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旅游开发建设规划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027-02

“4A网络教学平台”是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国家现代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的研究成果,是我国最早研究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4A分别指代Anyone(任何人)、Anywhere(任何地方)、Anytime(任何时间)、Anything(任何内容)。目前在全国各地近200所高校都得到良好运用。我校引入该教学平台的时间并不长,网络课程的建设正在逐步展开。旅游规划与开发属于较早建立起来的网络课程之一,经投入使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虽然仍有很多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对于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起到了很大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思路。

4A平台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本人将相关建设内容划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提示板块,包括课程首页和课程公告两个内容。第二板块为学习、互动板块,包括授课计划管理、课程、作业、答疑、课程论坛、学习活动、资源库七个内容。第三个板块为信息板块,包括课程笔记、课程调查、学习档案、课程属性、课程门户、资源管理。如何把系统设定板块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是所有教师面临的最紧迫的课题。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同教学思路的教师势必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深思。现在本门网络课程建设还不完善,下面就具体的建设情况展开论述。

一 4A平台页面建设

1.提示板块的应用

学生通过这一板块,可以了解本门课程最新的公告信息,提示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目前主要的讨论内容等。这一板块中,需要教师进行管理操作的主要是课程公告项目。其实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一项经常被人忽视,很多教师认为用处不大,往往课程建设之初一条类似“欢迎进入本课程的学习”的公告就不再更新。事实上,这一项目做得好,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清晰、明了,有助于相关知识的学习或互动。教师可以随时就一些需要引起学生注意的内容公告,如某一知识点可以参阅的参考书目、提示学生交作业的时间、更新的资料信息等,能够更加明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2.学习、互动板块的建设

这部分内容属于4A网络课程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需要教师极其认真、细致地管理。

第一,授课计划管理。根据授课计划学生可以清晰了解各部分知识内容所占学时的比重,从而自己判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这一板块还可以和活动板块配合使用,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哪部分内容有相关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并能随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第二,课程。这部分内容是课程管理的重点,课程学习的主要资料,如教学团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需要进行管理。为了便于学习,教师最好按章节内容进行分解。由于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不同,对相应资料的制作处理效果也就不尽相同。为了条理清晰,本人将大纲、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思考题等按章节上传、关联。学生学习时,点击某一章节名称即可浏览所有相关资料,也便于学生全面了解授课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行学习时的主要参考内容,所占比重最大,也是最为详细、全面的。

第三,作业。通过这些条目,教师建立本门课程的试题库,向学生布置作业题并及时批阅修改。布置的方式分为手动作业和附件作业。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作业或自测题,适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是督促学生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的手段之一。

第四,答疑、课堂讨论。答疑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就课堂内容、相关外延知识点、学习方法等内容进行提问。课堂讨论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内容,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就学习、生活情况展开讨论,往往成为学生登录该平台后最先点击的内容。该平台的很好运用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又有利于加深师生间感情。

第五,资源库。这部分是本人重点建设的内容,可以向学生介绍推荐的参考书的书目信息及主要内容,此外,教学中涉及的详细案例、文本、图片、相关的视频文件等内容均可以链接到这个板块中。由此可看出,该板块是开阔学生视野、完善相关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是课堂上无法全面展示或没有课时展示的内容。

3.信息板块的应用

该板块属于系统默认、自动衍生的内容,主要作用体现在让学生了解课程动态、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等,属于辅内容。

――――――――――――――――――――――――――

* 黑河学院校级教改课题“‘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实践”(编号:Xjg1210)

二 课程建设中教学方式的设计

传统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方法主要以“灌输式”为主,教师占主导地位,疏于引导,只重接受,忽视探索。虽然很多教师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开始探索其他教学方式,但收效甚微。4A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从根本上改变师生的互动方式。

1.课堂教学方式

引入这一平台后教学中可以更广泛地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专题式等教学方式。如在讲授“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项目创意设计”时,为了扩展学生思路,引入案例式教学。笔者采取的案例是――瑞金“红色中国旅游区”策划。上课之前把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生们在讨论区讨论如何建设“红色旅游区”,然后由学生自己形成一个项目策划思路。课堂上结合原本的规划思路,对比学生的思考方向,分析其优缺点,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既节省了课堂讨论时间,又充分扩展了学生思维,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2.实践教学方式

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不可能完全割裂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存在着一节课完全是理论课,或者完全是实践课。在旅游规划的教学过程中,尤其体现出这一特点。我们在强调实践教学时,往往更加关注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如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考察等。对于本门课程而言,实践教学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动脑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报告的撰写、旅游产品的设计等方面。动手能力体现在资料的整理、图库的制作等方面。这些内容并不完全依靠教学基地的建设,很多内容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使学生得到锻炼。

如前面所涉及的旅游项目的策划创意,这也属于实践活动。再如,在讲授完“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和“项目创意设计”后,我要求学生完成一项作业,即在黑河市规划设计一座城市公园,要求学生根据理论知识的设计重点和黑河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既能够检查学生理论内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检验学生的动脑情况。

传统的课后自主学习,师生处于时空分离状态,学生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方法以及情绪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和解决。课堂教学和网络平台在线学习相结合,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充分的课堂话语权。通过学生在4A平台的交流,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思想,学生的积极性能大大得到提高。

三 4A平台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一般包括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

通过4A平台的建设,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可以在“授课计划管理”板块一目了然,而且其相关教学内容之间的过渡、检验情况也清晰可见。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依靠于卷面成绩,这种考评方法对于考量理论知识效果更为明显,但对于其实践能力的检验就受到限制。而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平台上的“作业”板块得到弥补,借助资源库、作业、自测试题等来完成。教师可以增加主观开放性题目,也可由学生随机抽取试题组成自测试卷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每次作业或自测,系统都会给教师提供一个统计表,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整的依据。

当然,具体评价时不能仅仅依靠系统提供的结果进行。但是4A平台为我们改革教学评价,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路,而且是完全依托于教学,其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四 课程建设的不足

综上所述,通过4A网络平台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得以培养,而且加强了师生交流。但是,网络平台课程的建设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4A平台的稳定性有待加强

由于4A平台在我校推广不久,很多功能还处于尚需完善阶段,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障碍大多和平台稳定性不够有关,进而影响了学习进程和学习者的积极性。

2.知识框架需要进一步组织

由于本门课程属于边缘性学科,所涉及的内容较广,涉及地理学、城市规划、历史学、生态学等,致使课堂讲授的内容较多,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消化。教师在4A平台中提供的学习资料与学生先前知识储备不匹配,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组织课堂与网络知识框架体系,从而保障学习效果。

3.师生互动还需加强

虽然4A平台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媒介,但是目前的师生互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监督。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只浏览不发言,参与性不佳,这就需要教师督促其参与到讨论中来,多给予鼓励和支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互动主题,积极引发思考和交流。

虽然仍存在很多问题,但通过实际教学效果的检验,笔者相信,4A教学平台的运用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这门课程的教学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效果,为我们探索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篇2

1、概念解析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为主体,具有地形地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开发,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关于森林公园与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外国家公园等概念区别如表1所示。

森林公园处于城市规划区之中,森林公园周边或内部存在城市建设区。故尔,引入城市地区森林公园的概念。

2森林公园相关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自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有关森林公园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发展,主要集中在定性概念、定级分类、开发建设对策、规划设计案例介绍等方面,而在总体规划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张杰将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程序分为调研、准备、规划编制、收集反馈意见及提高四个阶段,但仍然局限于由林场转制建成森林公园的传统做法,规划深度介于总体规划与初步设计之间。周世杰等在《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技术方案框架》中明确提出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深度要达到初步设计的水平,从而模糊了总体规划的法律权威性。

在现行的技术标准层面,原林业部颁布的《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所要求的工作深度大致介于“总体规划”和“详细设计”之间,在规划内容上缺乏对规划对象定界、定性的原则性规定和方法论指引,而部分专项规划的工作要求又大大超出了总体规划层次所需的深度。

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森林公园在用地构成、资源特征、功能重心等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从总体规划的层面,结合案例实证,提出城市地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合理的内容框架,可为同类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总体指引,并有利于理顺其中复杂的利益关系,优化发展空间。

3、城市地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基本框架

3.1规划背景

(1)边界的不确定性。《大连市城市发展规划》(2003―2020)将甘井子区与旅顺口区之间的200多平方公里区域建立森林公园,以达到保护该区域生态绿地的目的。鉴于规划区边界的不确定性,项目组需要进行充分的现场踏勘,依法对森林公园规划区进行合理的勘界。

(2)对象的复杂性。大连市西部森林公园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名称,涉及甘井子、旅顺口两个行政区的八个街道,其中还括金龙寺、西郊公园两个相对独立的森林公园。另外,在规划区域内还包括了旅顺南路软件园等一些较大的开发项目。跨越行政范围、公园内部层次混乱、内部开发项目数量较多等问题,使得规划对象具有复杂性。

(3)资源的重要性。

西部城市森林公园境属千山山脉向西南的延伸段,为渤海和黄海之间丘陵起伏的半岛地形,山水资源丰富,生物种类多样,具备很好的自然生态基础。除了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西部城市森林公园内还包括了宗教建筑、动植物旅游区,休闲运动度假区, “农家乐”等生态农业旅游区,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3.2规划内容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资源调查与评价、规划建设总体定位、资源保护规划、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植被保育与景观规划、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分期建设与经营管理规划。

在上面的规划内容框架下,为妥善处理规划背景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实现规划目标,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为森林公园的合理勘界、总体布局、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

3.2.1公园范围的合理勘界―保护市域生态绿地的利益博弈

森林公园合理边界的勘定过程,实际上是整体生态利益(大连市域生态安全)与部分经济利益(各区、街道土地开发建设)之间的博弈过程。近十年来,大连市域快速的城镇化以及“西拓北进”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导致大量林地与农用地丧失,西部森林公园地区也面临同样的威胁。在实际工作中,按照“了解现状―现场踏勘―初步标界―论证调整―审批定界”的技术路线,经过与相关利益主体的多方磋商和协调,最后确定了森林公园边界控制线,力求在“多赢”的模式下实现保护市域生态绿地的战略目标。

3.2.2资源保护规划―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的基础

与一般的城市规划不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需特别强调“先保护、后开发”的规划理念和工作逻辑,首先制定资源保护规划,以此作为旅游开发建设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用地海拔高度、山体坡度、景观资源特点、植被现状、周边环境状况等要素,参照国标GB/T《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及《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质量及其开发建设条件标准(草案)》的有关规定,并依据规划区域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评价要素、评价因子及分值、权重。在对景观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按价值高低实行分级保护。根据大连西部城市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将规划区内10大景点分区确定为3个保护等级。不同保护等级旅游资源的保护方式与开放建设活动方式见表2.

3.2.3功能分区与布局―利益相关者的协调与平衡

根据相关规范和经验,森林公园的功能分区和布局,将整个森林公园划分为功能区和景区(景点)两个层次,即在中心管理服务区统一管理的框架下,根据资源特色设置若干个景区。

但是,针对当前城市地区森林公园用地主体复杂性,解决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利益矛盾,规划根据统一规划、分片建设、分片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西部城市森林公园划分为片区、功能区和景区景点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按现状的行政划分和用地权属,将森林公园用地共分为7个片区,各片区均设有管理中心;第二层次按自然资源条件、景区主题要求、建设目标及其周边情况等划分功能区;第三层次即在片区中划分若干个特色景区。

以往的规划手法强调森林公园管理的整体性,采用集权管理的方式,但不易协调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复杂关系。在大连西部森林公园规划中,既考虑了森林公园的统一管理,又根据用地权属在各片区分设管理中心,给予各片区一定的自。这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显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协调和平衡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3.2.4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由于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直接影响森林旅游的效益,而旅游收入的多少又直接影响森林公园资源保育的投入水平。因此,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旅游开发建设的内容对保证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规划应从建设、营销、管理多个层面入手,强化当地森林旅游的特色,体现森林保育、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等多重目标。

(1)建设层面:要按片区分析各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项目和内容,从位置、规模、景观构思等方面予以论证和界定;用特色游览线路串连各景区景点;以多种类型的游览项目组织游人的游憩活动。

(2)营销层面:从当地森林旅游资源的整体形象定位、旅游宣传口号、形象设计和宣传策划等方面入手,凸显西部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农家乐”、“滑雪温泉”、“山险、水清、谷幽、林秀”等森林旅游资源特色。

(3)管理层面:遵循分片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分区规划和总体布局在空间上落实森林公园的经营管理结构,并通过游客规模控制保证资源管理的质量。

4、结束语

对大连西部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及相关案例的研究表明: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地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国情,提高可操作性, 实现城市规划工作的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篇3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

1.纸张与页面设置

(1)A4,纵向;

(2)页边距:上1.0cm,下2cm,左侧2.5cm,右侧2cm

2.页眉

(1)设置:1.4cm

(2)字体: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

(3)分割线:3磅双线;

(4)内容:××学院本科期末论文,居中。

3.页脚

内容:页码,居中。

4.论文基本内容与要求

(1)论文题目:单独成行,居中,日语:小2号黑体;英语:TimesNewRoman18号;

(2)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居中,日语:小4号宋体;英语:TimesNewRoman12号;

(3)内容提要: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长度要求150字以上;英语:TimesNewRoman12号,长度要求在100字左右;

(4)关键词: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3-5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割,内容为小4号黑体;英语TimesNewRoman12号;

(5)正文

正文部分的要求如下: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②日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NewRoman12号,标题日语采用四号黑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1.25倍行距;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日语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10.5号;图表编号要连续,如图1、图2等,表1、表2等;图的编号放在图的下方,表的编号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两边不能有边;⑥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1500(按老师要求);⑦学年论文引用的观点、数据等要注明出处,一律采用尾注。

(6)注释

注释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正文部分空出两行;②按照文中的索引编号分别或合并注释;③“注释”采用五号黑体,注释内容日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9号。

英语注释具体要求如下:

①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1];②如果重复出现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时,只注明作者的姓和引文所在页码(姓和页码之间加逗号);格式要求如下:

[1](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逗号),页码(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起止页码,英文句号。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注释部分间空两行;②应列明期末论文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参考文献”采用五号黑体,参考文献内容日语、汉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TimesNewRoman10.5号。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目、出版事项顺序排列,其格式为:

期刊类:著者.题名[J].杂志名,年份,(期号)。

书籍类:著者.书名[M].城市名:出版社,年份,页数。

网络类:著者.题名[EB/OL].***.com.年-月-日。

③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al”(斜体)。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如下:

[1](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英文句号。

科学技术报告

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的文件。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

学术论文

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和讨论;是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它应提供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绝对不允许重复、模仿、抄袭别人的工作。

范文赏析: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广西茶文化的发展,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并且逐渐加大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力度,然而,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影响着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难以形成良好的发展体系,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其发展需求创新开发与建设方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策略

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开发建设理念,根据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情况创新管理方式,保证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效率与质量,在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行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增强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行业的竞争能力,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茶文化和茶文化旅游

(一)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将茶物象作为载体,并借助这一载体的传播而实现文化传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使茶这种实物与文化艺术的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特定历史时期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在中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包含丰富的内容,具体涉及到文化艺术、历史考古、科学技术以及经济贸易等多个方面,学术界对茶文化的研究也相对较多,在长时间的研究历程中撰写了大量的茶叶文著作、谱写了众多文辞优美的诗歌,并且基于茶文化的特殊性,对茶文化与祭祀文化、婚礼文化、释家文化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茶文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阐释。换言之,中国的茶文化已经不仅仅是茶叶的文化,更是茶、饮茶之人、产茶之地、传茶之路等多种文化的融合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茶文化旅游的定义

受到茶文化的丰富内涵的影响,茶文化旅游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同样包含丰富的内容,如茗茶产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茶文化所构成的历史遗迹和文学艺术韵迹、茶树地方特色文化等等,多种茶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共同构成了茶文化旅游。基于此,在开展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旅游路线、经典遗迹茶文化代表物品的购买和餐饮、娱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以茶文化为良好的茶文化消费,切实满足茶文化旅游者的旅游文化需求。

二、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意义

首先,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可以促进茶文化与茶叶经济效益的共同进步。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会利用广西钟山县与三江县等的茶叶进行生态性开发,并且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建设,在促进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带领广西茶文化产业的进步,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带头作用,还能使一些与茶文化相互关联的景点景观、茶品购物等经济体系有所完善,促进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文化消费。因此,在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茶文化与旅游事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其次,对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进行开发与建设可以促进种茶事业的发展。在山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茶文化的介绍,挖掘出茶文化的历史内涵,并且不断建设茶文化旅游经典,发展茶文化旅游事业。这样,就可以引导种植人员树立正确的意识,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工作,并且引进合适的品种,保证可以塑造出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在提高茶文化生态旅游吸引力的情况下,改善种植业的销售模式,带动种植业的发展,提高茶农的经济水平,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

再次,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可以培养出专业化与知识化的复合型人才。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期间,游客在精神与物质享受之外,还需要导游人员的引导与讲解,然而,当前我国关于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专业人才较少,由此引发了教育人员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并且不断培养出复合性与专业性的人才,进而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效果,达到预期的发展目的。

最后,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进行开发与建设期间,可以有效丰富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由于人们的旅游目的不同,对于茶文化的探索与体验需求也不同,丰富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成为首要任务。在这一观念的引导之下,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部门已经开始研究新的旅游产品,并且鼓励茶文化农户创新茶文化旅游产品,在增加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内容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游客,保证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效率。

三、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优势

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期间,其存在较多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体优势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广西茶叶资源较为丰富,并且茶叶特色突出。在广西地区,茶叶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因为广西的茶叶历史悠久,在唐代的时候就开始生产吕仙茶与象州茶等,迄今为止,中国传统茗茶与新创茶叶品种中,广西地区有三十多种。其中注明的红茶有:广西红碎茶。黑茶有:苍悟六堡茶。绿茶有:桂平西山茶等。花茶有:横县茉莉花茶与桂花茶等。另外,广西地区的早春茶叶采摘的时间较早,受到各类茶叶经营商的喜爱。由此可见,广西地区茶叶资源可以促进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是其优势条件之一。

第二,广西茶叶发展环境较为良好,可以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广西省的山区较多,对于茶叶种植而言,具有较为良好的促进作用。广西山区的日照时间较长,除了挂北等地区之外,其他山区的年平均温度都在22℃左右,最低的温度也不会低于7℃,可以为茶叶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主要因为茶叶生长時间为十个月或是十个月以上,如果温度过低,就会影响茶叶质量。由此可见,广西地区的茶叶生长环境较为优越,适合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

第三,广西省政府对茶文化较为重视。近年来,广西省政府制定了茶产业规划制度,并且全面关注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工作,在为其提供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使用的开发与建设质量。

四、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制约因素

当前,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较多制约因素,难以提高其开发与建设效率,不能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茶文化挖掘力度较差。当前,广西省茶文化的挖掘力度较差,不能更深层次的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导致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受到抑制性影响。同时,广西茶文化的专门研究机构较少,无法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特色不够鲜明。主要因为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期间,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开发建设制度,不能明确开发特色,导致出现影响其开发与建设效率的问题。

最后,广西茶文化宣传力度不足。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期间,相关部门不能根据其需求开展宣传工作,导致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效率降低。同时,相关部门没有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形象定位,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影响着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效果。

五、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開发建设规划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部门与政府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保证可以提高其开发建设效率。例如:重点关注广西红碎茶与早春名优茶的开发,发挥其在国家茶品牌中的优势,凸显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特色,保证可以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建立专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

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开发期间,必须要建立专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保证可以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有力依据。首先,要求相关机构借鉴国外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经验,制定出完善的工作方案。其次,要充分挖掘茶文化资源,保证可以提高其发展质量。最后,要逐渐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方案的可靠性,保证可以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

(三)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形象设计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部门必须要重点关注形象设计工作,保证可以为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得人们对其产生认同感。同时,相关部门还要重视宣传工作,保证可以积极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例如: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等,或是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进行宣传,这样,就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茶文化爱好者参观。

(四)丰富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开发部门必须要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此时,可以借鉴国外的丰富经验,设计茶文化旅游指南、设定茶文化生态旅游主题,例如:民族茶礼区、民族风情表演区等,这样,就可以丰富茶文化产品,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

(五)培养茶文化生态旅游专业人才

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期间,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策略,为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首先,可以要求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茶文化课程,培养专业能力与技术能力较强的茶文化人才,使得旅游人才在全面掌握茶文化历史与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参与到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工作中。其次,要配置完善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增强人才培养效果。

六、结语

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期间,相关管理部门与政府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并且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为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支持。同时,还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近年来,随着乐山城市的快速发展,处于城区边缘的苏稽古镇已悄然纳入乐山中心城区建设范围。苏稽古镇保护与乐山城市和谐发展已成为乐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研究的重要课题。苏稽古镇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但其保护与旅游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苏稽古镇虽名声在外,历史遗迹众多,但却未被列入历史文化名镇,就其原因主要是历史遗迹保护不佳,许多遗迹仅有记载而已,现状却荡然无存。本文通过对苏稽古镇现状旅游资源的分析,在苏稽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和策略。

1.苏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

(1)乐山城区发展与古镇传统形态、景观风貌保护的矛盾。

随着乐山城区发展,苏稽古镇与乐山城区渐渐连成一片。古镇周边土地价值倍增,开发建设强度逐年加大,高楼拔地而起,古镇传统形态、周边景观环境正在遭到破坏。古镇内老街建筑物年久失修,生活设施短缺,已不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不少居民为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随意改建、搭建,近年修建的住宅建筑多为平顶,其外观与传统民居很不协调,严重影响了传统历史街区的景观风貌。古镇周边地区建筑高度没有经过控制,缺乏良好的外部空间轮廓和景观风貌。

(2)古镇原真性受到破坏,旅游资源亟待保护。

随着乐山城市的发展,古镇原住居民大量外迁,致使古镇旅游人文环境的原真性面临丧失的危险,古镇文化传统面临失传,古镇保护问题日益凸现。当地居民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不强,随意改建、重建现象突出,致使很多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存受到损坏。古镇原有建筑多为木结构,街道狭窄,消防安全隐患严重。

(3)资金欠缺,古镇旅游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和管理。

苏稽城镇发展主要集中在新城区,古镇区域发展相对滞后。古镇道路交通,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公共建设不配套,古镇缺乏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镇内旅游吃、住、行条件都较差,致使旅游规模上不去,知名度和效益均受影响。另外,古镇缺乏必要的配套保障措施和制度,尤其是管理制度、服务保障、建设规划和公民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制度还很缺乏,由此导致古镇保护和发展投入不足,一些古遗址、古民居、碑刻等破损严重,亟需维修。

(4)旅游开发滞后,旅游策划需加强

苏稽古镇旅游开发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古镇旅游以接待零星散客为主,统一的旅游市场尚未形成,旅游景点散,不能形成有效的观光游览产品,旅游形象定位尚不明确,旅游条件亟待改善。

2.苏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

2.1 古镇保护对策

(1)自然环境保护

在自然环境方面,实施整体环境保护,保护好峨眉河水系的生态环境以及西侧狄坪山的绿化环境。空间格局上延续“一桥连两端”的整体空间格局与传统机理和风貌,保护峨眉河岸古树名木、 埠头以及独具特色的石桥。

保护好古镇自然环境应从旅游者、当地居民和企业入手。首先,增强保护意识,制订古镇环境保护条例。对综合开发的小镇要将吃、住、娱、停车场等设施放置在古镇的核心保护区之外,对保护区以内的经营者要规范其行为,严禁污染源的出现。其次,设符合古镇格调的垃圾箱,严禁生活垃圾向峨眉河倾倒;建立完善的排污系统,防止生活污水向峨眉河水系排放,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三,改变古镇传统的能源结构,逐步摒弃不利于环保的生活方式,改柴禾、木材、煤等燃料为少污染的清洁型能源。

(2)历史建筑保护

峨眉河上的古石桥,是古镇发展的历史见证,同时承担着重要的南北沟通功能,应加强古石桥本体和周边风貌的保护。

古镇内分布有19处历史建筑与337栋传统风貌建筑。历史建筑不得拆除,以修缮为主,适当进行改善,要求做到“修旧如故,以存其真”。传统风貌建筑也不得随意拆除,以改善和保留为主,历史建筑改善时应维持原有建筑风格特征,可以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室内进行空间优化和设施配备。必要新建一些新建筑时,必须与古镇原有风格相协调,最好是仿古建筑,不能新旧风格建筑混杂,破坏古镇风貌,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在对古镇进行保护和修善的同时,也要注意古镇内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自来水、电、排污管道等服务设施要进入古镇,让古镇的游客和居民能享受到现代化生活的质量,一切线管均应埋入地下,不要与古镇建筑风格相左。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点是传承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苏稽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苏稽香油米花糖制作技艺和跷脚牛肉汤锅习俗。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从两方面做起:一是保护物,一方面是有效的、多种方式的保存遗产原物,另一方面针对传统技艺在制作过程中,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品”以“有形化”的方式记录或保存下来,主要包括文字记录、照片、影像等。二是将保护重心直接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身上,可建立传承人培训体制,保证这些遗产的原真性,鼓励艺人收徒授艺,进行民间艺术传承活动。

(4)保护宣传与政策措施

在保护管理方面,苏稽镇政府应成立古镇保护委员会,协调各方面的事务,全方位保护古镇,大到旅游安全,小到增加古镇的必要文字说明,不仅保护自然环境,也保护社会环境。全面制订古镇保护条例,调查摸清古镇的现有资源,建立保护管理档案,划定保护范围,标注保护层次;整顿旅游市场,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塑造古镇旅游的良好形象。

2.2 古镇旅游开发对策

(1)科学规划,创新开发思路

古镇旅游发展规划应政府主导、专家领衔、公众参与。规划重点加强古镇区域及古迹遗址保护与开发、环境治理、社区居民参与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古镇旅游资源开发要抓住其独有的特色,对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进行重点保护和发掘整理,以形成特有的建筑风格,要有创新,要有典型性。通过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把古镇建设成为集中展示嘉州风土人情、节庆文化、民居建筑、宗教文化、民族民间工艺、餐饮小吃等地方传统文化的“活化博物馆”。

(2)挖掘地域文化,塑造古镇旅游形象

要塑造苏稽古镇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需充分其挖掘地域文化,找准定位。苏稽古镇有着千年历史,沉淀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提到苏稽古镇,大家会想到古石桥、古榕树、翘脚牛肉和米花糖等。因此,在古镇旅游形象定位上应以乐山——峨眉山旅游文化为大背景,结合古镇“山、水、桥、树、城”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和特有的饮食文化,形成“峨眉山朝拜始驿,嘉州美食文化古镇”的旅游形象定位。

(3)加强旅游产品开发,扩大对外宣传

根据古镇旅游资源本身的特点和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古镇旅游产品可设计出观光、休闲度假、科学考察等内容多样的旅游产品,融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与文化性为一体,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旅游者,高品位地开发利用古镇资源的旅游价值。

科学营销,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保持古镇对游客的吸引力,维持和延续古镇的生命周期,促进古镇旅游的发展。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相关研讨会,举办有关节庆活动等事宜,配合新闻媒体,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扩大古镇名气,提升旅游资源品位。

篇5

一、蔡伦竹海以乡村旅游促两型社会建设的广阔前景

1.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价值大

(1)竹海面积广阔,竹类生态景观浓郁。蔡伦竹海是以竹林生境来发展旅游业的典型地区,位于耒阳市东南黄市镇及大义乡境内的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2007年进入实质开发建设阶段。它是湖南面积最大的楠竹分布区,其山岳景观被规划专家评定为一级旅游资源,也是以楠竹经营为支柱产业的林业区,楠竹林积近15万亩,其中竹海核心景区面积达10万亩。省内益阳竹海则只有5万亩,重庆的茶山竹海竹林面积也只有5万亩,竹林开发最成功的蜀南竹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只达7万亩。

(2)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蔡伦竹海是2000年前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根基。竹海人们深得造纸术的真传,至今在竹海深处仍遍开数十个土造纸作坊,伐竹、蒸煮、浸纸、臼纸、拆纸、晾纸等程序均源于蔡伦工艺。景区内的张良洞是西汉时期功成名就的宰相张良隐居之地,也是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停留之地,具有深遂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全国的竹海旅游开发至目前,没有一地有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致均没有深入到竹文化的内涵,没有体现出竹文化的特色,纸竹文化是蔡伦竹海景区开发的特别优势,蜀南竹海竹博物馆中就把蔡伦和蔡伦造纸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展览。

2.开发优势明显

(1)区位优势明显。蔡伦竹海地处湘中南,位于衡郴永三角区的中心,南靠近广东,处于泛珠9+2协作区中心地带,北靠近长株潭城市群,处于湖南3+5城市群中心地带,目前整个湘南和粤北地区尚无以竹类为主风景名胜区,省内虽有几处,但影响不是很大,景区的核心目标客源市场可靠,潜在的客源市场巨大。

(2)交通优势明显。区域内铁路、公路、水路交织,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京广高速公路、107国道贯穿南北,320省道连接东西,耒水四季通航。蔡伦竹海距耒阳市区40公里,距京广高速公路公平互道口12公里,通过高速铁路距广州和珠三角地区仅2个小时,距长珠潭地区仅1个小时。

3.对耒阳市两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1)促进耒阳市旅游业的提质升级。通过开发蔡伦竹海景区,可以丰富旅游项目,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促使温泉提高开发品味,提高耒阳市旅游业的竞争力,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培育新的旅游市场,形成全国性旅游目的地,有利于提高耒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拉动经济发展作用大。开发建设蔡伦竹海风景区,将会大力推动景区所在地黄市、大义等乡镇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耒阳市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其他行业发展,增加财税收入,实现旅游旺市。

(3)达到积极性保护竹海资源目的。通过风景区的开发和核心区的严格控制,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的建设,包括防火、防虫的预警机制建立,确保竹林正常生长,大大改善景区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环境风险,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实现以开发促保护。

(4)大力促进耒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开发建设蔡伦竹海,必须彰显文化特色,通过挖掘纸竹文化,将成为耒阳市独特的文化资源。同时伴随竹、大理石、晶莹石等旅游产品的开发,传统工艺品技术将会发扬光大。

二、加快蔡伦竹海乡村旅游建设的对策

1.统一思想,理顺体制,建立蔡伦竹海风景区管理专门机构

重庆茶山竹海开发建设始于1999年,景区涉及几个乡镇,先后成立过景区管委会,由于原管委会未赋予实质性职权,无法履行职能。2006年,茶山竹海核心景区森林旅游经营权出让给重庆君怡房地产有限公司,两年来,整个景区发展缓慢,规划建设随意,游客减少,现已成立新的景区管委会,作为区政府直属机构,同时成立茶山竹海街道办事处、国有茶山竹海景区开发公司,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蜀南竹海原分属宜宾市的长宁县和江安县,两县为争夺旅游收入,无序竞争,后宜宾市成立蜀南竹海管理局,履行景区管理建设职能。湖南省益阳竹海开发建设拍卖给私人公司后,经过几年的经营已无法继续下去,现已停业整顿。现在市委、政府成立了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日常办公室。这样的机构临时性明显,无法履行法人职责。建议尽快成立蔡伦竹海景区管理处(筹备),可与办公室合并,实行二块牌子、一套人马。开园后,要赋予管理处真正的职权,履行景区管理建设职能。

2.合理定位,科学编制景区总体建设规划和景点建设规划

建议成立由专门人才组成的景点规划建设委员会,负责整个景区各个景点的布局和设置,统一对各个景点进行规划与设计,严格监管景点按规划设计建设。年内建设的几个景点如因时间原因无法达到上述要求,也应由责任单位邀请相关专业人才进行规划设计,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报相关专家审核后方可实施,保证景点建设做细、做精、做好,严防各单位当作任务完成,粗制滥造。在项目开发中,专业性、技术较强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工作,可以引进和充分利用社会上、市场上的专业技术力量,将一些主要开发环节由自行承担转变外向发包,实现景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大整治和建设力度,创造优美的旅游环境

(1)尽快建设上堡电站到清水堰的生态隧道。在上堡电站到清水堰公路两边引种观赏价值高、生长速度快的竹类栽植,可以考虑从蜀南竹海引种,使游人没有进景区就感受到竹海的氛围,从长远看,要考虑把公清公路作为生态隧道建设。

(2)尽快绿化上堡电站到大河滩的河段,绿化带宽度应为江心视野范围,绿化树种应以竹类为主形成水上翠绿长廊,达到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让游人进入一个绿色水天世界。

(3)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景区内的村容村貌建设,使游客进入景区后有一个好的视觉效果。

(4)加大耒河挖沙船的治理。

(5)加大在理石加工厂的整治。要按照景区规划,对新生一四工区―黄市一带大理石加工厂进行统一规划,对不利景区开发的要严格限制和拆除。

(6)加强景区绿化工作。

4.开发与保护并举,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1)出台封山育林相关条例。受冰灾、虫灾影响,景区内60%竹子倒伏,大部分枯黄,要恢复景区内竹密翠绿,必须实行封山育林政策。

(2)制定惠农相关政策。景区内的农民以林为生,实行封山育林后,大部分农民将面临生活困难,在帮助林农向旅游从业人员转移的同时,开发前期也应适当向林农提供生活补贴,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3)建立健全景区防火防灾预警机制。建立防火专业队伍,完善设备,确保景区内无火灾发生。针对竹林虫灾繁发,林业部门早作防治预案,加大防控力度,确保竹林不发生大面积虫灾。

篇6

景观生态学家俞孔坚博士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物物种迁移过程中的阻力面概念,并建立了判别模型,俞孔坚博士用阻力面理论来识别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状态。在阻力面理论中物种对景观的利用被看作是对空间的竞争性控制和覆盖过程,而控制和覆盖必须通过克服阻力来实现,即阻力面反映了物种的空间运动趋势[1]。

2.2 地阻力面理论分析

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引入的阻力面概念,则应当是反映具有相当价值的旅游资源点、资源区克服阻力实现开发建设规划,不断扩大规模,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能力在空间的运动趋势。因而,建立这样的阻力面的旅游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TMCR)的因素则应从资源点、资源扩展阻力及其因子等几方面考虑。旅游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公式如下:

附图

式中:TMCR——某个地区内所有资源点扩散到空间某一点的最小累积阻力;

f——某个待定的正函数;

D[(K),ij]——以资源点i为圆心,以其中心开发建设的景区j向外辐射的半径;

R[,i]——以资源点为主要开发对象的景区j在开发建设中的阻力,由当地的基面特性和资源点本身的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决定;

n、m——分别是资源点和景区类型的数目。

K[,i]——从源j到空间某一点的路径数目。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确定模型中的R[,i]值时,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的情况,一是当地基面特性,二是资源点本身的 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其包括的具体影响因子可如图1所示。

附图

图1 影响资源点本身的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因子分析

Fig.1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apability completion

2.3 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分析

在旅游区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影响阻力面的各个构建各因子D[(k),ij]、R[,i]、及n、m、K[,j]等的分析确定,利用旅游资源点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TMCR)来确定阻力特征,再用相等的阻力特征值绘制旅游地等阻力线图(图2),旅游地等阻力线图可以很好的表明旅游资源点、资源区在扩大规模和参与旅游市场竞争能力中其空间阻力的分布状态,在旅游地的规划和开发建设中通过对旅游地等阻力线图的分析可以找出旅游资源点或资源区的运动趋势。从旅游地阻力线图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资源点或资源区的扩散阻力在源区呈区域性下陷(图中的大面积黑色区域,已经将源包含在其中);在空间扩散最难的区域,其阻力最强,等阻力线分布类似于地形图中的山脊区域,区域阻力线分布集中且呈蜂状突起;在两下陷区域之间有低阻力分布区域,类似于地形图中的山谷区域,等阻力线分布稀疏或没有分布,可用谷地线相连,即旅游地阻力线图中的源间通道;两峰之间可用代表高阻力面的脊线相连[2]。

在指导实践上方面,可以根据阻力面进行空间分析,以判别资源点和资源区的在空间运动过程中的区间连接线、辐射道和战略点[3];根据旅游地阻力线图进行空间分析,可建立一组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相对应的旅游地规划要素,即:

以上述分析为基础而进行景区规划,可以达到地方旅游地合理开发的目的,其中,旅游地阻力面理论的实践意义可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旅游区的功能分区规划;②旅游线路的设计;③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④旅游产品的建设布局;⑤旅游区的范围界线。

3 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在旅游开发实践中的分析

本文采用我们参与完成的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和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项目“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地质遗迹国家级保护区总体规划”中,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研究为基础,对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加以点滴应用,以阐明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3.1 指导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作用

按照旅游者的市场需求,结合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有效地组织合理的空间结构和旅游线路,是区域旅游开发和规划过程中需要加以解决的重要之一,而阻力面理论的构建正是基于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阻力的空间分析。在旅游地阻力线图中,其点、线、面三类空间要素均可成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要素的选择基点,为优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提供分析依据。

附图

五大连池保护区(风景区)面积为1,060km[2],按其资源的地域组合特征来看,可分为7个景区[4]。其中,药泉湖景区、药泉山景区、老黑山景区和火烧山景区之间相距较近,是整个风景区的核心景区,的开发层次较高,也是旅游者必然游览之景区。而旅游资源品质相当的南北格拉球山景区、龙门山景区、笔架山景区和两个以火山堰塞湖为基础的水域景区等,或由于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较低,或由于距核心景区较远等因素,而旅游客流很少,在浪费了旅游资源合理利用价值的同时,严重了风景区旅游业的。例如,南北格拉球山景区的旅游资源在火山地质景观中实数罕见的景观类型,对五大连池这一以火山地质景观资源为旅游资源基础的风景区,其“火山地质博物馆”的美誉就是产生于火山地质景观的典型性、系列性和完整性,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足严重影响了风景区的景观形象,减少了风景区的旅游容量,降低了游客的滞留时间,影响了风景区的开发效益。如何降低景区开发劣势,合理的开发这一景区,旅游地阻力面可为其提供联系中心景区的最小阻力线和最佳战略点提供依据(图3)。在战略点设置具有吸引旅游者游览参与的景观,以有利于旅游活动的空间扩散,如可设置火山活动模拟演示馆。战略点的景观建设,在空间上将南北格拉球山景区和核心旅游区连接了起来。

3.2 优化旅游路线,提高旅游产品丰度

旅游产品是地区旅游规划的核心所在,其独特性和丰富程度是吸引客源和发展地区旅游产业的关键。阻力面通过对各影响因子定量分析而确定的区域旅游发展阻力线图,可为旅游资源实现产品开发提供指导。就线状空间的利用而言,有两种重要的线状空间区域有待发现和利用,其一,旅游区域内景点与景点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所形成的最小阻力线作为设计旅游线路的选址依据;其二,源间通道的选定为考察地文景观资源提供了最好的路线,以便于风景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旅游产品设计新的,例如,源间通道的地文为森林景观则可设计为林间浴场或狩猎观鸟道;再如源间通道为是河流等水域景观的则可设计漂流项目;如果地文景观为陡峻的山体则可将其设计为探险攀登旅游产品。这两种旅游空间区域的发现,为旅游路线的设计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使旅游路线设计即达到了连接景点与景点、景区与景区的作用,同时又丰富了该旅游路线上的旅游产品,提高了景区整体旅游产品的丰度。

在五大连池风景区,岩浆流动形成的五个火山堰塞湖,湖面清澈、两岸风景秀丽,有温泊和灰鹤湿地等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又与火山景观形成完好的景区空间结构,然而由于水域景观长期没有得到相应的开发,使相当的水域已遭到周边农业污染和沿湖水土流失的破坏。运用旅游地阻力面理论来分析,可将五个湖泊作为五个旅游资源点——源,源之间有天然流水通道,将各源之间的流水施以少量工程便可开发出一条以船为工具的优质旅游路线,将旅游接待区、水域观光娱乐景区、老黑山景区、南北格拉球山景区有机的连接成一体,沿源间通道可建设的旅游景点、景区主要有:温泊云雾奇观、垂钓乐园、连池矿泉水上餐厅、湖滨浴场、灰鹤湿地以及野外度假区等,在湖的两岸还可以开发大量的湖滨园林或其它人造景观,这不但丰富了旅游产品,增加了旅游路线,同时开辟了其它旅游产品的新的观赏角度,有力地提升该风景区的旅游产品品位。

3.3 建立风景区间的联系形成旅游体系

按照等级一尺度理论,地方旅游区仅是更大时空尺度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在对区域旅游开发规划的和管理中,不仅要注重风景区内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空间特性研究,而更应注重某风景区与相邻地域其它风景区或旅游影响要素间的关系研究,以及旅游区与旅游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在更为广泛的时空尺度上进行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并将不同层次的旅游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旅游空间网络体系。

阻力面可将不同等级和不同空间规模的风景区或区确定为不同的因子层次,确定其模型中的因子等级尺度,并根据实际区域范围的大小进行分析,设计出更大空间的旅游区域体系,并用以指导具体风景区的旅游规划和建设。在小尺度上研究景区内各资源点,例如,五大连池风景区内的一个泉眼、一个火山口、一片石海等的空间阻力特征;在中尺度上则可将风景区内不同的景区作为点要素来考虑,例如,五大连池风景区内的10个景区,以景区与景区所形成的空间阻力面特征分析来实现整个风景区的各景区之间的空间结构优化组合关系,制定出整个风景区旅游业建设的理论依据;在大尺度上着眼于五大连池风景区与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其它风景区间的主力特征分析,建立以风景区为区域单位的旅游源之间的点状要素,其阻力面特征分析则是用来研究更大空间范围区域或国家之间旅游空间结构特征。这样不同尺度旅游空间阻力面分析一方面为确定空间范围内旅游发展的构建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各确定区域的比较优势分析提供建设依据,同时有利于建设更大空间的旅游网络体系,该研究策略的对以省或国家为区域单位的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 结论

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将旅游资源点看作是具有可扩张性发展的能动主体,实现这种资源的扩张价值则需要克服以当地基面特征和资源本身竞争力两要素所决定的阻力来完成。从不同空间尺度进行分析,则特定范围内的旅游空间结构可以通过旅游地阻力面分析得到体现,其发展趋势也可以通过对阻力面的分析得到预测和调控。因而,可以得出结论,旅游阻力面的研究可以在旅游规划和开发实践中起到优化资源配置和合理设计旅游地空间结构的指导作用。本文对于旅游地阻力面的论述仅仅是该理论初步的提出和探讨,在模型的构建和因子的选择上仍有待完善,而其意义则需在实践中得以检验。

附图

图2 旅游地阻力线图

Fig.2  equal resistance side

附图

图3 五大连池格拉球山景区的阻力面空间分析示意图

Fig.3 The analysis of the resistance side between the central beauty spot and Gelaqiushan in Wudalianchi

【】

篇7

一、黄山区谭家桥镇的优势及作法

该镇位于黄山东麓,地处安徽省“两山一湖”黄金旅游线上,205国道、103省道、合铜黄高速和即将建设的巢黄高速在此交汇,与城区(甘棠)相距27公里,距黄山南大门(汤口)18公里,距黄山机场和黄山火车站仅78公里,距九华山机场88公里,是进入著名世界遗产黄山风景区的东部门户和二级旅游服务基地,可谓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境内山峰林立,河流纵横,森林覆盖率达76%,镇内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长年稳定在每立方厘米15000-20000个,是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数十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是华东地区少有的生态绝佳、环境优美之地。

该区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境内的“隋唐”古官道,始建于隋朝末年,全程约20公里,是连接古徽州府和安c府的重要官道,也是目前保护最好,长度最长的一条徽州古道。著名的谭家桥战役发生在这里,黄山市最早的党支部诞生在这里,现建有安徽省廉政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这里的上海市黄山茶林场曾有近万名知青工作和生活,素有“安徽小上海”之称。

借助“黄山东大门、上海后花园、交通枢纽地、红色谭家桥”等诸多优势,该镇于2005年委托清华大学编制了镇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科学确定该镇的总体发展目标、发展方向。规划用地布局将该镇划分为北、东、南三个组团,北组团为镇老城区,规划建设的重点为完善镇区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配套,提升镇区人居环境;南组团围绕黄山风景区“开发东海、打开东大门” 战略部署,打造黄山门户和旅游集散地;东组团充分利用上海市黄山茶林场遗址,着力打造“东黄山知青小镇”。知青小镇的打造是依托国家4A级景区东黄山度假区,深化知青文化内涵,引进上海旅游开发企业,按照镇总体规划的定位规划建设夏家湖山林度假别墅酒店、黄山东街、黄山化谷、知青文化保护纪念地、农耕文化体验等项目,着力构建海派知青文化特色小镇。

先后建成了独具海派特色山林别墅型的心族之旅酒店、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国际青年旅舍、国内首批建成的园林式拓展基地东黄山拓展训练营、设备完善的健康养老中心、东黄山球类运动中心等项目,把黄山茶林场改建成了集游览观光、美食养生、休闲度假、康体疗养、运动健身、耕读修学、素质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大型山水型度假小镇。

二、东黄山知青小镇建设的启示

1、科学规划、准确定位、依规实施。东黄山知青小镇打造之所以成功,首先是得益于2005年编制的镇总体规划和严格依据镇总体规划功能定位进行规划布局。该镇及时编制总体规划,依据交通、区位、资源、人文和历史优势,科学确定总体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各功能区规划用地布局;局部区域规划定位要服从全局规划总体要求,项目引进要符合规划定位,择优选择;项目建设要符合规划用地布局要求,严格按规划布局。

2、尊重历史、传承文脉、后劲无限。东黄山知青小镇原为上海市黄山茶林场,期间曾有上万名上海知青在这里生活劳动,当时建设的食堂、礼堂、宿舍及建筑布局和海派建筑风格就是知青小镇宝贵的历史遗产;保留原有建筑布局形式和海派建筑风格,修缮原有食堂、礼堂和宿舍,就是尊重历史、传承文脉;增加与上海知青关联的70年代我国自行制造的火车头展览,同时增建符合现代生活标准和健身要求的心族之旅酒店、国际青年旅舍、健康养老中心、东黄山球类运动中心等项目,满足了当年上海知青及后代的乡愁愿望,大大激发了上海知青及后代来此重游和休闲度假的欲望,同时也为国外游客来黄山体验洋家乐提供了好去处,大大拓展了知青小镇游客量,知青小镇发展后劲无限。

3、尊重地形,就地取材、和谐共生。独具海派特色山林别墅型的心族之旅酒店依据自然地形布局,保留了原有建筑外形、水塘和当地青石铺就的石板路,对原有建筑内部新增符合现代生活标准的配套设施;新建建筑内部功能齐全,建筑风格与原海派风格一致,建筑外部材料及色彩与周围原有建筑及山体浑然、一体,和谐共生,从外表丝毫看不到新建建筑 “新”的痕迹,仿佛建筑从此处生长。

三、繁昌县荻港板子矶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板子矶现状基本情况

板子矶被誉为“长江二十四矶之首”,座落在荻港镇区北约1公里的长江之中,岛礁面积2.35万平方米(约32亩),东、南、西、北四面邻江,东距江岸约 50 米,江岸东临上海711造船厂。

板子矶虽然不大、不够雄伟壮丽,但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有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鹊起庵与龙王庙,有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重修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悬崖壁立板子矶头古明塔,繁昌知县洪占鳌为纪念抗清名将黄得功战死板子矶修建于清嘉庆年间黄公阁;有传说大仙铁拐李驾祥云东行中途歇脚的金鸡洞,有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明代几百余年间古铜矿遗址,有传说姜子牙出走游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古钓台,有清代曾国潘于此设立盐卡为政府征税古代盐税碑,有传说中的长江水底千年金龟望月石,有东、南、西三面布置的妈祖、观音、龙王、财神雄伟庄严四大神像,有位于鹊起庵前树围5米、高达18米、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徽省第10号名木的千年古银杏树。同时因其为第一船的登岸地而斐声中外。板子矶现为繁昌县重点文保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根据繁昌县县城总体规划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板之矶被定位为三级旅游资源区域。

2007年,安徽国游投资集团公司与繁昌县旅游局签署了板之矶旅游开发协议。同年,该公司依据当时的繁昌县县城总体规划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了板之矶建设规划,并将江岸东侧上海711造船厂等陆域用地纳入规划范围统筹规划。根据该规划,项目将分两期实施:一期为板之矶地块,规划为公园用地,仅设置与板之矶环境容量相匹配、文物古迹相协调的配套设施项目,主要是游客接待中心、游客休闲中心;二期为上海711造船厂等陆域用地,主要规划为与板之矶配套的旅游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是渡江纪念馆、民俗博物馆、宾馆、游客度假中心和商业街。由于上海711造船厂属上海的飞地,尽管该企业目前不景气,但仍在断断续续的生产过程中,因当时该厂没有合作开发板之矶的明确意向,安徽国游投资集团公司在没有规划许可的情况下于2008年先行启动板之矶公园的规划建设。目前板子矶上已建的项目有:渡江纪念馆、长江渔岛饭店、外购扬子江号游轮一首(永久停放,可容纳100游客入住)、环岛临水栈道、渡江雕塑群(芜湖市原五一广场废弃)及儿童游乐设施。

(二)现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单位未按照审批的板之矶公园规划方案规划建设,擅自调整方案内容和项目位置,将上海711造船厂等陆域二期用地中的宾馆(扬子江号游轮)、渡江纪念馆纳入其中,导致现状板之矶公园功能杂乱,规划布局不合理。

2、已建成的渡江纪念馆、长江渔岛饭店、外购扬子江号游轮一艘、渡江雕塑群(芜湖市原五一广场废弃)、儿童游乐设施等,与公园环境、文物古迹格调不相协调,且存在环境污染;渡江雕塑群、儿童游乐设施、外购扬子江号游轮和渡江纪念馆、长江渔岛饭店之间视觉环境相互冲突,缺乏统一元素,既有建筑的体量、风格都与公园环境不相容。

(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当初县旅游局与安徽国游投资集团公司签订的板之矶风景区旅游开发合同,部分条款不严谨,限定条件不明确,给安徽国游投资集团公司在建设过程中钻了空子。

2、安徽国游投资集团公司在二期开发无望、无法获得其他建设用地的情况下,受经营期限影响和利益驱使,只能将所有项目建设放在板之矶有限的空间之内,不会考虑这些混杂、高密度的项目建设对板之矶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四、对板子矶开发建设的几点建议

篇8

一. 沿黄河旅游风光带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发展的优势

1. 资源优势

鄂尔多斯沿黄河地区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沿黄河旅游风光带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2010年底,鄂尔多斯市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数量已达31家,其中仅有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AAAA级景区7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3家,建成“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这当中多个A级景区就分布在沿黄河旅游风光带的地域范围内。

2. 区位优势

在自然区位方面,沿黄河旅游风光带沟通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联系,成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脊梁”,并对周边省区产生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经济区位方面,鄂尔多斯市地处经济发展中心—呼、包、鄂“金三角”地区,区域内赋存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沿黄河旅游风光带是鄂尔多斯市正在建设的重要经济带,沿河布局的六大工业园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在交通区位方面,鄂尔多斯、呼和浩特、包头、乌海、银川、榆林六座城市的民航机场环绕在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区域周围,共同形成了便捷的航空网络;包(头)—兰(州)铁路、包(头)—神(木)铁路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鄂尔多斯沿河铁路、呼(和浩特)—准(格尔旗)铁路使沿河地区的铁路交通更加便捷;在原有公路体系的基础上,2012年7月建成通车的准格尔旗大路至杭锦旗巴拉贡的沿黄一级公路,为开发建设沿黄河旅游风光带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发展的劣势

1.政府主导,三方联动机制尚未建立。

就该区域而言,旅游合作更多的只是一种政府层面上的链接和表面化的呼应,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发展的机制仍未实质性地建立,旅游企业介入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各地的旅游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各自为政问题。

2.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

沿黄旅游风光带中的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小、弱、散、差”的状况,规模化、集团化、综合化经营程度低,旅游规模经济不显著,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内部竞争过度,外部竞争乏力,从而导致了该区域总体竞争力不强。

(三)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发展的机遇

1. 旅游市场需求旺盛

近年来我过旅游业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态势,旅游正逐步成为居民闲暇时间的首选休闲活动。再加上良好的区位条件,沿黄河旅游风光带的客源市场还可以延伸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中等地区,可以说,该区域市场需求旺盛,开发潜力巨大。

2. 政策的支持

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同时,《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鄂尔多斯市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发展战略规划》这两大战略举措的实施必然伴随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将有力的促进沿黄河旅游风光带的建设和发展。

(四)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发展的威胁

1. 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

近年来,全市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能源、化工、建材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形成巨大的压力,对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也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也必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尤其是旅游流量超过了旅游环境容量时,将会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 周边地区替代性产品的竞争威胁

沿黄河旅游风光带主要突出的是当地的草原、黄河、沙漠和民族风情资源,可是以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民俗为依托的旅游产品在全区范围内雷同现象严重,另外,鄂尔多斯市的黄河和沙漠旅游资源也与周边地区存在竞争之势。

二. 沿黄河旅游风光带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SWOT分析表明:沿黄河旅游风光带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发展沿黄旅游风光带,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需及时抓住机遇,善于迎接挑战。

(一)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区域旅游模式

当代旅游开发,观念先行。“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关键。在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经营上,利用资本的手段,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充分发挥该区域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旅游企业,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经营体系,向更大的区域范围扩展。

(二)树立统一形象,突出主题特色

沿黄河旅游风光带树立区域整体思想,就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从区域范围着眼,在进行外部环境分析和目标市场选择后,应针对市场的需求,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特色优势,扬长避短,合理营销,最有效的开发利用市场。

(三)建立区域性机构,统一行政管理

沿黄旅游风光带的发展,除了在规划上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还需要在管理上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建议成立沿黄旅游风光带管理委员会,统一行使资源保护、旅游开发、招商引资等权利,通过规划对区域内的产业形成合理的科学分区,推动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和效益升级。

(四)统一规划,注重区域生态效益

沿黄旅游风光带的建设和实施,可按风光带建设要求统一进行生态建设规划、制定统一的环境建设标准、科学选择和合理布局。这样,可以更好的避免边建设边破坏情况的发生,使区域经济得以更好的发展。

篇9

1.领会会议精神。各级各部门和重点旅游企业,要认真学习徐福宁书记在全市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发展大旅游的思想认识,开阔旅游发展的思路,拓展旅游发展的空间,形成全社会、全方位抓旅游发展的合力,做强做大湖州旅游产业。

2.作好宣传发动。会前,市里作了精心准备,专门邀请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小安来湖州专题指导全市旅游发展工作。随后,组织全市党政考察团赴海南三亚和四川九寨沟进行旅游考察,提高发展大旅游的思想认识,明确发展大旅游目标定位。各地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统一思想,形成全社会想旅游、抓旅游、干旅游的共识,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良好发展氛围。

3.抓好落实工作。这次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后三年全市旅游工作的重点和具体目标任务。各县区要按照市里的总体目标要求,排出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分解目标,抓好落实,切实抓出成效。

二、全力抓好旅游规划编制

规划是政府主导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1.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原创:《湖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计划,已经市政府批准。下一步要严格把关,加快进程,编制过程中要做到三个确保:一要确保规划的质量。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规划,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科学规划论证,整合湖州旅游资源,做足山水文章,体现地方特色。二要确保规划的衔接。全市规划要与县区规划、其他产业规划相衔接,特别是要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文化大市规划的衔接工作,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全市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三要确保规划的时效。要抓紧时间进度,严格按计划完成,年内报市政府审批。

2.搞好重点区域专项规划。各地汇总了今明两年要完成17个专项旅游规划。其中德清县有孟郊故里苑、蠡山儒商文化园和下渚湖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等3个。下渚湖是德清旅游的“明月”,要集思广义,精心规划。长兴县有十里古银杏长廊、仙山湖旅游区、苏浙军区旧址群红色旅游景区、太湖旅游区、顾渚山旅游区等5个规划,其中太湖旅游区规划,要与市里正在修编的南太湖旅游整体规划相衔接。安吉县有中国大竹海、旅游开发项目控制2个规划,安吉旅游开发比较早,加强开发控制规划,谋求长远发展,十分迫切。市区有西山漾景区、含山风景区、双林三桥古镇景区、和孚漾景区、南郊风景名胜区和老虎潭水库等6个规划以及南太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有关部门一定要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好专项规划。

3.加大组织实施力度。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加快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提高开发水平。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凡不符合总体规划的旅游项目,一律不得立项开发;难于把握的开发项目,坚持速度服从质量,不急于仓促上马。要加强策划,做到无中生有、有中求好、好中选优。要通过规划控制,把握发展方向,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破坏,按照科学发展观,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推进“三带十区”建设

按照湖州实际,重点规划建设三个旅游带、十个特色旅游区。三个旅游带是:南太湖风情旅游带、浙北自然生态旅游带、古运河水乡民俗旅游带。十个旅游区是:南浔古镇旅游区、太湖旅游度假区、湖州历史文化名城区、南郊风景名胜区、莫干山风景名胜区、下渚湖湿地风景区、天荒坪风景旅游区、龙王山黄浦江源旅游区、长兴古生态旅游区、顾渚山茶文化旅游区。抓好“三带十区”建设,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1.制定总体方案。在新一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要把“三带十区”的建设发展目标作为抓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加强策划,集中精力,明确各自的发展定位,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

2.争取政策支持。要围绕“三带十区”建设方案,排出一批大项目,争取列入省旅游建设重点项目,以获得土地、资金等政策上的支持。市旅游局要加强对已经上报省旅游局的12个投资超1亿元建设项目的跟踪,积极做好后续工作。

3.推进项目建设。要实实在在抓好续建在建的21个总投资42亿元的旅游项目建设,对拟建的25个旅游项目进行认真规划,做好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特别要关注南浔古镇旅游区、西山漾核心景区、湖州中心广场步行街区、下渚湖湿地风景区、顾渚山茶文化景区、安吉大竹海景区、中南百草园等7个重点项目的建设,积极主动协调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市旅游局要建立旅游建设项目进度通报制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协调抓好项目建设的督查工作。

4.抓好招商引资。发展大旅游,需要大投入,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今后一个时期,各地要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提高项目的吸引力,大力推介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项目,引进建设资金,培育以企业为主的建设投资载体,通过引进大集团,开发大项目,建设大品牌,力争多出成果。

四、加快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目前,我市旅游接待能力明显不足,旅游旺季和周末度假往往人满为患。要通过扩大旅游设施的数量,提升旅游服务的档次,努力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1.加快旅游星级饭店建设。全市现有三星、四星级饭店仅15家,至今还没有五星级饭店。待批准星级饭店有长兴国际、德清雅兰国际、湖州香溢等3家。今后三年的总目标,三星及以上饭店要达到30家以上。今年要争取三星及以上饭店5-6家,每个县必须新增1家以上。德清雅兰国际大酒店要加快整改进度,争取年内拿到四星牌子。

2.发展和规范“农家乐”。近几年,随着全市旅游业的兴起,适合大众消费的“农家乐”迅速发展。市农办和市旅游局专门对“农家乐”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要求按照“加快发展、规范提档”的原则,加快“农家乐”的发展,规范提高档次,对符合条件的“农家乐”纳入旅游行业管理。在适当时候召开“农家乐”管理工作现场会,出台规范“农家乐”管理的办法。

3.抓好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目前,湖州、安吉已建立起旅游集散中心,要进一步完善功能,发挥作用。南浔和德清是湖州的东大门和南大门,承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辐射功能,南浔、德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要作为今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工作来抓,必须完成。同时要加强与上海、杭州、南京等旅游集散中心的联系互动,主动出击。4月23日,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已开通南浔、湖州、安吉的专线班车。其他县区要积极创造条件,筹划集散中心建设。

4.搞好旅游商品购物点建设。我市的旅游商品购物点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吸引旅行社发展团队旅游和增加旅游收入的制约因素。南浔古镇旅游区在保护性开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游客购物点建设,要通过发展旅游商品增加旅游收入;中心城区步行街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游客购物因素;安吉的旅游商品很丰富,要有计划、高标准地建设一批旅游购物场所。

五、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

进一步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充分发挥各类渠道,各种媒体的作用,通过上下左右联动,加大宣传力度,推销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市外宣办、市旅游局等部门加强配合,整合全市的宣传资源,形成大营销的格局。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1.积极实施促销战略。按照“主攻上海,拓展华东,开辟长线旅游客源市场”的促销战略。加强与上海旅委及各区局的联系,利用上海旅游节宣传,把我市旅游推介引入上海各旅游网点和基层社区,让更多的上海人了解湖州。开展有针对性的小型宣传促销活动,积极拓展以南京为主的苏南及苏北市场,以杭州为主的本省市场,进一步拉长客源市场的半径,实现“北跨长江、南越钱江”的促销格局。组织全市主要景区景点和旅行社联合促销,提升湖州旅游知名度,增加长线游客量。要排出一批精品线路:如笔乡古镇一日游、名镇名山二日游、竹海古镇二日游、浙北生态世界二日游、太湖水乡古镇一日游、长兴古生态一日游,让外地旅行社和游客有更多的选择,进一步打响“太湖、竹乡、古镇、名山”四大旅游品牌,推出“古生态”和“湿地”两大新的旅游品牌。

2.大力开拓入境旅游。入境旅游是我市旅游发展的一条短腿,是衡量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各地要把入境旅游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发展入境旅游。一要抓住欧美游客中国游。当前欧美国家正兴起“中国热”,由此带来了“中国游”的有利时机,要积极做好宣传促销工作,提高欧美游客的比例。二要牵手国际旅行社。加强与周边大城市国际旅行社的联系,通过设立分社、给予优惠等措施,吸引组织境外游客来湖州旅游。三要联合推出特色线路。利用杭州、南京、宁波、湖州等城市所组成的民国旅游线,搞好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宣传促销,增加入境游客的数量。四要组建目的地旅游线。加强与台湾、新加坡、香港等旅行商的联系,努力开发以湖州为直接目的地的旅游线路。五要发挥旅游载体作用。本地旅行社、饭店等旅游企业要加强对外联系的渠道,直接组织境外游客,特别是欧洲游客来湖州旅游。六要加强入境旅游考核。今年对县区的旅游考核中增加入境旅游的比分。七要出台奖励政策。进一步明确鼓励发展入境旅游的具体措施。

3.办好休博会湖州展馆。明年杭州休博会,是我市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大好机遇。休博会定于明年4月22日开幕,10月22日结束,为期6个月184天,主要展示中国和世界旅游城市形象,届时将有100个中外旅游城市聚会杭州,分别设立展馆。湖州城市展馆的选址已确定,面积为150平方米。初步确定湖州馆日为5月15日,各县区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努力办好湖州馆,展示湖州对外形象。

六、加强旅游培训工作

加大对旅游宾馆饭店、旅行社地接导游和景区景点导游等业务培训,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1.加强专业培训。利用评星升星,全方位加强饭店员工培训,使宾馆饭店的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

2.搞好基地培训。利用大中专学校,搞好旅游培训基地建设。要发挥各类学校的积极性,利用教育资源,参与旅游职业队伍的素质培训。

3.保障培训经费。加强市场化运作,原创: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从旅游专项资金中划出专项经费用于重点专业培训。

七、重点抓好市区旅游

围绕“三南一中心”建设,抓好9项重点工作。市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确定方案,5月底前拿出具体意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1.南郊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南郊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规划由市建设局承担,其建设管理权下放给吴兴区政府。市建设局要抓紧提出方案意见。

2.加快西山漾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步伐。吴兴区要排出时间表,加快工作进程。

3.保护性开发建设衣裳街、小西街。市建设局要提出具体工作方案,着手做好详细规划,明年启动建设。

4.钱业会馆要作为单独的旅游景点,重新进行策划包装,由市文物局提出具体意见。

5.“毗山古文化遗址公园”的建设构思论证,由市文物局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6.环城河水上旅游观光线,由市旅游局提出具体方案。

7.湖州中心城市精品步行街区建设,市建设局要尽快排出开发建设的时间表。今年开工,明年基本建成。

8.构建湖州环城旅游交通网。市交通局要根据市里提出的要求,协同市旅游局共同提出方案。

9.市区近郊乡村旅游开发。吴兴区、南浔区要重点研究妙西白鹭谷、和孚荻港村的旅游开发方案,排出工作计划。

篇10

1.现有旅游企业的发展概况。近几年,东线旅游已初具规模。张家界万龙旅游交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龙王洞风景区,现已投资3300多万元;湖南省澧水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修建了张家界江垭温泉度假村;武陵源漂流公司投入520万元完成了索水漂流起点对外公路,起终点码头,办公大楼和漂流基础设施建设;张家界先锋农业物资有限公司总投资约1.5亿元兴建了万福温泉国际度假旅游风景区,并于**年9月12日正式营业;张家界五雷山旅游开发公司拟投资3000万元对五雷山开发建设,现已投资800万元对景区游道及部分景点进行了改扩建;世外桃源风景区共投资400多万元,已于**年9月8日对外开放。**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0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9%;实现旅游收入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

2.在建旅游项目发展概况。由张家界东线旅游公司投资建设的张家界大峪谷风景区,总投资约5.7个亿,总体投资分三期进行。2007-2010年为近期计划,主要开发峡谷漂流、峡谷观光、民俗民情、洞穴科考科普等旅游产品以及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2011-2015年为中期计划,主要是形成以休闲度假、户外拓展、自驾车接待为特色的省级著名的文化生态型旅游区;2016-2020为远期计划,建成我国“休闲度假与自驾车接待”的山地休闲度假基地。目前正进行景区公路和景点建设,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三官寺旅游配套区已由深圳市禾田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聘请国际知名旅游专家制定建设规划,建设期为三年,整个项目总投资2亿元。

二、东线旅游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规划滞后。目前,我县还没有东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精品景区景点发展详细规划,主要旅游景区景点都是由投资者规划设计,县政府批复,投资者进行建设,如阳和旅游商务区、三官寺旅游配套设施区、五雷山景区、龙王洞景区、江垭、万福温泉等。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开发理念各异,导致景区开发缺少科学规划,景区开发的前瞻性、互补性、融合性差,导致我县旅游的整体形象欠佳。

2.投入不足。近年来,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旅游事业经费奇缺,致使景区景点编制规划、包装、宣传促销等工作难以开展,招商引资仅限于“守株待兔”或电话联系,“捉襟见肘”的财力已成为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

3.环境欠优。个别行政单位“旅游带动”战略的意识不强,过多注重部门利益,导致办事效率不高,投资环境欠佳。如龙王洞景区附近的群众因土地出让金、企业用工问题,一直难以协调落实,严重影响企业的工作秩序;张家界大峡谷范围内乱砍滥伐、无序开采未得到有效治理,建设过程中的协调、规划批复等问题也难以落实到位。

4.保护乏力。景区内存在严重的森林资源过渡采伐及开采砂石等问题,资源破坏较大。如张家界大峡谷景区进山公路两旁的树木砍伐现象严重,规划区附近岩场开采也屡禁不止,这样将对景区的自然景观留下无法弥补的疮疤;五雷山风景区附近的群众乱砍滥伐,乱挖乱烧现象屡禁不止;张家界江垭平湖游有限公司未取得职能部门许可,而非法从事水上游乐活动,不符合《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5.交通不畅。省道S306线的“肠梗阻”,S305线的“羊肠道”等都严重制约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1.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建议组成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聘请知名旅游专家教授编制高质量的《**县东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精品景区(点)详细规划,对我县的旅游产业进行准确定位,统一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旅游产业工作,为“打造张家界东线旅游精品”提供科学依据和先进的开发理念,变“投资者规划——投资者建设”为“县政府规划——投资者建设”,杜绝对我县旅游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重复性建设,分散性经营的弊端,使全县旅游产业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精品化的轨道。

篇11

中图分类号:F5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5-0100-03

生态旅游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而兴起的。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战略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时代背景下,探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新思路就显得格外重要。与其他形式的旅游活动相比,生态旅游具有地域上的自然性、层次上的高品位性、利用上的可持续性和内容上的专业性等突出特点[1]。它符合近年来在游客中十分盛行的“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心态,是国内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积极开展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持续利用研究,建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对促进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意义重大。

1.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理论

1.1 关于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生态旅游系统

生态旅游指的是在生态学理论原则指导下,以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为取向,以各类自然保护区(含公园)为主要观赏游览对象,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一定社会经济效益、又能较好地促进人们对自然环境认识和保护的一种旅游活动[2]。

生态旅游是旅游主体和客体双方寻求的目标,是旅游的最高层次。要求游客和管理者不仅从旅游资源中得到精神和物质享受,更主要是精神给予。

生态旅游系统的内核是生态,强调人(旅游资源管理者和旅客)与旅游资源之间的生态作用,即生态制约、生态平衡和生态反馈,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生态旅游系统同样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3](见图1)。

1.2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应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维模式,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主要的生态学理论有人文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经济生态学,这些基础理论以及它们的指导作用概括如下(见表1)。

2.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要求以及创新发展新思路探讨

2.1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要求

生态旅游是基于人与旅游资源关系及其与环境关系的旅游,其基本特点是倡导生态、利用生态、保护生态、依赖生态等等,并贯穿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当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是在生态学的基础上,以生态环境与资源为取向,以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功能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项目两个实体型态[4]。因此,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应根植于其如下内在要求之上:

(1)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生态可持续。

(2)把生态学原理渗透到旅游服务全程之中,实现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和游客的生态享受,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3)以旅游为媒介开展生态教育,实现全民生态意识的普及与提高。

(4)加强旅游资源的生态保护与生态重构,实现旅游资源的生态良性循环。

2.2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思路探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生态旅游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将地区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生态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生态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组织、协调、管理中的职能,统筹协调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生态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使资金、技术、人才、知识等要素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与地区自然、人文等因素结合起来,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现实地形成和发展。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旅游产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管理科学化,提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和持续发展能力。要实现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发展要求,关键是要以生态旅游的科学观为指导,以制度创新为手段,制定新的发展措施来推动。

3.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1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甘孜州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是底蕴深厚的康巴文化的发祥地。自1988年全州实施“旅游兴州”战略以来,全州旅游发展较快。围绕建设“中国人文、生态旅游第一州”,确立了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把大海螺沟冰川森林旅游区、“中国情歌城”和“古碉・藏寨・美人谷”旅游区、稻城亚丁香格里拉自然生态旅游区以及以德格为中心的康巴文化旅游区作为重点突破口来辐射全州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构筑了“自然生态―康巴文化风情旅游环线”、“康巴文化旅游环线”、“香格里拉旅游精品环线”三大环线。

3.2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甘孜州的生态旅游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调查中发现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着诸如在观念、规划、体制、资金、环保等方面的系列问题。

一是观念滞后。表现为:对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运作思考不够,缺乏深层次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对本地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优势认识不深等。

二是缺乏用战略眼光来统筹全局,规划滞后,出现了开发的盲目性和低层次性,缺乏一个科学合理、协调发展的“总规”和切实可行的“详规”。

三是对人文资源重视不够。旅游开发停留在自发、简单、重复开发的低水平状态。

四是总体布局及功能缺乏明确的定位,更谈不上提高品位和档次。

五是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旅游食、住、行无保证,游、购、娱无方向。

六是投入不足,难以启动。

七是存在旅游条件较好的景区宣传力度不够,而条件较差的却过分宣传的促销失衡状态。

4.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总思路与基本措施

4.1推动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总思路

总的思路应以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资源协调开发为核心,推动旅游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确定内涵丰富的“大生态旅游”发展观。

结合甘孜州实际,生态旅游产业要以甘孜州独特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产业形成的基础。甘孜州丰富而神奇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在区内的聚集和组合,为产业和产品的多层次开发提供了区域基础。丰富的自然、人文生态资源的空间结构和区位聚合,不但是生态旅游产业形成的比较优势,也是产业市场化推进及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形成因素。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关键是要在发展中,将生态旅游的自然与文化因素整合在生态旅游产业的各环节,形成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甘孜――中国西部自然生态与康巴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四川甘孜州生态旅游作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核心区的建设,形成康巴文化、民族风情、生态考察、观光、科研、环保、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大生态旅游。实施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需要延伸视野和拓展思维,正确认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障碍,把握甘孜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实施重点环节。

4.2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措施探讨

4.2.1 以名牌和精品开发为龙头,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高级化发展。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在产业的开发体制和发展模式上,还受到传统体制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制约,旅游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单一,各主要旅游地产品开发雷同,档次低,存在“有品无牌”的现象。要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在规划的指导下,形成各具特色的名牌优势产品,避免盲目地相互模仿、复制。

4.2.2 建立和创新甘孜生态旅游产业管理体制。

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型的产业推动和战略,政府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管理中的职能要正确定位,政府的主要职能要从直接管理微观资源配置转向间接调控上。相应的要构架起生态旅游权威的决策管理机构,协调处理甘孜州生态旅游开发管理问题。可成立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管理委员会,由主管旅游的副州长任主任,计委、旅游文化、交通、国土、林业、环保、工商等部门参加。通过管理机构的领导,规范市场和投资、开发行为、经营行为、规划的编制实施,形成民族地区有特色和符合实际的生态旅游管理新体制。

4.2.3 推动生态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改革,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拓展民营资本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甘孜州生态旅游开发、经营。

在民族地区要从实际出发,深化体制改革。要选择有条件的景区和项目,在规划的前提下,根据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以及其他经济建设规划,探索生态旅游投资与建设新思路。在坚持旅游资源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使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对法律规定的属于集体所有的适合开发生态旅游的荒山、荒坡等土地资源可以拍卖土地使用权。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投资者要有选择和规范,要求企业行为要符合政府法规和生态规划以及公众利益,特别是要坚决遏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4.2.4配合生态旅游开发,甘孜州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生态旅游发展管理、监控、约束新机制。

要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严格按规划实施开发。坚持对甘孜州各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的分类指导,甘孜州区域差异明显,要多种开发形式、多种经营模式展开,防止一刀切,可以有严格的高层次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也可以有以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为主的景区,也有复合开发模式景区。可以有独资经营、股权经营、委托经营、租赁经营等,经营体制应多元化。

4.2.5生态旅游开发要形成甘孜州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格局。

大力拓展资本市场,配合生态旅游产业化开发,形成投资市场化为主的新机制,政府、企业、银行企业集团、社会(海内外投资者)都是甘孜州生态旅游投资的重要主体。制定政策保护其合法收益,在资本市场建设上可以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发行生态旅游彩票(债券),征收生态资源利用的特殊税种等。

甘孜州面积大,海拔高,生态旅游开发空间距离成本和投资机会成本都很高,要坚持综合开发,形成产业联动。当前不宜全面出击,改变“点子开发工程”,应依托城镇和交通干线,市场网络的有序推进,选择重点,要按规划有序推进和促进产业关联。

4.2.6甘孜州旅游业发展要加大营销和提高服务水平,价格策略和政策要符合实际。

结合甘孜州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和各区域实际,可选择不同价格策略:一是生态旅游项目分解,单项定价;二是按季节差别定价;三是民族文化产品特殊定价;四是针对游客不同差别定价;五是特殊旅游特殊定价;六是项目组合定价。在营销上,可采取全员营销方式,在促销上应加强甘孜州整体市场促销。

4.2.7生态旅游要以富民为导向,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度。

要让甘孜州的当地居民进入生态旅游发展过程和参与到产业化、市场化中,提高就业能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一是对进入甘孜州投资的企业,应有选择和要求,企业投资不但要有资金、项目、建设内容,而且,要能直接地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和机会;二是企业要加大对当地居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对此,政府在财政、税收、土地、资源等方面给企业以特殊优惠政策;三是鼓励企业和投资者投资和开发甘孜州的公共产品,进入交通、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甘孜州旅游文化的发展。

4.2.8 围绕重点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组建企业集团,推动旅游市场主体发育。

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要以企业为市场主体,拓展融资渠道。生态旅游开发要区分竞争性、公益性项目。对于竞争性项目,资源开发、景区开发、市场开发等企业是主要投资者。甘孜州旅游产业化若没有企业主体的培育是不行的,政府要制定政策和法规,推动当地企业和区外企业跨区域地组建1―2个有实力的旅游集团,实现资产重组和规模经营。要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区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可以股份制形式与区外企业联合,有条件时可以争取为上市公司。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政府是重要投资主体,要争取上级财政投资于交通、通讯等,但也要从民族地区特点出发,制定特殊优惠政策鼓励区外企业、外商进入,投资兴办基础项目,并保证其利益。

参考文献:

[1]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3):106-112.

[2]苏维词等.论贵州喀斯特地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1):87-90.

[3]韩艳洁.生态旅游基本理论与西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2):60-64.

篇12

(一)旅游开发所需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不足

“可持续生计”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改善长远的生活状况所拥有和获得的谋生的能力、资产和有收入的活动。民族地区农户生计资本主要来源于当地的自然资源。震后的次生灾害、干旱、植被、树木、土壤的破坏等因素使当地有限的可耕种土地面积减少,农户种植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大大降低,自然资本严重受损。旅游村寨富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房屋、碉楼等建筑不同程度的坍塌或损毁,文化旅游资源和相关旅游设施、村寨水源供应和卫生设施、农户维持生计的生产资料等基本被破坏,家庭财产损失惨重,旅游资源也因此遭受重创。如汶川县萝卜寨,地震中224座房屋的黄泥建筑群落全部损毁,家庭财产几乎全部被埋,全寨共44人遇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旅游开发所需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极为不足,农户生计手段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旅游开发与文化资源保护资金的缺乏

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恢复与重建,以及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一方面,村寨道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一时难以全面恢复,景区可入性差,整体环境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地震中成片的民族建筑群落遭到严重破坏,除了一些属于国家级文物单位的建筑有相关机构维修外,其他具有文物价值的古老民居却由于资金缺乏而无法修复。同时,资金缺乏也使文化传承者组织和参加的相关活动停止或减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陷入濒危的边缘,影响了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农户生计来源和途径受到极大的制约。

(三)人力资本相对低下

灾后,旅游村寨农户经济来源几乎中断,收入锐减,由于生存需要,村寨许多青壮年纷纷到城里去打工,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总体缺乏实用的劳动技能,信息获取能力和市场意识相对较弱。普遍从事技术含量不高、收入低下的工作;另一方面,青年人大多外出打工,村寨多留下老弱妇幼。人力资本的相对低下进一步延缓了民族村寨旅游业的重建,使农户生计陷入两难困境。

(四)民族旅游文化开发的过度“市场化”

旅游业是灾后重建的先导产业,同时也是各级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但旅游开发较重视市场开发条件和经济利益,因而村寨民族民俗展演与旅游接待能力是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一些非物质文化传承者往往受聘于外来的旅游公司而离开自己原有生活空间,专门以民俗文化表演为生。在表演中可能添加一些具有观赏性的夸张表演内容,这可能使整个少数文化展演与传承都发生变异,可能不利于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影响了农户生计所依赖的物质文化空间。

二、民族旅游村寨农户可持续生计路径

(一)加强政府主导地位,增强农户资产运用能力

良好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能强化农户积极的生计策略选择,减少农户从业风险,降低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提高农户收益。实践证明,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有效干预对灾区恢复重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改善农户生计环境,需要政府继续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多方筹资,增加投入;帮助村寨尽快恢复道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村寨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和制度保障。同时,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免费开展旅游从业技能的教育培训,扩大农户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农户增强运用生计资产的能力。

(二)重视农户的主体地位

保障当地农户主体地位是旅游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开发中应重视当地农户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杜绝外界各种不切地方实际和忽视民众意愿的旅游建设规划,同时避免各级政府的包办和过度干预。另一方面,激发农户参与旅游建设和旅游文化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援建方也应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熟悉和尊重村寨社会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地方群众意愿,援建过程中参照当地匠人的经验技艺。

(三)建立利益保障制度和农户激励机制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首先要考虑到农户的利益问题,开发中,农户可将独具民族风格的民居建筑或自身拥有的传统文化特长作为资本投入,以入股的投资方式参与进旅游经济发展中,并享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或“分红”。同时,对民族文化传承者给以适当的补贴或评奖激励,鼓励他们组织和参加相关的活动,教授传承本民族文化技艺。这种有效的经济利益激励驱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文化展示与日常文化生活之间的冲突,确保大多数农户的文化权利和经济收益的共享,从而增加农户生计能力。

篇13

贡川镇古名为贡堡,距今已有1260年的历史,位于市北部,距市区16公里,交通便利,鹰夏铁路、国道205线纵贯境内,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小城镇规划区面积约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34.1公顷;全镇下辖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有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432人(非农业人口1036人),全镇从业人员1634人,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778人。规划区内有攀龙等5个村、居委会,规划区外有新发冲等11个行政村。根据集镇建设总体规划,从所处的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考虑,我们把贡川定位于城郊工业加旅游型小城镇。

我镇集镇建设的发展思路:

1、根据小城镇建设任务安排,我镇拟根据已完成的集镇6.5平方公里范围的数字化测绘地形图成果,结合2001年修订完成的集镇建设规划方案,2005年度完成的205国道沿线环境景观规划和水东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控制性规划,聘请有规划设计资质单位对我镇的建设总体规划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产业支撑、特色带动;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地完善修编,为加快我镇小城镇建设步伐提供科学蓝图。

2、结合我镇地处三明、两个城市联盟之间的特殊区位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和地貌特色,做好205国道沿线的环境绿色建设规划及分步实施:

1)利用数字化测绘地形图的基础,继续聘请有资质设计单位对205国道沿线景观进行环境绿化规划编制,作出详细控制性规划方案指导沿线各部门、单位进行建设;

2)在三明、市交界处(坑尾自然村)建设高标准的环境绿化景观,于国道与沙溪河中间地带规划建设150米的绿地,利用国道东侧一个小山头进行绿化建设,并设置反映特色的标志性构筑物或雕塑;

3)结合贡川电站已形成的厂区大坝和周围绿化,对原有景观进行改造设计,利用已建成的园木贯新村建设,规划设计新村大门,利用水电站形成的水面环境,做好该点的绿化及景观规划建设;

4)做好205国道6.5公里的沿路标准路灯安装规划,2005年已完成新发冲村至贡川电站2.5公里的标准路灯安装建设;

5)做好集镇水东路工业区段的企业门口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于进镇三叉路口处建设反映我镇产业特色及古文化资源的标志性雕塑。

3、按照“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方向,立足于区位与资源优势,把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实现工业城镇化相结合,认真抓好工业化小城镇的建设方案规划和设计。

1)为更加科学、合理和充分利用土地,形成良好的建设投资环境,优化乡镇工业布局,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集中连片发展,大力发展工业小区,我镇委托三明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对我镇205国道沿线水东路段用地约2150亩进行科学创新、功能齐全、建设标准、服务便利的控制性规划编制。目前为止,已完成开发400亩工业用地的平整并配套部分基础设施,做好二期自来水厂的规划建设工作,完成5000KV到16000KV的电力和输变线路改造,确定了入场项目标准和必备条件,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开发建设用地200亩,建成后,将形成以发展纺织、轻工业等项目为主的新型工业集中区,为我镇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2)以发展机械、建村项目为主的大坂工业区位于贡川最北端,是促进三明市区与城市联盟的重要承接点,重点抓好工业区2.5平方公里范围开发的规划工作;

3)同时,为扩大我镇小城镇规模,提升小城镇档次,规划沿205国道东侧水东路段京朋公司至三福机械公司长约1500米进行集镇建设规划,结合贡川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安排居住用地2.5万平方米,可新建商业住宅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行政办公及公共设施用地3万平方米,可形成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和0.9万平方米的道路、绿化及文化娱乐用地,届时,将形成水东工业集中区山上建设标准厂房,公路沿线立面新颖、造型现代的建筑群,极大提高小城镇档次。

4、把发展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项目相结合,继续做好古镇规划区的建设和保护工作。我镇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内有省、市级古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墙、会清桥、陈氏大宗祠、笋帮公栈、正顺庙等古建筑30余处,古文化气氛十分浓厚,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根据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项目工作安排,分步做好古镇内现存省级保护文物古城墙1300余米的完善维修,目前已完成笋帮公栈旧址的完善修复,建立市笋竹文化陈列馆;完成鲤鱼岛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以“阳光、绿岛、碧水、人文”为主题的集种植、养殖、特色餐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区。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入资金10万元,聘请专家做好我镇的古镇旅游保护开发规划建设方案编制;根据集镇建设规划方案,对划定的古建筑保护区内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区内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和履行,逐步形成古建筑保护群落;投入30万元,修复杨氏公祠,作为笋竹博物展览馆;做好古城墙边旅游步行道路1.5公里修复建设;结合沙溪河防洪堤修建,建设贡川大桥至卫生院区域的古镇怡川体育公园,改善古镇的人居环境,力争充分利用古镇文化旅游资源,深化建设,建设进士巷、古井、古民居、古庙、机垣杨公祠,形成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清桥、古城墙、陈氏大宗祠等连成一体的贡川古文化资源半日游,加大我镇的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以旅游带开发,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我镇小城镇建设的稳步进行;继续进行鲤鱼岛休闲山庄的二期开发建设,建设可容纳上百人居住的休闲宾馆,扩大休闲岛的规划;

5、继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继续做好集镇第二自来水厂的规划建设,投资约240万元,改善集镇范围饮水问题和解决新增工业用水难的难题;继续完善集镇范围内支路硬化(桥西路和部分新村小区)及排水沟建设(水东路国道边)等环境卫生问题;努力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集镇路灯改造完善工作;继续做好市场规划扩建,拟在原有集贸市场的基础上进行往南扩建集家禽交易合农副产品交易一体的标准综合市场,改善集镇墟日占道、拥挤通行难状况;同时进行公交及停车场所选址,改善交通环境,创建一流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