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15 11:13: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

篇1

引言

宫殿建筑作为中西方传统建筑的主流之一,象征着帝王至高无上的君权,无论是建筑形式还是建筑色彩及装饰必然是以伟壮、华丽而造,才能显示出天威君浩。而中西方宫廷建筑虽然相隔千里,风格迥异,但在思想上都是体现了统治者的主流意志,贯穿着当时社会的等级思想。因此,通过宫廷建筑,可以看出中国是以儒家礼制文化为主,建筑色彩、装饰展示出等级森严,体系严密的特征,并在象征文化作用下则使得宫廷建筑色彩流露出阴阳五行、风水八卦、天人合一的特点。而西方宫廷建筑则以古典主义为主导,强调逻辑、崇拜理性,建筑色彩、装饰反映出君权的控制性与统治者追求浪漫的艺术气息。

一、中国宫廷建筑色彩与装饰所表达的文化情感――以中国故宫为例

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公元1406年),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它的外观色调主要是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砖墙、白色的石底座饰、再加以金碧辉煌的彩绘。而故宫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色彩呢?这就要追溯于秦汉时期的五行色彩学说,五行色彩学认为衍生出大自然的五要素:金、木、水、火、土,分别由五种颜色象征。其中,白色代表金,青色代表木,黑色代表水,红色代表火,而黄色则代表了土。

故宫选用黄色的琉璃瓦,是因为黄色是土地的颜色也是日光的颜色,代表了中央之色、皇权、等级、秩序和至高无上。在五行色彩学说中,五色正好与五行和五方位相配,而土刚好居中,故黄色为中央正色。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认为,黄土生万物,滋养众生,为五行之根本,位居中央,统领其他四行,所以土的代表色黄色自然就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然而黄色还是和合之色,它不极端,不像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易经》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惕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1]所以黄色自古以来就当作居中的正统颜色,为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被认为是最美的颜色。此种意义符合儒家文化中所强调的中庸之道。而在封建儒学等级制度下也只有皇宫和皇帝才能使用黄色,其他贵族都不能擅自使用,百姓则更加无权使用黄色。

故宫为什么用红墙?红色,这个饱满的色彩传达了热烈之感和敬畏之情,被认定为人类所运用的最古老的颜色。而在中国古代,红色也有着至尊至贵的地位。选用红墙黄瓦,是根据阴阳五行中相生的原理,我们知道土乃五色之主,位居中央。那么谁可以生土呢?火可以生土,火烧了木材变成灰,灰就是土。选用红墙,代表了相生,而不是相克,这样才能让皇权轰轰烈烈、红红火火。所以红墙是生命蓬勃、国运亨通、天地运转合为一体的象征,在故宫里展现了庄重、神圣的意义。

故宫的白色石底座饰也很有考究。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白色与黑色代表了一阳一阴,被视为万物万事的力量之源泉。其中,白色被称之为“阳色”,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具有强烈的中国封建等级制度思想的建筑,故宫这一代表建筑,白色绝对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颜色。在故宫的白色布局中,宫殿的基座、栏杆选用了坚固而纯洁的汉白玉,与地面铺设的青砖一起平衡了故宫艳丽的色彩。然而白色还代表了至上、纯洁、希望和崇高思想,这无疑更加体现了故宫的社会地位。

从故宫的建筑色彩中不难看出中国宫廷建筑色彩是以一种色彩为主,其余少数几种色彩并用,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礼制文化是紧密结合起来的,选用的都是被认为高贵、至上的色彩,有着严谨的社会等级制度、被用来分尊卑、别贵贱,色彩已经被伦理化了。而故宫内部的装饰程度和装饰内容也都受到“礼制”的严格限制[2]。用色以黄色为最显贵,其次为红、绿,因此故宫的色调基本都是一致。装饰图案为了显示皇帝的神秘力量和皇权至上的文化情感,只能选用龙、凤等属于天子的图腾。以至于故宫的装饰色彩给人一种雍容华贵、至高无上的气魄。

二、西方宫廷建筑色彩与装饰所表达的文化情感――以法国凡尔赛宫为例

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的凡尔赛镇。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开始建宫,历时28年落成。1682年至1789年是法国的王宫,是欧洲最宏大、最豪华的皇宫,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凡尔赛宫是法国早期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建筑造型严谨,应用了古典柱式,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然而它多彩奢华的内部装饰则是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兴起,出于法国政治上的需要,宫廷建筑在建筑史上逐渐代替宗教建筑开始占有主导地位。宫廷在全国一切方面都建立了严密的统治,一切的存在,首要的任务都是荣耀君主[3]。表现在建筑艺术上的主要特征为崇拜古罗马风格,推崇理性。凡尔赛宫的外观色彩主要以红、黄、青砖为主,加以金色装饰点缀,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却没有故宫的外观色彩那样划分了严谨的色彩等级。从17世纪末到l8世纪初,由于法国体制逐渐露出危机,外战失利导致经济下跌,没落的贵族们为了寻求心理的平衡开始纸醉金迷、安逸享乐的生活。凡尔赛宫内部由此变得金漆彩绘、镶金绕银。墙壁上满是以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历史为题材的壁画,百彩竞艳。拱顶以巨幅油画为主,地面以各种颜色的大理石铺成,色彩斑斓、平滑透明,给人以富丽奇巧、华美铺张的感觉,这或许也与法国人追求浪漫天性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凡尔赛宫内部色彩装饰富于的艺术魅力还有内壁的装饰多以太阳为主题,因为太阳是路易十四的象征,这点充分的表现了君权的绝对性和永恒性。

三、故宫与凡尔赛宫的建筑色彩与装饰对比总结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中西方文化背景上的根本不同,使得故宫与凡尔赛宫这两个相近意义的皇宫,却使用着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中西方宫廷建筑色彩与装饰所表达的文化情感既大相径庭,又有共通之处。中国宫廷建筑色彩与装饰和中国的政治体制、文化体系是紧密结合起来的,色彩装饰已经被象征化、风水化、伦理化了,被用来分尊卑、别贵贱,以此划分社会等级。因而在漫长的社会中这种固守的等级体制缺乏变化,这就使得中国宫廷建筑的色彩装饰虽然丰富多彩,但又显得是较为单一的模式。而西方宫廷建筑色彩与装饰中一般没有这种现象,因西方国家处于多元变化的社会文化中,所以宫廷建筑色彩与装饰呈现出变幻多端、异彩纷呈的特点,也更趋向于理性化,追求自由的艺术个性。在这点上,中国宫廷建筑感性因素就较多,在儒学礼制的教条下,色彩多被禁锢与等级制度之中。

而从欣赏中西方文化的角度上看中西方宫廷建筑色彩装饰,故宫同凡尔赛官一样庄严而伟大、雄壮而美丽,都突出了君权至上的政治观念和统治欲望,并使中西方整个社会有着自己的君民秩序和建筑文化。(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2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

xx年7月1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的天气晴朗,秋高气爽,便来到故宫。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城墙四角各耸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激进和独特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故宫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澎湃,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示出不同凡响的高尚地位。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下午俩点我有来到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北海公园。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垂柳依依、亭台楼阁、层层叠石、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园内亭台新颖,游廊曲折,富有浓厚的幻想的意境。

北海公园主要的景点有:琼华岛、永安桥、永安寺、善因殿、昆仑石、万福楼、静心斋、白塔…这些景点齐集了北海与众不同的特点。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北海公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接着又来到闻名响耳的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外部空间构成和商店内部环境给人以美感;建筑景观特点独特;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栉次鳞比到处富丽堂皇,流光溢彩尽显泱泱大气,逛不够的商场,看不够的美景,数不清的游人,顾不及的变化。乡村一个最耀眼的平台,展示了物华天宝的精致商品,乡村一个人气指数最高的商业中心,弘扬着中国传统的和现代的商业文化。

xx年7月15日 星期四 晴

来到清代的皇家花园—颐和园。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自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玉带桥。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保守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

接着又来到圆明园,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本资料来源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xx年7月16日 星期五 阴

篇3

实习时间:2011年7月1318日

实习地点:北京

实习内容: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来北京的第一天,对于历来没有来过北京的心里是万分激动。下午我便去了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

2011年7月1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的天气晴朗,秋高气爽,便来到故宫。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城墙四角各耸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激进和独特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故宫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澎湃,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示出不同凡响的高尚地位。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下午俩点我有来到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北海公园。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垂柳依依、亭台楼阁、层层叠石、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园内亭台新颖,游廊曲折,富有浓厚的幻想的意境。

北海公园主要的景点有:琼华岛、永安桥、永安寺、善因殿、昆仑石、万福楼、静心斋、白塔…这些景点齐集了北海与众不同的特点。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篇4

建筑的英文是Architecture,这个单词是由Archi和tecture组合而成。这两个单词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哲学和技术,说明建筑是最高技术与哲学的综合。如美国建筑师路易·康所说,每一个建筑都有它的精神灵魂。

一、中外建筑的结构差异

在欧洲文明发展史上的两河流域,由于当地缺少优质石料而粘土资源丰富,导致砖结构的发展。砖的使用又促使叠涩式和辐射形的拱券和穹窿结构出现,这就是巴比伦建筑的结构特点,。古希腊由于当地石料丰富,创造了石梁柱结构体系,形成灿烂的古希腊建筑。像加特农神庙等建筑的立体面上,常投以柱廊。柱式和柱廊的设立是为了换一种抽象的方式去表现人类的曲线美。

而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特征便是以“框架式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就是先用粗壮的木柱构成房屋的大致结构框架,使得主要木梁可以支撑整个房屋的重量,然后再用不同的木柱一步步搭建。因为主要的木梁承载了房屋的重量,所以四周的墙壁不会受到很大的压力。中国建筑是世界上最早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其原因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处于黄河中游地区,这里是以黄土高原的黄土为材料而创造的夯土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木构架的。

二、中外建筑的文化差异

外国古代代表性建筑主要是宫殿、陵墓、庙宇、教堂,这些都通常是形而上的精神要求。古代人知识未开,他们把未知的苍茫宇宙、世间万物理解为神力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塑造上常把空间处理得幽暗、神秘,气氛压抑、威严,外观圣洁、庄重。体现出让宗教主宰人们灵魂的设计意图以及对于神灵敬畏崇拜的精神内涵。

同样在现代西方建筑中,例如圣家族大教堂,它作为新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代表,闻名于世。它依旧以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雕塑、壁画等为特点。其内部以修长的束柱来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其设计者高迪,将教堂的三个立面分别以隐喻的手法象征耶稣一生的三个阶段:诞生、受难与复活,并将教堂原有的方塔改为圆塔而且增加到18个,分别表耶稣的12个信徒、4个传教士和圣母玛利亚,而中央最高的一个塔尖象征着耶稣本人。不仅是塔尖的数目具有一定的含义。高迪通过隐喻和装饰把教堂的纪念性推到顶峰。像这样的高直建筑,其异乎寻常的比例和高耸挺拔,都给人强烈向上感,似乎要把膜拜上帝的灵魂带进天堂,体现了人们对于宗教神权无限向往的精神内涵。

中国故宫是典型的院落式组合建筑群,外形方正、街道平直,是按一定规划建造的。其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文化,是以皇帝、皇宫、皇权为核心的帝王文化、皇家文化,或者说是宫廷文化,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并沿着这条中轴线依次按照皇权、地位、作用等来排列建筑。故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极强的封建性,建筑又是皇权的象征之一,于是在开间形式、屋顶、颜色、平面柱网都有很森严的等级制度。

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在于讲究人伦次序,注重现实人生,淡化了,它始终都要灌输现世精神,体现儒家思想,是一种传统的,重视人的群体生命意识。就像梁思成先生所说的:中国的任何一处建筑就像手中画卷,必须组建展开,慢慢体味,不可能同时看全。

三、中外建筑的风格差异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希腊人高度的建筑才能和大量的建筑活动,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希腊建筑不以宏大雄伟取胜,而以端庄、典雅、匀称、秀美见长。欧洲建筑作为西方建筑的杰出代表,它体现了对雕刻式建筑的追崇,但欧洲建筑并不只有结构美,还有立体美学建筑。以圣家族大教堂作为代表的西方建筑,最明显的特点便是石材筑成,所以,在西方古建筑中色彩的运用就比较单一,基本都是石材本身的固有色。另外,不得一说的便是其拱券技术,这项技术从罗马建筑开始为之后的哥特式教堂,清真寺等建筑都有着至深的影响,它为实现开敞的室内空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同样,以故宫作为代表的中国建筑,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善用色彩。鸟瞰整个故宫宫殿,第一感觉便是色彩浓重,金碧辉煌。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经久耐用,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以后有用朱红色装饰柱子、梁架。尤其是在皇宫,寺庙,多用黄色,红色,明黄色的琉璃瓦只有皇宫和寺庙才能使用。

四、结语

中西方建筑由于在文化、地理位置上的不同,导致两者有巨大的差异。中国文化注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视科学与宗教,所以,圣家族大教堂和故宫两者尽管都有宏伟感,但两者的本质完全不同,一个是对宗教,对耶稣的崇高之情;一个是皇权至高无上的统治情怀。再者,西方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不断利用科学的理念进行分析演进,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顶技术;从哥特式建筑的尖券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彼得大教堂,都发扬了西方人勇于专研、创新的精神。中国的建筑是相对保守的,据文献资料记载,中国木建筑的相识和所用的材料三千年不变,这与中国封建社会经历的时间较长,同时也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盛产木材有一定的关系。中西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所蕴含的建筑特色,艺术形式以及人文理念等差异,都能从中西方遗留下来的历代建筑物反映出来。但作为一名现代人,能深切的感受到这些古代建筑深厚的艺术价值,是人类建筑史上一笔珍贵的财富,影响着每一位前去瞻仰的游客,为历代后人所适用。

参考文献:

[1]金雅庆.中外建筑艺术赏析.《大家》2010年第6期

[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三联书店出版社.2011

篇5

实习地点:北京

实习内容: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来北京的第一天,对于从来没有来过北京的我心里是万分激动。下午我们便去了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的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我们便来到了故宫。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城墙四角各矗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故宫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下午俩点我们有来到了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的北海公园。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垂柳依依、亭台楼阁、层层叠石、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富有浓厚的幻想的意境。

北海公园主要的景点有:琼华岛、永安桥、永安寺、善因殿、昆仑石、万福楼、静心斋、白塔、、、、、、这些景点齐集了北海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北海公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接着又来到了闻名响耳的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外部空间构成和商店内部环境给人以美感;建筑景观特点独特; 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栉次鳞比到处富丽堂皇,流光溢彩尽显泱泱大气,逛不够的商场,看不够的美景,数不清的游人,顾不及的变化。它是城市一个最耀眼的平台,展示了物华天宝的精致商品,它是城市一个人气指数最高的商业中心,弘扬着中国传统的和现代的商业文化。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晴

我们来到了清代的皇家花园——颐和园。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

布的小径相连接。

接着又来到圆明园,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阴

篇6

一、沈阳故宫古建筑琉璃构件概况

琉璃,又称流离,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装饰构件,也是用于艺术装饰的一种釉陶器,通常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琉璃的主要成分为SiO2(二氧化硅),与普通砖瓦相比,琉璃砖瓦在工艺上经过釉烧,釉料里添加的不同矿物质使琉璃呈现出多种色彩,从而使琉璃构件光彩夺目,与众不同。琉璃不但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而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可以极大地改变传统建筑的外观形态,因此在封建社会被统治阶级所专有。不同颜色琉璃瓦组成屋面的剪边或聚锦做法,还可制作雕塑形的装饰构件如琉璃的吻兽、走兽、仙人等。

沈阳故宫是后金政权使用琉璃瓦材料的第二座宫殿建筑群。除了辽阳东京城八角殿遗址中发现过黄绿两色琉璃瓦外,赫图阿拉城、界藩城、萨尔浒城的宫室建筑都是青砖房,甚至是草房。在当时战乱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候,能够使用琉璃瓦和烧窑世家传人侯振举归服努尔哈赤有关,承造盛京皇宫陵寝,烧造琉璃砖瓦的业绩是与侯氏分不开的。位于海城县缸窑岭的黄瓦窑是原籍山西的侯振举经营的皇家官窑,他及其子孙为辽阳东城八角殿和沈阳故宫的建设提供了优质的琉璃瓦。考古发掘证明,黄瓦窑烧造品种丰富、样式繁多、色彩斑斓,是当时东北地区十分重要的窑厂。

二、沈阳故宫琉璃构件种类及特点

(一)琉璃瓦屋面

沈阳故宫建筑中主要建筑均使用琉璃瓦屋面,由于有了山西烧窑世家侯氏在海城黄瓦窑的经营,使沈阳故宫建筑得以大量采用琉璃瓦。但沈阳故宫的琉璃瓦屋面却不同于北京故宫的琉璃瓦屋面,它的特点也是满族与汉族建筑的不同之处。

1.黄琉璃绿剪边

沈阳故宫绝大部分的琉璃瓦屋面是黄琉璃绿剪边。这种剪边做法是在屋顶周围用绿琉璃镶边,中间铺黄琉璃瓦。在清代规定,亲王、贝勒、郡王只能用绿色琉璃或绿剪边,只有皇宫和庙宇才能用黄色琉璃瓦或黄剪边。这种做法在关内宫殿建筑中是少见的,属于地方做法。

2.满堂黄

除了黄琉璃瓦绿剪边外,在乾隆年间加建的太庙群采用了满堂黄琉璃瓦。太庙组群共有六座建筑物:正殿、东西配殿、东西耳房和大门。太庙是清皇室的家庙,属于奉祀祖先之所。而满族先祖的祭祀本是家祭和堂祭,作为祭奠皇帝先祖的家庙,它的地位是很高的。但由于用地的限制,无法建造体量较大的建筑群,除了在屋顶形式上采用较高等级的歇山顶外,在琉璃颜色上也给予区别,使用汉族礼制中等级最高的黄琉璃瓦来提高太庙的等级。

3.黑琉璃绿剪边

文溯阁的琉璃瓦屋面又不同于前两种。作为藏书之地,防火是很重要的一项功能要求。故采用了色泽凝重清雅的黑琉璃瓦绿剪边的冷色调作为装饰的主色。其琉璃色彩做法与北京的文渊阁、宁波天一阁相同。

(二)琉璃饰件

1.脊饰

脊饰在琉璃艺术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建筑功能与艺术的结合体,反映着时代风格、审美情趣及工艺水平。沈阳故宫建筑琉璃构件的应用部位主要是屋顶、墙檐、墀头上,琉璃饰物包括屋脊上的鸱吻等。

沈阳故宫的琉璃脊饰,有龙尾高卷的正吻,昂头瞪目的垂兽,有穿梭于云海的神龙、展翅飞舞的凤凰、盛开的牡丹等题材的脊筒、博风(板)等建筑构件。

崇政殿正脊、垂脊、博风(板)等构件以黄色为地,上面的行龙、宝珠、瑞草等浮雕纹饰用绿色或蓝色,对比鲜明,主体图案醒目。山尖加饰的琉璃悬鱼也用黄加绿、蓝色,上部圆形,内浮雕螭龙,下为如意状花饰,使灰色的山面增添了鲜艳祥和的气息。台上五宫正脊、鸱吻、戗脊、垂兽等琉璃构件同崇政殿风格相近,但具体纹饰略有区别。如正脊不仅有行龙宝珠,还有凤凰、宝相花等图案;垂脊除清宁宫饰龙纹,其他四宫均与正脊相同,戗脊琉璃方砖都作含苞待放的荷花浮雕,悬鱼也以花卉为主图。虽然琉璃件的颜色仍是以黄绿相配为主,但和前朝殿阙相比,诸宫更多几分生活气息。从外观整体面貌上来看,这里要比前朝殿宇简单朴素得多。

另外西路文溯阁各条屋脊的雕刻装饰也与五行之说有关,由于每条脊部都位于建筑的最上方,因而文溯阁的各条屋脊都采用了海水流云的琉璃雕刻构件,包括正脊两侧的吻兽及戗脊前的套兽等古建筑常用的兽状构件装饰,也都被云头状的琉璃构件所代替,用以象征水从天降、居高临下、以水压火。

2.琉璃正吻

正吻,也叫鸱尾,原本是正脊、垂脊的交叉节点,由于所处地位的显要,把它做成鸱尾的形象,而且糅进了“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的神话传说,寄托着“厌火祥”的深切意愿。后来鸱尾逐渐演变为鸱吻,最后定为龙吻。这个龙吻同样蕴含着龙能降雨、消灾的寓意,即使龙吻背上的剑把那样小小的配件也被赋予一定的内涵,被描述成是为了防止脊龙的逃遁而特地用剑把插入龙身把它镇住。

沈阳故宫屋顶的琉璃瓦饰颇具特色。在这些不同凡响的脊兽、仙人、走兽、勾头、瓦当、鞑人、宝刹之中,最有特点的当数体量巨大、体态优美、构思巧妙的螭凤琉璃正吻。每个正吻由一螭首与一凤头相背组合成一体。正脊两端的两个螭首相对张口结舌,共同叼住正脊,背兽被塑成风头朝外眺望。一螭一凤二者巧妙合一,粗长的尾翼高高卷成环状,很难分辨是螭身还是凤尾,又似展开的凤翅。龙凤呈祥,阴阳相融,造型雄壮而吉顺。更为锦上添花之处,是在一般正吻的剑把部位塑造了一只叠于云卷造型琉璃件之上的风火轮。在正脊两端对称的正吻上,两个风火轮的中心分别镂空雕饰着“日”、“月”二字。它不仅在构图上为整个正吻造型起着重要的均衡作用,而且具有深刻的寓意:象征着皇帝权势恢弘如宇,手托日月,一统天下;又象征着满人信誓旦旦,拆散“明”廷、入主中原的决心。

这种特殊造型的正吻,作为满人自励的标志,被大量地用在沈阳故宫,以及沈阳和新宾的皇陵之中。早期建筑的正吻是黄绿夹杂,色彩的排列顺序也不是很规律;晚期以后建筑的正吻都是黄色。这些微妙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早期满族文化在用色上鲜艳、纷繁、大胆、奔放的特色。

3.垂兽、戗兽、合角吻和望兽

垂兽位于垂脊的中部、跑兽之后,是垂脊由高变低的过渡构件。沈阳故宫尖山式硬山琉璃瓦屋面建筑的垂兽造型从早期的崇政殿到后期的太庙、崇谟阁,再到规范清式做法,经历了一个明显的演变过程。首先是兽嘴,兽的上唇由明显的明朝印记即长且向上端卷曲,逐渐过渡到清式的上唇短且平直;其次脖子逐渐缩短,标志明朝琉璃印记的鱼鳞逐渐消失;再次兽角由早期的类似羊角向后卷曲逐渐过渡到清式的鹿角向前张,发短且朝前上发展为清式的朝后稍上,火焰为开始一股继而分为三股发展为清式的一股,且由开始的横穿龙发展到清式的和龙发平行;胡须则是由早期的有胡须且飘动性不强到后期取消;脖子逐渐变短;面目表情逐渐变祥和(早期垂兽嘴大张、瞪眼,口中无卷毛。清式则闭嘴较严、口中有卷毛);早期垂兽的颜色为五彩琉璃,清式为黄色。

围脊四周的每个合角吻(在沈阳故宫内围脊四周均为合角吻,兽口均朝内,故无合角兽)由一个螭首与一凤尾组合成一体。凤凰楼的合角吻明显口大张、眼圆瞪、犄角树立,后期的则眼睛稍闭、犄角后摆贴于头上、神情变得祥和。和清式做法明显区别的还有,合角吻无剑把,体积较清式夸张,颜色都是黄色。

三个时期戗兽的变化也基本体现戗兽从明代到清代的变化规律。一是早期建筑上的戗兽为五彩琉璃烧制,有很明显的孔雀蓝,到后期则为通体黄色;二是兽角逐渐倒下;三是兽嘴合上,早期的戗兽有明显的胡须,后期胡须消失,却加了早期戗兽没有的嘴毛;四是早期戗兽所具有的火焰到后期消失,到乾隆时期建造的太庙上,戗兽甚至出现了龙爪。

望兽的造型在沈阳故宫中没有传承性,因为仅在东路建筑十王亭上出观了较为原始的脊饰望兽和清式做法区别明显:首先是兽嘴大张,兽的上唇有明显的的明朝印记即长且向上端卷曲,清式的上唇短且平直;其次脖子逐渐缩短,标志明朝琉璃印记的鱼鳍鳞逐渐消失;再次兽角似羊角向后卷,清式的望兽为鹿角向前张;沈阳故宫的望兽发短且朝前上,清式为朝后稍上;沈阳故宫望兽的火焰为开始一股继而分为三股,发展为清式的一股且横穿龙发;胡须则是由早期的有且飘动性不强,发展到后期消失。

4.仙人走兽

仙人走兽分布在垂脊或戗脊的端部。明清宫殿建筑屋脊上的走兽比较固定,据《大清会典》记载,共有十个仙人立兽,其中最前面的是骑凤仙人,其后为龙、凤、狮子、獬豸、天马、海马、狻猊、斗牛、狎鱼、行什,根据建筑等级的高低摆放。沈阳故宫近年来的修缮中,走兽往往被换成新的,并按照清式的走兽顺序摆放,排列位置经过人为调整,从年代特点到造型及色彩都和老构件相差很大,这给研究造成很大的难度。

从现状来看,沈阳故宫现有的走兽类型为骑凤仙人、龙、凤、狮子、狻猊、海马、天马、斗牛、猪、羊等。在传统的十种走兽中没有出现狎鱼和行什。沈阳故宫的龙、凤、狮子、狻猊、海马、天马、斗牛基本和清式相同或根本就是按照清式做法去烧制和排列的。早期建筑垂脊上的仙人走兽与汉族做法也有所不同:在颜色上,琉璃饰件多用黄、绿两色;在数量上,仙人之后的走兽采用单数,在次要建筑(如十王亭、台上四厢房宫室等)屋顶仅用走兽而无仙人;在造型上,出现了狗、羊等动物,可能与满人长期的射猎生活有关。

5.摩羯

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在大政殿和十王亭屋顶角部檐下挑出的斜椽椽头上,都装有藏族喇嘛教建筑中称为“摩羯”的翼角兽饰件。据传,古代印度人在海上行船,常常遇上一种怪兽而失事。人们认为它力大无比,并把这种海怪想象成长着象鼻、鳄鱼尾巴、身上有鳞、下巴上长着胡须。它常常被装饰在喇嘛教建筑屋檐角上的飞椽椽头上用来避邪。沈阳故宫建筑中也承袭了这一做法,是因为当时满人从蒙古族那里间接地受到了藏传佛教的影响,使得沈阳故宫建筑在许多方面融入了喇嘛教的建筑特点。这种被称为“摩羯”的饰物,甚至出现在当时所建的沈阳市内的非藏传佛教寺庙――慈恩寺的宝殿屋檐下面。

6.大政殿琉璃宝顶

大政殿是沈阳故宫的主要建筑之一,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屋面覆以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八条垂脊拱卫着高大的五彩琉璃宝顶,使大政殿更显华丽。宝顶是攒尖式建筑不可缺少的构件。一般由顶座、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上枋、顶珠七部分组成。而大政殿的宝顶却远远地超出了七层,由十三层构件精心地雕饰组成一个立体效果极佳、装饰性强、凸凹变化大、色彩运用广的宝顶。它是由黄绿筒瓦相间竖立形成一圆形顶座;其上一绿色覆盆,覆盆表面塑以如意纹,并在八个方向等距设拱形壶门,门边饰以黄色;覆盆之上为凸出覆箍顶部、雕刻细腻的莲瓣式地盘,地盘通身挂以黄釉并刻仰莲二层,各层莲瓣相互错开,形如盛开的莲花;地盘上为圆柱体素面黄色束腰;束腰上为绿色腰盘,腰盘中间凹进形成须弥座式,其上、下枋塑几何纹饰;腰盘上仍为圆柱体黄色素面束腰;束腰之上是宝顶的核心部位,塑造了一个巨大的宝珠,宝珠以黄色为地,上塑二龙戏珠图案,龙为蓝色行龙,背部塑以白色的鳍;在龙头、龙尾、龙腰部位的四个方位塑有四个脸为蓝色、角为白色、面目狰狞的兽面;龙身缠绕橘黄色火焰与火焰珠相呼应,并有白绿色祥云缭绕其间;宝珠是宝顶的核心,它塑造之精美、色彩配制之协调,可谓清初琉璃制品之佳品;宝珠之上为黄色素面圆柱体束腰,束腰上托黄色仰莲式的上腰盘,其上为黄色束腰;束腰之上为天盘,天盘做成大莲花宝座,座上为二层火焰宝珠,下层宝珠之火焰分成小束向上飘舞,上层火焰由八束收为四束最后归为一束,宝珠以黄色为地塑的蓝色镶白边之火焰,火焰徐徐向上直至中天;在殿顶的八条垂脊上,分别各有一琉璃烧制的蒙古武士,形象凶悍威武,双手执铁链系于宝顶之上,象征“八方归一”,增加了整个建筑的雄伟之感。

相轮、宝瓶、宝珠乃佛教神圣之物,在佛教建筑中多用做塔刹构件。沈阳故宫建筑中把佛教艺术式样和谐地结合在满族民族风格之中,运用在皇家宫殿建筑上,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不仅增加了殿宇雄伟壮观的气氛,还获得了丰富统一的艺术效果。整个宝顶无论在琉璃的烧造上,装饰的雕塑上还是形体的变化上,均表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其精美独特的风格是国内仅有的艺术珍品。

7.五彩琉璃墀头

琉璃艺术在沈阳故宫不仅仅表现在大政殿的宝顶上,如大清门、崇政殿及其两侧的左右翊门的琉璃墀头也别具特色。墀头也叫上身,是硬山建筑所特有的称谓,属于硬山建筑两山墙的两端,腰线之上、盘头以下的墙体。一般墀头由青砖砌筑,或用青砖雕刻纹饰组成,而用琉璃装饰墀头在清初的建筑中极为少见。

大清门、崇政殿及其左右翊门均为硬山式建筑,在山墙的两端均采用了高浮雕的手法,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龙、凤、狮子、鹿等象征权力和寓意吉祥的图案,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琉璃墀头。大清门、崇政殿及左右翊门的琉璃墀头构造上基本一致,均由三、四层须弥座形式组成,但从色彩,雕塑手法及动物的形态上又各有千秋。

大清门的琉璃墀头是由仰覆莲叠架构成竖向的四层须弥座,在每层束腰部位雕塑了各种动物,角上用玛瑙柱将束腰相互隔开,形成左、中、右三部分流光溢彩的琉璃装怖面。墀头最下层用蓝色琉璃砖与青砖隔开,在色彩上做一过渡,其上用黄色琉璃构成须弥座最底层的圭角;圭角之上为蓝色的下枋,枋上为蓝色覆莲下枭,其上是凹进的束腰;束腰塑身绕火焰的雄狮;束腰底着黄色,雄狮身为蓝色,发为绿色,缕缕发丝向后飘拂,身躯圆浑有力,后腰弓起,四爪着地,后尾翘起做前进状;雄狮前下方为绿色绣球,其上绕以橘黄色飘带;束腰上为仰莲上枭,其上用黄色混砖与第二层须弥座隔开。第二层束腰为高浮雕的升、降龙,正面为升龙,两侧为降龙,下部雕有高高凸起的绿色镶白边的海水与高耸挺拔的蓝色镶白边的江崖;正面的升龙屈身跃出水面,张牙舞爪,面向明间;侧面降龙犹如从天而降并扭头向上,伸爪欲抓火焰。第三层须弥座上塑二鹿,一低头觅草、一昂头四望。第四层的束腰上塑白色飞翔的仙鹤。从整座琉璃墀头来看,黄、白、蓝、绿相间点缀,雄狮、升降龙、梅花鹿、仙鹤各具姿态,犹如一幅珍禽异兽的写生图。

崇政殿的墀头与大清门相比,虽仍为竖向四层须弥座,但构图上却发生了变化。第一层束腰中雕塑了身绕红色火焰的蓝色麒麟,它前蹄高抬欲向前奔走,其前为高山峻岭,上有火焰缭绕,麒麟欲行又止扭头外望。第二层束腰之中的龙正与大清门的相反,正面为降龙,两侧为升龙,下部是海水江崖,海水波涛汹涌,撞击陡峭的山峰,降龙由天而降扭颈昂头,做戏珠状,龙身为黄色,鳍为白色,发与尾为绿色,地为深蓝色,更加突出了龙的形象。

崇政殿的墀头采用了至尊至贵的深蓝色地黄色的龙,而大清门却采用了黄地蓝龙,二龙可明显看出等级之分,崇政殿为正殿,皇帝上朝之殿,是为最高等级;大清门作为正殿之门必然要逊色一筹。

8.琉璃门罩

西路文溯阁两山设置有装饰用的券门。我国传统硬山建筑通常不在两侧山墙上增添门窗装饰,但文溯阁可能是考虑到建筑的整体艺术效果,除了两山墙的博风及挑檐石利用绿琉璃装饰外,在文溯阁一层出檐部分的山墙两侧还分别开设了精巧的券门,以增加建筑主体的透视层次。券门上端饰有琉璃垂花门罩,门罩按照木结构的方式由绿琉璃构件组成,单层檐、庑殿顶,琉璃屋脊上通体为祥云图案的浮雕门罩,檐下置有六攒琉璃斗拱,额枋及垫板的画池内饰有琉璃彩绘,图案包括“白马负书”、游龙、海水及花卉等。画池间的立框上书篆书“万寿无疆”四字琉璃浮雕,门罩两侧设琉璃垂莲柱。整个门罩玲珑剔透,与山尖绿色排山勾滴瓦、博风砖等互相呼应,为单调的山墙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

三、沈阳故宫琉璃构件体现的民族融合特征

盛京宫殿建筑大量使用了上述琉璃构件,其中屋面的黄琉璃瓦绿剪边、构件中的螭风琉璃正吻、大政殿宝顶、仙人走兽带有较为明显的满族特色,但是由于满族原为游牧民族,多居住在帐篷、林间木屋等处,对于建筑尤其是宫殿建筑接触很少,所以在修建宫殿的时候,不仅大量采用汉族建筑的传统形式,还在其中加入了满、蒙、藏等民族的元素,这一点在琉璃构件上也有所体现。

(一)对传统琉璃构件烧造技术的继承

黄瓦窑因属山西侯氏掌管烧造,基本继承了中原地区的传统烧造技术,这一点体现在沈阳故宫大多数的琉璃构件上,传统琉璃的使用,保证了建筑群风格的整齐划一和庄重典雅。

(二)对满族民族文化的淬炼

沈阳故宫的最初修建源于迁都,在此之前,后金政权已经多次迁都并营建宫殿,但琉璃构件的烧造和使用是随着汉化程度的加深而逐步使用并增多的。在汉族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满族人开始有意识地将本民族的信仰及生活元素加入到建筑之中,以达到符合自身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的目的,黄琉璃瓦绿剪边、螭凤琉璃正吻、大政殿琉璃宝顶、五彩琉璃墀头等都具有典型的满族特征。

(三)对蒙、藏民族文化的吸收

满族人最早信奉原始宗教萨满教,崇信万物有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战争,满汉、满蒙民族之间不断互相融合,尤其是满蒙之间的结盟和通婚,促进了信仰的变化,努尔哈赤时期开始在子侄之中推行满蒙联姻,皇太极时期后宫五位有封号的福晋均为蒙古族,蒙古族信奉喇嘛教,因此在沈阳故宫建筑中也大量使用了喇嘛教及蒙藏两民族的元素,在琉璃构件的使用上,尤为典型的就是大政殿和十王亭屋顶角部檐下挑出的斜椽椽头上的“摩羯”,以及大政殿的帐殿式琉璃屋顶。

琉璃构件造型的改变从技术上讲是发展的趋势,是明后期向清中期发展的一个剪影。从意识形态上也反映了汉文化被满族人全面吸收的一个过程,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与明朝长期开战,满族对汉族文化的吸收、借鉴较少;反映在装饰上,则满族自身的特点浓厚,对蒙古及藏传喇嘛教建筑装饰的吸取较多。乾隆时期已完全接受了汉文化,琉璃的装饰风格,在尊重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已经与关内同时期同类建筑基本相同了。

四、结语

清初盛京宫殿建筑上的琉璃构件,从制作手法、造型风格均体现着当时琉璃制品的粗犷与写实。同时,清代琉璃制品的生产技术达到最高峰,无论色彩还是造型,各代无出其右,为中国古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增辉添色。

篇7

实习内容:

201*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来北京的第一天,对于从来没有来过北京的我心里是万分激动。下午我们便去了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

201*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的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我们便来到了故宫。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城墙四角各矗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故宫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下午俩点我们有来到了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的北海公园。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垂柳依依、亭台楼阁、层层叠石、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富有浓厚的幻想的意境。

北海公园主要的景点有:琼华岛、永安桥、永安寺、善因殿、昆仑石、万福楼、静心斋、白塔、、、、、、这些景点齐集了北海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北海公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接着又来到了闻名响耳的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外部空间构成和商店内部环境给人以美感;建筑景观特点独特; 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栉次鳞比到处富丽堂皇,流光溢彩尽显泱泱大气,逛不够的商场,看不够的美景,数不清的游人,顾不及的变化。它是城市一个最耀眼的平台,展示了物华天宝的精致商品,它是城市一个人气指数最高的商业中心,弘扬着中国传统的和现代的商业文化。

201*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晴

我们来到了清代的皇家花园——颐和园。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

接着又来到圆明园,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201*年10月16日 星期五 阴

篇8

我国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帝王为了满足其骄奢逸的生活和维护其统治的威严,往往大兴土木,营建各种宫室殿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建的阿房宫,就已达到惊人的规模。西汉初年修建的未央宫,宫城周围达8900米。汉高祖刘邦曾因见到这座宫殿建筑的奢华而动怒,主持这一工程规划的萧何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无以重威。”这说明统治阶级已经认识到,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也可以作为巩固其政权的一种工具。萧何的这个看法,使以后历代帝王更加重视都城和宫殿建筑。所以,秦汉以后,宫殿建筑始终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惜许多宫殿建筑都已成为遗迹。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首推北京的故宫。整个故宫规模宏大,极为壮观。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而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更是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 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当然,整个故宫建筑由于是为体现帝王的政治权力而服务的,因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严正而刻板的缺点,但是,从故宫建筑群的整个建筑艺术来说,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殊风格和杰出成就,是世界上优秀的建筑群之一。而这一杰作,从明代永乐年间创建后,五百余年中,不断重建、改建,动用的人力和物力是难以估计的,真可谓“穷天下之力奉一人”。 所以,这宏伟壮丽的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二、古典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网师园、拙政园等)

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之所以形成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从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地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因此,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相当可观。在刘敦桢的《苏州古典园林》一书中论述的古典园林就有十五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怡园、耦园、艺圃、环秀山庄、拥翠山庄、鹤园、畅园、壶园、残粒园、王洗马巷某宅庭院)其中,最为著名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和网师园,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江南其他地方和北方地区,至今也保存着一些著名的古典园林,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就是北京地区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我们欣赏古典园林艺术的角度来讲,下面的一些造园艺术手法,是应当特别加以指出的。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篇9

1、数字展馆:是集各种多媒体展览展示系统为一体的综合展示平台, 包括多种互动多媒体展示系统。

2、“信息化”:是指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利用、传播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所产生的各类信息,其中主要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着眼点在于信息本身。展览馆的信息化建设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体展览馆的信息化建设,主要着重点在于利用计算机,还包括展览馆建筑本身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是虚拟展览馆的建设,则完全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存在的展览馆。

(二)数字展馆的技术支持

数字展馆中使用的技术目前主要是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 技术,是将客观上存在的或并不存在的东西,运用计算机技术,在用户眼前生成一个虚拟的环境的技术。应运而生的有3D StudioMax、Virtual Reality Platform 等软件。

二、数字展馆信息化在现实中的应用

(一)故宫数字展馆信息化

故宫数字展馆信息化的进程可以看做是从实体博物馆向数字博物馆,再到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虚拟博物馆的发展,其体现在众多方面。例如故宫影像数据库的建立、宫殿数字模型的建立、以及在互联网平台为前提下多个app的研究开发等,都将故宫博物院更形象立体的展现在普罗大众的面前,让世界各地学者和游客都可以通过电脑在数字时空中任意漫游。1、故宫影像数据库的建立

此项建设是自1998年底开始至1999年8月底数据导入完成,该影像数据库保存了五万余张影像数据,这个系统在当时就提出并运用了数字影像色彩管理和多规格文件包等概念。此此故宫影像数据库的建立标志着故宫博物院院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信息管理电子化系统基本建成。

2、建立“数字故宫”的构想

2000年10月31日,中国故宫博物院和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在日本东京签订了《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合作协议书。于2001年7月16日故宫博物院国际互联网站正式开通。网站开通后涵盖了极其庞大的藏品数据库,在资料搜索部分,已经可以用关键词的方式搜到任意一件藏品的数字采集信息,并以图文展示的静态组合为主,还没有虚拟展示的信息。

故宫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将博物馆的数字化从构想变成了现实。明清宫殿8700余间,收藏文物近白万件的故宫,正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3、“虚拟紫禁城”的创建

2006年6月16日,IBM公司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启动“超越时空的紫禁城”项目。在这座虚拟的宫殿中,有建筑模型、文字介绍以及实景照片。虚拟紫禁城还有一套3D浏览模式。在游览模式中,通过鼠标拖拽,任意地浏览整个建筑的角角落落了。

“虚拟紫禁城”的创建,实现了博物馆的数字化到数字博物馆的转变。

4、“数字故宫”APP开发

APP的开发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为无法到场的观众提供更完善的数字服务。在2013年5月,故宫博物院推出了首个iPad App《胤?G美人图》,可以全方位360度互动观赏宫廷文物藏品、深度背景知识和高清大图。

在2014年6月,故宫博物院推出第二款iPad App《紫禁城祥瑞》,之后故宫博物院先后上线了《胤?G美人图》、《皇帝的一天》、《紫禁城祥瑞》、《韩熙载夜宴图》、《故宫陶瓷馆》和《清代皇帝服饰》等多款App。

在2014年7月,智能导览应用――掌上故宫正式上线。在2015年4月, 《故宫陶瓷馆》iPhone应用正式上线。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创新的交互设计的结合,为博物馆在藏品展示、导览、观众开发等方面开创了新的用户体验。

通过全方位的信息化手段,让故宫文化得以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5、故宫数字化的现状与成果

a文物影像数据库。运用数字影像管理系统完成影像加工到储存利用,操作方式有两种,一是将文物与建筑拍摄成精修数字影像,二是原胶片转换PED格式,在进行加工转换成TIFF格式精修数字影像。完成后进入“影像资源检索系统”。使无序的原始数字影像变成信息管理系统中有序的二次信息,方便管理系统后期的储存、检索、传递和使用。

b古建筑数据库。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古建筑测量的数据,研究了两种符合中国古建筑构件特点的三维模型构建方式。已先后完成了太和殿、太和门、神武门、慈宁宫和寿康宫院落五处古建筑的三维数据采集、加工和整理存储工作。大幅提高了古建筑测绘的工作效率。

c古建筑木构件树种数据库。开发工具使用的是ASP.NET+SQLSERVER。数据库的构建内容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单体建筑名称;②木构件名称、位置;③木材的显微构造特征、木材三切面照片;④木构件的树种、树种分布物理力学性质等。

d音频广播的数字化。故宫的数字化广播使用Meida Matrix媒体矩阵软件包。从2002年正式开播,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化播出,远程计算机实时监控,根据游客数量调节广播的音量。

故宫数字化是近年来传统数字展馆信息化的重要代表。而《印象莫奈―时光艺术展》则是国内兴起的新型的数字展馆商业模式。如果说故宫的全景虚拟漫游代表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那《印象莫奈展》所带动的数字展馆信息化是一种新型的商务市场模式。

(二)《新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

1、《新印象莫奈―时光印迹艺术展》的概况

“新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是2016年由深圳市小橙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独家引进的,通过多媒体感应技术,展出莫奈400多幅珍贵名作,让其作品不再作为单纯的艺术孤立存在,而将其一生以默剧的形式呈现出来。展览从莫奈不通人生阶段的经历出发,通过对莫奈不通人生阶段的成长来对艺术进行阐述。在展区之中主要分为了主题展馆,从莫奈大师的启蒙创作期,到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邂逅爱情,继而创立了印象派;从被排斥到炙手可热,最终成就了印象派的传奇。同时还有莫奈的系列名作,《睡莲》《日出?印象》《撑阳伞的卡米尔》等进行展出。

2、《新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的技术支持

该展览所使用的系统主要采用了光学显示系统以及3D软件,利用这些软件来合成出拥有强烈视觉效果。虚拟现实化技术主要应用了VR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交互控制技术,并且首创了交互式虚拟现实化技术。虚拟现实化技术,能够立体的、多角度的、逼真的为观众呈现出展览对象。同时给参观者带来刺激新鲜的视觉享受,让参观者在神秘的氛围中接受展览对象。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全新的美术信息化商务市场模式

在多媒体数字展厅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当中,各种新技术、新形式逐步为人们所认同,数字化的展厅具备了更大的信息内涵与吸引力,并且在深度挖掘展览陈列对象所蕴含的背景、意义,为观众带来视听等多维度娱乐的同时,也大大传播与提升了品牌的?r值。构成了全新的美术信息化商务市场模式。

4、《新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的社会影响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建筑艺术的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筑艺术本身就是艺术的结合体,将绘画、雕塑、工艺融为一体。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从古埃及大漠中的金字塔、罗马庞培城的斗兽场到中国的古长城,从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宽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敞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到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炫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无不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将建筑艺术的自身的建筑美让学生体会到,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建筑的本身,能从中体会到建筑对于人类的意义。不同地区的建筑、不同时代、不同的建筑、不同风格的建筑所带给我们的感受和无尽的遐想,在感悟历史的同时我们的思想也得到升华。因此,新课改教材中美术鉴赏以建筑为内容的课程有四课,在总共二十课的美术鉴赏教材中占了五分之一,可以称作新课改中的重头戏。

维克多•雨果在《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这样描绘中国的圆明园:“你可以去想象一个泥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做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壁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在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和恐孔雀。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建筑这座艺术的殿堂、美术鉴赏的重头戏我们应该将它怎样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呢?

建筑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段紧密结合的美术门类。体现为城乡建筑环境、各种类型房屋、陵墓、园林、建筑小品和某些纪念性建筑及其他建筑设施的总体和个别设计、风格、艺术价值,也指建筑作为一门艺术的形式和手法。建筑艺术主要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各门相关艺术的结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也通过合理的实用功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显示其艺术水平。建筑的造型主要是由几何形的线、面、体组成,除了其中包含的形式美法则给人以感官的愉快外,还可以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某种特定的具体内容,特别是纪念性建筑,往往都有特定的象征主题。以上的这些建筑知识是立体的、抽象的。如果用我们以往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手段:用课件将建筑的图片串联起来,通过讲解、欣赏图片将建筑的美和价值讲给学生听是很难是学生充分体会到的。地域的限制又使得我们无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在建筑艺术的教学上想达到很好的效果就很难。

在建筑艺术这个复杂、立体、多面、有着多层意义的艺术品面前。我认为应该让学生主动的去探寻建筑艺术的美,那么我们应该设定一个媒介,这个媒介能够吸引学生并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的去发现建筑的艺术之美。这个媒介我选择电影,电影很多的取景地都是古代建筑,通过电影游移的镜头对于建筑的艺术之美感受的更为深刻。例如有着奥斯卡多项殊荣的电影《末代皇帝》就将明清两代的宫廷建筑――故宫展现在我们面前。伴着David Byrne创作的具有中国特色音乐,故宫中最为重要的建筑――太和殿呈现在我们面前。直观的展现了这座宫殿中最为华丽的建筑样式,宫廷建筑历来是权力的象征,如果只是观看一些故宫的图片是无法深感到这份权利在那个时代的至高无上以及他对于不同身份的人的束缚与压迫的。故宫的美丽依旧但时代的不同,它所代表的意义就不同了。明清皇权的象征,时至今日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象征。

再如电影《绝代艳后》整部影片在法国凡尔赛宫实地取景,深刻的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古典建筑的理性美。如果凡尔赛宫的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那么它的内部陈设及装潢就更富于艺术魅力。影片的镜头随着片中角色所处的不同环境给我们讲述着凡尔赛宫的美丽。这样直观的感受不是只通过语言的形容和图片的观赏可以达到的。

篇11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99-01

城市作为一种文化积淀的实体,既记录了的城市文明建设的历程,又描摹了城市文明演进的方向。对它们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不仅关系到城市文化脉络的完整性,也关系到城市文化传统和独特魅力的延续和传承。

一、城市文化与建筑风格

以中国为例,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他们的存在与保留蕴藏着厚重的历史观念与深邃的文化传承。笔者认为:城市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物化了的民族文化史。正如建筑家梁思成所说:“中国的建筑设计和中国的画卷,特别是很长的画卷很相像,用一步步发展的手法,把你从头引到一个高峰,然后慢慢收尾,比较有层次,且趣味深长。”借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的建筑设计作为一种艺术理念的实体,具备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明显的文化影响。

(一)上海外滩

中国传统的住宅是按社会等级,按官品的大小来确定住宅的大小和式样,而上海的近代住宅多是从经济条件出发。上海外滩集中了上海最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建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银行大量进驻, 各式西洋建筑纷纷抢摊登陆。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各种欧式风格的大楼密集于黄浦江西岸,北起苏州河北岸的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南至金陵东路外滩,这里的建筑形式丰富多彩:东方汇理银行是法国巴洛克式的,中国银行是近代中国式的,沙逊大厦是近代美国式的,汇中饭店是文艺复兴式的,江海关大楼是折衷主义的,汇丰银行是罗马复兴式的,英国总会是英国古典主义的等等。上海近代建筑的海派特征,具有积极向上、不拘一格和追求发展的精神。外滩文化诞生于特定的历史年代和地理环境,也象黄浦江水一样, 随着时代变更而不断发展变化着。

(二)北京故宫

故宫的空间布局是有其建筑文化和积淀的。中国古代都城的建筑理念旨在突出帝王的威严、尊贵,体现天地谐和、五方宁顺、阴阳交泰的哲学观念。中国传统的儒家礼制思想,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了鲜明的等级制度,成为古代中国传统建筑的等级秩序依据,出现了宫殿建筑的“大壮”寓意。同时,儒家的中庸思想引导出贯穿于中国古代建筑始终的“适形”论 ;它主张建筑应建造有度,故宫建筑也同样体现了这一意识。故宫整体空间布局井然有序,亦张亦弛,人与建筑融合在大自然之中。可见,“大壮”与“适形”是中国古代帝王的重威与便生两个方面的需求在建筑布局及空间处理观念上的体现,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既追求理性的宇宙秩序与社会规范,又希冀恬静与宁和的生活期望。这种布局完全符合中国建筑文化中建筑体量与空间的营造观念,也毋庸置疑的契合了中国封建文化的体制建构。

二、建筑理念与审美反思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绘画,是实用的雕塑,是科学技术的具体展示,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是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统一。笔者认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基本居住功能的重要措施,也应该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建筑作为一种艺术理念的实体直观的反映了城市的文化韵味。

(一)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建筑理念的对比融合

任何文化都是在对比中使自己的人性特点更加确定。同时也在相互融合中使自己更加优秀。城市的建筑风格,文化格调,不仅要考虑到文化承接、文化开掘,还要有博大的胸怀去吸收融合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化特点。上海、大连等城市,在处理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相互对比和融合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当然其中涉及民风,民俗、审美习惯等问题,但是作为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们,应当具有前瞻意识,应当少一些“迎合”,多一些引导。

(二)城市文化发展与人的精神需求的共同实现

中国古语说:先华、后丽、而后质,“华”是先要有物质,“丽”是在有物质的基础上才能使其多祥化,“质”则是用发展的高标准来要求物质的档次品位,精神世界更是如此。

篇12

在寺庙建筑中,以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为代表。比如,在敦煌石窟壁画的诸多题材中,佛家本生故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鹿王本生图》、《尸毗王本生图》、《萨锤那太子本生图》等具有代表性的佳作存世。在“鹿王本生”壁画中,以长方形的构图分段描绘故事情节,突出地塑造了鹿王矫健匀称的美丽形象。表现方法上运用“凹凸法”渲染的手法,描绘物像体积,设色浓重强烈,用屈如铁丝的、遒劲挺拔的线条勾画形象轮廓,笔简而严峻劲拔;山水用土红或蓝绿等色平涂,无皴擦而富有装饰韵味;树木枝干用土红色勾绘,树叶用绿色大笔涂染。这些高超的技艺技巧,既继承了民族传统,也吸收了外来艺术的优点。

彩绘纹样是以绘画方式表现的装饰艺术,用这种方法可在建筑的内外墙、天花和梁柱上面绘制需要的形象和图案,用以表达建筑的主题思想。这种装饰形式既渲染了特定的建筑风格,也塑造了浓烈的建筑文化气氛。它以最直接的视觉效果,反映着建筑形体所具有的人文风貌。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彩绘纹样装饰中,以梁柱彩绘和天花彩绘最具代表性。其中梁柱彩绘主要包括绘于梁和枋、柱头、雀替、斗拱、角梁、椽子等建筑木构件上的彩绘装饰,其中又以梁枋部位为主。汉语成语中”雕梁画栋"一词便由此而来。建筑装饰彩绘于清代进入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宫殿建筑物上被施以了精美复杂的彩绘纹样。比如:最能代表古建筑的彩绘纹样工艺水平的当数北京故宫。在故宫随处可见清式彩绘装饰,装饰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梁枋上,包括和玺彩绘、旋子彩绘、苏式彩绘。其中,“和玺彩绘”是一种比较高档的彩绘装饰,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和玺彩绘”根据建筑的规模、等级与使用功能的需要,分为金龙和玺、金凤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和苏画和玺等五种。在主梁上大都使用“金龙和玺大点金”,这种彩绘装饰只在皇宫建筑中使用,使用中有较多讲究:“和玺彩绘”的箍头、藻头都用线分成整齐的格子,把各种形式的龙都画在格子内,通常在箍头盒子内画“坐龙”,藻头画“升龙”或者或“降龙”,枋心之内画“行龙”,间或画龙凤,整个彩绘的纹样分布从枋心开始,向两端做对称式排列。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和加晕,用青、绿、红三种底色衬托金色,看起来非常华贵。旋子彩绘在等级上次于和玺彩绘,在构图上也有明显区别,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做得很华贵或很素雅。旋花是构成旋子彩绘的主要图案,在找头内用旋涡状的几何图形构成一组圆形的花纹图案,一般找头内由一个整圆的旋子图案和二个半圆旋子组成一个单元图案,俗称“一整两破”。当找头部位大于“一整两破”的面积时,采用“一整两破加金道冠”和“一整两破加两道”等形成;找头部位小于“一整两破”单元图案时,采用“喜相逢”,即整旋花与半旋花,共用一路瓣。旋子彩绘中的等级,基本上以用金量多少为依据,其等级依次为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伍墨、雄黄玉等。旋子彩绘瑰丽奇巧,眩目迷幻。此外,在梁枋彩绘装饰中,使用较多的还有一种叫苏式彩绘。苏式彩绘是一种较为写实的彩绘手法,它的内容有云冰纹、葡萄、莲花、牡丹、芍药、桃子、佛手、仙人、蝙蝠、展蝶、福寿鼎、砚、书画等等。苏式彩绘也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主要特征是在开间中部形成包袱构图或枋心构图。在包袱、枋心中均画各种不同题材的画面,如山水、人物、翎毛、花卉、走兽、鱼虫等,成为装饰的突出部分。苏式彩绘的最大特点是色彩艳丽、装饰精致。以上几种梁柱彩绘装饰手法,将故宫建筑装点的华丽、雍容、富贵,显示出皇家至高无上的尊贵气度。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彩绘纹样装饰中,天花彩绘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装饰手法。其装饰特点与本土文化特质自成体系,别具一格。天花彩绘纹样以团花为主,菱形纹、联珠纹为次,再辅以小团花、半团花、小方胜纹等,纹样内外呼应,大小相通,采用窄宽相间、主次结合的排列法,构成了有纵深感、节奏强烈、横旋有平缓韵律的华盖藻井图案。在图案配色上,强调色彩重叠晕染,其目的是使图案更富丽堂皇,纹样更丰富严整,色彩更绚烂奇幻。比如: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天花彩绘是构成建筑装饰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天花彩绘是以藻井图案形式呈现装饰效果。第329窟的藻井图案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装饰形式。井心用14个卷曲莲瓣和14朵卷云纹环绕莲心绘成一朵大莲花,花心以白色弧线画成波状旋转形,仿佛莲花正在旋转的色轮上放光。藻井四角与中心相对应,又各画出莲花一角,莲花外缘添加了石榴纹样,这些巧妙组合使造型简单的莲花变得无比华丽丰富。藻井外缘的帷幔外侧,还画有12身飞天,在五彩云朵的衬托下旋转飞翔,并演奏琵琶、箜篌、腰鼓等乐器,这组华丽无比的图案因巧妙的创意和活泼多姿的动态给人以无限遐想,不失为为敦煌藻井图案装饰的杰出之作。在北京故宫的东北部,即宁寿宫花园(俗称“乾隆花园”)的北端,有一处建筑,是宁寿宫建筑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名为“倦勤斋”,一派江南风韵,精致优雅。“倦勤斋”中最富神奇妙趣的就是顶棚上的天花彩绘。整个顶棚被彩绘成一座藤萝架,架上爬满了藤萝,并盛开着蓝紫色的花朵。透过藤萝架和枝干花叶,从空隙中能见到蓝蓝的天空,这一切都是画出来的。藤萝花完全以色彩绘形,不见线条的痕迹。花朵的形状依照远近透视而不同。观者如果站在戏台前面的某一点上(也只有这一点)抬头向顶棚望去,藤萝架上的一朵花,正好就悬在观者的头顶上,呈正透视状。观者以这朵花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望去,花朵会慢慢变成倾斜状,离这个中心花朵越远的地方,花朵的形状倾斜度越大,最远处的花朵几乎是平躺着的样子。但是当你站在这个点上向戏台方向看去时,那些藤萝架上的花朵却似乎是朵朵下垂的模样。画家以高超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种很奇妙的立体视错觉,使它们与建筑环境及室内的装饰环境相结合,成为统一的整体。我们现在可以根据倦勤斋内的天花彩绘,看到欧洲文化艺术对于中国宫廷文化艺术的影响,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研究。简言之,用来装饰皇家宫院的天花彩绘,都是劳动人们为中国的建筑装饰所谱写的一首首撼动人心的丽歌。

综上所述,自成体系的文化传统,规定了一个社会的审美观念、意识形态和文化表征。建筑艺术在一个国度里,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就会形成一定的表现形式,反映一定的建筑艺术特色。随着文化的延续,建筑装饰也会变化发展,经过历史的发展,当装饰附属于建筑时,就表现出建筑艺术的文化风貌,并从装饰的内容和形式上反映出不同民族与地区的人文精神,从而各民族各地区的建筑艺术就存在着相互融和相互移植的过程。我们研究建筑艺术的绘制装饰,就是希望从中寻找到对现代建筑艺术有用的东西,使现代中国的建筑艺术走向开创历史文明的发展道路。(本文作者:魏郑清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美术系)

篇13

当今社会信息网络技术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已经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书籍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的纸质书籍,网络电子书籍容量更大,种类也很多。网络上的音像视频资料很多,只要注册交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下载观看浏览。我们的建筑史理论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紧跟社会潮流,利用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课程教学的发散性、形象性,多元化的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参考日本大学建筑史教育的特点,结合回国任教后的一线教学实践及学生的课程反馈,探讨多媒体音像资料在建筑史教学中的应用;再对音像视频的编辑进行简要的介绍,以期能为大家的建筑史教学提供参考。

二、音像视频资料在建筑史教学中的应用

2.1音像视频资料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在当今社会已经不是新鲜课题。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政府汇报、国际会议到个人答辩都会用到多媒体展示。政府办公领域也在大力提倡无纸办公,大学作为知识的传授地,教师作为知识的引领者,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应该大力普及。现在高校中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率也很高,但多媒体音像资料在建筑史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多。网络的普及让我们更容易获得信息资料,网络上有很多纪录片等音像资料,其中有许多涉及到建筑领域,比如CCTV投资拍摄的大型纪录片《故宫(》图1)《、颐和园(》图2)等。这些纪录片投资巨大,拍摄的角度一般是我们个人无法经常看到的。摄制组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团队经过很长时间的史料收集和整理,优美的画面再配以专业的播音人员生动的播出,效果比我们在课程上滔滔不绝的讲述要好的多。这是我们个人无法制作和完成的工作,有些效果比我们到现场考察研究还要好。比如《,故宫》纪录片中有很多航拍场景,能清楚的看到故宫全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故宫的特点,中轴对称,用院落组织空间,建筑色彩、体量对比强烈,使学生能够轻松的掌握故宫的建设成就。这些场景即使我们到故宫现场考察也无法看到,考察时我们只是以正常的视角进行观察,不能高屋建瓴的把握故宫的全貌。一场考察下来,看到的只是如织的游人和疲惫的身心。讲授外国建筑史的时候,由于经济和知识结构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到现场去逐一考察。我们的教师团队也越来越年轻化,许多国外建筑也无法考证实物,只能从一些资料、图片上面获取信息进行课程的准备。视频、音像资料在这方面就对我们的课程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授课的时候,在保护知识产权不作商业用途的前提下可以下载这些视频资料给学生播放。教师先按照课程的安排对知识点进行讲述、解释,然后再给学生播放音像资料,前面讲述的枯燥的平面、立面或者建筑风格在视频中都能得到很好的验证,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当然,这些大型纪录片片长都比较长,不适合在课堂上全部播放。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剪辑,编辑一些对我们的课程中的知识点有很好补充的资料片段进行播放,时间不易太长,10分钟以内为佳。课堂上给学生做一个引导,培养他们学习建筑历史知识的兴趣,课下查阅全部影像资料进行观看、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2音像视频资料的编辑这里对视频剪辑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视频剪辑的软件很多,我们在课堂上教学用的视频剪辑不太复杂,用业余的视频编辑软件即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多用会声会影进行编辑。会声会影是友立公司开发的一套操作简单的DV、HDV影片剪辑软件,具有成批转换功能与捕获格式完整的特点。会声会影中的视频编辑十分简单,它支持AVI、FLC、MPG等视频文件格式。选中某个视频文件,点击播放按钮就可以在预览窗口中实现预览,选项面板中的选项依次为视频持续的时间、开始点、结束点、音量和输出选项等(图3)。比如要把一段视频的开头剪去,可以在“标记开始时间”栏中手工输入开始时间,也可在修剪列中拖动控制点到你想要开始的地方,然后点击“将选取区存成新的视讯档”把剪辑好的视频另存为一个文件即可。如果想把两个视频文件合成一段,则先把时间轴窗口切换成脚本模式,然后分别拖动他们到脚本栏中,再切换到时间栏模式,我们就可以看到两端视频按先后顺序排列在时间栏中了,也就是他们实际的播放顺序,操作非常简单。目前本人在建筑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此软件进行视频剪辑。课堂上播放经过剪辑过的视频音像后,学生反映音像资料形象直观,和教材上的知识点结合比较好,能很好的验证课上的内容,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