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有效的企业管理

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有效的企业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有效的企业管理

篇1

在新时期背景下,很多的工商企业都认识到了其自身存在的管理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工商企业风险解决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工商企业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风险的把控能力问题。工商企业在管理上涉及到的方面有很多,其会因为经济发展的波动而出现较大的波动,尤其是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其发展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很多工商企业并不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对于风险没有实施良好的管理,市场分析不到位,加上很多的管理人员并不清楚企业的具体运作方式,对于与客户之间交易情况也不甚了解,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盲目地做出相应的发展决策,就会使得工商企业在发展上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问题,严重阻碍了工商企业的发展。

2.风险管理制度问题。大部分工商企业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指定相对完善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机制,并且企业在销售及财务的管理上,也存在严重的不足,没有严格依照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工作,使得企业的信用度逐渐下降,无法赢取客户的信任,导致客源的流失,从而引发严重的信用风险,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而且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在发生风险问题的时候,无据可依,无法有效解决出现的管理风险问题。

3.企业人员的素质能力问题。工商企业涉及的内容较多,要想使得工商企业可以实现高效的发展,就需要为工商企业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利用这些人才来推动工商企业的发展。然而,就现阶段我国的工商企业管理开展情况来说,其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所选用的管理人员通常都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使得整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下,很多的管理人员甚至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对于管理的专业知识也不了解,无法使得企业有效避开风险,使得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多种风险威胁。

二、新时期工商企业管理的有效策略

1.提高工商企业风险的把控能力。新时期的工商企业在管理上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也会逐渐增加,为了能够使得工商企业有效解决这些风险问题,降低风险问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就需要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能够了解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施风险管理,规避各种风险问题的出现。针对工商企业风险实施有效的把控,针对企业在生产的时候,需要应用到的信用资金进行有效的检测,尤其是要加强中后期的检测力度,在开展检测工作的时候,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这样才能够使得检测的效率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

2.加大工商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都需要构建完备的制度来对其各种工作的开展进行约束。工商企业也不例外。其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构相应的管理制度,依据这一制度来规避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此外,还要对担保人的行为进行分析,看其是否具备应付状况的能力,以及担保人员所属的工商企业在未来几年的经营趋势,这样才能减少因为担保质量问题造成的风险。

3.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养。工商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质量。新时期工商企业在管理上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要想使得工商企业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合理地对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养进行有效的提升,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针对风险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全面的认识,这样就能够使得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

在管理人员正式上岗任职前,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而规范的岗前培训,在确保员工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的基础上,使得员工可以在课余的时间进行各种工商企业风险问题的学习和了解,展开风险调研,并制定相应的风险调研报告,依据该报告来充分地进行风险预测,只有具备了风险预测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对风险问题进行规避。

另外,就是要严格坚持相应的原则,积极选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为管理人员安排外出学习的机会,并邀请相关专家来进行讲座,积极加强各个工商企业管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融合自身企业的管理需求,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强化自身的综合素养,这一点是新时期工商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

篇2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实践证明,在油田企业内部管理中,成本管理因其贯穿于原油生产的各个环节,所以而占有重要地位。比如开发方案、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等活动,成本管理就直接影响着油田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持续健康的发展。对那些处于开发后期的老油田来说, 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就更加重要了。所以油田企业不仅要从技术工艺方面采取措施来实施企业低成本的策略,还要使低成本战略实施在思想上得到正确的指导,重新审视石油企业传统的经营观念、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

一、加强油田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石油作为重要能源,其发挥的基础性作用极为重要。就目前油田企业的管理现状来看,我国仅仅只是局限在节省费用和降低损耗的层面,却没有对消耗的成本费用所实现的市场价值进行深入分析,这是油田企业管理的一大问题。而在我国油田企业所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只有通过加强成本管理才能帮助当前油田企业实现增强自身竞争力、协调油田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实现企业经济收益的目标,最终推动油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所以,油田企业要加强对成本管理的重视。

二、我国油田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油田企业最近一段时期加大了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完善,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成本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技术落后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开展油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与企业多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息息相关。在中国油田企业中,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成本管理工作往往被看作是企业财务工作者或者管理者的职责,而并没有广泛地被全体员工关注。而在技术层面,更新速度较慢的生产工艺及机械设备,导致了相应的成本管理技术也比较落后,这大大阻碍了对企业成本有效的控制。

(2)管理与核算之间的有机结合尚未形成

只注重加强管理工作而忽视了成本核算工作是我国油田企业管理层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首先,采集和传递成本信息过程时效性难以保证;其次,各项成本费用的归集工作不到位;最后是强有力成本管理监督机制的缺乏。由于在企业做决策时的数据参考不到位、针对具体项目的准确成本核算难以实现,再加上事后成本分析的习惯,忽视了对事前以及事中监督与管理,都给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造成阻碍。

三、有效的成本管理途径

(1)转变观念,继续加强对成本控制的重视

企业的成本管理想要根本的转变,首先就是做到转变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油田企业需要对中石化成功上市这一契机加以利用,努力做到低支出高收入,不断使自身市场竞争力提高。在思维方式上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降低成本,改变对降本增效认识上的误区,坚决压缩该压缩的成本, 但是对于不该压缩的成本就不能胡乱压缩,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想要持续降低各项消耗,使费用处在低水平,就必须继续对油田企业日常活动严格调节和控制,从投入和提取两个方面来使得成本核算得以规范,并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为依据随时调整生产方案。

(2)加强成本考核与分析,构建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成本机制

油田企业可以通过成本考核来检验成本管理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油田企业在会计核算之后根据成本核算资料及会计信息来分析和评价各成本中心目标成本执行的成果。在考核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是需要结合实现情况来分析成本指标与产值及结算收入,这样会使得成本考核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提高;第二是在考核的基础上的定期分析也是必须的,只有对成本规律及动态有所掌握, 才能更好地考核和分析各工程成本。重视合同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以质量求效益,不仅如此,还要建立奖惩制度,以“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为基础,把责任成本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构建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成本机制。

(3)提高员工整体素质,鼓励全员参与成本管理

想要提高员工素质,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人员采取培训措施,使员工综合素质提高,使其积创造和性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是对领导干部的原单位选拔制度加以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单位领导之间的相互制约。而且要在市场法则优胜劣汰的基础上来减员增效,时收入能增能减、人员能进能出、经营者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被建立,从而使职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成本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系统工作,应该把成本意识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降低成本的措施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发动全员参与,让企业所有员工足够重视成本控制和管理,使成本意识深人人心;另外把成本目标层层分解,建立起成本索赔的连锁链,让每一个员工都意识到自己的在成本节约中所担负的责任,看到自己在成本目标锁链中所处的位置,保证每一环节都必须对上一环节进行监督。

(4)对先进的成本管理技术积极运用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科技进步起着先导作用,所以油田企业的科技含量直接影响着成本控制质量。因此,油田企业应该将那种不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传统管理理念彻底改变掉,对科技进步充分依靠,来促进开发成本的降低。具体的说,就是把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做好: 一方面,用科技降本来代替堵漏洞的管理模式,不仅在扫浮财、堵漏洞上实现成本的降低,还应该把降低成本的内涵进一步扩大,做到向科技要效益。另一方面,在推广技术改造上油田企业应该下大力气,这样才能使得科技增效的目标得以实现。只有以科技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为依靠,搞好技术改造,才能实现节能降耗,并使降本增效得以真正深入持久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韩红.论加强油田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研究[J].现代商业,2013(06).

[2]杨小云,姜全兵,李防震.加强油田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04).

篇3

营销的核心内容是产品推广,是企业运营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沟通在营销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管理要以营销管理为中心。当前,在营销管理的沟通研究方面较少,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营销中的整合营销沟通领域,是营销领域的研究课题,对企业内部营销管理环节之间的沟通问题研究较少。

一、企业营销管理中沟通的重要性

企业的营销管理向着复杂化与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营销体系的沟通能力与管理水平对企业营销能力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战略角度进行分析,良好的内部营销沟通是企业战略方向正确性的重要保障。企业必须在综合企业战略的基础上制定营销战略,因此在营销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通过战略层面有效沟通了解与掌握企业整体战略,从而更好地制定部门战略。从企业运营与管理的操作层面进行分析,良好的营销系统沟通是部门之间协调合作的基础,有利于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与高效化。现代企业内部部门之间沟通不顺畅产生了较多的管理问题,只有实现了有效的沟通才能够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良好合作。

二、企业营销管理中的有效沟通模式

企业内部营销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将会对其正常运转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更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营销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开始探究确保营销管理中有效沟通的模式。

(一)营造良好的营销体系内部沟通环境

沟通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企业内部管理中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都受到企业管理环境的影响。因此,企业要营造良好的营销体系内部沟通环境,为有效沟通模式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营销体系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进行管理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企业内部的沟通,对内部沟通的主体、信息、渠道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实现企业内部良好沟通的基础。企业文化中包含的不同内容对内部沟通的影响方式、程度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良好营销管理沟通建立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企业文化要点包括:第一,员工平等性。只有在企业中实现了沟通主体高度的平等性,才能够提高沟通的效率,尤其是在营销体系内部各个部门沟通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应该彼此尊重与配合,才能够提高沟通的充分性与有效性。第二,企业氛围和谐性。企业氛围的和谐性指的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对内部关系进行协调与保持,确保企业内容人际关系的和谐。企业中高层管理在氛围营造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在与其他部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重团结协作意识,确保部门之间能够保持关系的和谐性,从而提高沟通的效率。

2.利益分配机制

在沟通的过程中,主体主要的动机因素就是利益,主体的沟通行为、方式等都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营销体系沟通渠道构建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体系中各个主体的利益,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主体的积极性,消除沟通中存在的各种障碍。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主要出现在市场部门与营销部门中,虽然两个部门在职能方面存在相似性,但是在利益分配方式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实现部门利益分配协调,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沟通的顺畅。

3.业务流程与分工

业务流程是企业内部的正式沟通渠道,指的是企业不同的部门、员工等在业务合作方面的流程。公司的运营管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业务流程则是确保营销管理体系高效运作的体制之一。只有提高企业内部沟通的有效性才能够实现业务流程的合理化,进而确保部门与员工能够更好地明确自身的位置与职责。因此,合理的分工是实现业务流程合理化的重要前提。

(二)提高营销人员的沟通意识与能力

沟通的主体是企业的员工,需要从员工入手提高营销体系内部的沟通效率,主要的措施包括加强沟通相关培训,培养员工的沟通过意识与沟通能力。主要的措施包括:第一,沟通目标策略。沟通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能够提高沟通工作的目的性,提高沟通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沟通对象更好地掌握沟通的信息、思路等,提高沟通的互动性。第二,沟通主体策略。沟通主体策略指的是沟通的主体在沟通之前所具备的信心、可信度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只有让沟通对象信任沟通主体,才能够提高沟通的有效性。第三,沟通对象策略。沟通对象策略指的是沟通的对象在沟通主体进行沟通之前通过各种途径对沟通对象的喜好、需求等进行了解,进而对沟通的方式、内容等进行有效的调整,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总结

沟通实际上就是人际之间实现信息、情感等内容的交换、共享等,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重要的作用。沟通逐渐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营销体系沟通最为关键。营销体系的绩效受到多种应收的影响,其中就包含沟通水平,只有沟通顺畅才能够确保营销体系高效运行。企业应该构建企业营销管理中的有效沟通模式,并对其加以正确运用,提高企业营销营销管理中沟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4

一、企业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管理是否顺畅和有效将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进行财务管理时,需注重全面预算管理、科学安排资金周转和财务审计等;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注重合理人才的培养、激励和储备等;进行销售管理时,需注重产品与市场的有效结合点、销售方法的有效性和市场信息的掌控等。

而企业经济效益则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企业要发展,必须降低财务的消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获得发展。

二、企业管理的优化与作用

加强企业管理,就是加强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等的管理,以此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及市场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管理措施来实现企业管理的优化:

1、劳动力管理

发动机企业的劳动力队伍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操作员,因此企业应该在维护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努力改善企业劳动力:

对于普通操作员的管理:影响发动机企业盈利的因素之一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以企业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消耗。

对于管理人员的管理:压缩管理人员的数量,精选具备高效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并培养一批掌握国际先进管理方法的管理人才,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在管理人员精而少的基础上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

2、财务管理

随着公司发展战略的推进,财务管理对公司战略支持的重要性日趋体现。企业凡是有财务数据的地方,都是需要财务管理的地方,财务管理要扩大到对公司资源的管理、资本的管理、知识的管理、价值的管理。为此,财务管理的职能要从原来的数据汇总、整理、记录,转变为公司发展规划和财务战略的实施者、公司投资发展和经营决策的支持者、公司绩效目标管理的推动者。同时通过制定成本标准、控制成本来减少财务开支:

(1)制定成本标准

各管理部门应将计划中的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并根据实际的生产销售计划,科学合理的来制定短期的费用开支预算,把它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

(2)控制成本

成本的日常控制要与生产作业控制等结合起来进行,主要包括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工资费用的日常控制和间接费用的日常控制。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生产、合理派工,控制因生产导致的产品屯仓、人员荒业等现象,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及企业经费的占用。

3、技术创新管理

由于国家政策鼓励生产环保、节能型发动机,大排量、大排放的发动机将受到一定限制;而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发动机也在朝着优质、轻便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发动机企业研制的技术和创新意识的要求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企业应引进先进的改进技术,并建立完善的产品研发、工艺试验、快速反应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解决并制约各单位工艺、设计、制造等方面发展的问题;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优化生产工序与作业流程来降低成本,自觉进行小改小革,实现技术升级。

其次,国内发动机企业所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昂贵,但设备功能开发不足,使用效率也很低;员工工资性成本越来越高,但员工、设备单位时间创造价值的能力却远远低于国外,因此我国发动机行业失去了低成本优势。所以,发动机企业必须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措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针对发动机科研费用的管理,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升预算管理,将科研经费预算与工作计划有机结合,一方面,对于预算执行率低的项目,按照不同情况进行整改。另一方面,逐步核销超支挂账的科研费。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并适时开展审计形成制度。二是加强沟通协调,抓科研项目管理要从信息管理抓起,财务部门要及时提供项目成本有关信息,项目管理部门要关注项目经费开支、通报项目进展情况,计划部门要及时通报项目开设、撤并、验收等信息。公司要建立科研项目管理例会制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制订好措施。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将科研费管理与其他科研生产任务、与日常工作统一到综合平衡计分卡工具中来,形成从公司总部到成员单位上下联动的机制,并在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奖惩并行。

4、质量管理

要建立适合任何型号、任何阶段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型,以降低质量损失为切入点,推动全员参与质量改进,制定降低废品损失和工装工具的绝对数指标,并改善检验检测设备以保证产品质量。具体措施有:

一是完善质量成本科目设置。全面完善质量成本的三级科目,重点完善鉴定成本,要由关注过程鉴定成本(检验费用)转移到关注整机鉴定成本(检验试车),将检验试车费用纳入鉴定成本中;在内部质量损失方面,按废品损失发生的责任主体细化科目设置,强调其责任,实现降损增效。

二是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对历年质量成本深入分析,确定控制关键点,据此向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下达降损指标,以减少资金投入。针对内部质量损失,建立以降低废品损失绝对值为主体的质量指标考核体系,查找废品损失“大户”,实施重点控制。针对外部损失,下达“降低返厂机数量”指标,拉动关注客户需求,提高外场服务质量,提高故障深度排查能力。针对鉴定成本,设置“一次试车合格率”指标,并分解落实,发挥团队优势,制定有效措施,做到举一反三。

三是全员参与质量改进。建立质量改进项目簇,动员全员力量,对产品实现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和改进。倡导“不制造缺陷,不隐瞒缺陷,不传递缺陷”,通过转变员工的心智模式,建立追求“零缺陷”的强烈意识,使“零缺陷”理念真正成为公司提升质量的精神动力。

企业管理优化策略还有企业文化的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员工职业生管理等管理方式,针对企业的特殊性可偏重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动机企业科学的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劳动力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帮发动机企业助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优势,因此企业的管理方式是经济效益的主控因素。发动机企业应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企业管理制度,从人、财、物等多方面入手,节约发动机制造成本,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并根据企业实际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和工作思路,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参考文献:

[1]汪国银、杨亚达论国有企业创新型组织模式的选择与构建财政研究,2010(06)

[2],王苍海国有企业管理与创新的有效途径甘肃冶金,2007(01)

篇5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调查显示,做过资信评级的企业仅占46.6%,未做过的占53.4%,个别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整体形象;二是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自有资金较少,技术水平落后,

   经营业绩不稳定,抵御风险能力差,加上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信息缺乏客观和透

   明,给银行和投资方带来了投资风险;三是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四是银行体制缺乏活力,营运方式呆板,贷款门槛较高;五是无直接融资渠道。目前中小企业一般通过增加股本金和银行借款融资,政策上不允许发行股票和债

   券筹集资金。

   2、财务意识薄弱,财务结构失衡

   一方面,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另一方面过度负债是高速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中小企业发展如此迅速,与高速成长战略有着直接关系。高速成长战略必然会造成资金短缺,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而经营不利和内部财务管理弱化等因素又会加剧债务水平,造成企业过度负债。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就会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加快了财务危机的爆发,最终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倒闭、破产的道路。

   3、经营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较低,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素质局限,不懂得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讲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深化金融改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发展风险投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开辟二板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投入。转变商业银行的观念,由被动贷款变为主动贷款,发挥银行对中小企

   业的促进作用,要改革和完善现有信贷管理方式。建立多层次担保体系。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由城市、省、国家三级机构组成。其业务由担保与再担保两部分构成;担保主要以地市为基础,再担保主要以省为基础。城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以辖区内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并向区县延伸分支机构;省级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则以地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机构为服务对象,实行业务指导和监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创办的初期不应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其担保资金和业务经费以政府预算资助和资产划拨为主,担保费收入为辅。

   2.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必须加强日常资金管理,尽可能使企业资金投放少、回收快、保持良性循环。这就要求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物资合理库存、设备购置与管理等方面作进一步细致入微的工作,协调好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效益性的关系。这牵涉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财务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各部门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1)完善中小企业财务制度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财务资料,以帮助管理者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使管理者看得远一点,以增强其风险意识。为此,应

   从以下几个制度上入手加强管理。首先重视企业财务的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指涉及企业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2 人或2 人以上分工处理,以起到一种制约的作用。例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查、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即“管帐不管钱,管钱不管帐”。这样既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又能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牵制的机制。其次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对会计的再监督。内部审计实施是再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坚持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分别独立,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计部门,查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再次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制度。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审批;在签字组合中规范了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字,同时还应规定出纳只执行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对于没有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支出,出纳人员应拒绝执行。由此对于控制发生不合理的支出及保持支出的合法性起到积极的作用。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篇6

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管理,如何对企业员工的贡献进行客观的测评,如何更为有效地激励员工,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并最终为企业战略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提供服务。因此,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关于绩效管理的概述

(一)绩效管理的含义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企业中的各级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面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其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二)绩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绩效管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用的作用包括:一是绩效管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与员工的绩效;二是绩效管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绩效管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的优化。

二、电力企业绩效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指标未能与岗位职责有效挂钩

产生这一问题有三点原因:一是因为部分领导对下属的岗位职责本身就不清楚,如何评价员工就无从谈起。二是有些虽然对员工进行了定岗,岗位也有明确的职责要求,但对员工的绩效要求却大大超出其职责范围,这样,员工同样会觉得不公平。三是绩效要求虽然明确,但工作实施过程中需协调很多其他的工作环节,且这些协调工作不是靠一个人的能力能完成好的,如果考核的时候只看他的最终结果不问过程,这显然也有失公平。

(二)员工不能理解和参与绩效考核

一是一些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意义不甚了解。很多管理者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虽然对绩效管理的理念与意义都很我解,但基层员工对绩效管理的内容与意义不甚了解,很多员工认为绩效考核无非是要发现其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二是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员工未参与,指标的实施过程中考核者也不能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绩效辅导。员工不知道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是怎样进行的,也不知道其中的考核指标与考核结果是如何得出的,还有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着什么问题,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可以避免等等。

(三)绩效管理的实施中不能做到客观公正

在企业中实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真实、客观、公正地评估员工与部门的工作成绩,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绩效考核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比如说,有些部门的管理人员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很容易被“人情分”或者“世故分”所左右;绩效结果较差,对自己部门内绩效不佳的员工也在绩效考核中给予肯定;绩效考核中存在平均主义,员工轮流坐庄绩效“优秀”,打击了部门中真正优秀员工的积极性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所完成的考核结果与预期有着很大程度上的背离,容易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热情减退。

(四)考核者与员工就绩效考核结果缺乏有效沟通

反馈沟通是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保障和提升绩效管理效果的重要纽带与策略,但偏偏在目前许多部门的绩效考核中被淡化了,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反馈沟通。一方面,部门或单位的绩效考核人员未经过有效培训,沟通时不注意技巧把握,泛泛而谈,缺乏对员工工作的辅导和帮助,沟通反而引起了下属的不满;另一方面,部分管理者把更多的工作精力放在了对员工业绩结果的事后奖惩考核上,更多的放在讨论员工薪酬奖惩方案的多样化和合理化上,忽略了管理者自身的事前任务计划和任务分配工作,从心里没有认识到绩效沟通的重要性。

三、绩效管理考核的有效实施

绩效考核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好可使组织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充分发挥职工的发展潜力,最终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运用不好则会导致重重矛盾。要使绩效考核做到公平、公正,应从以下方面矛以改进。

(一)设置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

要科学地设置绩效管理的指标,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者要明确自身绩效管理的责任,提升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工作的责任意识。二是根据考核目的,对被考核对象的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初步确定绩效考核的各项要素。三是根据被考核对象在流程中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其衡量工作的绩效指标。

(二)搭建畅通的沟通渠道

一方面,在制定绩效责任书时,为有效地完成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单位应以《年度业绩考核责任书》的方式将企业年度战略目标逐级分解到部门,部门再以《员工绩效考核责任书》的形式将年度重点工作逐级分解到每个岗位和个人。在这一过程中,部门要让员工充分参与到责任书的制度过程中,强化部门绩效考核与员工绩效考核之间的挂钩联系,促使员工了解自身岗位责任并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绩效考核。另一方面,在绩效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部门主管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员工进行沟通,加强对绩效考核的过程管控,了解他们对绩效的意见与建议,分析员工没有完成绩效目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确保具体操作公平公正

绩效考核确保客观公正有三点措施:一是考核指标要清晰量化。如生产人员的考核应以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为主要考核内容,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更侧重于完成时限、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等等。只有考核指标清楚,量化细化,考核时才可以用数据说话,以事实为依据,很大程度上就能降低评价者的主观意识。二是对考核者进行培训,对于绩效考核结果采用强迫选择法,确保结果符合正态分布。三是建立员工申述系统,一方面为员工畅通投诉的渠道,另一方面也监督考核者认真收集客观资料,公正、客观地对被考评者做出评价。

(四)深化运用考核结果

深化运用考核结果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有效地反馈面谈。采用双向倾听式面谈使员工了解自己的业绩状况和考核结果,也使管理者了解下级工作中的问题及意见,创造一个公平、通畅的双向沟通环境,使考评者与被评对象能就考核结果及其原因、成绩与问题及改进的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绩效提升计划。第二,有效地结果运用。强化绩效结果与薪酬、培训、人事决策挂钩力度,实行员工年度绩效综合评估结果存入个人绩效档案制度,作为岗位调整、薪资调整、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后备人才库建设等的重要参考依据,提升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产物,在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企业的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尽管当前少数基层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通过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流程,不断提升员工绩效管理的意识,绩效管理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将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绩效考核时管理人员要运用新思路、新手段,要针对国有垄断企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法,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电力企业长远发展做出贡献,要制定符合现实情况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构建新时期国有垄断企业的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杨跃琼,褚景春,吴良器.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9).

篇7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财务监管 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管理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企业经营机制逐步成为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重要因素,而企业监管制度则是新时期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方面。现在有不少企业对企业监管制度认识不足,使大部分企业监管制度很不完善,会计数据失真、私设小金库、设账外账等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要适应目前形势的发展,就必须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监管,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企业财务监管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财务活动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得以显现。但由于企业的认识问题使得财务监管问题流于形式。一是不少企业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有章不循,制度只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应付有关部门检查、审计,遇到问题“灵活”掌握;二是内部会计监管、控制残缺不全,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机构;三是企业领导对会计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以为是,管理不善,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职责不明,这突出表现在民营企业;四是财务监管(即会计的事前审批、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五是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差,表现在文化、业务水平低,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靠人情、凭关系混进会计岗位,只听领导指挥,不管规章制度,对法律、法规更是置若罔闻;六是有些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造成会计数据、会计报表失真,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

二、建立健全企业监管制度

我们知道新时期的企业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财务管理,财务监管制度应渗透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管理体系。财务监管制度的推行,不能仅仅从会计入手,应全面渗透到企业各个层次的组织管理体系,贯穿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始终。合理配置各职能部门权限,以明确各自职责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从而实现企业的多元化管理的目标。而企业财务监管制度就是企业领导层为确保企业财产完善安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因此,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监管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企业治理结构是促进企业监管制度有效运行,发挥控制功能的前提和基础。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为研究制定单位内部牵制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单位的主要领导要对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并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权限,依法制定严格的批准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在《会计法》的指导下,以执法检查和其它检查监督的方式,督促检查各单位执行规范性的企业监管制度。必要时,可通过资产年检和企业监管制度挂钩,在国有独资企业率先推行,使国有独资企业在企业监管制度的推行和建设起到一个带头示范作用。企业要加强对其财务监控就必须制定并实行严密的制度,这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控制经营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完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是企业自我约束,规范经营的保障,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为投资者监督经营管理提供体制框架,为经营管理者施展才能搭建平台。而企业的财务监管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建立在这种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上,从而确保企业规范经营。

2.健全财务监管组织架构。在企业设立财务监管机构配备总会计师,实行财务委派制应当是现阶段强化企业财务监管的有效组织架构。财务监管机构专门监督企业各级组织企业监管机构的设立、企业监管制度的建设,以及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总会计师重点监控所属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的重大经营计划及预算的执行情况,确保资产经营考核指标和其他重大经济事项的全面完成,参与重大的经营和资金运作工作;实行财务委派制有利于对企业的财务实行垂直领导,避免因利益关系而受制于本企业的领导,减少财务违纪违规现象的出现。

3.完善财务监管制度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监管办法,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财务监管制度化的重要措施。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财务监管应体现法律监督、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原则。企业监管制度是实施财务监管的有效手段。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系统,使财务监管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全方位控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报告等措施,全面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

4.加快信息技术在财务监管中的运用。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运用现代管理手段,通过会计电算化、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财务监管,可以有效强化现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风险控制。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逐步实现财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推进企业集成化财务管理,做到业务与财务信息的实时反映,实现财务信息的远程控制,真正体现提高决策、监控和执行的效率,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监管信息反馈。

5.以人为本,加强财务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企业财务队伍建设,把财务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学习型的总会计师队伍、财务骨干队伍、从业人员队伍。二是持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既是加强财务监督的思想基础,也是开展财务监管的前提,其在财务监管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企业财务监管的有效实施

良好的企业监管制度,有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能够有效地解决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和贪污腐化的问题;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也有利于国家有关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秩序健康运行。企业监管系统必须具备成本低和效益高的特点。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企业监管制度与企业治理结构相互作用,必将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

1.财务全程监管。财务监管活动应渗透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贯穿于企业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各个环节。只有做到对企业经济业务全过程和财务管理各个环节的监管,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监管。

2.财务分级监管。为确保财务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笔者认为应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财务活动,由适当的财务监管主体进行监控,实现管理界面清晰、层级分明。达到既要维护投资人权利,对财务监管的权限适度集中,尤其对重大财务事项的监控,也要维护企业作为独立经营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

3.财务监管制度化。为有效加强财务监管工作,必须将财务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制定科学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体系,规范财务监管程序。

篇8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新时期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电子商务这一全新的运营模式被众多企业采用,企业也逐渐意识到网络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企业开始建立内部网络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网络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等业务。在网络管理中,不少企业都面临着网络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网络管理效率的发挥,使企业错过发展先机。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期多数企业在网络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企业网络管理效果,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一、新时期企业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网络管理没有与信息管理进行有机融合

从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不少企业都缺少专业的网络管理人才。既懂得网络管理知识又熟知市场信息的综合性人才少之又少,专业人才的配备不到位使得企业的网络管理与信息管理没有实现充分融合,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网络管理人员单纯负责网络操作和基本的维护管理,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整理和收集,而这些信息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信息的不畅通使得企业与外部以及企业部门之间不能进行信息交流。网络管理与信息管理的融合不充分制约了重要信息的传递,使得决策者无法获取重要信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缺少高附加值的网络应用服务

通俗来讲,企业的网络管理主要目的就是管理好企业的网络,保证网络的通畅,便于企业的在运行管理中信息的传递。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实现了高度信息化,许多业务流程都通过网络进行,这客观上对网络管理中的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许多企业的软硬件配套设施不健全,不能提供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附加值网络应用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外延业务的拓展和延伸。

(三)企业对网络管理的重视力度不够

在不少企业中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状况,企业把主要精力、财力放在了硬件设施投入方面,看重技术装备,而忽略了网络管理。企业盲目地认为在网络设施方面投入力度越大对企业信息化发展越有利,而缺乏对网络管理与系统维护的重视力度,网络管理意识淡薄,这容易导致企业软硬件发展不配套,先进的产品和设置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伴随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的扩大,网络的节点也会相应增加,在建设企业的业务系统时不能不考虑网络管理问题,加强网络管理势在必行。

(四)硬件设备厂商对于信息的保护增加了网络管理难度

企业在购置硬件设备时,面临着众多的供应商,而这些供应商对于管理信息中的私有部分通常会进行信息保护,这要求企业选取设备时使用配套的管理平台和管理工具,如果选用不同厂商的设备,可能存在着不兼容的现象,这就需要配备多个独立网络管理系统,如果选用的设备不兼容就会使得网络管理存在所谓的孤岛现象,从而影响网络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新时期企业网络管理的有效对策分析

企业的网络管理要立足于整体的经营目标,在确保网络运行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网络之上业务的稳定和高效。企业应该考虑网络管理工作中业务系统的有效服务、网络故障的维修、网络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实现网络管理与企业经营运转的有效结合。

(一)企业应采用VlAN技术以及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化

VlAN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是物理网上划分的逻辑网络。企业为了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可以把网络划分为虚拟VLAN网段,进行数据的控制与管理。有些公司存在抢占IP地址的情况,对此有必要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化和改革,通过利用VLAN技术和网络拓扑结构的管理,依据部门进行范围划分,实现不同部门归属不同的VLAN,同时交换机端口启用固定的IP地址与MAC进行绑定,启动防网络风暴管理来增加网络安全。

(二)对企业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

企业要规范网络操作行为,可以将主要业务和非主要业务进行分流管理,提高主要业务的数据流量带宽,保证网络运行安全,同时对于非主要业务也要进行管理,如果没有处理好非主要业务数据,也会增加企业的困扰。对于企业内部人员私用网络处理个人事务的情况要进行制止,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同时借助端口和IP进行监控,可以设定身份限制,减少由于员工的个人操作行为引起的网络中毒等情况出现,增强网络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三)企业要加强互联网接入的安全管理

网络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网络的安全管理,在网络接入处应该安装防火墙工具,同时启动安全管控措施,加强网络操控的安全性能,保护企业重要信息的安全,防止信息被窃取或者恶意攻击行为的出现。互联网管控策略实施可以有效抵制黑客的攻击,同时能够约束企业内部员工的网络操作行为,防止通过个人操作行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确保企业网络高效、快速的运行。

(四)实现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充分融合

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为了充分发挥网络的重要作用,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管理规范,实现网络管理与信息管理的有效融合,从而保证信息的顺畅,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资源。企业可以加强与外部的合作,共同开发信息资源,也可以与网络管理公司合作,直接获取必要信息,从而降低企业的信息处理成本。

(五)进行网络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

众所周知,人才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本,而网络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虽然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引进了互联网技术,而且从业人员众多,但是真正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却非常有限,为此,企业要体现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就要引进和培养专业的人才。除了直接引进人才之外,对于企业已有的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开展网络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同时使之知晓有效的市场信息,提升企业网络管理人才的综合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网络应用与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规模越大,网络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也会增加,对于网络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就会更加严格。面临新的发展环境,企业要实现高速发展,需要提高对网络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同时进行网络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并在网络管理方面进行规划,确保企业网络系统的高速、安全运行,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汤龙.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科技,2011,30(10):167-169.

[2]房玉勇,徐海涛.新时期中小企业的网络管理建设[J].科技资讯,2010(22):175.

[3]翟永,王颖.企业网络管理系统构建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05):1827-1831.

[4]黄晓琴.Mikro Tik Router OS在企业网络管理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2):53.

篇9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35-02

1 引言

在现有的市场经济形势下,每一个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而这些成功都要建立在员工的劳动之上,只有员工的勤奋劳动和不懈努力才是企业不断进步的核心动力[1]。所以企业管理的最重要部分就是对企业员工的管理。通过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加速企业的发展

2 浅析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绩效管理首先要制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大目标,这个目标要合情合理,符合企业自身情况和行业情况,以及国家和世界的经济形势。在这个大目标之下,制定每个企业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目标。这些具体的目标要考虑岗位实际情况和员工实际能力相结合。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企业发展并且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绩效管理所设定的目标既能使得员工在努力之后可以实现,又不能过难而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3 我国国有企业员工管理特点

中国现在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企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中国国有企业对于企业和员工的管理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而且传统的老旧管理理念仍然存在。员工对于工作的主要认知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和维持生计,同时也期望企业有一个好的发展,使得自己能够得到更多的工资和更好的岗位。而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批优秀员工的努力,想要使得员工对于企业更有认同感就要为员工提供更好的收入和岗位。对员工的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把企业和员工变为荣辱与共的一体,使企业和员工同呼吸共命运,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对企业的忠诚度[2]。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认识到,良性、友好的沟通能够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改善,不良的、不明确彻底的沟通将会破坏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4 国有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4.1 绩效管理认知模糊

由于受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中国国有企业和企业员工对于绩效管理都缺乏一个明确的认识。企业往往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对于工作成绩较差的员工进行惩罚,这就是绩效管理了。往往忽略了其他管理方式,这是企业的认知模糊。而对于员工来说,往往把绩效管理看作对自己的约束,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束缚,目的就是督促自己多工作,如果不多工作就会受到惩罚,这也导致员工对于绩效管理没有好的印象,这事实上也是由于认知模糊导致的。

4.2 未能建立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最重要环节,但是现在企业虽然都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不过都是为了考核员工的工作来设定的。在现行的考核制度中,往往都是规定对于落后员工进行惩罚,对于先进员工进行适当的奖励。基本很少有奖励制度会以人为本,对落后员工进行帮扶。了解他为何工作成绩相对较差,是由于个人原因导致的,还是由于岗位问题或者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难度较大,通过培训或者岗位调整来帮助员工成长,这种只有奖励和惩罚,而没有帮扶的考核制度是不完善的。

4.3 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所以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时间还很短,管理经验不够丰富,在绩效管理方面也是如此,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在国有企业实际运行中,经常会发生因为人情来评判员工绩效成绩,因为行贿受贿而更改绩效成绩,而且这种现象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特别是在一些国企和家族性企业中,这种现象格外严重。这都是因?槿狈?健全的制度,在责任划分不明确,在管理的监督上形同虚设,出现问题是互相推诿扯皮,这些都非常影响绩效的管理。

5 国有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的有效途径

5.1 加强对于企业员工的了解

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对自身员工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在这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主要需要了解的内容涉及员工的生活和工作两方面,例如员工的学历、工作经历、工作能力、业余爱好、家庭背景等。在此基础上给员工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制定适合的绩效管理制度。对于落后的员工,要充分了解员工是否存在什么困难,并且为他们提供帮助。如果员工是在工作能力上有什么不足,也要制定一个合适的计划,帮助员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5.2 为员工营造合适的氛围

员工之间的适当竞争是一个企业前进发展的动力。员工在竞争时,因为彼此之间都想要获得更好的工作业绩,就会更加地努力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但是竞争要看其是否正当,对于正当竞争我们要予以鼓励,并且为员工的竞争提供合适的环境,但是对于不正当竞争,一经发现一定要严肃处理,坚决制止这种恶性竞争的行为。长此以往,员工们才会采用正当的方法来努力工作和学习,为了企业的发展更加努力奋斗。

5.3 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

篇10

电力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稳定支撑作用。加强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可以规范企业管理控制,提升经是运行质量,是实现电力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可以说,加强电力企业预算管理值得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1、电力企业进行有效预算管理的意义

电力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影响极大,而预算管理水平则直接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深入探究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对推动我国电力企业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只有进行有效预算管理,才能使电力企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预算管理的意义体现在:

1.1在电力企业管理中,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是目标激励、过程控制和及时有效奖惩的重要指标;

1.2加强预算管理有利于范经营风险的有效防范。通过科学预算能够初步揭示预算年度企业的经营情况,让可能存在的问题得以提前暴露。参照预算结果,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范,从而实现规避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的目的;

1.3预算管理可以为电力企业全体员工提供监督经营管理的平台,是员工监督企业是否实施了科学有效经营管理的基本依据。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职责的履行,以及管理行为的规范,更是对包括企业管理者在内的全体员工工作业绩评价与考核的重要标准。

2、电力企业实施有效预算管理的措施分析

2.1不断改进预算管理的理念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只有提升自身竞争力,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才有出路。在这一背景下,电力企业若要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更新管理理念首当其冲。对于企业预算管理而言,只有不断改进预算管理理念,使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尽量将目标划分得更加细化,交与企业经营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才能提高电力企业预算管理的效果,才能使预算管理更加系统化。此外,在企业预算管理中还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总结预算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不断优化预算管理机制,完善预算管理措施。

2.2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构

电力企业要加强预算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机构并使之不断完善。电力企业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只有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并保证成员具有较为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在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的基础上,对企业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成立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能够保证各项预算管理指标制定的合理,能与企业发展保持一致,还能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

2.3编制的预算应是科学而细致的

预算编制是影响电力企业预算管理水平重要的一环。在预算管理中如何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是十分重要的。①电力企业要对自己的经营现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还应对未来的发展能够进行相对准确的预测;②要加强对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分析力度,还要保证信息的时效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适应性;③预算编制中要保证适度灵活性,积极寻找适合电力企业本身发展的预算编制方法,增加预算弹性,从而使预算编制具有相对较强的执行力。

2.4有效监督是推动预算管理更具实效性的措施

预算管理要求电力企业对预算管理所有环节都要加强管理,这样预算执行的监督就重要起来。电力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而全面的监督,这样才能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此外,在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电力企业还应该通过完善的内部审计,加强预算管理的监督,及时总结预算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预算管理提供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2.5重视预算考核工作

预算考核是预算管理最后的环节,是对预算管理水平的评价。在电力企业预算管理中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考核机制,针对预算考核指标,在预算执行完成后对预算考核指标及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比对,深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积极总结经验教训。此外,严格的预算考核制度还为准确评价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提供依据,通过考核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电力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3.1在预算管理中要注重成本效益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中,营利是企业最为直接的目标,成本是决定企业利润最为基本的因素,因此必须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控制是电力企业进行预管理中控制风险最主要的内容。

3.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是加强预算管理,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基础。内部控制机制与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同构成了企业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制定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是提高经营效益,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加强预算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必须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3.3完善预算管理的方式与手段

开展预算管理,使高效、科学、有序的预算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完善预算审批制度,加强对各个环节的预算管理工作的控制和干预,整合业务、资金和信息,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电力预算执行中只有落实权责,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控制和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只有合理分解业绩考核指标,才能使预算考核制度得以有推行,才能实现责任的层层传递。

结语

预算管理是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随着市场经济深化发展,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只有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才能进一步明确并量化企业经营目标、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使企业取得相对理想的经济效益。

篇11

一、什么是企业管理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那么他的必修课就是充分地学习和了解什么是企业管理,只有理解了企业管理的内涵才能够为其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提供切实可依的工具。

二、情感管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的首要前提

在当今的社会中任何冲突都可以通过有效地沟通达到解决的目的,在企业管理中更是如此。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在面对任何问题时,不可以盲目地行使其管理职能,更应当懂得利用沟通等情感管理对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改善,达到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促使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下面我们就从根本上出发,对情感管理在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性进行全方位地分析。

(一)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沟通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企业管理中,有效的沟通是实现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更好生存的一种方式,已经不是一种职业的需要,更应当作为一种本能来使用。就像卡特.罗吉思说的那样:“如果我能够知道他表达了什么,如果我能知道他表达的动机是什么,如果我能知道他表达了以后的感受如何,那么我就敢信心十足的果敢断言,我已经充分了解了他,并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影响并改变他。”从这句话中就能够明显地看出有效沟通对于企业管理者的重要性。有效的沟通会使企业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中更有方向,能够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员工具体的想法,从而使管理者能够以员工的想法为依据,以具体的依据作为出发点,做到有目的的改革和发展。

(二)企业管理当中的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对于各个公司,个人以及各层的管理人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之中情感管理对于管理人员有着特殊的含义。管理者有着其特殊的存在价值,他的职责就是通过管理他人来完成工作。因此,就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和其他的工作人员树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需要管理者能够具备最基本的沟通能力,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这样才能够和员工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桥梁,把握好彼此之间的基础。

1.沟通在企业管理之中的重要性

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是彼此能够互利共存的基础,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彼此之间能够更好沟通的桥梁,如果想要加快员工和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使人际关系之间的桥梁更加宽敞,那么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可以通过沟通来进行具体体现,举个实际的例子来进行具体了解。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两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两个百分之七十,这两个百分之七十能够很好且非常直观地体现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充分地了解一下这两个百分之七十。

(1)第一个百分之七十

第一个百分之七十就是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进行说明的,那就是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将工作的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用在和员工的沟通之上,沟通的方式非常多,非常多样化,可以是召开例会,在会议当中充分地与员工进行彼此之间的互动,互动当中员工可以尽情地畅所欲言,抒发己见,陪建之间的感情;管理者和员工之间进行单独谈话,管理者将员工的心声做综合处理和分析,将分析的结果撰写成书面的报告,方便进行管理和今后的借鉴;这就是第一个百分之七十。

(2)第二个百分之七十

第二个百分之七十就是针对其内部的矛盾了,具体指的就是企业当中的矛盾大约有百分之七十的比例是由于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不顺畅沟通引起的。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在企业效率不高的情况下,如果企业之间缺少沟通,就会使企业之间的难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长此以往就会使企业面临企业员工的生产执行力变得低下,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变得不高。这就是企业管理当中的第二个百分之七十。

2.管理者如何更好的进行沟通

(1)管理者能够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沟通的本质,处在不同环境的人们所想的事情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学会换位思考,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着想,对不同环境的、不同经历的、不同定位的员工进行充分理解,这样才能够使做出的决策更加符合实际。

(2)学会沟通的技巧

合理的沟通包括了如何正确地对别人讲话,同时还包括了在别人讲话时如何正确地聆听,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很好地把握住沟通的时机,同时还要把握住沟通的火候。

三、结语

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就要学会企业管理的多方位知识,并且应跨越认知、情感与文化的界限,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全面地了解;同时,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懂得把握住时机,懂得利用自身与企业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自身的才能。

篇12

1.企业管理新格局下绩效管理存在问题

1.1管理者被动应付

企业管理的新格局要求管理形成体系化模式,确保管理格局为无漏洞的曲线化管理。但是目前的绩效管理没有形成体系化,很多管理者都是将绩效管理作为一项单独的管理项目来抓,没有确保绩效管理与其他管理模式的整体融合,这主要是管理意识没有转变形成的。例如:很多管理者不能深刻领悟部门绩效管理办法的内涵,只是把他们需要做的填表工作单独抽出来,为填表而填表,要么赶在截止期限之前,要么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多次催促,他们才匆忙填写表格,而不进行系统的思考和有效的规划,只是认为填完表,交了差,就算完成了任务。在过于独立的单项目绩效管体制下,企业的被管理者就处于敷衍应付的反应,人才的主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人力资源的不合理运用使得企业发展受到影响,处于市场竞争的劣势地位。

1.2绩效沟通不够充分

企业管理新格局下更为重视人性化管理,这就要求管理工作应该以绩效管理为依托,更好地推行人性化管理,使得职工乐于接受绩效管理工作,形成较为明确的管理目标和实效性的管理效果。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管理工作缺乏绩效管理人性化的体现,具体表现在绩效沟通的不充分。所谓绩效沟通就是要求管理者通过沟通来实现对绩效工作的系统化开展,但目前很多管理者存在沟通意识淡薄,对绩效沟通价值认识存在偏差的误区,认为绩效沟通浪费时间且实际效用甚微,所以他们更倾向忙于业务管理,时间分配上偏重业务而淡化甚至忽略了绩效沟通;最后,有些管理者将绩效沟通单一理解为告知员工考核结果,没有发挥绩效沟通在促进员工提高素质、改善绩效方面的作用。其实绩效沟通至关重要,对管理者来说,有助于管理者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并针对员工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支持。对员工来讲,能及时得到自己工作的反馈信息和主管的帮助,不断改进不足。通过绩效沟通,使管理者与员工能够真诚合作,员工绩效也会大幅度提高。

2.企业管理新格局下绩效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

2.1转变管理观念

为了克服当前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转变管理观念,只有观念转变才能更好地完成绩效管理优势模式的推行。首先,管理者必须明确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员工改善绩效,进而使管理者、员工和企业共同成功,因此管理者必须坚持绩效考核致力于绩效改善这一根本目的,正确认识绩效管理,正确操作绩效管理,逐步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方式。其次。绩效管理工作观念的转变需要不断的培训,管理者应该参加相应的培训工作,企业内部可以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培训,针对绩效管理的相应问题进行全面培训工作,便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实现管理系统化

绩效管理不同于绩效考核,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的闭环。例如:从企业年度绩效目标制订与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绩效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的沟通与辅导,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权重、原则和评估,绩效结果的应用面谈反馈都要做到系统,全面,有效。管理系统化模式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做到:(1)采用目标比较法,简单来讲就是将考评期内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与绩效计划的目标进行对比,寻求工作绩效的差距和不足的方法。同时,将考评期内员工的实际业绩与上一期的工作业绩进行比较,衡量和比较其进步或差距的方法。(2)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结合管理。绩效考核是根据员工岗位作业状况,确定员工完成任务与利益分配相适应的合理机制,一旦达到这种效果,就能实现企业与员工同步发展。由此可见,合理的员工薪酬体系是决定绩效考核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薪酬体系的建立应该与绩效考核全面结合,并在实际的结合过程中实现不断地巩固发展,最终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3)建立反馈体系。绩效管理模式必须要形成反馈体系,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查明业绩提升不上来的原因,争取从个人体力条件、心理条件、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等方面查找原因,积极补救,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无缺陷。

2.3加强绩效沟通

加强绩效沟通首先要实现合理的组织架构,建立纵横交错的高效信息沟通网络,确保企业内能顺畅地沟通各种信息,为全员充分参与创造条件,使高层的方针政策能快速、高效地传递到企业各处,并通过监督、答疑等手段,使企业内的员工都能理解并执行。其次,推行更为全面的沟通体系。具体来讲:(1)定期的书面报告。员工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向上司报告工作进展、反映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周报、月报、季报、年报。当员工与上司不在同一地点办公或经常在外地工作的人员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送。(2)一对一正式面谈。管理者选择较为舒适平和的专门环境,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认真倾听员工的工作诉求,查明绩效工作失误的原因,鼓励员工不断进步。(3)非正式沟通。绩效沟通应该融入到日常的沟通模式之中,工作休闲时间、公司聚餐时间等都可以进行沟通了解。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的新格局下绩效管理工作应该转变管理观念,实现管理系统化,逐步加强绩效沟通,确保企业管理的实效作用。

篇13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人们参与经济生活的积极性增加,无论是政府和还是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刚性需求也日益旺盛,提高基层数据质量,加强企业统计管理,越来越成为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企业统计信息不仅是各级政府制定各项宏观政策的依据,也是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基础与依据,有效的开展基层统计管理工作无论对政府、对企业,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效开展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统计管理工作不仅简单的相关数据的收集、汇总过程,还包括高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过程,也是运用统计数据呈现经济活动运营中人、财、物的流动,预测发展趋势的统计分析过程。企业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和区域布局等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其次,企业可以通过统计质量控制理论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督,有效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再次,有效的统计管理能对对提高各个环节的运行效率进行分析,对进一步优化人、财、物等资源分配提供依据。第四,在宏观层面上,无论是CPI的股市“晴雨表”作用,还是社会对人均工资“被增长”等现象的置疑,均对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统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企业统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确保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运行高效、科学的基础性工作。

二、有效开展统计管理工作的措施分析

虽然当前企业统计管理工作越来越得到企业领导者重视,但是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我们还应当对其中的不足之处不断进行改进和提高。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当前企业统计管理工作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完善企业统计管理工作的职能

统计管理的职能应该与企业经营的目标实现相一致。科学设置和完善企业统计管理职能,真正实现为统计信息为经营管理所用与为宏观决策所用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企业统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现代企业统计应当有以下几方面的职能:一是对企业人、财、物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一项基本职能;二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统计质量控制;三是对企业人、财、物以生产经营过程中运行效率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并提出优化建议;四是开展市场调查,为企业重大决策提供依据;五是履行政府统计部门要求的各项工作。

(二)构建科学的统计管理运行机制

统计职能的实现,依赖于统计管理机制的科学高效运行。统计管理机制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复杂体系,笔者认为构建企业科学统计管理运行机制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实施:

首先,设置专门的统计管理部门和统计管理岗位。其职责是负责统计报表的技术指导、市场调查方案的实施和统计数据的汇总分析,其职位应该由高级管理人员担任。该岗位应该统计学、宏观微观经济学、运筹学知识,能满足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的需要。

其次,完善和强化企业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统计职责,建立完善统计数据收集体系。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经营部门做为统计数据源头需要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统计信息,例如人力资源部、基建项目部、市场营销部等应担当按时向统计管理部门报送基础统计资料或简单汇总的统计资料,保证统计资料全面、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科学统计分析做好准备。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

(三)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伴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统计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企业统计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应成为企业决策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统计信息自动化能够加强部门统计信息交流,方便及时地了解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经营状况,为科学分析提供新鲜的基础资料。企业管理数据库系统能为统计分析提供更加详实的基础数据,强大统计分析软件能极大地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处理能力和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为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分析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企业统计信息自动化也是政府对企业统计工作的一基本要求。

(四)提高统计人员专业素质

    现代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科技水平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企业统计管理人员的要求,在较高的数理统计理论基础上,增加了经济学、运筹学、决策学等方面需求;同时由于统计工作的实践性很强,统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立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与咨询建议。同时还要注重吸纳高级统计人才,要保证稳定的统计人员稳定,构建一支工作规范、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统计队伍。企业决策层以及统计管理人员都要更新统计管理理念,让统计工作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结束语

  现代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统计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有效开展企业统计管理工作,首先要提升统计管理职能,其次要对统计管理部门职责、统计工作运行体系和运行规范进行明确并保证有效执行;第三就是要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提升统计管理和服务水平;最后要注重统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保证企业统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温竹.对当前企业统计工作的分析及思考[J].青海统计,2007,(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