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班干部管理班级的建议

班干部管理班级的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11 09:12: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班干部管理班级的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班干部管理班级的建议

篇1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皮瓣

[中图分类号] R 782.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1182.2012.06.0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可被大多数细胞分泌的糖蛋白二聚体分子[1],相对分子质量为3.4×104~4.5×104,可通过生成细胞间隙而增加内皮细胞的通透性。VEGF也是主要的低氧诱导性血管生成因子[2],可通过自分

泌和旁分泌作用,刺激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并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渗透性以促进血管生成,进而起到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增殖迅速,并具有低免疫原性的特点,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向所有起源于中胚层的细胞分化。本研究根据VEGF和人MSC的生物学特性,将二者联合应用,观察二者对超比例随意皮瓣成活率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MSC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无菌条件下取人骨髓血2~5 mL,与等量L-DMEM培养液混合,1 000 r·min-1离心8 min使细胞形成微团。弃去上清及脂肪层,再用L-DMEM培养液重悬细胞,以等体积比轻轻叠加在分离液Percoll(质量浓度1.073 g·mL-1)的液面上,2 500 r·min-1离心30 min。离心后,抽取培养液与分离液液面之间的单个核细胞层,加入L-DMEM培养液冲洗,1 200 r·min-1离心8 min,再用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液重悬细胞并计数,以每毫升3×106~4×106个细胞的密度接种在24孔板中,37 ℃、5%CO2全湿度条件下培养24~48 h,换液去除未贴壁的悬浮细胞,继续培养,每隔3~4 d换液1次。待原代培养细胞接近汇合(汇合度大于80%)时,弃去培养液,加入胰酶消化细胞。当细胞体收缩间隙变大,加入含10%胎牛血清培养液终止消化,吸取细胞悬液离心洗涤,800 r·min-1离心

8 min,培养液重悬细胞,以1∶3比例扩增培养,此为第1代细胞。以相同方法培养细胞并传代,依次为第2、3代,直至第12代。分别取第3、4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

取3代以上细胞行成脂、成骨诱导,鉴定培养的MSC的生物学特性。成脂诱导方法:将细胞按每孔1×105个细胞接种于六孔板,标准培养液培养24 h后换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并加入地塞米松1 μmol·L-1、吲哚美辛200 μmol·L-1、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sobutyl-1-methylxanthine,IBMX)

0.5 mmol·L-1、胰岛素10 μg·mL-1,每3 d半量换液,共诱导2周;诱导后弃去培养液用PBS洗1遍,加入12%中性甲醛溶液固定5 min,加入油红O染液染色30 min,60%甲醛脱色数秒。成骨诱导方法:将细胞以每毫升1×106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24孔板内,待细胞达70%汇合时,换条件培养液(含地塞米松10 mmol·L-1、维生素C 2×104 mmol·L-1、磷酸甘油钠10 mmol·L-1)进行诱导培养,以后每隔3 d更换培养液1次,诱导28 d后将细胞固定;用蒸馏水洗盖玻片,滴加1%硝酸银溶液置于强光下作用15~60 min,蒸馏水洗3 min,2%硫

代硫酸钠溶液处理2 min,流水冲洗5 min,常规封片。

1.2 VEGF溶液的配制

采用通过大肠杆菌培养的重组大鼠VEGF165

(Sigma公司,美国)配制VEGF溶液。VEGF165质量浓度为1.0~5.0 ng·mL-1时,以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计量依赖性刺激为标准,用蒸馏水重新配制VEGF,使其质量浓度达到1.0 g·L-1。将溶液再稀释到蒸馏水中,形成0.5 g·L-1的VEGF作用液。

1.3 实验动物和分组

取40只Wistar大鼠(吉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进行实验。大鼠体重(200±20) g,雌雄不限,随机

分成A、B、C、D共4组,每组1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VEGF组,C组为MSC组,D组为MSC+VEGF组。

1.4 动物模型的制备

以大鼠背部为术区,用脱毛剂(硫化钠、无磷洗衣粉、马铃薯粉混合制成,质量比为3∶1∶1)脱毛,常规消毒。麻醉后沿标记的2 cm×5 cm矩形皮瓣切开皮肤全层至肌筋膜上方,皮瓣纵轴与大鼠长轴平行,左右对称。将制备好的VEGF按照不同分组的设计需要分6个注射点局部注射于筋膜下,将MSC(第4、5代

细胞)培养物涂于筋膜上。

1.5 临床观察

术后每日观察实验动物是否出现腹泻、弓背、翘毛、精神萎靡及皮肤溃疡等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表现;同时观察皮瓣的颜色、厚度、弹性、渗出、毛发生长情况和坏死范围,以及皮瓣筋膜上血管生成情况和针刺皮瓣出血情况。

1.6 皮瓣成活百分率的测定

皮瓣坏死标准:皮瓣颜色发黑,质地坚硬,经病理检测证实发生坏死。皮瓣存活面积计算方法:术后14 d麻醉动物,用龙胆紫描画皮瓣的范围及坏

死部位,以市售硫酸纸临摹绘制,以不同颜色区分坏死与成活区域;用计数坐标纸格子数的方法计算皮瓣成活面积并换算为成活百分率,即皮瓣成活面积占整个皮瓣的比例。

1.7 组织病理学检查

术后14 d于皮瓣中轴线上距离蒂部4 cm处取皮瓣全层,常规脱水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

xylin-eosin,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

1.8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2 结果

2.1 MSC的分离、培养、鉴定结果

培养24~48 h后,镜下可见散在的贴壁细胞,呈纺锤形;培养7~10 d,细胞形成放射状克隆。培养过程中发现,这种细胞的形态相对单一,增长速度和贴壁速度快,易被胰酶消化,传10代以上其形态及生长特性亦无明显改变。培养16~30 d,培养板上细胞汇合达80%~90%,呈叠瓦样或漩涡状排列(图

1)。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的细胞不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志CD34和CD45,人白细胞位点DR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locus DR,HLA-DR)持续阴性,CD29和CD44,CD73、CD105、CD166持续为阳性。成脂诱导结果:诱导2周后用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内产生的脂肪被特异性染成红色(图2)。成骨诱

导结果:经硝酸银染色,诱导组细胞呈深黑色,结节处染色更加浓厚,为强阳性结果,表明有大量的钙盐沉积(图3)。

× 40

2.2 临床大体观察

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均未见腹泻、弓背、翘毛、精神萎靡及皮肤溃疡等GVHD表现,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及感染现象。术后第7天,皮瓣坏死区域稳定,成活与坏死区界限基本清楚,远端均形成较硬的痂壳。成活皮肤质地颜色与周围完全一致,有毛发生长。结痂面积(即坏死组织)按多少排序依次为A、C、B、D组。3个实验组皮瓣结痂面积均小于空白对照组,MSC+VEGF组的结痂面积小于VEGF组和MSC组。术后第14天,皮瓣成活情况与术后第7天无明显差异(图4)。

2.3 皮瓣成活百分率

空白对照组、VEGF组、MSC组、MSC+VEGF组动物的皮瓣成活百分率分别为55.4%±4.4%、70.7%±6.3%、65.1%±7.1%、93.4%±9.4%。经统计学检验,3个实验组的皮瓣成活百分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5),VEGF和MS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MSC+VEGF组成活百分率最高,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空白对照组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坏死组织,细胞成分少见,新生血管较少;VEGF组肉芽组织较为丰富,细胞成分较多,有较多的新生血管;MSC组亦可见肉芽组织、细胞成分及新生血管,但均较VEGF组数量少;MSC+VEGF组肉芽组织最为丰富,成纤维细胞多且新生毛细血管最为丰富(图5)。

3 讨论

随意皮瓣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皮瓣,微小血管是这种皮瓣主要的血液供应渠道,皮瓣内部的血液循环是影响皮瓣成活的最主要因素,故超出一定的长宽比例往往会出现皮瓣远蒂端的缺血缺氧或坏死。VEGF是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因子,可诱导内皮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袢的形成,促进活体血管的生成。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功能的早期未分化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不同的功能细胞,形成多种组织和器官。

目前大多数实验均采用贴壁筛选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MSC。MSC没有特异性表面标志物,其鉴定常采用联合鉴定法。Frieden-stein等[3]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显示原代培养细

胞的同源性可达到95%~98%,2代以后可达100%。本实验所培养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和成脂、成骨诱导结果证明采用贴壁筛选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的方法分离培养的MSC纯度较高,具有高分化潜能,用于动物实验可以发挥其生物学特性。

目前对于MSC的研究主要采用同种异体途径。有学者[4-5]认为:同种异体MSC移植的低免疫原性与MSC的纯度密切相关,纯化的MSC具有独特的免疫原性。Mansilla等[6]通过实验性研究证实了人MSC没

有免疫反应性并且可以通过物种间防御屏障,注入低级脊椎动物后不会引起血液动力学紊乱。本实验选取第4、5代MSC用于动物实验,整个过程中大鼠均未出现腹泻、弓背、翘毛、精神萎靡及皮肤溃疡等GVHD表现,说明所培养的MSC纯度较高,也证明人MSC没有免疫反应性或者具有低免疫反应性的特征,跨物种应用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多数学者认为干细胞功能的发挥与其周围局部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MSC的分化方向与微环境壁龛(niche)密切相关[7],其分化方向由微环境所调控。Fang等[8]发现:移植的MSC具有向病变部位迁移并分化成机体所需的相应细胞的能力。MSC可分化成为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祖细胞[9],前者是皮肤重

建的重要细胞,后者参与伤后1周内的组织重建及组织重建过程中的血管形成。国内外关于MSC和VEGF提高皮瓣成活率的报道很多,但是将二者联合应用

来探讨其有效性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将VEGF和MSC联合应用于超比例随意皮瓣,并设空白对照组、单纯MSC和VEGF组,通过临床大体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术后皮瓣远端的血管新生情况及血管密度,探讨VEGF和MSC两种物质在分别应用和联合应用的情况下对促进超比例皮瓣成活率的有效性。临床大体观察可见各组大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未出现死亡及皮瓣感染的情况。空白对照组结痂最快、面积最大,MSC组较VEGF组结痂速度快,VEGF+MSC组结痂速度最慢、面积最小。术后第7天,各组实验动物皮瓣坏死区域稳定,成活与坏死界限基本清楚,远端均形成较硬的痂壳。成活皮肤质地颜色与周围完全一致,有毛发生长。4组动物中,VEGF和MSC联合应用组的皮瓣成活率最高。组织学检查可见MSC组真皮下毛细血管增多,肉芽组织及成纤维细胞增多,但均较VEGF组少;VEGF+MSC组皮瓣真皮下肉芽组织丰富、成纤维细胞增多、胶原纤维排列规整、新生毛细血管最多。以上实验结果证明了VEGF和MSC均可促进超比例随意皮瓣远蒂端新生血管的形成,提高皮瓣成活率。VEGF与MSC的联合应用对微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二者单独应用的情况,二者在提高超比例随意皮瓣成活率方面有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Robinson CJ, Stringer SE. The splice variants of vascular endothe-

lial growth factor(VEGF) and their receptors[J]. J Cell Sci, 2001,

114(5):853-865.

[2] Schultze-Mosgau S, Wehrhan F, R?del F, et al. Improved free vas-

cular graft survival in an irradiated surgical site following topical

application of rVEGF[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3, 57

(3):803-812.

[3] Friedenstein AJ, Gorskaja JF, Kulagina NN. Fibroblast precursors

in normal and irradiated mouse hematopoietic organs[J]. Exp He-

matol, 1976, 4(5):267-274.

[4] Saito T, Kuang JQ, Bittira B, et al. Xenotransplant cardiac chi-

mera: Immune tolerance ofstem cells[J]. Ann Thorac Surg,

2002, 74(1):19-24.

[5] Bos C, Delmas Y, Desmoulière A, et al. In vivo MR imaging of

intravascularly injected magnetically label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rat kidney and liver[J]. Radiology, 2004, 233(3):781-789.

[6] Mansilla E, Marin GH, Sturla F, et al.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re tolerized by mice and improve skin and spinal cord in-

juries[J]. Transplant Proc, 2005, 37(1):292-294.

[7] Spradling A, Drummond-Barbosa D, Kai T. Stem cells find their

niche[J]. Nature, 2001, 414(6859):98-104.

[8] Fang LJ, Fu XB, Sun TZ, et al.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on diffe-

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epidermal

cells in pig[J]. Chin J Traumatol, 2003, 6(4):212-214.

[9] 赵春华, 廖联明. 对成体干细胞可塑性的新认识及其在再生医

学中的意义[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3, 24(2):57-58.

篇2

一、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是指班干部在学校和教师的激励、引导下逐步学会自己处理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班委会、班级等方面事务的实践活动。那么,如何实施自主管理呢?

要组建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这是实施班干部自主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组建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并把班干部工作与班级工作统一起来,形成全班一盘棋的管理模式,就要改变原来的班干部选举方式,要在全班学生中考查学生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号召能力,动员那些能力强、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强、在同学中威信高的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竞选演讲、公开投票选出班干部。系统培训,细化各个成员的职责及相应的监督机制。班干部队伍组建完成后,学校、班主任要对班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引导班干部队伍的各个成员细化各自职责,并按照学校、班级要求制定出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工作计划。同时,班主任对这些班干部的工作既要放手大胆使用,又要及时指点引导,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和管理技巧。

班干部管理要取得成效,必须发挥班干部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也必须注意:自主管理不等于放手管理。在实施班干部自主管理时,班主任放手的程度是由班干部自主管理的水平决定的,班主任在其不同水平上的作用是不同的。我们所倡导的班干部自主管理,改变了以前的学生管理模式(教师——班干部——学生,班干部是中间环节),把学生的管理交给学生自己,自主管理的目的是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同时把班干部从权力角色变成“事与责任”的角色。

二、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相对刚性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是以制度和职权为条件,利用约束、监督、强制、惩罚等手段进行管理。然而对班干部的管理仅有刚性管理是不够的,中学班干部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校、班级内部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中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社会、家庭、学校、班级对学生的期望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班干部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的需要,也是中学生心理特征的需求。那么在班干部管理中如何实施“柔性管理”?cssci期刊目录

引入柔性的班干部组织结构,加强组织协调。传统的班干部组织结构是按照刚性管理的要求设计的,它强调职能分工,强调班主任对班干部、班干部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班干部和学生的信息、意见、建议通常通过层层的传达才能到达班主任那儿。这种组织结构随教育体制、管理体制的变化已不适应时代需求了,必须建立一种柔性的班干部组织结构,每一个班干部或学生的信息、意见、建议都可以通过简化了的组织结构直接向班主任传递,从而使组织的能力更加柔性化,有助于吸收不同特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人员结构最大限度的优化。同时,实施“柔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班干部与班主任相互对话,学生与班干部、学校管理者和行政领导也要参与进去。这就需要加强组织协调,明确相关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定期召开会议,查找班主任在班干部管理中非人本主义的表现,听取和研究学生的意见、建议,并就采纳和解决情况及时反馈。

三、引入柔性的班干部人员管理机制,发挥班干部的主体作用。废除原来的班干部岗位终身制,树立多向流动的人才观,推行岗位竞争,一方面要不断选拔优秀学生任班干部,另一方面对个别不适应班干部工作的学生进行培训和合理分流。同时,由于柔性管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所以必须探索发挥班干部主体地位的良性运转机制。如班主任对班干部采用说服教育、感情交流、心理沟通、激励尊重等手段进行内在管理,即柔性管理,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班主任的心愿和班级目标变为班干部的自觉行动,从根本上提高班干部管理的效能。

篇3

(二)老生班干部换届工作高校班干部任期一般为一学年,对于二、三年级的老生班干部换届而言,由于同学们经过一、两年时间的相处,学生之间都已经比较了解,在进行换届选举时运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绩效指标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s)技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KPI评价指标是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的系统考核体系,它通过考察被考核者工作绩效中的可量化的关键指标来对被考核者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对于班干部而言,KPI评价指标主要可以包括院系班级活动的参与度、本人的综合测评情况、领导与组织能力、对班级所作的工作与贡献、个人考勤、成绩、本人获奖情况、同宿舍同学的获奖情况、宿舍卫生状况等等。当然,在班级同学对新一届班干部候选人投票前要将KPI指标与班级全体同学进行充分讨论,通过后再进行投票。同时,针对学校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容不同,KPI指标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班干部的使用与培养

(一)引入试用期、充分理解权责关系,提高班干部使用水平在现代企业管理文化背景下我们对每一届班干部都要设定试用期。建议大一新生班干部为3个月左右,也就是大一上学期结束,这主要是考虑到新生班干部是刚进校不久就选拔出的,选举人对每位班干部的个性、特点、能力等情况掌握的不是很全面;对于每年换届产生的老生班干部而言,班干部的试用期建议在1个月左右。在试用期内,可以进一步考察班干部的德、智、体全面情况,了解他们的工作能力是否与所承担的职位相称;鼓励班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对试用期内表现不好、不称职、履行职责不到位或出现责任事故的班干部,应区别情况,采取取消或延长试用期等办法,把好转正关。同时,在班干部的使用过程中要做到权责分明,工作过程中权力尽量下放给班干部,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落实责任制,通过实践积极引导班干部充分理解权利和责任是相对应的,在充分享有班干部所具有的荣誉和权利的同时也应为班级承担相对应的责任,培养班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这样,班干部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班级的学生们也愿意为创建一个令人满意的、温馨的集体而努力。

(二)培养班干部社会化能力,以点带面,实现现代企业文化进班级在现代企业管理文化背景下开展的班干部使用和培养工作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班干部职场技能与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培养班干部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帮助班干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和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采用班干部传、帮、带的形式,以点带面,实现现代企业文化进班级,提高全体班级同学的社会化素养,形成他们基本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然,我们还要大胆放手让班干部管理班级,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积极创造机会让班干部树立一定的威信;对班干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班干部的管理

(一)建立健全投诉和监督机制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还未成熟,在开展某些工作时会出现意气用事、依性子做事的情况。所以要运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监督和投诉机制。定期不定期监督班干部的工作情况、检查班级管理记录,随时进行指导和帮助。比如在国家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主持会议的班干部最好是没有申请国家助学金的,且整个过程要接受辅导员和全班同学的监督;建立和健全投诉制度,积极引导班干部在开展班级工作中要谦心请教、认真学习及时采纳班级同学的正确意见,不搞一言堂,培养班干部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学期述职,设定动作,提高班干部工作水平我们在每学期末要组织班干部向全班同学进行述职,并给他们设置好规定动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必须要述职的内容,主要包括这学期工作的基本情况,比如:为班级所作的贡献、每个人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获奖、取得的收获、不足,下步工作计划等;在规定动作完成后,班干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工作性质的不同表达其他的内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选动作;每位班干部述职后还设置同学提问和建议的环节,帮助每一位班干部了解普通同学的心声、认识自身的不足,以便今后改进工作。在班干部述职工作完成后,必须要求每一位班干部结合口头呈述和同学提问的情况提交一份书面述职报告,使他们对下步工作计划进思考,并对述职报告规定格式。对班干部提交上来的述职报告我们必须认真阅读,从语法、结构、用词各方面对班干部进行指导,以进一步提高班干部的写作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班干述职也可以对班干部的思想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根据他们自身的发展趋势,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使用;对班干部本身而言,通过述职在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同时,可以使班干部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提升自身。

篇4

目前中职学校班干部管理存在各种问题,影响着班级建设和学生能力的提升。在本人所在的中职学校中,班干部定期改选的占较大部分,这基本符合大多数被调查学生的意愿。在对于班干部岗位职责的认知方面, 大多数班干部的职责是由辅导员或者班委或辅导员和班委商量决定的。在班干部职责明确度上,小部分的学生认为明确,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基本明确。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有超过10%的学生不知道班干部职责是怎样确定的,分别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班干部职责不明确或者不清楚他们的职责。这种情况会造成班级工作的协调难度加大和凝聚力建设的盲点。在班干部的考核方面,多数班级定期班会制度执行效果不够理想,而对于班干部的考核活动或考核制度存在缺失现象。在班干部培养方面,中职学校在班干部的培训上重视度不够,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班干部作用的发挥,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管理整体工作的开展。

2 如何选好班干部

班干部是中职学校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担负着一部分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以及辅助学校方针政策的执行等任务, 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更是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抓手。这样的一个重要群体,如何选好、如何培养好,关系着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大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职班级学生干部队伍,不仅关系到中职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关系到中职教育目标的实现, 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根据本人任职中职学校多年班主任的经验总结,我认为在班干部的选用上,推选制和直接委任制各有优缺点,应该在班级成立的各阶段灵活采用。在新生班级组成之初,组建一个班委会应该成为班务工作中比较迫切任务。可以采用直接委任制,先由班主任临时指定一名或几名学生担任班干部,以使班级工作能得到正常开展。在指定班干部时,班主任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在新生报到至开学前这段时间,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档案资料和自我评价,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经过一学期的观察和考验,班主任可以组织班干部的选举工作。首先应该结合班级学生成员的具体情况,同时组织干部推选班会,动员每位学生积极发言,让他们讲出对班干部的要求、希望和合格标准。综合各方意见和建议,总结出班干部的标准,即学习好、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身体好,平时积极锻炼身体;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言语表达能力,以便能开展班级工作,组织班级活动;思想品德好,能关心他人,大公无私,能真心实意地为同学、为班集体服务,在班上能起模范带头作用。

除了班主任直接任命制、学生推选制之外,还可以通过竞争制来选拔班干部。具体来说,就是请有意向的学生准备一份“假如我是班干部”的竞选演讲稿,让学生用精彩的演讲与实际行动去打动同学。竞选演讲这种方式很好,但主要适用于班级组建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承担责任的能力,也是对班干部的一种培养。通过竞选的方式,可以使当上班干部的学生感到自豪,并勇于担当。

3 如何培养好班干部

设计好岗位,明确好职责,便于班级的精细化管理。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给班干分工,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岗位,具体职责范围,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模型。班干部的岗位职责划分可以按照,班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副班长协助班长做好班上的工作,宣传、劳动、体育、文娱等委员都各司其职。

培训好干部,打造学习型班干部队伍。一方面班主任要耐心地对班干部进行培训,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可以借鉴其他学校的培训经验,观看学习相关的教学视频。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开展某些专项活动,提高班干部的某些方面的能力。

对班干部的管理,放手但不“甩手”。在培养班干部方面,班主任应该把握住“放手而不甩手”的原则:管大事,放小事;管主要,放次要;管目标,放过程,应用目标管理方法,细化班干部管理,从而使班级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放手的同时,班主任应该不时地提醒他们,由他们负责的每一项工作不会再有第二个人负责,他们的工作对于班级建设的重要。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开展工作。关心信任是培养班干部的根本。对班干部的工作,班主任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要注意利用各种场合表扬、宣传班干部的好人好事,在班级树立正确的言论导向。

科学考评,有效奖励。对班干部队伍,应该建立合理的考核体制, 实行有效的奖励机制。对于班干部考核,应该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采用群众评议和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班干部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特别要重视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考核。对于考核优秀的干部,应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授予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考核不合格的干部,要及时予以调整,从而建立能上能下的考核激励体制。

参考文献:

[1]杨秀莲: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策略,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2]唐汝宁:浅谈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青海教育,1996年第21期

篇5

在学校,很多老师其实不愿意兼任班主任,因为班主任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要备课上课,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要随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各种不良行为习惯,要联系家长共同教育问题学生……这种以班主任为主导的保姆式、警察式的班级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淡化了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不经意间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只有班主任才有权力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观念,所以班主任到岗则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一旦班主任因事或因病不能到岗,则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且无法较好解决,从而导致班级管理出现暂时的失控。

从学生角度上讲,传统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很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记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具体谈到学生自治的四个好处:第一,学生自治可以为修身伦理的实验。第二,学生自治能适应学生之需要。第三,学生自治能辅助风纪之进步。第四,学生自治能促进学生经验发展。这种“自治”就其实质而言是学生自主意识的运应和表达,是以班级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通过班主任的有效组织,放大班级管理的功能,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以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班级管理工作模式。

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班级自主管理,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认知感,提高班级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个体潜能和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有利于优良班集体建设,让学生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好处很多,那么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现状下,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呢?

一、加强舆论引导,在班级管理中实现以“法”治班

首先,班主任要通过班会和前期的具体行动让全班学生明白,服从班干部的工作安排,不是服从班干部的命令,而是服从于集体的需要,服从于规章制度的需要。其次,当有学生违反学校或班级的制度后,班主任尽可能由相关班干部出面,以班委会名义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理,并由班干部监督执行,同时班主任要逐渐淡化在整个过程中的影响,只是以督查的身份在事后对处理过程进行简单的询问,并适当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以此来锻炼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增加班干部的工作信心,确保班干部管理的有效实行,同时在全体学生头脑中不断强化自己服从的不是班干部本身,而是班级的规章制度的意识,并最终在班级中创建以“法”治班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班干部的威信,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在全体学生心目中树立班干部威信,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班干部工作能力和管理意识进行培养,让他们能根据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班级,尽可能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减少因个人情感和面子问题对相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而影响学生对班干部的认可,甚至当面或背后抵制班干部管理,最终降低班干部的工作威信,对今后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在班干部工作初期必须对全体强调,班干部管理或处理班级事务,因各种原因难免出错,即使感觉班干部的行为可能是错误的,也不能当面抵制,以致影响到班级正常事务或活动的开展。作为班集体一员,你可以在不影响班级事务或活动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及时向班长或班主任提出异议,但绝对不能因与班干部意见相左,或不满意班干部的工作安排而影响到班级事务或活动的开展。再次,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要及时公布各项事务的进程,特别是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依据,以确保信息公开透明,杜绝因个别学生想法相异或误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三、通过人人参与,让学生融入班级管理

要体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真正实现服从组织和领导,实现自我管理。首先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制订,通过用自己制订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管理自己,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其次,通过轮流上岗,让全体学生体验班级事务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提高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