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

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

篇1

已有研究证明很多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合并心理疾病,而心理疾病对各型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会造成不良影响〔1~3〕。因此对该类病人进行心理评估,进而对存在心理障碍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妥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心理评估,并对仍有焦虑或抑郁症状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在2006至2008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以冠心病心律失常为主要疾病住院的患者中,排除功能性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及偶发早搏,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及有精神障碍个人史及家族史患者,选择359例为观察对象。男311例,女48例,年龄 60~89〔平均(74.51±3.74)〕岁。

上述患者中无心脏频率及节律异常的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除外完全性三束支阻滞)确定为心律失常组57例;其余为对照组302例。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给予内科治疗,包括对冠心病进行基本治疗,对心律失常进行纠正、控制复发、防治合并症等一系列治疗,从而基本达到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后,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进行心理评定〔4〕,HAMA (14项) 评分>14分,确定患者具有焦虑症状;HAMD(17项) 评分>17分确定患者具有抑郁症状。同时具有焦虑及抑郁症状者以相对严重症状为准。将有焦虑及抑郁症状患者确定为心理治疗组,进行心理治疗。治疗1 w后再次用HAMA和HAMD对患者进行心理评定。以心理治疗后HAMA、HAMD的减分率为指标,将疗效分为临床痊愈(减分率>75%)、进步(75%≥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25%)3级。减分率=(治疗前HAMA或HAMD 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

1.3 心理治疗方法

1.3.1 认知疗法

多次与病人交谈,细致观察,向病人讲解疾病知识,纠正患者一些错误认识(如多数患者都认为出现心律不齐就会有生命危险,基于此向患者解释不是所有心律失常都有高危险性,既使危险性高的心律失常经过有效治疗,可明显降低危险性,并且焦虑、紧张可加重及诱发疾病发作及使病情加重)。使患者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能够达观地对待疾病。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老年人集体活动,把注意力从自身疾病上转移到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上。

1.3.2 松静疗法

主要做法为患者坐或躺在床上,休息10 min,播放松静语言音乐诱导磁带,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7 d为1个疗程。使患者出现松弛反应,做到肌肉放松,内脏放松,精神心理放松。

1.4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1.5 结果

对照组302例老年患者中,有焦虑症状者104例,有抑郁症状者95例,二者总发病率为66%。心律失常组57例老年患者中,有焦虑症状者7例,抑郁症状者4例,二者总发病率为19%。两组焦虑及抑郁症状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心理治疗组210例病人进行治疗后,59例痊愈,100例进步,51例无效,总有效率76%。

2 讨 论

在对照组病人中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总发病率为66%,说明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焦虑或抑郁症状较普遍。其原因考虑为对照组患者中,存在由心律失常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心悸等自觉症状。尽管症状本身危害不大或已得到控制,但因由于病因及病理改变存在,临床上难以彻底治愈或完全控制不复发,病程呈慢性,有时反复,导致患者产生恐惧和担忧进而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但在无心脏频率及节律异常的心律失常组中,焦虑或抑郁症状的发病率为19%,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原因考虑为心律失常组患者因无心脏频率及节律异常,亦无明显自觉症状及体征,自我感觉病情轻微,心理负担轻,因而焦虑或抑郁症状发病率亦低。心理障碍往往造成躯体疾病的反复或加重〔5,6〕,因此对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或抑郁症状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是极其重要的。因操作较为复杂,本研究未对心理评定后有焦虑或抑郁症状患者进行病因诊断。故这些患者中可能包括轻重程度不等的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等,也可能存在初次发作心律失常导致的反应性心理障碍。但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无疑是有益的,可以缩短反应性心理障碍患者不正常心理状态持续时间,防止其向心理疾病方向转化,对原有心理障碍患者也能起到初步的基础治疗作用。本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心理治疗组患者进行了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对自身疾病有过分担心,进行认知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疗法,实施放松训练,该组患者经1 w心理治疗后,心理障碍患者明显好转,总有效率达到76%。说明经过一定程度的心理治疗,能够促使患者身心的全面恢复,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健康程度和生活质量。对于心理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请心理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断和进行心理及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Friedman M.Type A behavior:a frequently misdiagnosed and rarely treated medical disorder〔J〕.Am Heart J,1988;115(4):9306.

2 Penninx BW,Beekman AT,Honig A,et al.Depression and cardiac mortality:results from a communitybased longitudinal study〔J〕.Arch Gen Psychiatry,2001;58(3):2217.

3 Appels A,Mulder P.Type A behavior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A 9.5year followup of a small cohort〔J〕.Int J Cardiol,1985;8(4):46573.

篇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eting treatment and nursing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1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doctors’ sign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the dieting treatment and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30d treatment, the clinical body signs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angina sympto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iabet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eting treatment; Nursing

糖尿病是?R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中患者多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方面疾病[1]。为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饮食治疗及护理效果,笔者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的13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的13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 2 型糖尿病与冠心病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5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68.13±11.12)岁,糖尿病病程(7.8±3.6)年,冠心病病程5.6±4.9)年;对照组65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67.23±11.42)岁,糖尿病病程(8.1±4.3)年,冠心病病程(5.9±6.7)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遵医嘱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遵医嘱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饮食治疗与护理,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与治疗效果。饮食治疗[2-3]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膳食纤维等。

1.3 疗效评定标??

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制定疗效标准:显效: 患者临床病症消失,空腹血糖11.1 mmol/L。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4 统计方法

计量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心绞痛症状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65例,其中显效28例,有效3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9%,对照组患者65例,其中显效17例,有效3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3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护理逐步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理念,在“生理-心理-社会”提出的同时,新的护理体系逐步完善,整体护理也正被全国护理工作者所接受。对于要手术的患者,由于他所在的环境比校陌生,护士就要以整体护理的模式热情的接待他,利用语言交流的技巧,广泛的爱好,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才能尽早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因此,做好手术患者特别是传染病患者的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减少心理因素所致的并发症,以确保手术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1分型

大体上可分为五型:安然自若型、自疑自卑型、恐惧焦虑型、孤独寂寞型、绝望厌世型。

2心态分析

21安然自若型此患者抱着听天由命,富贵在天的想法,既来之则安之。能密切配合医疗和护理,情绪比较稳定。

22自疑自卑型此型患者表现为猜疑多虑,低估自己的能力。是一种性格缺陷。手术前当医生向其亲人交待病情或签字时,他就常常伴有特殊的情绪体现,如坐立不安、忧郁寡欢、失望等,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

23恐惧焦虑型此型患者总是忧心忡忡,顾虑重重。既担心自己的传染病会传染给亲人,同时又希望看到亲人的矛盾心理。特别是手术患者,精神异常紧张,神魂不安,怕疼痛,怕留后遗症,唯恐自己成为不幸者。

24孤独寂寞型此型患者常常作茧自缚,孤单寂寞,一旦被诊断为传染病时,立即产生害怕的心理行为,情绪消沉,常常隐满病情,生怕亲朋疏远他,同志们歧视他,老师同学们冷淡他,恋人离开他。因此,思想压力极大,心里非常痛苦。

25绝望厌世型此型患者麻木不仁,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极度愤怒,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自杀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患者往往是久病缠身,身患绝症,子女不孝的患者,对生活和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对手术的成败不以为然。

3心理护理

31安然自若型此型患者多见思想素质较好、文化水平较高者。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沟通,只要对其进行一些卫生宣教,手术前的注意事项,手术后的护理要求即可。

32自疑自卑型此型患者多系脏器伤、脏器穿孔患者及农村患者。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患者心里压力也大,对手术缺乏信心。所以护士要经常与其沟通,耐心讲述有关传染病手术的相关知识,解除疑虑,使病人消除了自卑心理状态,使手术顺利完成。

33恐惧焦虑型此型患者多为初患者和一部分思维方式有问题的患者。这类患者总是想尝试一下保守治疗,害怕做手术,甚至隐满病情,丧失手术最佳时机。此时要采用宣泄与疏导与解释相结合,鼓励病人尽情发泄、诉说,护士要耐心倾听,向其讲解有关手术前后的利弊,消除恐惧感。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34孤独寂寞型此型患者多见久病缠身、年迈多病,处境艰难、子女不孝的患者。这时就要采用同情理解的态度给予耐心疏导,多几份关心,少一些冷漠。多行语言交流,满足其心理需要,使其安全的度过难关。

35绝望厌世型此型患者多见严重外伤,身患绝症者。患者处于矛盾之中,瞻前顾后,总想发泄心中的不满。这样就要理解患者,让他们尽可能的发泄,鼓励他们要用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要有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体会

41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人一旦患病,心理活动也就随之而来,他们常常主观感觉异常、被动依赖、疑虑重重、敏感的自尊心、期待的心理、习惯性心理、甚至有焦虑、恐惧,孤独感。而传染病手术的患者除具有上述共同特征外,还有挫败感和自卑感。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条件,是传染病手术成败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病情。耐心讲解传染病的特点及发病过程及手术后的效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收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篇4

本文共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274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205例,女性69例;年龄37-72岁,平均57.8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类型或时段的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并参照《内科学》[4]冠心病介入治疗适应症的参考标准,排除不宜PCI治疗患者。此274例患者均以股静脉为入路,其中单纯行PTCA治疗者33例,单纯行IS治疗者14例,其余行PTCA联合IS治疗。经过精心护理,274例冠心病PCI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胸痛症状缓解,复查心电图较之术前明显改善。其中66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21例出现低血压,20例出现腰部疼痛,13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12例发生尿潴留。因发现及时,积极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无1例因发生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术后住院8-15 天,随访1-3个月,均无血小板减少症、心力衰竭或猝死发生。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个性特点、文化背景等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予以个性化心理干预。让患者明白良好的心理状态在疾病治疗和恢复中占有重要地位,自我防御意识、积极配合治疗和自信心,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2.2 术前观察护理 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签订介入治疗手术同意书及紧急抢救同意书;训练患者床上平卧排尿及有效咳嗽方法,以避免术后因不习惯导致尿潴留和不能及时排出废物引起感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完善术前相关生化、胸片、心电图等检查,常规术前备皮,进行碘过敏及青霉素试验,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口服;检查记录患者双侧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术中术后对照;术前1天饮食清淡,术前4小时禁食,进入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协助患者平躺于×线诊断床上(为确保各个角度均能清晰呈现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心电监护电极需避开心影部位),建立静脉通路。

2.3 术中观察护理 术中安慰鼓励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述说;观察记录心电监护及患者生命体征,对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减慢甚至室颤等异常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完成相应处理;嘱患者适时有效咳嗽,促进造影剂排泄;详细记录术中所用药物、剂量、时间、PTCA压力及扩展时间,每次处理应提醒医生注意。

2.4 术后观察护理 术毕患者平卧24小时,检查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术后情况酌情心电监护;穿刺部位沙袋压迫12小时,穿刺肢体制动呈伸直位,嘱患者尽量避免用力咳嗽、大小便或憋尿等增加腹压达到动作;拔除动脉鞘管时行心电监护,患者主诉不适或心电监护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鞘管拔出后行加压包扎止血,并注意足背动脉搏动及局部皮温情况;每30分钟触摸足背动脉搏动1次,防止血栓形成;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以便及时对症处理;包扎解除是出现出血或渗血,用手指压迫穿刺点近心端,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穿刺部位感染;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泄,少食多餐,以进食一些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宜消化的半流质,并辅以静脉营养。

2.5 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低血压是PCI术后极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为避免其发生,患者无需术前常规禁食,一般术前禁食4小时即可;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进行严密的血压监测,早期可每半小时测血压1次,待连续4次测压均稳定后改为每2小时测压;拔除动脉鞘管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加强心理护理,拔出后行压迫止血。为避免穿刺部位出血,术前应常规检查凝血时间及血小板功能,肢体制动,正确压迫穿刺点部位;同时观察血压与神志,估计出血量,予以止血、保暖、扩容、升压等治疗。由于长时间卧床,患者可出现腰骶部疼痛,可在腰部铺垫柔软棉织品并进行按摩减轻疼痛。术前就进行床上排尿训练,以便患者适应术后床上排尿,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达到预防排尿困难的目的。

总之,PCI治疗冠心病过程相对简单,避免了开胸手术造成的巨大损失,也缩短了康复时间。但其存在一些并发症,临床可通过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床上减少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延续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梁青,黄凤仙.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96-1697.

篇5

[中图分类号] R5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172-02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涉及到人体心脏、血管(静脉、动脉、微血管)等循环系统的病症,临床中又叫做循环系统疾病。其根据病症的缓急程度可以分为慢性心血管疾病和急性心血管疾病两种,这往往都与患者动脉硬化息息相关[1]。急性心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科室中多见的病症,其具有发病迅速、病情进展迅速的特征,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患者的生命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2]。临床中急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绞痛和急性心力衰竭[3]。为了研究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与方法,本文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本院的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结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泌阳县医院的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为37~60岁,平均年龄为45.6岁;本组70例患者均是出现急性发作症状而被送至医院进行抢救,其中10例患者属于急性心肌梗死,52例患者属于急性心绞痛,另外8例患者属于急性心力衰竭;其中合并贫血患者15例,合并高血压患者55例。

1.2临床症状

急性心绞痛患者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当患者出现激烈的情绪波动或者是过度劳累时,患者的心前部分会出现阵阵的压迫性疼痛,并且疼痛并不向患者肩部放射,当患者服下硝酸甘油或停止劳动时,其压迫性疼痛会有所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并且多发于起病的24 h以内,且出现与心绞痛性质相同的疼痛,但是其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也长,如果患者经过服用硝酸甘油或者休息没有好转效果,就会有濒临死亡的痛感[4-5]。其中少数人一开始就会出现急性心衰或者休克的现象,并且恶心呕吐,严重者甚至出现呃逆[6]。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患者突发性高度呼吸困难,面部出现恐惧的表情,并且频繁咳嗽、烦躁不安,咯大量的血色或者白色泡沫痰液,严重时甚至有大量的泡沫状痰液从患者鼻孔涌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并且四肢出现冰冷症状,患者双肺出现湿音,脉搏增快,并且血压下降,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7-8]。

1.3治疗方法

对于心肌再灌注治疗方法,患者在起病后的6~12 h内,应用尿激酶0.5 h静脉输注(1.0~1.5)×106 U,之后皮下注射肝素1.25×105 U或者低分子肝素0.5×104U,注射7 d,每天2次;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1次:前3天每次0.3 g,之后减量至75~150 mg。

对于缩小梗死范围方面,主要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β-受体阻滞剂,患者每日口服2次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每次6.25~50.00 mg;(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起病1 d内给药,并长期给药,依那普利,每日2次,每次5~10 mg,卡托普利每日3次,用药量从6.25 mg向12.50~25.00 mg递增;(3)硝酸甘油制剂,患者入院后常规口服,对合并心功能不全和梗死后顽固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硝酸甘油静脉输注,每疗程7~10 d,输注速度为5~15 μg/min,每日维持8~24 h;(4)降低血黏度,每疗程2周,250~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1次;(5)极化液疗法,每疗程7~10 d,在500 mL 10%的葡萄糖中加入1.5 g氯化钾,普通胰岛素8~12 U,每日1次,对室性心律失常者,在以上液体再加入5 g硫酸镁;(6)调节血脂药物,每晚1次口服辛伐他汀10~40 mg。

1.4疗效标准

本组70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以患者的心电图和临床综合评价为标准,主要分为以下3类:患者心电图S-T波段没有改变,心电图显示正常,心律整齐且临床症状消失,为治愈;患者心电图S-T波段有轻微的变化,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为好转;患者心电图无改变,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好转,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结果

本组70例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0.0%。具体数据如下:急性心肌梗死10例,治愈5例,好转2例,无效3例;急性心绞痛52例,治愈40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急性心力衰竭8例,治愈2例,好转2例,无效4例。

3讨论

本文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3种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表明,目前临床中对该病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案,但是由于患者在送至医院时,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临床中的治疗效果并不乐观。因此对于中老年人群,医护人员应该对其积极普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对其讲述预防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告诫其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运动,不抽烟不酗酒,规律生活,避免暴躁、易怒、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一旦出现胸闷、气短、头昏、四肢发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而医护人员应向社会普及心肺复苏等基本抢救技能。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易患因素的患者,医护人员在控制好其血压及血糖基础上,应适当进行预防治疗,从而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综上所述,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早的发现以及有效的治疗是保证患者身体恢复健康的良药。

[参考文献]

[1] 张小秋,司艳华. 6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临床治疗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11):120.

[2] 夏光辉. 3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J].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4):62.

[3] 高鲜会,席孟杰. 贝那普利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J].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5):66-67.

[4] 黄增有. 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J]. 健康必读(下旬刊),2010,10(1):47.

[5] 刘乃瑞. 探讨12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2,20(5):53-55.

[6] 刘纪政,姚玉才. 早期溶栓治疗终止急性心肌梗死的探讨[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9):782-784.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c)-116-02

糖尿病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为代谢紊乱及微血管病变,比单纯冠心病的患者冠脉血管病变更严重,预后更差,更容易发生广泛性心肌缺血、坏死[1]。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时,针对患者血糖控制、提高药物依从性等病情特点进行的护理对改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08例。其中,男60例,女48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69岁,平均59.5岁;冠心病史最短6个月,最长7年,平均冠心病史4.1年;其中1型糖尿病26例,2型糖尿病82例;住院天数最短7 d,最长39 d,平均13.8 d。

1.2 方法

1.2.1 心电监测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电图ST段改变发生率。记录该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按程序进行护理记录,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

1.2.2 护理方法

1.2.2.1 心理护理

由于对所有是慢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合并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及心理上的压力。患者除常规口服药物,还需控制饮食控制血糖,这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对生存、生活失去信心。故关心、鼓励患者及家属讲出自己的感受,指导患者解除恐惧、忧虑情绪,让患者明白乐观情绪的重要性。通过患者与医务人员、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使患者及家属得到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精神疏导,消除生活疑虑,重建治疗及生活信心。

1.2.2.2 病中护理

①危险因素评估和控制:护士应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初步评估,针对患者对疾病认知、血糖控制、用药、心绞痛发作频率、方式、程度、有否低血糖反应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等情况全面深入了解,根据患者症状特征建立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控制知识的宣传和讲解,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危险。②密切观察病情发展,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室速、室扑、室颤的出现,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心电图、血压监测,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进行血糖、尿量、电解质的监测,观察水肿情况,防止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和水电解质紊乱。③安全用药: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血糖有影响的药物如双氢克尿塞、速尿、水杨酸制剂、磺胺类药物等,如确定使用,则需进行血糖监测,并与降糖药分开。血糖控制:需严格控制胰岛素使用方法、剂量、品种要准确掌握,并准确测量血糖。④对患者进行预后、康复训练、自我防护等健康教育。如日常护理:温差大以及天气原因,均易诱发心绞痛,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冷风刺激;患者应均需遵循一定的膳食管理,低胆固醇、低盐低脂,限盐勿忘补钾,多吃富含钾元素食物,以利缓和钠,保护心肌细胞,限制脂防的摄入量,同时理想的糖尿病饮食应该能维持满意的体重,使血糖、血脂恢复正常,并能供给足够的能量和必需的营养成分,以保持身体正常代谢平衡,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向患者说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的各种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危险性。叮嘱患者注意生活规律,控制情绪,放松精神,愉快生活,保持心情平和,保证睡眠质量,适当锻炼;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药物服用知识,要求遵医嘱,并学会自我监测,警惕不明原因的疼痛,出现异常随时就诊。患者外出时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并要督促患者继续坚持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定期诊视,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 结果

2.1 患者心律失常情况

108例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55例(54.5%),以短阵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多源室早为主。室上性心律失常53例(45.5%),以窦性心律过速、窦性心律过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为主。心电图ST段改变84例(77.78%)。见表1。

2.2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绞痛46例(42.59%),大便后胸闷23例(21.30%),低血糖反应35例(32.41%)、空腹血糖42例(38.89%)。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时脂代谢进一步恶化,如果血糖不加以控制,随着病程发展,心肌耗氧量增加、心律失常,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死现象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极其重要。

本组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例数高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有研究结果[2]表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高。

与单纯冠心病患者不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针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和临床表现特点,在护理该类患者时应根据其特定的护理需求,采取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治疗,提高其依从性。

本组患者入院后笔者对其进行了包括疾病发生、治疗、预后、康复训练、自我防护等健康教育,此外,进行治疗护理的同时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3]。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主要在于密切观察病情发展,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时刻注意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防止意外出现。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进行血糖、尿量、电解质的监测,观察水肿情况,防止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和水电解质紊乱[4]。更为重要的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安全用药至关重要[5],尽量避免使用对血糖有影响的药物,必要时要进行血糖监测,与降糖药分开使用,避免低血糖反应出现[6]。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盐、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高纤维的饮食原则,这对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进行了观察,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控制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能够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简庆,郭小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9):78-79.

[2]万春霞.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8,5(9):141-142.

[3]吴华颖,王莺,郭莉兰.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9,7(2):231-232.

[4]程云清,陈凌,戴红霞,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的效果评价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2):2049-2051.

[5]中国心脏调查组.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研究-中国心脏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1):7-10.

篇7

【中图分类号】R6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12-01

心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死率高。因此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同时做出相应的诊疗非常重要。除生命体征外,心血管内科还应注意检查患者面容、口唇颜色、颈静脉有无怒张、颈动脉有无血管杂音、肺部有无哕音等。心脏查体包括心界大小、心前区有无隆起、心尖搏动是否弥散、有无抬举性心尖搏动、触诊有无震颧、听诊心律是否有异常等。同时检查腹部有无膨隆,肝脾是否肿大,有无腹水,双下肢有无水肿等。因此,本文2011年5月~2012年7月选取我院3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现报告如下[1]。 

1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3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为心血管疾病,其中男患者20例,女患者16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42.8岁,患者的病程最短12d,最长28年。 

2综合治疗方法

2.1营养治疗

(1)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心血管内科患者应该保持正常的体重,如果超过正常的体重,患者应该通过减少体内热量从而降低体重。其中三大比较高的营养素中热量比较高的依次是糖类65%左右,脂肪约20%,蛋白质约13%-15%。(2)脂肪的质量。脂肪摄入量以占总热量的20%以下为宜,在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S)小于2,有降血脂的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促进粪便中类固醇与胆酸排泄的作用,治疗膳食中P/S比值以大于1.5、小于2为佳。(3)膳食中的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在150~300mg是适宜的。(4)蛋白质的质量。冠心病患者提倡食用混合蛋白质食物,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要平衡,蛋白质的摄入量按每日1.29/kg体重,或蛋白质热比15%。

2.2药物治疗:心血管患者,尤其是AMI后存在频发复杂性室早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抗心律失常治疗首选β受体阻断剂或胺碘酮。这种病人不宜使用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 I 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虽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与对照组比较,却使猝死的发生率增加,这早已被 CAST试验所证实;这种矛盾现象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其致心律失常作用有关。β受体阻断剂或胺碘酮均能显着减少心血管患者的猝死发生率,而不论患者是否为心肌梗死或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目前主张,全部心血管患者,除非为变异型心绞痛或患者不能耐受,均应给予β受体阻断剂治疗。对β受体阻断剂治疗效果不好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应使用胺碘酮治疗[2]。

2.3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在心导管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治疗技术,创伤小疗效显著。目前主要用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办膜病及某些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介入治疗是不开刀做手术,即通过体外操纵导管或其他介入器械对体内的病变进行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痛苦少、安全可靠、疗效明显。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即(1)冠心病介入治疗;(2)心脏瓣膜介入治疗;(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4)心律失常介入治疗;(5)大血管病介入治疗及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等。另外,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和高科技医疗器械的不断开发,介入治疗的范围亦将越来越广泛。

2.4外科手术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办膜病、大血管疾病、冠心病及心脏肿瘤和心包疾病,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和时机的选择,围手术期的处理常常需要内科医生参与。

3结果

采用临床综合治疗两周后观察,18例治愈,1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44%。

4讨论

4.1心血管内科的主要病症:(1)急性心肌梗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伴有粥样斑块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所至管腔急性闭死,血流中断引起严重持久的心肌缺血所发生的局部心肌坏死。坏死心肌收缩力减弱和不协调,心搏量减少所引起的低血压、心源性休克以及心肌电生理不稳定等变化。 (2)充血性右心衰竭。当充血性右心衰竭(又称“瘀血性心衰”)存在了相当长的时期时,过量的血液就从毛细血管渗出至组织间隙,此时体循环发生瘀血,静脉充盈过度并伴有肝肿大和周围性水肿。 (3)胸痛。心源性胸痛的主要原因有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及心包炎等。在问诊过程中,应对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放射部位、诱因、缓解因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情况进行详细询问,以此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4)气促。气促是心力衰竭的一个敏感症状,但缺乏特异性。对于主诉气促的患者,应询问是否合并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这是诊断有无左心衰的关键。(5)水肿。心源性水肿常为性,指凹陷水肿,易出现在双足、踝等身体下垂部位。(6)心悸。心悸是临床常见症状,多由心律失常引起。询问时要注意心悸发作的诱因、时间、开始和终止方式以及是否伴有头晕和晕厥等症状[3]。

4.2临床疗效:近年来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较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为非保护性(ON理性)的血栓形成提供了条件。且一旦血栓形成,有时可使病情急剧恶化甚至导致死亡,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而致急性心肌梗死;又如在慢性心房颤动时,心房内的血液淤滞形成血栓,在一定条件下可沿血流前行造成心外的器官栓塞,如脑梗死。因此,溶栓和防止血栓形成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4]。本研究资料显示,采用临床综合治疗两周后观察,3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18例治愈,1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44%。

综上所述,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显着,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黄怀宇,高绪胜,王建民等主编. 实用临床急救诊断治疗学[M].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4

篇8

【关键词】:心血管病、静脉输液、护理缺陷、防范

1.临床资料:我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住362位患着,其中男性251人,女性111人,年龄31-79岁,平均55岁,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

2.护理缺陷的定义: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护理规章和规范等,造成护理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护理缺陷包括护理事故及差错。

3.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几种护理缺陷

3.1执行医嘱时不认真加以核对、查对,致药名、剂量错误,如医嘱:硝酸甘油10mg加入5%GS250ml静脉滴注,实际操作中护士只加入5mg硝酸甘油在液体中。

3.2盲目执行医嘱:执行医嘱前没进行查对,或查对后由于专业知识有限未发现错误,盲目执行有问题的医嘱,因缺乏工作经验或工作时粗心大意执行了错误医嘱,如医嘱:10%氯化钾15ml加入5%GS250ml静脉滴注;又如:把糖水输给糖尿病患者。

3.3因对药品性能了解不够或配液环节失误,不了解药品间的配伍禁忌,致药液变性混浊。

3.4护患间缺乏沟通。护士服务态度差,在穿刺失败或药液外渗后不能主动向患者道歉,反而责怪患者而引起不满甚至纠纷。

3.5不能认真向患者讲解用药目的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不告知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采取何种措施避免加重损害。

3.6不遵守操作规范;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输错液体;不了解药品性能;不认真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不能按医嘱调节输液滴速,如对患心脏病的病人输液速度过快,造成急性肺水肿甚至死亡;甘露醇等脱水剂应快滴;升压强心药要慢滴或根据血压调滴速;临床经验不够,不能根据病人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补液速度。

3.7巡视不勤不力,致回血堵塞或液体外渗不能及时发现,有的护士做巡视工作只知道拔盐水换盐水,却不知道观察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3.8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处理不当、失误,如刺激性液体外渗后未能及时冰敷或局封处理,发生了严重输液反应后不能及时与病人家属一起完整封存证物。

4.如何防范输液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缺陷

4.1对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教育,预防发生缺陷。

4.2严格贯彻操作规程和各项查对制度。制定静脉输液标准工作规范,严格培训,使全院形成统一的操作规范模式统一的操作规范模式。在治疗室、护士站张贴配伍禁忌表、操作流程图、查对内容、警示牌等,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抓好易发生缺陷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

4.3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放手不放眼,防止实习生发生护理缺陷。

4.4建完善护理记录书写,加强病案保管。建立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发生护理缺陷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护理缺陷所造成的影响及不良后果制定不良事件处理流程,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制定《输液反应处理流程》、《护理缺陷报告制度》、《护理事故防范预案》,让护士在统一的操作规范模式遇到不良事件时有章可循,冷静处理,降低风险。发生护理缺陷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准备鉴定。

4.5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注意护理人员个人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知识学习,特别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在输液治疗过程中,熟悉病人病情,掌握用药知识,执行了错误医嘱要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护理缺陷出现后要正确、及时处理,认真严肃、实事求是,重在总结教训、接受教育。

5.讨论

篇9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6(b)-0009-02

大部分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都是因糖尿病患者产生血管周边间质纤维化或心肌壁内微血管病变而引起,该疾病在临床中不可应用冠心病、高血压及心脏瓣膜病进行解释,主要临床表现是心功能异常,气短心慌及心前区时有疼痛发生[1]。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42例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有关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42例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有关资料,都与中医气阴两虚证型特点相符,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21例患者。其中治疗组有16例男患者,5例女患者,患者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0.8±2.1)岁,平均病程(5.1±1.8)年。10例患者具有胸闷、气短心慌症状,其中3例患者心电图显示正常,2例患者窦性心动过缓,1例患者窦性心动过速,3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1例患者左室肥厚,1例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有12例男患者,9例女患者,患者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1.4±2.2)岁,平均病程(5.5±2.1)年。11例患者具有胸闷、气短心慌症状,其中2例患者心电图显示正常,1例患者窦性心动过缓,2例患者窦性心动过速,2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1例患者左室肥厚,2例患者心电图ST-T改变。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临床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标准为[2]:一是通常伴随气短心慌及胸闷等症状,在听诊中可发现心律不齐,患者心电图变化具有特征性,并常发生传导阻滞。二是左心功能减退比较显著,缩短射血期,延长射血前期。三是不存在改变性的糖尿病冠心病指征。四是周围血管存在循环障碍,通常伴随四肢发凉,具有血流异常表现。

评价治疗效果的标准为[3]:显著改善患者体征及中医临床症状表现,减少证候积分不低于70%,降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正常区间,或其值与治疗前相比降低至少40%,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值低于6.2%,或与治疗前相比降低至少30%;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心电图、血流变及血脂等指标恢复到正常的为显效;患者明显出现好转体征及中医临床症状,减少证候积分不低于30%;同时治疗前相比较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降低至少20%,但与显效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 与治疗前相比较,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值至少10%,与显效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恢复患者心功能,心电图、血流变及血脂等指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好转为显效;患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没有降低,也没有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值或尚未降低至有效标准,同时没有明显改善心功能,心电图、血流变及血脂没有发生变化的为无效。

该研究收集的患者都与诊断糖尿病性心肌病标准相符,也与诊断中医辨证中气阴两虚型的“消渴”的标准相符。将肺心病及肝肾衰竭的严重患者予以排除,不严格遵循服药规定;难以判定治疗效果及实验中断的患者予以排除。

1.3 治疗方法

同时对两组患者采用脉络宁注射液、能量合剂静脉滴注及消渴丸口服治疗方法进行降糖,1次/d,在250 ml葡萄糖液中加入脉络宁注射液,根据患者血糖指标对每日消渴丸口服量进行调整。治疗组患者基于对症治疗,采用天王补心丹加味进行治疗,其药方成分为:10 g白茯苓、10 g远志、10 g丹参、10 g龙眼肉、10 g玄参、12 g麦门冬、10 g桔梗、12 g柏子仁、15 g生地黄、12 g酸枣仁、10 g人参、10 g五味子、12 g当归身、12 g天门冬、6 g炙甘草[4]。结合患者临床中舌、脉、症辨证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用水煎服1次/d,分早晚服用。对照组患者采用2次/d,5 g/次服用依那普利片。1个疗程为10 d,治疗2疗程后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患者有关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

2 结果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断,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指标降至正常范围,糖化血红蛋白值降低到不超过6.1%,且对血脂、心功能、心电图及血流变的复查结果显示恢复正常的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比较显著的好转迹象,空腹及餐后2 h血糖降低幅度高于治疗前20%,糖化血红蛋白值降低高于治疗前10%,且对血脂、心功能、心电图及血流变的复查结果显示具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也没有降低迹象,且对血脂、心功能、心电图及血流变的复查结果没有产生变化为无效。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有19例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患者16例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为76.2%。在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中,治疗组患者降低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3 讨论

在中医临床中,糖尿病性心肌病属于“消渴”合并“心悸”等范畴,该疾病主要由于消渴病程较长,耗伤气阴,对心脉运血产生影响而产生。治疗过程中可采用清热滋阴、安神养心方法,采用天王补心丹加味方法进行治疗,其药方成分为:10 g白茯苓、10 g远志、10 g丹参、10 g龙眼肉、10 g玄参、12 g麦门冬、10 g桔梗、12 g柏子仁、15 g生地黄、12 g酸枣仁、10 g人参、10 g五味子、12 g当归身、12 g天门冬、6 g炙甘草。结合患者临床中舌、脉、症辨证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药方中的生地黄成分具有凉血滋阴的养心功效,麦门冬、玄参、天门冬具有除烦清心、降火滋阴功效,当归、五味子、酸枣仁及柏子仁具有对心血滋养、心气收敛功效,远志、茯苓、石菖蒲及党参具有对心脾补益功效,桔梗载药上浮,各成分联合应用具有清热滋阴、安神养心功效。

该研究收集的42例患者中,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采用天王补心丹加味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原则主要为清热滋阴、安神养心,获得显著效果。其中治疗组有19例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患者16例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为76.2%。在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中,治疗组患者降低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糖尿病性心肌病在中医临床中具有糖尿病并发气短胸闷、胸痹、心悸等临床症状表现,在病理机制方面,气阴两虚型患者主要是因消渴病程较长,燥热阴虚,失养心脉,运血不畅等原因而引起。采用天王补心丹加味方对该疾病病理机制具有针对性,兼顾主兼证,主要改善心脏供血,对心肌及其植物神经兼顾。生地黄具有凉血滋阴,养心补肾功效是药方中的主药[3]。该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对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并添加天王补心丹使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明显提高床疗,使患者心肌酶谱得到明显改善。

4 结语

总之,中医辨证中气阴两虚型的“消渴”的标准,该研究收集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采用天王补心丹加味治疗方法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苗述楷.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150-155.

[2] 毋浪平.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失眠5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6(11):99-101.

篇1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15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vel of blood glucose and complications and case fatality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bin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and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s.Methods:48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bined with AMI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ccording to level of blood glucose.Level of blood glucose in A group was 4.4~8.0mmol/L,18 cases.Level of blood glucose in B group was 6.1~10mmol/L,30 cases.Results:Hypoglycemia in 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P

Key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mplications;nursing

我们对48例2型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并发症、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总结DM合并AMI患者的护理经验。

资料与方法

1999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资料较完整、确诊为DM合并AMI患者48例,且发病时均为单支冠脉病变,Killip分级为Ⅰ级,采用AMI的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及胰岛素降糖治疗。根据美国ADA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4.4~6.1mmol/L,非空腹血糖4.4~8.0mmol/L为标准;空腹血糖6.1~7.0mmol/L,非空腹血糖8.0~10.0mmol/L为较好。将血糖达标的18例定为A组,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0~67岁,平均62.1岁,平均血糖16.9mmol/L,HbA1c>7.5%;血糖控制较好的30例为B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0岁,平均61.6岁,平均血糖18mmol/L,HbA1c>8%。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并发症、病死率的关系。

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血糖、心律、血压,严格控制饮食,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X2检验。

结 果

篇11

Effect of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on the pro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XUE Zeng-ming, AN Ju-hui, ZHAO Zhi-gang,WANG Xiao,NIE Shao-ping,MA Chang-she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Langfang People’s Hospital, Langfang 065000, China

Correspondence author: MA Chang-sheng, Email: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by analyzing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these patients. Methods This was a single-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of 349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and ECG documented acute 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rimary PCI. After PCI, clinical, angiographic and ECG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those with preserved (≥50%) or reduced (

【Key words】Revascualrization;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Heart failure; Prognosis

2 结果

2.1 基线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1 。和LVEF降低组患者相比,LVEF正常组男性患者较多(P=0.01),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较LVEF降低组患者明显降低(P

2.2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见表2 。两组患者在冠脉左主干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开口病变、弥漫病变比例,病变血管数量、植入支架数量,应用抽吸导管比例以及是否达到完全血运重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VEF降低组患者中有较多患者为前降支近端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病变(P

2.3 超声心动图结果

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见表3 。可见LVEF正常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高于LVEF降低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LVEF降低组;室间隔厚度明显高于LVEF降低组患者。LVEF降低组患者有较高比例的室壁瘤和室壁运动异常(均P<0.01)。超声心动图其他指标如主动脉窦内径、升主动脉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以及评价舒张功能的指标E峰最大流速和A峰最大流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患者住院期间药物治疗情况

患者住院期间药物治疗情况见表4。和LVEF降低组患者相比,LVEF正常组患者住院期间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螺内酯的应用比例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在ACEI/ARB、低分子肝素、洋地黄和替罗非班的应用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住院及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终点事件结果见表5。可见LVEF正常组患者有19例(8.44%)患者失访;LVEF降低组患者有7例(5.65%)患者失访,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期间死亡和MACCE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基线校正年龄、性别、陈旧心梗病史、心房颤动病史、空腹血糖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N末端B型利钠肽原、Killip分级、前降支近段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室壁瘤和室壁运动异常以及药物治疗等变量后,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新发心衰和MACCE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6 影响患者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通过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只有Killip心功能分级(HR=1.092, 95% CI:1.040~1.049, P

2.7 生存分析结果

应用Kaplan-Meier方法(Log rank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发现两组患者在长期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见图1。同时发现两组患者在无MACCE生存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见图2。

3 讨论

本研究将行血运重建的合并STEMI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LVEF是否正常分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和长期预后。结果发现和LVEF正常组患者相比,虽然LVEF降低组男性患者比例较少,有较多的患者既往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和心房颤动病史,在总病死率方面,两组患者长期预后相似。

在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中,LVEF正常者所占比例接近半数[8-11]。但在合并STEMI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正常者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本研究发现,LVEF正常者占所有来诊患者的64.5%(225/349)。分析可能与患者为急性发病,来诊时距患者发病时间较短,其心功能尚处于代偿阶段有关。冠状动脉疾病是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持续的冠状动脉缺血还会进一步加重心功能不全[12]。在LVEF正常的心衰患者,舒张功能不全发挥了主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左室松弛性受损和左室舒张期僵硬度增加。其他机制还包括左室收缩功能不全,血管功能下降,心室-血管偶联性降低,心室储备功能下降,左房功能不全,神经-体液因子激活,心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重等。已有许多研究证实,血运重建对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可显著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整体和局部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LVEF和NYHA心功能级别,改善心绞痛症状,改善患者近期和晚期预后[13-15]。 Carluccio等[16]对2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研究发现,血运重建治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而且对于大多数患者的舒张功能也有明显改善。26例患者中,只有3例患者术后仍有左室舒张期充盈受限(P=0.016)。目前指南强烈推荐对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的STEMI患者,如患者发病在治疗时间窗内,应积极行直接PCI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发现,和LVEF降低组患者相比,LVEF正常组男性患者较多,而在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中,女性患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12]。这可能与在STEMI或冠心病患者中,男性发病率较高有关。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较LVEF降低组患者明显降低;而LVEF降低组患者既往有较高比例的陈旧心肌梗死和心房颤动病史。在Killip分级方面,LVEF正常组患者较多为Ⅱ级,而LVEF降低组患者有较高比例的Ⅲ级和Ⅳ级。陈旧心梗提示患者冠脉病情复杂严重,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也提示LVEF降低组患者前降支近端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比例较高,超声心动图发现较多患者合并室壁运动异常和室壁瘤,同时较多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IABP治疗;而房颤患者左房内径明显扩大,左房功能明显受损,使心功能恶化,故LVEF降低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方面严重心衰的比例较高。对于LVEF正常的心衰患者,虽然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较低,但仍可预测患者的预后[17]。

在治疗策略上,除行常规的直接PCI外,患者均接受其他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处理。住院期间行改善心功能治疗以缓解心衰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减轻肺淤血,去除心衰的诱发因素。但在纠正心衰的治疗中,LVEF正常组患者的利尿剂和螺内酯的应用比例明显减少。目前LVEF正常的心衰治疗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如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和肾血管疾病等。虽然急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但是冠心病和心肌缺血对于LVEF正常的心衰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和相关心衰症状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而且也缺乏血运重建治疗对此类患者长期预后影响的相关数据,然而目前指南仍推荐,如考虑HFPEF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可对其舒张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可行血运重建治疗[6]。ACEI/ARB类药物在HFPEF患者的作用也差强人意[18-20]。ALLHAT试验中和氨氯地平和多唑沙嗪相比,利尿剂氯噻酮明显降低了LVEF正常的心衰和LVEF降低的心衰住院患者新发心衰的发生率。和赖诺普利相比,氯噻酮也降低了LVEF正常的心衰患者新发心衰的发生率[21]。

LVEF正常的心衰患者和LVEF降低的心衰患者临床预后相似,两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相当。Tribouilloy等[22]发现,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普通人群相比,LVEF正常的心衰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43% vs.72%),但和LVEF降低的心衰相比,LVEF正常的心衰患者5年生存率相似(43% vs. 46%, P=0.95)。Bhatia等[23]也发现,两组患者调整后的1年病死率、因心衰再次住院率和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笔者的研究结果发现,LVEF正常组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主要与其新发心衰事件发生率低有关,但两组患者在长期病死率方面预后相似。考虑该类患者在常规PCI以及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仍应探索专门针对LVEF正常的心衰患者的其他治疗措施。

本研究发现,既往研究发现的LVEF和前降支近端病变等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经回归分析未达到统计学意义[24]。考虑可能是因为患者在发病初期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此时患者心功能可能仍处于代偿阶段,而Killip心功能分级系统则能如实反应患者发病当时的心功能状态。

在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衰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患者的长期预后相似;患者心功能分级水平是影响心衰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本研究未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些预设定的终点事件如住院期间的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等未发生以及患者随访时间较短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Wijns W, Kolh P, Danchin N, et al. Guidelines on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The task force on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EACTS) [J]. Eur Heart J, 2010, 31(20):2501-2555.

[2]Richards AM, Nicholls MG, Espiner EA, et 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 and ejection fraction for prognosi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Circulation, 2003, 107(22):2786-2792.

[3]Moller JE, Brendorp B, Ottesen M, et al.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and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J]. Eur J Heart Fail, 2003, 5(6):811-819.

[4]Thygesen K, Alpert JS, White HD.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J Am Coll Cardiol, 2007, 50(22):2173-2195.

[16]Carluccio E, Biagioli P, Alunni G, et al. Effect of revascularizing viable myocardium on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schaemic cardiomyopathy [J]. Eur Heart J, 2009, 30(12):1501-1509.

[17]Puri A, Narain VS, Mehrotra S, et al.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dicts adverse outcomes in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 even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J]. Indian Heart J, 2006, 58(2):138-143.

[18]Yusuf S, Pfeffer MA, Swedberg K, et al. Effects of candesarta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preserved l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the CHARM-Preserved Trial [J]. Lancet, 2003, 362(9386):777-781.

[19]Massie BM, Carson PE, McMurray JJ, et al. Irbesarta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J]. N Engl J Med, 2008, 359(23):2456-2467.

[20]Cleland JG, Tendera M, Adamus J, et al. The perindopril in elderly people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PEP-CHF) study [J]. Eur Heart J, 2006, 27(19):2338-2345.

[21]Davis BR, Kostis JB, Simpson LM, et al.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and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n 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 [J]. Circulation, 2008, 11 8(22):2259-2267.

[22]Tribouilloy C, Rusinaru D, Mahjoub H, et al. Prognosis of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a 5 year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Eur Heart J, 2008, 29(3):339-347.

[23]Bhatia RS, Tu JV, Lee DS, et al. Outcome of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 rved ejection fraction i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N Engl J Med, 2006,355(3):260-269.

[24]Holper EM, Blair J, Selzer F, et al. The impact of ejection fraction on outcome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registry and dynamic registry [J]. Am Heart J, 2006, 151(1):69-75.

(收稿日期:2012-08-14)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1.012

篇12

介入治疗;不良情绪;心理护理

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指将治疗用的器械通过各种途径送入心脏和血管内来施行的治疗,这种治疗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心脏导管术的操作来实现。通过临床观察分析此类患者心理反差大,情绪波动复杂,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通过对患者进行辅助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早日恢复最佳状态[1]。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2009年至2010年心脏介入手术患者86例,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34~70)岁,平均55岁。医保患者60例,自费患者26例。其中因心律失常予射频消融术58例,因各种原因所致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予心脏起搏术28例。

1.2 方法 主要采取有经验的护士,于手术前1 d,就设立的问题进行调查。项目有:对介入手术了解的情况;对手术感到紧张程度;对手术最担心的问题,最希望了解的问题。采用与患者交谈、聊天的形式,亲切和蔼的态度,对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回访对患者心理问题跟踪调查。

2 结果 

2.1 焦虑 焦虑是手术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2]。一些性格不开朗的患者常表现为对此治疗成功率的疑虑,敏感,普遍出现精神紧张,表现出焦虑情绪,如易躁易怒、生闷气、固执、不敢活动,担心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还有一些分离性焦虑患者,表现为对家庭和亲人的思念,希望亲人来探视和安慰,多出现失眠等症状。如果在言语、行动上表达困难时,焦虑情绪更明显。

2.2 恐惧 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以及从健康人到患者的角色转变,较容易产生紧张依赖心理,往往由焦虑转为恐惧状态,表现为对术中意外和担心,有的害怕失去工作能力,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下降而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歧视。

2.3 抑郁 多见于康复期患者,担心疾病复发,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对疾病的预后缺乏信心。表现出情绪低落、无价值感、情感淡漠、兴趣及愉快体验丧失。

2.4 自责 表现为追悔未听从家属和医生的劝告,未戒除不良嗜好,平时不注重自身保健,或担忧增加家庭负担。多见于心胸狭窄,性格孤僻或经济低下的患者人群。

2.5 人格与智力的改变 患者患病后,心理上出现不适应,对自身健康过分的关注,在人格方面表现为自私、挥霍、幼稚、生活懒散、不讲卫生,违公德。在智力上表现为记忆力、理解力下降,思维减慢、意志行为能力下降等。

3 心理护理的实施 

3.1 协调病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护理环境。对于一些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可将他们安排到单独病房,避免引起一些不良刺激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这些不良刺激大致包括:病室的光线是否柔和,室内的装饰墙面色彩是否合适,有无噪音,病室是否安静等,总之要给患者愉快舒适的感觉[3]。社会交往是人不可缺少的需要,我们在平时要引导患者相互关心、帮助和鼓励,减轻患者间的陌生感,改善他们之间生疏的人际关系。

3.2 护理人员的自我要求 由于患者躯体功能上的疾病,可导致一系列心理状况的变化,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发扬高尚的医德医风,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涵养,对患者的病情、生活方式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善于观察患者的异常心态。对待患者要温和、体贴、尊重、同情,从不同的角度去关注他们。只有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拥有爱心、热心、耐心和信心,患者才能信任你,逐渐接受你并配合你的工作。

3.3 对患者心理护理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对疾病有一个适应过程。由于患者在病初不愿面对现实,急于根除疾病,恢复到以往的健康,因此往往产生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主动对患者讲解检查治疗的主要过程,大概住院时间和怎样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要注意到医疗保密制度,避免患者产生恐惧等不良情绪而加重心理负担。在解答问题时言语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说话语气要平稳,要减慢说话时的速度,不厌其烦的去接触患者,了解患者,只要打消了患者及家属的顾虑,解除必要的心理负担,同时在积极治疗原发病中,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就能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心理防御机制[4]。

4 结论 

心理护理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三大内容之一,是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保证,是调整医、护、患关系的纽带,有助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在临床心理护理工作中,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在言语、神态、行动上尊重患者的人格,树立良好自身形象,就可以使患者去接受治疗时,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使之早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随着心理护理逐步发展和开拓,心理护理的未来一定是辉煌灿烂的。

参 考 文 献 

[1] 王宇中.医学心理学.第2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3):55.

篇13

1.1 一般资料 2006年8月至2008年1月本院对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 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68~85岁,平均76.5岁;10例患者均为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其中7例在导管室做介入时置入,3例在病床前直接置入。应用IABP天数最短1 d,最长20 d。

1.2 方法 绝大多数患者导管室在做介入治疗时进行IABP穿刺术,将球囊导管送到降主动脉上部,其顶端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2~3 cm,用丝线固定穿刺部位的导管和鞘管,X线确定其位置后,抽出空气,将球囊尾部导管连接反搏仪。根据病情选择压力触发或心电图触发的模式,通常以心电图触发方式为主,选择心电图R波高尖,T波低平的导联触发反搏,使之与心动周期同步[2]。

2 结果

本组10例患者中痊愈出院6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3例,2例为拔出IABP导管后合并多脏器衰竭死亡,1例为室间隔穿孔导致死亡,IABP治疗成功率60%~70%。

3 护理

3.1 做好解释工作

向患者及家属简单、概括性的解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相关问题,如治疗的目的、反搏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以消除他们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恐惧,了解和习惯主机发出的声音和报警的声音。

3.2 绝对卧床休息 采取正确的是确保反搏效果的关键,最好采取平卧位或床头略抬高,一般床头抬高

3.3 密切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每30~60 min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心排血量、动脉及静脉血氧饱和度,记录每小时出入量。 注意将持续有创测压与IABP主机测压进行结果比较。注意观察有无治疗改善的表现。如果血压逐渐回升,平均动脉压>70 mm Hg,脉压>35 mm Hg,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逐渐减少,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量30%,PCWP及肺动脉压降低;尿量>2 ml/(kg・min),四肢末梢循环改善,手脚皮温变暖,则可以考虑停用IABP。

3.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IABP的主要并发症有下肢缺血、动脉损伤、局部感染、出血、气囊破裂等,发生率达25%。正确、熟练的穿刺及置管技术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同时注意比较左、右上肢远端的血运情况,以便正确了解和调整球囊位置。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下肢足背动脉血流搏动情况以及皮肤温度、颜色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下肢缺血,同时给予适当抗凝,以防止发生下肢血拴栓塞。严格无菌操作,所有三通接头都必须用肝素冒封闭,每天定时更换,预防感染。

3.5 保持测压管的通畅

中心动脉内腔定时用肝素水冲洗,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全过程中要设置连续预警监测动脉压力,以便及时发现动脉压力变化并预警,从而避免连接管脱落事件的发生。

3.6 撤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

撤除IABP导管前停止反搏的观察时间不宜超过1 h,以防主动脉内球囊周围形成血栓,同时注意在拔除球囊导管时,应少量发血以便冲出球囊周围偶尔形成的血栓。

3.7 心理护理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同时在使用IABP过程中要求绝对卧床,肢体制动,患者担心预后,产生焦虑情绪,严重时不配合治疗,因此应及时为患者解答相关问题,解除其疑虑,取得诊治上的合作。关心体贴患者,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以利于患者康复。

4 讨论

IABP是治疗心脏泵衰竭的一项新技术,在国际上已获得广泛认可,是目前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治疗泵衰竭的标准之一。应用IABP可降低收缩压、左室舒张末压、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输出量和冠状动脉血流,改善严重的低心排,是危重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机械辅助循环方法。要提高IABP治疗的成功率,选择恰当的反搏时机非常重要,必须在患者的心功能发生不可逆之前进行,否则往往不能奏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病情监护,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并及时调整非常重要。正确、及时的处理各种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加强营养以纠正机体负氮平衡,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综合治疗,也是提高IABP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