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07 09:59: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篇1

坚持量力而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虽然我们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但基层文化设施缺乏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和难点依然在团场。一定要继续坚持重心下移、向团场倾斜的原则,优先安排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继续抓好广播电视连连通、团场文化中心和连队综合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电影放映、职工书屋建设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团场文化中心为基本阵地,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扩展功能、共建共用。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资源的整合利用。要大力扶持偏远贫困连队的文化建设,先期可通过发展流动文化服务,弥补固定文化设施的不足,同时逐步加大这些连队的文化事业发展,解决其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

坚持形式多样,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要着眼于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适应广大职工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需要,用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占领基层文化阵地,使职工群众在参与中抒感、愉悦身心。要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要求,鼓励职工群众自办文化,兴办文化服务网点,培养一批文化能人、文化新人,推动基层文化建设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问题。建立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让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各行各业。要保障职工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等基本文化权益。要大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让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职工群众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要不断改进形式、丰富内容、拓展规模、提升档次,进一步激发基层文化建设的原动力、增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吸引力。

坚持齐抓共管,多渠道增加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文化建设,重在投入。首先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优先发展文化的政策,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文化建设项目。其次,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设立师、团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文艺创作扶持资金、文化队伍培训资金等办法,确保文化建设投入的逐年增长。要改变那种文化经费零打碎敲的状况,不能光靠领导的觉悟高低确定文化发展资金。要制定和完善投入制度,把文化建设资金纳入师、团场财务预算,并形成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第三,要拓宽渠道,广辟途径,积极引导和鼓励职工个人以及社会资本投向文化领域,增强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坚持优化环境,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快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一支思想素质好、社会责任感强、艺术成绩突出的人才队伍。要在发挥好现有文化人才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培养力度,建立完善培训体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努力提升宣传文化干部学习宣讲理论政策的能力、开展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组织基层宣传文化活动的能力、掌握运用新媒体新手段的能力。要优化环境,对从事文化建设的同志政治上要关心,工作上要支持,生活上要帮助。要十分珍惜现有基层文化人才,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在文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要予以奖励,真正在全兵团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拓宽文化工作领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将文化工作领域拓宽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努力扩大文化工作的覆盖面,真正实现由“小文化”向“大文化”的转变。一是拓宽文化服务项目。要进一步规范和繁荣文化市场,积极倡导大众文化,引进开发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及针对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的文化娱乐项目,提高职工群众的参与度,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通过开发和修复整理一些重点文物古迹,发展文化旅游业,开辟以文化景点为载体的特色旅游线路,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积极发挥各种资源优势,邀请内地院团、鼓励兵团的院团深入基层开展经常性的文艺演出。二是拓宽文化建设内容。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连队文化,要经常组织开展广场文化活动,通过建立一定规模的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和举办各类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努力调动职工群众参与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拓宽文化服务范围,文化部门要同经济部门、教育部门、群团组织等紧密配合,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确保文化活动健康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融合各方优势发展文化。要统筹规划,利用好区域现有的各类文化资源。继续坚持兵地融合发展不动摇,从文化层面拓宽融合发展的领域,提升融合发展的水平,力争在融合发展文化方面实现兵地融合发展的新突破。同时,在兵团内部要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要积极推动组织、宣传、文化、教育、科技、体育以及学校、老年活动场所的共建共享。要创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办法。一些已经在文化建设方面领先一步、成效明显的团场和单位,不能满足现状,一定要适应职工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创新思路,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些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较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的单位,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增加投入,巩固提高;那些起步较慢、工作基础较差的单位,要自加压力,迎头赶超,奋起直追。同时,对一些热心基层文化事业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要积极引导、认真总结、大力宣传,力争在总结经验、培养典型、树立榜样中,营造一种全社会关注、参与、投入、共建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坚持抢抓机遇,积极推进文化援疆。内地省市对口支援兵团,对兵团的文化建设来讲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对口援疆中,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机遇,依托对口支援省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对口支援省市文化界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争取多方面、全方位支持。力争通过10年援疆,使兵团文化建设受益大、发展快、效果好。

坚持“三贴近”原则,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文化建设要出作品、出人才,就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文艺工作者要有服务时代、服务兵团的强烈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兵团大建设的洪流中去,亲身参与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时代是最生动的教材,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文艺创作的笔触深入到生活的最广处、最深处,生动记录时代的变迁,描摹生活的新变化,善于发现新事物、塑造新形象、表现新生活,才能创作出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文艺工作者要有热爱兵团、热爱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密切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地感知职工群众的喜怒哀乐,表现职工群众的丰富生活,努力创作出有血有肉、感人肺腑、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篇2

一、职工精神和文化需求探析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职工的精神需求也会逐渐旺盛,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职工当前精神和文化需求包括政治需求、理想需求、成长需求、知识需求、文化需求、自我表现需求与和谐稳定需求等。要根据职工精神和文化需求,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经营行为、经营形象、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等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它以全体职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体活动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职工意志,规范职工行为,凝聚职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十个途径

企业文化建设的渠道可以说多种多样,举不胜举。我们要在继承企业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思维,抓点带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梯度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坚持标识系统先期导入,理念体系逐步渗透,行为体系及时跟进,文化管理延伸并举的原则,确立企业价值理念系统,形成理念力;把理念贯穿于安全生产经营过程,形成管理力;发动职工广泛参与文化建设,形成行动力;并以“三力”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在落实上狠下功夫,用统一的企业文化标识系统建设树立企业形象,用一流的核心价值观凝聚力量,用先进的行为文化规范职工行为,为企业持续稳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我个人认为,关心和解决职工精神和文化需求,可通过十个方面的途径来体现实现。

(一)培育导向文化。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一些职工的思想会有所彷徨、出现波动。此时职工的需求就是要认清前进的方向、产生同心同德的共识、凝聚排山倒海的力量。企业党委就要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武器以及导向文化来理想引导、目标认同、精神激励。可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需要,把视角对准普通职工,把镜头聚焦基层单位,对职工进行思想和行动的引导。开展形势任务报告会、出动宣传车、下发形势任务宣传材料、组织“教育宣讲团”适时深入基层向职工面对面进行宣讲;还可开展“煤海抒怀诗歌朗诵会”、“感动煤城十大明星评选及表彰”、评选《十大魅力矿工》、《十大魅力矿嫂》等活动。企业宣传媒体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要主动走下去,捕捉闪光点,弘扬主旋律,倡导新风气。

(二)培育安全文化。安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的第一政治,是各级干部的第一责任,是职工的第一福祉,更是职工切身利益的需求。职工工作就是要平平安安、安安全全。企业必须从培育安全文化入手,打造安全文化平台,坚持以“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安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引导职工思想,以富有特色的安全文化塑造安全发展观,从源头上转变安全观念,奠定“我要安全”的基础。要通过开展以“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主题的巡回演讲、知识竞赛、“三醒(省)”教育、安全文艺演出、“今日安全我负责”、“历史上的今天”、女工及家属安全文艺演出、“致矿工一封安全信”等活动来提升职工安全意识;开展“安全温馨提示语进更衣箱”活动,广泛征集安全提示语、安全警句、安全格言等并将其归纳编辑成小册子,时时加深职工安全意识;要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为关怀力和心理疏导力入手,坚持嘴功与做事互融,做事为先,畅通渠道,建立“职工心理话聊室”, 任其有思想情绪的职工发泄心中情绪;在企业地面公共场所、办公场所、井口走候车室及工作面安装设安全警句和祝福寄语牌板;从地面到井下,都设有橱窗、板报、画廊等文化阵地,不同时期展示不同内容。井下广场的各式灯箱、彩色喷绘,形式多样、内容贴近生产,使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到领导的关怀、家人的期盼、同事的嘱托,并逐渐转化在安全生产过程中。

(三)培育质量文化。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职工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途径和根本需求。要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就要狠抓质量标准化管理建设,把开展提升质量标准化竞赛活动作为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巩固、发展、提高和创新。要制定和完善采煤、开拓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技术规程和环境卫生共六大系统检查奖罚细则。坚持每月都拉网检查,进行“地毯式”安全隐患、质量标准化大检查。检查中如有重复隐患没得到处理,检查人员要与责任单位同时受罚,实行末位淘汰。

(四)培育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快速、健康、稳步发展的源泉。职工的需求就是要科学管理,使之共享企业的经济实惠。因此,在培育企业管理文化中,必须坚持提升“精心精细、精准精益的管理理念,走精细化管理的路子,在制度建设和管理上下功夫。首先要在成本管理上坚持做到日核算;其次在工资管理上要制定和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实行职工计件工分每天上墙公示,输入微机封存,由有关人员联合签名;第三要在整组提效管理上要遵循“扁平精干高效”的原则,优化配置,大刀阔斧精简机构,清理倒流人员、挣倍数工资人员,整顿公私伤人员;第四在材料管理上要出台硬性规定,严格材料的领取、发放和管理使用。

篇3

中图分类号:D92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的全体检察人员共同拥有的、用来指导彼此行为的价值观体系。它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共同组成的生命体。检察机关进行检察文化建设,可以使检察队伍成为检察文化的实践者和先进文化的代表者,让检察文化内化为检察人员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不断提高全体检察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构建一支政治坚定、廉洁高效、业务精湛、执法公正的检察队伍,全面推进检察事业的发展。

基层检察院作为检察机关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全部检察工作的基础,因此是承担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加强基层检察文化建设,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正确的检察文化建设方向

检察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检察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努力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引导干警弘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始终坚持围绕检察中心工作,服务检察中心工作,切实把文化建设融入检察工作各个方面,服务和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必须贴近检察干警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才能调动起察干警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才能形成共谋共建共享、全员参与的文化建设格局。

二、开展蓬勃向上的检察文体活动

重视行为文化建设,注重规范干警个人的仪表、言谈、举止,从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讲求时效、热心助人等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干警养成文明用语、执法用语和礼貌用语的行为习惯。适时举行检察官宣誓仪式,弘扬职业精神,践行从业誓言,并以此作为激励全体干警勤奋工作勇于进取的内在精神动力。

坚持贴近基层检察实际,每年制定开展文体活动的计划,争取做到月月有活动。可以开展形式活泼、寓教于乐、的书画、摄影、球类、棋类等比赛活动,不断满足和丰富检察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审美情趣,铸造人文精神。

三、建立规范的检察文化阵地

注重办公场所的文化建设,精心设计建设体现检察特色、彰显法治内涵、富有文化底蕴的文化长廊、文化橱窗、文化墙、警示教育基地等。创办检察内部刊物,开办检察官专栏,在检察局域网设置检察文化专栏,构筑形式多样的检察文化活动阵地。丰富和完善图书室、阅览室建设,为干警工作和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建好院史陈列室、荣誉室、检察工作成果展览室等检察史教育场所,展示检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传承。

四、营造和谐浓厚的检察文化氛围

应当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和交心谈心制度,及时掌握干警思想动态,在干警调离、退休、变动科室、职务变动及工作、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与干警沟通交流,让干警感受到组织关心。注重人文关怀,很多基层检察院都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干警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俱疲,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坚持落实干警休假制度,定期组织干警体检,从多方面为检察干警鼓劲减压,邀请专家对干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干警身心健康积极营造检察机关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

五、以检察文化助推检察工作全面发展

通过检察文化建设,使得检察干警职业信仰进一步坚定,检察职业精神进一步弘扬,检察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检察职业行为进一步规范,检察职业形象进一步提升,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检察文化品牌。从而达到实现:

1.执法规范。规范执法意识,端正执法思想,严格执行实体法和程序法,实现侦查监督、审查、职务犯罪侦查、职务犯罪预防、监所检察、控告申诉检察、民事行政检察、司法警察工作的规范化;提高执法行为规范的执行力和执法公信力。

2.队伍专业。做到检察人员正规化分类培训,实现队伍整体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职业道德良好,领导班子成员配备科学,检察工作群众满意度高。

篇4

惠小和

一、提出论点:

热电联供项目,需要此时加强上湾热电厂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二、说明什么是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及其重要作用。

三、论证一,上湾热电厂的复杂历史背景及其三年来初步建设取得成效说明其必要性。

四、论证二,上湾热电厂的现状特点决定有必要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五、论证三,先进的行业标准要求上湾热电厂必须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六、结论:在上湾热电厂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加强其建设才能积极促进上湾热电厂新的三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试论上湾热电厂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惠小和

发展公司上湾热电厂热电联供建设项目获批的喜讯,不仅给上湾热电厂的所有职工以无比的鼓舞,更为发展公司的发展战略实施创造了一个很好的途径。热电联供不但可以减轻发展公司人员安置的困难,而且将成为发展公司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发展公司良性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效益与管理相依,如何能使热电联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赶超行业先进水平,我认为,此时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非常必要,正如春风春雨,适逢其时。

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以人为本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人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结,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升华,其建设情况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情况。古人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行军打仗如此,管理企业亦然。日本三菱企业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在牢里认识了一位神奇的老人,老人告诉他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人和”,他很受启发,并把企业象征物由三个菱形组成,蕴含着“人和”的理念。海尔员工收入并不高,但员工们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却是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也是张瑞敏最为津津乐道的,张瑞敏说:“人的素质是海尔过去成功的根本,今后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人的素质问题,你能把许多人的力量聚合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上湾热电厂的复杂历史背景及其三年来建设的初步成效说明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可行的、必要的。

上湾热电厂1991年筹建以来,缓建了八年,职工放假,只给职工发放生活费致使人心涣散,各谋其业,稍有关系或技术的都陆续调往其它单位,其它有做生意的、种地卖菜的,跑出租车的,还有部分纯粹呆在家中,翘首以盼收假的。直到1999年初上级才批准集中供暖项目建设,给上湾热电厂的职工们带来了希望,广大员工积极投入到一期建设及生产运行中去,三年来在领导的正确决策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三个采暖期的安全供暖,基本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奋斗目标,同时围绕“团结奋进,开拓务实”的企业精神,为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开展了六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引进送出,结合实践加强职工专业技能培训,使全体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有信心干好。二是狠抓脏、乱、差现象,使全厂旧貌换新颜,获得了旗级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全旗模范单位荣誉称号。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一体化管理受到发展公司表彰。使全体职工适应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标准职工的原则要求。三是实行了全员竞争上岗,激发了全体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鼓励合理化建议及小改小革。共采纳七条,奖励1500元,创效约二十万元/年,使全体职工增强了主人翁的思想观念。五是围绕安全供暖开展各种劳动竞赛,促进了生产运行安全顺利,提高了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爱厂敬业、追求卓越的思想。六是加强了企业政治思想宣传工作,倡导向“四有新人”学习。提高了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塑造了新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湾热电厂的现状特点要求必须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上湾热电厂的现状特点有三,一是女职工比例较大,全厂职工140人,女性占65人。这在半军事化式的电力行业是少有的,因为热电厂的工作紧张、劳累,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女人一般体力比男人差。但是女人也有她的细心优点,如何扬长避短,合理安置,使他们彻底脱离封建思想,真正顶起半边天的作用,这就要求她们首先树立起自强、自重的新时代女强人精神;不怕吃苦,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主人翁态度。让男同志都刮目相看电厂女将的风采,使她们能够自信‘谁说女儿不如男’,这就要求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一定要加强。二是员工文化层次差异大,整体专业技术水平还不高。学历方面大专以上的只有25人,其余还有部分是文盲。技术方面特别是检修人员,我感觉到还需要有很大的提高,去年公司职工技能签定时参加的电焊、钳工工种中,只有一人过了中级,而电工班三人也只有班长一人能独立完成各项电工工作,热工仪表班四人全部没有经过一次正规专业培训,运行方面汽机发电专业至今还是空缺。这样的员工队伍怎能适应上电的要求呢?三是按电力规范要求,工作作风仍有懒、散、慢、粗的现象。眼看就要上电了,部分职工思想上仍没有紧张感,工作标准仍停留在原来的供热基础上。到各车间看看,职工们看书学习,力求上进的不多;干工作认真严谨,追求更高标准的不多;不遵守考勤制度,迟到早退的还有;酒后上岗,脱岗睡岗现象还未杜绝;工作扯皮,不协调的现象还有;吃大锅饭,平均分配的思想,说大话,不务实的作风还普遍存在。这等等问题在目前还存在,这就要求必须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先进的行业标准要求上湾热电厂必须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篇5

全会闭幕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将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头等政治任务进行部署,全市上下思想认识迅速统一,形成了风和向正、务求实效的良好风气。

――10月21日,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向省部级领导干部传达全会精神。市委书记在会上强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继中央十二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六中全会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之后,我们党又一次以全会的形式研究文化改革与发展,并作出重要决定,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意义重大,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意识形态的重要方面,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未来,也是抓民生;对重庆来说,也是在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抓发展的内生动力。

――10月21日,市委办公厅下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实质,认真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切实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10月21日,市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11年第四次会议,安排部署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10月25日,市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全会精神,部署文化改革发展的相关推进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在会上强调,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未来、抓民生的理念,坚持文化发展的先进性、时代性、群众性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实践,为全体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推动文化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10月30日上午,中央宣讲团在重庆市委礼堂宣讲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作了主题报告。市委中心组成员、市级党外领导干部,主城九区党政领导,市级和主城九区宣传文化系统领导干部,以及全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团成员等近千人聆听了报告。在两个小时的宣讲中,蒋建国从理论到实践,对全会精神进行了全面准确、深刻生动的讲解。

10月下旬以来,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及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党委,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组织传达学习全会精神,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百千万”宣讲,让全会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11月8日下午,重庆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在沙坪坝区拉开序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作首场宣讲报告。

何事忠深入浅出地宣讲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文化建设的成就与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和主要举措,受到参会人员的热烈欢迎。

何事忠的宣讲报告,揭开了我市宣讲团下基层的序幕。

为了把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传达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去,市委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的通知》,组建了市级宣讲团,分赴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开展巡回宣讲。各区县抽调理论骨干、相关部门领导和大学生“村官”等,组织成立区县、乡镇、村社宣讲团,积极深入基层部门和村社、农家院坝、田间地头开展宣讲活动。按计划,我市将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全市宣讲场次不得少于100场,区县宣讲团在本辖区宣讲不少于1000场,乡镇、村社宣讲团宣讲不少于10000场,真正实现全会精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使全会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开展立体宣传,营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浓厚舆论氛围

为广泛宣传全会精神,努力营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浓厚舆论氛围,市委创新宣传形式,着力打造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立体宣传”模式。

一是利用主流媒体宣传。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市委机关刊物《当代党员》和重庆电视台、重庆广播电台等媒体及时开设“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聚焦文化体制改革”等专栏、专题,推出系列报道和评论,邀请专家学者解读全会精神,全面、准确、快捷、权威地宣传全会精神,跟踪报道全市各地学习动态和先进典型,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是运用新媒体宣传。注重发挥新媒体覆盖面广、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方便快捷、影响力大的优势和特点,在“华龙网”、“七一网”、“大渝网”等新媒体上开设专栏,推出“重庆文化建设巡礼”等专题,受到网民的欢迎。

篇6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各级政府纷纷响应号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积极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四川邛崃羊安镇作为其中一员,羊安镇通过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城镇化发展的推进,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羊安镇的调研,可以看到羊安镇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设施。但随着调研活动的深入,我们发现,安装了先进技术的电影院里观众却寥寥无几,搬进了修建一新的住宅小区,居民却因物管费的缴纳问题与物管人员纠缠不清,人们走在整洁的街道上,仍习惯性的随手丢弃垃圾。这些现象虽说是琐碎的细小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它,因为正是这些细小的存在才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笔者试图从此入手,认为对于这些问题反映出的城镇化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城镇形态建设这一现象,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城镇化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城镇形态建设的原因

(一)村民传统价值观念的根深蒂固

在城镇化建设中农民服从安排进行配合,其考虑更多的是自己利益能否取得最大化,自己的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而其群体意识和团结精神弱的特点,也让他们在一个要求频繁合作、相互交流的人口集中化的城市中,不能很好的适应城市规则。在羊安镇农民集中居住的小区里,政府为入住农民考虑,更好的方便他们生活,保持良好的小区环境和治安环境,为小区住户配套了物业管理,但住户农民却不愿意支付物管费,物管多次索要均被拒绝,政府进行协调也效果甚微。

(二)村民文化素质不高

村民适应、接受农村向城市的环境的变化,实现向市民的转变,其文化素质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且文化素质的高低又与所受教育、文化程度有密切联系。然后农村作为文化教育的弱势地区,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使农民普遍所受文化教育不高,甚至有限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依然处于文盲、半文盲阶段,所以他们学习能力没有被很好的挖掘和培养,接受新文化、新信息的能力也就低,在遇到周围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不能很好进行学习模仿和自身调节。

(三)原有生活方式的影响

村民在城镇化之前,菜在自己地里就可以采来吃,上山砍点柴就能生火做饭,肉有自己饲养的家禽,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而现在城镇化后,随之而来的商品经济的渗入,一方面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另一方面,当菜米油盐等往常自己耕作就可获得而现在得当商品买回来时,这笔开支又成了不小的费用,使村民心理有所落差。因此有些村民发挥难得的主动性,在城市的绿化带上开辟了自己的小菜院,继续着耕种的生活,但明显这一做法是不规范的。

二、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是高质量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农村的转型过程是一个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元转变统一的过程,不仅要求农村外在形态的变化,更要求内部精神的转变,而内部精神的转变,重点在于人的转变,包括人们经济社会地位的转变、文化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然而政府城镇化建设往往都是先集中力量进行城市形态建设,后续开展村民的内在培养,这使得村民在角色转换中产生市民和村民身份的混乱,使他们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及精神生活等方面带着双重性并存的特点,这不仅严重影响到农村自身的发展,更影响到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

村民精神文明建设的落后,导致村民角色冲突的加剧,而农民素质不高,不会自我调节的情况下,易引起农民情绪的不稳定,促使已有问题和矛盾的加剧,从而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因此加强开展村民精神建设,对转型中村民的思想意识、道德生活、精神生活予以积极引导,既是构建和谐社区、和谐农村的要求,更是构建和谐中国的要求。

三、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精神文明的建设也需日益加强,政府作为城镇化建设的引导者和实施者,因积极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帮助村民适应现代新生活,融入社区中来。

(一)强化综合管理,制定行为准则

当地政府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农民行为规范、居民道德规范等,有了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村民才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文件指引,以村民行为准则来规范村民的行为,从而更好的开展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加强城镇意识的宣传教育

在学校或社区定期举办知识讲堂,或组织开展趣味活动、有奖竞猜等活动,不仅能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更能在活动过程中,大力普及宣传文明礼仪规范和各种现代知识,帮助农民向居民转变,逐步系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城镇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青少年群体,正值生长期,其价值观念还没成熟,学习接纳新事物快,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的基础教育,投入专项资金改善学校教学条件,引进优秀教师人才,对青少年村民进行心理引导,将有效的帮助青少年认清自身、适应城市,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四)开展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城镇化后由于没有田可耕种,大部分村民有了充裕的时间,若不对其加以引导,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等恶习将会侍机抬头。为丰富村民生活,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是必需的,如唱红歌比赛,组织观看电影,跳广场舞等,使村民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就被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其整体素质。

通过在羊安镇的调研活动,我们不仅看到了羊安镇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更向我们折射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面对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要正视问题的浮现,要相信问题是局部的,困难是是暂时的,通过当地政府的积极措施,新农村建设定将会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

篇7

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基层文化建设在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基层文化建设一般指的是基层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的各类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围绕文学艺术展开,包括各类社区文化、农村文化等,涉及多个方面和领域。

一、基层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是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关键的一环。

1、基层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效能的基本窗口,基层文化建设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并为他们提供服务,因此,基层文化建设是推动基层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之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可以同时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可见,在经济腾飞的今天,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可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形成强大的精神推动力。

2、基层文化建设是构建好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

在和谐社会中,文化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拥有先进文化已经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今天的文化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不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上,而是从以往单纯的精神层面上升到了既有精神层面又有物质层面的高度。鉴于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的现实情况,开展基层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团结、稳定的方针,以多种文化形式加强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构建好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3、基层文化建设可以增强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文化可以提升人的素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可以有力增强普通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建设搞好了,文化层次就能够得到提升,进而成为影响人们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基层文化建设应以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真切的文化实惠为宗旨,以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职能,以先进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为目的。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就是要根据各自所辖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经济条件,运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方式,不断满足和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社会进步,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只有使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都得到提高,才能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和谐社会的水平。

二、在和谐社会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作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在当前的情况下,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可以从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展开工作。

1、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做好基层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

面对基层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我们应该加强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的关键,解决由于资金短缺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文化馆、站管理不到位,设施简陋不全面的问题,要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高度,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避免纸上谈兵,空谈不做的行为。因此,我们要脚踏实地,切实为群众着想,制定基层文化设施发展规划,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立较完善的基层文化设施发展体系,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人民大众提供更多,更丰实的精神食粮。

2、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着力确保基层文化建设的人才需求

已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开展基层文化建设活动中,活动是载体,设施是基础,队伍是保证。可见,人才是基层文化建设的核心因素,没有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作为保障,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就是空中楼阁。当前,我们应该着力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培养出一大批脚踏实地、辛勤敬业、热心基层文化建设、甘于奉献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以及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与艺术专长的文化志愿者,并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快速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的生力军。

3、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积极拓宽渠道实现文化队伍社会化

要想促进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建立有利于文化工作者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文化队伍的发现、培养和举荐工作,充分挖掘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巨大的人才资源,拓宽渠道,实现文化工作队伍的社会化。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调动好文化人才的积极性,通过重点培养、重点扶持、表彰激励等方式,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培育一批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有文艺专长的文化带头人,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4、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建设的法律体系

制度文化建设包括社会法律法规、纪律制度、道德准则、风俗习惯、社会约定等。制度文化建设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与时俱进,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完善法律规章,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的法律体系,运用法律手段,探索有效形式,对地方风俗习惯、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确立科学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消费方式,使基层文化工作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为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篇8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校正是这样的一方水土。由于每个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有不同,所以也就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校园文化,这种差异化的存在,当你深处两个校园中的时候就能深刻的得到体现。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校园文化,犹如小草缺少了雨水的滋润,失去了盎然的生机,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由此可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

那么,何谓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确切内涵是什么呢?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四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围绕师生群体的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产生的。校园文化不仅能表现出一所学校校风校貌,更能深层次的反映学校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是不可复制且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

一、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校园文化建设在“制度”与“管理”上失去平衡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院更加重视相关的制度建设,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应有尽有,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显得无力,并不能完全达到制定目标。这就直接导致了制度与管理层面的失衡,校园文化建设显得无力。

2.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存在脱节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并不能与物质文化建设并驾齐驱,忽视了深层的精神文化建设,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轻精神。近年来学院尽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作了不少努力,但往往忽视了深层的文化建设,不能处理好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关系,使得课桌文化、厕所文化等媚俗文化、模仿文化、荒诞文化在校园内流传,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本末倒置和不同步的现象。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精神文化。

3.学院部门分工不明确,自我定位模糊化

学院部门分工认识不到位,导致校园文化建设职能局限在学生管理上。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活动进行开展,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队伍无关或关系不大。这就在无形中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能局限在学生管理层面,而校园文化建设“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分工不明确以及认识不到位,也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

4.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

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盲目性。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本应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接受学校精神熏陶为宗旨,要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中发挥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造力,校园文化建设未能与人文教育教育相整合,无法承载人文教育责任,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建设、专业教育脱节。

二、加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意义

1.加强学院校园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学习生活环境

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丰富的、全面的、无声的教科书。能起到潜移默化、对师生进行熏陶和塑造的重要教育作用。从校园文化的功能上看,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美化还是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都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丰富优秀的校园文化更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健全学生人格功能

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有健全的人格,而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集体意识。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特定群体意识的熏陶和影响,就会在社会过程中形成与群体一致的文化意识和品格。

3.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这一群体存在很多方面的矛盾,他们既是学生又是一个成年人,具有独立而成熟的思维活动。他们所要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学校的学科学习,更多的来自于社会、就业、环境等多方面的压力。面临着各种问题,心理压力较大。这种情况下,学院应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此调节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增进身心健康。学校可以利用各种文化设施,开展各种活动,如知识竞赛活动、科技咨询、学术讲座、以及技能训练等来增长大学生们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校园生活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例如,我院一直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近年来系内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科技、文化、体育及其它专业类比赛,2004年-2012年共获得各类奖项6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达130余项。2008年,学院成功承办了全国首届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深圳分赛区大赛、珠海市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等多项大型赛事活动;2009年,学院成功承办了“青春乐章”珠海市金秋艺术节高校专场晚会和第四届珠海市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等大型活动。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构建出我院一派和谐的景象,为学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4.校园文化建设能提升并表现出学院的文化品位

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环境包含人文环境和校园环境。人文环境指的是校园文化,学风学貌建设,教职工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偏重与主观意识的构建;校园环境指的就是学校的校容校貌等客观生活环境。校园环境表现出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把握好这两方面的建设,从主观和客观双方面入手,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树立优秀独立学院品牌。

三、如何加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构建校园文化呢?构建符合校园实际、显现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1、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开拓新型文化传播载体

大学生这一群体,对新事物的发现具有很强的触感,例如网络微博、BBS、论坛等。因此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除此,大学生社团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和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和提倡兴趣爱好型社团,以及社会公益型社团。

2、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建设”与“物质文化建设”发展不同步

精神文化是学院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追求的最高目标。精神文化是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体现出来的师生共享的价值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文化传统、和师生认同意识,核心是凝集着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努力做到校园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并驾齐驱,相辅相成,不可出现脱节或者精神文化建设跟不上物质文化建设的步伐等现象。

3、校园文化建设中改善“制度文化”的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中的重要内容,是维系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这些制度体系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即一切制度都充满人文关怀,有利于激发所有人的聪明才智。二是刚柔相济,也就是刚性的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制度激励相统一。三是适时而变,即制度具有灵活性、困时制宜。四是开放包容,即制度创新既能立足校情、符合国情,又能博采众长。具体地说,就是要从学生思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制订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和规范,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本主义校园制度文化。要广泛深入到学生和教师之中展开调研,认真倾听他们的话语,了解学生对人生未来的发展动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以及他们的学习、工作与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本着政策导向和价值取向有机结合的理念,以创新促进校园和谐制度文化的建设。

4、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创新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院应紧抓创新这一主题,创新办学思想、培养创新人才,抓住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的脉搏,突破传统、单一的办学教学意识。既要以现有高校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又要根据时展的需要,规划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景。着力于特色立校,以特色确定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方向,体现学院文化特色,不断提升并明确学院办学理念,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以上是结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而进行的总结和思考。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冗杂而长期的工程,没有特定的模式和手段,因各个学校所处的环境各有不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造,将原有模式进行深化,符合自己的校情,使建设工作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郭玉玲《加强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意见及对策》2008年7月

篇9

现代医院是传统文化的产物,建设现代化医院也应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点中寻找对策,探索医院文化特色。医院的发展壮大必须靠医院的先进文化来推动,只有建立先进的医院文化,才能真正使医院形成品牌、拥有品牌和发扬品牌。因此医院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只有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全面提高综合实力,才能赢得患者,创造优势,才能持续发展。文化是人类或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等所构成的最深层的软件系统。文化是人类或一个民族的”“生命力”。由此延伸到卫生管理,可以说文化也是医院的“生命力”。一个医院的活力和凝聚力的大小都来自于医院的文化,没有成功的医院文化,医院的生命力是脆弱的、有限的、不稳定的。

医院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一 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作为自主经营的独立经济实体, 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生存的发展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竞争力。而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培育职工的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医院领导提高医院自身竞争力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

1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并不排除或代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搞好医院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中作用的发挥,正是通过加强职工队伍思想教育和素质表现出未的。医院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医院行为,同属思想文化范畴,研究及作用的对象都是人,在医院文化建设理论方面有相同之处。医院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各有各的优势,相辅相成,互补互促。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将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高职工素质,有利于培养职工的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2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是培育职工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新思路

医院文化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医院精神、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内容,也是一种管理理论。是医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一种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3培育整体意识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医院要发展,必须在社会上要有良好的形象,要有良好的信誉,这样才有较强的竞争力,这就需要大力培育职工整体意识,培养职工团队精神,培育自尊自强、争创一流的团结协作精神,培育职工的群体价值观,这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医院文化建设是“以人为本” 的管理文化,以文化引导为基本手段,以实现职工共同价值取向为核心,以形成团队精神为追求,以激发职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为目的,是当代医院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型管理和人文管理是文化凝聚原理的具体表现。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必须要用高尚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精神塑造人才、凝聚队伍、激励员工。由此可见,培育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培养职工正确的整体意识和群体价值,对提高医务员工整体素质,在医院内形成凝聚力和推动力,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意识和职工的凝聚力.培育职工的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是医院管理工作者搞好医院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关键所在,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努力工作的目标,也是一个医院获成功的根本保证。

总之.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建设现代化医院也应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点中寻找对策,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探索医院文化特色。可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大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医院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建设优良健康的文化形态,从而使医院文化建设在提高职工素质,树立医院形象,增加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推动医院管理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小平.第二次宣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52.

[2]孙亚林,李斌,王向东.医院文化建设中的误区[M].中国医院管理,2002,10:57.

篇10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迫切性

校园文化从广义的角度讲,一般指在大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学校师生员工所创造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的学校内部一切活动的总和。狭义的大学校园文化主要指大学精神,强调师生员工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表现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是学校之形;制度文化是保证,是学校之规;精神文化是核心,是学校之魂;行为文化是在其他文化作用下人的行为表现。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

“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北京大学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引领北京大学傲然前行、卓尔不群;清华大学以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成为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大学校园文化在扩大学校影响力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如何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积淀,从而影响到学校的综合实力的提升。只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才能更透彻地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从而更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高等院校应视校园文化建设为一项综合工程,突出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唤起教育者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建设开放、民主、文明和谐的多校区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品位,全力打造学校的品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使校园真正成为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发源地和培育全面人才的基地”。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大学使命的重要条件

现代大学的使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引领社会文化,所有这些大学特质都需要相应的校园文化来培养熏陶。要实现大学的使命,就需要把握住诺贝尔奖得主James Tobin曾指出的实现大学使命的基本要素:第一要有有形资产;第二要有人力资源;第三要有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文化内涵是一个重要条件,它是学校独特的财富资源,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和精神风貌,是其他条件和元素所无法替代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是实现大学使命的必然选择。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爱尔维修指出,“人是环境的产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犹如一个巨大的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在物质文化的有形和精神文化的无形中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陶冶着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之一,通过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从中找到发展自己的领域,看到自身的价值,建立起自信心和荣誉感,有利于他们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的养成、审美情趣的提升。因此可以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心路之途”。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改革、发展、创新的动力之源

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大学精神,具有稳定性、执着性和亲和性,它能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层面,能够培养和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分散的力量聚合起来,使离心力转化为向心力,最终实现“内求发展,外树形象”的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改革、发展、创新的动力之源,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好方法。

二、扩张过程中的高校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文化的影响力有待改进

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是全校师生员工,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但从目前国内高校和学校本身的建设情况看,主体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不够。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教职员工对自身的主体性认识不足。部分教职工没意识到自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享有者,有些"置身事外";一些管理干部忽略了"制度文化"在管理上的育人功能,没意识到它对学生价值判断的影响;个别教师存在"只要上好课就行"的认识误区,忽视对学生第二课堂的指导;还有的教师带着个人情感上课,甚至在课堂上诋毁学校,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等等。

2.客观条件的限制。由于一般大学新校区教师住房建设没有跟上学校发展,教师一般不住在新校区,特别像南昌航空大学只有极少数老师住在新区,因而导致老师一下课就急着赶校车回家,学生课下没有机会与老师交流的机会,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言传身教”只剩下了“言传”而没有“身教”,师生关系生疏;此外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缺少沟通交流的平台,导致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老生对新生的“传、帮、带”活动减少甚至断层,校园文化的相互传承作用削弱。

(二)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历史感,校园文化氛围不浓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建筑、雕塑、教学、科研、师生活动与生活设施的建设,虽然现代氛围较浓,但历史性建筑、标志性等有形物质文化缺乏,无法像牛津、剑桥、北大、清华的建筑,深刻地反映出它们各自厚重的文化风格和精神风貌,达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文化教育效果。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滞后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团队精神和习惯传统等等,表现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种形态,它标示的不仅仅是高校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更重要的是全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追求。精神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近些年来,学校跨越式发展,学生规模迅速扩大,新教师逐年增多,对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偏差和价值取向的不同等,导致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滞后于校园建筑规模的发展速度。

精神文化建设的滞后又影响到了行为文化:由于内在的精神凝聚不够,出现个别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现象。一些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沉迷网络、逃课等现象时有发生,“懒、松、散”在一些学生群体中司空见惯;个别教师在功利思想的驱使下忙于“赶场”,教学质量不高等等。

三、高速扩张的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其新校区建设起点高、各项设施比较齐全,学校管理者应发挥其优势,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快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联系,与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

领导要高度重视,从组织上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经费落到实处,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的凝炼,重视办学传统和特色的挖掘。学校职员工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充分发挥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承功能。教师要发挥个人学识,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丰富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专业教学时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精神落实到学生群体的生活和实践中去。机关管理人员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此外,学生要积极参与,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首先要从新生入学教育抓起,通过组织各校区学生参观校史展,辅导员、班主任对其进行校史校情教育等,使学生明确学校所追求的理念和精神。其次要充分发挥各级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二)凝炼大学校园精神,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是经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长期积淀、发展而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共同追求、理想和信念,是学校一代又一代师生员工在不断的教学和生活实践中积淀的思想精华,是大学生命的源泉。加强南昌航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进一步总结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凝炼形成学校的大学精神,以它引领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其次根据学科特点、专业功能布局和学生分布于不同校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主旋律制定不同的建设方案,提升师生员工素质,促进教师立业,学生成才;最后是根据学校作为航空和国防院校的特点,大力加强航空情怀和献身国防事业的精神的教育培养,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健全和完善校园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规章制度是全体师生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科学的制度有利于大学精神文化的培育,有利于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有利于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但任何制度的制定和使用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科学高效的原则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以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以管理提高效率。

“徒法不以自行”,制度行而不严不如不行,对制度最经常也最严重的破坏是令而不行,禁而不止。要使制度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广大师生的行为规范,必须人人严格执行制度,违反制度严加追究,使制度成为“活的制度”。

(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在不同校区间的平衡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针对各校区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新校区应着力于它的精神文化建设,要快速适应校园硬件环境的建设,重点建设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精神文化,全力总结凝练好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加强对新校区文化的研究,使新校区的文化建设融入到老校区的文化建设;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考虑学生文化综合素质的培养;多途径促进各校区学生间的校园文化交流和合作,任何一个校区的文化活动,同样“复制”到其他校区,使校园文化建设步调一致。

(五)紧跟时代潮流,加强校区网络建设和管理

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载体,正如尼葛洛帝所说:“计算机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网络在社会的政治领域、思想文化、价值观领域的影响,广泛而且深刻,网络阵地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从组织、内容、管理各方面加以重视,加强网络内涵建设,提高网络建设的实效性。通过网络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的最强音,当好“过滤器”和“把关人”,使它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六)凸显媒体作用,加强校史校情的宣传教育

校史是大学校园文化发展历史之精髓,对师生员工进行校史校情教育,可以培育广大师生的爱校情怀,引导他们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报、校报、广播、网络等载体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宣传校园文化展示大学形象和塑造校园文化品牌的重要窗口。要充分发挥这些载体的宣传教育功能,南昌航空大学的每一分子都要对学校有充分的了解,继而产生对母校的自豪感和向心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校史馆、航空成列馆、航空模型展等,组织广大师生尤其是新进教师和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增强广大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建设校园文化的热情。

四、结束语

文化无处不在,文化建设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校园文化也是如此,它渗透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全部行为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当中。学校的发展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也非常的重要,高校的校园建设要形成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发展的大好局势。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不能只局限于某种形式,更要开拓思路发展多途径的多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思路。

参考文献:

[1]唐华生.大学文化建设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2]杨海波,郑永廷.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当代高校精神文化发展研究[J].高教研究,2003,(4).

[3]占丽芳.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令狐彩桃.大学德育进网络探索[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篇11

文章编号 (2014)13-0194-01

战斗文化是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内容,能起到凝聚人心、激发动力的作用。在全军上下贯彻落实强军目标、为实现强军梦而努力奋斗的新形势下,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对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是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必然要求

首先,只有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才能凸显先进军事文化的战斗性。强烈的战斗性是先进军事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本质特征。党领导我军在军事实践中展现出来的敢于担当、刚健勇武的阳刚之气和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直至战斗到最后一人的无畏气概所凝成的军人血性,是先进军事文化战斗性的最生动写照。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继承优良传统、领悟英雄的事迹、投身实战化训练等途径来弘扬先进军事文化的精神、充实先进军事文化的具体内容、丰富先进军事文化的表现形式,让先进军事文化所蕴含的阳刚之气和血性精神得到强化,更加突显战斗性特征。

其次,只有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才能彰显先进军事文化的时代性。先进军事文化就是要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确保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发挥好服务保障作用。一方面,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能通过确立鲜明的战斗力导向,营造浓郁的战斗氛围,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促进部队战斗力提升,为更加有效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提供力量支撑。另一方面,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能有效积聚军人的阳刚之气,激发官兵的血性精神,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官兵参与军队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强军梦想而不懈奋斗。战斗文化是军事斗争实践的高度浓缩,是因军事斗争而存在,为促进战斗力提升、赢得军事斗争胜利而延续的文化。它在培育战斗精神、促进战斗力提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彰显先进军事文化的时代性,离不开对战斗文化的强化,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是彰显先进军事文化时代性的最佳选择。

二、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是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

首先,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的过程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宽广的育人平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需要同具体工作相结合,需要依托特定载体来推进。一是营造浓厚战斗氛围,为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环境熏陶。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需要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熏陶感染、强化认同。在营区悬挂的战斗口号、张贴的战斗标语、摆放的英雄雕塑、设置的战史走廊等,这些都是教育官兵提振精气神、献身于使命、一切为打赢的无言教材。二是宣扬英雄模范事迹,为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目标引领。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需要向英雄模范学习,比如,特别是需要学习听党话、跟党走、顾全大局、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学习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勇于为使命献身的英勇精神,学习杨根思英勇顽强、敢打硬拼、血战到底、报效国家的无畏勇气。三是融入军事斗争实践,为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践行平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军事斗争的具体实践中锤炼塑造,通过日常管理教育,端正官兵的思想观念,引导官兵的价值追求,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通过军事训练和遂行任务,强化官兵的战斗意识、荣誉意识、使命意识,练就过硬的军事技能,提高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军事能力。

其次,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的成果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育人资源。一是战斗文化建设中传承的优良文化传统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财富。党领导我军在英勇的革命征程中,涌现出了众多功勋卓著的英勇将帅,他们拥有不平凡的战斗经历,具有忠贞不渝的政治信念、勇猛顽强的战斗品格和高超卓越的斗争智慧。这些资源都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财富。二是战斗文化建设中树立的典型模范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官兵心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需要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战斗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模范都是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三是战斗文化建设中锻造的血性战斗精神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无形能量。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能更好地强化官兵听党指挥、敢打必胜的战斗信念,能更好地培养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能更好地锤炼官兵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战斗意志,能更好地锻造官兵敢打敢拼、敢舍敢弃的军人血性,这些精神可以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篇12

关键词:

群众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引言

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群众文化建设对于群众思想层次的提升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促进群众的能力素养不断提升的基础。但是当前的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不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以促进群众的深入发展,提高群众的精神层次。

一、进行群众文化1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文化的建设,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社会文化制度的建设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随着社会的长期发展积累起来的,对于群众文化建设也有很大的帮助。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它本身是对社会上各种现象的反映。一个国家的精神层次的提升,离不开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离不开群众精神层次的提升,只有将群众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才能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也是群众为了提高自身的精神层次的一个必然过程,尤其是针对很多群众精神层次较低的问题,必须要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在各个地区都积极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的落实,从而使得群众文化建设水平可以不断提升。

二、群众文化建设的问题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文化制度在不断完善,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随着群众文化建设的不断开展,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创新意识、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都会对群众文化建设带来较大的影响。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群众文化建设宣传不到位

群众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工作不同,文化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要引导群众加强对各种文化资源的学习,加强对自身的精神层次的提升。很多群众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工作上,对精神文化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导致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不够顺利。在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过程中,其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因此使得很多群众对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够,不能积极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因此导致群众文化建设受到阻碍。

(二)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能力不够

当前群众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障碍就是缺乏创新。由于缺乏文化创新,导致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地区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的时候,也只满足于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比如一些宣讲活动、宣传活动等,并没有考虑到群众对各种文化资源的接受程度。这主要是由于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不够造成的。

(三)经费不足

群众文化建设需要借助各种活动、各种文化场所,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其资金的充裕程度关系到群众文化建设水平。以目前形势而言,群众文化建设的经费来源还有些单一,基本只靠政府的投资。由于经费不足,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诸多活动都无法开展,而且有很多基础设置还会进行收费,使得很多群众对各种文化活动更没有兴趣。

(四)群众文化建设缺乏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主要通过对各种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统筹、对各种文化建设活动进行组织来完成群众文化工作。但目前,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缺乏专业人才的现象,比如各种活动的开展没有科学的规划和统一,导致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三、群众文化建设的策略

群众文化建设存在如此多的问题,要转变其发展方式,需要从问题的本质入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变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提高群众的精神层次。

(一)加强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宣传

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宣传和管理,使得更多的群众能投入到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层次。由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应该要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对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宣传,比如可以借助通信工具、网络等对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宣传,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展示,以勾起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能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过程中来。

(二)激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是群众,因此群众的积极性以及兴趣程度会成为影响群众文化建设的关键。当前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主要是通过文化部门来完成的,在这些部门中,其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水平有很大影响。由于工作环境的宽松,员工大多比较懒散,因此,激发他们的事业心以及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是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建设的第一步。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在相关部门内容实行严格的纪律管理制度,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整体,因此,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对于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很大帮助。可以设立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对于勤劳者给予奖励,偷懒者予以惩罚,督促员工能够对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各项任务进行完成和落实。与此同时,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不仅包括其业绩能力,也包含其工作纪律及日常表现情况,使得员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能够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对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完成。

(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支持

针对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缺乏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国家财政加大对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由于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因此,通过财政补助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是重要手段。比如在加强各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时候,就需要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支持,对各种基础设施进行修建和管理。第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由于政府财政拨款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对各种社会资金的筹集,鼓励各种形式的社会资金注入到文化事业的建设中,比如,一些企业或者私人的捐助,都是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资金来源。群众文化建设也应抓住国家进行鼓励支持的机遇,进行多方融资,再将所获得的资金用于群众文化事业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加大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

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是阻碍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原因,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更加专业、稳定的团队的建设,加强他们对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统筹和管理,从而使得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可以顺利开展。相关部门应该要招聘更多专业化人才,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加强文化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的提升,加强他们对各种新技术的学习,借助各种新型技术以及创意来实现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创新,以此吸引更多的群众。

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金不足、文化活动不够创新等,这些都会对群众文化建设带来影响。对此要积极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宣传,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支持,从而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工作水平。

作者:王天华 单位:龙口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胡元月.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2014(12)

[2]荀勇.关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探讨[J].青春岁月,2013(13)

篇13

Abstract: to strengthen oil industry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is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major step, is to enhance industry inner cohesion needs,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industry civilized necessary means to set up a good image industry is the important way.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e advanced oil industry culture,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oil industry is very meaningful.

Key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etroleum enterprise; Harmonious culture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语

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管理思想与管理方式,是当今世界企业管理的一种新趋势。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地进行企业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企业文化在石油系统的两个文明建设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石油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在全系统普遍开展起来,并使之健康发展,开创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1、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并为全体员工认可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强调以人为本,在一般的注重企业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更多地强调企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精神环境,重视"人"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全面开发和利用人的价值、道德、信念、情感等精神力量,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石油企业塑造现代经营理念,培育优良的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4、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需要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更紧密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内涵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明显。

5、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环境。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职工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二、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办法

石油企业要坚持文化铸魂,弘扬企业精神,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要突出实践特色,弘扬企业精神,系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积极促进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培育与公司愿景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具体方案如下:

1、大力弘扬企业精神。持续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活动,以集团公司《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习培训教材》为主要内容,采取举办报告会、组织宣讲团、邀请老石油忆传统等多种方式,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课堂、进班组、进机关。以宣贯公司《企业文化手册》为契机,用1~2年时间,大力宣传“油气至上、安全为天”的核心价值理念、“攻坚克难、争创一流”的川庆精神。创作一批有影响的文艺作品,总结一批企业文化典型案例,开展一些普及性强、健康向上的特色文化活动,不断加深全体员工对核心价值理念、川庆精神内涵的理解和认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转化为推动公司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2、系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认真落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把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纳入公司“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今后3年,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宣贯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员工行为规范手册》和《视觉形象应用手册》。继续开展“文化快车下基层”等活动,强势宣贯3本手册,让企业文化入头脑、入心灵、入言行。按照“安全、简洁、适用”的原则,集中推进场景文化建设,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树立公司品牌形象。开展企业文化骨干培训,3年内将企业文化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加强与四川省企业文化研究会的联系,与行业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文化交流,不断提升公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推广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健全文化建设工作制度和激励保障机制。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适应公司发展要求、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为全体员工认知认同的企业文化体系。

3、推动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紧密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廉洁文化、班组文化、楷模文化、海外文化等子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内涵,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把企业价值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养成教育,转化为干部员工的行为规范。开展“忠诚企业”教育,把落实公司《员工行为规范手册》、集团公司《员工职业道德规范》与落实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增强制度执行力,推动企业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三、结语

石油行业文化建设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有效的石油行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要建立正常的资金渠道,不断加大石油行业文化建设的物质投入;要深化石油行业文化理论研究,有效推进石油行业文化建设实践;要积极开展行业文化交流,不断提升石油行业文化建设水平;要开展行业文化专业培训,建设高素质的行业文化建设工作者队伍。

参考文献:

[1] 成秀清. 企业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2) .

[2] 黄子建, 许宁. 对企业创建有效激励机制的思考[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6) .

[3] 沈培骐. 进一步推进石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路[J]. 科技资讯, 2009, (24)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