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6 10:55: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S8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172-01
在冬季,气候比较恶劣,气温较低,因此,鸡就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共有三个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了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一是传染性因素,包括:支原体、大肠杆菌(气囊炎)、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鼻炎、禽流感、肺病毒等。二是非传染性因素,包括:①环境因素:如果鸡舍中白天和黑夜的温度超过了5℃,那么鸡就很容易患上感冒疾病;密度大、空气质量不好——氨气含量超标、烟尘大等。②应激反应:疫苗反应、捕捉、转群等。③营养方面: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等。三是人为因素,主要有:不合理的免疫方法,不恰当的免疫时间间隔,疫苗质量不合格,鸡舍内没有做到合理科学的消毒以及饲养员养殖方法不规范等原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从环境因素上的通风保湿这个方面来对鸡的呼吸系统疾病做一个系统的阐述分析。
一、通风和保温问题
一般情况下,养鸡户不能够充分处理好通风和保温这两个方面因素的关系,通常的养殖户大多注意鸡舍的保温,而忘记了鸡舍的通风问题。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为:第一,因为一旦鸡舍的昼夜温度超过5℃,鸡舍内的鸡就易感染上感冒等疾病,所以养殖户就很注意鸡舍的保温;第二,鸡的一些生理特点会错误的引导养殖户,使得养殖户无法处理好通风和保温二者之间的关系。
1.耐氧力强。鸡的呼吸系统是由喙——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气囊组成的,鸡进行呼吸的时候,气体经过鸡的喉和气管等进入肺脏和气囊,当气体经过肺腔后,肺腔中的二氧化碳会经过与吸入的气体交换到达鸡的前气囊,因为在呼气前前气囊中的二氧化碳就已经被排出,后气囊中的空气就会被挤入到肺腔中进行气血交换这一过程,气血交换之后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又会被挤入前气囊,这就是鸡的整个呼吸过程。与其他动物的呼吸系统不同,鸡不论是在呼气的时候,还是在吸气的时候都能够进行气血交换这一过程,因此,鸡具有非常强大的耐氧能力。
2.耗氧量大。在所有的动物中,相同单位体重的鸡耗氧量是最大的。从上面的两个方面因素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虽然说鸡在动物中耐氧能力比较强,但是它的单位体积耗氧量也是最大的,因此在鸡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对氧气的需求量是很高的,需要提供很多的氧气。同时,如果鸡舍内不注重通风处理,会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鸡会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如果呼吸系统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引起鸡的肠道系统疾病,继而引起鸡的病毒性疾病。另一方面,鸡舍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能够过高,如果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5%,而氨气的浓度超过了20ppm,就会对鸡的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这一现象并不严重造成的影响就是鸡的性成熟较晚,鸡的患病率较高,严重的话会导致鸡舍内的鸡患上肿头、腹水疾病。这些都是鸡舍内没有做到合理通风所造成的影响。
二、如何科学合理的通风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够做到鸡舍的合理通风:首先,鸡舍的通风要勤,晚上也要对鸡舍进行通风,不能够关上鸡舍;其次,每次通风的时间要短,特别是在晚上,每次的通风时间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了;再次,必须做到室内外空气的对流,并不能只打开天窗;而且,必须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向鸡舍内的鸡,尽量使得冷空气从鸡舍的两侧或者是鸡舍的上面吹向鸡,也可以设置挡风板来阻挡冷空气;也可以在鸡舍通风之前给鸡舍适当提高点温度,或者是在通风口设置一些热温板,进而增加温度;最后,必须及时清理鸡舍的鸡粪,保证鸡舍的清洁。
三、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1.预防。一般来说,预防鸡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一共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对鸡进行疫苗的接种。接种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主要有禽流感传喉等疾病;而那些由于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疾病,接种疫苗并不能够很好的预防,因此,我们不建议接种疫苗来预防这种气囊炎。第二种预防方法是药物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预防,比如说使用土霉素钙预混剂和吉他霉素预混剂来对鸡的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预防。
2.治疗对于已发生呼吸疾病的鸡群有以下几点措施。养殖户必须根据鸡的患病症状来确定鸡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这种疾病症状主要有干咳和湿咳,所谓的干咳是指鸡咳嗽的时候没有痰液只是咳嗽,这时就需要解决鸡的咳嗽问题,因为鸡咳嗽的时候会带动气流,进而破坏鸡的呼吸道系统的粘膜等,这也会导致一些细菌的感染入侵;而湿咳就是指鸡正常的呼噜,但是它会产生一定的痰液,这个时候就不必做镇咳处理,必须稀释鸡的痰液,让鸡能够把痰液咳出来,避免呼吸困难,进而导致鸡的窒息而亡。通常使用的痰液的稀释剂有氧化铵以及禾丰生产的“康诺”等药剂,这些药剂的效果都比较明显,效果较好。但是如果鸡的症状比较严重,就应该使用氨茶碱来治疗鸡的哮喘疾病等。可以根据不同细菌病毒的感染能状况来决定使用哪种消炎药物来治疗鸡的病原体感染疾病;治疗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的药物有抗病毒类型的,主要有一些抗病毒中药,其他的还有向安乃近这些解热镇痛之类的药物。适当的喂食鸡舍内鸡一些维生素A,可以大大减少鸡的呼吸系统疾病,修复鸡的呼吸系统的细胞损伤,修复鸡的呼吸道粘膜。在对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进行治疗时,要有一个合适的用药时间。因为向支原体和衣原体这样的病原体并没有细胞壁,导致很少的药物能够将其杀死,而且它们通常会有两种遗传物质。同时,这些病菌生长在细胞外,就像鸡的气囊,在气囊上并没有细胞,也就没有了毛细血管,因此药物很难将病菌杀死。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鸡的呼吸道疾病治疗困难的问题。我们建议使用喷雾治疗外加一定的饮水方法进行鸡的疾病治疗,并且维持足够的治疗疗程,才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而述,养殖户要想做好养鸡生产,就必须秉承着“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理念来进行生产过程。必须做好鸡的病毒预防工作,接种相应的疫苗。同时,要做到合理的保暖工作,给鸡营造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如果,鸡的呼吸道疾病已经发生了,就应该尽量找出致病原因,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而减少疾病在鸡舍中的蔓延,提高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狄淑英.鸡群顽固性呼吸道病的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09(05)
1 前 言
小儿在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究其原因,除却小儿机体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外,家长对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重视程度不够,预防工作不到位亦是导致其发病的重要原因。笔者就此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分析,归纳了几点关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2 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功能系统,呼吸系统同时也是最容易收到外部因素侵袭的部位,当其功能异常时常常引起其他系统的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全身系统的异常反应。由于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以及机体的代偿能力较差,当其呼吸系统受到侵袭时,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病情。当小儿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时,家长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能在平时就采取有效地措施对呼吸内科疾病进行预防,这样既可以避免小儿患病的可能性,减少因小儿患病带来的麻烦,又可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3 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的措施
许多家长都明白母乳喂养的好处,但是能坚持到一岁的家长并不多,一部分家长是由于工作忙,一些是因为偏信奶粉广告而过早的停止母乳喂养。其实相对于配方奶粉等食物,母乳内含有新生儿及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是此时期小儿最理想、最天然的食物,并且母乳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较少,有利于小儿消化。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尤其是sIgA以及IgG等小儿最为缺乏的抗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儿的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防御疾病的能力;母乳还具有干净卫生、温度适宜、食用方便等优点。
小儿安静的生活环境。保证小儿生活环境的安静、舒适,可有利于小儿增加睡眠时间及提高睡眠质量,众所周知,充足的睡眠可保证小儿的正常发育及免疫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家长对于孩子的喜爱,以及生活中正常的人际交往,过多的长辈探访反而会对小儿的正常休息造成影响,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及免疫力的提高;另外与成人的过多接触可增加小儿感染细菌的几率,较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随着小儿机体的不断发育,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小儿生长需求,因此,应及时并且合理地对小儿给予优质蛋白类物质的补充,如牛奶、豆浆、果汁以及蛋类等,为小儿免疫系统合成抗体提供必需的原料,以便于小儿免疫力的提高;另外应对小儿补充适量的水分,如糖盐水等,可避免小儿因脱水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在日常的饮食中应避免小儿挑食、偏食垃圾食品等不良习惯,保持小儿营养的均衡性。
多进行日光浴及锻炼。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起到杀菌的效果,经常让小儿进行日光浴,可部分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并且可以促进小儿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保证小儿骨骼的正常发育。小儿生性活泼好动,对于平时的蹦蹦跳跳,家长不应过多的干预,小儿在身体活动的同时,可刺激体内骨骼肌肉的发育塑性,保证机体的健康发育;需要注意的是,当儿童活动出汗较多时,家长应注意其衣物的更换及保暖,防止因潮湿的衣物导致小儿着凉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双球菌、链球菌等细菌在呼吸道的大量繁殖有密切关系,如果小儿的呼吸道如气管、支气管等存在痰液等异物时,小儿的肺部通气就会受到影响,导致上述呼吸道细菌的大量繁殖,引发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应经常对小儿口腔及咽部进行护理,保持其清洁、通畅,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如经常喂少量温开水以清洁口腔;改掉某些小儿抱着奶瓶入睡的习惯,或者在喝完奶后进行漱口;帮助小儿树立经常洗手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给小儿更换内衣内裤、床单被褥尿布等。
避免去密集的公共场所。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由于人员混杂,常存在多种呼吸系统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很容易通过空气、飞沫或者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小儿自身的免疫系统本来就较弱,一旦暴露在上述场所中,很容易被感染导致呼吸道疾病。另外,若室内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下降,亦会导致小儿身体抵抗力下降而容易发病,因此在家中也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少开空调,禁止吸烟等,以保持室内空气的通畅、温度和湿度的适宜,避免过热过干,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维持小儿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具有重要的作用。
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按时对小儿进行规定疫苗的接种,如白喉、百日咳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小儿被动地增强呼吸系统的免疫力,从而提高对特定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抗病能力。4 小 结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应注重平时的预防,通过上述预防措施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不仅可以为小儿提供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保证其健康成长,还可以避免因小儿患病给家长带来的麻烦。
参考文献
所谓呼吸道综合症是由鸡支原体、大肠杆菌、鸡新城疫病毒、冠状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和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其中两种或多种混合感染引起鸡呼吸道疾病的总称。该类疾病对养鸡业危害最大,造成的损失最严重,近几年来发病越来越严重,治疗难度和治疗费用越来越大,下面就发病原因、病变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一、病因分析
1.新城疫基础免疫没有做好,后期的免疫即使做得再好也不易产生坚强的抗体。新城疫的免疫抗体产生的水平一般建立在首次免疫的基础上,所以首次免疫接种很重要。
2.肉用鸡后期生长快,需氧量大,呼出的有害气体多,鸡舍又过于密闭,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超标严重,刺激呼吸道产生病变。
3.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造成气管发炎,致使气管内有粘液和痰分泌,同时鸡无吞咽和呕吐动作,这种情况会造成鸡明显的呼噜或咳嗽。
4.喉气管炎、慢性流感和新城疫等较严重的病毒性疫病造成鸡的喉头与气管严重肿胀、出血,进而造成鸡群比较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一般药物往往难以治愈。
二、临床症状
呼吸道内的这些疾病的共同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咳嗽、气管出现锣音,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消瘦,严重影响雏鸡、肉仔鸡的生长发育和成年蛋鸡的产蛋。病理剖检喉气管有粘液,喉头有出血点,气管环状出血,鼻腔和气管有黄色干酪样物,气管还会出现假膜或血痰,肺水肿并有积液,胰脏出血,十二指肠溃疡,直肠有弥漫性或条纹状出血,卵巢变性或卵泡坏死,输卵管有炎症、萎缩,子宫有水肿并有异物。
三、鸡群呼吸道综合症的成因
1.鸡只呼吸系统结构的特殊性
鸡只所特有的气囊结构,使鸡的呼吸系统可以说是从鼻到肺、至腹腔脏器、至骨骼及相关组织的“开放”系统。这意味着鸡只呼吸系统的感染很容易扩散至鸡腹腔脏器甚至全身,一旦气管、支气管的黏液纤毛系统、肺泡的巨噬细胞吞噬系统受到损害,鸡只呼吸系统疾病便会发生。
2.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VA、VC等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日粮中蛋白与能量的比例失衡,霉菌毒素的污染,均会损伤上呼吸道系统结构的完整性,进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3.疾病因素
引起鸡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常见疫病有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霉形体感染等,而其中霉形体感染是引起禽呼吸系统综合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4.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白血病、网状内皮系统组织增生症、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贫血、呼肠孤病毒感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破坏了鸡只的免疫系统,使鸡只产生了免疫抑制,对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强,使得新城疫、传支、大肠杆菌病、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以上影响鸡呼吸系统综合症发生的各种因素常常具有相互作用。如管理因素、营养因素的相互作用会使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常可以继发一些条件性呼吸道疾病如大肠杆菌病、霉形体感染等。有时在实际中也可见到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的混合发生,如新城疫+大肠杆菌病、新城疫+支原体感染、新城疫+传支、传鼻+支原体感染等,加重了疾病的发病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四、鸡呼吸系统综合症的防治
了解导致鸡群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发病原因是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的前提。通过现场观察并评估可能影响呼吸系统综合症的管理因素,对可疑饲料进行营养分析和霉菌素毒素的检测,以及怀疑是病毒、细菌、霉形体感染时可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监测或进一步采取各种实验室手段以确认病因或病原,来做好对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工作。
1.预防措施
1.1综合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给鸡群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做好日常的消毒卫生工作,保持鸡场、鸡舍、运动场所的环境卫生,饲养密度要合理,通风良好,对于病死鸡只要深埋或彻底销毁,杜绝传染源,给予鸡群良好的生存环境。鸡场应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和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1.2预防接种
呼吸系统综合症是一种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环境应激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呼吸道综合性疾病。因此,在做好饲养管理及营养方面的预防工作外,还要做好如新城疫、传支、传喉、霉形体、传鼻等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2.治疗措施
2.1管理、营养方面
加强饲养管理,给鸡群以足够的营养物质,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保持鸡场、鸡舍、运动场所的环境卫生,饲养密度要合理,通风良好,对于病死鸡只要深埋或彻底销毁,杜绝传染源,给予鸡群良好的生存环境。鸡场应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和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2.2检测病原
通过现场观察并评估可能影响呼吸系统综合征的管理因素,对可疑饲料进行营养分析和霉菌毒素的检测,以及怀疑是病毒、细菌、霉形体感染时可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监测或进一步采取各种实验室手段以确认病因或病原,做好对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工作。(1)病毒性疾病方面。可选用抗病毒中西药进行联合治疗,必要时可先进行疫苗紧急接种,再进行相关的治疗。(2)细菌疾病等方面。可选用抗生素、化学合成抗菌药进行治疗,如头孢类药物、强力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新霉素等。(3)支原体感染方面。可选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替米考星等进行治疗。(4)混合型感染方面。可将上述的药物联合应用,同时多使用一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以促进机体的康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72-01
前言: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呼吸系统疾病是普遍老年人经常出现的疾病,这类疾病的特点较为复杂,极大地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怎样做好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工作,这成为了当今医院所关注的课题。
1浅析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心理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是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患者在护理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出发,通过医患、护患的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和信心,保证患者处于接受诊治的最优生理和心理状态。患呼吸系统疾患的老年患者在人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医务人员应该重视这类老年患者,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关心、尊重、照顾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使他们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增加恢复健康的信心。
1.1详细地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应全面收集资资料,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如包括患者的不适症状、生活自理程度、患者对患病的态度、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心理情绪反应、家庭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系统等,以了解有无恐惧、焦虑、孤独、抗药、抑郁等易发心理问题,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有效的干预措施。
1.2多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建立彼此间的信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不仅是全面准确地收集资料的基础,同时有效的沟通也是减轻和消除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的重要措施之一。良好的服务态度,细心的陪伴也是减轻老年人孤独感、无用感的重要方式,通过关怀减轻其不良情绪。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要尊重患者,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积极乐观的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呼吸系统疾患的老年人,由于长期反复住院,对护理操作都很了解,加之老龄、体弱,像静脉输液等操作会有一定难度,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娴熟的护理技能,提高各项护理操作的一次成功率,使患者有充分的信任,也是建立良好护患沟通的基础。
1.3使老年患者处于积极、放松的状态,有助于恢复健康
努力减轻老年患者的焦虑心理,焦虑心理人人难免。有些患者焦虑形之于外,容易觉察,有些则埋在心里很少外露。焦虑是对当前及未来情况的担心,是各种因素导致的思虑过度的表现。此时护理人员就要靠敏锐的观察力来判断分析,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使老年患者处于积极、放松的心理状态。如有一位老年患者见其他的患者都已陆续出院,心里很急。护士应以劝导的方式与老人进行沟通,称其恢复健康迅速,给老人点信心,这位老人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其恢复健康。
1.4减少老年患者的抗药情绪,并为患者建立科学地锻炼方案
有些患者长期打针吃药,感到厌烦,对药物疗效产生怀疑,担心药物的损害,有的甚至将药扔掉。此时护理人员应劝导他,矫正患者不正确行为,态度要温和,语调要平和,耐心地讲解,每次服药都要亲眼看着他,鼓励他把药服下,这样他感觉到了他在被关心、被重视,纠正其抗药情绪,以使治疗措施得以真正落实。除此之外,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和预防感冒等引起呼吸系统疾患发作的诱因,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如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适度锻炼、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其次,协助患者制定和实施具体的保健及康复方案。同时,应注意帮助患者充分认识自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
2探析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措施
做好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第一是病房的护理,病房也是老年人生活的地方,一定要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室内的温度最好是保持在20℃左右;能很好的通风、沐阳;在冬季的时候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到风寒的侵袭,导致病情的加重;更要注意的是刺激性气体的吸入;第二是保持呼吸道的畅通,临床上,咳嗽其实是一种反射性的保护功能,咳嗽将痰液排除,能够保持呼吸的畅通。对于排痰困难的患者应该给予帮助:在患者的背部适力的扣拍,借助外界的震动力,促使痰液从较细的支气管引流到大气管内以顺利的排出;第三是呼吸气的训练与指导,调节呼吸肌的功能能够改变呼吸困难以及运动能力下降。主要是调节腹式呼吸和缩唇吸气。通过调节腹肌主动的收缩与舒张来加强膈肌的运动量,用以提高通气量,减低耗氧量;缩唇吸气主要是为了增加吸气时支气管的内压。方法:起初的训练最宜半卧式、膝屈曲,立位的时候上半身略向前倾斜,放松腹肌,使舒张和收缩自如,尽量放松全身的肌肉,平静呼吸。呼气时缩拢嘴唇,并收缩腹肌,使肺内的气体慢慢经口呼出,然后再用鼻子吸气使腹部慢慢的鼓起来;第四是药用观察,因为老年人病症较多,通常服用多种药物,无形中就损伤了肾脏的功能,也降低了耐药性,反而会造成药物中毒等不良反应。对此,对患者进行输液时一定要控制速度,过快、过多都可能导致肺水肿而引起心力衰竭,在静脉滴注氨茶碱的时候应该放慢速度。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老年人的增多,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也会增加,这对医院的护理工作带来了严峻地挑战。因此,医院必须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地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应有专业的护理技能,并且须有一定的耐心,这样才能做好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死因统计资料是制定一个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依据,也是评价卫生保健效果,居民健康水平与地区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144团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牧团场,分析居民的死亡原因,可以为制定今后居民卫生保健措施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亡登记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且与派出所核查复实。人口资料来源于钟家庄镇派出所,根据年末人口计算平均人口数。
1.2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死亡登记资料进行分析,资料采用EXCEL2003软件统计处理。
1.3死因分类
死亡原因以根本死因为统计口径,根本死因以国际统计疾病(ICD-10)分类为标准。
2 结果
2.1 死因别、死亡率及死亡顺位
本团2012年全团总人口数12664,死亡75人,总死亡率是592.23/10万,前五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疾病、事故(意外伤害)、消化系统疾病,这五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96%。见下表。
2.2死因仍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33例;呼吸系统疾病21例,恶性肿瘤11例;事故(意外伤害)5例;消化系统疾病2例,占总死亡原因的96%,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例,占总死亡原因的2.7%。而传染病死亡所占的比例很低,仅占总死亡的2.7%。
2.3 2012年,我团男性总死亡50人,死亡率为66.7%, 女性总死亡25人死亡率为33.3%,男性死亡率仍高于女性。男、女性的前6位死因相同,但顺位不同。
2.4在意外伤害死亡中,男性、女性排在第一位的都是交通事故。
2.5在居民死因中存在着社区、连队差别。2012年社区总死亡38人死亡率为51%, 连队总死亡37人死亡率为49%,连队死亡低于社区。意外伤害死亡5例,占6.6%社区3例、连队2例,居民排在首位的也都是车祸,男性3例、女性2例,男:女,1.5:1。
2.6疾控中心每年都要统计分析全团居民死亡原因和顺位的意义在于:统计分析居民死亡原因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团场公共卫生水平和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手段,也是评定社会卫生保健工作成效的依据之一。它可以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区域卫生规划以及合理分配医疗卫生资源提供参考资料,也为疾病防治等项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 分析
循环系统疾病:①脑血管病②急性心肌梗塞③冠心病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恶性肿瘤:①肺癌②肝癌③胃癌
这三种疾病是我团镇区居民死亡原因的前三位,因此我们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 防治对策
最重要 的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预防的方法就是对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吸烟、过量饮酒、静坐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习惯、意外伤害等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控制,只要把这些危险因素控制好,就能使每个人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及意外伤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覃常宇,周小军.关于2011年西湖区居民死亡及死因监测分析中国保健营养[J].2012(22).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7例,男30例,女37例,年龄15~80岁,所呼吸病为: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病患者8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4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14例。本组67例患者中其中有10例死亡,好转出院57例。死亡原因主要由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引起,心衰、肺性脑病以及呼吸道堵塞窒息造成的。
1.2病情变化的严密观察
呼吸观察:患者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咳嗽,咳痰,痰粘稠、不易咳出,患者经常被迫做起。严重发病时,出现张口抬肩、用力喘气、额头出汗等症状。呼吸观察常为快速诊断提供信息。意识观察:如果患者出差意识朦胧,白天嗜睡、反应迟钝,这时候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并针对患者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治疗。咳嗽咯痰观察:严密观察痰的颜色和气味,注意有无血性泡沫痰。如果患者反复咳嗽、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并且痰液中有血丝,这表明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如果患者的痰液为粉红色泡沫这表明患者患有急性肺水肿[1]。
1.3重症呼吸患者的基本护理方案
向患者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耐心对患者进行劝导,让患者对自己的有正确的了解和认知。不同病因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分别安置在洁净、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病室内没有刺激性气味,不铺地毯,不放花草,采用湿式清扫,避免扫地和整理床铺时尘土飞扬,病室物体表面定期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气味强的消毒液[2]。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细菌培选用最合理的抗菌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此外要注意给患者补充营养,据病情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并少量多餐。
2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长,长期反复发作,咯血,精神紧张、情绪消沉,恐惧,并极易烦燥,因此患者经常常拒绝做必要的检查及治疗。要想给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应该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以及对环境的需求,从而有效地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必须要着眼于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对于本次收集到的67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死亡10例、好转出院57例。对此结果反馈情况表明,医师应该多于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疾病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
3讨论
3.1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多为老年人,患者因为在活动后常常伴随着呼吸急促,反应变慢,运动能力弱、不能持久等特点,所以在日常饮食起居过程中稍有不注意就会难免发生意外。因此病房内、室外、厕所地面要时刻保持干燥、无其它不良杂物,床边设立相应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或参加常规的室外活动时应有医护人员或专人陪伴并加以搀扶。饮食宜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戒烟、酒等。要以容易被消化吸收及营养充足。时刻注意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无不良污染源。另外注意观察呼吸与脉搏的频率与节律,痰的颜色与性质变化,发现患者,意识朦胧,白天嗜睡、反应迟钝,呼吸急促等都说明病情在变化,要引起注意。如发现患者郁郁寡欢,精神不振,要引起格外的注意,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性措施。
3.2重症呼吸患者病症好转后的护理措施
重症呼吸系统患者的病情好转期护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情好转期应该增强体质,促进患者进行有氧呼吸锻炼,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提示病情好转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保护患者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及保护。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做好个人劳动保护,消除及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3]。
3.3急性、慢性疾病的护理
在治疗方面,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选用抗生素。轻者可口服,较严重的患者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为了改善患者症状,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镇咳药物配合治疗。对老年体弱咳痰者或者痰量较多者应该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如果痰液不易排出亦可采用气雾疗法,目前超声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易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此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心理创伤较大,会产生不配合医师及时的检查及治疗等情绪。在常规性治疗方面,除了必要的医疗措施外,还需精心细致、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
3.4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作用
保持情绪的稳定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患者住院期间经常会表现出对于自身病情的担忧,从而降低睡眠质量。医护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要多方面注重患者情绪的变化,不断改变护理措施,或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助治疗,这对患者的逐步康复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总之要让患者有一种内心的舒适以及良好的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 G 478.2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2-0147-02
Inpatients Disease Composition Among Students in Shandong University/XIE Ying-hui, QIU Li-ping.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250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ease composition of inpatient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ir health promo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international disease categorization(ICD-9), the disease of student inpatients had been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from March in 2002 to December in 2005. Results The main diseases in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fectious diseases, diseases of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diseases of genitourinary system, injury and diseases of five senses organ. The leading three diseases were digestive disease, infectious disease and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the corresponding percentage was 22.08%, 17.06% and 12.84%. The percentage of accidental injury was rather high. Conclusion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diseases of digestive system,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diseases of respiratory.Meanwhile, improvement of safety consciousness and avoidance of accidental injuries are also important.
【Key words】 Disease notification;Concurrent review;Students
【作者简介】 谢英慧(1958- ),女,山东临沂人,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高校医院管理和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校医院,济南 250100。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社会各阶层的基本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其中也包括人们的身体状况、疾病的流行趋势以及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了解和掌握这些变化规律,对于保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山东大学近几年在校大学生因病住院情况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在校大学生住院疾病谱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2002年3月开始,山东大学为所有计划内招生的在校大学生实施了学生住院医疗保险。资料来源于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的全部住院医疗保险登记。
1.2 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9) 对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同时与社会医院住院疾病进行比较。
2 结果
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共统计住院大学生1 893人次,其疾病构成见表1。大学生因病住院的前3位疾病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这3类疾病病种构成见表2~4。
3 讨论
山东大学是一所涵盖文、理、工、医类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全国招生,连续4 a的大学生住院资料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学校为所有计划内招生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学生住院医疗保险,避免了学生因各种原因而不愿意投保或因为疾病的轻重缓急不同而选择不同医院所造成的统计偏差。
对4 a中1 893例大学生住院资料的综合分析显示,当前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疾病主要为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外伤和五官科疾病,而位于前3位的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这与综合医院疾病排序有明显的不同[1-2],同时与大学生门诊常见疾病也有明显的变化[3]。
消化系统疾病在所有住院疾病中高居榜首,而排在消化系统疾病前3位的依次为阑尾炎、肛周病变和溃疡穿孔或出血。阑尾炎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该病的好发年龄有关,而溃疡病和肛周病变则与生活不规律,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低纤维素等饮食习惯,以及平时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因此,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平衡膳食,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将会有助于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
传染病位于住院疾病的第2位,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由于全国各地近十几年来普遍重视了对青少年乙肝疫苗的接种,使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下降[4-5],但肺结核、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却在不断上升。
高校内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大学生普遍采取集体生活方式,日常密切接触,容易造成传染病流行或爆发;(2)大学生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和民族,且每年的2个假期使其流动性增大,容易导致传染病的传播,且不利于传染病的控制;(3)症状较轻的传染病病人或处于传染病潜伏期的病人,由于缺乏明显的症状而不容易被发现,这一部分病人往往是导致校内传染病发生的重要传染源;(4)学生对常见传染病知识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预防传染病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开设健康教育课,有针对性地进行卫生知识讲座,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防病意识,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时,各高校医院要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疫苗接种工作。
因各种外伤而住院的人数虽然不在住院排序的前列,但大学生因意外而导致的伤害不容忽视。调查结果显示,在外伤住院的212例病例中,骨折占了74.06%,对学生造成的危害较大,后遗伤残较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甚至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因此,应把对伤害的防范列入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强化防范意识,使其学会和掌握各种急救常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和掌握自救、急救与互救, 将突发事件的伤害减少到最小程度。同时,建立规范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也是防范大学生伤害发生应该重视的问题。
调查结果还显示,因精神障碍住院的患者仅占同期在校大学生的0.14‰和全部住院病人的0.98%,明显低于文献报道[6]。这可能与近几年来该校重视和加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积极进行心理咨询等措施有关。
4 参考文献
[1] 姚炯.16 613例住院病人疾病分类的秩和比分析.中国病案,2005,6(5):38-39.
[2] 梁小维,李国佩,游泳.1995-2004年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005,12(2):187-188.
[3] 樊秀云,陈金红.2002-2003学年大学生门诊常见疾病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705.
[4] 麦浩.桂林市2002年度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625.
在此之前,为积极做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遏制我国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势头,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卫生部、发改委、教育部等15部门于今年5月联合制定并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对呼吸系统慢性疾病预防与诊治,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对病患肺功能检查的认知水平。
据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据《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中公布的数据称,我国现有确诊的慢性病患者2.6亿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经济负担,被列为四大慢性病之一,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医疗保健与公共卫生问题。
而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慢性病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群众健康意识提高,为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多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和示范地区开展的工作已经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工作网络。但是,慢性病防治工作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全社会对慢性病的严重危害普遍认识不足,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慢性病防治网络尚不健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因此,卫生部要求“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把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中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效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心下沉。以城乡全体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为干预重点,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患者管理为主要手段,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治作用,促进预防、干预、治疗的有机结合。到2015年达到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和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建立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努力构建社会支持环境,落实部门职责,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控制由慢性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水平等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针对慢性疾病的社区医师的规范化、系统化培训便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北京多家医疗机构与总部位于美国的康尔福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CareFusion)携手合作,面向北京社区医师开展了“社区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培训”。
据了解,社区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培训项目是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规范诊治体系建设及适宜技术研究”之“中国成人肺功能现状调查”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主任委员王辰教授发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及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牵头申请。
会上,多名专家出席并围绕肺功能检测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在地位以及如何早期识别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方面,对来自不同社区近120位医师进行为期两天的现场培训,旨在为社区医疗机构普及传授肺功能检查的规范化方法,结合肺功能仪的临床应用讲解,提升社区医务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疾病负担;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早死生命损失年;死亡率;居民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非传染性疾病,是人类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引起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疾病负担中呼吸系统疾病总计高达20%,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结核和肺癌在世界范围内均位于死亡和残疾的前10位,并将在2020年上升至前7位〔1,2〕。我国2003年COPD已居疾病负担的第6位,如果将肺心病、肺结核和肺癌均归于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在各种疾病死因中排在第一位〔3〕。近年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所致疾病负担的分析研究多限于单个指标,因而不能全面反映疾病负担。本文收集了安仁县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居民死亡监测的数据资料,采用多个测量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为当地政府及卫生部门做好有效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2004至2005年居民死因数据来源于安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登记,属卫生部组织的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性调查。人口资料来源于安仁县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统计资料。所有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
1.2 疾病负担测算方法
1.2.1 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数(the expected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EYPLL)〔4〕 EYPLLx={∑13i=1yi·mi·〔65- ( 5i-2.5) /100 000〕}。EYPLLx为考察个体的指标,人群EYPLLP,其公式为:EYPLLP=〔∑13i=1qi·EYPLL5i-5〕·100 000。
1.2.2 早死生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 参考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996 年共同出版的《全球疾病负担》中的有关分组方法与资料,其公式为〔5〕:
YLL=KCe (rα)/( r +β)2〔e-( r +β) (L +α)〕〔 -( r +β) (L +α) -1〕-e-( r +β)α〔-(r +β)α-1〕+(1-K)/r(1-e-rL)。
本文为了能更确切地反映该县实际情况,采用的期望寿命为2004~2005年安仁县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
1.3 统计分析 所有调查数据用 Access 2003数据管理软件进行录入,建立数据库,进行全面核查。然后应用Excel 2003和SPSS 15.0进行运算和统计分析。本文所涉及的标准化率计算均按 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调整标化。
2 结 果
2.1 不同年份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EYPLL及YLLs 2004年总人口数397 391,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早死所致的EYPLLP、YLLs/1000分别为82.79/10万、885.83年、10.42;2005年为85.74/10万、706.22年、10.38。2005年总人口数398 903,死亡率较2004年升高,而EYPLLP、YLLs/1000下降。
2.2 不同性别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EYPLL及YLLs 2004~2005年安仁县男性人口数414 601,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EYPLLP、YLLs/1 000分别为81.52/10万、780.19年、 10.29;女性分别为381 693,87.24/10万、811.47年、 10.52。女性高于男性。
2.3 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EYPLL及YLLs 本研究将呼吸系统疾病分为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其他COPD)、肺炎、下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急性支气管炎、肺脓肿、胸膜炎等。2004~2005年呼吸系统主要疾病死亡率及对人群总EYPLL和YLLs的影响程度不同。死亡率居前三位的是COPD、肺炎、下呼吸道感染;YLLs/1 000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COPD、肺炎、下呼吸道感染(0.30),EYPLL、YLLs排序与死因顺位不一致。见表1。
2.4 不同起始年龄呼吸系统主要疾病EYPLL 2004~2005年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所致的EYPLL各年龄段呈现不平衡趋势,且EYPLLP与EYPLLx(为了解释方便,EYPLLx用天而不是年来表示)不尽相同。EYPLLP排在前三位的年龄段为0~岁组、50~岁组和45~岁组;5~19岁组、25~34岁组EYPLLP最低。EYPLLx排前三位的是0~岁组、50~岁组和60~岁组,5~19岁组、25~34岁组EYPLLx最低,为0天。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所致的潜在期望寿命损失,0~岁组以肺炎排第一位,20~岁组以COPD、下呼吸道感染为最高,35~岁及以上年龄组以COPD居首位,且以50~岁组最高。见表2。
2.5 各年龄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YLLs 2004~2005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YLLs在各年龄组分布不平衡,主表1 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EYPLL、YLLs比较表2 不同起始年龄主要呼吸系统疾病EYPLLx前三位排序及EYPLL比较要集中在0岁组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2005年0岁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YLLs较2004年下降,而65~及以上年龄组上升,但总趋势一致。0岁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年均死亡率为94.28/10万,YLLs/1 000为30.98,居15~岁以下各年龄组之首位。60~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及YLLs/1 000呈递增趋势,60~岁年龄组分别为127.97/10万、18.24,8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分别为2 728.10/10万、219.97。见图1。
3 讨 论
通过对人群早死所致的疾病负担研究,有助于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科学确定卫生防病的政策和策略,制定高危人群健康干预计划,比较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传统方法一般用死亡率、死因顺位来评价,但不能反映早死的危害程度。本文应用EPYLLP和YLLs对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引起的疾病负担进行综合分析。
本文显示,2004~2005年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早死造成的EYPLLP、YLLs/1 000,与黄艳平、时黎等〔4,5〕报道的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各地存在不同的疾病死亡模式,人群死亡的疾病种类和年龄构成存在差异。合理选择疾病负担指标,尤其是采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考虑,能更加全面地评价疾病负担,从而为确定疾病防制工作重点、制定减少疾病负担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发现,男性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引起的EYPLLP和YLLs/1 000均低于女性,说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对女性健康的危害更大。有研究表明,吸烟是COPD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全球近80%的COPD死亡与吸烟有关〔6〕,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吸烟人群,约占全球吸烟人群的1/3,而被动吸烟(吸“二手烟”)人数更多〔7〕。出现本文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室内燃煤使用增加了女性居民的暴露机会〔8〕,也可能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主要集中于高年龄组人群,而高年龄组人群以女性居多,但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在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所致的疾病负担中,以COPD造成的EYPLLP、YLLs/1 000最高,肺炎排第二位;肺炎死亡造成的EYPLLP与COPD相近,而YLLs/1 000相差较大,可能原因是COPD的主要危害对象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其死亡对EYPLLP影响较小,而肺炎死亡危害的对象主要为低年龄组人群。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所致的疾病负担不同年龄段有较大差异,呈现出“U”型结构。以1岁以下的儿童和60岁以上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疾病负担强度较大,出现两个疾病负担高峰。可能原因是儿童呼吸系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完善的免疫机制还未形成,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60岁以上居民因机体老化,器官局部的防御和免疫功能降低,使老年人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1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居民成为了该县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重点人群,应针对以上人群特点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主要呼吸系统疾病中,全球范围有36%下呼吸道感染和22%COPD是由空气污染造成的;在下呼吸道感染和COPD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中,因工作场所、室内外环境空气污染分别占41%和42%,而儿童和老人是主要受危害人群〔9〕。提高室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是降低儿童、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危险,减少疾病负担的一个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婉贞,叶秀文.亚太地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负担现在与未来〔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2;1(1):78.
2 Schünemann HJ,Woodhead M,Anzueto A,et al.A vision statement on guideline development for respiratory disease:the example of COPD〔J〕. Lancet,2009;373:7747.
3 何权瀛.从20年来我国呼吸病死亡专率及其在总人口死因排序看卫生资源的分配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7):260305.
4 黄艳萍,叶绪芳,汪 峰,等.贵州省 2004 年疾病监测区人群早死病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54951.
5 时 黎,黄钧裕,付笑冰,等.2003年广东省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疾病负担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6;34(2):179.
6 Reilly KH,Gu DF,Duan XF,et al.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ortality in Chinese adults〔J〕.Am J Epidemiol,2008;167:9981004.
主要内容
要点
一、呼吸系统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概述
(2)临床表现和病程分期
(3)治疗和预防
(二)支气管哮喘
(1)概述
(2)临床表现
(3)诊断
(三)肺结核
(1)临床表现
(2)临床类型
(3)治疗原则
(四)肺癌
(1)病理分类
(2)临床表现
四、女性生殖系统
(一)妊娠与分娩
(1)妊娠诊断
(2)影响分娩的因素
(3)分娩的临床经过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分类
(2)诊断
(3)处理原则
(三)产后出血
(1)病因
(2)诊断
(3)处理原则
(4)预防
(四)产褥感染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处理原则
(五)子宫颈癌
(1)病因
(2)临床分期
(3)临床表现
(4)诊断
(六)子宫肌瘤
(1)分类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血液系统
(一)造血系统疾病
(1)概念
(2)分类
(3)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4)诊断
(5)治疗原则
(二)输血
1.合理输血
(1)输注血液成分的优点
(2)常用血液成分的特性
(3)合理输血的原则
(4)输血适应证
(5)血液保护
2.安全输血
(1)输血基本程序
(2)输血不良反应
六、内分泌系统
(一)总论
(1)概念
(2)病因及诊断
(3)治疗原则
(二)糖尿病
(1)定义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分型
(4)综合防治原则
七、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概论
(1)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病因
(2)常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八、运动系统
骨折
(1)临床表现
(2)X线表现
(3)急救目的和急救固定的目的
(4)治疗原则
九、儿科疾病
(一)感染性疾病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猩红热)
(1)常见呼吸道发疹性疾病的病因
(2)各种皮疹特点和出疹规律
(3)常见并发症
(4)治疗与预防
(二)小儿结核病
原发型肺结核
(1)临床表现
(2)诊断
(3)治疗
(三)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腹泻病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四)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肺炎
(1)肺炎的分类
(2)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3)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临床表现
(五)心血管系统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1)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2)几种常见先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十、传染病
(一)病毒性肝炎
(1)病原分型
(2)临床分型
(3)甲、乙型肝炎的血清学诊断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原则
(三)伤寒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原则
(四)肾综合征出血热
(1)病原分型
(2)临床表现分期
(3)诊断依据
(五)细菌性痢疾
(1)病原
(2)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3)粪便检查特点
(4)诊断依据
(六)霍乱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原则
(七)疟疾
(1)疟原虫生活史
(2)典型间日疟的临床表现
(3)诊断依据
(4)主要预防措施
(八)日本血吸虫病
(1)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2)诊断依据
(3)病原治疗
(4)主要预防措施
(九)艾滋病
(1)病原学
(2)传染途径
(3)临床表现
(4)诊断
十一、性传播疾病
(一)淋病
(1)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二)梅毒
(1)病因
(2)分期及临床表现
(3)诊断及治疗
十二、其他
(一)无菌技术
(1)灭菌、消毒概念和方法
(2)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二)急性中毒
(1)中毒的概念
(2)病因
【关键词】 死因顺位; 死亡病例统计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传染病控制力度的加大,居民疾病死亡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且呈现年轻化或有年轻化的趋势[1]。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死亡病例有普遍性意义。本文拟通过对死亡病例的分析,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6-2007医院就诊的所有住院及门急诊死亡病例1262例,其中男910例,女352例。
1.2 死因分类及统计分析
死亡原因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分类及编码,资料的统计计算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主要疾病构成
按照WHO将所有疾病分为三大类,1262例死亡病例中慢性病占66.25%,伤害占26.39%,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占7.37%(见表1)。
2.2 死因顺位
前6位的疾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构成达86.84%。循环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并列死亡谱的首位,占死亡总人数的26.39%;第3位为恶性肿瘤,占死亡总人数的17.83%。男女死亡谱的排位略有不同,男性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为首位,其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女性循环系统疾病为首位,其次是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见表2)。表1 1262例死亡病例三大类疾病不同性别构成(略)表2 1262例死亡病例前6位死因顺位及构成比(略)
不同年龄组分析死因顺位,结果表明有明显的年龄特征。0~14岁组以损伤中毒、先天畸形、围生期异常为主要死因;15~39岁组以损伤中毒、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为主要死因;40~59岁组以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恶性肿瘤为主要死因;60岁以后的老年人以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见表3)。表3 1262例死亡病例各年龄组死因顺位
死因顺位0岁~15岁~40岁~60岁~1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2先天畸形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恶性肿瘤3围生期异常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4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传染病内分泌系统疾病5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6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3 讨论
本文资料表明,循环系统、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传染病是城市居民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尤以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为主,占死亡总人数60.61%,该三大疾病已经成为居民重要的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也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与报道的全国死因资料基本相似[1]。不同年龄组的主要死因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损伤中毒已成为40岁以下居民的第一位死因,也是40岁以上居民的重要死因之一,这与有关报道一致[2]。其伤害的外部原因中又以交通事故为主[3]。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出行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机动车的不断增加,再加上人们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使得交通事故频发,成为了青年人最主要的死因。自杀也成为伤害外部原因中的一大因素,值得重视[4]。循环系统疾病是威胁中老年生命的主要疾病,其次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与国内的一些报道一致[5]。提示人们应加强对中老年人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保健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
慢性病以及损伤中毒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及残疾,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应加强全民损伤健康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人群的健康保护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加强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的锻炼,以减少此类死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俊峰,冯子健.2001年中国国民主要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3,20(4):241-243.
[2]陆艳,张永红.苏州市2002-2005年居民死亡资料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18(10):510-51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5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62-02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病程较长,很多都是慢性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1]。尤其在老年群体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治疗。穴位贴敷法是中医上一种重要的疗法,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可用来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文章对11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和护理的相关情况作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10例进行研究,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54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16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45例,哮喘33例,过敏性鼻炎18例,肺气肿11例,慢性咽炎3例。本次所选病例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过敏体质患者、糖尿病患者、处于疾病发作期患者、孕妇。
1.2 治疗方法 入选病例均用“冬病夏治”疗法,采用穴位贴敷法,自制药膏,主要成分为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将其研成粉末,然后用稀释的姜汁做成膏状,每次取2g,先将患者背部的汗液擦干,保持背部皮肤清洁,因为腧穴是内脏主要的经气输注之处,因此要对腧穴按摩数秒,当患者感到麻、酸、胀的时候,将药膏敷在患者双侧心俞、肺俞、膈俞上。贴敷时间为每年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连续治疗3年。
1.3 护理方法 ①贴敷前护理:在穴位贴敷之前要向患者说明治疗的机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明确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在治疗中会出现局部热、麻痒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水泡,让患者对此有心理准备。②贴敷护理:在整个操作中医护人员要坚持无菌操作,对患者病情密切监视,尤其要防止患者受凉。对于老年慢性呼吸道系统疾病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机能下降,耐药性较差,在贴敷中应该严格全面考虑这些因素。③贴敷后护理:药膏贴敷后患者局部会出现烧灼感,如烧灼感非常明显,直接取下药物即可,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如贴敷部位烧灼感明显,出现水泡,要告知患者不能用手抓挠,小水泡切忌弄破,要让其自行吸收。当水泡直径过大,需要做特殊处理,首先要对局部消毒,然后采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泡中的渗液吸出,最后将止痒粉和湿润烧伤膏直接涂到上面,3-4d后痊愈。皮肤愈合后早期会有色素沉积,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色素会逐渐消退,不会留下瘢痕。④生活护理:在药膏贴敷过程中患者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1个月内禁烟酒,禁止进食辛辣、生冷的食物。在贴敷4-6h内不宜洗澡,局部不用肥皂。患者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预防感冒。
1.4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在冬季仍有发作,但发作次数减少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为无效。总的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本组110例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显效54例,有效48例,无效8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2.7%。8例治疗无效的患者主要是未坚持治疗。
3 讨 论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冬季发病较多,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多数患者症状冬重夏轻,这部分患者属于阳虚性体质[2]。因此,治疗时间应该以夏季为宜,需要通过春夏养阳,改善患者阳虚体质,让患者阳气充沛,恢复到健康状态。在本组研究中采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方法对患者相关穴位进行刺激,使患者经络畅通,气血调和。此种治疗方法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了对患者肝脏以及胃肠道的刺激,药物作用能充分发挥[3]。贴敷时间选择在三伏天,主要是因为三伏天是1年的阳中阳,而午时是1天中的阳中阳,在这个时候人体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贴敷药膏后,药物会通过穴位、经络等渗透到体内,产生较强的作用。
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过程中,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优质的护理工作不仅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而且能通过合理的饮食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诱发因素,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892.21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203-02
学龄儿童(6~12岁)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同时生活在学校这个集体环境中,这一时期所患疾病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并与集体生活学习条件、卫生习惯密切相关[1]。疾病可影响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也可能影响智力,严重的会威胁生命。为了解徐州市学龄儿童主要疾病负担状况,笔者对学龄儿童死因顺位、住院疾病谱、住院费进行了分析,
以便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学龄儿童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6年学龄儿童(6~12岁)死因资料来自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统计年报;从2006年徐州市各级医院出院病人年报中,收集住院学龄儿童病历首页资料。
1.2 方法 疾病分类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统一编码。学龄儿童病历资料经整理,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由于住院日、住院费呈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表示平均水平,用H检验进行不同疾病住院日、住院费的比较。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进行。
2 结果
2.1 学龄儿童死因顺位 2006年徐州市死因监测人群死亡28709例,其中6~12岁学龄儿童106例,占总死亡的0.37%;居学龄儿童死因前5位依次是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先天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分别是60例,15例,10例,6例,4例,占学龄儿童死亡的56.60%,14.15%,9.43%,5.66%和3.77%。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先天性疾病也是男生死因前3位,依次占死亡的59.38%,17.19%和6.25%;而女生死因前3位是损伤和中毒、先天性疾病、恶性肿瘤,依次占死亡的52.38%,14.29%和9.52%。男、女生死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25,P=0.000)。
2.2 学龄儿童住院疾病谱分析 2006年徐州市各级医院学龄儿童住院4485例(男生3195例,女生1290例),前10位的系统疾病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903例、损伤和中毒867例、传染病680例、消化系统疾病627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10例、先天性疾病276例、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209例、肿瘤133例、神经系统疾病106例、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92例,分别占住院儿童的20.13%,19.33%,15.16%,13.98%,6.91%,6.15%,4.66%,2.97%,2.36%和2.05%。男生前5位的系统疾病依次是损伤和中毒640例、呼吸系统疾病600例、传染病473例、消化系统疾病466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84例,分别占20.03%,18.78%,14.80%,14.59%和8.89%;女生前5位的系统疾病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303例、损伤和中毒227例、传染病207例、消化系统疾病161例、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82例,分别占23.49%,17.60%,16.05%,12.48%和6.36%。男女生住院疾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37,P=0.000)。
2.3 学龄儿童主要疾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 见表1。
3 讨论
2006年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先天性疾病居学龄儿童死因前3位;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住院儿童主要病因;损伤和中毒、病毒性脑炎、先天性疾病、扁桃体炎、阑尾炎住院费(中位数)较高。可见,卫生、教育、交通公安部门应密切配合,努力采取措施预防学龄儿童意外事故的发生[2],同时做好病毒性脑炎、先天性疾病等多发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从而保护儿童少年的生命健康。
儿童对危险的认识和应变能力差,易受到伤害的严重威胁,因此伤害成为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给家庭、社会造成巨大损失[3]。学校应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开展伤害救护培训,举办相关主题的夏令营,进行系统的生存教育实验,使学生获得自防自救的知识,以提高学生对预防伤害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4]。政府应动员全社会来参与预防儿童伤害活动,普及全民安全卫生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对儿童保护的关注氛围,共同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先天性疾病与遗传、妊娠期疾病、药物等因素有关。妇幼保健机构应广泛开展生殖健康教育、遗传咨询,大力推行产前筛查,认真落实孕期保健,以减少畸形儿的发生[5]。近年来,患病毒性脑炎的儿童增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儿童加强各种病毒疫苗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乙脑疫苗等),开展学生疾病监测[6];学校应针对性地开展病毒性脑炎等疾病的卫生知识宣传工作,教育学生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落实防蚊、防蝇措施;同时建立传染病长效防治机制[7-8],加强传染病管理,发现疫情及时上报,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疫情处理。
儿童因病住院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还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建立健全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学生住院疾病补偿标准,有助于减轻患病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刘宝林.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
[2] 朱晓霞,金达丰,方顺源,等.杭州市学龄儿童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4):318-319.
[3] 高峻璞.我国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555-557.
[4] 姚玉华,陈道滂,周峰.上海市虹口区小学生预防交通伤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991-992.
[5] 朱红雨,陈香礼.2000-2005年25707例住院儿童疾病谱分析.中国儿童保健,2007,15(5):549-551.
[6] 吴金菊,张俊青,靳玉惠,等.合肥市2000-2007年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528-529.
[7] 王宝琴.建立长效机制预防传染病流行.中国校医,2006,20(4):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