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教育基地建设规划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17 11:18: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教育基地建设规划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篇1

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从业人员的需求

2012年11月28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标志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桂林市委、市政府立即全力投入到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其主要做法:一是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桂林市的美誉度和品位;二是狠抓高品质的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努力实现桂林旅游产品转型升级;三是强化旅游市场监管,不断提升全市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四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促使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据统计资料,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4 470万人次,年均增长12.5%,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旅游总收入517.3亿元,是2010年的3.1倍,年均增长24.1%,高于游客人数增幅11.6个百分点,旅游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依照《规划纲要》,到2020年桂林市除了要建成世界一流的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外,还要建成国际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这就要求桂林市不仅要有一流的旅游景区景点,有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还要有一流的旅游服务和适应国际文化交流的环境。为此,《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构建高层次的人才交流、集聚平台,广泛吸引海内外旅游人才到桂林就业、创业和提供智力服务。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对照这些要求,未来五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特别是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旅游从业人员。

二、桂林市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旅游从业人员现状

旅游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从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技能等级、交流语种、语言熟练程度和跨文化交际效果等方面体现。

(一)旅游从业人员学历水平较高但技能等级偏低

根据2014年桂林市旅游人才调查统计资料,全市共有旅游从业人员63 174人,其中95%的从业人员具有大专(含高职)及以上学历,旅游从业人员学历水平相对较高。但桂林市旅游从业人员技能等级偏低,初级、中级和高级技能证人员的比例分别为17%、13%和4%,而无技能证的人员高达66%。可见,桂林市从业人员技能等级结构不合理,高级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

(二)语种较丰富但与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要求仍不相适应

据2014年桂林市旅游人才调查统计资料,在桂林市12 635名导游人员中,讲普通话、英语、法语、朝鲜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泰语、印尼语、德语、粤语和潮州话的导游员分别为10 681、1 022、114、45、347、11、65、12、31、17、67、199和4人,语种相对较丰富。但全市双语导游仅4人,阿拉伯语、葡萄牙语、马来西亚语等语种导游几乎为零,这与国际旅游胜地跨文化交际对导游人员语种的需求不相适应。

(三)旅游从业人员英语应用能力达不到国际化要求

据调查,桂林市旅游从业人员英语应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有74%的从业人员认为英语达到交流目的即可,对沟通过程中是否符合游客交往习惯、语言是否得体、是否尊重游客文化取向与价值观等关注度不够。调查还显示,有19.4%外国游客认为与桂林旅游从业人员的交流并不顺畅,有时需要借助手势才能沟通;还有将近27.7%的外国游客明确指出从业人员对英语国家文化风俗了解得很少,对游客的真实想法和表达不明了,不能采取有效的交流模式。

(四)旅游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例如,一次在桂林漓江游船上,一名来自澳洲的游客很快数出“九马画山”上的九匹马,游船的英文讲解员伸出大拇指以示夸奖,结果那位澳洲游客大为恼火。因为,在澳洲伸出大拇指被视为不尊重或侮辱他人;美国人把狗看作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不吃狗肉。而桂林某一涉外酒店服务员向美国游客推荐“狗肉煲”这道菜,引起美国游客的极度不满。在中国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而西方人非常注重独立,没征得同意就主动去搀扶他们是一种不礼貌行为。

三、桂林市旅游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根据桂林市目前跨文化交际能力旅游从业人员严重不足的现状,结合其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对相应从业人员的需求,桂林市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对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

(一)政府、企业和院校齐心协力,共同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旅游从业人员

旅游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仅靠政府、企业或院校任何一家均难以实现,它需要政府、企业和院校的共同努力。从政府角度看,桂林市政府和旅游管理相关部门应制定全市旅游从业人员发展规划,制定、完善和落实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相关政策,市财政每年预算专项资金用于跨文化交际能力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奖励。

桂林市各旅游企业应提高对培养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从业人员的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具体措施:一是各旅行社、旅游景区和涉外星级酒店在人员招聘时注重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的招聘;二是各相关企业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标准化和常态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在职培训;三是开展经常性的旅游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技能大赛,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体水平;四是制定奖惩措施,重奖那些在跨文化交际中给企业带来荣誉的员工,重罚那些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的员工。地处桂林市的各类院校,特别是旅游高等院校,应以为桂林市培养大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为己任,在专业开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更好地培养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旅游人才。

(二)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结合,不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

旅游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立足长远,着力当前。因此,既要抓学历教育,又要抓短期培训。从学历教育看,旅游院校应开设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旅游从业人员的相关专业,或在旅游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课程。

为此,桂林市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好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一是在桂林市一些院校尝试开设“跨文化交际”专业;二是在旅游相关专业中增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关课程;三是在相关院校经常性地开设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培训班;四是采取措施做好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师职培养。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在桂林市形成不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浓厚氛围。

(三)主动学习与政府鼓励双管齐下,充分调动旅游从业人员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2

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其主要评审依据是《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的通知》(教财[2005]12号,以下简称《通知》)。

1.基地建设模式的选择

《通知》规定,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将采取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型大模式)。第二种是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型小模式):选择在当地某一专业领域能起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的职业院校,通过一次性投资,支持建设一批以服务本校为主,又能与周边职业院校共享的专业性实训基地。我院申报的是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型小模式)。

2.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评审标准

《通知》规定,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评审标准包含专业备选条件和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型小模式)建设指标。

(1)专业备选条件。主要要求满足以下条件:设施要求用于实训基地建设的建筑面积应在800平米以上,其中实训车间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主要设备要求有20套以上,有不低于40个工位的专用实训场所以及两家以上的校外实习基地;师资情况专业教师(含兼职教师和实习实验指导教师)在20名以上,其中具有本专业工程类职称的教师不少于4名。

(2)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型小模式)建设指标。一级指标有:办学方向、学校基本情况、专业基本情况、师资结构与水平、教学改革情况、职业资格鉴定、国际合作与交流、校企合作、学校改革管理水平、实验实习管理水平、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情况、资源共享与示范作用等。每个一级指标还对应有多个二级指标及标准内涵。

(3)其它规定。每年的申报要求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例如,为了做好2008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教育部、财政部规定:为体现政策的延续性,如无特殊原因,各地可将上一年度推荐但未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项目优先申报;各地2008年申报的专业性实训基地项目必须有本地经济特色、市场需求量大、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其它专业,要经过科学论证并说明申报的必要性。

二、编写申报材料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以福建省为例,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需提供以下材料:推荐省财政和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文件、项目汇总表、项目申报书、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等。其中,根据《通知》中的实训基地建设评审标准,对项目申报书进行编写的环节至关重要,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申报院校基本情况”一栏中,需要填写面积与仪器、办学经费与师资、专业情况、职业技能鉴定站、校企合作经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革成效等内容。这些内容所体现出来的办学情况与实训基地建设指标是相对应的,在编写中应认真核对相关数据,努力体现学院的办学实力。

(2)在“申报基地(专业)基本状态”一栏中,需要填写专业设置时间、年招生数、在校生数、累计毕业生数、近三年平均就业率、师资队伍、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所、本专业学生实验实训开出比例、本专业近三年年均为社会培训人次、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状况、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根据《通知》规定,专业备选条件若不能达到则不能申请立项,本栏目中所说明的专业条件与专业备选条件一一对应,应认真加以分析。

(3)在“项目建设方案概述”一栏中,则是对包括项目建设目标、基本思路、主要举措和建设进度等进行阐述。项目建设的期限一般为三年,需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等内容进行编写。它将涉及到基地的考核,编写难度较大。

三、对基地建设方案的思考

1.项目申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笔者认为,我院能够成功得益于以下条件:一是学院具有行业办学的优势。我院由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举办,具有行业办学特色。公司每年均投入大量的资金完善学院的实验实训条件,专业备选条件完全满足申报要求。二是学院的征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新增了近330亩的新校区,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又可用于建设一流的实习实训设施。三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的精神,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制订了2008~2010年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将学院纳入公司实训基地建设范畴,计划以新校区征地及建设为契机,投入1673万元配套建设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及变电检修三个实训基地,同时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为今后公司系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2.建设方案的目标和思路

我院制定的项目建设总体目标是:项目建成后,该专业实训基地将拥有省内一流的电力技术类专业实训设施和师资队伍,具备在校生专业实训、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师资培训等多种功能,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范围内的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标准,依托中央财政、省财政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配合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2008~2010年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充分合理利用新校区,建设区域一流的电力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

3.项目建设的实现途径

我院的电力技术类专业涵盖了电力生产的发电、输电、送配电整个过程。由于电力生产具有实时性、安全等级要求高、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因此电力生产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硬仿真和软仿真两种手段实现。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本项目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建设包括高压断路器实训室、高压隔离开关实训室、变压器实训室、电气试验实训室在内的变电检修实训基地,全面提升变电检修的硬仿真实训水平和培训工种种类。(2)建设包括配电线路及其带电作业实训室、输电线路及其带电作业实训室在内的高压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提升现有高压输电线路实训场的硬仿真实训水平和培训工种种类。(3)建设一座220kV硬仿真变电站。(4)对包括火电仿真系统实训室、变电站仿真实训室在内的电力运行仿真实训基地进行软件升级,增加工位。(5)进行实践教学内涵的建设。以制订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为手段,深化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编写实训指导手册,制订实训质量标准和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实验实训管理制度,创新实验实训管理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4.项目的考核

《通知》要求,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教育部、财政部将对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年度绩效考评,对于未达到建设要求的职业院校将采取停止拨款和摘牌等措施予以处罚。项目年度绩效考评的主要依据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任务书》。考核的主要内容有:一是项目建设绩效目标。所谓项目建设目标,是指项目立项起第三年达到的目标,评定指标为实训设施、教师情况、培训情况等。二是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主要考核对应各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人数和获证人数。三是项目主要设备预算落实情况。四是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安排,主要考核各项目任务所对应的任务阶段目标与计划完成时间。项目阶段任务是指中央财政资金到位、地方财政资金到位、学校自筹资金到位、其它资金到位、设备招投标、设备到货、设备验收、设备投入使用和基地指导教师培训等任务。

5.实现项目建设目标应采取的措施笔者以为,要实现项目的建设目标,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按照项目建设规划,确保资金投入,确保专款专用,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应争取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按照投资计划安排,分年度将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划拔到学院;认真按照任务书,做好中央财政资金部分的实训设备采购和添置工作,并配合上级部门做好项目的动态管理、绩效考评工作。

篇3

1.前 言

对于早期的油田基地矿区建设主要是在一个油田的地点建立起来的居民小区,然后随着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小区也逐渐的发展有学校、食堂等等各种基础措施,经过不断地完善,形成了一个逐渐成熟的矿区。早期的矿区建设为了满足矿区生产者的生活,建立了学校、食堂、澡堂以及托儿所等设施,对于油田这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生产环境,也算满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所需。但是整体的规模、布局以及设施的配备算不上合理和适度。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大庆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矿区单位工作人员与矿区居民的利益发生了很大的分歧,很多原有的本矿区的工作者搬迁或者很多新人员住进矿区基地,这就需要及时的对矿区基地建设的结构进行调整,大庆油田矿区的基地建设进行更好地规划。

2.大庆油田矿区基地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2.1矿区基地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矿区基地建设规划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在市场经济前提下,以大庆的规划以及大庆油田的发展为基础,对矿区基地的结构进行调整,重点在于以改革和发展的眼光,以新的规划理念争取在大庆油田的生产与生活两方面达到协调,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以及解决油田职工居住困难的问题,实现油田自身发展以及房屋建设的科学可持续的发展以及矿区建设的良好循环[1]。

2.2矿区基地建设规划的原则

1)远见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具有远见的眼光,并且将近期的矿区基地建设情况融汇到一起,坚持在大庆油田本地的实际情况的条件下,对矿区基地的建设进行综合治理,统一的规划,并且引入配套的设施,分步骤的进行实施建设。

2)规划的连续性完整性原则。正确的处理远期的规划与近期的需求之间的关系,保证油田矿区基地建设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促进大庆油田的整体发展。

3)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原则。大庆要在城市规划与黑龙江省油田发展的整体布局要求下,科学合理的对大庆油田的整个矿区基地进行调整,在商业开发与有偿置换等方法的使用下,达到矿区土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4)调整教育医疗等资源的配置原则。随着油田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的需求,也为了将一些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更好地利用,开发原来价值不高或者没有开发价值的矿区土地,使大庆油田矿区房产升值,激活住宅的二级交易市场,实现房建的可持续使用,就要合理的对教育、医疗以及各种配置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满足居民的需求。

5)处理好生产、生活、行政三区的原则。现代的油田矿区建设中生活的区域和行政区域应该进行有机的结合,然后与生产区域进行适当的剥离。对矿区基地的规划应将矿区的一些零散地区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居住地区以及进行规模化的经营和管理,进一步的提高小区的居住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油田的配置水平[2]。

3.大庆油田矿区基地的现实处境

3.1矿区与新居民区的差异

大庆油田已经有50年的发展历史,老矿区坐落在油田早期的工作地点,生活区、生产区、办公区三区在一个地点,这就对三者之间的功能没有进行明显的界定。原来居住在矿区基地的人口基本上为矿区生产者,但是随着油田的发展,其他地区的人口也纷纷迁入到这里发展,加上老矿区的建设时间已久,就会与新的居民区产生很大的差异化,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3.2矿区机构协调能力不足

随着大庆油田的不断发展,油田基地老矿区现有的单位比较弱势,为了占据好的区位优势,机关部门有的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搬迁,没有进行迁移的大部分是生产单位以及生产单位附属的管理服务单位,这些单位的职能以生产为主,以管理为辅,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制约,这些部门单位的制约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协调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有很大的弱势[3]。

3.3矿区服务功能残缺化

在大庆油田建立的初期,为了满足油田自身的职工的各种需要,相继建立起了学校、食堂、澡堂以及图书馆等等部门,基本上可以满足职工队伍的需求,稳定油田的职工队伍,保障油田的生产安全,矿区各个部门的建设对早期油田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油田的不断发展,根据国家的相关精神,油田矿区的食堂、医院以及学校等部门相继的停办。再者,加上大庆油田矿区处于城市郊外,周围城镇的社会服务功能也相继较弱或者服务的水平不高,满足不了大庆油田的生产者对社会的需求,这就导致了油田基地的矿区建设逐渐的残缺化[4]。

3.4矿区居住人口复杂化

篇4

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landscape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s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

——for the example of jina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liu yan-hong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jinan shandong 25020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widespread problems in vocational landscape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were propose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jina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promot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school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view of campus inside training bases construction could drive campus outside training bases.for the landscape professional, if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inside training bases were planned details carefully ,that will bring about a great help for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landscape;training bases construction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1],培养技能型人才离不开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借助山东省首批名校建设的推动,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教学体系面临着改革,与此对应,园林实训基地的改革建设便成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笔者在参与名校建设的同时,到兄弟院校进行了走访,学习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同类专业现存的问题。

1 现阶段园林校外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效果因课而异。校外实习主要分为认识实习和技术实习,在实习课程老师指导下完成。设计考察、植物认识等认识类实习课程充分利用当地优秀的园林、植物园等场所,能取得的教学效果较好。而对于施工实习、树木及病虫害实习等技术实习课程,由于学生技术不熟练,在一些施工现场会影响施工进度,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取得的效果一般。

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效果因人而异。在校外实习基地大框架尚未建成时,课程老师对实习基地的建设起了关键的作用,部分课程老师与企业接触紧密,并且始终将所授课程与企业的项目安排一致,能够及时安排学生到一线工地或基地进行实习,取得的实习效果就相对良好。反之,学生只能了解大概。

笔者认为,高职园林专业校企合作,可以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带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对于园林专业而言,详细缜密地规划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促成专业教学改革将会是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带动与承担校园绿化养护的物业管理公司合作,通过实训资源的“生产磨损换取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收回部分设备投资”[2],进而扩展到与校外其他实训基地的合作。

2 完善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规划思路

通过对兄弟院校、行业企业进行专业调研,充分吸取专家的经验,以突出“专业基本技能的仿真性、专业领域的先进性、内容安排的综合性、环境和总体设计的社会开放性”[3]为原则,对本校实训室形成了初步的规划。将园林工程技术实训室由原来的1个扩大为5个。各实训室的工作性质及可安排的主要项目课程如表1所示。

扩建后的实训室内容涵盖了专业的所有实训项目。其中,园林设计实训室能实现工作室化的设计项目教学,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服务项目,参与真实设计项目,属于业务型;园林施工实训室满足园路、景墙等专业施工课程模块的安排,植物养护实训室能满足树木绿篱修剪、打药施肥等需求,二者可根据学校的公共绿地建设、养护的时间安排,与承担校园绿化养护的物业管理公司保持密切联系,实现设备与技术共享,“变技能 、消耗型实训基地为生产型、积累型实践场所”[4]进行“校中厂”式锻炼,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随时参与,属业余型,能有效地减少“精神磨

”[2];园林制图实训室能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满足软件制图类课程及园林预算课程的安排,培养技术过硬的效果图制作绘图员和工作缜密的预算员,主要供上课教学用,属学习型;插花与盆景实训室能满足插花、微型景观制作课程专业必修课及公共选修课的需要,通过形成兴趣小组,可参加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去学习、研究,属兴趣型。

表1

3 可行性分析

3.1 资金保障

名校建设对硬件投入的合理规划预算,以及学校大力推动的教学改革,为先进设备、优秀师资的投入,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 师资保障

专业教师每年暑假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定期到经验丰富的院校学习调研。利用实训室的仪器设备,可通过社会培训、技术咨询、设计服务等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锻炼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又增进了与企业的经验交流。

3.3 制度保障

实施开放式的实训室管理模式,并进行“5s”管理,鼓励学生利用实训室在业余时间开展科技立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4 结语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已全面展开建设,这无疑是对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同时,购置先进的设备及掌握得先进技术,系统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又能引企入校,在深入开展建设及展开合作上会有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国家中k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z].

[2]闫智勇,何履胜.教育质量工程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j].职教论坛,2011(12):28-33.

篇5

2.指导力量不足,实习科研缺失。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习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由于前几年大学连续不断的扩招,导致许多高校的师资相对不足。因而在实习期间无力抽调足够的教师来从事教育实习的指导工作,即使抽调出来从事实习指导工作的教师,真正熟悉中学语文教学现状,了解语文课改新理念的教师也为数不多,导致实习指导力量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尽管高校在科研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语文教学研究历来被视为科研当中的“小儿科”,许多高校教师不屑为之。以湖南某地方高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该专业近年的科研成果可谓硕果累累,但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论文屈指可数,研究语文实习基地建设的论文更是空白。实习基地建设研究的窘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

二、制约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原因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本应与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同步推进。但由于上述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却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师范教育的要求,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校师范意识日趋淡薄。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传统师范院校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学校建设的重心已由单纯的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移。有些高校甚至有意识的淡化师范色彩。专业建设也由单一向多元转换。如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学语文教师,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清晰。但近年来,随着就业模式的不断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亦日趋多元化,许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根据该专业学生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的特点,着力淡化该专业的师范色彩,以期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导致语文教育实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在这种背景下,语文实习基地建设的滞后也就不难理解了。

2.建设资金缺乏保障。稳定和充足的资金来源是实习基地建设的有效保障。近年来,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许多地方高校文科类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并没有同步跟进,高校虽然为适应师范教育的发展颁发了若干个关于实习基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但对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及具体数量却避而不谈。以湖南某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十分重视语文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制订了具体的语文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发展规划,描绘了实习基地建设的美好蓝图。但由于该校没有该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支出,基地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无法保障,基地建设规划最终沦为纸上谈兵。

3.对语文实习基地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由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因而许多人对语文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着模糊的认识。他们认为,语文实习基地只要能为实习生提供简单的食宿条件和必要的教材和教参就行了,根本不重视实习基地的实习资源和硬件建设。殊不知,在课改环境下,语文教育已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教育,而是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还承担着提高语文能力,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而中学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尤其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特征,语文教育活动性的特征”。因而语文实习基地仅仅为实习生提供教材和教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实习生提供反映语文教改动态的各种语文专业期刊,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所需的各种多媒体设备。

三、强化语文实习基地建设的策略

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系列问题已严重制约高师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语文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足的资金来源是实习基地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在院系应以基地现有设施为基础,根据基地接收实习生人数的多少,制订长远的资金投入和实习基地设施建设规划。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在院系要根据基地建设的需要向学校申请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另一方面,根据自身情况自筹部分资金。鉴于目前高校资金使用现状,一次性大规模的投入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只能化整为零,有步骤、分阶段的实施,通过3—5年的持续投入,逐步完善基地设施。高校投入的基地建设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于维修实习生宿舍和试讲教室,改善实习条件。二是购置实习必需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器材。三是根据实习需要购买语文教学参考资料,订阅相关的语文教学研究期刊。高校投入的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61-01

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其中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践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重视工学结合在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的体现和组织;工学结合符合专业特点、明确有效、特色鲜明。达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目标。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并形成系列,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训练需要;具有较稳定的能满足学生实训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指导人员指导效果好。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100%。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要求。如何保证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对校内实训基地的要求

(1)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或模拟、仿真的技术水平要保持与同期企业生产使用设备水平相一致,仪器设备配置合理,能满足学生独立操作的教学要求。

(2)实训基地重视实训环境建设。加强企业文化,着力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环境中,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3)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4)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多种功能,使实训基地成为学生教学和训练的主要场所、教师双师素质锤炼和科研的平台、校企合作和生产服务的基地、社会服务的窗口、技能鉴定的场所。

二、对校外实训基地的要求

(1)建立一批与专业实践教学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采取与企业联合建设或与企业签订合同,使用企业现有设备,在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本专业每届学生数的10%以上,其中紧密型6达到3个以上。

(2)大力推进顶岗实习,保证在校生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过程管理,做到有协议,有年度实训计划,有合作教育组织,有符合要求的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训,有实训记录并建有考核鉴定教学档案。

三、有效的进行实训组织和实施

篇7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ivate

College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LI Li[1], QU Xiaoping[2], HUANG Aini[1]

([1] School of Food Engineering, Wu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5;

[2] 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y,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81)

Abstract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s the foothold and core of the construction, embod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 level of the universities, is a strategic foundation work.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the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further to clear the orientatio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further to strengthe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o concise direction of discipline, to build stable academic echelon, to strengthen the discipline bas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private universitie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①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数量的外延式发展向追求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民办高校要想进一步图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将发展的重心转向学科专业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②学科建设作为高校的立足之本和建设核心,体现着高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水平,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基础工作。

不同主体对于学科建设的定位和组成要素有着不同的认知与理解:高校领导层将学科建设定位于办学理念层面,其组成要素包括学科建设管理模式、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及学科建设运行机制;高校职能部门将学科建设定位于管理层面,其组成要素包括学科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过程监控和学科建设绩效评价;③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是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者,将学科建设定位于建设层面,因而其组成要素包括内在性要素(包含研究方向、学术队伍、科研基地)和外显性要素(包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本文拟从民办高校的角度,分析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旨在为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1 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困境

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层面:

1.1 办学层面

一些民办高校领导层在设置学科之初就存在着定位不准、思路不清的不良现象,没有形成完善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学科建设管理模式及有效的学科建设运行机制,使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1.2 管理层面

部分民办高校职能部门虽然制定了学科建设规划,但缺乏相应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价,学科内涵建设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部分民办高校在管理上还存在权责不清、分工不明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1.3 建设层面

(1)学科建设基础薄弱,学科特色不明显。多数民办高校学科设置的时间较晚、发展时间不长、没有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④加之学科专业教师研究方向过于分散,不能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因而学科优势无法形成。

(2)学术队伍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学术团队。首先,民办高校严重缺乏学科顶尖人才,几乎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再者,民办高校学术队伍基本呈现“两头大,中间小”、中坚力量相对薄弱的特点:年青者初涉教坛,经验不足,“学科建设活动”干不了;年老者经验丰富,但大都是从公办院校返聘,“学科建设活动”干不动;“能干重活”的中青年教师严重缺乏,因而学科建设缺乏主力军和生力军。

(3)学科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大多数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水平落后,缺乏先进的仪器设备;图书及电子资源覆盖面窄,缺乏相应的专题数据库;实习实训基地结构不太合理、门类不全、条件不完善等,这些因素不仅导致了学科科研水平落后,而且严重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对策

2.1 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

民办高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因此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及教科研人员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建立相应的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制订学科建设中长期发展纲要和年度工作计划;同时,还要形成科学的学科建设管理模式及有效的学科建设运行机制,这就要求学校建立学科建设经费年度预决算制度,并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在师资培养、硬件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支持学科的超常规发展。

2.2 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借助科学的管理手段,利用管理和制度创新推动学科建设既好又快发展是学科建设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学科建设管理,首先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规划。而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规划是高校学科建设的蓝图,其制定必须与学校的定位、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对民办高校而言,在制订规划时首先应把握好前瞻性、地方性和可行性三条基本原则。其次,要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系统监控和绩效评价。这就要依据科学的量化评估体系,全面检查和评定学科建设状态和水平,力求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2.3 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

(1)凝炼学科方向。民办高校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时,要十分明确本学科发展的主体部分,也就是通常所讲的骨干课程、主干课程,⑤即所谓的学科方向。学科方向的确立,首先要根据本学科在国内外、省内外的发展现状及自身特点,确定有重点、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同时,必须十分注重特色发展,并以此为中心,时刻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探寻并发展新的学科生长点,确保学科发展的持续性。

(2)打造稳定的学术梯队。学术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一般认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支持人员是学术梯队的基本组织结构。学术带头人是学术梯队中的灵魂与核心,是学术梯队建设的关键,对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术骨干是学术梯队中的攻坚力量,也是学术带头人最得力的助手和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支持人员作为学术梯队中的辅助人员,承担着学术研究中最基本的工作。

民办高校应加大学术梯队建设的专项资金数额投入,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以往的进人机制,必须十分重视顶尖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必须想方设法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一方面,学校必须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承担高级别、有影响的科研课题创造一切可能条件;另一方面,必须为学术骨干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加强与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开通便利通道,以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学校争取做到以知遇之情和发展诚意打动青年才俊、以优厚待遇和优越环境留住各方人才、以合理制度和得力措施用好潜力人才,使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3)加强学科基地建设。学科基地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主要包括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及图书资料中心。要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就必须依托高水平的实验室,借助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及信息服务平台;同时,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提供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

实验室是进行高质量教学、科研活动,培养、稳定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应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及时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努力建设一支有一定规模、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实验师资队伍,为高新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充分的人力保障,充分发挥所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实习实训基地是民办高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校内实训设施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应集中大量资金,一方面,在校内建立结构完整、门类齐全、设施先进、岗位充足的实习实训场所;另一方面,在校外积极与有关公司、企业集团建立或保持相对稳定、友好协作的关系,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图书馆作为民办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中心,它的工作中心应该与学校的发展协调一致。目前,民办校的建设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因此图书馆的建设就应具备如下特点:一方面文献的收藏覆盖面要宽广,不断追踪科技发展的前沿,从而满足教师基本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同时,要有自己的文献收藏特色且兼顾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力求做到图书资源的合理配置。另外,还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武装图书馆,提升图书馆的自动化水平,从而解决信息的采集、提供及处理等问题。

总而言之,加强学科建设,对推动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切实提高管理水平,而且有助于加强学科的内涵建设。而加强学科的内涵建设不仅有助于学科方向的凝练,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而且能够促进学科队伍建设和学科基地建设,进而带动学校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可以说,加强学科建设是事关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的基础建设工作,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增强办学实力的必由之路。它影响并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学科建设,对提高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 钟秉林.科学谋划励精图治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探析(七)[J].中国高等教育,2012(2):28-30.

② 陈莉,郭卫平.关于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前沿,2013(5):138-139.

篇8

望谟是如何起跑的?

“没有秘密,思路决定出路。”望谟县委书记邓家富坦率地说,“十一五”中期,县委、县政府为加快发展实现跨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根据望谟山高谷深路少的劣势和地处亚热带适宜种养殖的优势,明确了“编规划、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建绿色望谟”的发展思路和定位,全力主攻以交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两基”、“普实”为主的基础教育建设两大战略瓶颈,克服劣势、发挥优势,发展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望谟”。

两大战略瓶颈,已初步突破。

“在交通水利方面,重点加快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17个乡镇中有14个通了油路,161个行政村中仅有2个未通公路,通车里程五年增加1480公里,达2240公里。”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兴文兴奋地说,望谟至安龙高速公路已开工,黄桶至百色铁路望谟段项目进入可研阶段。西南水运出海通道望谟段航道整治后500吨级试航成功,蔗香客货码头已建成使用。总投资1.84亿元的桑郎水库已开工,完成了一批重点水库规划和现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增库容34.1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从2005年的0.3亩提高到0.39亩,解决了1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取得巨大成绩的背后,是望谟各级党员干部的艰辛付出。直到现在,县政府还在原农贸市场办公。黄兴文告诉记者,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拟建办公楼的750万元全部用于教育等公共事业上。

近几年,望谟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全县中小学已无危房。记者一路走来,看到学校真是该县最漂亮的建筑。从2009年起,该县投入1.5亿元,对达不到8级抗震要求的学校全部重建或加固,现已完工一半。2010年投资1500万元,启动教师周转房和寄宿制学生住房工程。同时通过招考录用1200名教师,充实了师资队伍。该县“两基”复查和“普实”经上级验收,双双合格。

两大战略瓶颈的初步突破,为实施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六大规划、产业”奠定了基础。邓家富说:“规划是蓝图,是思路的具化,是实践的标线。”

防灾减灾建设规划、河流及水库建设规划、县城及乡镇水源点建设规划、农民安全饮水建设规划、骨干渠道建设规划和农民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的编制,为望谟现代农业布局构建了科学发展框架。

篇9

[关键词]

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实践基地

生产实践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一直是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培养中的关键性教学环节。实践基地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其建设程度的优质与否直接关系着本科实践教学质量。因此,笔者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基地建设展开一些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本科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1实践教学环节及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集中在生产实习(为期1个月)和毕业设计(为期3个月),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的时间很有限。同时,工程建设和设计实际通常存在时间长、时间紧的特点,因此,企业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教学内容的总体规划,现有什么内容就指导什么,哪里缺乏人手就往哪里安排,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另外,学生实践的时间短,加上需要熟悉适应的过程,尤其是在施工工地上实习存在大量不安定的因素,企业综合考虑后通常让学生待在办公室进行理论学习,进一步压缩了生产实践的时间。

1.2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实现双赢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学校往往要求专业学院需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校外实践基地,导致校方在选择合作对象建立实践基地时过于追求形式,而对后续建设规划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在此情况下,企业通常也将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作为一项短线投资,并未把人才培养作为最终的目标。因此,通常会造成学校单方面推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而企业处于半推半就的局面,学校没有利用好智力和技术资源优势为合作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企业则在没有收到持续的收益下缺乏继续推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动力。

1.3实践基地有待进一步稳定

从目前土木工程教学实践基地的实际运作来看,真正有效运行的不多,主要在于校企双方的目标不一致、权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沟通不及时等。一旦双方合作中出现一系列的困难,在不及时或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导致双方的合作热情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合作名存实亡。另外,现有生产实习环节原则上要求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并不一定会选择签署协议的实践基地实习,进一步影响了教学实践基地的稳定性。

2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的途径探讨

2.1完善课程体系,融入企业需求

(1)实践课时设置。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虽已形成大学四年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但在课时安排上较理论课尚有一定的差距。可在充分调研学生意愿和具体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利用寒暑假等适当延长相应实践课程的实习时间。提前规划和启动毕业设计,让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前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前期资料准备,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实践基地实习。(2)企业参与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教材编写和选用等方面多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建议,甚至在理论课堂教学中也可适当地加大企业的参与度。另外,开设由企业专家讲授的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土木工程实践方面的讲座,让企业真正全过程地参与本科教学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更好地反哺实践教学。

2.2深化校企合作,共创双赢局面

(1)建立实践基地建设的新机制。实践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学效果。学校要勇于打破实践基地建设片面追求数量和质量的机制,将人才培养摆在更加根本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效果,发挥学校智力和技术优势,并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有较高社会责任感、有意愿也有能力培养人才的企业共同建设实践基地。(2)增强企业建设实践基地的双赢意识。企业要合理、清晰地规划未来发展目标,破除过度聚焦于在实践基地建设人、财、物等方面的付出。扩大视野,科学配置,将接受学生实习作为缓解用人紧张的重要措施,将实践基地建设作为宣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将学校的智力和技术资源优势作为解决企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3)加大校企双方师资交流力度。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尤其一些青年教师通常是毕业后直接走向教师岗位,科研经验丰富,但缺乏一定的实际工程经验,而企业技术人员常年在工程一线,科研工作则相对滞后。校企双方可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借助实践基地安排青年教师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工程经验,学校则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科研项目等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再培训。通过校企双方的人才交流,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坚实的师资保障。

2.3强化校企交流,稳定实践基地

(1)加强校企双方交流,完善实践基地管理。学校要设立专门分管实践基地建设的人员,定期联系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双方关于实习计划、要求、岗位等信息的互动沟通,企业也要进行积极、合理地反馈。健全规范高效的运行管理体制,尤其是发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保证实践基地建设资金,定期表彰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先进集体和个人。(2)创新实践内容和文化,稳定实践基地建设。企业要充分考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新概念、新想法的尝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积极推动形成浓厚的创新实践文化氛围,举办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实践活动,宣传创新实践成果,扩大实践基地的影响力,用实践项目和企业文化吸引更多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实习,从而稳步推进实践基地建设。

3总结与展望

土木工程作为传统的工学类专业之一,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尤其是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更是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实践基地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要从实践教学课程、校企合作交流、师资队伍等方面全方位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同时,随着土木工程行业内部竞争越来越全球化的趋势,如何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化的实践基地,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将是今后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土木工程人才的关键和方向。

作者:缪海锋 姜秀英 单位: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侯霞,郝保水,刘建宾,等.浅析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89-190.

篇10

1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与规划

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建设:第一,导向性:导向作用目标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要点,行业资源及企业资源需要和教育资源紧密结合,通过对行业资源及企业资源充分深入了解真实的职业环境,按照与职业岗位一线朴实的技能需求,开展各种技能训练,从而完善学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第二,共享性: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源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要准确,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辐射全省其他相关高职院校。以校企合作为实训室的建设载体、企业提供使用权与系自主投资相结合,在满足本专业的需要同时,对其他专业的教学也要兼顾。第三,效益: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必须体现效益目标,才能更好的体现公共实训基地的特色。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期我们将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培养规模做了充分的调研。使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者兼顾,实训基地实训开出率达到90%以上。并积极同相关行业协会合作提高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第四,可持续性:为了增强实训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我们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水平并且辅之的软设施建设水平也在不段完善。在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在过程中,它的持续运行能力是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只有坚持依靠专业建设,在保证完成实践教学的前提下,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对外服务。形成发展、运行相互补充的长效机制,使其成为实训、培训、科研为一体的多功能创新体,使得公共实训基地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2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第一,建设成为交通土建工程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示范实践教学基地。第二,建设成为建设类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基地。可对全省乃至其他地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开展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提供训练平台。第三,建设成为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基地。①面向社会开展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②成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操作与培训的创新体;③为社会开展新标准、新规范的宣贯,为社会开展示范性培训;④为面向社会开展行业知识更新和岗位继续教育培训;⑤开展退伍军人职业技能培训。第四,公共实训基地运行体制。以加强校企合作、定岗培训、订单培养为途径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改革,积极加强与省内外多层学校合作,开展中职、高职、应用性本科三层次办学。使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满足三方面的需求。第五,公共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一支具有业务精良、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具有较强的科教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六,公共实训基地学生实训教育和管理。完善和创新学生实训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形成勤奋学习、苦练技能的良好风尚。

篇11

生产性实训基地,即是要实现生产经营、实训教学两个功能的有机衔接,基地建设标准、基地管理模式、基地生产项目、基地建设主体既要满足适应市场、创造经济效益的要求,又要满足教育教学规律,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要求。

 

一、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现状

 

国务院、教育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阶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16号文件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第二阶段以国家在2010—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标志。

 

纲要提出,要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在以往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中,还比较片面、零散,没有从综合、整体的高度来认识。因此,需要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一概念的内涵、特征,围绕“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多学科、多层面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

 

二、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经过两轮大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成了一批集教学、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但仍存在若干突出问题。一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脱节,协调性不够。现在建成的实训基地仍然处在一方为主,单一合作的模式。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董事会管理、股份制运作缺乏,没有适应新的办学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二是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不能很好地服务专业建设,与课程标准、教学标准、专业标准脱节,基地建设标准缺失。

 

基地建设滞后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基地教学组织与管理理念传统色彩浓厚,尤其是在软环境建设上不能保障“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实施,难以适应教学系统化和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三是基地仍然以满足教学为主,或以满足生产为主,功能单一,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学和生产对接。设置在学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称为“校中厂”,产品仍以教学作品为主;设置在企业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称为“厂中校”,主要以生产为主,很难作为教学之用,供学生实训;四是管理模式粗放,难以适应新的职业教育发展和市场竞争需求,管理模式研究不足,制约了基地功能的外延和拓展,削弱了基地资源的“反哺”作用和自我造血功能,学校无法行成强大的整体服务体系;五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仍然以学校为主,没有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建设主体缺乏。

 

部分高职院校缺乏项目建设经验,基地建设、运行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有些高职院校缺乏组织项目建设的经验,对有关规定和程序不熟悉,不知如何实施和开展工作。

 

三、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内容

 

(一)研究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研究能适应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各类基地建设标准,例如,实训基地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场地规划、企业文化环境构建等,使实训基地不仅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还要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在实训设施上,要求能给学生进行创造的实践条件,要按照生产的要求设计,进行规划;在实训氛围上,要求有企业生产流程、工序和环境的布置,通过墙上张贴制度、标语、统一着装体现职业文化;在指导教师上,要有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在实训内容上,要求绝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企业生产实际项目;在内部管理上,要参照企业管理标准进行考核评价。

 

(二)研究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的“仿真实训、综合实训、生产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标准建设为试点。统筹基地生产功能和教学功能,寻求完善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的一般方法。同时,生产性实训是围绕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来进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实际学习能力来安排,根据不同的岗位性质来安排实训实践,选择不同程度的生产项目,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单元,同时根据工作的相关性,将工作项目同类组合成教学项目,最终形成实践教学体系。

 

(三)研究、建设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训基地管理体系

 

研究建设包括设备、低值耐用品耗材账在内的实训基地总账、分账、实训室台帐在内的三级账务体系,从采购到使用到报损的设备、耗材流动体系和人员的分工、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日常管理标准,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核算标准和各类岗位工作标准等各类工作标准;研究建设包括设备管理制度、耗材使用制度、财务制度、保管制度、大型设备调用制度、实训室开放管理制度、实训教学规范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四)研究企业参与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与长效机制

 

研究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建设的思路办法,如以企业为主的“厂中校”建设、以校方为主“校中厂”建设,或以双方共同出资建设方式,或学校租赁企业工厂、承包生产线方式。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也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需要政府在立法、财政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成为校企合作的引导者和推动者。

 

四、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

 

借鉴学院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国家机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已于2011年通过验收),以国家级汽车与电工电子实训基地(2012年立项)建设过程为主线,以台湾富士和机械有限公司、三环汽车集团、瑞阳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康舒电子公司合作为平台,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其建设过程以汽车实训基地建设为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企业调研,挂职锻炼,形成初步思想。选派几名专业技术较好的骨干教师,到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挂职锻炼三个月,了解企业的生产、维修、销售等情况,为实训基地建设做准备;第二步,引进上海通用、东风日产两个经营性4s店作为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分别考察上海通用、东风日产的4s店,了解4s店的经营范围、技术服务、用工岗位等,并与上海通用、东风日产签订4s店开店合作协议;第三步,选址、装修开设汽车美容店。生产性实训基地应该教学与经营同时兼得,我们将选址定在离学校近的汽车大买场;第四步,租赁一条汽车零配件生产线或电子产品生产线,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经营管理。主要生产服务于4s店;第五步,美容店与生产线运营管理。4s美容店对外经营,生产线满足4s美容店供货,同时生产线还为其他汽车产业提供相关零配件。生产与销售的主体是在校学生。五、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果

 

(一)统筹基地的生产功能和教学功能双重功能,形成实训室、生产车间、教学场地三位一体的基地建设标准。

 

要系统研究基地建设规划、基地建设标准、基地管理运行体系等,与课程改革如何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有机衔接。建成后的实训基地不仅能满足当前职业教育的需要,还能立足长远,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不仅满足教学,还要适应市场,产生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让企业直接参与基地建设,在企业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全面渗透企业要素,才能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真正实现基地的人才培养功能。

 

(二)探索基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法,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训建设与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统一起来,使基地正真成为教学改革的支撑平台,通过生产性实训项目的构建,形成仿真实训、综合实训、生产实训三个层次完整的现代职业实践课程体系。只有把工作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来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才能真正落实生产性实训。同时要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分析,在明确完成每项任务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项目的性质、内容、目标、标准和课时安排等,在生产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通过项目开发和教学,全面规划和组织教学内容,落实教学计划。

 

(三)研究生产实训基地适应市场变化的建设模式与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采取多种灵活方式与企业合作,推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如租赁企业生产线,承包企业车间,合资建设小规模工厂,企业投入经费,学校提供场地等合作方式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管理体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立足服务专业建设与市场发展的长远目标,对管理的各要素进行统筹兼顾、全面谋划,要按照市场的要求系统地建立各类规章制度、制定各类规范标准。使实训基地的人、财、物等资源优化配置,有序流动,提升基地管理水平,从而使基地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篇12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原则,就是使大学生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做到“知行统一”。为了达到“知”的教育目标,就必须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其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第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统领作用,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当代主流价值观。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使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终,让思政辅导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大学生高效有序地参与教育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充分体验反映当代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树立当代主流价值观,为其成长和成才提供必要的教育。第二,要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人的思想决定了行为的倾向,我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用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其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遵循社会主义荣辱观。”[4]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将其与国内外情势以及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应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稳定性、连续性,又体现其时效性、针对性和现实性”。第三,要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的形式。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大学生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往往难以把握其内涵;甚至会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没有多大关联,觉得无关紧要。这就要求思政辅导员必须认真研究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的形式,充分体现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并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过程,提高我校大学生对当代主流价值观的接受度。如将“唱读讲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采用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便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要加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平台,并根据该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选择适当的传播媒体进行传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提高其对当代主流价值观的接受度。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要使大学生群体做到“知行统一”,我们应加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要加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媒体,并根据该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选择适当的传播媒体进行传播。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政辅导员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加强教育传播媒体的建设;再根据该体系的内容特点和精神实质,选择适当的媒体进行传播。比如,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园报刊、校园宣传栏、宣传横幅、社团活动、体育活动和科技文化活动等宣传教育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融入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使其价值观塑造活动得到当代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感召和引导。第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提高其对当代主流价值观的接受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与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发挥其在思想领域的引领作用”[5],使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相联系。比如,思政辅导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把评优评先、推优入党、奖助学金评定以及学年综合测评等与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挂钩。对于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表现优秀者则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典型;并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大力宣扬先进典型事迹,这样能够比较有效地引导我校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倾向于当代主流思想,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思想氛围。

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把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联系起来;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的目标,大力加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平台建设,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统一”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大学生群体只有“通过充分的社会实践,才能切身体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才能真正地接受该体系的理论,才能最终内化为信仰,外化为行为”[6]。第一,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把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联系起来。在选取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时,要充分考虑到实践者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尽可能地把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联系起来,以大学生群体的职业发展为服务目标,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求职技能和职业道德为抓手,积极开展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让大学生群体深入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农村等基层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尽早地了解将来的工作环境和岗位情况,为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第二,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的目标,大力加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平台建设,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统一”原则。实践基地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通过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大学生群体社会实践保障机制,有利于大学生群体社会实践的可持续发展,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锻炼的平台。(1)实践基地建设原则:①践基地由学校与有关单位共同协商建立。②要考虑专业特点、实践教学需求及学生规模,有计划地选择具备相应条件的单位共同建设基地。③要尽可能立足本省本市,建立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④若要新建实践基地,应优先考虑合作两年以上和条件较好,且尚未挂牌的单位。⑤实践基地建设要注重效益,优先考虑长期、稳定、接受我校学生人数多且实践效果好的基地。(2)实践基地建设目标:①有一批高素质的实践基地管理人才;②有关于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实践内容;③原则上每个实践批次能接纳5名以上学生;④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障条件。(3)实践基地建设资金:①各院系每年划拨一定经费,用于实践基地建设。②学校每年划拨一定的经费,重点资助建设一定数量合作效果较好的实践基地,各院系采用项目申报的形式,申请建设经费。该资金主要用于与实践基地共建保障设施、购置图书资料和办公用品等。(4)实践基地建设程序:①各院系与拟合作的单位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由学校与拟合作单位签订《莆田学院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并挂牌为“莆田学院社会实践基地”。②各院系每年根据学校总体安排,选择合作效果好的实践基地,报学校重点资助建设,程序如下:填写《莆田学院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申请书》,并报送教务处审核;教务处审核建设项目;批准建设的项目,各院系代表学校与合作单位签订《莆田学院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协议》并组织建设。(5)实践基地管理:①实践基地协议书合作年限由双方协商确定。实践基地协议书一式两份,教务处、实践基地各执一份,相关院系执协议复印件。协议到期后,可根据双方合作意向续签协议。②教务处负责全校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规划,宏观管理全校实践基地,并督促、检查社会实践工作。③各院系负责制定本单位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规划,与共建单位协商基地的建立、建设、调整和撤销事宜。④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后,各院系须与共建单位协商制定基地管理及社会实践档案管理办法,并逐步建立检查指导工作制度,协助实践基地解决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目前,关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主要是从大学生群体的宏观层面进行开展。然而,学者对大学生群体的微观层面研究涉及较少;比如,缺乏对大学生群体的性别、性格、年龄以及家庭环境等受众特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关系研究。因此,我认为很有必要对大学生群体的微观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作者:林立凡 工作单位:莆田学院

篇13

关键词:

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近年来,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的文件,推进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不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体育教育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其特有的运动技能训练型实践教学区别于非体育学科,教学技能应用型实践教学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生理、解剖等实验课程的实践教学又与生物、医学等专业区别较大。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社会对体育行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实践基地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平台对于教育目标的达成,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专业特点,顺应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

一、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运行现状

(一)目标体系单一,内容体系不完整

实践教学与其它教学活动一样,不能脱离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但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仍大多集中在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技能学习、教育实习方面,培养目标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方面,传统的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普遍受到重视,并把这些内容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但是校内见习、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模拟课堂等重视不够。

(二)管理不科学,规划不合理

校内见习、实训基地管理松散,见习形式化、实训内容随意化,难以保证见习和实训的效果。教育实习学生管理很多时候由本校指导老师和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以及辅导员共同负责,然而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并没有因为管理人员增加使实习过程易于管理,反而会出现三不问的管理真空阶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因缺乏合理规划,重实习轻见习,重校外轻校内,重长期轻短期,重建设轻管理,基地建立与撤销随意化等,未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育人作用。

(三)经费不足,师资局限

经费投入方面,普遍存在未能列入年度预算进行项目化管理导致前期投入不够、中期保障不足等现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多为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协助管理,无专职实践教学指导老师,且大多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实际状况和社区体育开展现状以及和健身会所运营并不了解,传统的学校体育相关实践教学组织较好,但社会需求较大的社区体育指导、健身教练技能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因师资原因,效果不理想。

(四)课程安排及实习时间不灵活

校内见习和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通常是以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为主,不同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缺乏统筹规划,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不足且更多地停留在运动项目学习、运动技能练习层次上,实践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新,忽视了教学组织、指导健身、赛事组织与裁判等实践能力的训练。校外实习时间安排不灵活,大多采用集中实习的形式,未能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学生考研、考公务员等实际需求,以致教育实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以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与行为规范为主体,结合体育教学、竞赛组织、裁判、健康咨询、锻炼指导等能力确定实践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践教学目标和学生就业方向的密切联系,可进行模块化目标体系设计,将学校体育教育、群众体育健身指导、健身会所教练技能、竞赛组织与裁判等培养目标具体化,并通过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达成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在理论课以及技术课的教学,训练学生具有体育教师基本素质。通过集中培训,引导学生注重教育教学能力养成,塑造深厚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竞赛能力等专业能力”[3]。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通过教案、教学设计、说课、模拟授课等教育技能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教育技能。举行各种运动项目技巧赛、多媒体课件、说课、模拟授课强化学生的各类实践能力。利用校内田径运动会及其他单项比赛,提高学生的竞赛组织及裁判能力。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实际授课环节,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除中小学体育教师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从事健身会所教练、单项体育俱乐部教练、体育行政管理岗位等工作。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也应随之进行调整,丰富团操、私教、单项教练员、体育管理等方面内容。

(二)改进管理体制,统筹整体规划

设立校、院两级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体系,学校教务处设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组,并积极邀请基地单位参与,共同制定明细化的考核指标,定期共同对实践基地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尤其在教学实施和过程监控方面积极争取实践基地单位共同管理,以保证实践基地的良好运行,达到预定的实践育人效果。坚持“互利双赢”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原则,实践方案制定初期就要邀请实践基地单位参与,在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充分考虑基地单位需求。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定岗实习、委托实习等形式缓解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学校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注重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为校外集中实践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校外集中实践检验校内实践基地教学效果,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上的衔接,避免出现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脱节、重复的问题。注重示范性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注重规模、实力、管理模式、实习效果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通过示范作用,推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丰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类型,除传统的学校周边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外,增加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体育行政机关、社会体育团体等作为教学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根据就业需求确定实习点。

(三)保障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将实践基地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进行项目管理。对指导老师参加各类专业相关培训,校外实践基地指导老师业务培训,经常性的邀请体育专家和体育界知名人士、中小学一线教学名师、健身行业教练进行讲座,积极组织体育宣传进社区和健身咨询等等活动组织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多渠道拓宽实践基地建设经费来源,将实践基地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及其他各类教研、科研项目密切联系,通过研究经费解决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各类项目研究成果更能够对实践基地的运行和发展起到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争取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的经费支持,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尤其对于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来说,也是一个校企合作的良好模式开端。目前已有不少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通过和高校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大程度上解决了教练短缺、理论指导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即为毕业生拓宽就业途径,也给实践基地单位提供稳定而专业教练师资,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践基地建设的经费紧张问题。实践教学队伍是建设好实践基地的关键,要积极吸收了解基层体育实际情况的教师加入实践教学团队,聘请特级教师、体育学科带头人担任外聘教授,选任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实践基地单位人员做指导教师,鼓励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和参加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对于本校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外聘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在专业培训、产学研合作以及课酬方面给予激励,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实践教学队伍中。

(四)调整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和集中实践时间

尊重专业课程的教学规律,科学制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四年的教学课程结构,避免产生各学科分散教学、实践内容重复、流于表面形式的弊端。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要遵循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注意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校内实践课程和校外集中实践的衔接,建成理论课程--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的合理课程结构。根据社会和学生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校内见习、实训基地增加微课教学、健身指导、赛事组织与裁判能力技能相关教学安排,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增加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竞赛组织等内容,校外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类型的基地随时关注业内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实践形式和内容。集中实践安排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种实践形式供学生选择,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保障整体的教育实践效果。比如可以采取分段集中实践的形式,在大二至大三期间,通过“专业实践周”的形式,在一系列的短期集中实践达到预期目标。可在集中校外实践点选择前进行教学技能考核,教学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的同学可申请自主实践,自己联系实践单位,在集中实践结束后,通过实践答辩形式,检验自主实践效果,还可以积极争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及其指导老师支持,给学生提供多时段集中实践安排进行选择,方便毕业年级同学根据就业或升学意向,合理安排个人时间。

作者:王暐琦 石有武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