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阳台园艺的概念

阳台园艺的概念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10 10:13: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阳台园艺的概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阳台园艺的概念

篇1

1 厨房垃圾的概念及特征

餐厨垃圾主要是家庭、学校、机关公共食堂及餐饮行业等就餐人员用餐后所剩的残羹剩饭及食物残余,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经过我们项目组成员通过对几大城市的资料收集统计显示,厨房垃圾在城市垃圾中所占比例中北京37% ,天津54%,上海59% ,沈阳62%,深圳57% ,广州57% ,济南41% 。垃圾中主要包括:米和面粉食品残余、蔬菜、植物油、动物油、肉、骨、鱼刺等。与其他生活垃圾相比,具有含水量、有机物含量、油脂含量及盐分含量高,营养元素丰富等特点,是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具有很大的回收利用价值。

2 现阶段国内外处理厨房垃圾的主要手段及存在的问题

2.1 私人回收作为城市近郊养猪的饲料

通过本项目组成员对当地的一些饭店、学校食堂进行了大量实地调查,也对一些群众做了现场问卷调查,最后我们作了大量数据统计以及成果分析,却发现70%的饭店的餐厨垃圾主要采取私人回收的方式,私人回收后主要用于喂养牲畜。而用餐厨垃圾饲养畜禽,特别是喂猪已成为饲养户一种传统习惯。可是很多人都缺乏一种利用未经处理的餐厨垃圾喂猪容易导致疾病传播的意识,即使有的人知道也还是这么做。清华大学环境系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及资源化研究所所长聂永丰指出,餐饮行业产生的餐厨垃圾可能含有多种病菌,未经处理直接饲养畜禽,会通过畜禽体内毒素、有害物质的积累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从而造成人畜之间的交叉传染,因此,这种食物链形式隐藏着巨大的病原体转移与扩散的危险。根据我们网上调查显示,现在美国、加拿大、欧盟等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很多法律禁止用未经处理的餐厨垃圾直接喂猪。

2.2 排入下水道

根据我们所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有20%的饭店是直接排入下水道,由于厨房垃圾来源比较复杂,如果不经污水厂处理而排入下水道,会腐蚀、阻塞管线,同样会造成水源污染。而且餐厨垃圾极易腐烂变质,会产生使人难以接受的不良感受,如刺激性气味。为证明厨房垃圾的极易腐烂变质程度,本项目组成员特地在学校食堂取了3脸盆同样的厨房垃圾,里面包括就餐人员用餐后所剩的残羹剩饭及食物残余,在实验室里进行3种不同温度情况下做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大约29°的高温下厨房垃圾1天左右就开始腐烂发臭,大约在12°的常温下2天开始腐烂发臭,大约在5度的低温下4天开始腐烂发臭,并且均有刺激性气味。而餐饮行业产生的餐厨垃圾中剩菜汤、馊水含量很大,更容易在下水道处腐烂。这不仅会导致下水道的堵塞和过营养化,而且这种做法会直接导致水体的污染和其他的环境污染问题。

2.3 作为垃圾填埋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还有10%的饭店的厨房垃圾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就作为垃圾填埋,而且厨房垃圾中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还潜伏着沼气重金属污染等隐患;其垃圾渗漏液还会长久地污染地下水资源,而且,含盐量高,“盐害”问题突出,垃圾中含有很多的酱油和盐分如果将其混同生活垃圾直接进行填埋长久会导致填埋地区土壤发生恶劣变化,其中盐碱化最为严重,会导致农作物不能生长,并渗透于地下水中。所以,这种方法潜在着极大危害,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的后患。这种方法不仅没有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而且大量占用土地是把污染源留存给子孙后代的危险做法。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明令禁止填埋垃圾。据我们所知,我国政府的各级主管部门对这种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有了认识势必禁止、淘汰此类行为。

3 厨房垃圾在阳台园艺中的应用

3.1 变废为宝,美化环境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因此,本项目组成员为了使厨房垃圾变废为宝,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利用自己宿舍阳台的植物做实验,利用餐厨垃圾堆肥型处理机处理厨房垃圾,堆肥型处理机是一种添加了高效菌种并控制堆肥条件的动态快速有机垃圾堆肥器。用餐厨垃圾制作有机肥,我们通过好氧发酵堆肥法的技术,并且根据对通风、湿度、搅拌、温度的不同控制以及菌种和菌种添加方法的不同,制造出肥效高、肥效快、肥效稳定、体积少和致病菌少等优点的有机肥。并且我们把制造出的有机肥作为我们宿舍阳台植物的肥料,经过我们精心养护一段时间后观察,植物长势比较好,叶子比较绿。由于考虑到阳台园艺的存在能使人们有一个放松自己的环境,同时也有效的利用厨房垃圾所制造的有机堆肥和营养液来推进阳台园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起到了观赏、食用的作用,还具备净化室内空气、分解室内有害物质、吸收室内甲醛,调节了空气湿度,也不必再为难以清理的食物垃圾残渣感到困扰。而且可以缓解上班族工作上的压力,放松心情,下班后回到家,与家人一起享受园艺生活带来的乐趣,特别是家里老人感到有发挥余热空间,达到修身养性、娱乐健身、颐养天年的目的。该实验的成功和所达到的效果让我们更有信心把厨房垃圾变废为宝来美化环境。

3.2 提倡环保,低碳生活

通过本项目组成员对厨房垃圾的人为处理之后,使厨房垃圾在阳台园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这也更积极的响应了提倡环保、低碳生活,从生活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号召,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里,空气质量受到了来自汽车尾气,空调热气的污染,如果大家在家里阳台屋顶种植绿色植物,并且利用厨房垃圾所制造的有机堆肥和营养液来培养植物循环利用,不仅可以为家庭节约经济,而且对提高空气质量有一定的帮助,减少了一氧化碳的排放,让我们每天都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3.3 回收利用,取其精华

由于阳台不像是在地面上,不可能有很多的土壤,所以在阳台园艺上培养植物中,主要用无机营养物、碳源、维生素、生长调节物质和有机附加物,而本项目组所要的无机营养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中,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本项目组成员在培养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而磷和硫则通过厨房垃圾里的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由于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所以在我们的培养基中,其数量逐渐提高。以供植物更好的吸收,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本项目组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厨房垃圾里的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而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我们项目组考虑到培养的植物组织,它们的光合作用较弱。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供需要。而本项目组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是蔗糖,对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也起重要作用。由于维生素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本项目组利用现代科技在厨房垃圾中提取所需的维生素。而本项目组所需有机附加物主要是通过本项目组成员人工合成的有机附加物,我们最常用的是椰子汁及各种氨基酸等。植物所需的生长调节物质主要有植物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赤霉素3类。而厨房垃圾与其他种类垃圾相比,厨房垃圾具有含水量高、有机物、油脂、盐分含量高,营养元素丰富等特点,家庭厨房垃圾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中三大营养物质的含量充足,含有丰富的碳源及氮源,本项目组成员都将其一一充分利用,进行资源化处理。而在这资源化的处理中,植物所需要的碳源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省时省力省钱。整个过程也就避免了厨房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对下水源的二次污染,并且能成为可利用的再生资源。

3.4 亲近自然、绿色生活

我们深知阳台园艺是城市立体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知道要把厨房垃圾回收利用的紧迫感和必要性,阳台园艺的组成部分最重要的就是植物,而植物又不能缺少肥料,因此本项目组通过对厨房垃圾的回收利用研究制造出有机肥以及植物所需的一些无机营养物,希望能间接在阳台园艺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以达到绿色生活的标准,只要我们努力通过深入研究不仅能够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城市绿地率,丰富城市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提升城市居住环境。通过我们专业知识的学习知道阳台园艺具有降温增湿、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丰富生活、增加经济副产品等多方面的益处,而且阳台园艺作为国际上一种新型的城市绿化途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所接受。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瑞士、新加坡等国的城市,都有着千姿百态、风格各异、风景绮丽的阳台风景,据本项目组成员网上查找资料得知,我国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重庆等也开始规划阳台园艺,将“阳台园艺”作为城市绿化的新亮点。居民们都是希望能在自己屋檐下,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利用厨房垃圾堆肥处理后培养出来的无污染植物,就能够感觉是亲近自然,体验环保绿色的生活。

4 结语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餐厨垃圾是可利用的再生资源的特点,完全可以逐步实现餐厨垃圾回收利用,同时也有效的利用厨房垃圾所制造的有机堆肥和营养液来推进阳台园艺的发展。从而能够减轻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难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阳台园艺是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包装建筑物和城市的有效办法,是建筑与绿化艺术的合璧,是人类与自然的有机结合。从城市发展趋势来看,阳台园艺将会在城市绿化中越来越被重视,将会使城市绿化在量和质上来一个较大的飞跃。再则,随着阳台园艺逐渐被重视,我们想厨房垃圾这等宝贵资源在阳台园艺中的应用应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耿土锁,食物性有机垃圾资源化方法[J].贵州环保科技,2002(12)

2 杨先海,吕传毅,褚金奎.城市生活垃圾预处理和资源化研究――再生资源研究,2003(1)

3 吴昊,张赣道.生活垃圾生物处理的研究与展望[J].抖技纵横,2004(8)

4 刘芳,叶滨恭.有机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生长适应条件的研究[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3(12)

5 黄文雄,刘畅.餐厨垃圾处理现状与发展趋势[J].建设科技,2008(3)

6 刘建丽,餐厨垃圾乳酸发酵残渣好氧堆肥处理的研究[J].硕士, 2005

7 许树龙.厨房的垃圾分类和厨内的垃圾处理机,2002(3)

篇2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011

1 采用基质盆栽栽培果蔬的特点

基质盆栽栽培果蔬具有幼苗生长迅速,苗龄短;根系发育好,幼苗健壮、整齐;节约用水、清洁卫生;省力省工、易于管理的特点。基质栽培不需要翻地、锄草等作业,省力省工;浇水追肥同时解决,管理方便;不受地区限制、充分利用空间,基质栽培使作物彻底脱离了土壤环境,因而也就摆脱了土地的约束,可是随意发挥种植,无论是家庭阳台还是远洋船只上,都可种植。

2 概述

2.1 概念、目的及特点

基质盆栽是指利用基质来固定根系,使作物根系通过基质吸收养分和氧等。果蔬基质盆栽即在一个容器内采用基质栽培技术在庭院、阳台和移动船舶上种瓜果蔬菜,既可食用,又能观赏和娱乐。远洋船舶果蔬基质盆栽则是在众多基质盆栽品种中选择合适的果蔬品种,通过基质栽培时的采收来缓解远洋船舶人员蔬菜匮乏的局面。种植品种具有以下特点。

简单快速易种,如小白菜、小青菜、生菜、菠菜等撒种后简单管理即可采收的蔬菜品种;简单的水培方式即可栽培的,如芽菜,如豌豆芽、绿豆芽、黄豆芽等蔬菜品种。循环可采收的,如韭菜、葱、大蒜、辣椒等能多次采收的,也有像救心菜、薄荷、降糖草等可多次多年采收的保健蔬菜。不易得病虫害、种植管理简单,添加水肥简单,一旦出海,只需适当阶段浇灌配备好的营养液和喷洒叶面肥即可。多次采收作物能经受得住海上变幻无常的天气。

2.2 项目推出后包括的计划产品

种子容器基质、营养液等生产资料简装出售,让船员可以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简称DIY;半成品,即基地现成的各种果蔬基质盆栽的幼苗或壮苗。售后服务,包括如何种植、如何浇水施肥、如何修剪整枝等技术咨询服务,及相关的小册子,介绍远洋船舶果蔬基质盆栽如何养护、保健蔬菜如何吃才最有效等小建议,可以让无经验的种植者放心体验种植过程和放心食用。

3 已有工作基础和项目团队情况

舟山朱家尖是舟山群岛核心旅游区“普陀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基础雄厚,朱家尖海天源果蔬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经过三年的基质栽培技术引进及改进完善,已经初步掌握了草莓、甜瓜等常规基质栽培的管理方法,并有了阳台基质盆栽栽培实施的技术基础。此外,销售基础主要有,合作社有着固定的农产品及销售渠道,以当地消费群体为主,在销售常规农产品的同时,推广阳台果蔬基质盆栽,并逐渐推进远洋船舶果蔬基质盆栽的应用。

团队负责人魏韩英,2010年6月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硕士。毕业后就在桃花岛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草莓、甜瓜等水果种植。

2011年8月开始,针对合作社土地资源的不足,对草莓、甜瓜进行了立体基质栽培的研究。相比传统方法,该模式土地利用率更高,操作更加方便,品质更加优良。2013年3月起开展了阳台果蔬基质盆栽的研究,选择了并引进了几个保健果蔬作檠籼ü蔬基质盆栽品种。合作社中的主要技术成员,都对农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有着共同的特点:年轻有闯劲、高学历、肯吃苦,是一群立志立足于农业的新型现代农民。

4 市场效益分析

4.1 经济增产效益

从效益分析看,目前合作社正处于投建初期,投资力度大但效益不明显,随着其他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断拓展,必将带动新产品的推广和普及,经济效益也会日益体现。投资回报预期如图1。

图1 投资回报预期图

4.2 社会生态效益

种植盆栽果蔬有利于陶冶心情。通过盆栽种植,很多人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保护环境、保护地球,通过合理的生物循环,赖以生存的土地才能更好的回馈我们。

5 成长与发展

篇3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05502

1 引言

“我们的城市不只是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不只是希望能够增加建筑面积,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新加坡绿色建筑协会名誉会长戴礼翔如是说。空中花园正是实现人与自然平衡的一种必然选择,立体绿化正越来越多的引起大众的重视。

2 立体绿化的概念

立体绿化又称空间绿化,是指除平面绿化外,在各类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立面、屋顶、地下和上部空间进行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和美化,用以改善局部气候和生态服务功能、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美化城市景观的生态建设活动。它可以充分利用紧张、狭小的空间,在有限条件的空间增加绿化面积,美化城市城市环境,丰富城市立体景观。

3 立体绿化的形式

3.1 墙面绿化

壁面绿化是指在与水平面垂直或接近垂直的各种建筑物外表面上进行的绿化形式,包括攀援类壁面绿化和设施类壁面绿化。

3.2 屋顶绿化

一种不占用地面土地的绿化形式,即在楼顶平台栽植浅根性植物,或搭建棚架,栽植葡萄、紫藤等藤本植物,或栽植果蔬类植物,既降低了顶层温度,又提供了休闲场所。

3.3 篱笆、护栏绿化

利用攀缘植物绿化篱笆和栏杆,或者直接以绿色植物作为维护和划分空间区域的形式,它占地不多,却能为城市细部增添生机和活力。

3.4 窗台、阳台绿化

在窗台、阳台上栽植植物,使家居环境绿意浓浓,体现出自然气息,既提高了生活品质,又陶冶了情操。

3.5 桥体、桥柱绿化

对城市中的高架路、立交桥、人行天桥等“空中”构筑物进行绿化,既可以软化生硬的建筑线条,还能起到吸附烟尘、降低噪音的作用。

3.6 坡面绿化

以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为目的,利用各种植物材料来保护具有一定落差的坡面绿化形式。

3.7 假山与枯树绿化

在假山、山石及一些需要保护的枯树上种植攀援植物,使景观更富自然情趣。

3.8 移动立体绿化

在活动的物体上做绿化。如在公交车顶部固定特制的容器,选择质轻、保水性强的土壤,栽植景天类植物。车动则绿色移动,将会成为城市一道亮丽、时尚的风景线。

4 立体绿化的植物选择

立体绿化的植物选择要在耐瘠薄、抗干旱、少修剪、低维护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绿化方式的栽植条件及具体要求来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

4.1 选择原则

4.1.1 适地适树

立体绿化一般占地少,能够种植的植物品种有限,因此更应讲究植物的合理搭配。要想尽快体现绿化的整体效果,就要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土质条件的植物品种,尤其应尽量多选择乡土树种。做到既有美化效果,又要生命力强,减少管理措施。

4.1.2 合理搭配,注重意境

栽种的植物不但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而且也要融入到周围环境中,只有这样,植物与环境才能相辅相成,相互渲染,相互烘托。

4.1.3 注重观赏性

立体绿化不仅仅是增加绿量,塔更旨在美化环境、丰富城市景观,因此植物选择上,它更要求造景植物的观赏性,在层次、季相上有变化,在花色、花期上也应优美别致。

4.2 常用植物

4.2.1 墙面绿化

常用的有爬山虎、紫藤、常春藤、凌霄、络石、紫藤、葡萄、鸢萝、牵牛花等,亦或是果蔬类如南瓜、丝瓜等。

4.2.2 屋顶绿化

(1)利用花灌木建造屋顶花园,实现四季花卉搭配。常用植物有春天的榆叶梅、迎春花、栀子花、桃花、樱花;夏天的紫藤、石榴、含笑;秋天的海棠、、桂花;冬天的茶花、蜡梅等。

(2)在屋顶建植草坪,如高羊茅、天鹅绒草、麦冬等。

(3)在屋顶进行廊架绿化,可以选择蔬菜瓜果及各类观赏类植物,如南瓜、丝瓜、牵牛花、莺萝。当茎蔓缠满花架时,繁茂的枝叶,可以起到遮阳而不挡光的作用。

4.2.3 篱笆、护栏绿化

可选用常绿或观花的攀缘植物,如藤本月季、金银花、蔷薇类等,也可以选用一年生藤本植物,如牵牛花、茑萝等。

4.2.4 窗台、阳台绿化

常采用管理粗放,花期长,美化效果好的植物。如:地锦、月季、金银花、牵牛花、茑萝等。

4.2.5 桥体、桥柱绿化

桥体常用喜阳、抗灰尘和吸收噪音强的植物,如迎春、藤本月季、五叶地锦、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红花木、瓜子黄杨等。桥柱常用耐阴的攀缘类植物:扶芳藤、常春藤、爬山虎、牵牛花、凌霄等。

4.2.6 坡面绿化

(1)河、湖护坡有一面临水、空间开阔的特点,常选用适应性强、性喜阴湿的爬山虎,较耐寒、抗性强的常春藤等。

(2)道路、桥梁两侧坡地绿化应选择吸尘、防噪、抗污染的植物。而且要求不得影响行人及车辆安全,并且要姿态优美的植物。如扶芳藤、三角梅等。

4.2.7 假山与枯树绿化

多选用紫藤、凌霄、牵牛花等。

5 立体绿化的发展趋势

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建筑群中,绿色将成为人与自然对话的切入点。立体绿化具有同地面绿化一样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发展立体绿化,能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增强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减少热岛效应;能够吸附烟尘、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能保温隔热,节约能源,也可以滞留雨水,缓解城市下水、排水压力等。

立体绿化是在传统绿化的基础上,使其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使绿色在三维空间中得到延伸。立体绿化是现阶段城市绿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倡导低碳生活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偏晓峰,方伟迅.探析城市的“立体绿化”[J].现代园艺,2011(13).

[2]朱开元,刘慧春.城市立体绿化的应用与植物选择[J].北方园艺,2012(2):107~108.

[3]付国婉.论城市的立体绿化[J].吉林农业,2012(5).

[4]邓益宁.城市立体绿化及发展趋势[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3).

[5]宋希强,钟云芳.面对21世纪的城市立体绿化[J].广东园林,2003(2):34~38,33.

[6]谢海松.关于城市立体绿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6):1081~1082,1088.

[7]肖 寒.城市空间立体绿化的模式与未来的发展[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8]熊 芳.城市空间中立体绿化设计的探讨[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2.

[9]刘光卫,刘映芳.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00(6):32~35,62~63.

篇4

1相关概述

1.1家庭园艺

当前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受土地资源限制,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规模及数量不能满足人们对绿色、生态居住环境的渴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园艺日渐兴起。家庭园艺是指在室内、阳台、屋顶或庭院等家庭室内外空间范围内从事植物栽培与布置,装饰、美化家庭生活环境的活动。

1.2北方家庭室外园艺发展制约因素

气候是制约北方家庭室外园艺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且漫长,春季低温和秋季霜冻现象频繁,植物生长条件较差,可选用种类较少,家庭室外园艺发展有限。

2北方家庭园艺室外空间设计

2.1植物类型选择

由于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庭院花木、果蔬等园艺植物应选择抗性强的植物,如仙人掌、芦荟等,乔木则以松柏,槐树,白桦,杨树为主,以及一些兼具观赏价值的农作物,如西红柿、豆角等。此外,可选择常见的月季、牡丹、美人蕉以及海棠、山楂、石榴、各色,红枫、杨树等秋色叶树种、松柏、常青等不同时节观赏植物,从而营造四季不同景色。

2.2装饰小品的应用

装饰小品在家庭园艺的合理运用可以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丰富景观空间。雕塑小品和建筑小品是家庭园艺中应用较多的装饰小品,常见的有罗马柱、雕塑以及传统的假山奇石等,装饰小品的选择应用要符合主人的喜好,同时装饰小品的色彩、风格、尺寸应与庭院空间、建筑外观以及整个园艺风格相协调。此外,在家庭园艺地面的处理上,可铺设鹅卵石道路或者小面积铺设图案丰富的大理石以增添景观变化,但由于冬季下雪后大理石地面容易湿滑,在北方庭院园艺的设计中一般不采用铺设大理石。

2.3空间的合理规划

家庭园艺景观要有可观赏性同时不影响正常生活,因此,在设计时应该合理划分家庭庭院空间,合理布置种植区域和活动空间,使其相互协调。一般来说,可以利用乔木、景墙、花径等来营造空间感,利用高大笔直、树冠较为扩展的乔木形成覆盖空间,营造归属感;在乔木下可以搭配灌木体现层次化,从而合理利用庭院空间,营造立体层次感。此外,可以在大门或景墙处种植以大叶黄杨为代表的常绿小型乔灌木来软化建筑。

2.4垂直绿化的合理运用

垂直绿化在家庭园艺中应用较为广泛,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在建筑外墙上布满爬山虎、凌霄等;在道路上方搭设架子,道路两侧种植葡萄、紫藤、牵牛花使其爬满藤架,还可采用新型绿化产品,如使用无土草毯以铺贴形式用于墙面绿化等。垂直绿化的运用可以使庭院绿化更加形式多样并且干净整洁,大大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和舒适度,借以打造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

2.5庭院菜园的合理设计

庭院菜园是家庭园艺的另一种模式,庭院菜园能够满足绿色健康食品的追求,又能提升庭院环境的舒适度,同时,菜园与现代庭院的露台和户外厨房等功能区的结合,能够呈现出更加现代化的风格和功能,满足人们需求。庭院菜园的设计除了注重传统菜园的实用性外,还应注重艺术美感,可采用规整的墙体或自然式地篱笆将菜园和花园分割开来,划分菜园的苗床,合理选择植物品种,采用不同高度、结构和形状的蔬菜合理搭配,增加美感。例如,采用油菜、甘蓝等花、叶艳丽的蔬菜为单调的菜园增添色彩;采用葫芦、黄瓜、南瓜等攀缘性强的蔬果,增加垂直方向的景观观赏性,同时起到遮荫的藤架效果。

3屋顶园艺设计

屋顶是家庭另一个重要外部空间,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土地的稀缺与建筑屋顶的闲置成为鲜明对比。发展屋顶园艺,不仅能够高效利用闲置的建筑屋顶,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家庭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绿色生活的需求。

3.1屋顶园艺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受屋顶承重载荷以及屋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屋顶园艺设计应注意多方面的问题。1)受屋顶的承重荷载的限制,一般而言,当屋顶铺设土层厚度达到15cm左右时,就趋近屋顶承重荷载的极限,因此屋顶铺设土层不宜超过15cm。2)屋顶园艺必须做好防水工程,老旧小区必须重新加新型防水材料做防水层,新建小区则需要再加一层高分子建材,做双重保护。3)除要做好屋顶排水之外,还要做好排水系统,防止夏季短时阵雨引发的积水对建筑物产生的危害。

3.2屋顶园艺设计植物选择

屋顶大部分为全日照的直射,光照较强,园艺植物的选择应当以喜阳性植物为主。屋顶相对于庭院来说,覆盖土壤厚度有限,且屋顶在夏季风大、气温高、±层保湿性能差,植物容易干枯,植物应选择抗旱性较好的品种;而冬季时气候寒冷,屋顶土层保温性差,植物易受冻害,应选择抗寒的植物。此外,考虑到屋顶承重有限以及土层厚度的限制,屋顶园艺设计应多选择浅根系且矮小的灌木和草本、藤蔓植物,避免过重的植物或发达的根系对屋顶建筑结构造成损害。

4结语

家庭室外空间的园艺化利用,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对绿色生态居住环境的需求,对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而言,家庭园艺在北方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概念的推广、造景的知识都需要居民加深了解。

作者:姚菁舒 王仁国 单位:佳木斯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周颖.我国城市家庭园艺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篇5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上海自开埠以来,由于其历史原因,出现过各种别墅庭院景观并被完好的保留下来,使得当代的上海拥有多种别墅庭院景观风格,有中国传统私家庭院、受西方景观影响的花园住宅、当代的独立别墅、空中花园等。在上海200多年的历史中,中西文化在此得到有机融合,发展至今,上海的别墅景观也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海派风味。

当代的庭院景观是站在先前各个时期庭院文化的基础上积淀而成,那么当今这个时代又将对未来的上海别墅景观产生怎样的改变?本文将从别墅庭院景观风格、植物园艺品种、园林科技等方面入手,以当代庭院为基础尽可能从中寻找未来景观风格走向,推动上海别墅庭院景观发展。

1.别墅庭院景观风格

现阶段,很多大师在较大面积的景观设计中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景观理念,如苏州博物馆新馆庭院设计,它们都把现代与传统的景观元素相互融合,在景观细部处理上处处都有设计者的思想渗透。

上海当代的别墅庭院景观是建立在现代审美观的基础上,所以,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在景观细部上下功夫,做到精致细腻,把各种景观文化集大成于一体,做到整体协调发展。

当然,结合上海庭院景观本身的特点有两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

(1)空间小

上海别墅庭院的空间相对较小,我们可以运用传统的造园手法来弥补,通过借景、漏景、框景等多种方法把视线延伸,把人的心理空间感放大。在细部处理上做到小巧精致,把整个庭院看做一个盆景来设计,以求达到以小见大,模拟大自然之景。

(2)业主

别墅庭院景观的最终使用者是别墅的业主,他的个人喜好将直接决定庭院的整体风格,那么为了使庭院景观与建筑能够即协调又满足个人的喜好,我们可以跳出具象的景观小品设计,通过抽象的图案符号,从各种景观文化中去提炼,做文化的设计。抽象是现代景观的表现手法,而景观文化则是整体风格的掌舵者。

2.植物园艺品种

上海市内的浦东孙桥花卉市场、闵行九星花鸟市场提供了市中心的主要花卉量,其中包括庭院植物,为庭院绿化景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上海的苗木生产企业、科研所也一直致力于选择能适应上海地区气候的新品种,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适时的在市场上推出。政府部门也会根据城市绿化的需求,每年对新优品种种植进行推荐指导,经过多年实践,一些适合别墅庭院种植的植物也逐渐被筛选出来,丰富了庭院绿化景观。

随着网络销售平台的发展,网络也成为一个获得植物品种的优质渠道,人们可以从网络上买到各种花卉种子、种苗、土壤、肥料、种植工具等,还可以了解植物的种植养护方法,这为家庭园艺的开展提供了渠道。同时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广受重视,人们向往健康安全的食品,于是自己种植蔬菜、种植芳香植物受到追捧,新鲜、无公害、绿色食品出自于自家的庭院中。

3.新兴技术的运用

上海是一个走在全国科技前沿的城市,获得资讯的渠道多、速度快,又有财力的支持,使得各种新的造园施工技术、建筑材料,都能较快的在实际造园中运用。同时别墅的业主一般见识广,思想开放,也就更敢于使用新兴技术,为别墅庭院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如在上海世博会上看见的LED灯,喷雾等设施在别墅庭院景观中早已运用,还有一些国外的先进理念也在逐渐被人们接受。对于国外一些发展成熟的技术我们直接拿来使用,对于一些正在发展的技术我们也要跟上步伐。

(1)雨水回收利用

上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水量充沛,雨水的收集再利用能有效的降低水能耗,节省家庭用水支出。上海墅庭院占地面积不大,能利用的雨水不仅可以进行草坪绿化的灌溉、人工水景的建设,还可以结合整个建筑的供水系统,把雨水作为非饮用的生活用水如冲洗厕所等。

如今,日本和德国建筑师已经设计建造出集太阳能和雨水利用为一体的花园式生态型建筑,这预示着未来住宅形式的一个新方向。

(2) LED景观灯

从爱知世博会到上海世博会,LED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景观照明系统中,在上海的街头它的使用范围逐渐从广告灯牌转变为庭院灯,它的特点有利于其与城市街道家具有机结合,可以在城市的休闲空间如广场、楼梯、滨水地带、园艺进行照明,还可以对坐凳、垃圾桶等室外家具做装饰。对于花卉或低矮的灌木,可以使用LED作为光源进行照明从而减少灯光对植物在夜间生长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发展,也许它的光源色彩会有更多的选择;随着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也许会降低购买的前期费用,为它的普及带来可行性;它自身体积小的特点,也许能很快与更多的产品融合,用于景观、装饰、照明等领域。那么,LED灯具将会以更快的速度走入寻常人家中装点庭院景观。

(3)太阳能

太阳能运用是将太阳能电池板受到光照实现光电转换,产生直流电,然后通过控制器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存储电能。在夜间,蓄电池通过控制器自动放电,开始工作,无需人工管理。光伏发电是国家最近在推广的一个项目,对于有较大屋顶面积的别墅来说,是值得投入的。在别墅景观中与各种用电设备结合,降低了庭院使用与维护成本。

4.其它衍生发展的想法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被别墅业主询问一些造园的专业知识,如树木养护、草坪修剪、建筑材料、小品维护,还包括人工费、造价等。他们迫切希望能咨询到与造园方面有关的知识,并能够亲身参与造园的整个过程之中。这使我们思考,别墅庭院景观的发展是否还有其他的途径呢?

(1)成立专业的庭院景观咨询公司

专业的庭院景观咨询公司的服务范围是提供家庭庭院景观服务,包括设计、施工、养护;提供全方面的园艺文化咨询;提供家庭园艺的咨询,如室内摆花、插花、种花等。把所有与家庭庭院有关的知识信息能在同一处得到全面专业有效的回答。

专业公司可根据自己客户的要求,把他们种植的植物品种、建筑小品的现状建立数据库,针对各个庭院的实际情况每年制定出不同的养护计划并及时提醒业主养护工作,对需要帮助的客户也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内容包括植物的施肥、修剪,铁件、防腐木的上漆,设备的维护,庭院的清理等。

网络也是一个大平台,博客、微博、论坛、聊天群都可以作为公司的宣传媒介,扩大影响力,还可以与各大购物网站链接,在提供造园咨询的同时也出售各种庭院产品。

篇6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世界的许多城市面临着生态、食品安全以及持续发展的危机。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良的生活空间、保护农耕文化,现代社会开发了都市农业。都市农业就是在城市经营农业,这种经营模式是在近代都市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古代都市农业有很大不同。古代都市农业的经营项目多为城郊猎场和城市园林景观,故它只有休闲娱乐功能。在古代人类尚未形成在城市发展农业和利用农业发展都市的观念,也没有意识到城郊种养、猎场经营、园林景观建植本身就是农业经营行为。真正的现代都市农业源于1898年美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概念和“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福利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经营观念,真正的都市农业生产始于1919年的德国。1919年德国政府开始建立“市民农园”,在城里开发供市民自给自足的小菜园,并制定了“市民农园法”。[1]为了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我们将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普适性经营形式以及多效能特征介绍如下。

一、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

(一)都市农业的定义回顾

现代的都市农业概念最早出现在1930年出版的《大坂府农业报》上,但作为学术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理论,最早把都市农业表述为“城市农业区域”或“城市农业生产方式”。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中,明确提出“城市农业”(UrbanAgriculture)概念[2]。都市农业术语出现后,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学者纷纷探索都市农业的本义。(1)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欧文·霍尼(1950)认为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周边地区的都市楔形农田上进行的绿地建设和发展园艺业、果林业[3]。(2)德国学者史密特(1996)将都市农业定义为一种位于城内或环城区的产业,它生产或养殖、加工或运输各种食用和非食用的产品,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反过来为该城市地区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产品和服务[3]。(3)德国学者穆斯蒂尔(1998)将都市农业定义为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4]。(4)中国学者俞菊生(1999)认为都市农业包括城市内镶嵌插花状的小块农田、庭院和阳台绿化、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远郊甚至环大都市经济圈在内的适宜大都市市场需要的农业[5]。(5)中国学者张强(1999)认为都市农业是地处城市郊区的农业以及市区扩展而划入市区的农业[6]。(6)中国学者宋金平(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7]。(7)中国学者张林成(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分布在城市内及其周围地区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特殊形态的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要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8]。

如上定义有个共性,就是强调都市农业的地域性和经济活动类型。从这个角度讲,可以把德国学者穆斯蒂尔的定义看成是这类定义的高度概括。但是,如果从概念体系的内部结构完整性和外部功能配合性的要求来衡量,这这些定义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从内部结构完整性来看,这些定义都丢失了都市农业的主体、生产目的、生产种类、产品等核心内涵;从外部功能配合性来看,都没有与城市生态环境、食物供应系统、乡村农业等相关概念建立配合关系。为此,需要对都市农业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二)都市农业的新定义

受如上定义的启发和满足概念界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要求以及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我们将都市农业界定为:一种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由城乡居民经营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能为市民提供劳动就业和农业教育机会、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效能农业生产模式。这样界定现代都市农业,能引导都市农业朝着多效能方向发展,使都市农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其合理性如下。

(1)这种定义强调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人只有转变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才能消除农业的负外部性效应。现代社会在都市区域开展农业生产,就是要转变农村地区破坏生态环境、缺乏人文关怀的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挖掘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和社会功能,使农业成为改善城市生态、为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质生活空间的产业系统。

(2)涵括了目前出现的都市农业的所有经营类型。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都市农业出现了种植农业、养殖农业、楼宇农业、园林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等经营类型。都市农业概念应该涵括这些经营类型。

(3)概括了都市农业经营主体。现在从事都市农业的人不仅是城郊农民,还有市内的园林园艺工人、居家赋闲的退休市民、城市家庭主妇等。我们在定义中用“城乡居民”一词概括了这些都市农业经营者,强调了都市农业的经营主体。

(4)规范了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都市农业应该特指在城市区域进行的各种农业生产。界定都市农业概念必须确定其区位范围和地理空间。如果都市农业定义不限定在城市区域,在实践上会产生许多误解,在操作上难以与乡村农业划定边界,也不便于都市农业的行政管理。所以,在定义中突出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是必要的。

(5)突出了都市农业的多重功能和产品特性。都市农业能为城市提供生态环境、安全食物、劳动就业、休闲娱乐场所、环境与农业知识教育场所;提供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缓解精神压力、陶冶情趣的生活方式。这些产品与服务以及生产功能是都市农业区别乡村农业的一个根本特点。

二、现代都市农业的经营形式和经营现状

作为城市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式,都市农业应该成为一种产生经济、生态、人文、社会效益的农业发展方式和发挥经济、生态、人文、社会功能的农业发展方式。自现代都市农业兴起以来,世界各地出现了新奇各异的多效能的都市农业经营形式。

(一)都市农业主要经营形式

(1)郊外生态防护林业。这是人类为了调节城市气温、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郊地区开发的一种都市农业。这类经营领域在食物短缺的时空环境里不受重视。在过去,许多城市郊区本应成为生态防护地带,但被一座座工厂、养殖场和一块块蔬菜基地所占领。结果造成城市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和地下水枯竭、空气质量下降。有了这些教训以后,人类才重视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如近年,法国用财政在一些城郊山区和岛屿建立了7个无住户的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9]。近些年我国一些特大城市也开始重视这种都市农业。如北京,在2005年制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提出,将重点支持京津风沙源治理、建立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营造水源保护林;又如上海,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把上海城郊结合部建设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安全空间、城市生态补充基地。

(2)郊外食物农业。这是建在生态防护林业带和城市之间的,给市民提供安全粮食、蔬菜、水果、肉食蛋禽、奶制品等食物的一种都市农业。其经营领域包括蔬菜种植、粮食生产、家禽家畜养殖、水果种植、食品加工等。由于市民需要足量的、安全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郊外食物农业将向生态化、优质化、集约化、工厂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另外,发展郊外食物农业,要以都市市场为轴心、要注重资金、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注意引进工业生产管理技术和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尤其要以生产优质安全的高档农产品为经营目标。只有这样郊外食物农业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3)城市园林园艺农业。这是都市农业服务城市的主要表现,也是人类通过农业手段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园林景观、绿色公共活动场所、优质空气的重要领域。这种农业活动有悠久历史,自古以来,人类就重视城市园林园艺建设。现代市民把城市园林园艺美化视为都市农业的重要领域,并利用园林园艺工程美化城市空间。如法国,用绿篱带将住区与工厂、高速公路及污染区隔开,以营造宁静、清洁的人居环境;一些新城刻意保留部分农业用地,在城内种植蔬菜和花卉,制造农业景观。巴黎大区在城市规划中划定了自然保护区和农业保护区,提出要将农田、河谷、森林、公园等绿色空间联结起来,形成贯穿整个大区的绿色脉络[10]。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包括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和市内绿化、美化工程两大领域。前者是城市园林园艺农业的初级产品生产过程或原材料供应过程,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农村。后者是城市园林单位或郊区园林园艺公司将郊区的林木、草皮等其他植被移栽到城市住宅区、街道和道路两旁、街心花园、市内公园以及其他绿化地带的过程。两者是园林园艺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是市内绿化美化工程的基础,为城市绿化和美化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原材料;市内绿化美化工程是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的价值体现,为郊区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提供了强大需求。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发展过程就是这两种生产的协同过程。

(4)城郊旅游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属旅游农业,源于西方市民乡村旅游,在国外有70多年历史、在中国有30年历史。但世界各国对其称呼不同,德国叫“度假农庄”;日本叫“度假农业园”;澳大利亚叫“休闲牧场”;奥地利叫“农家旅游”;韩国叫“观光休闲农园”。它有农业公园、观光农园、体验农园、教育农业等四种经营形式。农业公园就是经营者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城市公园经营元素,将农业生产场所转变为城乡居民观赏、游览的城郊公园;观光农园就是城郊农户将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产品观赏或采摘活动成片开发为供市民旅游的场所;体验农园就是城郊农户用租种方式将耕地转化为供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劳动乐趣的场所;教育农业是郊区农业经营者或市政府为了给城市孩子提供一个了解农业知识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机会而开发出来的都市农业经营模式。城郊教育农业是在城市传播农业文化的主要形式,但经营方法各不相同。如日本是把城市子女送到郊区农户家寄宿并参加农业劳动;法国将其作为农业职业培训方式。法国政府规定凡从事农业者都要在教育农场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为此建有1000多家教育农场,并受制国家农业部门职业培训中心。法国的城郊教育农业效果比较好。

(5)市内楼宇农业。这是城市内的居民在城市楼宇间可用空间里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多功能农业经营方式。楼宇农业的产生源自市民对田园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住区生态环境的高要求。世界上解决了食物保障问题的市民一般把从事楼宇农业作为调节和美化生活的手段,而处于食物供应短缺状态的市民一般把发展楼宇农业作为家庭食物供给的一条途径。但是在农业生产受到工业化污染的情况下,一些市民也重视楼宇农业生产,将它作为解决食物安全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市内的楼宇农业成为城市食物农业的一部分。市内楼宇农业根据生产地点不同,有多种经营方式:第一,自家庭院、阳台、楼顶甚至外墙等狭小空间的绿化与美化种植,包括室内、阳台、庭院种植观赏性植物和水果植物、盘载蔬菜、小动物饲养,室外墙壁植草和藤蔓植物种植;第二,楼盘间空的绿化和美化种植,包括种草、植树;第三,旅馆饭店接待大厅的美化种植,包括移动的盆载植物和固定的植物装饰;第四,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绿色种植,包括街道绿化美化种植和钢架吊盆蔬菜种植。

(6)都市文化农业。这是农业经管者借用文化产业经营技术,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给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文化旅游服务、农业手工艺品、农村文化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经济收入的农业经营形式。主要有四种经营方式:第一,民俗旅游。这是经营者以民俗事象为经营内容、以文化旅游社区为经营空间,为市民提供旅游服务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都市发展民俗旅游具有优势,因为都市人多,旅游服务需求量大,而且交通区位好,所以都市民俗旅游发展比较快。第二,农耕文化展览。这是经管者按照农业发展历史线索通过实物和文字资料将农业文化在展览馆展示出来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项目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传承价值,我国已出现这种都市农业经营方式。第三,农产品展览。这是经管者借助会展文化,在城市空间和特定时段,举行的农产品交易活动。世界各地许多大城市年年举办农产品展览会。第四,节庆农业。这是经营者利用节庆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发展农业经济的经营形式。举办农产品文化节的目的不在于做博物馆式的陈列展示,而在于将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农业社会的日常生活模式与情境氛围分享给市民和外地来客。

(二)都市农业经营现状

国外比较重视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快,形成了一定规模,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发挥出特殊功效。有专家估计,目前全世界有8亿人口从事都市农业经营,其中的2亿人口从事销售,他们中有1.5亿人是全职的(Smitetal,1998)[11]。由于世界各国的食物供应水平不一样,各国经营都市农业的重点领域不同。

在农业欠发达国家,不仅从事都市农业的家庭很多,而且主要从事食物生产。如生活在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国城市中的6.5亿市民中,就有2.5亿人通过都市农业获得部分食物。都市农业不仅是粮食短缺国家的市民解决食物自给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他们提高农业食物品质的办法。如有专家称,在哈瓦那,城市菜园明显提高了农户家庭及其所在社区的食物数量和质量(尼科·巴克,2005);在低收入家庭消费的食品中,城市家庭食物自产比例不断提高。有专家统计,在东雅加达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18%;在坎帕拉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60%;在内罗毕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已达到50%(Mougeot,1994)[11]。

在发达国家,都市农业的重点是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如英国想通过发展都市生态防护和园林园艺农业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目前英国在20多个城市的原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上实施所谓的“城市农庄计划”。如德国采用生态保护农业措施恢复城郊矿山废地生态,如埃森市将城市内原来用于煤矿开采的土地转变成为都市农业规划用地,在废地上发展都市农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如城市国家新加坡就是通过发展都市农业,不仅改善了国家生态环境,把新加坡变成了世界着名的花园国家,而且已经改变了国家农业食物生产短缺的现象,实现了肉类供应完全自给和25%的蔬菜的自给(Smitetal,1995)[12]。

在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全面。郊外生态防护林业、郊外食物农业、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市内楼宇农业、都市文化农业等具体经营领域,在我国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我国的省会城市都建有郊外蔬菜生产基地,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新鲜蔬菜,甚至为城市超市提供一定数量的有机农产食品。我国一些特大城市还建设了郊外生态防护林体系。基本上所有大城市都兴办了旅游农业,尤其是农家乐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一些特大城市还发展了文化农业,如北京有316个郊区行政村开展了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接待户达13819户。北京房山区的韩村河村于2003年就修建了500多平方米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大兴区的庞各庄镇于2004年建起了占地面积2.3万余平方米的国内首家西瓜博物馆。大兴区于1988年首创性举办了西瓜节,到此已举办18届;大孙各庄镇举办葡萄采摘节;北务镇举办蔬菜采摘节;李桥镇举办西甜瓜采摘节;北石槽镇举办鲜杏采摘节;龙湾屯镇举办果品采摘节,他们以节庆方式招揽人气,以城区市民的广泛参来实现农产品的促销。现在北京农产品文化节已成为全国各市仿效的范式。

三、都市农业的多效能特征

都市农业是现代多功能农业的一种,能产生经济、人文、生态、社会效益,能发挥经济、人文、生态、社会功能,具有多效能特征。

(一)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与生态功能

都市农业的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园林园艺业、农作物种植,向城市提供绿色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态屏障、绿化隔离带,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都市农业还可以防止和减轻都市外来不利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危害。都市农业与市内园林绿化美化农业一起还扮演着城市清道夫的角色,不仅大量地、持续地接受、储存、消纳、降解、净化都市排出的气、水、固体废气物,而且将城市中大量排出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生活垃圾通过农业的有效利用变为资源,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损害,保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同时都市农业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维护了农村地面自然景观。市内楼宇农业还扩大了城市种植空间,促使室内氧气与二氧化碳得到平衡、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室内温度、吸收空气中被污染的灰尘和废气,帮助市民建立了一个宜居的小气候。就北京城郊食物农业产生的生态效能来说,2002年仅京郊农田生态系统在调节大气成分方面就产生了49.3亿元生态价值;在净化环境方面产生了109.63亿元生态价值;在蓄水方面产生了6.03亿元生态价值;在生态服务方面产生了293.4亿元生态价值[13]。

(二)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功能

由于都市农业具有经济上的区位优势、接近城市市场、拥有庞大的购买力旺盛的消费群体、具备走集约经营和发展设施农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而且产业分工比较发达,所以,都市农业的经济效能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1)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增收能力。根据文化等人的研究,北京从事都市农业生产的农户人均纯收入,2002年为5880.1元,2003年为6496.3元,其增幅为约91%。这种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根据近些年的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统计,我国农民的年均人平纯收入不过3000元,只有北京郊区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的50%;全国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增幅约为20%,其增幅能力不到北京郊区农民的一半[14]。(2)促进了城郊第三产业发展。都市农业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旅游业、物流业、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交通运输、通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郊区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发展,对周遍农村地区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辐射作用。更主要的是都市农业提高了农村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在农业走上设施化生产、精确化生产、优质化生产轨道方面起了促进作用,改变了农业经营落后面貌。以北京都市农业为例,到2003年为止,农机化程度达到70.4%;设施农业面积达到9.06%;节水设施控制面积达到81.2%;农户计算机拥有率达到16%。这是乡村农业无法达到的[15]。

(三)都市农业的人文效益与人文功能

都市农业的环保生产相对常规农业的化学化生产,使农业具有了人文关怀特点和人文效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市农业为市民提供了享受田园生活和从事养生劳动的机会,丰富了市民精神生活、锻炼了市民身体,加强了市民生活保健,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数。(2)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都市农业通过农业生产改善了城市空间结构、降低了城市污染,促进了室内外的碳氧平衡,为市民创造了宜居环境。(3)满足了市民的食物安全需求。都市农业为市民提供蔬菜、粮食、肉奶、水果等食物,丰富了城市食物供应。同时通过生产无公害的、绿色的甚至有机产品,为市民提供了安全的、优质的、有营养的农业食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概率,为市民身体健康建立起了食物保护屏障,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食物的需求。(4)传播了农耕文化、改变了市民文化结构。都市农业通过发展会展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较好地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传输了农业知识、农艺、农耕精神,直接促进了农耕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提高市民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另外都市农业通过发展楼宇农业、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采摘活动,使市民的审美文化和认知文化发生结构性变化。

(四)都市农业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功能

都市农业是沟通城乡的产业形式,具有较强的社会效能:(1)都市农业利用工业社会提供的物质设备和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和在工厂内从事园林园艺生产,使得社会的第

一、第二产业得到有机结合。(2)都市农业使农民进城,在城市内部进行农业生产;同时为市民下乡旅游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为市民体验农业提供耕地,促进了城乡居民的直接互动,有利于市民与农民的结合。(3)都市农业加速了工业文化和农业文化、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交流,这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的文化隔阂,为城乡一体化奠定了文化基础。(4)都市农业为城市家庭妇女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使她们通过都市农业更好地控制家庭资源,提高了低收入城市家庭妇女的地位。(5)都市的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吸收了城市剩余劳力,如达累斯萨拉姆的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城乡35000个家庭提供了工作机会;内罗毕的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15万个家庭提供了工作机会;哈瓦拉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城乡居民提供了3万个带薪工作机会,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16]。(6)都市农业加速了逆城市化进程。逆城市化是城市居民把自己的居住地向城市郊区转移的现象,这有利于对缓解城中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问题。都市农业为市郊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加速了市郊交通、教育、供排水系统、电力、公共休闲场所的建设速度,有利地吸引着市民向郊区转移。所以,都市农业是我们解决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等社会问题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成林.都市型农业讲座[Z].北京市顺义区三农研究会网.2005,10,17

[2]张禄祥、郑业鲁、万忠.我国都市农业研究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2005(3):85-87

[3]张成林.都市型农业讲座[Z].北京市顺义区三农研究会网.2005,10,17

[4][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蔡建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3

[5][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蔡建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

[6]俞菊生.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创新体系构筑[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4):207-210

[7]张强.都市农业发展到社会学意义[J].中国农村经济.1999(11):64-68

[8]宋金平.北京都市农业发展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3):199-203

[9]张成林.都市型农业讲座[Z].北京市顺义区三农研究会网.2005,10,17

[10]黄卫东等.中国都市农业探索与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2

[11]文化、王爱玲、陈俊红.聚焦都市农业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8

[12][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3

[13][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5

[14][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7

[15]文化、王爱玲、陈俊红.聚焦都市农业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77

篇7

(一)都市农业的定义回顾

现代的都市农业概念最早出现在1930年出版的《大坂府农业报》上,但作为学术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理论,最早把都市农业表述为“城市农业区域”或“城市农业生产方式”。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中,明确提出“城市农业”(UrbanAgriculture)概念。都市农业术语出现后,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学者纷纷探索都市农业的本义。(1)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欧文·霍尼(1950)认为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周边地区的都市楔形农田上进行的绿地建设和发展园艺业、果林业。(2)德国学者史密特(1996)将都市农业定义为一种位于城内或环城区的产业,它生产或养殖、加工或运输各种食用和非食用的产品,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反过来为该城市地区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产品和服务。(3)德国学者穆斯蒂尔(1998)将都市农业定义为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4)中国学者俞菊生(1999)认为都市农业包括城市内镶嵌插花状的小块农田、庭院和阳台绿化、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远郊甚至环大都市经济圈在内的适宜大都市市场需要的农业。(5)中国学者张强(1999)认为都市农业是地处城市郊区的农业以及市区扩展而划入市区的农业。(6)中国学者宋金平(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7)中国学者张林成(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分布在城市内及其周围地区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特殊形态的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要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如上定义有个共性,就是强调都市农业的地域性和经济活动类型。从这个角度讲,可以把德国学者穆斯蒂尔的定义看成是这类定义的高度概括。但是,如果从概念体系的内部结构完整性和外部功能配合性的要求来衡量,这这些定义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从内部结构完整性来看,这些定义都丢失了都市农业的主体、生产目的、生产种类、产品等核心内涵;从外部功能配合性来看,都没有与城市生态环境、食物供应系统、乡村农业等相关概念建立配合关系。为此,需要对都市农业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二)都市农业的新定义

受如上定义的启发和满足概念界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要求以及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我们将都市农业界定为:一种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由城乡居民经营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能为市民提供劳动就业和农业教育机会、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效能农业生产模式。这样界定现代都市农业,能引导都市农业朝着多效能方向发展,使都市农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其合理性如下。

(1)这种定义强调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人只有转变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才能消除农业的负外部性效应。现代社会在都市区域开展农业生产,就是要转变农村地区破坏生态环境、缺乏人文关怀的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挖掘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和社会功能,使农业成为改善城市生态、为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质生活空间的产业系统。

(2)涵括了目前出现的都市农业的所有经营类型。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都市农业出现了种植农业、养殖农业、楼宇农业、园林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等经营类型。都市农业概念应该涵括这些经营类型。

(3)概括了都市农业经营主体。现在从事都市农业的人不仅是城郊农民,还有市内的园林园艺工人、居家赋闲的退休市民、城市家庭主妇等。我们在定义中用“城乡居民”一词概括了这些都市农业经营者,强调了都市农业的经营主体。

(4)规范了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都市农业应该特指在城市区域进行的各种农业生产。界定都市农业概念必须确定其区位范围和地理空间。如果都市农业定义不限定在城市区域,在实践上会产生许多误解,在操作上难以与乡村农业划定边界,也不便于都市农业的行政管理。所以,在定义中突出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是必要的。

(5)突出了都市农业的多重功能和产品特性。都市农业能为城市提供生态环境、安全食物、劳动就业、休闲娱乐场所、环境与农业知识教育场所;提供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缓解精神压力、陶冶情趣的生活方式。这些产品与服务以及生产功能是都市农业区别乡村农业的一个根本特点。

二、现代都市农业的经营形式和经营现状

作为城市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式,都市农业应该成为一种产生经济、生态、人文、社会效益的农业发展方式和发挥经济、生态、人文、社会功能的农业发展方式。自现代都市农业兴起以来,世界各地出现了新奇各异的多效能的都市农业经营形式。

(一)都市农业主要经营形式

(1)郊外生态防护林业。这是人类为了调节城市气温、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郊地区开发的一种都市农业。这类经营领域在食物短缺的时空环境里不受重视。在过去,许多城市郊区本应成为生态防护地带,但被一座座工厂、养殖场和一块块蔬菜基地所占领。结果造成城市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和地下水枯竭、空气质量下降。有了这些教训以后,人类才重视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如近年,法国用财政在一些城郊山区和岛屿建立了7个无住户的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9]。近些年我国一些特大城市也开始重视这种都市农业。如北京,在2005年制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提出,将重点支持京津风沙源治理、建立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营造水源保护林;又如上海,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把上海城郊结合部建设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安全空间、城市生态补充基地。

(2)郊外食物农业。这是建在生态防护林业带和城市之间的,给市民提供安全粮食、蔬菜、水果、肉食蛋禽、奶制品等食物的一种都市农业。其经营领域包括蔬菜种植、粮食生产、家禽家畜养殖、水果种植、食品加工等。由于市民需要足量的、安全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郊外食物农业将向生态化、优质化、集约化、工厂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另外,发展郊外食物农业,要以都市市场为轴心、要注重资金、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注意引进工业生产管理技术和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尤其要以生产优质安全的高档农产品为经营目标。只有这样郊外食物农业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3)城市园林园艺农业。这是都市农业服务城市的主要表现,也是人类通过农业手段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园林景观、绿色公共活动场所、优质空气的重要领域。这种农业活动有悠久历史,自古以来,人类就重视城市园林园艺建设。现代市民把城市园林园艺美化视为都市农业的重要领域,并利用园林园艺工程美化城市空间。如法国,用绿篱带将住区与工厂、高速公路及污染区隔开,以营造宁静、清洁的人居环境;一些新城刻意保留部分农业用地,在城内种植蔬菜和花卉,制造农业景观。巴黎大区在城市规划中划定了自然保护区和农业保护区,提出要将农田、河谷、森林、公园等绿色空间联结起来,形成贯穿整个大区的绿色脉络。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包括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和市内绿化、美化工程两大领域。前者是城市园林园艺农业的初级产品生产过程或原材料供应过程,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农村。后者是城市园林单位或郊区园林园艺公司将郊区的林木、草皮等其他植被移栽到城市住宅区、街道和道路两旁、街心花园、市内公园以及其他绿化地带的过程。两者是园林园艺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是市内绿化美化工程的基础,为城市绿化和美化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原材料;市内绿化美化工程是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的价值体现,为郊区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提供了强大需求。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发展过程就是这两种生产的协同过程。

(4)城郊旅游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属旅游农业,源于西方市民乡村旅游,在国外有70多年历史、在中国有30年历史。但世界各国对其称呼不同,德国叫“度假农庄”;日本叫“度假农业园”;澳大利亚叫“休闲牧场”;奥地利叫“农家旅游”;韩国叫“观光休闲农园”。它有农业公园、观光农园、体验农园、教育农业等四种经营形式。农业公园就是经营者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城市公园经营元素,将农业生产场所转变为城乡居民观赏、游览的城郊公园;观光农园就是城郊农户将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产品观赏或采摘活动成片开发为供市民旅游的场所;体验农园就是城郊农户用租种方式将耕地转化为供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劳动乐趣的场所;教育农业是郊区农业经营者或市政府为了给城市孩子提供一个了解农业知识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机会而开发出来的都市农业经营模式。城郊教育农业是在城市传播农业文化的主要形式,但经营方法各不相同。如日本是把城市子女送到郊区农户家寄宿并参加农业劳动;法国将其作为农业职业培训方式。法国政府规定凡从事农业者都要在教育农场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为此建有1000多家教育农场,并受制国家农业部门职业培训中心。法国的城郊教育农业效果比较好。

(5)市内楼宇农业。这是城市内的居民在城市楼宇间可用空间里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多功能农业经营方式。楼宇农业的产生源自市民对田园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住区生态环境的高要求。世界上解决了食物保障问题的市民一般把从事楼宇农业作为调节和美化生活的手段,而处于食物供应短缺状态的市民一般把发展楼宇农业作为家庭食物供给的一条途径。但是在农业生产受到工业化污染的情况下,一些市民也重视楼宇农业生产,将它作为解决食物安全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市内的楼宇农业成为城市食物农业的一部分。市内楼宇农业根据生产地点不同,有多种经营方式:第一,自家庭院、阳台、楼顶甚至外墙等狭小空间的绿化与美化种植,包括室内、阳台、庭院种植观赏性植物和水果植物、盘载蔬菜、小动物饲养,室外墙壁植草和藤蔓植物种植;第二,楼盘间空的绿化和美化种植,包括种草、植树;第三,旅馆饭店接待大厅的美化种植,包括移动的盆载植物和固定的植物装饰;第四,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绿色种植,包括街道绿化美化种植和钢架吊盆蔬菜种植。

(6)都市文化农业。这是农业经管者借用文化产业经营技术,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给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文化旅游服务、农业手工艺品、农村文化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经济收入的农业经营形式。主要有四种经营方式:第一,民俗旅游。这是经营者以民俗事象为经营内容、以文化旅游社区为经营空间,为市民提供旅游服务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都市发展民俗旅游具有优势,因为都市人多,旅游服务需求量大,而且交通区位好,所以都市民俗旅游发展比较快。第二,农耕文化展览。这是经管者按照农业发展历史线索通过实物和文字资料将农业文化在展览馆展示出来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项目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传承价值,我国已出现这种都市农业经营方式。第三,农产品展览。这是经管者借助会展文化,在城市空间和特定时段,举行的农产品交易活动。世界各地许多大城市年年举办农产品展览会。第四,节庆农业。这是经营者利用节庆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发展农业经济的经营形式。举办农产品文化节的目的不在于做博物馆式的陈列展示,而在于将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农业社会的日常生活模式与情境氛围分享给市民和外地来客。

(二)都市农业经营现状

国外比较重视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快,形成了一定规模,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发挥出特殊功效。有专家估计,目前全世界有8亿人口从事都市农业经营,其中的2亿人口从事销售,他们中有1.5亿人是全职的(Smitetal,1998)[11]。由于世界各国的食物供应水平不一样,各国经营都市农业的重点领域不同。

在农业欠发达国家,不仅从事都市农业的家庭很多,而且主要从事食物生产。如生活在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国城市中的6.5亿市民中,就有2.5亿人通过都市农业获得部分食物。都市农业不仅是粮食短缺国家的市民解决食物自给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他们提高农业食物品质的办法。如有专家称,在哈瓦那,城市菜园明显提高了农户家庭及其所在社区的食物数量和质量(尼科·巴克,2005);在低收入家庭消费的食品中,城市家庭食物自产比例不断提高。有专家统计,在东雅加达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18%;在坎帕拉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60%;在内罗毕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已达到50%(Mougeot,1994)。

在发达国家,都市农业的重点是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如英国想通过发展都市生态防护和园林园艺农业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目前英国在20多个城市的原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上实施所谓的“城市农庄计划”。如德国采用生态保护农业措施恢复城郊矿山废地生态,如埃森市将城市内原来用于煤矿开采的土地转变成为都市农业规划用地,在废地上发展都市农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如城市国家新加坡就是通过发展都市农业,不仅改善了国家生态环境,把新加坡变成了世界著名的花园国家,而且已经改变了国家农业食物生产短缺的现象,实现了肉类供应完全自给和25%的蔬菜的自给(Smitetal,1995)。

在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全面。郊外生态防护林业、郊外食物农业、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市内楼宇农业、都市文化农业等具体经营领域,在我国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我国的省会城市都建有郊外蔬菜生产基地,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新鲜蔬菜,甚至为城市超市提供一定数量的有机农产食品。我国一些特大城市还建设了郊外生态防护林体系。基本上所有大城市都兴办了旅游农业,尤其是农家乐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一些特大城市还发展了文化农业,如北京有316个郊区行政村开展了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接待户达13819户。北京房山区的韩村河村于2003年就修建了500多平方米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大兴区的庞各庄镇于2004年建起了占地面积2.3万余平方米的国内首家西瓜博物馆。大兴区于1988年首创性举办了西瓜节,到此已举办18届;大孙各庄镇举办葡萄采摘节;北务镇举办蔬菜采摘节;李桥镇举办西甜瓜采摘节;北石槽镇举办鲜杏采摘节;龙湾屯镇举办果品采摘节,他们以节庆方式招揽人气,以城区市民的广泛参来实现农产品的促销。现在北京农产品文化节已成为全国各市仿效的范式。

三、都市农业的多效能特征

都市农业是现代多功能农业的一种,能产生经济、人文、生态、社会效益,能发挥经济、人文、生态、社会功能,具有多效能特征。

(一)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与生态功能

都市农业的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园林园艺业、农作物种植,向城市提供绿色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态屏障、绿化隔离带,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都市农业还可以防止和减轻都市外来不利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危害。都市农业与市内园林绿化美化农业一起还扮演着城市清道夫的角色,不仅大量地、持续地接受、储存、消纳、降解、净化都市排出的气、水、固体废气物,而且将城市中大量排出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生活垃圾通过农业的有效利用变为资源,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损害,保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同时都市农业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维护了农村地面自然景观。市内楼宇农业还扩大了城市种植空间,促使室内氧气与二氧化碳得到平衡、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室内温度、吸收空气中被污染的灰尘和废气,帮助市民建立了一个宜居的小气候。就北京城郊食物农业产生的生态效能来说,2002年仅京郊农田生态系统在调节大气成分方面就产生了49.3亿元生态价值;在净化环境方面产生了109.63亿元生态价值;在蓄水方面产生了6.03亿元生态价值;在生态服务方面产生了293.4亿元生态价值。

(二)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功能

由于都市农业具有经济上的区位优势、接近城市市场、拥有庞大的购买力旺盛的消费群体、具备走集约经营和发展设施农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而且产业分工比较发达,所以,都市农业的经济效能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1)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增收能力。根据文化等人的研究,北京从事都市农业生产的农户人均纯收入,2002年为5880.1元,2003年为6496.3元,其增幅为约91%。这种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根据近些年的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统计,我国农民的年均人平纯收入不过3000元,只有北京郊区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的50%;全国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增幅约为20%,其增幅能力不到北京郊区农民的一半。(2)促进了城郊第三产业发展。都市农业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旅游业、物流业、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交通运输、通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郊区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发展,对周遍农村地区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辐射作用。更主要的是都市农业提高了农村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在农业走上设施化生产、精确化生产、优质化生产轨道方面起了促进作用,改变了农业经营落后面貌。以北京都市农业为例,到2003年为止,农机化程度达到70.4%;设施农业面积达到9.06%;节水设施控制面积达到81.2%;农户计算机拥有率达到16%。这是乡村农业无法达到的。

(三)都市农业的人文效益与人文功能

篇8

(一)都市农业的定义回顾

现代的都市农业概念最早出现在1930年出版的《大坂府农业报》上,但作为学术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理论,最早把都市农业表述为“城市农业区域”或“城市农业生产方式”。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中,明确提出“城市农业”(UrbanAgriculture)概念。都市农业术语出现后,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学者纷纷探索都市农业的本义。(1)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欧文·霍尼(1950)认为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周边地区的都市楔形农田上进行的绿地建设和发展园艺业、果林业。(2)德国学者史密特(1996)将都市农业定义为一种位于城内或环城区的产业,它生产或养殖、加工或运输各种食用和非食用的产品,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反过来为该城市地区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产品和服务。(3)德国学者穆斯蒂尔(1998)将都市农业定义为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4)中国学者俞菊生(1999)认为都市农业包括城市内镶嵌插花状的小块农田、庭院和阳台绿化、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远郊甚至环大都市经济圈在内的适宜大都市市场需要的农业。(5)中国学者张强(1999)认为都市农业是地处城市郊区的农业以及市区扩展而划入市区的农业。(6)中国学者宋金平(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7)中国学者张林成(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分布在城市内及其周围地区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特殊形态的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要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如上定义有个共性,就是强调都市农业的地域性和经济活动类型。从这个角度讲,可以把德国学者穆斯蒂尔的定义看成是这类定义的高度概括。但是,如果从概念体系的内部结构完整性和外部功能配合性的要求来衡量,这这些定义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从内部结构完整性来看,这些定义都丢失了都市农业的主体、生产目的、生产种类、产品等核心内涵;从外部功能配合性来看,都没有与城市生态环境、食物供应系统、乡村农业等相关概念建立配合关系。为此,需要对都市农业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二)都市农业的新定义

受如上定义的启发和满足概念界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要求以及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我们将都市农业界定为:一种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由城乡居民经营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能为市民提供劳动就业和农业教育机会、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效能农业生产模式。这样界定现代都市农业,能引导都市农业朝着多效能方向发展,使都市农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其合理性如下。

(1)这种定义强调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人只有转变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才能消除农业的负外部性效应。现代社会在都市区域开展农业生产,就是要转变农村地区破坏生态环境、缺乏人文关怀的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挖掘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和社会功能,使农业成为改善城市生态、为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质生活空间的产业系统。

(2)涵括了目前出现的都市农业的所有经营类型。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都市农业出现了种植农业、养殖农业、楼宇农业、园林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等经营类型。都市农业概念应该涵括这些经营类型。

(3)概括了都市农业经营主体。现在从事都市农业的人不仅是城郊农民,还有市内的园林园艺工人、居家赋闲的退休市民、城市家庭主妇等。我们在定义中用“城乡居民”一词概括了这些都市农业经营者,强调了都市农业的经营主体。

(4)规范了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都市农业应该特指在城市区域进行的各种农业生产。界定都市农业概念必须确定其区位范围和地理空间。如果都市农业定义不限定在城市区域,在实践上会产生许多误解,在操作上难以与乡村农业划定边界,也不便于都市农业的行政管理。所以,在定义中突出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是必要的。

(5)突出了都市农业的多重功能和产品特性。都市农业能为城市提供生态环境、安全食物、劳动就业、休闲娱乐场所、环境与农业知识教育场所;提供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缓解精神压力、陶冶情趣的生活方式。这些产品与服务以及生产功能是都市农业区别乡村农业的一个根本特点。

二、现代都市农业的经营形式和经营现状

作为城市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式,都市农业应该成为一种产生经济、生态、人文、社会效益的农业发展方式和发挥经济、生态、人文、社会功能的农业发展方式。自现代都市农业兴起以来,世界各地出现了新奇各异的多效能的都市农业经营形式。

(一)都市农业主要经营形式

(1)郊外生态防护林业。这是人类为了调节城市气温、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郊地区开发的一种都市农业。这类经营领域在食物短缺的时空环境里不受重视。在过去,许多城市郊区本应成为生态防护地带,但被一座座工厂、养殖场和一块块蔬菜基地所占领。结果造成城市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和地下水枯竭、空气质量下降。有了这些教训以后,人类才重视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如近年,法国用财政在一些城郊山区和岛屿建立了7个无住户的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近些年我国一些特大城市也开始重视这种都市农业。如北京,在2005年制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提出,将重点支持京津风沙源治理、建立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营造水源保护林;又如上海,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把上海城郊结合部建设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安全空间、城市生态补充基地。

(2)郊外食物农业。这是建在生态防护林业带和城市之间的,给市民提供安全粮食、蔬菜、水果、肉食蛋禽、奶制品等食物的一种都市农业。其经营领域包括蔬菜种植、粮食生产、家禽家畜养殖、水果种植、食品加工等。由于市民需要足量的、安全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郊外食物农业将向生态化、优质化、集约化、工厂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另外,发展郊外食物农业,要以都市市场为轴心、要注重资金、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注意引进工业生产管理技术和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尤其要以生产优质安全的高档农产品为经营目标。只有这样郊外食物农业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3)城市园林园艺农业。这是都市农业服务城市的主要表现,也是人类通过农业手段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园林景观、绿色公共活动场所、优质空气的重要领域。这种农业活动有悠久历史,自古以来,人类就重视城市园林园艺建设。现代市民把城市园林园艺美化视为都市农业的重要领域,并利用园林园艺工程美化城市空间。如法国,用绿篱带将住区与工厂、高速公路及污染区隔开,以营造宁静、清洁的人居环境;一些新城刻意保留部分农业用地,在城内种植蔬菜和花卉,制造农业景观。巴黎大区在城市规划中划定了自然保护区和农业保护区,提出要将农田、河谷、森林、公园等绿色空间联结起来,形成贯穿整个大区的绿色脉络。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包括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和市内绿化、美化工程两大领域。前者是城市园林园艺农业的初级产品生产过程或原材料供应过程,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农村。后者是城市园林单位或郊区园林园艺公司将郊区的林木、草皮等其他植被移栽到城市住宅区、街道和道路两旁、街心花园、市内公园以及其他绿化地带的过程。两者是园林园艺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是市内绿化美化工程的基础,为城市绿化和美化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原材料;市内绿化美化工程是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的价值体现,为郊区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提供了强大需求。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发展过程就是这两种生产的协同过程。

(4)城郊旅游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属旅游农业,源于西方市民乡村旅游,在国外有70多年历史、在中国有30年历史。但世界各国对其称呼不同,德国叫“度假农庄”;日本叫“度假农业园”;澳大利亚叫“休闲牧场”;奥地利叫“农家旅游”;韩国叫“观光休闲农园”。它有农业公园、观光农园、体验农园、教育农业等四种经营形式。农业公园就是经营者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城市公园经营元素,将农业生产场所转变为城乡居民观赏、游览的城郊公园;观光农园就是城郊农户将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产品观赏或采摘活动成片开发为供市民旅游的场所;体验农园就是城郊农户用租种方式将耕地转化为供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劳动乐趣的场所;教育农业是郊区农业经营者或市政府为了给城市孩子提供一个了解农业知识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机会而开发出来的都市农业经营模式。城郊教育农业是在城市传播农业文化的主要形式,但经营方法各不相同。如日本是把城市子女送到郊区农户家寄宿并参加农业劳动;法国将其作为农业职业培训方式。法国政府规定凡从事农业者都要在教育农场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为此建有1000多家教育农场,并受制国家农业部门职业培训中心。法国的城郊教育农业效果比较好。

(5)市内楼宇农业。这是城市内的居民在城市楼宇间可用空间里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多功能农业经营方式。楼宇农业的产生源自市民对田园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住区生态环境的高要求。世界上解决了食物保障问题的市民一般把从事楼宇农业作为调节和美化生活的手段,而处于食物供应短缺状态的市民一般把发展楼宇农业作为家庭食物供给的一条途径。但是在农业生产受到工业化污染的情况下,一些市民也重视楼宇农业生产,将它作为解决食物安全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市内的楼宇农业成为城市食物农业的一部分。市内楼宇农业根据生产地点不同,有多种经营方式:第一,自家庭院、阳台、楼顶甚至外墙等狭小空间的绿化与美化种植,包括室内、阳台、庭院种植观赏性植物和水果植物、盘载蔬菜、小动物饲养,室外墙壁植草和藤蔓植物种植;第二,楼盘间空的绿化和美化种植,包括种草、植树;第三,旅馆饭店接待大厅的美化种植,包括移动的盆载植物和固定的植物装饰;第四,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绿色种植,包括街道绿化美化种植和钢架吊盆蔬菜种植。

(6)都市文化农业。这是农业经管者借用文化产业经营技术,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给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文化旅游服务、农业手工艺品、农村文化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经济收入的农业经营形式。主要有四种经营方式:第一,民俗旅游。这是经营者以民俗事象为经营内容、以文化旅游社区为经营空间,为市民提供旅游服务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都市发展民俗旅游具有优势,因为都市人多,旅游服务需求量大,而且交通区位好,所以都市民俗旅游发展比较快。第二,农耕文化展览。这是经管者按照农业发展历史线索通过实物和文字资料将农业文化在展览馆展示出来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项目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传承价值,我国已出现这种都市农业经营方式。第三,农产品展览。这是经管者借助会展文化,在城市空间和特定时段,举行的农产品交易活动。世界各地许多大城市年年举办农产品展览会。第四,节庆农业。这是经营者利用节庆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发展农业经济的经营形式。举办农产品文化节的目的不在于做博物馆式的陈列展示,而在于将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农业社会的日常生活模式与情境氛围分享给市民和外地来客。

(二)都市农业经营现状

国外比较重视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快,形成了一定规模,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发挥出特殊功效。有专家估计,目前全世界有8亿人口从事都市农业经营,其中的2亿人口从事销售,他们中有1.5亿人是全职的(Smitetal,1998)。由于世界各国的食物供应水平不一样,各国经营都市农业的重点领域不同。

在农业欠发达国家,不仅从事都市农业的家庭很多,而且主要从事食物生产。如生活在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国城市中的6.5亿市民中,就有2.5亿人通过都市农业获得部分食物。都市农业不仅是粮食短缺国家的市民解物自给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他们提高农业食物品质的办法。如有专家称,在哈瓦那,城市菜园明显提高了农户家庭及其所在社区的食物数量和质量(尼科·巴克,2005);在低收入家庭消费的食品中,城市家庭食物自产比例不断提高。有专家统计,在东雅加达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18%;在坎帕拉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60%;在内罗毕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已达到50%(Mougeot,1994)。

在发达国家,都市农业的重点是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如英国想通过发展都市生态防护和园林园艺农业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目前英国在20多个城市的原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上实施所谓的“城市农庄计划”。如德国采用生态保护农业措施恢复城郊矿山废地生态,如埃森市将城市内原来用于煤矿开采的土地转变成为都市农业规划用地,在废地上发展都市农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如城市国家新加坡就是通过发展都市农业,不仅改善了国家生态环境,把新加坡变成了世界着名的花园国家,而且已经改变了国家农业食物生产短缺的现象,实现了肉类供应完全自给和25%的蔬菜的自给(Smitetal,1995)。

在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全面。郊外生态防护林业、郊外食物农业、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市内楼宇农业、都市文化农业等具体经营领域,在我国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我国的省会城市都建有郊外蔬菜生产基地,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新鲜蔬菜,甚至为城市超市提供一定数量的有机农产食品。我国一些特大城市还建设了郊外生态防护林体系。基本上所有大城市都兴办了旅游农业,尤其是农家乐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一些特大城市还发展了文化农业,如北京有316个郊区行政村开展了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接待户达13819户。北京房山区的韩村河村于2003年就修建了500多平方米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大兴区的庞各庄镇于2004年建起了占地面积2.3万余平方米的国内首家西瓜博物馆。大兴区于1988年首创性举办了西瓜节,到此已举办18届;大孙各庄镇举办葡萄采摘节;北务镇举办蔬菜采摘节;李桥镇举办西甜瓜采摘节;北石槽镇举办鲜杏采摘节;龙湾屯镇举办果品采摘节,他们以节庆方式招揽人气,以城区市民的广泛参来实现农产品的促销。现在北京农产品文化节已成为全国各市仿效的范式。

三、都市农业的多效能特征

都市农业是现代多功能农业的一种,能产生经济、人文、生态、社会效益,能发挥经济、人文、生态、社会功能,具有多效能特征。

(一)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与生态功能

都市农业的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园林园艺业、农作物种植,向城市提供绿色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态屏障、绿化隔离带,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都市农业还可以防止和减轻都市外来不利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危害。都市农业与市内园林绿化美化农业一起还扮演着城市清道夫的角色,不仅大量地、持续地接受、储存、消纳、降解、净化都市排出的气、水、固体废气物,而且将城市中大量排出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生活垃圾通过农业的有效利用变为资源,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损害,保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同时都市农业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维护了农村地面自然景观。市内楼宇农业还扩大了城市种植空间,促使室内氧气与二氧化碳得到平衡、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室内温度、吸收空气中被污染的灰尘和废气,帮助市民建立了一个宜居的小气候。就北京城郊食物农业产生的生态效能来说,2002年仅京郊农田生态系统在调节大气成分方面就产生了49.3亿元生态价值;在净化环境方面产生了109.63亿元生态价值;在蓄水方面产生了6.03亿元生态价值;在生态服务方面产生了293.4亿元生态价值。

(二)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功能

由于都市农业具有经济上的区位优势、接近城市市场、拥有庞大的购买力旺盛的消费群体、具备走集约经营和发展设施农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而且产业分工比较发达,所以,都市农业的经济效能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1)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增收能力。根据文化等人的研究,北京从事都市农业生产的农户人均纯收入,2002年为5880.1元,2003年为6496.3元,其增幅为约91%。这种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根据近些年的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统计,我国农民的年均人平纯收入不过3000元,只有北京郊区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的50%;全国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增幅约为20%,其增幅能力不到北京郊区农民的一半。(2)促进了城郊第三产业发展。都市农业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旅游业、物流业、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交通运输、通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郊区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发展,对周遍农村地区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辐射作用。更主要的是都市农业提高了农村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在农业走上设施化生产、精确化生产、优质化生产轨道方面起了促进作用,改变了农业经营落后面貌。以北京都市农业为例,到2003年为止,农机化程度达到70.4%;设施农业面积达到9.06%;节水设施控制面积达到81.2%;农户计算机拥有率达到16%。这是乡村农业无法达到的。

(三)都市农业的人文效益与人文功能

篇9

中图分类号:S6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132059

1 引言

随着现代人居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人们的生活理念也逐渐从“居者有其屋”发展为“居者优其屋”, 绿色文化逐渐走入人们视野,生活环境的美化在人们心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家庭园艺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与青睐。在这种大环境下,盆栽观赏蔬菜的出现,将蔬菜的食用性与植物的观赏性很好地结合起来,突破了蔬菜只能食用的传统观念,开发了观赏价值,成为一个现代新兴产业开始迅猛发展,开拓出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2 盆栽观赏蔬菜的概念与优势

盆栽观赏蔬菜是指在花盆或其它容器中种植的蔬菜,其既可用于食材,又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一般地,盆栽观赏蔬菜大多具有株态优美、外形奇特、色泽绚丽等特点,较适宜作为景观植物或微型盆景点缀居室,或作为造型美化庭院、装扮阳台,发挥其绿化、观赏、食用等多种功能。

3 盆栽观赏蔬菜的应用价值

3.1 绿化价值

盆栽观赏蔬菜作为植物,具有绿化环境的作用。调查显示,近80%家庭都养有各种植物。通过盆栽植物进行家庭绿化,不仅空间占用小,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一些小型香草类植物盆栽,在室内还有驱逐蚊蝇的效果。

在园林绿化中,盆栽观赏蔬菜也可用于花坛或花带等景观的布置。选用较为矮小的盆栽蔬菜代替露地花卉,通过整齐紧凑地安排,既能体现个体的自然美感,又能表现出整体的宏大景观。同时,利用盆栽蔬菜移动的便捷性,及时更换个别萎蔫的盆栽观赏蔬菜,也可以保证景观的整体性与持续性。在北方,已有一些企业使用羽衣甘蓝、盆栽紫油菜布置花坛,达到了绿化目的的同时间也丰富景观的效果。另外,立体绿化也是盆栽蔬菜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式。红花豌豆、南瓜等具有缠绕性的品种,由于枝蔓细长、可用于门廊绿化或墙体美化。而利用不同品种花开季节和花色的不同进行混植,则可以营造五彩缤纷的效果。

3.2 美化价值

在居室、办公室、阳台、露台或窗台通过摆放造型,既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又可作为小型盆景,装饰美化空间,形成景观,为办公室、家庭等狭小的空间增加生机和灵动性。通过利用植株特殊的形体、斑斓的色彩、或奇异的果实形状也可以制作多种造型图案,增加观赏性。目前,已有很多企业和家庭在绿化中使用不同的盆栽观赏蔬菜进行组合来布置展厅和居室来达到绿化美化的目的。在2009年寿光蔬菜博览会上,即有很多企业利用盆栽蔬菜的不同组合搭配构成多种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3.3 食用价值

食用是蔬菜最主要的功能和价值,其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是我们身体所需营养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如今蔬菜种植中化学药剂的滥用,农药污染问题在蔬菜种植和食用中越来越严重,因农药残留导致的中毒事件也屡有发生和报道。因此,绿色无公害蔬菜将是未来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然走向。盆栽观赏蔬菜由于采用了现代化无土栽培等技术,其整个生长过程实行无公害生产,精细化管理,可以全流程地控制污染,这种生产模式下的蔬菜不仅具有较高的产量,而且质量也较好,是真正地绿色食品,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4 盆栽观赏蔬菜的应用现状

4.1 国内现状

在我国,盆栽蔬菜尚属于新近发展的新鲜事物,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北京、上海、山东、成都等几个大型城市从国外陆续引入一些品种进行引种驯化和栽培,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盆栽观赏蔬菜由于其价值高、市场潜力大,已有众多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其中,近些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成就。

在蔬菜品种上,近年来引进的荷兰微型小黄瓜、美国辣椒、樱桃番茄等新特品种层出不穷,逐步推向市场并受到消费者好评;在栽培方式上,无土栽培、水培、营养液等培养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在培育装备上,生物基质、水培基质、生物基质等新型种植基质和各种节能节水装置的研究发明和推广,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在市场拓展上,各类盆栽观赏蔬菜屡次亮相农博会,收益年年创新高。可见,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盆栽蔬菜在农业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4.2 国外现状

盆栽蔬菜在国外起步比国内早很多,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英国、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是较早开发观光农业的欧洲国家,它们较早地根据各种不同环境条件,开发了相适应的栽培容器与培养基质和营养液配方,并在城市中广泛应用推广。

在美国,盆栽蔬菜逐渐成为家庭农场新宠,各类盆栽蔬菜通过搭配栽植将家庭农场装饰焕然一新;在法国,人们常常将草莓、樱桃、番茄等蔬菜种植于平台或护栏周边,这样就可以随时采摘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在日本,盆栽蔬菜不仅作为一种食材,更是忙碌一天后放松心情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观赏与食用的同时体会休闲与放松的乐趣,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

5 盆栽观赏蔬菜的发展前景

5.1 生活理念与方式的转变为盆栽蔬菜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由于现代化生活节奏地加快,人们压力越来越大,“回归农村”、“近自然”、“低碳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和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家居”、“无公害蔬菜”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盆栽蔬菜,作为新兴的农业产业,适逢其时地出现,也因此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近年来,我国景观园艺已越来越趋向微型化,花卉园艺与家庭园艺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是,随着传统花卉市场与城市绿化的饱和,其竞争也相当激烈。因此家庭园艺,尤其是家庭观赏园艺,变得越来越重要。盆栽蔬菜作为家庭观赏园艺之一,不但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效果,还能够让忙碌一天的人们放松心情,愉悦身心,体验种植与收获的乐趣,因此盆栽蔬菜已逐步成为家养植物的首选。而在一些配有私家庭院的别墅与高档小区,蔬菜种植已成为绿化美化的重要选材之一。

盆栽蔬菜由于其具有“绿色”、“无公害”等特征,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由于人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但有关农药残留和化学污染所导致的“毒产品”之报道也越来越多。因此人们对所食用的蔬菜也充满了忐忑。盆栽蔬菜,相比大田蔬菜,由于其管理精细,病虫害控制高,化学药剂使用少甚至不使用,因此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在未来,盆栽蔬菜必将成为家庭营养食材的首选,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5.2 经济效益使种植者与消费者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相比大田蔬菜,盆栽蔬菜由于其占地面积小,可以复层利用层架复层栽培,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这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尤为重要。同时,相比传统蔬菜种植,由于盆栽蔬菜以出售苗木和植株为主,缩短了培育周期,提高了复种率,增加了作物轮茬,同时也降低了加工、保险等损耗,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种植者经济效益。而在市场售价上,盆栽蔬菜相比传统蔬菜更有着数倍的售价。以盆栽油菜为例,以每平米3×4的方式放置12盆,放置3层,在667m2空间即可放置8000余盆,即使去除走道等空间,也可放置5000盆以上,以单盆售价20元计,则可收入10万余元。而相比传统的大田油菜,每667m2产1750kg,单价6元/kg,也仅万余元而已。因此,盆栽蔬菜相比传统蔬菜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将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为消费者,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已不满足传统的蔬菜采购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亲自“下地”种植、采摘,体验收获的乐趣,食用放心的蔬菜,而盆栽蔬菜恰好能够满足这类条件。放置于家庭阳台的盆栽蔬菜,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还能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艰辛,在生产活动中学习植物生长的知识,掌握种植技能。而在收获之时,一家人在吃到真正的“绿色”蔬菜时,也能够体验收获的。

5.3 多渠道的供销网络为盆栽蔬菜的销售开拓了市场

种植者与消费者作为盆栽蔬菜的2个终端,在高利润的驱使下进行买卖,必须要通过市场进行沟通,但以生产基地为主要工作地的种植者与城市居民为主要聚集地的消费者,在沟通与买卖上则缺少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盆栽蔬菜虽然偶有出现,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发展壮大。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电视媒体与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市场不再局限于现实实体,网络商城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受应用,尤其是在2010年后,手机作为便携式终端,使人们更加方便地进行沟通与交流,更是极大地促进了网络市场的发展。基于更加多样化沟通交流渠道和更加全面的供销方式,种植者与消费者形成了更加简化直接地供求关系,为盆栽蔬菜的供销开拓了市场。

6 当前盆栽观赏蔬菜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虽然盆栽蔬菜目前发展迅速,成绩喜人,但在政策、材料、技术、市场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制约其发展。

6.1 政府缺少相关的扶持政策

新兴事物的产生与发展,政府的政策往往能起到推动或限制的作用。盆栽蔬菜作为今年来的新兴产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企业和个人的能力及水平有限,在盆栽蔬菜的研发和引进及市场开拓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众所周知,生物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是一项时间漫长、耗资巨大,成果率极低的工程,依靠私营企业和个体商户进行研发与推广并不现实。政府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鼓励生产者积极研发、消费者主动购买,以推动产业的逐步扩大与发展。

6.2 盆栽蔬菜的品种需求跟不上市场需求

盆栽蔬菜与传统蔬菜在品种上有着较大的区别,并不是所有蔬菜品种都适宜用作盆栽蔬菜。在我国,已经成熟的盆栽品种非常有限,如樱桃番茄、红叶甜菜等,但现有品种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中低价盆栽蔬菜品种普遍存在观赏质量较差,管理复杂,病虫害较多等问题,而一些优质品种由于绝大多数以国外进口为主,面临着价格昂贵的困境。因此,开发多品种、多功能的优质盆栽蔬菜是当前种植者的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盆栽蔬菜的消费者多为高收入者,他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其购买盆栽蔬菜的目的往往在于劳动过程中的身心愉悦与其优美的观赏特性,或是其健康的绿色实用价值。因此,在盆栽蔬菜的开发研究中还应以绿色、有机为基准,确保盆栽蔬菜的高标准、高质量,以获得消费者的高评价。

开发盆栽蔬菜品种是一项科研型课题,企业与个体商户并没有相关资质与实力独立完成。因此,国家与政府的扶持,适当地引入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参与,企业与种植者进行栽培试验,通过多方合作谋求发展是开发多品种盆栽蔬菜的重要手段。

6.3 栽培模式不能适应家庭条件需要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虽然有近9亿农民,但种植方式仍以传统大田蔬菜为主,但这种方式显然不适应家庭环境。家养盆栽蔬菜一般具有温度环境可控性高、养护精细等优势,但同样也具有空间有限,施肥、防治等缺少便利性等劣势。因此,如何发挥家养盆栽蔬菜的优势,弥补短板是解决其栽培模式的主要任务。

经调查,目前世界较为通用的家养盆栽蔬菜栽培模式主要以基质栽培为主,部分国家引入了水培和营养液栽培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栽培模式,并逐渐推广;在我国,家养盆栽蔬菜由于尚在起步阶段,仍以营养土和固体培养基质为主要栽植方式。虽然各种栽植模式略有不同,但它们的总体思路都是以高营养成分和精细化的管理手段进行盆栽蔬菜的培育。

此外,家庭环境的不同也是制约栽培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开敞性露台与封闭阳台的差异,庭院式栽植于悬挂式栽植的不同条件往往都是限制盆栽蔬菜进入家庭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发多途径、适应性较高的盆栽蔬菜品种和栽培模式也是发展盆栽蔬菜的重要手段之一。

6.4 配套设施不能满足盆栽蔬菜的栽培条件

盆栽蔬菜作为农业作物的一种,其栽培过程必然需要全套的配套设施。目前国内应用推广较为成熟的主要为营养液滴灌系统,但其只适用于企业大规模种植。作为家庭,目前尚缺少适宜地栽培养护设备,大部分家庭仍以传统的浇灌容器和养护工具进行日常管理,但这类设备工具由于其不满足精细管理的要求,并不适用于盆栽蔬菜的管理。

家庭环境的变更与配套设施的使用对盆栽蔬菜有着较大影响。日常养护是蔬菜每日的必修课,但由于工作繁忙或假日休息等原因,家庭成员往往无瑕对其兼顾,因此,自动化管理设备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简单地设定,使机械和设备自动进行水肥气热的调控,不但节约了养护成本,还解决了养护技术难题,同时也消除了人们在工作出差、节假日出游时对家庭盆栽蔬菜养护的后顾之忧。

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养护过程工具的开发。

6.5 消费者的技术水平与销售者的客户服务不能满足盆栽蔬菜要求

显然地,盆栽蔬菜的消费者大都非农业人士,在蔬菜的培育养护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专业技术难题,如施肥量的多少,病虫害的防治等等,因此,消费者农业技术水平与生产者的售后客户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的盆栽蔬菜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大多产品在销售到达客户后即告终止,生产者与销售者不再对消费者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因此盆栽蔬菜在进入家庭后往往面临着缺乏养护或养护不当的窘境,最终结果也常常以萎蔫死亡告终。

基于上述原因,对盆栽蔬菜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盆栽蔬菜不但在品性上要求适应性强,在日常管理上还应力求简洁,同时作为服务部门,还应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技术辅导。只有消费者认同家庭园艺,拥有相关的实践知识,才能促进盆栽蔬菜的销售与推广,带动生产与开发,使盆栽蔬菜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提高消费者的养护管理水平,完善生产者与销售者的售后服务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盆栽蔬菜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6.6 营销渠道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尽管电视与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为盆栽蔬菜的销路开拓了空间,但由于其消费人群数量多、分布零散、单次购买量小、保鲜程度高、运输困难等原因,目前盆栽蔬菜在市场上仍处于较为挣扎的状态,尤其是种植者、销售者与消费者,三者之间仍未建立起连贯流畅的纽带关系。种植者的生产品如何能够推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如何才能被生产者所得知,销售者如何连接2个终端,是如今盆栽蔬菜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物流运输也是限制盆栽蔬菜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主要原因为运输价格高、损耗率大。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开展多渠道的互联方式、建立多途径的营销网络体系,优化生产、销售、运输、服务与技术支持,是开拓盆栽蔬菜市场的重要途径。

虽然盆栽观赏蔬菜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尽管面临各种问题尚待解决,但由于其观赏、休闲、绿色等特点,已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具有极大的潜力与市场开发空间。在未来盆栽蔬菜必然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庭园艺消费的主力军,盆栽观赏蔬菜必将也走向产业化与市场化。

参考文献

[1]陈晓.郑州市盆栽蔬菜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

[2]吴同斌等. 盆栽蔬菜新技术研究初报[J].湖南农业科学,2009(7):122-123.

[3]蒋亚华,谢如伟.常见观赏蔬菜种类及应用分析[J].北方园艺,2010(12).

[4]周文静,樊国盛,陈坚.观赏蔬菜产业的发展前景[J].绿色科技,2010(12).

[5]付瑞杰.蔬菜也能种成花――观赏蔬菜的彩化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7).

篇10

2未来都市园艺体验游娱项目的发展对策

现阶段都市体验游乐项目可分为观赏、体验、感受三大类,常见的典型项目为园艺博览会和园艺DIY。园艺体验着重动手参与,对于如何培养更多园艺爱好者、怎样使园艺动手体验更具吸引力、更有趣味性等,需要从“新、育、技”方面着手考虑,使游娱项目创新化、教育化、科技化,从而达到丰富都市园艺体验的目的。

2.1以“新”为主,打造创意奇异型项目

从“生产-栽培-销售”(即生长发育阶段、繁殖栽培过程、销售加工后期处理)产业链考虑,打造一系列创新体验项目。

2.1.1前期——新表现形式。对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园艺对象,即各类农作物(包括水果、蔬菜)和花卉植物而言,新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种植方式、品种类别两大类型。(1)种植方式:现阶段种植方式无外乎苗圃式、棚架式、盆栽式、水培式4种形式。前两种种植方式适用于大面积批量生产(其游娱项目表现为后期采摘果蔬环节和养殖基地参观环节),为增强视觉观赏效果、创新园艺体验过程,土壤基质的地理方位可从水平陆地变更至垂直墙面,如采取立柱式、墙壁式、牵引式等立体种植方法形成的“蔬菜树”景观。盆栽式种植方式适用于个人兴趣培养,需借助花盆或其他外界容器进行种植,其改变方式可从容器、植株两方面着手,如创意盆栽的奇异化,容器可从陶瓷、玻璃、金属等常用材质更新至木质、橡胶、砖块等不常用材质,从球状、杯状、长方体等常见形状更新至人偶状、书本状、鞋状等奇异多变形状等,植物可从选择各类仙人掌、多肉多浆类型到食用观赏两相宜的果蔬类型,从正常大小体积更新至袖珍微缩体积等;容器、植物的改变也可同时进行,两者互相协调融合,创意盆栽才会更有新意。水培式种植方式适用园艺对象为水生、湿生类植物,但结合无土栽培原理,技术加工后对象可增加至原先土培的蔬菜(如空心菜、西洋菜、莲藕、水芹、豆瓣菜等),经过人为后期处理后,对象可变为迷你版水培植物。(2)品种类别:在常见普通原品种的基础上,通过嫁接、克隆、转基因等科学手法和栽培技术,培育出特种新品或改良奇品,其特点在于高产、优质、抗病虫害、造型奇特等。如兰花难以进行遗传转化,经转基因技术培育的理想新品种既能保留兰花独有特征性状、改良兰花品种,又能增加产量、提高抗病虫侵害能力,从而扩大商业价值。

2.1.2中期——新组合形式。古语云“一草一木一石,皆有生命,皆是精彩”,园艺对象的组合形式,不单局限于食用观赏并存的果蔬、生态美观的植物,且应配合外部介质达到生境、画境、意境三境结合的效果。考虑生态科学性、经济合理性、功能综合性、种植目的性等因素,选取合适组合种类搭配,在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创新与艺术等原则中均衡画境,从而升华至灵魂、精神、文化层面的意境。如对于花盆,在原有单种植物的基础上,借助繁殖栽培技术和园艺体验者对美的自我理解,增加生态习性相近的植物花卉或水果蔬菜,以丰富盆内景观,将一个破花盆演绎成一个植物小王国;又如石子、木片、植物、泥土这些简单元素,注入文化精髓后,可将其组合成具有日式禅意的盆栽作品等。当一个物体(生境)被视为生命看待,加之人为思想的倾注(画境),那它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意境),这就是新组合形式的最高境界。

2.1.3后期——新销售模式。传统销售模式为花鸟市场、田园菜地,园艺爱好者的体验仅从植物果蔬成型后开始,越过幼苗期直接进入生长期,使园艺体验过程得到压缩。有些都市人群碍于时间和技术问题,对于种植过程中的播种、浇水、修剪、施肥、除草、杀虫等环节的参与度不够,其中浇水、收获栽培过程占大多数,即使有相关园艺经验的园艺体验者也只能对某一或某些少数园艺对象进行小规模种植。面对这一问题,从虚拟网络到现实生活的“开心农场”可解决技术、时间两大阻碍,对于有兴趣者,可体验更多园艺种植环节,生产属于自己的农作物;对于菜农,可改变传统销售形式(销售自己种植的蔬菜变成销售种菜的手艺),达到双赢的和谐局面。具体内容为(1)对于爱偷懒的园艺爱好者,可选择一些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且平时护理较少、操作较容易的农作物,如花生、玉米、白薯;(2)对于没有经验的园艺爱好者,可向开心农场内专业农艺师咨询,获得免费技术指导;(3)对于没有时间的园艺爱好者,开心农场可推出托管服务,代为管理菜地,托管服务可包括播种、施肥、杀虫、除草、浇水、收获等一系列栽培过程。

2.2以“育”为主,开创文化感受型项目(见图1)

2.2.1针对食用作物型。食用作物型特点侧重可食用性和营养价值。作为农作物,“育”的主要对象为学生人群,表现手法为展示农作物生长各阶段状态(如选种、育苗、生长、成品阶段)、开设农作物专类园,旨在培养都市新一代对农业的认识,优点在于可通过亲眼所见、亲身接触感性地认识农作物、区分农作物,将书本上的农文化生动具体化;作为食物,“育”的主要对象是居家人群,表现手法为利用都市家庭住房空间(如屋顶、阳台、庭院、角落等)种植的家庭菜地,旨在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优点是在有限空间内可还原农业生活的微缩场景、体验田园牧歌般的野趣生活,并在收获期间可随时采摘无公害、有机健康的蔬菜作为食品素材来源。

2.2.2针对观赏果蔬型。观赏果蔬型特点侧重观赏价值,其应用形式有以下两种。(1)创意盆栽:区别于一般植物盆栽,创意盆栽选材对象为具有较高观赏性的水果、蔬菜,其组合选择多样、搭配形式丰富。由于盆栽体积小、占地面积有限,除室外大面积种植造景外,也适合各类室内空间(如家庭室内及商务办公楼、餐厅、酒店、茶室等商业空间内)摆放;又选材新颖、易于管理,是都市园艺体验的一个良好载体,也是农业元素在都市(商业)景观营造中的体现。(2)园艺装饰小品DIY:园艺DIY是农业元素在都市生活中的创新应用,园艺DIY店的开放,满足了城市人群“不仅爱看花,而且爱种花”的心理,其DIY选材对象为观赏花卉,而有些瓜果蔬菜也同样具有种植体验价值,园艺爱好者可通过自己的手、脑、心创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创意装饰小品,并带回家作为空间摆设或赠送亲友。

2.2.3针对花卉植物型。花卉植物是自然界的恩赐,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小环境气候、增加空气湿度,某些特殊植物还具有到吸收有毒有害气体、驱蚊杀菌等作用。花卉植物不仅可培养人们对艺术美感的追求,更能激发城市人群对自然生态的向往,国外风靡的“园艺疗法”甚至对病患者康复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促进作用。园艺疗法对象为身体及精神方面有待改善的人群,它是一种借助植物栽培和园艺操作活动,从社会、教育、心理、身体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辅治疗方法。对于高压都市白领、老年人、抑郁症患者等,可通过在自然环境中整地、挖坑、搬运花木、种植、培土、浇水、施肥等栽培手段消除不安心理、改善急躁情绪、缓解精神压力、加强身体素质;也可通过视觉(植物的色彩、叶花果的形状等)、触觉(植物花茎叶的质感)、嗅觉(植物的花香、果香)、味觉(植物结出果实的味道)、听觉(风吹动植物的声音、花开叶落的声音等)五感刺激身体感官,以“绿色”治疗手段达到复健养生之目的。

2.3以“技”为主,开发科学技术型项目

无论是农作物或植物,从一粒种子或一株幼苗发育到一个成品,其生长栽培过程需要人为控制,否则很难较好存活。生长过程涉及的内容:(1)园艺生产用具,如栽培容器、铁铲、花洒、水桶、各类不同用途剪刀(整枝剪、采果剪、手工艺剪、高枝剪、绿篱剪、环割剪等)、各类不同用途锯子(修剪锯、高枝锯、折合锯、嫁接刀等);(2)园艺栽培手法,如水分管理、温度管理、光照管理、基质管理(土壤、水体)、除虫技能、追肥疏苗技能等;(3)园艺培养技术,如温室大棚培养、植物激素运用、嫁接繁殖手法等。对于缺乏园艺经验的都市人,除亲身体验种植外,也可参观园艺方面的各类展馆,感受传统农业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如每年举办的各地园艺博览会、园艺工具陈列馆、园艺栽培手法体验馆、园艺技术科教馆等。

篇11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世界的许多城市面临着生态、食品安全以及持续发展的危机。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良的生活空间、保护农耕文化,现代社会开发了都市农业。都市农业就是在城市经营农业,这种经营模式是在近代都市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古代都市农业有很大不同。古代都市农业的经营项目多为城郊猎场和城市园林景观,故它只有休闲娱乐功能。在古代人类尚未形成在城市发展农业和利用农业发展都市的观念,也没有意识到城郊种养、猎场经营、园林景观建植本身就是农业经营行为。真正的现代都市农业源于1898年美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概念和“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福利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经营观念,真正的都市农业生产始于1919年的德国。1919年德国政府开始建立 “市民农园”,在城里开发供市民自给自足的小菜园,并制定了“市民农园法”。[1]为了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我们将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普适性经营形式以及多效能特征介绍如下。

一、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

(一)都市农业的定义回顾

现代的都市农业概念最早出现在1930年出版的《大坂府农业报》上,但作为学术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理论,最早把都市农业表述为“城市农业区域”或“城市农业生产方式”。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中,明确提出“城市农业”(Urban Agriculture)概念[2]。都市农业术语出现后,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学者纷纷探索都市农业的本义。(1)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欧文·霍尼(1950)认为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周边地区的都市楔形农田上进行的绿地建设和发展园艺业、果林业[3]。(2)德国学者史密特(1996)将都市农业定义为一种位于城内或环城区的产业,它生产或养殖、加工或运输各种食用和非食用的产品,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反过来为该城市地区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产品和服务[3]。(3)德国学者穆斯蒂尔(1998)将都市农业定义为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4]。(4)中国学者俞菊生(1999)认为都市农业包括城市内镶嵌插花状的小块农田、庭院和阳台绿化、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远郊甚至环大都市经济圈在内的适宜大都市市场需要的农业[5]。(5)中国学者张强(1999)认为都市农业是地处城市郊区的农业以及市区扩展而划入市区的农业[6]。(6)中国学者宋金平(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7]。(7)中国学者张林成(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分布在城市内及其周围地区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特殊形态的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要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8]。

如上定义有个共性,就是强调都市农业的地域性和经济活动类型。从这个角度讲,可以把德国学者穆斯蒂尔的定义看成是这类定义的高度概括。但是,如果从概念体系的内部结构完整性和外部功能配合性的要求来衡量,这这些定义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从内部结构完整性来看,这些定义都丢失了都市农业的主体、生产目的、生产种类、产品等核心内涵;从外部功能配合性来看,都没有与城市生态环境、食物供应系统、乡村农业等相关概念建立配合关系。为此,需要对都市农业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二)都市农业的新定义

受如上定义的启发和满足概念界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要求以及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我们将都市农业界定为:一种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由城乡居民经营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能为市民提供劳动就业和农业教育机会、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效能农业生产模式。这样界定现代都市农业,能引导都市农业朝着多效能方向发展,使都市农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其合理性如下。

(1)这种定义强调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人只有转变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才能消除农业的负外部性效应。现代社会在都市区域开展农业生产,就是要转变农村地区破坏生态环境、缺乏人文关怀的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挖掘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和社会功能,使农业成为改善城市生态、为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质生活空间的产业系统。

(2)涵括了目前出现的都市农业的所有经营类型。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都市农业出现了种植农业、养殖农业、楼宇农业、园林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等经营类型。都市农业概念应该涵括这些经营类型。

(3)概括了都市农业经营主体。现在从事都市农业的人不仅是城郊农民,还有市内的园林园艺工人、居家赋闲的退休市民、城市家庭主妇等。我们在定义中用“城乡居民”一词概括了这些都市农业经营者,强调了都市农业的经营主体。

(4)规范了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都市农业应该特指在城市区域进行的各种农业生产。界定都市农业概念必须确定其区位范围和地理空间。如果都市农业定义不限定在城市区域,在实践上会产生许多误解,在操作上难以与乡村农业划定边界,也不便于都市农业的行政管理。所以,在定义中突出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是必要的。

(5)突出了都市农业的多重功能和产品特性。都市农业能为城市提供生态环境、安全食物、劳动就业、休闲娱乐场所、环境与农业知识教育场所;提供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缓解精神压力、陶冶情趣的生活方式。这些产品与服务以及生产功能是都市农业区别乡村农业的一个根本特点。

二、现代都市农业的经营形式和经营现状

篇12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建筑越建越高、密度不断增加,绿化面积日益减少,留给人们的绿化空间越来越少。因此,充分利用竖向空间,发展垂直绿化植物是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

一、什么是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又称立体绿化,泛指用攀援植物或其他植物装饰建筑垂直面或各种围墙的一种垂直绿化形式。一般来说,凡是垂直于地面的空中绿化,我们都可以称为“垂直绿化”。垂直绿化以新颖的绿化概念拓展了传统绿化的空间,它可以填补地面绿化存在的不足,丰富了城市园林绿化空间结构层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许多城市的垂直绿化建设逐渐兴起。

二、垂直绿化的常见形式

1、墙体、坡体绿化

是一类通过牵引等手段使植物爬上墙面、坡体,达到绿化、美化效果的垂直绿化形式,也是最为常见的垂直绿化形式之一。多用于住宅楼、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楼、立交桥、道路两侧边坡等。最常用的植物为自行攀缘类植物。如爬山虎、美国地锦、凌霄、金银花等。

2、花架、棚架绿化

棚架式绿化在园林中可单独使用,也可用作由室内到花园的类似建筑形式的过渡物,一般以观果遮荫为主要目的。最常用的植物品种为缠绕性能和蔓性月季、白花油麻藤、紫藤、葡萄、凌霄等。卷须类和缠绕类的攀援植物也可使用,木质的如猕猴桃类、葡萄、木通类、等,草质的如西番莲、蓝花鸡蛋果、观赏南瓜、观赏葫芦、落葵等。花格、花架、绿亭、绿门一类的绿化方式也属于棚架式的范畴,但在植物材料选择上应偏重于花色鲜艳、枝叶细小的种类,如铁线莲、三角花、蔓长春花、双蝴蝶、探春等。

3、阳台绿化

阳台和窗台绿化也成为了城市及家庭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阳台、窗台上种植物藤本、花卉和摆设盆景,使高层建筑的立面有着绿色的点缀,使优美和谐的大自然渗入室内,增添了生活环境的生气和美感。由于阳台、窗台面积小、空气流通强、墙面辐射大、水份蒸发快等特点,需要做种植箱、槽或盆景架等。某些攀缘类植物材料由于其茎枝柔软细长,故可令其凌空悬挂,形成疏密有致的绿色挂毯。

常用的植物品种需要根据具体的朝向来确定:朝南,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是理想的养花场所,选择植物品种如三角梅、石榴、月季、茉莉等阳性植物;朝东,只在上午有3—4小时接受阳光照射,到下午便成荫蔽之所,适宜栽植短日照和稍耐荫的花卉,选择植物品种如蟹爪兰、君子兰等;朝西,上午较为阴蔽,中午以后光照强度较大,选择植物品种如可搭架栽葡萄、茑萝等攀缘植物;朝北,因得不到直射阳光,不宜种喜阳植物,只能种喜阴及中性植物,选择植物品种如文竹、吊兰等。

4、立柱、电线杆等绿化

随着城市建设,各种立柱如电线杆、灯柱、高架桥立柱、立交桥立柱等不断增加,它们的绿化已经成为垂直绿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园林中一些枯树如能加以绿化也可给人一种枯木逢春的感觉。从一般意义上讲,缠绕类和吸附类的攀援植物均适于立柱式绿化,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么一个问题,即立柱所处的位置大多交通繁忙,汽车废气、粉尘污染严重,土壤条件也差,高架桥下的立柱还存在着光照不足的缺点,因此,在选择植物材料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选用那些适应性强、抗污染并耐荫的种类。一般的电线杆及枯树的绿化可选用观赏价值高的如凌霄、络石、素方花、西番莲等。此外,将支架专门制成大型动物的形象(如大象、老虎、长颈鹿等)或太阳伞等,用攀援植物覆盖,在园林中可起到极好的点缀作用,尤其适于儿童活动区使用。

这比过去通常运用乔灌木修剪成型要快得多,而且也容易保持和维护。植物材料宜选用常绿的耐荫种类如络石、常春藤、扶芳藤、南五味子、海金沙等,以防止内部空虚,影响观赏效果。

三、垂直绿化材料选择应用的原则

垂直绿化的形式很多,在选择植物材料时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当地植物资源,这不仅因为从生态适应性而言,这些植物最适于本地生长,而且从园林艺术角度考虑,极易形成地方特色;其次要考虑攀援习性的不同即攀援能力的强弱、观赏特性的不同,以及被绿化物与植物材料的色彩、形态、质感的协调。考虑到单一种类观赏特性的缺陷,在垂直绿化中,应当尽可能利用不同种类之间的搭配以延长观赏期,创造出四季景观。如爬山虎在夏季和秋季景观秀美,尤其是秋季红叶甚为宜人,但冬季一片萧索,如能与络石合栽,则在爬山虎的生长季节,络石生于爬山虎叶下,满足了络石喜荫的生态特性,而在冬季又可弥补爬山虎的不足。

在考虑种间搭配时,重点应利用植物本身的生态特性,如常绿与落叶、阴性与阳性、快生与慢生之间的搭配。上海利用适应性强、生长快的山荞麦和五叶地锦作先锋种,与慢生的常绿种混种,效果良好。因此,混种技术是垂直绿化中一个应当提倡的方向。

1、选材适当,适地适栽

攀援植物的造景形式繁多,在选择植物材料时,总的原则是充分利用当地植物资源,适地适栽。依据功能要求、生态要求、观赏要求和绿化方式要求,考虑植物攀援习性和攀援能力的强弱,以及生态特性和观赏特性的不同。只有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化环境才更有生命力,这就使绿化环境产生质的飞跃。

2、合理进行种间搭配

考虑到单一种类观赏特性的缺陷,在攀援植物造景中,应尽可能利用不同种类之间的搭配以延长观赏期,创造出四季景观。经过平时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我归纳了几种较好的木质藤本种间搭配:爬山虎+常春藤,爬山虎+络石,爬山虎+小叶扶芳藤,紫藤+凌霄,凌霄+络石或小叶扶芳藤,黄木香+蔷薇各变种,蔷薇+藤本月季不同花色品种。

3、考虑周边建筑与植物材料的色形质相协调

垂直绿化形式多种多样,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周边建筑物与所选植物材料的色形质相协调。无论哪种形式的垂直绿化都要选择叶片茂盛、花美鲜艳的植物,使得花卉与建筑物的颜色、形状和质感形成对比,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四、垂直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垂直面上的环境条件比地面上的复杂,垂直绿化与地面绿化相比要求有更高的技术。垂直绿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垂直绿化的质量,十分必要。

其次,垂直绿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垂直面条件、养护管理、植物种类、种植槽、安装固定等问题,因此还需要进行相应的研究探讨和实验。

结语

综上所述,垂直绿化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绿地空间,创造出了色彩丰富、形态多样的立体景观效果,并同时为城市的生态保护和建筑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不仅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也要详细分析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采用合理的绿化技术,改善城市绿地不足所带来的各种现实问题,以适应绿色城市建设发展的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苗淑杏, 章晓燕, 纪易凡. 攀缘植物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7, (03).

篇13

近几年来,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低碳生活对改善环境的重要性。而自然植被在生态环境中对气候的改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增加绿化面积也就成为城市低碳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补充。加上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与自身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重视了。作为以钢筋水泥为形象代表的城市,可用作绿地的用地十分紧张,如何增加绿化植被,改善生活环境成了人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此情形下,垂直绿化作为一种几乎不占用土地,又能很好的增加绿化面积的新型的绿化方式应运而生。本文就城市垂直绿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推动低碳生活的作用等作简要论述。

1、垂直绿化的概念及几种类型

1.1 垂直绿化的概念

本文探讨的垂直绿化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即所谓垂直绿化,是指在游园、公园、机关、场矿、庭院、河流、道路花坛和行道绿化等平面绿化的基础上,利用植物的高矮、疏密、色彩等特点及依附于建筑墙面、棚栏、棚架、围墙等附属物之上生长的特性,来进一步增进立面绿化量和绿化率的方式,美化城镇,增加层次感和美感,提升绿化景观档次和水平[1]。本文中将屋顶绿化也视为垂直绿化的一种。故垂直绿化以新颖的绿化概念拓展了传统绿化的空间,它可以填补地面绿化存在的不足,对于改善城市生态,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它将会成为未来绿化的一种新趋势。

1.2 垂直绿化的几种类型

根据绿化的场所的不同,城市绿化可以分为墙面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窗台绿化、棚架绿化、陡坡绿化等,由于垂直绿化涉及的面比较广,本文选几种较为常见的形式作简要介绍:

1.2.1 墙面绿化

主要利用爬山虎凌宵等具有吸盘或气根的藤本植物,依靠植物自身的爬墙攀附特性,使建筑物立面达到绿化的效果。不仅能避免建筑物直晒阳光,吸收热量,降低墙面及室内温度,同时能起到阻隔噪音、美化外观等效果。用来做墙面绿化的植物不需要任何支架和牵引材料,栽培管理简单,其绿化高度可达5~6层楼房以上。是一种简单、经济又高效的绿化方式。

1.2.2 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作为垂直绿化的一个特殊的分支系统,其发展的最为成熟,应用也最为广泛。屋顶绿化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古巴比伦王国的空中花园,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屋顶花园。屋顶绿化几乎等面积偿还了建筑物所占面积,在当今许多园林绿化先进国家或一些建筑密度过大的城市,除了尽量扩大绿地面积进行高标准的园林建设外,还利用广大的楼顶面积,建造屋顶花园。在我国的上海、广州、合肥、成都、大连等城市,也有一些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的建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用盆栽花草等摆设形成盆景观赏园,结合场地情况设置固定的种植坛和藤架,种植攀援植物和花木,全面铺垫种植土,植树、栽花、种草等[2]。

1.2.3 阳台窗台垂直绿化

阳台窗台垂直绿化的主要形式是在阳台、窗台上种植藤本、花卉和摆设盆景,起着点缀高层建筑立面的效果。

1.2.4 棚架绿化

棚架式绿化在园林中可单独使用,也可用作由室内到花园的类似建筑形式的过渡物,一般以观果遮荫为主要目的。

1.2.5 陡坡绿化

在各类型绿化中,由于地形起伏,往往形成各样的斜坡、陡坡,如路面较地面高出很多的路基等,在坡面上选用攀援植物来绿化,不但增加美观,还可以起到护坡作用,而且还能方便的覆盖石块等砌筑材料。

2、垂直绿化的几种新技术及案例展示

本文以垂直绿化的新技术以及结合几个实例展示加以说明阐述垂直绿化的发展现状。

2.1 垂直绿化的几种新技术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大小城市的园林绿化单位都对如何在本地实现城市垂直绿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进行了不少实践,垂直绿化取得了较大的发展[3]。以下介绍几种比较新的技术:

2.1.1 用于垂直或倾斜的墙体表面绿化的植物种植技术。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一定的弹性、通气性和不透水性的软性包囊,包囊由一片非纺织而成的材料做成,如聚酯、尼龙、聚乙烯、聚丙烯等。包囊可以并列地分成多个格,每个格开若干裂缝,数量和间距根据绿化的需要而定。绿化时,将包囊水平放置,将泥土倒入缝隙内,再种上植物,种植后将包囊沿墙体表面吊起,植物向外。最后加入适量的水,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这种绿化方式可以根据墙体的具体情况,精细地对墙体绿化,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

2.1.2 垂直面绿化的构件。垂直面绿化构件的垂直面有排列有序、向上倾斜的花草导出管和花草导出管相连通的空腔,构件的上方有弯钩,有凹口,下方有凸片,便于施工安装。在空腔中植入培植基,通过花草导出管植入花草即能起到垂直绿化的目的。

2.1.3 组合式直壁花盆。它包含底盆托架和多单元连体花盆,该连体花盆是由多只盆口向上的单元花盆依次固定在一直壁上而成,连体花盆以最末一个单元插嵌在底盆托架的托盆中。根据柱形建筑物的高度,可用多组多单元连体花盆叠置至所需高度,以上一组多单元连体花盆的最末一个单元插嵌在下一组多单元连体花盆的最上一个单元内,任意调节高度。

2.1.4 可以种植植物的水泥防护墙。这种防护墙为钢结构,基部H钢与地面平行,而悬空H钢则与地面成一个角度。在钢结构上加上钢丝和透水性水泥层、人造绿化土壤,就可以在上面种植植物了。为了促进我国城市垂直绿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打破思想上的束缚,不要认为垂直绿化只能用攀缘植物,研究也只是局限于攀缘植物的选种,还应对垂直绿化技术进行革新,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垂直绿化。

2.2 垂直绿化的几个案例展示

本段中主要以图片的形式来形象的展示各种类型的垂直绿化。

2.2.1 法国戴高乐将军大街上的阳台、窗台垂直绿化

2.2.2 2010年上海世博会沪上生态家外墙面中应用的墙面垂直绿化

2.2.3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屋顶绿化

2.2.4 2010年上海世博会沪上生态家室内钢结构垂直绿化

2.2.5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指示牌中垂直绿化的空间运用

3、垂直绿化在低碳生活中发挥的功能

通过上文我们很容易发现,垂直绿化的合理应用可以大量的增加城市中的绿化面积。此外,其对低碳新技术的辅助作用亦十分明显。我们以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为例加以说明。

零碳馆实现零碳排放的原理:通过减少建筑物对化石能源的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本身的需求。通过专业精准的设计和建造。大量利用自然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水源热能等技术实现零碳的目标。

垂直绿化对实现零碳排放的辅助作用:主要以屋顶绿化和墙面垂直绿化为主,下面就屋顶绿化及墙面垂直绿化分别作简要阐述。

3.1 屋顶绿化

零碳馆中屋顶绿化是建造一个绿化的房顶,绿色房顶是在一层薄层沙砾中使用景天植物培养成为房顶(景天植物房顶),亦或者在较厚的泥土(150~300毫米深)上种植草本植物、花卉、草药甚至蔬菜。

3.1.1 景天属植物是一种能够生长在贫瘠薄层(一般为沙砾)上的半肉质植物,相对于泥土房顶(草本植物),这种结构提供了较少的房顶且没有额外的结构需求。另外一个景天植物房顶的优点是不需要对其进行维护。

3.1.2 绿色房顶能通过存储雨水和让雨水缓慢的流入排水渠为建设区域吸收降雨量和减少水灾的危机。

3.1.3 绿色房顶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并能为昆虫,鸟类和小动物提供适合生存的空间,这将使因为建造建筑而消失的地面上的自然景观重新回到房顶上。

3.1.4 绿色房顶能在炎热气候,通过泥土中水分的蒸发作用,为建筑物和城市带来清凉的环境,能使顶层房间降温4~6℃,可在一定程度上治理城市热岛效应,同时还能节约电力资源[1]。

3.2 墙面垂直绿化

墙面的垂直绿化的效果主要以降温、除尘为主。设置在墙面上的垂直绿化,可有效阻挡建筑墙面的阳光直晒,减弱室内温度上升,且植物通过自身的蒸发作用,可带走室内的温度,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由于垂直绿化,本来都是草本类的植物可可以达到一定高度,可以吸附高空中的悬浮物,净化空气质量。

4、垂直绿化在未来低碳生活中前景及展望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的绿化面积却在逐渐减少。因此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进行绿化美化,丰富绿化层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量及绿化艺术水平,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合理选择垂直绿化方式和植物材料,更好地将垂直绿化应用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去亦成为重中之重[4]。无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垂直绿化的应用将越来越多,其在城市低碳化生活中的作用也十分明显,愿我们园林工作者在将来的工作中多作研究,共同推进垂直绿化的技术发展,为城市低碳生活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威,宋清华. 城乡垂直绿化及其建设模式初探,中国西部科技,2010,(4):66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