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绩效审计评价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13 11:33: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绩效审计评价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篇1

本文将环境绩效审计定义为“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照一定标准评定企业环境管理的现状和潜力,并为企业改善环境管理及相关决策提供建议的一种审计活动”。

(二)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是环境绩效审计目标的具体化,环境绩效审计内容要从环境绩效审计目标出发,并结合不同行业甚至不同企业自身的特点最终确定。目前,我国企业环境绩效审计内容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对企业环境合规性的审计。合规性审计主要审查企业对国家规定的各项法律法规是否严格遵守和执行,如“三废”的排放是否达到排放标准,排污费是否按时缴纳。其次,还要对企业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合理性、完整性、有效性做出评价,以确保企业的环境管理体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2)对企业环境资金的审计。环境资金的审计已成为环境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部分。环境资金审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检查被审计单位环境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存不存在资金浪费情况;另一方面对环境资金使用后,企业的环境改善效果及经济效益做出评价,如污染物排放减少多少,资源利用率提高为企业节约的成本等。(3)对企业环境项目的审计。企业环境项目可分为两类,已建成和在建中的。对于已建成的环境项目,主要检查环境设施是否可以正常运转,同时调取设备运行记录,检查该设施是否按照规定使用,并了解该项目所发挥的环境效益和投资效益。对于正在建设的项目,主要检查项目立项手续的合法性,项目的可行性及项目建设单位是否取得ISO相关环境质量认证,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还应注意是否办理了环保验收手续。

二、上市公司环境绩效审计评价影响因素

(一)环境绩效审计理论研究缺乏 导致环境绩效审计理论研究缺乏的主要原因是理论界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方法不系统,研究手段比较单一。到目前为止,我国较少有进行环境绩效审计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学者。其次是缺乏权威的环境标准和科学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没有规范和统一的环境审计理论作为指导。由于国内外法律法规与经济体制等情况不尽相同,不存在我们能直接借鉴的审计模式,工作开展比较困难。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是我国依法开展和推动环境绩效审计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

(二)国家法律和法规缺失 我国法律法规一直没有明确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保护与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实施环境绩效审计的切入点,以至于审计人员在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时缺乏基本的法律法规支持。目前,我国已颁布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环境资源保护法律,但现已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涉及环境审计和绩效审计的内容较少,缺少具体指导,不利于实践操作。而且环境绩效审计本身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以致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环境绩效审计的法律和法规。

(三)环境会计制度缺乏 在实际工作中,环境绩效审计遇到许多困难,而这些困难的来源并不是审计领域,而是会计领域缺乏环境会计的相关理论与制度。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理论和制度中,没有建立与环境保护相关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准则,更没有环境信息需要向社会披露的规定。按照行的会计制度,企业在实务操作中涉及环境保护费用的,基本经“管理费用”科目进行核算。但该核算方法不能反映环境资源消耗的成本和环保资金投入的收益,也无法为环境绩效审计提供准确数据。可见,环境绩效审计不能脱离环境会计核算而单独存在和发展。

(四)审计人员缺乏环境保护相关素质 首先,审计人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审计人员在思想上尚未充分认识到环境绩效审计对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没有意识到环境绩效审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审计人员缺少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目前,我国审计人员主要精通财务知识和审计知识,而开展环境绩效审计还需要环境管理,环境经济评价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已成为制约环境绩效审计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我国审计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国外,常常利用外部专家的参与来弥补审计人员对环境专业知识的不足。虽然我国审计组织也努力满足这些要求,但是由于体制、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只能尽量做到。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人员配置离全面实施环境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上市公司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一)上市公司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客观全面评价原则。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所选取的评价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要能真实、客观、科学的评价企业的环境受托责任,充分完整地反映企业环境管理情况。同时,评价指标的选择还要注意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2)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在设计企业环境绩效审计实施方案时,要兼顾到方案的可行性与效益性,也要考虑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综合考虑在审计过程中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审计成本。(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不可能全部定量化,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得出的综合评价结论,更能真实全面地反应企业环境管理情况,更具有说服力。(4)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原则。为了调动企业环境管理的积极性,必须使企业能够看到保护环境带来的效益,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上市公司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最近几年,随着环境绩效审计理论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的研究方向已由环境绩效的定义转向对环境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现阶段,关于环境绩效评价方法与应用学术成果的研究非常多。笔者通过总结与归纳,对以下三种较为常见的方法作简要介绍。

(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层次权重解析方法,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迪(Saaty T.L.)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提出。刘丽敏,底萌妍认为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复杂系统所包含的因素及其相关关系,将企业环境绩效评价问题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归并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由于影响环境绩效因素较多且相对复杂,一般的评价方法都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和样本,而层次分析法则很好地克服了这些问题。层次分析法具有所需数据量较少,误差较小,可靠性较高的特点,从而使量化分析在环境绩效评价系统各指标间得以实现。因此,层次分析法在最初的环境绩效审计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使用。但层次分析法也存在弊端,它要求选取的各评价指标之间严格独立,但我们发现完全独立的评价指标实在是不存在的,这一因素的存在,使得层次分析法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该方法只能对现有方案做出评价,而不能够为提出新方案提供依据。

(2)平衡计分卡法。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由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它是从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企业环境绩效,即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该方法能够有机的结合企业非财务与财务指标,进而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结果、内外部之间的关系予以合理平衡,所以该方法在企业环境绩效审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平衡计分卡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分析完成企业任务的核心成功因素,并对其予以评价,并在未来进行持续性检查与审核的战略管理工具,它与传统主要应用财务指标衡量企业环境绩效方法存在很大不同。但平衡计分卡法的工作量较大,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按照上述四个角度,在不同的部门找出恰当的评价指标,并需要对指标进行定量或者定性。这就需要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环境战略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才能有效的运用平衡计分卡法。此外,平衡计分卡在环境绩效评价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要对企业环境绩效进行评价,势必会对上述四个因素进行权重分配。因不同审计人员对权重分配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其得到的评价结果通常也存在差异。

(3)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集合理论的概念是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得教授在1965年提出来的,用以表达事物的不确定性。在该方法中,将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分为两种,一种是定量指标,另一种是定性指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需要量化定性指标,但这不是简单地赋予数值的过程,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其自身特点无疑成为最佳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根据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分层,得出多个层次的问题题解,这就克服了传统数学方法中“唯一解”的弊端,符合环境绩效审计的审计要求。企业环境绩效的因素中,很多因素具有模糊性且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所以这些因素很难用一个确定的数值进行评价,需要通过评价获得一系列的评价指标,然后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从而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对象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的系统性、科学性、严谨性的特点,使其在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方法也存在缺陷,例如:因为评价指标间相关行而造成的重复问题,评价指标分类不清;评价结果不合理等现象。与此同时,由于隶属函数、模糊相关矩阵等模糊评价所使用的确定方法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该方法在许多场合下是不适用的。

四、案例应用

钢铁行业属于高污染行业,企业在消耗大量铁矿石和煤炭等资源的同时,排出含硫的大气污染物、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环境污染严重。行业粉尘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1/4,烟尘、二氧化硫、污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各行业中也都排在前列。河北钢铁集团是我国最大的钢铁集团,其环境绩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本文将其选为研究对象。

(一)案例背景 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于2008年6月30日,由原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联合组建而成的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特大型钢铁集团,旗下共拥有13个控股或参股子公司。集团以打造“低资源消耗、环保型生产、低成本制造”的绿色钢铁循环经济产业链,引领钢铁工业实现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为目标,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环境污染。集团已建立含铁废料资源循环、工业煤气中循环和水资源厂内小循环系统,各工序产生的废物和副产品已形成14个循环系统链条。2011年河北钢铁集团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环境绩效审计的应用 本案例综合使用文中提及的平衡计分卡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河北钢铁集团进行环境绩效审计。

(1)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收集河北钢铁集团有关环境方面的财务资料和有关的非财务信息并根据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进行分类。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标。财务角度主要关注环境投入是否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作用。客户角度的目标是解决“外界如何看待我们”这一类问题。当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企业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必须进行环境绩效审计,并向公众公布相关信息。内部流程角度主要关注企业对生产流程的管理与控制,是企业改善环境绩效的重点。学习与成长角度关注的是企业管理层对环境管理的所持的态度和作为,即“我们如何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根据上述分析选出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钢铁企业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大量使用铁矿、煤炭、水、电等资源,钢铁企业用能占全国总用能的10%。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煤炭、铁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因此钢铁行业迫切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及资源的循环利用。消耗了大量能源的同时,钢铁行业也排放出大量污染物。其中主要固体污染物包括剥岩、钢铁渣、炉渣、尾矿等;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化物、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粉尘。本例根据前面设计的指标,对河北钢铁集团能源使用指标及污染物指标分别予以具体化,如表3所示。

关于定性指标,可以请专家打分的方法来获得其指标值,得分可划分为优秀(100)、良好(80)、及格(60)、差(0)。本案例结果如表 4所示。

(2)单因素模糊评价。在本例中,评价的指标因素为4个,分别记为a1,a2,a3,a4,这4个因素便构成一个评价因素集合a={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与成长角度};再对a做划分,得到第二级评价指标集ai={ai1,ai2,…,ain},i=1,2,3,4。a1={环境效益指标a11},a11={环保设施投资收益率a111,节能收益率a112,三废综合利用收益率a113},同理,其他几个因素的指标也按上述方法确定。本案例中的评语集分为四级,即 V={v1,v2,v3,v4}={优秀,良好,及格,差}。根据前面所收集到的各指标的值,请多位相关专家就河北钢铁集团的环境绩效状况进行评价,确定各指标所属的等级。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如表5所示。

(3) 模糊综合评价。第一步,根据上表,可以得到该企业的财务角度的模糊关系矩阵:

A1=0.3 0.5 0.2 00.4 0.4 0.2 00.2 0.4 0.3 0.1

第二步,计算出每一个因素的模糊评价向量Bi,模糊综合评价的计算模型是Bi=WiAi。

B1=W1A1

=(0.3,0.4,0.3)A1

=(0.31,0.43,0.23,0.03)

根据同理,也可以得到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和学习与成长角度的评价矩阵及模糊评价向量。

B2=(0.27,0.56,0.14,0.03)

B3=(0.17,0.61,0.14,0.02)

B4=(0.21,0.57,0.18,0.06)

第三步,根据列出综合模糊关系矩阵:

B=0.31 0.43 0.23 0.030.27 0.56 0.14 0.020.17 0.61 0.25 0.030.21 0.57 0.18 0.06

最后的综合评价向量R为

R=W·B=(0.25,0.25,0.25,0.25)B=(0.24,0.54,0.20,0.04)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河北钢铁集团的环境绩效属于“优秀”这一等级。从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来看,该企业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角度的表现均属于“优秀”这一等级。

该种方法可以在重污染上市公司中进行应用,提供简洁有力的相关信息,以有利于信息使用做出判断。但是,从长远来看,建立完整的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是最终的选择,它可以有效指导实际审计工作,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环境绩效审计必将成为监督和管理政府和企业环境经济活动和环境社会责任的有力手段,成为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篇2

一、财政环保资金项目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简介

逻辑框架法(LFA)是一种由美国国际开发署1970年开发、用于公共项目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的分析工具。它是一种综合、系统地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模式,核心是事物层次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即一定条件会产生相应结果。财政环保资金项目是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其投入、措施、产出、影响都很明确,相互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很清晰,对于构建环保资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有很好的适用性[1]。因此本文按照逻辑框架法投入、措施、产出、影响的思路,建立了财政环保资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1.资金类投入指标

依据逻辑框架法,该指标是反映投入阶段绩效情况,即投入一定的财政环保资金,考察资金是否充足、到位是否及时以及资金运用效率,主要有资金安排充足率、财政资金带动率、资金到位率、资金利用率和资金有效率5个定量指标。

2.项目组织管理类措施指标

财政环保资金项目的资金投入以后,应该有效开展项目建设和监督管理,因此,项目管理类指标就是用来考核监管措施的实施情况。项目组织管理类指标包括制度健全性指标、管理有效性指标、风险应对能力指标3个定性指标。

3.项目实施进度和功能发挥类产出指标

通过采取监管措施,是为了保障有效的产出,即污染治理工程的设施建设,逐步实现项目预期结果。本文具体设置了项目完成任务量、项目完成质量、项目实用性、项目达标情况4个定量指标。

4.社会环境效益类影响指标

该类指标用于评价环保资金项目的社会影响以及对当地环境改善产生的持续性影响,是环保资金项目效果性的直接体现。社会环境效益类指标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排污费削减率、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单位投资额新增就业人数4个定量指标。

二、财政环保资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的构建

在环保资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过程中,其指标体系中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并且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而且很多定性指标不是一个确定的数,而是一个用语言表达的模糊的概念,难以进行量化[2]。结合本文构建的环保资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决定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与模糊综合评价(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结合运用的方法,即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进行环保资金项目绩效评价,运用过程如图1所示。

(一)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重要性(权重)的基本步骤可分为四个,即:

1.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通过分析出环保资金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本文将影响因素分解成两个层次,建立层次结构图,图中总目标是:环保资金项目绩效U,各子目标是:资金绩效u1,项目组织管理绩效u2,项目实施进度、功能绩效u3,社会环境绩效u4,各子目标的子因素是ui1,ui2,…,uin(i=1,2,3,4)。则U={u1,u2,u3,u4},其中u1={u11,u12,u13,u14,u15},u2,u3,u4按同样的方法设立。

2.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外部专家调查

层次分析法采用的是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构造判断矩阵。外部专家需要对每一层次评价指标两两比较,即每次取两个因子Ci和Cj,然后反复回答:针对准则S,两个指标Ci和Cj,哪一个更重要,重要多少,根据不同重要性,利用saaty(塞蒂)提出的1—9比率标度法,将表示Ci和Cj对准则S影响大小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定性描述,并用准确的数字aij进行量化表示,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对于准则S,n个被比较指标完成所有两两比较后,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nxn表示,称A为比较判断矩阵(简称判断矩阵)。

aij=1,表示Ci与Cj一样重要;aij=3,表示Ci比Cj重要一点;aij=5,表示Ci比Cj明显重要;aij=7,表示Ci比Cj重要得多;aij=9,表示Ci比Cj极端重要;2,4,6,8及各倒数有相应的类似意义[3]。

以资金类层面为例,按照上述方法,构造5个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如图3所示:

同理可以构造出项目组织管理层、项目实施进度和功能层以及社会环境效益层各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A2,A3,A4,A2,A3,A4略。

3.计算指标权重

计算指标权重是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W,即权数的分配。ui对U的权重分配集为WT={w1,w2,…,wn},wn均为正数,且w1+w2+…+wn=1;uij对指标ui的权重分配集为wi’={wi1,wi2,…,win},win均为正数,且wi1+wi2+…+win=1。在构建判断矩阵A的基础上,W及的计算过程如下:

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

(1)

计算Mi的n次方根Wi’

(2)

将Wi’归一化得到Wi

(3)

则所求的特征向量即为权重向量:WT=(w1,w2,…,wn)

(4)

其中(AW)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在资金类指标的判断矩阵A1的基础上,套用公式(1)、(2)计算得到w11==2.61,同理可求得w12=1.64,w13=0.38,w14=1.00,w15=0.61。

应用公式(3)将w11,w12,w13,w14,w15归一化处理,得到w1’=(0.42,0.26,0.06,0.16,0.10)。

套用公式(4)计算判断矩阵A1的最大特征根:

4.一致性检验

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一致性比率CR:

CR=CI/RI (5)

CI=()/(n-1) (6)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具体值见表1:

当CR

套用公式(5)、(6)对w1进行一致性检验:

结果显示通过一致性检验,w1值可以作为权重。

同理按照层次分析法步骤3、4,可以得到ui对U的权重分配集WT,以及uij对指标ui的权重分配集wi’。其中WT=(0.16,0.22,0.29,0.33),wi’略。

(二)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在AHP法确定了各因素权重的基础上进行的,环保资金项目绩效的最终评价结果可以得到一个具体分值,通常按下列步骤进行:

1.建立评价等级集

本文设置5个等级N={n1,n2,n3,n4,n5}={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对应的,指标评语集定量可以采用百分制来表示:N={95,85,75,65,55}。每个调查者根据自己掌握或认知的情况,对各项指标分别评价并且打出具体分数。

2.子目标模糊综合评价

(1)建立模糊隶属度矩阵

设ri表示第i个子目标的指标集C到评价集V的模糊关系集合。rnm表示对C中的第n个指标作出第m种评语的评价成员占调查样本的比例[4],则模糊隶属度矩阵:

由此可得到子目标资金类绩效u1的模糊隶属度矩阵r1:

含义是对资金类绩效进行评价,对于{资金安排充足率、财政资金带动率、资金到位率、资金利用率和资金有效率}分别打分,认为资金安排充足率表现优秀,打95分的占所有参加打分的40%,换言之,在某个样本范围内,有40%的评价员认为资金安排充足绩效表现是优秀的;认为资金安排充足率表现良好,打85分的占参加打分的总人数的60%,换言之,在参加打分的评价员里面,有60%的人认为在该方面绩效是良好的。依此类推。

(2)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将权向量wi与各子目标的隶属度矩阵ri合成得到各子目标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i。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

(7)

套用公式(7)计算子目标资金类绩效u1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1:

同理可得到各子目标u2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2=(0.05,0.39,0.41,0.15,0),u3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3=(0.71,0.20,0.09,0,0)以及u4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4=(0.29,0.32,0.34,0.05,0)。

3.总目标模糊综合评价

(1)建立模糊隶属度矩阵

用各子目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构造总目标U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矩阵B:

B=(B1,B2,B3,B4)T

(2)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将权向量WT与总目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矩阵B合成得到总目标U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Z:

(8)

套用公式(8)计算得到:

4.最终综合评价结果分值的计算

财政环保资金项目绩效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分值为E,

E=Z×KT (9)

其中,与评价结果集合相对应的数量化向量K=(95,85,75,65,55)。

套用公式(9)计算得到:

总之,财政环保资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应用适当,能科学地评价财政环保资金项目的效率、效果,能促进环保事业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亮,吴舜泽等.论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11).

[2]赵保卿,李文娟.基于审计角度的政府绩效公众满意度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6(5).

篇3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000-00

0前 言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高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所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及科学发展情况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1]。在实践过程中,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2],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如果只是简单的罗列、分配或者是根据主观臆想判断赋予其权重值,不但没有形成系统的架构,而且使判断结果随意性大,缺乏科学依据。因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在审计过程中是一个多层次,多决策变量的复杂决策问题。对该决策问题作出十分正确的判断是十分困难的,必须采用适当的决策判断方法。层次分析法能解将决策框架中对多目标的定性分析、逻辑分判断、模糊问题的识别转化为可以进行定量计算与分析,常用于复杂的问题。

1 层次分析法应用简介

1.1 层次分析法简介[1]

层次分析法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的发展可以追溯到70年代初期。1971年,美国匹兹堡大学数学教授T. L. Saaty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应急计划”中,充分注意到当时社会的特点及很多决策科学方法的需要,开始寻求一种能综合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模型的系统性、合理性,又能让决策人员充分运用经验与判断能力。

1.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AHP法总的说来就是对每组因素中的因素项两两对比,构造判断矩阵,然后计算其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如果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满足要求,则特征向量即为所有属性的权值向量,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元素。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所面临的问题之后,将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用框图形式说明层次的递阶结构与因素的从属关系。当某个层次包含较多因素((>9)时,可将该层次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层次。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胜的认识,其数值一般由该领域的专家按照经验判断而得。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经规一化后即为该矩阵因素相对于上一层中某因素的排序向量。再通过特征根导出一致性比率,判断其一致性。

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相对于最高层的排序权值,该过程由最高层到最低层逐层进行,直到计算出最低层的权值排序向量。最后通过特征根导出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判断其一致性[3]。

2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现在以浙江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责任审计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本文在构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时,坚持了相关性、可比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几大原则,并根据专家意见、实际情况对各指标体系进行赋值,进行各级层的相对重要程度的确定,建立的递级层次结构为4层,如2.1的图1所示:

2.1 审计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

通过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情况的综合分析,得出对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学校科学发展情况,权利运行公开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操作行为规范化,廉洁从业情况等方面。根据以上内容,建立如图(2-1)所示的评价层次结构。

2.2 判断矩阵的建立

选择对数控改造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参与层次分析判断矩阵的建立。这些专家必须对层次分析法中每一层中的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作出判断。合理构成判断矩阵上层次分析法的关键所在。对各个要素进行两两比较,依据表1给出相对权重[4]。

2.3 层次单排序

1、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2、 计算n次方根

3、 对 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的各分量:

则各方案的关于Hi相对重要度为:(W1,W2,…,Wn)

4、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2.4 综合重要度的计算方法及层次总排序

为了得到递阶层次结构中每一层次中所有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需要把第三步的计算结果进行适当的组合,并进行总的判断一致性检验。这一步骤是由上而下逐层进行的。最终计算结果得出最低层次元素,即决策方案优先顺序的相对权重和整个递阶层次模型的判断一致性检验[5]。

2.5 一致性检验

矩阵所计算的值仅仅是评价人的估计值,如果在估计时有偏差,会导致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最大特征根也有偏差。这样各个方案相对重要度的可信度也差。如 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若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则λmax=n;否则:λmax≠n,于是有判断指标:

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有CI=0。对于不同阶数的矩阵判断,可以引入平均随机指标RI(可以通过查表获得)。此时矩阵的一致性判断由其比例因子CR决定,CR=CI/RI。如CR

2.6 各层对上一层的的判断矩阵、其指标值及其一致性检验

在建立两两对比矩阵时,根据专家组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赋值,列出其判断矩阵,用matlab 软件计算出它们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这些赋值是否符合满意,是否符合一致性,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

对各层的元素进行赋值并计算后,得出来下图的层次总排序,各层指标的权重分配数据汇总,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该专家小组认为,在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操作行为规范化(B4)的权重为0.4409,因此该专家小组认为在评价时首先要看审计对象的操作行为规范情况,其次要看资源配置市场(B3),最后再看该校的科学发展情况(B1)、权利运行公开化程度(B2)和廉洁从业情况(B5),而在操作行为规范化的评价的各个指标中内部管理规范化、预算管理规范化、资金管理政策执行的权重最大,为0,1671,因此该专家小组认为在评价高校领导干部的操作规范情况时,应首先看内部管理规范化、预算管理规范化、资金管理政策执行情况。依次类推,这样就可以用数据定量的评价原本定性的问题。

3 结束语

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标权重的一般程序,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实践证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层次分析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审计结论中的主观性和模糊性的弊端,相对准确的反应出评价对象的客观情况,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

参考文献:。

[1] 刘石林,方伟林编著,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 定又跟.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池州学院学报,2007,第21卷第(6)期,44-49

[3] 吕永波,胡天军,雷黎.系统工程[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篇4

中图分类号:DF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369-01

1.低成本开发

低成本开发笼统的讲,就是开发一个油田时,采用低于常规的开发成本,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提高市场竞争力。

1.1 低渗透油藏的划分

根据实际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一般把低渗透油田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一般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50)×10-3这类油层接近正常油层,油井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第二类为特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1~10.0)×10-3这类油层与正常油层差别比较明显,正常测试达不到工业油流标准;第三类为超低渗透油田,其油层平均渗透率为(0.1~1.0)×10-3这类油层非常致密,基本没有自然产能,一般不具备工业开发价值〔1〕。

1.2 低渗透油藏特点

低渗透油田一般具有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与中高渗透油田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油层连续性差,砂体发育规模小;储层渗透率低,流度低,孔隙喉道半径小;油层见水后,采液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储层丰度低,含油饱和度低,自然产能低〔2〕。

2.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现状

六户管理区主要管理牛庄油田,以低渗油藏为主,油藏单元多、面积小、分布较零散,动用含油面积36.9平方千米,地质储量2963.46万吨,可采储量595.2万吨,标定采收率20.09%。目前总井131口,开井121口,采出程度12.57%,采油速度0.36%,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0.7%。水井总井82口,开井67口,日注水平1070方/天,月注采比1.07,累计注采比1。

3.低渗透油藏低成本开发技术应用

3.1 低成本开发技术

低渗油藏开发技术模式主要是三个方面:即小井距加密调整、仿水平井注水开发、矢量调整完善井网。下面重点阐述以油水井调整、储层简易改造为主的低成本技术应用。

3.1.1 油水联动,调整液流方向,扩大平面波及技术

1、多水井小压差调配技术:敏感性较弱,只调水井

主要做法:井距小弱化注水、敏感区机动注水、井距大强化注水、能量差超前注水。

2、油水联动流线调整技术:敏感性较强,油水同调

油水联动调整方法,弱势流线提高势差:水井上调配注,油井上调参数、油井不调参数、油井下调参数;水井不调配注,油井上调参数;强势流线降低势差:水井下调配注,油井上调参数、油井下调参数、油井不调参数;水井不调配注,油井下调参数。

3、注、采井不见面耦合技术:对敏感性极强的油藏,实施油水交替、稳定注采、交替耦合注采,提高采收率。主要做法:第一步:油井停、水井注、恢复能量、聚集剩余油;第二步:油井开、水井停、均衡驱替、避免水窜。

4、径向钻井井网适配技术:对调参调配不见效油藏,采取储层改造、适配井网,加强储量控制,同时采取压头前移,实现有效驱替。主要做法:低渗透油藏径向射孔:井网方式不适应,变井排驱替;井区注采井距偏大,变方向缩小井距;断层附近裂缝方向偏转,定方向防水窜。

3.1.2 优化射孔方式,提高纵向动用技术

通过射孔方式的优化,改善油井产出、水井注入剖面,达到纵向均衡动用的目的。一是利用隔夹层避射挖潜;二是利用结垢重射挖潜,主要采取先封堵、后重射或利用结垢形成自然堵塞直接重射。

3.1.3 强化过水倍数,提高驱油效率技术

人工边水驱调整技术:拉大井距、增加注水量;增加注水量,增大过水倍数,提高驱油效率。

3.1.4 充分利用地层能量,释放油藏潜力技术。

超前注水后,通过放大压差,充分利用油藏能量,提高效益;间歇采油优化周期技术:供液不足井,优化生产周期。

3.2 实例及效益评价

3.2.1 加大动态调配力度,井组实现效益稳升。

在注采对应较好的王58块、王70块、王53块、牛20块动态调配17井次,对应油井40井次,日增油7.6吨/天,累计增油1249吨,吨油运行成本降低83元,单井效益评价均在有效区内,效果显著。

3.2.2 实施不稳定注水,油井效益大幅提升。

王53-4水井与油井王53-15井注采对应好,联动效果明显。主要存在含水与能量矛盾的问题。对此,我们按照配产配注原则,实施了不稳定旬度配注方案,既保证能量又控制含水上升。截止到目前,在已经累增油168吨,吨油运行成本降低106元。

3.2.3 加强油井治理力度,利用解堵等工艺手段提高油井产能。

六户管理区对低产低效油井通过井况、油水井关系、注采比、生产历史等调查,加强结垢治理力度,优选油井解堵等工艺,实现提质增效。例如:油井牛20-19井日产1*0.6*62%,供液不足,液面测不出。通过分析与作业现场描述,认为结垢造成地层堵塞,采取解堵工艺。实施后自喷生产,初期增油3.8吨/天,累计增油410吨。

3.2.4 强化油井管理,优化生产参数,提质增效。

在“三线四区”效益评价模型的指导下,针对低渗区块油井严重供液不足,利用液面恢复曲线和实时功图监控制定油井间开措施与参数优化,降低油井运行成本,目前实施油井间开29口,优化参数41口,日节约电费约4300元,其中8口井由低效区进入有效区。

4.结论

低成本开发技术在低渗透油藏的应用是进一步优化配产配注、控制自然递减、提升开发效益的重要工作,在不断完善注采井网、细化层系开发的基础上,加大以流线调整为主的注采调整工作、加大以充分发挥地层能量作用的机采配套工作、加大以“三线四区”为评价的效益考核工作,就能够实现油藏开发的效益最大化。

⒖嘉南

[1] 王东辉.低渗透油气田的低成本开发技术浅析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3.

篇5

就目前中小学考试质量来看,试题难度过大,效度不高,促进发展的功能不强是其主要问题。

(一) 在试题难度方面,一般考试仍受“全面发展”、知识中心思想影响,为了考查学生的知识的全面性,考试内容范围普遍广,题量大,学生没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思考每一个题目,而且试题的难易编排也不尽规范,没有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不符合考生的思维逐渐深入的过程,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偏题怪题仍然存在,加之有些考试题目用词、用句不甚通俗易懂,句型比较复杂,考试难度依然过大。

(二)在考试效度方面,考试内容过度注重课本上的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等的考查;试题编制往往为了追求答案的客观化和标准化,题型单一,客观题比重过大,绝大多数试题是具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封闭式试题,重点对学生学了多少,即学习的“量”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深层理解及应用能力的考评。

(三)在考试评价的功能方面,其发展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考试方式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这种考试方式有利于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了解、掌握以及简单运用,但对许多高层次的能力,如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考查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从考试的实际功能来看,考试评价往往不真正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为指向,而以淘汰一部分学生为目标,许多学生在考试之后经常得到的体验是“沮丧、受挫,兴趣渐失、信心殆尽”等负面刺激、不良影响,背离了基础教育的性质的和任务,考试评价功能异化,成为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亟待“改变考试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考试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的方向与策略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新的考试评价体系的重心必须由原来的智力水平的评价为主逐步发展到以发展能力、激励成功为主的方向上来,要适当降低难度,进一步提高考试的效度,使之更为科学地反映、促进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教学水平和效果不断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及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一)在试题内容方面,要紧扣大纲,选取恰当的内容,努力提高效度。效度要求试卷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发展目标和学习要求。首先,要以教学大纲上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基准,强调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考查能力。通过考试导向,进一步确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地位,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 试题内容要开放、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关注学生应用和联系实际的能力。改变传统考试以记忆性、技巧性或速度为主的现状,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重视生活体验。在试卷中,大力提倡和展现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题目,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问题”,且试卷语言、文字、图形要尽量符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及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参与意识。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程度。

例如,如图所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在月球附近一点P轨进入以月球球心F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I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点第二次变轨进入仍以F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Ⅱ绕月飞行,最终卫星在P点第三次变轨进入以F为圆心的圆形轨道Ⅲ绕月飞行,若用2c1和2c2分别表示椭轨道Ⅰ和Ⅱ的焦距,用2a1和2a2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长轴的长,给出下列式子:

1. a1+c1=a2+c2; 2. a1-c1=a2-c2;

3. c1a2>a1c1; 4.

A.13B.23C.14 D.24

本题材在有效考查椭圆的性质及公式等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用现实问题提出题目,更容易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试题质量较高。

(二)试题编制方面。一是整个试卷的试题难度的排列应遵循由易到难排列,使多数考生都能在基础题得到基本的分数,有了前面相对简单题的顺利解答既有利于降低考试焦虑,也有利于后面难题的作答,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我实现。二是对单题而言,采取分步设问的方式,降低题目入口的难度,前一、二问多数考生都能理解、会做。三是要针对不同类型试题的优缺点合理选用题型,根据不同性质的考试需要确定主客观题型的比例,例如如果是达标式考试就可适当增加客观题型的题量促使更多的考生通过考试,如果是选拔性考生就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加主观题的题量增加区分度,达到对不同学习水平考生有效甄别的目的。四是要设置更多的开放性题目,改变传统考试注重答案唯一的状况,使学生不再满足于记住教师给予的结论,通过设置探究型问题、开放型问题、操作型问题、应用型问题等多维度地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意识。

篇6

二、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概况

(一)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概述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相对独立并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所以实行的是立法型的政府绩效审计管理体制。美国政府赋予审计机关较强的独立性。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最高机构美国政府责任署(GAO)是独立的国家审计机构,不隶属于任何部门,其经费采用独立预算方式,大大增强了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同时,美国还注重加强法律的建设,使审计有法可依,1973年美国审计总署的《黄皮书》,根据环境变化经多次修订,被美国审计理论界和各级审计机构所公认,已作为完善的法律制度被沿用至今。美国的审计范围涵盖一切公共资金使用领域,并形成了包括财务性指标、业绩审核指标、项目评估指标、政策分析指标等较为完整全面的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二)英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

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是它也采用的是立法型模式,英国政府绩效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家审计署主要对议会负责,是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英国绩效审计的开展也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比如1983年颁布的《国家审计法》和2009更新的《绩效审计手册》。而与美国不同的是,英国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相对比较灵活和具有针对性,其采用的是最佳价值审计指标体系,主要由政府服务总体状况指标和政府分类服务指标两大类指标,及170多项具体服务指标构成,其一般参照被审计行业或部门的政策、标准和指标,审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选择相应的标准。

虽然不同的国家有其特殊的国情和经济、政治环境,但是从西方各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发展来看,其中还是有些普遍的规律和方法存在,如何将这些科学的规律和方法运用到中国实践中来,在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还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实践的检验。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界的研究和实务界的探讨都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与西方国家成熟的政府绩效审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2008年审计署的《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3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至今仍无规范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可供参考,由此导致审计人员在政府审计中难以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当前我国不仅缺乏对政府机关,公共部门资金使用及投资项目等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体系,也没有对政府使用资金的社会效益量化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缺乏给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构建一个统一、规范、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任务十分紧迫。从中可以看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推动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目前政府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评价指标过于简单,所以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纵观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目前只有两套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供审计机关参考,包括财政部1995年的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2004年中国人事部《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课题组提出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995年的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三个方面规定了十项指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然而该指标体系的制定只是为了评价企业财务绩效,而没有将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等指标考虑在内,对于政府机关和非盈利组织的绩效评价缺乏可供参考的指标体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课题组在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用来评价地方政府的绩效,共分为三级,由职能指标、影响指标和潜力指标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构成。但是从政府绩效审计的角度来看,这些评价指标不具有实际利用价值,不能应用到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实践中去,目前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还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指标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1)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主观性强,缺乏客观性。当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还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审计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绩效审计评价方法不够先进,绩效审计评价流程不科学,需要运用大量的职业判断来进行定性分析,不可避免地导致评价结果具有主观性,增加了评价的错误率,难以保证审计评价的质量,并且由于政府绩效审计具有特殊性,其审计对象具有无偿性和社会效益性等又加大了解决此问题的难度。

(2)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规范化程度不高。当前我国仍没有出台与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评价体系的建设缺乏法律保障。各地方政府审计机关所采用的绩效评价标准和指标不尽相同,未形成统一的全面的评价体系,因此导致各地方政府绩效缺乏可比性,各种违法行为可能趁机发生而不会受到制裁,从而影响了审计的质 量,降低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3)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结果不准确,不能满足绩效审计的评价目标。我国审计机关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但是我国的审计人员素质总体不高,在评价过程中经常出现失误,经常忽略一些重要的必须的审计程序和审计工作,经常浪费人力、财力等对一些与审计目标无关的项目进行审计,经常出现审计工作与审计目标发生偏离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水平,降低了审计评价的质量。

(4)目前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不能和我国的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在评价过程中,各级审计机关会借鉴课题组提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但是我国的这两套指标体系不符合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不能大量运用于审计实践。审计机关在进行绩效审计评价时,照搬指标体系的方法,也不注重观察存在的问题,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计评价结果因此也就具有片面性。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缺乏与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绩效审计工作处于一种不完全的法律授权状态,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目标、内容、范围还没有明确规定。由于政府绩效审计缺乏法律法规依据,被审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缺少法律约束,相关的审计评价标准和指标没有硬性的规章作保证很难做到统一全面。

(2)评价目标制定不准确或制定准确但是在绩效评价中发生偏离。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评价目标的准确制定是绩效审计评价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虽然总体的评价目标制定思路是一致的,但针对具体的被审计对象,评价目标的内容还是不尽相同的,然而我国的各级审计机关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准确制定出评价目标的现象很多。有的审计机关在开始时制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目标,但接着在选择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时未能与评价目标相符合一致。有的审计机关不能根据实际的需要修改评价目标,一味的追求与现在已不符合实际的审计目标的一致。这些也说明审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从而导致绩效审计评价水平不高。

(3)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流程。评价流程的科学制定使得每个审计人员心中都建立起开展工作的总体框架。但目前审计人员主要凭自己的经验,大概的制定出一个评价目标,然后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开展评价工作,经常出现职能不清,已经做过的工作仍然重复在做,需要做的工作和需要发现的问题被忽略的现象,最后当这些被发现时,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重新收集和分析数据,降低了审计效率。更糟的是,关键数据没有收集,从而未能得出正确的评价结果,白白的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4)缺乏全面的可供参考的绩效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我国虽然已经有两套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供参考,但是这两套并不是为了政府绩效审计评价而提出的,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要求有所不同。做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全面、系统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我国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不能完全覆盖所要评价的内容。目前,评价指标中财务指标多而非财务指标少,现实指标多而预测指标少,从而导致我国部分政府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不可以量化衡量的社会效益,如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安全等等,有违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5)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各要素的选择和制定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在实际绩效评价中,审计人员缺乏必需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准确的制定评价目标,不能熟练的掌握和遵守评价原则,不能科学合理的选择评价方法,不能全面计算和分析评价指标,不能综合系统的得出评价结果。这些足以说明,我国审计人员的素质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提高政府绩效审计水平必须要重视的一个基础工作。

五、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制定、完善与绩效审计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有效开展绩效审计评价和保证绩效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至今缺乏专门的针对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严重影响了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因此,我国政府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法律法规,为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证,如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政府绩效审计操作指南》、《政府绩效审计职业规则》等等,以使政府绩效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规范化、系统化、权威化。

(二)制定科学、准确的绩效审计评价目标

在审计评价刚开始时,可以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家的有关规定,借鉴前面已经实施的审计评价项目案例,通过深入调查,制定出一个初步的评价目标,并且所有的审计评价工作要围绕着此目标进行。在审计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有了进一步认识,被审计对象的环境也有可能发生变动,可能需要进一步修改评价目标,这时候的评价目标修改千万要非常谨慎,关乎前面审计工作与后面审计工作的衔接。我们可以对被审计对象重新定位,保留评价目标中合理的部分,仔细考虑修改评价目标中不合理的部分,然后根据新的评价目标实施审计程序。

上图构建出在制定绩效审计评价流程时所需要考虑的整体评价思路,科学合理的流程是得出正确的审计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是实施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流程的构建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

(1)制定准确的评价目标,并根据评价目标来确定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和适合的评价策略。评价目标可以细分为真实合法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大目标,是整个绩效审计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进行其他工作的前提,审计评价内容和评价策略必须要与评价目标相一致,以评价目标为中心。在制定评价目标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三大子目标,处理好这三大子目标的关系。评价内容和评价策略一定要具体详细,需要将评价目标结合审计所处的实际环境,落实到具体的评价对象上来,以便于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2)根据评价目标确定绩效评价的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有效的审计评价还需要有 与评价目标相适应的、规范的评价标准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是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对象效益的尺度,是发表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的依据,在选择时一定要紧紧抓住评价目标谨慎选择,要坚持与被审计对象沟通,以国际公认标准、国家公认标准、国家法律法规为最高标准,评价标准要具备可比性和一贯性这些原则。评价指标的选择很关键,是绩效评价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是评价体系的核心。评价指标不能一味贪图数量的多少,应该以综合性较强的指标为主,在众多指标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审计评价方法是审计评价过程中通过评价指标,再用评价标准衡量,最后得出评价结果的手段,会对绩效审计评价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绩效审计评价中,既可以选择简单的审阅和符合测试等方法,又可以选择复杂的比如数学论证等方法,只要能满足所确定的评价目标,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比如审计费用、所拥有的技术等合理地选择审计评价方法。 

(3)根据审计中发现的总体情况初步形成审计评价结果。审计发现的总体情况是支持审计评价的第一层面,比如可以从审计调查中发现的资金投入情况、审计项目实施情况、被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情况等方面来支持审计评价,但是这样形成的评价结果还是不准确的,有待进入下一环节的检验。

(4)根据审计中揭示的典型问题进一步支持审计评价。审计调查的总体情况只是在总体基本面上初步支持审计评价,为了增加审计评价的深度,需要结合典型问题再予以论证支持。典型问题是指与审计项目有关的,经常出现或者出现频率不高但非常突出的问题。可以从审计对象的管理体制和政策、资金管理使用过程、问题处理过程,人员和资源的配置等角度来发现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对典型问题的研究可以确定审计评价结果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与事实不符合的地方,进一步强化审计评价。

(5)进行审计分析来完善审计评价。前些程序已经发现了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分析,这也是绩效评价的必经阶段,可以完善审计评价。审计分析就是找出问题,并结合已经计算出的评价指标,对照评价标准,再结合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存在的具体原因,进一步完善审计评价结果。所以,由于审计分析的重要性,一定要重视,不能忽略此环节。

(6)综合各层面的评价,对被审计对象作出准确、客观的综合性审计评价。以上各层面的评价单独看都具有片面性,不足以表达绩效评价的全部内容,只有将这些评价汇总起来,但这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要对这些层面进行逻辑分析并将它们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最后得出综合性的审计评价结果。经过科学的绩效评价过程,对各环节的仔细检验,最终得出的这个评价结果必然能够符合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正确地反映被审计项目的绩效审计水平。

(四)加快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步伐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是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核心,选择和计算评价指标是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主要工作之一。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不全面使指标体系建设具有紧迫性和必然性。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真实合法性指标、社会效益性指标、经济效益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再对这三类一级指标进行分解,最终变成多个二级指标,从而可以系统、全面的进行绩效评价。在构建二级指标时,要坚持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构建并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重,现实指标和预测指标并重的原则,从审计评价工作所需要的各个方面加强对评价指标的构建。

(五)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建设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作用的发挥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和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掌握和运用程度。由于绩效审计评价的复杂性,只具有会计、审计专业知识的人才显然不能满足绩效审计评价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新的培养方向。大学在开设审计、会计课程时可以适当加入计算机、数量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统计学等课程。政府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后,还需不断的加强学习。审计机关可以通过论坛、讲座、案例分析、技能培训、继续学习等各种途径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远.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1(11).

[2] 侯玲.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审计月刊,2009 (5).

[3] 贾云洁,王会金.价值取向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1).

[4] 刘勇.循环经济下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09(12).

[5] 屈洪飞.政府绩效审计实施瓶颈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31).

[6] 曲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展望[J].国际商务财会,2013 (11).

[7] 王锐.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政府绩效评估[J].武汉学刊,2010(1).

[8] 吴意晖.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制度体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1(5).

[9] 杨娟.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3 (4).

[10] 赵保卿.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篇7

政府绩效审计是由独立的政府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先进技术方法,取得证据,依照选定的标准,对政府及其各隶属部门及其他使用公共资金的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核检查,并做出独立、客观、系统的评价,用以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从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可以看出,政府绩效审计的核心问题是绩效评价,它是政府绩效审计结果的体现。但如何进行政府绩效测评,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审计实务界的一个难题,也成为审计理论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为业界认可的很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方法,这使得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在我国的开展陷入了困境。为了使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和全面,笔者尝试引入数学中的计量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政府绩效审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通过对审计对象的综合评价,得出科学、直观的评价结果,从而为政府绩效评价提供有效的方法。

二、政府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L. A. Zadel)首先提出用模糊集合表示模糊事物(现象)的数学模型,建立了以模糊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模糊数学,在模糊与精确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所谓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指针对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和评价指标的模糊性,采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技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评价对象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从而得到评价结果的方法。由于它能汇总各类评价人员的评价意见,较全面地反映出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从而使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因而在质量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这里尝试把该方法引用到政府绩效测评中,以期使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和全面。

篇8

二、缺乏完备准确的数据信息

我国财政绩效审计数据库尚在初始建设阶段,对缺乏精确的历史数据信息,难以进行未来预期预测,在这种情况下,一是在审计评价是可能无数据参考,二是无法对未来时间的数据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严重影响了绩效审计的评估精度和权威性。

三、构建和完善财政绩效审计结构评价体系

财政绩效审计取得成效的关键是构建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评价体系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成效的评估,须采取确实可行的科学手段和措施。

(一)以立法推动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完善

强化立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评价的法律规章制度,保障审计过程和结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是审计评价程序公平公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动财政绩效结构审计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的源泉和动力。现阶段针对财政绩效审计评价相关的立法尚处于盲区。审计评价的程序缺乏法律依据和法律的保护。出台相关法律,一是方便审计主体依法操作,二是约束审计评价主体的评价行为,保证法理上结果的公平。

(二)确立契合财政支出实际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确立符合我国财政支出现状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庞大的体系来说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是行不通的。国家权威决策机构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评价标准,规范整个审计评价的过程。利用科学的政策,协调实际的可操作性和理想标准间的矛盾,实现评价标准的效益最大化。科学评估审计评价标准是否契合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出的状况,适当增加标准的弹性。评价标准直接影响到了最终的审计评价结果,所以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就是分重要。相关部门应从法规标准、行业标准及专业标准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具有社会广泛认同的审计评价标准。

(三)用现代信息手段完善财政收支项目数据库

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大数据,为审计评价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现阶段,我国对财政收支项目的分类尚未精确,这给审计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损耗。按照不同功能和类型将庞杂的数据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的数据类别,方便审计部门的审计和评价,节省大量的国家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财务技术。引入网络财务技术,使远程操作成为了现实,实现跨地域跨空间的统一协调管理。能够对适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管,及时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财政收支的前端、终端及后端作科学的监管评估,能极大的提高财政绩效审计评价的效率。

(四)探索符合审计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

我国的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尚未成熟,评价的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只有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摸索出符合审计工作需要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纵上可以吸取自身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横向上,我们应灵活借鉴市场经济走在我国前头的西方发发国家,汲取精华。制定评价方法的初衷应当是满足公共需求。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有绩效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方案比较法及公众评判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应当是在不脱离公众评判法的基础上操作的,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本身是为公众服务的。

篇9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越发重视,环境保护成为近年来脍炙人口的热门话题。我国以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现象十分严重,这最终将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环境保护的任务已经提上日程。而在环境保护中,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把控监督手段,环境绩效审计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将从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内容、评价方法方面进行回顾和评述。

二、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

对于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方面,陈正兴等人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对目标对象(即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经济活动按一定标准进行检查,对各方面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评价,并对效果与效率做出相关的表示意见。这种观点是从对效率和效果方面进行了强调,指出了环境绩效审计的针对性目标。史晓燕等人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本质上归属于审计的一小部分,在研究环境绩效审计定义的过程中 ,应紧紧围绕环境审计的核心,由独立的第三方完成证据的收集,进而对政府部门和企业所承担的责任做出评定。王恩山则从审计控制的方面出发,围绕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指出环境绩效审计是指由审计单位(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执行的,对受托环境绩效责任承担者履行其职责的情况进行审查和分析,并对照合理的标准对受托环境绩效责任的履行现状和潜力进行综合评定,从而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其更全面有效地履行自身的受托环境绩效责任、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一种特殊的审计控制。这样的观点是“受托责任观”的一个具体表述,目前对此学术界也有较多认可。综上,笔者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原则,按照一定的评价指标,对环境整治有关的项目和工程进行审查和分析,判断项目和工程是否合法合理,并提出一系列改善性建议,使相关项目与工程的开展更加顺利与完善的活动。

三、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对于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陈正兴将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划分为六个部分,即对环境决策行为审计、经营计划和目标审计、被审计单位管理效率审计、内部系统控制审计、资源、资金利用效益审计等六个部分。其中,最直接能够观察出的是资源和资金的利用效益,这也是环境绩效审计所有效率、效果的综合体现。万玻的观点是,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除了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性外还应该有环境性,这是对之前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王恩山将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分为两大类,即本质内容和具体内容,并从受托环境责任入手,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将环境绩效审计的具体内容细分成八项加以阐述,其中将环境法律政策和相关制度的合理性摆在了第一位,故法律与制度的健全对环境绩效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笔者认为: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应当主要包括:对国家法律及制度环境的分析、对被审计单位具体环境政策的执行状况和预期效果的审计、对相关环境项目及工程效益的审计,以及对整体的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的审计。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中,要保持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统一,并注意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判。

四、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方法

篇10

(一)审计目标更高远在审计目标上,第十二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会议发表的“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提出了绩效审计的四个目标:“①为公营部门改善一切资源的管理打好基础;②使决策者、立法者和公众所利用的公营部门管理成果方面的信息质量得到提高;③促使公营部门管理人员采用一定的程序对绩效作出报告;④确定更适当的经济责任。”因而审计目标显得更为高远。

(二)审计目的更宏观在审计目的上,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查错纠弊,保证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绩效审计则是为了评估所投入各项资源的经济程度与有效程度,并以此找出进一步提升组织绩效的路径,实现由查错纠弊上升到控制提高的目的。

(三)审计内容更宽泛在审计内容上,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审查组织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而绩效审计除传统的财务审计内容外,还包括组织非经济领域的各项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

(四)审计方法更多样在审计方法上,传统的财务审计通常采取对会计资料进行检查的方法,如审查、查看、计算、分析,以及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核对法、盘点法等;而绩效审计不仅要采用上述方法,而且还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经济分析技术,并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辅助审计,采用业务测试、分析法、系统法、论证评价甚至模糊预测与评估等方法。

(五)审计作用更显著在审计作用上,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和合法,保护组织资产的安全完整,其功能是保护性的,作用有限;而绩效审计不仅要监督组织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更重要的是要从全局的角度,评估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程度和有效程度,探寻影响组织绩效高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指出进一步提高绩效的路径与方法,其建设性和控制性作用尤为突出,由于这种审计活动已拓展到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因而作用是无限的。

二、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顺应审计发展趋势的需要国家审计署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要“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认真研究,不断摸索和总结绩效审计经验和方法,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可见《规划》已为全面推行绩效审计明确了时间表,其发展趋势将难以阻挡。

(二)提高人民银行履职水平的需要绩效审计通过评估人民银行对公共资金和资源的管理效率与效果,揭示人民银行在履行职责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人民银行资金和资源的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各级人民银行能正确、高效地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完善人民银行内控管理的需要绩效审计的一大优势是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能有效改变目前人民银行内审以事后监督为主的局面,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到事前和事中,使人民银行内审实现从查错纠弊向预防和控制转变,从而促进人民银行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加强内控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有利于各级人民银行依法、合规、科学、高效地行使人民银行职能,实现人民银行工作目标。

(四)建设节约型人民银行的需要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资源的经济性、管理的效率性和工作的效果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为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人民银行总行提出了建设节约型人民银行的要求,各级人民银行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创建活动。并且从2006年开始,人民银行已实行部门预算管理模式,中央财政削减人民银行系统的经费预算,特别是基层人民银行的经费预算大幅度缩减。因此,适时开展人民银行绩效审计,实现支出节约、支出合理、支出得当的绩效管理目标,既是各级人民银行领导和员工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建设节约型人民银行的客观需求。

三、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模式探索

(一)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目标和立项原则

1.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目标。通过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时资源使用的经济性、业务管理的效率性和职责履行的效果性进行审核评价,确定其资源使用是否得当,是否进行了有效管理,是否实现了人民银行的职责目标。

2.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立项原则。在绩效审计立项时,应坚持重要性、时效性和周期性的立项原则。重要性是指选择的项目是否举足轻重,是否与人民银行职责履行息息相关,并且是上级行关注和员工关心的。时效性是指项目的选择时机是否恰当,过早则可能问题尚未显露出来,不利于作出客观评价;过晚则可能时过境迁积重难返,不利于问题的纠正和绩效改进。周期性是指在一定的期间内,对所有应审计的单位进行持续关注,周期性的有计划随机选择绩效审计项目,从而保证审计的覆盖面。

(二)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任务和范围

1.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任务。主要是对各分支机构及其部门财力、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评价,从而促进人民银行持续改进提高履职绩效。

2.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范围。包括对各分支机构履行职责或开展某一专项业务时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客观、系统的检查和评价。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资源投入取得一定质量履职效果,即资源投入是否节约;效率性,是指以一定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履职效果,即资源投入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期履职结果,即资源投入是否得当。

(三)人民银行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

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也是传统财务审计方法,只不过财务审计中处于从属地位;而在绩效审计中,由于需要大量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绩效信息,以及相关的行业资料等,因而调查研究法是绩效审计的主要方法之一。调查研究的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绩效面谈、电话调查、函证调查等,在绩效审计过程中,上述调查方式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单独只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不利于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此外,由于调查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所以抽样调查时一般要保证足够的样本量。

2.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是绩效审计中主要和常用方法,在进行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评价时,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线性分析、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假设检验等,用以找出因果关系、目标差距及影响原因。统计分析方法准确性较高,结论相对科学可靠,但相应地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数理统计知识和数学分析能力。

3.经济分析法。除了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以外,绩效审计中还要运用经济分析技术方法进行绩效测评,通过分析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建立其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并进行对比分析和总体评价。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并且把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审计评价评价的公正性。

(四)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程序

1.准备阶段。一是制定内部审计年度计划时要明确绩效审计项目;二是在开展绩效审计项目前进行审前调查,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有关人员、要素指标等进行初步调查,为针对性地制定绩效审计方案打好基础;三是制定绩效审计方案时,要对审计项目的组织架构和业务管理进行审查,确定审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审计目标。

2.实施阶段。一是制定绩效审计实施方案;二是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流;三是收集信息和数据;四是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得出绩效审计结论。在这一阶段中,审计人员必须依据绩效审计目标,充分收集相关的审计证据,并对其进行归并、汇总、分析和评价,从而得出相应的绩效审计结论。

3.报告阶段。一是撰写绩效审计的内审初步意见并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二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审计结论和加强与改进管理的意见建议,撰写绩效审计报告并向派出行或上级行报告;三是根据相关制度和保密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审计公告;四是跟踪绩效审计报告,及时根据领导的批示意见搞好信息反馈,督促绩效审计报告意见与建议的有效落实。

(五)人民银行绩效审计报告人民银行绩效审计报告应包括引言、主体、附录三个部分。

1.引言。应写明审计依据、审计目标、审计期限、审计内容和范围、审计方法等事项。

2.主体。由5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基本情况。主要介绍与绩效相关的基本情况,如被审计单位的机构人员状况、职责履行情况、审计活动的目的或总体目标等。二是主要问题。问题反映应从绩效角度进行定性,详细陈述问题事实、数据及相关分析等,问题排序一般按对绩效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列。三是反馈意见。陈述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初步意见的反馈意见。四是审计评价。围绕审计目标,运用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时资源使用的绩效进行评价,评价要客观、公正、准确、清楚、易懂。五是审计建议。围绕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解决问题、提升绩效提出审计意见建议,所提意见建议要有针对性、控制性和可操作性。

3.附录。与审计项目有关的资料、数据、文件和具体分析过程与评价结果,如绩效评价分析图表、计算数据等。

(六)人民银行绩效审计注意事项

1.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找准问题的根本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做到事实认定清楚,问题定性准确,原因分析透彻,审计建议可行。

篇11

一、我国基层审计机关进行绩效审计面临的困境

由于基层在经济发展水平及对绩效审计的认识上都较为落后,开展绩效审计的时间不长,在开展工作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形式。审计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绩效审计缺乏科学的认识,带有鲜明的传统色彩。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在诸多方面与中央、省市等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不论是从审计对象、审计质量、审计深度还是审计结果上看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不符合绩效审计的要求,也很难达到上级政府对绩效审计的要求。由于基层审计机关自身的特点及现实情况,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开展绩效审计时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正确的认识。长时间以来我国政府主要是对财政收支状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不论是人民群众还是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对于绩效审计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比较肤浅,缺乏正确的、科学的认识。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没有转变工作方式及思维方式,在工作中仍然具有传统的审计观念和审计方式,习惯于通过检查账本及寻找证据开展工作,这有利于发现在财政上的违纪问题,但却很难据此分析评价当地经济的效率。另外,绩效审计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像传统审计一样可以获得直接的成果,绩效审计的成果往往具有长期性,主要体现在长远收益上,短期内不容易体现出来。现阶段,审计人员在传统审计工作仍然有较大的压力,绩效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投入较多的精力,而成果在短期内也不明显,这就导致了部分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认为绩效审计是没有必要的。

2.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从国外开展工作的经验来看,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有效支持,需要得到国家在立法上的保障。但由于我国绩效审计工作起步较晚,仍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还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许多投资部门已经认识到了法律及政策的重要性,认为应该要完善决策程序,使重点项目从立项、决策、投资直到完工验收都要进行绩效审核,并使之法制化、制度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还未出台统一的关于绩效审核的法律法规制度。绩效审计工作还缺乏法律的保障和约束,缺乏相应的制度环境,不利于绩效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3.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绩效审计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但是当前作为阻碍绩效审计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之一就是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由于绩效审计的对象不同,评价时难以确定是以审计对象的效果性还是经济性为标准。即使是同一个项目,也存在着不同的评价标准,而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会影响到审计结果。这就对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每在审计一个项目前,审计人员就要与审计对象讨论协商绩效审计的标准问题,尽量寻找一种大家公认的、双方不存在分歧的标准。由此可以看出,有效的绩效审计体系的缺失,对审计人员客观公正的对项目进行评价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4.审计方法不科学及审计技术薄弱。绩效审计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应用管理学、统计学、教育学、社会学、计算机分析系统等众多学科。绩效审计注重数量分析以及对决策模型的研究,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绩效审计的分析过程中。但是,从目前来看,基层绩效审计仍然缺乏科学的方法,审计技术与方法不统一。由于审计对象的不同,审计人员可以自由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审计。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对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绩效审计需要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加以运用,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整体来看,基层绩效审计人员素质并不高,视野相对狭窄,缺乏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素养,不能熟练的掌握绩效审计的技术,欠缺独立完成绩效审计工作的能力。

二、基层审计机关面对困境的出路

1.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可行性强的评价体系是基层政府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的必然要求。由于政府的审计对象繁多,情况较为复杂,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及它们的特点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绩效审计的标准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评价。经济效益标准的评价标准要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基准,参考制定。社会效益则要根据审计对象的行业性质来确定。由于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社会效益。因此,社会效益的评价标准可以具有原则性的规定,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一些补充条款,不断完善社会效益的评价标准。

2.改进审计方法。绩效审计就是审计人员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搜集审计证据,并根据审计标准对审计对象的经济性、效果性进行评价,最终得出审计结论。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特别是搜集审计证据以及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时都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因此,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及审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并遵守适用性和层次性的原则。绩效审计常用的方法包括目标评价法、观察、调查、专家咨询法等。

篇12

(二)审计作用更显著在审计作用上,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和合法,保护组织资产的安全完整,其功能是保护性的,作用有限;而绩效审计不仅要监督组织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更重要的是要从全局的角度,评估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程度和有效程度,探寻影响组织绩效高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指出进一步提高绩效的路径与方法,其建设性和控制性作用尤为突出,由于这种审计活动已拓展到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因而作用是无限的。

二、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顺应审计发展趋势的需要国家审计署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要“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认真研究,不断摸索和总结绩效审计经验和方法,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可见《规划》已为全面推行绩效审计明确了时间表,其发展趋势将难以阻挡。

(二)提高人民银行履职水平的需要绩效审计通过评估人民银行对公共资金和资源的管理效率与效果,揭示人民银行在履行职责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人民银行资金和资源的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各级人民银行能正确、高效地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完善人民银行内控管理的需要绩效审计的一大优势是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能有效改变目前人民银行内审以事后监督为主的局面,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到事前和事中,使人民银行内审实现从查错纠弊向预防和控制转变,从而促进人民银行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加强内控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有利于各级人民银行依法、合规、科学、高效地行使人民银行职能,实现人民银行工作目标。

(四)建设节约型人民银行的需要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资源的经济性、管理的效率性和工作的效果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为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人民银行总行提出了建设节约型人民银行的要求,各级人民银行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创建活动。并且从2006年开始,人民银行已实行部门预算管理模式,中央财政削减人民银行系统的经费预算,特别是基层人民银行的经费预算大幅度缩减。因此,适时开展人民银行绩效审计,实现支出节约、支出合理、支出得当的绩效管理目标,既是各级人民银行领导和员工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建设节约型人民银行的客观需求。

三、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模式探索

(一)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目标和立项原则1.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目标。通过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时资源使用的经济性、业务管理的效率性和职责履行的效果性进行审核评价,确定其资源使用是否得当,是否进行了有效管理,是否实现了人民银行的职责目标。2.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立项原则。在绩效审计立项时,应坚持重要性、时效性和周期性的立项原则。重要性是指选择的项目是否举足轻重,是否与人民银行职责履行息息相关,并且是上级行关注和员工关心的。时效性是指项目的选择时机是否恰当,过早则可能问题尚未显露出来,不利于作出客观评价;过晚则可能时过境迁积重难返,不利于问题的纠正和绩效改进。周期性是指在一定的期间内,对所有应审计的单位进行持续关注,周期性的有计划随机选择绩效审计项目,从而保证审计的覆盖面。

(二)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任务和范围1.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任务。主要是对各分支机构及其部门财力、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评价,从而促进人民银行持续改进提高履职绩效。2.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范围。包括对各分支机构履行职责或开展某一专项业务时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客观、系统的检查和评价。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资源投入取得一定质量履职效果,即资源投入是否节约;效率性,是指以一定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履职效果,即资源投入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期履职结果,即资源投入是否得当。

(三)人民银行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也是传统财务审计方法,只不过财务审计中处于从属地位;而在绩效审计中,由于需要大量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绩效信息,以及相关的行业资料等,因而调查研究法是绩效审计的主要方法之一。调查研究的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绩效面谈、电话调查、函证调查等,在绩效审计过程中,上述调查方式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单独只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不利于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此外,由于调查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所以抽样调查时一般要保证足够的样本量。2.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是绩效审计中主要和常用方法,在进行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评价时,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线性分析、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假设检验等,用以找出因果关系、目标差距及影响原因。统计分析方法准确性较高,结论相对科学可靠,但相应地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数理统计知识和数学分析能力。3.经济分析法。除了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以外,绩效审计中还要运用经济分析技术方法进行绩效测评,通过分析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建立其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并进行对比分析和总体评价。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并且把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审计评价评价的公正性。

(四)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程序1.准备阶段。一是制定内部审计年度计划时要明确绩效审计项目;二是在开展绩效审计项目前进行审前调查,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有关人员、要素指标等进行初步调查,为针对性地制定绩效审计方案打好基础;三是制定绩效审计方案时,要对审计项目的组织架构和业务管理进行审查,确定审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审计目标。2.实施阶段。一是制定绩效审计实施方案;二是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流;三是收集信息和数据;四是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得出绩效审计结论。在这一阶段中,审计人员必须依据绩效审计目标,充分收集相关的审计证据,并对其进行归并、汇总、分析和评价,从而得出相应的绩效审计结论。3.报告阶段。一是撰写绩效审计的内审初步意见并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二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审计结论和加强与改进管理的意见建议,撰写绩效审计报告并向派出行或上级行报告;三是根据相关制度和保密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审计公告;四是跟踪绩效审计报告,及时根据领导的批示意见搞好信息反馈,督促绩效审计报告意见与建议的有效落实。

篇13

消防部队当前的各种审计业务类型,有的注重查错纠弊,有的注重节约资金,有的注重规范程序。大部分审计工作注重的是过去和现在,对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将来的影响很少关注,这就必然导致现存审计业务模式与消防部队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无法满足部队发展要求。而绩效审计不仅关注到各种业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同时还关注到经济活动产生结果对未来的影响,它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审计方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当年审计工作逐年加强的趋势下,开展绩效审计是审计工作适应部队发展要求的必经阶段和必然产物。

2.绩效审计是科学衡量消防部队经济管理情况的有效手段。

绩效审计其主要特点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对于消防部队来说,经济性就是要求以最低的经费、物资投入获得一定的设备、物资购置或装备、营房建设等成效;效率性是指在经费、物资投入或人力消耗一定的情况下,力争取得最大建设成效或实现最大既定工作目标,或者是在实现一定工作目标时使所需投入经费、物资或消耗的人力最少;效果性是指既定的工作目标实现的程度或一项经济活动对后续工作预期影响与实际影响之间的关系。通过绩效审计的三个方面的考量,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部队经济活动及经济管理的最为真实准确的情况,能够有效促进各级消防部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济管理工作。

3.绩效审计是科学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重要途径。

在常规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下,对领导干部的评价衡量多是从合规性、合法性方面衡量,缺少了效益性、效果性的评价,即使一些评价的规定制度对其有所涉及但也存在不够全面、细致的问题,可操作性不强。绩效审计的效果性评价恰好可以作为当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有效补充,通过效果性评价,能够准确反映当前消防部队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有关的决策和管理行为的后续影响,对正确评价其经济责任提供有力证据和参考,避免了经济责任评价中的片面性和主观臆断。

二、开展绩效审计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绩效审计标准制度未建立。

目前消防部队还没有有关绩效审计的标准制度,绩效审计的方法、程序,特别是评价标准无相关依据。又加上影响绩效审计评价的因素较多,没有统一可用的评价量化细则,不同的衡量标准,会导致评价结果产生较大差异,造成了制度难建、标准难出的现状。

2.绩效审计方法技术缺乏。

由于绩效审计面对不同的审计项目需要不同的评价衡量标准,相对专业的方法技术也比较缺乏。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无法根据审计业务实际,选择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如在综合评价被审计单位基本建设项目过程中,除采取常用的查询、座谈、分析等方法外,对项目建设效益、效果及其长远影响没有具体行之有效的方法去选择,审计人员必须更多地采用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衡量,也导致审计的风险加大,给审计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3.审计人员素质与绩效审计要求不相适应。

绩效审计不同于其他常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除一般的财务知识外,审计人员更应当掌握当前消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部队建设的发展方向,能够更深刻地认识被评价审计项目在部队整体工作中所占的地位和影响,能够客观中肯地判断所审计项目的真实情况。当前消防部队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相关知识、经验缺乏,部分基层审计人员多数为“半路出家”,有的甚至不具备独立开展常规审计业务的能力,开展绩效审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三、消防部队开展绩效审计的方法与对策

1.建立完善制度标准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基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展绩效审计必须建立完善相关的规范制度和标准体系,规范审计工作程序,细化绩效评价,使绩效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既具备规范性又有可操作性。如在基本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中,除对项目建设的规范性、合法性评价外,还可以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前期论证情况及其影响)及经费投与建设成效(主要考核其经济性)、举债情况与正常经费的比例及是否影响正常工作(主要考核长远影响及效果)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评价考量建设效益。

2.探索完善审计技术方法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关键。

消防部队如开展绩效审计,应当对不同的审计业务类型总结完善相对应的审计技术方法,以便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症下药”,避免出现失实评价。笔者认为,可结合当前经济责任、预算执行、基本建设、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等各类审计业务,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相关的审计方法技术,提高绩效审计水平。如开展上述审计项目中,可结合审计项目实际,采取常规评价与后续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经济活动或被审计对象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发现和纠正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提高绩效审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使绩效审计结果最大限度地符合客观实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