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生旅游消费观

大学生旅游消费观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大学生旅游消费观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大学生旅游消费观

篇1

大学生在校期间对于父母供给的生活费用可以自由支配,旅游热的带动让大学生成为旅游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消费行为中,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走向社会的大前提是健康且理性的旅游消费心理的形成。因而,关注大学生旅游过程中的消费观与心理变化,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群体形成健康理性的旅游消费观念和价值观。

一、大学生旅游心理、消费行为概念及内容

(一)旅游心理

旅游心理主要包括旅游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和旅游企业管理心理三大部分。在消费心理的支配下人们产生了一定的旅游消费行为,其中旅游者的消费心理主要研究旅游感知、旅游需要与动机、旅游态度及旅游者个性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旅游者所受教育、所处的大的文化环境、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金钱、所处的社会地位等,都会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二)消费行为

旅游需要是个体内部一种缺乏或不平衡的状态,它是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前提,在旅游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对应的旅游动机,而旅游动机有一定的指向性,只有当旅游动机强烈到一定程度方可激发个体的旅游消费行为,可见,不是所有的旅游需求都能形成旅游动机,也不是所有的旅游动机都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大学生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消费大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在“有钱有闲”的情况下,网络的高度发达,各种旅游信息的爆发使得他们逐渐形成一定的消费观念,能够对消费趋势进行判断并自主选择消费方式,形成相对固定的消费行为倾向。朱福明在《我国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综述》中指出,大学生由于年龄的特殊性、身心发展阶段、特殊的经济来源、受教育经历和所处的环境,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群体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特殊的心理。

(三)大学生旅游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

大学生在学业、情感、工作上面临诸多心理压力。面对新的心理压力,适当通过旅游释放内心压力,消费环境日新月异,大学生对于新鲜的世界充满诱惑,在消费观念上可能产生错误的方向,养成一些不好的消费习惯:超支浪费、提前消费、盲目购买纪念品等。这些将会产生恶性循环困扰着大学生,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造成价值观的扭曲和心理的扭曲,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行为也会受到影响。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心理及其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旅游消费控制力低现象普遍

较多的大学生在旅游购物过程中,对于自己喜欢的物品会进行购买,如果出现资金不够的情况还会产生向同学借款购买或者刷信用卡支付消费。超过45%的大学生认为目前旅游消费的氛围一般,有13%的大学生认为旅游消费氛围较差,缺乏足够引导,造成大学生在旅游消费中自主性、控制性不强。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购买消费的便利,大学生在进行旅游消费时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支付、电子支付、刷卡等,交易中无现金的刺激,导致大学生形成错误的心理误导――购买旅游纪念品、预定酒店、预定车票等简单无比。信用卡投资,校园贷等超前消费的支付理念进入校园,大学生旅游的消费有了便利支撑,在外出旅游的花费和旅游购物上更是让大学生无“后顾之忧”。

(二)旅游消费计划性意识淡薄

较多的大学生并不愿意进行储蓄后的旅游消费,而是一般采用信用卡透支、父母支持的方式完成旅游。旅游消费后剩下的金额不多,储蓄起来比较麻烦,尝尝是旅游消费后需要拮据生活2-3个月弥补信用卡透支的金额。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8%的大学生会对旅游中产生的消费项目定期、偶尔记账,对近期3-6个月的出游支出做出计划。对于超出月消费的旅游购买,少部分学生会选择寻找兼职、储蓄后进行购买。也超过55%的大学生承认一学期会出现超支现象,同时出现旅游中购买产品导致浪费。

(三)旅游消费结构欠缺合理性

大学生在日常的消费中,外出旅游、旅游购物的花费远远高于日常的学习用品购买和提成培训教育的支出上,外出旅游的交通费、住宿费、手机流量费、景区景点门票费、美食品尝及各种交际娱乐费等等是大学生旅游消费构成的主要部分。与大学低年级学生相比较,大学高年级学生在毕业旅行、外地出游聚会等方面支出费用较多,消费频率更高,而在同年级的外出旅游购物消费中,女同学比男同学用于旅游购物的消费金额稍高。总而言之,大学生日常消费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因素。

三、网络背景下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旅游心理及消费行为的策略

(一)宣传健康旅游消费^念,建设健康旅游消费氛围

媒体是大学生受到社会影响的主要载体之一,积极的媒体宣传,对于不合理旅游旅游消费的批判,对浪费旅游消费的谴责都是有助于大学生审视自身旅游旅游消费观的。社会的健康旅游消费氛围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明星合理的旅游消费引导,媒体的正面报道,都是在为社会的良好风气贡献力量。例如,年轻的大学生大多有偶像情节,媒体对一些年轻人较喜欢的明星(邓超、黄磊、鹿晗)等在旅游网站或电视上进行旅游攻略的宣传,倡导以低价合理的方式旅游出行。学校虽说对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无法限制,但是可以通过校园海报,校园内网进行外出旅游的注意事项宣传,以大学生实际经历的旅游节约功率投稿,优秀稿件可以进行评奖。培养大学生健康理性旅游消费习惯,开展勤俭节约相关主题讲座,在校园里严格控制各种透支、分期消费过度宣传。学校应当引导大学生无必要、无计划的外出旅游,让校园中也会弥漫“考证热”、“考研热”、“学习热”,由此大学生费用中一部分可用于培训班的报名费、复习资料费等,合理调整了学习及外出旅游的时间分配,进而对其旅游消费结构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学校也可以借助校园社团的力量,开展勤劳、艰苦旅游露营活动,以团体为中心,自带装备,学校带团的方式进行外出旅游,一方面倡导合理消费,一方面锻炼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的应变能力,避免不合理的消费现象出现。校园是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形成的重要引导,但是校园能做的引导程度有限,需要结合社会媒体的宣传引导,形成大范围的旅游消费氛围。以校园为单位,每年举办2届大学生旅游消费展览、演讲、文字稿件比赛,通过大学生交流成果展示的方法,扩大大学生对外出旅游消费的关注。

(二)加强理性旅游消费教育,培养旅游消费经济独立

学校对于大学生理性旅游消费观念及积极心理健康状态的建设应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具体做法是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报和宣传栏等传播媒介对科学旅游消费的介绍,倡导文明的旅游消费,健康旅游消费。学校领导在开会的时候可以谈谈学生的旅游消费心理,以经验和实例的方式提倡学生的健康合理旅游消费。学校老师在给大学生上课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思想教育课程,或者在选修课中增加实际旅游消费类的实践课程,如困境生存、旅游恰恰花等实践,要求学生用手中的小部分钱财购买到3-4天生活所用必需品,以最少的消费完成旅游消费题目设置的考题。让表现优异,买到旅游物品多的同学分享经验,分析少资金的妙用,在同学中相互宣传勤俭旅游消费,合理的旅游消费。面对物价上涨,大学生的月生活费也会随之增长,学校不能控制学生的任性,但是可以制定旅游消费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例如在网络采用时段上网的方式限制学生在网络上旅游消费的时间,对于一些旅游预订网站进行限制登录,引导学生在网络利用上以学习为重,合理进行旅游消费的规划。学校可以定期设置校内的兼职岗位,采用每个与发放勤工俭学工资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逐渐养成少问家里父母要钱到靠自己双手独立的习惯。在岗位设置上,以锻炼学生为主,不涉及社会工种,比如在图书馆增设图书分拣员、门禁系统管理员、实验室协助员、仪器清洁员等,根据大学生每个学期的课程表来安排大学生每个月的“上班”时间,工资在每个月的特定时间发放。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经济消费计划,在外出旅游的消费中会有资金的考虑,产生大额消费前会有克制。

(三)增强自身理性意识,促进健康的旅游心理发展

大学生在外出旅游消费行为上的自我控制意识不强,大学生需要在自身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判断旅游消费品价值的能力,能合理衡量旅游消费品对自己的意义及作用;二是理性分析自身的旅游消费的支付能力,在合理的消费预算内做到科学的、有计划地旅游消费;三是旅游消费的自控能力,做到不盲从、不跟风、不攀比的“三不”原则,做出正确的旅游消费决策。因此,大学生在在旅游消费前提前分析产品的用途与价值,是否需要等,分析完毕,结合成本投入考虑该产品是否值得旅游消费。大学生的个性是容易塑造的,在塑造的过程中,有必要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旅游消费观来指导自己的旅游消费,把当前旅游消费的目的引到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上来,这样才能为成为社会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购I日记本进行每天的旅游消费记录,每月进行旅游消费总结,并计算月旅游消费金额与月生活费的差值。养成储蓄的好习惯,有助于处理应急事件,还可以为有困难的同学提供援助之手,也有助于走进社会后家庭生活的构建。另外,大学生需要建设自身的旅游消费示范,结交勤俭节约的同学朋友,用相互影响的方式树立自身的理性旅游消费观念。

篇2

一、引言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本文将以校园文化对南北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为研究目的,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SPSS,对南北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做了分析,并将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研究,得出结果。本文的研究对了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1)消费类型多样化。综合以往的研究数据进行比较,除去日常必需品和饮食消费以外,大学生每月的平均消费结构主要为学习投资,娱乐休闲,服装及化妆饰品,手机和电话费等。其中娱乐休闲的消费比例最大,可见大学生的日常娱乐生活较丰富,他们并不像以前一样一味地投身学业,而是希望可以更大地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紧跟潮流,过分追求时尚。许多大学生由于想使自己看起来紧跟时代潮流,于是着装大胆前卫,他们渴望凸显自己的个性,希望通过昂贵的服装来展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部分大学生则成为校园中的时尚宠儿,属于前为消费者范畴。

(3)储蓄观念淡薄。研究表明,当一些大学生被问及一学期结束后其经济状况如何时,大多数都回答自己的花费支出都已经超出自己的计划范围之内,只有大约极少数的同学在之前有过计划,而且到学期末还有储蓄剩余。

(4)支出结构不合理。如果学生每天都在学校食堂吃饭,一般一个学生每天的饮食花销大约在20元,那么一个月下来他将花在饮食上面的数额将是600元左右。但是,有些女生为了减肥或者甚至使自己看起来更加“苗条”,他们则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每顿饭的饭量甚至不吃饭;另外有的男生可能会因为要支付玩网络游戏的钱而减少在饮食上的支出。

三、校园文化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的大多数时间要在学校度过,学校整体消费风气就会对大学生能否正确持有科学的消费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大学应该负责任地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免他们走入歧途。具体应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注重正确消费思想的引导和培养。也就是将科学消费观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经济金融常识和消费常识,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科学地进行消费。

其次,在校园内宣扬正确的消费观念,促进积极校园文化的形成。现在大学基本上都建在经济发达、商业繁盛的街区。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北京林业大学的南边有五道口购物中心、北边有“圣熙八号”购物商场,而且这周围也是各大高校林立。这些地方确实给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带来了许多方便之处,但是大学生也难免会受灯红酒绿的影响而走入消费误区。所以,这就要求学校应该在校内组织宣扬正确消费观念的活动,例如讲座或者相关比赛等,以此促进积极校园文化的形成,同时传达积极的正能量给学生。

最后,鼓励实践,培养正确消费观念。实践出真知,学校应该提供多种渠道,鼓励大学生走出学校,多多参加社会实践,亲身体验挣钱的不易,通过这种方法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

总之,基于其他研究者对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我发现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校园文化确实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但是,对于校园文化如何影响南北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问题,并没有被指出来。因此,以此为目标,我在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并进一步探讨了校园文化的影响方式与结果,为结论树立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四、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以上所说问题,我在北京林业大学对校内大学本科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问卷80份,其中有效问卷73份,占总数的91.3%,已超过问卷总数85%。在所有调查问卷中,男女比例大致均衡、南北方大学生分布大致均衡。因此,本次调查问卷属于有效问卷。根据搜集的数据,利用SPSS模型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出了结论。

(1)调查样本比例。本次抽样所选取的样本中,南北方大学生比例大致相同,其中北方大学生和南方大学生的男女比例也大致均衡,因此为后面的分析建立了科学基础。

(2)消费比例。1)基本消费比例。根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用集中在1000~1500元左右,而且不论是北方大学生还是南方大学生,在平时生活的比例中,排在前3位的都是吃、穿和购买生活用品,由此看来,基本的生活需要无论对北方大学生还是南方大学生都是最重要的。2)其他消费比例。北方大学生:从问卷结果统计看出,除去基本生活需要,对北方大学生和南方大学生来说,在他们的其他消费支出的比例中,排在前三位的都是休闲娱乐(包括唱歌、看电影等)、学习进修、外出旅游,其中北方大学生中,三者的得分比为177∶90∶74;在南方大学生中,三者的得分比我145∶73∶60。三者的得分比例中,休闲娱乐所占的份额大约是学习进修所占份额的两倍,而学习进修所占份额和外出旅游所占份额大致相同。由此可见,在生活费用有限的情况下,在大学开放性教育的影响下,当今大学生更看重自身的娱乐,而对于学习方面的支出则相对较少。大学生更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和朋友去唱唱歌或者看看电影,或者是利用现在相对空闲的时间到各处走走,多接触一下世界,他们更看重文化的消费,渐渐忽略了学业的消费。

(3)消费观念的转化。当被问及“来到大学后自己的消费观念是否有所改变”的问题时,在北方大学生中,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改变的大学生和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没有改变的大学生的比例大致相同;但是,在南方大学生中,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存在改变。可以看出,由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地理位置位于北方,所以她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更趋于北方化。在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化的那些大学生中,他们普遍认为是他们身边的朋友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是他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化。从数据还可以看出,大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生组织的工作经历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4)消费倾向。前面的消费比例是在生活费用有限的情况下成立的,但是如果大学生的经济状况相对自由、支付能力相对较强,那么以上的比例就会有所改变。1)北方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北方大学生还是比较注重吃、穿这样的基本消费,这与北方的人文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北方人的思想观念中,饮食、穿衣在他们的文化中占很大比重,因此北方的大学生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但是,大学生毕竟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前卫,所以如果经济允许,出去旅游是他们享受生活的最好方式,这样不仅能放松自己,还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使自己开阔眼界。2)南方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南方大学生则把外出旅游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他们更注重心灵的享受而不是物质的享受。这与南方的经济较普遍北方发达有很大关系,大多数来自南方的大学生家庭情况比较好,因此对于物质的享受并不看重,他们认为趁着年轻出去走走才是这个年龄最应该做的事。

五、结论

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综合看出,校园文化对南北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有限的情况下,二是在经济相对自由的情况下。

(1)经济有限的情况下。在经济有限的情况下,南北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基本趋于一致:吃、穿、用,这些基本的生活需要在他们的消费中占主导地位;除去基本的生活需要,文化消费在他们的日常消费行为中所占比重最大,大学生喜欢将自己的生活费用的很大一部分用在看电影、唱歌或者旅游方面,而对于学习方面则没有那么重视。形成这种情况的愿意有很多,经济的限制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身边的朋友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因素。大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人就是他们身边的同学、朋友,他们每天一起吃饭、上课、锻炼、逛街、看电影、参加活动甚至同寝室的还要每天在一起睡觉休息,因此这些同学、朋友的行为肯定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反过来,他们也在影响着他们的同学、朋友。另外,学校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或者在学校的影响下他们自发的去寻找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经历会提供给他们许多之前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例如学生中有人做过超市收银员的兼职工作,那么他对于超市中商品的价位、是否有促销活动、哪些商品更受消费者欢迎等都会有大致的了解,这促使他在购物挑选商品时会有与不了解这些情况之前不同的地方;同时,辛苦的工作会让他知道挣钱的困难,那么他在以后的花费中可能会更节俭。其次,大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他们在学校中的学生工作经历对他们的消费行为影响也很大。随着知识的积累,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会发生改变,这种思想上的改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行动方式,因此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消费行为。另外,学生工作经历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毋庸置疑,学生组织会让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方法,也会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同样,他也在改变着大学生对社会、未来的看法,因此他们可能投入资金到自身素质、知识以及能力的提高上。

(2)经济相对自由的情况下。首先,所谓经济相对自由,并不是指有无限的财产可以支配。这一情况就像你有一笔数目不小的存款并且计划花掉这笔存款,那么你首先会把这笔存款花在什么地方,其次是什么地方,再次是什么地方。这种情况在大学生以后步入社会之后会时常发生,比如大学生将自己赚的第一桶金如何支配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体现出了南北方大学生在消费行为方面的差异性。对于北方大学生,即使是经济相对自由的情况下,他们还是更愿意把自己的费用首先使用在饮食和穿衣上,这与北方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在中国历史五千多年的演变与形成中,北方形成了对饮食、穿衣十分注重的传统习惯,相对于南方人,北方人更讲究吃穿,这也就是为什么北方的饮食种类、穿衣习惯更多而且更受世界各地的人喜欢的原因。因此,身处在北方的大学生也被这种文化影响,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另外,北方的大学生受自由开放式校园文化的影响,他们渴望走出去见见世界,看看世界的样子,因此旅游成了他们除去吃穿之外的不二选择。对于南方大学生,在经济相对自由的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首要选择放在旅游上面。因为南方的经济发达程度相较北方要高,来自南方的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都不错,这反而让他们不太注重物质的享受,而注重心灵的自由,因此旅游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但是,受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也偏趋于北方化,因此在旅游之后吃、穿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总之,即使南北方大学生在文化、价值观、行为标准等等理念,受家乡地理环境、传统文化、教育背景、经济发达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有很大不同。但是,在来到北京林业大学之后,他们的消费行为受校园文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基本趋于一致化。而且根据数据显示,这一致化实际上更趋于北方化,原因是北京林业大学位于华北地区,它在其校园文化的形成上也会受北方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参考文献:

篇3

过去由于受物质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消费结构中,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注重物质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强化,他们不再满足于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越来越迫切。也就是说,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扩大交往等方面的消费愿望明显增长,改变了过去注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文化消费的消费观。据有关调查表明现在大学生中用于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订买报刊杂志书籍、人际交往、文体娱乐、休闲旅游等方面,从现在大学生所拥有的物品也可明显看出目前大学生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情况。目前电脑、手机、MP3、CD、录音笔已成为大学生追求的“五大件”,可以说现在大学生对电脑、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已被大学生所认可。总之,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成了大学生整个消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这方面的消费比例还会增长。

二、由注重物质实用性的消费观转向注重实用和美观相统一的消费观

过去大学生的消费观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只注重物质的经久耐用,而不在乎物质的新旧和式样,随着大学生知识层次、审美观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单纯满足需要的消费观,而转向把物质实用性和审美融为一体的消费观,他们力求花钱少、收益高,购物时既注重于物质的实用性,更侧重于美的体现。特别是现在大学生消费支出主要靠家庭的特殊情况下,这种消费观更明显更普遍。特别是在生活日常用品方面更为明显,如手机、MP3、CD、眼镜,以及女同学的服饰物品,既求实用又求精致美观、漂亮。他们在消费上这种把实用和美观统一的消费观,使绝大多数同学不再把花钱购物作为一种单纯的消费手段,而成为增进精神需要,体现对美的追求,极力表现他们这一特殊群体文化素质的一个方面。

三、由单一保守的消费观转向多样开放的消费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过去单一保守的消费观,而转向多样开放的消费观念。他们不再满足于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单调生活和单一呆板的消费习惯,而是寻找更丰富、更充实的生活内容,从而使消费模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使学生中出现了多样化开放的消费渠道,如卡拉OK、聚会、健身、社交以及摄影、休闲旅游、打台球、看电影、看体育比赛等已成为部分学生的消费去处,特别是双休日大学生参加课外学习如购买参考书、参加电脑、外语及导游证、会计证、驾驶证等各类证书学习的比例达到30%。这些都是为将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准备的,因为大学生懂得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的人才竞争,只有提升自我的实力才能获得成功,现在的社会不是以往计划经济时代靠关系、走后门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的,一切只能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所以用于自身发展的投资性的消费是大学生多样开放消费表现特征之一。

篇4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恋爱在高校校园中屡见不鲜,恋爱消费问题也成为了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大学生渴望浪漫、追求时髦、接触时尚,缺乏对爱情的理性思考,物质基础就成为了他们衡量爱情真挚与否的重要指标,所以,其恋爱消费成本较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温州市大学城五所高校的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善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策略,以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消费观,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业。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浙江省温州市大学城的五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32份,回收率为86.4%,其中,有效问卷425份,有效回收率为98.38%。所有调查对象中,男生220人,女生205人,其中,大一108人,大二115人,大三90人,大四及以上112人。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共设置20个单选题、15个多选题和1个开放式题目。

3.数据收集。该调查研究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1.恋爱消费用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大学生恋爱消费用途中,32.6%用于外出就餐,26.5%用于通讯费,25.8%用于购物消费,12.4%用于旅游消费,其他占2.7%。由此可见,吃、喝、玩、乐是大学生恋爱的主要消费用途。据调查,礼物消费是大学生恋爱的最昂贵消费,除了传统的鲜花、巧克力、毛绒娃娃等之外,数码电子产品如苹果手机、笔记本电脑、相机等及金银首饰等昂贵礼物也成为恋爱消费信贷趋势。大学校园里也出现了用礼物价格高低衡量爱情是否真挚的不良风气。

2.恋爱消费来源分析。大学生是没有经济能力的群体,其恋爱消费均来源于家庭、奖学金、兼职等途径。调查结果显示,72%的大学生其恋爱消费来源于父母给的生活费用,15%的学生恋爱费用靠兼职或勤工助学的方式获得额外收入,3%的大学生恋爱消费通过奖学金获取。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恋爱由其父母买单,他们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大手大脚的挥霍,无形之中也形成了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

3.恋爱消费结构分析。恋爱消费结构以外出就餐、购物、旅游和通讯为主,其中外出就餐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35.8%。另外,为了制造节日气氛,恋爱双方在各种节日花销和双方生日时也额外支出了大笔费用。

四、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恋爱消费观引导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个体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其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层面。大学生不良的恋爱消费风气不利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因此,高校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恋爱观和消费观教育,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恋爱消费观。例如,开展恋爱消费观的辩论赛,让大学生在正反方的激烈辩论中对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引起学生讨论。其次,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提倡节俭的生活习惯,明确节俭消费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第三,高校可以开设理财课堂,对学生进行立才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独立理财意识和能力。

2.家庭层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是大学生恋爱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它对大学生的恋爱观和消费观的形成有巨大影响。父母应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管理中,了解家庭收入,参与家庭各项开支预算,让学生体会父母负担,培养其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另外,家庭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还可以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3.社会层面。据调查,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观受到当今社会很多不良消费文化的影响,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恋爱观和消费观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第一,政府应积极宣传、倡导勤俭节约的和谐消费理念,鼓励健康消费。第二,媒体可以借助其宣传平台优势宣扬正确的恋爱观和消费观,并批判西方享乐主义、浪费主义的腐朽思想,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

4.自身层面。大学生自身要提高个人修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自我提升方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第二,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朴实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骄奢逸之风。

综上所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不仅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清醒的认识自己的行为,理智地思考和把握行为方向。

参考文献:

[1]侯雪松.浅析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15(2):28.

[2]胡冬梅.“90后”大学生的恋爱过程成本及对策引[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6):32-34.

[3]张晓琳,寇跃灵.大学生恋爱高消费的调查与研究[J].高效管理,2013,(6):200.

篇5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73-02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经济不独立、社会阅历欠缺,他们的消费情况始终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商家会比较关注其追求、喜好,教育专家学者则关注其消费特点的成因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和经济猛涨的趋势,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也不断地涌现着新的思想风潮和消费理念。其中,最突出的消费情况之一是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即: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主要是为了体现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实现自我满足的心理需求。为此,我们研究了当前广州市七所高校的大学生消费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引导大学生摆脱炫耀性消费,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一、炫耀性消费理论

炫耀性消费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其著作 《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中提出来的 ,是指“产品价格定价越高,就会越受消费者的青睐”。[1]笔者认为炫耀性消费是在新的社会经济结构下衍生的一种特殊的消费方式,是特定的消费群体为追求商品的符号意义、品牌背后的身份认可,宣泄个人情感和夸耀个人身份地位等而做出的不满足自身使用和生存需求的消费活动。中国被认为是新时代炫耀性消费潜力大国,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和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的影响,正在慢慢地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

大学生在他们进行炫耀性消费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对整个社会经济和其个人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步入社会的初始阶段,对潮流、品味、地位的追求促使了他们进行炫耀性消费。因此,了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特点并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为了研究当今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笔者调研了广州市的七所高校,包括: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选择的高校涵盖了综合类大学和艺术类高校,其中偏文科和偏理科的数目相当,另外,这些高校分布不同的地域。调研形式包括对学生发放的401份的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88份),以及对9位学生2位老师的访谈。得出的基本情况如下:

1.消费水平偏高:60%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17.78%的学生是在1500甚至2000元以上。

2.注重情感性消费,符号消费(法国的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认为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社会区分的消费行为, 就叫作符号消费。[2]):29.64%的人平均每月花费100-200元左右在衣服鞋包,但实际上在换季时消费会更高;44.07%的大学生会花费100-200元在人际交往方面;电子产品方面则有28.09%平均每月花费100-200元;健身方面有71.91%的会每月花费100元以下。

3.看重品牌、追求时尚潮流:38.14%的学生在消费时注重品牌,28.61%的学生注重时尚潮流。在访谈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会在假期外出旅游或者看演唱会现象普遍,每次消费一两千不等,有的甚至出国旅游花费上万元。

4.缺少消费规划:虽然只有37.11%的人对自己的钱财有规划,但是35.31%的同学开销会超出规划额度。

5.网购次数频繁:72.16%的学生网购信息来源于网络,且网购频率在77.32%的大学生经常网购,频率在一周一次甚至一周多次的不占少数。

6.缺少消费教育:家庭及学校对学生缺少消费观念的教育,大学生自身没有意识到消费观念的重要性。

三、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内在因素

1.不成熟的消费价值观。大学生尚未完全步入社会,未形成成熟的消费价值观,在个性方面都喜欢彰显自我个性。在社会新潮快速更替过程中,容易随波逐流。而大学生之间又容易形成攀比心理,从而驱使他们进行更多不必要的消费。此外,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炫耀性心理,喜欢在朋友圈、微博等晒自己的旅游或者朋友聚会等,这也会促使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现象的进一步增长。

篇6

当代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承者和生力军,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注重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塑造与培养,对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使其成长为社会栋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手段的日趋增多,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出现了盲目攀比、储蓄观念淡薄、超前过高消费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研,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意见与建议。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借鉴吴 等人的调研方法[1],选取周口地区的周口师范学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幼儿师范学校等五所大中专院校的四万多名在校生为研究总体,从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为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德尔菲法)。在调研过程中,总体控制调研对象的男女比例、年级比例等因素,保证调研的真实性、全面性、典型性,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在问卷调查时,除了必要的解释说明,调查者不能对调查对象进行过多的干扰,确保每一份调查问卷都是调查对象的真实反映,并且当场回收问卷,回收率100%(无效问卷除外);问卷阶段结束后,及时对问卷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分析,总结问卷的突出特点和反映的具体问题。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做到合理消费,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似[2-3],但是,现代大学生的消费形式更倾向多样化,除了日常学习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外,恋爱消费、网络消费、通讯消费、社交消费、旅游消费、娱乐消费、购衣消费、培训消费等也同时存在,不同的学生,消费心理、消费结构以及各个消费形式所占的比重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中两名学生的消费结构如图1。总体来看,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图1:学生甲、学生乙的消费结构图

一是感性消费大于理性消费。大学生缺乏经济来源,没有独立的经济实力,消费没有经济支撑。这种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很少有自主消费计划和消费经验,对消费缺乏理性的判断,对商品的需求缺乏理性的控制,对价值和成本缺乏理性的比较[4]。他们要么是一味地节约吝惜,要么是毫无节制的消耗滥用。可以说,大学生基本上尚未完全形成稳定的、完整的、成熟的消费理念,自控能力较差,很多消费都没有必要性,而是受社会、学校、宿舍周边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冲动消费、随机消费[5]。

二是存在盲目攀比现象。现在大学生整体消费能力有很大程度提升,但也滋生了一些攀比心理。比如,部分同学为了能拥有刚上市新款手机、品牌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一件品牌衣服、名牌化妆品,就拆东墙补西墙,就从自己固定的生活费中,“勤俭节约,省吃俭用”,省下的钱仅仅是为了满足爱慕虚荣的心理。

三是恋爱消费不容忽视。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开销往往远远大于没谈恋爱的时候。这是因为,恋爱中的双方,为了取得对方的欢心、满足对方的要求、展示自己的魅力,就会用很大比例的费用来进行物质、娱乐、旅游消费。现在大学生为了所谓的爱情,而节衣缩食甚至借钱度日的情r,在很多高校已经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着学生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水平。

四是缺乏理财储蓄意识。在校的大学生,其消费费用的主要来源,排在第一位的仍是父母,其他来源则是做社会兼职获得的报酬或在校获得的各项奖学金,而后者不论是数量还是持续性都远低于前者(如图2),在适应了向父母“钱来伸手”的习惯后,就很少有同学会有理财储蓄意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

图2:大学生消费费用的主要来源

五是过度超前消费。由于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家庭消费观教育的缺陷、享乐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心理的不成熟等原因,目前的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加上不断增加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很少有大学生会对每次的消费进行记账,大多数同学的开支往往超出消费计划范围,个别同学在月初时,就常常不自觉地超支,甚至有些同学在学期末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

三、强化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建议

强化大学生健康消费观,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共同努力。

一是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很多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而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家庭,在我们毫无理智、大把花钱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冲动消费的误区。有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供我们读书、上大学,当我们在学校大吃大喝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想到,父母还没有买一件新衣服,父母可能正在为几毛的菜钱而和别人讨价还价。所以,无论从家庭孝顺角度,还是从社会风尚角度,大学生都应该增强自控能力,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不能盲目的陷入感性消费误区。

二是对于学校而言,应增强对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教育。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责无旁贷的承担着对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培养义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的培养,加大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强化“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指导,进一步塑造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消费的意识;要开展宣传培养大学生健康消费风气的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努力构建节约型校园。

三是对于家庭而言,家庭教育对健康消费观念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和永久性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转变观念,注重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从小、从小事中锻炼孩子的理性消费意识,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针对大学生,可以帮助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适当控制花销,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四是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拓展校园周边、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杂志、报刊等途径,宣传理性消费,引导大学生反对奢侈浪费、攀比消费,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氛围。

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消费观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能培养好,就会受益终生,反之将不利于人生发展,相信在大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家庭培养,以及社会与学校这个集体环境的重视关注和努力之下,大学生消费必然是科学消费,良性消费,生态消费,大学生消费的成长之路一定会走好。

参考文献:

[1]吴h, 荆姗姗.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32).

[2]武小莉.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 (12).

篇7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是时代的号角,在未来的文化与消费中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他们的消费行为对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是整个消费市场的示范者,因此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特殊的研究意义。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生活费用来源单一,在经济上对家庭比较依赖。据数据统计,90%以上的同学生活费都是来自父母,小部分同学是靠自己勤工俭学或奖学金所获。

消费结构多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学校生活都变得丰富多彩,平日的开销不再只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据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同学在购买服装与上网话费方面开销较大;另外20%左右的同学平均每一个月旅游一次,花费在100-200之间,由此可见旅游花费也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费开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如偶尔的聚餐请客也在生活费消费单上画了重重一笔。

消费存在差异性。根据调查578名同学中73%来自农村,19%来自城镇,8%来自城市。不同的家庭条件,不同的消费基础,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性与差异性。据调查显示,来自城市的同学每月最高花费可达万元,而来自农村的部分同学每月花费最低至500,两者相差20多倍。

消费的盲目性。作为群体生活的大学生,价值观、审美观免不了受他人影响,这方面女生表现得更为明显,遇到打折促销自身不需要的也会购买,这两年新流行的网购也使同学们花了不少冤枉钱。数据显示60%的男生会对促销打折感兴趣,40%的男生只会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才会购买;而92%的女生表示见到促销打折就会控制不住自己而购买多余的物品,而8%的女生则表示无所谓,不会因为促销打折而影响购买计划。对于购物方式80%的同学会选择网购,这些同学60%在每次网购中会超出自己的购买预算计划。

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是消费者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消费目标和消费模式等涉及整个消费活动诸因素问题的总的态度和基本观点。在《当代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分析及建议》中罗超良总结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主要有三种,即朴素消费观、超前消费观、享受消费观。该观点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出发勾勒出了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三个不同侧面,从大学生消费现状来看也可以分成两个大块理性消费观和非理性消费观。

(一)理性消费观

大学生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根据其经济条件,在进行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消费过程中,坚持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依赖任何惯性或心理上的因素,不形成攀比消费等盲目行为,对消费过程能够准确认知和预测,其消费水平与国家经济状况相适应,以达到物有所值的一种消费方式。

调查显示理性消费观各方面所占比例明显多于不理性消费,所以说大学生大部分还是能坚持艰苦朴素的传统、保持勤俭节约的习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健康合理,能做到量入为出,属于这类支出的包括食宿,学杂费,必要的网费与话费,服装费,以及一些非主动但不得不支出的开销(为了考证需要,报的一些补习班,这类情况大三大四所占比例较大)等。

(二)非理性消费观

非理性消费是与理性消费相对的,表现为攀比争风、大手大脚的、没有明确目的,仅凭感觉、兴趣引起的冲动需求而产生的消费。大学生出于种种原因,在固守传统的勤俭节约消费观念的同时,其消费观念也彰显了一定的超前性、时尚性、享受性等非理性消费观念。

超前性指用未来购买力来弥补现阶段购买力的不足,以达到超过现阶段经济实力所决定的消费水平。从数据中可看出,超前消费在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已占据一定市场,践行这种观念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9%。在校园里最能体现超前消费的莫过于信用卡消费。信用卡而非现金交易激发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同时持卡的优越、刷卡的潇洒也给大学生挣足了脸面,于是校园出现了持卡一族。

时尚性是指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而后来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这在大学生间被表现在吃、穿、用、玩各个方面,如大学生为了追求时尚,彰显个性,提高身份地位,请客吃饭要进高档餐厅,穿着打扮要紧跟潮流,手机、电脑要不断更新,休闲娱乐要讲品味,休闲娱乐要将档次。一时间大学生成了时尚的代名词。

享受性是指把幸福等价于尽量多的消费,也就是消费越多幸福越多,无节制进行物质享受。调查分析反映出,部分大学生不管自身条件是否允许,一味的跟风攀比,过分看中物质享受,忘却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从而导致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失败告终。

三、对大学生形成此种消费观念的因素分析

据调查显示,80%以上的同学还是能够进行理性消费,然而部分同学却迷失了方向,不能进行理性消费。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分析。

(一)社会因素

社会上享乐主义消费观的盛行,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现行大学生价值观、认知能力等有一定程度上的偏颇。为此政府应大力宣传勤俭节约之风,提倡合理消费,净化社会风气,制止不良消费风气,努力提高全民的消费文明程度。另外,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周围环境的治理,取缔那些纯赢利性的、不健康的娱乐消费场所,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健康的消费环境。

(二)学校因素

由于学校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都是将教育重心放在文化知识和素质的培养上,忽略了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教育。因此,各高校应充分开展对大学生有关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强化治理、提高改善高校的周边环境。

(三)家庭因素

在中国的家庭中,人们习惯了对下一代的“呵护”。不管经济条件好坏无节制的保证子女的物质需求,“有求必应”。家长的这种溺爱做法在客观上助长了大部分学生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另外,家长了为了让子女考上好的高校,将子女的精力重点限制于学习上,除了学习不准考虑任何其他的事情,缺乏对子女的理财能力的培养,导致子女进入高校后无节制无计划的消费。所以家长不应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还应该及时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和加强教育,培养子女的合理消费习惯。

(四)个人因素

由于大学生所具有的自身特定的社会心理特征:从众性、时尚性、易受暗示性、攀比性、个性化。各种心理特征错综交杂,如果自我控制意识不够强烈,很容易就形成了部分大学生的不理性消费。所以大学生应摆正消费态度;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避免冲动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养成计划性的消费习惯,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

参考文献:

[1]毕启冬,王爱丽,孔彪.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2):143-144.

[2]王钰,石泓.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0(28):134.

[3]易菊香,肖海鸥.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研究——以吉首大学学生消费为例[J].沈阳农业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4-67.

作者简介:

李肖肖(1990-),女,现就读于郑州大学商学院统计系。

篇8

一、引言

和以往相比,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手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例如:快餐消费、超前消费、网络消费、视觉消费等等,尽管这些消费促进了国内消费产业的发展,对社会很多领域的快速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也由此产生了其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两极分化、消费心理盲目攀比、储蓄观念淡薄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当代大学生家庭消费观教育存在缺陷、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够成熟、明智等因素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对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引导和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当代大学生中,多数同学能够做到理性消费,他们能够根据家庭以及自身的条件进行消费。但他们也存在着强烈的消费欲望与理性消费的心理矛盾,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与自身和家庭经济状况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一些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出现一些偏颇。笔者总结起来,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理性消费占主流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一般都量力而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平均每月生活费能控制在400元以下的为7%,在400-700元之间的为42%,700-1000元之间的为47%,1000元以上的仅为4%。不仅如此,大学生在消费时,家庭收入、时尚、价格、质量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因为开支主要由父母提供,大学生在花钱时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符合效用最大化原则。

2、消费方式网络化、电子化、超前化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逐年上升,其消费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当今许多大学生正逐步变成"刷卡族",例如食堂的饭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图书卡,以及交纳学费、宿舍费用的银联卡,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甚至有可透支的信用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超前化消费也越来越多的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此外,网络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已经得到广大青年人和部分中老年人的认可,中国当代大学生则是网络消费大军的绝对主力。网络消费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消费方式的网络化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生活学习效率,也促使大学生在新经济时期达到"多赢"效果的理想模式。

3、消费行为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日益多元化,除了日常所必须的学习、生活消费,对于人情社交、娱乐、恋爱、手机电话、电脑及相关电子产品、健身、旅游、美容化妆等社会众多消费领域也有所涉及。手机是大学生的必备交往工具,也是学生的重要支出之一。

4、"人情消费"大众化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人们的交往观念不断更新,交往方式多种多样,交往的目的各自不同,这对大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学生都意识到他们朝夕相处的这些同学,是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因此必须有一定的投入,为现在和未来积蓄"人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采用了请客、送礼等方式来营造自己的社会关系网,人情消费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内容。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同学盲目跟风地进行"人情消费"。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具有科学消费观,但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这样、那样不理性消费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目标模糊,消费水平两极分化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如何合理的支配自己的生活费,如何科学、理性的消费并不清楚。相关调查显示,约有60%的女同学为了保持自己的身材而控制饮食,甚至花钱去减肥;45%的同学早上不吃早饭;有70%的学生曾经有过通过削减伙食费以增加其他费用的支出(例如网络消费)。此外,由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所以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在校大学生中,平均年消费额有的最高达到两三万元,而最低的只有三千元左右。家庭收入高的一些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非常明显,出手阔绰,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现象,其主要消费方向为谈恋爱、旅游、电脑、手机、交友等。这部分学生虽然并不占多数,但是却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同时,高校还存在着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经济困难学生。大学生的消费的两极分化与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大有密切的关系。但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未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现象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2、消费观念不理性,消费行为极端化

当大学生在消费时,一部分同学缺乏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存在盲目攀比的现象。例如,在高校,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被认为是"时尚元素",有些同学为了能拥有一款最新型号的手机,为了能买到刚上市的电脑,甚至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或化妆品,不惜削减自己的伙食费或者干脆直接向父母伸手,而这仅仅是为了向其他同学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又如,在高校交书籍费、交学费等各项费用时,有少部分学生会隐瞒真实的应缴数额,向家里索要更多的费用,用于其他的消费中,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再如,很多大学生在谈恋爱时,为了取得对方的欢心,满足对方的各项要求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不惜重金,并经常性的将物质的满足放在了第一位。当代大学生为了"爱情"而节衣缩食甚至借钱度日的情况在高校已经屡见不鲜,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水平。这种种不良消费行为中,虚荣心、攀比情绪和享乐观体现的十分明显。

3、理财知识、储蓄意识、经济独立意识淡薄

大多同学对于理财都缺乏科学的认识,很少会对每次的消费进行记账,每次的购物也不一定出于消费计划中,在每个学期结束后时,大多数同学的开支往往超出了计划,很少比例的同学会对多出的生活费做储蓄的打算。可见,当代大学生和理财意识和储蓄观念都较为淡薄,日常消费的计划性不强。此外,当代大学生对于经济独立意识相当淡薄,他们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其学费和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排在第一位的是父母,其他来源则是做社会兼职获得的报酬或在校获得的各项奖学金,而后者不论是数量还是持续性都远低于前者。大学生在外兼职的目的更多的是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很少是出于对经济独立的考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消费出现了上文提到的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消费行为是受消费观影响的,大学生消费趋势出现了变化,说明大学生消费观已经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变迁。大学生消费观在变迁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当代社会消费结构的改变渗透进入了大学校园,使大学生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年华,也是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时期,由于思想和情绪都不够稳定,所以又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树立的各种观念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消费观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大学生们能够在大学学习期间养成科学消费的行为习惯,以后便会受益终生;反之如果在这段时期没有打下良好的消费观的基础,必然将不利于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詹欢,张莲.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青少年消费道德教育探悉[J].党史文苑,2007,(7).

[2]行岁锋.解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J].中国经贸导刊,2010,(9).

篇9

一、引言

消费是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的连接点。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的性质是衡量其消费特性的重要指标。自2009年至今,19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纷纷走进大学,开辟了90后大学生时代。良好的物质环境、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以及网络的普及与快速发展,对90后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其消费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90后大学生拥有强大的消费力量,是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引领者。他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是否合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笔者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90后大学生消费结构、消费态度及消费行为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

二、调查方式与内容

为确保调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广西财经学院随机抽取七个学院,调查对象界定为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大学生,包括明秀校区和相思湖校区两个校区。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600份,实际回收580份,有效问卷580份,回收率96.67%。此次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问卷回收后,通过对各项指标数据的汇总分析研究被调查对象的消费情况。其中,调查问卷主题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设计的问题包括性别、年级、校区、月生活费等;第二部分是被调查对象的消费情况,包括消费内容、消费金额等;第三部分是被调查对象的消费态度。与此同时,本次调查还结合文案调查方式,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90后大学生的消费来源

问卷调查结果(图1)显示,广西财经学院68.68%的大学生的生活费由父母给予;12.45%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奖学金或助学金;11.42%的大学生通过做兼职来挣取自己的生活费;还有7.45%的大学生则通过其他的方式获得生活费,比如贷款、炒股、炒期货等。由此得出,90后大学生的生活费仍然主要来源于父母,但他们的经济支持已经开始呈现多元化,主要是奖/助学金、贷款、炒股等。

(二)90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1、月家庭收入与月生活支出

从统计结果可知,广西财经学院将近60%的大学生来自农村,月平均收入在1000以下的占39.88%,在3000以上的仅占12.46%。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以下的占14.45%,3000以上的占48.44%。受家庭经济条件约束,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的消费额普遍不高。从数据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普遍处于500-1000,占58.82%;其次是500以下的占21.63%。(见图2)

2、地区差异

通过表1可以看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每学期的总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每学期总消费多数处于2000元以下和2000-4000元;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多处于2000-4000元和4000-6000元。此外,每学期总消费在6000元以上的全部为城镇大学生。城乡大学生在消费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三)90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1、基本消费

基本消费是指维持我们日常衣、食、住、行等的消费。图3数据显示,90后大学生学习消费占19.05%,饮食的消费占32.33%,日常通讯费用占15.17%,衣着方面消费占16.41%,化妆品消费占4.09%,旅游消费占3.49%,恋爱消费占2.94%,游戏费用占1.14%,其他费用占4.69%。

图4数据显示,大学生月饮食消费处于300-500元的占55.37%, 500-700元的占24.83%。饮食总体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其中,女大学生的月饮食消费大部分处于300-500元之间,男大学生则多处于300-700元之间。

2、学习消费

(见表2)从纵向来看,大一至大四的学生的消费情况没有太大区别;从横向来看,各个年级学习消费多处于100元以下和100-200元。我们了解到,有些学生忙于考各种专业资格证;有些学生攻读双学位、双专业;有些学生则因考研需要教科书以外的书籍等。整体上,校园学习氛围良好,学生求知欲较强。

3、交际消费

目前大学生恋爱已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图7数据显示,70.59%的大学生处于单身,16.78%的大学生每月的恋爱消费在100元以下,7.96%的大学生每月的恋爱消费在100-200元,还有4.67%的大学生处于200元以上。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宽松,平时的约会以及在特殊节日为对方购买礼物是增加恋爱消费的主要因素。

目前高校周围的娱乐场所越来越多,如KTV、咖啡厅、烧烤城、电影院等,因此朋友聚餐、生日聚会等成为当前大学生热衷的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图8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每月娱乐消费在50-100元和100-150元的分别占27.81%和10.36%。比较各年级的数据(见图9),大二的学生在娱乐消费方面占比最大,分析其原因,大一刚刚步入大学,对周围环境较为陌生;大二是大学最潇洒的阶段,也是学生会、社团、协会高层管理者中的佼佼者,内部联谊、聚餐、郊游不可避免;大三的学生忙着考证、考研;大四的学生忙于毕业找工作。

4、旅游消费

90后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图10数据显示,34.84%的大学生每学期是从不旅游的;42.11%的大学生的旅游消费在500元以下,主要是在广西区内的一日或两日游;11.09%的大学生每学期的旅游支出在500-1000元;11.96%的大学生每学期旅游消费在1000元以上。图11数据显示,大二学生的旅游支出最大,这反映出在大二阶段学生有更多相对宽松的时间,大三、大四的学生则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

(四)90后大学生的消费态度

1、消费者类型

图12数据显示,大学生的理性消费是主流,一半以上的学生在消费类型上更趋向于节约型和规划型。其中,节约型占31.55%,规划型占31.03%。可以得出,90后大学生仍以学习知识为首要任务,而不会沉迷于玩乐。因为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会谨慎挑选,不会一味求贵。

2、消费观念

图13数据显示,在消费观念上,大学生更加注重实用性。其中,追求实用,理性消费占81.55%,而超前消费与攀比消费占比较低,分别为6.03%和1.38%。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消费观念更趋于实用化。但同时也可看出,在消费上追求个性,从众心理淡化的现象也初见苗头,占1.38%。由此可知,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更趋于理性化与实用性;而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个性化消费会越来越突出。

3、消费方式

从图14可以看出,60.76%的学生倾向于在实体店消费,39.24%的学生倾向于网购。这反映出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了90后大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四、9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针对上述出现的大学生消费的一些现象,从南宁市的经济情况出发,进行分析。南宁市是一个欠发达城市,经济总体水平与一二线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调查结果来看,该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高,家庭月收入层次较低,尤其是在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这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日常消费在500-1000元这个区间居多。生活费水平较低,除去饮食方面的费用,能够用来进行额外消费的资金较少。因此,在消费时,选择规划型消费成为主流。再者,由于经济条件的约束,该校大学生趋于节约型消费,在消费时,能不消费就不消费,争取把每一分钱用到实处。

(二)学校因素

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在校园里,不合理消费氛围容易左右学生思想。这种隐性影响对在校大学生的刺激是巨大的。学生日常生活被灌输的思想以及价值标准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其行为。因此,一个学校的消费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消费行为。除此之外,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样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周边环境在刺激消费的同时,会传达一些错误的消费信息,极易引起学生盲目消费。

(三)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所以父母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结构、消费态度等表现是否合理,对子女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为了让孩子养成合理健康的消费习惯,必须从家长自身开始做起。其次,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作为父母,应该关注自己孩子的消费开支,对合理的消费给予支持,对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及时制止。

五、90后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对策

(一)构建和谐消费观

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个人消费要与个人现状及社会环境相协调。提倡大学生进行健康消费,反对不健康消费。针对大学生消费,鼓励各种学习益智型消费,反对一味娱乐与享乐消费。在和谐消费观下,学生更易树立科学的消费态度。一方面,可以促进和谐氛围的形成;另一(下转第233页)(上接第231页)方面,对形成大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大有裨益。

(二)构建良好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环境是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活动及发展的一种环境。她有丰厚的校园历史文化及现代的社会文化,她依托整个校园以及校园人而存在。因此,培养大学生合理消费习惯,可以采取优化校园消费环境,积极营造校园合理节约的消费氛围,批判盲目消费、攀比消费来实现。在校园内,在以优美的客观物质环境来陶冶情操为基础的前提下,还应该通过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来渲染和衬托。通过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做人起码的修养,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该懂得什么是感恩。大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少些抱怨,多些宽厚;少些仇恨,多谢友善;才会对他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投入激情,对生活寄以热盼,对社会予以回报;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报恩之举,应当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行动准则。为此,大学生应该做到三点,一是对父母的养育怀有感恩之心;二是对师长的教导应有感恩之意;三是对社会的救助应存有感恩之情。

(四)加强大学生的自身管理

首先,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御外界的诱惑。大学生的经济能力有限,生活费更多地由家庭供给,所以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消费。其次,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大学生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和意志力。此外,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多,休闲娱乐的时间也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安排这些时间值得每个大学生思考。针对该校情况,大学生可以选修一些有关投资理财的课程,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正确认识金钱,合理使用金钱;同时,每月对自己的消费做出计划,消费时尽量按照计划进行,并及时总结和反思,为以后的理财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黎明.“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7):95-97.

[2]杨乐敏,孙艳香.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和价值观调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21):128.

[3]徐丹丹.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

[4]张耀荔,刘艳荣,陈静.大学生消费教育现状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商品学会,2010:9.

[5]李碧君.在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趋势分析[J].大家,2012(11):84.

[6]蒋琦玮,马灿.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消费经济,2010(2):38-40.

[7]李木梓,霍如桃,罗然,伊欣琳.大学生消费结构的调查和研究[J].中国物价,2010(4):57-60.

篇10

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学习费用。学习费用是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在大学生中消费占很大部分,占到大学生日常总消费的近30%。学习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上交学校的学费和平时自己的学习投入。

基本生活费用。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包括吃、穿、住、行、用几个方面。

娱乐消费。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基本生活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学生用于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正在逐年上升。

人际交往消费。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已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地方。

二、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非凡性,决定了消费存在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概括起来讲,当代大学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消费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家庭收入基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我国贫富差距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个人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消费与低消费差距比较悬殊。在调查中,最高消费的达到2000,而最低的只有500,两极分化严重。

2.消费结构呈多元化

现在的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内容不再是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的东西,电脑、手机、恋爱、旅游、健身、服装、美容化妆等消费几乎构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休闲娱乐消费呈多样化,人际交往消费支出已占到相当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在满足基本生活外,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大学生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在消费的过程中轻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轻易产生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轻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买许多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

(2)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轻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攀比消费在大学生中间主要体现在穿着妆扮上。情绪化消费就是把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3)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负债消费和超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受这种思想的引导,负债消费在大学中也悄然兴起。

2.原因的分析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消费特点的分析,导致大学生消费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在校园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在社会中,他又是社会的一分子,其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①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熟悉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进入了学校,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能力,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失变得越来越坠落,变得无所事事,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享受消费上。②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③媒体的不良诱导。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2)学校教育原因。现在的大学高校在消费教育方面也都存在欠缺。另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4)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大学生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消费中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还主要归因于大学生所处的特定的年龄阶段。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教育。首先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最易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大众媒体应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心理的引导。其次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群体是现代因特网最大的使用群体,因此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

(2)学校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要加强大学生消费的引导,就要对大学生所面对的消费环境进行整改。首先,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其次,整顿学校风部及学校四周的商业秩序和商品经营范围,校园内外的消费环境主要是满足学习和生活,不需要搞得像商业街那样繁华;最后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从思想上进行改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家庭教育。现代的中国家长应该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要适当控制孩子的花销,帮助孩子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4)大学生自我教育。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平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积累消费经验。自己要注重积累消费经验,学习消费知识,提高理财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消费方面的活动,从中学习消费知识。②提高法律意识。作为现代大学生,要主动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基础,提高维权意识。③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要根据生活、学习、文化和娱乐的实际情况制定消费标准,坚持合理的消费原则,做出消费计划,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消费群体中存在许多问题和潜在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海燕.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心理学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28-129

[2]张玮文,丁尚等.北京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2013(3):84-89

篇11

为了掌握真实的大学生经济水平和消费情况,为学校制定各种资助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指导大学生养成科学的消费理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青海省大学生进行调查,在该省大学的教室、图书馆、食堂、自习室等地方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收回475份,有效问卷470份,回收率为94%,并对这些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一、青海省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来源分析

从表1分析得知,青海省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多样化,主要包括家庭提供、助学金、助学贷款、兼职收入,但是以家庭提供生活费为主,其他消费来源为辅的特征较为明显。

(二)青海省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1、基本生活消费

基本生活消费主要分为饮食消费和生活必需品消费两方面。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得知,饮食消费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8.0%。由于消费收入水平的制约,大学生恩格尔系数较大,大概是0.5,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值。同时,肥皂、衣服、鞋袜、牙膏、洗衣粉等大学生日常必需品的消费比较固定。

2、网络通讯消费

网络通讯消费主要是大学生使用手机或互联网产生的一些费用[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网络消费,64.89%的大学生每学期平均网络支出100元以下;3.83%的大学生网络支出高达300元以上。相比于网络支出,手机通讯消费所占比例较大,50.34%的大学生每学期平均手机通讯费用支出300元以下。30.85%的大学生费用支出在400元―500元之间。6.38%的大学生支出超过了500元。

3、休闲娱乐消费

当前,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也是如此。没有生活负担,没有初高中升学压力,有了充足的自由分配时间,这些都为大学生追求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条件,看电影、逛街购物、假期旅游、唱歌健身等潮流娱乐方式备受大学生追捧。

4、人际交往消费

人际交往消费是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人脉网络的支出。当前,大学生各种人情消费支出日益增加,每到一些特别的节日或同学生日,请客吃饭、唱歌、送礼物都是必须的。本文调查结果显示,26.02%的大学生除了日常人际交往消费外,每月额外花费平均用200元―400元在陪朋友唱歌、逛街、购物、看电影等交际活动上。

5.自我发展消费

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就业竞争压力,青海省大学生也渐渐意识到增加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性。除了确保优异的专业成绩外,大多数学生购买辅导资料、教材,并参加各种专业有关的资格考试,从而提高自己竞争力。本文调查结果得知,47.66%的大学生平均每学期的自我发展消费在100―300元之间。

二、青海省大学生日常消费特点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水平适中,但个体差异正在加大

青海省大学生消费能够坚持量入而出的原则,然而个性差异较大,小部分大学生消费水平较高,同时也有一些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只能够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城市、城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省的大学生。

(二)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但在个人发展方面支出较低

分析青海省大学生月均消费得知,主要包括伙食和购买日常用品等生存消费,同时也包括了通讯、娱乐、交际与学习等方面的消费。调查得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长,大学生消费多元化特征日益明显,其在旅游、人际交往、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例日益增加,然而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较小。

(三)大学生消费相对理性,但缺乏计划性

在消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注重商品的性价比,消费比较理性;但是有些大学生一味地追求潮流、时尚,看重品牌,个性化消费行为尤为严重,消费水平日益增长。同时,在消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缺乏计划性,随意消费,有的大学生无法量入而出,合理分配,理财能力缺乏。

三、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思路

为了引导青海省大学生合理消费,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加强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大学各班主任应该采用课堂教学、开班讲座等方法,积极同学生交流沟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消费观,帮助其改正不合理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是一种思想之内的东西,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的,这是一种内在素质,应该从根源上去改正不科学的消费观念,这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而言尤为必要[2]。第二,培养大学生理财能力。经过支配金钱,科学消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运用金钱的能力。第三,营造良好的消费风气。教育学生不得相互攀比,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第四,倡导勤工俭学。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一定的资助,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

总体而言,青海省大学生消费状况比较合理。本文重点调查分析了该省大学生消费来源、结构与观念等方面,发现该省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消费水平个体差异显著、个人发展支出比例较小及消费缺乏计划性等方面。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培养,采取有效方式引导大学生消费更加理性,从而使得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篇12

作者简介:倪科(1981-),女,江苏句容人,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助理研究员。(江苏?南京?210042)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136-02

在当今社会,消费观念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经济尚未独立的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合理分配消费支出,学会理性消费。在大学生中实施美育,利用美育的非功利性优势引导大学生构建正确的消费观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总体情况

1.大学生经济来源以父母支持为主,其他形式为辅

绝大多数大学生仍由父母供给生活费,生活费的预支情况按学生大致消费和自制力一般分为半年一次性预支、每月预支以及半月预支。部分大学生利用暑假、双休日做兼职,赚取部分生活费。学校设立的勤工助学金也由只针对贫困生扩大到针对全体学生,目的由贫困帮扶转变为学生实践锻炼,学生也因此可以赚取部分薪酬。此外,学校也通过贫困生专项补助、各类评奖评优给予大学生一定的经济支持。少部分学生利用自身特长参与社会活动,赚取相应报酬。这几类资金支持目前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中,大学生所有经济来源仍以家长定期供给生活费的形式为主。

2.大学生实际消费水平高于家庭、社会承受能力

由于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大部分大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对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即便国家出台了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切实帮扶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但由于近年来泡沫经济现象严重、消费水平翻番、大学大多建在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等因素,导致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远高于家庭承受能力。另外,城市普通家庭的学生,从小生长环境相对优越,消费需求较多且面广,平均消费起点较高,在如今消费水平倍增的前提下,也给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

3.大学生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成人化消费过早

相对早期大学生,当今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学费、书本费、生活费等基本开支,还增加了用于考研、考公务员、考各类专业证书及上培训班的费用,增加了人际交往、恋爱、旅游等消费,其中名目具体涉及到餐饮、交通、着装、美容、美发、美甲、瘦身、健身、KTV、住宿等。

4.大学生青睐品牌消费,跟风现象严重

在对消费品牌的调研中,许多大学生不考虑自身实际,盲目跟风,追求品牌。对大学生所用手机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大多使用智能机,为数不少的学生使用iphone手机,其他均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三星等高端品牌,国产手机使用率低。对大学生着装品牌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选择耐克、阿迪、KAPPA等高端运动品牌以及森马、美特斯邦威等中档休闲品牌居多。对大学生美发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选择学校周边中高档连锁美发店居多。有部分学生认为品牌是质量的保证,也有部分学生纯粹因为跟风攀比,认为品牌能彰显身份、品味。

二、造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1.西方不良消费观念对我国的影响

费瑟斯通认为:“伴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人们已从宣扬自己的美德转变为宣扬自己的个性、人格。”①国家社会生活物质化,市场经济日益繁荣,“高尚”、“伟大”、“无私”等价值理念逐渐被“个性”、“自我”、“享乐”所代替。英国社会学家唐·斯莱特称:“消费文化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是现代西方的文化,它对于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实践,当然是处在意义的中心。它普遍联系着世界和西方现代性的那些核心价值、实践和制度。诸如选择个人主义和市场的关系。”②中国目前的消费观逐步西化,商品被赋予身份、地位、品味、荣耀等抽象的标签,许多人通过消费商品来彰显势力。

2.家庭教育缺少对孩子性格、生活理念和技能的培育

由于计划生育制度,导致中国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呵护程度可见一斑,所有家庭都倾其所有、竭尽全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却缺少对孩子性格、生活理念和技能的培育,这种厚爱下长大的孩子缺少实践锻炼,理财理念匮乏,难以体恤生活的不易,也很难形成理性合理的消费观念和储蓄观念。调查表明,大一新生由于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首次掌握自己的经济大权,入校第一学期的消费思路最模糊和混乱;大四毕业生由于临近毕业离校,用于各类离别聚餐、娱乐的费用远超以往经济支出,这些都是消费理念教育缺失的典型实例。

3.学校教育缺乏对大学生必要的消费观念引导

除了用于专业教学,高校鲜少就大学生消费情况开展深入调研与研究,对大学生消费引导也无明确举措或建议。笔者调研的高校中,只有20%的高校开设了消费公选课,无一例相关活动社团、学术机构备案或在建,无一例学生消费文明准则或倡议书。从整体上来讲,高校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研究和引导几乎为零。

篇13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1)理性消费成为主流,消费观念成熟。在调查中发现,超过八成的大学生对合理的消费观念表示积极的认同。他们比较成熟理性,体贴父母,克制自我,能够在家庭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合理消费,他们没有高消费群体的优越感,也没有贫困生那样的困境。这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群体,呈现理性消费的计划性和自律性特点。(2)消费水平两极分化,群体差异性明显。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经济来源于家庭供给,经济来源的单一性和依赖性使得大学生生活消费存在较明显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男女差异、年级差异。有不少学生“贵族”认为自己家庭条件好,父母给的生活费多,可以随心所欲,尽情享乐,是大学生中的“高端”消费群体;与之相对的是生活处在贫困线以下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一切费用主要依靠借贷解决,仅能进行基本的生活保障消费,是大学生中的“地段”群体。(3)“攀比”心理普遍存在,超前消费意识强烈。大学生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出于好奇和对都市生活的向往,加上身边少部分学生“贵族”高端消费的刺激,许多大学生开始炫耀性消费,并陷入攀比争抢、愈演愈烈恶性循环。他们高端消费需求大部分超出家庭的承受能力,属于没有实际消费价值的浪费性消费,是非理性的消费形态,其结果必将造成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入不敷出,甚至负债累累,激发少数学生对金钱和物质的欲望。(4)消费结构多元化,社会性特征明显。现代大学生的消费不再是局限于基本的饮食和日常生活需要,其他消费支出明显增多,涉及人际交往、旅游、电子通讯、恋爱等各个方面,凸显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多元化属性。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误区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观也开始从以生产为中心中解放出来,并在开始逐步盲目追求西方的消费文化观,表现为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以享乐主义、虚无主义、主义为支配的异化消费文化观。大学生热爱新事物,自我判断和约束能力差,容易受到各类意识形态的影响,讲品味,比潮流,认为自己不和别人一样,就是不合群,根本不考虑家庭的经济能力。(2)家庭环境的影响。80、90后大学生的父母大多经历过上山下乡、极其困苦的日子,他们在心理上对贫穷有恐惧感。家长们为人处世的虚荣心也对孩子的消费观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总习惯于根据对方的穿着打扮来判断其社会地位,这种观念表现在消费观上,就是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被别人关注和认可,就会在一些方面对自己进行刻意包装,通过“包装”来获取他人的尊重和赞赏,这样自尊就演变成了虚荣,并导致大量不合理消费的产生。(3)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接触社会过程中,经受形形意识形态的冲击,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消费观的树立面临巨大挑战。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形成并没有发挥主流引导作用,反倒那些“攀比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观占据了主导地位。校园整体消费环境日渐恶化,最终必然导致大学生走进消费误区。

三、引导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的建议与对策

(1)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现阶段,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意识,通过理性分析拨开学生心头的困惑,促进深层次思想问题的解决,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诱导,使他们懂得对幸福的追求应立足现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获得。(2)加强国情教育,引导适度消费。目前,高校国情教育大都流于形式,浮在表面,重视程度不够。国情教育的缺失使许多大学生对我国当前的发展水平、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认识不够充分。高校思政教育要加强基本国情教育,使大学生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走“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道路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3)校园消费文化的建设。作为高校应将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消费文化氛围。一是组织有关消费知识的专题讲座,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掌握系统的消费常识,增强他们的理财能力;二是拓宽课堂教学的范围,开设诸如“消费法律知识”、“理财知识”等选修课,增加大学生获得消费知识的途径,引导他们建立自己的消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有益的课外消费教育活动;三是重视对校园及周边消费环境的整治和管理,让健康、低碳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流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