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互联网网络安全

互联网网络安全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互联网网络安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互联网网络安全

篇1

(一)基础网络防护能力明显提升,但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根据工信部组织开展的2011年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检查情况,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水平较2010年均有所提高,对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网络安全防护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对非传统安全的防护能力显著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达标率稳步提高,各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总体达标率为98.78%,较2010年的92.25%、2009年的78.61%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

但是,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部分网络单元仍存在比较高的风险。据抽查结果显示,域名解析系统(DNS)、移动通信网和IP承载网的网络单元存在风险的百分比分别为6.8%、17.3%和0.6%。涉及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信息安全漏洞数量较多。据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收录的漏洞统计,2011年发现涉及电信运营企业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的漏洞203个,其中高危漏洞73个;发现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零日DNS漏洞23个,应用广泛的域名解析服务器软件Bind9漏洞7个。涉及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攻击形势严峻。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监测,2011年每天发生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事件中平均约有7%的事件涉及到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域名系统或服务。2011年7月15日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三五互联DNS服务器遭受DDoS攻击,导致其负责解析的大运会官网域名在部分地区无法解析。8月18日晚和19日晚,新疆某运营商DNS服务器也连续两次遭到拒绝服务攻击,造成局部用户无法正常使用互联网

(二)政府网站安全事件显著减少,网站用户信息泄漏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据CNCERT监测,2011年中国大陆被篡改的政府网站为2807个,比2010年大幅下降39.4%;从CNCERT专门面向国务院部门门户网站的安全监测结果来看,国务院部门门户网站存在低级别安全风险的比例从2010年的60%进一步降低为50%。但从整体来看,2011年网站安全情况有一定恶化趋势。在CNCERT接收的网络安全事件(不含漏洞)中,网站安全类事件占到61.7%;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36612个,较2010年增加5.1%;4月-12月被植入网站后门的境内网站为12513个。CNVD接收的漏洞中,涉及网站相关的漏洞占22.7%,较2010年大幅上升,排名由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网站安全问题进一步引发网站用户信息和数据的安全问题。2011年底,CSDN、天涯等网站发生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公开的疑似泄露数据库26个,涉及帐号、密码信息2.78亿条,严重威胁了互联网用户的合法权益和互联网安全。根据调查和研判发现,我国部分网站的用户信息仍采用明文的方式存储,相关漏洞修补不及时,安全防护水平较低。

(三)我国遭受境外的网络攻击持续增多

2011年,CNCERT抽样监测发现,境外有近4.7万个IP地址作为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参与控制我国境内主机,虽然其数量较2010年的22.1万大幅降低,但其控制的境内主机数量却由2010年的近500万增加至近890万,呈现大规模化趋势。其中位于日本(22.8%)、美国(20.4%)和韩国(7.1%)的控制服务器IP数量居前三位,美国继2009年和2010年两度位居榜首后,2011年其控制服务器IP数量下降至第二,以9528个IP控制着我国境内近885万台主机,控制我国境内主机数仍然高居榜首。在网站安全方面,境外黑客对境内1116个网站实施了网页篡改;境外11851个IP通过植入后门对境内10593个网站实施远程控制,其中美国有3328个IP(占28.1%)控制着境内3437个网站,位居第一,源于韩国(占8.0%)和尼日利亚(占5.8%)的IP位居第二、三位;仿冒境内银行网站的服务器IP有95.8%位于境外,其中美国仍然排名首位——共有481个IP(占72.1%)仿冒了境内2943个银行网站的站点,中国香港(占17.8%)和韩国(占2.7%)分列二、三位。总体来看,2011年位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恶意IP地址对我国的威胁最为严重。另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成员单位报送的数据,2011年在我国实施网页挂马、网络钓鱼等不法行为所利用的恶意域名约有65%在境外注册。此外,CNCERT在2011年还监测并处理多起境外IP对我国网站和系统的拒绝服务攻击事件。这些情况表明我国面临的境外网络攻击和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

(四)网上银行面临的钓鱼威胁愈演愈烈

随着我国网上银行的蓬勃发展,广大网银用户成为黑客实施网络攻击的主要目标。2011年初,全国范围大面积爆发了假冒中国银行网银口令卡升级的骗局,据报道此次事件中有客户损失超过百万元。据CNCERT监测,2011年针对网银用户名和密码、网银口令卡的网银大盗、Zeus等恶意程序较往年更加活跃,3月-12月发现针对我国网银的钓鱼网站域名3841个。CNCERT全年共接收网络钓鱼事件举报5459件,较2010年增长近2.5倍,占总接收事件的35.5%;重点处理网页钓鱼事件1833件,较2010年增长近两倍。

(五)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事件呈现增长态势

继2010年伊朗布舍尔核电站遭到Stuxnet病毒攻击后,2011年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家水厂的工业控制系统遭受黑客入侵导致其水泵被烧毁并停止运作,11月Stuxnet病毒转变为专门窃取工业控制系统信息的Duqu木马。2011年CNVD收录了100余个对我国影响广泛的工业控制系统软件安全漏洞,较2010年大幅增长近10倍,涉及西门子、北京亚控和北京三维力控等国内外知名工业控制系统制造商的产品。相关企业虽然能够积极配合CNCERT处置安全漏洞,但在处置过程中部分企业也表现出产品安全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

(六)手机恶意程序现多发态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生机勃勃的发展,黑客也将其视为攫取经济利益的重要目标。2011年CNCERT捕获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6249个,较2010年增加超过两倍。其中,恶意扣费类恶意程序数量最多,为1317个,占21.08%,其次是恶意传播类、信息窃取类、流氓行为类和远程控制类。从手机平台来看,约有60.7%的恶意程序针对Symbian平台,该比例较2010年有所下降,针对Android平台的恶意程序较2010年大幅增加,有望迅速超过Symbian平台。2011年境内约712万个上网的智能手机曾感染手机恶意程序,严重威胁和损害手机用户的权益。

(七)木马和僵尸网络活动越发猖獗

2011年,CNCERT全年共发现近890万余个境内主机IP地址感染了木马或僵尸程序,较2010年大幅增加78.5%。其中,感染窃密类木马的境内主机IP地址为5.6万余个,国家、企业以及网民的信息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成员单位报告,2011年截获的恶意程序样本数量较2010年增加26.1%,位于较高水平。黑客在疯狂制造新的恶意程序的同时,也在想方设法逃避监测和打击,例如,越来越多的黑客采用在境外注册域名、频繁更换域名指向IP等手段规避安全机构的监测和处置。

(八)应用软件漏洞呈现迅猛增长趋势

2011年,CNVD共收集整理并公开信息安全漏洞5547个,较2010年大幅增加60.9%。其中,高危漏洞有2164个,较2010年增加约2.3倍。在所有漏洞中,涉及各种应用程序的最多,占62.6%,涉及各类网站系统的漏洞位居第二,占22.7%,而涉及各种操作系统的漏洞则排到第三位,占8.8%。除预警外,CNVD还重点协调处置了大量威胁严重的漏洞,涵盖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网络设备、网页浏览器、手机应用软件等类型以及政务、电信、银行、民航等重要部门。上述事件暴露了厂商在产品研发阶段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质量控制不严格,发生安全事件后应急处置能力薄弱等问题。由于相关产品用户群体较大,因此一旦某个产品被黑客发现存在漏洞,将导致大量用户和单位的信息系统面临威胁。这种规模效应也吸引黑客加强了对软件和网站漏洞的挖掘和攻击活动。

(九)DDoS攻击仍然呈现频率高、规模大和转嫁攻击的特点

2011年,DDoS仍然是影响互联网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DDoS攻击事件发生频率高,且多采用虚假源IP地址。据CNCERT抽样监测发现,我国境内日均发生攻击总流量超过1G的较大规模的DDoS攻击事件365起。其中,TCP SYN FLOOD和UDP FLOOD等常见虚假源IP地址攻击事件约占70%,对其溯源和处置难度较大。二是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的有组织的DDoS攻击规模十分巨大,难以防范。例如2011年针对浙江某游戏网站的攻击持续了数月,综合采用了DNS请求攻击、UDP FLOOD、TCP SYN FLOOD、HTTP请求攻击等多种方式,攻击峰值流量达数十个Gbps。三是受攻击方恶意将流量转嫁给无辜者的情况屡见不鲜。2011年多家省部级政府网站都遭受过流量转嫁攻击,且这些流量转嫁事件多数是由游戏私服网站争斗引起。

二、国内网络安全应对措施

(一)相关互联网主管部门加大网络安全行政监管力度

坚决打击境内网络攻击行为。针对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事件愈发频繁的情况,工信部在2011年9月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对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2011年底,工信部印发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开展治理试点,加强能力建设。6月起,工信部组织开展2011年网络安全防护检查工作,积极将防护工作向域名服务和增值电信领域延伸。另外还组织通信行业开展网络安全实战演练,指导相关单位妥善处置网络安全应急事件等。公安部门积极开展网络犯罪打击行动,破获了2011年12月底CSDN、天涯社区等数据泄漏案等大量网络攻击案件;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积极发挥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有力支撑各部门做好网络安全工作。

(二)通信行业积极行动,采取技术措施净化公共网络环境

面对木马和僵尸程序在网上的横行和肆虐,在工信部的指导下,2011年CNCERT会同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域名从业机构开展14次木马和僵尸网络专项打击行动,次数比去年增加近一倍。成功处置境内外5078个规模较大的木马和僵尸网络控制端和恶意程序传播源。此外,CNCERT全国各分中心在当地通信管理局的指导下,协调当地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分公司合计处置木马和僵尸网络控制端6.5万个、受控端93.9万个。根据监测,在中国网民数和主机数量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控制端数量相对2010年下降4.6%,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互联网企业和安全厂商联合行动,有效开展网络安全行业自律

2011年CNVD收集整理并漏洞信息,重点协调国内外知名软件商处置了53起影响我国政府和重要信息系统部门的高危漏洞。中国反网络病毒联盟(ANVA)启动联盟内恶意代码共享和分析平台试点工作,联合20余家网络安全企业、互联网企业签订遵守《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描述规范》,规范了移动互联网恶意代码样本的认定命名,促进了对其的分析和处置工作。中国互联网协会于2011年8月组织包括奇虎360和腾讯公司在内的38个单位签署了《互联网终端软件服务行业自律公约》,该公约提倡公平竞争和禁止软件排斥,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终端软件市场的秩序;在部分网站发生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后,中国互联网协会立即召开了“网站用户信息保护研讨会”,提出安全防范措施建议。

(四)深化网络安全国际合作,切实推动跨境网络安全事件有效处理

作为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体系对外合作窗口,2011年CNCERT极推动“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已与40个国家、79个组织建立了联系机制,全年共协调国外安全组织处理境内网络安全事件1033起,协助境外机构处理跨境事件568起。其中包括针对境内的DDoS攻击、网络钓鱼等网络安全事件,也包括针对境外苏格兰皇家银行网站、德国邮政银行网站、美国金融机构Wells Fargo网站、希腊国家银行网站和韩国农协银行网站等金融机构,加拿大税务总局网站、韩国政府网站等政府机构的事件。另外CNCERT再次与微软公司联手,继2010年打击Waledac僵尸网络后,2011年又成功清除了Rustock僵尸网络,积极推动跨境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2011年,CNCERT圆满完成了与美国东西方研究所(EWI)开展的为期两年的中美网络安全对话机制反垃圾邮件专题研讨,并在英国伦敦和我国大连举办的国际会议上正式了中文版和英文版的成果报告“抵御垃圾邮件建立互信机制”,增进了中美双方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相互了解,为进一步合作打下基础。

三、2012年值得关注的网络安全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快速发展,2012年的网络安全形势将更加复杂,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网站安全面临的形势可能更加严峻,网站中集中存储的用户信息将成为黑客窃取的重点。由于很多社交网站、论坛等网站的安全性差,其中存储的用户信息极易被窃取,黑客在得手之后会进一步研究利用所窃取的个人信息,结合社会工程学攻击网上交易等重要系统,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财产损失。

(二)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丰富和3G、wifi网络的快速发展,针对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的恶意程序也将继续增加,智能终端将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由于Android手机用户群的快速增长和Android应用平台允许第三方应用的特点,运行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将成为黑客关注的重点。

(三)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普及,网民的理财习惯正逐步向网上交易转移,针对网上银行、证券机构和第三方支付的攻击将急剧增加。针对金融机构的恶意程序将更加专业化、复杂化,可能集网络钓鱼、网银恶意程序和信息窃取等多种攻击方式为一体,实施更具威胁的攻击。

(四)APT攻击将更加盛行,网络窃密风险加大。APT攻击具有极强的隐蔽能力和针对性,传统的安全防护系统很难防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将APT攻击列入国家网络安全防御战略的重要环节,2012年APT攻击将更加系统化和成熟化,针对重要和敏感信息的窃取,有可能成为我国政府、企业等重要部门的严重威胁。

(五)随着2012年ICANN正式启动新通用顶级域名(gTLD)业务,新增的大量gTLD及其多语言域名资源,将给域名滥用者或欺诈者带来更大的操作空间。

篇2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境内感染计算机恶意程序的主机数量约1256万个,同比下降26.1%,而移动互联网的恶意程序超过了253万个,同比增长23.4%。专家表示,当前互联网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安全危险叠加交织,给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带来严重影响。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运行一部主任 严寒冰:联网智能设备方面的网络安全的漏洞,我们在2017年监测的数量比2016年增加了100%多,而2018年(上半年)又比2017年上半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这实际上说明我们在新型的这种联网设备方面都存在着巨大、严峻的挑战。

篇3

2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网络中面临的威胁有很多,主要归结为几种威胁,如图2所示。安全意识不强:由于网络中的用户计算机水平不一,很多计算机用户安全意识淡薄,用户口令选择不慎,或将自己的帐号密码随意告诉他人,与别人共享文件,甚至有些用户对病毒识别能力不强,直接点击病毒文件导致自身中毒。配置不当:一般操作系统都是有一定的安全配置的,如果有些安全配置不使用或者配置不当,就比较容易受病毒攻击,比如没有设置用户名密码的计算机,当黑客入侵时就比较轻而易举,而如果设置了用户名密码,黑客入侵就多了一层难度。还有如防火墙本身起到保护电脑的作用,但是如果防火墙配置不当,就很可能不起保护作用。软件漏洞:不管是操作系统还是在操作系统上安装的软件,都是有漏洞的。这些安装了各种存在漏洞的软件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一旦联入互联网,就有可能被对应的病毒软件入侵,造成信息泄露或者软件中毒等。病毒:计算机病毒指的是一段代码,该代码一旦执行,可能对计算机造成比较大的破坏,如删除信息,破坏硬盘,破坏软件等等,影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正常运行。有些计算机病毒还具有传播性和摧毁性等特征,一旦感染,会影响到计算机的使用。黑客:电脑黑客是处于计算机水平比较高的级别。他们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非法入侵其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有些黑客不破坏用户计算机的信息和内容,而是借助用户计算机去运算或者转而攻击其他计算机,使得用户计算机性能下降等等。

3预防网络安全措施分析

网络安全主要保护的就是网络上的资源信息,当机器接上了互联网后,就会带来三种风险:资源风险、数据风险和信誉风险。资源风险指的是机器设备风险;数据风险指的是存储在电脑中的数据信息风险;信誉风险指的是公司、企业的信誉风险。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网络安全需要保护信息的秘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虽然机器中没有什么重要的数据,但是侵入者可以随意的使用你的机器及其资源,如储存一些资料,进行运算,甚至将其作为一个可以攻击其它网络或机器的跳板。需要注意的是,这是黑客的惯用伎俩,狡猾的黑客有不止一个攻击跳板,且分布不一,有很大程度的欺骗性和隐蔽性。网络安全的措施有很多,主要分析几种方式来确保网络安全。

3.1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指的是将原始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再将加密数据进行解密查看的过程。加密技术本质是为了隐藏原始信息内容,使得非法获取用户信息的黑客无法知道原始信息内容。加密技术可以很好地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机密数据被盗取或者截获。数据加密技术按照作用不同,主要分为四种技术:密匙管理技术、数据传输加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鉴别数据完整性技术。密匙管理技术主要指的是如何生产密匙,定期更换密匙规则,定期销毁密匙,分配保存等方面。数据传输技术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的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指的是在存储环节设置的加密措施,如存取权限控制,密文存储等。鉴别数据完整性技术指的是传输过来的数据是否遭到非法篡改或者破坏的技术。

3.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作为一种网络安全的工具已发展若干年,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得防火墙产品在短短的几年内异军突起,很快形成了一个产业。防火墙提供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是网络安全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过控制和监测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保障,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实施安全的防范措施。目前,虽然还没有哪一种安全机制可以完全地确保网络的安全,但建立自己的防火墙无疑会给自己的网络带来很大的好处。防火墙发展至今,无论是技术延伸还是成品指标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同时防火墙从实现技术来讲,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形式,我们将其简单划分为包过滤型防火墙(Packet-filteringfirewall)、电路级网关(Circuit-levelgateway)、应用级网关(Application-levelgateway)、状态监测防火墙(StatefulInspectionFirewall)。

3.3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是通过定期扫描网络上的计算机,监测是否有安全威胁的技术。它可以扫描出目前局域网中的计算机是否有安全漏洞,并可以将扫描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供决策。如可以扫描所有局域网中的TCP/IP服务的端口号,记录主机响应事件,收集特定有用信息,还可以扫描出局域网中的某些计算机已经中毒,不停的往外发送攻击数据等。

3.4访问控制策略

访问控制策略很多情况中运用,如操作系统的用户访问权限控制,如数据库中的用户权限控制等。它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之一,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多级访问控制的设定可以增加入侵难度,还可以通过设置最小口令长度、口令失败次数等方式控制非法用户进入计算机。

篇4

1.1 网络概念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信息联系到一起的,从而能实现一种资源的共享,网络是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发明,它推进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共同发展。

1.2 网络安全的特点

(1)机密性。企业的重要数据必须经过系统的许可,才能提供访问或者使用。有较强的保密性。(2)完整性。互联网信息在储存和传播的过程中未经主权主体的允许,不能泄露的特征。(3)实际性。在符合条件的用户需要时,互联网信息能被随时使用、传输、储存等满足用户要求。(4)控制性。互联网信息的使用和传播应当具备在合法范围内被控制性,控制网络信息的访问内容。(5)真实性。互联网信息应当具体实在,禁止虚假信息。

2 互联网公司的网络安全与技术

2.1 互联网公司的网络安全现状

目前,互联网公司的网络安全受到多方面的威胁,最主要的是渗入和植入的威胁,基本上都属于人为行为,使用不当或者黑客行为等,这是当前威胁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一般会导致泄密或者信息丢失的后果。面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专家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防护,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网络防火墙,在互联网中,防火墙是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分开的方法,其实其本质是一种隔离的技术。防火墙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数据包传送技术,包过滤技术,技术等有效的运用[1]。

2.2 针对互联网公司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入侵检测技术、防御技术的应用。在入侵检测系统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多种类型,一般情况下分为三大类。异常检测模型、误用检测模型和混合检测模型。在入侵检测的过程中,可以将程序分为三部分:1)信息的采集。第一步,通过置于网络系统关键点的传感器或者来采集信息,包括系统、网络日志、数据流量和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2)信息分析。采集到的信息被传送到停留在传感器中检测引擎,通过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性分析等技术进行分析,一旦检测到入侵,系统会有警告提示发送到管理平台[2]。3)结果处理。入侵的检测系统接收到警告提示之后,会根据预先设定的反应方法,重新对路由器和防火墙进行配置,增强安全日志,阻碍可疑的进程调用,切断恶意攻击的网络连接。

因为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从而产生入侵防御系统,这是一项新的技术,是一种比较智能的主动地检测系统,一般会以互相连接的方式在网络的边界,对流动的数据进行检测和阻碍。英文缩写是:IPS。它具有在线部署的特点,可以直接嵌入到网络流量中,同时具备很强的入侵检测功能,达到对网络体系的安全保护。

(2)防火墙技术的应用。防火墙技术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隔离技术,也是控制数据访问的机构,不管在互联网公司的内网和外网之间,都发挥着安全防范的作用,将内网和外网分开,限制用户进入一个被严格控制的保护点。未来防火墙将对系统的安全、应用的安全、重要数据的安全以及用户安全综合技术,适当简化配置,方便管理,构建立体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3)病毒防御技术的应用。对系统进行多层防护,是构建病毒防御技术的关键。防护体系中应该包含扫描、隔离、清除等,同时具备系统的修复功能。在实际中加固多层的病毒防御技术能很有效的避免病毒传播事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保护计算机不受到病毒的攻击。病毒防御技术现在的应用情况还不是很完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去发现问题,不断加强防御措施。

3 互联网公司网络安全与技术保障的重要性

3.1 保证互联网公司数据信息的安全

做好数据信息安全是互联网公司的首要任务与职责,在这个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的不安全因素,也日益凸显出来,病毒入侵、黑客攻击等让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信息安全的到挑衅。互联网公司数据信息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保密级别,这些数据小则关系个人,大则关系国家安全问题,因此,做好互联网的网络安全与技术保障工作责任重大,对社会和谐文明发展,构建国家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有助于互联网公司的经济利益不受损

篇5

试点示范申报项目应为支撑企业自身网络安全工作或为客户提供安全服务的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网络安全系统(平台)。对于入选的试点示范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其申请国家专项资金、科技评奖等方面,按照有关政策予以支持。

试点示范重点引导重点领域,包括:

(一)网络安全威胁监测预警、态势感知与技术处置。具备网络攻击监测、漏洞挖掘、威胁情报收集或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等能力,对安全威胁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及早预警、态势感知、攻击溯源和精确应对,降低系统安全风险、净化公共互联网网络环境。

(二)数据安全和用户信息保护。具备防泄漏、防窃密、防篡改、数据脱敏、审计及备份等技术能力,实现企业数据资源和用户信息在收集、处理、共享和合作等过程中的安全保护,能够不断提升企业数据资源和用户信息保障水平。

(三)抗拒绝服务攻击。具备抵御拒绝服务攻击和精确识别异常流量的能力,能对突发性大规模网络层、应用层拒绝服务攻击进行及时、有效、准确的监测处置。

(四)域名系统安全。实现域名解析服务的应急灾难备份,有效防御针对域名系统的大流量网络攻击、域名投毒以及域名劫持攻击,提供连续可靠的域名解析服务或自主域名安全解析服务。

(五)企业内部集中化安全管理。具备全局化的企业内部管理功能,实现网络和信息系统资产与安全风险的关联管理,能够对企业的内部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策略实现可控、可信、可视的统一精细化管理。

(六)新技术新业务网络安全。具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安全防护能力,能对以上各类业务场景提供特定可行有效的安全保护手段和解决方案。

(七)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一是具备监测拦截功能;二是能够实现对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重点业务的管理。

篇6

我国当前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公众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一部分人对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不关心也不在乎发生在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事件;也有一部分人对当前网络信息安全盲目的乐观自信,缺乏客观实际的了解。

(2)手机恶意软件、钓鱼/假冒网站、个人信息泄露的安全事件比例升高。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加速了手机应用等移动端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市场利益,从而开发出的手机软件也层出不穷,鱼目混杂,致使用户难以辨认手机软件的安全性。用户在没有安装安全监测软件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手机恶意软件通过骗取流量、乱发广告以及乱扣费等形式影响。

(3)黑客攻击减少但更具针对性。针对普通用户的黑客攻击减少但其针对国家政府网站,金融机构、科研院校频繁,对国家安全层面构成重大威。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提供的案例显示,中国网站遭境外攻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站被境外入侵篡改;二是网站被境外入侵并安装插门。

二、信息网络安全应对措施

针对目前的局势,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积极改善:

(1)加快开发自主可控国产设备,减少对国外产品依赖。目前,互联网关键汇集渠道都在服务器,全球共有13台根服务器,而12台都在美国,意味着信息的周转都要经过美国。此外,信息的正常运行的设备大部分都来自美国的主流软硬件厂商,因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信息很容易被监听、过滤。因此,要大力改善信息安全技术自主创新,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介入开发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的信息安全基础产品,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自主创新平台,加大核心技术的投入,通过企业间相互支持,协同壮大,加快主机系统在美关键应用领域替代国外同类系统。

(2)加快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涉及到多方面的管理、技术与法律问题。可以从出台相应的网络安全战略、积极研发关键技术,以及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来考虑。网络安全战略是对整个国家网络安全的一个总体指导与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技术则是避免网络安全事件侵袭的关键和重要保障,互联网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变得更加复杂及多元化,意味着旧的的技术已不在适应需要,积极研发关键技术也是大势所趋。总之只有在网络安全战略的指导下,在新技术的支撑与保障下,通过健全的法律约束,网络安全事件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

篇7

2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能力

负责互联网安全管理的部门主要有信息、公安、工商、文化、宣传等等,他们是我国党委政府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多头管理的体制下,如何提高其进行互联网安全管理的能力,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只有安全管理的能力上了一个台阶,才能应对互联网安全隐患瞬息万变的态势,有效地破解安全难题。第一,加强网络安全监管的技术升级;目前针对网络安全隐患的监管主要采取的是信息过滤和信息分级的方式,当出现违法内容或信息的时候,网络系统会通过路由器过滤或者过滤网关过滤的手段将这些违法内容和不良信息过滤掉。信息分级主要是将互联网信息数据进行级别分类,这种方式与电视、电影的分级制度有些类似,通过分级,将不同类型的信息提供给不同的需求者,而违法违规的信息数据则被屏蔽掉。这两种技术虽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不少缺陷,例如过滤法的前提是字词资料库的存在,而这个字词资料库的内容是有限的,网络危险数据的内容是无限的,某些资料库存在的危险信息可以轻易地绕过过滤网。因此,作为安全管理的部门要加大技术开发和创新的力度,安全管理措施要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保持步伐一致,要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引进高端的技术研发人才,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另外,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来,社会力量是我国进行网络安全技术开发所依赖的重要后盾,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很多网络技术人才默默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反病毒软件设计、防木马程序设计。反黑客攻击方面有很多造诣,因此管理部门要重视这些普通的贡献者,鼓励他们加强技术创新,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二,政策制定应当加大对民意的考量。信息化时代下的互联网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更是社会文明层面的进步,而推动网络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力量就是普通民众,他们在互联网安全管理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政府部门应当采取包容的态度,积极回应网络民意,在制定安全管理政策时征求民意,集合广大公众的智慧。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在进行政府政策制定时,往往依靠政府单一力量的模式难以有效预见复杂的风险,也难以有效确定科学的制度。第三,重视网络商务交易的安全管理方法。网络安全交易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业务板块,其安全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互联网安全管理全局工作。要拓宽安全管理维度,建立经营主体、商标、广告、市场、合同、反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维度,全面规范网络交易的秩序。积极拓展互联网监管的领域,对于网络中介、网络代购等比较新的商务交易方式进行探索,研究规范发展的对策。根据互联网交易市场的特点,探索建立分类别管理的模式,针对大型网上交易平台、违规次数多的网站,加大监测的力度和频度。对于可能涉及网络欺诈、网络暴力或者网络犯罪的行为,要予以重点关注和监测,防患于未然。

3建立互联网安全管理的有效机制

互联网安全管理需要科学有效的机制作为保障,才能使各项工作按照一定的原则,合理的程序开展,才能促进安全管理工作在正常的轨道运行,保障法律和政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一,成立一个专门组织或者部门,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比如成立由多部门联合组建的协调部门,对互联网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我国目前有权治理互联网安全问题的政府部门有工信部、文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对于涉及多部门的互联网管理权力时,能够进行协调与整合,最大化地发挥各部门的功能,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要建立专项治理行动的长效机制。通过上述专门组织,以其为主导,进行长期性的专项治理行动。专项治理行动,能够在很短的实践内,形成打击互联网安全问题的正面影响,解决一些突出性问题,在社会上形成威慑力。专项整治活动需要协调各个参与部门的关系,发挥各部门的优势,要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在整治活动中吸取经验教训。促进长效机制的顺利形成。第三,建立互联网自治机制。最主要的是做好互联网行业自律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的建立进程,结合互联网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针对多发性的安全问题,制定合理的行业自律规范,互联网服务的提供者、电子商务的经营者等等主体应当切实履行行业自律规范,树立职业伦理道德,坚决抵制互联网不良行为。另一方面要规范上网主体的行为守则,通过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法律制度的宣传等方式,使广大公众深刻理解网络不良行为的危害,减少肆意制造网络病毒、肆意进行黑客攻击的行为,避免网络谣言的散布和蔓延。树立文明上网的理念,约束和规范网络言行。最后,要建立互联网安全问题的预警机制。当发生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以及大规模的财产安全的互联网行为时,比如网络上的大规模政治煽动行为,对政权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就会突显出来。各级政府、大型企业等要建立预警机制,设置网络安全监测和处置机构。当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时,监测机构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向管理者报告,监测机构能够进行重大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研究重大安全问题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制定出治理预案。并且能够单独或者协同其他部门对重大安全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这样的预警机制对于解决复杂的网络安全问题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篇8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全球已经进入了网络化的时代,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变得越来越高。算机上面的数据和信息已经能够满足人们全部的生活。为此,很多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险。文章从互联网使用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加密与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数据加密技术对于现阶段的互联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这一技术就是将有关密码的相关技术进行加密处理,之后再经过处理将密码进行隐蔽传输。这实际上是计算机安全的核心技术问题。为计算机网络的数据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

1网络加密技术类型

1.1存储加密技术

现阶段的很多操作上需要上传自己的数据和信息,所以现在的互联网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密技术的应用。存储加密技术的应用实际上就是需要对相应的模块或计算机算法进行加密使用者的用户信息实际上就是最需要保证的东西。采取这样的措施实际上就是为了能够预防用户的有效信息被利用和被非法的获取。

1.2网络信息加密

互联网就是一个共享的空间,很多的资源和数据都会在这一平台上得到分享。一般来说,对于信息的接受者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保证自己接收到准确的信息,对于之前的不法分子来说也将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们的手段将会被很快的识破,当他们进行资料篡改的时候就会对他们的信息进行拦截,使得这样的信息不会直接的传达到使用者的手中。

1.3网络传输加密

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加密措施是非常常见的安全保护方式,实际上就是对数据进行自动的加密,只能够针对特定的用户,其他与之无关的用户是不能够接收和识别的'这些加密之后的信息传到相应的客户端之后还要对其进行解密,使用者再获取相关的有效地信息。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保护和屏障的作用,保证了信息的安全传输。

1.4网络密钥管理

除了上述三种方式之外,还有一种就是网络的密钥管理。实际上,这一方式是网络安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使得相应的数据传输和获取变得更加的方便,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更大的便捷。这一技术包括很多的关键环节,包括密钥的产生、分配、保存和销毁四个步骤。同时,它需要的媒体也是非常的复杂。

2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2.1加强互联网管理体系

计算机网络环境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网络安全的方式也是构件良好网络环境的关键。建立良好的网络管理体系不但能够保证良好纯净的网络环境,最主要的就是能够保证网络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网络数据传输的风险,使得网络平台和数据的接收者邡将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

2.2加强访问控制

实际上,现在互联网上的很多网站存在访问权限的问题。实际上,存在访问权限的原因就是保证网络上的相关资源不被非法的利用和篡改,它也是网络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网站在登录时,需要对相关人员的身份进行验证,当身份验证通过之后才能够正常的访问相应的资源、所以说,这种方式对于网络的数据有很大的保障。

2.3实行文件加密技术

对于文件的加密木质就是将文件的明文变成密文,这实际上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最主要的措施。当文件变成密文时,就不容易被人们所识别,就算能够识别也将花费很多的时间。这也就有效地保证的数据的隐秘性和安全性。现阶段,这一措施之所以被广泛地应用到网络安全管理中去,就会因为它存在很多的优点,保证了文件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3信息加密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信息加密技术主要包括对称和非对称两种加密方式。

3.1数字签名技术

这一技术实际上就是将传统的非对称加密技术做了进一步的发确保信息安全性能,在广泛的互联网之中保证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的安全性能。这一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也就仅局限于这一操作过程。当进行互联网交易时,数字签名必须保证使用的是私人密钥,这一密钥他人是不能够复制和使用的。

篇9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渠道保费收入达858.9亿元,同比增长195%。互联网渠道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由2013年的1.7%增长至4.2%,对全行业保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9%,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2011年,在中国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有28家,到了2014年就达到了85家,其中中资公司58家、外资公司27家。从2011到2014年,不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增加了两倍多,互联网渠道保费规模更是提升了26倍。

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经营者不仅是“触网”的传统保险机构,还有一些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继2013年中国首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成立后,今年又多了三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今年5月,保监会批准筹建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心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和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互联网保险公司,陆续下发了牌照。这三家公司获批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货运险、信用保证保险、意外险、健康险、家财险、企财险等。

网络安全问题获关注

保险行业天生是一个与风险打交道的行业,而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保险行业本身所要面对和应对的一个风险。行业监管者已经认识到了网络安全对互联网保险持久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在《办法》中花了大段笔墨来明确相关监管要求。

目前我国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85家公司中,有69家公司建立了自营网络平台,有68家公司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了深度合作,其中52家公司同时利用自营网络平台、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业务。《办法》将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网络平台分为保险机构自营网络平台与第三方网络平台两种,分别就网络安全保障提出了具体要求。《办法》要求自营网络平台要“具有支持互联网保险业务运营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保险机构核心业务系统的无缝实时对接,并确保与保险机构内部其他应用系统的有效隔离,避免信息安全风险在保险机构内外部传递与蔓延”,此外还要“具有完善的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以及灾难恢复等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而针对第三方网络平台,《办法》则要求“具有安全可靠的互联网运营系统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与保险机构应用系统的有效隔离,避免信息安全风险在保险机构内外部传递与蔓延”。

此外,《办法》第十七条还提到“保险机构应加强业务数据的安全管理,采取防火墙隔离、数据备份、故障恢复等技术手段,确保与互联网保险业务有关的交易数据和信息的安全、真实、准确、完整”,“保险机构应防范假冒网站、APP 应用等针对互联网保险的违法犯罪活动,检查网页上对外链接的可靠性,开辟专门渠道接受公众举报,发现问题后应立即采取防范措施,并及时向保监会报告”。

篇10

前言: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发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景象。当前人类已经进入到了科技经济时代和信息经济时代,在原有传统互联网的基础上,移动互联网的形式不断覆盖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企业的运营和生产,移动互联网的来势汹涌,改变了以往传统互联网的传播模式。以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信息的关注度和频率变得更加快速,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时期的社会市场环境中,先进的科技技术开始产生同时也深深的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使得传统的沟通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人们的人际交往方式中逐渐出现了论坛以及微博这样新型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且随着社会的变革这种信息平台被大众广泛接受,可以说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例如,互联网被应用在了政府的政治活动中,相较于以往互联网为政府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不仅仅是可以提升其日常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增加政府与广大公众之间的交流,促进政府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形成良好的政府网络公关最大化的实现听民意从而促进政府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在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料的盗取,为人民和国家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经济上损失,造成了一系列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为了保证网络使用的安全性,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展开论述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2]。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一)保证网络系统服务平台的安全性

保证网络系统服务平台的安全性,对其进行安全防护,并且充分发挥出网络安全系统的实际功用,使用网络安全系统在网络环境中创建起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防护体系,这样的措施对于网络环境的安全情况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而言,网络系统服务平台的正常稳定工作,是保证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网络系统软件进行使用,扫描计算机系统以及信息程序。及时的发现在计算机网络中所存在的安全漏洞,并且对其进行修补,不仅如此,还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对网络环境中的总网络终端展开最终限制,唯有如此,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更好的保护[3]。

(二)合理设定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密匙

想要更好的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需要合理设定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密匙也就是对加密系统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设置,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网络安全加密系统的本身功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重要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然而,计算机网络的加密系统的使用与常规下的密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二者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共同组成了计算机密码系统,保证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的计算机系统采用的都是WEP2型加密技术,这样的加密技术具有着128位数设置的电脑密匙,通过这样的加密技术能够更为科学有效地预防没有经过授权的非法用户对使用者的计算机进行监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黑客攻击者进入的可行性,令计算机网络环境变得更为的安全[4]。

(三)制定相关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体制

要想保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应用,就应该增加服务终端硬件平台安全性能的提高,这就需要用户建立一定的相关安全意识,减少不必要的硬件接入,提高无线网络的接入识别能力,通过增加对服务终端硬件的温度、电流、电压来对电路进行检测,有效的防止物理手段对服务终端硬件进行攻击,并采用混合式的网络访问增加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远程监控。对于目前发展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的建立相对安全计算机网络机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发展的进行监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为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对安全的的发展环境。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上的创新,能够促使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对独立的发展,降低对国外网络通信安全技术的依赖,为促进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发展做出巨大贡献[5]。

结语:综上所述,互联网为新时期社会一种基础建设,合理运用不但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作为将来生产与生活一种基建设施,还因为开放共赢、无中心与重链接等网络思想,新时期有必要将其作为商业发展突破口。“互联网+”让分散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不受空间与时间限制,还有其协同式价值网络优势,打破传统实体经济局限,要想保证互联网能够更好的得到运用,进而带动整体的经济发展,就需要保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唯有如此,才能够提升网络使用安全性以及效率,同时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于新峰,李岚.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范[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06:42-45+50.

[2]徐晨莉,李国贞.局域网环境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4:72+74.

[3]赵航誉.基于局域网环境背景下探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4:56+58.

篇11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132-01

一、引言

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快速发展的技术,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互联网的开放、便捷的特性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了便利,随着通信技术的普及,通信网络的日益完善,我国人民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了。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们已经离不开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不同,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旦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安全性失去保障,将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新的时期需要网络工程师等相关工作者做好保障工作,做好计算机网络的维护运作,防止网络受到外界环境的破坏干扰。同时对通信设备的建设与管理也要科学规划。

二、互联网与通信网络建设安全性分析

在互联网与通信网建设和管理上,很多设计的计划不科学合理。出现松懈的审批,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质量较低,网络维护运用能力不高,网络效率较低,人为干扰因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网络安全问题。针对计算机网络开放性特点,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提高维护安全技术水平,坚决杜绝各类安全隐患。少部分网络维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技术不熟练、不规范,违反安全保密规定和操作规程,例如,明密界限混淆,密件明发,长期重复使用一种密钥等,这会导致密码破译;网管维护中下发口令及密钥后没有及时收回,会导致口令和密钥到期后仍能通过其进入网络系统,会造成系统泄密,系统管理混乱等。

在网络维护和使用中,为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要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及时排除软硬件设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在软件设计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或是未发现的漏洞,为了规范网络管理,部分软硬件系统在设计时留有远程终端的登录控制通道。传输信道要设有相应的电磁屏蔽措施,使得某些不法分子利用专门设备接收窃取机密信息那么在信息时,传输过程中将会向外产生电磁辐射。

三、提高互联网与通信网络安全维护措施及技术

当前通互联网与通信网络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社会发展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把网络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于是,保护互联『煳与通信网络中的硬件、软件、及其数据不受偶然性自然灾害或恶意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保障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就成为互联网与通信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

防止一些不法份子非法入侵的监测、防伪、审查和追踪,通过互联网和通信线路的建立到信息传输我们可以运用多种防卫措施,例如:运用“身份鉴别”,可以通过用户口令和密码鉴别方式达到网络系统权限分级,在连接过程中权限受限用户就会被终止或是部分访问地址被屏蔽,以此达到网络分级机制的效果;“网络授权”通过向用户终端发放访问许可证书,以防止非授权用户非法访问网络和网络资源;“数据保护”通过利用数据加密后的数据包发送与访问的指向性,既是被截获也会由于在不同协议层中加入了不同的加密机制,将密码变得难于破解;“收发确认”用发送确认信息的方式表示对发送数据和收方接收数据的承认,以避免不承认发送过的数据和不承认接受过数据等而引起的争执;“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般是通过数据检查核对的方式达成的,数据检查核对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边发送接收边核对检查,一种是接收完后进行核对检查;“业务流分析保护”能阻止垃圾信息大量出现,以造成的拥塞,同时也能使恶意攻击的网络终端无法从网络业务流的分析中获得有关用户的信息。

这些安全方法的提出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技术的支持,这样才能体现出网络技术安全的保障能力,以下介绍几种安全技术保障方法及其适用范围:1.防火墙技术的运用;这是网络连接时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安全防护技术,主要是对计算机连入网络时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有效控制。2.人侵检测的应用。在计算机安装防火墙后,计算机还可能搜到病毒的内部入侵,通过IDS(即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有效的防止计算机受到内外的攻击,提高了计算机的安全系数。3.对网络进行加密,通过网络加密技术可以有效保护计算机中的重要信息,外部窃取不到。4)建立虚拟的内部专用网,通过因特网有效的建立一个内部的安全连接,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外部的入侵。5)对漏洞定期的扫描修复,计算机由于其自身的迅速发展更新,在安装新的软件时经常出现系统的漏洞,这时需要定期的对漏洞扫描,采取修复措施。

四、结束语

改革开放特别最近十几年来,我国计算机技术与通信网络技术发展水平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称赞。随着一些基础网络的逐渐健全,我国的网络覆盖群以覆盖我国90%以上的地区,固定电话的用户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移动电话用户已经普及到大部分人群,人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与现代通信技术。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网络安全技术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十分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针对针对互联网出现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应对策略,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保障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正常运作。

参考文献:

[1]李江秀.网络环境中计算机常见病毒及防范措施[J].民营科技,2011,9

[2]刘欣,王小强,朱培栋.互联网域间路由系统安全态势评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10

篇12

当前,人们通过网络获取和交换信息已成为主要的信息沟通方式,并且这个方式正在不断发展、日趋增强。网络上各种新业务层出不穷(如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等)和金融网等专用网络的建设对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障网络的安全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安全概述

(一)定义

从广义上说,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硬件资源及信息资源的安全性。硬件资源包括通信线路、通信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主机等。信息资源包括维持网络服务运行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在网络中存储和传输的用户信息数据等。网络安全或是保证个人数据或企业的信息在网络中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防止信息的泄露和破坏,防止信息资源的非授权访问;或是保证合法用户正常使用网络资源,避免病毒、拒绝服务、远程控制、非授权访问等安全威胁,及时发现漏洞,制止攻击行为等。由此可见,网络安全的内容很广泛,但都有共同性,那就网络的安全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中的软件、硬件及信息安全,使之不被破坏、纂改、泄露,从而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二)网络安全的威胁及形成因素

网络安全威胁是指某个实体(人、事件或者程序等)对某一网络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及可靠性等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信息系统的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环境和灾害。如温度、湿度、天灾、雷电等均有可能造成数据破坏、影响信息系统的工作。二是系统自身因素。由于生产工艺或者制造商的原因造成系统故障而引起系统不稳定、由于程序设计或者软件工程问题造成的逻辑混乱等,或操作系统、防火墙的安全性等原因。三是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可分为无意、有意。无意是指因网络管理员或者使用者工作疏忽或失误造成安全漏洞等。有意是指人为的恶意攻击、违法犯罪等,如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写的恶意代码,具有自我繁殖、相互感染、激活再生等特征,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可能会造成影响系统性能、破坏系统资源、死机、系统瘫痪等后果。近些年,计算机病毒种类层出不穷,传播速度快,在全世界范围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本文就计算机病毒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二、网络安全的一大要害:计算机病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一)病毒的特征

在病毒的发展史上,病毒种类很多,但都具有共同的特征。一是传染性。病毒会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网络等)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使计算机失常甚至瘫痪,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的条件。二是破坏性。病毒会占用系统资源,降低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三是潜伏性。病毒程序进入系统后,可以长时间隐藏在合法文件中,需要专用检测程序方可检查出来,待时机成熟后繁殖、扩散,或者病毒的触发条件得到满足后开始执行破坏系统的操作。四是可执行性。当计算机病毒在计算机内运行时,与合法程序争夺系统的控制权,便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可造成系统崩溃导致计算机瘫痪。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可触发性、隐蔽性等特点,这些特性决定了病毒不易被发现,难以清除,危害大。

(二)病毒的传播途径

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化,主要包括移动存储设备传播、网络传播、无线传播等。移动存储设备传播。主要包括软盘、光盘、优盘、磁带等。其中,软盘曾是使用最广泛、移动最频繁的存储介质,因此也成为计算机病毒寄生的“温床”。网络传播。目前,网络应用(如电子邮件、聊天软件等)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据统计,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最主要的传播媒介。无线传播。通过点对点通信系统和无线通道传播。目前,已出现攻击手机本身、攻击WAP网关和攻击WAP服务器的手机病毒。在未来的信息时代,这种途径很可能与网络传播途径成为病毒扩散的两大“时尚”渠道。

(三)病毒对网络安全的危害

据统计,98%的企业都曾有过病毒感染的问题,63%都曾因为病毒感染而失去文件资料,严重影响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其具体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直接破坏计算机数据信息。大部分病毒在发作时直接破坏计算机的重要信息数据,如格式化磁盘、改写文件分配表和目录区、删除重要文件或者用无意义的“垃圾”数据改写文件、破坏CMOS设置等。二是占用磁盘空间和对信息的破坏。病毒可由病毒本身占据磁盘引导扇区,把原来的引导区转移到其他扇区,导致被覆盖的扇区数据永久性丢失,无法恢复。也可利用一些DOS功能检测出磁盘的未用空间并把病毒的传染部分写到磁盘的未用部位去,非法占用磁盘空间,造成磁盘空间的严重浪费。三是抢占系统资源。除VIENNA、CASPER等极少数病毒外,大多数病毒在活动状态下都是常驻内存的,抢占一部分系统资源,导致内存减少、系统一部分软件不能运行,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使网络通信变得极为缓慢甚至无法使用。四是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病毒在传染时插入非法的额外操作,不但使计算机运行速度明显变慢,而且软盘正常的读写顺序也被打乱。同时,病毒为了保护自己对磁盘上的静态密码、动态密码进行加密,严重增加CPU的负荷。五是计算机病毒与不可预见的危害。反病毒专家在分析大量病毒后发现绝大多数病毒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病毒被修改后生成隐藏许多错误的变种病毒,导致不可预见的后果。

三、病毒的发展趋势

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毒在感染性、危害性和潜伏性等方面越来越强。在病毒传播和感染上,木马、蠕虫、黑客和后门程序占据病毒传播的九成以上,并且呈现混合型态势,集木马、蠕虫、黑客的功能于一身。同时,病毒制作者通过各种手段在网络上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直接盗取他人资金、贩卖用户资料和信息等。病毒的编译方式正在从传统的全部直接由低级汇编语言撰写逐渐转变为兼并使用低级和高级语言混合编写的方式,已经开始采用使用少量的汇编编写的引导部分去加载由高级语言编写的主题功能部分这种混合方式,可促成更多新型、功能更强的病毒诞生,可以说,感染型病毒正向着结构简单但功能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可见,病毒的发展紧跟时代技术的潮流,甚至有超前发展的趋势,这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四、病毒防范措施病毒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如果忽视对病毒的防范,将会带来巨大损失。

(一)充分利用反病毒技术

早期的病毒相对简单,相对简单的反病毒软件即可检测和清除。随着病毒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反病毒技术和软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目前高级反病毒技术主要有:通用解密。当一个包含加密病毒的文件执行时,病毒必须首先对自身解密后才能执行。通用解密通过监测可执行文件的运行情况可检测到病毒的解密过程。CPU仿真器(也称虚拟机)能够发现代码中用于解密和释放病毒的解密过程,识别新的病毒并清除病毒。数字免疫系统。这一系统以CPU仿真器思想为基础,并对其进行扩展,实现了更为通用的仿真器和病毒检测系统。当新病毒进入某一组织的网络系统时,数字免疫系统能够自动地对病毒进行捕捉、分析、检测、屏蔽和清除操作,并向运行反病毒软件系统传递关于该病毒的信息,从而使病毒在广泛传播之前得到有效遏制。行为阻断软件。病毒制造者对病毒进行模糊化或者重新安排代码的布局,可以使传统的基于病毒特征码或启发式规则的检测技术失去作用,最终病毒代码以合适的形式向操作系统提出操作请求,从而对系统造成危害。行为阻断软件可以截获这些恶意程序的所有请求,从而实现对恶意行为的识别和阻断。

(二)针对服务器的防范措施

一是使用正版软件。盗版软件是病毒传播的重要渠道,市场上多次转手、来历不明的软件有可能因缺少检测而成为各种病毒的绝好载体和传染源。要经常升级软件并启动“实时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安全产品的功效。二是安装防病毒工具和软件。选择质量可靠、升级服务及时、能够迅速有效响应和跟踪新病毒的防病毒软件。病毒层出不穷、不断更新,防病毒软件要适应病毒的发展,及时升级,识别和杀灭新病毒,为系统提供安全的环境。三是合理设置权限、做好系统配置。系统管理员为其他用户合理设置权限,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将用户的权限设置为最低。重要的系统文件和磁盘可以通过赋予只读功能,避免病毒的寄生和入侵,也可通过转移文件位置,修改相应的系统配置。四是取消不必要共享。取消局域网内一切不必要的共享,共享的部分要设置复杂的密码,最大程度的降低被病毒程序破坏的可能性。五是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存档。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以便在系统崩溃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系统,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

(三)针对终端用户的防范措施

篇13

0引言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微观角度看,网络信息技术已深深融入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宏观角度看,网络信息技术已日益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各领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强大技术支撑。随着人类对网络信息技术的依赖不断加深,计算机病毒作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负资产,对人类的危害也日益增大。本文从互联网用户的微观视角,探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及其防范策略,为用户维护和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提供参考。1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办公、网络教育、网络媒体、网络社区、电子邮件、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络支付等等,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办公、教育、理财、购物、聊天、娱乐等需求。随着4G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无时不网络、无处不网络”即将成为现实。人们在尽情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应用涉及用户的账号密码、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等方面,加强计算机病毒防范,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对互联网用户至关重要。2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与危害

 

2.1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等基本特征,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病毒还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2.1.1技术水平更高,破坏能力更强

 

计算机病毒出现三十多年来,病毒制造技术始终紧跟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脚步,在各个时期都融入了最新的编程技术。目前,模块化技术、加壳加密技术、反调试技术、内核级HOOK技术、ROOTKIT技术等最新技术都已被病毒所应用[1-2]。基于这些技术制造的病毒功能更加强大,对抗反病毒技术的能力更强,破坏能力更强。比如,病毒应用ROOTKIT技术可以深入系统内核,与杀毒软件抢夺系统驱动的控制权,使杀毒软件失效,而病毒自身为所欲为,对被感染用户危害极大。

 

2.1.2传播途径更多,危害范围更广

 

早期的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软盘等存储介质以感染文件的方式传播,传播途径单一,影响范围有限。当今互联网环境下,移动存储设备、网络下载与浏览、电子邮件、局域网、文件共享、即时通信工具、第三方软件漏洞等都已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年度调查报告显示,自2008至2012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计算机病毒感染率分别为85.5%、70.51%、60%、48.87%、45.07%[3-7]。感染率虽呈逐年下降趋势,调查结果仍令人触目惊心,可见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范围之广。

 

2.1.3牟取经济利益,产业化特征突显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病毒表现出逐利性特征,以远程控制他人计算机、窃取个人隐私信息、获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木马病毒、间谍软件增长迅速。尤其是出现了Zeus、Spyeye、Citade等被称为“网银大盗”的木马黑客工具包,并在互联网黑市上被大肆销售,不法分子利用这些工具包入侵各类网站和个人计算机,窃取被感染用户的网银账户等信息,获取非法经济利益。形成了以牟利为目的的木马病毒的生产、销售和实施犯罪的地下黑色产业链。对互联网用户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江苏理工学院学报第20卷第6期于新峰李岚: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范

 

2.1.4移动互联井喷,防病毒面临挑战

 

2009年工信部向三大电信运营商发放3G牌照以来,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3G智能手机迅速普及。各种互联应用如即时通信、网络新闻、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等迅速延伸至移动互联网络。与此同时,针对智能手机的木马、病毒、恶意软件也迅速增长。同PC感染病毒类似,网页浏览、电脑连接、网络聊天、存储介质、电子邮件等成为智能手机感染病毒的主要途径。如今,4G网络即将进入人们的生活,4G以其超越百兆的带宽优势,必将推动移动互联应用又一个发展,智能手机也将成为计算机病毒的“新宠儿”。目前,因主流移动操作系统仍缺乏完善的安全防范机制,且很多用户对手机感染病毒认识不足,疏于防范,移动互联网将成为计算机病毒肆虐的又一重要区域,用户网络信息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2.2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病毒的严重危害

 

2.2.1影响计算机或手机正常运行。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抢占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速度、破坏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破坏用户数据资料等。对智能手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造成手机死机、关机、删除用户资料、向外发送垃圾短信或邮件、恶意拨打电话、窃取用户个人隐私、消耗资费与流量等方面[8]。

 

2.2.2危害互联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

 

计算机病毒能被不法分子用于干扰破坏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网络拥塞、服务中断、信息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如,2009年5月19日,因暴风影音网站DNS系统受到网络攻击发生故障,致使电信运营商递归DNS服务器收到大量异常请求而引发拥塞,造成江苏、河北、山西、广西、浙江等省发生网络拥堵和大面积网络瘫痪[9]。此外,计算机病毒也被广泛用于国家间带有政治、经济、军事等目的的网络间谍或破坏活动,甚至作为未来网络战的重要武器。

 

2.2.3危害用户个人隐私和网络财产安全。

 

随着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病毒以逐利为目的,突出表现为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等病毒窃取用户个人隐私、网络账号密码、盗取用户网上资金等。基于互联和移动互联网络的聊天工具、网游、网银、炒股、网络支付等账号都已成为它们的攻击目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2013年上半年,全国74.1%的网民遇到过信息安全问题。在遭受安全事件的人群中,13.1%的人重要资料或联系人信息丢失,8.8%的人遭受了经济损失。在遭受经济损失的人群中,人均损失509.2元,全国因信息安全遭受的经济损失达196.3亿元。这些统计数据警醒人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加强计算机病毒防范,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财产安全。3互联网时代应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防范

 

3.1树立网络安全意识,筑牢防病毒的第一道防线

 

3.1.1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公民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

 

欧美国家非常重视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在中小学阶段就开始普及网络安全知识。美国政府于2010年4月启动“国家网络安全教育计划”,教育对象涵盖全国所有互联网用户,旨在提高全体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我国《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全面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增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增强国民信息安全意识”。2014年2月,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把网络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加以应对。

 

3.1.2每个公民都应关注网络安全风险,自觉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病毒的严重危害和历年频发的网络安全事件提醒我们,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应充分认识潜在的安全风险,即用户计算机可能因感染病毒或遭受网络攻击,致使个人隐私泄漏、重要资料被窃取、网上财产被盗等。调查表明,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缺乏技术手段,而是由于用户安全意识淡薄,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不到位及网络使用不当所致。因此,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是确保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只有牢固树立网络安全意识,积极学习和应用反病毒知识,预防和阻断计算机病毒的感染与传播,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安全风险,保障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3.2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努力降低网络安全风险

 

3.2.1及时修补系统或软件漏洞是确保网络安全的首要措施。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调查报告表明,“未修补网络(系统)安全漏洞”是导致我国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及时修补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漏洞对于保障网络安全、降低病毒感染风险至关重要。互联网用户应养成良好习惯,及时安装操作系统漏洞补丁,及时升级应用软件,尤其是各种常用软件如即时通信工具、下载工具、播放器软件等。

 

3.2.2安装反病毒软件是防范病毒入侵的重要保障。

 

目前,主流防病毒产品大都采用了行为分析检测、虚拟机脱壳、预加载、云安全等最新技术,软件功能也日益丰富,除具有查杀毒这一基本功能,还整合了实时监控、防火墙、U盘扫描等功能,实现了对计算机系统的实时、全面、立体防护。互联网用户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及时升级,开启实时监控、防火墙等功能就能有效防范病毒感染和网络攻击。

 

3.2.3防范U盘病毒、设置密码保护、做好数据备份是安全防范的重要内容。

 

移动存储设备(U盘、移动硬盘等)多年来一直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预防U盘病毒感染与传播应关闭操作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并养成打开U盘前先扫描杀毒的习惯;设置密码保护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应为操作系统管理员账户及电子邮箱、网银、即时通信工具等不同的互联网应用账户设置不同的密码并定期修改。密码设置不宜简单,建议采用由多位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组合成的复杂密码,使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从病毒与反病毒攻防博弈的视角看,互联网世界没有绝对安全,合理的防范措施可以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但不能完全杜绝安全风险。因此,为防止数据资料丢失或被恶意破坏,做好数据备份非常必要。通常可用移动存储设备或刻录光盘进行数据备份。

 

3.3安全理性上网,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调查报告显示,自2008年至2012年,网络下载或浏览连续五年占据我国计算机病毒传播主要途径的首位。因此,自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能够显著降低计算机病毒感染风险。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理性访问WEB站点。不浏览非官方、非正规网站,特别是游戏网站和低俗网站。这些网站大多是病毒、木马的宿主,若访问则极易感染木马等病毒;重视软件下载的安全防范。下载软件应尽可能到官方网站或大型专业网站,下载后务必先查杀病毒再安装。不随意下载安装可疑插件;谨慎使用通信工具。收到陌生电子邮件不要打开,应直接删除。不要打开即时通信工具里的不明网络链接或窗口,不接收由即时通信工具传来的可疑文件;警惕网络钓鱼等诈骗活动。不轻信莫名的网上中奖信息,不在网上泄漏个人重要资料等。4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