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媒介经营与管理分析

媒介经营与管理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媒介经营与管理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媒介经营与管理分析

篇1

一、互联网思维的起源与内涵

“互联网思维”一词最早出现在2011年,时任百度集团董事长李彦宏在百度联盟峰会上讲话过程中引出此词。随着国内互联网产业不断升温,“互联网思维”的词条热度也不短上涨,当前国内业界主要认为“互联网思维”主要代表在互联网及拓展技术的高速发展下,从互联网角度出发,对产业链、价值链、客户群体的重新分析、思考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普及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互联网思维”所能运用的行业不仅包括了高新技术产业,我国传统商业行业也在此环境中需要通过“互联网思维”寻求发展机会。华东地区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经济发达地区,更需要在互联网浪潮中积极把握机会,寻求突破,在保持原有经济地位的同时,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先驱者。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日,部分传统企业紧紧把握住了机会,如国美、苏宁等企业通过开展自经营的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实现了业务发展上的突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更多的企业却受限于本身资产水平,很难建立起成规模的自用电子商务平台,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商企业,经营范围不断缩小。因此,我国传统商业企业面对互联网经济的态度通常较为矛盾。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商业的态度好坏都不能完全阻断互联网业的发展变革。因此传统商业智能积极寻找机会,寻求自身的突破,以适合互联网发展的方式开展自身业务。

二、传统商企转型策略

1.拒绝价格战、注重客户体验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消费水平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步入“红海市场”,众多商家为了扩大本身经营范围,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将降价当成了克敌制胜的杀手锏。然而残酷的价格战一旦展开,在削弱对手发展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自家产品的利润。面对电商的价格战,传统商业应当清楚认识到自身行业优势,才能迸发出更强的商业竞争力。

电商企业由于本身的营销模式,相较于传统行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水平促销自身产品。然而在此中营销模式中,产品通常从商家直接到客户手中,消费群体只能通过产品的图文介绍来获取产品的初步印象,为了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通常还会过度美化产品信息,严重影响到消费者对电商商品的信任度。传统商业通常保有实体店,相较之下,能够将产品更为真实客观的展现给消费者,这种商品购买体验能够极大的提高客户对商品的信任度,尤其是在奢饰品以及高价值商品等产品上,有着电商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商企应当把握好这一优势,提高本身服务质量,将更好的购物体验提供给客户,发挥客户服务优势,提高客户的忠诚度、降低退/换货物率,以此换取收益。保持产品处于较高利润点,而不是盲目以价格战的形式与电商进行对抗。

2.精准定位客户、服务精细化

电商产品的主要消费者集中在“80后”“90后”等年轻消费群体上,而传统商家的服务人群大多为中老年人群,相较年轻消费者,中老年消费者每年的消费次数以及消费种类上均保持在较低水平,然而中老年消费者往往拥有更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对高价值商品的消费力尤其突出。网络商业兴起时间段,一时之间中老年消费者由于本身消费习惯还不能很好的接受网络商业的消费模式,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选择传统实体店购买商品。传统商企针对这一特点应当精准定位自身商品的消费对象,主要提供高质高价的传统、大宗商品,以此应对电商快速更新的产品。

3.减少广告投入、发展口碑营销策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革新,网络媒介正在逐步取代原有的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当前媒体广告的高投入与低产出已经严重阻碍到传统商企的发展。应对这一问题,传统商企能够从互联网思维中的口碑营销中寻找解决策略,给与消费群体预期甚至超出预期的产品体验,从细节抓起,从总体控制,使客户能够感受到产品的优越性,客户就会自发的通过本身关系网对产品进行口碑传播。将资金从广告转移到产品上,节省出的资金能够更好的运用到产品的研发升级以及服务当中。让顾客从传统商企的产品与服务中满足消费需求,自发的传播企业产品信息,打造企业口碑品牌。

4.发展建设网络平台

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传统商企能够建立自有的网络平台,打开企业本身的线上销售市场,弥补销售市场的空白点。中小商企也能够与营销类网络企业进行合作,借用成熟的网络平台开拓本身的销售市场。利用网络平台,传统商企能够有效拓展本身的经营范围,并实现业绩的增长。

三、传统商企变革的必要条件

1.精通数据分析的专业人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数据呈现大爆炸态势。大数据时代,只有有效整合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才能牢牢把握到时展契机。传统商企若想实现业务突破,就必然培养、引纳数据管理分析专业人才,精准寻找客户消费点与需求点。只有充分了解市场发展走向,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实现经营商的突破。

2.建立起数据处理系统

若想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分析,就需要先就数据收集、分析、存储建立先进高效的处理系统。此系统可外包给专业公司进行运营,从传统商企的实际发展角度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与归纳,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查找并运用到相关数据。该系统不仅要包含收集作用,同时应能针对相关数据进行建模,使信息使用者能够获取更为精准的数据资料。通过数据分析所得的结果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好的制定发展策略。

3.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优化企业内工作流程

从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未来商界的战略决策将以数据驱动为主要决策方向。合理的激励机制、工作流程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决策效率,传统商企应积极建立起适用于公司发展的激励机制,抢占市场先机,使企业能够在时展中先人一步。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互联网思维会成为时代主流思维方向,传统商企应积极转变自身发展模式,才能顺应时展,实现企业转型,获取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马蕾.“互联网+”时代下的传统企业战略转型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6(08).

篇2

Abstract:Formosa Plastic Group pursuit rational management.The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diligence and aim at absolute perfection is particularly the point to study for state-owners enterprise.This paper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the cost accounting system of cost managment,unit cost analysis and target management.

台塑企业是王永庆兄弟于1954年创办,初期为生产PVC的福懋塑料公司,后更名为台湾塑料公司,简称台塑。经过近60年的发展,台塑已形成以炼油化工为主,电力、电子、钢铁等产业并行发展的跨国公司,以台湾塑胶、南亚塑料、台湾化纤、台塑石化四大公司为核心,由129家关系企业(不含学校)组成,员工超过十9.9万人,每年营业额占台湾GDP的百分之十几,是台湾第一大民营企业。

台塑企业的经营理念:勤劳朴实、止于至善、永续经营、奉献社会。

突出特点: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信息化。

其企业特点在财务成本管理中也有充分体现。

一、以成本中心为单元的成本管控

在成本管控方面,台塑公司实行“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管理,将企业分成一系列的“利润中心”,再将每个“利润中心”分成若干个“成本中心”,并以成本中心为最小绩效控制单元,以“追根究底”的管理理念进行成本分析和管理,不断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管理品质。

台塑企业各公司依其产业类别划分为若干事业部,使各个事业部都能够实际配合本身的组织编制、制造程序、产品结构等需要,统筹整体的产销作业,全盘规划经营目标,以符合产销一元化和责任经营的原则。同时实施利润中心制度将事业部以各厂或各产品各自成立计算损益单位,透过会计的管理分析报表,就投入的成本和产品的收入衡量经营绩效,并显示出经营责任的归属,以追求经营的更合理化。

台塑企业的利润中心一般以组织为单位设置,各事业部为较大的利益中心,各事业部之下再依厂、处、组、课或不同产品划分为较小的利益中心。

另外,台塑企业中采用设置生产中心的方式细分成本中心,直接生产部门设生产中心,并依照设备或制程再细分不同的成本中心,其它非直接生产部门、营业及管理部门设成本中心、主要用于控制费用。以某两台装机的发电厂为例,设置两个生产中心,即两台机组MTI和MT2。所有成本、费用发生都能归集到两台机组中去,电厂若干个成本中心都能一一对应到生产中心。

为便利实施责任会计制度,正确计算各利益中心损益及各成本中心费用,并进一步进行绩效评核,每一部门都设有组织部门代号,各项收入与支出全部依部门代号正确归属。

以某电厂为例,电厂下设52个成本中心和20个费用部门,成本中心架构图如图1。

图1中,各成本中心首先以“谁使用,谁承担”的原则归集其实际发生的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同时系统按照设定好的程式原则,将厂(课)务发生的间接成本分摊至与之相关的成本中心。间接成本在成本中心分摊的原则主要有:

1.按照成本中心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作为权重进行分摊,如:发电厂运转一课课务发生的成本要按照锅炉、汽机、脱销等成本中心的固定资产原值作为权重,分摊记入各自成本中心。

2.按照成本中心人数进行分摊,如:发电厂厂务、储训部门费用依发电厂各课(运转一课、二课、公用课、输储煤课)编制人数进行分摊。

3.按照成本中心实际耗用资源数量进行归集,如:“MT1水塔”归集的成本包括其使用的冷却水成本,制造工业水所耗用的直接材料、人工,设备折旧等;

各成本中心归集的成本,以及费用中心归集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按照系统设定好的原则(按照业务量或均摊的形式)分摊至生产中心,形成生产中心的成本和费用的归集。生产中心归集成本、费用的内容主要有(以MT1机组为例):

1.按照MT1机组实际耗用资源数量进行归集,如:MT1机组使用的燃料、工业水、超纯水等数量直接计入MT1机组相关成本,保养厂汽机课修理阀门的费用会归集到相应的机组,且只有费用发生时才计入成本中,如物资采购后未领用出库的物资只体现的是现金流,只有在出库时才体现成本的发生,由ERP记录到对应的成本中心。

2.按照MT1机组所属的设备账面价值进行归集,如:财务课按照设备账面价值明确划分机组的设备折旧成本;

3.按照均摊原则进行归集,如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发电公用课等负责公用流体的生产部门发生的成本;

4.按照机组占用资产和权益金额比重计算并分摊实际财务费用,即MT1、MT2机组耗用原、物料等资源占用的资金、MT1、MT2机组形成的应收账款占用资金、MT1、MT2机组下设备占用资金形成的资金使用成本,加上公共设备均摊的资金成本,剔除各自所占用权益性资金成本后,形成各机组应承担的财务费用;

5.按固定资产比例确定修理费基准。机组维护费以占固定资产比例确定,主要考虑两台同容量机组如果存在投资差异大或进口设备多等可能会引起机组实际维护费有较大差异。

成本归集流程图见图2。

二、单元成本分析

单元成本是以产品单位成本的各项构成要素为分析基础,将每一成本的发生来源分成细目,逐项深入探讨,追本究底以达到分析改善的目的。在以成本中心为单元的成本管控模式下,台塑的信息系统中形成了十分明细的作业成本信息,台塑集团充分地运用这些明细成本信息,结合成本管控的需要,逐月及时跟踪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差异,追根究底,查找成本差异形成原因,落实改进责任,不断合理地降低成本。

单元成本分析是针对组成产品单位成本的各构成项目逐项深入分析与研讨的。例如产品单位成本可分为单位制造成本、单位管理费用、单位财务费用,其中单位制造成本可分为单位原料成本、变动制造费用及固定制造费用,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又可再细分为变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对这些个别成本单元进行分析的过程可以视为成本归集的逆向操作。

台塑成本追溯分析流程图1见图3。

台塑成本追溯分析流程图2见图4。

透过单元成本分析所显示的问题点,可深入了解公司经营的实际状况,台塑集团正是以单元成本追根究底的管控方式,发掘异常并加以改进,求得合理的成本作为管理上的依据以及经营决策的基础。

三、目标管理

在台塑企业,目标管理主要是以利润中心作为执行目标的媒介,每年设定能耗、物耗等成本的降低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公司、事业部、厂等各级成本中心,各成本中心依据设定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差异比较,并结合成本管理作业与绩效管理作业,考核其达成目标成果的程度,追踪未达成目标的原因,发掘问题点及改善异常,本着实事求是、追根究底的精神,点点滴滴降低成本、持续提高经营绩效,永续企业经营,止于至善。

设定目标成本:运用单元成本分析方式,以产品的各成本项目中的原始构成要素,逐项作点的深入分析,据以设定目标成本。

修订目标成本:通过异常管理方式,对实际成本的差异进行分析后加以改善解决,同时依改善效益再行设定新目标值,如此周而复始,追求绩效的提升。

目标管理循环的运作模式见图5。

1.建立目标成本

在目标建立阶段,首先由生产部门设定标准成本,然后依标准成本制定年度目标,经审查批准后,录入计算机以进行责任落实和统一监控。

目标成本的制订追求合理性,为保证目标值合理,台塑使用单元成本分析法来制订标准成本即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的制定共有三个参考值:第一是理论根据,第二是同行业中先进企业的实绩;第三是本企业历史最佳实绩。

2.绩效差异比较与异常反应

在目标执行过程中,计算机会记录生产部门的各项生产纪录,经理室就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差异比较,提出异常反应单。

目前全台塑企业统一设定各项成本及费用项目的差异率为正负偏差30%,但对于不可控制的项目如折旧、保险、税费等则不设定差异目标。

3.绩效差异分析及改善

相关部门收到经理室提出的成本异常反应单与绩效评核表时,就异常项目进行项目分析与提案改善,或修订先前的目标,总经理室就目标修定与异常改善项目设定跟催进度。

4.绩效跟催改善

篇3

改革开放以来,在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高校为了解决教育经费,转化科技成果,走产学研道路,大力发展校办企业。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统计数据,2003年底,全国609所普通高校共有4839个校办企业,2003年全国高校校办产业收入总额826.67亿元,比2002年度的收入总额720.08亿元增加了106.59亿元,增幅为14.80%,实现利润总额为42.98亿元,其中科技型企业占64.24%。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校办企业逐渐暴露出一些不适应新的经济运行体制的一些问题,不仅自身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还把学校牵连到巨大的风险之中。因此,结合高校校办企业的特点和经营环境,针对高校校办企业危机诱因分析,防范危机发生非常重要。

1战略层面的校办企业危机诱因

现在的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战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战略才能产生持久的竞争优势。高校校办企业也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那些有关企业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战略的失误与企业的失败紧密相连。目前,高校校办企业在战略层面的危机诱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定位模糊。高校校办企业很多都是由80年代的校办实习工厂发展而来的,由最初的学生实验、实习的基地发展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高高科技技术水平的重要阵地。少数高校校办企业改制上市后迅速发展成为海内外的知名企业。但是大部分企业和学校还是行政隶属关系,企业倒闭了职工仍然回到学校,缺乏战略规划,没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企业发展过程中急功近利,受行政行为影响明显,短期行为过多,有时使企业在发展中蒙受重大损失,如果不能有效化解,甚至会使企业受到长期乃至永久的影响。

(2)战略执行不力。高校校办企业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并没有结合企业做很好的进行分析和规划,很多企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都是为了例行公事,在客观上造成战略执行的困难。另外,在目前的情势下,校方也没有过多的插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造成监管上的真空,企业的发展战略执行不力,一些决策贯彻不下去也不了了之。战略的执行不力使得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反映迟钝,不仅容易错失发展的良机,也使得企业的危机刚刚出现时候不能及时应对,放任危机由小到大,最终酿成不能逆转的结果。

(3)战略评价实效。战略的实施不是在短期里就可以完成的,也就不可能在短期里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企业战略实施的效果应该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评价。现在校办企业的战略评价过分注重强调短期的财务指标,如投资回报率、产值增长率等,忽视中长期发展的指标评价。战略评价不科学、不准确、不客观,反而弱化企业的发展战略,严重时会致使企业误入迷途。

(4)外部环境恶化。迄今为止,世界500强企业己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设厂或者设立办事机构,这些企业一般都有专门的R&D机构,高校校办企业在科技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将逐渐改变。在国内市场里,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上更加灵活性。今年3月出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的“两税合一”会降低民营企业的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因此未来一定时期里民营企业将更加活跃。而对于高校校办企业来说,原来享受的税收、汇率、土地等方面的优惠将不再延续,高校校办企业面临着国外和国内企业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高校校办企业来说,要运用战略管理分析的模型,了解企业所处的状态,充分挖掘竞争优势,克服不足,以避免危机的发生。

2运营层面的校办企业危机诱因

高校校办企业在运营层面主要涉及财务、内部管理、人力资源、企业形象、激励机制等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对已经存在隐患的问题视而不见,不引起重视,很可能诱使危机的发生,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

(1)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管理本来应在管理中起到规范企业行为的作用,财务指标也能够反映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便于企业调整和改进,以实现既定目标。但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很多高校企业存在财务监督、应收账款以及奖惩等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等现象,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营。近年来,高校校办企业会计人员违法操作的事情时有发生,给企业形象造成负面的影响,严重的还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企业产权不清。高校校办企业的产权问题一直是各方非常关注的问题,

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实践证明,处理不好引起危机是很自然的事情。高校校办企业成立之初,学校投入企业的资产并没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资产划转、审批手续,高校与校办企业之间的权责利没有明确的规定,非经营性资产与企业的经营性资产混为一团,没有合理的界定,产权不清,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校办企业与其他经济实体发生经济纠纷时,高校要承担无限经济责任,出现校办企业的经济活动中高校被告上法庭的事情。

(3)人力资源缺乏。目前大部分高校校办企业的职工都是学校分离出来的,有很多甚至是为了安排下岗分流的人员。另外,高校并未意识到培养职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性,依靠事业单位的标准对管理人员进行任命、考核和评价,企业人员在学校还有行政职务,与企业利益相比,更关心自己的升迁。在这种人事体制下,管理者更关注任职期内眼前且现实的经济效益,而不是企业是否具有长远发展的潜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4)资金链断裂。校办企业在成立时候,高校往往以固定资产和科技成果作为资本投入,缺少对企业流动资金的投入,即便有也是以贷,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居高不下。另外,由于产权关系,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的短缺使企业难以形成规模。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宏观调控,银行开始收缩贷款规模,西安交通大学校开元集团的资金链突然断裂,而所有的资金都压在企业投资建成或在建的项目上,短期里难以收回,引起投资者恐慌,一时造成债主盈门,企业无法正常的经营运作。

(5)激励机制不全。高校校办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体制不顺,校办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从企业发展中享受到的待遇不成比例,高校仍然参照学校的标准定薪酬,发放奖金,这严重挫伤了企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普通职工的积极性。内部激励机制缺乏,导致企业没有活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企业管理人员心理失衡,甚至违规操作,导致校有资产流失。

(6)公共关系危机。企业在其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都难以避免出现影响其自身发展甚至影响生存的突发事件。对突发事件进行的管理对于现代企业非常重要,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事情在企业经营中屡见不鲜。高校校办企业要重视公共关系的应用,应侧重在高校校办企业如何借助传播媒介张扬自身优势,消除公众误解、修正自身形象等方面。公共关系的应用,并不解决组织本身经营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但是处理不当却是可以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高校校办企业不仅涉及企业的问题,出现问题还有学校的形象问题,处理得当,可以相得益彰,处理不好则都会受到损伤。

(7)资本运作困难。资金投入不足是高校校办企业村在的普遍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大型的校办企业都先后选择上市融资,已经直接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达30多家,但是发展状态几家欢乐几家愁。缺乏监管、不熟悉市场运作规律是高校上市公司的通病,只不过公司出现亏空等重大问题时,有学校兜着,为了声誉,再大的窟窿也得填。这种边挖坑,边填坑的恶性循环现象成了高校上市公司致命的弱点。总之,资本运作困难是困扰校办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旦竞争压力加大,容易成为企业危机的导火索。

参考文献

篇4

证券电子商务是证券行业以互联网络为媒介为客户提供的一种全新商业服务,它是一种信息无偿、交易有偿的网络服务。其基本内容包括:1.证券电子商务能为企业及投资者提供投资理财的全方位服务;2.证券电子商务所需条件是互联网络的普及、货币电子化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微观、宏观)等。证券电子商务比其它行业电子商务少了电子商务三大要素之一的物流,因此证券电子商务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3.证券电子商务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国际经济分析、政府政策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分析、证券板论文块分析、证券静态动态分析等方面的服务;4.证券电子商务能够以每日国内外经济信息、证券行情、证券买卖、投资咨询、服务对象的辅助决策分析及提供特别专题报告等方式来为投资者服务;同时也提供外汇、期货等方面的辅助服务方式。

特点与典型模式

证券电子商务就是运用最先进的信息与网络技术对证券公司原有业务体系中的各类资源及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使用户与内部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或电话语音就可开展业务与提供服务。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虚拟性:所有的交易与服务均通过WEB或电话呼叫中心自动进行,不许借助店面或工作人员的帮助;由于是虚拟的,服务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2、个性化:所有服务可精确的按照每个用户的需要进行。服务方式可以是主动服务,也可是被动服务。

3、成本低:由于服务的虚拟性,对原有事务性工作的场地及人工不再有要求,加上技术进步对信息处理效率的极大改进,因而有效降低了证券公司的基础运营成本。

4、优质服务更为重要:由于硬件不再重要,网络的竞争只能依靠软性的服务。并且网络跨越时空的能力会将这种优势服务的能力无限制放大。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在网络经济模式下更是一条不变的规律。

5、创新是竞争的要素:由于网络缩小了时空的概念,因此任何一种新的业务思想或技术很快能被对手效仿,为始终保持领先,企业只有依靠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竞争的优势,否则会很快被竞争对手超越。

6、技术是核心资源:在证券电子商务中,技术构成了服务与业务的基础平台。因此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还是核心的资源。技术的创新便可意味着服务与业务的创新。

证券电子商务的典型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E——Trade模式:完全以WEB方式提供纯虚拟的投资与服务,其特点就是用尽可能低的折扣吸引对价格在意而对服务要求不高的自助投资者。价格是这些公司的主要竞争模式。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有E——Trade,Ameritrade等。

2,Schwab模式:同时以店面,电话,WEB向投资者提供服务,客户可自己选择需要的服务模式。注重通过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有效降低成本,进而降低服务价格,不会以牺牲服务为代价。通过有效利用技术来降低成本,改进服务,提供创新的业务模式是这些公司的主要经营特色。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有Schwab,TDWaterhouse等。

3,MerrillLynch模式:美林证券是美国乃至全球的著名品牌。由于有庞大的客户托管资产作为后盾,美林对于90年代兴起的网上经纪浪潮反应迟钝,迟至99年六月一日才其在线交易系统。

问题和应对策略

1、证券投资主体不合理。我国目前证券投资不是以投资基金和投资经纪为主,而是民众广泛介入,从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出发,这是不可取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证券投资的主要操作者应该是基金管理者、证券经纪人、投资银行管理者等,证券营业部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也将有较大的改变。随着证券投资主体的进一步多元化,证券电子商务前景将更加明朗。

2、证券电子商务成本问题。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证券电子商务有两方面成本:计算机成本和通讯成本。对于目前我国国民的消费状况,要付出5000元以上的计算机购置费和电话初装费、月租费、通话费,以及网络运行费等等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从证券商角度来看,证券电子商务有三方面成本:网络设备成本、通讯成本和人力成本。但是对于证券商来说,发展电子商务并不增加太多的投入,与现在的交易方式来比有增有减。因为互联网在线交易多了,证券营业部的数量、经营面积、计算机LAN工作站数量、证券营业部工作人员数量都将减少,服务器容量和性能将要增加和提高,通讯带宽、稳定性等方面要有大的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减少,高层次的投资咨询顾问人员将增加。

篇5

证券电子商务是证券行业以互联网络为媒介为客户提供的一种全新商业服务,它是一种信息无偿、交易有偿的网络服务。其基本内容包括:1.证券电子商务能为企业及投资者提供投资理财的全方位服务;2.证券电子商务所需条件是互联网络的普及、货币电子化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微观、宏观)等。证券电子商务比其它行业电子商务少了电子商务三大要素之一的物流,因此证券电子商务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3.证券电子商务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国际经济分析、政府政策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分析、证券板块分析、证券静态动态分析等方面的服务;4.证券电子商务能够以每日国内外经济信息、证券行情、证券买卖、投资咨询、服务对象的辅助决策分析及提供特别专题报告等方式来为投资者服务;同时也提供外汇、期货等方面的辅助服务方式。

特点与典型模式

证券电子商务就是运用最先进的信息与网络技术对证券公司原有业务体系中的各类资源及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使用户与内部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或电话语音就可开展业务与提供服务。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虚拟性:所有的交易与服务均通过WEB或电话呼叫中心自动进行,不许借助店面或工作人员的帮助;由于是虚拟的,服务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2、个性化:所有服务可精确的按照每个用户的需要进行。服务方式可以是主动服务,也可是被动服务。

3、成本低:由于服务的虚拟性,对原有事务性工作的场地及人工不再有要求,加上技术进步对信息处理效率的极大改进,因而有效降低了证券公司的基础运营成本。

4、优质服务更为重要:由于硬件不再重要,网络的竞争只能依靠软性的服务。并且网络跨越时空的能力会将这种优势服务的能力无限制放大。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在网络经济模式下更是一条不变的规律。

5、创新是竞争的要素:由于网络缩小了时空的概念,因此任何一种新的业务思想或技术很快能被对手效仿,为始终保持领先,企业只有依靠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竞争的优势,否则会很快被竞争对手超越。

6、技术是核心资源:在证券电子商务中,技术构成了服务与业务的基础平台。因此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还是核心的资源。技术的创新便可意味着服务与业务的创新。

证券电子商务的典型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E——Trade模式:完全以WEB方式提供纯虚拟的投资与服务,其特点就是用尽可能低的折扣吸引对价格在意而对服务要求不高的自助投资者。价格是这些公司的主要竞争模式。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有E——Trade,Ameritrade等。

2,Schwab模式:同时以店面,电话,WEB向投资者提供服务,客户可自己选择需要的服务模式。注重通过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有效降低成本,进而降低服务价格,不会以牺牲服务为代价。通过有效利用技术来降低成本,改进服务,提供创新的业务模式是这些公司的主要经营特色。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有Schwab,TDWaterhouse等。

3,MerrillLynch模式:美林证券是美国乃至全球的著名品牌。由于有庞大的客户托管资产作为后盾,美林对于90年代兴起的网上经纪浪潮反应迟钝,迟至99年六月一日才其在线交易系统。

问题和应对策略

1、证券投资主体不合理。我国目前证券投资不是以投资基金和投资经纪为主,而是民众广泛介入,从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出发,这是不可取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证券投资的主要操作者应该是基金管理者、证券经纪人、投资银行管理者等,证券营业部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也将有较大的改变。随着证券投资主体的进一步多元化,证券电子商务前景将更加明朗。

2、证券电子商务成本问题。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证券电子商务有两方面成本:计算机成本和通讯成本。对于目前我国国民的消费状况,要付出5000元以上的计算机购置费和电话初装费、月租费、通话费,以及网络运行费等等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从证券商角度来看,证券电子商务有三方面成本:网络设备成本、通讯成本和人力成本。但是对于证券商来说,发展电子商务并不增加太多的投入,与现在的交易方式来比有增有减。因为互联网在线交易多了,证券营业部的数量、经营面积、计算机LAN工作站数量、证券营业部工作人员数量都将减少,服务器容量和性能将要增加和提高,通讯带宽、稳定性等方面要有大的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减少,高层次的投资咨询顾问人员将增加。

篇6

1.1 企业的管理层对财务管理认识不足

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近些年来的发展日渐平稳,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市场的变化没有及时的感知,这就导致了企业的管理层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在当前信息时代下,如果不能够正确认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还是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单纯的认为是管控企业的资金使用周转,甚至除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人员将自己的想法和意志驾驭在企业财务的管理机制的建立上,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树立有效的深化意识

想要保障企业财务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的建立和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深化,就需要树立深化意识,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在机制建立过程没有树立有效的深化意识,这样很容易导致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创新认知还处于比较肤浅的状态,同样也造成企业对于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较低。在这不断变化的信息时代,企业财务管理能否与时俱进的建立的相应的网络,利用网络进行财务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但是就目前财务管理人员的深化意识,非常容易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深化和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

1.3 企业中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目前我国企业中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产品都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初级产品,很多企业都将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工作的首要目标,也就使得企业从业人员包括财务人员的素质都较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财务人员的学历不高,大部分企业财务人员都是高中以下的学历,二是企业财务人员都不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三是企业会计主管缺乏,大部分企业会计主管都是由投资者兼任。这种情况下也就使得会计核算多是由兼职会计负责,很难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2.1 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知识培训工作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知识培训工作,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特别是对于企业投资者而言,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深刻的意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另外,做好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工作,还需要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并利用当前媒介和网络手段,举办各种企业家(投资者)财务管理知识自觉学习企业财务管理知识,更新财务管理观念。还有企业投资者要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提升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才能够将企业的资产和投资者的家庭财产区分开来。

2.2 强化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信息化操作技能培训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就必须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操作能力,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采购、销售以及财务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一定业务知识和懂得信息技术操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转,为企业及时提供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

2.3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防范系统

为了全方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就需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防范系统,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过程的安全性,防止企业财务信息泄露和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崩溃。完善企业财务管理防范系统,首先,需要企业能够针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各模块的业务不同,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这样的方式能够大大减少企业财务信息的泄露。其次,就是要做好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企业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系统病毒感染的风险。

2.4 利用ERP系统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

篇7

一、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的作用

(一)业务流程的特点

相比于一般的行业,图书发行企业的产品是书籍与电子出版物等。这些都属于精神产品,是需要艺术与思想性才能具有出版发行价值的商品。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图书出版行业主要是把传播文化,完成知识传播等内容,通过满足读者的需求来实现其自身的商业价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图书发行企业的产品既是知识的传播,又是在进行媒介的传播。从其业务流程来看,图书发行企业的策划选题,再到发行都需要有一系列管理内容。根据其业务特点,编辑、出版、印刷、发行阶段是其主要的流程内容。其中,发行流程中最重要的是编辑。而出版则是进行图文生产。出版阶段需要进行设计,发排校对和出片。这里涉及到的技术性事务相对较多。而印刷则是最后一道业务流程,主要内容是把文稿进行复制。图书发行企业在印刷过程中,需要进行制版,印刷与装订,还要完成后期的包装等工作。市场阶段里发行很重要,书籍音像制品通过批发,零售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打入市场,通过销售完成图书发行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管理水平方面

不同于其它的行业,图书发行企业的产品特殊性决定了其品种不同,数量金额不同。不同的书籍,不同的内容都有着不同的价格。图书发行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需要对图书的内容进行管理,在提升图书内容和质量方面下功夫。比如说从业务,技术与人员方面进行提升,对下属的公司进行管理,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效率优化,这些都有利于图书发行企业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图书发行企业需要拥有一套内部的科学管理方案,从控制管理风险,控制内部流程入手,从企业的各个层面进行细化管理。比如说在图书发行企业的投资筹资方面,要进行财务方面的专项内控。对于图书发行的会计核算方面,要进行岗位监督制度,把内部风险降到最小。当然,还有内部控制与监督,这一内容是整个图书发行企业的内控重点,只有做好了内部监督,才有可能防范于未然,才有可能把内部管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这些方面的管理成效都影响着图书出版发行企业最终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二)企业风险方面

就目前来说,由于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再加上国际化大趋势的影响。图书发行企业在业务流程中已经开始感受到了来自于国际与网络方面的冲击。图书市场越发竞争激烈,而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在税收优惠等方面都有着新时代背景下带来的新的风险。比如说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现、教材出版的改革,以及越来越完善的知识产权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当下图书发行企业必然要面对的风险。为了防范知识产权侵害造成的市场损失,图书发行企业应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准备与识别,通过建立起量化风险机制,通过建立起实时监控机制,让企业的每位员工的权责都落实到实处,落到细处,才能真正把风险降到最低。

(三)各方利益

对于图书出版发行来说,来自于各方面的投资者都有其自身关注的利益点。因此图书发行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成效还关系着图书出版企业作者、员工、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如果图书发行企业做好了内部控制管理,那么就可以得到最为真实的会计信息,各方面的利益代表都能对图书发行企业的经营进行理性的评价。这样一来,企业的发展更为稳健。在良好的内部控制状态下,员工可以安心工作,取得相应的报酬。而投资方也能拿到其应得的利益。

三、图书发行企业业务流程内控关键点

首先要关注到,现在的图书发行企业面临的市场变化了,那么其业务流程内控的关键点也相应变化了。由于目前我国的国民阅读率依然是处于低水平,图书销售长期得不到提升,甚至还处于缓慢下降的过程。再加上目前的图书出版并没有完全地贴合读者的心意,图书市场里每年增加的大量读物并没有完全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所以图书销售量未能得到提升。再加上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书店崛起,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城镇图书网点被市场的所淘汰。这样一来,不仅图书发行企业失去了发行的网点,那些书店被淘汰区域也没有了一个展示性文化场所。这些因素都给图书发行企业的宣传与销售带来了负面影响。

基于此,在这样的情势下,为了做好图书发行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内控,关键点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岗位责任制度

要通过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实现岗位的职责分明目标,对不相容的岗位实行监督制度。比如说销售部门与收款部门应该完全在业务上实现隔离与互相制约,这样一来就能实现良好的内部管理基础。而财务方面,要从结算中心的职责做起。通过细化结算中心的职责,比如说记录货款、结算图书销售款、监督和管理好货款、按时足额的收回货款等。对每一个业务流程引入监督制度,更好地提升内部控制效力。而在发行部,由于其业务内部主要是开拓和开发市场、处理新老客户的业务订单、签订销售合同书等。所以要根据其业务内部进行上下游业务的制约与监督。而仓储部负责的图书入库、保管、出库的工作,要求其对图书销售发货单据进行审核,安排发货以及确认对方收货的具体事宜。企业要明文规定确保至少一年一次的仓库盘点,盘点时要有几方代表同时监督,并且要做到账实相符。

(二)品种控制

对于图书发行企业来说,出版的图书品种决定了其每年的经营收益。针对这种情况,图书发行企业要把每年最好销售的那些图书品种进行汇总分析,排出最佳销售类,在此基础上实行精品图书制度,把最好的资源与途径都留给这些精品书籍。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些精品书籍的重点控制将取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益,在管理过程中也能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三)业务流程控制

采编工作里最重要的就是稿费的支付,考虑到会计核算的严谨性,采编业务里要对稿费进行核算与复审,并对稿费的支付进行监督,对其支付方式也要进行控制与规定。发行业务中,重点是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里要把每一个发行环节里产生的费用都计算进去,实现精打细算。还有一点就是要完成货款的收回,要保证财务核算与发行部门报上来的金额一致。在这方面,要尤其注意赠阅与零售业务中产生的各种管理细节问题,做好统筹安排,防止百密一疏。另外,由于发行过程中是最贴近读者的时候,所以营销与编辑要收集市场信息,把这些信息与数据进行分析与归类,方便后来的管理中进行调整与完善。这样一来才能提高发行的质量,改进图书可能出现的不足之处,提高图书的质量。市场信息的反馈还能有效地为图书选题指引方向,对阅读人群进行分析,做好市场调研与预算工作,减少图书发行的成本与风险,提高图书发行企业的管理效率与内控针对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文化类产品的经营发行,图书发行企业不同于其它的企业。在内部控制与管理中更为重视各环节的细化,要立足于图书发行的特点,做好管理上的重点,不断健全管理上的科学性,从财务方面进行严格管理,从业务流程上与时俱进适应好时代的需求。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时刻关注读者群体,做好选题工作,做好市场反馈工作,把图书发行的质量提升上去,把图书内容的水平提升上去,把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上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发展,社会共赢。

参考文献:

篇8

一、引言

今天的国际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作为企业最核心的无形资产,品牌已经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从形式上看,品牌是一种名称、标记、符号或设计,或这些要件的组合运用,而在本质上,品牌是让消费者辨别出产品的销售者或制造者,其要义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好的品牌传达了质量的保证。品牌营销是指在营销过程中,以让消费者对品牌的充分理解、认可和接受为出发点,努力作好品牌的计划、控制和实施,持续提高品牌价值和品牌忠诚度。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用品牌营销敲开国际市场的大门,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品牌”,是我国企业适应竞争,取得竞争利益的迫切要求。

二、国际市场上品牌营销的作用

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在国际市场上,品牌营销比传统的产品营销具有更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营销能够有效开拓国际市场。由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统一品牌,从而逐渐形成国际品牌口碑,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因品牌而产品,而不是相反,或因产品而产品。它是开拓国际市场的根本保证。在国内市场上,由于在经济体制、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实施产品营销还是品牌营销的差别可能还不是十分突出;但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各国的营销环境的巨大差别,纯粹依靠产品打开市场是艰难的。采用品牌经营,实施品牌营销,通过人们接受品牌而接受产品的“曲线营销”无疑是打开国际市场的最为有效和持久的策略。

2.品牌营销有利于节约国际营销成本。实施品牌营销战略,由于各项营销活动紧紧围绕品牌集中进行,一方面可以形成规模经济,获得规模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营销人员、营销费用的重复和浪费,从总量上节约国际营销成本。

3.品牌营销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采用品牌营销战略,企业围绕一个比较稳定的品牌中心,有效整合企业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帮助企业在现有资源的约束下实现价值最大化。

4.品牌营销有利于企业加强自我约束。品牌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而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需要企业为此作出巨大的努力。这就迫使企业加强自我约束,格外珍视品牌,维护品牌的持续经营;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利益趋动损害品牌。这对现阶段我国企业而言,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企业国际市场品牌营销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78-2005年的28年间,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6.97%,其中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17.52%。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4219.1亿美元,位于美国(26369.95亿美元)、德国(17447.57亿美元)之后,位居世界第三位,超过了法国、英国和日本;2005年总出口7619.99亿美元,在美国、德国之后,同样位居世界第三。总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多,“中国品牌”少,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品牌营销状况较为落后,表现为:

1.数量上看,出口商品品牌化程度低。我国每年出口的商品中,标有中国品牌的商品的比例非常小;其余的要么没有品牌,要么打着外商品牌。出口商品中中国品牌化程度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建设。

2.质量上看,品牌的价值低,竞争力不强。近年来,尽管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创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品牌,但就整体万而言,我国企业的品牌价值较低,竞争力不强。产品在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和价格上均普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

3.经营主体上看,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我国企业总体上尚处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初创阶段,企业经营以产品为主,在增加产品数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有着迫切愿望,没有系统的品牌经营战略。相应地,品牌保护意识也非常淡薄。国际上恶意抢注著名品牌的事时有发生,我国企业更是屡遭外商抢注品牌,导致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和无形资产的损失,阻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建立。

四、开展国际市场品牌营销的对策

实施品牌营销开拓国际市场是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徘徊观望与裹足不前只会导致机会的丧失,因此,要求广大企业家从根本上转变认识,抓住机会,有所作为,积极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转变。

1.品牌营销的产品策略。产品是营销的核心与载体。一切营销活动都无一例外地围绕产品进行。在国际市场中,企业要做好品牌营销的产品策略,必须树立起“整体产品”概念。产品整体概念将产品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对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而言,每个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就核心产品来说,必须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就形式产品来说,要改变传统上不重视产品包装的误区,在充分尊重当地习俗的基础上,包装产品,使出口产品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当地需要;就附加产品来说,必须加强售后服务,使消费者对产品有信心。通过上述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产品的良好口碑和声誉。

2.品牌营销的价格策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一向以价廉而著称,但随着产品原料价格的上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普遍增加,低价已经不再是优势。中国商品要进入国际市场,一定要取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不能一味依赖于所谓的成本低、价格廉的优势来参与竞争。价格是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信号,在没有其它可资利用的信号时,高价意味着高质,低价意味着低质。在今天人们日益注重生活质量的情况下,一味以低价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策略显然是不明智的,从品牌建设角度看更无异于饮鸩止渴。因此,我国企业要在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上下功夫,并逐步提高产品价格,提升品牌价值,从而获得来自品牌的超额利润,实现品牌的持续经营。

3.品牌营销的渠道策略。强大而健全的销售网络是企业拉长产品市场半径的有力支撑,同时又是迅速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构建产品的销售网络变得更加重要。在国际市场的渠道建设上,由于国际市场的空间关系,行销环节一般比在国内销售更多,这势必会降低行销效率,影响行销质量。为此,企业要充分利用在国内取得的经验,尽可能地缩短营销环节,采用多种形式扩展行销渠道。可通过与国外大经销商合作,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形成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借助外商的关系和资源建立网络体系,销售网络一旦构筑,也就具有了持续的营销攻势。

4.品牌营销的促销策略。促销是企业开拓新市场、巩固原有市场的重要手段。对于任何一个试图想出色地将品牌推向全球消费者的企业而言,广告和公关是必不可少的。我国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建立起“中国品牌”,必须要敢于和善于运用促销策略。一方面要坚决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障碍;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在本国做得好的广告,并不等于在海外也能成功,广告宣传的策略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消费者的文化传统、消费习惯,以及媒介的传播率等问题,在广告上实现“有所投、有所获”。同时,适时适量地开展公关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向当地社区捐款建设敬老院、参加社区绿化等社区福利性活动,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这是企业长期的无形资产,必将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超额利润,也将为我国企业建立国际品牌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国际市场的品牌营销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中国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勇于和善于利用品牌策略,积极努力,开拓创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品牌营销之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大转变。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原书第9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2]秦邦建:企业由弱变强的成功轨迹[J].企业研究,2002(8)

[3]张锐:品牌国际化营销的十条通道[J].科学与管理,2003(1)

[4]邹言:战略公关为现代企业国际化营销开道[J].工厂管理, 2001(11)

篇9

一、餐饮业的发展概况

“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一句民间俗语,概括了餐饮业对于民生的重要作用。中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去年,中国餐饮业营业额已突破1万亿元大关,连续16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全国餐饮企业网点目前已超过400万家。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已经超过6000亿元,预计全年实现产值可达到1.2万亿元。预计2010年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2万亿元,人均年消费1500元。

巨大的餐饮市场同时也孕育着激烈的竞争,上世纪的末期,餐饮业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洋快餐大举进入中国,西餐逐渐被人们接受,传统餐饮受到极大挑战,餐饮的标准化、工业化兴起。进入21世纪后,在市场的调节和配置下,餐饮业结构得到很大调整,宾馆餐饮突出精品战略,特色餐饮体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休闲餐饮适应假日消费潮流,大众化餐饮成为市场的主流。同时,品牌连锁经营发展迅速,经营方式也由“粗放式”、“传统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向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和职业化、信息化管理转变,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理念的结合已成为现代餐饮业经营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之一。

伴随着餐饮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经营理念的转变,餐饮业的营销观念不断更新、营销力度不断加大。从开始的餐饮业“酒香不怕巷子深”、“坐店等客”的传统营销模式,即传统的4P模式(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用现有的产品去寻找客人,逐步发展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灵活营销,如品牌营销、整体营销、特色营销、文化营销等。“2007年北京餐饮行业分析报告”调查结果公布显示,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更新,大众餐饮消费水平快速提高,消费需求向科学、营养、多元化餐饮转变。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深入,网络营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商家所熟悉并喜欢的营销方式。

二、餐饮业网络营销的利与弊

1.网路营销概述。网络营销(OnlineMarketing或CyberMarketing)全称是网络直复营销,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包括网络调研、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促销、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的总称。传统营销观念以4P作为企业营销策略的四个因素,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place)、和促销(promotion)。网络营销更多体现了新的营销理论4C组合:Customer(顾客的需求和期望);Cost(顾客的费用);Convenience(顾客购买的方便性);Communication(顾客与企业的沟通),这样,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营销关系。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基本模式应包括:网上信息的搜集、网上商业宣传、网上市场调研、网上广告投放与、网上销售、网上客户支持服务等。基于网络营销模式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发展网络营销要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和利润最大化两个目标。

餐饮业网络营销,是指餐厅以互联网为段,通过市场的循环营销传播,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商家需求的过程。它可以使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价值交换更便利、更充分、更有效率。

2.餐饮业网路营销的优势

(1)消费者占据。商家在互联网营销中不再居于主体,产品不再由商家调研,然后制造,并进行定位定价,最后推销给消费者。明智的消费者占据了主动权,由他们发出自己的需求信息(包括产品设计,零件配置信息等),商家只是按单生产而已。由于网络的全天候和全球性,加上无线互联技术的逐步成熟,顾客可以随时随地传达自己的需求信息。在餐饮业,网络销售可以使消费者及时了解最新优惠套餐、最新消费潮流、最新的产品,商家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各式各样的促销,使之成为直接促销和推广的工具。

(2)网络时代消费者的个性独立,使得一对一营销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而互联网的低成本互动性,则使得消费者和商家一对一的亲密沟通成为现实。也就是说,网络营销是一种柔性化定制、个性化服务的生产方式,而餐饮业是个大的小行业。大就大在民以食为天,小就小在它遍及大街小巷,就餐方式多样,经营机制灵活,价位丰俭由人,个性化特点体现得非常充分。特许经营、连锁店、品牌效应、电子物流配送等都是网络营销的强项,正因为餐饮的分散,才特别适合于网络的聚集,所以餐饮业适合发展网络营销,而且盈利周期短。

(3)相对于传统销售,网络销售的低成本满足了商家降低销售成本、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的需求,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大大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交通成本等。

(4)网络销售还具有更加规范和易于统计、产品海量、便于互动、随时随地、保护私人秘密等一系列优点。

3.餐饮业网络营销的劣势

(1)网络营销只能通过电脑,手机等数码终端,传播有限。而且消费者在上网时对于广告的点击率有限,也限制了互联网传播的有效性。

(2)互联网信息的接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进行交易的需求。而且网络销售维护成本相对较高,不符合商家的利润最大化需求。

(3)网络营销运营商盈利模式单一。网络营销服务商的主要盈利来源于广告,利润空间小。

综上可见,餐饮业网络营销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于餐饮业的大规模发展来说还存在一定的瓶颈,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更加创新的销售机制来满足餐饮业的不断发展。

三、餐饮业美食短信搜索系统的可行性

1.美食短信搜索系统概述。美食短信搜索系统是指:消费者通过在手机中编辑短信,输入关键字,例如红烧肉或者多个关键字组合(红烧肉狗肉),发送到短信平台:例如10655777(我吃吃吃)。短信平台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盐城提供关键字菜单的餐饮店名称,菜单价格,电话,地址发送给消费者。短信平台提供3-5家符合条件的餐饮店。消费者发送关键字:红烧肉15元,则平台将提供该价位的餐饮店信息发送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预订位置。消费者可以凭借短信享受店家提供的优惠。使用频率较高的消费者,平台可发送餐饮店的广告。平台根据消费者的使用情形,可以评定美食家段数。消费者可以对餐饮店打分,或评判.每月可对积极消费者实行一定奖励,例如话费,或段数提升等.

餐饮店通过互联网批量录入或更改自己的菜单;或者短信实时更新某项菜单,通过短信平台接受消费者的预订,短信优惠劵,建立消费者的知识库,记录查询痕迹,可以生成特定报表,销售给餐饮店。获取消费者对自己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报表。通过短信平台自己的特色菜或其他一些广告信息。

业务流程:餐饮店通过包月套餐或会员机制,通过互联网注册店的信息,录入或修改菜单,菜单存储到数据库。消费者编辑短信发送到短信平台,短信内容为菜单关键字,可自由组合。短信平台解析信息内容,从数据库中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检索,将搜索信息发给消费者。消费者可选择自己满意的一家,可以预订或按照地址前往就餐,甚至凭短信享受优惠。消费者可对餐饮店进行评分,或市场调研。短信平台记录消费者的查询和消费痕迹,生成报表,出售给店主,或作为会员优惠给店主(见下图)。

短信搜索系统和网络销售模式具有类似的地方,同样都需要信息源的整理。美食短信搜系统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速度快、自费便宜。

短信搜索系统具备网络营销的所有优势:一对一的实时传播;易于统计、保护私人秘密、信息可以以文字,图片,声音,电影等多媒体形式传播,全方位展示产品的特点,可以给消费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及时性和互动性等。

2.短信搜索平台满足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运用好手机短信所作的营销推广方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短信网址联合信息中心(MobNIC)在京的短信网址的全网统一服务号码——50120。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手机用户将查询需求发送至50120,即可得到由注册企业提供的免费信息服务。目前基于短信网址技术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已经非常丰富,用户将“查外汇”、“安全期”、“查航班”、“查车次”、“手机属地”、“区号查询”、“邮编查询”、“今日要闻”、“财经新闻”等几十个短信网址关键词发送至50120,该服务平台会就相关内容给予进一步的短信提示,用户将通过互动短信咨询,获取相应信息服务。

据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谢麟振介绍,目前短信网址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10万,基于注册的网址已经建立了大量的信息服务和企业应用。同时已经有上千万家的企、事业单位黄页信息被收录到短信网址数据库中,用户发送任何关键词或企业名称到50120,都可以得到相应的信息回复。据了解,50120短信网址的方式被喻为第五媒体,第一媒体是报纸杂志、第二媒体广播、第三媒体是电视、第四媒体是互联网。

3.短信搜索平台更加便捷,成本更低、覆盖面更广,便于大规模推广。手机目前的用户约在4.5亿用户,互联网约有1亿,手机短信推广宣传能使消费者真正感觉到随时随地。

4.短信搜平台的盈利模式多样,如竞价排名收入和广告收入。如果按目前互联网竞价排名的算法,无论是光靠价高者排名高的算法,还是价高加上点击率的算法,手机的普及性、移动性、便捷性将使手机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拥有更高的价值。移动搜索用户的搜索目的性强于互联网搜索网民,其潜在用户更容易成为真正消费者。但是手机屏幕小,一页显示的搜索结果少,再加上手机上下翻页查看结果不便利(一般搜索用户顶多翻看两页结果)、流量费高等诸多不利因素,企业对于位次的竞价会更激烈。看准竞价排名对于加入移动搜索的企业的重要性,搜索服务商可以总结数据库中搜索频率高的关键词进行滚动式推荐,让目标企业竞购。如果有用户要搜索“饭店”,那么参与竞价排名的企业信息将会被首先搜索并显示。推荐关键词供企业竞购,一来对搜索服务提供商来说是很好的宣传推广移动搜索及赚取利润的方法,二来又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搜索排名,提高投资回报率。

除了竞价排名和广告收入外,搜索服务商还可以在本地搜索服务中通过与一些商家合作获得收益。如何让用户满意、企业赚钱,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尽量不转嫁更多的费用给用户以防止刚刚形成的用户规模锐减,可以短信免费;企业端收费是盈利的主要途径。

综上可见,美食短信搜索系统是可以作为餐饮业新的销售模式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篇10

一、网络营销的发展及其适用性

网络营销(0nlineMarketing或Cybermarketing)全称是网络直复营销,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包括网络调研、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促销、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的总称。

在传统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根据营销方式和特点实行的是4P的营销组合策略,即将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Place)和促销(Promotion)四个变量作为企业营销策略的四个因素。而在网络营销情况下,针对新的市场条件和消费者需求特点该理论已不适合。以舒尔茨教授为首的营销学者从顾客角度提出新的营销理论4C组合:Customer(顾客的需求和期望);Cost(顾客的费用);Convenience(顾客购买的方便性);Communication(顾客与企业的沟通),对通过网络运作下的市场营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在这一理论背景下,网络营销的模式就是顾客和企业的对话,企业在清楚地了解每个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后,采取相应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策略:这样,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营销关系,是密不可分、牢不可破的,网络的即时交互、超越时空等特点即成为这种模式的强大技术依托。

现代化的网络和信息技术引发了营销理念、营销流程、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以及营销方法和手段的深刻变革。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营销方式其降低运营成本的方面是显而易见的,零售商通过在线销售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例如建立一个集中的仓库来代替许多单个的商店)、运送更少的商品(可能从制造商那里直接将商品运送到顾客手里)、加大区域渗透、提高与顾客沟通的效果和效率。但是网络营销也存在消极的一面,零售商可能会感到建立和维护一个让消费者们熟悉的网站需要相当的投资,其中包括时间、金钱以及技术上的投资。另外,一些零售商可能不愿意将产品的价格公布于网上,因为他们担心这样可能降低自己的利润。对于制造商而言,网络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与顾客沟通的方法,从而使实施一对一营销变得更加方便。而且近些年来,渠道权力从制造商转向零售商的现象也促使一些制造商们开始发展直接营销(例如网络销售)来重新获得渠道权力。尽管如此,制造商们依然由于以下一些原因而不愿意在网上直接销售产品:首先,他们可能会面对中间商的报复;其次,大部分制造商由于产品线过窄而不得不通过某些零售商来销售产品;第三,现有渠道之间可能相互挤压(消费者从现在的渠道转向网络渠道)。

现阶段网络营销的发展中,有两类企业应用网络营销的手段较为典型:一类是在国内享有盛名的公司,其提供的产品质量较高且较有特色,但是仅进行了区域性的市场渗透,这类公司无需对店址进行大规模投资,即可利用互联网吸引新的消费者而快速扩张市场;另一类是那些意欲开拓更大市场的“利基型”公司,因为在利基型市场中,产品或服务是专业而独特的,买卖双方的群体都比较小且所处地域比较分散,而网络可以使这些公司无需大规模的广告投资就能闻名世界。例如,Hothothot.com就是这样一个专业商店,它通过互联网销售的100多种调味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在各种各样的网络公司中,与其他公司相比,那些大而知名度高的公司以及小而专的公司更容易获得成功。

二、网络营销的模式和策略组合

网上交易突破了传统的以批发、零售为代表的有店铺经营方式,电脑网络形成的媒体空间取代了物理空间,虚拟市场取代了传统市场。由于是在网上进行交易,商业运动过程发生改变,信息流成为商业运动的主要因素,并对商流(商品价值运动)和物流(商品使用价值运动)起媒介和先导作用,购买者之间基本上可以无成本地通过网络迅速进行信息沟通,但交易成功需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互相承担义务的基础上。

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其基本模式应包括:网上的信息收集、网上商业宣传、网上市场调研、网上广告投放与、网上销售、网上客户支持服务等。一个完整的网络营销过程应包括以下基本步骤:通过确定合理的目标,明确界定网络营销的任务;根据营销任务,确定营销活动的内容和营销预算;申请域名,创建全面反映营销活动内容的网页;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发掘信息资源,广泛收集网上信息;树立网上企业形象;开展网上市场调研;在网上推销产品与服务;与客户沟通,通过网络收集订单;将上述信息反馈到企业决策和生产部门;通过网络与分销商联系;促进在线销售;使网络营销与企业的管理融为一体。购买者在网上获得供应商的商品信息,并发出购买的信息,供应商在网上获得购买信息后.通过物流企业把商品送到购买者手中,购买者则通过金融企业使资金流入供应厂商。

基于网络营销模式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发展网络营销要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和利润最大化的两个目标。因此企业的网络营销为实现这两个目标应采取以下营销策略,包括[1]转变营销观念,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网络营销和抢占网络信息市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制订切实可行的推广计划,分类指导,逐步实施。[2]针对个体消费、爱好的营销策略,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关注每个顾客的终身价值,努力培育顾客的忠诚度。定价策略的制定上,遵循定价模式:消费者需求产品功能生产与商业成本市场可以接受的性能价格比,即研究消费者为满足其需求所愿付出的成本,提供合适的性能价格比给顾客。树立企业网络形象和信誉,企业要利用互联网进行调研,确立恰当的诉求目标、诉求对象和诉求手段。企业网络形象的风格要统一,能够反映企业文化特点,以便于公众识别。产品的研发与定位以消费者为中心,生产出适合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企业应该通过市场调研先了解消费者的意向和偏好,然后再设计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研发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赢得顾客。制定的分销策略,应充分体现直销的优势。但是这些营销方式中,不仅是简单的认为它就是把网络及电子技术应用到传统的营销当中去就可以了,只有将网络及电子技术与营销业务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带来效益。不这样考虑任何一项技术都不可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篇11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社会经济活动的决策者和引导者明确提出把知识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全面系统的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人们也开始逐渐意识到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从有所区别,到相互影响,最后有机融合,形成内在规律的逻辑关系。

一、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围绕着知识和与知识有关的一系列生产社会活动。而知识是通过学习、实践或者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在人类社会当中,知识已成为一种重要资源,久而久之人们认识到知识的稀缺和可靠,开始追逐知识的获取,最终演化成一门知识学科,于是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最新的管理意识和形式,经历了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它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理论、企业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档案管理亦称档案工作,是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也是国家档案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广义意义的档案管理是指档案的保管,而狭义意义的档案管理是指对已经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存入库房形成的档案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作为一项管理工作,主要环节在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服务。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当中,众多企事业单位实际经营活动就是采取和使用企业管理进行日常工作安排和产生经济效益,而档案管理作为一项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逐渐得到决策者和领导者的重视,对于档案管理本身来讲,除了对档案实体的管理以外,还有对档案内在信息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是对一种知识的使用价值的有效管理,因此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二者很难割裂开来。

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异同关系

(一)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相同之处

1.二者的管理对象档案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等文件材料,可以说档案管理具备信息属性,而信息作为一种知识的表现形式,同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知识管理的对象则主要是知识,而知识的组成部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显性知识主要是通过外部获取的方式得到的,如图书、报纸期刊等有形知识,而隐形知识是侧重于无法用文字描述和表达的知识,更多的是以思想、经验为代表的无实物形态的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档案管理属于显性知识范畴内,知识管理的管理对象包含了档案管理的管理对象。2.二者的管理目的档案管理的管理目的在于为档案利用者提高更精准、更快速的服务,侧重满足利用者的需求;而知识管理的管理目的是尽可能的实行知识的价值,为知识管理者提高知识理论体系,指导其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可以说二者在最终终端管理工作的达成都是为了满足使用者需求实现管理的价值,二者出发点相近。3.二者的管理流程不管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还是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都有收集、整理分析、保管、分类统计、利用的过程,而知识管理的流程主要是知识产生、收集、加工、整理、评价、利用,可以看出在某几个环节当中,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管理流程基本类似。4.二者的管理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各行各业也都随之与其相结合,可以说在管理技术和手段上,新一代现代化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都纷纷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为技术支撑和传播媒介,二者技术手段相同。

(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不同之处

1.范围大小档案管理管理范围主要是档案实体和信息管理,而知识管理的范围较档案管理广泛,包含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可以说档案管理的管理范围仅仅涵盖了显性知识,而不具备隐形知识,知识管理二者皆备。2.重视利用程度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档案管理一直受决策者和领导者的忽视,重视程度低,利用效率同样低下,甚至就因为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管理认知较低导致档案管理水平不高,随着近些年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知识管理从出现至今一直备受重视二者的重视利用程度差异明显。3.机制体系完善度正是由于二者的重视程度差异较大,知识管理早早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以及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而档案管理理论水平较低,由于思想认知问题导致人员参与程度低,长期处于体系不完整、机制不完备的状况。

三、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相互作用

(一)知识管理提升档案管理

正是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高水平的知识管理介入,现代化发展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知识管理的作用。知识管理通过其自身先进的理念来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的认知水平和思想深度,在主观上影响其促使档案管理知识深化,形成档案管理的知识及管理体系。同时随着知识管理的不断深入,数字信息技术的引进也使得档案管理手段丰富、工作效率提升。

(二)档案管理推动知识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主客观条件得到改善,管理工作的大力开展,有助于知识的沉淀和积累,形成的知识理论体系将培养出新一代管理人才,对知识的传播与交流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在此过程中,知识管理可以得到深挖,通过新一轮的理解和完善,知识管理体系会更为深化和系统。

参考文献:

[1]徐拥军,邓荣华.档案学界知识管理研究述评[J].兰台世界,2008,12:2-3.

[2]曹琳琳.试论知识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档案,2012,03:50-52.

[3]刘影.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相似性[J].黑龙江史志,2012,07:30-31.

篇12

管理会计工作的方式多样化、形式不拘一格,因而,管理会计本身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将打破高校管理会计原有的管理理念、运行机制、工作模式等方面的限制,必然会改造和创新高校管理会计的工作流程,高速提升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现在已广泛实现的:学生电子收费系统的便捷使用,与银行系统的实时数据交换,利用互联网端口收集个人意见等等将逐步促使“互联网+”技术与高校管理会计之间不断的融合,“互联网+高校管理会计”融合模式将应运而生,该模式将逐步替代传统的以现场服务、碎片管理为主的高校管理会计模式。

一、“互联网+”对高校管理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财务工作涉及教学、行政、科研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资金来源多元化,经济业务复杂化,会计核算要求具备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记账功能,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行,高校管理会计工作本身具有自己的特色与难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对高校管理会计工作提出了诸多新要求。

(一)对管理会计理念的新要求

“互联网+”时代,要求单位形成一套适应自己的具有本校性质、规模、发展阶段、管理模式、治理水平的管理会计理念。“互联网+”时代,做到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会计理念将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当然,这需要高校领导高度重视会计管理工作,并且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共同推进管理会计在高校的深入发展。

(二)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的新要求

目前,高校的财务系统与内部其他业务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和互动不够,也缺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会计人才。“互联网+”时代,高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需要做到:会计信息该共享的要共享,该保密的能保密,需要互动的要能够互动。

(三)对管理会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的新要求

“互联网+”使得管理会计工作的流程发生改变,在会计岗位设置、会计职能定位等方面做出调整,制定相应的管理会计工作流程,颠覆传统会计工作模式,创新业务流程,每一个工作流程的更新、改进,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事前、事中、事后”都会有留有痕迹,随时监控整个会计工作流程,推进整个工作流程的改造和创新,加强高校管理会计应用的精细化,充分融入到更多地参与决策的管理功能。

(四)对高校管理会计人员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管理的专业技术,还要具备以下能力:1.了解并熟悉单位各业务流程和高校内外的经济活动的能力;2.“互联网+”的技术;3.内部管理意识、全局意识,能对高校的重要决策提供侧重于财务角度的参考意见,为决策提供财务依据的能力。

二、“互联网+高校管理会计”融合模式的内容

为应对“互联网+”对高校管理会计工作提出的诸多新要求,如果仅仅是高校管理会计+“互联网”的模式,则不能发挥“互联网+”的“包容、跨界、融合,以人为本”的优势。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必须实现“互联网+”与高校管理会计的融合,采取“互联网+高校管理会计”融合模式。该模式就是从高校经费管理者“内部定制报告”的需求开始,通过“互联网+”,将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信息服务等过程,以“用户满意”为目标,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在这一模式中,高校管理会计工作和“互联网+”的内容相互影响,不断改进、升级,实现高校管理会计工作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管理会计信息采集单元

“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数据将引起会计环境的变化,进而引起信息分析、信息处理的深入,相应引起会计流程再造,财务报告质量提升这样一个正向循环的反馈变化。管理会计的重点是对会计信息的运用,管理会计的信息是与内部管理管理报告相关的,对相关决策有用的。“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涵盖范围不断扩大,具体包括:一是纵向信息,即“内部信息”。它包括:1.财务会计系统的会计信息,包括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并行的相关凭证、明细账、财务报表等;2.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和互动下结合互联网平台,即时收集相关业务信息,例如科研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等等;3.提高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利用高校具有各专业高端人才多的优势,不同专业不同角度提出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使高校的会计人员和教职工全员参与并投身到管理会计的实践之中的建议信息。二是横向信息的搜集,即“外部信息”。它包括:1.与相似相关高校建立财务信息共享中心,进行会计信息、业务信息的数据交换和共享;2.跨界跨区域的相关信息,包括政策信息、学科信息、过程控制信息、物流管理信息等等,通过这些信息,有助于高校未来发展的决策和管理信息集合的应用。庞大的管理会计信息数据采集工作是一项信息工程,通过“互联网+”,联系一切,变无数不可能为可能,尽可能多地提取到相关的信息资源。管理会计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信息分为结构化信息、半结构化信息和非结构化信息,按照相关需求,并统一标准,整理分类,通过相关程度进行排序、组合,同时推进到下一个流程——管理会计信息分析。

(二)管理会计信息分析单元

会计信息分析单元是“互联网+高校管理会计”融合的核心。管理会计的分析架构,是管理层需要内部管理报告,然后财务人员收集管理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的深入和有效分析,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可分析处理成管理报告内容的信息单元,包括定量分析内容和定性分析内容;高校管理会计系统应包括财务管理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预算管理系统、标准成本系统、业绩评价系统等。1.财务管理系统对财务基本信息的加工和利用,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环节。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变会计工作流程、会计环境,不断创新,高效提升工作质量。2.预算管理系统首先,建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预算管理系统,涵盖行政、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五个子系统;其次,不断修订完善该系统,提高高校内部各部门在预算管理的便利性和可行性,例如,科研工作的老师在该系统中可输入自己申报项目的预算,进行调整等工作,包括各预算申报成功后的执行、项目完成后的结题情况,实现随时随地的操作;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将预算管理所需信息数据从各个终端录入,统一口径、按类别汇总;第四,通过编制预算目标,尽量使预算编制工作具体且量化。全面预算编制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最后,通过报表决算分析预算的有效性。3.高校会计决策支持系统首先,利用“互联网+”积极宣传,从省部门、国防军工、企业、校友等多渠道获得相应资金筹措信息,分析相应筹资成本。财务系统可以从会计明细科目设置方面或备注录入精细化信息,对每笔投融资款项,明确性质、来源,做好会计信息数据录入、统计、汇总到报出报表工作;其次,利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和“互联网+”平台,结合自身优势,分析得出适合的投资决策,向校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实物投资(包括资金、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最后,人才是高校培养的,能否考虑高校投资的企业有没有能力吸引到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进行高技术孵化,创造更多的价值,包括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相关资源的回馈等。4.标准成本系统虽然,高校大部分资金为国家财政拨款,多数资金为专款专用,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的经营项目和办学形式开始增加,中外合作办学、慕课、网络教育、校内经营公司、控制型入股创新企业、参股于其他企业等形式均陆续出现,因而,如何运用成本方法,进行成本核算,降低相应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的有效运用,也成为标准成本系统的重要内容。5.业绩评价系统该子系统对高校运行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给学校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方案,尤其在涉及“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时,为管理层提供各类财务评价报告及财务风险预测数据等。

(三)管理会计信息服务

有了良好的会计信息分析,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可以提供更好的会计信息服务。首先,可以按照特定需求者(包括高校管理层、经费负责人)的要求,实现对内的“私人定制”报表制作、报出。例如,各类经费的收入明细、支出明细、结余情况等通过“互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物流网系统”相结合,实时在其他会计及相关业务端口报出。其次,可以对高校预算编制执行、对外办学、对外投资经营等方面进行绩效管理,对“有作为”的高校管理人才,进行绩效奖励。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算,将绩效管理做到信息化、规范化、流程化,与人事部门、科研部门等联动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四)管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财务信息是单位的保密信息,高校的管理会计数据,必须要求保证其安全性、保密性。会计信息的采集、分析、服务都必须在数据安全的基础上,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内财务信息的安全保障,与业务单位数据交换共享,对外的学生收费系统、银校支付系统,和互联网共享系统的互动,以及越来越多的电子发票、电子签单以及学生收费系统中二维码手机扫描支付宝、微信支付、网银支付等业务的大量使用,给高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电子签名、电子芯片、摄像头拍照认证、密码、指纹等安全技术,高效的支撑资金转账支付、对账系统时高校资金的安全性和相关财务资料的安全性。加强高校对财务信息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防范,规避财务数据信息截取、篡改、损坏、遗失、泄露等方面的财务风险。

三、“互联网+高校管理会计”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的推广,“互联网+高校管理会计”模式在以下两个方面会有所突破。

(一)建立高校信息“BOX”与财务共享中心的探讨

一是建立高校内部信息“BOX”。高校管理会计信息与其他业务部门多沟通,与各部门的数据信息的共享,统一数据标准,进行有效的“财务数据共享”、“业务数据共享”;也可以按照经费管理者的需求,自行选择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联合—“个人定制报表”模式。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于2018年1月6日完成科研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对接,实现相关数据实时共享,全过程在线管理,科研项目管理业务流程再造,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控制风险,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二是建立高校之间的财务共享中心。与相似高校进行财务信息共享,利用互联网平台,尽可能多地挖掘两者融合的可能性,可以在某些财务活动方面尝试进行管理会计信息的沟通,例如高校中外办学的学费收入、相关成本等等,可以建立各学科合作办学,尤其优质学科的高品质、高收益,与国际接轨,利用案例分析、分享经验,有效地避免财务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的出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的管理会计工作、预期工作目标大打折扣的情况发生。

(二)高校管理会计的应用趋于案例化、标准化

管理会计所需信息搜集、管理会计工作流程、案例分析将标准化;定量问题的工作效果增强,定性问题的分析处理加强,人的思考性加强;决策信息的标准化、案例化;管理会计参与管理层决策的能力加强,建议权加强;管理会计的职能(规划、决策、控制和业绩评价)应用将更多具体化,管理会计工作将前置化;由于高校的管理会计信息的使用和利用程度并没有广泛应用,高校的管理会计人员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四、结束语总的来说,“互联网+高校管理会计”融合模式,对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能、工作,产生了标志性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互联网+”的深入融合,从财务层面跨界、创新,与其他系统(如资产系统、科研系统、人事系统、教务系统、学工系统、学费自助缴纳系统等)协同、联动,建立“智慧型”的高校会计系统,使高校财务信息更进一步地渗透到高校的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对高校管理会计有着跨时代意义的影响,“互联网+高校管理会计”融合模式的推广应用,将更加有效地用好高校的资源,提升高校资产和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益,发挥高校综合实力和优势,促进高校长期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俊萍.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4(26).

[2]胡仁昱,刘凌冰.管理会计信息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篇13

一、供应链基础上零库存管理概述

1.零库存管理概述

供应链指围绕核心产品从供应商(上游)至销售商(下游)的一种物流网络,其关节点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配送中心、仓库、分销商等。我国处于供应链管理的初级时期,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但使用供应链能明确企业关键项目流程,减少不必要浪费,提高工作效率。据相关数据显示,库存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比四分之一,占流动资产的一半以上,在供应链中库存以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及成品形式存在,因此,关注库存管理对发挥供应链作用至关重要。零库存管理便是近年来最常见的一种库存管理办法,在日本与欧洲国家企业管理中取得良好成效,能够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我国学习零库存的运作模式,在实践中也取得一定的成效。控制企业库存量为最佳数额,用最合适的人财资源管理库存,保持供给水平的稳定,这实际上就是零库存管理的思想衍生,是当前企业普遍对库存管理的认知。

具体来说,零库存并不是一种数的概念,而是一种理想的库存概念。它是企业利用库存管理策略与手段来控制库存额为最小量,但不等同于不要库存或商品储备。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物质零库存管理,它是通过相应的库存管理策略与手段保持供应链上各节点库存量为最优量,不是要求每个节点的库存量为零,从而保证整条供应链的库存最优,效率最高。零库存思想的产生给企业库存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模式,降低库存商品保存成本,免去仓库建设、搬运、装卸、存货保管等一系列费用。

2.全面看待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管理作为新型管理方式之一,尽管在实施过程中获得良好成效,但依然存在相应的隐患,我们应该全面看待零库存管理。首先,实行零库存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减少大量库存的保管、装卸、仓库建设等费用,降低库存成本占比,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性建设水平。其次,库存的作用是稳定与调节,零库存的管理模式压缩企业库存总量,一旦企业或市场发生变化,零库存模式供应不上,易产生销售量流失等问题,最后,目前的零库存管理尽管存在不足,但它可以存在于供应链的局部节点,保证成本降低,同时发现低库存下的企业问题,对其进行改进后再降低库存,再次发现问题并不断更新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

二、零库存管理价值

1.实行零库存管理的意义

零库存是企业将库存量控制在最优量的一种管理模式,它的目标是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基础是库存产品的质量保证,工作对象是全体员工。零库存管理自从引入中国,在大中型企业中取得良好成效,这主要归功于其实施意义,有以下5个方面:

(1)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使用零库存管理办法来减少库存储备量,能降低库存购置费用、管理费用、库房建设费用、库存产品搬运费用、维护费用等,减少企业当期在库存费用上的支出,降低企业总体成本,用更多的投资建设服务,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以钢铁企业为例,钢铁生产所需辅助材料种类繁多,包括金属建材、石油、三类寄点等,其运输管理过程复杂,耗费大量成本,一般钢铁企业购置相关辅助材料的成本高达数千万,实行零库存的管理办法,钢铁公司可以缩减库存管理的开支,减少库房建设、装卸搬运、存货看顾等费用,降低存货丢失、老化、损耗带来的成本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2)优化管理水平

迎合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企业经营计划是企业立足于竞争时代的必胜法宝,大量囤积库存商品,会降低企业调整速度,削弱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企业要想迎合市场需求变动就必须减少库存囤积量,防止库存积压造成的危害。同时,实施零库存模式对企业的采购、运输、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3)减少经营风险

快速发展的经济带动产业转型、价格变动,企业产品的需求时刻发生着改变,企业产品需求不仅与产品供需关系相关,同时也与价格因素、资金流通因素、金融市场情况等紧密相关,波动的经济环境加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性,为更好规避风险,转移相关的金融风险,企业应当减少库存,保持最佳的库存量,防止以囤积库存导致企业变现困难,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4)提高服务水平

零库存模式的运行,减少库存商品管理、运输成本,使购置成本占比下降,企业拥有更多的剩余资金来提高总体服务水平,并且,零库存模式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减少企业成本浪费,更好地迎合消费者需求,提供给消费者最优的服务。

(5)明确关键流程

基于供应链基础的零库存模式,不仅能够减少企业库存成本,同时还明确企业经营的关键流程。重视供应链上不同节点的基础作用,分析其重要性,根据其重要性配置库存储备量,减少囤积成本,明确关键流程,把握企业关键产业发展倾向。

2.实行零库存管理的目的

企业使用零库存量这一运行模式,时刻关注库存量的变动情况,减少企业成本的浪费。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利益,使自身不断发展,实行零库存管理正是企业出于发展自身的需求出现的。通过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促使企业减少购置与保管库存商品的成本,腾出更多的金钱和空间进行企业服务与管理工作,提高整体效益,获取更大的收入,从而保证企业更好的发展。以近年火爆的电商行业为例,部分电商不需大量的库存商品,根据消费者的订单进行生产,减少销售、店面管理、库存维护的费用,凭借虚拟网络媒介销售产品,减少因库房维护带来的成本,提高整体效益,促进自身发展。

三、零库存管理的实施

1.零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要想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就必须建立在供应链的基础上,弄清核心产品的上游与下游,供应链中上游与上游协同合作,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便捷的物流与信息化水平。但我国在实施零库存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5方面的问题:

(1)企业缺乏供应链认识,协调能力差

实施零库存的基础是协调运作的供应链,现今大部分企业对供应链认识不足,并不能发挥供应链的协调作用。大多企业只看重企业利益最大化,忽略协调合作和关键供应链的供应效果,都采用囤积大量库存商品来应对风险,不会向上游供应商或下游分销商寻求帮助,整体协调能力差,缺乏对供应链作用的认识。

(2)信息化水平低,缺乏信息传递能力

企业的生产必须及时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这便需要大量信息传递与分析,但当前供应链节点的企业并不能快速组织信息交流,产品需求滞后,导致企业不能生产市场所需的产品,又产生库存囤积与浪费问题,增大企业开支。整个供应链信息化水平低,缺乏信息传递能力造成零库存模式实行的困难。

(3)库存管理策略粗放单一

零库存管理要求企业及时分析市场需求,结合相应库存数额进行库存分析,但现在企业库存管理策略较为单一,依然保持“生产――销售――拿钱走人”粗放型模式,企业并不关注库存管理,只重视利益所得,整体库存管理缺乏策略性,这对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是个不小的挑战。

(4)企业绩效标准不统一

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绩效标准,整条供应链节点企业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这导致了各企业以自己的标准进行管理工作。库存周转率是部分企业的绩效指标,此类企业在强调库存周转率的同时,忽略了整条供应链的配合,单纯追求库存周转数量的最大值,忽略库存管理、运输、保管过程带来的成本耗费。这种企业绩效标准不统一的现状,给整个供应链发展带来挑战。

(5)物流周转迟钝,运输缓慢

物流速度与物流质量是库存周转的必要条件,现今物流速度较慢,丢件、设备老旧、运转缓慢都加剧了产品周转的成本,导致产品囤积现状。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较为缓慢,大件商品运输困难,不同物流承包商标准不一,行业标准并不统一,阻碍物流运输的畅通性,致使企业产品销售周期长。

2.零库存管理的实施原则

为更好地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应该关注关键供应链的整个流程,重视起上下游的协调配合,同时密切注视市场需求,推动企业库存调整。零库存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以下原则:

首先,实行零库存管理要遵守质量优先原则。库存管理应重视库存商品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供应质量、运输质量等各方面内容,注重库存商品质量来进行管理工作,缺乏对商品质量的考察,将会让零库存管理成为真正的“零”库存,没有优质的产品,产品便没有市场,没有市场的库存商品对企业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实行零库存管理要遵守系统化原则。实行零库存意图降低企业成本,减少企业成本损耗,成本的衡量指标不只是企业库存数量,还应减少整个企业的综合成本。企业内部单个组织部门成本的降低并不代表综合成本总量最低,应重视企业内部组织系统化统一,降低整体成本,从而保证真正的零库存管理。

再者,实行零库存管理要遵守供应链协调原则。要想实现零库存管理,企业内部要重视组织的系统化原则,对于企业供应商与分销商而言,应重视整体供应链作用,关注供应链的协调合作,遵守相关的绩效标准,保证零库存的正确实施。

接着,实行零库存管理要遵守利益分配原则。尽管为了全体利益牺牲小我利益使最理想的利益分配方式,但这种分配方式在现实经济中只是理想,整条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都渴望着自身利益最大化,要让各节点企业为了整体牺牲自我利益是不现实的。因此,实行零库存管理要遵守利益分配原则,按规定的利益分配标准进行分配,促进整体发展。

最后,实行零库存管理要遵守市场需求原则。企业要想获得最大收益,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迎合市场需求,及时改变经营决策,坚持零库存理论,减少企业库存成本,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

3.实施零库存管理的注意事项

实施零库存管理应在产品质量保证的基础上进行,关注整体的系统化、利益分配、市场需求等各种前提,但在运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3方面问题:

(1)不能片面将零库存等同于库存为零

零库存指企业采用适当管理策略与手段保持企业库存最优量,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保持库存总数为零。库存总数为零的企业不能及时响应市场需求,产品供给不足,这将导致企业销售困难,资金周转难题。因此,实施零库存管理应将其与库存为零进行区分。

(2)不能追求库存资金账面值为零

零库存理论不等于购买库存资金账面金额为零,企业应当且必须留下相应储备资金进行产品后期补充、管理、购进等,倘若企业库存资金账面金额为零,企业后续购买库存,保存库存的能力就会下降,企业难以迎合市场,就容易导致销售问题。

(3)不能让供应商承担全部库存成本

临时追加的产品订单会影响企业供应商原定计划和安排,加大供应商成本支出,关注供应链协调合作,不能让供应商承担全部库存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行业的平稳运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协调合作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整体效率,把握关键供应链作用,研究企业关键环节流程,带动企业供应协调合作,同时将零库存管理融入供应链理论,把握最佳库存量,降低库房建设、运输、装卸、管理与维护费用,提高企业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减少不必要成本损耗和资源浪费,从而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