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4 10:19: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临床预防医学的特征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1]。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大卫生观”,掌握预防医学基本知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国内很多一线教师致力于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研究,也尝试将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但收效不大[2]。笔者认为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故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在课程结束后了解临床医学专科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与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并加以分析,以期从学生角度探讨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某专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3个自然班16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对预防医学的认知与学习态度、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等。由教师集中讲解填写要求,学生独立填写,并当场回收。为保证调查质量,控制问卷填写时间(不超过15分钟)。
1.2.2统计分析
运用Epidata3.1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并对数据仔细校对。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人口学特征
发放问卷164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100.0%。男生62人,占37.8%,女生102人,占62.2%,平均年龄(19.58±0.36)岁。2.2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知状况及学习态度
2.2.1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知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56.7%的学生认为学习预防医学有用,43.3%的学生则认为很少用或无用。对于预防医学课程主要内容,75.0%的学生认为环境卫生内容有用,90.2%的学生认为营养与食品内容有用。
2.2.2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学习态度
调查发现,62.2%的学生学习兴趣强,14.0%的学生无兴趣。
2.2.3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55.5%的学生认为板书教学有必要,79.9%的学生认为PPT教学有必要,95.1%的学生认为增加实验课程有必要,93.9%的学生认为增加平时作业有必要。
2.3影响预防医学学习效果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预防医学学习效果的因素依次为:学习动机不足(52.4%)、课程难度系数较大(50.5%)、教学过程趣味性不够(47.2%)、与专业联系不紧密(45.0%)、案例使用较少(33.8%)。另外,学生认为影响本课程学习效果的因素还包括专业课程任务繁重、课时安排偏少、课堂人数偏多等。
3讨论
3.1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要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内容较多,而现有学时安排较少,导致教师课堂教学压力较大,学生学习负荷较重,不利于保证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适当增加学时数十分必要。此外,本课程内容较枯燥,学习难度较大,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围绕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需要和特点,筛选重要知识点,突出实际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另外,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内容有用,职业与劳动卫生、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内容无用。鉴于此,笔者认为可考虑调整教学内容顺序,将学生认为有用的、愿意学习的内容和其他内容穿插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2注重趣味教学,激发学习动机
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足,而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从事学习活动或维持已有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3]。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习活动,影响学习进程及学业表现[4]。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趣味性较强时,学生学习动机较强,听课效率更高。根据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特点,可以从下几方面增加教学趣味性:(1)设计趣味性、生活化案例。比如学习职业与劳动卫生内容时,可搜集现实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事件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播放视频。如学习环境卫生内容时,可选择环境保护的宣传片、环境污染导致的灾难视频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习动机。(3)进行动画设计。如学习卫生统计内容时,可尝试设计动画游戏以及动态图形,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3.3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调查发现,支持板书教学和PPT教学的学生占比较高,表明这两种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有一定适用性,但PPT较板书更生动,故学生更倾向于此种方法。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比如学习环境卫生内容时,为加深学生感官认识,可利用PPT播放图片或影像资料;学习统计学部分内容时,由于假设检验的步骤性较强,内容重要,如用PPT讲解,播放速度太快,不利于学生掌握,可用板书讲解,降低讲授速度,更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综上所述,结合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以符合学生特点为宗旨,以展现课程魅力为目的,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玉娟,黄月娥,陈柏锋,等.临床医学本科生《预防医学》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1):99-103.
一项由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协和医科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等机构对中国疾病负担进行的评估表明城市化、收人增加和老龄化等原因导致非传染性疾病突增,导致中国人死亡(2010年)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交通意外伤害、肺癌、肝癌、胃癌等,如将恶性肿瘤合并,则导致中国人死亡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因这些疾病的多病因性,发病与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行为模式等关系密切,仅靠临床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得以展示,据《美国医学杂志》(JA MA)报道,从1970-2002年约30年,美国心脏病及脑中风导致的死亡率分别下降了大半(中风下降63%,心脏病下降53 % )。同期我国全国的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统计数据未检索到文献公开报道,但从个别地区的文献报道结果也能大体推断出其变化趋势,如王文化等对北京市1984-1999年急性脑出血和脑血栓发病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后,发现脑血栓的发病率和构成比均在增加;吴桂贤等发现北京部分地区1984-1998年15年期间冠心病死亡比例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年均0. 52%);最近的相关报道更加触目惊心:据2014年8月8日《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概要》报道,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38.7%,城市为41.1%;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而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导致中美两国这两类疾病发展趋势完全相反的根本原因,不是两国的临床治疗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也不是美国在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是20世纪7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AHA)随即实施了全民教育,号召医生带头戒烟、控制血压、加强锻炼、降血脂等,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了近150%的骄人成绩。
上述例子一方面证明了普及预防医学知识的重要性,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我国也采取相似的措施,并在加强锻炼方面引人传统医学的健身方法,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将取得更好的健身和防病效果。
2完善现代医学理论体系的客观需要
现代医学在近百年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这并不能说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得尽善尽美,它在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防治上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而传统医学则在养生、饮食和运动等许多方面值得现代医学借鉴。例如,2009年7月,《科学》( Science)刊登了一项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将恒河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减食30的减食组,当对照组恒河猴只有50%存活时,减食组恒河猴则有80%存活,更重要的是减食组恒河猴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病和脑萎缩等疾病的发病时间明显延后,发病率显著降低。《科学》刊登该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当然,如果大家对中医学熟悉的话,就会发现这只是用实验动物证实了早在我国北宋时期的医学家钱乙就提出的“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论断的一部分而已。再如,现代医学研究非常注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如都是同一种属、年龄、体重基本一致的大鼠等,否则得到的结论会受到质疑。但是现代医学绝大多数大规模的人群研究,除考虑性别、年龄、行为习惯等因素外,很少对人群按体质特征进行进一步的细分,而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很可能对同一药物、环境毒物的反应差异很大,甚至相反,如有研究报道,痰湿质、阴虚质和气虚质的人更容易患原发性高血压。
【Abstract】Hygien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and is the required and the elective course in Food hygiene and nutrition professional learning system and it is a strong practical course.This paper introduce mainly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deas and content.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in order to enrich our teaching content and increase the student’s memory and understanding, we combine social hot spots with our theoretical knowledge,arrange cas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nd develop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and creative spirit.Through hot case,Health and safety issues existing in life were solved in the form of discussion and the extension of extra curricular knowledge was increased,so as to enrich our teaching content and increase the student’s memory and understanding.
【Key words】Hygiene;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design
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知识的重要课程,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群体性、综合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1]。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教育的根本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现代医学观,建立预防为主思想,掌握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基本技能。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在指导人们应用本学科理论和方法,通过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卫生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的观点出发,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预防医学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预防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技能,从而胜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学工作。学习者应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正确认识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改造环境因素、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培养预防工作的能力打下基础。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贯彻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卫生学课程主要面向已学完医学基础知识课程、卫生统计学、食品卫生与安全、营养学等专业课程的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维能力,保证了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因此,案例教学法值得在卫生学教学中借鉴和推广[2]。鉴于学生的知识背景,教学实践主要涉及生活环境与健康(如水俣病)和生产环境与健康(铅中毒、苯中毒、硫化氢中毒、农药中毒、生产性粉尘中毒)等案例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分析医学资料的初步技能,为同学今后从事医学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生活环境与健康”案例
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公害,水俣病是严重环境污染导致的典型公害病之一。
“水俣病”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案例中出现中毒病例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判断为某疾病、与传染病有什么区别?要找出病因需做哪些调查?调查的方案是什么?
ii.案例中的中毒事件可否定为环境污染?什么是环境污染?通过本案例说说食物链在生物富集中的作用有哪些?
iii.案例中为什么要进行环境调查?水俣病的病因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发现机体接触了甲基汞?
iv.如何证实案例中的污染源的来源?
v.为什么说水俣病是历史上发生的公害病之一,今后如何防止类似的公害事件的发生?
通过分组(每六人一组)讨论,使学生能够掌握水俣病的案例分析方法,熟悉环境污染相关疾病的识别与处理,了解水俣病案例调查的方法。
2 “生产环境与健康”案例
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为主。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应引起我们的广泛重视。“铅中毒”、“苯中毒”、 “硫化氢中毒”、“农药中毒”和“生产性粉尘中毒”等是比较常见的职业性损害。
2.1 “铅中毒”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若判断为某种职业病,病史是否充分,应当如何补充?
ii.铅中毒导致的腹绞痛如何与其他因素导致的进行鉴别?
iii.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iv.如何证实铅中毒,案例中还应作哪些资料的补充?
v.对患者的工作场所应当做哪些职业病危害的调查?
vi.常用的驱铅药物,作用机制有哪些?如何预防铅中毒?
2.2 “苯中毒”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与生产性毒物有关吗?其接触机会有哪些?
ii.如何确定职业性苯中毒?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2.3 “硫化氢中毒” 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造纸厂贮浆池内工人为何晕倒?最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是什么?还有哪些工种可能接触?
ii.如果连续有人昏倒在工作场所,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iii.硫化氢理化特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和中毒机制有哪些?
iv.如何预防生产环境中硫化氢中毒的发生?
2.4 “农药中毒”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与案例中病例表现是否一致?
ii.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毒作用机制是什么?
iii.如何预防生产过程中以有机磷农药为主的急性混合气体中毒?
2.5 “生产性粉尘中毒”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案例中各工种所患尘肺属于哪种类型?
ii.什么是患病率?通过案例中患病率的计算,探讨各工种尘肺患病率差异的原因?
iii.各种尘肺病的X线特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通过“生产环境与健康”的案例讨论,能够使学生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掌握职业中毒案例分析方法,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方法。以上实践教学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打下基础,课堂以讨论的形式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卫生安全问题,增加课外知识的延伸,从而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防病治病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培养预防工作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一、培训方式和内容
(一)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开设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全脱产学习,培训时间7天。通过培训,提高市、县(区)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和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1.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主要学习有关卫生政策法规、现代管理理论、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经济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危机管理和卫生文化建设等知识。
2.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
主要学习农村卫生和农村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农村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医疗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基本知识、全科医学概论和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等知识。
(二)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班
开设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外科、妇产科、预防医学和护理骨干培训班,实行全脱产学习,理论培训2个月,临床实践1个月。通过培训,提高业务骨干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1.乡(镇)卫生院内儿科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2.乡(镇)卫生院外科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3.乡(镇)卫生院妇产科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妇产科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4.乡(镇)卫生院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划免疫的知识、技能及计划外免疫的相关内容;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5.乡(镇)卫生院护理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应的观察与初步处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能运用医学和护理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保健服务,并能进行健康教育。
(三)乡村医生培训班
脱产学习10天(每周2天,共5周),统一使用“好医生网站”视频教育系统。主要学习重点传染病防治和急诊急救的基本知识,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其防治社区常见疾病和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基本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
二、培训对象
(一)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1.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全省各地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和卫生监督所所长。
2.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
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和江门恩平市乡(镇)卫生院院长。
(二)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班
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和江门恩平市乡(镇)卫生院或中心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业务技术骨干。
1.乡(镇)卫生院内儿科骨干培训班
乡(镇)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内儿科临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技术骨干1名。
2.乡(镇)卫生院外科骨干培训班
乡(镇)中心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外科临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技术骨干1名。
3.乡(镇)卫生院妇产科骨干培训班
乡(镇)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妇产科临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技术骨干1名。
4.乡(镇)卫生院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
乡(镇)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预防医学技术骨干1名。
5.乡(镇)卫生院护理骨干培训班
乡(镇)中心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护理技术骨干1名。
(三)乡村医生培训班
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和江门恩平市在岗乡村医生。
三、培训地点、时间安排
(一)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二)乡(镇)卫生院外科和护理骨干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潮州5市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妇产科和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嘉应学院医学院,韶关、惠州、肇庆3市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妇产科和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韶关学院医学院,阳江、湛江市、茂名、恩平4市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妇产科和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广东医学院。
(三)乡村医生培训班的培训地点由县(区)级卫生局统一组织安排。
各培训班将分期分批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四、培训经费
培训费、教材资料费及培训期间的食宿费用由省卫生厅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专款统一支付。
关键词:中医特色 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一、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每一学科基本的教学条件之一。尤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预防医学专业,在专业方向上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因为深厚的中医学理论与预防医学专业存在着天然的结合点,中医在早期就提出中医治未病的成熟理论,这就使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更灵活,专业口径更宽阔。因此,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是中医院校预防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针对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的特征,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引进和培养有资历、有经验、有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为首要,以培养、稳定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向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倾斜的分配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3.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随着国家对社区建设的逐步重视,投入的进一步加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多的将走向社区工作,因此,为突出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特色,修订适于中医院校该专业发展的教学培养方案,如将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学科融入预防专业的学习中,让学生毕业后在社区工作中技能更多,能力更强。同时,为了宣传、突出预防医学的特点,开展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推动课程建设的有效形式。建立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五大卫生”的教学梯队,严格主讲教师岗位资格,严把教学质量关。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材建设。要突出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特点,可能在教材建设上还存在着学生无教材或无材可参考的现实,因此,组织教学团队,编写适用于预防医学中医特色学科的教材是主要任务之一。同时,我们应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能滞后于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应紧跟全国西医院校预防医学的大发展,并突出中医特色。
4.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充实专业课实验室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积极开展学科具代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探索中医、中药与预防医学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5.加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建设
毕业论文是预防医学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一项主要表现形式。论文写作的好与坏,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学校、医院、疾控和监督所所学基本功是否扎实及科研能力的强弱,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从实验的选题、开题、实施及统计分析都应严格按照专业要求来做,不能与临床医学生要求一样,因为,我们着眼的是整个人群的监控和环境,并最好能突出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