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3 11:02: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情绪管理的知识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18
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为数不少的教师对何为课堂教学管理及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并与实际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在下文中就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希望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师有效进行自我管理
虽然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只有教师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才可能高效的开展。在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能够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
(一)对个人的情绪进行管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能够对个人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人生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也是如此,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可能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然而教师却不能将个人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难以对个人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尤其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将个人的情绪发泄到课堂教学之中,直接影响到学生,原本学生怀着积极的心态学习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发脾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而教师如果能够对个人的情绪有效进行管理,时时以微笑面对学生,那么,学生的心田宛如被阳光照耀,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对个人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
(二)对个人的言行举止进行管理
初中学生不仅精力旺盛,而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是学生尊重的人,同时也是学生模仿的人,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为了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对个人的言行举止进行管理。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举止得体,同时教师的创新精神与刻苦学习精神,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传递给学生,这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都有很大帮助。
二、有效进行学生管理
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个人进行有效管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只有通过对学生的有效管理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进行管理
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进行管理。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精力旺盛,记忆力强,但是自制力不强也是学生的特点,因此,教师只有对课堂纪律进行有效管理,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学习知识点。教师在进行课堂纪律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再采用传统的纪律管理模式,一味的批评与压制学生,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新时期教师要采用新的纪律管理方式,使学生能够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进而达到遵守课堂纪律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纪律管理,还要通过有效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通过有效的学生管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良好学风的营造,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力争上游的学习风气,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得到调动。
三、有效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管理
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起重视的另外一个点就是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教学只有四十分钟左右,教师如何对这仅有的几十分钟进行管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抓住分分秒秒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就能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并非如此。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合理安排,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该如何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管理呢?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合理安排教师讲解知识点的时间
虽然现代教学倡导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管理,然而教师依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师讲解知识点的时间进行有效安排。教师要安排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点讲解的时间、复习旧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重点与难点知识讲解的时间等,这样教师才能更加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二)有效安排互动的时间
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点,还应该有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互樱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得到有效解决,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师的思想。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使学生之间展开有效的讨论,开阔学生的思路。
(三)有效安排学生放松的时间
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放松的时间引起重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进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放松的时间,对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高强度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学生喜欢的音乐使学生的大脑得到调节。
课堂教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也要实现途径的多样化,通过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想要通过课堂教学管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还需要注意很多问题。本文就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
所谓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师通过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管理,进而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课堂教学管理具有丰富的含义,并不是简单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纪律进行管理。初中英语教师想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要求首先能够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掌握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进而切实的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初中英语教师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
上文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进行了论述,那么,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呢?我们据此进行探析:
(一)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管理
传统教学中人们往往将学生是否能够有效掌握知识归结于教师与学生本身,认为只要教师努力授课,学生努力学习,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课堂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由于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因此对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物理环境的管理,另一方面要注重进行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管理,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情况下,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物理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保持教室卫生,教师还要结合英语学科学习的特点,对学生的座位进行科学安排,包括教室的灯光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的物理因素,都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这样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物理环境。2.对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进行管理。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不仅要对物理环境进行有效管理,而且要对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进行有效管理,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在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环境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为出发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教师有效进行自我管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能够有效进行学生管理,而且要能够有效进行自我管理,这样才更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自我管理也具有丰富的内涵,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有效进行情绪管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尤其教师在产生不良情绪时,要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控。英语是一门语言,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的热情传递给学生,向学生传送正能量,使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激情也得以调动,进而在轻松、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应用英语知识。2.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进行的自我管理,不仅包括教师对个人的情绪进行管理,而且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对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管理
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能够有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管理。不同的课堂教学有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哪些知识点的讲解,采用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管理,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对教师更加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知识点也有很大帮助。当然,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管理,做好备课阶段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对课堂上要进行哪些知识点的讲解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
(四)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管理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对学生的多种能力都提出了要求,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更要能够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进而使学生的多种英语能力都得到提升。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课堂之始,先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整个课堂教学高效进行奠定基础。本人不仅会留出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点讲解的时间,还会留出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应用的时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同步提升。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留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对知识点有更加全面、深入的掌握。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Java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管理
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对编程普遍具有畏难情绪,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学生缺乏对Java知识的有效建构,不能将知识很好地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Java课程本身具有实践性强、知识前后关联紧密的特点,如果学生在某一阶段没有能够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将导致后续程序编写工作无法顺利完成。因此需要运用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重新组织、整理知识,理清Java课程自身的体系结构,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在所开发的Java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管理将从两方面开展,Java知识体系管理和个人Java知识管理。
2.1Java知识体系管理
Java知识体系管理主要指Java结构化知识体系。在虚拟学习社区建立之初,根据Java虚拟学习社区成立的目的,从Java课程体系的角度出发,针对Java程序设计的特点,同时考虑到教学具体需求,例如按照次序可以把Java课程分为Java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编程、图形用户界面3大知识板块,在各大知识板块中,再将知识点细分,如Java基本语法部分可以分为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数组、字符串等几个知识点。此后,将各大小知识点按编程的逻辑体系组织和呈现,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吸收知识。实际操作中,对Java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划分,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各个知识点以动态的卡片方式来呈现,将知识之间的关联通过概念图的方式进行关联,形成一棵“知识树”,学生在虚拟学习社区中,能够清晰地看到课程的体系结构,深化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实际编程能力。
2.2个人Java知识管理
学生个体的编程能力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Java虚拟学习社区中,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基础,结合建构主义理论与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强调不同个体对自身的知识管理,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完成自身程序设计知识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个人Java知识管理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管理,需要一些知识管理工具,将学生所拥有的资料、掌握的信息、学习的内容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帮助学生存储与吸收新知识,最终完成对编程知识的理解,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在所创建的Java虚拟学习社区中,提供的个人知识管理方式有协作互助讨论区、学习日志、个人知识地图、学习热线等,以实现知识的个性化管理,促进知识的吸收与内化。
3Java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
3.1社区首页
在Java虚拟学习社区的首页,提供注册登陆模块。默认情况下,正在学习Java课程的学生可以根据所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直接登陆,登陆后,后续的互助小组划分和协作学习均在以自然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群体中进行,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修改相应的密码。其他需要访问相应资源的访客,则需要注册完成实名认证,由任课教师来处理,进行相应的授权操作。此外,在首页还提供了站点内容分布导航以及导学教材,帮助学生尽快地了解社区的功能,以便更好地开展学习。
3.2知识显示与习得
在大学Java课堂中,每节课教学内容繁多,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学生不能完全消化吸收,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提供了一个知识显示与自主习得的环境。知识的显示不是简单地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而是按照知识管理的思想,将Java课堂知识以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在此模块的构建中,需要教师先梳理出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登陆后,选择需要学习的相应知识点,温习教学视频。这里的视频不是简单的课堂实录,而是以微课的方式呈现,通过录屏的方式,结合各个知识点,对相应知识点、或者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并经过多媒体软件编辑制作完成。
3.3知识评价与进阶
对所学知识综合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所学的状况,在Java虚拟学习社区中,考虑到知识前后的关联性,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采用“知识进阶”的方式,完成相应的知识点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所习得的知识点进行自我学习测评,掌握情况较好的同学,可以直接进行测评。测评完成后,将测评情况在线提交给教师,教师进行对应的修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进一步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测评合格,学生已掌握前面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后,方可点击进入下一个知识点学习与测评。例如要进入“抽象类”知识点的测评,学生必须先理解“类”的基本概念,掌握类的定义与对象创建的方法,并通过相应测评。
3.4知识检索与应用
除前面所述对知识点的视频讲解,在Java虚拟学习社区中,还需要创建课程所涉及的若干知识卡片,各卡片与相应的知识点相对应。在诸多知识卡片中,提供知识检索功能,方便学生在诸多的知识点中,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想要了解和学习的知识点,并根据需要展开学习。在检索到对应的知识点后,社区提供与知识点对应的案例应用区。这里的案例不是单纯的代码展示,而是从学生的思考角度,将每个案例从分析、设计到编码、调试的过程展示给学习者。例如在讲授完可视化图形界面中的“页面布局”这一知识点后,在案例应用区中即以“计算器”为案例,引导学生如何应用“网格式”布局管理器完成计算器的布局设计,后续再分别针对不同的按钮注册监听者,继而编写事件代码,并列出调试中的常见错误与解决方法,逐步完成程序的开发工作。
3.5协作互助平台
在Java虚拟学习社区中,根据自然课堂中学生的情况、学生的成绩基础、结合性格特征,充分考虑到组中成员的差异性,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编组。而平台则提供包括从简单的“画板”、“多文本编辑器”到复杂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多个Java项目案例,每个小组在虚拟学习提供的协作互助平台上,选择需要合作完成的项目案例,学生可利用平台在线合作完成,在完成过程中编程能力较好的同学可以对其他学生进行实时解答与帮助,学生之间讨论、协商、互助,直至最终完成项目的开发工作。
3.6个人知识空间
在Java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人知识空间模块的功能十分重要,它的功能主要包括几个方面。①学习日志:记录每次登陆所学习的内容,所需的时间,完成测评的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这些将为后期教师的学情分析提供基本信息。②个人知识地图:学生在完成相应知识模块的学习,通过测评后,在个人知识地图中添加相应内容。对比Java知识地图,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多少,还有多少知识点尚未掌握。③知识学习指导:教师在阅读学生编写的程序,结合学生测评的情况,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基本的学情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学生进行恰当地指导。④学习热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的问题或者疑惑,都可以利用个人知识空间中的学习热线,借助于平台的即时消息功能,向教师求助,以获得解决的方法。⑤协作互助讨论区:学生能够在此区域查看到自己所在的小组以及小组所承担的项目、各人的分工与完成情况。
4技术实现
基于知识管理的Java虚拟学习社区在总体设计上采用MVC模式架构,具体开发时,以VisualStudio2014为开发平台,后台数据库为SQLServer,结合跨数据源于数据格式的LINQ技术,使用编程语言C#以及Ajax技术,结合使用脚本语言javaScript完成程序的开发。知识卡片、知识地图、概念图部分全部采用Flash、Authorware、PhotoShop、CamtasiaSudio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完成。
实践教学是大多数学校的弊病,因为大多数学校主要要求学生以理论学习为主,几乎没有实践这样一个课程。但是对于高职而言,实践教学法似乎是比较容易施行,一方面,高职教学主要注重实践,一方面,他们有这样的资源。在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才有可能把课程学好,并且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投入到实际生活中去。
1 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法概述
实践教学法,是一个对于有一定目标的教学而进行的学习方法。其最主要的是强调实践。所谓的实践,就是亲力亲为,自己亲身去感受,自己动手去做,而不是单一的用眼睛去看。实践教学法是针对某一??题而展开的一种学习方法。一方面,实践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一方面可以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例如在酒店服务领域中,前台人员必须保持微笑,我光看微笑这一个词,是学不会的。所以需要实践教学法来强化我们的基本技能。
1.1 实践教学法的内容
实验也是属于实践教学的范围之一,在我看来,在教学活动中凡是与提升动手能力有关或者亲自实践的都属于实践教学。其中,实践教学还包括实训、社会实践等,这些都是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毕业论文的设计,也是属于实践教学的内容范围。
1.2 实践教学法的意义
实践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它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让学生真正的去尝试,在尝试中学到知识,在尝试中锻炼自己的技能,在尝试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实践教学法做到了学与做结合为一体。学生不再只是在枯燥无味的课堂中,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与概念。
1.3 教学法创新之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规的教学方式主要有讲解法。这是所以任课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他们很少考虑到学生真正的需求。因此,会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看法是,知识就是知识,知识就是用来死记硬背的。从而没有办法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样,就曲解了原本学习知识的目的。而实践教学法弥补了讲解法所带来的最大的遗憾。
2 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与实践教学法
高职酒店管理教学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它需要学生必须拥有强大的实践经验作为后盾。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综合性很强(如图1),实践教学法是学习高职酒店管理的基础方法。只有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够真正的学好高职酒店管理。有一句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论什么课程,我们都要强调实践。
2.1 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的实践教学法内容
高职酒店管理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而实践教学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之前我们在具体谈论实践教学法的内容时 ,就有说到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践等等。那么实践教学法在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内容具体有什么呢?实践教学在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包括了课堂上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遇到突发事件该怎么样解决。还包括教师的课堂展示,学生实验。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或者PPT中的展示,布置学生回宿舍自行完成,学生相互检验。
2.2 实践教学法是解决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的金钥匙
实践教学法能够在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解决很多教学法所不能够解决的问题。例如,讲解法不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到酒店管理的基本操作与步骤,而实践教学法则是打开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直观性大门的金钥匙。它不仅弥补了讲解法的空缺,并且拥有直观性、操作性等并存的优点。
2.3 实践教学法为高职酒店管理教学锦上添花
实践教学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酒店管理的知识,在更大的意义上,实践教学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仅只限于知识。它带给学生更多的是社会经验、操作技能、人际关系等等。在教学方面,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很好的学习文化知识与技能。在适应社会方面,实践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教学法的施行下,学生能够学到更多关于学习之外的东西。所以说,实践教学法为高职酒店管理教学锦上添花。
3 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之实践教学法的应用――以酒店服务为例
高职酒店管理包括很多的方面,而酒店服务只是其中的一门课程,酒店服务又包括了很多小的方面。例如前台、客房等等。酒店服务属于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的一部分。这一门课程,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它更需要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法就可以满足这一点。按照一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操作训练,从而使学生自己能够领悟酒店服务这一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3.1 实践教学法强化学习酒店服务的知识
实践教学法是在学生较为了解酒店服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很多的锻炼机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在酒店服务的前台工作方面,酒店服务课程中要求在遇到特殊客人(发脾气等)的时候,要冷静处理、保持微笑。这些理论的知识都需要系统的训练来作为强化的手段。因为情绪是不可控因素,我们虽然时刻牢记要保持冷静,一旦真的面临突发事件,就很难把控自己的情绪了。所以,实践教学对于酒店服务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3.2 实践教学法促进学习酒店服务进程
实践教学法是酒店服务课程中的疑难知识点的最佳诠释。在酒店服务中,客房服务的知识点琐碎而又繁杂。很难让人记住。那么实践教学法可以在学生亲自到酒店客服中进行整理。通过整理客房服务,来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理论往往源自于实践。还有餐厅服务行业的知识点,餐厅服务行业几乎全部都是操作性的理论知识指导。所以更需要学生操作,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3.3 实践教学法为进入酒店管理做铺垫
2.教学手段和方法单调,教学效果欠佳。目前,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还是传统的方式为主,以书本为主,照本宣科,而且备完一遍课后很少再去改变教学形式,一门课一本教材用几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很少会去主动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也不太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教学效果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此外,《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非常复杂和务实,仅靠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也很难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3.理论教学和实践存在脱节情况。《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外,还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很多危机出现的时候,只有知道如何自救,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如何去救助别人,才能去制订完善的预警、识别、管理和善后等机制。因而,目前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理论的内容偏多,偏感性,而实际需要的则是更具体、更现场的内容与知识。甚至很多高校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实践教学课时在总课时中所占比例很少,甚至干脆未设实践学时,同时,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的人力与财力的投入也相对不足。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手段的更新
1.教材使用的创新。大部分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基本以教材为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尽量改变以往“一门课一本教材”的教材使用模式,调整为复合教材的模式,采用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主教材涵盖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体系和其主要的知识点,体系完整,内容精练,而辅助教材则注重以实践为导向,强调通过引入各类案例、各种实践形式等方式来进行必要的强化补充,切实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目前,可以使用的主教材中相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危机管理》(薛澜 2003)、《公共危机管理导论》(肖鹏军 2006)和《公共危机管理通论》(胡税根 2009)。
2.课程前沿内容的引进。对于《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而言,向学生传授相对较新的知识和理论是我们开展教学的主要目标。但在教材使用中,由于出一本教材往往耗费几年的时间,更新周期相对较长,但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相对较快,目前已出版使用的教材中,基本无法囊括本课程最前沿、最新的理论和方法。因此,任课教师在教授本课程中,需要积极、主动地引进本课程、本专业领域一些的前沿知识。当然,如果教师本人在这些领域的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在讲授本课程的过程中,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接触和学习到本课程领域内的最新知识。采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时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同时也能很好的弥补教材更新周期长的缺陷,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3.《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应积极探索,尽量改变目前单一的教学方法,避免纯粹的理论教学方法,应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争取最大可能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运用案例教学与团队学习相结合。②运用课堂讲授和专题讲座相结合。
关于课程设计的模板有很多,本文内容基于源自于Madeline Hunter的课程设计理念,包括情绪调动(Energisers)、课程指导(Introduction&MentalSet)、课程目标(Sharing the Objective)、教授(Input/Information)、演示(Models/Demonstrate)、检查(Check for understanding)、反馈(Give Feedback)、独立练习[Practice(Guided and Independent)]、总结强调(Wrap up)。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掌控与应对策略对于课堂整体效果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没有进入情绪高昂和内心状态,教师就急于传授知识,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也会让学生感觉疲倦。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学习兴趣,教师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在澳洲培训学习期间,每节课开头的三五分钟使笔者印象深刻。教师会以小团队游戏互动来调节课堂气氛,大家以饱满振奋的热情开始学习,效果良好。调动策略不仅在学习任务之前,更要贯穿到课堂的整个教学活动中。
二、调动策略
TAFE均为小班授课,团队学习方式广被采用且效果良好,也便于组织。这里介绍的基于团队学习的课堂调动策略,一般会基于成人教育学及教学方法(Adult learning)指导下开展团队学习,课堂中常用的3个工具分别是Y-chart、palcemat、P-M-I chart。
1.Y-chart
Y-chart法是通过看、听、感受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教师快速评估课堂状态,也可以让学生反向体验,教授一种合作技能。这种方法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可以一直采用,通过看学生的表情、表现,听团队的讨论,感受课堂的氛围,可以了解学生对讲授的内容接受和理解的程度。而学生特别是团队组长也可以通过该方法评估团队学习的效果情况,也使得他们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这在现今的教育环境下尤为重要。
2.palcemat
对于广泛开展团队讨论的要求,此法也是个不错选择。此种方法将一张大图纸分为若干部分,每人负责一部分,对于教师给的一个主题各自独立思考后,在自己所分区域充分陈述罗列观点。团队内成员之间经过充分的讨论后,最后形成团队共同的观点,在整个课堂上陈述各个团队的观点。这种方法有利于形成团队凝聚力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值得借鉴。这种方法既鼓励独立思考,又鼓励团队学习。W生在对知识点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得到了团队教育。
3.P-M-I(Positive Minus Interesting) Chart
这种方法是用于辩证客观的评价某一方法及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某一方法或知识点全面分析,评价积极的方面,不利的方面和需改进的方面。以期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数据库的教学中,用团队分组法进行,积极的一面是教师可以快速掌控课堂进度,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消极一面是分组学习时候积极基础好的同学会更加积极,而基础稍差的同学会表现消极甚至沉默。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是,面向每个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能参与讨论和学习,尽量让绝大多数学生对团队学习讨论的主题和内容感兴趣,同时要适当调整课程进度,鼓励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4.Johnsons五种高效团队基本情绪管理法
想要使团队学习取得高效,教师要有效应用课堂调动策略,其中高效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能够让团队中成员能够充分参与并且有所提高,达到教学效果。课堂管理中可以应用Johnsons团队情绪管理法:团队学习分组中各成员需要独立的,各自负责一部分工作;要进行充分的面对面交流;善于运用团队合作的技能;要操作或演练而发挥各自作用;团队成员之间要产生积极的相互依赖。而第五点对于高效团队管理及调动策略的有效应用至关重要,有九种方式可以使得团队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依赖,分别是设定团队任务目标、制订团队规则、分享各自资源、进行内部激励、设定外部竞争力量、打造相互依存的环境、团队独特身份标志设计、制订好团队合作的序列顺序、预演模拟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都可以采纳。
5.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有效的课堂学习同时需要营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这是课堂调动策略的基础,需要教师注重课堂调动互动时候的提问技巧,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提问,让学生感觉安全而不是尴尬甚至恐惧。对于积极的学生通过强化鼓励达到目标,对于不够积极的学生可以采用先肯定,再提示,而后让其参与的方式让其感觉安全。
三、课堂不当行为的处理
任何一位教师在授课中应该都有遇到过一些不当行为,特别是现在的学生群体,因所处的环境和接受信息的途径、学习习惯、人生观等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使得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当的课堂行为更是有碍调动策略的实施和有效团队的学习与管理。常见的课堂不当行为包括:玩手机、抄袭作业、不认真听课、团队学习不积极、甚至咒骂、小声粗鲁评价、听歌、睡觉、嚼口香糖、破坏上课教具、聊天、迟到、早退、下地乱走、把玩文具、打闹推搡,甚至是自残、性别歧视,甚至是种族歧视等等。而想要有效应对、化解、阻止改变这些行为,教师课堂管理的技巧至关重要,有时候甚至需要一个团队,包括学校管理层面、家长、社工等共同介入。
课堂管理低效的教师往往没有幽默感,对待学生不公正、情绪化,课程准备不充分,课堂组织不利,不喜欢也不享受教学,对学生的课堂反应无反馈和自我改变,课堂枯燥无趣等。这样的教师经常较严肃,他们想树立更高权威,遇到个别学生的不当行为,整个课堂的学生都被惩罚,作风粗鲁、易怒。被惩罚的学生走出教室,偶尔情绪失控甚至哭泣等。
课堂管理高效的教师清楚学生为何会有不当行为及行为类型,会有一系列的策略阻止行为严重并及时回应。他们有幽默感、充满热情,在课堂内外都会关心关注学生,礼貌、公平,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教师遇到学生不当行为会恰当的回应,直接面对学生,充分进行私人交谈,多次给予暗示等。能很好地掌控课堂。
教师除了用好高效管理的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为何产生不当行为。学生有不当行为一般有如下原因:渴望归属,想控制他人,想体验快乐与自由,想克服无聊情绪等。教师在选择处理方法的时候要考虑其他因素,包括课程的重要性,与学生的关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学生过去的行为特点以及学校的纪律规定等。
在此,基于Bumps理论,提出课堂不当行为的处理共分如下7级。
low key。通过简单的言语阻止不当行为继续(例如学生玩手机)或者通过眼神注视来提醒,尽量用很少的语言,同时要快速、安静,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Squaring Off。走近学生身边进行暗示,需直接面向学生,用少的言语,不要对方明确答复,解决了说声谢谢。
Choice。给出学生选择,告知学生,让其或者离开课堂,或者停止目前的不当行为。要通过艺术的表达来给学生适当选择,要求学生有明确回应。解决了之后,老师要说声谢谢,给学生保留颜面。
Act on choice。若实施第三点选择的行为无效,则须暗示另一种选择,但要在学校规章制度范围内解决。教师要告诉学生自己的目的,同时仍要继续维持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需靠近不当行为的学生,不给他在班上发挥高涨情绪的机会,也不要带有怨恨,注意态度要柔和,适当用低沉语调和合适的肢体语言及表情。注意,@时候不能妥协,坚持执行处理,学生必须要做出选择或改变。
Defusing the power struggle。这时候的教师虽然内心非常气愤,但是一定继续保持冷静的情绪对待不当行为。
Informal contracts。非正式的沟通,对学生继续不良行为的严重后果给予警告,希望其立刻停止。
Formal contracts。如果以上方法均未奏效,可根据规定或制度进行严肃正式的处理,例如交给相关部门,然后下发处分文件等。
可见,针对课堂不当行为的处理要遵循科学有序的规律及层次。教师要有一定的修养与胸怀,要充满对学生的爱护和理解,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家庭背景环境等。同时要针对不同行为和事态发展采取果断灵活的处理方法,要一直保持冷静情绪,有时候操作起来会有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修正和优化,改进课堂管理策略,对学生待以公正之心、公平方式、科学方法,理性地对待和处理。
四、小结
本文基于笔者在澳大利亚TAFE体系的培训中的心得与学习探索,总结提炼了课程设计与课堂调动策略;针对小班教学模式的团队学习,提出了三种调动策略及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团队高效学习的情绪管理方法;针对影响课堂学习的课堂不当行为,也提出了科学递进的解决办法。本文的方法可以借鉴和应用于课堂教学及课堂管理中。
参考文献:
[1]湛邵斌,林徐润,秦文.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骨干院校建设的启示[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现今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此课程不仅是会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之一。从吉林省历年来的考试情况看,该科的通过率一直很低。那么如何提高该科的通过率,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被动的学变成主动的学,下面笔者就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在教学中得到的一些经验和探索结果。
一、本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
这门课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它综合了法学与经济学、会计学、伦理学四门学科知识,是一门交叉课程。其特点是和会计实务联系很密切,但法律条文多,知识点分散,需要背的内容多,学生学起来可能会觉得枯燥或有畏难情绪。但是本课对学生又特别重要,它的意义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依据、手段和过程,了解对会计机构与人员的要求、以及会计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和继续教育管理规定,掌握支付结算法规,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养成良好的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与习惯,从近期看学习此课是学生取得初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必备的条件,从长远看,此课程将为学生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很多高校在开设本门课程的时候,将本课程设置在大二上学期,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本专业的一些相关课程,正是考从业资格证的最佳时机。但是此时开课的缺点是,在此之前的一年学习中,他们对会计这门学科的认识不够,会计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而且,从教学上来说没有新颖的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这样教师教起来费力不讨好,学生还没有兴趣学。
二、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我谈一下在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措施
(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对于吉林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来说总共分为四章,每一章有其内在的特点,根据其特点,我们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本章的特点是和《会计学原理》联系紧密,但也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学本课程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系统,但多。教学中应以会计工作中常见的事例,问题和有关违法案例为引导,引领学生主动去体会会计法规的精神实质,从而培养学生依法处理会计业务的意识与能力。
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本章的特点是和实务联系紧密,学生很多都没有见过实务中应用的票据,而且也不太清楚利用票据结算的规定,也搞不懂银行账户的含义。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以常见的票据实物及支付手段为例,让学生掌握支付结算的概念,以及银行结算账户、票据结算及非票据结算的法律规定。
在教学时我就曾利用学校的资源打印出很多实际的票据,利用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填写票据。有的学生扮演银行,有的扮演各个关联公司,让他们之间进行往来业务,用填写的票据进行结算。这样上起课来既不觉得枯燥,学生们爱学,感兴趣,而且在此过程中设计到的知识点练过之后是不会忘记的。
第三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本章是此书中最难讲的一章,因为对于税收管理来说法律条文多,讲解和解释都是很枯燥的,而且背起来非常的困难。教学中应注意以企业日常工作中常见的违反税收征收管理的案例为主,强化学生记忆税收征管的要求与责任。要求学生掌握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了解发票管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的相关规定;区分不同的税收征收措施与方式;识别违反税法的行为与责任。
第四章,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应注意以财务工作中常见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例为例,引导学生自己主动观察与分析判断哪些行为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掌握和领会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正确识别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并知道如何杜绝和防范,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二)注重前后知识联系
在教学上要注重前后的知识能够窜连起来,学生往往都是学一点,忘一点。学到后面,前面的知识就都忘记了。大部分学生对于某一章的单个问题能回答的,但,一旦让其联系以前的知识来回答,就答不上来了,知识点没有吃透,没有记牢,不会运用是现在学生学习此课程的一个通病。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应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前面的知识和后面的知识进行联系。其实书后面的支付结算和税收管理制度这两张和前面的知识有很多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温故了前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将书上的知识掌握牢固。
(三)案例分析式教学
之前的各个章节的教学方法探讨中,对于每一章,都有案例分析的授课方式。本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此门课程是枯燥的,只有案例分析才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主动学习的态度,所以我认为案例分析是本课程最佳的选择。
但是不是说每节课都要用到案例分析式的教学方法,因为此方法虽然好,但是用多了,一样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在学生中会引起“审美疲劳”。
学前教育面对的是0~6周岁的幼儿,其表达能力、思维方式、自控能力以及行为习惯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活泼不易管束,模仿能力强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幼师肩负着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任,这就要求幼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尤其是课堂管理能力,以保证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幼师生会唱会跳,而往往忽视对文化课程的重视,尤其是数学学科的课堂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学校的学习计划安排不合理,要求不严格,幼师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这样幼师生走向工作岗位,对幼儿数学课堂的管理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耽误幼儿数学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对优化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存在问题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目标不完善
课堂管理目标是开展课堂管理的“方向盘”,决定着课堂管理的实施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所要达到的目的等.新课标规定,课堂管理的目标应当包括长远目标、基本目标、中心目标三个方面的内容.长远目标是指课堂管理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根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目标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求师生良好的关系,教师成为学生“亦师亦友”的合作伙伴,师生成为共同学习、成长的伙伴,彻底改变过去紧张、单调、沉闷的课堂环境,构建活跃、宽松、自由的课堂管理环境.中心目标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课堂管理的一个中心思想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保证学生按照教师授课要求,在知识、技能、思想、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在课堂管理中,长远目标、基本目标、中心目标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然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目标并不完善.一方面,数学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课堂管理过程中,对于远期目标的关注较少,过分压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单方面的强调数学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完成,忽视了幼师生从事幼教工作的长远规划,缺乏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引导,导致未形成师生共同的长期的、宏观的、共同的愿望.另一方面,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于其过程与方法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重视度不高,尤其对幼儿园需要具备怎样幼儿数学教师考虑不充分,造成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堂管理目标、教学任务等与幼儿园的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课堂主体定位不准确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合作者.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和互动交流中领会并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但现实生活中,课堂管理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主宰着课堂管理中的各个环节,比如教师布置课堂任务、安排课堂教学的进度等,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并没有考虑学生的意愿和接受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被剥夺,只有在教师点名提问时,才会有学生“发声”,但往往也是回答课本上的知识,而不会提出自己对于课堂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等的看法.这样往往导致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为准备教学任务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二是在课堂中能够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课堂上表面“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但在学生心中大多有“怨言”,对教师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这样就会逐渐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三是在教师“高压”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独立思考能力,完全是在教师的掌控中机械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索能力无疑是一种扼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3.课堂氛围缺乏生机
课堂氛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轻松、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提前进入“教”与“学”的状态,促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教”与“学”的效率提高;但如果处于紧张、消极、沉闷的课堂环境,教师产生厌烦情绪,对于教学任务“草草了事”,“心不在焉”,严重阻碍教师真实教学水平的发挥;而处于压抑环境下的学生,往往也会呈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兴奋度不高,注意力分散,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课堂氛围是师生、生生共同配合产生的学习氛围,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否融洽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对一所幼师学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但是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和老师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在课堂观察中,我们也发现整个教学过程秩序井然,各个环节安排的紧张而有序,但教师“讲解、提问”的过程占了大部分时间,学生的回应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出现较少,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就是一个简单的好字,课堂氛围略显压抑、沉闷,缺乏生机,这表明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忽视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缺乏对于课堂氛围的重视,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关注较少.
二、优化策略浅析
1.因材施教,明确课堂目标与计划
课堂管理目标是课堂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决定着学习内容、活动设计、教学方法等.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提高学习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了解学生学习经验,并以此制定教学目标与计划.尤其是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知识点关联着另一个知识点,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每名学生的课堂管理目标和课堂管理计划.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曾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取决于性格因素特别是意志因素的影响.良好的性格是培养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重要因素,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能力和注意力都有所不同,思维的灵活度和理解能力也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性格,根据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规划课堂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方面,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课堂管理的成败,教师与学生是最亲密的,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因此,师生关系是课堂管理中最纠结、最复杂的关系.只有教师正确地认识师生之间的矛盾,并巧妙地化解冲突与矛盾,建立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促使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理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保证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取得成效.每名学生都是不可代替的独特的个体,在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威严”,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人.因此,一方面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学生,相信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将学生当作与教师同等地位的人,而后才是需要督促、需要爱护的孩子.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信任教师.
3.强化课后反思,提高管理水平
课堂管理不仅仅局限于课前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课堂上对教学计划的实施和课堂纪律的维持,还应当关注课后学生反馈信息和教师的反思.通过与学生交流以及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可以了解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教师应当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水平.比如编写课堂日志可以较为全面地记录教师在课堂管理的全过程,将自己的“闪光点”和“失败之处”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既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作为自己教学成长的记录.通过对课堂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不断反思自己教学方法、管理方式,逐步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领会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的充分结合,培养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提高教师实践反思能力,进而提升专业水平;另外.在对课堂管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对课堂管理的反思,还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课堂管理案例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师生对课堂管理案例的共同分析与反思,制定新的课堂管理目标和适用新的课堂管理方法.
4.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多元化的课堂管理评价机制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评价机制使学生处于课堂管理的被动地位,不能满足现在新课改的要求,必须完善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多元化的课堂管理评价主体.一是数学教师之间的评价.数学教师之间具有相同或是相似的知识背景,熟悉、了解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重点知识、学生的基本概况等各方面的内容,能够提出具体而切合实际的评价意见.另外,教师之间的评价还可以看作教师之间互相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师之间形成“竞争+合作”的良性循环.二是学生的评价.学生是课堂管理的主体,也是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的最直接“接触者”,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最具有“发言权、评判权”.通过学生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也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
5.重视实践作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观念与幼师生未来的职业要求相差较远,因此,在数学课堂管理中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一是“课前练教”,在课堂教授新知识前,先挑选一名学生带领同学们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教课能力.二是充分利用仿真模拟教室.目前师范学校都配备了仿真模拟教室,在仿真模拟教学环境下,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自己查找资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作教师的意识.三是组织见习实习.为了保证学生直观地感受幼儿教育工作,教师可以适时的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实习,观摩幼儿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直接给幼儿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与应当具备的素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择业能力.总之,数学课堂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数学教师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一轮课堂改革对于数学课堂管理提出的“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下,只有不断优化现有的课堂管理模式,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更多的生机.
作者:刘建国 单位:常州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09).
1. 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目标不完善
课堂管理目标是开展课堂管理的“方向盘”,决定着课堂管理的实施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所要达到的目的等. 新课标规定,课堂管理的目标应当包括长远目标、基本目标、中心目标三个方面的内容. 长远目标是指课堂管理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根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目标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求师生良好的关系,教师成为学生“亦师亦友”的合作伙伴,师生成为共同学习、成长的伙伴,彻底改变过去紧张、单调、沉闷的课堂环境,构建活跃、宽松、自由的课堂管理环境. 中心目标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课堂管理的一个中心思想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保证学生按照教师授课要求,在知识、技能、思想、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 在课堂管理中,长远目标、基本目标、中心目标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 然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目标并不完善. 一方面,数学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课堂管理过程中,对于远期目标的关注较少,过分压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单方面的强调数学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完成,忽视了幼师生从事幼教工作的长远规划,缺乏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引导,导致未形成师生共同的长期的、宏观的、共同的愿望. 另一方面,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于其过程与方法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重视度不高,尤其对幼儿园需要具备怎样幼儿数学教师考虑不充分,造成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堂管理目标、教学任务等与幼儿园的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 课堂主体定位不准确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合作者. 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和互动交流中领会并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但现实生活中,课堂管理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主宰着课堂管理中的各个环节,比如教师布置课堂任务、安排课堂教学的进度等,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并没有考虑学生的意愿和接受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被剥夺,只有在教师点名提问时,才会有学生“发声”,但往往也是回答课本上的知识,而不会提出自己对于课堂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等的看法. 这样往往导致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为准备教学任务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 二是在课堂中能够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课堂上表面“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但在学生心中大多有“怨言”,对教师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这样就会逐渐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是在教师“高压”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独立思考能力,完全是在教师的掌控中机械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索能力无疑是一种扼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3. 课堂氛围缺乏生机
课堂氛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轻松、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提前进入“教”与“学”的状态,促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教”与“学”的效率提高;但如果处于紧张、消极、沉闷的课堂环境,教师产生厌烦情绪,对于教学任务“草草了事”,“心不在焉”,严重阻碍教师真实教学水平的发挥;而处于压抑环境下的学生,往往也会呈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兴奋度不高,注意力分散,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课堂氛围是师生、生生共同配合产生的学习氛围,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否融洽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对一所幼师学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但是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和老师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课堂观察中,我们也发现整个教学过程秩序井然,各个环节安排的紧张而有序,但教师“讲解、提问”的过程占了大部分时间,学生的回应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出现较少,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就是一个简单的好字,课堂氛围略显压抑、沉闷,缺乏生机,这表明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忽视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缺乏对于课堂氛围的重视,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关注较少.
二、优化策略浅析
1. 因材施教,明确课堂目标与计划
课堂管理目标是课堂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决定着学习内容、活动设计、教学方法等.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提高学习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了解学生学习经验,并以此制定教学目标与计划. 尤其是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知识点关联着另一个知识点,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每名学生的课堂管理目标和课堂管理计划. 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曾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取决于性格因素特别是意志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性格是培养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重要因素,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能力和注意力都有所不同,思维的灵活度和理解能力也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性格,根据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规划课堂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方面,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课堂管理的成败,教师与学生是最亲密的,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因此,师生关系是课堂管理中最纠结、最复杂的关系. 只有教师正确地认识师生之间的矛盾,并巧妙地化解冲突与矛盾,建立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促使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理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保证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取得成效. 每名学生都是不可代替的独特的个体,在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威严”,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人. 因此,一方面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学生,相信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将学生当作与教师同等地位的人,而后才是需要督促、需要爱护的孩子. 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信任教师.
3. 强化课后反思,提高管理水平
课堂管理不仅仅局限于课前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课堂上对教学计划的实施和课堂纪律的维持,还应当关注课后学生反馈信息和教师的反思. 通过与学生交流以及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可以了解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教师应当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水平. 比如编写课堂日志可以较为全面地记录教师在课堂管理的全过程,将自己的“闪光点”和“失败之处”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既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作为自己教学成长的记录. 通过对课堂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不断反思自己教学方法、管理方式,逐步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领会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的充分结合,培养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提高教师实践反思能力,进而提升专业水平;另外. 在对课堂管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对课堂管理的反思,还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课堂管理案例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通过师生对课堂管理案例的共同分析与反思,制定新的课堂管理目标和适用新的课堂管理方法.
4.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多元化的课堂管理评价机制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评价机制使学生处于课堂管理的被动地位,不能满足现在新课改的要求,必须完善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多元化的课堂管理评价主体. 一是数学教师之间的评价. 数学教师之间具有相同或是相似的知识背景,熟悉、了解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重点知识、学生的基本概况等各方面的内容,能够提出具体而切合实际的评价意见. 另外,教师之间的评价还可以看作教师之间互相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师之间形成“竞争+合作”的良性循环. 二是学生的评价. 学生是课堂管理的主体,也是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的最直接“接触者”,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最具有“发言权、评判权”. 通过学生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也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148-01
一、融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
情感共振原则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对人的认识、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个体认知素质中的道德感、责任感、理智感、美感等积极情感对提高地理学习效果极为有利,情达则理通,凡是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地理事物往往能较长地保留在他们的头脑中。地理课文中蕴藏的国情极其丰富,这些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情感性教学行为作用下,都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感情,从而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创设良好氛围,教管结合,多表扬鼓励,少惩罚打击,采取多种子方式创设浓郁的趣味情景、民主情景、激励情景、主动学习情景、探研情景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主动学习的行为,感受民主、和谐氛围、教师期望、同伴的鼓励,体验成功的欢乐。
二、做好课堂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备课。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
其次是编好教学提纲。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再次是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时教师要估计到上课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活而不乱、有声有色、紧张有序地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直观教具的选用和设计、制作。教具何时用、如何用,做到心中有数。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除定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外,还先后组织学生参观天象馆、气象卫星观测站等科普基地,拍摄月球表面、太阳黑子等天文照片,不断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提高地理兴趣。经过一年的准备,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电脑排版,自编了一份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天、地、人》地理杂志,既提高了自己应用知识的水平,又使全校同学能一齐分享他们的成果与快乐。
四、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感观,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五、分层次施教,分层次提高
主要做法就是“抓两头,促中间”,坚持培优补差”的原则,既抓尖子生,又顾及全。洋思人的信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课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展”。对学习能力确实较弱的,一方面不强求们跟上大队伍,同时也不能放弃,根据“最近展区”原理,分别给他们划定几个最适合的知识点,要求其掌握、过关,由于选定的内容接近其能力水平,学生就容易获取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力,促使其努力求知以提高成绩。
六、针对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需要
学生的发展主要是由他们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态度、形式和有效性决定的。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学生活动,增加学生自我管理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或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模式)应该是“目标-活动-发展”,即“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达目标靠管理”。
七、成功激励,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
成功激励是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的有效方法。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心理上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种再次获得成功,再次体验心理满足的需求。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常体验到这种成功的喜悦,并且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强化学生的这种探究精神,维持这种积极情绪。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能力以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求比较高,在大学本科工商管理的教学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近期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已毕业学生和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案例教学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时间,不利于学生对管理学理论体系的系统掌握一般来说,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资料进行事先阅读与分析,为了准确诊断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环节上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上的分组讨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且,教学案例多是涉及企业管理某个侧面的情况,难以全面展现管理学原理的各个知识点并有效构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所以,要想完整系统地讲授主要原理、概念,又要通过案例教学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实践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课时的客观限制。
2.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多是蜻蜓点水,难以满足学生对案例深刻透彻理解的高层次需求在问卷调查中,有部分学生提出相关建议:希望教学中涉及到的案例不要浅尝辄止,要对企业进行全面剖析。实际上,要达到真正提高应用分析能力,确实需要对案例企业所处的具体情境进行详细描述和更深层次的剖析,否则容易使学生陷入对问题表面化的想象之中。对于刚进大学的新生而言,他们实践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也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十分重视,但由于能力有限难以形成良好的课堂讨论,最终导致讨论无果。
3.案例教学就是听故事、看视频,对于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实际帮助非常有限由于案例教学本身独特的活动方式常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实施案例的初期,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颖感,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案例教学的持续进行,教师不断要求学生研读案例和教材,进行紧张的思维,参与集体的交流,所以对学生又会产生一种外在的压力,诱发部分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厌倦心理。加上长期以来,学生已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所以,对于教师课堂上要求大家去做了解的企业案例,只有小部分学生会在课后认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大部分学生则是偶尔查阅资料,并不会全身心投入到案例当中。于是,案例教学只能演变成教师讲案例,学生听故事,听说之后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还是没法提高。
二、对“管理学原理”中案例教学的反思
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反映出,部分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把握案例教学的内涵、分类及各自的适用条件。众所周知,我们现在谈的“案例教学法”是从美国哈佛商学院引入的。他们所使用的案例(case),是指运用语言和各种视听手段描述特定管理情景,以便学生能够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对相关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从1910年担任哈佛商学院院长的克普兰博士建议使用以来,到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成为哈佛商学院教学的主流方式,超过教学总时数的80%。如今,哈佛商学院已是美国最大、最富、最有名望也最有权威的管理学校,这与它杰出的教学方法与辉煌的教育成就分不开。但是,就在案例教学方法逐渐推广的今天,很多人都忽略了哈佛案例教学实施的对象并非本科生,而是两年制的专业硕士研究生(MBA)、四年制的博士研究生(DBA)和各行业的在职经理培训。这就说明,哈佛式案例教学并非完全适用于本科低年级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拿来用的过程中必须对此进行适应性调整。为了更好地提高案例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使用效率,不妨将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分为三种类型(见表1),它们分别是:知识点案例、德鲁克式案例和哈佛式案例。知识点案例通常是通过精选的具有根本的、基础的、本质的教学范例。其教学意义在于解决庞大的、单纯追求百科全书式的理论知识传授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它是对某些代表性案例的整合结果,或者是对于同一范畴里多个情境之普遍性的诠释,所以,知识点案例的集成度较高,更为适用于技能与知识的建构。[2]与知识点案例相比,后面两种类型的案例更多的是源自对于某个复杂情境的真实记录。其教学意义在于,结合教材中的理论,以案例为基本材料,将学习者引入管理实践的特殊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管理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但德鲁克式案例的篇幅比哈佛案例短,撷取的是企业的全貌或缩影或某个侧面的情况,可以防止学生陷入繁杂的数据资料之中而不知所措,从而能够更快地抓住问题的实质。[3]不过,它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推理与解决问题的综合性思维。有所不同的是,哈佛式案例注重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原始资料作为分析的基础,这使得案例分析成为一项异常艰苦的工作。这些资料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全貌,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从复杂的背景资料和纷乱的信息中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关键要素,从而有效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不足之处在于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综上所述,如果授课时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应用上述三种不同类型的案例教学,不可避免地就会产生以上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比如,教师如果以哈佛式案例作为主导,很可能由于占用时间太多,无法达到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目的。而如果较多采用知识点的案例,那么,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构建亲情式的初中和谐班级,是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通过情感的交流,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有哪些心理负担。知道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疏导。这样的话,可以帮助学生恢复积极良好的心态。与此同时,还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让学生感觉到与教师之间并不是有那么远的距离,这种师生情是尤为可贵的。
初中生年龄小,可能会因为一点事情就会影响到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多观察学生,如果发现他们的情绪不好,要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排解心理的问题。排解心理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们要经常进行沟通,例如,可以经常开教学研讨会,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排解方法。将学生存在的问题排除后,就可以将学生的心结打开,这样他们就会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教师在课下与学生要积极地进行沟通,有了经常的互动,就会容易构建亲情式的初中和谐课堂。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就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制定好教学策略,在班会上给学生讲一讲,及时地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进而更好地开展亲情式的教学管理策略。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在任何情况下,教学的目的都不是让学生死学,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这是进行亲情式教学管理的关键。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涉及很多方面,其中一方面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进行自主管理。所以班主任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自我管理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有一个全面的掌握,知道哪个阶段该干什么,那个阶段不该干什么。然后班主任就要教给学生将自我管理进行具体化。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讲,在课下完成好作业。与此同时,对于学习情况方面的。班主任要告诉学生对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比如,上课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自己是否掌握了,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遇到不懂的问题,是不是能够问同学问教师将它解决。通过这种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学生们就能够很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另外,在生活方面教也要督促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很多初中都还不是寄宿体制,学生们都会在家里度过自己的初中阶段,而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生活习惯养成阶段。班主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与同学和谐相处,做一个有礼貌、有道德的人。学生从小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喜怒哀乐人人都有,但是如何将它们控制得当便是一种学问。班主任在班会上,就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一个积极阳光的人。
三、积极鼓励学生表达情感
新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现代人才所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就是信息素养,在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课程,但许多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讲解式教学,很显然这对于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的计算机学科来说并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对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不能再是枯燥的讲解,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取更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思维与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才能促进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实现有效教学。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有效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而是包括基础知识、认知规律等智力因素与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活动。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正是建立在对教师的喜爱基础之上的。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处于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之中,教师将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于接受者,认为学生只要将教师所讲的记清记牢就可以了。学生成为教学的附属,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地位与关系的不对等,使得学生对教师只有畏惧,消极情绪占主导。这些消极的情绪自然也会转移到学科的学习上来。为此,要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要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建立积极的师生情感,以实现积极情感的正迁移。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平等,让学生成为与教师平等的学习主体,尊重学生不同的心理与情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自然能够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认可。教师要关心学生,不要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情感与心理,健全学生的心理,提升学生的情感。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面对学生之间的种种差异,要一视同仁,不以成绩的好坏来决定对学生的态度。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公平公正,学生才愿意接纳教师,亲近教师,建立积极的师生情感,进而引导学生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计算机学科上来,激起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与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水平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科特征决定了教学不能只是枯燥进行理论讲解,而是要将理论与操作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操作,在操作中掌握理论。这样才能改变以往枯燥而空洞的理论灌输,学生所得到的才不只是空洞的理论,而是能够灵活地用理论来展开实际的操作与训练。
1.教师边讲解边操作。
教师在讲解时要将理论与操作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来为学生制作集讲解与操作于一体的微课视频,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限制,只要有网络有电脑,学生就可以登陆学校的网站来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微课,选择观看的次数与速度。如在学习文字的处理时,采用边讲解边操作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更加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更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理解。
2.让学生亲自来操作。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那么我们同样也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将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记忆于头脑之中,然后在操作中再加以运用,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安排教学时间,为学生预留更为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来加深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时,作业的布置也不要只是让学生机械的来记忆理论,同样也要体现理论与操作的结合,我们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设计活动,如学习了图文混排,与其让学生来枯燥的记忆,不如让学生将这些知识点用于设计活动之中。通过让学生来设计相关作品来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与操作水平。
三、开展丰富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学生只能接触到有限的知识。而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知识更新快,为此,我们要将教学的视野引向更为宽广的空间,要让学科教学与生活同步,与社会接轨,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信息技术的殿堂,才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文字的编排与图片的处理技术来为本班设计报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反映班级的友爱,让大家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不再是单纯地运用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包含着学生对班集体的情感。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设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自然会在课下更加深入地了解班级,了解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角度来反映自己眼中的班级。这样既可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实现师生、生生与班级的情感互动,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来开展知识竞技比赛,将学科众多的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小组之间展开对决,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题目,最后看哪组回答对的题目数量最多。这样的活动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天性,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更能引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展开主动参与,以加深学生对抽象枯燥的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