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科研课题的要求

科研课题的要求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14 11:15: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科研课题的要求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科研课题的要求

篇1

关键词 体育 教师 课程改革

一、课程培养理念

在应试教育与完全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造性与创新精神,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差,知识结构单一,把学校体育竞技化等等,这些传统的教育计划已不能适应社会对多种体育人才的需求。所以,制定出现实需要的和符合时展潮流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体育文化也有地方的特点。我们的体育课程只有符合了当地的实际,反映出当地的经济文化特点,才能提高体育课程的适应性。在课程设置上,应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把那些反映地方风土人情,学生感兴趣的,体现学生生活经验,带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设置成课程内容。要充分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措施,课程、教材要有地方和学校特点。我国城市、乡镇学校办学条件有很大差异,而且这种教学条件的差异十分明显。我们的体育课程功能应当符合本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条件,同时应努力形成自己学校的体育运动传统和传统体育课程内容。要重视开发校本资源,与中学的教学实际相结合,提高专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性。

二、现阶段课程改革分析

各个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是根据教育部有关课程设置的精神要求,围绕其规定的三大主干学科,以五门主要课程为基础,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四大类来设置的;同时再加上教育实践课程组成课程体系。各个院校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社会发展需求的具体情况不同和对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尽相同,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具体开设也是不相同的,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向灵活性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大多院校都开设多门课程供学生选读,但从总体上讲与国外一些发达地区必选修课的比例仍有一定差距。大多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多种弊端,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设置缺乏自身专业特点,课程设置普遍偏重学科,忽视术科,实践性课程偏少,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课程标准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很强的素质教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观念。要摆脱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的束缚,勇创新、尝试未知、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的挑战。要认真细致地学习课程标准,尽力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直到掌握课程标准的精髓,这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前提。只有领会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才有可能有效地实施课程标准,达到“五大领域”的教学目的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目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重要的教学目标。

目前的体育项目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学校的要求,在高校专业课的设置中应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能力,加强中学教材教法的学习。在学科设置基础上增设各种有群众性基础的健身运动、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和户外活动课程。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结构单一使所培养出的体育人才有一定的局限性。这要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与中小学课程接轨,扩大选修课的范围,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志向能动的学习。这样对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加强与其它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对于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这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体育教育专业有很多课程就是多种学科的交叉,这对于双方来说是有利无害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可通过与体育专业学生的交流更进一步了解体育,改变体育观念,参加体育活动,这就为以后的全民健身运动打下基础。各个院校的课程安排和课时比例有很大不同,我们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本校学生的素质,满足社会需求和学校的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篇2

一、地理课程教材设置要突出重点,渗透新理念,增强趣味性

就课程论而言,学科课程论更符合认识和教学规律、更能保证学生较好地认识世界,它强调知识的纵向发展,给学生展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要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现实,在教材的内容编排上就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等因素,所以,在进行地理课程教材设计时,既要突出启发性、趣味性,又要深度适中,既注重知识的掌握,又要体现能力的培养。

例如:等高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地理概念,而等高线地形图更不易把握,这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当地的一些有特点的山峰、丘陵,或者利用模型、幻灯进行演示,归纳概念,这样的教学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课后还可以布置巩固性训练:用纸做一个圆锥,等距分成若干面,自己动手绘制等高线图。

又如,学习“土地资源”一节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大势、保护土地资源重要性等内容后,可以划定探究方向:看一看本地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什么问题,有哪些不合理现象。通过探究,学生自然会获得第一手材料,如果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当地土地资源利用中确实存在严重问题,教师则应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通过书信等方式向当地环保、土地等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这种教学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热爱、关注自然的优秀品德,又能锻炼学生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 这类新颖、富有趣味的练习题的设置,充分反映了地理学科知识与客观现实的密切联系,突出了它的实用价值,能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关注自然、社会、人文环境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设置了“想一想”、“做一做”、“读一读”等栏目,这些栏目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有关地理事物、现象等,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此外,现行教材中插入了许多自然、人文景观图,使地理教材引人入胜,韵味无穷,颇具特色,这是现行教材所具备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优势。

二、中学地理学科教材内容必须突出反映地理科学的新理论和新成就

如大气环流、地质力学、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等地理学内容,应尽可能地体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科应有的水平和先进性,才能提高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水平,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求知、自主发展的欲望,学生才能主动地了解地理科学前沿的热点问题、并能够自觉地为攻克问题而不懈努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通过对这些新理论、新成就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自然地受到唯物辩证主义教育,他们的道德品质得以培养。中学地理教材的这种编排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有的放矢地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 介绍新理论新成就,可以用“评一评”、“说一说”等形式安排在相关章节后,让学生运用现有知识进行理解评说,让他们知道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当前,人类已进入“技术革命”、“信息革命”的时代,知识量日益膨胀,知识更新周期也愈来愈短,传统的教材内容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必须注意精选和更新教材内容,对传统地理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提高教材的使用价值。

篇3

论文摘要:为解决某一具体的物理问题而设计开发的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就是物理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它可分文本演示类、现象再现类、过程模拟类、原理示意类、计算绘图类等.文章指出了物理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的基本任务和功能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的基本原则.

1物理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的概念及类型

1.1物理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的概念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Al)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课件3部分构成,其核心是课件的开发与应用.所谓课件,是指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表现特定教学内容,能反映教学过程、体现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通常称为教学软件,又称课件(Courseware).根据课件辅教、助学的方式和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授课指导型、课堂演示型、操作练习型、问题求解型和教学游戏型等几种主要类形.不同类型的课件施教的过程、教学策略及开发要求均有所不同.

针对教学中的某个重点、难点而开发的,用于课堂演示、辅助课堂教学的课件,称为课堂演示课件(Classroom Courseware).由于它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某个具体问题而开发设计的,因此,软件规模一般不大,也不必体现CAI软件的多种特性,开发周期也比较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设计开发的,集文字、图表、图形、动画、视频图象和声音于一体,具有极强的信息表达能力和人机交互功能的课堂演示课件,称为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为解决某一具体的物理问题而设计开发的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就是物理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Physics Multimedia ClassroomCourseware),简称PMCC.

1.2 PMCC的常见类型

根据PMCC的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文本演示、现象再现、过程模拟、原理示意等几种常见类型,现分述如下.

1.2.1文本演示类

文本演示类是按照预定的顺序和特定的动作效果逐步呈现文字、公式、图表的.它的作用是以生动的显示方式代替传统的板书、板图,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和接受效果.

1.2.2现象再现类

根据操作指令,以录像片段或模拟仿真方式再现自然界中可以见到但又不便于演示的物理现象,如日食、彩虹、气旋、潮汐、磁暴、极光、波动、共振等,属于现象再现类.它的作用是代替传统的教学电影或某些演示实验,把物理现象搬进课堂.

1.2.3过程模拟类

过程模拟类是对超越人类视野的微观或者宇观世界的物理现象作合理而形象的模拟,或者是对人类视觉无法捕捉的高速、瞬间的过程进行延缓处理,以便于观察和分析,如布朗运动、微小形变、核外电子的轨道跃迁、碰撞、重核裂变等.其作用是化微观为宏观、化高速为低速、化瞬间为永恒、化抽象为具体,代替抽象的语言描述或者高难度的物理实验.

1.2.4原理示意类

将书本上静态的、不可变的原理图设计成可变化的动态原理图,可以根据讲解需要自由控制和调整,在课堂上进行灵活使用,属于原理示意类.例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图、波的叠加原理图、弯曲变形等.它的作用是代替传统的挂图、模型、示教板等,相当于“动态电子挂图”.

1.2.5计算绘图类

将物理计算的中间数据和计算的过程、结果都用生动直观的动态图象或者图形、图表等实时地显示出来,为计算绘图类.如质点振动图象的动态描绘、抛体运动轨迹的动态描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径迹的动态描绘等.它的作用是将计算的过程转化成动态可视的图象、图形,代替传统的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1.2.6综合类

既有文本演示,又有现象的再现或者过程的模拟等,是上述各类PMCC中两种或者多种类型的综合,称为综合类.

2.PMCC的基本任务和功能要求

2.1 PMCC的基本任务

概括地说,PMCC的基本任务就是在物理课堂上,或者是根据教学的即时需要和操作指令,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效果,逐步呈现文字、公式、图表、图形等教学板书内容,或者是依据输人的参数生动地再现可视的物理现象,形象地模拟不可视的物理过程,或者是用动态示意图分析物理现象,剖析物理原理,或者是用动态直观的可视图形显示物理计算的过程和结果,与此同时,结合教师的启发与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深化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过程、规律、原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新的物理知识,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2.2 PMCC的功能要求

依据PMCC的基本任务,可对其提出如下功能要求:

2.2.1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

这对课堂演示来说十分重要.美观的界面,清楚明了的功能提示和便灵活的操作控制,便于教师的操作,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把精力集中于师生交流和教学本身,而不是分神于微机的操作.

2.2.2便于实现教学内容的跳转与切换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教学的进程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随时可能需要调整方向、转换内容,因此在PMCC的运行当中应能够方便地实现内容的跳转与切换.同时,快捷的响应,也是课堂演示的必然要求.

2.2.3能以多种媒体呈现教学内容

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呈现教学内容,输出相关的教学信息,这是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对课堂演示来说,这更为需要.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为生动,使现象的模拟更加逼真,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

2.2.4能实现物理过程模拟的参数控制

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模拟是PMCC的主要任务.但任何物理现象和过程都是在特定的物理条件下发生的,不同的条件决定了物理现象和过程的不同情形.为了得到不同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要求解决这类问题的PMCC能够方便地实现物理过程模拟的参数控制.

2.2.5能实现计算结果的动态显示

物理教学中常会遇到物理计算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演示课件必须能够实现数据的灵活输人和计算处理,并能将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即时动态地显示输出.

2.2.6具有便捷的操作帮助和软件使用说明这是一般的应用软件都应具备的常规要求.

3开发的基本原则

3.1与物理课程相关的原则

3.1.1开发题材的针对性

PMCC的开发的题材必须针对物理教学中的某个重点、难点内容,而且这一内容所涉及到的物理现象很难用实验来演示,或者物理过程、原理的分析用传统的板图、挂图或模型等信息传输效率受限,示教效果不够理想,而借助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成PMCC则可以生动地模拟该物理现象,或者用动态的原理图,方便灵活地展示物理过程,剖析物理原理,能有效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和示教效果.必须说明的是,有些感性材料的呈现,如果用简单的实验就可以实现,而巨效果很好,就不宜强求使用微机来实现,如音叉发声、自由落体运动等.

3.1.2演示内容的科学性

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物理内容(包括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必须正确、规范.二是物理现象的模拟必须符合物理真实,即不能为了追求动画的艺术性而脱离物理现象的真实性、合理性;更不能为了说明观点而背离物理实际拼凑数据制造出虚假的现象.

3.1.3呈现顺序的合理性

这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按照物理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呈现媒体信息一般应当先模拟物理现象,呈现感性材料,再呈现分析物理原理的动态示意图,通过启发、引导、分析、总结之后,再呈现概念、规律等文本内容.二是物理原理图的动态变化应与物理内容的教学思路一致.

3.2与多媒体特征相关的原则

3.2.1媒体运用的丰富性

要力求综合运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表现教学内容,使教学信息的呈现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2.2媒体设计的科学性

颜色、声音及动画的搭配与设计要符合心理学、美学原理,力求含义明确、自然得体.要注意发挥声音的调节(如背景音乐)、提醒、警示、渲染、过渡等功能;要注意运用色彩改善视觉效果、分层、归类、吸引、强调的功能.

3.2.3声色渲染的适度性

媒体的声色渲染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不能追求花哨、贪多求全、滥用一气.否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结果是徒劳无益,适得其反.

3.3与课堂演示功能相关的原则

3.3.1明显直观原则

要求演示的文字、图形、图表大小适当,色彩、线条明晰,物理现象明显,过程演变快慢适中,清楚直观.这样便于学生观察,这是课堂演示最关键的一点.

3.3.2美观生动原则

篇4

医药产业的发展决定药学教育的人才需求,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层次、种类、数量有不同的要求。医药行业发展在新的产业规划布局刺激下发生变化,人才的供应无法实现同步提升,必将出现供应缺口。传统药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对市场需求反应慢,岗位指向宽泛而导致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弱,将很难适应新的医药市场需求,为避免产生课程设置与相关行业实际需求的时间差矛盾,保证药学毕业生就业率不受教育滞后现象影响,树立超前意识,科学预测未来新产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类别,超前调整课程安排,使人才的供求尽可能同步。

目前有许多教育科研工作者和机构对于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开展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现药学本科生近年来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在91%~100%之间[1-7];也有部分高校对药学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和预测研究[8-10],认为未来生物药学、临床药学、医药市场营销学、循证药学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将会大幅度提升,对药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指出应该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个人能力[11];对江西省6所高校药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创新能力培养、毕业实习及就业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应加大选修课及实验课比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订药学专业培养方案[12]。上述研究工作未基于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药学人才就业能力需求变化的新特点开展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根据教育供给与需求理论,拟针对医药产业结构调整药学生就业能力需求变化对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以提高药学生就业能力。

一、医药产业结构调整,药学人才就业能力需求变化

2010年11月,工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了《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随着国家“十二五”相关政策的出台,医药行业带来了新一轮发展良机。未来国家医药产业结构将向优质化、学术化、集中化、国际化四个方向调整,“优质化”重质量;“学术化”重循证研究;“集中化”重GMP、GSP认证;“国际化”重品牌创新。因此,在新形势下未来药学专业人才需具备生产质量控制能力、循证研究能力、临床用药服务能力、创新药物研究能力等。随着医药市场的迅猛发展,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及医疗机构药房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药物研发、药品生产、质量监控、物流销售、医院药品调剂及药学服务相关岗位是药学专业人才的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就业岗位群。针对医药产业结构向优质化、学术化、集中化和国际化四大趋向调整,就业能力需求将随市场发生变化。

(一)药物研发岗位。新药研发的特点、现状、发展趋势决定了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我国的新药研发环节是医药产业链上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受研发投入低、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创新体系不合理等问题的困扰,我国医药产业自主创新水平低。但我国研发成本低、技术人员多,疾病谱和临床样本丰富,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新药研究和开发阶段高层次的药学人才为主,但在新药研发申请和上市等环节,需要大批既懂药学相关知识又懂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层次要求不一定像新药研究阶段及临床前实验阶段那样高,药学本科生经过培训就可胜任。在临床试验环节,需要拥有基础医学知识、药学知识、统计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药学本科生也可胜任。考虑到我国医药专利环境的建设,还应加强对制药企业专利人或专利律师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提高专利保护意识,加强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药品生产岗位。自2011年3月1日起,凡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均应符合新版药品GMP的要求。而目前相关人员素质、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版GMP要求。根据药品生产组织过程、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以判断药品生产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要求毕业生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熟悉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的就业能力。能够根据药品的性质,筛选出包括质量监控,检验化验,自动化仪表控制等合适的设备,设计出各种参数。

二是熟悉生产工艺设计的就业能力。具备将实验室的药物生产工艺中试、放大,直至确定规模化大生产相应条件的能力;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生产流程。在进行生产的同时还要进行工艺验证,采取周密的计划、严格的实验寻找出那些恰当的要素,包括最优的生产条件、操作参数、工艺限度及原材料的投入;何时、怎样对其进行评估;每一个重要工艺步骤应做的检测(中间控制、放行和特性)及验收标准,确保产品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三是熟悉生产管理的就业能力。能确定生产计划指标、计算和核定生产能力、安排产品的生产进度、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任务、组织实施、总结计划完成情况;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控制生产进度、测算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之间的偏差,并纠正偏差。

(三)药品流通岗位。根据《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要求及药品流通情况分析,药品流通环节注重的是从业经验的积累,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并不高。《纲要》提出要加强药品流通理论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国内药品流通人才培训机制,支持和鼓励药品流通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层次多元、市场需要、企业欢迎的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全国药品流通职业经理人和其他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建立药品流通领域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实施从业人员培训工程,“十二五”期间培训高级职业经理人2000人,中级职业经理人5000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5000人,药学技术服务人员10000人,其他重点岗位20000人。药学高等教育应紧密结合这些要求,培养适用于流通环节的药学人才。

(四)药学服务岗位。目前我国药师数量不到40万名药师,而2020年我国共需要药师100余万名,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成为药学人才缺口最大的一类。在药学服务方面,需要高层次人才要面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药学服务。这类人才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用药知识,了解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善于与医生沟通和协作,可以作为医药结合的桥梁和枢纽。要熟知药物性质和作用,能够审核处方和指导合理用药,参与药物治疗决策并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临床用药利用与评价研究;参与查房和会诊;听取病情,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询问用药史,监测病人的用药。

除了医疗机构所需的高层次药学服务人才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社区诊所、零售药店,这些机构需要大量的药学服务人才。依据我国药师缺乏的程度和药学教育的现状,可以培养大批药学服务人才充实这些岗位。每一位走进药店想购买药品的消费者都希望从药店获得用药方面的指导,而实际上能够得到的正确指导不多。药学高等教育应该认识到这种潜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

二、就业能力需求变化,课程体系研究

药学类专业的知识结构经历了“化学一药学一工程学”到“化学一生物学一医学一药学”的过渡和发展。这类变化的动因是产业发展和产业需求,包括产业关联的发展和产业关联的需求。在医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有许多相关联的理论和技术手段逐步应用的药学研究中,逐步形成在药学教育中新的课程,或者作为新知识被纳入原有课程的知识体系。通过对文献进行研究,归纳出下列的知识内容极有可能在将来的药学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临床药学服务方向开设药学心理学、药物基因组学、时间药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生物药学方向开设生物信息学、代谢组学、药物代谢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医药市场营销学方向开设药物计量学、药物经济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循证药学方向开设循证药学作为选修课程。

三、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探索构建岗位技能培训模块

采用情景模拟或课外科技活动等方式,在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探索新增包括药房服务情景模拟、药厂制剂生产观摩及药品模拟营销等内容在内的岗位的技能培训模块,以适应不同就业岗位技能需求。在《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中探索构建药房服务岗位技能培训模块;在《药剂学》实践教学中探索构建药厂制剂生产岗位技能培训模块;在《医药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中探索构建药品营销岗位技能培训模块。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学生比较系统地联系用人单位药事活动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实际工作中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药房服务岗位技能培训。①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情景模拟。学生分组扮演药房工作人员和患者,完成收方审方配药复核发药等药房调剂实践环节。②病区药房调剂情景模拟。由学生扮演护士角色,进行病区药品的核对,通过实战训练提高药房服务岗位的就业能力。

(二)药厂制剂生产岗位技能培训。以课外科技活动形势参观药厂GMP生产车间,制剂生产线,学型仪器设备操作方法等,提高药厂制剂生产岗位的就业能力。

(三)药品营销岗位技能培训。采用药品营销模拟实训,学生角色扮演药品推广销售人员、临床处方医生、药房进销管理人员等,拟设计两种情景模拟培训。①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学生两人为一组,自拟谈判课题,进行模拟商务谈判,最后撰写合同,拟定协议书。②医药促销情景模拟。学生自拟背景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电话邀约方案,并结合电话沟通的技巧按照邀约方案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并模拟药品销售场景。观察者对销售人员所提出问题的质量和问题的效果进行评价。让学生掌握电话邀约的步骤和方法及拜访客户、进行产品演示的技巧。

四、在第二课堂环节增设拓展知识讲座

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临床药学服务进展、生物制药技术前沿、药物营销管理、循证医药学等前沿热点进行专题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药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质,就是解决高等药学教育供求矛盾、公平与效率问题。根据“十二五”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新趋向适时调整课程结构与教育模式,明确药学专业教育目的,才能提供高素质的药学人才服务于大众,才能形成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药学生才能把学习作为提升自己人力资源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需求。因此,本文根据教育供给与需求理论研究以市场为导向的药学生就业能力完善课程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龙亮.药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J].华夏医学,2007,03:581-582.

[2]万忠兴,李荣科.我院医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医教育,2009,05:20-22.

[3]李常玉,吕雄文,张媛媛,等.药学(临床药理学)专业本科已毕业五届学生就业状况及分析[J].安徽医药,2009,07:847-849.

[4]李刚,姜汪维,王露,等.石河子大学药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09,05:411-413.

[5]焦淑清,侯巍,于莲.药学系200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药学教育,2004,04:56-58.

[6]叶桦.历届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药学教育,2006,05:58-60.

[7]马晓匡.我院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研报告[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S1:154-155.

[8]王春玲,李民胜,黄贵华.广西药学类本科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高教论坛,2009,03:55-58.

[9]陈雁,符崖,王羚郦.药科类学生质量追踪与毕业生需求调查[J].药学教育,2008,02:60-62.

[10]庞挺.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篇5

1 科研课题档案的管理

1.1 科研课题的概念

科研课题是指针对未来型号研制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预先研究课题。一般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验证三个阶段。基础研究是为解决装备研制的技术问题而进行探索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原理而进行的研究活动。应用研究是应用基础研究或其他科学研究成果,探索新思想、新概念和新原理应用于装备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确定其主要参数的研究活动。先期技术验证是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和实际经验,通过部件和分系统原型的研制、试验、测试或计算机仿真,验证其可行性和实用性的技术开发活动。在笔者单位,按照经费来源分两类,一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研究课题(包括横向签订合同的科研课题);二是由研究院自行立项的研究课题。

1.2 科研课题档案的概念

科研档案是指在航空工业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依据《航空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办法》,我院对科研课题档案的定义是:科研课题档案是指在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并按一定要求归档的科研课题文件材料。科研课题文件材料是记录和反映科研活动的文字图表等科研文件的总称。

1.3 科研课题档案的管理

《航空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科研档案是航空工业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其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同时明确,科研档案管理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进行科研课题(项目)方案论证、进度考核、鉴定验收、成果评审和推广应用等活动时,应有档案部门人员参加。

1.4 研究院科研课题档案的管理

1.4.1 注重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科研课题档案管理规定

1997年按照《航空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办法》结合研究院实际情况制订了《科研课题档案管理规定》纳入院管理标准,于2003年6月进行第一次修订,2011年又按照2008年新颁布的《航空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办法》进行第二次修订并颁布实施。

1.4.2 注重科研课题档案归档计划制定,严格执行归档要求

从“十五”开始,每年初科研课题计划随院里的科研计划由科技部一同下达,在科研课题计划中对科研课题项目文件材料的归档提出要求;在检查计划进度时,检查科研课题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在验收鉴定科研成果时,验收鉴定科研课题文件材料完整性、准确性。

1.4.3 注重科研课题档案归档检查,确保文件材料的完整、准确、齐全

科研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各阶段形成的主要文档由任务书、论证报告、计算文件、试验文件、设计文件、说明书、技术总结、科研报告、研究工作总结、试验结论性的文件、分析与仿真报告、图纸等。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科研课题档案在结题前应全部归档,纸质文件应为原件,文件的审核、校对、批准、标检签署齐全,字迹工整、图样清晰。档案主管在接收归档检查时要认真检查,确保文件材料的完整、准确齐全。

2 科研课题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科研课题档案形成过程问题

按照《科研课题档案管理规定》,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阶段形成的资料在结题时应全部归档。要求各单位或课题组从接受任务开始,就明确科研课题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责任人,由归档责任人负责收集、积累该课题所形成的全部科研课题文件材料。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科研课题没有分阶段审核归档,往往是在结题审核后集中归档的,这样就造成后期资料过多堆积,既是档案管理人员抓紧时间整理,更新《兰台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也要一定时间,会影响科研技术人员的借阅查看,不利于科研课题档案资料的利用。

2.2 科研课题档案滞留问题

按照《科研课题档案管理规定》要求,科技管理部门在下达科研课题计划时,提出科研课题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检查计划进度时,检查科研课题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验收鉴定科研成果时,验收检定科研课题文件材料;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以及科技人员提职考核,都需档案室档案主管签字。在五年规划结束时,各单位应将各科研课题的资料向档案部门归档,并由档案主管签字,方可完成验收。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相当部分资料存留在个人手中,往往是在申报科技成果时候才归档,而此时这些课题已经结题,这反映了这些课题在结题验收的支撑材料中有未经过档案主管审核签字的课题档案,相关人员在结题验收审查时把关不严格造成的。

2.3 科研课题档案资料文件编号问题

科技管理部门下达科研课题计划,每个课题都有唯一的课题编号,但在研制过程中形成的科研课题资料的文件编号由各单位自行编制,并没有统一的依据可循。因此造成一个课题中形成的档案资料的文件编号不一致,给归档分类、整理带来难度。由于科研课题档案管理没有制定详细的要求。新档案人员对工作内容的了解,基本靠老档案员与新档案员的工作交接,并在此后的工作中逐步摸索、熟悉,对未经过正规编号的档案资料的归属类别很难进行确认,造成档案资料滞留,为后续工作造成不便。另外,随着时间延长,有些档案资料封面签墨迹褪色,辨认不清,致使档案资料的归属类别难以确认,给档案库房人员的工作增加难度。

3 科研课题档案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3.1 加强职能管理,严格执行科研课题档案分阶段审核验收的规定

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职能管理,督促检查科研课题计划的执行,按阶段进行科研课题的审核验收,档案主管部门加强职能管理,档案主管人员督促科研课题文件资料形成归档,严格执行文件资料归档签字的规定,确保文件资料有顺序的归档,及时进行文件资料的整理,随时录入《兰台档案管理系统》,为科研人员查阅提供方便。

3.2 加强相关部门协调,切实落实验收规定

在五年规划结束时,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协调,各单位、科研课题组负责人督促课题资料的归档,档案管理人员按归档要求严格验收,并履行签字手续。

3.3 加强科研课题文件资料的编号管理,显现文件资料特性

标准化作为研究院标准的职能部门应该负责科研课题的标准化管理,建议标准化对科研课题文件资料进行标准化审查,其中包括文件编号审查,科研课题负责人在审查文件资料时审查编号,保证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3.4 制定编号规则,规范无课题号文件资料的管理

一般归档人员不需要知道资料归属类别,归档资料类别本身应由档案人员裁决,裁决的依据也是档案的文件编号,所以无编码的资料或者单位自行编号的资料应取缔,应按照时间、程序、内容的顺序排列文件材料,对文件资料进行编号。档案管理部门与标准化协商,共同制定编号规则,以院标的形式颁布执行。

4 结束语

科研课题档案作为一种可储备的重要信息资源,成为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依据。科学规范的管好科研课题档案,最大限度的发挥科研课题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俊.武器装备预研的若干问题讨论[J].国防技术基础, 2007 (12): 48-50;

篇6

中图分类号:TE319 文献标识码:A

1 Moodle平台介绍

Moodle是一个开源及自由的电子学习软件平台,亦称为课程管理系统、学习管理系统或虚拟学习环境,它有一个很有分量的用户群体。Moodle为一个线上学习系统,为全世界有150余国70种语言所使用,其特色异于其他商业线上教学平台,属于开放源代码的类别。

2 Moodle平台部署

2.1 基础平台

Moodle主要是在linux下通过apache、php、mysql(通常称为LAMP平台)进行开发。Moodle对硬盘的要求不是很高,对软件要求需参考不同的版本进行选择。此次部署Moodle的系统环境如下:

2.2 Moodle安装

2.2.1 源代码

获取代码

$ git clone -b MOODLE_24_STABLE git:///moodle.git

设置目录权限

# chown -R root /path/to/moodle

# chmod -R 0755 /path/to/moodle

2.2.2 数据库

创建空数据库moodle及对此数据库有相应权限的用户moodleuser。

2.2.3 moodledata数据目录

Moodle需要一个目录存储所有文件(上传文件、临时文件等),同时web服务用户需要针对此目录有写入的权限,为了安全考虑此目录不可与moodle代码目录在同一级。

创建moodledata目录及设置权限

# mkdir /path/to/moodledata

# chmod 0777 /path/to/moodledata

设置web服务用户权限

# chmod -R +a "www-data allow read,delete,write,append,file_inherit,directory_inherit" /path/to/moodledata

2.2.4 安装

根据提示进行安装,直到最后提示成功后登陆系统。

3 Moodle在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

3.1 科研课题管理

3 首先根据不同课题的需求,对应于Moodle中的用户管理,来设置课题研究中的用户权限。例如:

3.1.3 课题组织过程

首先,由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的组织工作,就如同利用 Moodle 开设一门课程一样。先进行科研课题的基本属性设置,其中包括课题的标题、简称、简介、组织格式等等内容。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组织格式的设置。Moodle中提供了三种组织格式可供选择:社区格式、主题格式和星期格式。社区格式是一种更为松散的组织形式。主题格式是指课程的安排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来安排,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星期格式就是以星期为单位来安排,比较适合学校中一般的课堂教学形式。根据课题管理的特殊性,主题格式显然是最合适的,所以在所有的科研课题管理中我们都采用主题格式。

在选定了科研课题的组织形式后,下面就是用Moodle提供的活动模式填充每一项内容。课题负责人或子课题负责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部分适当的模块进行一定的设置,然后添加到科研课题研究中去。Moodle提供了一个网页编辑器,通过它可以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活动。

3.1.4 科研课题活动模块实施

在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分组研究的情况,Moodle的分组功能正适合应用于此。讨论区是一个便于大家交流的地方,所有的课题研究人员都可以在此共同探讨课题的有关问题。也可以随时把自己针对课题的想法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研究。作业功能可以被研究人员作为一个上传资料的途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有涉及的资料都可以通过此功能进行上传、整理、存储。调查问卷功能是科研课题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方法,wiki则是可以实现研究人员针对课题中某一问题协同操作的目的,测验功能则是科研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最后课题负责人可以通过blog将课题的进度进行公布。

总而言之,Moodle提供的活动模块都有其实际的意义,针对不同的课题我们可以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模块,同时Moodle还具备可开发的特性,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科研工作开发更多的功能。

3.2 整合认证平台

我校现有认证系统基于LDAP开发,LDAP是轻量目录访问协议,英文全称是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一般都简称为LDAP。它是基于X.500标准的,但是简单多了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与X.500不同,LDAP支持TCP/IP,这对访问Internet是必须的。

我校LDAP认证系统结构目录如下:

Moodle平台在用户登录过程中会与此认证系统进行通信并获取所需数据,具体用户数据表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Moodle的ldap认证模块,在用户登录时Moodle会根据用户提供信息与ldap服务器进行通信,根据所获取信息确定用户合法性及权限。由此整套平台与校内现有系统统一采用LDAP认证方式,实现单点登录。

结语

通过Moodle构建科研课题管理平台是目前高校科研课题管理的一个有效的尝试。利用Moodle搭建科研课题管理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得到一个充分沟通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课题研究,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展进行指导工作。如果结合高校自身情况进行定制开发,那么Moodle将在高校科研课题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7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117

随着政府对企业科研工作支持力度的加强,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科研经费。一方面,这些科研经费为企业的科研及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另一方面,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管理好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常见的几个财务规范化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常见问题

(1)经费使用与预算不符。按照政府部门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一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有些企业在使用科研经费时,报销了不属于该课题预算范围内的费用,比如该课题没有预算燃料动力费,这就意味着不能报销水电和气费,但实际报销时却出现了这一类费用。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企业超出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报销费用,比如招待费、办公用品等,按规定,这些费用是不允许用科研经费支付的。

(2)经费支出明细核算混乱。具体核算时,混淆各类核算项目应该核算的内容。比如:某公司内部对科研形成的产品做了一个测试,测试所用的材料应列入材料费,做账时却列入了测试化验加工费,这样核算是不正确的。另一种情况是做账时没有分具体核算项目。某一个科研课题的经费到账后,财务为其设置了专门的明细科目用于核算相关费用,但未设置反映支出类型的明细核算项目,做账时,课题所有支出都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课题”,这就看不出支出的费用是材料费还是其他费用,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很大困扰。

(3)经费使用与任务完成进度同步性差。在理想状态下,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与科研任务的完成进度应大致相当,但由于有一些课题的经费下拨时间晚于任务开始实施的时间,就造成了课题的一部分支出使用了企业的其他经费进行垫支,未计入项目经费中,直到项目经费到账后,相关费用才能计入其中。另一种情况,执行科研任务时,实施任务的主体没有关注经费使用情况,经费一到账就用掉很多,科研任务进行到中后期经费不够用。

(4)科研经费未单独核算。一些企业使用了科研经费,在记账时,未将科研经费单独列出,而是把科研经费混淆在企业的期间费用或生产成本中,到项目检查的时候,再根据需要把用于科研课题的费用以自制账表的形式列出或调账。仔细检查会发现,这些科研费用在多个关联度不高的会计科目或会计核算项目中反映。具体表现为:如果要求企业在一两分钟的时间内将账上的该科研费课题的支持经费用找出,往往做不到。

(5)外拨给合作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与预算不符。如果一个科研项目除牵头承担单位外,还需其他合作承担单位一起完成,那么在订立科研任务合同书时,主管科研课题的政府部门就会与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及合作承担单位都签订任务书。在编制项目预算申报书的时候,也需要编制包括牵头承担单位及合作承担单位在内的各个单位的具体预算。这个科研课题的全部经费会由政府部门全部下拨到牵头承担单位,然后再由牵头承担单位按任务书签订的金额分拨给合作承担单位。实际操作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课题外拨科研经费的对象不是当初签订任务合同书时候的单位;有些外拨经费的金额与任务书不同,或者多于任务书所列金额,或者少于任务书所列金额。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相关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有些企业认为科研经费管理的大部分责任应落实到课题负责人身上,与企业没有太大关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企业往往不注重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很少。由于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学习不够,责任意识缺失,对怎样合理合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企业就不会有太多关注。

(2)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完善,尤其是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制度,甚至出现了缺失的情况。一些小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内部管理制度只是照搬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管理办法,制定了一些大框架,而没有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细则;一些企业则是制定有比较细致的制度及管理办法,但具体操作时并未执行;更有内部控制糟糕的企业,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缺失了相关的办法规定。如此一来,企业在使用科研经费时,就产生了很大的随意性。

(3)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没有根据科研课题的具体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工作,未仔细筹谋规划,甚至简单按比例分配各支出科目经费预算,只以尽可能多地争取到国家科研经费为目的,在用好科研经费方面欠考虑。一些企业的科研课题预算编制完全由课题组成员完成,缺乏与财务人员的有效沟通,造成了课题经费预算不能完全切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局面,既影响课题经费的申报,又影响课题经费的使用。

3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1)强化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责任感,加强学习,落实具体管理责任到个人。企业应认识到,科研经费管理是法人负责制,不只由课题负责人责任。企业应定期组织科研课题管理人员学习,学习国家及地方的科研管理办法及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财务人员,还要加强财经法规及财务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如果企业科研课题很少,管理科研经费时,可在财务人员中指定专人管理科研经费,从科研经费预算申报、日常科研经费报销、到科研课题中期检查至验收结题整个阶段,都参与进去。要注意,财务人员参与科研经费管理,不能免除课题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如果企业科研课题较多,则可以在课题组另设“课题管理秘书”,从事某几个课题的具体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定期与财务人员沟通,财务人员可只从大的方面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和控制。

(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管。企业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能够落到实处的财务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各类制度。企业可在财务以外设审计人员,定期对科研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企业拨给合作单位的科研经费,也应要求合作单位定期交回资料,如科研经费明细账、凭证及合同等,以便于了解合作单位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及管理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防止重大问题的出现。

4建议

(1)经费使用与预算不符。需明确哪些费用是科研经费不允许报销的,比如单独的招待费、办公用品等可用单位日常维持费用支付的,不能列入科研经费;应在提取的间接费中支付的费用,如实验室日常水电等,不能再列入科研经费的其他支出科目中。同时,要根据科研任务需要认真编制经费预算,支出经费时认真核对预算。科研工作带有实验性质,经费的使用不可能一丝不变的按计划执行,如果执行中遇到了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的情况,有时是可以调整预算以适应实际情况的,但需按相关政策法规办理。

(2)经费支出明细核算混乱。企业应根据国家及地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拟定本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设置各个核算明细科目或项目。首先,在设置明细上,企业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设置明细科目,然后在明细科目下设置材料费、设备费等明细核算项目,归集科研课题费用时,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课题/材料费(或其他费用)”。查看明细账时,就查看该××课题的科目明细账。另一种做法,就是以材料费、设备费等支出科目做明细科目,在明细科目下以科研课题名称做明细核算项目,归集科研课题费用时,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材料费(或其他费用)/××课题”。查看某一课题的使用明细,可通过查看某一核算项目(即××课题)的项目明细账来实现。同时,明确科研课题需用到哪些经费,哪种支出该如何归类。举个例子,本课题组成员到外单位参加会议发生的费用应计入课题差旅费,而不是会议费。这一点处理好了,会大大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

(3)经费使用与任务完成进度同步性差。企业应拟定好科研工作计划和科研经费使用计划,并经常自我检查,确保两者大致相当。对于合作单位的科研经费,要及时下拨,不能拖到最后才拨出。同时,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只靠企业自身。如果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能及时下拨前补助项目的科研经费,就能杜绝企业所谓的用自己的经费垫支科研经费的情况。

(4)科研经费未单独核算。单独核算不是要求企业为这个科研项目去单独建一个账套,而是在企业现有的账套中,用单独的会计科目或会计核算项目来实现对这个科研课题的明细核算,让企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科研课题的所有支出。如果企业在多个不相关的明细科目或核算项目上核算该课题的支出,又需要花较长时间才能找出该课题的所有支出,这就不是单独核算。有一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如果企业在完成一个科研课题时,把这个课题任务中的多个步骤进行分解,分给该企业内部的几个实验室完成,同时将课题经费在主课题下分成几个子课题,相应的子课题经费给相应的实验室,单位始终统一管理,通过主课题及子课题的明细科目汇总(不涉及其他科目),可查看到该科研课题的所有支出。这种情况,不可武断地认为没有单独核算科研经费。注意,单独核算不只针对国拨专项经费,单位自筹经费也应单独核算,并且要与国拨经费分开。

(5)外拨给合作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与预算不符。课题牵头承担单位拨给课题合作单位经费时,应仔细核对预算,若合作单位名称变更、拨出经费变更,需上报拨付科研经费的政府部门批准。同时加强对本企业外拨科研经费的监管,要求合作单位定期交回相关会计资料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课题合作单位也应积极配合课题牵头单位的管理工作,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实际操作中,对科研经费的完善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正是这样,作为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的我们,更应加强学习,不断思考,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121-02

国与国的竞争实质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中国参与国际贸易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1]。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各行各业均出现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尤其是在高精尖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依然成为了核心竞争力。在大学本科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研究生已经成为的了各国人才培养中的主力军。所以,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我国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近几年为了适应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我国对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进行了逐年扩招,表面上,一些具体的统计数字显示了每年研究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国家人才储备与发达国家逐渐缩小差距,但不得不承认,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所培养的研究生在质量上有着巨大的差距。创新性不足、科研能力不够、理论脱离实际等等标签,影响着国内培养的“人才”的含金量。造成这种“人才”成色不足的尴尬境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1.1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现今国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出路无非就是就业(包括创业)与继续深造两种选择。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除了小部分是发自内心的热衷于科学研究,绝大部分还是为了提升自身学历层次,为将来能够寻求一份理想的工作增添砝码,这种心理导致这部分学生不能专注于科学研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研究生阶段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和科研能力的培养。(2)对于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学生没有正确的态度,普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对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理解,更无法理论联系实际。(3)在研二、研三的科研阶段,学生往往墨守成规,畏惧权威,只追求改良、借鉴前人的科研成果,导致研究成果缺乏创新性,亦缺乏主动思考和进行深沉次挖掘的能力[2]。(4)不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尤其是理工科学生,过多的注重对工具书、科技论文的学习和沉浸于网络科技论坛,缺乏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不能建立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

1.2 培养单位方面的问题

(1)研究生课程内容老化,教材的更新只是对陈旧内容和知识点的翻来覆去[4],不能紧跟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学生受到陈旧知识的束缚,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2)课程的安排太注重基础性、理论性,缺乏针对性,学生无法把所学课程与研究课题相联系,不能认识所学课程的价值和作用,这就造成了学习的盲目性。(3)一些研究生导师缺乏工程经验,容易导致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提出与工程实际脱离,甚至是相悖的方案。(4)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论文选题时过于片面,不能结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或者国际研究热点等。

2 基于科研课题为引导的研究生培养方式

基于科研课题为引导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是将对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依托于科研课题,以兴趣选择课题,实践牵引理论学习,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科研课题与教学的结合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集中的地方,具有技术密集型优势,因而承担着来自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厅级等各个层次的科研任务[5]。特别是理工科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常常与工程技术相联系,因而可以获得许多与工程实际相关的科研课题。

导师在选择科研课题时,要对课题的背景及技术条件有深入了解,课题想要得以更好地发展,要以工程实际需要为导向,科研联系实际,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研究。高校老师不仅进行着自己的科研任务,还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与课题相容,以具体的课题案例代替课本上陈旧的内容,融合基础的知识与技术后,鲜明生动地教授予学生,这既让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也向学生授予了具体的工程经验,更具有针对性。

2.2 科研课题与学生的结合

入学之初,导师应当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对所研究领域的了解情况和专业特长。在给学生分配科研课题时,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每个科研课题要都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严格的时间要求,既定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指标,接受课题之初,导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学科和交叉学科,明确要求学生对所投入课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做到熟练掌握,这会促进学生在日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学习有了兴趣和目的,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就不会乏味,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利于良好学风的培养。学生在面对科研困难时,容易片面地根据课堂理想化的知识和技术去处理问题,从而造成结果脱离实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时导师就要引导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寻找解决办法,发现理论与工程实际的差距,这样学生在解决课题难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课题的研究往往是在一个团队之中,学生至身于其中,就会自发地交流合作,共同进退,利于团队精神培养。所以,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过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通过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具体的科研课题相结合,特别是依托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科研课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与人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使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而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银华.工科研究生工程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思考[J].高教学刊,2016(3):224-225.

[2] 李真,何宇迪.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4(10):165.

篇9

再者,就是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耗费、预算编制依据的研究。它不像物质产品的生产,每一件产品生产不论是物资消耗,还是劳动消耗,都可制定相应的定额指标,成本预算可以按消耗定额乘生产量进行编制。科研课题研究的消耗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还无法掌握它的定量指标。一项研究,谁都无法确定需要经过若干次的实验,就可以达到理想要求。应当说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科研活动也一样,这就更需要科研单位的管理者去不断地探索,逐步掌握科学研究过程对物资消耗和人力消耗的规律性,从而对科研单位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三,还有一个费用定额问题。前面我们讲的是物质、劳动量的问题,也涉及一些费用定额的问题,但是按照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对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现行规定,课题项目费用中,还包括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这其中除“管理费”规定“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进比例法核定”外,其他费用项目,因各个科研课题的任务不同,目标不同,周期不同,涉及科研领域不同,采用科研手段不同等,都是无法按定额编制,这也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经费预算编制依据是预算编制的关键。无依据的预算最多只能称为估算。所以认真研究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依据,不仅关乎预算编制准确程度,更关系到预算能否适应科研课题研究的需要,预算资金能否保证科研计划的实现,也是搞好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特别是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的基础工作。

2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执行问题

对课题预算的执行,国家财政部、科技部近年来出台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都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比如,课题承担单位是课题预算管理的主体,所有经费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科研财务及课题主持人的管理职责;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支出,按政府采购规定执行;要执行预算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禁挤占挪用,严禁支付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等,并对实际执行中的预算调整,课题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办法的贯彻执行,对管好课题经费经费预算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使我们在预算执行中有了准确的执行依据。然而在课题经费预算执行中还需认真研究的问题,则是科研单位如何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即需要建立哪些内部管理制度,如何划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比如预算经费使用决策权、审批权,报销程序,核算办法,物资的使用与管理等。在研究所(院)领导、课题主持人、科研管理部门、物资采购供应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如何划分职责范围,如何加强协作配合等等,都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3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评价问题

对预算执行的考评,一般情况下是依据核定的收支预算,检查考核是否按核准的经费预算执行,在财务收支中是否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规章,预算执行结果能否保证业务工作目标的完成,以及所获取的经济、社会效益等。在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效益评估的依据与参照物如何取得,一个课题投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取得科研成果后,获取的经济、社会效益以什么为依据或参照物来说明,就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特别是基础性科研课题和公益性课题,都是无法用经济、社会效益的大与小,高与低来评价的。再加上科学研究活动属创造性劳动的特点。课题效益评价也是关系到科技人员劳动价值的肯定,所以也不能笼统地说他们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来作为评价结论。因此,如何确认科研课题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依据,课题经费预算是重要内容之一。

4完善科研课题经费的会计核算办法

会计核算的数据,是反映财务活动的基本信息,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通过会计核算准确无误的反映其财务信息,以适应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要真正管理好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搞好课题成本费用核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关于科研课题成本费用核算,自1987年财政部、国家科委颁布《科研单位会计制度》就提出要进行科研课题成本核算,至今已经探索了20多年,其中包括1997年财政部、科技部重新修订颁布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科研课题成本核算,但至今依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核算办法。为此,笔者也曾撰文等杂志上提出过一些办法和做法。然而,从制度规范的角度上讲,它只能说是个人的见解与设想,不能作为规范性制度去执行。所以,要加强科研课题经费管理,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课题成本费用核算办法,用制度规范科研课题的核算对象,核算项目及内容,核算方法等等,也是当前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篇10

0 引言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数据库的建设规模、数据库信息量的大小和使用频度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数据库课程同其他课程结合紧密,与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技术、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等课程都有密切关系,是集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数据库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机专业每个学生的数据库应用水平和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1 教学现状

目前我校数据库课程体系的直接相关课程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程序设计”,“数据库大型实验周”。该数据库课程体系分为“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其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重理论,通过该门课的教学,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技术,系统科学地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数据库程序设计”,重实践,要求学生在已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及数据库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数据库语言及数据库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初步具备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能力,为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数据库大型实验周”,重应用,要求学生按照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对―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开发+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将原理与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尽管从数据库课程体系来看,教学过程包括了数据库的理论教学,也包括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教学,但得到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整个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仍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内容侧重于数据库基本概念与原理,“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重点在于某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学生在学完这两门课程之后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造成在后续的“数据库大型实验周”中,乃至最后的毕业设计中,还是不会解决实际问题,不懂得如何开发一个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从数据库的设计到最后软件成型,质量都难以保证。

(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和“数据库程序设计”两门课的实验内容都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设置,学生往往对于局部知识点有所掌握,但是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点应用于实际的数据库系统中。

(3)部分任课教师缺乏实际的科研工作经历,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将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实例融汇其中,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难以建立工程化的概念,不知道如何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开发成功的数据库系统。

(4)整个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教学过程的考核机制存在弊端。对于理论教学的课程,学校以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最终评分的主要依据;对于以实践为主的“数据库大型实验周”,尽管以实践考核为主,但是往往教师只注重最后的软件成果,而对开发过程和软件的实用性不能严格把关。这就造成学生为考试过关而学,并不注重提高自身能力,教师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背离了数据库课程体系原始的教学目标。

鉴于教学模式的现状,对于所存在的弊端,我们提出“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教学新模式”,目的在于通过该课程体系的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数据库应用人才,使学生既理解原理,具有扎实的编程功底,又善于灵活运用,将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 将科研课题引入数据库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教学和科研结合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是高校科研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利用科学研究形成的创新知识和创新成果可以再反哺和提升教学水平。

我们提出将科研课题引入数据库课程体系教学新模式还基于以下原因:

(1)数据库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结合紧密,几乎各行各业都需要与建设与该行业相关的数据库系统,将科研课题引入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把教师实际系统开发的经验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采用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的数据库案例教学,以科研课题为主线,将各个离散知识点融会贯通,学生会感到学以致用,所学内容不脱离实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3)数据库技术理论发展成熟,软件产品日新月异,将科研课题引入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当前数据库的发展及其趋势;

(4)教学目标、计划和教学方案应围绕社会需求开展和实施,科研课题体现了最新社会的需求,将科研课题引入教学过程,可以扩充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 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教学新模式的组织和管理

(1)数据库课程体系教学目标的确定

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课程,应面向社会需求,以培养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数据库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工程化的软件开发思想,能够使用某种开发工具进行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2)将科研课题引入教学,精心选择合适案例

对于数据库的初学者来说,需要首先了解数据库是什么、能下什么、如何使用等基本问题。在第一次上课时,可将一个合适的、实际的科研课题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数据库产生感性认识。在数据库课程的后续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以该科研课题为实例进行教学。但是数据库相关的科研项目,涉及领域众多,难度各不相同,科研课题的选择将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科研项目引入教学过程,是该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将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败。

选择科研课题进入教学过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科研课题大小和难度要适中,涉及的领域要和学生密切相关。教师首次将科研课题引入时,要通过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据库课程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如果课题太大,太复杂,领域陌生,超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会直接打击学生学生的积极性,

②科研课题要有针对性。教师所选的利-研课题,要能涵盖课程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并且与现实相吻合,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③科研课题要有系统性。实际的科研项目往往比教学过程中的实例要复杂,在教学过程中有可能要将一个大的科研项 目进行拆分,教师要保证拆分后的科研课题的逻辑相对完整,使学生能够理解该课题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性;教师通过对该课题的讲解,要让学生在课后能编程实现,并且随着课程的深入,对课题的研究能逐渐深入;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能够完成一个功能相对完整数据库系统,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3)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科研课题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

目前的数据库课程体系,理论教学部分主要有两门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和“数据库程序设计”这两门课虽然一门课重理论,一门课重实践,但是都属于数据库课程体系的两门必修课。分析两门课的教学内容,发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中的部分理论教学内容,缺少必要的实验环节,而《数据库程序设计》中的某些应用部分,需要的理论知识在该门课程中有没有讲授,造成整个数据库课程体系部分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因此我们提出“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科研课题为主线”的整改思想,将上述两门课程进行合并,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

在数据库课程的引言阶段,以―个实际的科研课题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数据库,对数据库系统产生感性认识。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将“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穿插到数据库原理中,并辅助科研案例进行演示教学,使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教材中的理论,同时又知道如何利用它们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在介绍数据库及其关系模型时,教师可以实际的科研课题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例,介绍数据库和表的概念,使学生知道数据是如何存储在计算机中;而在讲解SQL语言时,教师以真实科研项目中的查询作为实例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构造实际的查询;在讲授数据库规范化理论时,教师首先介绍理论知识,然后针对具体的科研课题,由学生充当数据库设计人员,设计数据库,最后教给予及时的讲评和纠正。这样,学生不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中锻炼了能力,而且更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数据库程序设计中讲到数据库开发的一些应用知识,如函数、存储过程、触发器和数据库备份恢复和导入导出,教师都要以实际的科研案例的引入,使学生不但掌握其基本概念,并且对这些知识的应用背景有所掌握,增强其工程实践能力。

(4)加强实践环节的组织和管理,改进实践环节考核的机制

数据库课程体系实践环节主要由“课内实验”和“数据库大型实验周”两部分组成。以往,“课内实验”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只是将课堂上的理论延伸到实验室;而在“数据库大型试验周”,教师所布置的题目,都是一些教师自拟的题目,学生开发数据库时,由于缺乏实际的项目开发经验,往往是为开发而开发。教师对实践环节进行考核时,只注重实验结果,大致把握一下学生是否独立完成实验任务,而对其数据库设计是否合理,界面设置是否合理,实验成果是否有实用性缺乏具体的考核指标,以至于学生做完实验后,也不知道一个好的数据库系统应该是什么样的。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篇11

医学科研档案是指在医学科研中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并经过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是医学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医学科研单位的宝贵财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对于充分发挥医学科研档案在医学科研创新中的作用,对提高医学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医学科研档案的特殊性

医科院科研档案是在实施科研过程中的真实记录,它真实记录了一项研究课题从选题、设计、实施(实验)、鉴定、报奖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而这个过程都要经历一个时间长(如我院的DNA检测、雷公藤等科研项目,历经多年研究)、内容多、范围广的过程;虽然一般的课题都是按专业来进行的,但由于大量的新科技不断应用于医科院科研领域,使得一项科研课题的完成可能是多学科的综合与多部门的协作,这就决定了科研具有连续性强、周期长、专业性强、综合性强、协助多的特点,这一特点必然使得其档案具有形成分散、周期长、成套性强、载体形式多样且数量大等特征。

2医学科研档案质量存在的问题

医学科研档案形成的分散性特征决定其收集困难,多数科研课题从立项到完成周期较长,文件材料在分期分阶段中零星产生。一些课题由若干人或两个以上单位组成课题组,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单位),在各自的岗位分散从事着共同的任务,零星产生着文件材料。由于时间长、人员分散,加上有的科研人员在科研档案管理方法和意识上较为欠缺,没有保管科研材料的有效办法和良好习惯,易造成档案材料的遗失,从而导致档案材料收集的不齐全。在课题研究实验阶段,容易发生实验记录、实验报告、计算材料、关键核心文件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容易发生没有详细的科研背景交代材料和实验记录不完整、不系统,有的对实验目的、结果、步骤、方法等记述不清楚或残缺不全,有的没有按要求进行涂改、修正,随意性大,缺乏统一的记录和规格标准。

医学科研档案专业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课题文件材料无法用一个简单的范围去框套,对归档范围的确定不尽明确详细、不便操作,从而影响科研档案的准确性、系统性。

部分科研人员过分强调保密的需要,不愿上交全部文件材料,从而使一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文件材料无从收集;此外,科研项目鉴定、报奖材料与档案归档材料要求的不一致,即科研鉴定、报奖只需来源性材料、鉴定性材料,而一项课题从立项到结束这一过程所产生的凡属于科研档案归档范围的均要归档,也是造成核心部分技术资料缺乏的原因。

3提高医学科研档案管理质量的对策

3.1采取定期收集和随时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强化管理

针对科研课题文件材料产生分散的特点,强化科研档案工作收集是有效的管理方法。如采取提前介入和全程跟踪等措施,在课题开始时即建立档案跟踪袋,规定统一的记录用纸等,要求课题组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记录、收集、归档工作,并定期检查,全程跟踪;建立课题负责人立卷归档责任制、申报建档审批制及归档保证金制度,即明确课题负责人为立卷归档第一责任人,在科研课题完成鉴定之前,如果没有归档证明,则不予验收、不予鉴定。通过以上措施,让科研档案的收集归档成为科研活动的一部分,成为科研人员的自觉行动,从而从根本上确保科研档案材料的收集齐全。

很多科研课题由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在各自的岗位来进行,如不及时将散存于个人手中的实验材料进行收集,很容易遭到自然或人为的毁坏,导致科研材料破损甚至丢失,不利于科研档案的收集。因此,课题开始时,档案管理部门应会同科研管理部门及课题负责人,根据该课题的研究特点,对其各个阶段所应形成的各类科技文件材料进行详细划分,明确收集的要求、时间、份数,并在课题组指定一名资料专管员,负责收集、整理科研各阶段所应形成的各类科技文件材料,在每一阶段完成时,将该阶段所产生的科技文档进行收集整理。

除了定期收集归档外,还可以采取随时收集的方法。如立项文件、学术论文、查新材料、验收鉴定等与科研项目有关的其他材料都可随时收集。

3.2 明确该课题的具体归档范围

针对科研课题文件产生的专业性特点,及科研课题文件产生的情况,全面确定归档范围。档案部门要根据国家档案局等部门关于科研档案归档范围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科研人员从事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广泛征询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区分专业制定归档范围,特别是要把不易归档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文件材料列入归档范围。在每个课题开题之前,会同有关人员明确该课题的具体归档范围。

科研课题文件材料归档缺少关键及核心技术材料,很大一部分属“人为”障碍因素,针对这一“人为”原因,要提高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不断强化科研人员对科研材料的积累归档行为,让其明确科研材料归档是科研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建立健全对科研人员的监督约束机制。一是要建立科研考核机制,用目标责任书加以督促。要把科研课题文件材料的归档纳入科研人员年度考核,并签订责任状,年终由档案部门进行考核评分。二是把好课题研究参与人员的归档情况的审查。调动人员所经手的课题如果已结题,必须整理归档,如果课题尚未结束,本人必须做好材料移交工作。

3.3 实行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同步管理

一份高质量的科研档案不是单纯的材料堆积,而应能准确、系统、完整地反映出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相关过程和具体成果。在遵循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应从立项指导、中期检查、参与验收、审核鉴定四个方面对科研活动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科研档案工作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必须纳入研究机构的科研计划、规划、管理制度和有关人员职责范围之中,与计划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实行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同步管理。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评审科技成果与验收、评审科研档案同步;申报科技成果与档案部门出具科研课题归档情况的证明材料同步。

篇12

在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中,只有将课题研究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才便于研究,获得成功,其意义在于:

第一、合理分解课题研究内容,有助于找到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分解课题研究内容首先要对研究范围进行限定,确定我们应该研究哪些问题,不需要研究哪些问题,从而聚焦课题研究内容,并由此切入。

第二、合理分解课题研究内容,有助于增强研究的可操作性。研究内容的分解是把一个大问题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分解成许多相互联系的小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理念到实践,由愿望到落实的分解过程,通过这样的分解,可以使研究问题的内部逻辑结构更简明,研究内容更清晰、更具体,从而降低了研究的难度。

第三、合理分解课题研究内容,有助于统筹规划,整体安排课题研究的进程。每一个研究课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课题组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以对课题研究进行整体规划与有序的安排。

二、分解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内容的策略

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分解,没有固有的模式。同一个课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解成不同的研究子内容。一般来说,从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核心问题入手分解、细化研究内容,是较容易的操作方式。

(一)从教育科研课题的核心概念分析入手,分解课题研究内容

每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内部逻辑结构,都可以通过分析该课题的核心概念来梳理,抓住核心概念,就抓住了课题研究的要领。理清核心概念的组成要素,就能够确立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策略,开展研究活动。核心概念亦称为关键词。一般说来,一个规范的教育科研课题,都能够找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界定课题研究达成目标的关键词,另一个是界定课题研究实施途径的关键词。找到了这两个关键词,理清了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就可以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分解。

例如,郫县某幼儿园承担的省级课题“开展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的实践研究”,其中“数学素养”是界定课题研究目标的关键词,“民间游戏”是界定课题研究途径的关键词。因此,分别对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解析,就可以细化为不同的课题研究内容。

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幼儿数学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了点、线、面、体等数的空间及几何素养,大小多少长短等量的比较素养,数量及其关系素养,数的集合素养等。因此,本课题研究就是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出发,选择适合的民间游戏,对幼儿的这几种素养进行培养。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研究内容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开展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的空间及几何概念素养的策略研究”;

“开展民间游戏培养幼儿量的比较素养的策略研究”;

“开展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量关系素养的策略研究”;

“开展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的集合素养的策略研究”。

从核心概念“民间游戏”入手分解研究内容。在本课题研究中,开展“民间游戏是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的实施途径。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个民间游戏都可以培养幼儿数学素养,也不是民间游戏拿来照搬到课堂上就可以自然地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的。因此,本课题研究中,要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对民间游戏进行合理改编,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民间游戏进行教学。因此,我们可以把研究内容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选择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策略研究”;

“合理改编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策略研究”;

“合理运用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策略研究”。

又如,郫县某学校承担的市级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中,关键词“问题意识”界定了本课题研究达成目标,关键词“课堂教学”界定了本课题研究实施途径。因此,本课题核心概念就是“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从不同的核心概念入手,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细化本课题研究内容。

从核心概念“问题意识”着手分解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目标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生问题意识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好奇、怀疑、困惑、探究。由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怀疑精神、困惑分析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对这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就可以细化形成四个方面的研究子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策略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怀疑精神的策略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困惑进行深度思考的策略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策略研究”。

从核心概念“课堂教学”着手分解研究内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很多,本课题界定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对关键词“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课堂教学”分类的逻辑要素很多,从不同角度解读“课堂教学”,就会有不同的课题研究内容:

从课堂教学过程着手解读,可以有课前导入、课堂新授、作业练习、课堂小结等,因此可以从不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从课堂教学的学科解读,可以有语文、数学、外语等不同学科,因此可以在不同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从课堂教学课型解读,可以有新授课、复习课、综合实践课、活动课等,因此可以在不同课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从教育科研课题的核心问题分析入手,分解课题研究内容

教育科研课题的着眼点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增强课题研究的问题感是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在每一项课题研究中,课题组都要进行前期调查,了解本课题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从而形成几个主要研究问题。所以,从课题研究的问题分析入手,分解课题研究内容,是细化课题研究内容最常用的方式之一。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问题归因时,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对其归类,不能够把不同逻辑关系的问题并列成为研究内容。

例如,郫县某学校开展的省级课题“提升农村学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校本策略研究”,课题组在前期调查发现,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乏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把这些原因进行归类,可以归纳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缺乏职业成就感;青年教师对工作环境不适应,得不到领导、同行、学生的认可,缺乏职业归属感;青年教师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不高,与他人相比有些失落,缺乏职业认同感。因此,本课题从解决课题研究的问题着手,可以把课题研究内容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

“学校提高农村学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职业成就感的策略研究”;

“学校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其职业归属感的策略研究”;

“学校引导青年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提升其职业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篇13

一、引言

将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的有机结合对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潜能,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许多高等院校已经进行了多年积极实践,累积的很多宝贵的经验。近年来,与科研课题结合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建立大学生科研基金,通过课题立项的方法,自助本、专科学生的应用性基础研究项目、科技制作和社会调查报告等。这种形式的教育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然而能够获得基金的学生还是少数,不能满足与时俱进的教学要求。2009年,吉林大学国家生物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崔银秋副教授首先在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建立与科研课题结合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新模式,将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内容带进实验课堂,使所有应届本科学生都参与到科研课题的研究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借鉴这种实验教学新模式,我们也建立了与科研课题结合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这是该教学模式在教学型高校的一次实践和挑战。在我院实验中心的支持下,我们对基础化学实验有关柱层析的实验操作进行了改革、更新和重组,将教师的基金研究课题移植到实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困难。

二、实验教学实施

1.可行性分析

与科研课题结合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在吉林大学的本科教学中已经成功实施,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而在教学型高校中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有很多方面是不能与研究性大学相比的,如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所获批准的科研经费,学生实验的条件,教师的科研水平,学生自身的基础等。但只要课题选取得当,深浅适宜,合理安排学时,教学型高校也是完全可以在短学时、少内容、低投入进行尝试的。因为现阶段教育部大力支持教学型高校从事科研项目的申报,教学型高校也有一定数目的省市级科研项目,可以用于教学需求。另外,本科学生面临考研、进入研究所或研究性企业工作,他们对研究性课题具有浓厚的兴趣,对研究性课题往往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

2.实践方案

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特征和方法,指导收集有关资料,选择可供教学的科研课题。课题应体现科学性、适当的难易性、明确的针对性、一定的创新性。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撰写和修订实验指导,编写教案。我们根据学院的实际条件,决定先短学时、小规模的尝试。将我校本科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红色素的柱色谱分离的8学时课程加以改革。为充分利用这段课时,我们将根据本科生的课时安排、经费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将科研项目中天然产物的分离提纯的内容加以调整,使之适合本科生的教学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几个基础性实验合理地整合为一堂基础化学实验课。具体做法是将教师研究的课题:“长白山特产植物原花青素的提取”所涉及的有关色素提取实验,包括“长白山特产植物越橘、龙葵果、野山葡萄中原花青素的提取”等,替换原有的“从辣椒中提取红色素”实验。既能满足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顺利完成实验,又能让他们较为完整的接触到化学的全部内容。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实施的全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将有用的实验结果收集整理,直接作为教师科研项目的部分结果。实验课后依然将实验结果和讨论写入实验报告,按原有实验课评分标准考核。在本轮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中,由于实验、教学科研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只是将课堂内容作以改动,并没有达到全面系统的改革,但这让我们体会到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优势。

3.实验教学效果

虽然与科研课题结合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在我校这仅尝试了1学年,但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的科研工作。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示教和枯燥的验证实验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能够使学生基本建立了研究问题的思路,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撰写详尽的原始记录,对养成良好的科研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围绕科研课题,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了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教学型高校的教师教学压力较大,进行科研实验的时间有限,因此难以完成较大的科研项目。但通过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科研课题,师生教学相长,帮助教师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增加实验技术教学的实用性,为今后从事生物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对于教学型高校,实施与科研课题结合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依然还有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首先,教学型高校教师所申请到的科研项目既少且小,并且所批准的实验经费也有限,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几个基础性实验有机地整合为一个综合性的化学实验,也不能连续的长时间(几个学年)的实施。其次,本科学生很少进行基础实验操作的训练,往往造成实验失败,严重地还会造成仪器的损坏。这就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精力和经费培训学生,如果不能得到科学研究所需的有效实验数据,不仅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没有帮助,且有可能影响科研任务的完成。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就是提高教学型高校教师科研水平,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并在学生实验教学中加大投入。

总体上看,在高校实施与科研课题结合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其获得的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尤其对教学型高校,如果能持续地开展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难度适宜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勇于探索和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意识,也能有利于培养出胆大心细、实事求是的优秀创新性人才;在与科研课题结合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增强教师的教育素养,同时也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