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04 09:28:0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1

【基金项目】本文是铜仁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主持人:蒋小红,项目编号:TR0155。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39-02

一、 多元文化

(一)对于“多元文化”这个名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方法,但是每一种解释归根结底的意思都是要说明在社会上存在着多种不同形式的文化,这些文化或是截然不同的或是有些许关联的。我国对于多元文化的学习主要是受到国外的影响,是在国外文化影响下产生的。我国是一个具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各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特有的文化,因此我国也是个具有不同文化同时存在于一个社会的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通过每个民族的人们祖祖辈辈的智慧结晶凝结而成的,每个文化的形成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积累。只有正确的对待并尊重每个民族的不同的文化,才能够建立正确的多文化观。不仅我国,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国家的文化或是国家内部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我们只有尊重并理解不同的文化,才能适应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情况下,应加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重视,从而达到既广泛的了解了外来文化又不丢失本民族文化。

(二)多元文化教育是建立在本国主要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并以民族文化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少数民族学生或是移民学生应该在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适应和理解主流文化,最终实现多种文化形式并存,共同发展。多元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接受主流文化,加强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种教学理念符合当前我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国情,有利于各民族的大团结。根据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幼儿园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知识和能力,而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当前的学前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为了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幼儿的发展,黔东民族地区的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应该充分体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授课的内容和方式,使多元文化教育起到应有的效果。多元文化课程教学活动中,除了应该大力弘扬民族主流文化,还应该适当融入一些当地的民族文化内容,例如可以组织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节日礼仪讲解、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的演示等,注重对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融入应该根据当地幼儿园的实际需要,课程内容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幼儿园的本土化已经成为当今幼儿园发展的重要趋势,黔东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应该从当地的人文背景出发,充分挖掘本民族中优质的教学资源,开发出适合本民族幼儿学习的教材和课程,实现多元文化教学。

二、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的建设

随着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很多地方的幼儿园在原有的教学楼和娱乐设施等建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多的建设以方便教学和服务幼儿。幼儿时期所受到的教育会存在于人的内心和大脑中,因此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在人的整个发育和成长时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时代,应使幼儿在幼儿园教育时期就形成一种潜在的多元文化观的意识。多元文化观念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对于不同文化的接收能力,有助于形成对不同文化的理解等。因此对于黔东民族地区来说,幼儿园文化课程的设置不仅要适应社会不同文化间融合的大趋势,还要能够体现出本民族文化的特色。本文选择“课程”作为重点的研究方面,是因为在整个的教育过程当中幼儿主要是以课程的形式来接收教育。不仅是在对幼儿的教育方面,在对其他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时也是以课程作为重点。我们对于不同文化融合的理解,对于本民族文化的重视都要通过课程的形式来体现和实现。

我国对于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刚开始的没有自己的理论知识只是引进外国在幼儿园多元文化方面的资料和著作,到认识到不应该单纯的借鉴国外的理论研究还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最后到提出适合我国的本土化的幼儿园多元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我国在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方面也编著了一些自己的资料。例如,曹霞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发展》、马有的《如何设计多元文化课程》等。但是在关于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要提高对民族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

(一)幼儿园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地方。首先,在幼儿园工作的职工,幼儿园的教师以及幼儿园中幼儿的家长,这些人不一定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因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就会把不同地方的文化带到这个幼儿园当中,那么就会形成多种不同的文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幼儿园所在的社区也会有当地的文化,各种文化的融合造就了幼儿园文化的多样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因此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内涵的道理和哲学含义更是深刻。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我国的文化,从中选取一些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作为一门课程。例如《三字经》、《百家姓》等历史书籍,我们可以将这些书籍中的部分内容整理成为幼儿能够接受并且容易接受的形式,从而来培养幼儿尊敬老人、做人谦虚、做事谨慎等品质。我们还可以充分的利用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例如剪纸、国画等来培养幼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不仅如此,作为黔东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在开设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课程的同时也要开设富有黔东地方特色的课程,使幼儿能够享受黔东民族地区文化应有的特色。

其次放眼世界,整个地球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社会,为了适应这个时展的需要应从小抓起,开设具有国际化特色的课程。国际化特色的课程会使幼儿了解中国之外的其他地方的文化特点,使幼儿的眼界放开,懂得更多的东西。在开设新课程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外国对于幼儿教育的办学经验,选择适合我们的先进经验,提高办学质量。幼儿在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时,会对各个文化进行不同的理解,将各种不同的文化进行比较,找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能够更加的清楚自身文化的特点。幼儿在不同文化的熏陶下,对于自身的交流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幼儿还处于对知识的懵懂状态,因此应将课程的设置简单、有趣但又不失教育意义,使幼儿在玩中学,使教育的内容不仅体现出不同文化的特色,还要重点突出本民族文化的特点。

(二)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多元文化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必须要加强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一线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因此,要想加强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就要积极开展对教师多元文化教学方法的培训。首先要使教师对多元文化课程有一个全面、正确以及深刻的认识,能够充分引起对多元文化的重视,牢固树立多元文化的理念。其次要让教师掌握多元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教师已经从主体的教学位置转到了辅助学生的指导位置,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都需要幼儿园教师积极地理解和配合,只有首先对教师加强多元文化教育,使其具备充分的多元文化意识才能将这种多元文化思想传授给学生。

(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为进一步完善课程而服务的。因此,在评价体系中应该避免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过高,降低目标的量化标准,注重质的评价。在课程评价体系中在原有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之上增加过程性评价,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之上,增加自我评价所占的比例。根本上说就是要用多种评级手段代替传统的单一化评价手段,逐渐降低考试和测验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当前,在大多数的幼儿园中都过分重视对知识和解题方法的掌握,仅仅关注学生认识了多少汉字、学会了几首儿歌等,在应试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这种教育方法固然会提高幼儿园的升学率和教育质量,但是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教育方法并不能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完全不符合社会为人才的需求。幼儿园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知识、情感、能力的全面发展,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之上,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幼儿的长远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幼儿园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出发点,大力发展多元评价体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2

“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显著特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运用环境及其他因素来影响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走廊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方面。本文就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概述

(一)幼儿园走廊文化的内涵

幼儿园走廊是指依附于幼儿园建筑主体而存在的一种线性中介空间,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引导性、过渡性等特点。根据幼儿园走廊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幼儿园走廊文化定义为通过幼儿园走廊这种中介空间体现的幼儿园所特有的,并为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幼儿园走廊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幼儿园的办园宗旨、理念、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园风园貌、精神气氛等。

(二)幼儿园走廊文化的功能

幼儿园走廊文化作为幼儿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美化环境、彰显幼儿园特色和发展理念以及独特的教育价值等多方面的功能。1.美化环境幼儿园所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场所。幼儿年龄越小,外界环境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健康。因此,园所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有益于健康发育的环境。幼儿园走廊作为园所空间的一个部分,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重要场所。通过对走廊空间的装饰美化,可以起到美化园所环境的作用。而且通过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可以使冰冷狭长的走廊变得灵动起来,变得温馨、可爱、充满童趣;使儿童心情愉悦,乐在其间。2.彰显幼儿园特色和发展理念幼儿园的特色和发展理念是影响家长在选择幼儿园的重要因素。虽然幼儿园可以通过现场招生咨询或是在招生的宣传资料上介绍幼儿园的特色和发展理念。但是走廊文化作为体现幼儿园文化的窗口,可以更直观地体现园所的特色和发展理念。家长在参观幼儿园时,会通过走廊文化直观地了解到幼儿园的理念与特色。进而与其他园所进行比较,从而为自己孩子选择幼儿园提供依据。3.独特的教育功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走廊是幼儿园重要的环境,通过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不仅可以起到美化装饰园所环境的作用;而且可以将幼儿园走廊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使其发挥独特的教育价值。比如在咸阳某实验幼儿园里,在走廊中安装了富有规律性的墙面益智玩具。这样就将走廊变成了一个教育场所,使幼儿在走廊玩这些玩具时,也成为一个好的教育时机。又比如在我们对走廊更新完装饰后,幼儿教师可以询问幼儿“在走廊里发现了什么?”,“什么东西没有了?”,“有什么东西和以前不一样?”类似的问题,让幼儿有目的地去观察,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二、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一)重视走廊文化的美化功能,忽视其教育功能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环境育人”。但是在现实的走廊文化建设中往往只重视走廊文化的美化功能,注重对走廊的美化装饰,而对走廊文化的教育功能认识不足。体现在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中只注重图案、色彩、材料等;不注重对走廊空间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忽视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的安全性、实用性

幼儿园在进行走廊文化建设时,对于物质材料的投入比较大,在园所走廊里布满各种装饰,其形态各异一、色彩斑斓。这样的走廊文化建设在美观层面上都达到要求,起到了美化装饰作用;但是安全性、实用性往往被忽略。安全卫生是园所各项工作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中也不例外。走廊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方面是卫生问题,一些园所为了节约成本,购置低廉粗劣的材料来装饰走廊;另一方面是材料本身给幼儿带来的安全隐患,比如一些园所为了方便省事,会利用图钉、订书钉等来固定走廊饰物。散落的订书针、图钉也可能会给幼儿带来伤害,比如扎脚、吞入口中等。

(三)教师大包大揽,幼儿参与走廊文化建设的程度不高

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幼儿在幼儿园内的一日生活都是为了以后能独立自主的生活做准备。除了一日活动外,在走廊文化建设中,要更多地与生活联系,多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联系,使幼儿园走廊文化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中应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地位,让幼儿更好地参与走廊文化建设。但是在现实的走廊文化建设中往往是园所布置任务,教师大包大揽,而儿童完全置身事外。

三、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的策略建议

幼儿园走廊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环境育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们必须要重视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

(一)提高园所及教师对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意义的认识

幼儿园走廊是园所空间的组成部分,也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重要场所,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环境。因此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是园所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园所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走廊文化多方面的功能;从观念到行动上都重视走廊文化的规划和建设。园所要根据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发展理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设计和规划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选择健康环保经济实用的装饰材料来装饰走廊;走廊的装饰布置不仅仅要简洁美观大方,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

(二)注重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在安全方面,在走廊文化建设时中,所选用的材料要卫生健康环保,尽量选用天然的材料(比如木头、鹅卵石、树叶等),体现自然之美。摆放的绿植要容易存活且无毒无害,在走廊中摆放绿植要提前对植物加以了解,以免在一些植物生长过程中散发的气味造成的空气污染,使幼儿过敏或是伤害幼儿的呼吸系统。在对走廊进行环创时,选择的颜料也要注重其质量,以避免对幼儿身体健康带来伤害。另外在幼儿园走廊文化的建设中还要注意卫生问题。在走廊中摆设的各种饰品,要利于清洁,结实耐用,防止因幼儿接触、碰撞而造成的安全卫生问题。

(三)鼓励幼儿参与走廊文化建设,突出幼儿的主体性

作为幼儿教师,在走廊文化建设中要让幼儿更好地参与进来,这样既充实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又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在陈鹤琴的“活教育”的目的论中,强调了幼儿在自然、社会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比如在长乐第三幼儿园里,其走廊文化建设就颇具特色。幼儿园走廊护栏的下围是玻璃,教师就很好地利用这些玻璃,带领幼儿用记号笔和颜料在玻璃上涂鸦。这样原本透明的玻璃就布满有趣可爱的儿童画,阳光透过玻璃折射出的各种颜色的光让整个走廊环境也变得生动起来。

(四)突显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的“育人性”,实现“环境育人”

幼儿园走廊空间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环境。在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将幼儿园走廊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充分体现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的“育人性”,使其发挥独特的教育价值,实现“环境育人”目标。比如我们可以将幼儿园走廊的过道布置成马路的样子,在走廊地面画上斑马线、黄白线以及减速标志,在走廊交汇处悬挂着教师制作的红绿灯,这样一来不仅让儿童认识了马路,了解了在马路上行驶的基本规则。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走廊文化的影响,能够使得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规则意识。

参考文献:

[1]党淋.幼儿园建筑廊道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姚艺.对幼儿园文化的初步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9):52-53.

篇3

二、营造“以人为本”、适宜发展的文化环境

1.美化幼儿园环境

我们要有目的性地对校园环境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要突出处处有教育的理念,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园所文化氛围,要让我们的师生以及家长都深受感染,要给我们的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环境。

2.营造制度文化环境

我们应当加强制度文化构建,制定出合法的,并且符合于本园实际情况的相关细则,同时也要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做到制度与非制度的结合。

3.营造精神文化环境

同时,我园在实际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开展这个的文化娱乐活动。比如,在幼儿当中,组织一些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幼儿周末活动以及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在教师当中,举办一些演讲比赛、外出参观学习、教学评比、共商发展大计、教案展示评比、论文评比、学术讲座以及组织幼儿游戏研讨活动等。从而来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师幼的业余文化生活,体现出我园的集体精神以及文化气息。

1.班子队伍建设

2.教师队伍建设

3.服务队伍建设

篇4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8-0013-0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社会转型的规律表明,处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时期,各个阶层、集团、人口、群体的利益会出现分化, 必然导致各类社会矛盾冲突加剧,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各种经济风险日益增多,并引发社会不稳定。在社会转型时期,教育至关重要。而在作为教育环节中的重中之重的幼儿园的发展中,近来频频被曝出的“虐童”事件暴露出幼儿园在社会转型时也陷入了一定的困境。

一、对“虐童”事件的疑问和思索

在被誉为“天使”的幼儿教师队伍中,竟然有一些人做出了如此恶劣的行为!“虐童”事件被曝光后,全社会上下都对施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进行不同角度的声讨。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着眼于行为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为何暴力事件会频频在某些看似充满欢笑的幼儿园发生?为什么施虐教师在发出暴力行为后没有产生一定的罪恶感?为何在事件曝光后,一些幼儿园的教师都抱怨家长对自己的“监管”步步紧逼?其实,这一切的本质来源都是幼儿园的精神文化建设的缺失。

二、转型社会中幼儿园的园所精神文化建设中的缺憾

幼儿园的园所文化一般包括物质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精神形态文化。其中,前两种文化的建设因其效果易显性,而被大部分的园所所重视。然而,园所的精神形态文化才是园所文化的核心。园所的精神文化外显的是办园理念、教育观、儿童观、职业道德等。当它们内化为全体员工的情感态度、行为准则等内在素质时,就能创造一种富有凝聚力和感染力的生态环境,从而对幼儿、员工、家长产生陶冶作用。显而易见,园所的精神文化深深影响着幼儿园体系中的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暴力“虐童”事件毫不留情地揭开了园所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中被遗漏和忽略的两大缺憾:人际信任机制的缺失和学习型文化的断裂。

(一)人际信任机制的缺失

人际信任是指人与人之间、各社会集团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因相信而敢于托付,并通过行动体现出来的具有确定性的意识活动。当今社会,先进科技已克服了沟通中的距离问题,然而在不知不觉中,信任危机不断爆发,特别是在幼儿园环境中,当最基本的信任都无法保障时,一切工作都是徒劳。幼儿园体系中的信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与教师间的信任

“老师,我也是很厉害的,请您相信我!” 其实,信任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最真实地反映在幼儿对于环境融入的处理上。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最渴望获取的是安全需求。当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只有当他体验到一份来自可以保护他、关爱他并相信他的人给予他的足够的安全感时,孩子才能真正融入幼儿园环境,从而进行一日生活和学习。而之后,他更需要的是一份来自他最信任的老师同样的回馈。

孔子早已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因材”意为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和需求。“因材”的前提就是实施“因材”之人已深刻理解每个孩子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且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会不同。但在许多幼儿教师心中,许多陈旧的评价方式,如听话、爱发言、学得快等评价指标已根深蒂固,而教师缺乏科学性的处理方式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如教育不公现象和幼儿自我认知偏差等问题。真正实现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信任,幼儿教师对科学儿童哲学观的学习与领悟已刻不容缓。

2.教师与园所领导间的信任

社会快速转型带来的负面效应之一便是人们价值观中利益取向的趋势。在许多幼儿园,园长不再是教学的领军和指导,而是做起了幼儿园的“创收生意”,给予园内教师的考核也偏向收益,如过分强调服务对象中家长的地位,无止境地去满足家长们部分不合理要求;又如加大教师的考核强度,更加强监督。在如此环境中,一线的幼儿园教师们的行为和精神都被强制地压迫着,从而将一份原本热爱的事业转变为一份强求的任务,其消极和负面的情绪也由此产生。信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合理地给予教师们发挥自己的擅长之处并给予帮助和指导才是打消隔阂促进双赢的办法,同时,关注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建立一种真诚的精神文化氛围,让信任成为教师与园领导间对话的永恒主题。

3.家长对整个园所的信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共育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各所幼儿园也在竭力尝试各种办法解决实施中的问题。有的园所为了方便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孩子在园的动态,在幼儿园的教室中安装了摄像头。但部分家长却利用这一点,在自己的教育观与教师起了冲突后,便去严重干涉教师的教育行为。这一举动无形之中给幼儿教师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渐渐地,摄像头的作用反而从家园合作演变成为教师的“镣铐”。其实,这些现象产生的关键便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信任机制未建立成型,而这些信任的缺失也许来自家长与幼儿园教育观相异却沟通不畅,也可能来自幼师队伍整体专业性不足导致社会地位较低。抑或当家长们认识到“虐童”事件如此真实时,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又一次遭到了重创。对于幼儿园来说,当前冷静并专业地处理幼儿园中的各项事务,保证幼儿每天健康快乐地成长,是维持或重新建立信任最好的方法。

(二)学习型文化的断裂

正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幼儿园中每一名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提升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园所精神文化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是园所工作中每一环节的不竭推动力。园所中出现的暴力行为、幼儿教师心理亚健康等现象,除了信任机制的不完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学习型文化建设的缺失。这种缺失主要体现在园所教师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有限及持久性不足上。

1.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将幼儿教师所应学习的内容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大部分,即专业的幼儿教师应具备这三方面的素养且不可偏废。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教师在这些方面的学习力度一向不足,其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方法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仍是机械地灌输与汇报,但也不乏新颖之举,例如读书会、树立师德先锋等,但在具体内容上仍是换汤不换药,无论是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还是教师师德,重要的是结合实际,以此深入人心。二是考核问题,即考核办法不健全。个人的理念和师德反映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应将以往一对一的考核转变为多人参评、多范围考评等,如让幼儿加入考评者行列,或是从结果型考察转变为过程型考评。三是内容问题,即内容遗漏。幼儿教师工作能力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教学水平,同时大家最常接触的也是教学任务,所以教学方法一向是教师们最乐于学习的内容。但在幼儿教育中还有一些知识也是必要的,如各项法规与文件,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权利公约》《教师法》等,虽然我国仍未出台相应的幼儿教师的各项法规,但作为专业的教育幼儿的机构,幼儿园必须具备法律氛围和相关法律的专业气质。

2.学习的持久性

学习型文化重点强调的是学习的可持续性。纵观幼儿园的各类教师,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怀着强烈的学习热情,入职后的教师在一定经验基础上也适合学习,同时,老教师为适应新阶段新问题更有必要去学习。但当我们真正与许多幼儿园老师接触时,发现他们都沉浸于每日忙碌而烦琐的工作中,无暇去反思与真正地学习。大部分幼儿园都会在固定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也会派遣部分优秀教师在外参加教师培训。但学习的时间被大块地分解了。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必定要做的就是让幼儿教师们感受到学习的不可或缺性,如增加教师间的研课交流,让教师们一起探讨每天面对的实际问题和教学中的不足等。

随着科学儿童观的普及和进步,幼儿教育已被全世界认可为一项永恒并极为重要的事业。幼儿园在儿童教育上承担着最主要的责任,而园所的精神文化建设又是每所幼儿园的灵魂所在。当前,整个社会都面临着严峻的转型任务,虽然幼教界的工作者们在园所的精神文化建设中面临着许多顽疾,但阻碍永远都是一时的。矛盾是发展与变革的动力,我国幼教界曾有一段讨论园所文化建设的热潮,百家争鸣后的效果是良好的。从“虐童”事件的深思中所发现的园所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两大缺憾,也是园所精神文化的重建或整改的契机。幼儿教育工作者们在努力提升内部队伍和园所建设水平的同时,也应耐心去聆听各方声音,与其他各界共同迎接转型期的各类挑战。

参考文献:

[1] 王郅强.转型期中国社会矛盾的基本形态与性质[J].学习与探索,2012(7).

[2] 赵继石.对幼托园所文化建设的思考[J].早期教育,2006(3).

[3] 杨柳.社会转型期人际信任的思考[J].湖南师专学报,1995(2).

[4] 张敏.构建园所精神文化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江苏教育研究,2012(14).

[5] 许维素.对儿童虐待研究分析的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4(2).

篇5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和遂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文件精神,全面提高全市学前教育管理者的领导力和创新力,形成独特的幼儿园管理文化、德育文化、课程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结合遂宁市学前教育特点和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市教育局决定举办遂宁市幼儿园园长高级研修班,着重提升幼儿园教育实践水平和管理者专业化水平,课程注重高度和深度,从宏观着眼,立足于实战技能的培养,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学前教育管理队伍。我有幸参加了这个培训班。此次培训教学内容上的精心编排,课外活动上的周密部署,专家们的言传身教,无一不体现出组织部门对我们这批学员的高度重视和培养我们的良苦用心。学海无涯,通过参加此次培训学习,我又一次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遗憾。感到快乐,是因为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使自己的理论基础、管理理念、业务水平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感到遗憾,学习的时间有限,要学的东西太多,此次培训让我叩响了幼教管理的大门,但还需在深入其中,在实践中继续摸索。此次培训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形式多样

为了让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员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体验,组织人员煞费苦心,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培训,使我们能够多通道地参与,从而在各个层面得到相应的提升。

㈠专题报告与讲座

2014年11月4-8日,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刘f波教授的"多元期待";贺蓉的"园长课程领导力"等专家教授的讲座。其间深刻分析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阐明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明确智能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明确了领导力的含义。使我倍受启发,其实在我们的主题教学中,也要遵循"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的原则,利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较长期深入的多元智能教育的探索",教师要融入到"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学习过程。

㈡名园长引领

2014年11月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幼儿园毛美娟园长为我们作了"如何开展家长工作及活动策划与招生"的讲座,整个讲座紧紧围绕东方幼儿园的成长历程,从园所的文化建设、家长工作、师资队伍、教育成本、办园质量、招生等方面来讲述,确实从中受益匪浅。

㈢特色观摩

2011年11月6日,我们进行了"幼儿园文化建设观摩与交流活动".在听完了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幼儿园园长作的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报告后,分别参观了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幼儿园和上海东方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并进行了全面的交流,从而使我在园所文化建设方面也有所领悟,增加了相关经验。

二、理念新颖

此次培训班请到了很多的专家级人物为我们进行讲座,真的是非常幸运,因为专家带给我们的很多都是一些比较新颖、流行的理念和知识。

2014年11月8日,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幼儿园园长的"特色课程创建和品牌的形成"主题讲座,内容包括课程建设的发展性、创新性、课程的个性和课程建设中的管理载体、资料载体等。使我对幼儿园课程管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2014年11月5日,培训班学员听了"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和家长的启示",明确了智力的多元化和智能的结构。也听过贺蓉老师关于"课程领导力"的详细解读,所以充分领会了"领导力就象美,它难以定义,但当你看到时,你就知道"的境界,从而更新了自身关于课程的理解,更领会了课程领导力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篇6

1.依法管理,坚持方向性原则。民办幼儿园的教学质量绝不仅仅是幼儿园自己内部的事,而是关系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社会需要合格人才的大问题,指导幼儿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园思想,就要在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障下规范其办园行为,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2.适度管理,坚持公益性原则。在依法管理的同时注重了对民办园进行宏观管理,淡化直接管理的职能,比如对资金、人员、课程在不违背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多留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园形成鲜明的办园特色,提升办园理念。

3.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提高管理效益,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首先幼儿园教职工既要遵守全园性的规章制度,又要遵守各自岗位的规章制度,使幼儿园领导、教师都遵章办事。其次是制订出评估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监督、评价和指导。

二、以课题研究指导为特色发展,建立有效操作体系和运作机制,扎实推进文化品牌建设

1.注重教育公平,规范办学。规范办学有出路;规范办学有所成就。品牌园应按标准收费,不违规操作,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强安全管理,无安全责任事故、无有效投诉,园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

2.营造特色文化发展的氛围。围绕幼儿园特色发展,从班级和整体环境出发,整体设计和创设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发挥其陶冶作用。

①根据特色班级的申报,并进行相应的班级环境创设与评比。以班级为单位,教师的特长与幼儿的兴趣为切入口,体现各班在艺术教学方面不同的特点,促进幼儿的发展,并在班级环境与区角设计中重点进行了相应的布置,给幼儿一个充分学习的机会。

②关注走廊环境公共区域的创设,将艺术与生活有机融合。根据走廊环境比较开阔的特点,分层次、分阶段的研究适合幼儿的走廊区角,利用走廊空间,创设全园共享的公共活动区角。

3.开发特色化的课程与特色活动,显现个性化的艺术文化特色。建立一系列课程保障机制和管理制度,通过业务的各项制度,如教研组制度、校本培训制度等,全面落实对日常品牌课程的提高。

三、发挥品牌优势,实行城乡联合,促进全县幼教均衡发展

“发挥品牌优势,实行城乡联合,激活农村幼教”的思路,鼓励和支持城区各园积极探索城乡联合办园新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三种基本的办园模式:

一是国有公办与乡镇(村)联合办园。由乡镇(村)负责园舍建设和内部设施的投入,县直学校负责管理,负责教师业务培训和工资发放,盈利部分双方分成。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质量问题,也解决了农村幼师的工资待遇问题,从而使更多的幼师踏实放心地在农村基层教学,使更多的农村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二是民办公助,城区学校与农村个体联合办园。这类幼儿园完全由个人投资,按照布局调整方案布点建设,对幼儿园进行全面管理,利益共享。既提高了城区学校先进的管理水平和师资力量,又保证了幼儿园的基本效益,解除了个体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三是股份制合作,由城区学校融资办园。这类幼儿园主要吸引社会资金,实行股份制合作,市场化运作,利益分享,风险共担。这种模式解决了政府投入不足,个人力量薄弱的问题,由社会多方出资,共同承担责任,利益共享,这也是幼儿园逐步走向市场的重要尝试。

四、打造出了高层次的教师团队文化

幼儿园应实践围绕“唤醒-服务-分享-成就”四步曲来厚实内涵建设,打造出了高层次的教师团队文化,并实施团队建设的四项制度,即:

1.团队文化联盟制。幼儿园建立了以张扬教师个性、发挥教师特长、提倡团队合作、整体提升教师业务素养为目标的团队文化。

2.“阳光天使”激励制。幼儿园让每位教师用“发现的眼睛”寻找同伴的闪光点,及时记录。

篇7

一个好的园长应当是带领着一所好的幼儿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目标,并制定出相关发展规划。

笔者在接管此园之时,就制定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多元化进行管理、提供优质服务、数字化进行教学以及市优化办园。同时,对于一些内外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于此园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中期规划,包括目标、特色办园定位、实现渠道以及园所文化建设等方面。比较在接管此园第一个月内就对于总园提出了3年的发展规划,同时要求各部门切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未来3年的发展规划。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之下,此园的发展基本上都是按照规划实施的,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我园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下,我园2008年被评为市优质幼儿园;2010年被评为省农村合格幼儿园;2011年10月被评为省优质幼儿园;2011年被评为市“巾帼文明岗”;个人被评为县“百佳新女性”县“育先进个人”;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诸多可喜的荣誉背后离不开幼儿园师生们辛勤的付出,是对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宽慰。

二、营造“以人为本”、适宜发展的文化环境

园所文化是一种行为的准则,是一种价值观念,是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共同遵从的。所以,在文化建设中,园长一定要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都做到以人为本,要做到人性化管理。

1.美化幼儿园环境

人的心情、受到的教育总是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进行校园环境的美化,用心去营造出美化、教育化、绿化、儿童化的环境,让我们的学生深受感染,提升学习的兴趣。

我们要有目的性地对校园环境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要突出处处有教育的理念,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园所文化氛围,要让我们的师生以及家长都深受感染,要给我们的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环境。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大厅、墙面、走廊等都进行相关的布置,体现出我们办园的理念,体现出师幼共同发展,同时也要符合高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等,对于每一个版面,对于每一个角落都应当进行精心的设计,逐步形成一种具有多文化气息的文化阵地。

2.营造制度文化环境

幼儿园制度反应了其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它是一种集管理理念、模式和体制于一体。在对于师幼的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念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特别是以人为本的这种制度文化在其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都突出了人的价值。

我们应当加强制度文化构建,制定出合法的,并且符合于本园实际情况的相关细则,同时也要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做到制度与非制度的结合。

在制度管理中,我们要改变传统以“管”为主导的方式,构建以“标准”作为指导的这种管理模式,对于相关的课堂教学、安全管理以及对于教职员工的要求都以标准进行。同时,园长应当实施那种层层落实的制度,用精神力量去规范、引导、激励以及约束教职员工,达到那种无为而治的目标。

3.营造精神文化环境

幼儿园最需要的就是一种校园文化,一种精神文化,这是幼儿园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在接受此园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就创建了园刊,以此来了解保教工作的实际情况,此举得到我们社会、教工以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同时,我园在实际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开展这个的文化娱乐活动。比如,在幼儿当中,组织一些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幼儿周末活动以及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在教师当中,举办一些演讲比赛、外出参观学习、教学评比、共商发展大计、教案展示评比、论文评比、学术讲座以及组织幼儿游戏研讨活动等。从而来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师幼的业余文化生活,体现出我园的集体精神以及文化气息。

三、重视师资建设,打造有内涵的园所文化

1.班子队伍建设

对于班子成员,我赋予他们相关的责任和权力,给予他们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监督他们参加相关的活动或者学术研讨等,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同时也会给予他们相关的指导、培训和帮助。要求他们一定要达到行政的反思、科研、说、写以及教研等几方面的基本能力,并且在管理当中要逐步制定一套中层干部评价制度,从而来激励他们不断创新,改进自身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益。

2.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教师队伍的构建一定要重视起来,要以师德教育作为首要环节,对于教师的专业技能要严格把关。以引导和激励作为主要的手段,通过采取多形式的措施,不断加强教师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开展相关的园本教研活动。把解决在实际当中幼儿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在工作当中教师产生的一些困惑作为基本目标,不断对于目前的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进行相关的,从而来不断提高教育效益。

3.服务队伍建设

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我们不断探索后勤管理的新机制,以让家长满意,让领导放心作为主要指标,不断去提高相关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对于目前实施的后勤服务管理制度不断进行改善,加强健全晚餐班、全托班以及班车接送等相关制度。我们对于相关的后勤管理都是采用思想方面的引导,进行统一的采购和报批,尽可能解决成本,勤俭节约,逐步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推动幼儿园相关工作顺利进行。

对于教育质量的评价是多方面的,并不单单只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实际上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就是幼儿园办园思想是否正确、人际氛围是否和谐、文化活动是否丰富,是否健康高雅、校园环境是否优美、教学设施是否完备以及办园理念是否先进等。

作为一个幼儿园文化精神的领导者,对于幼儿园的文化建设笔者会一直高度关注,并不断改建相关工作。我会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的园所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主导,以人的价值作为重要内容并以个性作为主要取向。让这种新型的、和谐的园所文化拥有这种影响教职员工的精神力量。让幼儿园朝着教学非常严谨、纪律非常严明、管理非常科学以及学风非常浓厚的市示范园逐步迈进!

篇8

[摘 要] 人发展的核心是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建构幼儿园文化,就是为找回不断缺失的社会价值,为此要调整长期偏离的培养目标,把平等、尊重、自律、宽容、互助等社会核心价值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与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儿童根基品质的发展。

[

关键词 ] 社会价值;价值观教育;园所文化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设教育环境,并将社会价值观融含其中,从而将教育活动的目标指向人的价值观的确立与人的发展,已成为中外众多教育机构采纳的办学治校理念、策略与途径。幼儿园也不例外,如笔者所在幼儿园早在10年前就开始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探索幼儿教育,力图将幼儿园文化建设与儿童社会价值观教育融合起来。

一、开展社会价值观教育的特殊意义

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当前社会的发展,皆因社会价值观的缺失而陷入困境,表现为各种危机的出现,其直接原因是社会关系中多种矛盾的激化,为此必须把社会价值观教育置于文化建设的核心。社会价值观是构建社会思想道德的基础,其生命力、凝聚力与感召力是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形态,强化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源泉。无论何时何代,杜会都需要一定的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当前,我国社会急需建立“平等、尊重、自律、宽容、互助”的个体关系,急需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观。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社会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以“和”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寓意深远,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追求人与自然的和美、人与人的和美、人与自我的和美。近期,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笔者所在幼儿园力图构建和美文化,正是从重塑社会形象、重释价值观内涵、重立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人的终生发展,因此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把平等、民主、自由、宽容、自律、服务、和谐、协作等作为园所文化精髓,倡导教师顺天性、尊差异、求和美、常宽容,用真情、真知、真爱促进幼儿和美人生的发展,同时引导幼儿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引导家长尊重幼儿的生命特质、挖掘孩子的生命潜能、关注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这在根本上使得幼儿教育回到了社会价值观教育的正轨上来,保证了教育目标始终指向儿童的品质发展与心灵成长,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相符。长期以来,美国、日本、德国、英国、韩国、新西兰、菲律宾、韩国等众多国家均十分注重社会价值观教育与社会情感教育,致力于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建立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如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品格教育运动,其核心就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由于价值观不是显性知识,而属于缄默知识的范畴,很难用言语、文字等符号来表达。在个人自由主义与价值相对主义引发社会价值混乱无序的情况下,美国学校非常注重用明确的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儿童的发展,注重给予学生判断的能力和思考的土壤。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基,把教育目标从“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转移到“以发展人的品质为主”,其核心就是应通过开展社会价值观教育,为儿童终生发展奠定正确的、积极的、正面的基本价值观念。

二、在文化建设实践中落实社会价值观教育

(一)在社会核心价值理念之上确立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我们提倡的和美教育以平等、民主、自由、宽容、自律等基本理念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价值,把尊重、理解、赏识、激励等作为教育实践的基本指南,这就使得和美教育活动与社会价值观教育在本质上相袭相承,为价值观教育在幼儿园的开展奠定了理念根基。具体来说,在“平等、民主”的价值理念下,我们生成了“尊重”的实践指向,由此在行为上要求教师表现出“人和”的价值追求,即以发展儿童品质为根本目的,关注儿童发展需要;在“自由、宽容”的价值理念下,我们生成了“理解”的实践指向,由此在行为上要求教师表现出“事和”的价值追求,即以发展儿童能力为具体目标,促进儿童积极参与;在“自律、服务”的价值理念下,我们生成了“赏识”的实践指向,由此在行为上要求教师表现出“亲和”的价值追求,即以改善师生互动为直接目标,提升师生互动质量;在“和谐、协作”的价值理念下,我们生成了“激励”的实践指向,由此在行为上要求教师表现出“融和”的价值追求,即以改善环境为动力,实现内外多方协作,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二)以儿童品质发展为根本目的建构教育目标

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是儿童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合群性等品质,是实现一切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前提保证。幼儿园教育应把这些儿童发展所需的根基品质作为教育目标构建的基本依据,以使教育活动在目标上摆脱功利化的倾向,而向教育本真回归。为此,我们建立了包括“三自六会、四言五行”在内的教育目标体系,其中“三自”即自信、自主、自律,重在发展幼儿的个性品质与社会性品质,特别是促进儿童主动、独立、合群等根基性品质的发展;“六会”是在“三自”基础上演绎出来的具体行为要求,包括表达、交往、生活、运动、学习、审美等各个方面,都要致力于儿童主动性态度和相对熟练的操作能力的发展;“四言”是基于幼儿表达与情感态度方面的具体内容,力求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问候、答谢、宽容或请求等情境下,学会主动表达,认同礼貌与尊重;“五行”即是从情感态度(礼貌)、能力(自理、守约)、兴趣(好学、乐玩)等方面将教育目标具体化、明确化。我们极力从简单的易懂易行的日常生活行为中诠释其主要内容的具体要求,同时不忘突显社会价值观念、促进幼儿品质与能力发展的根本目的。

(三)围绕社会核心价值观设计教育策略

篇9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18-002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为学前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学前教育同样面临着教育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人们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只有优秀的幼儿园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前教育,才能适应学前教育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只有重视幼儿园文化建设,才能求得自身进步和发展的主动权。

近年我园将园所文化建设与市级“十二五”立项课题“吴地节日文化在园本化的实践研究”相融,精心营造育人环境,倾力打造“一园一品”之“虎娃节节高”,分别从品位、品味、品格三个层次深入推进,谋求园所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之路,为此笔者经过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探究,带领广大教师躬身践行,进而带动园所整体工作的优化发展。

一、设计文化品位,为园所特色发展之本

笔者清晰地认识到:园所文化是园所历史的积淀,属于“历史”的范畴,但同时园所文化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与时俱进。因此笔者带领广大教师深入分析了园所的发展轨迹、地域特点和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走文化塑园内涵发展的正确之路,为此确立传承吴地文化,将古老的节日与现代的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开拓创新,挖掘教育价值,丰富教育内涵,为园所特色发展之本。

1.文化定位,寻找根性文化

为探究我园文化品位,我们追寻办园历史,寻找园所的根性文化,聆听我园在其发展历程中留下的声音。经过反复思考和探究,构建文化品位,确立我园的办园理念:用民族优秀文化濡化(“濡化”是指园所文化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涵化(“涵化”指幼儿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接纳和内化,用适合幼儿认知发展的活动方式,促进每一个幼儿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儿童,早期培养幼儿“德艺双华・乐学敏行”的儒雅风范。倡导“大爱、和谐、书香、人文”的园所愿景,逐步形成我园的办园价值观、思想理念及园所精神。

2.文化品位,确立核心价值

办园理念的确立,它体现了园所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是园所精神的内核,也是园所对社会的宣言书,它既要体现办园者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又要体现具有运作中的战术可操作性。在办园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办园目标是:在学前教育普惠公平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的构建园所文化新体系,一年普惠特质、三年优质特色、五年形成品牌。五年内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五年在市区内享有知名度,使在籍幼儿在认知、情感、体质、习惯和学习意向等方面跟区域内同龄幼儿有显著性差异,被上一级学校认可。

3.文化品牌,虎娃节节高

在设计文化品位、确立核心价值后,我园精心挖掘和打造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十二个节日”,并提炼文化品牌的核心词,即“虎娃节节高”。“虎娃”是我园全体师生和家长心中的偶像,健康、活泼、积极、进取,虎头虎脑。“节节高”跟“天天向上”同意义,指借助节日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每天有进步,每人有进步,每事有进步,促使每个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为后继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幼儿园设计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虎娃”卡通形象,为所有幼儿树立一种健康偶像,用榜样唤醒幼儿的学习意识,达到教育目的。我们还在全体家长中征集“虎娃节节高”的徽标,最终王语涵妈妈设计的徽标脱颖而出,形象、寓意简明贴切,深得所有虎幼人的认同。

4.文化内涵,实施素质教育

《指南》中明确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依据指南精神,我们将凝聚园所的文化传统、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融入园训,视它为园所的“心灵窗户”。我们的园训―虎风童趣:“外追童趣,内炼虎风”,以符合幼儿兴趣和身心发展需求的教育方式,培养幼儿不怕困难、不怕输的虎威霸气,把意志品质、习惯培养作为教育目标的核心。

我们出台和完善了“虎娃培养方案”,成立“虎娃志愿者”和“虎娃腰鼓队”,建立了“虎娃星星榜”激励机制,认真制定虎娃评比细则,“健康虎娃”、“文明虎娃”、“爱心虎娃”每月展开评比;“巧手虎娃”、“智慧虎娃”、“伶俐虎娃”和“大拇指虎娃”每学期末进行评选;近期还新增了“虎娃好习惯班集体”的评比,“星星榜”还及时公示在幼儿园网站及园门口,大大激励幼儿的上进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积累和展现成长之路上的点滴进步,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最终形成积极向上的园风。

二、提炼文化品味,为园所特色发展之魂

品味,源于文化,成于内涵,始于理念,成于特色。在《指南》中突出强调的教育理念中就提出: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重视家园共育等。因此,我们扎根课程,坚持以课程形式开展活动,那活动必然能深入幼儿生活,丰富幼儿经验,给幼儿留下最深刻的体验、及最美好的印象,而我们的园所文化品味才具有独特的韵味,特色发展才富有内涵和灵魂。

1.专家引路,学习实践

我们分别定期邀请民俗专家对课题进行指导,丰富了教师的传统节日知识、知晓了民俗民风,让教师获益良多,如金桂节的香斗、腊八节的传说等。科研专家则对课题进展的情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指导梳理了课题成果框架,明确了课题每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及目标。

结合教研,我们组织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活动,加强对艺术领域的研究,切实掌握各年龄段幼儿的美术和音乐目标。同时,我们邀请资深美术老师来园进行艺术指导,“多媒材”美术理论也逐步走进教师实践工作中,丰富和拓展了“多媒材”的运用,使民俗文化作品的表现手法更具魅力。

2.规范制定,课程指南

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根据本园课题“吴地节日文化的园本化实践研究”及本班幼儿特点,尽可能地开发利用家长、社区环境资源,合理设置、积极构建“园本课程”,努力再构“班本课程”。规范制定和出台了“虎丘中心幼儿园园本化课程建设指南”,分别从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计划的制订、课程的实施、环境创设的要求及课程评价需注意的问题,提炼关键词,增强教师园本化课程意识,指导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园本化课程实施的核心。

3.园本课程,引向纵深

在开展园本节日主题时,每个年级组同时开展同一个节日主题活动,加强资源共享、经验交流,使受众面更广,幼儿获益更多。同时一个班级至少开3个园本节日主题,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力度。同时将节日主题与常规主题巧妙融合,如将“新米节”融入秋天主题,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让孩子进一步感知农作物收获的喜悦,知道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将“消寒节”融入冬天主题,使常规主题有特色,节日主题更扎实。

4.课程活动,家长参与

节日教育离不开家庭,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如中班每次开展节日重大活动前,都会张贴告家长书,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节日活动,同时也邀请家长积极报名,家长能根据自身情况自主报名,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家长的尊重,加强了家园互通。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园本节日主题”中“调查表”和“学习单”的研究,尽量提高幼儿的可操作性,鼓励幼儿独立完成,既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节日课程,又避免增加家长的负担。

三、滋养文化品格,为园所特色发展之精

品格源于格调,成于滋养,始于涵养,成于精髓。在推进园所特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依循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秉持“发展好每一个孩子,成就好每一位教师,打造好一所幸福幼儿园”的办园宗旨,纳新弃旧,以前瞻的眼光、理性的思考,为园所发展注入活力,彰显出园所与时俱进的生命张力和独具特色的园所个性。

1.优化环境,根植育人文化

结合我园“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和特色发展蓝图,我们优化了园所育人环境,一是从生本理念出发,为幼儿营造浓郁的吴地文化氛围,师幼共同创设富有特色的班级环境;二是从园本课程出发,创设校园文化墙、吴地节日展板、班本节日主题墙等;三是从人、物和谐原则出发,使人、物相互点缀,和谐相生,文化才能自然地流溢;四是从园所发展出发,凝练园所文化传统,强化吴地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共生的精神文化,进一步形成浓郁的园所特色发展氛围。

2.改革制度,助推特色发展

制度文化作为园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于核心精神文化和浅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层文化,因此唯有进行制度文化建设,才能助推特色发展。一是积极推行“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外圆内方、合理调整”的管理理念,先后修订和完善了十五个管理制度、十二个岗位职责和十个应急预案等;二是倡导上岗靠竞聘,晋级凭能力,报酬看贡献的激励机制,如骨干教师的奖励、项目管理奖等;三是畅通渠道,充分发挥教代会组织和园务公开阵地,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园务管理,增强透明度,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听取广大教师的民意,如教师请假制度,通过反复讨论和论证,最终全体教师对该项修订的制度达成共识。这也体现了将管理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也切切实实为教师解决了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和幸福感,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

3.专业引领,优化师资队伍

我们紧紧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贯彻落实《新纲要》和《指南》精神,通过制定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规划,挖掘师资潜在力量,以骨干引领先行,以梯队培养紧随,以团队成长发展勾画师资队伍建设,每学期扎实开展各类教科研活动,如园本培训、节日课例研讨、各领域目标及教学研讨、主题审议及反思、青年教师的每月一课等,让每一位教师清清楚楚知晓唯有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科素养,才能以正确的教育理念更好地服务于学前教育,稳步提升我园的保教水平。

笔者通过近年的思考和实践,深深感受到园所的特色发展在品位、品味和品格的递进中前行,才有生生不息的文化张力;园所的文化建设和发展,需要不断地传承,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延伸,不断滋养着自身文化,才能养成园所的特质,它的理念、价值、目标、行为、风格以及外化的形象标识,才会烙上鲜明的园所印记;老师的学养、幼儿的素质以及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等也是反映园所文化的内在名片;园所教育品质的成长,也必将会成为优秀的育人之所。

参考文献:

篇10

一、办园理念的诠释与升华

我们的办园理念是“琢生活之美,蕴品质之园”,它是从幼儿园实施的科研课题《开展生活化劳作活动 促进幼儿自主能力提升》的思想提升而来,放大为办园理念后,寓意为我们要精心雕琢生活的美丽,在生活中蕴育园所文化,办具有生活特色的品质园。在办园理念的统领下,衍生出教师的发展目标——“敬业乐业 智慧优雅”,幼儿的培养目标——“健康快乐有自信 会玩会学会合作 懂礼诚信知感恩”,丰富了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在追求园所特色化发展中,我园坚持“以生活教育为办园特色”,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善于合作,善于创造和懂礼诚信的优良品质,以此推进《纲要》的落实。我园的园徽是由实验幼儿园的“实”字打头字母S演化为小苗,在小苗中有一颗初升的太阳,寓意着实验幼儿园的孩子是在阳光照耀下成长的小苗,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力,与我园的生活化教育特色密切结合,彰显着实幼的办园理念。

二、精神文化的传承与丰富

我园在构建园所文化中把精神文化作为核心部分,“走生活化教育的特色之路”,是我们结合多年的课题研究成果,反复酝酿的幼儿园特色发展的总规划。我们的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了幼儿园的课程文化、教师成长和制度文化,旨在通过园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培植,体现我园由内而外的气质。

1.以园本课程建设推动课程文化。

(1)成功构建园本特色课程。在办园理念的引领下,我园历经市级“十五”课题和“十一五”课题的研究,通过市级研究课题《开展生活化劳作活动 促进幼儿自主能力发展》,物化形成了《区实验幼儿园科研课题成果册》,成功构建了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课题研究中制定的《各年龄段幼儿自主能力发展目标和生活化劳作活动具体要求》,在研究中归纳形成的《生活化劳作活动的内容体系》和《创设生活化劳作环境的策略体系》及教师在促进幼儿自主能力发展方面的指导策略都广泛地应用于园所的班级教学。

(2)丰富、完善园本特色课程。在成功构建了“生活化教育办园特色”的基础上,我园立足生活,不断优化、完善园本特色课程,选择了体育课程与游戏课程构建园本课程文化。我们从体育集体教学、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进行研究,从分班级开展活动到全园大带小混龄体育活动进行探索,研究生活中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在“区域游戏”的研究中,我们坚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导入游戏,因地制宜,在观察、记录、研讨和实践中反复研究游戏课程的园本性。我们尝试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领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区域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凸显实幼的办园理念。同时加入区名师工作室引领的课题《在科学领域中教师教玩具配置能力的研究》,旨在对“生活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以教师队伍建设推动精神文化。

(1)倡导爱岗敬业,培育高尚师德。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坚持把师德建设扎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倡导奉献、敬业、热爱、进取。来自生活中的“最美实幼人”、“智慧实幼人”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了实幼主要的师德教育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让生活中的教育走入教师的心灵。

(2)实施三大工程,提升专业能力。我们以生活化教育为指引,在教师中开展“新苗工程”、“琢玉工程”和“特长工程”三大工程,分层次提升教师的教育技能水平。“新苗工程”针对新教师成长采用定成长规划、上展示课、研培结合和结对帮扶等策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琢玉工程”针对骨干教师的发展,采用业务园长定点帮扶、上研究课、带新教师等策略,给予骨干教师更多自,鼓励骨干教师自主选择小课题进行研究,在业务园长的定点帮扶下实现研究能力的提升。“特长工程”针对在文字能力、舞蹈能力、美术能力、体育能力有特长的教师,组建幼儿园特别策划组。在信息宣传、环境创设、特色课程和对外文艺汇演等活动中由特长教师承担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

(3)开展丰富活动,提升专业素养。我们创设了“阅览室”和“书香阁”,让老师们可以喝到饮料、咖啡和茶水,在集办公与休闲为一体的书香环境中备课交流,静心阅读,培养健康的工作和休闲方式。我们开展读书活动和主题活动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如开展“校长荐书”、“让阅读成为习惯”、“师幼悦读”、“家园共读”等活动,开展“教师读书心得演讲比赛”、“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两笔一画比赛”等技术比武活动和听评课活动,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提升。开展“月末沙龙”,“培训归来”,“教师礼仪”等主题活动,将生活中的礼仪,女性健康和美丽,教师的人格与修养等内容融入到活动交流感悟中,倡导教师们做“智慧女性,魅力女性”。教师们在参与活动中学会了阅读思考,学会了凝练生活智慧,提升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3.以制度文化优化园所文化。我园大胆探索更人文,更科学、健全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重新梳理了建园以来改革与发展中的管理制度,将“博爱、同心、善学、乐业”的园风,“用爱养育,用心教育”的园训以及“民主、平等、尊重”的管理理念等,融合到园所的制度管理中,并通过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和人性化的管理优化校园文化。

(1)创新管理模式。幼儿园根据集团发展实际,整理了园所原有的管理制度,完善构建了“一会两系统”(即行政会、执行系统、考核评价系统)管理模式。行政会由总园的全体行政和各分园执行园长组成,负责集团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系统指“一室两部”,即一个总园长室和教学部、后勤部。两个部接受总园长管理,总园的教学部、后勤部是总部,分园的教学部、后勤部均隶属于总部管理。考核评价系统由总园长直接领导,主要由总园全体行政、各分园园长、各部主要负责人(包含园长助理、工会成员和教研组长)组成。“一会两系统”让幼儿园管理模式由成立集团前的纵向管理模式向扁平式管理模式变化和延伸,优化了园所的制度文化建设。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唯能是用,择优聘任”的原则,幼儿园大胆改革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近两年来,幼儿园在现有教职工编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公开竞聘、自主任用的方式,先后选派了10名骨干教师到其余3个分园的不同岗位上支持建设,引领分园发展。同时,幼儿园制定了集团内教师支教制度,推行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业绩考核分配机制,确保绩效考核分配向支教教师和保教质量高、工作效率高的人员倾斜,让支教教师和贡献大的班组或个人得到应有的回报。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了教师队伍,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3)民主管理文化引领。我们倡导合作进取、追求卓越的文化导向,倡导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坚持“民主、平等、尊重”的管理思想。我们制定了《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员工手册》,对集团教职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了明确的书面指引。不分在编和非在编教职工,在常规管理、学习培训、假期轮休、工会活动方面任人唯贤、一视同仁。我们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教研、培训的互助合作共同体。提倡备课即研究、教学即实践、活动即交流、引领即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的教研方式和务实求真精神。我们把园所文化辐射到集团各园点中,从总园统一输出优质管理、优质师资、优质教学和优质服务,引领各园点在环境创设、园本课程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教改方面打造生活化的园所特色。互助合作和示范引领,促进了教师关系和谐、互助合作,促进了园所资源共享、经验互补、共同成长,使民主、平等、尊重的园所文化真正成为幼儿园生活教育智慧的沃土。

三、园所环境文化的创设与演绎

我们认为,环境是文化演绎的标志,我园的环境更注重“环境即课程”的教育功能,把创建之心用在“琢”字上,用心雕琢环境文化,打造出了蕴涵艺术品位和生活气息的校园环境。

1.创设生态、绿色的户外环境。我们在户外操场分区域创设游泳池和塑胶跑道,生态童趣的种养殖区,供孩子们自由劳作的沙池、鱼池,来源于幼儿生活的绿道及连接各户外区域的汽车巴士站等,为幼儿创设了宽敞、开放、自主参与的园级户外生活化环境。我们在幼儿园围墙上创设宣传栏,展示园所发展历史、教师风采和课程特色,在沙池文化墙上镌刻我们的办园理念和教师、幼儿发展目标,展示教师和幼儿的校园生活照。一走进幼儿园,操场上绿树葱茏,桂花飘香,柑果满枝,与地面的满眼绿色交相辉映,校园办园理念词和文化墙让幼儿园充满了生活的馨香和文化气息。

篇11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22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145

班级是幼儿园的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是幼儿园园所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幼儿个性发展的水平和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幼儿园班级文化是教师对幼儿实施的所有课程的全部内容,具体包括整个班级的幼儿、教师、家长。班级文化的建设应该以培养健康、自信、阳光、全面发展的幼儿为最终目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用班级一日常规约束幼儿

管理的目的是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一个班级有了好的班级常规,幼儿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接待入园时,教师要检查幼儿的随身携带物品,严禁带锋利的小刀和钢珠等危险品入园;给幼儿讲解关于火灾、地震、泥石流、雷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开展活动时要求幼儿保持正确的坐姿,积极动脑思考,不和同伴交头接耳,回答老师的问题要大声,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吃早午点时要求幼儿不争抢别人的食品,吃完后垃圾入桶;下楼做操的时候要靠右行走,不能推搡;如厕时要做到大小便入池,便后及时洗手;开展区角活动时,要按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放学回家时要排好队。教师只有长期抓常规教育,幼儿才会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也会使幼儿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二、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开展活动

在开展各种活动时,要注重从幼儿的兴趣入手,真正体现以幼儿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以此带动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注意力的坚持。例如,开展美术活动《会飞的蝴蝶》时,我运用变魔术的手法,将红苹果变成绿苹果,鸡蛋变成小鸡,将积木变成楼房,将小草变成大树,幼儿一下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我顺势引导“小朋友想不想也变出这样的魔术呢?”于是我讲解变魔术的方法,小朋友很快学会了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画儿。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探索热情高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互动,积极交流

(一)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1.大胆展示自己,培养幼儿自信的个性。在平时的歌唱和语言活动中,让每个幼儿在全体幼儿面前展示,或表演或朗诵,然后让其他幼儿拍手鼓励“谁谁谁,你真棒”,对于比较胆小的幼儿,着重让他多发言,这样反复锻炼,孩子的个性会变得自信,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在这样的班级文化下,孩子们有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对幼儿终身的发展很有好处。

2.小组合作操作。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所以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幼儿设计座位的时候,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将性格互补的幼儿每四人分成一组,在开展科学探索(主要是通过操作掌握一些物理规律)时,让幼儿相互合作,相互讨论,这样既克服了幼儿自私自利的毛病,又让幼儿学会了合作,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在桌面拼图游戏,音乐游戏等活动中,都通过小组合作,让幼儿完成。长此以往,形成了互帮互助,相互促进的班级文化氛围。

3.两两幼儿互动。在幼儿园里,早午餐、如厕后,有的幼儿速度快,坐在座位上没事可干,这时,教师不妨利用这点时间,让幼儿相互交流,闲谈,放松身心,在交谈中增强幼儿之间的了解,建立友谊。在排队的时候,让幼儿两两拉手,相互监督。在相互的关系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交往能力。

4.开展团队竞赛,增强集体观念。人最本质的欲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表扬,表扬和奖励适用于任何幼儿,他们期待被认可。幼儿到了中大班,竞争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可以把分组比赛定为幼儿学习他人、约束自我行为的一种形式。例如,在体育游戏中,让幼儿分组比赛,取得优胜的小组获得老师奖励的五角星,并且挂在班务栏里,最初,孩子们是为了五角星而好好表现,后来渐渐地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慢慢地有了自律意识,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1.情感互动。教师用温柔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以表扬鼓励为主,利用孩子的进取心激励他们。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生活和幼儿学习的热情。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创设出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进而可以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无论聪明与否,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只有懂得平等地关爱孩子,才能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给幼儿以亲近感和安全感,让孩子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

2.方式的互动。以“专注”和“鼓励”改变以往的“放任”和“替代”方式。例如,在探索活动时,需要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但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对事物的分析、判断等能力有限,因此要鼓励、支持幼儿,看到幼儿的点滴进步,要马上进行鼓励,让幼儿充满信心,做到及时鼓励,教师必须关注幼儿活动的每一细节,让幼儿把探索进行完整。同时要学会以幼儿的眼光去看待幼儿,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以平等的互动方式参与幼儿的活动,形成探究合作式的师生互动。

(三)家庭与幼儿园的互动

篇12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7/08-0091-06

【作者简介】苏蕙(1968-),女,江苏无锡人,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党的十在继十七大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后再度提出“文化强国建设”,强调了文化在民族振兴中的重大影响力。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办园之魂,事关幼儿园的发展与兴衰,其园文化建设对于推动幼儿园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杨焕军, 2010)。

幼儿园文化建设通常从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等不同层次展开(苏凡英等,1998;徐雪珍, 2003; 彭兵, 2008; 杨达, 2012; 周美昭, 2012)。此外,观念文化(杨焕军,2010)以及幼儿园环境和管理文化(赵艳红,2012)也受到强调;进一步的发展需加强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建构意识(杨焕军,2010);需以一定的理念为先导(赵艳红,2012)。同时,如何加强幼儿园自身文化特性,包括反映幼儿园特色的核心文化理念与统领性指导思想的幼儿园文化建设也是今后实践与研究的重点。基于上述思考,本文结合幼儿的特性、幼儿园的特性及幼儿园文化的特性,以自然现象中的种子及其成长为隐喻,提出幼儿园“种子文化”概念,并以我园“种子文化”教育理念与实践的个案介绍,抛砖引玉,期许共同推进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繁荣昌盛。

一、幼儿园“种子文化”的教育理念

借助种子的隐喻,将种子的特性与幼儿的特性、种子的成长规律与幼儿的成长规律等联系起来,提出“种子文化”的幼儿园文化建设理念,以此作为审视幼儿园教育的视角和理想。

(一)种子的特喻

幼儿园的每一位幼儿如同每一颗珍贵的种子,他们具有“种子”般的特性。

生长性。每一颗种子都会发芽,每一位儿童都会成长。因而种子与儿童,都给人们以希望。

自觉性。每一颗种子都蕴含着巨大的自觉生长潜能,每一位儿童都蕴藏着“吸收性心智”,他们不知疲倦地主动认识着周围未知的世界。

发展性。每一颗种子自破土而出便疯狂地生长,每一位儿童每时每刻都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中。

独特性。每一颗种子都带着各自的遗传特性完成它们的生命传承使命;每一位儿童带着其特有的基因而来,并伴随不同的家庭早期教养,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性格与气质、优势或不足、兴趣和爱好,同时决定了其成长时间的早晚之别、快慢之分,等等。

无限可能性。每一颗种子的生长都可能呈现出多样的生命形态。每一位儿童同样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幼儿教育务必要深刻了解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的特性。

(二)种子的成长隐喻

幼儿的成长与种子的生长有着天然的相似。

1. 成长的目标:对于每一颗种子,人们都希望它能茁壮成长。同时,每一颗种子有其自身的传承特性,它会秉承其特性而生长。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希望每一位儿童像一颗种子一样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同时带着自己的禀赋美丽成长。因此,幼儿成长的基本点是健康快乐、全面发展。幼儿成长的生长点是有个性的成长,也即据各自独特的自然禀赋、优势潜能、兴趣爱好精彩地美丽成长。

2. 成长的条件:种子的生长离不开适宜的外界条件,诸如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流通的空气、及时的雨露,等等。幼儿的成长如同种子的成长,需要适宜的外界条件和人们的精细呵护与培养。具体到幼儿园教育,承载幼儿成长的一切基本的环境和条件,如制度、师资、环境等如同肥沃的土壤;饱满的师爱、精神的能量(来自全面而生活化的课程)如同充分的阳光。而幼儿园里不同主体间沟通与交流、心与心的敞开、信息与信息的交换、思想与思想的对话等如同流畅的空气,在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中理顺关系、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总之,幼儿园“种子文化”(参见图1)重在深刻领会“种子”的内涵,在于充分尊重其成长的特性与规律,继而提供与创造最适宜、最美好的环境与条件,实现“种子”的茁壮成长、美丽成长、自由成长。

二、幼儿园“种子文化”教育理念的个案实践

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创办于1923年,是苏州市实验小学的一所全日制附属幼儿园,1981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七所示范幼儿园之一。在90年的办园历程中,我园秉承“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的办学宗旨,为提供优质幼教服务而不懈努力。

近年来,我园以“生活化游戏化课程”为蓝本,积极探索反思,不断调整原有的课程,逐步形成了以“生活、审美、感恩、快乐”为理念的园本课程,确保幼儿能在愉快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我园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提炼出“种子文化”的教育理念,自此赋予幼儿园文化以生命,统领幼儿园的整体设计与发展。

(一)幼儿园“种子文化”建设的主要实践

1. 肥沃的土壤。制度、师资、环境等都是这片沃土建设的重要入口。课程开发需生活化,师资建设要实现与儿童一同成长,享受培育之乐。环境设计需让儿童生活在富有生机的美丽中,让他们感受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创造之美。

(1)制度建设:让管理看得见――制度与管理相辅相成

制度是幼儿园的“法”,是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良好工作秩序有效建立的保证。合理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政治方向、价值观念、思想品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选择,都有着直接的规范与导向作用。在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我园实行“幼儿园标准化管理,级部创新管理”,将幼儿园各项制度规范高效而又高质地落实到幼儿园各个方面。

幼儿园标准化管理:我园根据ISO9000族标准进行幼儿园质量管理体系建构。根据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编制了学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修订完善了教科研管理、保教管理、保育保健管理、级部管理、后勤管理等200余项管理制度,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这些来源于学校具体实际的管理条文,实现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与幼儿园管理的有机融合,使幼儿园的常规管理工作和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使幼儿园的各项管理更为科学、规范,精细化管理效果得到保障。

级部创新管理:以制度管理树的架构形式来将幼儿园的各项制度层层落实到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各个成长小组中。幼儿园就如同一棵参天大树, 以园长室园务会为根基,承担制度的引领。年级组与教研组为树干,是落实制度的中间力量。成长组与核心组为枝,促进多元发展、个性化发展。教师就如同枝叶,实现教师个体的发展。在“级部管理树”的运行中,制度与管理相辅相成,以内审制度来监督、反馈、保障各级部的运行畅通。(见图2)

(2)师资成长:与“种子”一同成长,尽享培育之乐

师资建设饱含丰富的内容,包括教师专业团队建设、园本教研活动、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教师人格学识形象等的提升,实现教师与幼儿一同成长,从而享受教育教学过程的培育之乐。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我们坚持“四个一”的培养思想:为每位教师“定一个奋斗的目标,指一条成功的通道,搭一个表现的舞台,留一条成才的轨迹。”营造“人人参与、合作研究、友好竞争、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成长阶梯。自2009年起,我园推出了:成长阶梯――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手册共分五部分:“认识自我”“理想目标”“进步阶梯”“我行我愿”和“成长评价”。通过该手册,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收集材料、展示成就、体验成功的同时,逐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潜能和努力方向,及时对经验进行梳理和挖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并向更高层次发展。在进行客观的自我定位,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同时,逐步形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职业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园风,为学校制订教师培养策略、幼儿园整体发展策略,提供重要的依据。下表为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一学年两学期中教师撰写的《成长手册》记录。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们按照教师的工作年数将所有的老师分为了“新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集体培养保证了教师发展的基本点,而分层培养中,根据不同成长期教师的特点,以不同的栏目来支持教师的成长,有针对性地保证教师发展的成长点。例如:新手期教师,通过“新教师反思”“主要问题及解决记录”“多媒体制作”等栏目引导新手期教师把目前的工作与发展目标联系起来,探索幼儿教育,努力向前迈进。实践中,将手册作为自己行动的导向,不仅知道做什么、怎样做,还要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成长期教师,则通过“特色展示”“听课记录”“教研实录反思”等栏目引导教师在新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习惯,分辨各种新思潮对自己的意义,寻找自己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和思路,努力向成熟型教师发展;成熟期教师通过“课题组研讨”“承担活动”“师徒结对”等栏目引导他们围绕幼儿的长远发展,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工作,在某一专业问题上有深入的研究,主动推进整个行业的专业化进程。由上表中可以看出:“教师成长手册”中同一栏目在不同的学期里以数量的递增体现教师成长;“教师成长手册”中以各个成长期不同内容的衔接体现教师成长。

通过“成长的阶梯”的培育,我园教师队伍茁壮成长,近年来有1人成为苏州市名教师,4人成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6人成为双十佳教师,3人获江苏省评优课评比一等奖、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5人获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各级各类发表、获奖论文近百篇。

(3)环境设计:一切皆美、环境融美

在我园的实践中,环境设计既包括有形的、显性的物质环境,如幼儿园教室、设备、走廊、活动场地等一切直接可见的部分,又包含无形的、隐性的人文环境,如幼儿园人性化制度、标准化管理、和谐的人际氛围,等等。

在环境创设中,我园遵循了“生命”与“美”两大原则。在直接可见的物质环境中,我园从整体园所规划设计到各个班级的创建,都考虑到环保性、安全性、美观性、生命性。具体体现在:设备齐全、凸显细节的教学区域;分门别类,呈现特色的专用教室;功能齐全,充满活力的户外场地;精巧别致,展示文化的过道走廊;生命之角,融入生机勃勃的动植物,满足幼儿发现生命、跟随生命,并进入生命中,发现生命的至爱、至善、至美、至真的成长需求。在无形的隐形环境中,幼儿园的管理尊重所有员工的价值,实行人性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幼儿园上下既权责分明又和谐融洽。幼儿园的所有工作人员(管理者、教师、后勤人员、保育员等)都追求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努力给儿童创造一个美丽的环境,给儿童积极的、美好的、促进的影响。

2. 充足的阳光。种子的生长需要充分的阳光。饱满的师爱,来自幼儿园教师的情感能量;生活化的课程,来自幼儿园知识学习的认知能量。

(1)饱满的师爱:温暖的情感能量

爱的探寻:爱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不但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爱好,也要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配合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深入开展“‘走进家庭,走近学生’集中家访月”活动,我园教师不仅进一步了解了幼儿,还与幼儿建立了良好的师幼关系。

爱的心语:一是“对孩子爱的发现”。教师对于孩子的关爱体现在我们需要扮演“发现者”的角色,要善于发现不同幼儿的不同表现,为不同幼儿的发展提供差异性的支持,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适宜的发展。在发现的过程中,我们借助“幼儿个案跟踪记录”,以幼儿个差异发展中的落差信息为切入口,持续对幼儿进行有意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实施有效的差异教育策略,从而对幼儿实施差异教育,实现个别化指导。二是“与家长爱的对话”。教师与家长共同关注着幼儿的成长,幼儿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教师与家长的心,为了能为幼儿的成长创造出更适宜的大环境,我们需要寻找出一种媒介来维系我们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平等对话”是我们与家长共同探寻出的一种最适合的沟通方式。通过平等对话,教师将幼儿在园的表现详尽地展示给家长,家长给予了热情的回应,并且反馈了幼儿在家的表现,使家园之间的信息一体化,联系双向化,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和谐的大环境。

爱的延续:幼儿园是一个充满爱的王国,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为了让孩子能保持这份爱心,并将这份爱延续,回报家庭,回报社会,我们精心策划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给幼儿一次次欢乐的体验,给幼儿的生活、学习增添一份精彩。例如“老师,老师我爱你”活动,孩子表达了对老师浓浓的爱,“九九重阳节,温情在实幼”“妈咪宝贝秀”活动则是表达了孩子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爱。“心会跟爱一起走”玩具义卖活动让孩子们将爱延续到了社会,让他们进一步懂得了什么叫关心、什么叫帮助、什么叫感动,明白最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培养了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奥秘”就是师爱。教师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无条件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孩子。这是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最基本的承诺,也是每个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基本前提和需要。“爱是阳光,爱是儿童的一切。”(孙瑞雪,2009)

(2)生活化课程:无穷的知识能量

课程理念:在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以南师大虞永平教授的“生活化游戏化课程”为蓝本,进行园本化的再创造,从本园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反思,不断地调整原有的课程,逐步形成了“扎根生活、全面平衡”的园本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开发原则:课程目标是关系着把儿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课程所追求的价值取向。我园园本课程的目标是“追求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培养未来社会需要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内容涵盖健康与动作、认知与审美、情感与交往等,以实现幼儿全面、整体的发展。

在课程内容具体开发时我园遵循了以下原则:“生活化的原则”,贴近幼儿生活的、幼儿喜欢的、富有挑战性的主题才被我们列入到园本课程中。“整合化的原则”,一是五大领域的整合,即生活活动、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家庭教育间的有机结合;社区资源、自然资源、家长资源、网络资源等资源的整合,为课程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二是由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讨论制定课程内容,并由他们共同实施完成。“生成化的原则”,教师们随时随地敏锐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将其形成新的探究内容,以拓展丰富幼儿的活动;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教师以及家长不断地走进教育现场,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孩子们的活动状态,检验活动内容的可行性,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特色化的原则”,例如“儿童国画”“多元阅读”等,都是我园的特色课程。

课程组织实施:课程组织实施由课程实施的形式、实施的平台、实施的环节、实施的环境等构成。在课程实施形式上,教师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设想幼儿可能会出现的想法,并用主题网的形式加以呈现。在课程实施平台上,我园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区域活动、体育活动、生活活动、劳动活动、教学活动、主题沙龙等各种平台来进行实施,各种形式的活动相互交织、相互配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实施、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观察者,努力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促进孩子的发展;倾听孩子的想法,发现孩子兴趣的产生与转移,尊重孩子的差异,关注不同孩子的特殊需求,及时调整实施的形式与手段。最后,课程实施中的环境创设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意义的环境不仅强调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充分挖掘,而且倡导教师与幼儿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

课程评价体系:在课程评价方式上,我们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课程评价的主体上,管理者、教师、家长都成为了评价的主人。在课程评价的客体上,管理者、教师、幼儿、家长都是被评价的对象。在评价的形式、主体、客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践中,我园的园本课程获得了深入的立体反馈,切实保障了幼儿生活的这片沃土的质量。

3. 流畅的空气、及时的雨露。空气需要流通、雨露需要及时。幼儿园教育中,不同生命主体间的真诚敞开、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等是心灵与心灵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理解、融洽、升华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中,主要涉及的有:亲密无间的师幼互动、平等交流的家园互动、纯真快乐的幼幼互动、相互提升的师师互动等。以师幼互动为例:

(1)运用“望、闻、问、切”实现互动过程

幼儿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也慑于教师的权威,他们很少能够清晰地运用语言把自己的各种真实想法直接地向教师表述。我园借用中医学的“望闻问切”理论来指导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观察了解幼儿,实现良性的师幼互动过程。望:即随时观察,及时关注。教师对幼儿及时关注,留心幼儿的表现,关注孩子的个别差异。用心去发现幼儿的行为,“望”到孩子的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势偏向,等等。闻:即多倾听他人(孩子、家长、同事)的想法;问:即多问问大家(孩子、家长、同事)的看法。教师主动地询问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说法,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在“闻问”中体现教师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倾听孩子真实的想法。切:即找出问题,认真分析,灵活调节,取得成效。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应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寻求有效方法,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采用灵活的互动方式“对症下药”

在一日活动中,我园运用了多种互动方式。支持性互动:教师以支持幼儿主动活动,消除幼儿活动障碍为宗旨的互动方式,包括赞赏式、帮助式、评价式、照顾式、调解式等互动方式。合作性互动:教师以平等身份介入幼儿活动,合作完成活动任务的互动方式,包括参与式、协商式、讨论式等互动方式。引导性互动: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行为趋向与方式加以指导以使之有效的互动方式,包括提醒式、建议式、启发式、提问式、示范式、指导式等互动方式。同时,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幼儿的个性差异、不同的活动内容,灵活交替使用相应的互动方式。例如,在关注个体差异时,对能力强、喜欢展示自己行为能力的“求注”幼儿,教师更多采取了“赞赏式”或“评价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向幼儿表示关注,鼓励幼儿继续努力。 对能力差、喜欢向老师“求助”的幼儿,教师更多采取了“帮助式”“照顾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对情绪兴奋、活动中喜欢叫嚷的幼儿,教师更多采取了“提醒式”的引导性互动方式, 以提醒其控制情绪、遵守规则。对情绪低落、不喜欢参与活动的幼儿,教师更多采取了“鼓励式”或“帮助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使其振奋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对喜欢向老师“告状”的幼儿,教师更多采取了“调解式”或“讨论式”等引导性、合作性互动方式,以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化解纠纷。

(3)针对“疑难杂症”进行个性互动

下面选取几个较典型的互动案例来展示。

当孩子哭闹不止时,老师该怎么办?――悉心关怀

小班幼儿在刚入园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分离焦虑,免不了有哭闹不止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应该悉心关怀幼儿,多抱抱幼儿,多亲亲幼儿,多与幼儿交流,多关心幼儿的需要,多照顾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园的每个环节中都能体会到老师深深的爱,与老师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从而减少分离焦虑,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当孩子缺乏自信时,老师该怎么办?――支持鼓励

中班幼儿已经初步形成了对自我的认知,但是有时候一些小挫折就会造成了幼儿对自我认识的偏差,变得缺乏自信。这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能力去支持鼓励幼儿,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幼儿,采取少批评、多鼓励的方法,经常以肯定的口吻,对幼儿说:“老师看到你努力了,相信你能做得更好”“宝贝,试一试,你肯定行,你真是个好孩子”,以此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当孩子不愿互动时,老师该怎么办?――沟通对话

大班幼儿典型的年龄特点是逐渐进入叛逆期,自我意识增强,情绪化非常明显。因此,有的时候孩子会我行我素,不愿意很好地与老师进行互动。这时,老师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用权威去抑制,而是应该采取宽容、尊重、耐心的态度去与之沟通对话,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放下姿态交流各自的想法,伸出手来鼓励大胆的尝试,以此来达成师幼之间的和谐。

种子的魅力不仅在今天,更为重要的是在明天,它们只是未来生活刚刚显露的“尖尖角”,但它们是未来生命的预演与预示。种子文化的教育目光不是停留在今天,而是凝视着未来。这种教育的想象力是基于教育使命的望和展望。

培育就是给予种子教育的土壤、阳光、空气和水分,弱小的种子最需要培育,培育就是尊重,培育就是关怀,培育就是保护。我们的园丁用心灵培育心灵,用最纯真的情感培育情感,就在培育中,让种子快乐地成长、发育、强壮起来,与此同时,收获快乐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参考文献】

[1] 杨焕军.优质幼儿园文化建设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0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 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6-7.

[3] 赵艳红.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 2012,(7): 70-72.

[4] 彭兵. 开展园本教研,推动幼儿园文化建设――武汉市“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推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08,(8): 40-43.

[5] 莫群. 民办幼儿园文化软实力打造的个案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篇13

1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的主要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吉欧幼儿教育逐渐走向国际社会,其教育理念非常丰富,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1科学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

在瑞吉欧看来,儿童是社会成员之一,是社会文化活动的继承者、参与者与创造者,儿童拥有自己的文化与权利。他们能广泛运用、创造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并通过不同的媒介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与看法。他们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及经验。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马拉古齐形象地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和说话的方式,如语言、绘画、雕刻、泥工、建造、肢体动作等等。”[1]26瑞吉欧人认为教育要在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实施,应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及经验出发,让儿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在重“教”之时,更应重“学”,以学定教。根据幼儿的行为反应决定主题进行的时间与空间。幼儿教师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权威者、知识与技能的拥有者,儿童也不是被教育者,儿童的行为引领着教师的教育,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

1.2注重关系的建立

在瑞吉欧学校,教育者与儿童、家庭、社区公民在一个和谐、民主、文明的世界中对话,民主参与与合作是他们实施幼儿教育的砝码。教育者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关注、关心每一个儿童,但并不是孤立、片面地看待儿童。关系是幼儿教育长远发展的枢纽,促使幼儿与他人建立关系并及时、有效、良好的互动,是幼儿完成教育目标、走向世界的基石。幼儿与教师即使有社会角色及社会地位的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校与家长、社区人员建立起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学校的关系。意大利人坚信,个人———“我”只有在团体———“我们”中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之间建立集体协作的关系,通过认知冲突的发生与解决来共同进步。

1.3教学记录的影响力

在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教学记录是其重要的教育精髓之一。教师通过持续、细心地观察幼儿,与幼儿耐心地交流,通过幼儿作品、文字、声像资料等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资料收集与记录。在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使用多种符号表征世界的方式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与诠释,不断反思与总结幼儿的优缺点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并对自己及幼儿的发展做出评价与展望,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幼儿,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拓宽教学思路。记录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而且可以促使师幼互动,促进家园共育。

1.4生成课程和方案探究

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的设计强调团体中心、关系与互动中心,构建孩子与教师、成人一起游戏、工作、对话、创新的课程模式;强调为孩子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自由、自主地建构自己的文化。瑞吉欧幼儿教育取向认为,“与幼儿共事,是由三分之一的确定以及三分之二的不确定和新事物构成的。”[2]方案课程在重结果的同时,更重过程。以“课程就是所发生”的为课程观,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和兴趣,倡导教育应当“引导人去探索知识”,“变得更自由、更有创造力”[3]190。其课程资源来源于生活,是在即时的情境、突发的事件中生成,是教师与幼儿对话、探究、合作的结果。方案课程在横向上将认知、情感、技能等多种领域加以组织和整合,纵向上不断地生成新的主题与方案。

1.5工作坊是儿童成长的乐园

瑞吉欧教育中,“环境是儿童的第三位老师”。环境创设以家庭社区、文化折射、年龄发展、时间与空间、尊重使用者、评估更新为原则;坚持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环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环境是最佳的“记录”方式之一的价值取向。瑞吉欧的工作坊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收集了幼儿的各种学习作品,而且收集、记录着老师及家长们研究学习的各种成果。马拉古奇说:“工作坊是幼儿双手和心智探索的空间,是课程整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功能更多,所以‘工作坊是激发幼儿的地方’。”[4]137-140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孩子们聚在一起,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互相接近,一起游戏、对话,享受童年的乐趣。

2瑞吉欧教育理念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开发的启示

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启示我们,要在中国文化的视角下,在我国先进、优秀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势的学习并吸收其教育精髓,从中获取灵感,得到感悟。

2.1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

我国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秉持“以教定学”的主旨,课程实施以教师为中心。课程设计目标化、成人化、知识化;课程内容以教材为主,小学化倾向严重;课程实施机械、死板、非游戏化;课程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教师是教材内容的“搬用工”,儿童对教师更多的是害怕与服从。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与关注儿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通过幼儿园课程来实现的,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5]。课程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完整人格为目标,将计划性与生成性结合;课程内容游戏化、生活化,同时具有兴趣性、启蒙性、安全性、适宜性、可探究性、整合性;教学活动生动、有序、以学定教。

2.2注重关系的建立,构建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在瑞吉欧,学校与家长、社区建立对话、合作、共同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瑞吉欧学校的课堂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允许“错误”观点的存在,是儿童和教师发表各种不同观点的场所。在我国,由于教师专业素养及幼儿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其“关系”的建立及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的开发不容乐观。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及社区公民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其社区及社会文化建设带来的相关益处;家园及社区关系的建立被功利化;社区发展的重心只在文化建设上。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家长、学校、社区共同管理的关系;提高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的“儿童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幼儿园文化的建设中来,使其在成员合作中找到平衡点,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平等、和睦,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自由发展,逐渐壮大;将自身文化渗透到学校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及社会文化中,为孩子建立幸福、快乐的家园。

2.3在记录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在我国,教师的记录面临着巨大挑战。教师队伍发展缓慢,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幼儿园班额较大,教师难以记录幼儿的成长经历;教育任务的繁重,使得教学记录流于形式;家长的参与度低,其记录的效度难以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模糊。由此可见,各方面的制约使得教师教学记录的意义难以显性。因此,我们应通过记录及观察的方法去研究教师与儿童的成长及发展。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加快学前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实践-反思精神。其次,缩小幼儿园班额,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观察、记录幼儿成长的点滴。再次,规范幼儿园的管理。再者,让更多的老师、专家、学者参与到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最后,规范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给教师一个公平、民主、和谐的工作及学习环境。

2.4以方案课程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瑞吉欧教育之所以创造出自己的国际之路,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教育者可以拥有自己的教育内容、方法及体系,他们可以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也可以不遵循任何国家预设的课程内容框架。其课程的主要运行形式是方案活动,主题的开展以“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师对生成性的方案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的预制性与生成性把握不准,找不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不断地学习、同化、吸收、借鉴国际上先进、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构建弹性课堂,促进幼儿智慧的成长。鼓励教师学习生成课程理论,处理好幼儿的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提高教师在生成课程实施过程中驾驭生成性与预设性关系的能力;鼓励家长及社区人员为生成课程的实施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完善教师培养及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保障幼儿园、家长、社区及专家、骨干教师的协作机制。

2.5科学、合理地创设幼儿园环境,凸显民族文化特色

儿童是环境的产物,瑞吉欧课程的内容主要来源是儿童周围的环境,来自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他们的各种活动[6]。“工作坊”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精髓,代表着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文化特色及人文情怀,代表着人类基础生活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特质。在我国,活动室就是工作坊的缩影,记录着教师与幼儿的成长经历,记载着我们的文化精髓,寄托着国家及民族的希望。然而,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幼儿及家长的参与;以视觉刺激为“美与教育”的象征,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被淹没;重视物质环境创设,忽视精神环境创设,对环境的理解片面;追求昂贵、时尚的教育资源,乡土教育资源被边缘化。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幼儿为本、归还幼儿、家长、社会人员的主动权、参与权、自。根据各地发展差异、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幼儿园课程思路,进行地域课程资源开发,完善课程结构,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促进课程与生活、课程与社会的联系[7]。既重视物质环境的建设,又重视精神环境的建设,活动室的建设避免“唯美的误区”“文字的误区”和“结构的误区”[8]。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具有教育性、环保性、适宜性的幼儿园文化,使园内环境自然化、多元化、民族化、生态化、生活化、动态化。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卡洛琳•爱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埃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等译.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

[5]郑益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J].文教资料,2011(28):138.

[6]李从军.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模式述评[J].教育论坛,2015(320):2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