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技能

地理教学技能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07 11:24: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地理教学技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地理教学技能

篇1

一堂地理课是否完整,前后知识之间联系是否紧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承转和过渡。好的承转能让学生茅塞顿开,对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了然于心;好的承转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笔者从教12年来一直非常重视承转的设计,结合自身情况谈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承转技能

一、地理教学承转的作用

1.地理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巧妙恰当的教学承转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并增强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太阳系时,笔者承转时运用问题提出: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很准确的描述你家的地址,那假如你在宇宙中遇到一个外星人,他问你地球的位置,你如何描述?这种有趣的问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接下去学习的太阳系充满期待。

2.地理学习能力的“助推器”

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顺利进行地理学习时,所必须具有的能力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认识、记忆等方面的地理认知能力;在掌握地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规律及理论的推理能力;绘制地图、图表等的地理应用能力;运用地理知识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地理创新能力等。恰到好处的教学承转,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推理,动口、动脑、动手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时,笔者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之后提问同学:你们从刚才的转动中看出了哪些信息?于是,同学们纷纷发言,有讲转动的方向的,有讲转动的速度快慢的,也有讲转动一周需要的时间的,还有同学讲演示同学拿地球仪的姿势等等,热烈的氛围正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考验。

3.地理教学节奏的“调节器”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具有一定的节奏。人的思维具有间断性和跳跃性,而不是连续不断的;当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个思维高峰后,若能停顿3~5秒,就会出现另一个思维高峰。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有张而无驰,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使人产生疲惫感,学生的思维就会像拉过了劲的弓箭一样,思维出现断裂的状态;反之,有驰没有张,又会使课堂教学松松垮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张”“驰”应当有机结合、合理安排,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律感。而教学承转的巧妙设置,能有效调节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张与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教学过程的韵律美。

4.地理知识组块的“粘合剂”

一堂地理课中的教学内容往往是由几个组块构成,逐步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缺乏教学承转的设计,仅仅通过“接下来是…”“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第一点是…,第二点是…,”来实现知识组块之间的教学推进,就会使教学过程显得生硬、呆板。因为学生在对知识的前后联系缺乏认识的情况下,会导致认知逻辑的混乱,影响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这些知识组块之间的教学需要衔接,需要粘合,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承转来完成。

二、地理教学承转的方法

1.语言承转法

语言承转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承转方式,教师通过合理的语言描述,或提问、或转折、或引用将前后两部分知识紧密连接。地理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承转法有以下几种。

(1)关联词承转。关联词承转是指地理教师借助表示转折、并列、因果、递进等关联词语,来衔接教学内容前后的逻辑关系,引出新的学习内容。例如,在讲解“干旱的气候”与“绿洲农业”之间的承转,教师可以用“新疆地区非常干旱,但却被誉为瓜果之乡”引领承转。仅用一个“但”字,不仅直接点明前后两个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也把教学过程自然地转入“绿洲农业”的学习。

(2)比喻承转。比喻承转是指教师将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比喻手法,用比较形象的事物来代替所学知识,从而使前后知识间的关系更形象生动。例如:在学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时,笔者是这样来进行承转的:内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积蓄力量的过程很长,但一旦发作起来就会很迅速且比较剧烈,好比“胃痛”,常年累月的坏习惯不断地伤害你的胃,一旦疼起来就受不了;而外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发作起来看似很温柔,但由于作用时间很长,所以最后也会对地表产生很明显的影响,好比“挠痒痒”,短期内很舒服,但是挠上一天非破相不可了。所以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刚才的描述,我们来概括一下两者的关系。通过比喻很形象也很自然地过渡到内外力关系的知识学习。

(3)问题承转。问题承转是指教师利用刚刚学习过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问题情境,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引导学生自主发问,产生认知冲突,将教学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地质灾害”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疑问方式承转:刚才我们认识了地震灾害对我国的影响,其实地震灾害对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会产生影响,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来分析“我国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4)诗句承转。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许多诗词名句也与地理密切联系。在教学承转中,选择运用诗词名句进行承转,能引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讲到锋面天气系统时,由冷锋过境转到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时可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诗句进行承转;讲“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时,由“月球概况”过渡到“月相及变化”,可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进行承转。

2.教学案例承转法

设计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承转是地理教学承转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典型案例的代表性强,教学承转的效果往往很好。例如,笔者在讲“工业区位的选择”,由“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过渡到“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时,讲述了印度博尔帕农药厂,它的毒气泄露事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本原因是由于该药厂建于城市的人口密集区,选址不当所致;而美国一家农药厂,虽也发生毒气泄露,由于建在荒原上,人口稀少,损失小得多的案例。这里讲的就是环境因素在工业区位选择中的特殊作用,引发了学生很强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

3.教学活动承转法

教学活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直接源泉。组织教学活动承转,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教学活动承转关键是要创设好“活动点”。例如,在“水资源保护”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承转:教师将准备好的几块抽屉状木板上分别均匀铺50厘米厚黄土、带草皮的黄土、沙土、黏土,用喷水壶喷水,要求学生观察在同等降水量的情况下,土质相同,或植被覆盖率不同,地形坡度不同的,水土流失的情况;观察土质、植被、地形不同的情况下,降水量不同,水土流失的情况,并思考: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水资源,然后转入“水资源保护”内容的学习。

三、地理教学承转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针对性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总是按一定程序和步骤展开的,各教学内容之间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关系。教学承转作为引导学生由一个教学内容学习转入到另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的方法,要求教学承转具有针对性。因此,在承转设计时,地理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所要承转的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选择适合于这类逻辑关系的恰当的承转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将新知识的学习自然地融入已有认知结构中,进行新的认知学习。

2.增加趣味性

无法引发学生兴趣的承转,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承转效果。事实上地理科学以研究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对象,蕴含着丰富的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地理教师应善于充分利用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综合优势,密切联系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公民必备的地理,巧妙地创设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在承转设计中提供出人意料的地理现象,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认知兴趣,实现教学承转。

篇2

从当前地理考试考题类型来看,无论主观题还是客观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图考图,二是无图考图,地图无疑是测试的核心,因为它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如何读图、析图、用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之所在,区域地理在高中阶段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地图上的信息,分为显形信息与隐性信息,提高读图效率关键在于掌握挖掘地图隐性信息的方法,养成运用所学知识、利用读图技能,挖掘地图信息的习惯。从读图技能培养方面挖掘地图信息,笔者通常采用下列方法:

1. 塔梯设问法

即充分利用图中体现的信息进行层层设问,以问题的形式把重、难点囊括其中,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印度农业布局”时,图中农业类型多样,隐含的地理信息也多种多样,可设问的角度也就比较多面。

设问(1):在印度有哪些农业类型,大致各分布在什么位置?

设问目的:有助于学生了解印度农业类型分布的格局。

设问(2):在印度,位于东北、中、西部的农业是什么类型?农业类型的这些分布特点如何体现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设问目的:有助于学生理解印度农业类型分布的区域差异。

设问(3):印度中部东、西种植作物类型有何区别?印度西部沿海的种植作物也有水稻种植,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水稻可能种植在什么地形区?

设问目的:有助于学生理解影响水稻、小麦、茶叶等农作物分布的自然区位因素,也有助于掌握地理环境区域性、差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使用塔梯设问法应注意对地图的观察要体现整体性,设问的角度和方式要体现出地理事象的关联性。塔梯设问能够充分挖掘地图的隐性信息,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迁移,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使知识系统和条理化。

2. 比较分析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比较分析法: 即将表达不同信息的同类地图整合在一起,或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共同性,寻求差异性。比较相同点的地方,可以加深对地理规律的认识;比较不同点,可以认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区域发展“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下面就从区域图和特征图两种类型加以比较认识:

(1)区域图的比较。在讲授亚洲时把欧洲作为比较对象,主要围绕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宏观上的比较。同时选择具有明显类比的英国和日本作为微观比较对象:如将”日本轮廓图”与”英国轮廓图”进行比较:从海陆位置上看,两个国家都是岛国;从相对位置上看,分居在亚欧大陆的两侧;从国家海岸线上看,都比较曲折破碎;从地质成因上看,日本主要是内力作用所致,,英国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从交通条件上看,两国都拥有优良的港湾和便利的海上运输;从资源构成上看,日本资源短缺,而英国自然资源则比较丰富些;从气候上看,日本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英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虽然都具有海洋性,但影响气候的成因不同,气候特征有很大的不同;从渔场成因来看,两国都属于寒暖流交汇形成,但北海渔场位于大西洋东北侧,北海道渔场位于太平洋的西北侧;从国家经济发展上看,两国都属于发达国家。

(2)特征图的对比。地理环境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性,二是差异性,影响差异性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水分条件,影响气温和水分的因素主要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下垫面等进行比较。所以比较时主要围绕地理成因、极值范围、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例如,将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进行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差异影响大,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较小,洋流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小,而对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大;从分布上来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是东亚独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北美,南美的东南海岸,澳大利亚东岸都有分布。

3、图层叠加法―加法

篇3

地图基本技能是地图学习,甚至地理学习的关键。在教学中首先应加强读图、析图、记图、绘图等地图基本技能的学习。

1.读图技能的练习

学生在地图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是缺乏读图技能。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以培养学生读图技能。读图时要注意图名、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对地图要有目的、多角度的分析,提炼出地理特征、规律以及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准确理解地图内涵,灵活应用地图信息。(1)掌握正确的读图顺序在阅读地图时,先强调地图的名称,再熟悉图例。此外,不同类型的图形在阅读其内容时,具体的顺序也不相同。①对于表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图形,如政区图、地形图等,可以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图。②对于表示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和特点的图形,如地球运动图、人口增长图等,可以按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顺序读图。如,在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时,从春分开始,依次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顺序阅读。③对于表示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图形,如地理特征图、模式图等,可以采用按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逻辑顺序读图。(2)掌握图形的基本特点不同的图形具有不同特点和用途,掌握图形特点,不仅有利于读图,也是学生正确绘图的基础。例如,在阅读三角坐标图时,需要把握几个关键:一是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例”或“比重”。二是各构成要素的比例总和为100%。三是构成要素只是三项,不可增减。四是三项要素的数据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掌握了这些关键点,原本复杂难懂的图形变得简单明了,读图也就轻松自如。(3)具体图形应灵活阅读不同类型的图像有不同的读图顺序和方法,所以应根据具体的图形,结合上述方法灵活的阅读,而不能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去读千变万化的图形。

2.析图技能的练习

要读懂地图,就要深入分析地图,即析图。析图是在读图的基础上,力求找出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将所获得的地理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处理,用来阐述与图形有关的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地理核心理论。(1)地理图形要素的综合分析地理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形成综合的地理图形,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由多个具有相互联系的地理要素构成的综合图形。因此,教学中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找出所给图形中标出或隐含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例如,分析某区域图时,先要在图中找出各个地理要素;其次,要说明这些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如纬度位置与气候的关系。(2)地理图形要素的想象延伸想象延伸就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一个区域中的地理要素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延伸到相邻或相似的其它区域中去。第一是空间分布延伸:①从交通干线方面的延伸:区域中主要交通干线向外延伸,通过的主要城市、大江大河、地形区、工业地带……②从河流方面的延伸:区域中主要河流向外延伸,通过的主要地形区、省区、注入的河湖海……第二是季节变化延伸:①从气候延伸,分析本区域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②从水文特征延伸,分析区域不同季节的河流水文特点;③从植被、外力作用等其它方面进行延伸。(3)地理图形要素的对比分析对比有三个要点,一是差异性,二是共同性,三是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关系。如对西欧与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对比分析,就应该从共同性和差异性两个方面去分析。

3.绘图技能的练习

绘图是图形记忆和理解的过程。绘图过程就是学生模仿、记忆、想象的过程,能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较短的时间里构建比较完整的地图系统。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关键是要给学生提供机会。例如:在学完地图三要素后,可以让学生画一张学校或家庭的平面图。学生绘图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加指导,及时纠正错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绘图习惯和绘图技能。

篇4

高中地理知识所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从区域到全球,同时包含着人文和地形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只有在与地图的结合下,才能更好地了解。图形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高中的地理课堂中,地图的应用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地图技能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此外,对地图的学习还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将原本复杂的问题尽收于地图之中,更能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另外,学生掌握地图技能,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以及空间感。

二、对学生地图技能培养的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高中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应让知识走出书本,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对课堂之外的世界产生浓烈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情感上与学生及时沟通,把书本上的内容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尽量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地理课中,地图地标的学习是十分乏味的,因此,教师就更应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养成,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游戏和教学结合在一起,形成真正的寓教于乐,更好地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同时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会学生读图的技能。

要想教好学生读图,应让学生对地图的整体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其中的图形和符号有充分的认知,并能达到准确的掌握。为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看图的习惯,这样才能对地图中不同的类型进行分析,从而充分了解其中的相关信息,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三)重视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的图文转换,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地图内容填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形成一个知识网,帮助学生养成对地理知识进行图文转换的习惯,这样就能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充分利用直观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地利用黑板进行相应的教学,主要是利用黑板缩略图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需要,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进行描绘,最终形成缩略图。缩略图的要求可以不必太严格,只要抓住了本质的特征,并将要表示的重点做出明示即可,采用黑板缩略图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智力。黑板缩略图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地形、气候和河流等。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边讲边画的方式,让本来黑板上不会动的图形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都将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断出现新的兴奋点,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都在教师的手上和话语上,头脑并用,加深了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印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5

随着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高中地理教师充分感受到教学带来的压力。教学改革对师生的课堂学习提出更高要求,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及综合素质。因为地图不仅是地理学习中需要加强的技能,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地图技能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还表现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地图的出现比地理学科早很多,地图帮助地理学科形成整体有序的知识结构。地图中蕴含大量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学习,有利于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明白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以后,地理教学工作者认识到地图的重要作用,地理地图题目高频率出现在升学考试中,所以要重视地理地图的学习。在如今的地理教学中,每一课时都和地图紧密相连,地图语言比文字语言更直观、可信,具有说服力。地理学科中的地图相当于语文学科中的象形字,是地理学科中很多事物的表现形式,它能够展示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高考改革之后地理学科的考查不仅是理论知识的记忆和背诵,更多的是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分析地图、理解地图的能力,很多考试题目都将解题的关键隐藏在地图中,只有在识图和读图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措施

1.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在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的是如何识图,在识图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首先,要学习地图三要素。拿到一幅地图先要分清的是方向,然后观察地图上的标识和比例尺,让学生清楚实际的地图是缩小多少倍才产生眼前的地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记忆常见的地图标识,对以后的地图学习有帮助。其次要学习地图上表示事物一贯采用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包括多种类型的地图,有分布图、统计图等。再次要学习的是运用地图的技巧,这方面主要是针对高中地理教师而言的,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如何使用挂图,仔细地区分主图和辅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指图是否规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培养学生读图的技能

高中地理学习中的读图技能主要指的是将地图语言翻译成浅显易懂的文字语言,在地图阅读过程中了解必要的解题信息,然后通过整理、分析、判断,最终得出最后的结论。为了培养学生读图的技能,教师和学生首先要定位地图的类型,然后清楚地判断地图的主题,看清图例主要代表的地理事物是什么,将地图中各单一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在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最后要进行图文之间的转换,通过地图学到需要掌握的知识。

3.提高学生填图的能力

在地图技能提升过程中,只有学生参与具体的填图训练,才能懂得如何更合理地使用地图。通过填图训练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对具体的国家有所了解,记忆相关的地形、气象知识,这样的填图训练不仅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而且可以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完成。例如在练习册中有很多幅中国地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地图中标注出中国的三大地形图及重要的河流和山脉,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知识,懂得学以致用。

4.培养学生用图的技能

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只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学习目的是应用于实际生活。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技能。在学习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简化地理知识的技能,将原本复杂枯燥的文本知识通过绘图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复杂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最后,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是通过统计表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教师要让学生完成相关统计表绘制任务,并加以分析研究,提高地图应用能力。地图的应用不仅是解决课本问题,而且要懂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高中地理学习课堂中,师生通过地理知识分析我国房屋结构的主要特点,在迷路时如何辨别方向等问题。

三、结语

在高中地理的地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抱着认真教学的态度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加强对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识图、读图、填图和用图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刘应明.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1,S1:90-93.

篇6

现代教育领域较为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在这种思想、理念的影响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不仅要增加地理知识的积累,还要掌握地图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地图识图技能培养分析

地图识图技能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地图技能的起点,在进行识图技能培养的时候,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地图上方位的确定、高低度辨识、距离的丈量以及认识地图比例尺等要素,而在实际进行地图技能培养的时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掌握地图三要素

在培养中学生识图的时候要能做好基础工作,最初需要让学生掌握地图三要素,也就是地图方向,地图具体比例尺,地图注记、图例,掌握地图三要素是让学生能顺利掌握地图技能的基础以及前提条件。首先要让学生能准确地分辨地图上的方向。其次,还要让学生能找到地图上的比例尺数值,通过对比例尺的了解、学习,学生也就能知道地图是依照怎样的标准缩小,为学生未来快捷、高效使用地图做好准备。第三,还要让学生掌握地图上的注记以及图例,尤其要能重点掌握地图上一些常见的注记以及图例,这样学生就能在掌握了地图技能后快速的完成地图阅读、使用。

1.2学习地图上物理类型事物表示法

地图为了能全面的将某一地区的实际情况表述出来,有时会使用统计图、分布图、景观图以及地理练习图表来进行表述,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对常见的地图形式以及地图类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便于学生未来使用地图。

1.3教师掌握地图的使用技巧

教师对学生进行地图技能培养的时候,常需要使用地图作为辅助,但在实际的使用中也需要教师能掌握一定技巧。比如在使用悬挂类型地图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能区分主图以及辅图,这样教师在使用地图的同时,也为学生做好示范,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地图技能学习。而且在使用地图辅助教学的时候还要能做好挂图的选择工作,使地图和教学内容保持高度的一致,让地图的使用能对初中地理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2读图技能教学培养分析

2.1读图以及地图分析教学

篇7

[作者简介]黄莉敏(1969-),女,湖北潜江人,湖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钟儒刚(1963-),男,湖北监利人,湖北科技学院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湖北咸宁437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湖北科技学院重点教学立项“基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科教学论课程群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Z01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2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教师教育类课程学分所占比例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教师教育课程最低总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的30%以上。这一重大变化,将改革重点聚焦为重视教师教育类课程。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也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论是师范院校培养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师教育类核心课程,其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地理教学论应构建基于技能培养的课程群体系

地理教学论既是高师院校体现地理教师专业特点的重要课程,又是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载体。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理念价值取向、功能特点、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观和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的变化,要求地理教学论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方案等方面作出相应变革。

地理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中,尤其凸显技能培养,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常规教学技能,更强调应娴熟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赋予的新技能与方法,包括课中和课外共计16种技能(见下表)。

地理新课程技能类型的数量增加和内容创新,对高师院校地理教学论仍以单一课程方式存在(一般54学时),并在这单一课程中要同时完成理论概括与新课程下的多项技能训练两项性质不同的任务的现状提出了质疑。调查表明,当前地理教学论单一课程方式无论从教材编写还是学时安排上都很困难,其结果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师范生远离中学职场“以技取人”的门槛准入和对“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因此,对地理教学论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融合与分解,打破单一课程方式,构建多门相互关联的、基于技能培养为核心目标的课程组建课程群,增加地理教学论课时数,是践行《纲要》、落实新课改目标的路径选择,也是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基于技能培养的地理教学论课程群设计(一)课程群及其构建意义

课程群是指若干门彼此独立,内容上密切相关、相承和渗透,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课程集群。构建课程群的目的应基于师范生从业需要和学科课程发展需要,达到课程建设的规模效益。通过课程群建设能去旧删重,增加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新内容,使课程功能更完善,实现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功能最优化。

(二)课程群特点

课程群具有内容相关性、课程群建设的融合与分解性及课程实施的相对独立性等特点。内容相关性表明课程群中的课程应切合时代,能指导师范生掌握中学地理课堂相关教学技能,相互之间的内容纵向有传承关系,横向有内在联系,能够扩充单一的地理教学论课程中欠缺的知识,增大知识容量,帮助师范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地理教育知识体系。课程群的建设实际上就是课程群如何融合与分解,它是对课程的再设计。课程群建设的融合与分解表明,要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需要、学生就业需要将现有地理教学论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审视整合,去陈存新,并就知识的相关性重新分解归并入相关课程,或增设新的课程,课程群中各门课程在设置中要关注内容体系,注重各课程的互补性,避免重复性,即时融入新的知识。课程实施的相对独立性,表明各门课程在课程群总目标指导下具有相对独立的课程子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形成地理师范教育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模块。

(三)地理教学论课程群体系设计

根据课程群内涵与特点,地理教学论课程群构建基本思路是: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充分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和地理学科特点,依据地理教学技能分类和实施的时段性、各种教学技能关联性、性质差异及在课程中所处地位,围绕“一个中心,三个维度”,对现有地理教学论内容基于社会发展、学科需求进行全面融合与剖析,将原有的单一课程分解成内容上具有紧密逻辑联系和互补性,利于掌握地理教学规律和凸显全过程技能培养的多门独立课程。构建后的地理教学论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基于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系列课程组成的课程群。如下图所示。

1.一个中心——核心必修课。教育理论是师范教育的必修内容,是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指导着教学实践活动,后续的一切教学技能课程都以此为准绳进行设计与教学。在课程群构建中,保留原有单一课程设置下的地理教学论中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课程论、教材论、方法论、地理课堂教学和教学心理论等知识板块,融入最前沿的研究内容,设置偏重教育理论的新课程“地理教学概论”作为地理教学论核心必修课,用以学习地理教学理论、研究地理教学规律、指导地理教学技能。该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师范生利用教育教学心理学理论分析中学地理课程基本结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材设计与编制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规律及学生心理等技能。

2.三个维度——辅助选修课。这类课程主要是围绕核心必修课“地理教学概论”,在其指导下以选修课的开设方式对其进行拓展和补充。(1)方法操作技能类课程。主要是指课堂(中)教学方法方面的教学技能,设计以下两门课程:一是“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课程。地理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一系列教学技能和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技能是完成教学计划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是地理教学技能的核心所在。在单一地理教学论课程中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常常仅以节的编制而存在,内容简短不全面,与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所处核心地位不相称。保留常规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授技能、媒体使用技能、组织技能、结课技能等内容,融入新课程要求下的地理教师教学创新技能、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的技能等内容,整合为独立核心专业限选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能系统性、可操作性、全方位地培养师范生的多种课堂技能。二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地理新课程理念特别提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是《高中地理(必修3)》的学习内容和高中选修模板课程之一。“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3S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技术手段,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生产生活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地理教学论课程群中增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对其他地理教学技能具有补充、辅助的作用,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地理研究技术的了解与应用、地理区域系统思想的建立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的培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通过该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能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中学地理教学相关问题的能力。(2)设计研究技能类课程。构建“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前)和“地理教学研究”(课后)两门技能课程。“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是为地理教学活动科学规划蓝图的过程,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控性,减少和克服地理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在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技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当作为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群重要专业限选课程之一。以往在诸多地理教学论教材编写中,将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地理教案设计、地理教学技能设计等内容重复、混合编写,并纳入地理课堂教学论章节是不科学的,因此独立开设“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厘清教学设计内容尤显必要。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地理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应包括课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及教学过程设计等要素。此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师范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要素及方法的技能。“地理教学研究”课程。通过前面理论性课程、课前课中的师范性技能课程设置与教学,基本能使师范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学地理教学技能的理论与方法、原则和规律,意味着师范生对中学地理课改理念“入门”了,教学技能训练也“上路”了,意味着会教了,但21世纪培养的中学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而必须成为“教师即研究者”,做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是新课改教师观的最新阐释。因此培养师范生的教学研究意识与教学研究技能,提高师范生从教研究能力,增设“地理教学研究”技能课程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3.实验实践技能类课程。在地理教学中,有大量的地理事象形成过程的时空跨度大、原理复杂,讲解起来抽象难懂,往往需要借助于实验模拟或实践观察等来帮助理解,这类方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中学地理教学最常见的方法,在我国一些重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也正逐步引入,但对实验技巧把控、实验内容的系统性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在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中开设“中学地理实验技能”课程,建立大气运动类、地球运动类、地质类、水文类、环保类等模拟实验室,培养师范生的动手、观察能力,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对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中学地理实验教学开发与应用,解决地理原理教学“难”度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见习和实习是师范教育的必备实践环节。为使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在中学实践中的应用得到反馈与改进,有必要将实习活动分阶段一和阶段二(以往只一个阶段),阶段二旨在阶段一反馈基础上提高教学技能。

三、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实施计划

地理教学论课程是高师院校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长期以来安排教学时数一般为54学时,远不能满足对师范生进行系统教学技能培养的需要。通过增加课时,从课程性质、课程学时、学分、开设学期、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地理教学论课程群进行设计,“一个中心”的“地理教学概论”课程设置为必修课,54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48课时,课外6节),开在第四学期;考核方式为考试。“三个维度”课程全部为考查课,其中,“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设置为限选课,分别为45学时和36学时,开设在第二学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教学研究”设置为任选课,分别为18学时和36学时,开设在第一和第二学期。“教育实习1”和“教育实习2”为必修课,时长分别为3周和4周,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学期,学期分皆为3学分。

上述课程群计划的课程结构从类别上包括专业必修课、辅助选修课,课程计划设置合理,较好地吻合了新课程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目标要求,实现了大学与中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8

初中地理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不是不想问,而是不会问,不知该如何问。我们应当教会学生抓住地理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循着概念、定义、原理、规律、知识联系、联系实际的思路大胆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选准提问的角度,一般来说提问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去思考;学会提问的策略,学生可通过比较对照新旧知识发问;可通过多向综合发问;也可通过逆向假设发问。

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要恰当的给与鼓励和表扬并加以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提的好,为什么提的好?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例如:学习巴西时,有个同学提出:巴西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国家大力发展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以节省外汇,我们国家能否学习借鉴这种经验?我马上肯定这个问题提的好,表扬这个同学不拘限于理解和掌握教师讲的内容,而是积极思考,能举一反三,善于学习和借鉴,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并接着这个话题,结合我国能源紧张状况,让大家为节能献计献策。引起了全班一场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的大讨论,学生提出了很多有创新价值的建议。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所以,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应该密切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联系自然,联系生活。只要我们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周围的世界,他们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就可能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此时学生离发现、发明、创造已经不远了。

篇9

    语言是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能否顺利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关键条件之1。

    教学语言由语音、语调、语速、音量、词汇等要素构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表现为操纵和运用上述要素的协调性、娴熟性和技巧上。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在运用上述教学语言要素时,符合相应的标准与要求。语音方面,要求教师发音准确、规范,吐字清晰,运用普通话。语调方面,要求有抑扬顿错、不平淡、不低沉,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合理控制语调高低及语气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与韵律美。语速上,要求快慢适中,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调控语言快与慢的转化,使学生感到快慢适度,易于接受。音量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音高、音强、音长控制在最适地的程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听到教师所讲的每句话、每个音节、并且耳感舒适。词汇方面的要求包括:①用词准确、科学。即传授的知识信息正确无误,没有科学性错误,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②用词规范,准确使用地理术语。即用词遵守语法规则,符合逻辑,能够正确运用地理名词术语授课,能够处理好通俗语言与地理专业语言的关系,有较强的地理学科色彩。③用词生动、形象。即教师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运用丰富优美的词汇及各种语言修辞技巧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到形象贴切,深入浅出,生动易懂。

    教学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导语、提示语、承转语、分析语等;教学语言还有不同的说明类型,如叙述性说明、描绘性说明、论证性说明、解释性说明等。灵活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恰当的语言说明类型,是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又1重要方面。其总的要求是:组织严密、条理清楚、节奏明快、清晰流畅、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富于逻辑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具有感染力和美感。各种语言表达形式和说明类型还应符合1定的要求,限于篇幅,不11赘述。

    2.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于地理教学实践的能力

    地理教学不能离开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中许多理论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于地理教学实践,有些地理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经验探索阶段。因此,地理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提高自身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能力。在提高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下要求:①较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理论知识,做到应用过程中的及时提取和及时应用。②善于按地理学科的逻辑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定律、原理等进行有意义的改造,并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灵活性与创造性。③善于捕捉最新的理论信息,应用新的理论解决地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④善于将自己的教学体验和经验用理论进行加工,使之能上升为理论。

    3.分析和组织地理教材的能力

    地理教材的分析与组织包括深刻的教材阐释与有效的教学策略两个方面,是1种研究性的教学行为。要求地理教师能够依据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分析地理教材的整体结构、编者意图;能够准确区分地理教学课题的知识构成与层次,深刻分析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智力价值与思想教育价值,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材内容特点,灵活地处理教材,注意弥合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能对教材作必要的补充、修正。

    4.优选和运用地理教学方法的能力

    地理教师在对教材、学生、教师自身条件、教学设备等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选择适宜这些要素本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所选择的地理教学方法(或方法的优化组合)的结构、适应范围、运用步骤与要求进行地理教学。要求地理教师熟悉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功能、适应范围、实施步骤、运用要求;能够根据地理教学课题的特点,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水平,教学设备状况等,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设计所选择方法的运用程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地理教学方法完成地理教学任务。

    5.设计和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

    设计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是指地理教师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顺利地制订地理教学方案与进行决策的活动方式。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是指地理教师根据地理教学方案及教学实际,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方式与课堂管理方式,使教学过程富于节奏、秩序与效率的能力。具体要求是:①能够准确、科学地制定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掌握导入、提问、板书、作业等的设计方法与技巧;②能够根据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的顺序与课堂教学结构。③能够创设积极的地理课堂气氛,会控制地理教学过程的节奏,采用恰当的课堂管理手段,使地理教学富于效率与秩序。

    6.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能力

    要求地理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正确选择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掌握规范的指图技巧,熟悉各种类型地图的识读方法;能够用地图灵活地讲解和提出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获得地理知识,形成读图能力;掌握编绘常见的地理教学挂图的方法。

    7.速绘、设计和运用地理略图、板画及各种常见地理图表的能力

    要求地理教师能够快速、准确地默绘各种地理略图,运用简易的绘画技巧绘制常见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板画;掌握地理统计图表与联系图表的设计与绘制方法,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已有地理知识水平与认识水平设计地理略图、板画与图表,并运用它们准确、形象地阐述和分析地理教学课题。

    8.选择、运用和制作地理直观教具的能力

    由于地理知识具有较大的时空跨度,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难于直接感知。因此,地理教学离不开地理直观教具的辅助。要求地理教师必须熟悉地理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像等直观教具的教学功能、适应范围和运用方法,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的年龄和智力发展水平,恰当选择地理直观教具,设计地理教学过程,能够制作常见地理模型、标本、会制作地理幻灯片,掌握初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知识、能进行常规操作。

    9.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

篇10

2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技能

高中地理的教学的顺利实施要求教师要掌握地理教学技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技能能够体现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从中能够看出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本领,也能看出一个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智力技能。通常情况下,教学过程技能分为导入技能、讲解技能、解答技能、承转技能和总结技能。因此,教师要理性给学生讲解地理自然规律。讲解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举出例子事实性讲解,另一种是总结原理概括性讲解,对于教师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须掌握的。解答技能就是在课堂的提问环节能够回答出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具有很强的应对能力和快速思维能力,这也是高超的专业知识保证的。承转技能是其中比较灵活的一个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问题和过程中间要自主的转换,才能让学生更好沉入到课堂中来,便于教师更好的教学。有的教师只能机械的交给学生知识或者解答学生的疑惑,而总结技能要求教师能够在讲解知识,答疑解惑之后,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教学大纲的理解,甚至对高考考点的分析,对知识进行细致严谨的总结,能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水平。

3高中地理教学多媒体技能

高中地理教学技能包括语言技能、图表技能和现代多媒体技能。子啊任何教学中,语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好的语言教学对于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由于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容易失去兴趣,因此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好。教师如果能用生动灵活的语言将枯燥的地理知识讲解得生动有趣这都要靠教师的语言技能。图表技能就是地理教师对图表的掌握能力。高中地理用到表格的地方很多,很多地理知识都需要使用图表进行表述,教师能顾合理分配和绘制表格才能方便课堂的讲解和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现代多媒体技能是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技能,高中地理教师已经能灵活地运用电子技术媒体,通过影像、音频、动画等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率。

4高中地理教学管理技能

高中地理教学管理技能包括组织技能和调控技能。组织技能表现了一个教师的整体组织能力,能够在规定的时间组织好各部分学习内容有序进展,还要保证学生能够跟上又不觉得学的吃力,可以说,这项技能是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只有组织好各部分的关系,才能不给学生混乱的感觉,在条理清晰、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要想提高组织技能,首先要求教师要提前备好课,只有对课堂知识有了足够的熟悉才能更好的组织知识内容的学习。其次,要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在课堂上学得容易,教师教课也就不那么吃力。第三,就是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的教学,也是教学的中心阶段,由于时间比较长,学生很可能出现松懈和疲倦,这个时候教师要调整教课节奏,活跃课堂氛围。第四,要做到灵活结课,不拖堂,拖堂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的反感,久而久之对该门学科的厌学。教师要做到以上四点就是掌握了组织技能。

篇1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地理教学中,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相关的文化素养,还需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学技能包括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两方面。教学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学习获得的教师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师地理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模式陈旧,教学技能已经难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因此地理师范生在加强学科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应该突出地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

1.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涵义

1.1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定义

随着教育观念的变化,学者们对地理教学技能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华东师范大学陈澄教授从教学技能服务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认为地理教学技能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依据地理教学理论,运用地理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顺利达到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是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华东师范大学段玉山从教学技能服务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于教学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系列有效的行为方式,是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华中师范大学李家清教授认为,地理教学技能主要指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技能,是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于地理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方式。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是指在一般课堂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赋予了地理学科的教学特征。首先从教学技能的来源看,地理教学技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其次,从教学技能的作用来看,它是促进学生分析、理解与迁移等能力提升即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最后,从教学技能所要实现的目标来看,地理教学技能不仅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重视学生思想道德以及对人生态度的形成,即地理教学技能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1.2地理教学技能的特点

1.2.1指向性与创造性

指向性,教学技能通过教学行为来表达,教学行为受到教学思想或教学理念的支配,不同的教学技能与不同的教学目标相联系。因此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和结课技能都有不同的指向性。例如教师运用提问技能可以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从多方面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目标。

创造性,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要素在发展变化,地理教学技能在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例如在导入课程环节,教学可以采取语言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来进行。

1.2.2操作性与习得性

操作性,每一种技能都包含着定的规则和一定的运作程序,可以分解为具体的行为方式和步骤来加以训练和模仿,可以通过有规律的观察和示范进行模仿,因此教学技能可以通过系统训练获得提升。语言技能可以分解为语音、语速、语调,导入技能可分解为导入材料的选择与设计、导入过程的呈现、联系到新课程的引出,提问技能可以分解为精心设问!巧妙发问、总结归纳和引问等环节,地理图表媒体运用技能可以分解为选图、挂图、指图、读图和分析地图等步骤。

习得性,每一种教学技能通过学习训练是可以习得的,通过科学的学习和训练,高校师范生可以逐步掌握地理教学技能,并有可能达到娴熟运用的程度。

1.3地理教学技能的分类

目前,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对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并无统一的标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关于教学技能的科学研究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胡良民等把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分为语言技能、三板技能和组织技能;陈澄把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分为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技能、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教学氛围调控技能、提问技能、语言技能、体态语技能、板图板书板画技能、现代媒体运用技能和结束技能;段玉山把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分为地理课堂的教学准备技能、授课技能、组织管理技能、媒体应用技能、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李家清把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设定为地理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过程技能、教学媒体技能、教学管理技能、教学评课技能、说课技能学习方法指导技能、实践活动指导技能和课程资源开发技能。

因此本人在学习借鉴诸家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将地理教学技能分为教学前技能、教学始技能、教学中技能、教学后技能和教学终技能五类,其中教学前技能包括分析技能和设计技能,教学始技能包括组织教学技能和导入技能,教学中技能包括提问技能、讲授技能、组织管理调控技能、媒体运用技能等,教学后技能包括评价技能和辅导技能,教学终技能包括结束技能和反馈技能。

2.高校地理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1高校教师方面,在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运用直接导致了学生教学技能的水平高低。

2.1.1青年教师地理教学技能现状,首先是课堂控制能力欠缺。对于新教师来说,由于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不能迅速的转换,导致了他们在走上讲台以后,对课堂的偶发事件和学生的各种问题常常手足无措,缺乏灵活而有效的处理技术,不能有效的控制课堂,甚至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

2.1.2资深教师教学技能缺憾,一般而言,资深教师都能较好的掌握和运用教学技能,然而,相对年轻人而言,年龄较长的老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方面则略现不足。同时存在着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代替课堂一切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使得师生的互动减少,反而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2.1.3解决途径

首先严格进行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很多高校教师并不是师范类毕业的学生,并没有进行过教学技能的培训,而对于师范类毕业的教师,由于学习的不系统等原因,对教学技能掌握的并不娴熟,因此对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就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也可以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

其次展开各种技能培训,师范类高校各职能部门针对实际情况,不定期的举办各种教学技能培训。如英语培训、计算机培训等,努力让教学技能有所欠缺的老师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来补课,弥补其短板。另外,还有教学督导、教研室教研活动等措施来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

只有提高了地理教师的教学技能,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的地理教师。

2.2高校培养方面

2.2.1学校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不够重视

高校氛围之中越来越提倡应用性发展,为此学校越来越不重视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未来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将成为新时期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核心技能。但是,目前在教师技能的培养中普遍存在重视传统教学技能,轻视现代教学技能,甚至没有涉及到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等问题。

2.2.2学生对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不感兴趣

随着师范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地理专业毕业生越来越不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另外高校师范生自认为受过系统的高校学习,认为中小学地理教学简单,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马马虎虎,态度不认真,学生训练的机会也不够充分,各项技能的长进和提高不明显。

2.2.3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缺乏针对性

目前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训练主要是通过微格教学或校内试讲等形式进行,这种训练往往以模拟地理真实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有利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综合训练,但对于各种单项技能的训练却有明显的缺陷。

2.2.4地理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应贯穿于整个师范教育过程始终。但事实上多数师范院校的地理教育见习很少,只是在学习《地理教学论》这门课程时才到中学地理课堂观摩和听课,而且次数很少,一般仅为1一2次。

2.2.5解决途径

增设技能课程,规范技能标准,教育理论课程占整个课程体系的比例远远少于发达国家,带来的影响是师范生在地理教学技能的训练过程中获得的理论指导不够具体,地理教学技能不够全面、扎实。改进教育实习,促进技能迁移,地理教育实习是高师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师范生大学理论课程学习与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和纽带,是促进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迁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师范生向中学地理教师顺利过渡的重要环节。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手抓实践技能的训练。高校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师范生观摩大量的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教学实践技能训练。

首先延长实习时间,发达国家教育实习的时间普遍较我国长,我国师范生实习时间太短。实习时间过短,使得师范生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脱节,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地理课堂教学技能难以迁移。其次是加强实习指导,实习指导工作由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共同承担。目前,高师院校实习指导教师很难与师范生密切沟通,造成实习指导流于形式。

因此,对于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从事高师地理教学的教师们认真思考,不断求索,肩负起为基础地理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胡再..新课程下的高校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培养研究[R].华中师范大学,2011.05

[2]陈澄.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1

[3]段玉山.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12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仅仅教给学生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是不够的,我想作为老师更应该教给学生的是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技能,那么学生就会终生受用不尽了。在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地理教学后,我也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

    首先地理课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初一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空间形象,如大洲、大洋、国家、地区的轮廓、界限,某地的地形、气温的高低变化等,它们是难以用语言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的。借助于地图,便能一目了然,学生身边时常备有地图,经常阅读地图,就能对各地理事物、现象形成准确、牢固的印象。地图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要养成经常读图、运用地图的习惯。地理学科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它的综合性,我们可以从一张地图中采集大量的地理信息,如一个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自然知识,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人口、工农业、交通、商业等人文状况,从整体上把握该区域的综合特征。只有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多运用地图来指导学生获取信息,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学生才有可能学好地理。

    其次在地理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内化知识。把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才能创造积极浓厚的学习气氛。这样不仅顺利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同时使学生学会了自己获取知识的途径。

篇13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做到图文并茂。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内容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去观察,并动脑去研究,让学生自己发现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生这样获得的知识要比传统的讲授法获得的知识要深刻得多。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意义重大。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是目前和今后地理教学的主旋律。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实现如下教学功能:

一、可展示多元化的地理信息

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如在课堂教学中,阅读材料的展示与分析及图表的归纳与总结,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非常方便。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分”一课时,由于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许多学生不能及时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即使记下来了,也多半是死记硬背,缺乏空间的位置感,但是利用相关的地理演示课件进行教学就可以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比如:运用一个关于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多媒体地理教学课件,它是一个类似于拼图的小游戏,在课堂上学生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拼图训练,并设立最快记录,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主动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使枯燥的教学活动边变得兴趣盎然。

二、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知识体系

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是围绕一条主线开展的,有的时候在说到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需要用到其他的知识点来做铺垫。地理教学也是如此,但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中不是很容易做到的,而现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就可以直接“跳转”到要使用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进而融会贯通所学的地理知识。这种新型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地理知识体系,极为有利。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问其声、触景生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捷、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例如在我讲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内容时,教学一开始,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播放视频“太阳活动(黑子\耀斑\日饵)和美丽的极光,”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本,更好、更快捷、更准确、更深刻地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

三、有助于学生提升地理探究学习能力

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特点,重视“探究式”学习。要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伟大创新精神,又要努力培养学生多思善问、质疑问题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内容教学时,在演示课件“北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后,提出东亚为什么冬季吹偏北风,夏季吹偏南风?学生思维的“阀门”被打开了,东亚冬季和夏季吹不同的风是因为东亚冬季和夏季分别位于反气旋的位置不同所致,东亚冬季位于反气旋的东部,夏季位于反气旋的西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