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8 10:11: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工业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TE991.2]文献标识码:A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根据联合国全球规划署的统计资料显示,到2025年,全球将会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面临着中度或者是重度的用水紧张问题,尤其是作为水资源短缺的中国来讲,水污染日益严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对城市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一 水污染原因
随着经济和城市的不断发展,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人们改善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随之增长。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水污染情况十分严重,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造成我国水体环境严重污染且难以短期解决的原因主要集中这两个方面。
第一,城市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便被外排,个别企业水污染治理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一些农村的乡镇企业,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缺乏,设备产品制造水平偏低,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以及工程项目实施和运行监管的技术支撑不足,都是造成工业污染的重要原因。
第二,农村污水是不同于城市及中小城镇的另一种类型,具有点多、面广、量小、分散等特点。所以,农村水环境质量状况更令人担忧,个别地方发生了一些水污染事件,农民用水灌溉,西瓜等经济作物遭到毁坏;有的鱼塘灌入了污水,成塘的鱼苗出现死亡;进而群众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面对农村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发展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管理水平低、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的不完善,涉及资金投入不足。建站和运行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导致无法集中处理生活用水。目前,我国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上进展缓慢,尚无适用的处理技术,更缺乏标准规范,成为我国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重大技术瓶颈。其次,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环保意识淡薄,生活垃圾的随意处理。对环境危害的源头和危害程度往往认识不清,对潜在的环境危害往往忽略掉,最后导致对水资源的污染呈现上升趋势。
二 水污染现状
第一,以辽宁省为例,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的过度消耗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辽河沿岸分布着许多大型或特大型工业城市,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难以得到控制,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内,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加剧了城市水污染。近期刚刚曝光的辽宁阜新地下水被污染20多年变成了“绿茶”,水中六价铬最高超标30倍,可能致癌,对环境有持久危险性,给人们再度敲响警钟!这对企业排污标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我市的造纸、化工、医药、皮革等企业,正面临着达标即生存、超标就淘汰的艰难选择。地下水污染形势已日趋严重,这一点已经广为人知,但是每个地方的具体污染情况如何,却很难说清。目前我国国家级的地下水监测点不足2000个,其中很多监测点的监测设施由于多年失修遭到破坏,以致监测数据无法正常获取。而按照我国国土面积,至少应该保持2万至4万个。治污,先要摸清污染“家底”。“只有长期监测、跟踪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过程,才可能对地下水污染的形成、演化、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判,从而‘对症下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田延山一语中的。
第二,生活污水的排放,不容忽视!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其中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50―4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这就需要城市排水管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相对而言,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普遍比较落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直接进入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据统计,目前有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农村污水除处理率低这一显著特点外,间歇排放,排量少且分散,是农村污水的又一典型特征。此外,农村污水氮磷浓度高且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细菌、病毒等,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从而引起水环境的全面退化。
二 水污染防治措施
水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是解决水环境危机的关键环节,不能够一蹴而就,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水污染的防治在防治的过程中需要广泛借助各方力量。具体说来,主要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解决现有的水污染问题,需要服从国家层面的协调机构统一部署。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各省市都在严格执行。为确保法规和实际相结合,并且能够贯彻实施,各级政府应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法稳步推进治理工作,并且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起工业废水排量标准系统,将废水的排放量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于违规排放的企业需要立即关停,通过这种手段促使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实施清洁生产,同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决不允许企业将治理的成本转嫁给社会。除此之外,企业需要不断加大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基本建设投入,依靠科技的支撑,建立科学的工作平台,提升自身的能力,通过重大科技攻关与科技创新,攻克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国内实际需求的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方案,做到城市水环境质量综合改善、饮用水安全保障、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污泥处理处置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优化,确保良好的人居环境。
第二,针对城市生活污水的现状,首先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采用分流制下水道系统或者是合流制系统的措施,提升排水系统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集中力度对居民小区和施工建设区域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应用分流制排水系统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生活污水处理的成本。其次,完善农村排水系统,提升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实践中,最通用、节俭、能够体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是厌氧沼气池。它将污水处理与其合理利用有机结合,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同时,要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开展农村环保科普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水污染防治法,同时宣传水源保护、河流治理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凝聚公众参与环保工作合力.
结束语:
水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是一项长久而又艰巨的任务,应激发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热情。面对严峻的水污染问题,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做到人人重视、参与,政府部门、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杰 大气与水污染的防治 中国环境管理丛书[J] .2008年第03期
[2] 邱士军 吕振山 浅析城市水污染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30期
1.引言
尽管当前我国经济水平、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城市化进程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与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尖锐。群众对于环境污染反应也愈发激烈。而其中大气污染同噪声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统作为城市污染中四大组成要素。如何应对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主要议题,也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当前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2.1空气污染
当前城市污染中,空气表现最明显。随着科技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交通工具也成倍增长,机动车尤其是汽车数量普遍应用,排放出大量的汽车尾气。尽管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缓解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但仍是当前城市空气污染中主要的污染源,由于尾气排放而引起的空气污染,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我国包括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在内的大部分区域均在承受着雾霾的污染,空气质量也在不断的下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2噪音污染
2.2.1交通运输噪声,具体是指机动车辆在城市交通干线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我国城市噪声源中40%以上来自交通噪声。
2.2.2工业生产噪声,主要是指在工业生产中,在对固定或辅助设备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周围生活环境产生干扰的声音。其噪声波动幅度较大,从20dB-125dB不等,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主要原因。
2.2.3社会生活噪声,是指除交通运输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以及工业噪声之外的,因人为活动而引起的对周围生活环境有干扰的声音。
2.3水污染
城市中水污染,主要是由于人口密集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废水、废气以及垃圾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生活污水的城市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具体而言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包括厕所、浴室和厨房等排出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
2.4土壤污染
城市土壤污染严重危害着生态景观植物。当前对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口的集中分布,使得的城市土壤面积不断缩小,合适种植环保型植物的原生土壤已经基本退化。部分城市因为水污染严重,如铅、汞等重金属向土壤中渗透,对城市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建筑物的翻新重建也会造成大量的固体垃圾遗留,导致绿化环保植物的栽种必须另行购置土壤;
3.城市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1大气污染措施
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清洁型新能源;对燃料进行预处理,以减少时产生污染大气的物质;引起燃烧设备,提高燃烧效率;完善资源分配结构,利用先进技术净化工业及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从高污染车入手,抓重点排放源的消减。政府应加强监管,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减少工业事故型无组织废气排放。
3.2噪音污染治理措施
城市噪声的防治是比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治理实际难度更大。因此,对其的治理,必须应用多种方法配合综合进行。例如,将声环境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强化法律宣传力度,提髙群众保护环境的法制意识、加强噪声声源、传播途径、接收处的防治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噪声监测体系加强城市绿化,充分利用城市绿地降噪的功能等手段进行综合防治。实现城市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2水污染防治措施
集中处理城市工业及生活污水,建立专门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工业废水水质只有在满足城市下水道标准后,尽可能的将排入城市下水道,与城市废水合并处理。对于不能满足标准的工业废水,在工程内部先进性适当预处理,才能排入下水道。加大节能节水宣传,提高城市用水循环率。
3.3土壤污染措施
土壤污染的防治需要完善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采用植被修复法,利用植物较快的吸走或降解土壤的污染质,而达到进化土壤的目的。土壤污染污染必须做到“预防为主”。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控制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及建筑固体遗留。
结语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范围仍在不断加大,而城市环境污染源也日益复杂,因此必须做好环保意识的宣传,加强政府的监督与调控。通过政府与社会市民的共同努力,推动城市环境改善,创建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成。尽管如此,我国的江河、湖泊却成了倾倒有毒废水的下水道,全国目前有3.2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其中,因水污染造成9000多万人饮用水不安全,我国的水污染事件层出不穷,触目惊心,中华水污染逼近危险临界点……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污染了我们的水?
一、我国水污染的现状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的根源来自工业排放的废水、污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流失等。2010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河流水质不达标率近40%,其中丧失利用价值的劣五类水20%。
1.工业废水污染
工业废水是我国水污染日益加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力度虽然在增加,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仍呈上升趋势。根据《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2010年我国工业污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上年增加1.3%。工业废水污染最严重的主要来源于化工、造纸、印染和电镀等行业。工业废水造成的污染主要有:有机需氧物质污染、化学毒物污染、无机固体悬浮物污染、重金属污染、酸污染、碱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热污染和病原体污染等。很多污染物有颜色、臭味或易生泡沫,使工业废水呈现出令人厌恶的外观,并造成水体的大面积污染,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它以各种化学形态存在于废水中并进入环境,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解,反而在食物链中累积,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2.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指城市机关、学校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厕所粪尿、洗衣洗澡水、厨房等家庭排水以及商业、医院和游乐场所的排水等。生活污水是仅次于工业废水的又一主要污染源。2010年生活污水排放量279.8亿吨,比上年增加7.0%,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高于上年。城镇居民区每天排放大量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其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氮、磷和硫等微生物营养元素的有机物,还含有洗涤剂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当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造成水中溶解氧大量消耗和促进水体富营养化,在厌氧菌作用下容易产生恶臭物质,同时造成病原菌和病毒通过水媒介而使疾病蔓延,受城市污水和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污染的水体,除含较多腐殖质外,还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及多糖等大分子有机物。
3. 农业废水
农业废水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生活污水,农民生活用水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大;二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主要是畜禽粪便和圈舍冲洗水;三是农田径流和农田尾水,也是农业废水中最重要的部分。农药、化肥等使用量日益增加,而利用率非常低,导致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经过降雨重新回到地表和地下水体中形成污染。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农业污染源对水环境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为1323.09万吨、270.46万吨和28.47万吨。
4. 不可预见废水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突发水污染事件也成为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突发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一旦发生就会对水环境造成极大损伤,甚至不可逆转。例如2010年7月3日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水质受到一定污染,并造成大量鱼类死亡。
二、水体污染的根本原因以及防治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是在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直到21实际初,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并且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治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以前水污染防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一切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道路。
1. 健全法律法规
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污染物浓度过高的很大原因就是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严。新时期,应用有效、强有力的法规代替过时的立法和规定;并向企业及其员工及时普及水污染防治法律知识,让他们了解到水污染的危害和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对那些违法排放不合格废水的企业,要严格按照法律进行惩罚和处置,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2.加大污废水处理力度
由于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高速发展,绝大部分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然而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年处理率仅为2.43%,绝大部分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水体,致使82%的水域被污染,水源水质明显恶化。据调查,全国430个城市有90%以上的饮用水源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预计到2030年左右,城市污水排放量将增加一倍多,供水水源将受到更严重污染的威胁。今年1月5日,新华网报道的河北省邯郸市区在5日下午突发大面积停水,邯郸市政府晚间通报称,接山西省有关部门通报,此次停水的主要原因漳河上游浊漳河山西境内发生了事故性污染物排放。正是这场事故性污染的排放才造成了此次大面积的停水。我国经济在高速地发展,但对污水处理方面的投资还不足。如果不及时加大水污染治理的投资,任由水污染发展下去,那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最终将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首先,应不断研究污水处理新方法,同时可饮用国外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不断提高我国污水处理水平;其次,应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以提高城市污水无害化处理率;最后,应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工业、农业和市政等。
对企业生产产生的工业废水,处理力度的加大主要应体现在排放标准上,要不断提高工业废水排放浓度要求,同时对污水排放总量进行控制;对城市污水,可适当增加排污费用,将其用于污水处理。
3. 从源头治理
地下水,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承担着饮水水源的重担。公益人士邓飞在微博上发起“地下水污染调查”、“企业污水直排地下”现象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诸多网友痛陈回乡见闻:家乡的水已变质,亲朋和邻里多人得了癌症,一些地方政府漠视企业违法排污。地下水污染之所以长期被忽视,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污染绝大多数发生在县域乡村,大中城市几乎对此无感,而受此祸害最深的农民又缺乏话语权。然而,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不得不从根本上治理、遏制的时候了,再不治理城市也将难有清洁的水源。
先污染后治理是我国之前所走的道路,将来这种状态是一定要扭转过来的。污染到了一定程度后是无法逆转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才是良策。从源头减少污废水排放量的措施主要由以下几点:
(1)减少工业废水污染源。要加大对先进生产工艺的投入,优先发展排污少的工艺,对排放大量污废水的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2)减少生活污水。加强对国民的教育,使人们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的排放。
(3)提高农业化肥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可直接减少农业废水中N、P的含量,改善水质。通过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目前已有一些种植技术可以达到少用或不用农药,但由于其投资大和管理麻烦,没有被广大农民所接受。未来应积极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向农民灌输环保的种植理念,争取最大程度地减少农业有害废水的排放量。
(4)避免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减小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危害。一方面,可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监测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水污染事件进行提前预测,减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可成立相关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队伍,在水污染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对水环境的污染。
4.调整工业布局
我国目前造成水污染的行业主要的还是一些重金属等行业。这就要求工业部门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推动资源消耗小、效益高、污染小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技术改造推行以清洁原料、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要把清洁生产当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次工业企业的全面改造,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工业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以集约方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增加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生产体系。
三、结语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非常少,保护水环境是一项长期久远的战略任务,水污染防治工作是缓解我国的水危机必须进行并且需要加快进行的工作,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已经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短期内治理水污染问题的难度很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使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地得到完善。同时广大民众也要加强水环境保护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罗毅. 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0[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邢平伟. 中国的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浅论.太原科技,2003(4):4-5.
[3]汪恕诚. 到2030年我国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中国网综合消息[EB].2004-03-22
[4]王福花. 化学农药化肥的污染与防治[J]. 青海农技推广,2008:(3):59-60.
1 地下水水质恶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危害
地下水水质恶化是地下水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地下水质量下降的现象。引起地下水质量恶化的原因很多,诸如:在强烈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下,地下水位明显下降,致使地区水质差的地下水(咸水、污染等)补给,使得开采层水质发生明显恶化。在自然条件下某些天然过程,如火山喷发、地震等导致地下水水体中某些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或由于人为开采地下水或进行地下工程,导致含水层的串通,改变原有地下水水质以致不能饮用,地下水水质明显恶化;或由于土壤层受到污染,使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等,以致超过使用标准。
2 地下水水质恶化的成因
地下水水质恶化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存在着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的污染物来源(即污染源)。这些污染源既可以存在于地上,也可以存在于地下。从污染源的成因类型来看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天然污染源,即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着的各种劣质水体。如地下高矿化水或其他劣质水体。此外,含水层或包气带中所含的某些矿物 (特别是各种易溶盐类),也可构成地下水的污染源。第二类是人为污染源,这是指因人类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工业或生活垃圾、化肥、农药等所形成的地下水污染源。
其次是地下水污染途径。地下水的污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归为四类:①间歇入渗型。大气降水或其他灌溉水使污染物随水进入含水层,周期性的渗入含水层;②连续入渗型。污染物随水不断地渗入含水层,如废水渠、废水池、废水渗井等和受污染的地表水体连续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③越流型。污染物是通过越流的方式从已受污染的的含水层转移到未受污染的含水层;④径流型。污染物通过地下水径流进入含水层。污染物能否进入含水层取决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第三是地下水水质恶化的水动力和水化学起因。如果说,污染源和污染通道的存在是地下水水质可能恶化的必备条件,那么在开采条件下所出现的水动力、水化学作用则常常是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直接起因。凡污水体入侵开采含水层,均要求有一定的水动力条件。其一是开采含水层和污水体之间必须存在某种直接或间接的水力联系;其二是由于开采抽水(或污水灌注)在开采含水层中形成相对于污染水体的负压区,从而促使污水直接或间接地流入并污染了开采含水层 。
3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3.1 管理措施:所谓管理措施,就是为了达到预定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下水环境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二是要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三是建立合理的地下水管理和环境保护监督制度;四是必须进行的监测,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措施;四是划定饮用水地下水源地保护区,建立卫生防护带,虽不可能完全杜绝污染,但是它可在一定时间、一定水文地质条件下控制污染,也可以起到保护水质免于污染的积极作用。
3.2技术措施:对已污染水源地的治理措施,应针对引起地下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污染途径和当前国家的经济条件来制定。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 治理污染源。污染源包括点源和面源两种类型。点源是指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等所构成的污染源,它们是目前集中水源地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尤以工业废水的危害最大。因此,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工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进行产业布局。严格限制能耗大、污染重的产业上马,按环境容量确定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必须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排放浓度,在其进入环境之前应进行净化处理。工业企业应改进生产工艺,加强节水措施,提高污水资源化程度,减少水的消耗量和外排量。在点状污染源的治理中,对于城市垃圾特别是某些工业废渣,对地下水可能产生的污染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为使地下水免遭垃圾或工业废渣淋滤液的污染,除对垃圾和废渣采取废物回收、焚烧、发电、生化处理等综合治理措施外,还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为城市垃圾和工业废渣选择合适的堆放场地。面源(或非点源)主要指农业施肥、污灌、农药以及城市暴雨径流等所产生的污染。据美国统计,非点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负荷占总污染负荷的50%以上,因此是对地下水污染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面状污染源的治理,主要应该做好以下的工作:慎重地开展污灌。首先要严格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控制灌溉定额,根据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合理规划污水灌区的位置。尽量使用易被植物吸收、土壤分解的化肥和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使它们在土壤层中的残余量和渗入含水层的数量尽量降低。对灌溉污水以及可能引起地下水质恶化的雨水和融化雪水等进行处理达标后使用。
3.2.2 兴建配套的环境工程,大力开展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大量污水未经处理便排入环境,是当前造成环境、特别是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和再利用是治理地下水质污染的治本措施。同时处理后的污水,又可根据其性质用于不同目的的供水,从而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护了环境。
3.2.3 植树造林涵养地下水源。通常有植被的地区,由于植被及地面上枯枝落叶具有滞水作用,增加了下渗时间,从而增大了下渗量。因而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对保护地下水资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各类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通过排污渠、污水灌溉等途径渗漏进入地下水系统,对地下水水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对地下水水质恶化原因及保护措施的分析意义重大。
2.常见的环境污染和公害问题
2.1空气污染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工厂排放的废气粉尘、汽车尾气、火力发电、化工厂废气排放、钢铁冶炼、城市垃圾焚烧等都是导致空气污染严重的重要源头。污染气体的排放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落下来,对于建筑物、农作物、树木等都有严重的腐蚀性,同时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合物,经过长时间的光照容易形成光化学烟雾,对人的呼吸道和肺功能有很强的刺激性,长时间的吸入人体中,会对人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化工燃料的被广泛使用,生产过程中燃烧排放的废气粉尘会让大气的能见度降低,粉尘颗粒漂浮在空气中导致经常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到城市的交通、人们的生活等。
2.2水污染现代工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任意排放了大量的工业废水,而且浓度普遍较高、污染性强、扩散性大,这些工业废水大多未经处理就任意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使得本来干净的水源受到严重的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家庭排水量在废水排放量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并且由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的不完善,这些日常的家庭排放通常也是直接排放到地下管道,再流向河流。乡村郊区农业生产发达,但是由于过量的使用农药、废料以及大量养殖场的排泄物,随着雨水的冲刷或者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中,带来严重的水体污染。
2.3噪声污染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噪声污染也变的越来越严重,涉及到各个领域。目前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四大污染之一,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噪声、社会噪声。由于社会的发展,机动车辆、飞机等大量运输工具的使用,使得交通噪声的污染变的日益严重,也成为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社会生活噪声波及的范围广、来源复杂,虽然这些噪声的噪声级不高,但是因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人们对此类噪声十分敏感,甚至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3.防治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措施
3.1对于空气污染的防治工业生产作为空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应当加强在工业生产方面污染排放达标的监督,并且对在节能环保、回收处理废气污水排放做出贡献的企业进行奖励措施。对于常年污染性大、效益差的企业进行整顿,鼓励企业不断调整能源使用结构,从空气污染的来源进行预防措施的实施。对于尾气排放量大的机动车辆应当令其改装,从而降低废气的排放量,并且应当加快汽车燃料和汽车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程,可以长期有效的改善汽车尾气排放量大的问题。加强城市的植被绿化也是降低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应当在城市中多空气污染的地段投入资种植易吸收污染的植物,做好城市的绿化工程建设。
3.2对于水污染的防治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水污染防治的一条有效途径。应当不断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和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对于人们日常家庭生活排放的废水进行统一处理排放,大大的减轻了水体自净的压力。在工业废水排放方面,应当加强工业生产中无污染生产、清洁生产技术,以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等措施,力求在工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做到污染的最小化。对于污染型乡镇企业的应当大力推广污染处理技术和设施,并且农业生产中呼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转而使用有机肥料、天然肥料等。
3.3对于噪声污染的防治对于噪声污染的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包括噪声污染的来源、噪声传播的途径、噪声的接受者。对于噪声污染来源的控制是防治噪声污染的根本途径,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工艺和操作方式的改进、生产设备设计的改善,降低机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噪声等都可以在源头上控制噪声污染的产生。在传播途径上对噪声污染进行防治也是十分有效的,可以科学规划工业区、居住区的分布等,将噪声级别大的工业生产设备远离密集人口的地方,并且在噪声传播的途径中采用隔声、消声、吸声等有效防治技术。在噪声污染接受者方面也应当做好自我防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隔音耳机以及在装潢中使用隔音建筑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