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7 09:59: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动物保护类专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54-03
据统计,国内目前共有82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广西开设了畜牧兽医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随着广西养殖业的发展,社会对畜牧业人才需求逐年递增。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化学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动物饲养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内科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药理学、动物营养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课程内容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理论基础和基础技能培训的作用。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不足。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与能力,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削减课内学时,化学类课程也不例外。目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被削减学时甚至取消。分析化学课程由原来64学时减为48学时,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由原来64学时减为40学时,取消了有机化学课程的开设。
(二)教学内容取舍难度增大。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使用的化学类教学用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徐英岚主编的《无机与分析化学》,以及潘亚芬主编的《生物化学》,这些教材均按64学时编制,编写时凸显高职教育特点,强调应用性训练,如果从这样的教材中再筛选出符合40-48学时的教学内容,难度极大。勉强选择的内容并不能满足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
(三)学生动手实验技能掌握的程度降低。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需要大量的动手实验。化学类课程课时的减少,压缩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影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符合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课程及岗位能力要求分析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化学类课程在畜牧兽医类专业中的作用进行定位,与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改革密切结合,掌握畜牧兽医类专业对化学类课程知识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确定化学类课程应开设的内容。
目前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的基本岗位包括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兽医化验员、乳品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饲料检验化验员等。拓展岗位包括宠物养护员、宠物美容师等。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化学类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技能为:应用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畜牧兽医部分专业课程知识点与化学类课程知识点的衔接内容详见表1。
由表1可见,化学类课程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支撑作用。若衔接出现断层,势必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一)教学内容整合。目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化学类课程主要开设分析化学、动物生物化学,以及化学类综合实训课程,共计96学时。在授课过程中,由于两门课程同时进行教学,导致一些相同的内容重复讲授,浪费学时。如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吸光光度法属于仪器分析法,该教学内容安排在学期未,且因时间关系只来得及安排一次仪器分析实验。而动物生物化学在学期初的第二章蛋白质测定、第三章核酸测定、第五章血糖测定等实验中均要使用分光光度法,导致两门课程一前一后都讲授了该项内容,但又因学时有限,讲解和操作都不够透彻,学生理解不深刻。对此,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合并课程进行授课,将分析化学课程中溶液配制内容与后续的分析化学实训和动物生物化学实训相结合,在后续实训中所使用,溶液均指导学生计算和配制,既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连贯性,又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避免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知道实验用的溶液是怎么来的,还可以节约试剂,保护自然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Builting Animal,
Food Professional Platform Curriculum
LU Xuyuan, XIANG Tianyong, LIU Rui, ZHANG Jianqun
(Jiax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xing, Zhejiang 314000)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professional platform for curriculum, proposed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platform for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he principles of versatility and flexibility, according to Jiax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animal and specialty foods group to carry out detection technology to build the main lin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platform course, and through reflection, made the suggestions in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the workplace, modular teaching program, teaching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such as classroom teachers, team-oriented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detection; specialty group; platform curriculum
1 构建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1.1 专业间相同知识与技能需求奠定了构建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基础
2009年,浙江省在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校建设的基础上,推出了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列入了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单位,其中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被列为省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根据重点专业建设要求,将学院的食品专业列为带动专业,与畜牧兽医专业一起构建了动物、食品类专业群。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相关专业均开展了人才需求调研、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过程中,对不同专业的实践专家提出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动物、食品类专业具有很多相同的能力要求,如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和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均有对微生物检测、重金属元素的检测、药物残留检测等要求。而这些相同的要求,在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中却出现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如在畜牧兽医与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中的《畜产品加工》与食品专业中的《食品工艺》中均有畜产品加工的教学内容,这些专业还有对化学知识与分析检测的相同要求,也有对微生物知识与检测的共同要求。
不同专业对相应知识与技能的共同要求,奠定了构建专业群平台课程体系的基础。
1.2 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要求构建专业平台课程体系
在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学院与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在学院设立了嘉兴市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分中心,学院高度重视分中心的建设,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建成了功能齐全,能够开出近200个检测项目的检测中心,该中心还于2010年列为嘉兴市重点建设实验室。
该中心的建设为学院动物与食品类专业提供了具有职场化环境的项目教学条件,保证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为开展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相同的教学项目分布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专业为相同的教学项目重复建设实训场地、重复购置实训设备,也会出现不同课程争着使用同一教学资源,导致了因重复建设而浪费学校有限的财力资源,或者因为实训项目安排上的冲突无法开出应该开出的实训项目,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不良的影响。
在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的前提条件下,就需要一个与各相关专业教学相适宜的专业平台课程体系,将相同的教学项目整合到相同的课程中,有利于统筹学校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项目的实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1.3 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要求构建专业平台课程体系
现代高职教育要求专业课程教学实施 “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课程教学改革,每一门高职专业课程通常是由若干个教学项目所组成。由于专业不同,相同的教学项目则被组合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导致了不同专业教授相同教学项目教师也分布在不同的专业教研室中,从而出现同一专业的同一专业课程教师数量很少,有的课程仅1~2名教师,甚至出现两门课程仅1名专业教师的情况,这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以及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带来了困难。将不同专业相同的教学项目梳理整合成专业平台课程,可以组建起人员数量较多、结构比较合理的课程教学团队,为开展教学研究、实施课程改革以及开展科技与社会服务提供保证。
2 构建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原则
2.1 专业性原则
专业平台课程以专业课程中真正实施的教学项目为单元,并非是只要是相同的教学项目就整合到专业平台课程中来。对于公共性的非专业性的教学项目可以作为公共选修课程或者素质拓展课程中来实施教学。
2.2 通用性原则
专业平台课程的教学项目应为专业群中各专业共有的教学项目,在对不同专业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归纳,整合成由相同类型教学项目组成的专业平台课程,如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和食品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中均有对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的要求,可以将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动物性食品卫生检测作为专业群的平台课程,将三个专业中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的专兼职教师组建成为课程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
2.3 灵活性原则
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有时往往因为专业跨度的问题,加大了教学项目整合的难度。因此,可以根据教学项目所面向的专业跨度,开发出适合不同专业跨度的专业平台课程。如我校的大多涉农类专业均有对化学知识的分析技能的要求,应根据各专业对化学知识的分析技术的具体要求,将相应的教学项目整合成能适用涉农专业学生使用的基础应用化学,该课程不但适用于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和食品类专业,同时也适应于我校的环境保护与治理专业和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学生。而对于专业跨度较小的教学项目,可以在缩小专业群范围的前提下来开发出小范围的专业平台课程,如畜牧兽医与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相同教学项目较多,可以进行更大程度的整合,开发出适合两个专业均可实施的专业平台课程。
3 突出检测技术,整合平台课程
动物、食品类专业所涉及的检测项目很多,但经过梳理归纳后,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以检测对象为项目整合的课程,如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该课程是以动物性食品为检测对象,对同一检测对象一般会检测多项指标,所以教学项目选择上不是以检测指标为单位,而是以不同产品为单位进行整合。
(2)以具体检测技术为项目整合的课程,如微生物检验技术,以培养基制作、细菌接种、分离培养、鉴定等具体的检验技术为教学项目,整合成能适合动物类、食品类以及环保类专业所适用的平台课程。
(3)以检测指标为项目整合的平台课程,如药残检测,以动物性食品及其他食品中有害物质含量(残留)这一指标作为教学项目,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动物饲养过程中的非法添加物(瘦肉精、激素、抗生素)、某些重金属元素、植物源食品农药残留以及动物源食品因采食有农药残留的饲料而在动物体内富集的农药等。
4 构建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实践
4.1 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学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合理的以通识素质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素质拓展课所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本文所指的专业平台课程仅为其中的专业技术课和专业选修课,不包括通识素质课与素质拓展课程。
4.2 动物、食品类专业平台课程体系
以检测技术为主线的专业平台课程主要包括:适用于本校涉农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适用于动物、食品类专业的微生物物检测技术、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药残检测,适用于环保与食品专业的平台课程仪器分析;除此以外,也包括非以检测技术为主线的平台课程如畜产品加工等。
5 对实施过程的思考
5.1 教学环境职场化
由于检测项目和检测指标的确定性和检测产品的不确定性,如同样是检测细菌总数这一指标,但检测的产品可以是豆制品,也可以是奶制品,还可以是肉制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企业送检样品,不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产品进行操作,当然也可以再用别的产品进行重复操作,这样也会提高学生对项目实施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5.2 教学项目模块化
虽然在整合平台课程的过程中选择了各专业通用的教学项目,但在具体实施中实际教学计划课时数所适当增加教学项目数量,可以在具体的实施学期初制订学期授课计划过程中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实施教学,这也体现了专业平台课程的灵活性原则。通过近年的实践与探索,可以按原课时的基础上增加10~15%的教学项目,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选择的余地。
5.3 教学过程一体化
以检测技术为主线的专业平台课程为纯技术类课程,教学过程宜在具有真实环境的实训室中实施教学。本文所列的平台课程均在学校的检测分中心实施,教学中以具体项目为导向,以具体工作过程为载体,实施“学、做”一体教学方法。
其实,农学专业的内涵非常宽,包含水产类、植物生产类、草业科学类、动物医学类、环境生态类、森林资源类、动物生产类7大类,分为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学、林学、水产养殖学、畜牧学、动物医学等8个一级学科,共27个二级学科。今天,小编将带你浅尝“农家乐”,想要报考这类专业的考生们也可以顺便多了解一下相关信息。
汗滴不再禾下土――作物学
十里稻花,百里飘香。提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成功地研制出杂交水稻,使得中国的粮食产量惊人般地增长,堪称作物学的标志性人物。狭义的农学就是指作物学。这是一门研究作物遗传、生长规律和育种技术的学科,也是农学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作物学是通过改良粮食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探索并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低成本集约化的理论栽培与技术措施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实践带动理论学习的新探索。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主要到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机关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考研率也在35%左右。
【学府推荐】在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当然要数中国农业大学了。当然,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扬州大学等也都久负盛名。
农园的美发师――园艺学
现代栽培技术加入了美学元素,通过对园艺作物的栽培、育种、组织培养等技术的贯彻,实现果树、蔬菜以及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场(庭园)规划设计、园艺植物栽培、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等都是园艺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看来,农学专家也要给作物们穿上漂亮的外衣了。
【主要课程】英语、计算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园艺学总论、园艺学各论、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园艺作物育种学各论、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学、设施园艺学、园产品商品学、无土栽培学、现代果树科学、现代蔬菜科学、现代观赏园艺科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园艺科研院所、中等和高等院校、企业部门、行政部门等从事园艺作物栽培和遗传育种、园艺生物技术、现代园艺生产技术、现代设施园艺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开发和规划设计工作。
【学府推荐】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侨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
土地的魔术师――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资源利用是农学门类中的一个新生科学,是伴随着人口增加、资源短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问题而产生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本专业主要研究土壤、水、养分、气候、生物等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推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主要课程】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英语教学)、普通生态学、植物营养学(英语教学)、地学基础、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遥感与信息技术、土壤环境污染与治理、资源与环境分析等。
【就业方向】主要在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部门和单位,包括环境保护部门、生态环境治理、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综合利用等企事业单位,或在科研单位、农业生产、土地管理、环保、农资等部门、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学府推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形成地域特色明显的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壤物理、土壤地理与信息技术、土壤生态与旱地农业、土壤化学5个研究方向。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植物的白衣卫士――植物保护学
植物保护学是农学类专业中一门跨学科、综合性最强的学科。其开设目的就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环境污染、节约能源,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的目的。给植物作白衣卫士,也是很光荣的工作。
【主要课程】植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出入境检疫,国家、省、市县植保部门,涉农大型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从事检疫、测报、植保技术推广与开发、企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学府推荐】浙江大学的植物保护学科可是响当当的,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的植物保护学科也都非常不错。
森林的检测器――林学
林学是研究森林的生长发育、结构与功能,探求如何对森林进行培育、管理、保护和利用的学科。注重培养森林基础科学研究、森林防火、林木育种、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管护、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湿地保护与管理、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高素质的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应用型人才。其中,木材科学与工程的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是该学科的热门,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相当高。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基础生物化学、普通遗传学、林木病理学、森林生态学、测量学、树木学、土壤肥料学、森林培育、林木育种学、森林环境学、数字林业技术、森林计测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经济管理。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林业、城市园林绿化、环保、农业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管理与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园林绿化等方面的技术、经营与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府推荐】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大学、甘肃农业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农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
海底大将军――水产养殖学
水产养殖学是以水产经济动植物(如鱼、贝、海藻等)为研究对象,研究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应用、开发、经营管理及开发新型渔业技术的科学。通过学习生物科学、水域生态学、水环境科学、水生生物技术以及水产动物生产、水产品加工与贸易和水生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毕业生将具备水产经济动植物生产、水产饲料生产、水生生物病害检测与控制、水域环境监测、水产资源开发、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普通动物学、鱼类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理学、生态学、水生生物学、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病害学、鱼类增养殖学、无脊椎动物增养殖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水产部门从事水产品的增殖、养殖、保藏加工利用工作,也可从事渔业技术设备研究、制造工作,还可到海洋、海运、轻工、外贸、环保等部门从事科研工作。
【学府推荐】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大学的水产养殖学都非常棒。
风吹草低见牛羊――畜牧学
传统的畜牧技术,加上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让大草原上牛羊成群、膘肥体壮的景色,成为眼底更加美丽的风景线。农业现代化的今天,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畜牧业,提高畜产品品质、实施名牌战略,降低畜产品药物残留指标,开发畜禽附加利用,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要,早已成为畜牧业的发展方向。畜牧学专业就是研究家畜育种、繁殖、饲养、管理、防病防疫以及草地建设、畜产品加工和畜牧经营管理等的学科。
【主要课程】动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营养学、饲料与饲养学、动物繁殖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草地学、生物统计学、畜牧经济管理学、畜产品加工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到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畜牧生产企业、饲料加工企业、畜产品进出口企业、国家机关等单位从事农业科研、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还可从事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学府推荐】南京农业大学是我国进行畜牧学研究生培养最早的单位之一。此外,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的实力也很雄厚。
动物的保护神――动物医学
现在,人类与动物越来越亲密,动物医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动物医学可算得上农学领域的热点了,主要包括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研究预防和治疗家畜疾病,通过掌握动物疾病的致病因素及疾病发生规律,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发生。
【主要课程】基础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兽医病理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等。
这种心态形象地反映了农林院校每年招生时的尴尬。可是你知道吗,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农”政策的调整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日益严峻,农林院校的招生正悄然升温,农林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也日趋宽广,呈现出一片喜人的景象。
看台一:农林院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曾几何时,农林院校遍布全国各地。近十多年来,虽然有些农林院校经过“合并”和“调整”而消失了,但大部分农林院校的校名由于国家不允许舍“农”避“林”而无奈地保存下来。以下是全国重点农林院校概况一览:
报考提醒
1 除了上述重点农林院校,其他农林院校均属于地方一般院校,在各地招生时,大多列入二本批次。这些学校是: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天津农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信阳农林学院等。
2 以下农林院校已经与其他院校合并,如:浙江农业大学与浙江大学:上海农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海南大学;广西农学院与广西大学;延边农学院与延边大学;贵州农学院与贵州大学;宁夏农学院与宁夏大学;江苏农学院与扬州大学;吉林林学院与北华大学;石河子农学院与石河子大学:洛阳农业专科学校与河南科技大学。这些院校合并更名后,原来的农林专业每年招生时,仍可享受原来的加(降)分优惠政策。
3 对农林院校加(降)20分投档,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并没有硬性规定。各省制定的这项政策是否生效,均由录取院校自行决定。一般来说,一本批次的农林院校及有地域优势的二本农林院校降分少或不降分,二本批次的农林院校及没有地域优势的一本农林院校有降分或降分多;省外农林院校降分少甚至不降分(有的院校生源少时,会把招生名额改投其他省份),省内农林院校降分多。所以同学们报考时一定要注意本省制定的加(降)分政策是适用于面向本省招生的所有农林院校,还是只适用于本省当地的农林院校,避免误填或误用。
4 有的重点农林院校虽然认同省级招办的加(降)分投档政策,但进档后录取时,则按考生的实际考试分数排序,加分只起参考作用。同时还规定,考生只有在第一志愿填报该校时,才可以加(降)分投档,第二志愿填报或只写“服从院校调剂”者一般不能享受此待遇。
5 有的农林院校为了招揽高分考生,会制定一些特殊优惠政策,如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招生时明文规定:“在第一志愿已经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下,我校承诺招收第二志愿高分考生。第二志愿高分考生的投档成绩应高于我校在当地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投档平均分30分以上(含30分),且录取人数不超过当地招生计划的2%。学校负责向省级招办提出投档申请,并根据投档情况按照高考成绩和专业志愿进行录取”。
看台二:农林专业
农学是普通高校本科专业12大学科门类之一,它包含有7个专业大类,专业大类里设有18个本科基本专业和9个本科特设专业。以下是农林专业概况一览:
报考提醒
1 农林专业绝大部分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只有以下3个专业各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授予不同的学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可授农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可授农学或理学学士学位,动植物检疫专业可授农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2 动物医学专业的学制在一些农林院校是五年,其他农林类专业的学制则一律是四年。同时,农林类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也有一定要求,考生视觉异常、嗅觉异常、肢体严重残疾的考生慎选农林专业。
3 农林类专业的学费比较便宜,如:南京农林大学农林类专业学费每年2500元,其他非农专业学费则是每年4600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类专业学费每年3025元,非农科类(理、工、经、管)及外语类专业学费每年4950元,艺术类学费每年9900元。中国农业大学农林类专业学费每年3000元,其余专业学费每年5000元。
中图分类号:G7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20-02
实训基地的基本职能是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建设实训基地,以学生顶岗实习的形式实现“工学结合”模式的人才培养,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学校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文化优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也便于企业利用学校的优势为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科技园实训基地建设
科技园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重要产学研基地,资源丰富,重点发展水禽、生猪、宠物、农业观光旅游四大产业。科技园紧扣畜牧产业链、产学研结合育人才,获得了“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江苏省水禽种质资源基因库公共服务平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科技园基地的主要优势特点
1.学生实训。学生实训作为科技园最主要的功能,可以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训。主要采用专业、产业和就业互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技园可接收校内动物科技学院、宠物科技学院、园林科技系、水产科技系、经济贸易系等其他二级院系的学生在园区进行工学实践。除此以外,还承担过校外友好学校——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培训工作。
2.教学科研。园区积极开展水禽的基础研究,加强姜曲海瘦肉型猪新品系培育,苏姜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承担过市厅级以上各种科研项目,编写科普书籍,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若干。利用教学科研这一突出优势,在2012年,科技园承办了国家级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培训项目。
3.资源保护和生产。基因库将濒危或具有特殊价值的地方水禽品种作为重点收集保存的对象;种猪场主要承担姜曲海猪的保护和姜曲海瘦肉型猪新品种的培育任务;丰达水禽育种场和宠物藏獒繁育中心主要负责水禽和犬的生产扩繁等,其他功能区各尽其能。
4.社会服务和示范推广。为更好地进行社会服务工作,在科技园内建立了设施齐全的新型农民培训中心,到目前为止,已举办农民培训班百余期。另外,在盐城、连云港、宿迁以及泰州周边等地建立了扩繁场。通过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致富和提升我省畜牧业发展水平做出了贡献。
5.观光旅游。园区以绿色为主线,建有草原风情园、素质拓展中心、斗鸡馆、畜牧文化展览馆、长寿岛、瓜果长廊、休闲垂钓区、宠物表演场等功能各异的游览区,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到不错的畜牧文化风情。
三、六大专业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2]。在科技园,各专业的学生在各个领域直接参与到生产和实际工作中去。目前园区已接纳水禽、生猪、宠物类专业的学生在科技园进行实训。经过这几年的建设,个人觉得,科技园的基地建设已满足其他二级院系专业的学生的工学结合,比如水产类、风景园林类、旅游经济管理类等专业。在原有主干专业的基础上,可适当进行其他专业实训,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1.水禽类专业。动物科技学院学生主要在国家级水禽基因库和江苏丰达水禽育种场进行水禽实训。在江苏丰达水禽育种场,学院联合江苏高邮鸭集团建立的“校中厂,厂中校”的经营管理方式,更好地帮助实施学生的工学结合。在这里,高邮鸭集团的技术管理人员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传授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养殖技术和经济效益理念。学生由生产一线的个人师傅带教,亲手实践育雏、育肥、照蛋、饲养加工等工作流程,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
2.生猪类专业。动科院学生的另外一个平台在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理论的现代化建设的国家级姜曲海种猪场。猪场平均每年接收400多名学生在猪场进行专业实训。在猪场学生顶岗实习一个月的时间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直接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把理论知识贯穿在实践中,现场指导学生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猪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饲养管理、动物疾病防治的实践经验,手把手教学生养猪技术。
3.宠物类专业。宠物行业作为新兴崛起的产业,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江苏省宠物藏獒繁育中内饲养有德国牧羊犬、拉布拉多犬、哈士奇犬、泰迪犬等各类品种200余只,充分满足学生实训的开展实施。宠物训导、宠物美容、宠物饲养等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有关犬的品种外形特征、性状表现、幼犬培育、疫病防治等现场专业实践学习。在科技园举办的江苏省首届文化旅游节中,宠物表演作为主导表演,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成果更是充分体现。
4.水产类专业。整个园区四面环水,水资源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在这里,水产科技系可以充分利用园区的河道,养殖各种鱼类,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鱼类的发育、生长、繁殖进行阶段观察和解剖研究,对水质资源、种群变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进行研究。
5.旅游经济管理类专业。旅游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主要针对经济贸易系的学生,配合利用园区已建设施,可以让学生进行跟旅游管理相关的实践学习,主要包括导游、酒店管理和餐饮管理等方面。科技园在对外营运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安排在各种岗位和环节中,将学校课堂上模拟情境学习运用到实践中来,学生可以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处理、解决遇到的问题。具体操作时,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分配下,轮岗负责不同的岗位,熟悉导游的接待工作、酒店宾馆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在经济营销方面,学生可对外营销宣传园区自有品牌,将科技园内部的绿色有机蔬菜、林下生态草鸡蛋和周博士黑猪肉对游客进行营销。这些工学结合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更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互惠互利。
四、关于工学结合有效实施的思考
科技园为学生提供了实际工作和提前适应社会环境的机会。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工学结合的实施不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效果。目前科技园实训基地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1.学校方面。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学校应对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和管理。让学生做好知识、技能、素质方面的准备。由于实训时间的限制,有些专业的实训时间是一个月,在这阶段的学习时间内,学生接纳新技能、新知识的时候还是有点类似“填鸭式”教育,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够立刻了解掌握并运用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距离达到上岗就能顶岗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所以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可以考虑延长实训的时间。另外,学校应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根据实训发展的需要,考虑聘任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兼职老师,来提高实训的效果,事半功倍。
2.学生方面。学生作为实施工学结合的对象,在基地实习时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面对学习环境和方式的改变,学生的角色迅速转换格外重要。同时,在工学结合时,应端正学生态度,不怕脏不怕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保持工作热情,使学生成为实训的主体,让他们成为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必须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所以在教学时各位学生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应主动及时地请教老师或师傅。
3.基地方面。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除应按照企业文化制度进行管理,树立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基地还应配备经验丰富且技能水平高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指导教学,并按照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进行考核。基地作为“协办方”的角色,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面对的最多的和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有时会因为部分学生的个人原因,不得不考虑到生产的效率、质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现实制约因素。有时基地还需考虑空间、时间和能力等的限制因素,比如生产教学时,鸭鹅育雏和生产周期的时间不能跟实训时间同步等。此时,就需要基地和学校协调利益相关,与实际教学需要相互适应,以使工学结合顺利进行。同时,基地应适时地扩大其规模、完善其设施,使教学、生产有机结合,达到良性循环,资源利用最大化。
实训基地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迅速成长的保障。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它实现了校内模拟环境和企业工作环境学习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具体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科技园这一实训基地平台的潜力还未全部开发,我们应不断改善科技园基地的建设与规范化管理,不断探索最佳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为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创造条件,逐渐提高学生实训的比例,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提高实训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