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艺术教育行业分析

艺术教育行业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10 10:13: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艺术教育行业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艺术教育行业分析

篇1

由IT和CG技术当作中心的数字媒体行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多个行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快速发展,逐渐对于人们生活以及工作模式造成影响,已经成为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的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数字媒体这个行业最近几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和改革策略。

一、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

(一)教学体系不健全。由于进入新的数字时代,以往教学方式明显无法满足教学方面提出的需要。部分高校在参考国外办学经验的过程中,在课程构造和设置以及教学形式这些方面实施了变革,获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属于一门新兴的艺术模式,当前还不具备相应的理论沉淀,我国针对这方面的教学明显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这门课程属于文科和理科以及艺术和技术集一身的综合学科,必须要相关学科知识当作理论根据,实施艺术创作。而高校过度重视对于软件的学习,大部分高效设置的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其实包含很多软件操作类的课程,仅仅停留在技术方面,没有重视艺术方面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没有对应的理论知识,完全成为了软件实践类的学科。

(二)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这个专业,专业教师匮乏这一问题逐渐凸显。目前这个专业的教师,通常均是别的专业转型到这个领域当中,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方面均存在大量的问题。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条件还停滞在之前的基础上,不具备要求数量和质量的专业设计教师以及设施,促使大量的教师被一人多用,有些甚至超过自身擅长探索的艺术领域,这也是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及设备不完善。数字媒体艺术这个专业属于艺术性和技术性融合极强的学科,这就对于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必须要摒弃以往艺术教学的方式。另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新设施当作支持和保证。新的思想和创意以及技术不断加快发展,不断开发出新的软件,教学设施的持续更新换代直接引发一场数字艺术行业的变革。而高校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大量教学方式以及理念和技术设施问题,因为很多因素无法解决,导致其难以真正落实到教学当中。

二、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改革策略

(一)重视学科整合改进体系强化沟通。数字媒体艺术这门课程属于一门跨学科和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型学科,培养出不仅懂得艺术设计特点,同时还掌握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并且能够操作有关应用以及后期制作软件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数字艺术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对于数字媒体设计人才方面的需求属于多样化的,要求其教育必须要走不一样学科和专业的交叉和整合这个发展道路,全面的专业课程,对于培养现代人才多种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还有组织和沟通以及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的能力十分有利。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的新媒体艺术教育,一定要体现其总体观点以及全面思想。针对学科交叉结合的理念,击破同一个校园当中不一样院系之间的界限,以及高校之间的界限,每个学院和系部均能够相互合作和促进,进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设计艺术人才。

(二)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数字媒体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改革,课程构造和师资团队的构建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第一个,作为新媒体艺术教育教师,必须要进一步扩展视野,更新理念和知识,特别是数字媒体艺术这门复合型新兴艺术学科,要求教育必须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及时的获取和掌握新媒体艺术发展情况,可以站在某个高度抓住最新和最尖端的信息。新媒体艺术属于一门综合性极强,并且发展速度极快的艺术模式,所以,必须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信息,持续优化自身知识系统。并且,高校还要尽可能的完善当前教师培训制度,可以给大量年轻教师提供更加深入学习的机会,进而强化专业师资力量。

(三)提升实践环节。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当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要求高校必须要给予社会实践高度的重视,由创新文化行业加快发展当作契机,加强产和学以及研的融合。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必须要给文化创新行业发展提供服务。在有关发展纲要当中明确表示,我国必须主要发展就中类型的文化行业。而苏子媒体艺术几乎大部门均和文化行业相关。经过具体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制作,增强高校艺术教育和社会之间的衔接,提升学生实践设计和制作的能力,对于总体行业系统良好的循环十分有利。当前在我国开展艺术设计教育当中,不具备相应的设计时间,这也是影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数字媒体教育专业的师生一定要主动寻求并且制造条件,把专业教学和实践联系在一起,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拥有极强的社会适应以及竞争能力。并且还要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实践基地具有的桥梁功能,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和教育以及人才资源,和企业以及地方发展要求结合,研究并建设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场地,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文对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以及改革策略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不是十分乐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限制了培养人才的水平。通过采取重视学科整合改进体系强化沟通,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提升实践环节等改革策略,能够有效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的发展。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给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加快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与思考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3,02:83-84.

篇2

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的创新型大学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开展创业教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趋势。高职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建立起符合高职办学规律和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是高职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主要对艺术类高职院校如何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做出探讨。

一、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首先,要深化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改革,在讲授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的同时把专业教育渗透到教学体系中。一是在创业课程中针对各艺术设计专业加入相关行业领域的市场分析,组织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做行业和市场的调研报告,以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此领域的创业环境。如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行业市场调研了解目前装饰装修行业的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区域市场特点、公司经营状况等,在此基础上做创业环境的分析,引导学生在装饰装修行业领域内确立创业方向。二是在创业教育中加大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把创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都与专业教育脱节,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使用上也与专业教育的关联度不大。要让学生依托专业优势进行创业,必须要把专业能力的训练纳入创业课程中,在创业实践和实训环节,为学生设置艺术设计行业的虚拟项目,学生在虚拟企业操作过程中增强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升设计能力和专业岗位技能。

其次,要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要素,为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创业培训,不能通过短期教学一蹴而就。在创业技能之外,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创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应设置在低年级的课程中,尽早使学生建立创业观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因此,在专业教学中,一是要融入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素质的培养,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对创业者在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的切实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创办企业的企业家精神;二是要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艺术设计行业创业所必需的能力,如较强的设计思维能力、艺术创新能力和设计团队的组建管理能力等。

二、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艺术设计公司的资源搭建创业实训实践平台

首先,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充分挖掘地区艺术设计行业企业的现有资源,与企业建立参观调研、校企经验交流、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企业项目引入等多种合作方式,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广泛的沃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不同形式的企业参与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培养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

其次,在艺术设计行业企业中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企业作为创业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公司运营环境,学生通过参与公司项目的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环节,容易产生出好的创意或创业的好点子,“许多大的公司的起点都是小的创业企业,每个企业又都是从创业者的点子发展而成”①。同时能掌握设计公司的运营规律和企业生存法则,为未来独立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过程中树立起来的勤奋、执著、勇于开拓创新等精神和品格也会成为学生未来创业的有力保障。

再次,得到设计行业企业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在设计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技术的应用存在不足。同时,对于大部分创业者来说,拥有足够的创业起步资金是较大的困难。因此,校企合作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还要力争让企业为学生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重点是要寻找企业与学生创业项目合作的契合点,如设计公司为学生提供大型设计项目中的部分设计任务,或让学生承揽企业外包项目,学生在帮助公司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维持公司的运营和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学生创业的双赢。

三、积极开展创业活动,为学生开通创业绿色通道

首先,建立起创业社团或创业协会等校园创业团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创业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②。艺术类高职院校本身就具浓厚的艺术气息,每年都会开展多种多样的艺术文化活动,如大学生艺术节、动漫设计专业的cosplay大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校园景观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等,其中大部分都包含了具有原创性的设计活动环节。因此,可以把创业活动与艺术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模拟企业项目投标会、设计方案评估会、设计行业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促进校园创业文化的形成。

其次,充分利用学校和地区的创业资源,请学校和地区有过设计行业成功创业经历的创业者来校进行企业家讲座,交流创业心得和创业经验,为创业团队提供创业技术支持和帮助。也可以联合艺术类院校举办创业论坛,增进校际间创业团队的沟通与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成功经验,相互提供行业资源。

再次,建立校园创业孵化基地,将校内面向社会出租获取利润的服务窗口开辟成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工作室,免费提供给利用专业优势进行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如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开设“个性化服装设计工作室”、针对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开设“工业产品设计工作室”、针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开设“图文工作社”等,通过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开通创业绿色通道,让他们理性地体验创业。

总之,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不能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要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要充分利用地区艺术设计行业的大环境和设计公司的资源,在课程整合、校企合作、创业活动等方面深化改革,使创业教育取得更大成效。

注释:

篇3

中图分类号:J9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0)07-0-02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对影视产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

一、影视艺术教育实践方法革新的背景

(1)影视作品创作类型多元化。“互联网+影视”背景下,影视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院线电影、电视作品,网络电影、微电影、短视频、自制剧等类型作品层出不穷。

(2)影视作品的创作内容多元化,传播渠道多样化日益明显。

(3)影视作品创作主体多元化。除了院线电影制作公司、电视台为领军的创作主体外,一些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影视传媒公司和草根制作团队(非专业制作团队)也逐步成为创作主体。

(4)影视作品创作模式的转变。大数据背景下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电影操作模式,即通过数据信息深入分析受众的需求,对市场进行充分预估,再以市场为目标生产和推广电影,进行衍生开發,实现产业价值。

二、大数据时代影视艺术人才需求特征

(一)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如果影视行业的从业人员不能够根据时代变化的特征来不断地扩充自己,难免会在时展的洪流之中销声匿迹,同样的影视艺术行业的也应该积极展开双创工作,并围绕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这两个方面展开,制定符合大数据时代特色,且更具有创新性的学科教育及实践创作体系,提高艺术创作人才对经济市场和影视行业市场变动的感知能力,提高对影视艺术元素捕捉的敏感度,推动影视行业创新和发展的内力。

(二)具有敏感的数据分析能力

时下对于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对影视艺术学科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体现时代背景。被大数据充斥的影视行业,需要具有大数据概念、理念的新型专业人才。

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应具备敏感的数据感知及分析能力。通过大数据的智能化分析,获取受众观影内容喜好与需求、受众观影心理、观影趣味、观影行为等多方面的信息数据,保证创作的针对性。从传播角度而言,对于数据信息的掌握是有效扩大受众面,占领观影市场的有效手段。

(三)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体系

众所周知,影视艺术是融合性艺术,影视艺术创作者,应是具备多元化知识体系的“杂家”。影视艺术创作是集体创作,是多种学科、行业的交叉融合,创作者多元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多重能力的并行塑造,可以使创作者从大数据中汲取有效信息,并将其在作品中合理化呈现。此举不仅能够促进影视艺术行业的正向发展,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影视行业快速发展的适应。

三、影视艺术教育实践的“大数据化”革新举措

(一)“点式教学”向“线面一体式教学”转变,重构“大专业”

大数据时代“融合”大于“割裂”的专业形态日益凸显。影视艺术专业在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融合。新形势下,影视艺术教育理应转变教学立案,打破学科框架与界线,构建“大专业”,实现多学科的有机融合。

传统的影视艺术专业的教学是针对创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点式教学”,过于强调某一方面的知识点。实践时,缺少了学科知识的融合性应用,导致作品整体质量不高。大数据时代的大专业建设,归于教学其本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借助于大数据平台,将传统的“点式教学”向“线面一体式教学”转变。

一是,专业技能知识体系的搭建。实现“采”“编”“播”“摄”“录”“演”“服”“化”“道”“音”“美”“照”多专业技能知识的“一体化”教与学。二是,专业内涵知识体系的搭建。实现影视艺术与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等多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树立跨专业、大学科意识,利用大数据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结构来拓展影视艺术教育的内涵。

(二)“模拟实践”向“项目化实践”转变,实现专业实践路径的大数据化

“模拟实践”时代,是单纯完成练习,是以“作业”形式检验学习成果,老师是唯一评价主体,虚拟成分过重。“项目化实践”则是具有市场检验性的实践创作,需要具有创作规格“作品”,是来自于社会、市场的任务单,是具有“产品”价值的成果。其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评价结果通过大数据检验,更具有说服力。

实践创作路径的大数据化,有几点特色:首先,利于实现专业(学校)、行业、企业三者之间建立大数据交流平台,整合资源,建立资源数据库,提高有效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其次,通过来自市场(企业等)的实际项目能够不断拓展创作实践的多维空间。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和学习潜能,使学生零距离接触行业、企业,提升专业能力,使“作业”变“作品”,使“作品”变“产品”。第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产业的“项目化实践”方式,利于专业的对标建设,成果转化,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篇4

2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为了提高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高职学校在艺术教学中加强教学体系改革,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不断改善。现阶段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社会需要,设置相关的艺术专业课程,加以必要性的公共课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艺术从业能力的效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过分重视学科理论教学的思路,而且更加坚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高职学校应该立足于当地艺术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必要的调研工作,对该行业内的企业数量规模,以期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等方面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对准确的市场分析,制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让高职艺术教师的教学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教学更有目的性,立足于社会的实际需求,避免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的情况。其次,在社会艺术行业调查研究基础上,依照“有效需求”原则,进一步分析和总结社会艺术类行业各类职位工作对人才综合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需求,针对这一实际需求,进一步细化学校的艺术专业课程设置,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通过这一定位,一方面使得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达到一致;另一方面提高学校学生的就业率,细化专业结构,顺应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增强专业课程设置的职业针对性,提高高职艺术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社会艺术文化行业的发展提供对口的优秀艺术人才。最后,高职艺术专业需要对艺术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这也是高职艺术教学中最重要的工作。所谓艺术综合职业能力,是指艺术学生所具有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为此,高职艺术教师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艺术教学方法,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从多个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具备社会艺术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篇5

我国本科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其主要功能是为广大本科生教授社会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即打造本科应用型人才,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民办高校承担起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培养与造就技术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其中对应用性和技术性有较高要求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对湖北省现有民办高校的实地调研发现,其中培养视觉传达专业的人才问题日益凸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第二,对视觉传达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认知不明确。第三,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总之学校培养的人才落后于社会的需求。因此,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向性已成为民办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办出特色、走出困惑的必然选择,也是民办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分类指导的具体体现。

一、艺术设计专业对于双师型教师的需求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前进的步伐一直滞后于艺术设计本身的发展速度,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水平,通过学科的构建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成为目前民办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所在。所以当前对民办高校艺术设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于我国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多数民办院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确定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施行注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但是技术及应用能力不足仍然是我国民办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最大问题。笔者依据多年亲身教学实践,希望以参与者和受教育者的角度对艺术设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双师型教师在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着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通过笔者多年的在校教育中发现,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缺乏设计行业的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很多教师是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到高校任教,缺乏相关的行业工作经验,对于所教授的知识还停留在教科书的理论层面,以至于专业知识有严重的滞后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知识的更新较慢,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尤其在以应用技术型为定位的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应具有设计方面的工作经验,同时也具有与企业的合作项目,这样可以在高校设计学院与企业之间形成桥梁,为学生提供行业内的工作和学习的机会。以招贴设计课程为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仅仅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讲授招贴设计的方法和程序,而对于拥有多年房地产行业设计工作经验的教师,在讲授过程会讲行业背景,市场调查,客户沟通,制作预算等引入到课程之中,并且以自己承接过的具体设计项目为案例进行讲解,学生在课后普遍反映较好,整个学习的过程仿佛经历了一次真实的设计实践,让学生获益颇多。

二、艺术设计专业引入“双师型”教师的目标

双师型教师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有实践教学的素质。目前教育界对于“双师型”教师要求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第一,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具有教书育人,又具有进行指导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第二,具有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要求具备行业和职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双师型”教师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职业和职业岗位群体的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通过艺术设计专业引入“双师型”教师以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第一,科研目标:针对研究主题对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的基本理念进行深入剖析,设计出项目教学的实践框架,并提取出影响项目教学实施的几个关键因素,详细论述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构建艺术设计专业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与实践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师培养机制。第二,培养目标:针对研究对象从“艺术设计专业结构与职业分类相对接、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相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对接、评价内容与行业标准相对接”五大维度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建构之内涵进行了解读,并适时应用技术型角度出发,阐明了“双师型”教师对于民办高校艺术设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改革路向。第三,工作目标:以课题研究为基础将项目为中心的教育与实践运用到艺术设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充分保证该模式的有效运行与积极发展,提出项目的来源与选择、多元的考核体系、教师的选择与团队的形成等实施要点。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对应的要求,既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具有本专业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如在《包装设计》课程,从包装设计的工艺到包装设计的趋势等都需要教师具有印刷的相关知识背景与实际操作经验。只有从事过该专业工作的教师才能从设计诸多方面进行指导。

三、“双师型”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性

研究在切实厘清国内外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的基础上,归结出了当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活动中的现存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对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的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教学模式之发展特征进行了认真分析与仔细比对的基础上,认为当前 “双师型” 教师的专业教育背景与实践能力对于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第二,研究在对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进行理性思量的前提下,科学审视了艺术设计“双师型”教育与实践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价值内涵及其改革路向。第三,总结与分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的前提下,从应用技术人型才培养理念、招生与就业制度、改进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优化师资管理制度和建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等方面为提供可供参考且具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第四,研究以项目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教学前提条件、教学评价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与特点,然后通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简述了“双师型”教师在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学计划、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分析的具体实施方法。

尤其针对诸如《包装设计》和《VI设计》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从事过该专业的人才才能提出具有专业性的指导,如印刷的各种工艺以及流程这是仅仅通过书本无法学习到的,只有走进印刷厂、包装厂才能深入的了解。

篇6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人们逐渐追求高质量的文化生活,因而对于艺术舞蹈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现阶段,我国艺术类院校的数量以及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培养高等民族舞蹈专业性人才,高等艺术院校都对学生进行了锻炼和培训,但是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措施,不断促进我国民族舞蹈行业的发展。[1,2]

1 培养艺术的行为与修养

现阶段,很多家长让自己的小孩子从小就进行舞蹈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孩子以后的发展,培养孩子能够成为专业的艺术家。但是,在舞蹈的学习上,不应该只是单纯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在思想与行为上,能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精神境界。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培养民族舞蹈人才的同时,不断提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我国各种行业的改革正在不断进行,这也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人们对自由的追求热度越来越高。因而,高等艺术院校在进行民族舞蹈人才的培养时,应该注意与我国民族舞蹈事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舞蹈艺术家不应该只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该具备高尚的个人修养。因此,高等民族舞蹈艺术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培养他们的民族观念,以不断振兴我国民族舞蹈为目标。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艺术流派有很多,不同的流派的特点不同,我们应该不断吸收各个流派的特长,不断促进我国民族舞蹈行业的发展。

2 培养专业知识与文化素质

高等民族舞蹈人才不只是具备高超的舞蹈技能,同时还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自身未来的发展。因而,高等艺术院校在培养学生舞蹈技能的同时,应该注重专业文化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这不仅符合我国艺术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舞蹈艺术家所应具备的素质。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知识面不广泛,这就导致很多专业的舞蹈人才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在未来很容易被淘汰,同时也阻碍了我国艺术院校的发展,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行文化基础教育与舞蹈技能培训同时进行,在学期期末进行考核时,不仅对舞蹈技能进行考核,还对文化课进行考试,如果出现文化课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应该采取补考等措施,这样可以实现舞蹈人才的综合发展。[3,4]

在学习舞蹈的同时,还应该不断学习舞蹈文化,认识到专业知识教育与文化素质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领会到舞蹈的深刻内涵与传承的必要性。因而只有实行科学全面的发展,才可以提高我国整个民族舞蹈行业的发展。我国舞蹈艺术院校在进行高考招生时,普遍存在学生文化课成绩较低的现象,这样从进入大学开始,很多学生就认为文化教育不重要,只愿意上舞蹈课程,对于文化课程出现逃课严重的现象,这不仅反映了学生自觉意识弱,同时也反映了高等院校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等院校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如在进行高考招生时,适当的提高文化分的分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宣传文化课程的重要性。通过上述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民族舞蹈技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在未来的发展。

3 培养舞蹈的创造力

培养高等民族舞蹈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训练学生必要的舞蹈技能,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作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舞蹈知识教育与创造力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两者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而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对于培养我国专业民族舞蹈人才至关重要。

在我国高等院校进行民族舞蹈教育的过程中,由于舞蹈教育的特殊性,学生受传统舞蹈的影响较大。在我国的知识文化教育体系中,教师通常占据主要地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将文化机械的传授给学生,往往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动性。根据我国舞蹈教学的实际统计发现,在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舞蹈教学的必修课中,舞蹈专业技能课程占据58%的学时,而在选修课中,舞蹈专业课程占据总体的44%的学时,这就使得舞蹈专业课程的学时过多,降低了其他课程的学时。而在舞蹈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多数采取老师授课的方式,留给学生创造学习的课程很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创作力,从而阻碍了我国舞蹈事业的持续发展。[4]

4 提高我国舞蹈教学的科研研究

根据上文所写,我国高等民族舞蹈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因而应该不断提高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改革力度,及时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科研的投入力度。比如,高等艺术院校首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在社会中开展民族舞蹈知识的调研,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其次可以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技能培养的同时,提高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在高等艺术院校之间应该加强交流,这样才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习其他院校的长处,促进自身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民族舞蹈行业的发展。

5 结语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发注重质量,对艺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我国民族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述主要分析了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在培养民族舞蹈人才问题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归纳总结为:舞蹈专业技能与文化知识发展的不平衡。因此,我国的高等艺术院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平衡学生专业技能与文化知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蒙小燕.关于培养高等民族舞蹈专业人才教育问题的探讨 [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56-59.

篇7

一、艺术培训的市场研究

第一,国家的大力支持。当前,我国多数艺术培训机构都是属于民办学校。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明确定位了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行业中所占的位置,大力促进了民办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第二,家庭的投资消费。知识经济主导的革命,普通百姓消费结构有着很大的变化。对于培养孩子的家庭而言,教育成本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支出。想要买东西就必须要付钱,在接受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并且每个家庭都将教育作为优先投资项目进行安排。通过有关调查发现,全国城镇居民的教育与文化消费已超过了总消费支出的速度,已经成为了家庭消费中主要消费。

第三,高校招生政策促进了艺术培训行业。艺术特长生也是高等院校自主招生的一部分,每一年都会有很多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又具有艺术专业特长的学生被录取。艺术特长生在申请普通高校,并通过招生院校艺术水平测试,而且达到了高校招艺术特长学生的条件,就能够在高考中享受降分录取的政策。除了高考之外,小升初中、中考都有艺术特长加分规定,进而激发了更多青少年投入艺术教育海洋的欲望。在艺考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下,设立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报名参加的学生数量也逐渐增多,近些来“艺考热”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诞生了很多艺术高考培训机构。

二、某艺术培训公司的营销问题研究

?菖?菖艺术培训公司和我国当前很多艺术培训企业经营模式有些相同,其课程时间、课程定价、营销模式等都具有典型性。所以,以?菖?菖艺术培训企业为主要例子,讨论此企业的创业营销策略,这对于研究我国艺术培训公司创业营销策略实证具有重大作用。

?菖?菖艺术培训企业共有15名教职工作人员,并设有专业人员负责营销。结合 ?菖?菖艺术培训公司最近两年运营情况而言,此组织机构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整合各个层次和各个部门的作用,达到了公司年度预期制定的目标。同时,?菖?菖艺术培训企业为了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还经常做出一些调整,维护组织的整体形势和架构,并没有对企业模式和结构做太大的改变。可以说,此培训企业由于工作人员少,设置这样组织机构能够满足环境变化的要求,在环境变化中有效调整和推动发展。在进行具体业务操作中,企业更是以营销部门为主,营销部门需要参与到企业各项工作中。但是,由于营销团队人员数量不足,再加上营销整体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想要满足企业发展对营销团队提出的要求,就需要加大力度建设销售团队。

(一)4Y营销策略的问题分析

1.设置课程。在设置公司的课程中,主要结合总公司提供的大纲进行设置,并没有创新和转变,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也缺少固定的考核标准,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很难确保教师资源的质量。

2.定价单一,与消费主流有些脱离。当前定价是98课时9 700元、46课时5 800元,单一的定价策略,很多家长都很难接受。再加上课程标准定价有些高,贫困家庭根本负担不起。

3.营销途径狭小。信息管理结构不均衡,企业营销渠道小,只是针对校区附近的人群进行营销。

4.促销活动不多,并且没有任何吸引力。当前?菖?菖艺术培训企业自从成立以来,就没有为企业宣传过,也没有举办过几次促销活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知名度。

(二)新营销策略的问题分析

1.体验质量达不到客户要求。在体验活动后获取了很多潜在客户的信息,邀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到培训中心参与体验课程,学生所参与的体验课程与?菖?菖正式会员课程相同。因为缺少课程顾问,在邀约3位以上儿童家长后,就没有多余时间与家长沟通,这样就浪费了很多客户资源,很难继续进行交易。

2.数据库不完善,没有及时关怀会员。由于?菖?菖艺术培训公司刚刚成立不长时间,使用客户数据库率低,造成客户数据库出现了信息不健全、不准确的现象。同时,企业也没有及时管理会员和目标客户,严重影响了营销成功率。

3.网络营销水平低。结合实际情况来讲,企业只是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宣传有关于企业的活动,而并没有通过其他网络途径来宣传企业活动,网络营销力度小,再加上单一的营销渠道,其最终的营销效果可想而知。

三、改善艺术培训公司营销的建议

(一)4Y市场营销的建议

1.从研发产品上的策略建议。一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这就需要?菖?菖艺术培训公司在招聘教师中,要求应聘人员的学历为学士以上幼儿师范院校毕业,只有这些专业的施教人员才能够保证艺术培训公司的师资队伍。二是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企业应采用小班教育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的方法,课堂中展开绘本故事自然会集中儿童注意力,教师在开展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儿童营造出快乐、有趣的成长环境,转变传统教育中死板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艺术培训公司的客户,也就是学生喜欢上我们艺术培训公司的教学方式。三是在设置课程中,应在立体和平面课程中,使儿童接触多种艺术创作形式,使用多元化的创作媒材,唯有做到这样,才能保证设置的课程,满足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2.从产品的定价上的建议。企业根据消费需求,采用多种定价对策:一是选择定价目标时,结合总公司定价与二线城市消费状况,对定价综合制定,确保定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二是在满足消费者要求上,多元化的定价。每种价格都会对不一样的目标消费群体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3.从客户渠道上的建议。在使用创意美术培训营造渠道对策中,?菖?菖艺术培训公司应从三方面上入手,即拓展营销渠道,壮大营销团队,加强管理信息渠道,构建起高效、完善的市场营销渠道。

4.从产品促销上的建议。?菖?菖艺术培训公司应采用画展、专业顾问、会员营销和报名优惠等等形式来达到预期促销的目的,制定多种促销策略根据消费群体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消费策略。

(二)新型营销的建议

1.营销中的体验营销。体验营销在当前的营销策略中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营销策略,通过体验营销可以让客户更直接地感受到艺术培训公司的相关产品,这样可以更好地向更多的客户提供体验的服务。而在传统的课程顾问营销中,艺术培训公司只有3名课程顾问,也就是说一次最多为三名顾客介绍我们公司的相关产品,提供相关的服务,这样就无法为更多的客户介绍。从以往的试听环节来说,培训公司都会将试听的小朋友与正式的会员小朋友一起上课,因为试听的小朋友是刚刚来的,而以前的会员小朋友是有一段的上课时间了,因此他们共同上课时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这样就会给来试听的小朋友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让他们从心理产生排斥心理。

2.营销中的关系营销。首先,通过对客户的资料了解,建立艺术培训公司的客户资料库,并且定期对艺术培训公司资料库中的客户进行联系和沟通,主动介绍本公司的相关产品,并向客户提供相关的服务,以此来拉近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其次,提高艺术培训公司对会员的关怀度。在开发新会员的同时,也要多多关心老会员,通过与老会员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提高对他们的服务来培养会员的忠诚度。

篇8

1互联网+的介绍

互联网1960年代末诞生于美国军方,1994年我国开始连入国际互联网,半个世纪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面貌。“互联网+”的概念则出现在2012年11月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易观国际董事长兼CEO于扬率先提出。2015年出现在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发展计划,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互联网+”就是通过互联网、821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联系起来,实现传统行业的新生。它有几个内涵:①行业交融,也就是通过互联网将传统行业与关联行业有机结合;②以创新为动力,它是一种模式变革,需要通过创新来进行推动;③注重人本,互联网导致了“长尾效应”,更加注重小众化、个性化需求,人本被市场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④行业开放性,产业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孤岛,连环性的生态已经构成;⑤变革产业层次,过去的产业层次将得到提升,例如,制造业本质上被转变成服务业,产品实际上也是一种服务。

2传统的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今舞蹈艺术教育体制是基于市场需要的,市场上哪种舞蹈艺术需求多,院校就设立哪种专业。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各种类型的舞蹈艺术培训在互联网大数据系统上层出不穷,原来的地域分隔、信息阻塞依然消失,以往的低技术的舞蹈培训没有了地域阻隔的支撑,逐渐被淘汰下去。因此,要求更加专门、个性化服务更到位的舞蹈艺术教育体系。传统舞蹈艺术教育依然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传统的舞蹈艺术科目过于“纯粹”,单一化。也就是舞蹈艺术教育往往只传授一些舞蹈方面的知识,缺少人文熏陶,学生只能学到表,而摸不到里。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各类科目都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因而值得重新探讨科目设置上的问题。传统的舞蹈艺术教育通常有方法但无激情,难以做好做优。专注是造就专业的基础,而个人专注则逃不掉个人的兴趣和激情,它是教育的垫脚石。在实际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不远,方法也充足,但是往往受限于封闭性的圈子,很容易造成学生激情减退等主观问题。因而应当借助互联网的发展来实现人际沟通和交流,人的相互交流,知识的共通对于人的大脑来说是一项硬需求。传统的舞蹈艺术教育评价模式僵化,考评方式单一。学生往往很难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找到合理的学习方法,难以做到目标始终一致。在学生水平考评上,通常由于实际条件所限,只能简单地依赖于老师的个人评定,很难做到综合性的评价,从而很难准确理解自身的练习程度,影响到学习进程。传统的舞蹈艺术教育成本过高,设备落后。在一些偏远的学校存在着严重的教育成本高的难题,尤其在舞蹈艺术教育上,更是被当做“贵族教育”。因为成本过高,许多人甚至从未接受过相关的教育。在互联网时代更不应如此,状态即将被扭转。即使是在经济条件较为宽裕的地区,传统的舞蹈艺术教育也存在着设备落后的问题,这也是由于资源难以做到共享的原因造成的。

3在舞蹈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互联网+”的舞蹈艺术教育学科建设进入了全新的阶段,结合前面提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看到“互联网+”在舞蹈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3.1重塑交叉学科观念

舞蹈艺术是一门囊括广泛内容的科目,可分做艺术原理、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项目。虽然舞蹈艺术是独立学科,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各大学科互相融通,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例如数字音乐、动画舞蹈、艺术管理等都可以进行学科交叉,开拓出新的教育高地,充实舞蹈艺术教育的内涵。3.2引进先进的教育模式当今社会需要的更多的是复合型人才,“互联网+”教育提供了大量新型案例,它可以将学生纳入舞蹈名师圈子,提升互动性和开放性。比如互联网在线平台上,能够吸引大量学生慕课,对学生人数、地点、时间并无限制,而且增加了自主性和个性化选择。

3.3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

“互联网+”也推动了舞蹈艺术教育的评价方式转变,例如国际一流大学提供了慕课,在每10分钟的教学后都有作业小问题,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课,到了结业后还有认证证书。以往都是难进宽出模式,在现今则朝着人人都有机会学习,倡导“宽进严出”。

3.4提倡“共享经济”式的舞蹈艺术教育

在线转播、同步讲堂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应用到舞蹈艺术教育,将能够大大降低教育成本,使得它不再是“贵族教育”,不再限制具有舞蹈潜能但承受不了经费的人。而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它通过低成本的传播来将自己的工作发挥更大的价值,按照“长尾效应”理论教育工作者将能够获取更多的市场回报。

4总结

舞蹈艺术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培养出的人才是符合社会精神文明的,具备人文精神,通过舞蹈艺术这一载体来影响他人,共建和谐的精神家园。因此,舞蹈艺术教育在“互联网+”时代更要进一步开拓进取,成为交叉化、开放式的学科。“互联网+”推动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它对于市场来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实现“长尾效应”,也就是能够满足小众化的需求。舞蹈艺术教育由众多小众化的分支构成,一定能够基于“互联网+”发展得更快、更好。在快速进步的网络科技面前,舞蹈艺术教育应当进一步求索,不忘初心方能始终。

参考文献:

[1]杨敏学,胡娜.“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应用[J].亚太教育,2016,(10):253.

篇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229-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高职教育已经将创业教育作为自己改革的方向。教育部门对于推进高等教育创业教育与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也曾经提出,要在高等院校中大力推进学生创业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建立起符合高职办学规律和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是高职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艺术类学生为例,主要对艺术类高职院校如何依托专业优势提高高职学生创业竞争力做出探讨。

一、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首先,要深化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改革,在讲授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的同时把专业教育渗透到教学体系中。

1、在创业课程中针对各艺术设计专业加入相关行业领域的市场分析,组织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做行业和市场的调研报告,以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此领域的创业环境。如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行业市场调研了解目前装饰装修行业的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区域市场特点、公司经营状况等,在此基础上做创业环境的分析,引导学生在装饰装修行业领域内确立创业方向。如2013年我校艺术学院的VR(虚拟现实)房产视创公司的创业项目是在专业的基础上,结合创业的环境及当前虚拟现实行业的相关调查得出的此项目,此项目在省级黄炎培创业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事实证明通过行业市场调研来指导我们的创业切实可行。

2、在创业教育中加大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把创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都与专业教育脱节,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使用上也与专业教育的关联度不大。要让学生依托专业优势进行创业,必须要把专业能力的训练纳入创业课程中,在创业实践和实训环节,为学生设置艺术设计行业的虚拟项目,学生在虚拟企业操作过程中增强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升设计能力和专业岗位技能。

其次,要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要素,为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创业培训,不能通过短期教学一蹴而就。在创业技能之外,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创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应设置在低年级的课程中,尽早使学生建立创业观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创业教育的教师素质与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系部的创业教师主要为外请的老师,我们要加强专业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应当以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教师为主要力量,以其他专业教师与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为重要组成部分,组建与培养出一支高校内外相结合的“多师型”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在职称评定与教师引入等方面逐渐偏向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鼓励让教师积极开展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在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专业教师的来源,发挥本土成功创业企业家的作用。因此,在专业教学中,一是要融入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素质的培养,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对创业者在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的切实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创办企业的企业家精神;二是要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艺术设计行业创业所必需的能力,如较强的设计思维能力、艺术创新能力和设计团队的组建管理能力等。

二、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搭建平台。

首先,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充分挖掘地区艺术设计行业企业的现有资源,与企业建立参观调研、校企经验交流、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企业项目引入等多种合作方式,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广泛的沃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不同形式的企业参与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培养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其次,在艺术设计行业企业中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企业作为创业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公司运营环境,学生通过参与公司项目的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环节,容易产生出好的创意或创业的好点子,同时能掌握设计公司的运营规律和企业生存法则,为未来独立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过程中树立起来的勤奋、执著、勇于开拓创新等精神和品格也会成为学生未来创业的有力保障。再次,得到设计行业企业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在设计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技术的应用存在不足。同时,对于大部分创业者来说,拥有足够的创业起步资金是较大的困难。因此,校企合作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还要力争让企业为学生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重点是要寻找企业与学生创业项目合作的契合点,如设计公司为学生提供大型设计项目中的部分设计任务,或让学生承揽企业外包项目,学生在帮助公司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维持公司的运营和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学生创业的双赢。

三、通过校园活动融入创业教育。

首先,建立起创业社团或创业协会等校园创业团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创业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艺术类高职院校本身就具浓厚的艺术气息,每年都会开展多种多样的艺术文化活动,如大学生艺术节、环艺协会活动、专业课程展览、黄炎培创业大赛等,其中大部分都包含了具有原创性的设计活动环节。因此,可以把创业活动与艺术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模拟设计行业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促进校园创业文化的形成。其次,充分利用学校和地区的创业资源,请学校和地区有过设计行业成功创业经历的创业者或者创业成功的校友定期来校进行企业家讲座,交流创业心得和创业经验,为创业团队提供创业技术支持和帮助。再次,建立校园创业孵化基地,将校内面向社会出租获取利润的服务窗口开辟成生创业项目孵化工作室,免费提供给利用专业优势进行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如我校的各专业工作室等,环艺专业的室内设计协会、景观设计协会,视传专业的“吉利图文”工作室,通过创业孵化基地的为学生增强实践经验,为成功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构建高职特色的“能力”本位。创业教育的高职特色是高职创业教育的特色,在“学科本位”上我们占不了优势,我们在创业当中要体现自己的“能力本位”,首当其冲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行业、建设行业等等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作首要任务,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一般专业不同,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可以利用专业特长开办工作室,创业的门槛不必太高,便于从小做起。事实上,其他院校已经有不少在校生开始投身创业。如陶器、书画、玩具、手工艺品等等。

五、别让技巧胜过品德。别让技巧胜过品德是耶鲁法学院院长寄语学生的名言,他提醒人们:“教育不是为了将孩子造成工作机器,而是鲜活的道德信仰者,不是赚钱的工具,而要成为公民理念的倡导者,不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给社会和事业带来发展的愉悦。”这种教育理念应该成为培养高职创业学生的重要原则。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各种思潮涌入,学生的心态浮躁,功利性强,所有我们要引导学生诚实守信,注重品格的培养,使创业教育能够持续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不能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要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要充分利用地区艺术设计行业的大环境和设计公司的资源,在课程整合、校企合作、创业活动等方面深化改革,注重品德的培养,使创业教育取得更大成效。

本文为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项目,湘教工委通【2013】57号。

参考文献:

篇10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业素质培育研究”(2016SJD710140)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0日

一、引言

我国高校目前开设的专业情况统计数据表明,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之一,约有近80%的高校设置了相关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众多。社会层面,对口就业岗位数量有限;高校层面,部分院校培育出的专业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这些都导致了艺术设计类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就业形势的严峻已经严重制约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高校需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艺术设计行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此外,针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需加强创业教育,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开发和提高学生们的基本创业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来破解当前的就业困境。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培育现状

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教育区别于其他普通专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一是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获取相应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所需的综合应用能力也一并习得;二是使学生在习得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学会灵活变通,以适应未来专业岗位的变动;三是指艺术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包括理论知识与技术知识)的同时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四是指高校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培养成果应当是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创意思维,用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一定的创业能力。

第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涉及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制定结合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根据该专业学生特点来培养其专业能力,培养方案还结合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今后的职业能力。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培养过程是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合,教学过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旨在提升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条件。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表现在师资质量方面。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任教师中,兼具普通高等教育能力与设计实践能力的教师仍在少数,该类教师流失率较高,需对该方面进行完善,促使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得到同步提升;硬件设施方面:高职院校在教学楼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也应逐步完善,同时逐步增加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投入。

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能够助推我国打造成创新型国家。艺术设计行业能有效推动自主创新,驱使国家产业升级,提升我国支柱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市场化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实践创造的成果,可以帮助这类学生开启自主创业实践、拓展自己的事业,同时还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困境。

三、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

艺术设计区别于其他普通学科,它的实践应用范围较广,在实践创新创业时它也具备相当大的优势。

(一)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优势。众所周知,文创行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紧密相关。创意产业的具体行业有许多,如室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动画、影视等,均属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范畴。而文创行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各地为推动文创行业的发展也都推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文创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这些都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施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外,艺术设计工作主要依靠工作者的创意智慧,创业形式多为设计工作室或设计类的中小型公司,不需投入过多的体力、大量的资产,只需要拥有普通的办公场所,再配以计算机、文印设备等,接入互联网络,企业便可以开始运转。如若是设计业务,则需要设计师进行创意创作,一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较为可观的效益。由此可见,在艺术设计专业范畴开展创业具有一定的优势,表现为企业经营灵活、运营风险较小、投资低而见效快等特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应紧抓我国大力支持文创产业发展的契机,利用其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这对于其自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自身优势。家庭环境方面,从事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成本较高,因此一般情况下,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其所在家庭对学生的教育也相应更加重视,学生在这种家庭条件下受到良好的熏陶,从小见多识广,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些都是艺术设计类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有利条件。

性格特质方面,艺术设计的专业学习过程比较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育。此外,该类学生在长年累月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培养出较为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行为方式上他们还表现出了标新立异与敢于冒险尝试等特质。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性格特质较为明显,他们不受约束、喜欢自由、注重个性、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些特质都有助于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创业。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而言,相比朝九晚五的生活而言,他们更适合选择创新创业。

(三)外在的政策优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的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相应政策,尤其鼓励创新创业,教育部在2010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各地政府也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联合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高校推行创业培训,国家、省市、高校举办各级各类创业大赛、支持创业孵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减免有关行政性费用等等,这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开展创业现状

综上所示,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实行自主创业是可行的。但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创业的比例与其成效并不十分理想。

(一)有意愿创业的人多,但具体落实行动的人少。近年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问题是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严重缺乏,很多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开始思考自主创业的可能性。文章前期通过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进行访谈与调研,我们发现,现阶段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但根据就业数据统计,近两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在离校后将创业想法落到实处的仅仅占到应届毕业生人数的2%。而本校毕业生中成功开展创业的学生都是先就业,拥有了一定的相关行业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资本累积后,再开展创业,学校创业教育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

(二)部分同学创业所选行业与本专业无关,这也导致创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专科教育学制为三年,较之本科院校,年限较短,学生专业水平较低,这也是艺术设计类学生无法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在专业内找寻不到合适的岗位,便开始在非设计领域寻求就业或创业机会,如加入或开办考学班、开店、摆小摊等等。这类行业缺乏技术含量,缺乏核心竞争力,终将难以经受市场的考验,而被淘汰。

(三)创业成功率普遍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到40%。究其原因在于创业学生对创业实施的艰难和创业过程中的风险缺乏认识,缺乏人脉资源,缺乏财务、经营等企业管理知识,最终部分学生在踏入创业行业不久后又选择了退出。

相对于普通专业的同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开展创业有他们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他们集体意识较弱、逻辑思维较差等特征都阻碍着他们发展成为综合能力较强的创业人才。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发展成为综合型创业人才,还应当具备许多常人不具备的素质,如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全局意识、风险意识等。高校的教育需要注意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为一体,从而引导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成功创业。

五、结语

创业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创业教育在培养创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创业能力的可持续性,创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不仅具有新时期大学生的许多共性,而且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大都拘泥于如何将创业中的基本常识和基本素养教授给学生,至多在虚拟的环境中加以竞争和校验,而此种教育模式很难切实帮助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实现创业目标。我们需要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养,以更加适合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培养和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利于他们成功创业。

主要参考文献:

篇11

一、引言

由于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影视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许多大学也都纷纷开办影视专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影视艺术教育一直呈现一种分割状态,院校之间缺乏交流,院校教育与影视业界更是缺乏必要的互动。影视艺术行业需要何种类型的人才,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改如何与市场接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原因分析

(一)影视行业特质决定

一般影视制作项目涉及多个领域,需要编剧、制作、音乐等诸多团队的分工配合,而各个部门间的配合自然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根据以往“隔行如隔山”的传统行业模式,这种交流又显得异常的困难。

(二)影视产业形势决定

当前,我国的影视动画被国外动漫抢占了绝大部分市场。我国的人均拥有动漫片的时间只有0.0012秒,而日本人现在人均拥有动画的时间是5-8分钟。根据业内人士调查,目前我国对动画制作人才需求缺口是15万人左右,动画行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是60万人。中国影视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振聋发馈。

(三)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决定

影视是一门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以现代科技为手段,通过银幕或荧屏为观众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的一门综合艺术。评价影视制作的质量关键在于其艺术性,而艺术性的形式需要专业化、高水平、重合作的艺术和技术复合型人才。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培养要有重点,有主有次,不同的人的重点不同,也就是专的方面不同,但是他们博的性质是相同的。

三、基本素质的培养

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艺术和技术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构成一专多能,知识结构全面,市场竞争意识强的高质量人才,才是提高影视质量的水平的根本保证。多学科交叉的教学育才方式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的同时,相关院校的教育水平与教学模式也应相应改善,对于相关技能与艺术素质培养来说,个人觉得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

(一)气度和气韵

影视剧《巴顿将军》后面的巨大星条旗符号,显示了美国人的霸气《黑炮事件》中的大钟,作为符号警示人们时间的厚重《大法官》中巨大的“法”字,大楼的仰拍等都是浩大气度的一种完美演绎。气贯长虹、气韵生动永远是任何一种艺术门类恒久追求的最高境界。影视艺术亦然。

(二)市场经济意识

艺术品可以转化成商品,并且常常是天价商品。艺术品转化成为商品的过程之中,作品本身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加深加广了。与其他商品一样,艺术品的市场运作一样需要符合市场机制的运作规律。没有自我推销的市场观念,不研究市场的需求,艺术家很难有好的发展,“酒好也怕巷子深”。

(三)创造性思维

人的思维方式一般被分为三类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则是从艺人员必须勤加训练、牢牢掌握的思维模式。它建立在顺向和逆向思维之上,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开来的,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网状立体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广博的全面的知识结构、吸收快捷、消化、变通的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是艺术创新的基础。求异、超越和创造是从影视艺术人才必要掌握的技能。

(四)审美能力培养

对影视艺术的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包括审美感受、感知、理解、联想与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陶冶从艺人员的情操和情感、性格和品格,对智力结构、意志结构的完善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影视艺术这种综合性艺术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四、结语

影视艺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席卷全球,创造了梦幻版的影音帝国与巨大经济效益。中国政府与相关从业者都意识到了影视艺术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影响之重大意义。因此,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更应在总揽全局的基础上,分清主次,全面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发掘自身优势,稳步推进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力争在世界影视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后来居上。

参考文献:

[1]米双全.影视艺术教育再探.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2]葛玉清.中国电影意境营造与观众审美意向融合.文艺评论.2006(04).

篇12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基本特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科技文化水平的进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经济的新内容和新载体,逐渐得到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处于经济发展、经济转型重要历史时期的主要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培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和前景,正在成为新世纪全球最具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覆盖面甚广,既包含设计、研发、咨询、会展、包装印刷等生产的内容,又包含文化艺术、时尚消费、信息服务、娱乐等消费内容,属于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结合点。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域环境、历史条件、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兴产业类型,其本身必然具备了一系列与其他产业类型相区别的特质。具体说来,文化创意产业有如下主要特征:一、附加值高、渗透性强;二、参与人员主要是知识性劳动者,强调的是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三、文化创意产业环境下的产品属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交融集成的创新产物,具有个性化、艺术化、特色化等特点;四、产业组织呈网络化、集群化,企业组织在初期可呈扁平化、小型化、个体化发展特点;五、产业技术呈数字化、知识化、可视化、柔性化方向发展。从上述文化创意产业基本特征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文化创意产业环境下最主要的生产力核心是大量的知识性劳动者,而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正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知识性劳动者的主要来源与人才蓄水池。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教育的关系

在新的产业背景下,肩负着为文化创意产业输送合格人才以及提供重要思想资源的艺术设计教育,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冲击与调整,特别是新的人才观急需普及,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形成。就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教育的关系而言,现在社会各界也有着不尽相同的意见和看法,有的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极大缓解了艺术设计教育规模扩张后带来的多种社会压力,终于有了一个新型的对口产业与之衔接,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目标也就应以市场的产业需求为导向;另一些人士则认为“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就其发育的程度来看,尚不具有引导艺术设计教育的资格,相反,艺术设计教育应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虽然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教育之关系的理解有着不同思路,但大家对于传统艺术设计教育应尽快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期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良性互动这一看法完全一致。不过,对传统艺术设计教育进行改革和调整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与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士共同思考与实践,以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

三、对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

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正身处新产业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过程之中,不断思考、探索与努力是常态。就笔者体会而言,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调整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强化市场意识,调整学科结构。在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及教学中,要尊重市场规律、遵守市场规则,要研究市场、服务市场,不能仅凭主观臆断或是闭门造车,强调按行业规范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与专业教学。借鉴理工科专业培育与发展的相关经验,创建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平台,积极参与应用项目的研发,以项目带动教学科研,以科研促进设计创作,形成艺术设计教育水平提升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这方面的重点在于改革专业教学模式,建立专业平台,调整和提高师资的专业化程度,使之充分与市场接轨,并大力培养与吸纳具备良好教学能力的双师型人才。目前,各高校都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深入进行学科调整、专业优化、教育教学改革。在这一大背景下,笔者所在的四川美术学院在近年来也深入进行了专业整合、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等各项工作,优化了专业设置,在整合强化传统优势专业之外,申办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急需的新专业、交叉学科专业,以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以及创新创意能力养成为导向,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2009年新设立的游戏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的过程中,实行了“以用促创、以创促研、以研带学”的游戏艺术设计专业核心教学模式,以创促研、以研带学,以创新性游戏项目创作统摄和带动三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实作训练课)教学,用项目创作促进创新研究,提升学生创新、创意能力。以用户、市场为导向,将游戏创意制作的全部过程融入课堂教学,结合教师科研创作项目进行教学,加强了学生的实战训练,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置“厚基础、重创新”。加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重视基本原理、思维方法在应用层面的拓展,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其举一反三的能力,改变以往专业思维过于狭隘,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限制过死的弊端。同时文化创意产业覆盖的行业很多,学生择业方向变数较多(包括个人兴趣、环境因素等),且还要适应如今专业融合层出不穷,学科交叉日益增多的趋势,在专业主干课程基础上,适当增加交叉学科相关课程以及创作实践课程的设置,加宽专业课程整体口径,也成为了一种适合的选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和专业工作室制的实施,以及项目实践课程、选修课体系的调整完善,也将对这一进程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与“方法论”思路并重。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动力,在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兼容环境,尊重学生创作中的个性表现,在教学机制上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探索和丰富增强学生想象力的措施和方法。另一方面,任何一种产业类型和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规范与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遵守行业规范,注重过程优化与控制,总结完整的解决方案,能够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和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研究资料对比表明:东方教育讲究的是学生自身的体会和领悟,而西方教育更注重“方法论”,更讲究过程的控制和解决流程的全面讲授。两种思路谁更有优势,这在国内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在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这两种思路其实可以视为飞翔的两翼,是设计思维放与收的循环(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的培养是“放”,行业规范的遵循,过程的优化与控制是“收”),两者均不可缺少,不可偏颇。比如,笔者所在的游戏设计专业,在专业技术课程(如三维游戏美术设计、游戏特效设计等课程)教学实践以及游戏制作环节中,强调要严格遵守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强化进程控制,以适应游戏产业项目开发系统性、协同性、标准化的要求(图1)。另一方面,在游戏创作、游戏概念设计等课程教学中,又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在世界观设计、系统策划、整体风格设计、游戏机制创新、用户体验优化等方面大胆尝试、充分想象,增强游戏产品的丰富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增强学生的创意创新思维能力(图2)。

(四)适应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组织、产业技术特点,增强学生合作能力、角色意识,同步跟踪行业新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组织呈网络化、集群化,企业组织早期一般呈扁平化、小型化、个体化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文化创意行业中的从业者在工作过程中要适应这些变化,要有强烈的合作意识、角色意识,要具备较好的合作能力与习惯,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设计好教学环节及模式,指导学生在学习与创作过程中以协同合作的方式进行(如项目组、角色扮演的尝试),松散与集中同存、个体发挥与团队协作并重。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各行业(各专业)新技术、新设计工具应用广泛,更新频繁,呈数字化、知识化、可视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这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跟踪和融入行业新技术、行业新工具,随时关注专业前沿技术,构建专业知识库,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优势,以便从教与学两方面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

(五)在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各种流派、观念的同时,要注重对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必要思想资源。借鉴外来各种流派、观念,学习各种先进技术、先进经验,是符合当今经济、信息全球化趋势,符合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融合大方向的举措。但不应一味模仿其他文化、其他国家的技术与风格,要加强对本土文化、民族元素的传承与创新,找寻独特原创的、能够表现民族文化艺术活力的元素和理念,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资源支持。比如,近年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的“设计之星”全国大学生平面设计作品展,主题就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非常好地契合了这一思路,得到了各界好评。而学生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创作的游戏作品也在多个重要赛事、展会上展演、获奖,取得了较好成绩。如,学生以本土地域文化(重庆)及校园文化(黄桷坪校区)为创作背景及设计元素的独立游戏作品《Magic beans campus》获游戏界顶级独立游戏开发大赛――2012第四届独立游戏节IGF(Independent Games Festival)学生组优秀奖(亚太区前三名中唯一大陆学生作品)(图3);以中国传统文化、神话传说为背景的独立游戏《Infinite 无尽迷踪》《尘缘》《达文西苏醒》等囊括2013中国学院奖第三届游戏大赛二维游戏一、二、三等奖(图4、5),获得了广泛认可。

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兴起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自身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只有直面这些挑战,并加以调整和变革,才能开创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才能充分满足新的历史时期、新的产业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注:本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游戏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编号:112066。)

篇13

1 “三元”模式

三元即政府元、学校元、企业元。政府引领、学校主导、企业参与,三者共同关注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资源、教学评价,形成具有太仓特色的政、产、学职业教育模式。目前,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太仓市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各专业已经与太仓地方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密切联系,形成固定工学结合模式的教育体系。企业与学校共享资源平台,政府则可以享受招商引资的人才资源。

2 “三元”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发应注意的三大原则

2.1 社会需求性原则

社会需求是课程开发的前提,同时社会需求在课程的开发中起主导作用。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必须遵循社会性需求性原则。我校是地方性高校,以服务地方为宗旨,所以在“三元”模式下,必须要以太仓行业市场的需求为主,服务太仓行业,满足太仓企业的人才需求。职业教育的课程要满足社会需求即满足动态发展的劳动市场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属性。

2.2 知识体系性原则

知识体系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在课程开发中起支撑作用。“三元”模式下的知识体系与传统的知识体系不同,不仅包括传统的理论知识的学科体系和以企业行业经验知识为主体的行动体系,而且包括太仓人文科学、企业文化为灵魂的精神体系。在课程开发同时要遵循理论知识、经验知识、太仓人文科学、企业文化这几种不同类型的知识构成的大课程系统,对课程进行集约化开发。

2.3 个性发展性原则

个性发展是课程开发的纽带,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个性发展主要是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生存和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手段。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多元性,意大利著名心理学家安东尼奥・梅内盖蒂创立的本体心理学提到人具有一种天生的智慧。在职业教育中只要发掘到学生这方面的智慧,并加以引导可以培养出社会需求性人才。姜大源先生认为人具有多元智能,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采取合适的培养模式,来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3 基于“三元”模式下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发实践

3.1 政府引领,提出需求

太仓市政府每年举办校企对接会,为学校和企业搭建桥梁。在政府的引领下,艺术设计专业成为太仓市艺术协会会长单位,由系主任和知名的艺术行业经理担任会长,签定共同培养人才的协议。艺术设计专业与太仓的21家艺术设计行业的一线设计师、经理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为政府、行业、学校服务。

3.2 企业入校,共建教学资源平台

艺术设计专业,根据太仓行业发展的动态已经专业发展的需要,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中每年引入一家企业入驻学校共同进行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共同进行产品研发,不断充实职业专业课程的前瞻性。目前,2008年建系以来艺术设计专业和企业共同开发的项目达16个,共同开发的课程方案5个,共同开发的校企平台项目课程12个,每学期学生参与企业实践两次。企业入校极大地推进了专业课程的市场化建设,满足了社会需求性原则,同时也为学生提供随时实践的环境。每年企业离校之前,产生的课程资源包含:企业项目库、教学案例、素材库、行业发展动态、教学评估报告。企业入校极大的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推动了专业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步伐。

3.3 专业面向岗位调研,分析职业需求

艺术设计专业面向太仓市艺术行业进行全方面的调研,主要分两方面:一是,对企业行业的调研,对每年毕业生的需求量、岗位要求进行调研;二是,对毕业生进行调研,对工作的舒适度、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调研。综合两方面规划出每年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建设方案。

3.4 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结构的构建

艺术设计专业根据太仓的人文、艺术设计行业文化、艺术设计专业理论和经验等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进行集约化开发。根据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分为职业素质课、职业发展课、职业技能课三大模块。其中职业素质课主要对太仓人文、企业文化进行融合;职业发展课程主要针对学生个性进行设置的方向性课程;职业技能课是和企业共同制定的专业平台课程。课程的模式是工学交替,专业教师和企业设计师成立课程开发团队,共同编制课程标准并组织教学。

3.5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施

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采用工作室为辅、企业教学为主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以企业的项目为主线,完成项目的设计。由企业的设计师担任学生的专业导师,参与企业项目的开发,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和职业岗位真正“零距离”接触。最终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3.6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校企合作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完成企业项目活动的质量为依据,采用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方式。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角度多元化。建立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的由任课教师、专业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学习小组等组成的教学评价队伍。同时通过政府引导对专业教学的成果在太仓博物馆进行展览,由社会各界人士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从而拓宽专业教学评价的空间。

4 结束语

在探索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三元”模式下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艺术行业的高端项目,现有师资水平还无法适应这类型项目的设计要求。企业设计师的专业课程教学周期与企业艺术训练周期的融合,给传统教学周期以学期为单位带来挑战,课程实施需要充足的场地、设备和资金投入等,这些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

总之,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要求,政、产、学合作背景下构建“三元”课程为特色的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所在,政府获得招商资源和地方的经济发展、企业获得员工资源和项目外包开发、学校获得免费的企业培训师资源和课程资源。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发和建设必须走政、产、学相结合的道路以培养适应地方性艺术设计岗位需要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