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离职审计问题整改

离职审计问题整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13 11:33: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离职审计问题整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离职审计问题整改

篇1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审核组,按照国家认可规范的要求,于2020年7月13日至8月14日对集团公司进行了监督审核。按照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50430-201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对集团公司所属子公司总部及17个在建项目部进行再认证审核。审核组对今年的现场审核表示满意,指出三公司、四公司变化非常明显,集团公司规范化管理有显著提升。审核结论给予通过。

审核组在末次会议上,向集团公司反馈了六项体会和九点建议。

六项体会:

一、企业面貌焕然一新。集团公司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项目管理创效年”活动,大力建设“品质二十三局”,高品质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坚实。未发生等级安全事故和质量、环保责任事故,获得四川省、股份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二、科技创新成绩突出。国家级创新平台再添1个,是铁建系统内工程局第一家通过认定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成功申报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集团公司科学技术中心获四川省发改委认定的“四川省轨道交通装配式建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三、“项目管理创效年”成果丰硕。一公司获2019年全国公路信用评价AA级,集团公司在11个省参与公路工程信用评价,其中云南、河北、重庆3省市为AA,其余8个省市均为A级。

四、“子公司发展空间和质量提升年”活动广泛开展,工程公司建设得到加强。编制下发《“子公司发展空间和质量提升年”活动工作方案》,编制《试点子公司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和治理层决策权限清单、子公司副职绩效考核办法等支撑性附件。持续推进项目规范管理和质量提升活动,编制《项目分配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着力推进“六集中”,提高集约化管理能力;坚持“八统一”,发挥法人管理服务作用。

五、风险防控有力增强。集团总部内控评价发挥积极作用。全年舆情监控无警报、网络安全无事故。合规体系更加健全。

六、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集团公司综合信息管理(EIM)系统正式全面上线,全面替代原PM系统,为自主建设的最大核心业务系统。大力推广智慧工地建设,BIM进度管理系统已具雏形,智能磅站系统已部署落实,拌合站管理系统已在成绵苍巴项目实施,GPS车辆调度及油耗监控系统已试点上线,隧道车辆调度系统在大瑞铁路项目启用,劳务实名管理系统已完成研发。

九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培养力度,重视履约风险。

二、加大对新进入领域项目的关注力度,防范各类风险,特别是施工质量引发的运行安全风险。

三、加大对安全风险识别评价的培训,使风险识别更深入地与设计文件挂钩,使风险清单、风险等级真正指导施工和管理。

四、尊重设计文件,克服侥幸心理。

五、隧道高风险里程段施工要按危大工程进行管理,实施风险预警、超前地质预报核查、专项方案审查、施工条件验收内部许可制度。

六、加大现场爆破器材管理。

七、加强模板、挂蓝等设计、验收、使用管理,树立本质安全管理理念。

篇2

2.发挥审计“免疫系统”预警功能,促干部廉洁勤政。针对社会反映的经济责任审计“审与不审一个样”和离任审计“一审一个大窟窿”问题,该局积极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加大任中审计比重,最大限度发挥预警功能,促进干部廉政勤政、干事干净。一是加强任中审计,铲除违规萌芽。今年以来,该局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30个,其中任中审计达到23个,占76.6%。形成了干部任职“两年必审一次,三年轮审一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将部分违反财经纪律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善于总结归纳,及时提出预警。为协助领导干部过好离职、退休这道坎,该局对近3年来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违反财经纪律问题进行汇总整理为8类,联合纪委、组织部门下发到全区60多个部门、镇(街道办),提醒他们自觉遵守财经法纪,以免出现贪污私分、突出花钱问题;三是完善体制机制,规范干部离职。针对部分项目不能做到“先审计后离任”的实际问题,建议区里必须规范干部离职,实行离职责任交接,由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区里出台实施了《领导干部离任责任交接办法》,较好地解决领导干部离任中存在的“一走了之”问题,减少了国有资产流失。

篇3

一、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应用现状

当前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应用效果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审计对象思想意识方面的偏差,对审计工作配合不足,整改意见不愿积极落实。其次,先离后审的传统思路也大大阻碍了审计成果有效应用。再次,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法律意识不足、工作能力跟不上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等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审计工作和整改意见执行及监督。最后,在具体应用方面也存在着诸如各监督部门权责划分不明、工作内容不清,审计成果档案管理力度不足,缺乏公众有效监督等影响整改意见有效贯彻的问题。

(一)审计人员意识不足、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事业单位内各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重视,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以及纪检部门形同虚设,财务报表不受重视,长年累月,致使审计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和约束性,态度随便,“形式主义”泛滥。而这种现象也直接导致了经济责任审计内容错漏频出,事业单位无法利用审计成果进行规划和反思,不能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作用。且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素质并不高,大多为财务基础员工,对于审计工作的诸多方面仍存在盲点误区,这也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无法充分合理地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阻碍。

(二)监督部门分工不明、工作内容不清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不平衡,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不完善,监督部门之间分工存在交叉、缺漏等情况,进而导致工作不知谁来做、大家都不做的情况,严重降低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部门,尚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仍旧凭感觉做事,罔顾公司的章程制度,监督部门不发挥作用或是作用微小,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无效或是部分无效。事业单位无法从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中获得有效信息,进而忽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造成恶性循环,这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干部选拔。

(三)“先离后审”现象泛滥

“先离后审”现象泛滥,造成经济责任审计滞后效应,经济责任审计成果难以被充分利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先审后离”的原则未能得到充分贯彻,这给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当事人的积极配合,若干部先离职,大部分不愿再反映在职时的众多问题,致使单位部分账簿问题无法得到合理解释。且“先离后审”这种“马后炮”式的做法造成形式主义泛滥。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加大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度,也导致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不完整性,致使积极责任审计无法发挥其原本的作用。

(四)信息不透明,缺乏群众监督

由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的滞后性,且自身制度不完善导致信息的不完整,都使得群众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相关信息,无法合理行使监督权。而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缺少群众这个强有力的监督群体,工作效率相对降低,这也直接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严谨,无法发挥原本作用。

二、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应用的思考

前文提到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的工作质量相较前些年有了明显提升,但是从审计成果应用方面来说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成果应用不足、应用不够及时等问题直接导致审计工作多数情况下沦为无用功,不仅大大影响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升造成严重阻碍。笔者认为,想要切实加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果应用,应该重视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端正意识

这里所说的端正意识主要是要端正事业单位被审计人员在面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的意识,过去我们面对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将其看做找麻烦、找事儿,认为是在给自己的工作出难题,所以在情绪上消极抵触、在工作方面也不愿意积极配合,甚至还让其他人员配合自己给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工作使绊子。这种意识是非常错误的,我们应该端正自身态度,明白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正确评价,同时也是对今后工作的一个正确指导。端正态度不仅仅是要从思想上重视和正确看待,更要从学习方面加强,要深入学习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理论,要学习相关案例,要学习如何进行积极配合,从而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在审计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高效,在审计成果应用及整改工作中也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二)严格贯彻“先审后离”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都依循惯例施行的“先离后审”,虽然这样也能够让审计工作处于一个相对理想的环境,但是因为审计对象工作交接及未尽事宜而产生诸多影响,让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应用受到直接影响,如结果难以及时下达、整改意见无法得到有效贯彻等,都是因为审计对象已离开审计职务而无法进行有效约束所致。所以,我们应该坚决贯彻“先审后离”的原则,让审计对象对审计工作足够重视、积极配合,确保审计成果能够得到有效应用。

(三)强化审计人员教育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关系着事业单位的自身建设及发展,同时由于事业单位在社会公共服务履行重要作用,对其工作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就更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全面建设及大众利益。因此,对于直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操作的审计人员来说,因为存在着工作过程中的诸多消极现象,所以加强对其的全面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加强审计人员教育应该从依法、技能及道德三方面进行,从而不仅提升审计工作开展质量,同时也大大强化审计成果应用质量。

1.加强审计人员法制教育

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有效执行各项国家政策的基本和原则。对于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成果应用来说,都必须建立在依法、守法、懂法的前提之下。所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强化法制教育不仅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基本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章及细则的学习,要结合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自身特点实现相关法规法律的有效应用,学习先进的审计工作经验,从而避免审计工作过程中及成果应用过程中的违法问题发生,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始终沿着科学而正确的道路前进。

2.加强审计人员知识教育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与一般生产经营性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同,而这些不同都是由于事业单位自身工作与职能的特殊性决定的。想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及成果应用就必须契合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所以加强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具体知识方面的教育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审计人员要学习事业单位的职能及工作具体方法,找到经济审计的关键点与切入口,从而对症下药的开展工作,这样也能够更好的实现审计结果应用,有的放矢的提出整改意见,同时也能够在成果应用过程中实现督促工作的事半功倍。

3.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成果应用一直无法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审计人员在整改监督方面的不力,而监督不力的原因有很多,上级领导施压、自身工作重视不足、工作消极应对等等。这都与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不足之间有着很大程度的联系。所以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帮助他们树立经济责任审计的使命感、责任心,促进他们在审计成果应用监督方面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摆脱意识束缚,发挥审计人员工作独立性,提升审计成果应用的具体质量。

(四)改革审计成果应用具体办法

1.确立成果应用有效制度

首先,要从各部门具体工作入手进行制度确立,将组织部门、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各自应履行的审计成果应用责任纳入统一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之中,督促其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通知细化各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同时还要对各部门及环节在审计结果应用方面坚决问责,如监察部门要强化审计结果处理意见的给出,内容要清晰、条款要分明。审计部门要对审计成果应用的处理处罚决定进行明确规定,并对如何执行具体整改进行细致规划。在职权部门的整改意见执行活动中要坚决执行,对于执行不力的要进行严肃处理,避免走过场。

2.规范审计结果档案的管理

审计结果应用不力,不仅有人为意识方面的原因和制度不力方面的问题,同时还是由于审计结果档案管理不力而造成的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从而让审计结果应用难以开展。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加强和规范审计结果档案的管理工作力度。首先,要改变单一化的审计单位进行档案管理的模式,加强审计单位、组织部门、纪检单位多组织部门联动的档案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审计结果档案的应用效率,加强各单位在履行自身职责方面的目的性与科学性,加强审计成果应用监督工作合力。在审计结果档案管理具体程序方面也要进一步实现规范与科学,从结果报告的归档、登记、调阅、传递等各个环节设置专岗专人管理,同时对结果应用的实际效果进行跟踪并记入档案之中,从而不仅实现成果应用的流程跟进,同时也能够有效规范各环节监督单位的自身行为。此外,我们还应该推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渠道管理,当前在审计成果档案管理中往往比较重视信息化档案管理,许多档案已经取消了纸质档案入库管理而直接进入中心数据库,这样虽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档案调阅速度,但是也存在着网络管理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所以推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渠道管理不仅能够确保档案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网络管理的安全隐患发生几率,实现最大化的管理作用发挥。

3.创新及细化审计结果分析流程

审计结果分析直接关系着审计整改意见的提出及后续执行,结果分析如果不够正确,那么整改意见的提出就可能出现偏颇与错误,这样不仅会影响审计成果的应用,甚至会影响到事业单位正常运作秩序。审计结果分析质量提升首先要从形式上加以改良,应该贯彻从过去的分析审计结果—总结整改意见的两步走模式转为分析审计过程—分析审计结果—总结整改意见—预测执行结果—复查审计结果及整改意见的多步模式,这样才能够真正确定正确的整改意见,避免因为工作疏漏而造成的整改意见错误和无法有效执行,从而实现整改意见执行的质量提升。

4.实现审计成果最大化公开

审计成果应用力度不够,其中还存在着审计成果没有实现最大化公开而让审计成果应用失去社会监督的原因,所以通过审计成果公示制度的推行最大程度让公众知晓审计结果并发挥社会舆论监督权,督促整改意见执行也是提升成果应用质量的一大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邹生.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审计,2014(12).

[2]王国华.如何实现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有效应用[J].会计师,2014(09).

篇4

一、财务稽核与内部审计关系

1. 检查依据不同。内部审计有比较完善的法规或规定,如《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实务指南等。对财务稽核规定较少。《会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

2. 检查范围不同。内部审计侧重于检查经营成果的真实性,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对公司战略、经营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等。

财务稽核侧重于对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和财务内部控制的检查,更深入、细致,但宽不及内部审计。

3. 管理主体不同。公司内部审计机构通常向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财务稽核负责人对会计机构负责人如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负责,直接向会计机构负责人汇报工作。

二、财务稽核的意义与作用

1. 有利于集团财务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应运而生。为加强对下属企业的管理和控制,集团总部往往派驻关键岗位如财务总监,对财务工作进行垂直管理,实现财务关键岗位的集中管理,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投资的集中管理等。但由于各国家会计准则不尽相同,税收制度更是千差万别。不同的行业对会计政策的具体运用也不一致。

2. 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国有企业还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面临政府审计的检查。尽管企业有内审部门,但内审部门主要向公司审计风险委员会负责,审计范围主要是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等,对会计政策和公司财务制度的执行审计涉及较少。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基于重要性原则的考量和时间性的限制,为了拥有客户有时迫于被审单位的压力,对审计报告的结论不产生实质性影响的财务会计问题往往会忽略。因此建立财务稽核制度是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下属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财务稽核可以促进会计语言的统一,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善财务内部风险控制,强化财务队伍的纯洁性,从而提高整体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可以首先在财务战线构筑风险防火墙,有效防范或降低财务内控风险,树立财务队伍的权威性,为公司的健康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三、财务稽核的现状与缺陷

1. 财务稽核机制不健全。目前有一些大中型企业财务内部稽核制度不完善。有的单位财务稽核制度流于形式。多数企业的稽核都停留在狭义的内容上。财务稽核工作没有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有些单位稽核岗位与实际业务相脱离,造成对实际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其解决反映不灵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客观上是由于有的单位会计人员配备不足;主观上是对稽核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分工不尽合理。特别是一些单位领导和会计负责人认为,内部和外部的审计机构每年都要进行例行审计,所以财务部门没有必要再花精力对财务进行稽核,这种错误观点对建立会计稽核制度妨碍较大。

2. 财务稽核手段单一。财务稽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财务稽核手段落后。稽核方法主要参考外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手段和内部审计的方法。以账、表、证的检查为主,检查账实、账证、账表、表表相符情况,即主要是审核会计核算、会计基础工作及财务收支数据的合规性与合理性。事实上财务稽核还应包括对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预算管理工作的审核和对有关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核查。

四、财务稽核的流程与环境

1. 编制财务稽核年度计划。财务稽核要紧密切合公司战略和公司年度预算,结合部门资源,包括年度费用预算,部门稽核人员和本年度需要稽核的单位,制定年度稽核计划,稽核项目的时间、人员安排等,确定重点稽核及最少需要稽核单位等。

2. 下达稽核通知书。按照年度稽核计划,稽核部门下达稽核通知书和财务稽核纪律,包括稽核事项和稽核区间等。目的是保障稽核人员的独立性,稽核人员除正常的工作餐外不得接受被稽核单位宴请、礼品、娱乐、旅游等,不得在被稽核单位报销费用等与稽核无关的要求。

3. 收集稽核前期资料。在前期准备阶段,应要求被稽核单位提供相关资料,包括战略规划、经营计划、预算批复、各董事会决议、重要会议纪要、运营报告、经营分析、纳税申报资料、筹资和理财资料、财务报表、财务账册、会计凭证等。被稽核单位组织架构,各财务岗位说明书或绩效计分卡等。被稽核单位制度、流程、主要会计政策等。被稽核单位前期外审、内审及稽核报告等。

4. 制定稽核方案。稽核小组根据检查单位提供的稽核资料,进行初步电话访谈或现场访谈,结合常规稽核底稿,制定稽核方案。拟定稽核时间计划,确定重点稽核方向,分析稽核要点、制定稽核策略,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等。

5. 进行现场稽核。在现场稽核阶段,首先依据稽核底稿进行全面稽核,然后依据重点稽核方面进行仔细检查。各小组成员注意收集稽核证据,稽核项目负责人随时跟踪各稽核人员的时间进度和完成质量,现场指导稽核工作。各小组成员撰写自己的稽核底稿,最后由稽核小组负责人汇总、分析再检查。

6. 撰写稽核报告。首先由各稽核小组成员完成各自分部稽核报告,最后由稽核项目负责人汇总、分析撰写稽核报告初稿,稽核报告做到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7. 沟通稽核报告。稽核报告完成后,需与被稽核单位现场或以电话、邮件等形式沟通。并强调一次性沟通,不得反复沟通,否则会造成稽核报告被有意修改,稽核报告的真实性或完整性被削弱。

8. 稽核报告。稽核报告要努力以数据说话,以法律条文或公司规章制度为依据,并陈述造成的结果。根据稽核报告的情况,增加原因分析以便于整改。对于稽核发现的重大问题,在第一时间向公司总部财务负责人汇报。

9. 稽核整改跟踪。稽核报告后,应要求被稽核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制定稽核整改计划和整改方案。整改方案要明确整改事项、具体整改办法,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等,以便进行整改跟踪。

10. 树立正确指导思想。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有效的财务管理是公司战略推进的重要保障,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对财务稽核有很大影响。财务稽核需关注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如资金管理,首先是为业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防止流动性风险和利汇率风险等,但过于强调理财,把理财收益作为资金管理部门的重要业绩体现,一方面可能会无意中妨碍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可能会为做大业绩而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

11. 建立合理财务组织架构。一些大中型企业的财务分工越来越细,有的财务部门包括会计部、税务部、资金部和分析评价部等。分工精细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但也由此造成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部门壁垒或管理盲区。财务稽核需关注实际执行中的管理盲区,防止存在管理死角。公司所有经济活动最终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财务稽核应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分析财务部各部门内部的工作衔接,总部财务部和下属单位财务部的工作衔接,财务部与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的工作衔接等。如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的一致性,资金管理与会计核算的一致性,分析评价与会计核算的统一性等。

12. 制定科学的制度流程。公司文化是公司的灵魂。文化积淀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制度是冰尖,文化则是冰尖下的冰山。有的公司其制度或流程非常全面,但对有些制度相关人员并不熟悉或理解,造成制度手册更多的是用于应付检查,而实际执行和制度规范“两张皮”。流程操作主要靠传、帮、带,加以人员不稳,实际执行可能越来越脱离制度。一些公司的制度或流程往往只能约束中下层员工,对于公司的高管人员无法约束。财务稽核需要关注公司的系统性管理风险,对制度或流程进行重新审视,是否存在制度或流程缺失,现有制度或流程是否存在漏洞或瑕疵,规范的制度或流程是否有效执行。

13. 建立有效信息系统。目前大中型企业大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erp 系统,大型企业运用SAP、ORACLE 等ERP 软件,运行成本较昂贵,较小的企业采用国产ERP 系统,运行成本较经济。一些海外机构,采用当地通行的财务信息系统,与国内系统差别更大。同一集团下属各单位规模不一,业态不一,经济效益不一,ERP 系统各不相同,造成公司总部对财务风险难以集中监控。财务稽核需关注信息系统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14. 建立稳定财务队伍。随着公司的蓬勃发展,一些单位财务负责人深感高端财务人员紧缺,尽管公司引进了大量的财务专业人员。但另一方面,一些优秀的财务人员也在学得一技之长后离开。造成离职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是薪酬待遇不如人意,未来职业前景不明朗,更重要的可能是与直接主管的管理风格、行为等存在一定的关系。财务人员的不稳定,将极大地影响财务工作的连续性或稳定性,也影响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财务稽核需关注财务人员的工作交接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漏洞等。有的财务机构负责人将主要精力放在投资并购、资金管理、税务筹划和分析评价等财务高端领域,会计核算上往往配置新员工。事实上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会计核算应配置相应比例的骨干员工,否则会干扰财务分析、资金管理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进而影响投资并购等重大经济决策。而且会计核算越来越贴近业务,核算人员必须有综合素质和专业判断,才能更好地服务业务的发展。财务稽核需关注财务负责人的管理风格。

五、财务稽核管理的对策建议

1. 加强财务稽核工作机制。首先要成立财务稽核部门,较小的单位可以建立财务稽核岗位,部门直属企业财务负责人如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财务稽核部门要建立以专职稽核人员为主,非专职人员为辅的队伍,非专职稽核人员包括新聘用的储备经理和潜在的财务骨干人员。

所有储备经理和后备培养对象必须在财务稽核部学习、轮岗,特别是一些即将外派的财务负责人,必须首先领会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熟悉公司的规章制度,深入了解主要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状况,才能适应外派需要。如经过财务稽核部的锻炼,这些毕业生才会在各自的财务部门知道如何加强财务基础工作或内部控制,从而有利于财务团队能力的系统提升,有利于财务制度的统一和规范。否则到具体的单位后,会逐步偏离公司的管理风格。储备经理一般会以以前单位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审视现在企业的做法,这样相互碰撞,有利于发现新的问题。专职稽核人员一般由有培养前途的财务骨干选派,有比较成熟的稽核方法,也熟悉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流程,这样专职稽核人员和非专职稽核人员相互取长不短,有利于提高稽核质量。同时人力资源部对所有专职稽核人员和非专职稽核人员需有相对长远的职业规划,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大大发挥财务稽核的职能。

专项稽核和全面稽核相结合,现场稽核和非现场稽核相结合。对于初次稽核的单位或长期未进行稽核的单位,应采用全面稽核的方式,对被稽核单位财务工作进行体检,逐项排查。待被稽核单位相对制度、流程相对完善后,可采用专项稽核的方式。对于重大稽核项目,可采用现场稽核的方式。

建立与内审、外审的协同机制。财务稽核需要借鉴和吸收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某些方法,可以努力建立和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的协同机制。一方面财务稽核人员可以与内审人员、外审人员相互学习、借鉴和分享,提高检查能力,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检查,避免重复工作,提高检查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总部出差频率,降低差旅费,避免被检单位多次准备迎检工作,被检单位可以把更多的精力专注在经营上。

2. 加强财务稽核队伍建设。稽核团队的专业性是财务稽核的基础。没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稽核质量根本不可能得到保障或提高,更无法从历史的高度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建议。稽核团队既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也要加强非专业的学习,稽查成员之间也要相互多学习、交流。不断丰富和完善稽核方法或流程,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组织架构的变迁,制度流程的改变,稽核人员需要持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新知识。财务稽核工作底稿要持续不断地完善。实现现场稽核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全面稽核和专项稽核相结合,抽样稽核和详细稽核相结合,事后稽核与事中和事前稽核相结合。

篇5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的管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效防范经济犯罪,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和廉政制度,更主要的是要保障这些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督。当然,保障措施多渠道,比如纪检监督、职代会监督等,但有效发挥审计监督是保障措施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审计监督不仅限于财务收支的检查,主要是从管理决策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检查、监督和评价。为此,审计检查的重点由过去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经济责任审计转变。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人在任职期间履行经营管理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价。目的是全面评价被审计人的职责的履行情况,作为干部任用、使用的参考依据。

一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1 审计目的的特殊性

区别于其他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的评价,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监督管理相结合,审计的结果作为干部监督管理部门选拔、任用以及奖惩的主要参考依据。

2 审计内容的特殊性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还包括一些专案审计和专项审计,主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结果进行重点审计来全面评价。其内容包括企业经营状况、内部管理状况、重大经济决策、重大经济事项、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审计。一般情况下,不属于任期内的事项,原则上不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3 审计方式的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离职前,对其任职期间的审计,重点是对企业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有效性主要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但对任职时间相对较长,通常实行任期内审计,通过对企业负责人的审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完善相关制度,有效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目的是保护企业负责人和维护企业利益。

二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如下:

一是有利于确保企业的财经秩序的稳步运行,促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按照一定程序和方法,对本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进行检查和监督。

二是有利于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通过对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重大决策情况、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业的有关规定、个人遵纪守法和廉政纪律情况等方面实施监督和检查,对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加以规范,预防经济犯罪行为。同时也起到教育和警戒作用。

三是推进依法经营的必要手段。对企业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将其行使的权力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预防其失职、渎职、越权和,促使其自觉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四是有利于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民主管理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尤其是“三重一大”事项,必须充分发挥职工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决策必须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三重一大”事项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方面,是对企业负责人行使权力的有效监督,凡是涉及“三重一大”内容的,检查其是否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决策,是否存在“一言堂”现象,是否存在营私舞弊情况,有利于克服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

三 当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存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现象

企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数年,但仍有少数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干部管理方面没有真正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监督管理之中,评价和任用干部时不参考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2 存在经济责任审计时效性不强现象

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操作上,“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大部分是先离任后审计。虽然推行了任中审计制度,但任中审计所占比重偏低;先离任后审计的做法使审计结果应用严重滞后,影响了审计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3 存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透明现象

国有企业虽然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制度。但现实情况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局部公开,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正式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迎来了新的契机,为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建议采取以下方法:

1 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是干部监督管理部门选拔、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是有效评价企业负责人的重要依据之一。审计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企业负责人的任用与提拔,涉及干部人事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很难有效开展和深入。因此,以审计报告、审计要情等多种形式向领导报送,为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取得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注、重视和支持。

2 加强任中审计力度是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时效性的关键

审计工作在当前难以做到“先审计、后离任”的情况下,加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不失为一项重要的补救措施。为此,将任中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作为干部评价的主要方面,促使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强化责任意识。

篇6

1、酒店开业至今资产管理混乱,组织酒店财务全体员工做全面资产年终实地盘点工作,并整理完善账务处理。让各部门更好有效重新梳理及管理好资产。财务也一对一做好固定资产及运营资产的管理培训。

2、11月份开始财务建立酒店成本巡查小组,每日每周不定期不定时的做全面检查质检,保证做到食品安全无隐患,无变质无过期无浪费现象。

3、采购控制方面在不影响酒店正常运营情况下,一方面财务做好酒店库房最低库存量的准备及核算标准,另一方面再不影响食材出品的情况下,采取低价格替换方式考察市场有效控制,努力将成本率降低行业标准甚至更好。

4、酒店开业至今财务账务及报表数据无校正,首先清算酒店前期账务处理,其次衔接财务系统账务处理提前做好各部门培训及系统设置工作,并按照集团要求做好财务分账账务处理。截止2020年度财务已清理账套数据各会计科目数据,做到随时集团临检财务一切账务的准备工作。

5、财务提交2021年酒店预算,为酒店经营无困难更好努力完成预算财务针对运营部门进行系统化实操性、财务制度等等培训让一线部门提升服务质量,财务做好后勤一切准备工做。

6、成本控制方面,财务2020年11月建立食品总仓、办公文具及印刷总仓、药品总仓、低值易耗品总仓、运营资产总仓等,为更好有效核销酒店每一笔开销是否合理必须做到节能开源,让每位员工有主人翁意识,爱惜资产管理好资产及使用的合理性。

二、工作计划

1、每日上报酒店收入及成本分析报表;

2、每日上报酒店资金流向报表;

3、每日进行成本巡查工作及及时整改措施;

4、每周进行收银员服务暗访测试;

5、每月5号前准时精确进行财务月结关账一切相关报表;

6、每月召开酒店部门例会、损益会、信贷会、成本分析会议;

7、每月二次部门业务技能按照岗位区分进行专业培训;

8、每月免费邀请第三方公司针对管事部用品使用操作理论及实操培训;

9、每月免费邀请第三方公司针对前台餐饮部门进行线上系统实操培训;

10、每季度进行酒店运营资产实盘工作汇总;

11、每季度进行财务内部交叉轮岗学习实操培训;

12、每年12月份进行年终固定资产及运营资产盘点;

二、对经营管理措施提出个人建议与意见

序号

具体问题

整改方案

1

后厨食品食材采购挤压未进行先进先出,造成过期食品食材较多。

财务建立成本巡查小组,每天不定时巡查后厨库房并第一负责人签署库房管理处罚书

2

质检部门临检频繁,酒店存在三无产品会造成处罚

1、成本新建台账与实物相符合

2、取消三无产品购进,以有资质产品替换

3

员工餐出品油腻,荤素搭配不合理

1、每月用油量由35桶降到25桶

2、每日购进食材费用控制2500元/天

3、每日巡查员工吃饭打餐倒掉现象

4

部门维修用品用量无使用寿命周期

每日工程部要求记录工程用具用量,财务根据物料寿命进行核算是否存在浪费,物品爱惜

5

酒店资产管理责任人不明确,管理混乱

1、重新制定酒店每个部门资产管理员

2、每月部分自盘整理账务

3、财务每季度实盘

4、每月财务将从部门提成10%中暂押发放,作为部门报损赔偿

6

酒店存在部门成本控制对象不清、知识面浅薄

(只是表面,专业性欠缺导致物料物品维保维护不到位)

新员工入职培训,针对性SOP专业培训

7

酒店部门二级仓库不人管理,食材物品等等库存不清楚,导致过期变质,闲置

财务收回二级仓库进行总仓管理及账务整理

8

各部门酒水库与客人寄存酒水混乱摆放

区分存放,并登记相关信息

9

二次回收使用物品未做保护存放(每年一次活动物资,装饰物等)

活动结束后全部物资交还财务保管存放,利于二次使用节约费用

10

酒店食材管理欠缺,后厨成本控制意识差

2021年财务将每日餐饮成本核算报告,并通告厨房,有效根据收益控制采购费用及成本

11

酒店开业前购置的闲置物质,库房存在未开封使用或换人频繁而不间断浪费购置新物资

财务要求各部门购买新物资前必须先清查库房闲置物资是否可以替换代替使用,节约成本支出。

12

各部门针对每月采购计划出现无最低库存量数量

财务将进行全酒店采购下单分类培训,按照控制库存最低库存量进行采购。避免造成物品过期,变质导致的费用

13

财务开业至今财务报表数据,系统数据存在错误(如:科目不平、账实不符)

年终财务将进行每个会计科目清查调账,做到账务精准无差异

14

酒店应收账务挂账账龄时间,严重影响酒店资金运作

每月分配指标收款,财务重新制定资金计划按资金周转率进行支付相关款项

15

酒店有价票券的销售和管理不完善,存在漏洞账务混乱差异数据较大

年终前整理目前酒店全部票券,进一步针对有价票券做部门培训和操作流程方案。

16

酒店部门提成存在虚假不真实,审计未能审核出异常。

针对加强审计文员自身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加大力度审核各部门问题

17

针对特殊节日,法定节假日无数据分析收益状况

将进行活动节日前的预算损益状况,节后分析实际数据分析。未以后定价策略做数据支持,创利益最大化

18

部门出现客户投诉问题

财务将采取与提成挂钩扣除当月部分全部提成奖金

篇7

李金华说:“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有些违法违规、问题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损失浪费问题。”为此,他表示,今年国家审计机关将集中一定力量,对财政资金的支出效益进行审计。

来自国家审计署的消息称,今年国家审计机关将集中力量,对国家财政资金的支出效益进行审计调查,为国家算“效益账”,看国家的每一笔钱是不是都该花、花得值不值、效益好不好等。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效益审计让人充满期待。

据国家审计署去年披露,在对10户央企原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共查出转移挪用、贪污受贿等涉嫌经济犯罪的金额达16亿元,而由于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却高达145亿元。不难想象,涉嫌经济犯罪金额16亿元的有关当事人,无疑会受到依法查处,而因“拍脑袋”等造成145亿元的巨额损失浪费行为,恐怕基本上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痛定思痛,现在是该采取包括效益审计在内的综合措施,从根本上堵住因胡乱决策造成损失浪费“黑洞”的时候了。

可以预见,实施效益审计,肯定会遇阻力,但要减少决策失误和因之带来的巨额浪费,效益审计却是令人鼓舞的一个正确的方向性选择。我们期待效益审计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结果!

伯南克:尽最大努力完成美联储使命

“如果格林斯潘离去,一切将会怎样?”5年多以前,本・伯南克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今,他将对这个问题做出解答。

2月6日,美联储第14任主席伯南克的正式就职仪式举行,美国总统布什也出席了仪式,这是美国历史上总统第三次到访位于华盛顿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总部,由此可见布什对新官上任的伯南克寄以厚望。

1月31日,他的前任格林斯潘离职。美联储告别格老,开始“伯老时代”。

伯南克的大部分生涯都和学术紧密相连。完成学业后,他先后在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在费城、波士顿和纽约的联邦储备银行担任访问学者或顾问,直到2002年才进入美联储。2005年6月,伯南克一跃进入白宫,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成为布什经济智囊团的“首席”。

“一个新的时代可能已经到来,不过,我们并不认为美联储主席的换班会在短期内显著地影响货币政策。”在伯南克上任之后,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不过,变数依然存在。去年10月,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2002年进入美联储后不久,伯南克就被视为一个“单人创意工厂”,“他已违反了许多规则,继续表现得像位学者而非政策制定者”。

伯南克上任后是否会采取通货膨胀的政策成为美国市场猜测的焦点,与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不同,伯南克支持“通货膨胀”理论。

1月31日,格林斯潘卸任前参加的最后一次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一致投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25个基点,至4.50%。

2月5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美国一月份失业率为4.7%,跌至四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下跌的失业率使市场人士担心美联储将继续调高利率,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市场预计,伯南克接任后很有可能维持目前的加息政策。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可以有效地让经济增长减速,以控制通胀过度上升,却又不至于把经济拖人衰退。此外,伯南克要面对的难题还将来自房产市场和贸易赤字等方面。

汤美娟:TOM集团CFO接手CEO

1月25日18时,TOM集团对外公告称,现任CFO兼执行董事汤美娟将接替王出任CEO职务,1月27日起生效。汤美娟表示,集团稍后会委任新的CFO,届时有可能进行内部调升。

汤美娟为TOM集团首席财务官,于2003年3月加入TOM集团担任CFO。改任集团CEO之后,TOM集团将会委任新C?O。

汤美娟20世纪80年代末毕业于香港大学商学院管理系,在安达信会计公司工作7年,最高职务任安达信中国区金融业务合伙人,统筹中国区金融企业的财务顾问工作,其后加盟平安任首席财务官(CFO)。

每天面对的维多利亚湾依旧,看海的人汤美娟说,当她第一天坐到中环中心48层的TOM办公室时,看到窗外的海,她对自己说,又回家了!

现在她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灯都打开,这是她多年的习惯,都说每盏灯下必定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汤美娟的这个习惯动作,可能是潜意识希望温暖明亮的灯光给自己不断向前的生活一个阳光灿烂的理由。

汤美娟这个俏丽的香港女人,在男人的世袭领地,打拼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粉红色天空。

2002年9月,她以“海外兵团”的身份加盟平安保险公司,曾经是身价千万的“深圳打工天后”。2003年3月,她又重新做回了“中环白领丽人”,神秘当起了新贵公司TOM的女掌柜。在回避媒体几个月之后,汤美娟以一种俏丽的姿态重新出现,在她任CFO几个月之后,TOM宣布实现盈利。

当汤美娟从平安保险空降TOM的时候,媒体质疑传媒毕竟不同于金融和保险的时候,汤美娟坚定地回答,这两个行业的确风马牛不相及,不过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以人为本。她说,在这两个行业的资产负债表上,最大的都是商誉,在这方面远远比不上制造业和零售业。人是这两个行业最大的资产,如何置身以人为本的行业,她说,最重要的是人际相处、沟通技巧和思考逻辑。

来到TOM后,尽管外界很多猜测,但是汤美娟一直低调,直到TOM 2003年第二季度宣布盈利。此时,她对TOM的评价是――健康发展,对自己这几个月的评价也是――健康发展。

作为一家市值11亿美元的跨媒体公司的CFO,汤美娟仍坚持八小时睡眠,但代价是牺牲大部分的娱乐。“我从上班第一天就开始看报表,分析数据,从宏观方面来把握,看公司的整个业绩表现,还有关于市场的分析。一个企业的生存有两个方面。一是流动性,如果你资金流转不过来,你就没有办法了;另外一个就是你的赚钱能力。”

“一个企业是否成功,最终结果要用账面上的数字来说话的。”说这话的时候汤美娟方显CFO冷酷本色。汤美娟是一个出色的CFO,她的职业理念很坚定,锱铢必较。作为一个天天和钱打交道的女人,在她眼里钱是什么?

“是一个工具,来达到你的目的,看你的工具用得好不好,有钱你不一定可以买到开心和快乐,但没钱你一定会有烦恼。有钱到一个地步了以后就不要再为钱来做很多东西,可以用钱来帮助其他人。”

篇8

大数据既是一个对外部数据应用环境的阶段性特征,更代表着为处理大数据而出现的所有革新技术的总称。当我们在微博上分享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的俄罗斯风情照片,或者在博客里评论身边各种舌尖上的美味,当我们在利用“淘宝”进行网上购物的时候,我们都在不断地以不同形态随时随地地制造数据。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面对“大数据”所带来的新技术、新思维的变革,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应时而变来适应商业模式、思维模式及数据处理模式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审计方式、审计抽样方法、审计评价模式、审计重点等。而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能了解数据的变化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变革,更要能处理数据、分析数据、驾驭数据,要能够充分、及时地从大量复杂的数据中,辨认出对内部审计的意义与价值,并进而协助内部审计人员做出最佳的决策。“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方式由传统审计的事后审计、周期审计向连续审计转变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审计方法和模式也在与时俱进。传统审计中,审计人员只是在完成财务报告或经过特定的周期或离职等情况的时候才进行审计,而且审计中并不是检查所有的信息,只是抽样分析。这种有限的检查对复杂的商业系统来说很难起到监督作用,而且传统审计的测试程序主要采用常规的方法关注被审计单位活动,包括数据、授权和执行等。企业如仍然采用这种审计方式,对于确认迅速发展的商务活动的真实价值或合法性显得过于迟缓;另外,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讲,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实务多是针对财务、会计事项,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管理事项的监督、评价极为有限,审计活动理念也多为“监督导向”型,而非“服务导向”型,公司部门间的不同流程缺乏衔接都使审计工作难以为经济活动提供全面的监控和服务。随着企业经济业务日趋复杂,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建设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连续审计的重要性,而大数据技术及大数据基础使连续审计成为可能。连续审计可以降低传统审计过程中的浪费和时滞问题,降低审计错误和风险,促进企业发展。连续审计是信息技术与审计学科较好交叉融合的产物,是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科学发展的必然,尤其对内部风险控制“实时性”要求极高的特定行业,如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和债务契约等行业中,实施连续审计监督迫在眉睫。某财产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已经在新开发的审计系统中固化了连续审计模块,该模块可以实现在线的风险预警,并安排专人进行日常数据式连续审计,将发现的风险数据、超预警值指标及问题登记为疑点,并建立审计底稿,按照重要程度进行远程审计、核实或下发给现场审计人员进行现场核实。该模块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审计抽样开始系统化、模块化、智能化

审计开始具有预测功能,而样本最终将扩展至数据全体,目前,常规审计工作已广泛采用随机抽查法,其意义用较小的投入来获得审计结论,提高审计效率;但利用抽查法所得出的审计结论存在着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其可能性的大小就意味着审计风险的大小。但是,庞大的企业规模和繁多的业务活动,致使审计工作难以回到详细审计方式,只能在抽样审计方法本身寻求改进。审计抽样开始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一是审计抽样系统化。通过抽样系统增加审计抽样的实用性和效率性,为审计人员从大量的审计数据中抽取有用信息,为审计的预测分析提供依据,这样的抽样采用人工方式在海量数据的情况下是无法进行的;二是审计抽样模块化。通过模块化设计,审计抽样系统将得到最大的灵活性,以便抽样时采用各种模型组合便抽样更有效率;三是审计抽样的智能化。审计抽样系统将积极吸收审计、统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抽样模型及时得到更新,抽样经验在知识库中得到积累,审计抽样系统开始“学习”、“推理”,不断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海量的数据经分析、预测等“加工”后,以知识的形式呈现给审计人员,为审计人员发现审计问题提供深度支持;四是审计抽样系统开始具有预测功能。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处理速度不断提高。审计抽样系统会强大到处理复杂的运算,并利用大数据技术改进后的审计抽样算法来对这些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数据挖掘,找出特征数据,缩小抽取样本的数量,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利用关联规则,预测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的高低,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审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庞大数据库可以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综合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及经营状况进行预测分析,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决策依据。目前,某财产保险公司的审计系统,应用了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数据的提取,并应用PPS抽样、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模型抽样、组合抽样等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而在抽样模型中应用了汽修厂与驾驶员、报案人、定损员、收款人等的关联程度模型,伤者、驾驶员、报案人、联系人、领款人等的出险频繁度模型,人伤重复出险伤者、标的车多次与同一三者车碰撞出险等高风险模型,承保、理赔、财务系统非同一档案中上传相同照片等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模型,收到良好的效果。

然而,在不久的将来,伴随着以真实性、服务性为基础的各项企业内部审计的深化,随着数据信息化的深入以用大数据技术发展应用的深入,企业内部审计逐渐开始能够从大量的、杂乱无章的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有用的信息,能够从这些大量的数据中发现被审计单位运作的基本规律及特征;预测出被审计单位发展的趋势,从宏观上把握被审计单位科学地发展。审计也不仅仅局限于抽样审计,而是对企业所有财务、业务等经营数据的数字式连续审计。

三、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目前,内部审计成果应用主要是针对屡查屡犯的问题重点进行检查、督促整改,部分企业已经将审计成果应用闭环管理的手段对整改过程进行管理以达到良好的审计成果运用效果。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审计成果的进一步应用。一是促进对以往审计中获取的大量信息资料和相关情况资料的汇总、归纳,从中找出财务、业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在规律、共性问题和发展趋向,通过汇总归纳宏观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审计信息,以及运用审计成果,为各级领导提供数据证明、关联分析和决策建议,从而促进完善制度、机制、决策和执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二是促进问题的全面发现,即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将同一问题归入不同的类型使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整合提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通过对带有共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挖掘,提炼出问题与数据中的关联性,可以将所有问题通过IT手段检查出来;三是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连续式审计有利于问题的整改监督;四是将审计成果进行知识化留存,通过大数据技术,将问题规则化并固化到系统中,以便于计算或判断问题发展趋势、对问题进行预警等;五是将审计人员与审计成果、被审计单位与审计问题进行关联,并进行信息化备案,在进行下次检查时,可以根据审计方案中的重点,有侧重地选取有相应检查经验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并按审计目标抽取相应被审计单位进行重点审计检查等。

四、结束语

大数据并非被过度渲染的产业题材,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既是应对企业数据集中模式、数据爆炸式增长趋势而进行的实时处理超量数据的技术升级,又是将方方面面的数据进行电子化、信息化,并将信息规则化、知识化,最终使各种应用网络化、智能化的过程;大数据更是一次从分散到集成、从共享到协同、从封闭到开放、从离线孤立到持久在线云服务、从专享到普适的挑战。

参考文献:

篇9

根据人社部《关于召开部分省市养老保险联网数据管理业务研讨会的通知》(社保中心函【2012】46号),廊坊市有幸成为河北省三个参会成员之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以提高联网数据质量为中心,对目前涵盖险种的相关业务规范度、生产库数据质量等问题做了一系列延展。人社部信息处胡劲松、尹艳两位处长首先对联网数据质量情况做出分析、就一季度联网数据各项指标给出具体核查结果,并组织与会省份、地市级机构业务、信息化骨干人员就实际经办过程中存在的共性、个性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本次会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让我记忆犹新。全国社保同仁,针对会议议题和《联网数据质量情况通报》内容,各省选择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地市就本地联网数据质量情况在会议上做出汇报。成功之处交流心得,疑难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听取了各省份关于联网数据的经验、教训后,我感触颇深。也想就数据指标问题,以河北现状为例,简要谈谈河北省金保工程数据质量的缺陷细节,以供社保领域同仁交流、参考。

一、河北省联网数据质量分析

根据人社部2012年1季度全国企业养老保险联网数据质量核查情况, 30省份中参保人数达26311万人,其中交换库上报人数25487万人,总入库率达96.9% ,其中在职入库率为100.6%,离退休入库率为85.2%。

宏观分析,若30省份的参保人数来源于统计数据,则实际入库率比上述数字略低。原因有二:其一,为了防止“鞭打快牛”现象,大多数地市在保证完成扩面、征缴任务的同时尽量压低统计数字。其二,生产库或交换库查询人数含有一定冗余数据,如重复参保、垃圾数据等。所以真实入库查询数字要比实际参保人数略高。而入库率为表库之比,因此真实入库率比通报数入库率偏低。

二、河北省数据质量目前存在的问题

下面我将以三个金保工程数据指标中的重要字段为例,简要分析河北省数据质量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个人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字段始终是数据整改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五七工、家属工、49号文人员与供属等人员身份核实等内控工作还是审计重复参保、重复待遇领取比对等外部稽核,均要以身份证号为桥梁进行核查。但在身份证号整改具体实施过程中,除了分类整改外,还应注意某些特殊问题:

其一,生产库在职人员身份证号字段数据质量很大程度上受该经办机构中断缴费、个人参保缴费人数制约。

数据整合期间,进行了大量的在职人员身份证号采集工作。单位参保人员信息都能够顺利采集,但中断缴费及个人参保接续人员联系困难。一个机构所辖中断缴费人群越庞大,信息采集困难度也会随之相应增加。

其二,生产库供属身份证号字段数据质量与机构执行力度直接关联。

供属人数较少,供养金额较低,某些机构更是半年、一年才定期发放一次总额。部分供属由于改嫁、另娶等原因已失去和原死亡因供人所属单位联系。解决这一问题很简单,不因钱少而轻查,将供属和普通离退休人员生存认证摆在同一高度即可。

其三,一些特殊身份参保人员。如机构管辖范围内拥有外国国籍和港澳台参保人员。这类人员无居民身份证,只有护照号码,而这些号码录入生产库后并不符合校验规则,而实质上此类人群不应算作该字段错误数据。

2.个人缴费基数

个人缴费基数字段涉及在职征缴,是影响基金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历次外部稽查的重点。由于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各省政策细节不同,个人缴费基数异常率与跨省转入量及该机构实行双基数人数呈正比。根据历次相关稽核工作经验,在无人为因素导致征缴基金问题的前提下,针对此字段错误提出以下几点可能:

其一,部分低于河北省规定相应年度缴费基数的跨省转移数据可造成异常。

审计核查时,均已本省水平作为检验标准,而生产库中包含相当一部分跨省转移数据,若转出地工资水平低于河北省相应年份在职基数水平,则此类数据(在省内审计等地域性外部稽核工作中)被视为异常数据。

其二,下半年下达上年度省平工资数将导致上半年双基数离职人员基数异常。

由于河北省每年在职参保人员均以上年度省平均工资(60%~300%)为基准进行个人工资基数核定。而上一年度省平均工资每年年中才能,且此前单位离职人员必须进行当年工资基数核定。一般来讲,机构设定上年度省平均工资预估数,实际操作中,预估数略大于上年度省平均工资实数。因此,出现部分数据个人工资基数超过300%。此类情况属于业务正常规程,并非真正异常数据,应在异常率中剔除。

其三,业务软件参数管理模块精准度及人员参数维护情况是导致个人工资基数核定、计息等数据错误的重要因素。

部分机构自行招标研发业务软件,其参数管理模块不够完善。而系统参数包括历年工资基数、记账比率、利率等重要参数。一旦软件算法不够精准或参数维护人员没有及时,准确进行维护,后果不堪设想。参数设定应由专人维护,保证不拖延、不错误、不遗漏。

3.应发养老金合计

所辖范围内人员工资制度多样性、事转企,外省整体转制进入本机构数量,是影响应发养老金分项正确率的三大干扰因素。

工资制度直接影响离退休人员工资数据分项的构成和种类,在没有确定、单一的工资制度的前提下讨论养老金合计没有意义。企业养老保险生产库并非只包含企业离退休人员数据。如廊坊市市本级生产库中除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外,还包含少数机关、事业工资制度离退休人员。而工资制度不同,各分项构成必然不同,如事业工资制度退休金构成分项为基本养老金、标准补贴,干部还有一项交通费;机关工资制度退休金构成分项为基本养老金、交通费、护理费、津贴四项。

只有在确定生产库均为企业工资制度退休人员的前提下,才可进行待遇数据分项检测,如待遇数据分项是否为基本养老金、洗理费,又如基本养老金是否为基础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一定比例补贴四分项之和,“老人、中人、新人”与分项的对应关系等。

感谢河北省厅领导一直以来对廊坊市社会保障工作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廊坊市对省厅地方处李杰处长长期以来对廊坊的帮助表达真诚谢意。本次联网数据质量研讨会,使我市得到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会后特将本次会议中的发言、学习情况总结、完善,整理成文字材料发表出来既作为河北省金保数据参考文章,更希望成为全国各省市信息交流的平台。

“提高生产库数据质量,加强业务经办流程规范度”是廊坊市企业养老保险坚持的惯有原则。“夯实基础数据质量”并非短期内一项口号,而是“一种数据意义的理念、一项长期履行的义务、一个与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基金安全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在廊坊市企业养老保险各项工作中真正落到实处。为河北省开辟出一条“以符合政策为前提、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以更加高效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全市业务能及服务水平为最终目的”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河北省金保工程总体规划(冀劳社〔2003〕95号)

[2]关于开展企业养老保险数据质量通知(冀社险传〔2013〕11号)

篇10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大数据时代企业内审的变革

收录日期:2013年8月27日

当“物联网”、“云计算”我们还没有理解清楚时,又出了一个新的IT名词“大数据”,它会对企业内部审计产生影响吗?笔者认为,大多数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都不能说清晰。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呢?大数据既是一个对外部数据应用环境的阶段性特征,更代表着为处理大数据而出现的所有革新技术的总称。当我们在微博上分享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的俄罗斯风情照片,或者在博客里评论身边各种舌尖上的美味,当我们在利用“淘宝”进行网上购物的时候,我们都在不断地以不同形态随时随地地制造数据。大数据一方面是因为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工作、休闲习惯的改变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像智能手机这样的媒体平台和设备的增多,以及它们通过应用程序和社交平台获取的实时数据而加速了大数据的产生。据权威市场调查机构IDC预测,未来每隔18个月,整个世界的数据总量就会翻倍;到2020年,整个世界的数据总量将会增长44倍,达到 35.2ZB(1ZB=10亿TB)。“这主要是由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数据、社交数据和传感器数据的迅猛增长趋势所决定的。”“大数据”时代正在来临!

传统方式下,孤立分析数据,单纯依靠经验发现问题,片面反映个别问题的技术方法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审计发展的要求。企业审计需要全面采集与企业财务活动相关的数据,既包括财务数据,也包括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既包括企业内部的数据,也包括主管部门、研究机构等的外部数据,既有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结构化的数据,也有会议纪要、政策法规等非结构化的数据;企业审计需要整体把握一个企业的整体情况,能够更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企业,企业审计需要更准确的确定审计重点,能够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审计重点;企业审计需要更善于把握数据的规律和趋势,在发现企业现阶段存在问题的同时,更要能够揭示企业未来发展存在的风险和隐患。传统审计方式下缺乏采集管理、科学分析海量电子数据的技术,也就无法满足企业审计发展的新要求。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面对“大数据”所带来的新技术、新思维的变革,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应时而变来适应商业模式、思维模式及数据处理模式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审计方式、审计抽样方法、审计评价模式、审计重点等。而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能了解数据的变化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变革,更要能处理数据、分析数据、驾驭数据,要能够充分、及时地从大量复杂的数据中,辨认出对内部审计的意义与价值,并进而协助内部审计人员做出最佳的决策。“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方式由传统审计的事后审计、周期审计向连续审计转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审计方法和模式也在与时俱进。传统审计中,审计人员只是在完成财务报告或经过特定的周期或离职等情况的时候才进行审计,而且审计中并不是检查所有的信息,只是抽样分析。这种有限的检查对复杂的商业系统来说很难起到监督作用,而且传统审计的测试程序主要采用常规的方法关注被审计单位活动,包括数据、授权和执行等。企业如仍然采用这种审计方式,对于确认迅速发展的商务活动的真实价值或合法性显得过于迟缓;另外,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讲,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实务多是针对财务、会计事项,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管理事项的监督、评价极为有限,审计活动理念也多为“监督导向”型,而非“服务导向”型,公司部门间的不同流程缺乏衔接都使审计工作难以为经济活动提供全面的监控和服务。随着企业经济业务日趋复杂,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建设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连续审计的重要性,而大数据技术及大数据基础使连续审计成为可能。连续审计可以降低传统审计过程中的浪费和时滞问题,降低审计错误和风险,促进企业发展。连续审计是信息技术与审计学科较好交叉融合的产物,是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科学发展的必然,尤其对内部风险控制“实时性”要求极高的特定行业,如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和债务契约等行业中,实施连续审计监督迫在眉睫。某财产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已经在新开发的审计系统中固化了连续审计模块,该模块可以实现在线的风险预警,并安排专人进行日常数据式连续审计,将发现的风险数据、超预警值指标及问题登记为疑点,并建立审计底稿,按照重要程度进行远程审计、核实或下发给现场审计人员进行现场核实。该模块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审计抽样开始系统化、模块化、智能化,并开始具有预测功能,而样本最终将扩展至数据全体。目前,常规审计工作已广泛采用随机抽查法,其意义用较小的投入来获得审计结论,提高审计效率;但利用抽查法所得出的审计结论存在着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其可能性的大小就意味着审计风险的大小。然而,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使审计人员意识到现行的抽样审计方法只是凭借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实际经验对财务报表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审查,而忽视了大量的业务活动,无法发现和揭示企业内部发生的、对财务报表真实性有重大影响的舞弊行为和技术性错误,难以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经营管理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但是,庞大的企业规模和繁多的业务活动,致使审计工作难以回到详细审计方式,只能在抽样审计方法本身寻求改进。审计抽样开始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一是审计抽样系统化。通过抽样系统增加审计抽样的实用性和效率性,为审计人员从大量的审计数据中抽取有用信息,为审计的预测分析提供依据,这样的抽样采用人工方式在海量数据的情况下是无法进行的;二是审计抽样模块化。通过模块化设计,审计抽样系统将得到最大的灵活性,以便抽样时采用各种模型组合便抽样更有效率;三是审计抽样的智能化。审计抽样系统将积极吸收审计、统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抽样模型及时得到更新,抽样经验在知识库中得到积累,审计抽样系统开始“学习”、“推理”,不断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海量的数据经分析、预测等“加工”后,以知识的形式呈现给审计人员,为审计人员发现审计问题提供深度支持;四是审计抽样系统开始具有预测功能。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处理速度不断提高。审计抽样系统会强大到处理复杂的运算,并利用大数据技术改进后的审计抽样算法来对这些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数据挖掘,找出特征数据,缩小抽取样本的数量,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利用关联规则,预测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的高低,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审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庞大数据库可以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综合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及经营状况进行预测分析,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决策依据。目前,某财产保险公司的审计系统,应用了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数据的提取,并应用PPS抽样、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模型抽样、组合抽样等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而在抽样模型中应用了汽修厂与驾驶员、报案人、定损员、收款人等的关联程度模型,伤者、驾驶员、报案人、联系人、领款人等的出险频繁度模型,人伤重复出险伤者、标的车多次与同一三者车碰撞出险等高风险模型,承保、理赔、财务系统非同一档案中上传相同照片等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模型,收到良好的效果。

然而,在不久的将来,伴随着以真实性、服务性为基础的各项企业内部审计的深化,随着数据信息化的深入以用大数据技术发展应用的深入,企业内部审计逐渐开始能够从大量的、杂乱无章的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有用的信息,能够从这些大量的数据中发现被审计单位运作的基本规律及特征;预测出被审计单位发展的趋势,从宏观上把握被审计单位科学地发展。审计也不仅仅局限于抽样审计,而是对企业所有财务、业务等经营数据的数字式连续审计。

(三)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目前,内部审计成果应用主要是针对屡查屡犯的问题重点进行检查、督促整改,部分企业已经将审计成果应用闭环管理的手段对整改过程进行管理以达到良好的审计成果运用效果。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审计成果的进一步应用。一是促进对以往审计中获取的大量信息资料和相关情况资料的汇总、归纳,从中找出财务、业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在规律、共性问题和发展趋向,通过汇总归纳宏观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审计信息,以及运用审计成果,为各级领导提供数据证明、关联分析和决策建议,从而促进完善制度、机制、决策和执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二是促进问题的全面发现,即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将同一问题归入不同的类型使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整合提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通过对带有共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挖掘,提炼出问题与数据中的关联性,可以将所有问题通过IT手段检查出来;三是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连续式审计有利于问题的整改监督;四是将审计成果进行知识化留存,通过大数据技术,将问题规则化并固化到系统中,以便于计算或判断问题发展趋势、对问题进行预警等;五是将审计人员与审计成果、被审计单位与审计问题进行关联,并进行信息化备案,在进行下次检查时,可以根据审计方案中的重点,有侧重地选取有相应检查经验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并按审计目标抽取相应被审计单位进行重点审计检查等。

总之,大数据并非被过度渲染的产业题材,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既是应对企业数据集中模式、数据爆炸式增长趋势而进行的实时处理超量数据的技术升级,又是将方方面面的数据进行电子化、信息化,并将信息规则化、知识化,最终使各种应用网络化、智能化的过程;大数据更是一次从分散到集成、从共享到协同、从封闭到开放、从离线孤立到持久在线云服务、从专享到普适的挑战。

主要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中译本.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Bill Franks.驾驭大数据中译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陈丹萍.数据挖掘模式下的审计风险决策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4]陈福军.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企业审计制度方法和技术建设》课题组.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审计的技术方法[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

[6]中国会计学会.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审计[M].大连出版社,2010.

[7]陈倩雯.深圳审计研究成果论文选编:2010~2011[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

[8]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高级审计业务文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篇11

违规操作 无奈辞职

无论是公司违规经营还是个人未合法操作,两者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因违规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进而丧失任职资格的高管不在少数,而违规方式更是形态各异。信披违规高管受罚――五粮液

2011年7月30日五粮液集团(000858)公告,公司董事会于2011年7月15日收到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彭智辅先生请求辞去董事会秘书职务的书面申请,公司董事会同意彭智辅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所担任的董事会秘书职务。

虽然公告称董秘辞职是个人原因,但早在2011年5月17日公司就收到证监会下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五粮液高管予以警告,并处以金额不等的罚款。其中,对彭智辅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罚款。

证监会对五粮液介入调查是源于2009年3月9日媒体报道了五粮液在亚洲证券存放资金的情况。

2009年3月1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问询函,要求五粮液说明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是否在亚洲证券存放款项等问题。200g年3月17日,五粮液《澄清公告》称,“本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从来没有任何资金存放于亚洲证券公司”。

但媒体报道不是空穴来风。经调查,五粮液没有将投资公司对媒体报道的智溢塑胶存放在亚洲证券款项承担的负责收回责任予以披露,存在信息披露不完整问题。媒体报道之后,公司又未及时做出澄清。随后面对证监会的询问,公司披露信息与事实明显不符。因此,针对五粮液在公告中没有将投资公司对智溢塑胶存放在亚洲证券款项承担的负责收回责任披露是重大遗漏,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所述披露信息有重大遗漏的违法行为。

此外,五粮液还存在2007年年度报告存在录入差错未及时更正并未及时披露董事被司法羁押事项的违法行为。

针对五粮液的以上所述行为,证监会给予公司行政处罚的处分,并对责任高管处以警告和罚款。

在深交所上市规则中,对于董事会秘书的任职资格有着详细的规定,其中一种情形就是自受到中国证监会最近一次行政处罚未满三年的人士不得担任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

信息披露违规董事会秘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受到行政处罚也无可厚非。然而,出现违规现象,无论是对个人、对公司还是投资者均会带来不利影响。

筹备重组无奈换帅――ST方源

2011年8月8日晚,正在停牌筹划重组的ST方源(600656)公告称,因董事长任昌建遭证监会行政处罚,为避免给公司后续重组及相关事项造成负面影响,任昌建申请辞去所担任的董事长、董事职务。与此同时,公司高层人员也发生变动,陈杰辞去总裁职务,方道辞去常务副总裁职务,伍宝清辞去首席财务官职务,上述三人同样也是因遭到证监会处罚。

2009年7月8日、2010年2月1日,ST方源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两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11年5月16日,公司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称公司2009年未按规定及时披露有关事项、2009年半年度报告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时任董事长任昌建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任昌建警告,并处以5万元罚款。同时,因时任总裁陈杰、时任董事会秘书兼副总裁方道、首席财务官伍宝清为2009年半年报虚假陈述行为的其他直接责任人,3人均被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

遭监管部门处罚。对公司经营和投资者关系均产生影响。就在收到证监会告知书当日。ST方源市值跌幅达3.99%。此外,高管受处罚也会影响公司重组、再融资等。

个人违规牵连公司――熊猫烟花

2011年7月25日,熊猫烟花(600599)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当日收到董事长赵伟平的书面辞呈,赵伟平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以及在公司董事会担任的所有职务。

对于赵伟平离职的原因,熊猫烟花方面仅以“工作原因”一笔带过。其实,在2010年11月24日公司就公告,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书》。2006年7月1日赵伟平当选浏阳花炮(后改名熊猫烟花)董事后买入浏阳花炮股票,并在6个月内又卖出872.503股,获利371万元,触犯了《证券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赵伟平的炒股所得应归公司所有。赵伟平辞职之前,就因为多次违反法律法规被投资者称为资本市场的“惯犯”。

201 O年7月,湖南证监局对熊猫烟花进行的现场检查责令公司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其中之一是董事长长期缺席股东大会。从2007年至2010年7月,熊猫烟花召开的16次股东大会中,董事长赵伟平缺席了14次。2011年3月2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对熊猫烟花控股股东银河湾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赵伟平公开谴责。

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选任与行为指引》的规定,近三年受过证监会行政处罚的人士不能担任上市公司董事,因而赵伟平的离职是因多次违规不能再担任公司董事长等相关高管职务。

自公布董事长辞职公告以来,ST方源股价一路下滑,市值缩水严重。自2011年7月25日sF8月22日,市值累计跌幅达11.68%。

“熊猫烟花第一人”赵伟平的辞职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对高管敲响了警钟。应该思考如何防止个人不合规从而牵连公司受损,重视将个人和公司整体利益融为一体。

欺诈发行董事长被捕――ST大地

ST大地(002200)于2007年12月21日上市,是A股首家绿化行业上市公司。然而上市三年后,竟被查出招股说明书存欺诈,董事长被逮捕,随即辞职,ST大地接连上演了几出“大戏”。一切皆败露于频繁变更的业绩公告。

五度业绩变更。自2009年10月30日公司公告2009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布2009年度业绩预测始,至2010年4月30日公告2009年年度报告,中间历经五次业绩变更。变了五次“戏法”后,绿大地2009年的净利润从最初的盈利1.04亿元变为最终亏损1.5亿元。

三换审计机构。2008年10月14日至2011年1月11日绿大地三次更换审计机构,由合作7年之久的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换为中和正信会计事务所,到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再到更换为中准会计师事务所。两年多的时间变更了三次审计机构。

高管变动频繁。自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公司相继更换了董事、监事、财务总监、总经理,甚至董事长,在一年半的时间内高管如此频繁的离职,令投资者猜测公司经营存在问题。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11年3月18日董事长何学葵竞被捕。

屡遭监管部门查处。2010年3月17日,绿大地因

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0年7月9日,因“2009年年度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披露违规”等深交所向公司开出罚单。2011年3月17日,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局逮捕。2011年5月4日,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上市三年多,拥有如此荒诞的经历,给公司带来的是持续下滑的股价。自公布董事长被逮捕公告之后,公司市值累计跌幅达40%之多。

另谋高就 寻求发展

2011年8月9日,国内地产龙头万科A(000002)宣布,公司执行副总裁袁伯银已经辞职,这已是万科2011年出走的第四位高管。

袁伯银2007年加入万科集团,历任万科集团助理总经理、万科集团副总裁、上海万科总经理、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袁伯银加盟万科前为百安居(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袁伯银离开后将回归家居行业,出任国内知名家居卖场红星美凯龙的总裁。对于离开的原因,袁伯银坦言希望成为家居行业的领军人物,实现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

而在袁伯银辞职前,万科另外2位执行副总裁徐洪舸,刘爱明,执行总裁肖楠也相继辞职。其中徐洪舸与肖楠在深圳成立了一家新的地产公司,刘爱明则转投协信地产担任CEO,这4人同样是另谋高就。

2007年,万科实施“007行动”,从行业外引进了一批具有大型企业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尤其关注具有跨国公司从业经历的对象。袁伯银是这一批万科引进人才中的最重磅人物之一。

万科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虽能有效保证公司不会因某位领导的离职而出现动荡,但也产生不少负面影响。该制度弱化了个人的作用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管个人价值和成就感的缺失,给高管的离职埋下隐患。虽然万科对高管也实施了股权激励制度,然而四位高管都是在实施股权激励之后先后离职的。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和股权激励制度是否合理,能否对高管起到约束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察和调整。

未及上市 高管频变动

2011年8月19日是常山药业(300255)登陆深圳创业板的日子,然而上市前夜董秘竟突然离职。这给刚刚上市的常山药业伏下了阴霾。据悉,在董秘辞职前已有多位高管离职。

2008年9月,常山药业决定免去王文明的总经理职务,聘任姬胜利为公司总经理;2009年5月,公司聘任王志华为副总经理;2009年11月,公司聘任张志英为公司副总经理兼质量总监、李英俊为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张威为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2010年4月,王志华的副总经理职务就被免去:2011年7月,李英俊因故辞去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同时公司聘任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张威兼任董事会秘书。

李英俊离职的真正原因还不得知晓,但在公司上市前夕突然离职确实引来不少质疑。频繁更换高管,其背后是否隐藏公司治理混乱和业绩变脸的先兆。对拟上市公司而言,高管团队是否稳定是决定能否顺利上市的一个影响因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规定:发行人最近两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以此对照,常山药业显然不令人满意。

汹涌离职 或为套现

高管离职和减持套现向来被认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近期频繁出现的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尤其是新上市公司高管的集体离去,以及减持套现潮的出现,更自然的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据粗略统计,截至8月24日,2011年共有163家中小板公司出现高管辞职现象,占中小板公司总数的30%,共有221名高管递交辞呈。创业板有51家公司的64名高管辞职。

与高管汹涌离职相伴的是出现减持套现潮。7月份中小板发生高管减持215笔,合计套现近10亿元,8月份以来中小板高管减持市值已超过16亿元。

这两个现象结合起来考虑,公司上市后高管希望能尽快套现是人之常情,然而相关规定对在任期间的减持比例限制的很严格,这使得急于套现的高管只能另寻蹊径。

防范高管离职

高管离职一来会影响到投资者对公司估值的判断,动摇投资人的持股信心;二来离职可能会产生“羊群效应”,导致公司核心成员的大量流失。综合高管离职的原因分析,就公司应如何约束高管离职,加强公司经营团队的稳定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高管法规意识。高管因为违规操作受监管部门的惩罚丧失任职资格的不在少数,而违规表现又是各不相同。无论是信息披露不符合规定还是个人买卖股票操作存在问题,都是因为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掌握不够甚至无知,以及对违规行为心存侥幸。因此,公司对高管的相关培训绝不容忽视。加强法规学习,熟练掌握规章制度是防止违规的保障。尤其是关键责任人,若因不熟知规定造成违规事件,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均会产生负面影响。要是每个高管明白,违法违规不仅会使个人失去任职资格,还会使公司遭投资者质疑,甚至影响再融资等重要公司经营举措,甚至导致公司毁于一旦。

加强高管股权管理制度建设。为加强高管和核心工作人员的稳定,股权激励成为公司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在激励的同时加强约束功能,是公司面临的一个挑战。在设置股权激励制度时,结合公司特点和发展战略,设置科学的行权期和行权数量以及激励对象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新上市公司,高管在上市前会获得一部分股票,公司上市后会出现急于套现的现象。如何使离职不再成为高管减持筹码的重要途径,解决问题的关键需从源头上截断“减持通道”,进一步规范公司上市后短期内的高管辞职行为。

首先,延长高管持股的锁定期,在申请IPO时要求高管承诺自上市之日起有较长的锁定期,离职之后较长时期内不得转让股份。同时,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后一段时间内,不能再到原上市公司或其他竞争性同类公司中任职。

其次,适当延长持股高管离职后的限售期限,至少要使离职高管减持节奏不能快于在职高管。即便解禁,也不能一次性全部抛售套现,每年减持股份不得超过一定比例,使离职不仅无助于减持,而且加大减持难度和风险成本。

再次,解禁数量可以与任职年限挂钩,任职年限越长,每年解禁数量越多,还可以考虑高管退休后可获得分红等措施。

篇12

【关键词】电力工程 全过程审计 对策

一、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

(一)全过程审计

全过程审计,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事后审计转向与事前、事中审计相结合,在工程前期提前介人,并与工程施工过程同步,通过工程情况的掌握、资料的收集、中间环节的监督检查、建议和意见的提出,咨询的提供等方法和手段,对整个工程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实性、合法性、规范性,以及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的活动,具体包括前期阶段跟踪审计、工程施工阶段跟踪审计和竣工验收阶段跟踪审计三部分内容。

(二)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流程与内容

电力工程项目的整个周期较长,包含了从项目的确立到项目的结算等诸多环节,而审计工作要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审计流程如图1所示。

(1)前期阶段。从项目的确立开始,审计工作就要保证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工作,要保证该工程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而经济收益要达到最高,为电力企业的高层负责人员提供充足的判断依据。工程建设项目前期阶段审计,可分为:①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审计工作要围绕着工程的造价进行监督,尤其是要对工程设计的工程质量和涉及的经济性进行综合考虑,达到最佳的平衡。②在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审计工作要保证整个招投标过程的信息透明公平开,招投标时,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兼顾工程的建设质量,对工程的造价进行严格的核算,确保每一项都真实可信,没有缺失和重复。③签订合同时要保证合同内容和招标文件一致,并对资金的支付方式和结算时间进行严格把控。(2)工程施工阶段。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会出现和最初设计不一致的变动,工程的造价也会相应做出变动调整,审计工作要严格监督变动的程序和手续齐全,作为最终结算的依据。

该阶段审计重点分为:①合同履行过程中,重点审查建设项目的参加单位是否认真履行合同条款,是否存在违法分包现象,设备及工程材料的采购是否按照合同的约定方式进行,采购方式和价格确定是否合规、是否具有经济效益性。②针对工程变更签证,跟踪审计工作的重点是进行证据的采集及记录,对变更手续是否符合要求进行监督。③隐蔽工程记录,采集相应的影像资料,对工程质量和数量进行有效监控,为进度款的支付、工程结算提供真实依据。

(3)竣工验收、Y算阶段。工程竣工验收后,即可对开展结算审计工作。通过前期对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成果,可作为结算审计时的审计依据,更加明确了争议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为企业增收节支。

二、电力工程项目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繁多

我国目前的用电量节节攀升,全国各地也到处展开了各种电力项目,在用电需求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供电不足,大量电力工程项目需要进一步加大供电力度,而相对应的审计工作的人手不足、工程项目繁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及时有效性。

(二)标准不一

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对应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大环境下,做出了节能减排的调整和改变,但是审计标准并没能根据电力行业的发展而作出相应调整,因而现行的审计标准和实际工程施工过程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不仅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力工程项目的展开和发展。

(三)审计工作存在滞后性

电力工程的建设施工周期较长,有一些企业项目的负责人在工程进行中可能会出现调离或离退休,而审计工作会在原项目负责人离职后再进行,这就导致了工程的负责人和审计结果的负责人不符,使得审计结果的时效性大打折扣。

(四)审计工作不够权威

在目前的电力企业工程的进行过程中,由于电力企业属于垄断行业,一些单位领导对自身的地位较为看重,而对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不够重视,没有对审计工作提供足够的配合和支持,甚至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选择性忽视,这将导致审计工作所提出的整改意见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行。

(五)审计意见难以落实

有些在审计工作中所形成的相关意见,往往难以落到实处,执行力度严重不足,存在审而不改、审而不纠的现象,审计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得不到充分的维护。

三、解决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问题的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审计规章制度

电力工程的审计工作要做到有据可依,而这依据要由业内人士和审计工作的专家共同制定,要制定出符合电力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的审计制度,不能一味照搬其他行业的审计制度。确保电力工程审计工作的合力健康发展。

(二)全面进行审计

对审计工作进行全面审计,从工程的立项过程就开始严格监督,全程进行监控,为整个工程的进行保驾护航。同时注重审计工作的时效性,用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标准和规定来指导审计工作,在项目负责领导离职之前,对其所负责的项目进行全面审计,确保每个环节都无一遗漏,尤其在造价环节进行严格重点监控。

(三)全面执行审计要求

对于具备大量隐蔽工程的电力工程项目,需要在事前审计工作环节中,与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相互结合。在工程施工之前,审计工作应当提前介入,以便能够针对工程的前期,实施可行性研究、投资计划、初设批复、材料设备、施工内容、工程总造价、设计监理的招标、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实施及时的监督与督导,并帮助完善相关手续、流程和制度。事中审计的重点在于,审计工程是否按图、按规范进行施工,变更项目的记录与相关资料是否完整等;而事后审计的设计要点则主要在于工程决算书编制是否规范、材料用量及价差是否准确等。

(四)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目前一些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权威性认识不够,这不仅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难题,也妨碍了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有关部门要对项目的负责领导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确立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五)取证准确,客观公正

通过采用多种科学取证工作同步的方法,坚持将识图分析法、现场调查法、调研取证法、核对验证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取得实际的工程资料,并在建设过程中全面掌握实际情况,进而能够形成客观实际的审计意见,真实反映出工程实况,要求事实清楚、评价公正、处理合理合规,从而确保审计结论、审计决定的公正性、客观性。

(六)科学制定审计操作规程

审计操作规程对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重在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应根据基建项目的条件和特点,从确定跟踪审计项目计划开始,对跟踪审计方案的准备、通知制发、审计实施、审计意见发表、分期报告到竣工决算报告出具的一系列程序和文书,规范制定相应的规程。

(七)落实审计意见,总结经验教训

对形成的审计意见,该惩处应及时惩处,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分析共性问题,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八)采用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

全过程审计工作本身工作量较大、任务量重,而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往往是有限的,因而难以及时应对所有的审计项目。因此应充分整合审计资源,优先考虑以内部审计和中介机构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跟踪设计。利用内部审计机构熟悉内部业务、易沟通等优势,结合中介审计机构专业人才较全而、业务较精通的优点,内外协作,更好地开展项目跟踪审计工作。

四、结语

篇13

从机构设置来看,虽然大部分保险公司设置了专门的合规管理或法律事务部门,但也有部分保险公司并未设立专职部门,特别是一些新成立的保险公司,而是将合规管理的职能分散在行政、财务或业务管理等部门。从人员配置来看,以寿险公司为例,如果以庞大的营销员为基数计算合规管理人员配置,则比例极低。虽目前尚未有多少名营销员配置一名合规管理人员的最佳比例测算,但从省级分公司以下,保险公司基层分支机构合规管理人员配置极低,有些基层机构甚至尚无一名专职合规管理人员,仅有专职从事其他工作,而兼职合规管理的人员。

(二)合规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中国保险业的高速发展,对于行业合规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监会在2007年印发的《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引》中明确指出:合规管理是保险公司通过设置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合规岗位,制定和执行合规政策,开展合规监测和合规培训等措施,预防、识别、评估、报告和应对合规风险的行为。要通过开展合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通过预防、识别、评估等措施给予风险预警。而目前的合规管理队伍距离这一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没有对合规管理工作的全面考量,对合规管理人员的培训也是空白,导致合规管理人员只是停留在岗但角色,还无法胜任工作内容。

(三)合规管理与业务发展结合不够

一是合规管理存在滞后性。发现违规事件发生后,才由合规管理人员提醒机构负责人开展整改,或是在当事人离职、离岗后,才有合规管理人员对其在岗期间的工作进行审计。二是合规管理处于被动状态。除常规及专项审计等工作外,尚不能参与业务开拓全流程,合规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三是合规管理定位不准。将合规管理凌驾于业务发展之上,导致部分合规管理人员以监督员自居,对业务发展盲目“指手画脚”。出现问题临时抱佛脚,不出问题则是可有可无,导致合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只能“畏手畏脚”。

对基层保险公司合规管理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业绩观

中国保险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在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中做出选择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基层保险公司而言,在贯彻落实上级公司发展思路和举措的同时,必须一是要杜绝经营中的短视行为,在公司内部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和经营导向,在追求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同时,更要追求合规经营,阳光经营。二是要重视对监管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既不能以不知道为由加以抗辩也不能以所谓的习惯做法加以抗辩。三是要树立正确的绩效观,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不能以违规经营为手段推动业务发展。四是要将合规管理和业务发展统筹考虑,加强风险防范的意识,履行案件防范职责。

(二)合理选配骨干,走合规管理队伍多元化道路

在省级分公司层面配置专职合规管理工作人员以外,在基层公司建立由其他职能部门员工组成的兼职队伍来承担合规管理工作。省级分公司提供专项培训,提供统一操作手册,并纳入员工个人绩效考核;在销售队伍中建立的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等团队中建立兼职的合规管理自查自纠人员;邀请客户担任社会监督员,为公司服务及合规经营提出宝贵意见。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