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视觉艺术原理

视觉艺术原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06 10:06: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视觉艺术原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视觉艺术原理

篇1

二、员工招聘

众所周知,整个企业中的员工招聘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开端。这时,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人员就会运用相关的方法,例如接受人才的对应推荐、在各种官方网站、电视台刊登招聘广告、举办企业中的人才交流会、到正规的职业介绍所进行相关的登记等等以吸引对应的人才过来企业应聘。我们都知道,招聘的过程与结果就是整个企业获得较好的人力资本的重要前提。但在招聘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说:招聘的相关企业常常会不明白、不了解求职者离职的真正原因,也会不了解求职者所要求的普遍工资水平等等,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无疑就会给整个企业的招聘过程和结果带来了很多盲目性以及不确定性。如果要更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从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信息发展程度来说,数据挖掘技术就是一种比较简单而且高效的解决方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进一步解决:快速找出相关求职者的真实身份、能力、性格特点以及离职的各种潜在原因,这样就对求职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模式,更好地通过调整工资、增加企业福利,更换员工所在的工作环境等等这些高效的手段来留住对企业有用的人才,也还可以对新的求职者做出合理、公平的预测,这样就有助于人力资源部门为各个相关部门找到对应的员工,以使整个企业更好地运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员工管理

一个好的企业,在员工管理方面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在对员工进行简单的记录信息和进行简单的统计数据。比如,员工的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利用相关的数据挖掘技术对员工的各种各样的考核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比如,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整体业务的起伏或者是下降;通过分析相关员工的工资高低,就可以提出成本控制信息;这些有用的数据信息都进一步为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招聘、调配、相关的培训工作以及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四、员工的离职

在今天就业如此激烈的条件下,人才的流动就是一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但是,太过频繁的人才流失,对于企业的正常运作以及经济效益来说都是一件不利的事情。除了企业在员工身上所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资金以及各种精力的花费都会付之东流。鉴于这种情况,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中员工的离职现象的控制就再合理不过了。首先企业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企业中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人才流失危机管理机制,进而避免人才流失给公司带来的巨大损失。例如,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员工进行分类模型,对离职员工进行全面的统计数据分析,归类这样员工的特点,并及时找出对应的措施留住优秀的人才。

篇2

自古以来有史可查的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也是数不胜数,很多岩画文化、自然奇石文化和风土民情都沉浸在悠远绵长的丝路文化积淀中。石画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艺术的一朵奇葩。

作为华夏文明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嘉峪关,蕴藏丰富多彩的祁连玉,色彩鲜明、图像清晰的画面奇石,印证人类足迹的黑山摩崖石刻和戈壁石画等奇石资源,为原有的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交汇,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合,边塞文化和创业文化的拓展,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包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一、印证人类足迹的岩画

岩画属于石刻文化,是人类祖先以石器和金属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描绘,记录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古代文化现象。其遍布世界各地,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它是古代先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创造出的艺术珍品,表现了远古社会面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类的起源及其生产方式,文字起源,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我国是世界上岩画较多的国家,其广泛分布于16个省(区),岩画表现各种动物、人物、狩猎、放牧、采集、房屋、村落、宗教仪式及各种符号。

二、嘉峪关黑山岩画

嘉峪关黑山岩画发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我国岩画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位于河西走廊北侧,在嘉峪关关城西北7.5公里处,属马鬃山的支脉,形成于古生代寒武纪至二迭纪,黑山山势陡峭,与南面的祁连山遥相对峙。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时期时代早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古代游牧民族西羌、乌孙、月氏、回鹘、党项等先后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黑山峡谷中的岩画,就是古代猎人和游牧人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真实记录。

黑山岩画中将人物的动态、虎的凶猛、野牛的剽悍刻画的淋漓尽致。最引人注目的舞蹈画面,规模之大,形式之多,在其他地区岩画中是少见的。

三、黑山岩画蕴含的黑山文化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古代游猎民族,诸如西羌、月氏、乌孙、匈奴,鲜卑、吐谷浑、吐蕃、回鹘、党项、藏族、蒙古族等都曾经在此游牧。正是有了先人们的活动,也就是有了浑厚悠久的黑山文化,他们便成为黑山文化的创作者们。

黑山文化通俗讲就是今天遗存在黑山古人们用石头及其它硬物凿刻、敲刻于崖壁之上的写实抽象图案。它反映的时限跨度大,时空关系复杂,涉及部族较多,涉及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美学、宗教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对我们研究古代黑山地区的历史、部族迁徙、游牧、畜牧的发展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岩画内容多为牛、羊和其它动物图案,此外,还有舞蹈、射猎、狩猎场面,这些特征正符合当时西羌、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的生活特性。在古代西域占地广阔,人口众多,曾为开发西域,创造中国民族文化作出过突出历史贡献。

四、黑山岩画诉说着先人们的辉煌与历史

黑山岩画表现了羌人在此活动的场面为数众多,众多的岩画表明羌族是生活在黑山的一个重要部落,羌人们在黑山的生活繁衍,为黑山文化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在古代,飘忽不定的狩猎者或游牧者通常是没有文字的,岩画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他们彼此传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之一。很早以前,黑山地区具有丰厚的自然环境,有森林、草原、河流,众多野兽在此栖息生活,黑山便成为理想的狩猎场所。远古的游猎民族居无定所,长期在四处游牧,黑山地区具备很好的游猎、畜牧条件,无疑成为各游牧部落的理想去处。周秦时期月氏、乌孙、匈奴和诸羌居住在中国西部、北部地区,对这一地区的开拓起到了很大作用。

羌、乌孙、月氏、匈奴等游猎民族都有或多或少再黑山地区生活过的痕迹。到唐代中期再黑山地区又有藏、蒙等民族,他们也都在当时游牧资源丰厚的黑山生活过。岩画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个部落生活的标志。正是有了先人们在黑山的生存繁衍,并创造了丰厚的黑山文化。

篇3

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管理作风、精神风貌、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发展目标等等的集合,它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精神方面和管理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是对馆员长期灌输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并对馆员的语言、行为、作风、工作态度等的赞誉,包括口头表扬和书面表扬、记功等各种激励手段。物质方面是对馆员的薪酬、劳保、疗养、重用等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激励使馆员有一种成就感、归属感、甘愿为图书馆的发展、为图书馆事业作出毕生的努力。管理制度是图书馆文化的重要内涵,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正是为了确立图书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对馆员的行为进行规范,按照图书馆管理制度约束馆员,让馆员在长期的管理制度的熏陶下充分理解并实行图书馆管理制度,从而提升馆员的整体水平,理解自身角色的定位提高认知水平。图书馆作为为社会传播文化的机构,它的作用是服务于读者,对它的管理如同对企业的管理,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深入于每位馆员的心中,成为馆员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行动,在这样的图书馆里,服务是规范的,馆员的工作是有条不紊的,这样图书馆就实现了它想达到的目标。

1911年美国管理学的开拓者泰勒首先提出了科学管理组织的理念,提出了标准化管理的模式,由此引发了管理“革命”的浪潮。现在用科学的管理规范各行各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用科学的高效的管理手段规范人们的工作,社会才能分工缜密而又协调一致的运行。

二、管理制度的人性化

在图书馆文化中管理制度的建立、理解、执行都是针对人的管理,都是反映了人的动机和需求,而管理理论的演化和深入过程也是反映了人的动机和需求的深化,图书馆管理的目标就是期望通过全体馆员整体意识的提高,实现图书馆的优质服务。馆员作为图书馆工作的核心部分,在制定管理制度上要体现馆员是“人”的本质特征。人是有感情有思想有理念有精神有各种需求的,所以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就应该体现人性化的观念,形成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人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精神与物质方面,当物质条件的满足达到一定临界点时,人的精神需求便会上升,希望得到管理组织的认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人的精神追求更大于物质追求,而图书馆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图书馆精神的确立,这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理念、哲学,体现了图书馆的目标及价值体系,是对图书馆精神理念的一种表达、注解和活化。精神文化具有一种超越和前沿的功能,主要在于对图书馆员的塑造培养形成一种主体精神面貌和文化心态,而属于图书馆文化范畴的管理制度一经形成,就具有规范化、强制性的功能,因此管理制度的完善,是需要通过精神文化的相容、协调和互补来得以实现。

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是得到了全体馆员的认同,并且体现了大多数馆员的利益、意志、观念,馆员能自觉按照管理制度认真坚决地执行,体现了全体馆员的同心协力,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体现了图书馆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持久的行动,并对馆员的角色定位起着向导的作用。这种角色的定位包括心理方面对图书馆事业体现了的认同、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体现在行动上自觉遵守图书馆的管理制度,自觉维护图书馆利益自觉关心并思考图书馆的发展。

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首先体现在对人员安排上,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当的岗位上,馆员能在自己满意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长,以一种饱满的工作态度去服务于读者,在工作中获得愉悦。在这样的条件下馆员对知识更新、丰富知识、培养学习兴趣的热情就会极大的增强,馆员会自觉为提高自身水平努力学习,自觉提升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关心图书馆的建设,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水平,为创造世界一流的图书馆而努力。

三、图书馆的利益同馆员的利益同步

图书馆的利益同馆员的利益同步这是图书馆运作成功的第二标志。成功的图书馆总是从馆员的切身利益出发,充分考虑馆员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馆员的思想、状态、利益、追求有较为充分的掌握、理解和控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馆员认知图书馆的发展就是馆员自身的发展,图书馆的前途就是馆员的前途,图书馆的希望就是馆员的希望,让全体馆员有明确的归属感。图书馆自身公众形象的建立,是图书馆管理成败的关键,也是形成图书馆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这一切的形成又依赖于全体馆员对图书馆文化的理解及掌握,这种利益同步观念的形成又赖于对图书馆文化的认同,如薪酬的多寡同接待读者的多寡挂钩,同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挂钩等这些措施,都会激励馆员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再认识,并反映在对接待读者的态度上,这对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团队意识的确立

对图书馆这样一个组织,他的团队意识的确立体现在图书馆的凝聚力上。图书馆的凝聚力,其实就是馆员对图书馆的认同与欣赏。对图书馆管理制度的认同;对图书馆管理水平的认同;对图书馆内部运行机制的认同;从对图书馆欣赏到对喜爱图书馆,关心图书馆,把图书馆工作看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服务工作中自觉扮演馆员的角色,时时处处用图书馆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图书馆服务中全身心地投入,为读者充当知识导航员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在这样的氛围中图书馆的团队意识就会产生,形成并上升为一种主流意识,成为馆员的自觉准则,对图书馆事业产生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对同事、对读者产生一种亲和力,使馆员自身及读者获得身心的愉悦,馆员获得一种成就感的满足。在这样一支有强烈团队意识的队伍里,在任何困难的时刻都会产生坚强的意志,认清图书馆的大局就是馆员的大局,才会有一种摧不垮打不烂的意志,这就是图书馆团队意识的精髓。

五、自我管理意识的复苏与觉醒

对于管理制度由强硬的灌输到自动自觉自发的遵守,再到自我管理意识的觉醒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需要全体馆员多年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得以实现。

篇4

高职院校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育等级结构当中仍属于较低层次。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导致高职院校生源素质无论在知识水平上还是道德水平上,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再加上现在学生大多为“90后”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接受不同文化理念和新媒体快餐文化的浸染,使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一些学生的思想弱点

1.自我中心,个性张扬,抗压能力差。

目前新生代学生,个性、自由是他们最看重的,在张扬个性的口号下掩藏了很多浮躁、自我中心的黑暗因子。一些人表面上看起来青春向上、充满激情,但内里存在相较本科生而言的自卑,深知自身学历水平和素质能力的限制,使他们在将来就业中面对巨大竞争压力。有些学生面对压力时没有正确缓解和消化,可能会用更加放任、无惧的方式展现自己,甚至用一种错误的行为“出风头”、“博关注”,盲目激进,影响正常生活。

2.不注重长远提升,功利化、世俗化思想明显。

高职院校学生相较本科生而言,在知识水平上本身就存在差异。甚至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不爱学习,秉持“读书无用论”,还有学生从刚入学就开始从事各种社会兼职。但是他们选择兼职更多的不是为了个人能力提升,仅仅是为了赚钱,在兼职过程中受到一些低素质人群的带动,变得功利化和世俗化,只看到眼前利益,忽视自身长远发展和提升。某些同学互相攀比,言谈举止非常世俗和短浅。

3.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差,作风慵懒。

一些高职学生自律性水平较低,再加上对学习不重视,出现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纪律涣散,集体意识淡薄。一些同学从思想上不重视纪律,觉得这都是个人行为,与集体无关,甚至有些同学在宿舍熬夜游戏、上网,干扰其他同学正常休息,但丝毫不以为意,觉得是自己应有的自由。不愿听老师的教育,不愿受规矩的束缚,自律性较差。

二、加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1.是整个社会不断进步的需要。

“有德有才是人才,有才无德是祸害”。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立德树人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输出给社会的是一群素质水平低下的毕业生,无疑会给整个社会拖以负累。人才应该全面发展,加强道德修养,提倡立德树人,才能促进个人素质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2.是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平稳、优良发展。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结构中就属于较为落后的层次,在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方面确实存在很多难题。但是高职院校要想发展,要想在教育机构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3.是学生素质不断提高的需要。

教育的本质是把人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激发学生内在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只有立德,才能使学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勇于担当、有益于社会的人,这也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还是高校辅导员,辅导员在“立德树人”当中起到直接又巨大的影响。辅导员跟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相比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可谓学生生活和精神上的导师。因此,“立德树人”的重任和使命落到辅导员肩上。但就当前形势来看,一些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偏离思想德育工作,忙于应付细碎烦琐的班级管理事务,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立德树人”使命存在不足之处。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立德树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1.日常事务繁杂,工作重心偏离思政教育主线。

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中坚力量,但是现在由于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等原因,辅导员扮演多重角色,大部分时间忙于应付班级管理和学生日常管理的各项事务,整日忙于查寝室、查卫生、查纪律,还有很多其他部门的配合工作,如教务上汇总成绩,安全上宣传教育,就业社团指导,心理疏导,党团建设,工作非常繁杂,有的辅导员一个学期下来,都没有时间找班级同学谈谈心,了解学生情况,工作重心明显偏离思政主线。

2.部分辅导员能力素质欠缺,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

随着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对一线辅导员的需求不断加大,大多数辅导员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自身思想观念不够成熟,社会阅历和素质修养相对欠缺。一些辅导员面对如此繁杂的工作,效率较低,无比头大。由于工作经验相对缺乏,一些辅导员并不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工作仅停留在“不出事”、“别惹麻烦”的层面上。甚至个别辅导员自身素质也有待提升,不能给学生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3.部分辅导员职业规划混乱,致使工作产生惰性。

辅导员在高校的地位比较尴尬,具有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p重身份,工作内容混杂、不明确,工资待遇一直比不上其他管理岗位,更别提专职教师。在职位晋升和发展上,部分辅导员看不到希望,致使工作产生惰性,或者有些辅导员开始“另谋出路”,转向其他岗位,对当前工作并不在意,一心忙着个人发展。

4.局限于传统宣教方式,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群体。

目前一些辅导员的德育工作还是停留在讲道理、立规矩层析上,前文分析过,当下学生个性突出,不喜欢拘束,不愿意听别人讲大道理,辅导员苦口婆心的教育,一些学生听不进去。而且一些辅导员的思想认识没有与时代接轨,不了解当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兴趣爱好,致使“代沟”加大。

四、高职院校辅导员“立德树人”工作机制探索

1.优化辅导员队伍,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从辅导员自身来讲,要不断提升个人修养、素质,树立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能力上,严格要求自己,妥善处理不同种类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课程,建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素养。在工作态度上,应从内心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主动关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针对学生特点加以引导,定期找同学谈心,不断探索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与教育方式,做到育人于无形之中。

从高职院校层面来讲,学校应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对新入职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效率。另外,学校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岗位管理机制,把辅导员从“万金油”的困境中解救出来,使其回归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线上,明确辅导员岗位的晋升机制,使更多一线辅导员看到职业前进的希望,从而激励其更积极尽心地投入到“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当中。

2.课堂教育与言传身教相结合,化教育于无形中。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通过课堂学习引导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辅导员应充分利用自身与学生对接的机会,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信念植根于学生的理念之中。比如,辅导员每天按时来到教室,才能更好地给学生灌输不迟到、不旷课的纪律观念;上课时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不玩手机,辅导员开会的时候做到手机静音,专心开班会。让学生感到辅导员是跟他们站在一起的,我们共同成长,严于律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第一时间想到找辅导员解决遇到的困难,化解心理上存在的困惑,同时辅导员才能了解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用爱感化教育。

3.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外部管理始终是一种压力和制约,只有学生内心真正认同了,内部产生的动力才是真正前进的力量。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发展已基本成熟,具备一定的认知分析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具备自我教育智力条件。因此,在德育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干部等学生团体管理的力量。学生通过参与管理,更内化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同时,锻炼自己为人处世、沟通协调的能力,甚至可以通过管理工作与将来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提高就业竞争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起到促进和帮助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干净整洁的宿舍、先进高端的实验设备,都让学生更愿意投身于学校学习当中。除了物质环境方面的建设,人文环境也很重要。学校可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从身边小事做起”、“爱老、尊老、敬老”、“宿舍文化节”等,都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左超.论“立德树人”理念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运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4,4.

[2]李贺.高职院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方法与途径研究[J].教师,2016,1.

篇5

指定辩护人王习,北京市铎声律师事务所律师。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以京检二分公诉一刑诉[2003]59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于臣犯故意杀人、抢劫罪,于2003年7月21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指派检察院李桂岚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于臣及其辩护人王习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指控:被告人于臣于2002年9月21日至10月间,先后在本市通州区、丰台区、海淀区等地居民住宅小区,以捆绑、堵嘴等暴力手段,入室抢劫五起,共抢得人民币340余元及手机5部。被告人于臣恐罪行败露,又杀人灭口,将三名被害人杀死。

针对上述指控的事实,公诉机关向法庭提供了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现场勘查笔录、鉴定结论、辨认笔录、现场及物证照片、抓获经过、等证据,以证实被告人于臣犯罪的事实。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于臣采用暴力手段入户劫取他人财物;又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杀害三名事主,犯罪性质恶劣,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已构成抢劫、故意杀人罪,请依法惩处。

在法庭审理中,被告人于臣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但提出其没有杀人的故意。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是,于臣并非预谋杀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于臣被抓获归案后,能够主动坦白交待其他几起犯罪事实,认罪态度好,请求法院对于臣从轻处罚。

经审理查明:

(一)2002年9月21日上午9时许,被告人于臣以租房为名,携带尼龙绳等作案工具来到本市通州区西潞苑小区52号楼1单元3层2门132室被害人于剑(女,殁年23岁)的暂住处,被告人于臣趁于剑不备,将其推倒在地,用随身携带的尼龙绳将于剑的手、脚捆绑。抢得“西门子”T1118型手机1部(价值人民币260元)及人民币100余元。后于臣恐被害人于剑呼救,又用尼龙绳猛勒系于剑的颈部并堵其嘴,致于剑机械性窒息死亡。

上述事实有经庭审举证、质证,本院予以确认的下列证据证实:

1、证人谢静的证言证实,我于2002年8月开始和于剑在通州区西潞苑小区52号楼132号租房。因为我俩想找另一个女的合租,就在手递手报纸上发了出租房屋的消息。2002年9月20日早上,有一个男的打电话说给他妹妹租房要看房。我就把我和于剑租住处的固定电话告诉他。9月20日11点多,我给于剑打电话,于剑说那个男的打电话联系了,一会儿来看房。9月21日,于剑的母亲给我打电话,称给于剑打电话无人接听。我又给于剑打传呼,于剑也未回电话。晚9时许,我回到西潞苑的租住处时看见门是虚掩的,感觉有些不对劲,即下楼叫保安与我一同进屋。我在卧室内发现于剑躺在床上盖着被子,保安锨开被子,发现于剑的手脚都被绳子捆绑,人已经死了,保安就了报了警。

2、证人洪爱云的证言证实,2002年9月21日晚9时许,一女孩称住在通州区西潞苑小区52号楼132号。她家的门开着,不敢进屋,让我陪她一同进屋。我陪她到132号,在房间右侧的卧室内的床上看见一具女尸,手、脚被绳子捆着,身上还盖了被子。后我就打电话报警。

3、证人于连学(被害人于剑之父)的证言证实,其女儿于2002年8月来京和同学谢静在通州区租房住。

4、证人王春玲(被害人于剑之母)的证言证实,2002年9月20日中午我与于剑通过电话,晚上6时我再次给她打电话,但于剑手机关机,传呼她也不回电话。第二天,我给与于剑同住的谢静打电话,让她回家看于剑出什么事了。22日凌晨,谢静给我打电话说于剑被害了。

5、证人寅的证言证实,通州区西潞苑小区52号楼132号的房子是在2002年8月出租给谢静和于剑的。

6、辨认笔录证实,于连学对尸体进行辨认,确认被害人是其女儿于剑。

7、现场勘查笔录及现场照片证实,案发现场的具体情况,并证实从现场“手递手”报纸上提取了指纹。

8、尸体检验报告证实,于剑尸表损伤主要为颈部环形闭合索沟,舌根部肌层出血;结合球睑结合膜及喉室粘膜有点状出血。于剑符合被他人勒颈并堵塞口腔深至咽喉致机械性窒息而死亡。

9、手印鉴定书证实,案发现场手递手报纸上提取的指纹痕迹为被告人于臣右手拇指所留。

10、涉案财产价格鉴定结论书证实,被抢物品西门子T1118型移动电话价值人民币260元。

11、被告人于臣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其供述与上述证据相符,并可互相印证。

(二)2002年10月22日11时许,于臣以看房为名,携带尼龙绳等作案工具来到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孟家桥32号院1号楼5门304室被害人王玥(女,殁年23岁)的暂住处,趁王玥不备将其推倒,并用随身携带的尼龙绳将其手脚捆绑,抢得“诺基亚”8250型手机1部(价值人民币800元)。被告人于臣又惟恐王呼救,遂用王玥身上背的女式挎包带勒系其颈部,致王玥机械性窒息死亡。

上述事实有经庭审举证、质证,本院予以确认的下列证据证实:

1、证人宋莹莹的证言证实,2002年9月,我开始和王玥共同租住丰台区六里桥孟家桥32号院1号楼5门304室。因为我俩想找另一个女的合租,在手递手报纸上发招租广告,并留了王玥的电话。2002年10月22日中午,我在单位见到王玥,她说中午要带人看房子,就先骑车回家了。下午6时许,我下班回家,发现王玥被害。

2、证人富振华的证言证实,2002年10月22日18时许,住我楼上的一个女孩子说与其同住的人被害了。我先打“110”报警,我又随那女孩子到了现场。

3、证人余晓琴的证言证实,2002年10月22日11时许,我办公室的同事王玥接了一个要看房的电话,我听王玥说中午12时见面。吃完午饭后,我一直没有见过王玥.

4、证人王守敏(被害人王玥之母)的证言证实,其女儿于2001年来京,具体住在什么地方我不清楚。

5、证人李琳的证言证实,丰台区六里桥孟家桥32号院1号楼5门304室是在2002年9月出租给王玥和宋莹莹的。

6、现场勘查笔录及现场照片证实,案发现场的具体情况,并从尸体西侧门框上提取掌纹一块。

7、尸体检验报告证实,王玥符合被他人用绳索勒颈,致机械性窒息死亡。

8、法医物证鉴定书证实,极强力支持王玥阴道内精斑为于臣所留。

9、手印鉴定书证实,王玥被害现场墙壁上提取的掌纹痕迹为于臣左手手掌外侧所留。

10、涉案财产价格鉴定结论书,证实被抢物品诺基亚8250型移动电话价值人民币800元。

11、被告人于臣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其供述与上述证据相符,并可互相印证。

(三)2002年10月30日上午,被告人于臣以租房为名来到丰台区于家坟小区11号院5号楼4门201室被害人汪慧珍(女,殁年33岁)的暂住地,被告人于臣将其推倒在床上,用事先准备好的尼龙绳将汪的手脚捆绑,抢得“诺基亚”5110型手机1部(价值人民币220元)及现金人民币100元。后被告人于臣恐汪慧珍呼救,遂用背包带勒系其颈部,致汪慧珍机械性窒息死亡。

上述事实有经庭审举证、质证,本院予以确认的下列证据证实:

1、证人汪惠东的证言证实,2002年10月31日,我给汪慧珍的住处及单位打电话,但始终找不到她。后我到她在丰台区于家坟小区11号院5号楼4门201室暂住地,看见汪慧珍躺在床上,手被绳子捆着,后我就打电话把她前夫邱俊杰叫来,后我们打“110”报警。

2、证人邱俊杰的证言证实,2002年10月31日,到丰台区于家坟小区11号院5号楼4门201室汪慧珍的暂住地时,看见汪慧珍躺在床上,双手被捆在床架上,脸部被枕头盖着,已经死了。我就打了“110”报警。

3、证人汪进平的证言证实,2001年7月,我女儿汪慧珍和丈夫邱俊杰在丰台区于家坟小区11号院5号楼4门201室租房住。2002年9月,他们分居,我女儿仍住在于家坟。分居后,汪慧珍想找一个女性合租该房。

4、证人陆勤东的证言证实,2002年10月29日上午,我女儿打电话说合租的人已经来了,还有三个人要租房。其中一人第二天要来看房。10月30日,我再打电话给汪慧珍就联系不上了。后来得知汪慧珍被害了。

5、证人王连荣的证言证实,丰台区于家坟小区11号院5号楼4门201室于2001年8月12日出租给了邱俊杰和他妻子居住。

6、证人双桂英的证言证实,2002年10月30日早上,我发现201室的防盗门关着,木门虚掩着,房间里的灯开着。直至第二天早上,还是这个样子。

7、现场勘查笔录及现场照片证实,案发现场的具体情况,并从现场提取黑色布带两根、白色尼龙绳一根及指纹。

8、尸体检验报告证实,汪慧珍系被他人用绳索勒颈,致机械性窒息死亡。

9、法医物证鉴定书证实,极强力支持汪慧珍阴道内精斑为于臣所留。

10、涉案财产价格鉴定结论书,证实被抢物品诺基亚5110型移动电话价值人民币220元。

11、被告人于臣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其供述与上述证据相符,并可互相印证。

(四)2002年10月14日上午8时许,被告人于臣以看房为名来到本市丰台区和义东里5区6号楼5门301室事主王悦的暂住地,被告人于臣趁王不备将其推倒,并用随身携带的尼龙绳捆绑王的双手,又用一布娃娃堵住王的嘴,后猛掐王悦的颈部致其昏迷后抢走了“TCL”8988型手机一部(价值人民币900元)及人民币40元。

上述事实有庭审举证、质证,本院予以确认的下列证据证实:

1、事主王悦的陈述证实,2002年10月14日上午,一男子以看房为名来到我的暂住处,那男子突然从背后将我推倒在床上,用随身携带的尼龙绳将我双手反绑。我大声呼救,那男子就掐我的脖子,并用一个布娃娃堵塞住我的嘴。我当时被掐晕了,过了5、6分钟醒过来后发现对方已经走了。并抢走了我的手机及40余元、银行卡一张。

2、证人杨伟然的证言证实,我和王悦暂住丰台区和义东里5区6号楼5门301室,因我经常不回来住,我们就刊登了寻合租的广告。2002年10月13日下午,一男子自称是给他妹妹租房。第二天早上那男的给王悦打电话说要看房。因我要上班就让王悦带那人看房。8时30分左右,王悦给我打电话说被看房的男子抢了。

3、王悦的辨认笔录证实,其从12张不同男性中辨认出于臣是实施抢劫的犯罪嫌疑人。

4、现场勘查笔录及照片证实了案发现场的具体情况。

5、涉案财产价格鉴定结论书证实,被抢物品TCL 8988型移动电话价值人民币900元。

6、北京市公安局受理刑事案件登记表证实了案况。

7、被告人于臣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其供述与上述证据相符,并可互相印证。

(五)2002年10月31日11时许,被告人于臣以租房为名来到在本市海淀区志强园小区21楼3门304室被害人刘萌萌的暂住处,被告人于臣趁刘不备将其推倒在地,采用捆绑、堵嘴等手段,抢得刘的“西门子”2118型手机一部(价值人民币450元)及人民币100余元。

上述事实有经庭审举证、质证,本院予以确认的下列证据证实:

1、事主刘萌萌的证言证实,2002年10月31日,有一个男子以租房为名来到我的暂住处,后那人趁我不备,将我推到,骑在我身上掐我的脖子。威胁我说“你要再喊就杀了你”,并用一条白毛巾塞到我嘴里,用两根鞋带将我的手脚捆绑。然后那人到我的卧室里翻东西。几分钟后,他拿着我的一张牡丹卡问我密码。我说那卡是坏的,那人就拿出刀顶住我的肚子威胁我,但我没说密码是多少。最后那人用一黑色尼龙背包带勒住我的嘴,让我别报警。

2、证人秋煜生的证言证实,2002年10月31日11时20分,有人按我家门铃,我打开门看见住我家对门的女孩嘴里被塞着一块布,双手被鞋带绑着。我将她嘴里的布取出后那女孩说“我被抢了,快报警”。我就打“110”报警。

3、现场勘查笔录及现场照片证实了案发现场的具体情况。

4、法医物证鉴定书证实,极强力支持从案发现场提取的蓝毛巾上的血迹为于臣所留。

5、涉案财产价格鉴定结论书证实,被抢物品西门子2118型移动电话价值人民币450元。

6、北京市公安局受理刑事案件登记表证实了案况。

7、IC电话卡查询单,证实于臣持IC卡曾给被害人刘萌萌、王悦、汪慧珍的暂住处打电话。

8、刑事判决书及释放证明证实了于臣的前科情况

9、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出具的抓获经过,证实了抓获于臣的情况。

10、搜查笔录、起获物品照片,证实从于臣的暂住地起获了部分作案工具及赃物的情况。

11、被告人于臣的身份材料证实了被告人于臣的身份情况

12、被告人于臣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其供述与上述证据相符,并可互相印证。

本院认为,被告人于臣曾因犯罪被判处刑罚,仍不思悔改,又采用暴力手段,入户多次当场劫取他人财物;实施抢劫行为后为灭口又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三人死亡,其行为已分别构成故意杀人罪、抢劫罪,且所犯故意杀人罪情节和后果均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上述罪行均应依法惩处,并予以数罪并罚。被告人于臣被抓获归案后,虽能够如实供述公安机关已掌握的所犯罪行,并坦白部分犯罪事实,但其所犯罪行特别严重,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指控被告人于臣犯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于臣及其辩护人所提没有杀人故意的辩解,经核查,在案证据证明,被告人于臣实施抢劫犯罪后,恐所犯罪行败露,为杀人灭口,又用尼龙绳、背包带等猛勒系被害人颈部,显见其具有剥夺他人生命的直接故意,故对被告人于臣的辩解及其辩护人的此节辩护意见,本院不予采纳。其辩护人所提其他辩护意见属实,但被告人于臣所犯罪行社会危害性极大,其所犯罪行属罪不容赦。据此,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一项、第四项、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九条、第六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立功和自首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于臣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抢劫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二、随案移送的扣押款物分别予以没收或发还(清单附后)。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一份。

                                                                    审 判 长

  唐  仑

                                                                    审判员

  孟  龙

                                                                     审判员    王小浒

篇6

诉讼人郑志杰,男,31岁(1972年4月24日出生),高中文化,住北京市崇文区马家堡路22号,系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郑永正之子。

诉讼人邱岳,辽宁辰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任新芳,女,56岁(1947年4月11日出生),汉族,金海学校退休教师,住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平房四组2排10号。系被害人郑明鹤之母。

诉讼人郑志杰,系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任新芳之子。

诉讼人邱岳,辽宁辰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人暨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高博,男,32岁(1971年2月2日出生),汉族,高中文化,出生地北京市,无业,住北京市海淀区遗光寺二号院辛1楼217号;因涉嫌犯故意杀人罪,于2003年2月13日被羁押,同年3月19日被逮捕。现羁押在北京市看守所。

辩护人武良军,北京市中孚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人暨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陈霞,女,35岁(1968年8月29日出生),汉族,大专文化,出生地北京市,无业,住北京市朝阳区霞光里30号院3楼2单元301号;因涉嫌犯包庇罪,于2003年2月13日被羁押,同年3月19日被逮捕。现羁押在北京市看守所。

辩护人薛起堂,北京市恒德律师事务所律师。

辩护人李晨明,北京市恒德律师事务所律师。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以京检一分刑诉字(2003)第112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高博犯故意杀人罪;被告人陈霞犯包庇罪,于2003年8月27日向本院提起公诉。在诉讼过程中,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向本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合并审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指派检察员徐焕、检察员陈保红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高博及其辩护人武良军;被告人陈霞及其辩护人薛起堂、李晨明;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郑永正、任新芳的诉讼人郑志杰、邱岳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指控:

被告人高博、陈霞经预谋,于2003年1月7日,由高博冒充陈霞前夫邱朝晖的名义,将邱朝晖、陈霞共同所有的本市海淀区明光村物资小区21号楼3层21号的房屋出卖。2003年1月14日13时许,高博在该屋清理物品时,被在此寄宿的邱朝晖之表妹郑明鹤发现,二人发生争执,高博唯恐事情败露,用随身携带的斧子猛砍郑明鹤头部数下,致郑颅脑损伤死亡。

被告人陈霞明知高博犯罪后潜逃,仍帮助高博清洗血衣、藏匿凶器、销毁假身份证,包庇高博。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向本院移送了指控被告人高博、陈霞犯罪的证人证言、现场勘查笔录、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结论等证据。认为被告人高博、陈霞的行为分别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三百一十条之规定,高博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陈霞的行为已构成包庇罪。提请本院依法惩处。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郑永正、任新芳的诉讼人郑志杰、邱岳在法庭审理中诉称:被告人高博、陈霞的犯罪行为,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郑永正、任新芳遭受了经济损失,要求高博、陈霞共同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赡养费等经济损失人民币36万余元。并向法庭提交了丧葬费单据、原告人的户籍证明等证据。

被告人高博在法庭审理中对公诉机关指控的杀人事实未提出辩解。高博的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是:高博是在受到被害人郑明鹤的辱骂情况下,情绪失控杀人,主观恶性小,建议对高博从轻处罚。

被告人陈霞在法庭审理中辩解称:她主观上不明知高博杀了人,她帮助高博的行为不是包庇高博。陈霞的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是:陈霞的行为不构成包庇罪,陈霞的行为属于帮助毁灭证据的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

经审理查明:

被告人高博、陈霞经预谋后,由高博冒充陈霞前夫邱朝晖,于2003年1月7日,将陈霞和邱朝晖共同所有的北京市海淀区明光村物资小区21号楼3层21号房屋出售给北京中大恒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2003年1月14日13时许,高博在上述房屋内,假借钥匙丢失,请开锁公司人员打开了属邱朝晖所有的房屋门锁。当高博进入邱朝晖的房间翻找物品时,与外出返回的借住邱朝晖房间的郑明鹤(女,殁年27岁,邱朝晖的表妹)相遇并发生争吵。高博即持随身携带的斧子猛砍郑明鹤的头部数下,致郑明鹤颅脑损伤死亡。

被告人陈霞在明知高博作案后,仍帮助高博清洗血衣,藏匿作案工具斧子。

上述事实,有下列经庭审举证、质证的证据在案证实,本院予以确认。

1、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02)海民初字第12874号民事判决书证明:陈霞、邱朝晖共同拥有北京市海淀区明光村物资小区21号楼3层21号二居室房产,大间归陈霞所有,小间归邱朝晖所有。

2、委托出售房屋协议证明:邱朝晖(高博假冒邱朝晖)将北京市海淀区明光村物资小区21号楼3层21号房屋,于2003年1月7日以人民币21万元的成交价,出售给北京中大恒基房地产经纪公司。

3、证人齐大朋、卢成光的证言证明:他们是开锁公司的,2003年1月14日11时许,他们到北京市海淀区明光村物资小区21号楼3层21号,给一个丢了钥匙的男青年开了小屋门锁,那男青年在工单上签了字。

4、辨认记录证明:2003年2月13日,证人齐大朋对有高博照片在内的10人的照片进行了辨认,齐大朋指认高博是叫他们开北京市海淀区明光村物资小区21号楼3层21号小屋门锁的人。

5、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结论(文检鉴定)证明:开锁公司提供的单据上顾客签名的邱朝晖三字是高博所书写。

6、证人邱朝晖的证言证明:他不知道海淀区明光村物资小区21号楼3层21号的房子被陈霞给卖了,2003年1月12日,他表妹郑明鹤借住了他在该处的房间,13日下午他和郑明鹤还通过电话联系,14日以后就和郑明鹤联系不上了,17日打开房门发现郑明鹤死在屋里。

7、现场勘查笔录和勘查照片证明:案发现场在北京市海淀区明光村物资小区21号楼3层21号内,该房是二居室,小屋床上有一女性尸体,小屋南侧墙上有大量喷溅血迹,部分血迹被涂抹、刮蹭过。

该现场勘查笔录证明的现场情况,与被告人高博供述的作案现场情况相符。

8、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结论(尸体检验报告)证明:死者郑明鹤头枕顶部有一复合砍创,创瓣30余处,脑组织外溢,左右手均有多处砍创,符合被他人用锐器砍击头部导致颅脑损伤死亡。

该鉴定结论证明郑明鹤尸体损伤情况,与被告人高博供述的作案手段相符。

9、被告人陈霞预审期间曾供述:她和高博商量后将她与前夫邱朝晖的房子卖了, 2003年1月14日10时许,高博从她手中拿走房屋大门钥匙,去开邱朝晖锁着的小屋门。当天下午二三点时高博对她说:高博找了三个人去开小屋门锁,这三个人把回来的一个女的砍死在屋里。高博说要出去躲一躲。高博出去买飞机票后她看见高博穿过的一件外衣上有血,她就将衣服送洗衣店洗了。晚上高博回来她问高博衣服上的血是怎么回事,高博说是去现场蹭上的。她马上想到高博平时随身带着一把斧子,就问高博斧子在哪儿,并从高博说的柜子里拿出斧子,她见斧子刃卷了,斧子刃附近有血迹、白灰和头发。高博说为处理尸体和现场,用斧子刮墙撬了电梯门,并嘱咐她把斧子给扔了,她这时就明白了杀人这事可能是高博做的。她把高博的假身份证毁了,把斧子上的血迹擦了,第二天她把斧子扔在了圆明园公园里。

10、证人徐秀平的证言证明:她开了一个洗衣店,陈霞经常送洗衣服,2003年1月中旬,陈霞送洗一件深蓝色男士半长防雨布面料的大衣,陈霞送大衣过来时告诉她衣服上有血,她拿起衣服看见袖子和前襟处有血迹。

11、公安机关出具的办案说明证明:2003年2月14日,在陈霞的带领并指认下,从圆明园公园内的一石缝中起获陈霞藏匿的斧子。

12、被告人高博供认上述事实,供述与上述证据基本相符。

对于高博辩护人提出的高博是在受到被害人郑明鹤的辱骂,情绪失控情况下杀人的辩护意见,不能成为对高博从轻处罚的理由,本院不予采纳。

对于被告人陈霞关于她主观上不明知高博杀了人,她帮助高博的行为不是包庇高博的辩解。经查:陈霞在预审期间供认其见到高博衣服上和斧子上的血迹以后,就知道高博杀了人,仍帮助高博洗血衣、抛弃犯罪工具,其主观认识与客观行为相互印证,证明陈霞预审期间供认的主观故意真实。故陈霞在法庭审理中的辩解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

对于陈霞的辩护人提出的陈霞的行为不构成包庇罪,陈霞的行为属于帮助毁灭证据的行为,且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辩护意见。经查:陈霞明知高博是犯罪的人,而帮助高博湮灭罪迹、毁灭罪证,其行为符合包庇罪的犯罪构成。且包庇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属刑法理论上的想象竟合犯,应选择重罪包庇罪予以处罚。故辩护人的该辩护意见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

被告人高博杀害被害人郑明鹤的行为,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任新芳遭受丧葬费、赡养费的经济损失人民币36 561元;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郑永正遭受赡养费的经济损失人民币18 000元。

上述事实有经庭审举证、质证的原告人郑永正、任新芳提供的丧葬费单据、原告人的户籍证明等证据在案证实,本院予以确

认。

对于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郑永正、任新芳要求被告人陈霞赔偿经济损失的诉讼请求,经查:郑永正、任新芳的经济损失是高博杀人行为所致,并非陈霞包庇行为造成。故郑永正、任新芳要求陈霞赔偿经济损失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本院认为,被告人高博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依法应予惩处。被告人陈霞明知高博是犯罪的人,仍帮助高博湮灭罪迹、毁灭罪证,其行为已构成包庇罪,犯罪情节严重,依法应予惩处。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指控被告人高博犯故意杀人罪,被告人陈霞犯包庇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指控罪名成立。高博的犯罪行为确使郑永正、任新芳遭受的经济损失,高博依法应予赔偿。但郑永正、任新芳要求赔偿死亡赔偿金和要求陈霞赔偿经济损失的诉讼请求,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和赔偿责任人的规定不符,无法律根据,本院不予采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三百一十条第一款、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六十四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高博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被告人陈霞犯包庇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03年2月13日起至2006年2月12日止)

三、被告人高博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任新芳经济损失人民币三万六千五百六十一元;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郑永正经济损失人民币一万八千元。

四、驳回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郑永正、任新芳要求被告人陈霞赔偿经济损失的诉讼请求。

五、随案移送的证物斧子一把、皮鞋一双、上衣一件,予以没收。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本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直接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五份。

                                                                      审  判  长  贾 连 春

                                                                      审判员  刘 宇 红

篇7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92-02

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艺术姊妹花。它们存在着直接或间接通感关系,听觉艺术是由音乐的基本形式要素和丰富组织手段构成产生的,其原理也与视觉艺术中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方法相似相通;形状各异的乐器发出丰富多彩听觉的艺术符号,乐器的各色乐音又在视觉上产生了赋予感情的形状与色彩,形成了视听符号结构与人类的情感的通感性。在对人们的审美感知与情感渲染方面更具有复合加性和更深的艺术感悟。

一、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基本相通性

1、听觉艺术是由音乐的基本形式要素和丰富组织手段构成产生的,其原理也与视觉艺术中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方法相似相通:音乐的模进转调方式实质上相当于视觉艺术色彩构成中的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的推移;音乐中有大三和弦为主要和弦的大调式,其音响效果的明亮愉快如同色彩中的暖色调与冷色调;由大小三和弦为主要和弦构成的小调式如同色彩的冷调与暗调一样,具有沉重感;在和声写作时大小和弦交替使用而产生的对比效果则如同色彩构成中冷暖明暗色调对比技法的灵活运用;主调音乐中贯穿整部作品的主旋律如同视觉造型艺术中占统治地位的基调色彩一样。

2、听觉艺术形式的构成特点与视觉艺术中构图的基本原理具有相似性。例如印象派主题音乐与绘画的紧密联系。印象派音乐兴起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彪西。印象派音乐在某些方面是受到莫奈等法国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形成的。印象画派主张环境光对绘画对象固有色的影响关系。印象派音乐同印象派绘画一样,所要表现的不是轮廓清晰的艺术形象,而是朦胧的色彩和感觉印象,强调气氛、色彩、和声、调式、旋律、节奏和音色都是创造气氛和色彩的工具。印象派主题音乐的整体特点是主题丰富,用不同的音点去丰富主题。印象派主题音乐的这一特点与视觉形态中中国传统的透视法――散点透视法有相似之处。都是强调视听对象在人们记忆和理解中的形象,是人们对视听概念的理解,它不受视听觉真实性的局限,追求形象在平面范围内的空间扩张,运用艺术形象的影像效果,避免形象之间的重叠,将形象纵深方向的特征向横向竖向转移,以此造成形像的完整感,使得传达的意义更加明确。

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不光在色彩和形式等基本原理和构成方法上有相似相通之处。而且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彼此作用对人类的情感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视觉艺术符号与听觉艺术符号的地域特征

艺术符号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域性的特点孕育了当地特有的艺术符号特点,而这种视听艺术符号又表现并影响着人类的情感表达。

视听艺术符号既可以反映世间百态,而且也能传达人类的地域情怀。只是再现的效果不同,因为听觉符号与视觉符号都有其各自的结构特点。听觉符号是“那种能够表现动态的主观经验、生命的模式、感知、情绪、情感的复杂形式。”?听觉艺术能比拟视觉对象的活动和状态(‘日出’),而且也能比拟高度概括性思维所认识到的社会生活中的某种事物本质(‘命运’)。视觉艺术反映的现实对象,不但是摹拟事物外在的形象,而且更多的反映着主体的思想,主体的生存环境,及地域性的特征。例如中国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就是最好的呈现。山西吕梁地区的剪纸含有汉代石刻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雄浑、博大之气;晋南剪纸刀笔遒劲,酣畅淋漓,且具有粗中见细、拙中藏巧的特点;雁北的广灵、灵邱剪纸凝重而艳丽,既有塞外之野趣,又存关内之隽秀;而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剪纸,则呈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格。各地的剪纸特点不仅表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也通过雕刻的技法反映着地域的特点。视觉艺术符号与听觉艺术符号的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不但具有个性的表现特点,而且也有共性的特点――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以及加速、抑制、极度兴奋、平缓和微妙的激发、梦的消失等等形式在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这不是单纯的一致,而是在生命中感受到的一切事物的强度、简洁和永恒流动中的一致。这是一种感觉的样式或逻辑形式。

三、听觉艺术符号强化视觉艺术符号的感染力

艺术符号所展现的正是用纯粹的精确的声音或图形和寂静组成的相同形式。一幅“静物”要在表情性动作方面成为显而易认,至少得有两个要求:动作必须导致容易理解的图形,而且,动作必须处于足够清晰明了的前后关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第四王朝时期的浮雕《牧归》可以更好地解释这两条原则,因为画中描绘的“自然的”,是关于动物之间的“非语言”交流。这幅浮雕上有一个肩扛牛犊的男人,牛犊正传过头看着后面的牛群,有一头母牛正昂头对视,而且似乎在哞叫。画中是动作不仅明显地与正常的或预料之中的动物姿势有重大偏离,而且还使我们对这些动作的表现意义确信无疑。我们知道这个人正从母牛身边抓走小牛,所以我们几乎可以听见它的哞叫。如果我们略带迂腐气地问,怎么能够确信?我们得说,这人不太可能转身把牛犊背回给母牛――那样做我们会很难理解,但是我们完全知道他为什么把小牛背走。

这一浮雕表现了艺术中许多艺术语言的相互影响的手段。它一开始就使我们想起,从身体上的相互作用到预期动作之间的过渡是逐渐的。小牛和母牛方面都无意表现他们对分离的反应,而只是作出了试图阻止这一分离的动作。我们把这些动作看成目的性的还是看成表现性的,这取决于我们自己。视觉艺(下转94页)(上接92页)术符号与听觉艺术符号的构成使人类从情感上感受到牧归的收获心情,同时也感受着动物母子分离的不舍,用无声的浮雕语言讲述着喜悦与悲凉两种感情对比交织的心情。无声的浮雕不光讲述着一个时期的故事,同时也演奏着非语言的内在生命情感运动形式,确实是艺术符号形式赖以抽象的重要原型,也是视听艺术创造、传播、欣赏主体产生艺术冲动,进行艺术活动的内在动力源。人的生命情感运动形式,对视听艺术来说,是无形的,这种无形的运动形式己从主要侧重于在视听审美过程中对“图”、“音”、“心”对映,拓深、拓展到在人类文化实践活动中去审视天、人、心、之间的“映化”关系;把视听艺术的存在方式与人的存在方式联系起来;把视听艺术的方式与人的文化行为方式联系起来;把视听艺术的形式、意义与人的深层的生命意识、生命形式、生命本质、生命体验等联系起来;把“人”与“心”的关系拓展至“天”与“心”,“人”与“天”的关系;在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宇宙、人类社会的宏观视野中考察以“人”为核心的视听艺术文化的独特的存在方式。只有从“物”、“心”、“音”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去说明现实事物(自然的、社会的)是如何地与人的内在情态发生关系的,即“心”是如何“感物而动”的,或者说“物”是如何动“心”的,在这之后,有“心”至“形”的过程的发生。这就涉及到了人之外的现实事物(原型)是如何通过人的内在情态的抽象概括而转化为视听艺术符号的问题。

综上所述,视觉艺术符号与听觉艺术符号具有通感性,这种艺术符号通感性在新科技涌现的今天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我们成为接受信息和符号的“奴隶”。由此可见, 现代人的思想已经上升到更高、更复杂的层次, 人们在声像和符号的世界里寻求自我释放。艺术符号的通感性已经成为现代人精神领域的重要课题。

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170-02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视觉艺术时代。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消费为主的社会形态,消费时代不仅意味着物的空前聚集,而且意味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消费文化的形成。在消费文化时代,图像、影像等视觉内容与形式正在成为当今社会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而这种文化方式的转变势必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认知过程。视觉艺术的消费性意味着社会必须大量生产承载视觉艺术的消费产品,为消费者提供视觉的愉悦和的体验,因此,艺术设汁成为了当前社会热门的实用技术和研究领域,艺术设计理论在社会范围内的应用领域也愈加宽广。

平面设计技术作为艺术设计诸多技术中实用性最强、审美功效最为突出的技术形式,不但被广泛地应用于报刊、书籍等印刷媒体之中,还得到了高校专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许多高校开设了平面设计专业,培养实用性和技术性专业人才。应当说,平面设计技术脱胎于视觉艺术理论,是视觉艺术是将视觉文化原理转化为为观赏者提供实物化艺术作品的技术,因此我们研究平面设计技术的应用问题,必须从视觉艺术理论的基本特点入手。

1 视觉艺术理论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1.1 视觉艺术的定义

视觉艺术的定义是一个有较强争议的话题,由于对视觉艺术的认知角度不同,国内外学术界对视觉艺术的基本定义并不相同,而且由于视觉艺术的自身特点,这些定义只能是描述性和概括性的,无法做出精确的廓清。总结起来,国外专家对是视觉艺术的定义多从“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角度加以研究,认为视觉艺术是“超现实的”、“精英化的”艺术形式,这种说法肯定了视觉艺术的理论性,但是未免脱离了视觉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

国内专家多从视觉艺术的应用性和社会属性的角度定义和研究,例如陈龙认为视觉艺术的定义应从“文化学层面定义”、“传播学层面定义”及“哲学层面定义”三个方面着手,这种说法较有代表性。笔者认为,国内学者对于视觉艺术的定义比较符合其本质属性和规律。

1.2 视觉艺术的基本特征

视觉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具有自身鲜明而独特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视觉艺术具有极强的真实性。视觉艺术中的图像信息实现了视觉的真实延伸,具有强大的真实感,特别是摄影摄像技术的诞生,完全超越了以往艺术形式对于人类感官的局限性。

(2)视觉艺术具有丰富的感染力。视觉艺术的感染力集中的体现于视觉技术对场景的还原和再现。例如电影技术可以使受众迅速进入艺术f青景和氛围之内,实现了以往传统的艺术形式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感染力。

(3)视觉艺术具有丰富的信息量。人类的视觉所接受的信息数量要远远大于其他感官的接受信息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视觉艺术承载的信息数量十分庞大,特别是在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往往一张图片所承载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文字,而且传播效果也十分良好。最后,视觉艺术突破了语言文字的沟通障碍,实现了艺术审美的全球化和有机融合。艺术是全球化的语言。视觉艺术突破了不同语言、文字间的沟通和理解障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审美的全球化和有机融合。

2 平面设计技术在高校实训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平面设计技术在高校平面设计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基本情况

在我国,平面设计技术经过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阶段,从起初的美术、绘画为基础到当前的视觉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应当说如何将科技手段与设计理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现阶段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1)文字设计和运用技术。文字是平面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平面设计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必须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和要求,运用文字进行信息传播和内容填充。以平面广告为例,字体的类型包括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隶书、草书、行书等属于古体字,能够为作品衬托出古朴典雅的意境,而楷书字体端正,能够为作品增添大气端庄的特质。还有一些设计作品,字体的设计要服务于内容的需要,因此产生了一些变体字、艺术字、旋转字等,突出作品灵动鲜活的特点。。

此外,字体的编排位置也是平面设计技术的重要内容,字号的大小、标题的位置、字体的编排等都是决定平面设计作品设计水平的关键因素。

(2)图片处理及运用技术。图片处理及运用技术是平面设计技术中另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视觉艺术理论认为,图片是视觉技术中最有代表性的形式,也是突破平面设汁技术局限性、拓展艺术空间的最有效方式,平面设计理论中“突破维度理论”即是以图片处理和运用技术为基础。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图片往往要和文字共同出现,互为配合,共同产生艺术效果。因此图片的剪切、修订、放置层次、放置位置都是决定设计效果的因素。

(3)版式设计技术。版式设计是将文字、图片等设计元素加以有机整合,从而达到视觉艺术效果的平面设计技术,也是平面设计领域的核心技术。一股来说,平面版式设计讲究稳重,力求展现一维化平面的广阔和稳定,而近年来国内外也出现了一批以跳跃式和混合式为理念的平面设计作品,力求通过打乱维度体现平面设计的立体感和生命力。版式设计除了要有机整合图片、文字等内容外,还要对颜色、面积、版面结构等进行统筹安排。版式设计服从作品需要,这是平面设计理论中颠扑不破的真理。

2.2 高校平面设计实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作为一名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师,笔者从实训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些主要问题。

(1)文字设计技术中对于文字的可读性关注程度不高,许多学生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单纯强调版式的创新,对于文字的可读性关注不够。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为某电子产品设计平面广告时,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翻转、套色等大量的文字设计技巧、图片的叠放顺序也经过了缜密的思索,版式上更是采取了较为先进的矩阵式设计。作品完成后笔者发现,如果从消费者的视角观察,这个作品无疑很好地体现了该电子产品的主要特征,但是最为重要的是作品功能介绍的文字信息却被学生刻意进行了压缩和调整。文字信息介绍是消费者了解产品功能最为直观的形式,也是消费者决定是否采取购买行为的直接参照,学生的设计作品恰恰忽略了这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这个作品是失败的,没有达到设计的根本目

的和要求。

(2)在设汁作品中存在滥用图片的趋势。虽然平面设计强调图片的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图片可以完全代替其他设计要素。在指导学生实训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倾向于在设计框架内大量叠放和堆放图片,试图以此获取视觉冲击力,达到视觉审美效果,这种设计理念有简单化的嫌疑。在平面设计理论中,视觉艺术不等于图片艺术,图片和其他设计元素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单纯强调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会导致审美效果脱离设计初衷,而且图片叠放的逻辑如果没有经过周密思考,很容易使消费者产生错觉,进而影响到视觉艺术效果。

(3)高科技技术与现有设计技术的结合力度不足。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训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一些电脑软件技术,包括Dbotoshop、autoCAD、CorelDRAW、IIIustator、Freehand、Pag―eMaker等等,但是对于如何运用更多的高科技成果却缺少相应的手段。

3 解决高校平面设计实训教学工作主要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上文笔者所列举的当前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实训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当前困扰我国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发展的主要困难,笔者认为解决这些困难主要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加强对学生视觉艺术理论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平面设计专业经历了一个脱胎换骨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植根于美术绘画专业到发展为独立的教学科目,视觉艺术的理论支撑作用十分明显,也就是说,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科理论体系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鲜明的特点。因此笔者建议高校平面设计专业要加强对学生视觉艺术理论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此作为实训课教学的理论基础。例如学生学习视觉传播理论,就可以明确掌握平面广告作品中文字、图片等构成要素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视觉艺术的社会消费理论,就能够进一步明确平面作品的设计理念,这对于更好地提高实训教学水平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3.2 进一步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当代平面设计工作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文字能力、观察判断能力等,学生的这些能力素质对于完成一部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是十分有用的。实训课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样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途径。教师可以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帮助学习深刻剖析作品本身蕴含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技巧,尤其是平面设计作品中的“节奏”,更需要教师通过实训教学训练及反复讲解进行培养。

3.3 引进系统化的实训教学平台

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训过程中,除了要继续使用已有的软件技术以外,还要学习使用高端的平面设计系统,例如Solidworks设计系统,就是平面设计高科技化和系统化的综合性平台。因此笔者建议未来在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实训过程中更多地引进和利用综合性设计系统,满足专业教学需求。

篇9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48-1

视觉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网络时代,视觉艺术是绘画、设计、音乐、等相互综合的艺术。其作品,可以使绘画、雕塑、音乐,还可以是平面构成、数字空间结构表达、及带有声音、时间的电影、动感设计艺术作品等。形式上也多种多样,几乎囊括各种领域里的视觉形态。

油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西方艺术,它在20世纪进入并占据了中国的绘画体系的一席之地。正如中国绘画讲究“以形写神”,其独特的中国绘画形式符号和内涵,这些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以及表现手法如何融合于油画表现语言之中。并如何用西方的绘画理论和技术融合于中国的油画之中,我认为在中国油画中,可溶进中国的绘画理论和技法,中国画讲究“一气呵成”、“气脉通贯”,讲究笔墨的感染力,讲究造势和灵动,气度和气韵,这和西方油画艺术所推崇的造型、空间和表现主义并不相悖,甚至都可互相交融,在这点上前辈的中国艺术家颜文、刘海粟、吴大羽等等,他们深入研究了西洋的绘画理论,并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他们把东方的气韵和西方的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从他们的绘画中领略到了色彩强烈,线条流畅,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一种境界,从他们的绘画中体会到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中西文化相交融所产生的中国绘画神韵,特别是中国留法油画家赵无极,他用西洋之油彩与中国之水墨相结合,在油布上极致地表现了中西绘画的艺术语言,在探索中国油画的多样化上又迈了一大步。

毋庸讳言,我们都是从黑白时代慢慢发展到彩色时代,这也是人们对视觉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使人们开始享受精神上的视觉感官。很早以前,科学家对光线就开始做了大量的研究实验,一旦提到光线在视觉艺术中的作用,不得不提的就是“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画家。他们在光线视觉发明了视觉混合理论,用三原色来表现光。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在这里不能不提的就是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修拉。修拉是诞生在科学革命中的最早的新型艺术家--艺术家兼科学家。把文艺复兴传统的古典结构和印象主义的色彩试验结合起来。把最新的绘画空间概念、传统的幻象透视空间、以及在色彩和光线的知觉方面的最新科学发现结合起来。对二十世纪几何抽象艺术有很大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修拉的油画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他是用点彩的办法,用小笔触作画,在一定的距离看上去,这无数的小点便在视网膜上造成所追求的调色效果。

在绘画创作中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自己独有的色彩,去用色彩来表达当时的心境,视觉艺术对于绘画而言是很必不可少的,绘画空间概念、传统的幻象透视空间、以及在色彩和光线的知觉方面都是绘画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缺一不可。

色彩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绘画创作中的点线面综合构成原理是画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如今,点线面构成已经是画家研究的基本课程,是研究其他视觉艺术的基础。运用这一理论,视觉艺术界的艺术风格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众多的抽象艺术大师,从此,使人们对画面整体的把握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提到抽象艺术大师,不可不提的就是毕加索。毕加索确立了真正崭新的绘画语言,这绘画语言是视觉艺术的全新一次跨越。

篇10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072-01

视觉(vision)这个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物体的影像刺激眼睛所产生的感觉,即人眼所观看的景象。而什么是视觉艺术,视觉艺术也就便是可视文化。

视觉艺术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语言”,与我们平常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一样有其自身的结构与规则。如果我们想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理解和领会视觉艺术所传达的信息与意味,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认识和感受视觉形象语言。就象我们打算通过英语来阅读和写作,必须懂得英语的词汇和语法关系一样。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对视觉艺术语言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与一个对这种语言一点也不了解的人,在观看同一件作品时,其观看的结果与感受会完全不同。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其《视觉思维》中所谈到的:“一个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机械师和生理学家,在观看一种伤口、一部机器和显微镜下的标本时,会看到一个新手从中看不到的东西。”一句话,知识可以改变我们所看到的东西。

丰富的生活感受可以通过多种媒介传达,语言、书写是一种,视觉形式传达也是一种,它们各自有不可代替之处。

对于视觉效应的研究内容侧重于美术形式,与艺术设计联系更为紧密。这是一项汇聚了视觉心理、社会心理,艺术设计、美术创作、美学、及心理得诸多因素及问题的交织心理体现。从哲学意义上来看,它处在“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理论分界线上。因而视觉艺术也具有普遍性。

视觉语言是由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两部分构成的一套传达意义的规范或符号系统。其中,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形状、明暗、色彩、质感、空间。它们是构成一件作品的基础。相当于建一栋房屋所需要的砖、瓦、水泥、钢材等等。也类似于文字语言中的字和单词。设计原则包括:布局、对比、节奏、平衡、统一。它们是艺术家用来组织和运用基本元素传达意的原则和方法。而视觉艺术的传达便是艺术家根据各种各样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和表现形式(雕塑或是绘画、具象或是抽象等等),运用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形成能够传达特定信息的图像。

视觉艺术是一门艺术形态,其类似于视觉的语言,它有其自身的规律,也便是的它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原则:从人类文化的开始到现在,人类通过自身创造的视觉形象来传达信息,一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基本手段。这些视觉形象在今天被我们称之为“视觉艺术”。它们对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人们的精神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大方向来看,视觉艺术包括图形艺术和艺术两大类。图形艺术指的是:与商业目的相关的艺术设计,而艺术:指的以自我欣赏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创作。

色彩是视觉艺术的重要元素,也是心理学一直研究的重要对象。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理学的发展促进了艺术的推陈出新,吸收心理学的科研成果对于艺术来说十分必要。具体到运用色彩元素创造艺术的视觉空间,虽然近年的色彩心理学研究没有突破性的发现,但对其新进展的应用还是有利于将创作和理论研究从经验式的尝试转向理论化的自觉。

视觉艺术的学习还包含对视觉文化的学习,分析和研究视觉世界中观念性的因素。以颜色为例,学习颜色不仅包括使用颜色的各种技术使用手段,还应包括更广阔和更深入复杂的问题,要求理解各种颜色的象征意义,各种颜色引起的情感反应,全面认识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文化中,颜色使用方面的各种微妙问题。它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社会的生活带来了质的改变。

篇11

检 索:.cn

动画艺术是视觉艺术与新媒体技术完美融合的产物,作为年轻的艺术形式,动画艺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展示出了它惊人的魅力。虽然我国曾经出现过辉煌的“中国动画学派”,并积蓄了极为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动画人才的大量缺失一直严重制约着我国动画事业的崛起,因此对于动画教育及教学的关注也成为了一个焦点。

一、视觉艺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

动画作为一门综合的视觉艺术,涉及绘画、造型、影视、文学、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动画的教学同样要求充分体现动画的视觉艺术特征,而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教学,则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具体体现。多媒体技术与动画教学的联姻,是多媒体技术在艺术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动画教学不断深入、教育手段不断创新的必然结果。

教学课件是用于动画学习和训练的重要工具,也是动画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多媒体课件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支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工具开发出的教学课件,它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具有丰富的视觉表现力,多媒体课件在不同的运行环境下分为单机版课件和网络版课件。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正好契合了动画教学要求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符合动画教学对视觉层面的要求,其中网络版课件所提供的网络教学环境更加体现了动画教学要求知识更新速度快,共享性、交互性强的特征。多媒体技术在动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但丰富了课件的视觉要素和表现语言,同时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为动画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多媒体动画教学课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首先,多元的教学信息提高了课堂效率。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头传授与课堂板书,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不仅较慢,而且缺乏形象感,使课堂信息传播量受到很大的限制,也不符合动画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多媒体课件应用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元素材,在同样的时间内向学习者传达更加丰富的信息,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更高的课堂效率。

其次,丰富的视觉表现力增进知识的获取和存储。多媒体课件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等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具有更加丰富的视觉表现力[1]。课件通过合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对抽象的理论及概念进行形象和生动的表现,简化现实世界中复杂的概念及原理(如动画视觉原理),模拟并再现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表现的现象及过程(如视觉残留现象),便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难点的解析与突破,利于学习者认识理论、掌握规律。清晰的视觉形象同时也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巩固对知识的存储。

再次,内容的交互性激发学习者的主动认知。多媒体课件打破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充分的交互机会,丰富的人机对话形式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投入和主动思考。多媒体课件不仅是教师课上的教学工具,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极佳帮手。

最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扩大教学规模。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大量的相关外部资源链接和参考资料,它以超媒体方式对各类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将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相关媒体信息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大扩充了有限的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动画教学的规模,既使学习者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为我国动画教育的深入及动画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二、多媒体为动画教学课件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要素

“视觉要素”在学术文献中解释为形状、线条、明暗、色彩、质感和立体感等,是人们眼睛所能看到的视觉形象,它们是传达视觉信息的基本单位,形状、线条、质感和立体感的配合使用,能起到互相加强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教学课件,拥有更加丰富的视觉要素内容。

(一)文字信息要素

文字是页面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学课件中的老牌视觉要素,也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虽然读图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扩大,对文本信息的依赖性也逐渐减少,但是课件中的课程名称、目录、章节、段落标题、概念陈述等还是必须由书面文本进行表述的。通常在课件中文字要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供学习者阅读,向学习者传递教学信息的;另一类是用于修饰页面、美化课件的,这一类文字多以图片或背景的形式出现。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课件中,文字要素还有一种新用途――链接。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是其一大亮点,其中目录导航、章节切换、页面跳转等功能多是通过超链接文本实现的。对于网络课程,超链接文本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图形信息要素

篇12

二、指挥手势在提升视觉艺术效果中的作用

指挥手势是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进步而产生的,最初的指挥手势只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经过数以千年的发展,指挥被逐步用于音乐领域。点、线的不断变化让指挥手势的功能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点线间的变化让指挥手势充满了视觉艺术的变化。要想通过指挥的手势战士视觉艺术效果,也要依靠较为丰富的点与线的组合来连成图示,并发展成为蕴含着丰富含义的指挥手势,用以展示丰富的曲目,演绎不同风格、节奏及情感变化的歌曲。合唱队员也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的指挥手势,调整声音及情感,从而提高合唱的效果。指挥手势通常是依靠从点到线再到点的方式进行的周期性反复运动,指挥时随着节奏的变化找寻指挥中的点,再经过点与点间的连接成线的形式,将身体的动作与曲目需要想结合,从而呈现出一种时而放松时而紧张的状态。不同的手势获取的是不同的节奏和节拍,这便形成了丰富的指挥图示,观众也可通过观看指挥手势获得一定的视觉享受。通常状况下,只有指挥手势符合了人体的运动学原理,才能使指挥手势具有相应的视觉艺术效果。例如,合唱前奏开始,指挥者做好相应手势时,整个身体呈现的是一种放松的状态,手臂是自然前伸的状态,掌心向下,呼吸均匀,这是准备指挥的状态。当指挥结束准备收拍时,双手向身体内侧划弧圈,然后停留在外侧收拍的击点上,这便完成了收拍的动作,通常状况下,收拍的动作要根据曲目结尾的需要确定力量和速度,如果收拍动作干脆利落,则给人的视觉艺术冲击力强烈。指挥者要根据曲目判断如何自然的呈现出点线结合的方式,并运用一定的指挥技能,将指挥手势的自然之美呈现给观众,达到提高指挥手势的视觉艺术效果的作用。

篇13

一、视觉艺术的过渡发展

1、电视艺术到现代电视艺术的过渡。视觉艺术是对一种视觉媒介及其语言艺术的研究,而诞生在工业革命时代的电影、电视无论是媒介形态、媒介手段、还是传播方式都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即使就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影像来看,也无一不是科学技术的衍生物。而中国娱乐节目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后,逐渐走入了平民娱乐时代,并以视觉语言的多元素化引起人们的“注意”。

同时电视艺术也是时空兼容的艺术,它是在时间延续中的空间艺术;是在空间展现中的时间艺术。作为时间艺术,它主要通过纵向的表现,承担着叙事的功能;作为空间艺术,他主要通过横向展示,承担着表意的功能。最初的电视艺术,只是一味的通过叙事来表现内容和事实,没有区分和联系两者的内在关系,所以导致节目时间相对冗长、沉闷,可以说是电视艺术的萌芽阶段。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艺术已进入了一个相持的发展阶段。直至现在电视艺术走入了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一段非常的历史时期。

2、视觉艺术在中国娱乐节目中的原始形态。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娱乐节目形式来自欧美,它们以简单的“脱口秀”节目表达轻松愉快、休闲的节目风格。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推出《今夜秀》(The Tonightshow)堪称娱乐类节目的鼻祖。而转型中的中国娱乐节目,比较早期的、且具有代表意义的要数《正大综艺》了。它的节目内容丰富、知识含量覆盖全球、形式多样化,起到拓展受众思维、活跃电视画面的效果。主持人杨澜、姜昆的一句宣传语“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加以其自编自演的幽默手势,不仅激活了娱乐节目的肢体语言对视觉的影响,还成为了正大综艺的符号语言“LOGO”,让我们经久不忘。无疑,那时候的《正大综艺》是适合中国受众需要的娱乐节目形式,但随着受众心理需求的变化,及审美情趣的提升,娱乐节目的形式不再单一,画面语言要求更为丰富多彩,从栏目的风格、主持人的形象设计、肢体语言(体态语)、画面色彩、节奏的掌握、场景的设置到画面编辑都直接影响受众的接受心理。就如同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的那样:“视觉完完全全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它是有高度选择性的,不仅对那些能够吸引它的事物进行选择,而且对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进行选择。”也是一种定向反射。

二、个性化视觉艺术在娱乐节目中的体现

1、尝试新元素的产生——节目创意。Idea——节目中的“灵魂”,直接影响节目风格。而选择创意的角度,主要是指创作者观察和反映社会生活。同一创意,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加以观察和表现,但是选择最佳观点则可以更艺术地表现社会风貌、时代气息、生活气氛是受众眼中的试金石。

2、大胆树立节目“品牌”化。经济学家尼恩·多尔丁在其《形象》一书中指出,“形象”就是深信不疑。也就是说,品牌形象的塑造并不一定是产品天生具有的特质,也可以是人为附加的特征,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带来品牌资产,使企业获得一种增值效应,也是“无形资产”。电视产品虽然属于文化领域的精神产品范畴,但电视制作、画面品质、个性化内容其先天就能够与无形“形象”的概念植入媒介流程之中。

3、通过个性化视觉艺术体现节目独特风格。电视综艺节目逐渐从实况录像过渡到现代化电子记录手段。对电视画面艺术性的组接,对节目中的细节部分的放大表现、以及对电视综艺节目局部和整体的协调统一,使其具有强烈的观赏性。这样,电视综艺节目走向了独立制作的阶段。电视画面有了强烈的画框结构,其中,色彩、构图、光影等直接影响画面风格,是电视屏幕所传达的一种视觉状态。同样的画面元素,以不同画面的画面风格来呈现,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格式塔”理论的作用性。而结合蒙太奇的制作原理、综合运用场面调度、整体的把握节目行进的节奏就能真正的作到我的节目我娱乐的独特风格。

三、视觉艺术对娱乐文化的意义

1、画面对视觉的冲击力。《红色沙漠》被称为世界影史上“第一部彩色片”,它使受众感受到了画面赋予颜色后消除了物、我之间的距离,使视觉造型达到风格的个性化,促使视觉艺术对画面构成强烈的冲击力。就像德国影片《卡里伽里博士》中,利用扭曲的构图形式、布景用强烈的表现主义风格、形式造型极端夸张、奇怪的服饰与化装、让人物与背景重叠以及打光的方法都使得影片嚣张的霸占了人们的视觉感知力。

2、视觉艺术对娱乐风格的影响。在娱乐节目《哈啦孙国庆》里,美术工作人员根据编导的要求,对节目精神进行提炼的基础上设计背景、道具以烘托画面主题的作用。在整个场景中矗立了一幅《蒙娜丽莎在狂笑》的巨大画幅,可想而知,连如此高贵的女性都不在矜持,那么节目哈啦的程度已经上升到一定级别了。所以个性化的视觉艺术对娱乐风格有深厚的影响程度。

四、结束语:

如果说广播媒介靠声音去抓住受众的话,那么电视媒介通常靠视觉语言抓住受众,画面是最直接的传播方式,个性化的视觉艺术有助于塑造“品牌”化栏目,对节目的定位以及视觉识别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鑫:《电视艺术美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年出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