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07 09:59: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152-03

高等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祖国医疗卫生事业接班人的重任,而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医学本科教育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开拓创新的重要作用。硕士阶段的学习,不仅需要更为细致深入的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其地位的特殊性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独立科研能力,为今后专业性更强的博士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从国家层面而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落实到医学发展战略上,培养高层次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将极大有助于我国未来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有中国特色的、高度原创性和先进性医学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创立,不仅可提高我国医疗卫生在世界上的地位,更能广泛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为国家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

就硕士研究生这一承上启下的培养对象而言,其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又有一定的特殊重要性。

(一)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医学硕士生大多具有很好的医学本科阶段的学习经历,但目前医学本科教学基础学科分别教授的现状有时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点比较散乱,缺乏系统的梳理和理解,因此,这就要求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抓住今后临床与科研可能涉及的方向,巩固与深化专业知识的理解,把握最新科研方向与进展,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

(二)科研兴趣的发现与落实

科研热点和前沿的把握是一个长期、系统的积累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而这对于研究生而言,既是一个训练过程,又是对其今后发展方向创立的初级基础,也只有发现了自身的科研兴趣落实点,才能给自身树立今后临床与科研进步的目标,才能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今后成为“大家”打下坚实基础。

(三)思维模式的开发与拓展

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的过程;而由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则更是学习思维模式的转变与培养的过程。独立科研思维的培养、失败中经验的总结与提升以及研究方向的拓展和创新,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也许是个痛苦艰辛的过程,但却是成长经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与训练显得尤为必要。

(四)团队意识的形成与培养

团队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中事业成功的基石和保证,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渺小的,分工合作、协调共进才能取得研究的突破和创新的成果,这也是研究生人格发展和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生阶段科研训练不足

大多数本科医学院校在本科生教学中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填鸭式教学为主,缺乏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和科研思维的训练。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参与基础学科各课题组研究机会少,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学生考试能力强。进入研究生院后,导师发现学生科研思维薄弱,并且对科研缺乏必要的了解,这就迫使导师必须从头开始培养与训练,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间又很短很宝贵,这也一定程度上客观造成了研究生毕业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参差不齐。

(二)攻读学位的动机与学习态度

目前医学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大城市小地方、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资源、医疗待遇和成长空间客观来说,差异很大,这也造成了医学本科生攻读研究生的目的与动机不一,不少学生受迫于就业压力或者追求名校情结。而以对学术追求为目的的学生人数不多,又因为经过艰辛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的疲惫感,认为进入了名校了任务就完成了,客观造成了学习态度的不明确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不足。

(三)医学硕士生培养模式的缺陷

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客观分为“临床型”或者“科研型”,以我校而言,临床型在前半年课堂学习后即进入临床各科室轮转,最后有半年的科研时间;而科研型在半年至一年课堂学习后即进入各导师课题组开展科学研究,其间有半年临床训练时间。这两种培养模式各有利弊,就临床型硕士研究生而言,平时大量的病房工作可以培养临床能力,但同时繁重的临床工作也使得平时创新思维的培养及科研能力的训练成为一句空话,而最后半年的科研时间又是极大的不足,也就造成了毕业时,独立科研能力、科学论文及科研标书撰写的能力不足,这对于当前培养“复合型”医生的大趋势和目标是非常不利的。

(四)各院校各课题组之间学术氛围参差不齐

研究生阶段的学了要求学生多查阅文献、撰写综述以外,还要创造机会及引导学生多参与各级学术活动,把握本学科、本领域前沿和热点,并且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多与著名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与请教,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和视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当前各级高校学术氛围不一,各课题组之间差异也很大,学术开拓精神不足,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气氛和科研创新风气。

(五)研究生科研创新动力不足

科研能力培养和创新开拓除了要有很好的科研热点敏感度以外,导师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但是当前,有的导师科研经费不足、导师研究生招生过多导致照顾关注学生不够,临床学科导师要忙于临床工作等原因,也造成了培养计划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师没有精力去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客观导致了研究生科研创新动力不足。

(六)教学理念与培养模式先进性不足

当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理念包括研究生教学,在课堂授课模式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单一,成绩评估重考核轻实践,这就极大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将受到极大影响,这也使得探索时间新型的研究生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举措

(一)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打下科研基础

本科生在基础医学院学习期间,正值各基础学科学习时机,在学习间隙应参与基础学科各课题组研究和进行简单的实验室操作;同时,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并招募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老师,让一部分掌握一定实验基础及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比如我校的“正谊学者”计划,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对科研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并有助于科研能力的训练与科研思维的培养。

(二)注重学生思想交流,培养学术追求目标

目前入学的研究生进入“90后”为主阶段,个性上更为独立,思维也很活跃,这就要求导师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多交流谈心,培养他们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确立学术追求目标,而不是单一的工作式的布置和指挥。同时,要塑造良好的性格和团队协作精神,要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认识,发挥互相交流和协同工作能力,这将有助于更为优良的科研成果的取得,也利于研究生今后科研工作的组织与开展。

(三)培养学术氛围,加强师生学术研讨

学校层面,良好的学校学术氛围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塑造和培育以创新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原动力。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研讨会,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开拓科学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科层面,要打破各课题组之间的壁垒,定期组织各学科组研究生进行活动与交流,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可以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并做到交叉学科的融合。课题组层面,导师要与知名学者和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协作,定期邀请他们进行讲座与组织学术交流,导师与学生打破师生隔层,相互为师,积极交流,鼓励与引导学生多参加国际国内权威学术会议,积极发言与交流,这也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拓。

(四)加强对导师考核,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才的核心,也是研究生学习的榜样和动力。学校层面,要定期对研究生导师加以考核,对导师自身的科研成果和课题取得加以评价,对所培养毕业生的成绩加以考评,以保证优秀的导师引领学科发展,同时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导师自身,应积极把握所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临床学科的导师在繁忙临床工作时要注意定期与研究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结合临床实践和难点热点开展转化医学研究,以导师相对成熟的选题为依托,规范指导,共同探讨,调研汇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研究生开拓科研创新思维,使研究生在科研能力深度与广度上有极大提高,最终推动研究生毕业时具备一定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五)重视研究生学术成果与创新,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一方面,积极鼓励研究生将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在国际国内权威学术会议发言交流,并积极向高影响因子期刊投稿;另一方面,也应积极鼓励研究生将自己的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在实践中吸收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形成厚积薄发的态势。同时,导师也应尊重学生的成果和工作,引入课题奖励机制,重视学生最为关心的毕业后问题,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避免后顾之忧。

(六)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专题研讨式教学蕴含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需的内在要素,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科生的教学中,特别是在研究生的课程课堂教学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并结合床旁教学、PBL等新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发展、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74-82.

篇2

就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而言,创新是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因此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其课程的开展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将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同时数学学科教育的开展也是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追求真理、探索精神和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将起到十分有效的提升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具备很多方面的必要性。

(一)学生思维个性化缺失导致小学数学教育得不到发展

学生个性化的缺失也是现代数学教育得不到有效发展的重要原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由于传统教育中长期认为教师都是正确的,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个性更是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和展示,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成为了学习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并在教学制度的压制下,沦为分数和考试的机器[1]。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教育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因为学生的自利得不到充分发挥,想要让其进行创新必然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二)教师话语权的独断性对学生的创新意识造成了不良影响

教师教学工作中的权威性是学生创新意识缺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话语往往不容挑战,具有绝对性,没有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行重视和关注,这也是传统教育理念的落后性。这种思想导致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着不平等的关系和话语约束,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长期在这种环境进行学习,学生的才智也将得不到有效发展,个性化将被扼杀,所以创新意识的发展更是难以得到完善[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教育体制的形成是一项比较漫长、复杂的工作,因此想要对其进行有效改善和发展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那么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怎样扬长避短,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发挥呢?

(一)创设更为宽松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创新热情进行激发

要想将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指导作用绝对不能忽视。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教师要尽可能的将课堂教学变得更为丰富、有趣,从而让学生在这种和谐的课堂背景下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在对数学思想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体验到追求真理的快乐,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进行完善。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抛出问题,让学生在经过充分思考后对其进行解答[3]。当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可以适当的开展小型辩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身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教师的距离感将会大大减少,对于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将起到重要的强化作用。

(二)通过提出相应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质疑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不仅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起到有效激发。在这个基础上,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应该具备强烈的目的性和探究性,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问题的情境中,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究。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以便对学生的质疑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激发,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收获更好的能力[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因此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其课程的开展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将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同时数学学科教育的开展也是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笛Ы淌ξ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基本的掌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也是民族的希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将创新精神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吕雪娟.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研版),2014,35(4):359-359.

篇3

一、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美术教育,不断提高办学条件、增加教育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在美术课的硬件和软件上加大设备、教具投资,以促进美术教育水平的提高。在教育中,美术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注意力、毅力和创造性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对于学生的思想、行为、语言、情感以及审美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施

美术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教师不仅要保证好自身的授课准备工作,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让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目前,我国美术教学中,依旧存在只重视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状况。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势在必行。针对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本文通过以下几点简单地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战略对策。

(一)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启发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前提。由兴趣自发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往往能激发学生对某些问题和事物认识上的思维创新,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需要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多创造一些使其感兴趣的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对学生做出评价,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对处于成长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潜在能力给予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同时,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更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点,将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创造条件和情境,多用感性的启发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以其个人特有的个性的认识方式去认识和感知身边的事物,以求在思维方式上获得与众不同的创造。

(二)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美术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受习惯性思维方式的影响而形成较为顽固的心理定势,同时由于对个人能力的不自信,很容易束缚想象力,阻碍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大胆创造,提高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认识、增强学生创造的信心,帮助学生解决技巧性难题、激发学生创造的勇气。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教师要计划性安排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发挥的课堂内容和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程度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以表扬为主、提醒激励为辅,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潜能。

(三)因势利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是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各方面思想均不太成熟,但却很容易接受吸收新生事物,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尝试的勇气。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因势利导、给予鼓励,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保护学生的独立个性,提高创新素养。同时,营造轻松的氛围,真挚热情地启发引导学生将最真实的情感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其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四)充实课外活动,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在教学教程中,课外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培养意义重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在美术课堂教学之外,必须丰富课外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课外环境中感受艺术的各类独特的表现。学生在课外真实感性的活动中,能够不受教材范围限制和教师引导的倾向性束缚,使自己具有个性特征的创造性思维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地得以发挥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增加美术活动课,可以在按照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开展自然现场写生活动,启发学生变换对景物的观察视角,让学生在掌握美术基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艺术之美,更有效的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结语

在新的教育教学体制下,对学生创造力、情感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已成为现代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全面提高,影响着美术教学的质量。其中,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情感教育、提升审美意识,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思考、重视个性发展。同时,要充实课外活动,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之美,在感受体验中充分发挥创造力,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黄英英.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园——谈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的链接.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9).

[2]翟端丹.美术教学探研——提高学生绘画兴趣.辅导员,2011,(27).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240-01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需要创新思维作为支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美术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有效的科学之一。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注重美术技法和知识技能训练的传统小学美术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美术教育的需求。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培养学生美术创新思维能力十分的重要。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来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就小学美术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进行了必要分析。

一、小学美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美术学科的丰富新以及教学的灵活性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十分的有利,同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灵感想象能力等能力的提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美术教学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创新意象,从而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视觉化心灵美,对于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美术教育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动机。首先,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意向的形成。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其离不开对形态的把握,这就意味着学生想象力成为了主要的来源。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记忆和概括之后所产生的一种东西,很多创造性思维就是借助形象和抽象相结合的才得以产生的;其次,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的多样性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和练习,从思想意识、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意识等方面能够切实得到提高。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原则分析

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应该遵守相应的原则,只有充分遵守相应的原则,才能保证教学有效地开展。小学美术教育要结合美术学科的创造性和只有民主的特点,营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环境,保证教师和学生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进行美术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实行鼓励教育,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发展都不是很成熟,对教师的言行和举动都十分的敏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和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将创新教育和美术基本知识以及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分析

1.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环节,需要教师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精神,不断探索和学习。保证学生在进行美术实践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标新立异的看法。在教学中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的创作能力和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多给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的时间。在课堂上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启发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的去观察,去学习,给学生以打破常规的激励,对所观察到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2.构建有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情境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教学时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去想象、去联想,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教学关系,消除学生心理的学习障碍,保证学生没有负担的进行学习,这样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帮助。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意识到兴趣是学习好美术的第一要素,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欲望和兴趣,全面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十分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个肯定的表情或者一个鼓励的语言都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否定而丧失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科学的评价,摒弃陈旧的、单一的学生评价方式,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断的进步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保证每一位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都能充分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切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语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学校生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和创造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艺术气息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倩.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02)

[2]王学芳.小学美术教育的误区及其调适解决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10(06)

[3]倪娜.环保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0(26)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49-02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个人的发展,创新是一个人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探讨了有关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是指在学习或者处理问题过程中,与他人不同的、带有创见性见解的思维,这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将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综合的一种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被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能力目标,是有其积极作用的。

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就是其本身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但是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只是停留在表层的认识与理解,这样,并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而且学习的时间也会被延长。所以,要想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进行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的,对提高学生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创新思维能力并不是只停留在某一个阶段,如果学生不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那么将会养成运用创新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于学生进入更高学府、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建议

现今阶段,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促使着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也要进行改革与创新,需要教师能够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综合学科,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来进行。这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的放松,而且头脑中没有固定的框架,就不会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在进行数学习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指导与评价,教师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进步要给予赞扬;关心学生的思考方式,这样宽松的氛围,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有效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创新思维的潜能。曾有人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那么同样也可以这样认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的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的潜能时,教师可以有效地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多彩的教学情境中,充分挖掘自身创新思维的潜能。

比如,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点斜式直线方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在直线方程的家族中,有这样一个成员,它的表示方法是y-y1=k(x-x1),我们叫它点斜式直线方程。那么大家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问题一:这个点斜式直线方程的斜率是什么?问题二:斜率的范围是什么?问题三:当你为斜率给定一个值时,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教师将故事情境与问题情境有效地综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灌输式”教学限制,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问题充分地思考,而且教师还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三,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与锻炼,并且在不断地思考中得到问题的答案。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将会受到限制;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与提问,那么他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得到很好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高中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必要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势必会进行提问,并在提问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同时,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在探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它作为一个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在思考“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就要思考两个圆形的半径R、r与两个圆形之间的距离d的关系,进而通过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两个圆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当d>R+r时,两圆外离,有四条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两条外公切线,一条内公切线;当R-r<d<R+r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内含;当d=0时,为同心圆。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才能促使学生将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地运用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与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丽.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1,(5).

[2]陈俊新.唯有“活”水明如镜——新课程下高中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刍议[J].考试周刊,2011,(9).

篇6

初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概念较多,学生不易理解且在学习中可能存在困难。而部分教师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采用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为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应重视学习兴趣对学生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课堂教学质量。

以初中物理中“液体的压强”这一内容为例,为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课前教师可以以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导入教学。如“水柱的距离实验”,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塑料瓶,并借助钉子,在塑料瓶侧壁打三个不同高度,大小相同的小洞。然后教师可以给塑料瓶快速灌水,让学生观察三个小洞的出水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最下面的小洞射出的水柱最远。实验展示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为什么最下面的小洞射出的水柱最远呢?”为学生留出思考与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带领学生一起发现、探索。最后,在讲解完教学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结论。

二、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学习效率

亲自动手实验,不仅可以巩固、深化学生课堂所学,使学生实现手与脑的统一。同时,可以?学生清楚地观看并认识到相关的物理现象,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动手实验的重要性,必要时可以借助一些生活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样在保证实验器材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讲完“大气压强”这一知识,为使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用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器材(小瓶口透明玻璃瓶、气球、冷水、热水等)为学生展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次,教师将准备的热水倒入了玻璃瓶内,并迅速将气球套在瓶口上,用冷水浇瓶子,发现气球压在了瓶子内,并膨胀了起来。第二次,教师将冷水装进玻璃瓶内,并迅速将气球套在瓶口上,然后用热水浇瓶子,发现气球逐渐膨胀起来。通过以上实验,可以为学生展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并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知识讲解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实验作业,如:“你有别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办法吗?请你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篇7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用所学的语言灵活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他人沟通、交流。因此,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就要注重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而不仅仅是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死记硬背,真正应用时却手足无措。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在教授新词的过程中,不要单纯只教会学生这个单词怎么读,怎么写。还可以延伸一下,让学生联系起来记忆。比如,在教到tall这个单词时,可以让学生同时记住它的反义词short;又比如在教teacher这个词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记忆teachers,teach,等等。

(2)在句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教“Who is your math teacher?”这个句型时,除了让学生掌握这个句子之外,也要让学生创新思维,列举出更多句型:Who is your English teacher?Who is your Chinese teacher?…这样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谁是你的数学老师”这个句型,还复习巩固了其他学科的单词。

(3)在对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在教授一个对话时,不能只是单单要求学生读熟或是背诵这个对话即可。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不能根据所学的对话仿写或是利用对话中的重要句型自编一个对话。让他们真正理解所学对话,并达到活学活用。

(4)在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语篇教学中,不可以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掌握语篇的大意即可。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在阅读后找出文章中出现的本单元中我们所学过的重点词汇、关键句型,并将之勾画下来。之后要求学生用重点词汇造句或是用文中出现的重点句型编写一个对话或是写一段小短文。借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作的能力。

3.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从中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要认为低年级的学生还小,只需要求他们会读、会背教师所教的内容就行。要知道,如果学生从中低年级起就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话,到高年级就更容易显示出他们学习语言的潜能。

(2)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基础较好,知识掌握牢固的同学可提高要求,比如让他们仿写对话、仿写作文。对基础一般的同学可要求他们用重点词汇来写句子。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求他们熟读对话,掌握对话或短文中的重点句型即可。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不可急躁,急于一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耐心指导,不可一味打击、批评。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

(4)英语学习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的环境。而合作小组的建立将会给学生营造很好的语言氛围。学生可以在课后自编对话并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以检测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合作小组的建立也为同学之间创造了相互帮助,促进同学感情的机会。学习好的同学多多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让整个班集体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争取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综上所述,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交际水平的提高。我们相信,只要教师从低年级起落实好这一做法,学生到高年级的学习将会十分的轻松,并且会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篇8

1.2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我国大力倡导年轻人要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目前,我国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注重人才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思想火花的产生、思维灵感的闪现才会有人们行动的出现,高中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所以随着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创造力也会不断发展,将来对社会的贡献就会更大。因此,在国家、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的大好契机下,高中学校和语文教学更要应时而动,积极主动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期可以真正实现我国由“创造大国”到“创新大国”的根本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就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2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更多是为高考服务的。教学内容以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高考的内容和形式,往往容易剥夺学生的“话语权”和忽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这实际上就是忽视了语文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极易被扼杀。现行的高中语文教育往往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认知和重视,死记硬背和“满堂灌”的学习方式还是大行其道,这就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奇思妙想”。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如果教师无法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欢乐的学习氛围,那么即使教师“喊破嗓子”、口头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但学生的答案和思想一旦“旁逸斜出”,很快就被标准答案拉回“正轨”。所以提供激发高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平台还不够多,展示高中生创新思维结晶的舞台还不够大。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除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文化理论知识,更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开发学生的智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3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初探

3.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非一日之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人格平等、学术自由,加强人际互动,让课堂有创新思维的活力。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应该多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语文教学课程目标。在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多元思维,同时加强互助合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其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及时给予学生支持,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2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要迷信书本和权威,要及时发现问题,敢于提出疑问,向权威挑战。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挥想象力,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视野,积极拓宽学习思路,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一起进步成长。同时,教师要主动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对于提出意见和问题的学生给予更多地言语鼓励和情感支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教师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3.3以改促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去粗取精,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利用三维动画等为学生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主动放低身段去吸引的眼球,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是教师“填鸭式”传授,学生被动吸收,这已经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学生的需求了,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设计和阐述、邀请学生和老师共同创建自己喜欢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增强了,其语文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被触发。

3.4以“督”促“独”,提高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高中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思维极其活跃,对外界的关注和兴趣点逐渐增多,所以其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的自主性相对较差,往往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监督。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定期分配或布置一些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实”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的特长,去考察自己的定力,去比较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异同,探索自己的优势,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课后,语文教师可以邀约学生一起探讨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

篇9

(一)缺乏趣味性,缺乏积极引导

我们要做好初中阶段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工作,其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当前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活动还过于枯燥其课堂气氛也过于严肃,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兴趣和创新思维氛围的构建,造成了学生的缺乏明确的创新思维目标。其次,学生普遍没有强烈的创新动机,这给创新活动的开展带来阻力。最后,学生缺乏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也得不到启发。这些问题对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意识不足

注重学生自主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是我们提升初中阶段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它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題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解决。目前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还是以“导学法”为主,这种方法容易忽视学生创新思维需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侧重于“引导”过多的引导让教师变成课堂的“主体”容易形成“一言堂”的现象,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自主探究, 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时间是教师进行理论教学的主要时间,也是学生掌握和学习知识的主要时间。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的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从而促进我们数学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同时促进学生化学知识与实验能力的提高。

(二)注重课后自主练习, 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后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是我们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很难做到对知识的强化练习。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把课外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进行练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让学生通过练习消化和吸收已学知识,提高知识的实效性,促进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其次,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解题步骤进行详细的讲授,并在讲授的过程中明确的向学生提出重难点知识,让学生明确解题的重点。然后,教师需要给学生够充足的练习时间,同时要求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部分记录下来,并及时的向老师询问或者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练习,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查阅书籍或资料才能完成的作业,通过这样的设计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让创新思维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

(三)注重课前预习,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前我们首先可以进行一些演示性的数学实验,来向学生展示出教材中的数学现象,通过这些直观的数学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欲望。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进行预习的重要性。例如:要求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所讲数学知识的原理,能解决什么问题,归纳了那些概念和规律等。同时要求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归纳出自己不懂或不能理解的数学问题,并把这些不懂的数学问题进行记录,便于学生上课时向老师提问。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注重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篇10

学校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在体育教学中,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在篮球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材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思维及思维能力的含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一般规律性的概括性的总结、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事物变化的过程。思维包括发散型思维,其特点是从既定的信息中孕育出新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并由此导致思路的转移和思想的跃进。集中型思维,它是指以一个中心目标为归宿,要求从发散思维中产生出来的众多的思路和信息汇集于这个中心点,通过比较、筛选、组合、论证,从而得出在现有条件下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正向思维是依据事物都是一个过程这一客观事实而建立的。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都从过去过度到现在、由现在走进未来。逆向思维是指与常规思维反向的一种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指的是人们在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思维活动中所凸现出来的能力。

各类思维形式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过程,通过思维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篮球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诸多思维能力,是提高篮球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创新思维能力与篮球运动之间的关系

(1)在篮球运动中.反映自我要求和社会价值的心理状态以及培养人的自我完善能力。

(2)篮球运动主要是肌肉话动.它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在运动过程中获得身体和心理的能力。

(3)在篮球运动中通过反复练习掌握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获得好的生话、学习惯以适应社会。

(4)篮球运动的特点之一是运动竞赛,它是一种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体力和智力水平的实践活动。

三、篮球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创新思维能力。

篮球是体育教学中开展比较普及的一个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学生对篮球兴趣是影响开展篮球运动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生的篮球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力,愉快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对提高篮球运动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对篮球技术较差的学生的每一点一滴进步,更应予以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提高其学习篮球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还应尽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运用篮球动作技术和战术的挂图、道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

传统的篮球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专断的,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营造一种自由、活泼、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和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受到对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学生才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能乐于参与篮球教学过程,为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S打好基础。

四、培养发散思维及动作操作创新思维能力

篇11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全面提升美术教学的整体成效。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之上,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全面推广自己的教学思维。在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的美术作品“插上”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翅膀”,美术教学的效果自然比传统的美术教学要提升几个维度。

第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全面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有的放矢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也能对美术课程的教学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少的学生其实对于美术是有一定天赋的,但是由于教学方式的陈旧老套,隐藏在“体内”的天赋被渐渐埋没。但是在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方式的“刺激”之下,潜藏在学生体内的潜能被重新激发出来,一些原先看上去资质平平的学生一下子有了新的闪光点,教与学的沟通互动变得更加良性且可持续。

第三,帮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良好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谓意义重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全面贯彻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全面且可持续的道路上茁壮成长。同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了创新思维能力的模式之后,学生的“思维之门”被完全打开,小学生能够在积极融洽的氛围中逐渐成长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二、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突破常规,在教学中采取创新性教育方法

首先,在教学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措施和手段。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进行绘画创造的动机往往都十分的单纯,常常是喜欢什么就选择去画什么。而且在他们的绘画过程中,“依葫芦画瓢”的模式十分常见。这种缺乏独立性的绘画方式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针对于此,教师应该改变原先的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通过采取“一个命题多个表现”的方式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刮大风》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如果按照以往的模式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风”这种自然现象看上去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但是要想用笔绘制出来就显得有限差强人意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刮大风的时候,院里的花花草草具有怎样的动态表现”。通过教师这种形象的引导,学生一下子觉得茅塞顿开,“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自然现象一下子变得十分的形象具体。就算是小学生也能提起自己的画笔将自己心中对于“风”的所感所想绘制出来。其次,巧妙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便利的条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美术教学中不少兴趣盎然的内容由于受到简陋教学手段的限制最终变得味同嚼蜡。而有了多媒体的引入之后,原本那些抽象且不易描述的知识点一下子变得生动活波,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变得顺其自然。

(二)为学生构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情境

在为学生构建创新思维能力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美术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相应的问题情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禁锢且没有发言权的课堂氛围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可谓是“天方夜谭”。因此,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创建十分必要。在自由无阻的氛围中,学生身心放松,心情舒畅,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四处迸发”,学生始终处于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之下,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达到预期效果。

例如,教师在进行《奇特的热带动物》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各种简单的小道具、小摆件为学生营造一个热带丛林的环境。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小学生的绘画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纷纷,心中关于“热带动物”各种想法层出不穷,创新思维的“大门”被成功开启,后续教学任务的开展变得简单且易操作。

(三)在科学规范的评价体制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评价机制必须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激发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源泉之一。鉴于此,评价机制必须摒弃以往单一的标准,而是应该体现全面性和科学性。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不拘一格,不管是从创作灵感上、创作意图上、绘画技能上等都应该有所涉及。

篇12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创新思维 探讨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式”转向为“自主学习式”,努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及自主探究的意识。当然,就物理学科而言,其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而在物理教学中,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备条件。 

一、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早已不是人多力量大了,而是有智慧的人才能抢占商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正是“商机”这个词引发了很多话题,到底怎样才能抢占商机呢?经过各类人士的不断总结与思考,得出一条“创新思维决定命运”的真谛。由此可见,在现代,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够从容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抢占商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从每个人的求学之初就注重这方面的锻炼与培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相对于初中的其他课程,这门学科是比较抽象的。而抽象的东西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人的潜力总是会在无形的事物中被激发出来。因此,在中学时代,怎样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培养起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事情,更是国家和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目前我国初中物理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生活实践中大家已经发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固有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一,几千年来,我国固有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被动听课。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给学生灌输了一个“教师是永远不会错,一切都要听教师”的片面观点。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也会从某种程度上滋生他们的惰性,让他们觉得只要教师说的就是对的,他们不用也不需要去思考这其中的细节,以及教师所说到底是错,是对。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变成了书本和教师的“傀儡”。 

其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地改善,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乏有的地区仍然处于经济条件非常差的状态。对于这一群体来讲,多数地方的办学条件差,有的甚至没有办学能力,生计已经成为他们最大的负担,学习与思考已是天方夜谭。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物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果在一开始就因教师素质不高、硬件条件太差等原因而导致他们对于物理没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只是纸上谈兵。 

最后,在物理教学上,教师通常会通过实验来演示说明某个物理现象的形成或是某个公式的诞生,且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都是按自己事前拟定好的教案来进行教学的。其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互动极少,缺乏学生参与性,这就导致整个课堂变得死板、僵硬,少活力,易演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如果说一个教学过程没有了最基本的参与性,即便只是让他们消化所学知识都是非常难,更不要谈培养创新能力了。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进而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关于培养创新思维的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是关键,而兴趣对意识又有着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归根到底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还要在课堂上注重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当然,对于课堂的实验也要进行改革,杜绝独角戏,要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且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就可以自行思考解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注重课外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事实证明,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

体现出实践的魅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在课堂之外,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安排地各种物理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为建立认识概念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他们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创设新的学习阵地,还能从各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虽然课外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却不要求每个学生从事一样的活动,而是从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创造出新的产品,如科技小论文、科技作品、小发明等,使他们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更进一步锻炼。 

(三)鼓励学生发散推测,大胆联想 

对于任何事物来讲,联想都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原有事物上发散思维,大胆推测才能开阔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的所有的脑力劳动则是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所以,就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直视问题,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以己有的知识经验及感知到的问题信息为依据,由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不仅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探索性和发现性,还要重视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因此,作为教师来讲,这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一点,其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发生联想,使他们进入丰富的现象思维活动之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推测。 

综上,要培养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启发他们大脑思维。此外,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外也应该培养学生自我实践、自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创新思维的好处,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各项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来。 

四、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力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在自我发现中找到各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其创新思维得到有力发展。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只有通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才能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13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人们对于社会的多样化认识和理解。而图形设计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开始越来越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平面设计专业中,图形设计可谓其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正是由于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从艺术创作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方式,以便为学生日后专业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

1图形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方式培养与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创新思维与图形形象设计之间的关系紧密,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引领学生准确地把握图形艺术形象及其信息量,充分展现设计内涵与艺术构想。因此,图形设计过程不能单纯地借助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形象思维,还需要借助于创新思维,赋予图形视觉流转过程中的逻辑关系。由此可见,图形设计过程离不开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图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训练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确保其能够充分之,使创新贯穿在自我设计作品的始终。

2图形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方法分析

图形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途径很多,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思维导图训练法。在图形设计教学之初,也是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训练开始,教师应借助于某些具体或抽象元素,引导大家发散思维,转变传统固定思维模式,以激发其灵感。该阶段的训练通常需要在课堂中实现,且注重限制时间,使学生能够迅速完成训练,增强其思维活跃程度。在训练之初,可采用思维导图训练方法,教师可提供给学生某项具象或抽象元素概念,使其结合主题采用图形方式开展发散性联想,可从形状、文字、功能、材质、概念、文化等不同方向出发进行扩散,各扩散点同时作为下个主题词,继续开展扩散,如此正如思维导图法一般,实现了思维的发散,并使学生脑中积淀大量图象资源,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联想的广度,还扩大了观察的范围,转变了学生传统单一化的思考方式。

(2)默写式智力激励训练法。在创新思维方式的训练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忽视开展逻辑思维培养,但其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在设计初始阶段,学生要探寻的并非多样化的设计方案,而是最佳方案,因而势必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支持。因此,教师可采用默写式激励训练法,将学生加以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循环式联想思维的训练。教师应提前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图纸,将学生加以分组,各组成员数量即联想步骤。每步完成时间3-5min,所采用的图形,可由简单几何图形入手,以便掌握,然后循序渐进。训练之前,以各组人数为依据,在图纸上将对应空格画出。训练时,学生在规定图形范围内将所需绘画的形体自由画出,作为起点,随后将图纸传递给下位同学,由其结合该图形的内容,展开联想并对图形进行绘制,随后下传,直至图纸回到第一位同学手中。该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发散”向“收敛”方向发展。这同图形设计过程中人的思维活动规律一致。

(3)希望列举训练法。在图形设计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科学地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开展有效的图形设计和构想。因此,可采用希望列举训练等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想象力加以引导,打开其想象之门。教师可以采用希望列举训练法,先对小组进行分组,使各小组成员合作式开展训练,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氛围,对希望点进行收集。例如,可以“单元素功能再造”作为训练事例,以平时常见的鞋子、袜子等物品出发,借助于学生的想象力,实现该物品的功能再造。要求学生对物品功能加以想象,转变其传统用途,对其新功能进行开发,借助于图形方式加以展现。然后各小组分别进行希望点列举,各成员进行讨论,提出各自列举的希望点,借助于文字方式加以记录。再对物品元素的功能进行想象、再造,创新其功能,并借助于图形方式加以表现。教师应注重引导大家不断完善,如此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语

一言以概之,图形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与能力。因此,在图形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找准突破口,采取有效的创新思维训练方法,发掘多方有效信息,力求实现同设计主题的有效吻合,这方为图形设计的主要目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