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5 11:13: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德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人生十年至二十年的集中教育阶段中,初中教育阶段承接小学,开启高中,在教育阶段整体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这个年龄段的教育工作中,初中德育工作居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是保持学校正确办学方向,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班主任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下面本文将进行详细论述。
一、初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减少对父母看护和管理的依赖,但是尚未达到高中乃至大学阶段能够完全自立进行自我管理的程度。只有调动起班主任队伍的德育工作积极性,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一种以初中青少年学生为主体进行参与的德育方式,才能实现德育观念转变,完成德育工作改革。
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策
1.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展开德育工作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古国,也是世界上的文化大国,我国具有很多积极向上的传统节日、纪念日,在这些传统节日、纪念日通过举行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能收到良好效果。在重大节日开展文艺会演、各种兴趣小组、故事演讲等都是行之有效、喜闻乐见的德育工作方式,能够为德育内容注入时代特色,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师益友的正能量环境。
2.创新并开展文化德育活动和生活德育活动
一次活动的德育效果胜过无数次说教。逼迫灌输式的德育模式早已不适应今天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我们要创新德育载体,寻找德育途径,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让初中生在活动中去感悟、体验,提升自身的德育修养。
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根据初中校园的实际情况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班主任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观念,提高学生的自我德育管理能力,才能提高初中生的德育水平,为他们高中乃至大学进一步接受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校德育实践活动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讲,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很活跃,天性好动,对新鲜的食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小学德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同时,德育课程与普通的文化课程相比又具有自身的学科特色,德育教育面对的是人,相比普通的文化知识传授,德育教育是通过人对人的教育来达到学生思想上的改变,德育课程的教学形式也应该跳出普通文化课的束缚,要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这样一方面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塌下心来听老师讲,另一方面这也是德育课的特色所在,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思想意识的转变。在小学德育的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德育课堂教学外我们还要组织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自觉地融入这样的情境中。具体的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通过演讲比赛或者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讲解自己的感受,加强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美好的校园环境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感情,组织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的干净整洁,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表现在每一个小细节中,渗透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的熏陶,最终提升学生的德育境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009-01
德育教育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文明行为教育等,而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他们以后的健康发展和成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认识到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纪小,心理和智力的发展都尚不成熟,我们不能盲目地向他们灌输德育教育的大道理,不能张口闭口都是“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你们是民族的希望”,又或是“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这类空洞难懂的大道理。我们要尊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发展规律,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一、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是“你教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因此,这个阶段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发展路上“掌舵人”的作用,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对学生一些错误的行为习惯进行更正,并引导他们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具体来说,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很多人都以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中学开始也为时不晚,这种想法是极其片面的。诚然,中学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根基是基础”,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正是在为学生整个德育教育打基础,它在学生整个德育教育工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这说明凡事都是在一步一步的积累中慢慢才能达到效果的,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更是如此。我们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这样可以让低年级的小学生从小就认识到他们是中国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可以让他们从小树立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严格律己。可以让他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自己洗衣、打扫卫生。可以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在家尊家长,在校尊老师。总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助于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习惯,这对于他们以后的人生和自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
1.榜样的力量无穷大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世界和周围事物的认知大多来来自家庭和学校,他们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教师。他们年龄小,模仿心强,对教师的行为等会表现出较强的模仿心态。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榜样的作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要用自己正确的行为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有些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地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转身却把擦汗的纸巾扔到地上,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对待学生却总是严厉呵斥,这种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教师必须树立榜样意识,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言行中看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改正自己的行为。比如,教育学生爱护公物,教师就要爱惜桌椅,把用过的短粉笔放好下次继续使用,教育学生要讲礼貌,就要带头使用文明礼貌语言。
2.润物细无声
很多时候,教师苦口婆心地告诫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学生大多都当成耳旁过风,丝毫不放在心上。而且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低年级学生心理尚不成熟,他们的智力水平有限,对事物的认知也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如果我们盲目地对他们进行空洞的大道理的灌输,教导他们“人总是要死的,或重如泰山,或轻若鸿毛”这类做人道理,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奉献精神,显然等同于“对牛弹琴”。我们必须把握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比如可以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比如出一期班级板报,教师在学生通力协作完成板报之后,可以带领全体学生对板报进行欣赏,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板报中某个学生画的板报插画擦掉,然后询问学生对此的意见,插画是板报的重要部门,很显然,擦掉插画,板报就变得“难看”起来,教师还可以擦掉某个学生设计的标语,某个学生优美的楷书,这样本来完成的板报就变得残缺不全。到了这个阶段,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告诉学生“人心齐,泰山移”等集体力量大和团结的重要性等道理,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教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树立集体观念等,让他们自觉地团结同学,树立集体意识。
德育教育是指教师通过依据一些社会的实际要求和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方向,对学生在心理上和精神上进行实施作用,继而培养出社会所期望达到的学生应具有的思想高度和素质。因此,德育教育作为小学管理十分重视的一项教育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
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社会的继承人,首先应该在学习初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具有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这些道德品质都将是在小学管理和教育中逐渐形成,因而小学管理的关键内容便是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团结互助的美德,勇敢刻苦的品质,因此,在学生启蒙阶段的小学,则便要接受思想道德的培养,因为它将直接决定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对待人生的态度。只有接受了正确的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坦然面对,正确处理,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具体实施
(一)学生行为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小学道德教育管理中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初期,首先应该学习并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将为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学习这些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其所传达的意义,并理解其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让学生熟读并理解这些条文所要求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贯彻实施。
在学生形成这种良好的行为过程中,教师应该予以阶段性的指导,对学生的行为教育进行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训练,并制定详细的计划来贯彻到每一个学生的管理上来,从而使学生不由自主的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成为一名合格小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1.文体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文体活动虽然作为班级活动中的一小部分,但其作用不容小觑,教师通过文体活动,不但可以向学生讲解美学知识,引导学生多方面发展,而且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习到生活中的常识和发现生活的美好,养成良好的心态和热爱生活的品质。
2.体育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体育活动在锻炼身体,提高体能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和欣赏体育中所蕴含的美德。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比赛,养成了顽强拼搏,克服困难的品德,进而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3.劳动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劳动作为生活组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在进行开展劳动活动时,不仅是让学生锻炼吃苦耐劳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并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劳动中也可以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苦,从而培养学生努力奋斗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教育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作为学生,教学活动则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只是从教师那里获得课本上所讲解的知识,更多的是学习到教师所传授的生活和精神上的知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同样可以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德育工作也将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进行开展。
首先在备课中,作为教师不但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和熟练掌握如何更好地教学,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在教书中达到育人的目的,使学生能更好的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是将教学活动做到多样化,只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气氛,在这样的氛围环境下进行长期不断的德育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觉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但在教学中,也要以严谨的教风来影响学生,是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思想品质。
最后,在学生的练习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遇到一系列的题时,养成严格认真,冷静思考,克服困难的态度。只有好的习惯的养成,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的解决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小学在管理方面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便是目前首要考虑和重视的问题。针对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尚不成熟和多变的考虑,教师则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其接收到更加全面和完善的德育。因此,教师应该先从自身出发,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言传身教和科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德育,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未来有更加全面的发展,成为祖国未来更好的花朵。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在小学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革新,新的教育理念也开始深入到当今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学校应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并加强德育方面的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在教学工作上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而且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观,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为以后成为高素质,好品德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小学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应将德育教育放在首要工作任务上来开展,这也将是一项长期,不断进行的重要工作,只有重视德育方面的教育,才能更好的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国家培养出合格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德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正确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重要内容。在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之前,教师要首先做好德育工作,尤其是正处身心发育关键时期的小学阶段,德育工作更要当成一项重中之重来抓。具体来讲,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做好德育工作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明辨是非对错的需要。小学阶段对事物的看法将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做好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于学生明辨是非对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其思想品质的外化表现,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德育工作能够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合理的,让学生以正确的观念指导自身实践,从入学开始就奠定良好的行为基础,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启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做好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既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能力,还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做好小学德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抵制消极思想的侵蚀,为他们健康成长扫清障碍。同时,素质教育要求将“德”与“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这就避免了过分追求分数高低,打压学生天性的现象发生,减少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他们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很有帮助。
二、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1.提高小学班主任自身素质。班主任是小学生学习与效仿的榜样,小学生对班主任行为的模仿程度要大于家长。所以,班主任行为习惯正确与否,将直接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关注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时,班主任还要培养自身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良好的行为爱好,并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正能量”传递给学生,用自己的言行与心态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2.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乐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如可在课余时间开展“学雷锋日”“向社区老人献爱心”等活动,也可在生活中开展“每天做一件好事”“今天我帮助了别人”等渗透日常的活动。班主任在活动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并耐心地对其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将活动中的德育内容转化为自身习惯。
3.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小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遇事承受能力较差,一旦教师批评不当,不但不会使他们改正已有错误,还会损伤其自尊心与自信心,产生厌学、抵触情绪。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进一步加强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们的关怀,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在必要的情况下,班主任还可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同学进行个别谈话,在个别谈话之前,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家庭情况,选择最佳时机和场所展开谈话。谈话过程中,班主任要放低姿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保持谈话的和蔼、真诚,尽量让学生敞开心扉,而后通过谈话的切入点层层递进地为学生解答疑难困惑,引导其走出心理误区,更好地面对生活与学习。
4.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具体做法有三点:一是,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中来,主动为班级发展献言献策,营造良好而热烈的班级环境。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给予他们展示的舞台。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并努力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出来,以此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如开办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等,让每个乐于展示的同学参与,并鼓励同学们互相学习与探讨。三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网络环境影响着每一个人,尤其是身心发育未完全的小学生更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平台,学习网络上积极的、正面的内容,摒弃负面、消极的内容,利用网络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与价值观,以此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
作者:穆景彩 单位:石家庄市裕华路小学
参考文献:
[1]荣树云.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质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J].教育科学研究,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