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临床护理技能

临床护理技能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08 10:11: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临床护理技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临床护理技能

篇1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b)-0142-02

Real-time evaluation of clinical skills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ZHANG Yan WANG Xinran HAN Binru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Xuanwu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 The real-time evaluation is an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reaction made by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is a practical, progressive and cumulative process, the focus should be a goal for skills, knowledge, attitude, character and communication. Only when the process evaluation and final evaluation are combined, the nursing students' overall skill level can be reflected more accurately. Teachers', classmates', patients' evaluation and nursing students' self evaluation forms and real-time evaluation language can be used by the master to complete the clinical operational skills of the dynamic evaluation. The real-time evaluation focus on the feedback and guidance of the real-time teaching process,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nursing students' confidence in learning, stimulate students' motivation, improve occupation identity, promote the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and reflect the function of real-time evaluation.

[Key words] Real-time evaluation; Skills; Clinical teaching

即时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行为所做出的一种情感和行为的反应,是教学过程中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学现象做出的实时评估。通过调整、控制受评者的后继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手段[1]。自“胜任力本位教育”理念引入护理本科临床实习,试行“护理本科核心胜任力临床带教”以来,如何进行考核评价成为讨论的课题。在操作技能指导的过程中,恰当、实时、科学的即时评价,对于增加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发展,完善考评体系,提高教师素质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1 即时评价的内涵

临床操作技能培养是一个实践、渐进与积累的过程,其重点目标应为技能、知识、态度、品德与沟通。只有将过程评价与终末评价有机结合,才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护生的整体操作技能水平,减少“一项操作论水平,一次考核定高低”的偏差。即时评价注重对教学过程的实时反馈与指导,多维度地对护生进行评价,从而树立护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力,提高职业认同感,促进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真正体现评价的功能。即时评价同时考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行为,帮助教师捕捉到护生在某个领域的优秀品质;同学间的即时评价可增加同学间的竞争力;患者的评定和自评会帮助护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对护理职业的认同,使临床教学充满活力。

2 即时评价的原则

2.1 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评价要着眼于护生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教育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护理教学的出发点。

2.2 艺术性原则

篇2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摘要】  目的 探索双师制在临床护理技能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以2008—2009学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206名作为双师制组;2007—2008学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 176 名作为对照组。双师制组实行双师制教学,对照组实行一带一带教。结果 双师制组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t′=5.820,p<0.001),且双师制组中本科实习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高于专科生(t′=2.773,p<0.01);而对照组的本科生、专科生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无显著性(t=1.687,p>0.05)。双师制组学生对临床带教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5.97,p<0.01)。结论 双师制教学有助于提高和规范实习学生的护理技能。

【关键词】  双师制;临床护理技能;教学改革

the role of biteacher system in teaching of nursing li yunfang, wang weiying, yao shanshan, et al (training centr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clinical skills,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biteacher system in teaching clinical nursing skills. methods of this study, 206 student nurses of 2008—2009 school year served as biteacher system (bts) group; 176 students of 2007—2008 school year as control group, oneonone apprentice system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record of clinical skills of biteachersystem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ose in the control (t′=5.820,p<0.001). in biteacher system group, the record of skills of undergraduates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llege students (t′=2.773,p<0.01); in the control, the difference of the record between the undergraduates and college students was not significant (t=1.687,p>0.05), and the students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biteacher system (χ2=25.97,p<0.01). conclusion the biteachersystem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improvement and standard of students’ nursing knowhow.

[key words] biteacher system; nursing; teaching reform

护理学专业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是护理教育的目标之一[1],临床护理技能教学是护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护理教育的实践性、直观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它既验证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素质。护理技能操作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一带一的带教制度,由于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学生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我们自 2008年7月采用双师制教学方法,指导与训练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7月—2009年4月,选择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 206名作为双师制组,男8名,女198名,年龄19~24岁,其中本科生46名,专科生160名。以2007年7月—2008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176名作对照组,男7名,女169名,年龄20~24岁,其中本科生40名,专科生136名。

1.2 方法

1.2.1 带教方法 (1)双师制教学方法:设总带教老师1名,带教老师8名。 ①对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护理技能培训:学生入科前,总带教老师对带教老师的临床护理技能进行规范培训与考核,合格后方可带教。②对学生临床护理技能进行培训:学生入科后,先由总带教老师进行培训,根据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总带教老师对学生应掌握的技能统一指导,然后再实施教师学生一对一的带教方法。③培训内容:重点训练各项护理技能操作要领、难点,操作的程度,与病人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此项护理技能有关的理论知识。(2)对照组带教方法:不设总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方法。

1.2.2 考核与评价方法 在实习结束前,按照山东省护理人员三级训练标准,对实习学生的基本护理技能进行考核与评价。其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无菌技术、女病人导尿术、心肺复苏、铺麻醉床、穿脱隔离衣、肌内注射、皮内注射、灌肠、会阴护理。另外,对所有实习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对实习带教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学生考核结果以±s表示,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对照组实习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为(8.2±1.7)分,双师制组为(9.1±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820,p<0.001)。双师制组本科实习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为(9.4±1.6)分,专科生为(8.6±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73,p<0.01)。双师制组实习学生对临床带教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5.97,p<0.01)。见表1。 表1 实习学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例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双师制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双师制组中本科实习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高于专科生,且双师制组学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为97.1%,提示双师制教学方法优于非双师制方法。其原因如下。

3.1 双师制教学方法规范了护理技能操作规程

双师制临床护理技能教学中,由总带教老师对带教老师进行统一规范与指导,然后再由带教老师对学生实施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带教老师相对固定,且操作程序统一规范,还能够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个体化指导。

3.2 双师制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

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不仅是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职业价值观、态度、行为、医学伦理学和沟通技巧的培养,这与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水平密切相关。一方面加强临床护理技能主讲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通过专业技能培训、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方式,提高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带教能力,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有序、严格、认真,不断增强教师对临床护理技能的指导能力[3]。另一方面,完善指导教师的评价体系,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并进行相应的奖惩,使之形成良好的临床教学氛围,不断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3.3 双师制教学方法注重了医德医风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双师制教学,获得了作为护理工作者的内心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又为学生更好地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自信心。

3.4 双师制激发了学生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直接推动学生的心理动因[2],规范化训练激发了学生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兴趣,使学生对护理技能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热情,由被动训练变为主动训练。主动询问老师,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找出最佳操作方法。

3.5 双师制加深了学生对技能培训的理解和记忆

规范的演示、讲解,训练中配合提问、启发、矫正操作中的错误,使护生更清楚地感知和理解操作过程,强化了对正规操作的记忆。在护理操作前后,学生通过讲解操作的目的、意义、配合方法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贯穿于技能操作,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中医 护理 体会

Experienc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CM nursing skills

Li Xia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Qitai County,Xinjiang 831800

Abstract In the treatment of TCM,nurs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TCM holds that the human body is an organic whole, for the center with five organ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unity.Therefor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should be 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This requires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staff with the following qualities: self-supervis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solid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keen observation ability and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ique is unique.The equipment is simple, easy to operate.It is economic, and has less adverse reaction.Patients are easy to accept.So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Nursing;Experience

2010年,中医护理工作指南明确将穴位按摩法、刮痧法、拔火罐法、贴药法、熏洗法、涂药法、湿敷法、耳穴埋豆法、艾条灸法列为中医护理技术,将中医传统疗法应用于临床护理范畴,通过实践,现报告如下。

中医护理应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施护

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其结构上不可分割,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在病情观察和护理患者时,必须从整体出发,才能全面考虑,施护得当。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形体、官窍,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局部与整体是辨证统一的,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而腧穴是人体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又是邪气所客之处,因此通过对腧穴的刺激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机能改善,从而治疗疾病。

中医护理注重人与自然界及社会的关系,认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反应。如春夏腠理疏开,表现为脉浮、汗多、少尿,秋冬腠理致密,表现为脉沉、汗少、多尿。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若气候的异常变化,超出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调节功能失常,不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就会发生疾病。社会环境因素变化过于强烈或自身的调节与适应能力减弱,造成心理压力,处理不当也会导致疾病产生。

辨证施护则要求我们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材料,加以分析和判断,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等不同护理原则,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要求,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以“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为一体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

中医护理技术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慎独的职业道德:护士的工作往往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无菌技术、药物的配制、穴位的选取、神志不清患者的治疗护理等,都必须有谨慎的工作态度,不容半点马虎。慎独最能体现一个医务人员的素质,是护士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是决定一个护士是否胜任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阴阳五行的概念与基本内容,脏腑的生理功能,经络的概念与主要内容,病因、方药的基本知识,常用的腧穴等都是需要熟记的内容,同时要遵从医嘱,辨证施护。

规范的实践操作能力: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士要掌握技能,必须要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认真练习基本功,例如穴位按摩,基本要求是选穴准确,按摩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才能达到舒筋整复、滑利关节,活血祛瘀,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增加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护士准确执行医嘱,认真“三查十对”,按照护理操作规程,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患者进行意识、体征、皮肤的评估,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例如拔火罐可能会出现水泡及处理措施,征得患者同意然后进行操作。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指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判断问题的轻重缓急并及时处理,要随时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例如艾条灸时及时掸除艾灰,避免烫伤患者,注意患者隐私的保护,注意保暖等。

良好的沟通技巧:人的心理活动是不断变化的,护士面对千差万别的护理对象,同样的语言与态度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患者,护士要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尊重患者的人格,既要宽容豁达,又要慎言守密,良好的沟通技巧也是护士的一门必修课。

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

中医护理技术方法独特,使用器械简单,操作方便,经济使用,见效快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例如:对中暑患者大椎穴刮痧,寒湿引起的腰痛患者拔火罐和炒盐70度热敷治疗,颈部穴位按摩治疗落枕,中药煎汤熏洗治疗肛肠皮肤疾病,头部按摩治疗失眠。灸法适用于虚寒病症、遗尿、久泻、胃痛等,可起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敷脐疗法也是湿敷法的一种,根据病情不同,选择所需药物研末调和,置于神阙穴用TDP进行热疗,可明显缓解胃脘痛,小儿厌食、腹泻症状。

篇4

《药物应用护理》是一门医学基础课,是连接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的桥梁,以微生物、生理、病理、免疫等学科知识为基础,与内科、儿科、外科、妇科等临床知识密切相关,各科知识在本门课程中相互渗透,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药物应用护理》教材与以往《药物学基础》教材不同,以往的《药物学基础》以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为主,而《药物应用护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和执业资格考试紧密联系,突出表现在用药前、用药中及用药后的护理上。注重药理学的应用性。但是,《药物应用护理》教材中有些内容明显滞后或过时,有些新药的理论和应用空缺,所以在教学中应联系临床用药,及时补充、渗透、更新内容,使药理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教育重在技能培养的教改精神,培养出适应新的医学时代和不断变化的医药需求的合格人才。

2联系临床用药,学用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医药发展日新月异,药物替代和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表现为药物的品种多,新药特药层出不穷,《药物应用护理》课本上所收载的药物,通常是经典的药物,即疗效确切,作用机理明确的药物,而大部分临床应用的药物特别是新研制的药物不能出现在课本上,或者制剂中的主药为课本内容,通过增加其他的附加剂或改变剂型等形式而改变药物名称出现在临床上,学生虽然在课堂学习很努力,对课本内容非常熟悉,但是,当他们进入临床实习时,面对的药物名称却是陌生的,更谈不合理的用药护理,而且,临床医生书写药名的方式及用药的习惯往往与课本有一定差异,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实用性,所以教师为了避免学与用出现脱节,在讲课时要结合课本相关的内容联系药物的临床应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拉近学与用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学生接受知识。

篇5

1.1 临床技术操作能力 临床技术操作能力是护生最基本的能力。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涉及临床技术操作能力的部分较多,主要包括生理产科和病理产科两部分。

1.1.1 生理产科内容(即助产士专业的重点学习内容) 这部分内容有胎儿及附属物辨认、孕期监护(产前检查)、产程的观察及处理。产前检查主要是产科检查中的腹部检查,即视、触、听诊,以及骨盆测量(尤其是外测量)。产程的观察及处理涉及打产包、绘制产程图、观察宫缩、胎心监护、肛查、接生时的会阴冲洗及消毒、保护会阴、娩出胎儿及胎盘、新生儿处理(清理呼吸道、结扎脐带)。

1.1.2 病理产科中的常见产科手术如会阴切开缝合术、胎吸及产钳助产术、臀位助产术等。

1.2 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是指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分析病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操作实验以便了解学生操作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还可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提高其操作能力。有些实验还可以在课后留给学生操作、练习的机会(如会阴切开缝合术、打产包等项目),然后通过抽查或竞赛,使学生操作更加熟练。还可到临床见习(如参观产房及观摩正常分娩、剖宫产术等)。在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有的项目(如骨盆外测量)让学生2人一组互相模拟患者进行操作,以亲身体验患者的感受,这样一方面可增强其爱伤意识,另一方面也可锻炼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2 学生临床技能的影响因素

2.1 实验条件 ①实验器材匮乏,严重影响实验开出;②学生多,实验课学时有限。在教学中,无法做到每一个实验都让每一个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影响了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

2.2 学时 教学大纲规定学时与实际学时相差较大。如教学大纲规定产科学及护理共162学时,其中理论100学时,实践62学时;实际上共有128学时,理论108学时,实践2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有所增加,而实践学时明显减少,这不利于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

2.3 学生个人原因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临床技能训练不感兴趣,不愿意动手操作,使其临床技能受到影响。

2.4 学校对不同专业临床技能要求有所不同,实习前是否对学生统一进行技能培训,也影响到学生临床技能的形成,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

3 临床技能的培养方法

3.1 临床技术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系统理论学习中采用理论讲授,多媒体资料、电教片、课件演示、示教的方法。电教片演示后,由教师示教,然后让学生逐个进行操作练习,教师指导、评价、矫正,并且当场抽查学生操作,以便了解学生操作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还可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提高其操作能力。有些实验还可以在课后留给学生操作、练习的机会(如会阴切开缝合术、打产包等项目),然后通过抽查或竞赛,使学生操作更加熟练。还可到临床见习(如参观产房及观摩正常分娩、剖宫产术等)。在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有的项目(如骨盆外测量)让学生2人一组互相模拟患者进行操作,以亲身体验患者的感受,这样一方面可增强其爱伤意识,另一方面也可锻炼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3.2 临床思维能力(动脑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上升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无法指导实践。通过课堂上结合典型病例讲授疾病,逐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每一章结束后,集中进行病例讨论,反复训练,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多设问,并引导学生解答所提出的问题,以便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方法、习惯。在病例讨论教学时,针对学生面临实际现象与问题时不知所措、不会归纳与综合,即使会推理演绎也难以解决问题[2],在学习和工作中缺乏独立自主能力、思维方法,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顾此失彼等现象,教师应启发学生如何认识疾病,通过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使其掌握临床思维方法,学会独立思考[3]。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是观察、判断、推理方法的运用,注重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训练[4]。如此反复训练,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临床产科诊断及护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模拟临床工作,一方面可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进而强化他们的临床思维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是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工作的必备能力之一。

综上所述,只有在中职助产士专业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 吴英姿,王莉.将就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中职护生在校教育的全过程.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94~9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