款额比2013年中报存款额增加了近8%。但其在理念和模式上对传统金融形成了巨大冲击,各界展开热烈讨论和积极研究,基本达成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金融盈利模式的共识。互联网金融本质是摆脱金融中介,即金融脱媒,所以传统金融机构应正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金融脱媒问题。从目前趋势来看,互联网金融脱媒将来最大的应用市场就是中小微企业融资。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基于客户信息、交易大数据从而预测其客户行为,并建立客户征信体系,电商平台、P2P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态以此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本文拟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业态和目前互联网金融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互联网金融引起金融脱媒以及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挤占和替代问题,并根据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微企业融资现有模式特点,提出互联网金融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方向和相关政策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呈现了五种业态:第一,第三方支付。其根据是否独立于电商平台和是否具有担保功能,分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和非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目前主流支付产品为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占据了90%左右的市场份额,2014年第三季度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规模都超过2万亿,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于第三方支付与证券、保险、基金等传统金融合作,同比分别增长了419%和6925%。第二,P2P网络贷款平台。截至2014年7月份共有1283家P2P网贷平台在线运营,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测算,2014年P2P网贷交易规模将达5000亿。第三,大数据金融。目前主要是依据电商平台信息和数据,给不同客户相应贷款额度,主要平台有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的阿里贷,其中截至2014年6月份,阿里小微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第四,互联网金融门户。其实质是为传统金融产品提供了互联网平台,并通过搜索和比价等功能,资金供需双方进行选择,互联网金融门户本质上没有参与资金融通,但加剧了传统金融之间的竞争,目前主要有融360、格上理财等。第五,众筹融资平台。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奖励制众筹,借助于社交网络,通过团购和预购方式实现;二是募捐制众筹,强调众筹方的参与性;三是股权制众筹,改变了中小微企业依赖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模式。目前众筹融资平台主要有京东众筹平台“凑份子”、点名时间、众筹网、人人投。

互联网金融发展监管也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规范的历程。2010年央行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将第三方支付纳入监管体系,2011年保监会53号文出台《保险、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试行)》规范保险、经纪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保险的准入条件、监管方式、信息披露制度等,2013年证监会18号文出台《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了第三方电商平台备案要求、准入条件、服务责任、信息展示、业务资质等。2013年12月央行成立了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2014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得到了国务院批复,这两会成立说明央行监管强调了行业自律作用。2014年3月央行紧急出台《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函》,暂停了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等业务,央行出于模式、技术安全考虑第一次收紧了互联网金融监管。不难看出,完善监管规则和框架,明确监管主体,强调监管协调和交叉监管,发挥行业自律,是央行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路。

2互联网金融研究现状。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具有一定滞后性,具体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研究时间不长,2012年才有少量涉及,原因在于2012年之前互联网金融除第三方支付外在我国还没有相关应用和实践。二是目前研究深度不够,理论研究还主要是对实践描述和总结,至于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金融、经济及其未来发展路径等方面缺少实证研究。三是研究领域相对比较集中,主要聚焦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监管以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影响等方面。如谢平(2012)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在理论上证明了其在降低交易成本、改善支付方式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具有优势,以及出现了第三方支付和人人贷两种实践模式。刘澜飚(2013)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目前相对传统金融缺乏监管,业务规模较小,其与传统金融模式不仅是竞争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融合。袁博(2014)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带来去中介化、泛金融化和全智能化挑战,传统金融需做好服务功能、渠道和平台模式等方面创新来应对。张健华(2014)从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股权融资等方面分别分析目前监管状况和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各监管部门出台相应实施细则、互联网金融监管指导意见以及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协调三方面政策建议。宏皓(2014)提出了从政府、互联网行业以及投资者三方面共同合作规避互联网金融风险,并从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监管主体确立、行业自律等方面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徐洁(2014)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协同合作优势,并总结了四种融资双方供需对接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脱媒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引起传统商业银行脱媒及原因分析。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基于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相当于中介,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匹配,并从中获取资金存贷款利差。传统商业银行中介功能得以发挥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其解决大部分客户资金配置功能,金融脱媒则意味着资金融通绕过了商业银行而直接在供需双方进行匹配,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引起商业银行脱媒,主要在于其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长尾客户、大数据预测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互联网金融为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提供信息共享平台,资金需求者信息来源主要有:资金需求者获取融资应主动披露信息,电商平台资金需求者交易信息,以及财税系统、央行征信系统相关信息记录。再由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审核、评价,并建立相应信用体系。资金供给者则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金需求者“用脚投票”,丰富其选择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就是营造资金各方信息对称平台,并通过信息披露制度、信息违规惩罚制度等措施,有效、便捷地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服务。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着长尾问题,在时间序列上传统商业银行无法解决客户的长尾问题,商业银行服务时间选择在上午9点到下午5点,方便了商业银行自身,且具有路径依赖,但这只解决了白天客户相对集中问题,无法解决其他时段有服务需求的长尾客户;在资产序列上传统商业银行无法解决客户的长尾问题,商业银行有限物理网点资源只能针对大客户提供了一对一的VIP服务,而对众多小客户服务、排队等问题无法很好地解决;在碎片化理财上传统商业银行无法做到普惠金融,商业银行只能满足具有一定资金量的客户理财需求,而对贫困、低收入者因商业银行自身交易成本收益等问题无法做到普惠金融。而互联网金融可以很好解决传统商业银行无法解决的长尾问题,因为互联网金融服务时间是全覆盖24小时,服务方式不需要面对面,也就不存在客户排队现象。互联网金融真正做到了普惠金融,解决了长尾客户的碎片化理财问题。比如,相对于银行理财产品5万元起售来说,余额宝理财金额起点为1元。以上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长尾问题”比较

项目

主体

时间序列资产序列客户理财

传统商业银行AM9―PM5大客户一般5万元起售

互联网金融24小时所有客户1元起售

互联网金融可以针对客户信息、交易数据进行大数据预测,这种信息的预测不仅解决了资金融通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对资金融通双方未来各种可能进行预测,这是传统商业银行无法做到的,必将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融通的定位营销和风险控制。以上三点比较优势,正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脱媒的关键原因所在。

2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脱媒的影响。目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脱媒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理财产品互联网销售渠道对商业银行代销渠道挤占。根据16家上市银行2013年年报,目前商业银行代销手续费收入占比为29%左右,扣除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保险、基金以及其他理财产品公司绕开商业银行直接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比如线下华夏现金增利货币A成立于2004年,借助于34家银行和87家证券公司销售渠道,截止到2014年9月30日,共募集10839亿元。而2013年6月份上线的余额宝是天弘基金跟阿里巴巴合作,销售渠道通过阿里巴巴支付宝,截止到2014年6月30日,余额宝自上市一年来募集资金规模达到57416亿元,用户数量超过1亿。不难看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脱媒产生了实质影响。目前,阿里金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等互联网公司正与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开展合作对传统商业银行代销形成巨大冲击。二是互联网金融中小微贷款对传统商业银行构成补充和替代。传统商业银行发展路径一直遵循粗放型增长方式,过度依赖于大客户,在经济上升期看不出来传统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一旦经济进入新常态,利率逐步市场化,传统商业银行发展路径极易受到经济波动影响,互联网金融从中小微企业做起,客户分散意味着风险分散,在贷款规模、贷款交易成本、贷款资金成本上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比如传统商业银行中,做民营企业的民生银行2013年年报显示中小微企业贷款户均贷款规模大概在180万左右,贷款平均交易成本为2000元左右,贷款违约率在087%左右,申请时间和流程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贷款资金成本即年化利率为18%;而互联网金融阿里小贷户均贷款规模大概在56万左右,更能普惠到每个中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交易成本不足3元,贷款违约率在056%左右,线上申请到获批交由网上完成,申请时间不足5分钟,贷款资金成本即年化利率为8%左右,具体如表2所示。三是互联网金融消费信贷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挑战。互联网金融依据客户在电商平台信息、交易数据等资料,综合评定每位消费者信用额度,并对其授信,即虚拟信用卡业务。虚拟信用卡对传统商业银行冲击在于其起点低,授信额度可以低至100元,能够普惠到每位潜在消费者,而传统商业银行信用卡设置许多条件,授信额度普遍在5万元以上,虚拟信用卡发行成本相比传统商业银行要低很多,因为其基于电商平台大数据进行授信,发行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传统商业信用卡发行要通过营销、审核、面签等过程,每张信用卡发行成本较高。同时,虚拟信用卡跟电商平台相结合其消费具有粘性,从而虚拟信用卡应用率、渗透率比信用卡更广,这是传统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无法做到的。2014年央行虽紧急暂停互联网金融的虚拟信用卡业务,但并没有叫停,待解决了模式和技术安全问题,其广泛应用前景和巨大市场空间必将对传统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深远影响。四是第三方支付对传统商业银行结算收入挤占。根据16家上市银行2013年年报,目前商业银行结算清算手续费收入占比将近79%,扣除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已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收入来源。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业务模式不断创新,涉及到福利管理、差旅管理、资金归集、代扣保险费、垫付式“流水贷”等方面,并渗透到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正不断蚕食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4)》显示,2013年第三方支付交易市场规模达到16万亿,增长了43%。第三方支付跟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有两个比较优势:一是支付便捷,同一个平台界面管理不同银行多个账户;二是第三方支付成本更低,比如建行转账成本为转账金额的1%,手机转账2折优惠,支付宝转账仅为金额的01%,手机转账免费。2014年“双十一”传统商业银行网银支付比例不足10%。从中不难看出,第三方支付对传统商业银行结算收入、结算费率产生挤占影响。

表2民生银行与阿里贷中小微企业贷款指标比较

类别

主体

户均贷款贷款交

易成本贷款

违约率贷款资

金成本贷款获

批时长

民生银行180万元2000元087%18%15-30天

阿里贷56万元3元056%8%5分钟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分析

这里主要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针对互联网金融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路径进行优化和修正。

1P2P网贷平台路径选择。目前P2P网贷平台依据其审核流程大体分成两种模式:一种是纯线上模式。P2P网贷平台只起网络贷款中介作用,负责制定贷款交易规则,并提供贷款交易平台,从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开发、资金需求者贷款申请、信用审核、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合同签订到贷款催收等所有业务完全通过线上完成,其难点在于资金需求者的信用审核。这就需要借助于全国十几家权威的数据中心,包括公安部身份证信息查询中心、财税局、工商局、法院等,借款人需先通过上述数据中心认证,核准其身份信息,再结合借款人的网络社交圈数据等碎片化信息进行模型分析,目前规模最大的拍拍贷就是纯线上模式。一种是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即通过线上筹集资金、线下通过业务员或门店进行线下信息、信用审核,对资金需求者进行风控,并达到开发资金需求者的布局,线下模式一般提供本息担保,目前规模较大平台有钱多多、陆金所、翼龙贷等。目前在这两种模式基础上又出现了第三种模式,即债权转让模式。P2P网贷平台借贷双方不直接签订债权债务合同,而是由第三方先将资金贷给资金需求者,再由第三方将自己的债权转让给资金提供者,债权转让模式兴起原因在于主动地批量化开展业务,而不是被动等待资金供需双方匹配,从而有利于规模化经营。

P2P网贷平台纯线上模式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不足2%,根源在于我国大数据挖掘技术不够、征信体系和信用惩罚机制不健全,所以发展产生困境。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及债权转让模式市场占有率很高,但其违背了点对点撮合本质,在缺乏监管情况下,P2P网贷平台变成资金池,资金和期限存在错配,相当于准银行角色。综上所述,P2P网贷平台发展路径为“搭建全国征信平台+P2P网贷互联平台+P2P网贷信息交易平台”,借助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积攒的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来进行风险定价,并通过线下跟借贷相关信息部门进行实证来搭建全国征信平台,以及将所有P2P网贷平台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实行共享,从而搭建一个全国性借贷记录P2P网贷互联平台,在全国征信平台和P2P网贷互联平台基础上P2P网贷的发展方向只是提供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提供担保的信息交易平台。 以上分析,具体如图1所示。

图1P2P网贷信息交易平台发展路径

2股权众筹融资平台。股权众筹融资平台是目前继奖励制和募捐制众筹之后兴起的一种众筹模式,由于其具有宣传优势、价值发现功能、融资成本低以及筹资快等比较优势,对中小微企业融资产生深远的影响,据《2014年中国众筹模式上半年运行统计分析报告》,目前国内已有15家股权众筹平台,募集资金仅为156亿,其中原始会共募集12亿。报告显示中小微企业股权众筹资金需求为204亿,也就是说资金提供者占资金需求量比例不足8%。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会议明确提出“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为股权众筹融资平台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关键是解决好中小微企业、投资者、平台和政府四者之间关系。中小微企业前期项目路演推介,政府需大力培育专业投融资人才给中小微企业提供股权众筹指导和服务,参与股权众筹投资者市场需要政府培育,政府应在政策上积极引导。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做好投资者与中小微企业沟通,打通了双方投融资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做好投资者和中小微企业桥梁的对接功能,尤其对项目的投后管理及退出机制做好规划。投资人,尤其是领投人作用是股权众筹有效运行的关键,《2014年中国众筹模式上半年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现在的缺口是投资人,应成立代表所有投资人的合伙公司,由合伙公司持有中小微企业股权,其领投人作为执行合伙人进入到中小微企业决策层。除此之外,应建立好第三方托管、信息披露和领投人制度。股权众筹资金应由第三方进行托管,中小微企业具有资金调配权,但同时应有相应的监管主体。在信息披露方面,中小微企业应做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和项目进展报告书,及时披露企业情况。领投人制度,主要是领投人选择上要合理,应为相关领域专家,具备胜任所投企业相关要求。以上分析具体如图2所示。

图2股权众筹融资模式构建框架

3大数据金融平台。未来大数据金融平台发展思路就是“平台+数据+金融”模式,平台可以依托第三方支付平台、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目前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阿里贷就是依托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平台公司通过客户较长时间里累积的信息和交易数据,并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对其数据进行深层次专业化的挖掘、分析和预测。有了平台和数据,平台公司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一是自己做大数据金融平台。一种以阿里贷为代表,阿里贷主要做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订单贷款周期为7到30天,信用贷款一般为3到6个月,贷款周转率虽快,但会受制于资金压力,规模很难迅速做大,目前阿里贷规模在150亿。一种以京东金融为代表,依托自身的优势地位,通过其对上下游企业现金流、进销存、合同订单等信息的掌控,依托自有资金对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针对消费者可以做虚拟信用卡业务,其市场容量和平台粘性,具有广阔市场空间。针对供应商,可以依据中小企业的订单、应收账款、存货、信用等发放贷款。但同样也面临着资金压力,规模很难做大。综上所述,自己做大数据金融平台,需解决好资金来源,拓展多元化融资途径,寻找机构投资者、传统商业银行以及获取民营银行牌照。2014年3月已有阿里巴巴和腾讯两个平台获得民营银行牌照,阿里巴巴可以做小存小贷业务,腾讯可以做大存小贷业务。二是不参与互联网金融,而是将自己定位于金融服务数据提供商。也就是大数据金融平台由平台数据提供商和金融服务提供商进行合作,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共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样做好处在于资金充分,政策限制和壁垒少,有利于大数据金融平台规模迅速做大。以上分析具体如图3所示。

篇6

互联网金融是“跨学科”行业,需要金融和互联网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对金融人才的要求比传统金融人才要高。因此,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应以金融机构实际需要为取向,掌握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熟悉金融相关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动力能力,适应金融业网络化、电子化、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具有扎实的金融专业理论知识

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是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基本要求。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金融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网络信贷等业务应运而生,这就要求金融人才不仅要掌握传统金融知识,具备各项金融基本技能,还要掌握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知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因如此,金融人才能够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正确评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好互联网金融机构,促进互联网金融整体的发展。

(二)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如今网络技术与金融创新瞬息万变,金融人才还需要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掌握老师课堂上讲授的金融知识基础上外,还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主动地去吸收课堂上没有讲过的或者是讲授较少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跟上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同时,还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金融人才仅掌握金融专业理论知识是不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的,还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动手能力强的金融人才,能较快地熟悉金融业务,还能通过不断地实践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变化性强,风险性大,合作性强,金融人才要具备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首先必须具有创新的思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产品需要不断的创新,互联网金融需要的是应用创新型人才。金融人才不能只局限与对传统金融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变革下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金融人才还要良好的沟通能力,金融业务的完成多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在团队合作中,有效的沟通是成功的前提,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产生内耗和误差。最后,还要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危机意识。网络安全是阻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问题,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很容易给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金融人才要有一定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才能更好地分析出金融业务潜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此外,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素质要求还需要良好的职业操守、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流利的外语语言表达能力等内容。

二、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江苏省有26所独立学院,金融毕业生有4680人。但多数独立院校都是模仿普通高校的金融教学课程安排,没有突出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特色。通过对笔者所在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进行调查显示,2015年金融专业毕业学生为180人,其中金融行业就业生人数154人,其他非金融行业就业人数26人,具体情况见图1。

同时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成的用人单位认为独立院校和普通院校培养人才存在明显的差别,不愿意招收独立学院的学生。传统的金融行业如银行、证券公司等招收的基本都是重点院校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数量不多,且工作岗位多是营销岗位,管理岗位非常少。互联网金融公司中,有近30%独立院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实习或就业,互联网金融公司招聘更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学习能力,需要更熟悉风控、法律、产品等跨界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看是否能够适应互联网的节奏。因此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时代,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必须要紧跟金融市场的变化,要大力培养适应互联网需求的应用创新人才。但在现实中,独立学院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与课程的设置还存在较大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不明显

独立学院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育的补充。大多数独立院校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但是教学计划多是照搬母体金融专业,因此,独立学院学生在教学大纲、教材、考试试卷、考核方式等方面都是和母体学生一样,其培养的金融人才并没有真正突出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出现后,金融业出现新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模式,独立学院应该重视金融机构不同的金融人才需求,必须突出自身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未来才能有更长久的发展。

(二)重理论教学,轻应用能力培养

独立学院多是仿一本、二本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习完整的金融框架结构和理论知识,授课教材使用重点院校的书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学生被动听课,缺乏主动参与课程讨论的积极性;同时,我国金融学教学整体偏重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对微分析观金融的课程不多,公司财务,企业融资等课程在金融专业并没有作为核心主干课程来学习。金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在工作中不知如何更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应用能力较差。

(三)不重视师资培训,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独立学院教师不完全都是本校招聘的教师,还有大部分外聘母体学校教师。因此,独立学院招聘的教师大多都要承担较多的教学任务,忽视了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师资培训机会不多,学校支持力度不大。同时多数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工作,没有金融机构从业经历,授课时理论联系实践的部分可能讲解较少,不利于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独立学院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金融人才培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独立学院要顺应时代变化,寻求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人才培养策略。

(一)调整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互联网金融业务及风险管理课程的内容

在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中围绕“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视学生的基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等。同时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老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先设定互联网金融的某一热点问题,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课堂分享展示,实行老师授课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以货币、银行为主体的货币银行学课程体系,增加以金融市场学为主体的课程,如金融工程、金融产品精算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热点问题,利用余额宝、P2P等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金融业的现状,从而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经营流程。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独立学院金融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关键。学校应鼓励教师到金融机构进修或调研,从而增强教师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积累工作经验。教师可以指定主要教材和辅助教材,弥补一本教材难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缺陷。学院可以开展了“三段式评教”活动,从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个时段进行了学评教,及时反馈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学评教结果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这样有效监督了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利于建立了一个合理的高效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

(三)增加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篇7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前言

互联网已经颠覆了很多重要领域,金融也正在收到互联网的冲击。从理论上看,所有的金融产品,都是不同数据的组合。而这些数据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处理。第三方支付的蓬勃发展就是一个例证。互联网金融为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提供了新途径。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现在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被大大淡化了,被互联网及其相关软件技术替代了,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更加普惠于普通老百姓。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的不同模式

1.P2P平台

P2P平台是Peer-to-Peer lending的缩写,即点对点信贷,或称个人对个人信贷。P2P借贷,是目前正在兴起的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一个相对较新的模式。建立的基本前提是,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人人贷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基于互联网的P2P信用借贷服务平台。它以普惠金融的梦想及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基因凝聚了一批充满阳光、活力和进取精神的金融及技术精英,成为了伟大梦想脚踏实地的践行者。人人贷CEO李欣贺指出人人贷就像淘宝一样,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易场所,提供个人信息的这种服务,淘宝上交易的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在人人贷上交易的等于是资金。

宜信公司是一家集财富管理、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信用数据整合服务、小额贷款行业投资、小微借款咨询服务与交易促成、公益理财助农平台服务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企业。目前已经在100多个城市和20多个农村地区建立起强大的全国协同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普惠金融与财富管理服务。宜信的创新模式帮助几千万小微企业主和几亿贫困农户建立信用,释放信用价值,获取信用资金,并为他们提供培训等增值服务。

2.B2B平台

B2B平台是Business-to-Business的缩写,即商业对商业,或者说是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网站的主要模式分为三类:大型企业的B2B网站,第三方经营的B2B网站和行业生态型的B2B网站。

慧聪网是国内领先的b2b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依托其核心互联网产品买卖通以及雄厚的传统营销渠道--慧聪商情广告与中国资讯大全、研究院行业分析报告为客户提供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服务。这种优势互补,纵横立体的架构,已成为中国B2B行业的典范,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2003年12月,慧聪国际在香港挂牌上市,为国内信息服务业及B2B电子商务服务业首家上市公司。CEO郭凡生宣布,慧聪上市造就了100个百万富翁。

敦煌网是全球领先的在线外贸交易平台。敦煌网致力于帮助中国中小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走向全球市场,开辟一条全新的国际贸易通道,让在线交易不断的变得更加简单,更加安全、更加高效。

3.众筹网站

顾名思义,众筹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用团购加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众筹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

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能否获得资金也不再是由项目的商业价值作为唯一标准。只要是网友喜欢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项目启动的第一笔资金,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点名时间是中国最大的众筹平台,是一个以crowdfunding来支持创意的网站。项目发起者在点名时间网站以视频,图片,文字介绍自己的创意项目。公众可以浏览并选择以资金支持。创意项目可以包括拍电影,产品设计,软件,音乐,现场演出等等。点名时间是为了帮助那些因为缺乏资金和机会,很多构想因此而夭折的有想法的人而成立的。这些人都可以在点名时间的平台上发起项目,向公众推广,并得到资金的支持去完成你的想法。它在两年时间里总共收到7000多个项目提案,上线700多个,近半数项目融资成功。2013年7月4日,点名时间推动三个重大革新,包括:开放策略、0%手续费、联合重量级企业全力支持中国的创新。

追梦网是上海追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类kickstarter众筹模式网站,是国内众筹网站的先行者之一。

4.金融机构触网

平安陆金所全称是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金所”)。它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成员,公司的经营团队由金融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业界一流的国际专业人士组成,结合中国平安集团强大的资金优势,以及数十年综合金融的经验,拥有行业领先的风险管控能力与先进、安全的互联网平台。

陆金所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新渠道,更为个人提供创新型投资理财服务。在健全的风险管控体系基础上,为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专业、可信赖的投融资服务,实现财富增值。

篇8

“狼”已经来了,而且来的可能还不止是“狼”。阿里小微金融集团已初具框架,腾讯金融布局亦具无穷想象,京东把金融置于第二个十年的三大方向之一,百度也刚刚获得一张支付牌照。

流传“暴利”之说的金融界,隐然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又一个战场。

未来孰难意料。央行副行长刘士余说:“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时代不可不重视的一个新的业态,也可以说是‘新金融’,它的一个特点就是明天不可知。”

金融毕竟是金融,不管谁将执牛耳,在业内人士看来,竞争的核心一定是谁能更好、更便捷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又能提供一个安全的平台和完善的风控体系。

动作频频

刚刚过去的7月,互联网金融领域动作频频:

新版支付宝钱包上线,并在其客户端正式开通余额宝功能;

阿里小贷与东方证券推出的“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获批;

新浪“微银行”,可办理开销户、资金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业务,并将涉足理财市场;

腾讯宣布将微信5.0版,主要应用方向是金融理财,并将与旗下财付通合作推出支付功能;

……

曾一再发表互联网冲击银行论的招行前行长马蔚华,近日在某论坛上敲起警钟:金融正面临着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直接融资方式的兴起将逐渐边缘化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

而如今,除了网购、航空、游戏等传统的互联网支付细分市场外,第三方支付企业又开始在基金、教育、跨境支付等新兴的支付市场发力。

6月13日,支付宝推出余额宝服务,短短半个月,合作伙伴增利宝便一举登上货币基金用户数的首座。

不过,余额宝用户的人均投资额仅为1912.67元,与传统基金理财户均7-8万元的投资额相比差异显著,碎片化的理财模式显示了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也是目前银行人士尚不够“颤抖”的一大原因。

借移动互联网的盛行,互联网巨头的金融冲击波更呈围攻之势。支付宝钱包手机客户端开通了余额宝功能,微信的“摇一摇”也与财付通结合起来。

存、贷、汇三大传统金融业务中,互联网金融不仅涉足“汇”,还在“贷”的领域攻城掠地。

阿里旗下有两家位于浙江和重庆的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和订单贷款,同时为淘宝和天猫商城购物的消费者提供信用支付。凭借其电商平台上积累的信用数据,其运营成本大大低于银行贷款。

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阿里小贷已经累计为超过32万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不良率仅0.87%。

2012年,京东商城和苏宁电器也先后宣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进军供应链金融。

马化腾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腾讯也在考虑申请小额信贷牌照。

对互联网巨头们来说,目前缺的只是一张正式的银行牌照。即便如此,除了存款,银行的主要业务几乎已遇到全面挑战。

阿里会不会做银行?这是近几年来外界始终不断的疑问。可以确定的是,阿里曾申请未果,后来则反复公开表示无意做银行。

一位阿里巴巴集团高管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解释:央行给支付宝的定位是一个“钱包”,意味着不能有银行账户,“我们想能不能给我们一个银行账户的定位?说不能给,除非你有银行牌照。但是又不给我们发银行牌照,最后就是今天这样了。”

阿里PK腾讯

2012年9月,马云宣布阿里巴巴未来定位为“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核心。

2013年春,以支付宝拆分出来的共享平台事业部、国际业务事业部、国内业务事业部及原阿里金融为班底,阿里筹建小微金融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并行,主要业务范畴涉及支付、小贷、保险、担保等领域。

而马化腾和他的腾讯,亦在第三方支付、保险、理财等金融领域多点布局。微信支付即将高调登场,更为腾讯的金融帝国蓝图招来大量眼球。

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最近公开表示,腾讯的战略是:建立一个开放的金融平台,和金融机构共同创新设计产品。

一个基于电商的平台,一个基于社交的平台,阿里和腾讯两大互联网超级巨头,隐然开始在金融领域对垒,做着同样的金融平台梦。

“什么是平台?很简单,日活跃量上亿。没有这样巨大的使用者规模就不能算平台。”前述阿里高管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阿里、腾讯都算平台,百度算半个。”

从同为平台的意义上讲,阿里巴巴和腾讯无疑是竞争对手。

艾瑞咨询分析师王维东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分析,阿里金融的布局,主要是来自于其电商平台的用户数据,阿里小贷与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底层数据完全打通,通过大规模数据云计算,使客户网络行为、网络信用在小额贷款中得到运用;腾讯则有非常好的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微信和庞大的用户。

在王维东看来,移动端,可能就是阿里相对腾讯而言唯一的短板。

今年4月,阿里巴巴以5.86亿美金投资新浪微博占股18%。前述阿里集团高管告诉记者,“是因为微信太厉害了,我们才找微博的。我们现在应对微信的对策是不惜把电子商务变得社交化。”

除了入股新浪微博,阿里还投资了高德地图、穷游网等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同时,淘宝和支付宝都在推进手机客户端。

“虽然它现在网罗很多,但是如何把这些资源和服务整合起来是一个挑战,现在还没有整合成一张网。”王维东认为,未来在移动互联网层面,依然是腾讯占优。

腾讯坐拥PC端QQ和移动端微信两大平台,但其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不如阿里抢眼。

IT分析师贾敬华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马化腾的重点还不是在互联网金融上,他的核心战略是娱乐化和移动化,这方面市场本身已经足够大。

“腾讯在做互联网金融,但我还看不清他们怎么做。”前述阿里集团高管说,阿里的用户群是商业交易性质的,而腾讯是社交的,社交的背后有商业属性,但是不充分。腾讯旗下的电商拍拍网做不起来,也是这个原因。

阿里和腾讯短兵相接的地方仍然是第三方支付。易观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支付宝在国内第三方支付份额达到46.6%,远远领先于第二位财付通的20.9%。

但如今腾讯携“微信支付”再战第三方支付市场。赖智明表示,财付通将会联合微信5.0版本和QQ手机版这两大平台一起做移动支付。也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包括联手基金公司和银行推出类似余额宝的产品。

财付通能否号令2亿微信用户,全面挑战支付宝的霸主地位,给外界留下一定想象空间。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阿里和腾讯亦不乏合作。不久前,马云、马化腾和平安的马明哲,三马联合发起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正式获批并落户上海。

追赶者京东

阿里在电商领域的直接竞争者京东商城,近来也开始发力金融。

2013年初,京东提出第二个十年将围绕三个方向发展:一是自营电商,二是开放服务,三是金融。京东创始人兼CEO刘强东表示,京东要在数据领域、金融领域催生出大量新生业务。

这与阿里巴巴去年9月宣布的“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定位接近不谋而合,并或将正面冲撞。

京东在金融领域的探索正是始于与阿里的“不合作”。2011年8月,它停用阿里旗下的支付宝,理由是对方费率过高,但业内分析师认为,京东是不甘心泄露销售数据给竞争对手。

2012年10月,京东收购网银在线,获得属于自己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2012年11月,京东商城对外正式其首个金融服务类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即向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提供金融服务。为此,京东已与资产排名前15位的银行达成总计100亿元的授信规模。

京东金融发展部刘长宏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京东接下来还会积极申请小贷、保理等牌照,以网银在线为手段,为下游提供更多的创新产品。

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内部曾测算,京东去年销售额是600亿元,今年预期实现1000亿元,按现有速度,十年能做1万亿已经到头。而淘宝和天猫去年即已达到1万亿,十年后甚至可能会做到10万亿元。

但京东人显然不会认同这一评价。刘强东公开说过,“我们的消费数据是中国最高质量的消费数据。”

刘长宏对记者表示,京东布局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这种技术手段,融合金融行业,给客户提供服务。

据刘长宏介绍,京东之前主要做经销业务,为其提供供应链金融,今年则着力向代销业务发展,即开拓线下的供应商,给他们提供一个开放平台。

在贾敬华看来,如果京东做互联网金融,阿里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就是京东,而非腾讯。

他认为,京东虽然属后来者,但相对阿里有其优势,即京东会先梳理出规范、标准的服务流程,通过IT系统实现了规范的运营之后,才会推出。而阿里正相反,是先去推一个东西,然后再慢慢地流程化。

在物流领域,二者的这一区别很明显。京东自建物流多时之后,马云才牵头成立菜鸟网,但菜鸟网到底会怎么干,许多阿里人也不知道。

除了阿里、腾讯、京东,谋局互联网金融的还大有人在。

与阿里、腾讯齐肩的互联网三大巨头之一的百度,7月6日获得了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与阿里有战略合作的新浪,是跟百度一起领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后来者,其在近日宣布“微银行”上线。

不确定的未来

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但到底包括哪些具体业态,目前并无统一定义。有央行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目前正对此进行研究,“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还是有差异的,有一条界定比较清楚,即网上银行应该不在狭义的互联网金融范畴里。”

“金融的范畴太广泛了,就算在支付领域,我们也才做了一半不到的事。”前述阿里高管表示,阿里金融集团的整个战略定位还没有完全确定,还在摸索,这跟业务、政策层面都有关系。

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认为,阿里基于自己电子商务的商户去做一些大数据的挖掘工作,只用自由资金、还要抵御一定的风险,不会对线下的金融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且贷款利率非常高,削弱了竞争优势。

除阿里小贷外,余额宝也在风光无限的同时受到质疑。贾敬华说,目前几十亿不会存在大问题,但如果以后达到上千亿规模的话,肯定会面临银行的竞争性风险和监管风险。

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也曾提出,类似余额宝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监管盲区。

6月21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公开批评了余额宝的两大违规问题,一是其未向监管部门备案,二是未提交监督协议。

前述央行人士告诉记者,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业态,对其整体的监管框架还没有建立。目前监管层的态度是,不要过早下结论,包括“打球”这类,都可以先发展起来看看,一棒子打死和妖魔化都不对。

篇9

小微企业融资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难题,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较高,在传统的金融资源获取方面一直处于劣势。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越来越多。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对传统金融的变革和创新,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概述

1.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以及大数据金融等模式。通常可以认为互联网金融即依托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提供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资本市场甚至整体金融架构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是一种金融业的巨大创新以及对传统金融模式的颠覆,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的出台,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也越来越规范化。根据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的《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融资金融约为944亿元人民币,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同时提高了金融的普惠性,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小微企业融资。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小微企业包括中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家庭作坊等形式。小微企业的主要划分指标为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和资产规模等,具有投资主体、组织形式、出资来源多元化,生产销售灵活等特点。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为解决我国就业难等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非常严峻,从金融机构获取的信贷资源非常有限,95%以上的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金融资源与其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不符。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小微企业创造了便捷、高效的融资途径,对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3.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普遍并且较为迫切。资金缺乏严重阻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和高度资本化的今天,小微企业想要进一步提高竞争能力,扩大规模,就必须获得外部资金的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小微企业融资通常更倾向于小额、快捷的融资渠道;其次,贷款期限较短,主要为满足短期资金周转需要;此外,由于小微企业资本配置对流动性要求较高,固定资产较少,因此缺乏抵押物或质押物作为融资的有效担保。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少、成本高、管理不到位、抗风险能力低、财务信息质量差以及缺乏政策支持等方面。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下,小微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此多采用民间借贷等方式获得资金,高额的利息和融资成本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模式

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电商模式,即电商企业利用自有平台,为通过平台交易的小微企业以及具有合作关系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模式。这种依托电商平台为小微企业融资的模式又叫互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另一种为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主要是指通过成立P2P网络借贷平台,整合供求双方信息,实现资金盈余方向需求方转移,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1.电商模式。(1)阿里小贷模式。电商小贷模式的基础是大数据供应链融资模式,以电商平台作为依托,运用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小微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资信情况进行评估,促进小微企业获得电商平台融资支持。阿里小贷是由电商自建小额贷款公司,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进行风险防控。目前阿里小贷的产品主要有阿里信用贷款、淘宝信用贷款等,具有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等特点,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放款效率,对于恶意欠贷等情况,阿里小贷也制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法律手段作为保障。随着阿里小贷模式的不断成熟,截止到2013年12月底,阿里小贷已经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600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2)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与阿里小贷不同,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采用电商与银行合作的模式,其最初的定位为向京东商城的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随着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成立了京东金融集团,先后取得了保理牌照、小贷牌照、第三方支付和基金牌照,随后又上线了“京宝贝”。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融资和理财的服务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其最终的发展目标为向京东以外的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京东商城获得数据和信息支持,同时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合作,为供应商提供多种融资方式,例如订单融资、应收款融资等。在风险防控方面,与京东商城合作3个月以上的供应商才有资格申请融资,在对客户的考察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审批。截至2013年11月,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已经累计向供应商提供了近80亿的融资,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渠道。2.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1)拍拍贷模式。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制定交易制度,对线上和线下的贷款人进行资质、信用以及还款能力等全方面的审查,进行信用评级和贷款管理,为借款人和贷款人提供安全、透明、高效的借贷平台。以拍拍贷为例,作为一种较为典型的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对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据统计,2013年拍拍贷实现10亿元以上的交易规模,其中60%以上用于“企业经营”,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拍拍贷是我国第一家符合P2P网络借贷理念的网络借贷平台,坚持“线上纯中介平台”的原则,通过纯线上操作,借贷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和内容都在线上完成;坚持不提供担保,坚持不参与借贷过程,坚持不进行本金的垫付;坚持只做中介,平台只为借贷双方进行信息匹配,并提供高质量的交易服务以及安全、透明的交易环境。在风险管理方面,拍拍贷采用借款人信用评级制度,同时为满足条件的贷款人提供本金保障服务;按照“分散投资”“收益覆盖风险”“投资组合”等原则进行风险管理;对逾期的借款人收取罚息并设置专门的催收部门进行催收。(2)宜信模式。宜信代表的是我国P2P网络借贷融资的主流形式,是一种“线上线下复合中介平台”。宜信公司根据不同阶层的借款群体设置不同的借贷要素,提供无需抵押和担保的小额信用借款、宜学贷、宜人贷、宜车贷、宜房贷等多种产品。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线上提供交易信息,在线下完成审核以及手续办理,在借贷交易过程中介入程度较深。在风险保障方面,设置风险补偿基金用于违约赔付。此外,债权的转让以信贷中介为主导,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掌握信贷交易的主动权。宜信平台的本质是将债权打造成标准化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转移给投资人。对于小微企业主、工薪阶层,宜信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解决了资金缺乏问题,同拍拍贷一样,为小微企业创造了简单、便捷、安全、高效的融资环境。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最关键的就是风险管理,网贷平台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要兼顾风险管理,加强行业自律,提高风险监测、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信息、成本、效率和普惠等多种优势,更加符合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出现了多样的、各具特色的融资模式和融资平台,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因此,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

[1]牛瑞芳.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经济分析———基于“长尾理论”的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6(7):47-51.

篇10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金融产品;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

金融学是金融专业学生推开专业大门的第一把钥匙,主要内容包括金融范畴、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以及货币的供需与调控。纵观该课程,理论强,实践弱,重宏观缺微观。故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兴趣不高。在互联网金融兴起的背景下,普惠金融产品大规模兴起,一些传统金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已不符合当前实情。同时学生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大幅提升,如何通过金融产品来阐述金融理论,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成为金融学课程教学的难点与重点。许多一线教师均认为,将金融产品引入金融学课程教学是必要的。袁凯认为教学内容应紧贴时代前沿,应从加强学生实践等方面入手[1]。余秀英则认为可借鉴“商学院模式”,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扮演导演角色,教学内容以现实金融生活问题为对象,以讨论式教学为主[2]。丁杰认为在互联网金融兴起的背景下,将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加入教学[3]。汪连新提出教学方式上应更注重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4]。杨秋海认为教学手段应网络化[5]。纵观各位一线教师观点,金融学课程内容应紧跟时代前沿且要微观化,教学方法应案例化并采用体验式,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能动性,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在互联网金融兴起的背景下,教师如何根据本专业学生需求,将理论教学与金融产品相结合,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都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将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13级金融工程专业165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教师个人2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和7年的实盘交易经历为基础来探究以上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创新加速,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新型产品加速推出,先后出现了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等新型金融产品。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不仅是网络购物的重要支付方式,也是居民理财生活的重要组成。P2P网络借贷则是为中小企业融资另辟蹊径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众筹,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为产品研发提供支持的新型大众融资方式。纵观这些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普惠性、小微化是其典型特征。以银行、保险和证券为典型代表的传统金融,其服务对象是高端客户、大型客户,小微客户的融资十分困难。故在互联网金融兴起的背景下,金融的服务对象、服务群体、服务性质和服务特点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而目前金融学教课书仍是以传统金融为基础,阐述其理论、性质和特征,与当代金融已有差距。根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13级金融工程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结果,35%的学生认为,教材与现实差距太远是其上课无精打采的最主要原因。较多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教材内容的滞后,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案例有待拓展与更新

在互联网金融兴起的背景下,学生能接触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这对教学便有了新的要求。根据问卷调查结果,99%的学生希望通过案例来进行教学。学生对于案例的关注重点:一是案例的真实性,55%的学生希望案例是真实的;二是案例的时效性,20%的学生希望案例是时下案例;三是案例的典型性,16%的学生希望案例代表性强。从学生需求来看,在互联网兴起的背景下,教学案例库中不仅要有经典案例,还要有丰富的教师自身实战交易案例,更要有当下最新案例。教学案例库必须及时更新与拓展。(3)体验式教学平台有待拓展体验式教学平台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平台,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理论的认识,还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模拟交易是一个重要的体验式教学平台,可让学生了解金融基本要素,但很难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体会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根据深圳某证券公司金融创新业务部的调研结果可知,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无法通过模拟交易来实现,只能通过实盘交易。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风险较小、门槛较低、学生可参与的金融实盘交易产品。例如第三方支付、余额宝为首的各种宝宝类产品、P2P及众筹产品。通过这些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让学生切实理解信用、利息、收益与风险的互动关系。

二、教学改革方向

从当前学生和金融企业的需求来看,金融学教学内容应倾向于微观化、产品化。在互联网金融兴起背景下,如何将金融产品与理论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根据笔者课程教学实践与个人的交易体会,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更新教材内容,将互联网金融产品列入教学

从学生需求来看,他们希望能学到贴近时代的金融产品知识,88%的学生认为有趣的金融学课堂必须有现实的金融产品。而目前教材内容主要以宏观金融理论为主,金融产品介绍匮乏,故教师在教学中须加以补充。补充的内容可包括传统金融产品(股票、期货、证券投资基金、期权和信托)和互联网金融产品(“宝宝产品”、众筹和P2P网络借贷),其中要以互联网金融产品为重点,并根据教师交易经历进行选择。2014年余额宝萌芽且快速兴起,受到大众欢迎。笔者本人也参与了该产品的交易,故在教学中以余额宝为例,介绍了什么是余额宝,余额宝的收益和风险,如何进行余额宝的交易,最后总结了余额宝的优势(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及其所体现的金融关系。在此次课堂上,学生精神抖擞,教学氛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本次课后约有30%的学生参与了余额宝交易,且常与教师探讨收益变化的原因。

(二)丰富案例教学库,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偏好案例教学,关注案例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典型性。关于案例真实性的调查,90%的学生希望案例是教师自身交易经历,10%的学生(均是男生)希望是自身交易经历。为了满足学生需求,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任课教师须多参与金融实践,充实案例库。教师可实盘交易的产品有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第三方支付和宝宝类产品,且要以时下流行的低风险、低门槛的金融产品为主。二是教师须浏览每日金融市场信息,建立金融市场信息库,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政策动态、金融大事件等。这些及时的市场信息将为学生学习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基本概念、政府监管、市场问题与趋势提供现实依据。三是案例库中也要有学生交易案例,具体获得方式如建立专业学习群,教师要常与学生分享教师个人的交易经历,引导学生参与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交易。

(三)运用金融APP,进行金融产品教学

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APP大规模涌现,让教师和学生可随时随地感受信息对于金融产品价格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可运用东方财富通、大智慧、天天基金等金融APP。运用金融APP,一是为学生了解金融产品提供工具。金融APP操作比较复杂,教师通过课堂在线演示,介绍其基本操作方法。教师通过一个学期在线操作东方财富APP教学后,约有90%的学生基本能自行熟练操作该软件查看金融产品。二是通过金融APP,学生可直观感受金融产品价格(如利率、汇率、证券价格)的变化以及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例如要全面体现利率及其价格变化,可通过东方财富APP展示银行间拆借利率及其变化、国家利率调整及其时间和TF1406价格走势与原因。通过金融APP,不仅可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及其变化,也可让学生掌握查询利率及其变化的方法。

(四)鼓励学生参与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交易

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也希望能参与金融实践。我们建议学生参与一些低风险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让其理解信用、利息等基本金融要素,收益与风险的关系,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了解国家货币调控的机制与原理。综合学生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学生参与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有余额宝、众筹、证券投资基金,不赞成学生参与股票、P2P网络借贷。金融学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金融的基本要素和货币宏观调控,引起学生对金融产品的关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而P2P贷款平台和股票风险较大,是学生无法承受的。学生可能因一次失利,引起其对金融的反感;同时也会让学生过分关注投资收益,而导致其学习精力分散。

三、总结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金融步入普惠时代。服务小微、服务大众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金融相比,现代金融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性质已发生明显改变,这给金融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鉴于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加入具体金融产品以及选择金融产品的方式、方法;教师参与金融实践,现身说法;引入金融APP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具体互联网金融产品交易,提高实践能力。历经两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学生到课率大幅提高;上机实践中学生能很好地运用东方财富APP查找金融产品、金融市场信息与和金融数据;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的优良率大幅提高,由约20%提高到约60%;作业中约有20%的学生能写出专业的金融分析报告,且学生操作金融软件的能力大大提高。但要开展这样的教学改革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有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还要有很强的实盘交易能力。所以如何提高教师实践经验与能力成为教改的重点和难点,值得更进一步去探究。

作者:李文辉 孙红果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数学与计量经济系

参考文献:

[1]袁凯.反思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30-431.

[2]余秀英.“国外商学院模式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5(4):116-120.

篇11

广发银行与易方达,联合推出一款将余额理财与自动还款相结合的“信用理财”工具;东方财富网上随后出现“活期宝”理财产品;新浪网也于近日宣布,将基于新浪微博的“微银行”体系。

虽然在体量上这些互联网产品目前都难以与传统金融抗衡,但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来袭,传统金融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互联网为什么能介入金融?为什么在金融产业的创新者是互联网企业,而非传统金融机构?

“此次余额宝的推出,对商业银行的最大启示应当是,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令人费解的是“以客户为中心”是所有商家必须做到的,建设银行竟然还将其冠冕堂皇地纳入这份被其自称为“充满危机感”的分析报告中。由此可见,大多数人还没有真正地体会到,互联网对金融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数字化金融时代,基于IT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技术上完全能够替代商业银行的功能并将彻底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交行董事长牛锡明在看待互联网的意义上,要较其他人走得稍远一些。

如同互联网颠覆传统零售百货模式一样,互联网带给金融业的是一种业态的改变,一种互联网金融思维的重构。

“当前传统金融企业面临的是一场现代科技与传统金融业之间的竞赛,谁跑得快谁就赢。”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说道。

得数据者得天下传统金融“曲线救国”

学术界将价值的流动定义为金融,简单地说金融的本质就是,让有多余钱的人将钱融给需要钱的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互联网对金融核心的魅力所在,便是能够基于大数据,让这种“融通”变得更有效率。这也是互联网对传统金融思维重构上的第一堂课。

为了解决买家与卖家之间的信任问题而出现的支付宝,并不怎么赚钱,也因此不被银行瞧得上。但不赚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支付过程中,支付公司掌握了客户、商家的信息。这些信息所折射出的,恰恰是金融里所需要的“钱从哪儿来”、“钱要到哪儿去”。

以余额宝为例,钱来源于网民购物的闲置资金;而阿里贷则依托于订单信息,得以掌握钱要去的地方是否可靠。这种信贷审批流程和风控手段有别于传统银行,并且足够可靠。

掌握了大量数据的阿里越发野心勃勃,声称要改变传统金融,阿里的野心并非言过其实。在互联网时代,数据为王。当前的金融业成了互联网要攻陷的一块大蛋糕,而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大数据,传统金融被数据超越是迟早的事情。

后知后觉的银行们开始亡羊补牢。建行在去年斥重金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为了接地气,构建互联网金融体系,弥补银行大数据的欠缺。

但是无论投入多大精力建设电商平台,介入支付行业,银行所掌握的数据都无法与互联网公司抗衡。与阿里合作成为了部分银行“不得以”的选择。

但银行业不会坐以待毙。“可以预见,今后银行会并购一些有前景的创新型互联网企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大数据时代,银行会主动出击,竞争与融合仍将是今后互联网金融的主旋律。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银行人士也正在探索,通过核心企业ERP系统获取上下游企业的数据信息。

抓住“屌丝”传统不及的创新能力

“互联网金融一定要体现互联网的一些特点,能够让传统的金融产品和业务得到创新和改进,或者说效率得到提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如此概括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按照郭田勇的介绍,余额宝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正在于它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基本概念,并启发了传统金融去思考,如何低成本地获取新增客户。

尽管1元起投的余额宝,人均1900元的投资数字足以让传统金融大佬嗤之以鼻,但恰恰是这批一直被视为“鸡肋”级的用户的聚合效果,让整个传统金融业集体打了一个“寒颤”。

10余天,余额宝便聚集来百万用户,60亿的资金。试问,银行要拉拢多少“高富帅”才能达到同等规模的效果?

余额宝的“魔力”不仅在于低门槛这么简单。就现有的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而言,支付模式需要投资者先在基金公司官方网站进行直销账户操作,然后到少数电商网站购物时选择用货币基金支付,在支付过程中还需要跳转到基金公司官网进行身份信息,认证流程较长且繁琐。

余额宝则不同。与余额宝合作的天弘基金直销系统与支付宝系统实现了无缝对接,真正打通了基金公司与电商之间衔接的环节,极大地简化了购买者的交易行为,将消费者金融消费行为变得快餐化。余额宝的创新之处在于,设计出自有特色的定制化投资品,而不是简单地把传统金融机构出售的理财产品,换一个渠道出售。

最近一年,业内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的确发生了不少令传统金融兴奋的“互联网”事件。

工商银行,移动客户突破1亿;中信银行成立了网络银行部,提出“再造一个网上中信银行”的战略目标。但所有这些令人兴奋的进展,除了利用互联网通道开拓的网上交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他营销服务创新工具的效果平平,更无成功案例可言。

此时的余额宝很难不引发传统金融集体自问,“如何创新出便捷高效低门槛的金融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毕竟,金融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发挥新的独特功能,而不是简单地将现有的服务照搬到网上。

“未来的互联网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商业模式,但我们现在必须要有一种思想,就是结合互联网和金融进行创新,进而影响银行内部组织进行变革。”民生银行科技开发部副总经理牛新庄感慨道。

“互联网”无利不起早银行触“电”转变思维

前不久,有关部门已经表态,银行业也将逐步放开。此消息一出,火得一塌糊涂的余额宝、阿里贷,让阿里被外界视为传统金融的挑战者。

支付宝金融事业部总监祖国明面对外界的“恭贺”之词,不以为然。“我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让支付宝的用户能够有收益的同时,还能够随意支付。”按照祖国明的介绍,支付宝开发余额宝的初衷仅是为了增加支付宝用户的黏性。

从收益的角度看,余额宝也的确不是为了挑战银行。银行是基金赖以销售的最大渠道商,想发行、销售出去更多的基金,便要竞相给银行渠道更高的尾随佣金,连基金公司1.5%管理费的一半都得给银行渠道。而天弘基金仅向阿里支付远低于银行费用的技术服务费。

马云不止一次强调,“阿里不是要做银行”。对于互联网大佬们而言,他们不是不清楚做网购、做电子支付,自己可以狠命地创新,攻城略地。但银行的特殊性在于有吸收存款的尚方宝剑,也因此被戴上了紧箍咒,必须接受更严厉的监管。要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缴纳存款准备金,接受指导利率等。

但互联网金融这一趋势不会改变,在这个趋势下网络入口依然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与其被戴上紧箍咒不得自由,莫不如争做自己的强项,抢占互联网金融的入口。这也是为什么腾讯要高调宣布建设自己的金融平台。

当然,银行会说:“我们也有自己的商城、APP,谁说我们没入口?”但是有电子银行的工具,不等于拥有了互联网金融的入口。

想想那些银行如何也卖不动的金融产品,再看看余额宝在瞬息间聚集来万人围观,这对比与支付宝10年沉淀下来的客户黏性、信任有着直接关系。

更何况,未来随着90、00后等新一代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土著人成长起来,对互联网金融会有更多的亲近感。

篇12

引言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和“互联网+”背景下,电力客户的消费方式、使用习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研究和掌握电力客户需求变化,积极应对服务新挑战,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即传统行业基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平台,大跨度地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商业模式再造,大幅提升企业生产服务效能,大大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竞争能力。比如“互联网+购物”,催生了淘宝、京东、当当等电子商务平台,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轻松购物,实现客户需求的快速反馈和满足,图1给出了电子商务发展历程。“互联网+金融”催生了许多掌上投资理财产品,如余额宝、理财通,以及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众筹、P2P网贷等模式的互联网金融,使金融服务对于普通用户都能触手可及。

2、“互联网+”背景下电力市场环境变化分析

2.1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市场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电网企业发展经营面临新挑战和新情况,电力市场开始由传统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电力营销问题随之而来。(1)市场竞争加剧。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即将打开电力市场,电改的直接影响就是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市场需求更加多变。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电力市场一直处于垄断状态,所以大多电网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很多电力服务,没有完全站在客户角度来定位,服务流程的制定只考虑内部管理的方便,而不注重如何去迎合客户的需求,在面对竞争对手时,缺乏竞争力。(2)盈利模式改变。此轮电力体制变革将极大改变供电企业运营模式,供电企业的盈利方式将从传统的“吃差价”向服务提供商转变,因此,整合内外资源、转变运营模式、提高运营效率将成为供电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2能源互联网发展迅速

(1)用户和电网公司单一的供需关系发生改变。随着分布式电源的规模化发展和广泛接入,越来越多的用电客户扮演着用电方和分布式发电方双重角色,同时用户所拥有的储能设备可以参与区域负荷调配,和电网公司的供需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进而影响到结算、需求侧响应等业务开展。(2)传统单一的售电业务面临改变。互联、开放、融合和分享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特征,将有更多相关者进入到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以清洁能源为基础,开发多种类的电能衍生产品,如区域化的电力交易等新型商业模式相继产生,需求响应、能效服务会成为新的盈利模式,未来将有更多电能衍生产品如能源保险、能源互联网金融等出现,这些对当下供电企业单一的售电业务造成压力。

2.3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

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公司数据资产运营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1)当前各类技术进步推动着企业生产力提升。例如人工智能自动化、仿真模拟系统、智能机器人、图像识别技术等自动化技术推动服务互动智能化水平;智能配网、节能新技术、储能技术、新能源发电并网等能源技术,推动电网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对营销和服务模式带来影响。(2)大数据、云计算、可视化等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3、客户需求变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的服务需求从长期单一化演变成碎片化、即时化。生产效率提升使人们的时间不断增加,移动互联网重构了时间分布和实现方式。目前社会用电群体对服务体验的要求日益高涨。电力客户需求会有普遍的变化。

3.1个性定制

服务业演化最终是围绕人类需求层次提升进行的。互联网时代,公共信息获取成本低廉,更多普通用户也希望服务供应商满足自己的“个”,并尽量做到“专属”。

3.2高效便捷

客户期望通过云计算、移动互联、多媒体可视化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能享受远程“面对面”电力人工服务;基于视频互动和远程移动互联技术,实现电子签名、自动填单等业务办理技术,实现电力营销全业务线上申请,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完成业务申请、用电咨询、故障报修、缴纳电费等业务办理,利用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技术,能被快速定位故障点,高效完成故障处理。

4、客户服务趋势

4.1“专属”服务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服务中,客户自然人或家庭可以作为与供电企业交互和被识别的主要方式,电力客户能享受“一点接入、全面服务”的一站式服务,通过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按月享受用电分析报告和个性化优化用电建议书。通过用能监测仪实时采集用户的用能信息,为大用户提供精准的用能分析及优化用电方案,智能化增值服务随处可见。

4.2智能服务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营销技术,构建智能用电服务体系。通过智能交互终端、智能插座、智能家电等,依托双向互动用电服务技术、用电信息采集技术、智能量测技术、智能社区支撑技术等,实现对家用电器用电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管理,实现家电经济运行和节能控制。

4.3精准服务

电力服务能根据地点、时点和交付方式实时地对客户需要作出精准的反应,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过程体验,努力提高服务触点交互界面的友好性。充分尊重客户自身特点,提供适合个性化的精准营销服务,充分尊重人性化,特殊需求特殊处理。

结束语

篇13

近年来,不仅由于大学生历经几次扩招,而且他们作为这个时代新颖事物的消费者,直接导致了互联网信贷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而高校学生是有其自身特性的消费群体,消费行为、消费心里等经常会受到环境和消费领域的影响。因此通过研究分析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支出情况可以看出校园传统的消费模式已经改变。

一、大学生消费信贷现状

据了解,到2016年我国约有780万大学毕业生,在校学生在3200万人左右,如果单独看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1到2次电子产品的话,其信贷市场规模就可以达到数千亿,因此其消费区间是非常庞大的。也正因为当下的校园信贷市场规模十分巨大,由此才会使各个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进入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

1.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信贷消费市场

由于2009年中国银监会规定限制了银行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因此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无法从银行得到信贷的超前消费,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由此受困。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红利时代的逐渐繁荣,间接促进了消费信贷市场的开发和创新,并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状态。而在2016年,校园信贷消费市场不仅会迎来高速发展的同时,各个进军大学生信贷市场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因受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因其潜在巨大的消费群体和可以预期的庞大利润增长空间,市场规模可达到数千亿人民币。所以面的这样的市场前景,银行和很多互联网机构都在争抢校园消费信贷市场份额。近年来,银行对大学生信用卡的研发越来越重视,发卡量也在逐渐增加,有些银行还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产品。

2.信贷市场高速发展下的隐患

为了在市场上争取更多的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份额,各个银行和金融机构竞相降低条件。而且一些大学生为了恶意地逃避超前消费所产生的债务会利用市场征信制度不健全的漏洞。这会导致一旦学生消费信贷过度膨胀,失去偿还能力,就会加剧机构亏损,使大学生消费信贷陷入膨胀的混乱现象。只有消费信贷与消费能力相适应,才能确保大学生消费信贷运行在良性轨道上;否则,不顾风险,放纵大学生没有节制的信贷消费,无异于把大学生往“火坑里”推,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加重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偿还负担,且一旦债务缠身,会使其无法专注于学业。

3.大学生消费信贷发展的困境

随着近年来校园贷频现“跳楼自杀”、“裸贷”等极端事件,再加上相关部门的监管收紧,一部分机构平台已经开始逐步放弃校园信贷市场。在校园信贷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诸如虚假传播、暴力收款等乱象也随之而来,并向着越发严峻的态势发展。目前大学生信贷消费中存在着几大缺陷,其中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有些利率太高,一些机构平台的贷款利率甚至能达到40%;其次,宣传用语不明确,“不需要如何抵押”、“立即到款”、“免息”,这些标语都极具有迷惑性;最后,审核不严,缺乏法规法制的约束;由于学生市场广阔,许多机构为了抢夺这个市场也在盲目的跟风进入,直接导致了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

二、消费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1.消费行为模式的影响

在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中,大部分是在现实完成的,比如出行,吃饭等,但诸如电子产品,网购产品等部分是在线上完成的。随着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网络信贷的出现使大学生可以得到一种超前消费的享受,在这种状态下大学生在日常消费选择当中更加倾向于使用互联网信贷。因此可以看到的是,消费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是使校园消费更加有一种偏向互联网消费的趋势。

2.消费习惯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信贷其实是通过一种信用贷款的方式,审核大学生本身的信誉等级,消费习惯、在校表现等因素,由大学生本人申请,可得到的一笔可观的信用额度。言下之意在于,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申请到这一步信用贷款;优秀的大学生,有着良好习惯的大学生将拥有更好的信用额度;如果没有按时还款,很可能会影响到今后的信用评级,影响信用额度。在这样的一个动态的交互过程中,可以让大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在这个消费环节里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在这样良好的习惯培养中,将会对大学生的信用意识有着进一步的提升;同时通过按揭、超前消费的方式去满足当下的消费,在自己有能力时及时偿还。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信贷其实可以带给学生更好的信用消费习惯、规划自己资金财产的使用习惯。然而运用不好的话,也会导致大学生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三、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前景

1.立足需求,提高信用

由于大学生是整个消费群体中较为特别的存在,所以在给大学生发放信用卡,或在审核大学生贷款信用额度的时候,应当做到适度可控的信贷。因此,信贷消费机构应该做到两个方面的指标:首先,进入大学生信贷市场的企业应该针对大学生消费群体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从信贷领域,信贷平台,信贷地点等方面开始探析,并与之相对应的互联网商家进行合作,创新出多元化的信用消费产品。这样不仅能使金融机构和商家达到双赢的同时,还同时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信贷需求;其次,对于大学生的信贷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为了创新设计和研发出适合大学生的信贷产品,金融机构不得不积极的了解大学生消费模式,确保其使用的产品和标准是适合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的,例如根据网络社交平台推出的QQ信用卡等。

2.科学营销,增值效益

一个科学合理化的营销模式可以促进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也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提高消费信贷产品增值服务效益最关键的方面。所以,进军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的企业应该制定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营销模式:首先,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细致的调查,并且对于大学生消费群体进行再详细的划分,以此为基础得到对于大学生个性化服务的全面更深层次的分析。这使得大学生在在消费时会更加倾向于消费信贷模式而不是线下消费;其次,加强构建校园内银行设备终端体系,比如可以在校园内外增加ATM机等,并积极倡导大学周围的商家使用大学生信贷消费时相对应的设备,保障大学生在日常可以更加频繁的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最后,根据校园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金融信贷机构可以创新出更加繁多个性化的信用卡产品,用以应对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大学生不同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学生信贷消费的群体,使市场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3.构建模式,理性消费

从校园信贷消费这个角度来说,过于高的借贷额使金融企业贷款的使用率低于平常状,而且会引导大学生养成过度消费的习惯和增加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所以应积极看待校园信用消费模式的建立,从而使大学生信贷消费得以良性发展。具体的做法应该首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模式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以完善的分析报告为基础研究出消费信贷市场中供求平衡的可信区间,并且对校园消费信贷的模式和额度进行适度的限制;其次,积极倡导和大学生机构部门的合作机制,并,根据国家助学金贷款制度审核大学生的信用额度,用以建立合理的大学生消费信贷体系,确保大学生校园信贷消费行为是理性可控制的;最后,引进金融市场中的消费信用评级机构,在根本上重视信用的预警机制,在大学生进行信贷消费时一旦发现消费异常,相关机构可以立即采取风险规避手段,保证将信贷风险降到最低。

4.注重质量,个

大学生消费群体选择信贷服务的关键是信贷消费的金融服务机构是否能满足其需求,因此各部门之间的竞争点就在于信用服务。致力于提高信贷产品的质量,重视开拓新的市场份额,使互联网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可以做到创新服务和市场充分利用的平衡,这才是信贷消费市场当前应该考虑的事情。最后,根据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来说,互联网金融机构只有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业务和各类增值服务,才能保证大学生消费信贷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娟,何波.高校学生信贷消费与诚信教育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9(48).

[2]陈竹韵.浅析浙江省大学生信用卡市场[J].商场现代化,2009(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