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临床护理技能

临床护理技能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08 10:11: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临床护理技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临床护理技能

篇1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b)-0142-02

Real-time evaluation of clinical skills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ZHANG Yan WANG Xinran HAN Binru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Xuanwu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 The real-time evaluation is an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reaction made by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is a practical, progressive and cumulative process, the focus should be a goal for skills, knowledge, attitude, character and communication. Only when the process evaluation and final evaluation are combined, the nursing students' overall skill level can be reflected more accurately. Teachers', classmates', patients' evaluation and nursing students' self evaluation forms and real-time evaluation language can be used by the master to complete the clinical operational skills of the dynamic evaluation. The real-time evaluation focus on the feedback and guidance of the real-time teaching process,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nursing students' confidence in learning, stimulate students' motivation, improve occupation identity, promote the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and reflect the function of real-time evaluation.

[Key words] Real-time evaluation; Skills; Clinical teaching

即时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行为所做出的一种情感和行为的反应,是教学过程中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学现象做出的实时评估。通过调整、控制受评者的后继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手段[1]。自“胜任力本位教育”理念引入护理本科临床实习,试行“护理本科核心胜任力临床带教”以来,如何进行考核评价成为讨论的课题。在操作技能指导的过程中,恰当、实时、科学的即时评价,对于增加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发展,完善考评体系,提高教师素质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1 即时评价的内涵

临床操作技能培养是一个实践、渐进与积累的过程,其重点目标应为技能、知识、态度、品德与沟通。只有将过程评价与终末评价有机结合,才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护生的整体操作技能水平,减少“一项操作论水平,一次考核定高低”的偏差。即时评价注重对教学过程的实时反馈与指导,多维度地对护生进行评价,从而树立护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力,提高职业认同感,促进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真正体现评价的功能。即时评价同时考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行为,帮助教师捕捉到护生在某个领域的优秀品质;同学间的即时评价可增加同学间的竞争力;患者的评定和自评会帮助护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对护理职业的认同,使临床教学充满活力。

2 即时评价的原则

2.1 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评价要着眼于护生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教育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护理教学的出发点。

2.2 艺术性原则

篇2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摘要】  目的 探索双师制在临床护理技能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以2008—2009学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206名作为双师制组;2007—2008学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 176 名作为对照组。双师制组实行双师制教学,对照组实行一带一带教。结果 双师制组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t′=5.820,p<0.001),且双师制组中本科实习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高于专科生(t′=2.773,p<0.01);而对照组的本科生、专科生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无显著性(t=1.687,p>0.05)。双师制组学生对临床带教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5.97,p<0.01)。结论 双师制教学有助于提高和规范实习学生的护理技能。

【关键词】  双师制;临床护理技能;教学改革

the role of biteacher system in teaching of nursing li yunfang, wang weiying, yao shanshan, et al (training centr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clinical skills,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biteacher system in teaching clinical nursing skills. methods of this study, 206 student nurses of 2008—2009 school year served as biteacher system (bts) group; 176 students of 2007—2008 school year as control group, oneonone apprentice system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record of clinical skills of biteachersystem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ose in the control (t′=5.820,p<0.001). in biteacher system group, the record of skills of undergraduates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llege students (t′=2.773,p<0.01); in the control, the difference of the record between the undergraduates and college students was not significant (t=1.687,p>0.05), and the students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biteacher system (χ2=25.97,p<0.01). conclusion the biteachersystem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improvement and standard of students’ nursing knowhow.

[key words] biteacher system; nursing; teaching reform

护理学专业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是护理教育的目标之一[1],临床护理技能教学是护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护理教育的实践性、直观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它既验证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素质。护理技能操作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一带一的带教制度,由于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学生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我们自 2008年7月采用双师制教学方法,指导与训练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7月—2009年4月,选择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 206名作为双师制组,男8名,女198名,年龄19~24岁,其中本科生46名,专科生160名。以2007年7月—2008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176名作对照组,男7名,女169名,年龄20~24岁,其中本科生40名,专科生136名。

1.2 方法

1.2.1 带教方法 (1)双师制教学方法:设总带教老师1名,带教老师8名。 ①对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护理技能培训:学生入科前,总带教老师对带教老师的临床护理技能进行规范培训与考核,合格后方可带教。②对学生临床护理技能进行培训:学生入科后,先由总带教老师进行培训,根据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总带教老师对学生应掌握的技能统一指导,然后再实施教师学生一对一的带教方法。③培训内容:重点训练各项护理技能操作要领、难点,操作的程度,与病人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此项护理技能有关的理论知识。(2)对照组带教方法:不设总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方法。

1.2.2 考核与评价方法 在实习结束前,按照山东省护理人员三级训练标准,对实习学生的基本护理技能进行考核与评价。其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无菌技术、女病人导尿术、心肺复苏、铺麻醉床、穿脱隔离衣、肌内注射、皮内注射、灌肠、会阴护理。另外,对所有实习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对实习带教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学生考核结果以±s表示,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对照组实习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为(8.2±1.7)分,双师制组为(9.1±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820,p<0.001)。双师制组本科实习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为(9.4±1.6)分,专科生为(8.6±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73,p<0.01)。双师制组实习学生对临床带教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5.97,p<0.01)。见表1。 表1 实习学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例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双师制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双师制组中本科实习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高于专科生,且双师制组学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为97.1%,提示双师制教学方法优于非双师制方法。其原因如下。

3.1 双师制教学方法规范了护理技能操作规程

双师制临床护理技能教学中,由总带教老师对带教老师进行统一规范与指导,然后再由带教老师对学生实施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带教老师相对固定,且操作程序统一规范,还能够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个体化指导。

3.2 双师制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

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不仅是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职业价值观、态度、行为、医学伦理学和沟通技巧的培养,这与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水平密切相关。一方面加强临床护理技能主讲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通过专业技能培训、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方式,提高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带教能力,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有序、严格、认真,不断增强教师对临床护理技能的指导能力[3]。另一方面,完善指导教师的评价体系,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并进行相应的奖惩,使之形成良好的临床教学氛围,不断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3.3 双师制教学方法注重了医德医风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双师制教学,获得了作为护理工作者的内心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又为学生更好地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自信心。

3.4 双师制激发了学生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直接推动学生的心理动因[2],规范化训练激发了学生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兴趣,使学生对护理技能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热情,由被动训练变为主动训练。主动询问老师,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找出最佳操作方法。

3.5 双师制加深了学生对技能培训的理解和记忆

规范的演示、讲解,训练中配合提问、启发、矫正操作中的错误,使护生更清楚地感知和理解操作过程,强化了对正规操作的记忆。在护理操作前后,学生通过讲解操作的目的、意义、配合方法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贯穿于技能操作,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中医 护理 体会

Experienc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CM nursing skills

Li Xia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Qitai County,Xinjiang 831800

Abstract In the treatment of TCM,nurs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TCM holds that the human body is an organic whole, for the center with five organ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unity.Therefor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should be 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This requires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staff with the following qualities: self-supervis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solid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keen observation ability and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ique is unique.The equipment is simple, easy to operate.It is economic, and has less adverse reaction.Patients are easy to accept.So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Nursing;Experience

2010年,中医护理工作指南明确将穴位按摩法、刮痧法、拔火罐法、贴药法、熏洗法、涂药法、湿敷法、耳穴埋豆法、艾条灸法列为中医护理技术,将中医传统疗法应用于临床护理范畴,通过实践,现报告如下。

中医护理应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施护

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其结构上不可分割,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在病情观察和护理患者时,必须从整体出发,才能全面考虑,施护得当。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形体、官窍,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局部与整体是辨证统一的,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而腧穴是人体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又是邪气所客之处,因此通过对腧穴的刺激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机能改善,从而治疗疾病。

中医护理注重人与自然界及社会的关系,认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反应。如春夏腠理疏开,表现为脉浮、汗多、少尿,秋冬腠理致密,表现为脉沉、汗少、多尿。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若气候的异常变化,超出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调节功能失常,不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就会发生疾病。社会环境因素变化过于强烈或自身的调节与适应能力减弱,造成心理压力,处理不当也会导致疾病产生。

辨证施护则要求我们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材料,加以分析和判断,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等不同护理原则,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要求,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以“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为一体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

中医护理技术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慎独的职业道德:护士的工作往往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无菌技术、药物的配制、穴位的选取、神志不清患者的治疗护理等,都必须有谨慎的工作态度,不容半点马虎。慎独最能体现一个医务人员的素质,是护士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是决定一个护士是否胜任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阴阳五行的概念与基本内容,脏腑的生理功能,经络的概念与主要内容,病因、方药的基本知识,常用的腧穴等都是需要熟记的内容,同时要遵从医嘱,辨证施护。

规范的实践操作能力: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士要掌握技能,必须要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认真练习基本功,例如穴位按摩,基本要求是选穴准确,按摩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才能达到舒筋整复、滑利关节,活血祛瘀,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增加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护士准确执行医嘱,认真“三查十对”,按照护理操作规程,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患者进行意识、体征、皮肤的评估,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例如拔火罐可能会出现水泡及处理措施,征得患者同意然后进行操作。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指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判断问题的轻重缓急并及时处理,要随时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例如艾条灸时及时掸除艾灰,避免烫伤患者,注意患者隐私的保护,注意保暖等。

良好的沟通技巧:人的心理活动是不断变化的,护士面对千差万别的护理对象,同样的语言与态度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患者,护士要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尊重患者的人格,既要宽容豁达,又要慎言守密,良好的沟通技巧也是护士的一门必修课。

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

中医护理技术方法独特,使用器械简单,操作方便,经济使用,见效快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例如:对中暑患者大椎穴刮痧,寒湿引起的腰痛患者拔火罐和炒盐70度热敷治疗,颈部穴位按摩治疗落枕,中药煎汤熏洗治疗肛肠皮肤疾病,头部按摩治疗失眠。灸法适用于虚寒病症、遗尿、久泻、胃痛等,可起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敷脐疗法也是湿敷法的一种,根据病情不同,选择所需药物研末调和,置于神阙穴用TDP进行热疗,可明显缓解胃脘痛,小儿厌食、腹泻症状。

篇4

《药物应用护理》是一门医学基础课,是连接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的桥梁,以微生物、生理、病理、免疫等学科知识为基础,与内科、儿科、外科、妇科等临床知识密切相关,各科知识在本门课程中相互渗透,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药物应用护理》教材与以往《药物学基础》教材不同,以往的《药物学基础》以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为主,而《药物应用护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和执业资格考试紧密联系,突出表现在用药前、用药中及用药后的护理上。注重药理学的应用性。但是,《药物应用护理》教材中有些内容明显滞后或过时,有些新药的理论和应用空缺,所以在教学中应联系临床用药,及时补充、渗透、更新内容,使药理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教育重在技能培养的教改精神,培养出适应新的医学时代和不断变化的医药需求的合格人才。

2联系临床用药,学用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医药发展日新月异,药物替代和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表现为药物的品种多,新药特药层出不穷,《药物应用护理》课本上所收载的药物,通常是经典的药物,即疗效确切,作用机理明确的药物,而大部分临床应用的药物特别是新研制的药物不能出现在课本上,或者制剂中的主药为课本内容,通过增加其他的附加剂或改变剂型等形式而改变药物名称出现在临床上,学生虽然在课堂学习很努力,对课本内容非常熟悉,但是,当他们进入临床实习时,面对的药物名称却是陌生的,更谈不合理的用药护理,而且,临床医生书写药名的方式及用药的习惯往往与课本有一定差异,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实用性,所以教师为了避免学与用出现脱节,在讲课时要结合课本相关的内容联系药物的临床应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拉近学与用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学生接受知识。

篇5

1.1 临床技术操作能力 临床技术操作能力是护生最基本的能力。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涉及临床技术操作能力的部分较多,主要包括生理产科和病理产科两部分。

1.1.1 生理产科内容(即助产士专业的重点学习内容) 这部分内容有胎儿及附属物辨认、孕期监护(产前检查)、产程的观察及处理。产前检查主要是产科检查中的腹部检查,即视、触、听诊,以及骨盆测量(尤其是外测量)。产程的观察及处理涉及打产包、绘制产程图、观察宫缩、胎心监护、肛查、接生时的会阴冲洗及消毒、保护会阴、娩出胎儿及胎盘、新生儿处理(清理呼吸道、结扎脐带)。

1.1.2 病理产科中的常见产科手术如会阴切开缝合术、胎吸及产钳助产术、臀位助产术等。

1.2 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是指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分析病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操作实验以便了解学生操作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还可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提高其操作能力。有些实验还可以在课后留给学生操作、练习的机会(如会阴切开缝合术、打产包等项目),然后通过抽查或竞赛,使学生操作更加熟练。还可到临床见习(如参观产房及观摩正常分娩、剖宫产术等)。在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有的项目(如骨盆外测量)让学生2人一组互相模拟患者进行操作,以亲身体验患者的感受,这样一方面可增强其爱伤意识,另一方面也可锻炼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2 学生临床技能的影响因素

2.1 实验条件 ①实验器材匮乏,严重影响实验开出;②学生多,实验课学时有限。在教学中,无法做到每一个实验都让每一个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影响了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

2.2 学时 教学大纲规定学时与实际学时相差较大。如教学大纲规定产科学及护理共162学时,其中理论100学时,实践62学时;实际上共有128学时,理论108学时,实践2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有所增加,而实践学时明显减少,这不利于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

2.3 学生个人原因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临床技能训练不感兴趣,不愿意动手操作,使其临床技能受到影响。

2.4 学校对不同专业临床技能要求有所不同,实习前是否对学生统一进行技能培训,也影响到学生临床技能的形成,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

3 临床技能的培养方法

3.1 临床技术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系统理论学习中采用理论讲授,多媒体资料、电教片、课件演示、示教的方法。电教片演示后,由教师示教,然后让学生逐个进行操作练习,教师指导、评价、矫正,并且当场抽查学生操作,以便了解学生操作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还可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提高其操作能力。有些实验还可以在课后留给学生操作、练习的机会(如会阴切开缝合术、打产包等项目),然后通过抽查或竞赛,使学生操作更加熟练。还可到临床见习(如参观产房及观摩正常分娩、剖宫产术等)。在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有的项目(如骨盆外测量)让学生2人一组互相模拟患者进行操作,以亲身体验患者的感受,这样一方面可增强其爱伤意识,另一方面也可锻炼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3.2 临床思维能力(动脑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上升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无法指导实践。通过课堂上结合典型病例讲授疾病,逐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每一章结束后,集中进行病例讨论,反复训练,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多设问,并引导学生解答所提出的问题,以便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方法、习惯。在病例讨论教学时,针对学生面临实际现象与问题时不知所措、不会归纳与综合,即使会推理演绎也难以解决问题[2],在学习和工作中缺乏独立自主能力、思维方法,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顾此失彼等现象,教师应启发学生如何认识疾病,通过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使其掌握临床思维方法,学会独立思考[3]。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是观察、判断、推理方法的运用,注重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训练[4]。如此反复训练,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临床产科诊断及护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模拟临床工作,一方面可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进而强化他们的临床思维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是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工作的必备能力之一。

综上所述,只有在中职助产士专业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 吴英姿,王莉.将就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中职护生在校教育的全过程.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94~95.

篇6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25-01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方法。它是以病人的疾病问题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在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投入到医学、护理学等教学当中去,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认同[1]。PBL教学法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是以学科为基础、以课堂讲授为主,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启迪,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优势,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几年来,我国医学院校也逐步开展PBL教学法,并着重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人文关怀等与影响学生学习发展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将该教学方法引入到护理教育当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日益体现其作用。

内科临床护理除了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和熟悉各项操作内容和步骤之外,还应该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2]。因此,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有效实现这一教学内容。本此研究主要对学员实行PBL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1年入学的52名普通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研究。其中男2人,女50人。将所有学生按照学号编排,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人。对两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在年龄、家庭环境、课程安排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课堂演示、课堂练习、课堂指导”通过课堂指导,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对观察组学员则采取PBL教学法,下面对该教学法进行详细分析。

1.2.1 教学的准备工作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设计好教学实训的内容。教学指导内容主要围绕学员的护理体检和心电图操作两个方向进行教学。在教学前必须要求学生自主掌握相关知识点,老师则要设计课程案例。然后将设计好的课程案例进行检验,考虑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实际情况,让课程设计更加符合真实的教学环境。最后将课程案例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熟悉。

1.2.2 自学工作

将26例学生平均分成4组,每组6-7人。每组学生结合发放的案例和题目。队员之间互相合作,预习教材,查找相应的参考书目,参考书目主要以老师提供的为合适。在预习之后,小组之间讨论如何对学员进行体检和心电图操作,检验操作的准确性,操作的注意事项。在操作的过程中,讨论为何要实行这样的操作方式。将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请求老师的指导。

1.2.3 操作阶段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每组学生由1位教师进行带教,老师通过启发学生,解答学生的问题,有效帮助学生将实践知识和理论操作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完成小组操作。举个例子,在操作心电图的过程中,老师主要利用学校重症监护病房,让学生使用心电模拟发生器,为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心电图图谱,让学生认识到正常心电图、伪差心电图和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图谱,让学生在不同的临床环境下,懂得如何灵活操作。即使是微小的差异,其结果也完全不相同。学生通过注意到这些微小差异,仔细分析差异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操作完成之后,小组成员之间要进行交流讨论,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

1.3 效果分析

在教学之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护理体检和心电图操作考核,其中实践操作80分,理论答题占20分,实行百分制。实践操作则是通过建立场景模拟,体检操作主要由老师或学生扮演病人,其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心电图技能操作则是到医院当中对病人进行实践操作。操作的时候,老师在一旁进行分析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结果:经过考核之后,两组学生的成绩比较如表一所显示:

2 讨论

PBL教学法能够有效将护理技能、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行教育,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缺陷。教师不再是对学生进行课堂的演示、联系、理论指导,还能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老师在操作的过程中检查学生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可以说,对学生采用PBL教学法,能够有效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发现问题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内科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护理技能,设计好相应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前,学生必须要进行思考,及时发现问题。本次研究显示,对学生进行PBL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问题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是不能体现的。

第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但却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学员来讲,如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护理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是他们所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PBL教学法,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能力的培养,补充和丰富知识内容;另一方面,理论知识的培养,理论和知识相结合,从而拉近技能教学和临床需求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有效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因此,PBL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学员护理体验和心电图考核的总分均要优于对照组学员。

根据本次实践结果研究证明,PBL教学法应用在内科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老师通过转变角色,从灌输的主导者转变成辅助指导者,不断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员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PBL教学法,观察组学生掌握了护理的具体方法,其护理实践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学员,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也能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因此理论考试分数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学员。可见,对学生进行PBL教学,为培养优秀护理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7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急诊包括抢救室床位4张,普通留观床位36张,重症留观床位9张,床位使用率达120%,患者最多达98人次/d。共配置护理人员37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5名、护士14名、培训班学员1名;工作年限:≥20年2名、10~20年6名、6~10年17名、1~6年8名、<1年4名;学历:本科15名、大专21名、中专1名。

1.2方法

护士分级及能级对应依据比例关系、层次结构、工作年限、知识技能等方面对护士进行分配。①护理人员分层情况及准入标准37名护理人员共分为主任及副主任护师(N4含专科护士)、主管护师(N3)、护师(N2)、4~5年护士(N1-2)、1~3年的护士(N1-1)、培训护士(N0)6个等级。②各级护士对应工作能力要求:N4级具有护理专业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具有护理科研思维,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趋势,具有组织指导危重患儿抢救的能力,指导临床代教和讲座的能力;N3级具有病房管理意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操作熟练、规范,具有护理新技术革新的意识,并掌握国内本专业先进技术,能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指导护师、护士总结经验,具有撰写论文的能力;N2级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规范,逐步掌握专科新知识、新技术,参与疑难,危重患儿抢救的能力,指导护士、临床实习生业务学习;N1-2级主要能独立完成临床护理工作,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高难度的护理技术操作,并能独立承担危重患儿的抢救,指导护生工作的能力;N1-1级主要从事一般治疗和健康教育,并能参加和配合危重患儿的抢救工作;N0级主要在老师带领下,参加临床实践,协助老师完成患者的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每月考核1次,与当月的绩效奖金挂钩。比较实施能级对应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1.3观察指标

基础护理:床单位整洁、舒适;患者卧位舒适符合要求;患者卫生(口腔、皮肤、指趾、头发、臀部);分级护理标记明确;无护理并发症。标准分为1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2分。护理安全:危重患者交接,“腕带”的使用,查对制度的落实,用药安全,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烫伤等不良事件,导道脱落。标准分为2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3分。护理文件书写:客观、真实、及时签全名;无涂改、粘贴、伪造护理文书。标准分为2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2分。病房管理:病房环境清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无噪音、无烟、各工作有序;床单清洁整齐;陪护、探视人员管理有序,无闲杂人员逗留。各种护理标识统一,与医嘱相符。呼叫系统齐全,患者床头设备带功能完好。标准分为1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1分。急救技术:具有敏锐地观察能力和灵活地应变能力,能及时识别常见急危重症,并对病情做出判断。具有急救护理工作所需的常用救护技术操作能力,具备对急症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瞬间判断、初步应急处理以及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标准分为4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4分。患儿满意度:使用我院护理部根据我科特点制定的百分制患儿满意度调查表。由护士长每月带领本科室护理质控小组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质量的完成情况,每月底对护士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的分数作为绩效系数评定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能级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2.2实施能级管理前后患儿满意度比较

实施能级管理前患儿满意度评分为(90.02±4.29)分;实施能级管理后患儿满意度评分为(97.10±2.76)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1)。

3、讨论

3.1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体现,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它是衡量护理领导管理水平、护理技术水平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志。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能级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1)。实践证明,对护士实行分层次使用,从根本上保证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此外,将不同职称、年资的护士按职上岗后,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同时也锻炼了护理的品质,质控评估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提高。

3.2提高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患者对所经历的医疗服务的综合评价,也是卫生管理部门考核评价医院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我科在实施护士能级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能级对应,责任到人,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由过去叫患儿到治疗室注射、输液,被动到病房换药、拔针,转变为护士每天主动到病房作自我介绍,询问病情,了解患儿治疗检查项目以及向患儿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根据医嘱在病房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护士的责任心增加,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经常与患者进行交谈询问,直接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以及期望被满足的方式,从而使患儿得到满意的服务。

3.3增强护士积极性及创新性

能级管理是指为了实施有效管理,必须在组织中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结构,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管理的对象置于相应的等级中[3]。能级管理制度是近年来倡导的一种新型管理制度,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它使护士在最能挖掘其潜力的岗位上,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根据能级管理原则,护士长采取了分层管理,按岗绩效分配,与当月奖金挂钩的方法,大大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同时也增强了竞争性和危机感,使得各层护士主动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身学历,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希望自己能胜任更高一级的岗位。

篇8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患者及其家属在临床中对护理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医院也开始逐渐加深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1]。护理能级管理模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由于其能够将不同能力的护理人员依照其拥有的独特能力分配至合适的岗位上,合理分配人员,促进医院内部管理的相对平衡,目前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护理能级管理模式依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及工作能力分为N0(助理护士)、N1(初级责任护士)、N2(高级责任护士)、N3(责任组长)和N4(专科护士)五个层次。在临床能级管理模式中实施角色互换是将不同能级的护理人员进行互换,使互换双方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和看待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多方位思考和感受不同能级的感受,促进护理人员自身医疗知识和技能、认知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角色互换在临床护理能级管理模式中应用,具体工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间均在我院从事护理工作,且均接受职业培训并参加专业考核的6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一名为护士长,其余均为护士。男22名,女42名;年龄21~40岁,平均(29.2±7.9)岁;工作2~15年,平均(5.7±2.4)年;职称:护士34名,护师22名,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2名;学历:大专及以下学历26名,本科及以上38名;护理能级:N1级32名,N2级20名,N3级8名,N4级4名。所有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能级分为3组进行日常的护理排班,每组各21名。每组护理的患者均为46例,危症重患者一般每组2~3例。1.2方法1.2.1角色互换对象选择2015年9月~2016年4月间均在我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依照自愿原则,选取N2级护理人员与综合能力突出N1级护理人员各12名进行为期9个月的角色互换。1.2.2评价指标在互换角色的护理人员熟悉工作后,对互换角色前后科室整体工作质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定。科室整体工作质量评定:对科室整体工作质量评定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病区质量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重点环节。比较角色互换前后科室34次考核成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定: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调查,比较角色互换前后满意度差别。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评定:采用自拟量表,分别对护理人员的医疗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社会能力、认知能力和心理特质5个维度评价,每项各100分,比较角色互换前后的评分。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实验数据均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且P<0.05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角色互换前后科室的整体工作质量比较对角色互换前后科室的整体工作质量评分进行比较,角色互换前后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下附表1所示。2.2角色互换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患者及家属对角色互换前后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护理人员互换前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附表2所示。2.3角色互换前后综合能力突出的N1级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比较采用自拟量表,对角色互换前后12名综合能力突出的N1级护理人员的医疗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等五个方面的能力进行评比,两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附表3所示。

3讨论

由以上结果表明,临床护理能级管理模式中的角色互换前后科室的整体工作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证了在角色互换过程中护理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2]。低级护理人员与其高一级的护理人员互换后,该低级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角色互换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临床护理能级管理模式中实施角色互换能够在不影响科室的整体工作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评分,缩短低级护理人员的培养周期,节省资源,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医院和各医疗结构的临床实践案例的越发复杂,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的掌握包括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护理继续教育是多方面综合发展的需要。

1.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由于护理学科是一项复杂、综合且在不断发展中的学科,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都不可能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总是处在不停的更新之中。而且近年来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临床护理也慢慢地开始向家庭、保健中心、社区等多个方向发展,开始转向对各类的疾病的防治层面中来。因此所涵盖的范围从原来的医学开始向人文、社会、心理、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发展。

2.护士自身发展的需要新时代的社会护士的角色定位已经发生了新的改变,护士不再单单只是为了护理病人,帮助病人减轻疼痛,维护病人的健康,照顾病人的日常生活起居等,更多的是开始向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要更好地加强对各类疾病的预防上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护士的工作范围也更加广泛了,因此一个新时代的合格护士,不仅需要具备医疗护理只是,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样也需要精通,因此护士必须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平台,更多地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更好地为自身的职业发展提供充电的机会。

二、护理继续教育的方式

首先,根据接受教育的护理人员的结构组成,以及具体特点的不同采取分层次、分要求的继续教育方式。按照他们的学历、职称、经验、知识能力、技术水平以及工作年限的不同进行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教育,进行不同程度上的侧重。例如,对护士长和职称高一些的护理人员,重点进行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临床疑难问题解决的教育培训,更好地做好景上添花的工作。对于临床经验丰富、护龄较高人员可以通过的学术交流、外出进修、国外深造等方式,不断提高其实际的科研能力。对于高校护理专业的教师,通常会进行一些专业知识教育相关的培训,增强实际的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努力培养专业的领头人。对于年轻刚毕业的护理人员,重点放在加强他们的实践技能训练,提高操作能力,更好低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方面。对于一些短期聘用的合同制的护理人员,应该重在加强岗前培训,提高其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重在进行基本的临床护理知识经验的传授,以更好地加深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的学习。

三、提高护理继续教育临床效能的对策

要想真正提高护理继续教育的临床效能,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策略。

1.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方案要加强对指导教学活动的教育方案的设计与计划力度,制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要去,对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阶段性的分类,明确每个教育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所要采取的学习形式等。要根据个人的学习反馈情况,合理制定调整、补充、删改计划,合理而有针对性地完成整个教学进度。一定要遵循按照计划、按照需求、按照层次、按照实际的反馈效果来合理组织继续教育学习,最大限度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质量。

2.增加继续教育的学习途径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创造多样化的学习途径。首先,可以根据护士工作的时间安排,选择短期、函授、业余教学、周末班、集体讲座、微课播放等多种形式教学,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同时合理地补充学习。其次,利用网络远程教育。可以选择合适的集中时间,在固定地方播放教学视频,由专门的会场主持人员合理地指导学习活动。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远程教学视频,记录笔记,分析总结来丰富和提高自身的知识,达到补充学习的目的。最后,也可以在科室内部举办专题研讨会、技术交流会、临床问题分析等多种形式灵活学习安排,这种学习主要是以科室内部的专业理论交流为主。

3.实施多形式的灵活考核方式任何形式的学习要想获取预期的效果,必须对整个的学习过程进行的监督,对最终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必须加强对受教育人员的科学管理,能够保证给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压力。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可以采用全理论考核形式,或者综合实践考核形式,或者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的形式。实习严格的学分制的管理,建立护理继续教育的个人档案,实现网络规范化管理。也可以对学生采取适当的激励制度,如对于学分考核不合格者要求补考,对于学分达标者在年终的评审考核或者评优、聘任、晋升等方面,可以适当予以关联,从而更好低提高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篇10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urse Clinical First Aid Ability Evaluation Tools/ZHAO Jun-zhu,WANG Qiao-hong,YANG Hu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0):142-145

【Abstract】 Clinical first aid ability is one of the nurses evaluation is equal t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job,how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and use of effective assessment tool to evaluate and improv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nurses and quality of work is the nursing manag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rrent problems.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clinical first aid ability training progress,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emergency capability assessment tool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Key words】 Nurse; First aid ability; Evaluation tools

First-author’s address: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0.039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工作对护士核心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急救能力是护士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若护士的临床急救能力相对不足,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不能有效的判断并及时的协助医生做出诊治,那么必然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如何客观评价护士的临床急救能力,确保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通过对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定位以及评价,对护士实施不同层次的教育和培训,能使护士在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保持较强的职业胜任能力。本文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的文献,现综述如下。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能力(ability) 在我国的《辞海》中将能力诠释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2]。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能力是需要渊博的知识、端正的工作态度以及可以观察的技术或技能,即实施特定的专业的服务的才能。而更多的学者认为能力是“个人履行其工作的现存或潜在的才能”[3]。贾彦彦等[4]结合我国对各类人才能力的要求,将人的能力分为3个组成部分:即能力的人格要素,能力的态度要素,能力的知识、技能要素。

1.2 护士能力(nurse’s ability) 在护理领域内,能力被广泛引用作为评价护理实践水平的有效指标[5]。关于护士能力Benner[6]提到:“护士能力是指在现实世界中,在各种不断变化的环境当中,护士执行工作的能力以及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的能力。”Girot[7]认为护士能力是两种行为的组合,也就是说,当护士在执行一个任务时的实际行为和心理学思想的综合。Chapman[8]也提到,护士能力并不是护士知道他们能够做什么,最重要的是要在理解患者后,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去照顾他们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处置。

关于护士能力的概念一直争鸣不断,直至2003年国际护士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总结并了具有全球指导性的国际通科护士能力定义。护士能力是护士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有效运用知识、技能和判断的表现水平[9]。我国刘明等[10]为确定护士能力的含义也进行了质性研究,并指出护士能力的定义应强调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护士将知识、技能、态度有机结合的能力水平,包括临床护理、伦理与法律、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评判性思维、领导、人际关系、科研8个方面。

1.3 护士临床急救能力(nurse clinical first aid ability) 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可以敏锐地、及时地发现患者的不同病情及其变化状况,并给予分析、判断,利用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做出沉着、果断、合理的抢救或护理处置的综合能力[11-13]。

2 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培养进展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对急救医学已经表现出十分重视。特别是欧美等先进国家,以美国为代表,在进行急危重病救治时配备急诊专业注册护士。对护士的培养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注重规范化、标准化的专科培养,并进行权威的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机构进行认证[14]。自2002年起,日本护理协会就已经开始要求急诊护理专业的护士必须精通三级急救医疗工作[15]。

我国相对发展的较晚,但也逐渐开始注重培养护士的临床急救能力,如戴淑旦[16]认为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应分别从分工明确、定位合理、动作迅速、程度准确、无重复动作、应急流程执行到位、突发事件处理合理、规范抢救记录、良好的沟通能力、体现人文关怀等10个方面进行培养。张晔[17]认为产科病房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应从病情观察与评估、角色分工、操作熟练正确程度、急救仪器与物品的准备及使用、抢救药物使用、执行应急流程、突发事件处理、抢救记录、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等10个方面进行培养。这些培养内容都更倾向于临床急救技能,而忽视了急救意识方面培养,因此仍有其不足之处。

3 护士临床急救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

3.1 国外 国外对护士能力的评价研究较为成熟,而且许多家国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对应的急诊护士急救能力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如美国的6D表格,具有领导能力、重症监护能力、教学与合作能力、交际沟通能力、计划与评估能力、专业发展能力6个维度[18];芬兰的护士能力表格,包括辅助角色、管理能力、治疗干预、质量控制、指导教学、护理诊断、技能水平7个维度;韩国护士的能力测量量表,包括执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伦理道德、协作、专业精神、自我完善7个维度[19]。

2006年NONPF(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Nurse Practitioner Faculties)在为所有的急诊初级护士制定了核心能力后,美国急救护理协会(Emergency Nurses Association,ENA)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急诊初级护士急救能力标准[20],该能力标准从知识、态度、行为和技能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共8个维度58个条目。2010年美国学者Hoyt等[21]应用德尔菲法构建了急诊护士急救能力的评价指标,最终确定的83项评价内容全部为技术操作能力。除此之外还有Jean[22]的急救护士基础知识培训评估工具,主要包括需求评估、学习评估、计划评估、经验评估、在职教育等;Gill等[23]进行了重症监护单元的临床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Articles等[24]进行了急诊护士能力量表的研究。

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虽不像美国对急诊护士急救能力标准进行了单独的界定,但其制定的急诊护士核心能力标准都涵盖了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标准。1992年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共同制定了急诊护士急救能力评价的标准[25],包括专业实践、批判性思维、分析及护理的提供、协调合作及治疗实践四个维度。2007年加拿大急诊护理协会制定了急诊专科护士的急救能力标准[26],并强调急诊护理抢救技术及护理程序对急诊护士工作的重要性。

3.2 国内 近年来,我国各大医院相继对本医院某些科室护士的临床急救能力进行了评价,但大多采用的是自设问卷,如张娟[27]自行设计了针对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评价问卷,该问卷共有5个维度52个条目及细则。严秀芳等[28-31]采用自设问卷调查表对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进行调查。罗伟燕等[32]自行设计的对肾内科低年资护士夜班应急能力评价的问卷包括病情观察能力、应急配合能力、护理急救技术、专科理论知识、独立工作能力5个方面,其中夜班独立工作能力由护士进行自我评价。贺学敏[33]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9名急诊科医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总结出急诊护士急救能力评价的5个方面,即基础及前沿专业知识、护理技能与急救配合、护理临床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质。

黄萍等[34]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初步构建了涵盖4个能级共80项具体评价指标的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包括急诊护士能级框架、能级准入标准和各能级技能要求。莫美珍等[35]采用自行设计的咨询表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最终确立了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共有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40个。

4 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纵观当前有关于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文献和实践,现阶段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培养及评价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国内外虽然有很多关于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评价标准,但多是针对急诊科护士,对于非急诊科护士的急救能力评价普遍采用自设问卷,其信、效度较差,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客观的适合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测评量表。(2)在临床工作中,管理者往往偏重于对护士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其在基础护理服务上达到优秀,而轻视对其急救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时候非急诊科的护士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承担起急救任务。(3)对护士临床急救能力培养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并且只重视培训而轻视复训。(4)对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考核标准过于笼统,多为定性指标,培训效果只是理论、技能考核,缺乏对其能力的量化考评标准,使得许多评价指标流于形式,考核成绩的可比性不强,不能使护士的急救能力水平得到充分、全面的验证。

5 小结

总之,我国对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研究尚处于分散状态。因此,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经验,找寻理论与现实的依据,建立一套科学的、规范的、行之有效的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量化评价标准, 是促进我国护理事业向全球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春玉,李玉肖,李瑛.低年资护士医嘱处理情况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1):13.

[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3] Whelan petency assessment of nursing staff[J].Orthop Nurs,2006,25(3):198-202.

[4]贾彦彦,王宝珠.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系统的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8.

[5] Alison petence versus performance:which is more important[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4,89(25):525-531.

[6] Benner P.Issues in competency-based training[J].Nursing Outlook,1982,30(5):303-309.

[7] Girot E A.Assessment of compet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Nurse Education Today,1993,13(2):83-90.

[8] Chapman H.Some important limitations of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with respect to nurse education: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J].Nurse Education Today,1999,19(2):129-135.

[9]徐建鸣.护士核心能力研究进展[N].现代护理报,2006-03-14(002).

[10]刘明,Kunaiktikul W,Senaratana W.中国注册护士能力架构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91-694.

[11]王玉霞.产科护士急救能力的培训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788-789.

[12]胡清,金勤,王琦,等.微型培训模式在ICU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4):4188-4190.

[13]吴晓贞,宋启慧.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的方法探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20(4):171-172.

[14]赵丽婷.临床护理人员急救能力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0(11):974-975.

[15]广濑千也子.日本专科护士认定制度的现状与展望[J].刘瑞霜,译校.中华护理教育,2004,1(2):88-90.

[16]戴淑旦.急救模拟演练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1):27-29.

[17]张晔.应用急救情景模拟演练提高产科病房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J].护理与康复,2013,12(3):278-279.

[18]贺茜,吴欣娟.国内外护士能力测评量表的发展概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9):80-83.

[19] Schwirian P M.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nurse:A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J].Nurs Res,1978,27(6):347-351.

[20] Des petencies for nurse practitioners in emergency care[D].Emergency Nurse Association,2008.

[21] Hoyt K S,Coyne E A,Ramirez E G,et al.Nurse practitioner delphi study:competencies for practice in emergency care[J]. 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 Je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Association,2010,36(5):439-449.

[22] Jean C.The participation of emergency nur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knowledge assessment tool(bkat)for theemergency department[J].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2013,39(3):238-244.

[23] Gill F,Lesie G,Satherland K.Evaluation of clinic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ool(CPAP)within a critical care context[J].Austr-ilie Critical Care,2006,19(3):105-113.

[24] Articles R.Developing assessment of emergency nurse practitioner competence-a pilot study[J].Journal of Advance Nurse,2005,50(4):425-432.

[25] petency registered nurse[S].Melbourne:Australian Nursing & Midwifery Council,2005:1.

[26]郭燕红.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J].现代护理,2004,10(9):785-786.

[27]张娟.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系统化培训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3):96-99.

[28]严秀芳.应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实践及其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79-80.

[29]戴晓芳.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急诊儿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实践及体会[J].当代护士,2011,19(6):166-168.

[30]陈兰,刘蒲英,李艳.情景模拟结合PBL在产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4,22(7):177-179.

[31]许素芄,刘晓为,李桂宝,等.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22-924.

[32]罗伟燕,谢月霞,陈锦玲.肾内科低年资护士夜班应急能力培训的实施[J].当代护士,2015,23(1):184-185.

[33]贺学敏.急诊科医生对护士急救护理能力需求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3):834-836.

篇11

一、临床能力现状

(一)调查工具和对象。我们采用自制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后临床能力调查问卷》[1]对学校408名高职护理实习返校学生(学生组)和医院232名带教老师(带教组)进行调查,有效问卷634份,其中学生组403份,带教组231份。问卷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的主要目的及专家意见建立,问卷分为6个维度共60项条目,每个条目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问题全部是单选题,有很强、强、一般、差和很差5个答案等级,对各等级分别赋予5、4、3、2、1等5个分值。本次调查结果如下。

(二)结果。(1) 护生临床能力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实习后护生临床能力的6个维度学生组和带教组评价各项均分均在3分以上(临床护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护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6个维度学生组评价情况为3.727±0.470、3.209±0.414、3.441±0.538、3.159±0.535、3.228±0.502、3.242±0.483,6个维度带教组评价情况为3.700±0.515、3.300±0.455、3.368±0.484、3.059±0.401、3.071±0.426、3.131±0.417),临床护理能力的评价无论是学生组还是带教组评价得分均最高,位于6个维度之首(见表1);60个条目中,50个条目V分>3分,其中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均分为4分。结果说明高职护生实习后临床能力基本达到了学校教学目标的要求,护生实习后临床能力总体不是很强,临床护理能力在六项能力中比较强。(2) 护生专业发展能力和社区护理能力较低。在本次调查中,专业发展能力和社区护理能力显示相对薄弱。社区护理能力评价两组得分最低,位于6个维度最后(见表1),该维度7个条目有3个条目(独立进行社区评估、独立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在社区独立开展健康咨询)均分

二、临床能力提升对策

(一)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临床能力。(1)强化基本操作技术和急救技术。实施项目教学,以任务引领、理实一体化、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优势,提高学习效果;以省级、国家级护理技能比赛促进护理教学,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运用高仿真模拟人系统进行救护训练,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病例引导下,将单一的技能训练转变成综合护理知识的运用,在强化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她们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2)加强健康教育和人际沟通实践教学。一是增加《护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课程教学的实践课时,使护生掌握基础理论、策略和形式。二是加强临床教育实践,使学生掌握不同的个体在不同时期对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能采用不同的形式开展健康宣传品的制作、专题讲座和家庭健康教育;通过案例、情景、临床实践等让学生主动建立主导的护患关系,使护生找准沟通切入点,正确应用沟通技巧和方式,使专业知识得以真正有效应用。(3)多种途径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采用融入生命教育的案例教学法, 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院合作开展开放式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日记教学,构建“学习-实践-学习”的良性机制,促使学生面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疑问,促进了护生学习,提高职业能力。总结复习性概念图示训练,促使学生进行评判性的思考,学会从整体的角度看待病人。实习过程顶岗实习采用临床真实环境和更符合护理伦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判性思维的训练,体验病人病情动态变化,做出对应处理,将理论与实践及时有效结合。

(二)加强社区护理教学,提升社区护理能力。(1)完善社区护理课程体系设置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于临床,社区护理教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滞后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求,学校教育无论在学时安排、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与社区护理人才培养需求尚欠匹配, 因此,学校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开设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如社会医学、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人文与关护、老年保健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心理学、信息学、社会调查研究等,培养知识层面上合格的社区护士。(2 )重视实践教学。加大社区实践比例、增加社区实习时间,以家庭病床为依托开展社区护理实践,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家庭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地运用于各家庭,如建立健康档案、健康调查、儿童预防保健、营养饮食情况、妇女保健等。

(三)转变能力评价观念,培养专业发展能力。(1)强化专业认识。专业发展能力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指标,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岗位竞争实力。专业发展能力培养对推动护理学科发展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次调查发现护生实习后专业发展能力薄弱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各医院实习带教的主要内容是各种技能的训练,对科研、管理等专业发展方面关注较少;学校教师对高职护生的专业发展、长远的规划缺乏较深的理解,学生在护理科研、护理管理课程教学中实践训练较少。为此学校和医院双方加强认识,重视护生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2) 完善评价模式。有关调查表明临床学习环境对护生专业能力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与临床护理教学的评价体系也有关。实习前采用临床能力培训模式,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教学计划开发+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培训。实习过程中以临床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临床能力指导评价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环节标准,倡导反思式学习,逐项完成实习任务。

(三)开展项目培训。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专业发展能力比较。薄弱的6个条目,开展《护理科研设计》、《科研论文》和《创新》等项目化讲座,即强化培养某种能力提升计划的专题讲座,进行创新作品设计和科技查新实训,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比赛,并形成能让实习护生模仿实践的实施项目,通过项目任务的实施完成,提升预设能力。

篇12

[中图分类号]R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1-51-04

护理研究生教育在护理高等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到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前景,为国家和地区培养高素质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护理管理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起步晚且大部分为科研型人才,其临床操作技能及临床经验相对欠缺。随着护理研究生队伍的不断壮大,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也逐步实现由科研型人才转向培养能够把护理理论和实践操作完美结合,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全面技能的临床护理专家,这使得临床核心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单导师制”容易导致研究生知识面局限,能力锻炼不足。为培养以临床核心能力为中心的综合型护理人才,由1名导师主导,2~3名来自实习科室、具有丰富带教经验的临床导师及1名临床医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的培养方案在不断地实践探索过程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贵州省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编制床位1200余张,护理单位30余个,每年接受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层次的实习生、进修护士200多人。本次研究随机抽取2011、2012级护理临床型研究生15名为对照组,2013、2014级护理临床型研究生16名为实验组。两组于2015年1~12月进入临床实习,对照组分别为内科、外科、ICU、急诊科室、手术室、妇产科(6个科室,每科室实习2个月)进行轮转,实验组实习科室由导师及研究生根据个人发展方向协商制定(6个科室,每科室实习2个月)。两组实习研究生年龄、性别、学历、生源等基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研究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由研究生院负责学生理论及护理专业操作技能的学习,考试合格后进人临床实习。采取传统护理临床实习带教方式,根据护理研究生培养计划及科室计划安排教学内容。

1.2.2实验组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在校接受常规研究生课程教育,进入临床后在科室中继续学习理论、操作课程。由导师及研究生商定实习内容、时间安排及实习科室。由临床护理经验丰富、临床教学效果好、临床护理科研意识强、临床护理管理能力强护师以上人员担任护理研究生临床导师;由临床导师和高年资医生共同组成教学小组,研究生导师总负责研究生的培养。每周实习研究生要参加一次临床技能培训,针对不同护理操作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老师完成授课后给学生练习时间并考核。

1.2.2.1准备阶段 实验组研究生导师带领“教学团队”召开小组会议,全方位分析该研究生的情况。在“以临床能力为中心”的目标宗旨下,由导师团队和研究生针对专科性掌握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培养方法、评价方法共同制定详细具体的培养计划,并制定详细教学计划进度表。对临床导师进行统一培训,让他们进一步认识研究生带教方法改革,了解该研究生的重点培养方向,要求临床导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维、教学及独立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为学生建立临床带教教案,记录研究生日常表现及考核成绩,定期与研究生导师沟通。

1.2.2.2实施阶段 在研究生入科实习时,向研究生详细介绍在该科室的教学目标,使每位实习护理研究生清楚自己该科学习的阶段性目标、最终目标及所需掌握的重要操作技能。临床导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引导研究生发现问题,自主思考并逐步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协助研究生完成实践目标,教授研究生专科临床实用操作技巧及中医特色护理操作。培养研究生善于发现临床操作中可以创新、改造之处的能力。

第一周:初步认识阶段由“导师团队”高年资护士负责带教,带领参观、了解本科室基础设施,熟悉相关规章制度。认识本科室医护人员,对在该科室就诊的患者及其所患疾病有初步认识,熟悉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相关流程。加强无菌操作观念及三查七对意识,清楚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

第二、三周:医师带教阶段由“导师团队”中的临床医师向实习研究生讲解本科室常见疾病的表现症状、治疗方法、常规用药知识以及出现突发状况的应急办法,树立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意识。跟随带教医师查房,掌握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在交流的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相结合,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全方位了解疾病诊断、治疗、预后情况,能正确理解实验室检要指标的意义。

第四、五周:护理操作阶段研究生本科(或专科)实习阶段大多是在西医院,具有一定西医护理操作基础,因此带教护士应重点教授学生本科室中医特色操作,如中药熏洗、艾灸、穴位贴敷等,熟悉药物配伍禁忌,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医嘱及书写护理文书,并逐步实现学生独立处理医嘱,使护理研究生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

第六周:护士长带教阶段实习研究生辅助护士长进行日常行政工作,了解医院护士管理制度、物资管理、成本控制等相关制度和方法,让他们熟悉护理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及标准,学习统筹排班及与护士交流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使研究生参与进本科(或专科)生带教过程,为研究生安排4~8课时理论课授课时间,锻炼研究生教学能力。在第六周末对研究生进行测试和评价。

1.2.3评价方法 各科室实习结束当天对研究生进行综合考核,90分以上为优,80~89分评定为良,60~79分则为中,60分以下为差;出科前2~3d向研究生发放对临床导师满意度调查表。出科前,对护理研究生进行该专科常用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对两组得分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出科综合考核成绩分析

将两组实习研究生出科成绩进行整理分析,按优、良、中、差四等级分类汇总(见表1),采用统计学分析,故可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不同,即实验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32

2.2技能操作能力比较

如表2所示,由两组实习研究生技能操作考核结果可知,实验组教学方案在技能操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

2.3实习生满意度比较

调查两组实习生对其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调查结果采用进行统计学分析(见表3),可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其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不同,即实验组研究生对其带教方案满意度高(P=0.023

3讨论

3.1护理研究生专科理论知识的培养

护理研究生经历本科或专科阶段的学习,具有较为扎实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基础,但往往欠缺应用性知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研究生临床实习应当是把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内容紧密结合的过程。在临床导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准确、及时、有效护理措施的能力,熟练掌握本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及中医护理操作,具有整体护理和辩证施护的中医护理观念。

3.2护理研究生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

在护理基础技能方面采取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即学生课下自行学习相关护理操作之后进行操作演示,在演示过程中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临床导师进行点评并指出不足后学生进行练习;对于专科领域护理操作技能及中医特色护理操作,我们则采用精讲点拨教学,学生在学习操作前了解相关知识,在观摩临床导师为患者进行过该项护理操作后,学生医院护理操作实验室进行回示,临床导师评估合格后该实习研究生可对患者进行此项护理操作。通过临床实习强化、规范研究生操作技能,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3.3护理研究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护理管理需要拥有思想、有能力、有素质的人才,护理研究生将是护理行业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来源,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了培养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的任务。安排护理研究生在护理部进行实习,参与全院的护理管理,参加业务行政大查房,熟悉了解宏观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病历质控、绩效考核、目标责任等内容;同时还应安排在每个科室实习时跟随护士长参加科室具体工作的管理,了解人员排班、物资管理等,让他们知晓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及标准,培养研究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善于发现医院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3.4规范各种护理文书书写及记录

正确掌握各种护理文书书写、护理病历书写是临床实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护理文书及护理病历书写可以使护理研究生掌握主要护理文件书写格式和规范,培养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其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3.5护理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护理研究生教学能力,研究生每轮转到一个科室,要按计划举行面向本科生、大专生的理论知识讲座(4~8课时);承担科室部分基础及专科护理技能的教授任务和科室的小讲座、教学查房并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全院实习本科生的大讲座等。研究生授课期间临床导师旁听,课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使研究生在本科生、大专生带教及科室讲座过程中的到锻炼,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在各专科实习最后1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本专科中医特色护理进行授课展示,授课后由临床导师及护士长从授课内容、课件、授课仪态等方面进行点评。

3.6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培养过程中,其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不能懈怠。要求学生每月至少听取一次学术报告,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科研意识。鼓励研究生跟随导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听取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科研理念、研究方法以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在与外界交流中不断提高自身科研内涵。

3.7综合能力的培养

篇1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and continue nursing on self-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lostomy.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80 cases of colostom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 = 40) according to admissio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mbin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and continue nursing care: the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accepted clinical path nursing and after discharge by continuing nursing car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elf-care ability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6 months of operation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car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Overall health(79.01±12.14)points、Physiological function(74.45±14.01)points、Physiological function(65.31±10.14)points、Bodily pain(69.89±11.12)points、vitality(80.56±14.25)points、Social function(80.45±14.53)points、Emotional function(90.05±17.68)points、Mental Health(76.23±13.45)point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Overall health(67.21±10.02)points、Physiological function(64.42±10.14)points、Physiological function(56.47±8.75)points、Bodily pain(63.48±10.45)points、vitality(71.49±12.26)points、Social function(73.63±12.24)points、Emotional function(74.56±13.52)points、Mental Health(65.56±12.96)points](P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ontinuous nursing; Self-care ability; Quality of life.

结肠造口是指在结肠部位做人工通道,将肠内容物引至体外,此种手术方式是胃肠外科治疗胃肠肿瘤常用的治疗方式[1]。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临床上结直肠癌的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大提高了造口手术率。相关资料表明,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0万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接受造口手术治疗,虽然造口手术治疗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寿命,但是造口手术改变了患者的生活方式,随身携带的造口袋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2]。相关资料表明,造口患者予以相关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3]。为进一步研究临床护理路径与延续护理联合护理对肠造口患者的影响,该文对该院2013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肠造口患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肠造口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上确诊为结直肠癌并接受造口;②有一定的文化程度;③经相关检查及临床诊断未有远处转移或全身转移;④患者知情;⑤肠梗阻的造口病人。排除标准:①伴有原发性心、肺、肝、肾、血液系统等疾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③不能自觉配合完成认知功能评估。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4.56±10.29)岁,文化程度:小学4例,初中9例,高中或中专21例,大专及大专以上6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5.12±10.47)?q,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8例,高中或中专22例,大专及大专以上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如发放造口护理手册,行常规造口护理,予以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并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观察组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与延续护理联合的方式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 患者住院期间予以临床护理路径 在围手术期间对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式。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造口定位、造口者探访等,使患者对造口有一定的了解,了解造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患者以最好的心理及生理状态迎接手术。手术后根据患者病情、造口情况、患者学习能力及参与意识对患者进行分阶段性个体化护理和健康教育。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规定,患者在术后每天完成不同的护理方式及教育,具体到0~2 d,3~4 d,5~6 d,7~9 d,10~12 d及出院前,同时还要对患者的造口进行观察与评估,告知患者造口袋的种类与特点和换造口袋的方法与技巧,及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辅导。患者出院后要求患者注意日常生活事项与复查方法,并向患者介绍有关的社会支持系统等项目,在这一支持系统中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护理侧重点,造口治疗师在每周还有主持1次造口患者与家属集中健康教育。在执行这些护理的过程中要注重效果反馈和质量控制。

1.2.2 出院后予以延续护理方式护理 ①发放造口护理联系卡:联系卡上有专家门诊时间、造口门诊时间、复查方法及要求、咨询电话、预约挂号方式等信息,此卡在患者出院时发放。②定期复查与随访:患者出院后分别在术后1、3、6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与随访,对于不方便来院复查的患者,由专业人员采取电话随访或是上门服务的方式,随访期间要了解患者的患者术后造口的恢复情况,自我护理情况、造口功能情况及日程生活质量等问题,根据患者这些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③建立造口护理专栏:提供相关的造口护理知识,帮助患者解决疑问。④为造口患者开设专门的造口护理门诊:规定门诊时间为每周三上午,造口治疗师坐诊。⑤为造口患者举行造口护理知识讲座与造口联谊会,为造口患者建立相互交流的平台。

1.3 指标评价

1.3.1 生活质量评价 根据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SF-36量表一共有36个项目,共有8个维度包括: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只能、躯体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得分范围从1~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4-5]。

1.3.2 自我护理能力评价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 ESCA) 测定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表一共有43个条目,分4个维度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 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总分为172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6]。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采用计量资料(x±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