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雕刻的艺术特点

雕刻的艺术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11 09:12: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雕刻的艺术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雕刻的艺术特点

篇1

1 景观环境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发展

在现代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良好的景观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景观环境为人们提供享受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展示城市良好形象,表现人们美好生活场景的平台,是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一种诠释。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是古代石雕艺术家们巧夺天工的精美艺术品,是传承和表达历史文化的记载,是人们了解历史,学习进步的有力凭证,更对现代环境景观环境的设计和营造有着参考和借鉴的作用,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将其运用于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中,不仅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也能够为现代环境景观设计增添色彩。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景观环境营造中,以其坚不可摧的优势,利用其美观大方的特点,营造个性鲜明、主题突出的景观环境,在现代景观环境的设计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运用能够更好地突出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功能性、艺术性等艺术表现力,能够为创造优秀的环境景观设计添砖加瓦,更好地满足功能需求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2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文化内涵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累和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民族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发生着变化,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民族特色也随本民族历史特征的发展而变化,各民族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着各自多种多样的艺术特点,能够很好地反应出一定时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出现,为展现区域民族文化特色,展现区域民族文化精神,有着其独特的、不可代替的艺术价值。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地域性文化内涵。我国地大物博,区域文化众多,是一个大群居、小聚居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区域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域性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和特点,石质景观雕塑艺术的地域性文化特色非常明显。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地域性文化还存在于各地区的石材和工艺上,由于各个地区的石材在质地、颜色、结构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使用中的方法和形式上也有所不同,也是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区域历史文化也随之变化,在历史文化的影响下,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发展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石质景观雕刻艺术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的不朽丰碑。在现代景观环境的设计中融入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品,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树立良好的城市历史文化形象,增强人们的历史文化意识。

3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设计表达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鲜明的主题、丰富的文化内涵出现在景观环境中,对景观环境进行装饰与点缀,石质景观雕刻艺术承载着历史赋予它的艺术表现力、承载着历史发展演变的文化内涵,对现代景观环境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篇2

陶瓷雕刻是运用陶土为材料,运用其材料的特殊性而衍生出独特的成型技法和陶艺语言。因陶艺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可塑性和模糊性。泥的可塑性是指泥与水相糅合在外力作用下形体发生改变,当外力解除后其形状保持不变,在干燥和水分排出的过程中整体收缩而外观不变。泥的可塑性是创作客体的特点,是泥本身所内含的物质的性能所决定的。模糊性是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对创作对象类属边界与形态不确定的思维。有着不确定性、偶发性。模糊性贯穿于作品的构思,在经过雕刻、圆雕、堆雕、镂雕、浮雕、捏雕、雕镶等种类的制作、烧成的整个过程。可塑性使成型成为可能,模糊性使陶艺创作充满灵性。陶瓷雕刻具体的表现形式总体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都是占有空间的形态艺术。是陶瓷雕刻艺术创作的灵魂与乐趣所在。

二、陶瓷圆雕空间的占有形态

陶瓷圆雕是雕塑家的感情思想及意识形态借助于陶瓷雕刻的语言形态来具体表达。是陶瓷雕刻的主要空间占有形式,是一种完全立体的陶瓷雕刻艺术品。它主要是借助雕刻内部的实体连接和自身的重心,摆放在具体的空间让人们四面八方多角度环绕式的欣赏,我的《十八罗汉》就是个典型的陶瓷圆雕艺术作品。每个罗汉的形象都独具特点,或庄严,或诙谐;或凝重,或灵动;或喜,或怒;或金刚怒目,或善目低眉。表情都自然生动,眼神亦富有神采,毫无矫揉造作之气。每个罗汉形象,它们的空间占有形态各有不同,但在任何角度都能打动欣赏者。作品构思严谨,寓情于理,章法洗练。圆雕另一较大的优势是它既能以一个独立的立体形式出现,也能够与其他艺术品相互结合运用,还能为装饰建筑的附属物件而出现。圆雕制作过程较为旋动,设计较为游动。在对圆雕进行造型设计时,既有单独式的,也有组合型的,正是这种丰富多变的摆放形式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艺术享受。

三、陶瓷浮雕的视觉形象

陶瓷浮雕是所谓陶艺语言的转换,是指创作者充分利用陶瓷材料的可塑性和相应的成型手法、釉色变化,把创作草图中的平面视觉形象或心中的造型意象转化成具有凸凹起伏效果的浮雕形象。形成或明或暗的错觉感来体现的,其感光面和转向面有所不同。在特定的角度上进行欣赏,具有较为独特的艺术价值。陶瓷浮雕作为以陶瓷材料为媒介制作的介于雕刻与绘画之间平面关系,它相对于圆雕而言,具有本质的不同。浮雕表现的是“在真实性的可视空间上的一种假象”。当浮雕借助于特定的灯光照射时,其营造出来的气氛效果更好。尤其是堆雕,它的明暗度和立体空间更强。堆雕是浮雕的同一个种类,因堆雕是在陶瓷表面进行的一些堆砌,它的表面的凸起相对要高于浅浮雕,因而又被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但是在具体制作的过程中也有两者工艺相结合的情况。堆釉原用毛笔蘸取白釉浆在施好色釉的坯体上堆填纹样,堆釉因釉料在高温烧炼中会流动,故画面形象必须概括简练,不能太细。但釉质透明,可充分利用其特点来表现物体轻重、厚薄等不同质感,让直立的瓷面有景深凸起的效果。我的堆雕《松亭会友图》就是采用了以上工艺制作而成。瓷雕在具体的空间艺术美方面,不管是浮雕还是圆雕都能够以一种极其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圆雕和浮雕往往是搭配使用的,其空间占有形式上往往是以浮雕作为装饰背景,以圆雕来进行有力的塑造。只有圆雕与浮雕在空间占有形式上的有效结合才能使雕刻空间艺术表现得更加完美。

四、陶瓷雕刻的主要空间艺术特征

随着陶瓷雕刻艺术的更新,其主导功用及实用逐渐增强,审美性逐渐弱化。审美性的弱化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现代人们对自由及简单生活的追求。陶瓷雕刻在现代社会中较为常见,也较为接近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不论是大型宗教仪式还是日常生活中储蓄的生活用品,都可以见到雕刻作品在空间上的自由性、灵动性和表现性。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的陶瓷雕刻有所不同。相对而言,现代雕刻更加强调气势与神韵的追求,而对细节方面的刻画则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陶瓷雕刻家往往在雕刻的过程中会给人以一气呵成的艺术感,并赐予艺术品以灵魂,根据自身的真实体验以及对真实物象的理解感悟,通过添加艺术效果,最终以艺术雕刻的方式自由体现。因此,这种陶瓷雕刻特殊的表现性就体现在现代陶瓷雕刻家以明快而又夸张的手法,将事物的具象和神韵凸显出来,使观赏者在欣赏过后回味无穷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随着陶瓷雕刻艺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陶瓷雕刻作品也表现出了更多的动态美和平实美。在进行陶瓷艺术品的雕刻时,艺术家往往以雕刻的空间静态之美呈现给观赏者,以获得动态的感觉,使每个观赏者在作品中品出不同感受,随心而变,这样带给的是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换取欣赏者的情趣,以致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篇3

用雕刻凹版和凹印油墨印制出来的印刷品,粗线条墨层厚实、在纸面上形成凸出感,并有光泽,不同于其它的版画;细线条在雕刻师的精心创作和雕刻下,细如毫发,点线的处理精到有致、变化丰富,用手指轻轻抚摸时有明显的手感;在光线下用放大镜观察雕版印刷的点子和线条,有折射反光,犹如一幅优美的浮雕作品。

当今世界上各国的钞票、重要的人物、风景邮票、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一般都采用雕刻凹版来印刷,使用雕刻凹版和凹印油墨印制出来的钞券印刷品,增添了技术与艺术,工艺与防伪,传统与视觉效果有机结合的独到的特点,成为一道亮丽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风景线。

雕刻凹版画《清明上河图》

雕刻凹版《清明上河图》,采用现代凹版雕刻技法,通过粗细相间、疏密有序的雕刻凹印线条加以演绎。画中的人物、牲畜、船只、楼宇、车辆,树木和桥梁等在原作的基础上都通过雕刻线条被赋予了新的层次感,生动再现了这幅宏伟的画卷。

雕刻凹版《清明上河图》是由我国钞券原版雕刻专业的十三名雕刻师经过五年时间精心创作而成,雕刻师将传统手工雕刻技法与现代凹印工艺相结合,充分发挥凹版雕刻特有的三维点线效果,表现了《清明上河图》恢宏的气势和巧夺天工的艺术神韵。

该作品以二比一的比例缩小再现,使收藏者能更方便、更清晰地观赏作品的全貌和细节,也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独特的凹版雕刻工艺所具有的艺术特质和防伪功能。

材质:纸质画芯

规格:225x475 mm

电话:曲振荣 13701188738

参考价格:1200元

雕刻凹版画《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我国美术史中的一幅经典画作,表现了唐代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面,全画气脉相连,节奏鲜明,充满了舒逸,闲适,勃勃生机。

该作品由六位雕刻师采用凹版雕刻技法对原图进行艺术再创作,结合胶、凹套印的印制工艺制作而成,重现了《虢国夫人游春图》的风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世人诠释了雕刻凹版工艺具有的艺术特质和防伪功能,其工艺精湛性和不可复制性令整套产品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材质:纸质画芯,实木装裱

规格:335x745mm

电话:曲振荣 13701188738

参考价格:800元

雕刻凹版画《卢沟运筏图》

《卢沟运筏图》描写了元代大都西郊通往华北平原及南方的卢沟桥的真实景象,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描绘北京卢沟桥周边繁盛景象的写实图。

整幅画面,长桥高卧,桥上车马不绝,行人接踵,桥东酒亭客舍林立,帘幌迎风高挑,茶肆酒馆排列相间;桥西人马簇拥,市集兴旺,热闹非凡,充分反映了元朝时期卢沟桥周围繁荣的景象。

该产品以《卢沟运筏图》为创作蓝本,由八位雕刻师采用凹版雕刻技法对原图进行艺术再创作,结合胶、凹套印印制工艺制作而成,重现了《卢沟运筏图》的风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世人诠释了雕刻凹版工艺具有的艺术特质和防伪功能,其工艺精湛性和不可复制性令整套产品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材质:纸质画芯,实木装裱

规格:515x735mm

篇4

一、汉白玉艺术雕刻行业发展的研究背景

宝兴县素有“石材王国”、“石材博物馆”的美誉,拥有“宝兴白”、“青花白”、“东方白”等名贵石材30余种,储量达30亿立方米。其中最为著名的“宝兴白”汉白玉因储量丰富、洁白无瑕、质地细腻、抗折性强、硬度大、出材率高等特点闻名于世,与意大利“卡拉拉白”相媲美,享有“天下第一白”的美誉。宝兴县依托丰富的石材资源,建立灵关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已达200余家,被四川省经信委评为省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雅安石雕,始于汉朝,兴于唐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享誉海内外,素有“雕刻之乡”的美称。位于四川雅安市高颐阙前的石狮子,芦山县樊敏阙前的石兽,都是东汉时期的遗物,其中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狮子,足以说明雅安雕塑雕刻的悠久历史。宝兴县的外郎石砚在清代更被定为"贡砚"。雅安雕塑的技艺在宝兴一直传承延续,宝兴县在2014年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石雕艺术)之乡”。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迎来一个关键时期,人们对于精神层面享受的追求,进一步提高了对于旅游的需求。科技的推动和产业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加深了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联系。而汉白玉雕刻文化突破以往的建筑意义,被广泛应用于艺术雕刻行业和旅游行业,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汉白玉自身的条件优势,另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内容,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带动产业经济发展。

艺术雕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增加旅游特点,还实现了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来看,我国石材产业发展较缓慢,企业效益增长不够快速、产品集约化程度较低。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首先就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注重品牌影响力,要保证汉白玉雕刻产业发展还需要大力开拓销售渠道、规范经营行为,积极寻求外部环境的支持。二十一世纪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促进了雕刻艺术产业发展,为其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石材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全球对于石材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我国石材加工历史久远、经验丰富,汉白玉品质很高,但加工工艺和配套机制上尚且不够完善,无法实现产品的效益最大化,汉白玉资源不能做到充分利用。雕刻艺术作为我国的传统石材加工艺术手段,闻名已久,汉白玉雕刻产业充分结合了石材本身材料优势与雕刻艺术手段的观赏价值,可以结合旅游业的消费需求,实现经济的双向增长。

二、雕刻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

(一)雕刻业发展需求

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促进了产业形态的变化和进步,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制约了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雕刻产业的发展需要积极转换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生产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更新。我国的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发展需要积极融合其他产业元素,实现产品之间的融合,依靠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解决好雕刻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雕刻产业发展。

(二)旅游业发展需求

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情况虽然还比较乐观,旅游经济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但旅游行业本身也需要积极进行产品的升级和转型。旅游业发展的状态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例如旅游业与农业经济相结合,实现农家乐和生态旅游,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行业的发展和升级。又比如,旅游业与时下流行的动漫产业结合,实现动漫旅游,这种新的发展形势大大引起了人们的旅游兴。事实上,旅游行业的融合性较高,单一发展的局限性较大,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变,需要结合旅游业本身的行业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有效融合其他行业,实现经济互惠、增长。

(三)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根据市场需要对旅游业的发展形势进行积极调整,旅游市场需要注入新鲜元素,汉白玉的艺术雕刻市场也需要其他经济发展形势的支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旅游的体验不只是停留在观光上,人们需要多方面的进行消费升级,比如动漫旅游、疗养旅游、影视旅游等,在旅游消费产品上也应该多样化,应该从一般的土特产、古董字画上适当的转移到艺术雕刻上面来,增加人们对于我国传统雕刻手艺的了解和关注,提高艺术雕刻品的市场价值。

三、汉白玉雕刻业和旅游业相融合产生的效益

实现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一方面可以大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又可以弥补产业自身发展的不足。目前,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是社会的关注和市场的支持,而旅游业的市场资源丰富,但旅游业本身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元素,因此可以充分融合汉白玉艺术雕刻业和旅游业,取长补短,努力实现产业效益的增长和市场价值的提升。

(一)市场效益

产品融合可以促使产业链的重新组合,各产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更高层次的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当消费者认可和支持某种产品之后就会形成一种市场效应。汉白玉艺术雕刻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较高,但一直没有好的宣传手段,导致人们对它认识不足,市场地位不高。因此,可以充分结合旅游业的发展特点,使人们更多的了解艺术、认可艺术,可以采用艺术展的形式,让游客游览、观赏,导游可以为汉白玉的石材特征和相关艺术发展历史做出讲解,让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汉白玉的市场价值。另外在特产、纪念品购买上也可以为游客做出一些引导,这样不仅为旅游业发展增加新的环节和内容,还为汉白玉的艺术雕刻做了市场宣传,实现雕刻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的市场效益。

当前人们实现旅游消费的主要目的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观赏、学习,考虑到旅游产品的丰富多样性和市场灵活性,需要不断满足人们旅游的体验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人们已经开始追求更多的精神享受,需要更多的文化内涵体验。而汉白玉的艺术雕刻产品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艺术意义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精神消费需求,因此,充分融合汉白玉艺术雕刻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就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欲望,实现产业间的互惠互利。

(二)产业效益

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起步不算晚,但发展水平一直不高。事实上,我国石材雕刻艺术历史久远,艺术手段和艺术价值都极高,一直没能有效的发展起来主要还是在产品消费市场占有率不够高,导致产业效益低下。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但从长远考虑,若产品结构一直较为单一、落后,不能在旅游内容和旅游形式上作出有效更改和创新,其发展势必停滞不前,甚至会造成产业的逐步衰落。

因此,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将旅游业的行业元素有效注入汉白玉的艺术雕刻业中,可以增加我国石材雕刻的发展动力,为产品的艺术雕刻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另外,这种结合方式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创新内容,丰富其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将我国的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与时下较为流行的旅游行业相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手段,实现了产业间的效益增长。

(三)经济效益

汉白玉的艺术雕刻行业发展主要依靠雕刻手法、雕刻创意和雕刻技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这种文化创意性产业得不到快速发展主要还是因为人们对于汉白玉文化了解较少、得不到足够的市场支持,因此经济效益增长缓慢。要想促进产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就要积极转变发展模式,更新产品内容,有力结合其他产业的发展特点。旅游业的发展较好,市场认可率和支持率都较高,但文化内涵不足,精神性的消费价值不高,需要改变落后的旅游服务方式,注入新鲜血液,增加新的旅游内容,丰富其文化内涵。石雕、木雕等都是传统艺术雕刻手法,可以充分融合到旅游环节中去,像汉白玉的观赏性不言而喻,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可以有效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从而进一步实现旅游带动雕刻业发展,雕刻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经济增长。

四、汉白玉雕刻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支持条件

(一)政治条件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国家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出台相关政策和要求,为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方向和基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提倡发展多元化的经济。

在2013年芦山4.20芦山强烈地震后,根据国务院《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将雅安市宝兴县灵关镇建设为“灵关石城”4A级景区,并大力扶持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的发展,投资0.55亿元建设灵关石城汉白玉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内设有石雕工艺品示范加工厂(区)、石雕文化培训中心、石雕工艺品展示中心、艺术创意中心,石雕文化广场及石雕艺术走廊等。另在灵关石城还建有多条集中展示汉白玉石雕文化的“石雕产业一条街”、“石雕文化商业步行街”。

在国家的政治大环境要求之下,政府出台相关文件为旅游业和雕刻业的融合提供了足够的政策支持和政治保障。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文化意味浓厚,属于工艺美术的一种,融合到旅游业中,可以增加人们的艺术趣味。国家支持旅游业和雕刻业的融合,也是看中了它们各自的市场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

(二)经济条件

经济的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原动力。不管是旅游业还是艺术雕刻行业,都需要在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实现产业效益的增长。经济全球化下,我国不断加深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和合作,为经济大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发展机遇,各产业要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发展就要在生存中学会进步,在进步中迎接挑战。

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第三产业,政府不断予以旅游灾后重建项目财政上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它的发展前景较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旅游业的市场效益日益增加,要实现长久有效的发展,必须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下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融合其他产业的特点,实现改革、变通。而艺术雕刻产业很好的满足了当前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只有有效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和互补,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行业发展、经济增长。

(三)社会条件

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地发生变化,基本的物质消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了更好地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人们已经从传统的物质消费需求转变到精神消费需求上来了。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人们工作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生存,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这也为旅游业和艺术雕刻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基础。

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社会条件也包括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人们休闲态度的转变。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使汉白玉艺术雕刻技术不断成熟和进步,突出其工艺性和观赏性;人们的消费态度变化也为汉白玉雕刻产业打开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汉白玉雕刻要实现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就要抓住机遇,在提供的良好社会条件基础上,充分融合旅游业的发展优势,打开市场、稳步发展。

五、结语

篇5

国内外关于“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研究”有关的课题研究和论文也比较多。中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已逐步发展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生活韵味的民间现代绘画艺术。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绘画、雕刻、剪纸艺术的特点。因此卓尼地区进行“家乡美-卓尼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的整合运用研究”很有必要。

一、卓尼地区进行“家乡美-卓尼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

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的整合运用研究”的必要性对于卓尼藏汉杂居特殊地域,民间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资源,关于“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研究”还是个空白。发达地区绘画艺术教育实践开展得比较早,成果鲜明,而民族贫困地区学校绘画艺术教育还相当滞后,因为受经济条件、地域的制约,卓尼藏区民间传统绘画艺术资源在学校艺术教育中未能被重视和运用,使卓尼民族民间绘画艺术在学校教育中缺失。藏族地区民间绘画、雕刻、剪纸等艺术文化正面临着消逝的危机。“家乡美———卓尼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的整合运用研究”对传承、发扬和保护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卓尼藏区民间绘画、雕刻、剪纸、刺绣等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搞这项校本课题的目的是挖掘和开发本地区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资源,形成一定的绘画教育体系,将其资源有效地运用于美术教育校本课程中,使学校绘画艺术教育贴近民族文化,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对学生起到“家乡美”人文教育,提高青少年学习绘画的兴趣,为传承和发扬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起一定的奠基作用。

篇6

2书雕艺术发展现状分析

书雕作为一种艺术形态,书便是它的载体。一本本普通的书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力和雕刻,将思想倾注其中,变成一件完美的作品,它就是书雕。书雕是一种以书籍为媒材,雕刻家使用刻刀、镊子和剪刀等工具,将废旧的书本经过一番精心加工,打造出的精美绝伦的立体书雕。书雕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立体书,它们大多出现在童话故事书里。翻开每一页,都会出现一个立体造型,这些立体造型都与内容有一定的关联,一般都是根据内容设计相关的立体故事场景。这种内页立体设计到现在还一直被运用于各种书籍的设计中,非常普遍。第二种是将整本书当做材料,进行雕刻,这种雕刻不建立在书的内容之上,它只是把书本当做载体,将雕刻附在其上,将书本雕刻成山峦、岩洞,利用书的层叠感,刻意使雕刻更加逼真,这点是大理石、玻璃钢等材料无法比拟的,尤其是西方的古典书籍,装订厚且精美,与生俱来的时代感是制作书雕的不二选择。第三种书雕,它们不拘于书的内容,也不拘于雕刻工艺,艺术家完全依靠想象力,使用不同的工具将书打造成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3书雕艺术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构成要素

3.1书雕艺术设计的基本规律

书雕是经过复杂的构思,利用书页的雕刻、曲折、叠压而形成的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艺术效果,通过书籍的自身特点与艺术相结合。书雕具有简洁、环保等特点,而且容易保存,不易腐坏。书雕分单色书雕和多色书雕,单色书雕具有单纯和典雅的视觉感,主要是利用书页的几何组成所产生的立体感来体现本身的艺术形式;多色书雕可产生丰富的色彩组合,可以利用颜色的冷暖、明暗等对比来表现本身的形式。书雕还可以分为平面书雕和立体书雕,平面书雕主要是利用雕刻的手法通过阴阳的镂空效果表现,使每一页纸有不同的图案,组合起来产生前后远近的空间感;立体书雕则是运用书页的曲折、叠压或者将书整本雕刻等手法表现。

3.2书雕的材料表现特点

书雕主要材料是厚厚的书籍。“书”通常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合。书籍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为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书写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装帧形式,以及形态方面,也在不断变化与变更。书籍的色彩同样也是书雕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书籍的颜色雕刻出的作品,色彩与雕刻的外形浑然天成。例如使用古老泛黄的书籍雕刻出的群山,能呈现出山峰的苍茫伟岸;再例如,通过书中的彩页逐层雕刻,可以雕刻出生动灵活的作品。

篇7

1前言

在我国古代传统建筑里,非常重视装饰艺术。尤其是在民族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在建筑装饰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在建筑装饰艺术上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工艺水平和材料质感等特点上,同时吸收了我国古代的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以及各种书法、纹样和一些图案等特点,使得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完美和协调。

2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纹样艺术文化传承分析

我国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纹样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其具有较为广泛的题材,同时在形式上多种多样,比较有丰富的内涵,在其他艺术形式上无法替代。我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纹样在传承方面,具有较多的现实意义。因此,要重新认识并注重纹样艺术的传承。在传统建筑中的梁柱以及各种柱基础上,加上门窗和檐口等地方,都会进行雕刻一些人物和山水,尤其是雕刻的一些花草和各种动物、传说故事等等,这些纹样的雕刻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在建筑中的单调感,使得建筑物具有丰富的表现意味。建筑纹样在雕刻艺术上的表现和模仿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同时具有丰富的力量,例如利用蝙蝠和磬石,是为了谐音寓意福庆的意义,用花瓶和鹌鹑来表现和象征平安的象征。利用石子和玉如意来表现事事如意的象征意味。这些动物在寓意上利用汉字的谐音来组成吉祥话。这是古人趋吉避凶的生动表现。而我们现代人对于美好的祝愿和幸福的向往不亚于古人,从对传统折射出的纹样寓意也能应用于现代纹样设计。例如,在纹样设计中的几何纹以及冰裂纹和各种纹样,都是明显继承古代文化设计的,这些纹样在现代建筑中直接应用在纹样装饰设计上。例如,某地博物馆在建筑上就采取了一些吉祥纹样,使得建筑设计在整体上显示出和传统文化的浸。

3建筑装饰中的色彩艺术文化传承分析

在我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色彩方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这些设计在朝代的更替中不断的发展和成熟,最终形成了多样化的色彩装饰艺术。对于不同建筑要运用不同的色彩。色彩运用方面,我国历来强调的是建筑应与环境和谐的统一在一起,例如对于刁娇柳的建筑,这种建筑就是典型的色彩建筑装饰,不仅和环境融为一体,而且还具有美学意味。需要说明的是色彩的运用表现出较严厉的等级观念,红色的运用属于较高礼仪的运用,对于庶民的房舍是不允许用彩色装饰以及斗拱等建立的。而皇室宫殿可以应用色彩艳丽的红色粉刷墙壁,用黄色的琉璃作为屋顶瓦片。体现出的皇家的威严和气势,用这些纯度较高的色彩,正是有利于表现出这些象征意义。在现代建筑装饰中,可以体现出色彩文化的传承的有北京饭店,其室内的设计应用中,选了很多红、绿和黄等传统的色彩,在表现手法方面,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意味,表现出民族的文化传承特点。尤其是上海世博会时,中国馆的建筑就运用了红色作为主体颜色,世人称之为中国红。这种色彩的运用,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等方面体现出现代化的诠释,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手法,经过大胆的设计,传达出古代优秀的中国建筑艺术文化。而民间的徽派建筑,则体现出淡雅风格,尤其是利用黑白色彩,表现了山水墨画的独特意境之美。这些色彩的运用,在现代建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北京的香山饭店,就是利用这种色彩元素装饰的文化艺术风格,这种建筑装饰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在现代化的表现方式方式上,使得传统和现代融为一体,表现出文化上的传承。在钢结构设计中应用开放式,同时在选择材料时,用到许多玻璃材质,再用白色的墙壁设为主色调,使得建筑风格和建筑色彩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味,体现了我国民间高度的色彩艺术特点。

4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

建筑雕刻装饰艺术在我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占有一定的重要的发展地位,尤其是建筑中的一些功能定位和审美要求上,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即木雕和石雕、砖雕等。这些雕刻中的木雕一般是利用木材与其他相关材料雕刻的,主要应用到建筑的柱子以及梁柱和各种檩条、枋和椽子等物件上,在这些建筑部位运用各种图案进行丰富的布置和刻画,展现出良好的建筑雕刻艺术。使其表现出古朴和秀丽,庄严和富贵的美学风格,同时也表现了建筑艺术的良好感染力以及表现力。在运用石雕方面,传统建筑艺术用石雕表现了我国建筑的丰富艺术,用这种不容易消失的方式,记录古代人们的雕刻艺术。由于石头具有坚硬的外表,同时对风雨和霜雪的侵蚀比较强耐。因此,这种石雕方式来进行建筑雕刻艺术,是非常流行的。例如,在很多台阶以及柱础等建筑中的石雕非常之多,且雕刻具有较高的价值和美学意义。这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在砖雕方面,主要是模仿石雕而派生而来的。这种雕刻艺术比石雕更加节省材料和省去很多工作,对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较多的利益。而这种砖雕一般在寺庙以及墓室和各种其他住宅上的墙面,这种雕刻的艺术主要体现在对一些人物的刻画以及各种山水、花鸟、走兽等的刻画上。例如,雕刻一些麒麟送子、龙凤呈祥、佛教图像等,都寄托了美好的寓意。目前,很多大型建筑物,都不同程度的运用了这些传统的雕刻技术,一些大型公园和各种起居室,有的就运用了这些木雕、石雕和砖雕艺术来表现和装饰。尤其是在油漆栏杆以及屏风、各种雕花板和壁饰等方面都运用到了这些装饰。这些传统的雕刻装饰艺术以及传统的纹样和色彩装饰艺术,都体现了我国淋漓尽致的传统文化,是对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文化继承。在目前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利用传统艺术,使得建筑风格表现出优秀的文化继承和发展,针对装饰材料的发挥以及传统艺术的结合,在现代化发展中,将古代和现代相结合,在传统建筑装饰的基础上不断地运用各种技术手法,充分表现无比丰富的艺术风格,将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带进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5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化的今天仍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推陈出新方面,在文化传承方面,以及在继承和创造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和作用。建筑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更要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在建筑艺术的传承文化方面,应该虚心向古人学习,利用传统文化魅力,不断地开创出新的技术和观念,将传统艺术文化继承下来,对装饰色彩和纹样、雕刻等的艺术元素进行充分的融合,使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糅合到一起,使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现代获得巨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篇8

莆田木雕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的一枝奇葩,呈现出高度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具有着厚重博大、细藏精深的文化价值。它是艺人们的智慧、技艺和审美情趣三者之间完美融合的结晶,是在各个时期杰出的艺人们努力地传承以及不断融入新潮的构思、新的生活元素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民间艺术,具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精湛的木雕雕艺,以精微透雕、精细圆雕的独特传统工艺而久负盛名,众多优秀的传统民间工艺,都秉持着做工细腻、风格典雅和造型逼真为自己的创作理念而代代相传,渐渐地成为莆田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莆田木雕艺术的特点形成有着悠远、浓厚的历史积淀。莆田木雕艺术最早有记载的是始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传统风格。唐初,莆田的寺庙已有简朴的木雕建筑装饰、佛像、圣经等,这是精雕细刻艺术特点发展的萌芽时期;宋末元初,艺人们所刻人物、花卉等题材的围屏、栏杆以及许多木雕古玩、乐器、家具等,均显现出精妙生动韵味,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则是木雕妈祖圣像,以精细圆雕的工艺为主,塑造了妈祖圆润、姣好的脸型,秀润挺拔的衣褶处理,整体端庄稳重而不乏亲切感,极富世俗人情味。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妈祖的形象,其木雕刀法洗练,也是目前最早木雕妈祖像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尊人物雕刻,也反应出此时的雕刻技法已相当成熟,在形成自己的特色中迈进。明清是莆田木雕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以细腻的圆雕和精致的透雕为代表的工艺已渐渐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寺庙建筑装饰、普通民居建筑装饰、各种式样的家具、各具特色的佛像佛具等方面,尤其在圆雕佛像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成为了莆田木雕艺术中一道经久弥新的风景线。

木雕艺术是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手段,莆田木雕艺术不仅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处处散发着山水诗画般的灵气。莆田的木雕以精微透雕而著称,其特点是层次重叠、精致细腻、古朴典雅,无数的优秀作品可谓是延绵不绝。此艺术特点所产生的如此美妙的意境与中国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有着重要的关系。国画是一种讲究线条笔墨、写意效果、意向传情的艺术表现形式。两种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点,这也是众多杰出的民间艺术大师们不懈追求的艺术境界。在清代,一代名师廖熙擅长于人物、刻花,工精刀挺。他善于书画,融合中国绘画于民间雕刻之中,木雕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层次。20世纪30、40年代,民间名匠如朱榜首、陈仙阁等人配合著名画匠刘荣嶙等,融入国画大师李耕的人物画意韵,结合圆、透、浮雕技艺,形成以莆式武将造型为特色的人物风格,在涵江区江口镇圆下村关帝庙等处寺庙、民居留下许多供后人观赏、借鉴的人物造型及建筑装饰的传世杰作,作品题材内容丰富多样,有、民间传说、莆仙戏曲、古代传记、祥禽瑞兽、花草虫鱼、民间图案等,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内容。作为新时代的木雕创作者,始终紧紧地将这两种艺术形式抓在一起。如作品黄花梨木《招财进宝》,是追求将国画的写意性和木雕的工艺性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使整件作品结构布局丰富协调,造型精巧别致,雕刻细腻精致,风格古朴典雅,谱写着和谐的韵律,疏朗中有细微,精致中现韵味,酣畅淋漓地把莆田木雕的圆雕、透雕的精细特点和写意式的浮雕完美的融合出来,清晰地呈现在一个作品中。《招财进宝》作品以越南黄花梨为材质,将置身于茂密山林的弥勒佛活灵活现的刻画了出来;弥勒佛或手捧财宝、或嬉戏欢闹,整个场面欢快喜庆,蕴含着美好的寓意。特别是弥勒佛的形态也雕刻得须眉毕现,衣纹线条流畅清晰,表情丰富而生动,无形中增添了活跃的色彩。在场景布置中,注重虚实主次、线条的分割,层次节奏的处理,追求国画的严谨与变化,使整个构图饱满而均衡,闪现出一个景物丰富、气氛热闹、深远而又广阔的场景。

莆田木雕艺术精雕细刻的特点,除了睿智的木雕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之外,还与他们选取当地的“龙眼果木”作为材质有关系,增添了地域化的个性,让人们在感受木雕艺术精美的同时,也在享受着莆田地区古老艺术的魅力。龙眼木是盛产于莆田的主要果树之一,其木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特别是根部奇形怪状,虬根疤节,姿态万千,为雕刻之良才。龙眼木质地坚硬,木雕艺人在进行细节的雕刻时也不易造成断裂的情况,可以在材料面上反复地进行细节重复雕刻,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木雕艺人们因势度形,根据龙眼木根部的曲折疤节,雕成各类的人物、花草鸟兽等,大都呈现出造型生动稳重,层次重叠丰富、构图饱满富有生气。细腻精致的刀法雕刻,展现出质朴、典雅、古色古香的特色,使之成为精美的木雕工艺品。其中人物雕刻作品神形兼备、动态逼真,讲求面部神韵,衣纹柔软;在遵循人体结构的前提下顺着材质的纹理、形态的趋势,进行适度的加工,通过疏密、起伏、粗细、虚实等衣纹变化以使人物气韵生动,意味浓厚。譬如仕女的脸部圆润端庄,平稳的线条使其面部表情更加温柔可人;成群的仙佛形态各异,精致雕刻的衣纹飘动有致;富有气魄的武将,盔甲花饰似翻涌澎湃的海浪,变化无穷。蕴藏着莆田风土人情的龙眼木雕,是凝结着莆田人精神气脉的艺术真品,是千百年来祖辈的智慧和情感的凝结,这是一种地方艺术个性的展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发扬。

篇9

中图分类号:J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13-02

木雕在中国的历史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木雕工艺的传承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其中,木雕工艺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有着强烈的文化底蕴,对我国的艺术传统的观念和发展方向都有很大的贡献。木雕也是一种利用木质的材料进行艺术表现的方式,其内容表现丰富,变化多,存在的形式也十分的广泛,因此下面我们就木工艺的特色和风格进行研究。

一、木雕工艺的特点

木雕最大的特点就是展示了中国民间美术性,在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当中通过具体的艺术形式来展示出美学的观念和价值走向,这样的特点也就注定了木雕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木雕特色,在表现的手法和制作的工艺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其中相同的都是木雕的艺术价值和其独有的实用性能。

中国现有的木雕形式很多,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包括有浙江、广东、福建、上海以及南京等等,这些城市因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得根雕的艺术发展不相同,但是都有各自的特点存在,也不断在发展中沿袭了传统的制作方法,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的发展起来。其中不乏一些制作者将木雕艺术的技法不断的完善更具有时代感,也很具有地方特色。其具体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木雕的题材多样。木雕在选材上较为严格,后期出产的作品也有着不同的样式,题材的多样性变形在对于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的刻画上,不是拘泥于单一的一种表现方式。只要是文人所想象到的都可以雕刻出来。比如一些山禽野兽、民族风情、地域特色等等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都可以具体的表现出来,而且一些抽象的,艺术感较强的事物也可以通过具体的形式展示在人们面前。这也就是给了木雕雕刻家很大的发展空间,舞台越大,艺术水平就发展的越好。这也就是我国的木雕艺术发展如此之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木雕工艺的构思新颖。在木雕的创作中选材可以十分的广泛,同时创意想象的空间也不会受到任何的禁锢。在画面感上更加追求一种抽象和复杂。在一些的人物和事情相互串联当中,将人物刻画的更为逼真,样貌也不出现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一些细节如眼神、举止和服装方面都是非常的讲究,甚至有的要求不再是逼真,更是达到了传神的效果。艺术家在木雕的整体造型中的权衡和构思也不再是一味的按照规定进行,但是其遵循的思路还是严密、认真。在木雕的构图中,以往的多点的透视方法一直从古传承下来,使得人物作品中的故事更加跌宕起伏,人物的样貌更加的细腻,通过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相互的结合在一张画面中,给人有强烈的立体感,层次分明,通过一些细部的连接在一起,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3.木雕的雕刻技术不断更新。木雕的技法已经流传了很久,其中很多技法也在不断的变换,各地不同的地方特色导致很多技法也不是单一存在了,相互的融合使得木雕技法给人更多的意想不到之处。雕刻的精细和创意一直都是木雕最为看重的过程,对于一些结构组织严密,雕刻精致的作品就是上层作品,也会受到人们所喜爱。在雕刻技术中有圆雕、浮雕、深雕、浅雕、镂空雕及线刻等技法的运用,这些技法都是可以单独形成一系列和一整套的雕刻工艺。这些雕刻的技法当中要数通雕的技法最为精湛、也最具时代特点,它具体在雕刻中呈现3-6个层次,也可以划分为3-6层,其中雕刻以镂空为主,在表现一些园林的亭台和花园最为合适,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被人称为“多层镂通、剔透玲珑”。这种说法的印证最好的实例就是在我们福建地区的龙眼木雕,它是以三维立体模型作为木雕的形式,其中以圆雕、精微细刻和三重透雕等基本技法见长。东阳木雕讲究的是点、线、面的精细雕刻,不同的细节表现手法来达到整体的平衡感和美学的要求,从而最终到达艺术的追求。

二、木雕的艺术表现形式

木雕的艺术在很多地方也是一种意境的表现形式,是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通过主观的意识转换为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形式来完成木雕工艺。这样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成熟起来。现代的木雕工艺者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对于雕刻的想法也有很大的不同,不再只是限于对于一些人物、风景的临摹,而是通过艺术的手段让这些事实存在的事物更加的传神和具有生机,不仅仅是展示,更是一种交流。

这样的目的是让观赏者可以通过细细的观赏和对作品的把玩来达到精神交流的效果。这里的抽象概念大多是以艺术家在制作木雕的过程中把握木雕的整体感,突出自然的元素,将木头的原始自然美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并且对于材料的独有的肌理纹路又不同于其他木雕的处理方式,将表现的形式重点放在对于木雕的制作工艺中的雕刻线条和色彩的选择都要拿捏得当。更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将艺术手段在韵律中显现出来,让欣赏者在观赏的过程中有情绪上的感染,用艺术品展示的方式来表现出对于人生价值的体现和对于生命美好的追求。

木雕的艺术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完成无限的想象。木雕也是一项较为综合和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是有绘画方面的美感,还要有空间的想象能力。首先是绘画能力,木雕艺术家对于绘画的功底要有一定的造诣,在构图中要结合以往的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工艺性和木雕工艺的写意性相互的融合,将主要成分刻画的生动、突出,将次要部分做到辅助不失当。线条的强弱展示出了结构的虚实,将各个部分的关系处理得当,尤其注意主次、大小和深浅。这里提到的深浅涉及到了木雕的颜色选择,如何使得木雕的颜色选择合理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在画面中表示的较为和谐,图像的完整性更为突出。雕刻的精美是木雕的最高要求,并且能够将雕刻的意境和韵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木雕的意境之美

木雕是一件艺术品,但是给人带来的却是不同的感受,每个人看同样的一件木雕作品,看的虽然是一样的外形,但是所表达出的意境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木雕就好比一首无声的歌曲,在寂静的岁月里悠然的响起,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那中安静的表现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事物的表现展示出了独有的音乐之美。再根据木雕的故事的表现,让整个艺术品拥有了自己的故事,这样的情节变化也和物品的构思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巧妙的融合也是艺术家使用最多的意境表现形式。

优美的木雕作品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强烈的视觉冲击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木雕不仅可以观赏,同时可以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不同的艺术家的表现手法中有不同种类,给不同的木雕有不同的存现方式,更多的不拘泥于现实的束缚可以超越现实,实现想象力的最终表象。把一个较小的空间之内的作品最大可能的展示出更多的主题,可以通过有规律和没有规律的线条糅合在一起,更多的富有机理的形式来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更多的充实、饱满和凝聚之感给人更多的美学享受。

木雕工艺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和物,在工艺中都会选有一些夸张的手法,通过用华丽的颜色和装饰素材来达到装饰的功能。图案的选择是一种构图的必要产物,比如在一副雕刻作品中,在细小的空间之内要完成一副字画的摆设和景物的场景刻画,对于人物的刻画也是十分有讲究的。有的作品中将树叶的叶片来比作人的脸部,这样从常理来看是很不合道理的,但是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根据解剖学和透视的相关原理,随着从观看的人所组成的方位来看,叶片代表人脸完全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甚至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成效。事实上,木雕工艺也是一种科学的表现方式。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象形”文字的表达方式。木雕是一种雕刻方式,但是在雕刻中会有一定的选择,不能在狭小的空间内将所有的东西都展示出来,就关系到不想要的东西是刻什么样子的,但观察木材的形状、颜色、纹理和其他特征,选择最为适应的雕刻方式,以及利用不同材料的不同特点进行雕刻。可以想象到,通过前期的勾画和想象可以完成对于雕刻的前期设计,然后根据其特点选择最为合理,也最为接近美学特点的表达形式。

木雕工艺的科学性还体现在适应环保,珍惜用材上。现在红木原料价钱很贵且已经非常紧缺,本厂正着力开发红木家具,但红木家具开发的结果是剩下很多小板料、小木材,如果不充分利用,不仅仅成本提高,而且造成紧缺木料大量浪费。为了科学利用紧缺木料,我厂在做红木家具的同时,又大力开发本地特色小工艺品,如以泰宁尚书第、尤溪朱熹、沙县淘金山为题材,精心设计并制作了各县的文房四宝,既丰富了地方民族文化和旅游纪念品,又充分利用了制作红木家具剩余的小木料,这样互相弥补,大大提高了各种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

四、结束语

木雕作品往往造型别致高雅、雕刻精美细腻、外形精致美观、内涵丰富深刻,以其赏心悦目的观赏价值日益发挥其倍受青睐的收藏作用。尤其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人们把对传统文化的肯定与热爱转化为消费需求,并越来越多地注重在消费方式中将消费与收藏增值以及投资相结合。

在文中我们就木雕的概念和发展趋势做出了简要的说明,并且对于木雕的艺术性的特点和风格也做出一定的研究说明。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就需要在对于木雕的工艺特点和在制作过程中的风格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于现有木雕的艺术价值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不断的探讨,在学习和了解木雕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把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文化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名勇.福建龙眼木雕的表现题材及派性介绍[J].艺术周刊,2012.11(13):120-122.

篇10

每个行当,就是一个形象系统。生行有素生、红生、白甲生、须文、黪文、武须生、老外、村公(武老外);旦行有乌帔、红帔、白绫、蓝素、老夫(老妇人旦)、花童;北行有乌北、红北、白奸、黪奸、黪北乌(红北的一种)、短须奸、文奸、乌大花、红大花、青大花、乌花仔、红花仔、青花仔、五方鬼(俗称“五魁”,分黄、红、青、皂、白五色);杂行有红猴、笑生(俗称“笑首”)、散头、贼仔、乌阔、白阔、斜目、陷仔(陷胕)、缺仔(缺嘴)、却老;各个行当既有性格的内涵,又有相应的表演程式、技术特长,还有独特的外部造型。木偶头生行、旦行的造型格式,基本上是以佛像中观音菩萨的造型为范本所形成的;北(净)行的造型基本以金刚力士为范本;杂(丑)行则以各种罗汉、鬼神的造型揉合而成的格式。这些行当造型基本程式成为木偶头雕刻的规范,成为表现类似艺术形象的通用格式,因而这种规范也就具有了稳定性。规范性与稳定性相辅相成,是泉州木偶头雕刻历代传承的保障。

泉州木偶头雕刻程式的形成,是一个由简到繁、由粗拙单一到日渐丰富完美的过程。历代雕刻家为了便于传承和创造,把佛像中的一些造型因素抽取出来,符号化为木偶头的造型语汇。泉州木偶头雕刻已经积累了一整套成熟的程式化的造型语汇。随着佛像汉化倾向的加强,佛像造型不断地融入许多合乎中国民间审美标准的造型元素,这就大大丰富了木偶头雕刻的造型语汇。这些造型元素是木偶雕刻家称之为“五形三骨”的雕刻程式。“五形三骨”是头部最富于表现力的部位,是整个造型的“画眼”。五形就是两个眼睛、两个鼻孔和一个嘴巴;三骨就是眉骨、颧骨和下颌骨。“五形三骨”划分精细,如眼睛就有丹凤眼、杏核眼、三角眼、蚂蚱眼、铜铃眼、鼠眼……等形形的眼睛样式。这些符号化程式追求形式美,它们既来源于生活,又区别于生活原型,带有浓郁的装饰趣味和强烈的地方色彩,是一种高度的艺术概括。“五形三骨”程式既是艺术创造的结果,又是进行艺术再创造的出发点。泉州木偶头雕刻创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在已有程式基础上的再创造。雕刻家必须熟悉程式,并根据自己的审美评判和角色行当的需要,灵活运用程式化的“五形三骨”到具体行当的造型格式中,从而创作出合乎意、理、情、趣的角色头像造型。正是因为泉州木偶头雕刻程式具有这种限制中见自由的可塑性特点,泉州木偶头的艺术创造才成为可能。

泉州木偶头雕刻程式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创新就是包含着创造新的程式。木偶头雕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必须以原有雕刻程式为基础,根据自己对新的时代生活的体验和理解,对传统雕刻程式进行改造与发展,逐步创造新的雕刻程式。泉州木偶头雕刻数百年来就是在传统和创新的夹缝中步履艰辛地传承发展。明清以来尤其是道光咸丰年间,泉州木偶头雕刻家们根据《目连戏》《说岳》《封神榜》等新编木偶剧本中的人物特点,创造了花脸鬼脸头像和增加了头像的活动设置,使泉州木偶头雕刻艺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泉州木偶头雕刻传承至江加走手中,才真正步入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江加走的创新不但在于对传统程式的灵活运用,而且在传统雕刻程式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加工新的程式,并使这些符号化程式语言构成有机联系,从而创造出新的具有性格内涵的角色造型来。例如《媒婆》这一角色,就是在原有“却老”角色造型格式的基础上,添加了“两片薄嘴唇”,唇边点上“笑须痣”(媒婆痣),加上一个能动的下巴,油滑的“苏宗髻”,太阳穴上贴两片“头晕膏”提神,这些江加走从生活中采掘加工的独到的符号化的“五形三骨”程式,赋予“却老”角色造型以全新的内涵;《白奸》则在北行的造型格式中添加了眉中的象征性格凶狠的一撮毛,两颊各画上一条缠着细线的黑线的符号来代表钱串。这些独到的创新程式对塑造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升华了木偶头雕刻作品的境界。

传统的泉州木偶头雕刻程式的创新,包括雕刻、粉彩、脸谱,这些程式的变化只能采取“渐变”而不是“突变”的方式。这种“渐变”,既有所创新又保持了泉州木偶头雕刻的本色形态,即保持它特有的雕刻语言方式——包括它的材料工具和相应的程式性,对线和体积的力感、节奏、韵致的要求,以及对传神写意、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百余年来泉州木偶头雕刻家们从各个方面对泉州木偶头雕刻进行了“渐变”式的创新:在传统雕刻造型上进行的脸谱创新;在传统雕刻造型上设置活动结构的木偶头创新,如清咸丰年间创造的花脸鬼脸头像和增加了活动设置的头像;在传统框架中融入独到的符号化程式的木偶头创新。如江加走,这位泉州木偶头雕刻传统的集大成者,也是创新的勇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对木偶头雕刻程式进行新的艺术创造。对原有程式的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江加走的不断创新,把父辈们传授下来的仅有的五十多种木偶头像,发展到了280多种不同性格的木偶头像;有在传统木偶头雕刻基础上又适当借鉴国画人物和西法的“渐变”之作,如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泉州木偶剧团的雕刻家们为新剧目创作的大量木偶头雕刻,有历史剧的人物形象、有神话剧的人物形象、有童话剧的人物形象、有根据外国名著改编的剧目的人物形象。这些作品在对象、题材、程式与风格诸方面都不断有所新变,但都保持了泉州木偶头雕刻的基本程式与特质。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都是传统型的泉州木偶头。传统型是泉州木偶头雕刻最为完美的样式,从传统型中走出了江加走这样公认的杰出大师。

泉州木偶头雕刻的历史和江加走的创新实践告诉我们:木偶头雕刻创新的动力是新剧目的创作上演。我们正处在一个审美需求多样化的时代,木偶新剧目的创作无论题材、体裁都趋向于多样化势头。这样,必然导致木偶头雕刻表现手法的多样化。现在出现的和即将出现的木偶头作品,其变化力度与幅度远胜过传统木偶头,甚至有些走得更远,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创作观念。对此,我们应当抱宽容的态度,它们的一部分有可能向着传统回归,对传统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年来,动漫产业发展迅猛,风格多样,但也鱼龙混杂,木偶头雕刻创新如何从中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是值得探讨的。总之,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创新,时代精神、民族气派,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作者:林聪鹏 单位:泉州市木偶剧团)

篇11

一、序言

竹根雕源于传统的民间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竹根雕艺术,起源于唐代,盛兴于明代,这一时期竹根雕艺术主要集中在上海的嘉定和南京一带。在雕刻艺术风格上形成嘉定和金陵两大派系。东阳竹根雕没有历史记载,也无从考证。浙江省东阳市是世界木雕之都,自古即以木雕闻名于世。因此,在世人印象中,东阳与竹根雕并无交集。东阳竹根雕由于材料选择方便,在东阳本地就可以挑选竹根的材料,而且毛竹根材料比较便宜,雕刻制作也不复杂,原来从事东阳木雕的企业开始逐渐转向竹根雕工艺品的设计制作;另一个便利条件是可以依托东阳中国木雕城这个市场进行竹根雕工艺品的销售,而且市场销售情况良好。进入新世纪后,东阳出现了数十家竹根雕企业,而且发展迅猛,竹根雕的工艺品在源源不断地增长。

东阳有“东阳木雕”和“东阳竹编”两个著名的工艺美术品种,东阳竹根雕还没有很好地凸现出来,也还没有形成很大的氛围,但在东阳竹根雕创作艺人们的努力下,东阳竹根雕已基本形成了有创作的高级人才、市级大师4名和有一、二百人从事竹根雕工艺品设计制作的雏形。近半个世纪以来,东阳竹根雕吸取了传统“东阳木雕”的精华,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竹根雕艺术风格,其作品扎根于传统工艺,并融入现代美学理念,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促进了东阳竹根雕工艺的不断提升。现今的东阳竹根雕已经有市场、有产品、有精品、有创作人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一定规模的东阳竹根雕工艺品产业。本文从竹根雕的选材、题材内容及雕刻技法、类型和艺术表现等方面探讨东阳竹根雕的艺术特色。

二、东阳竹根雕的选材

东阳竹根雕是以圆雕、根艺巧雕为主要特色的根雕艺术品,是三维立体的圆雕,作品精雕细刻,突出表现竹根的原汁原味,一般很少漆色,只抹油起保护作用。东阳有毛竹、竹、雷竹、石竹、斑竹、紫竹、水竹、苦竹、淡竹、箭竹、慈竹、方竹、佛面竹、桃丝竹、凤尾竹、山竹、花节竹、月月竹等十八种竹类,资源丰富。东阳竹根雕选用的材料,一般是以东阳的毛竹竹根为主,东阳毛竹的特点是体粗肉厚、质地细密、密度高、油脂多;有利于使刀雕刻,不会马上就雕到竹子的空心部位,又便于保护、保管和收藏;其糖分、淀粉、蛋白质等含量也较低,更有利于防霉防虫的处理。

竹根雕艺人们永远也摆脱不了对竹根材料的选择,好的竹根可以雕刻出好的竹根雕作品。竹根的选择也就颇为讲究,在选择时,要选择竹龄较大的、根质地比较坚实的、色泽更加深沉的竹根。在竹根的大小方面,一般选择在3厘米至30厘米之间。在竹根的形状方面,要根据竹根自然竹疤、竹斑纹、竹节膜、竹须等方面进行选择;那些奇形怪状、扭曲变形的竹根更受竹根雕艺人的喜爱。夸张的形态往往展现出人物神情,契合着神形兼备的中国传统审美原则。选择天然、自然的竹根,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在天然和自然美中,施加雕琢,形成自然美与工艺美有机的结合。

三、东阳竹根雕的题材内容及雕刻技法

东阳竹根雕,继承了我国上海嘉定派竹根雕刻工艺及其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东阳木雕”的雕刻技艺,充分利用竹根天然形状,雕刻各种人物、佛像、动物等,形象生动、形态逼真。其表现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主要题材内容有: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文学、风流人物、宗教佛像等人物像和吉祥动物、鱼虫走兽、寄情花木、花卉蔬果等。东阳竹根雕各式各样的人物头像,各式各样的动物,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精雕细刻,人物、动物形像惟妙惟肖。比如竹林七贤、三星献寿、八仙过海、十八罗汉、钟馗嫁妹、陶渊明、东方朔、弥勒佛、狮子戏球、荷花、螃蟹、绥带鸟、佛手瓜、葫芦、仙桃等都雕刻得非常逼真,是东阳竹根雕常见工艺品。此外尚有竹根壶、竹根船、竹根簪孑、竹根印章等品类和各种文房用具的笔洗、水丞、储物盒等,还有选用现代题材内容的渔舟、渔翁、渔篓等作品。可以说东阳竹根雕的题材内容既广泛又丰富。

竹根雕是以竹根为雕刻材料的竹雕工艺品。对于竹根雕刻,首先需要凭借经验,选择形态变化多样,竹根生长自然的材料,然后根据构思,巧妙设计,精心雕琢,制成竹根雕工艺品。东阳竹根雕的雕刻技法受东阳木雕的影响较大,一是东阳木雕技艺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二是原本在学习技艺时,留下的影响力。不管是在题材内容,还是在雕刻技法的运用上,都有东阳木雕的痕迹。东阳竹根雕在传统圆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了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透空雕、镂空雕、锯空雕、半圆雕、阴雕等多种雕刻技法,为竹根雕雕刻创作奠定了必要的条件。其作品雕工精致、洗练、玲珑剔透而不伤整体和牢固,通过各种雕刻技法的灵活运用,达到了竹根雕工艺品的艺术效果,立体感既丰富又强烈。

四、东阳竹根雕的类型和艺术表现

东阳竹根雕的艺人们大部分是从学习东阳木雕开始,然后再转到从事东阳竹根雕设计创作中的。或多或少地受东阳木雕的传统影响,也是借鉴东阳木雕的某些表现手法,设计创作东阳竹根雕工艺品。其类型主要是陈设欣赏的竹根雕工艺品和把玩式的竹根雕工艺品。东阳竹根雕工艺品由于是把玩式的,所以很少保留竹根的根须,只保留竹根的自然节、疤。

东阳竹根雕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和精湛的雕刻技艺,逐渐形成了有别于象山竹根雕的圆雕、根艺巧雕和多个圆雕作品组合的艺术特点。东阳竹根雕艺术表现的特点主要有:圆雕艺术表现法、根艺巧雕艺术表现法和多个圆雕作品组合的艺术表现法等形式。

1.圆雕艺术表现法。圆雕又称立体雕,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圆雕是艺术在雕刻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竹根雕的圆雕艺术表现法,就是运用圆雕、阴雕、浅浮雕、深浮雕和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技法,雕刻制作的竹根雕作品,是可以多方位、多视角欣赏的立体艺术品。

2.根艺巧雕艺术表现法。就是利用竹根的自然形状,作局部的雕刻,保留自然的竹节、竹疤,形成自然美与工艺美的统一。如在竹根部位雕刻人的头像或动物的头像,其他只作一般的修整,保留竹根形状、自然竹疤、竹斑纹、竹节膜、竹须疤痕等,把竹根的自然美与工艺的雕刻美两者完美的结合,产生竹根雕形、神、韵的工艺美。

篇12

1、购置浮雕制作材料,建立雕刻教室。浮雕艺术是一门技巧性十分强的艺术门类,小学课堂要做到普及与提高,首先必须有良好的硬件基础。专用的浮雕雕刻教室、工作台、雕刻刀、美工刀、直尺、喷漆、板材、陶泥、泥片机等工具必须按人员配备齐全。常态美术课由于材料、场地的限制,全体完成基本教学目标都是比较难的,而在专用教室里,不用考虑材料与工具的配备,学生学的放松、认真又开心,高质量的作品也能够轻易完成。

2、进行校园浮雕普及学习,分年级段提出不同的要求。(1)为了贯彻浮雕教学,学校可增设浮雕模块课程,小学低段以泥浮雕为主,强调浮雕的趣味性、创造性与学生泥性的培养。爱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好与泥土打交道,低段的孩子不适合一开始就进行比较专业枯燥的造型训练,重在使学生了解浮雕造型基础语言及基本方法,展开一系列的趣味训练。如搓面条比赛、做砖块搭房子等基础形体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步了解浮雕制作的一平、二搓擀、三贴刻的基本泥制浮雕的方法。此法简单易掌握,是浅浮雕的基本制作加法。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以泥条代线,以泥片代替面,以小圆球及细节代替小点,在平板泥片上进行浮雕创作,又像绘画又有立体感,兴趣非常浓厚。(2)小学高段浮雕课程强调浮雕的刀法、制作等技法练习,同时学用不同材料进行雕刻创造。雕刻的语言是形体,要制作物体的体积首先得要观察理解。摩尔曾说过:要加强对任何形体的“三度空间感”的训练,要从理智和感情上进一步努力去体会一个立体在全部空间中的位置,要在看这一边的同时想到另一边,看一个物体。笔者在指导制作人物浮雕时会说:“要表现人物的体积感,首先要学会用基本几何体来概括人物的造型,你可以把手臂看成是圆柱体,头部看成是正方体,而许多复杂部分则是这些体的一个部分或者一个切面。学习浮雕不仅要有这样的观察方法,在具体制作时还要把这些体进行压扁,最后进行削割与打磨。“这样的解释非常凑效,学生听后大多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同时知道用一些方法做出物体的起伏凹凸细节。

3、开创浮雕社团,培养小小雕刻家。(1)以写生、临摹、创作为社团基本教学模式,提高社团学生的雕刻造型表现力。如浮雕静物写生,在雕刻教室摆好静物,如水果,瓷盘、瓶子,花花卉等物品。通过浮雕的语言转换来体现空间感。学生应初步理解和掌握浮雕艺术特征。要求作品造型基本准确,能基本体现浮雕中的 :“压缩”特点。体现出具有雕塑和绘画的双重特性。写生仅仅是对事物的外在再现,而临摹则是对前人浮雕处理及雕刻手法的一种再学习。如教学生临摹《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作品局部,作品又表现了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典型场景和典型形象,所以这一组浮雕亦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浮雕刻画十分精细,发挥了浮雕艺术的特殊魅力,于相对的平整中表现了立体的深度。(2)加强浮雕作品中的构图与色彩的运用,从选材、制作、作品完成形成及整套浮雕作品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浮雕是通过造型、光线和阴影等来达到其表现效果,而绘画则通过色彩和线条等来表现,两者虽有差异,但表现形式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两者有着一些相同的构成元素,如构图、透视,以及装饰性、写实性等。绘画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出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诸如事件的描述、人物的刻画、故事的背景与环境、复杂多样事物的重叠和穿插、大型或特殊场景造型的表现等。从这些方面来看,浮雕中的绘画元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浮雕不是一个简单的材料与绘画的结合,也不能仅仅把它理解为用刀在板材上进行绘画,绘画技巧是浮雕进行构图的前提基础,良好的绘画基础对于浮雕教学将是事半功倍,但是绘画和浮雕有太多不一样的地方,浮雕注重取舍,注重体面及空间的表现,而绘画注重内容、线条及色彩的表现。所以加强绘画的构图训练与形体训练也是必须的!(3)强调社团合作与分工,从个体创造到集体合作均体现团队的合作意识。浮雕创作往往是大型的,5 人、10 人,甚至 20 人完成一件浮雕作品是常有的事,如《快乐的大课间》浮雕作品,画面由 15 个不同动态、不同服装表情的人物组成大课间的活动场景,长 3 米宽 1.2 米,作品尺寸大,气势宏伟,由我们 5 年级的小朋友合作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诸如人物的造型风格、大小比例、动态位置等都需要得到高度的统一,同时由不同的人物进行雕刻又在统一中透露出不同的个性!

小学浮雕教学的研究创新

1、雕刻材料的选择。泥制浮雕有可塑性强,利于塑造的特点,而一些其他新型材料如 PVC 板上、Kt 板上、卡纸等有装饰性强,便于保存、装裱的特点。Kt 板是一种由 PS 颗粒经过发泡生成板芯,经过表面覆膜压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有一定的厚度,质地细腻,便于用锋利的美工刀在上面雕刻、削切,削割有平削与竖削之分,平削侧重表现物体大的凹凸及形体起伏,而竖割侧重线的变化。卡纸浮雕侧重用折、挤、拉的方法表现物体的起伏,有时利用卡纸的厚度做文章。卡纸浮雕成品精致、细腻、装饰性强。用泥土进行浮雕创作较多的运用到挖地与加高的方法,在塑细节时又用到刮、扫、刻,而用 kt 板进行创作时多用双刀刻线、薄削,有时甚至用烧红的铁丝进行烙印。这些方法的学习简单又有趣,比较适合小学掌握。#p#分页标题#e#

2、雕刻技法的探索。浮雕的制作的过程虽然复杂,但通过变通,可以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小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的方法。在美术心理上处于图形期的一二年级孩子,不必教授其透视、体量、光影等高深的理论,有时只需教他们怎么做,然后再理解概念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只要教他把手中的泥条当线条,把泥片当色块用,最后用刻刀在作品压印花纹,在老师的指令下,简单的泥浮雕就完成了,孩子们从制作的过程中也明白的浮雕制作的基本方法。

3、雕刻技巧的简化。美版美术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均有一定的雕刻课程,并且为每位孩子提供了泥巴,这位展开浮雕教学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如 8 册 13 课《砖石上的雕刻》一课 , 初步介绍了浮雕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专门的浮雕教室全体性的掌握泥浮雕制作的一般步骤,最少能完成简单的线刻作品。还有如《门的装饰》一课,先用擀面杖或泥片机制作一定厚度的泥板,然后用泥刀在泥板上进行镂空雕刻(1)贴花浮雕的制作方法。只需要在物体上做出简单的肌理后沿外轮廓剪下来贴到另外的泥片或者器皿上,形成凸面,这种浮雕制作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2)压印浮雕的制作方法用实体在泥片上压印,形成凹面。有时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浮雕作品就有了凹凸,作品的艺术味道就出来了。

4、立足雕刻基本技巧,强调创造精神。浮雕雕刻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积极向上,选择表现童心童趣的题材。浮雕学习水平要提高,仅仅几个课时的时间量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小学阶段周两课时,而美术教材内容安排尚有多余的实际情况,我们利用校美术老师雕刻专业的特长编写小学浮雕校本教材,在完成规定的美术课程的同时,利用余下的时间进行校本课程学习,并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的不同美术心理分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反应快乐校园和生活以人物为主的内容;以各种动物为雕刻对象;以中国传统纹样为雕刻对象等。

小学浮雕创作的成果展示

篇13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娱乐方式以其特有的互动性和即时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其中。游戏玩家们对游戏已经不仅仅是要求娱乐性和互动性,更多的是要求在玩游戏的时候能更好地欣赏游戏。而更高的视觉画面需要美术工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处理游戏视觉,这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这是游戏经营者不愿看到的情况。在此情况之下,引进新技术,优化制作流程,降低成本的同时缩短游戏制作时间就成为一个课题。而新兴的数字雕刻技术非常恰当地解决了以上的问题。

一、三维游戏角色的地位

游戏角色,顾名思义就是在游戏中存在的虚拟生物的总称。成功的网络游戏必定包含着制作精良的游戏角色,而精彩的游戏角色也为网络游戏增色不少。角色外形在游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往往大部分的游戏玩家进入游戏第一件事情就是创造属于自己的游戏角色,每一个网络角色都可以通过体型,服装,武器配饰等等区别身份及其他信息,玩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质选择自己的游戏角色,能选择到自己喜爱的角色当然会对这个角色的关注度和角色的成长状态能倾注更多的心思和时间。游戏角色给广大玩家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是玩家精神上的一种寄托。

二、数字雕刻技术的特点

数字雕刻技术指的是利用手绘板和软件模拟传统雕塑的一种全新的三维模型的建造方式。其出现改变了很多三维设计师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流程。其灵活强大的雕塑建模功能和颜色绘制功能解放了艺术家的灵感,可以让设计师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在设计和创作上,也让以往的制作流程变得更加合理、高效和方便。艺术家们只要考虑如何更好地进行创作作品外形而不用考虑三维技术的屏障。越来越多的特效和游戏工作室将已经将数字雕刻技术整合到数字建模工作流程中。

目前在三维软件行业,主流的雕塑模型软件包括Zbrush、Mudbox、3D-Coat等,其主要功能为数字雕刻,在足够的硬件支持下甚至可以雕刻到亿万面数的级别。雕刻软件的核心技术差别不大,都是基于软件架构对多边形的优化支持算法。现就以“Zbrush”软件来了解其核心功能。

雕刻笔刷,Zbrush本身提供了高达50种预置的画笔模式。除了预置笔刷用户还可以自定义笔刷,在加上可以配合笔刷通道来进行绘制,使得用户的选择余地非常广。这些大量的可调笔刷几乎真实的模拟了现实中全部的雕刻效果。

多边形着色,Polypainting可以让用户无需事先指定一张纹理贴图,直接在模型表面绘画,并且在模型表面绘制颜色之后转换到贴图上,也不必为模型事先展开UV。因此,使用多边形着色功能,用户可以把所有的颜色细节上直接绘制到模型的多边形上。

Z球,ZSpheres可以让用户快速建立一个基础网格,用户可以在“球”的基础上将它缩放,移动和旋转成任何形状。用户可以在为角色创造几何形态的同时为模型调节姿势,是为角色创建基础网格的最快方法。

法线贴图,Zbrush的normal map功能可以在几秒钟内生成适用于任何游戏引擎需要的法线贴图,只需要把已经雕刻好的细节模型降低到最低级别,点击“create normalmap”就可以生成法线贴图。省却了一般三维软件中繁杂的操作。

除此之外,数字雕刻技术还提供了很多简便的操作,如“网格提取”,“子工具”,“uv创建大师”等等,其将繁琐的操作简单化,大大得加强了艺术家原始的创作力,使得技术已经无关重要。

三、基于数字雕刻的三维游戏角色创作流程

三维游戏角色创作流程非常多,且各有其特点。本文在电脑制作平台上选择了苹果公司的Mac OS X系统,其系统的架构和对软件的使用优化,非常适合进行专业的三维角色创作。及选择三维雕刻软件Zbrush和三维制作软件cinema4d的结合运用, Cinema 4D是一套由德国公司Maxon Computer公司设计研发的三维软件,其具有高速的运算速度和非常便捷快速的渲染效果。现通过大量研究证实,得出三维角色创作流程如下:

1.Z球建模方式,一种非常有创意和快速的建模方式,其利用球体来搭建有机的形体架构,其中的Z球的可以实时调整的,在z球的建模过程中随时点按“preview”就可以切换模型蒙皮状态,随时可以观察模型蒙皮之后的效果,并进行细节的调节与修改,甚至在这个阶段就可以把最终模型的动作调整好,而这一切只需要你非常良好的形体感就可以了。

2.Adaptive Skin,自适应蒙皮功能会自动对z球的拓扑结构进行预算和分析

,通过对自适应蒙皮数值的简单调整,可以在得到我们想要的相近的蒙皮效果,可以在细节多的地方增加蒙皮精度,如果作为母球上建立超过6个面的基础上,我们可以“mbr值”来对模型蒙皮进行预算。

3.数字雕刻模型,雕刻软件很好的模拟了雕刻主体,雕刻工具和被雕塑的材料这三部分。雕刻工具被雕刻笔刷取代,而被雕刻材料被材质取代,雕刻的手法和力度被手绘输入设备所替代,但创作的主体没变。数字雕刻的出现将雕刻行为搬到了计算机,简化了实际创作中的繁琐的细节,也使得创作的速度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

4.模型的拓扑,Zbrush在雕刻高模之后,笔刷的运用难免会出现布线不均匀造成布线扭曲等问题。Zbrush里面就提供利用z球的出发而发展成的一种拓扑方法。能在保存原始模型细节的前提下对模型进行重新的布线。

5.顶点绘图和映射画笔,打开“colorize”顶点着色,关闭“zadd”选取颜色进行绘制,否则在绘制颜色的同时也会进行模型的雕刻,在绘制的过程,不需要考虑贴图的位置,至需要在模型上直接绘制,打开“grd”之后,绘制的颜色过度非常均匀。绘制的过程随时关闭关闭“colorize”返回进行模型的雕刻制作,非常的方便。

6.法线贴图,法线贴图是用低模表现高模效果的一种方法。把模型级别降到最低,拆分好uv,因为法线贴图的和uv是相互对应。点击“create normamap”生成法线贴图。在点击“displacement map”生成置换贴图。

7.goz,点击“goz”转换到cinema 4d当中,颜色、置换、法线都无缝的带到了cinema 4d当中,在cinema4d当中,我们可以选择bodypaint 3d模块进行颜色的绘制。

四、总结

作为三维游戏的集中体现,角色的设计是一个集合了技术与艺术各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网络游戏三维角色设计新流程的运用是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多方和实践才能得到肯定与运用。本文通过三维游戏角色研究,数字雕刻技术的运用新领域与新流程,积极探索三维游戏角色设计新流程,优化三维角色设计过程,减少生产时间,提高三维角色设计水平,力求能对中国网络游戏的发展作出一定的实际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张盛.ZBrush 3高精度模型制作实战技法[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7

[2]秦卫明,杨霆 .游戏艺术工厂[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

[3](美国)凯勒(Keller.E.).孟宪瑞 译. Zbrush经典教程[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