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

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18 10:16: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

篇1

气温变化可诱发脑卒中的发生。冬季,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末梢血管收缩,增加了心血管系统阻力,而使血压升高。寒冷环境还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增加,从而增加血液黏稠度,易发生血栓形成。如果是在睡眠状态下,血流缓慢,加上室内温度较低,非常容易发生脑血栓。

气温骤变时,以上这些生理反应更加剧烈,血压明显波动,更易使一些老年人及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发生脑中风。

8项危险因素,评估脑卒中风险

那么,什么人比较容易发生脑卒中呢?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提出了适用于40岁以上居民的脑卒中风险评估卡,该卡利用8项危险因素进行个体脑卒中发病风险的评估。

1.高血压:血压≥140/90毫米汞柱

2.血脂:异常或不知道

3.糖尿病:有

4.吸烟:有

5.心跳不规则(心房颤动):有

6.明显超重或肥胖:有

7.缺乏身体活动(很少进行体育运动):有

8.脑卒中家族史;有

如果具有上述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就可被评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如果既往有过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也属于高危人群。

如果具有2项及以下危险因素,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等慢性病其中之一者,则可被评为中危人群。

如果具有上述危险因素不足3项,且没有慢性病者,可被评为低危人群。

如果你的评估结果为高风险,那么建议你去医院接受医生的诊治和指导。

减少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

篇2

关键词:

贵金属冶炼;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

目前,有关黑色金属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职业病危害识别与分析方面的报道很多[1-4],但对贵金属冶炼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的报道甚少[5]。金属冶炼过程工艺复杂,涉及面广泛,几乎所有的生产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危害作业工人健康的有害因素[6]。贵金属冶炼也不例外。贵金属冶炼过程中存在铅、浓硫酸、浓硝酸、液氨、水合肼和氯酸钠等有毒有害物质和易燃易爆物质,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稍有不慎,都将引起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和爆炸事故[7-9]。为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减少职业病危害事故,本文通过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MLSP)方法对该贵金属冶炼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风险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该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为2014年某贵金属冶炼厂年处理阳极泥2600吨技改项目。主要评价范围为焙烧车间、湿法车间、铸锭电解车间和氨回收系统等。

1.2方法

1.2.1工程分析该项目生产原料为阳极泥,主要产品为黄金、白银,副产品为硫酸铜、硫酸铵、粗硒及15%氨水(15%氨水回用于生产系统)。该项目采用先进的湿法工艺进行处理,得到金粉银粉,经过电解提纯,可产生高品质的金银锭。

1.2.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通过现场调查,结合该项目的生产工艺、原辅料特点分析,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铅尘、铅烟、硫酸、盐酸、二氧化硫、氨、肼、碳酸钠、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其他粉尘(焙料粉尘、氯酸钠粉尘和亚硫酸钠粉尘)。按照GBZ159、GBZ/T160、GBZ/T189和GBZ/T192的规定和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分别选择对噪声、高温、铅尘、铅烟、硫酸、盐酸、二氧化硫、氨、肼、碳酸钠、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粉尘进行检测。

1.2.3MLSP方法按照《国外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指南》[10]中的MLSP方法对各岗位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估。该项目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时间、接触浓度(或强度)和危害程度等确定重点岗位,根据最常见后果的严重性等级和发生后果的可能性等级确定工作场所的风险水平,常见后果主要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中的级别以及临床诊断分级,最轻级别一般为常见后果,最高级别为严重后果[11]。本次评估考虑到常见后果的发生频率高,对帮助企业评估和处理不同层次健康风险具有实际指导意义[11],本项目仅对最常见后果进行评价。

1.2.险评估结果验证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判定结果进行验证。根据文献报道,与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进行比对。

2结果

2.1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有1个岗位的高温(WBGT指数)、1个岗位的粉尘、1个岗位的铅尘和1个岗位的铅烟浓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超标对象分别为马弗炉进出料岗位的高温、敲料岗位的其他粉尘、敲料岗位的铅尘、马弗炉进出料岗位及巡检岗位的铅烟,见表1。

2.2MLSP风险评估结果马弗炉进出料岗位和铸锭岗位接触的高温导致头晕、头痛、心慌、疲乏等不适感判定为非常低风险;敲料岗位接触的铅尘、马弗炉进出料岗位和马弗炉巡检岗位接触的铅烟风险水平为高风险,其他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水平为低风险。各岗位的综合风险水平如下:马弗炉巡检岗位为5级(高风险),敲料、马弗炉进出料岗位为4级(中等风险),浆化釜、分银釜、分金釜、分金压滤、分银压滤岗位、银铸锭和金电解操作岗位为3级(低风险)。

2.3风险评估结果验证

2.3.1风险评估结果马弗炉进出料岗位、敲料岗位的风险评估结果为中等风险,马弗炉巡检岗位的风险评估结果为高风险,与现场检测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一致。马弗炉进出料岗位的高温和铅烟超限倍数、敲料岗位的其他粉尘超限倍数、敲料岗位的铅尘超限倍数、马弗炉进出料岗位的铅烟超限倍数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GBZ2.2—2007)的要求。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229.1—2010、GBZ229.2—2010、GBZ229.3—2010、GBZ229.4—2012)对

表2中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情况如下:敲料岗位、马弗炉巡检岗位和马弗炉进出料岗位为Ⅱ级(中度危害),其他岗位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2.3.2体检结果工人均按照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健康检查,未发现疑似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证。该项目共72人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体检率为100.00%,体检异常61人,体检异常率84.72%。体检结果中1人有多项指标异常,出现异常情况最多的前三项指标分别为高血压或血压偏高、心电图改变和两肺纹理增多,其中高血压或血压偏高20人(27.78%),其中马弗炉进出料岗位4人,占20.00%,分金压滤岗位3人,占15.00%;心电图改变20人(27.78%),其中马弗炉进出料岗位5人,占25.00%,分银釜操作岗位3人,占15.00%;两肺纹理增多17人(23.61%),敲料岗位和浆化釜操作岗位各3人,在两肺纹理增多者中各占17.65%。

3讨论

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部分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相似[2-4],但由于本项目贵金属冶炼的生产工艺及原辅料与其他有色金属冶炼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有其特殊性。本项目采用湿法冶炼技术,在酸性介质的水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分离杂质、提取金和银;采用阳极泥为原料,根据第三方提供的成分检测报告,阳极泥中主要成分和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银3.0%~30.0%、铅5.0%~25.5%、铜5.0%~25.0%、硒0.0%~8.0%、硫2.0%~3.8%、镍0.5%~0.8%、金0.03%~0.7%、碲0.0%~0.39%和砷0.0%~0.37%。本项目对铅进行了现场检测和分析,其他元素对工人的危害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普遍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及重金属,且这些有害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3,5,12-13]。本项目超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是高温、粉尘、铅尘和铅烟,与文献报道中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有害因素超标情况稍有不同。

MLSP方法为罗马尼亚根据欧洲标准颁发的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方法[14]。与国内现行的评价标准相比,《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GBZ2.2—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229.1—2010、GBZ229.2—2010、GBZ229.3—2010、GBZ229.4—2012)和MLSP方法均适用于化学和物理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以职业接触水平为重要依据来判断;MLSP方法为定性评估方法,不以职业接触水平为依据,而根据风险因子对人体作用后果的严重性和可能性来确定风险等级,健康后果分为最严重和最常见后果,可对这两个后果分别进行评价,但后果发生的可能性等级较难判断,主观性较强,这与文献[14]报道一致;MLSP加权平均后风险水平降低;MLSP方法可对工作场所的总体风险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这明显优于国内现行的评价标准。自2001年建厂以来,该企业未发现铅中毒病例,但存在尿铅超标的现场,并据文献[5]报道,金银炉操作岗位存在铅吸收病例,因此铅中毒的发生可能性判定为频繁,根据铅对人体最常见的健康损害(铅中毒)的严重程度判定铅的后果严重性为重大,因此接触铅的岗位的风险水平判定为高风险;马弗炉进出料岗位由于高温的接触时间短,休息室设置了冷风机,高温引起的头晕、头痛、心慌和疲乏等先兆中暑的健康危害较轻微,发生可能性低,因此高温的风险水平判定为非常低风险。高血压或血压偏高、心电图改变可能与接触噪声、高温、铅尘和铅烟相关,有文献报道[15-17],噪声和高温可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铅尘、铅烟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电图异常。体检异常情况与风险评估结果一致。

在本次风险评价过程中可以发现,敲料岗位、马弗炉进出料岗位和马弗炉巡检岗位为本项目的重点控制岗位,建议企业提高自动化程度,加强马弗炉的密闭性,敲料区域设置除尘措施,必要时进行加湿处理,加强工人的健康监护。由于阳极泥中的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成分和含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建议企业对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阳极泥的成分进行自测,以更好地选择防护措施。同时应加强操作不当、设备设施故障、密闭空间、化学品泄漏等特殊工况事故的防范和应急救援的演练,减少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MISP方法可用于贵金属冶炼厂的噪声、高温、粉尘和化学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该方法与国内现行的评价标准相比,更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但还需要更多现场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邱士起,晁斌,柯建厚,等.某新建钢铁冶炼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与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5):1259-1261.

[2]陈春雷,王辉,刘秉志.某电解铝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7(3):148-150.

[3]黎海红,江世强,黄才千,等.金属冶炼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9(4):287-289.

[4]黄俊.有色金属冶炼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的探索[J].科技创业家,2014(4):183.

[5]刘纯华.对某冶炼厂金银炉改造的效果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1997,9(11):518-519.

[6]郑玉新,王忠旭,戴宇飞.金属冶炼行业职业危害分析与控制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1.

[7]许雪梅.一例浓硫酸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2):16-20.

[8]何勇.液氨储罐泄漏的爆炸和中毒模型应用[J].广东化工,2013,40(23):149.

[9]陈莉芬.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护理[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4,40(3):76-77.

[10]丁钢强,张美辨.国外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指南[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57-170.

[11]厉小燕,陈坤,张美辨,等.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1):16-20.

[12]吕璐瑶,应朝宇,郑超元.对江西某有色金属冶炼厂粉尘检测及防护知识的调查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2(5):4-5.

[13]刘海洋,谢乐云,刘长双.某金属冶炼回收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235-2236.

[14]张美辨,邹华,袁伟明,等.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12):972-974.

[15]兰烽,林淑华,林洁.噪声对制造业作业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4,20(2):73-74.

篇3

近年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上升迅速,给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以中医未病学与现代健康管理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提出自助式健康管理新思路。自助式即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设计构建针对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计算机网络支持系统(以下简称慢病自助系统),为个人提供自助式慢性病风险监测、评估、干预、跟踪等服务。

1技术基础与可行性分析

1.1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指对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健康管理信息化对医疗行业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如吴海云等人开展的“基于网络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及可行性初步研究”表明经互联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行性。设计健康管理网络自助系统可为控制慢性病风险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1.2电子健康档案健康档案(Health Records,HR)是居民健康管理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等健康组织机构认为构建由个人管理的个人健康档案(Personal Health Records,PHR)是最有必要的。PHR包括疾病史等基本信息,体重血压等居家检测信息,以及情绪压力等心理状况,吸烟饮酒等生活状况。这些数据可通过自备仪器(如血压仪)和自身健康状况在家中自行获得。这为慢性病管理的自助式理念奠定了基础。

1.3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评估指根据收集的健康信息对健康状况用各种评估工具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分析。国内外已有诸多评估模型研究成果,既包括冠心病等特定疾病风险评估,也涵盖36 项健康调查表(SF-36)等健康功能评价。这些评估模型根据生物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等)、行为方式(如吸烟饮酒睡眠等)、心理因素(如压力、紧张度等)等健康相关因素评价健康状况和患病风险。在慢病自助系统中实现各类评估模型,便于评估健康状况和发现潜在患病风险。

2慢病自助系统的原型设计

慢病自助系统体系结构,由数据层、基础层、业务层和服务层等构成。基于自主和主动管理理念,为健康、亚健康和慢病患者等目标人群提供慢病评估、预警、干预和跟踪等服务。

2.1数据层提供各类数据的存储与访问支持。由健康风险因素集、风险评估模型集、个人健康档案库和健康保健知识库等组成。风险因素集囊括了一系列适合居家检测的生物医学指标、心理状况指标和社会生活指标。从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中抽取并分类重组而来。抽取原则是保留涉及个人基本信息和健康记录的项目,去除反映卫生服务活动等无关项目。个人健康档案涵盖每个用户的日常健康状况、每次评估自测结果和患病情况。日常健康状况通过三元组描述,便于临床医生依据健康指标走势诊治。健康保健知识库相对独立,是服务层的数据来源。

2.2基础层提供日常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助式采集存储健康状况与危险因素的支持。

2.3业务层提供各健康阶段自我管理支持,包括健康状况评估、健康风险预警、慢病风险干预、健康状况跟踪等。健康人群通过健康风险评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根据评估提示纠正不健康行为,从而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健康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掌握某些疾病的患病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就医。慢病风险干预功能针对需要在服药、饮食和运动等多方面开展长期干预治疗的慢病患者设计,包含4个步骤。(1)确定阶段目标,在系统中设定某疾病对应风险因素干预预期值;(2)制定行动计划,选择一套针对病情的综合干预方案,涵盖药物、膳食、运动、行为、心理等项目;(3)执行行动计划,系统每日提示任务清单,并以问答形式收集执行情况;(4)检验执行结果,统计报告计划执行情况,借助模型重新评估以检验阶段目标执行效果,比对状况改善程度,跟踪健康状况。

2.4服务层提供健康教育促进支持。涵盖2类知识。保健知识涉及常见慢病预防、营养、运动、护理等诸多方面;就诊知识则涵盖知名医院知名专科的专家信息,包括简介、门诊时间和预约方式等。

3结论

将健康管理理念融入自助式健康管理计算机支持系统中,提供了自我健康风险评估和自助式健康管理支持服务。当然,原型系统有待改进完善。(1)集成常见家用健康仪器,实现数据自动采集;(2)改善人机接口,简化老年用户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兆苏. 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3, 24(3): 236-239

[2]刘忠仁. 近十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概况[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3.12, 3(6): 52-59

[3]陈君石, 黄建始. 健康管理师[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12

[4]吴海云, 何耀, 潘平, 乐国强. 基于网络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及可行性初步研究.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08.l2, 2(6): 333-337

[5]卫生部. 卫生部印发健康档案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的通知[OL]. 省略/gzdt/2009-05 /19/content_1319085.htm, 2009-5-19

/2009-11-12

篇4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115.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23-02

随着环境、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特别是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等。以上疾病大多病情危急,对医疗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问题发生率,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我科于2005年2月实施了疾病风险评估模式,大大提高了护理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心内科住院的患者213例,其中男146例,女67例;单一病种如单纯心律失常或高血压、或单一冠心病者占11%,同时合并2种以上疾病者,占89%,其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者62例占33%;冠心病心绞痛、冠脉介入者70例占37%,冠心病心肌梗死合并介入手术、心律失常者56例占30%;年龄>60岁138例,60岁以下75例。

2 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疾病风险评估模式表(表1),共分6大类:年龄;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冠心病;特殊治疗(包括各种介入手术)。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24 h内给予病情评估,计算得分,合并2种及以上项目时,分别评分,将各项得分累计相加,得出最终分值。分值结果归结为3类,I类≤10分,Ⅱ类11~19分,Ⅲ类≥20分。特殊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均于术后即刻按Ⅲ类分值,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3 结果

在我科实施评估的213例患者中,I类分值44例占2l%;Ⅱ类分值102例占48%;Ⅲ类分值66例占31%。分值越低,说明病情越轻,可投入相对少的护理人员及时间;分值越高,说明病情严重及预后差。

4 护理

4.1 综合分值≤l0分,均表现为病情相对稳定或单一病种,医嘱多为Ⅲ级护理,对此类患者护士啭1―2 h巡视1次,了解其疾病情况、心理需求及主要的护理问题,告知疾病的饮食要求、用药注意事项及相关检查所需配合等。

4.2 i综合分值11―20分,最多见于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Ⅲ级以上)和/或心律失常患者。此期病情不稳定,护士需严密观察病情,我们采用患者集中房间管理,护士每15―45 min观察1次。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叮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下床活动。(2)患者饮食清淡,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增加心脏负担。(3)给予氧气吸入,保持氧气管通畅,并发急性左心衰时,湿化瓶内加50%酒精,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缓解呼吸困难。(4)观察输注液体是否顺利,保证药物按医嘱要求输入体内,避免过快、过慢,以免影响治疗效果。(5)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及心律失常的性质、节律、频率。(6)有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卧位休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快速建立静咏通路,通知医生,应用急救药物。同时稳定患者情绪,护士

可应用肯定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握住患者的手,讲明配合治疗的重要性;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应动作简洁。(7)出现高血压危象时,严密监测血压变化,观察意识有无改变,有无其他脏器功能损害。(8)询问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和病情的改善情况,出现特殊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表1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式

4.3 综合分值≥20分,属特殊治疗的情况,如各种介入手术、临时起博器的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导管及呼吸机的应用。此类患者病情多危重或极不稳定,需采取特殊护理措施。我们将此类患者安置在抢救室,护士24 h守护,随时观察记录生命体征,记录24 h出入量,给予全面的心理护理、皮肤护理,保证各种管道的通畅,按医嘱要求完成各项定时治疗。应

用临时起搏器者,查看起搏信号是否正常,电极有否脱出,穿刺处有无感染、出血等;使用主动脉球囊导管者,观察记录反搏图形、信号;定时肝素冲管,加强导管护理,防止扭曲、外脱等。呼吸机的管理重点是:呼吸机的使用模式、潮气量、管道的湿化等。

5 体会

5.1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式表易为护理人员掌握,方便易行,对病情分级做到了细化、量化,护理时能做到心中有数。

5.2 护理方面避免了护士工作忙乱,重患分散、重点护理对象不明确、安全隐患多等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

5. 3 操作方面在保证对病情较轻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之外,对高危患者,可以更有的放矢地增加相应的护理措施,特别是Ⅲ类分值者,要强化治疗护理,做好处理紧急情况的准备。根据各生命指标数值,随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避免“医源性”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2]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5.4 便于预测患者预后,人院后对患者病情做一系统评估,不仅有利于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同时有助于对患者预后做正确估计,且可以更客观地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便于患者及家属理解,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提供辅助依据。

5.5 通过评分,给予患者合理及时的护理,在最短时间内制订护理对策并实施护理措施,这样既提供了高质量的护理,又节约了护理人力资源[3]

5.6 有待改进的方面。由于此表实施时间尚短,不能全部涵盖心血管疾病,也没有反映突发恶性事件,如猝死、介入后迷走反射、肝肾功能不全等;没有制订患者预后分值及如何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等。以上情况,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071-02

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WANG Yan-ju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4):71-72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Method:1420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one community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and were given a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for a period of 1 year,980 hypertensiv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another adjacent community as control group,and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in this community,the knowledge rate,treatment rate, compliance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were compared,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statistics.Result:After manag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the awareness rate,treatment rate and the compliance rate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before the manage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igh blood pressure; Community; Integrated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orth Hospital of Changsha City,Changsha 410006,China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2008年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2亿。然而,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1]。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观察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与长沙市岳麓区天顶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对该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及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并对效果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干预组选择长沙市岳麓区天顶乡社区高血压患者142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诊断标准[2]。同时选择另一相邻社区98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入选条件:年龄≥35岁;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并可配合完成健康教育及相关调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采用长沙市疾控中心统一制作的社区高血压问卷调查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各调查1次。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状况(高血压诊断标准、症状、危险因素、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方法、血压控制标准)、饮食运动习惯等。

1.3 社区管理方法

1.3.1 干预组 (1)建立健康档案 由社区服务中心通过体检和采集病史获得患者健康信息,采用国家为社区统一安装的软件系统建立健康档案。(2)由三级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师和社区医师一起,为患者进行疾病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方案。(3)由三级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社区医师2名,组成健康教育小组,每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讲座。(4)定期对社区医师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5)建立高血压俱乐部,由社区医师每月一次带领成员进行快走、慢跑、爬山、健身操等运动,并下到成员家里检查成员的饮食、运动执行情况及服药情况。(6)在课题经费中,给经济困难患者免费发放基本降压药物。(7)在三级医院建立高血压门诊,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及时转诊。

1.3.2 对照组 (1)建立健康档案 由社区服务中心通过体检和采集病史获得患者健康信息,采用国家为社区统一安装的软件系统建立健康档案。(2)由社区医师为患者进行疾病风险评估、制定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方案并实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两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较

管理前后两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管理前后两组治疗率、达标率比较

管理后两组治疗率、达标率较管理前明显提高(P

表2 管理前后两组治疗率、达标率比较 例(%)

组别 时间 治疗率 达标率

干预组(n=1420) 管理前 645(45.42) 181(12.75)

管理后 871(61.34) 499(35.14)

对照组(n=980) 管理前 456(46.53) 138(14.08)

管理后 548(55.92) 216(22.04)

2.3 管理前后两组血压比较

管理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较管理前明显降低(P

表3 管理前后两组血压比较 mm Hg

组别 时间 收缩压 舒张压

干预组(n=1420) 管理前 160±11 98±9

管理后 126±11 75±7

对照组(n=980) 管理前 161±10 97±11

管理后 138±10 82±10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该课题体现的是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内涵,齐抓共管,提高疗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3]。2010年上半年根据我国中部6个省市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控制率、知晓率分别为69.5%、26.3%和16.2%[2],处于较低水平。有效的降压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4]。在高血压的管理和防治中,防治高血压最有效的途径是社区防治,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知识传播、高血压患者检出和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戴引等[6]将15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管理,结果显示,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较管理前明显提高(P

社区医师是接触患者最早、最多、最广泛的医师群体,对慢病管理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经验,也有较多的时间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督导检查患者遵医情况,但社区医师对专科疾病的防治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干预组采用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整合了社区的人员、地利优势和三级医院的技术、设备优势,共同做好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反复多次的健康教育,以及成立高血压俱乐部,带领高血压患者一起运动,并由社区医师定期上门检查督促患者遵医情况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对于病情较重或复杂的患者,及时转诊至三级医院,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通过三级医院医师对社区医师的培训,以及在共同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中,社区医师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所以,三级综合医院与社区医院共同合作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管理,可以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05:7.

[2]洪春荣,王艳,张霞,等.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1,33(6):925.

[3]钟光珍,那开宪.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新指南解读[J].中国临床医师,2009,37(2):67.

[4]井渝,雷艳丽,白茹杰.康复治疗对卧床患者压疮疗效的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116.

[5]苏宁,王亚东,陈琦,等.北京市城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现状[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7):900-901.

篇6

高血压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且与冠心病、脑卒中、心衰、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密切相关,对我国居民的健康产生极大威胁,而且当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还呈现迅速上升趋势,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处于很低的水平[1],加强高血压防治工作对于保护我国居民身体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社区居民高血压防治工作中,我们采用了建立社区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方式来加强社区居民高血压的综合管理,现随机选取了2011年~2013年的35例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旨在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对于社区居民高血压防治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5例高血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61.1±18.7)岁,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1级(轻度)高血压11例,占31.4%;2级(中度)高血压15例,占42.9%;3级(重度)高血压9例,占25.7%。6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脑血管病。服药治疗情况:非药物治疗3例,服用钙拮抗剂17例、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8例、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4例,服β-受体阻滞剂3例,服中药或复方制剂5例,联合用药2例。

1.2方法

1.2.1建档管理 按照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评估、风险分级评估等对高血压患者个人基本情况进行记录,并予以分类管理,制定个体化的随访计划,实施治疗和健康教育等措施。对于风险评估为高危和极高危的患者随访1次/月,低危和中危患者随访1次/3个月。根据随访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并进行健康宣教和疾病咨询、用药指导,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其知晓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的必要性和长期坚持治疗的重要性,了解不利于病情控制的不良生活习惯并主动进行改变,讲解非药物治疗的措施和意义,指导患者科学地控制体重、限制钠盐、减少高糖、油脂的摄入、适当体育锻炼、保持心态乐观平和,戒除烟酒。在医生指导下对降压药进行合理选择,适时遵医嘱调整用药的类型和剂量,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以便指导用药。

1.2.2评价方法和指标 对35例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的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通过设计问卷调查方式比较健康档案管理前后的患者血压变化、对高血压知识了解程度的变化。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学处理,计数和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建档管理前后患者血压变化 建档管理前血压≥140/90 mmHg者有24例,血压

2.2建档管理前后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 建档管理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疾病和保健知识了解的情况,各项调查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慢性病,需要进行综合、长期的治疗和疾病管理,治疗的最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平稳地控制患者血压,减少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2]。对于社区居民高血压的管理,采用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可按照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评估、风险分级评估以分类管理,便于执行个体化的随访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可根据随访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健康宣教和疾病咨询、用药指导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其知晓高血压患者长期随访的必要性和坚持治疗的重要性,了解不利于病情控制的不良生活习惯并主动调整改变,有利于社区高血压的整体综合防治[3-4]。本研究表明,进行健康档案管理前后的患者血压和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程度均有明显差异(均P

参考文献:

[1]张文兵.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分级管理的方法与评价[J].河北医学,2010,16(12):1514-1516.

篇7

跌倒是住院患者常见意外事件之一,指的是患者身体任意部位失衡后出现的突然性的非故意停顿致身体损伤的情况[1],特别是在肾病内科,患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水肿等为主要表现,在各种治疗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还可能因长时间卧床导致性低血压或者步态失衡的情况,跌倒危险性较高。一旦跌倒发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新损伤,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还会影响患者对医疗安全的信任度。因而,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相适应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本文就我院肾病内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跌倒风险动态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肾病内科收治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的摩尔斯跌倒风险评分均在45分及以上。

33例患者中,男20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在12岁~77岁,平均(58.1±6.4)岁。患者的原发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急性肾损伤、肾衰竭等,分别有13例、4例、3例、7例和6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在15d~20d,平均(17.6±2.1)d,且均接受相应的临床治疗,实施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穿刺活检以及药物治疗的患者分别有10例、14例、3例和6例。

1.2 方法

1.2.1 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跌倒的原因,合并疾病、药物应用等基本资料,并采用摩尔斯跌倒评估表对[2]患者入院后24h、入院后1w、出院时的跌倒风险进行动态评估。评估量表的项目包括:近3个月内是否有跌倒史;患者有无超过1个医学诊断;患者是否需要使用行走辅助用具;治疗中是否需要实施静脉输液或使用肝素锁;患者的认知能力是否正常;步态是否正常;所有项目的总分为125分,总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跌倒风险越大。

1.2.2 护理干预方法 健康宣教。患者在入院后要根据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文化程度等,为其提供有效的健康宣教,向其介绍疾病与治疗的相关知识,告知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进行病情与跌倒风险评估,观察其尿量、水肿程度、低蛋白血症情况、血压及药物使用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在饮食、住院日常检查治疗中给予对应的预防性处理方法,特别是患者合并性低血压的情况或者因血红蛋白下降易于导致头晕、乏力时,要求患者在起床、站立、行走及如厕等过程别注意,在各项活动之间提供缓冲时间,尽量做到有人搀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防范意识,做好跌倒发生时自我保护的宣教。

住院环境。为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要求医院的地面平坦、干燥,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做到无异物或者水渍,并做好醒目标识,提醒患者及家属。同时为病房卫生间铺设防滑地砖及防滑垫,并设扶手及输液挂钩,坐便器,减少卫生间内台阶的数量与高度,减少卫生间杂物,水台及尖锐物品出予以防撞贴保护。保持病区走廊要通畅,在走廊设置安全扶手,病房准备移动输液架。合理调整病床高度,配制床栏和传呼器,保持床单元整洁,减少床周杂物。病区配备大、中、小号患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为患者提供安全环境。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对肾病内科的护理人员做好在职护理技能和思想培训,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科室的安全管理相关规定,提高安全意识,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和预防处理跌倒的技能。根据影响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在记录中重点体现。做好每天的交接班工作,在患者的床头悬挂醒目的防跌倒标识。能对患者的跌倒风险进行有效评价,辨别高危患者并给予积极的预防处理。加强病区工作人员对病区环境安全的管理,及时发现可造成跌倒的危险因素,并合理处置。

1.3统计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患者入院后24h、入院后1w及出院时的摩尔斯跌倒风险评分随着时间推移显著降低,两两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通常情况下,导致肾病内科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身疾病因素和环境因素[3],特别是自身因素,一方面,患者长时间治疗常会合并贫血、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等情况,血液中的携氧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头晕心慌、四肢乏力的情况致跌倒,另一方面,患者的自身健康状况不佳、防护意识差也是引起跌倒的主要因素[4]。而环境因素作为客观的外在条件,可以通过预防性的改善大大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

作为预防跌倒护理干预的第一步,对患者的跌倒风险因素进行正确有效的识别,是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基础[5]。通过对该组患者进行动态评估,不仅护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还要让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险因素有效把握,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积极配合。动态跌倒风险评估就是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与再评价于一体的综合性过程[6]。

本文研究从患者的年龄、疾病、自身身体条件等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对其跌倒风险进行动态评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细节化的优质护理,从患者自身、家属、护理人员等多方面入手,结合健康宣教、住院环境改善、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等多个方面改善护理水平,降低跌倒发生率,结果表明,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摩尔斯风险评分显著降低,护理效果显著,这与王琼等[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共同证实其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颖,王建华,颜妍.跌倒风险评估在肾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163-164.

[2]何燕,范玲红,张菊明.内科病房跌倒、坠床风险管理的实施及效果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3,6(S2):197-198.

[3]陈婷.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护理安全防范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12-15.

[4]魏霞.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10):116-118.

篇8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跌倒;预防;风险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48

作者单位:063000唐山市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护理部

郑淑梅: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通信作者:杨秀兰,女,本科,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in the prevention of falling in cardiovascular in-patients

ZHENG Shu-mei,CAO Hong-xia,YANG Xiu-lan,et al

(Tangshan Gongren Hospital,Hebei,Tangshan063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falling in cardiovascular in-patients.

Methods: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luded 4508 cases from May 2010-Aug.2011,in which prevention of falling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was esteblished,the research includes fall risk identification,risk analysis,risk evaluation,strategy implementation,effects assessment.The control group include 5794 cases from Feb.2008-Mar.2010,in which prevention of falling method was only according to the routine nursing.

Results:In control group,there were18"falling over" cases,the falling incidence rate was 0.31%,and in experemental group,there were 4"falling over" cases,the falling incidence rate was 0.11%.the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h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Prevention of falling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patients′ falling risk.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disease;Fall;Prevention;Risk management

病人在住院期间不慎跌倒是很常见的意外事件,跌倒的发生不仅易于造成病人身体上的损害,加重病情和经济负担,更可能埋下医疗纠纷的种子,成为引发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显示[1],超过65岁的住院病人发生跌倒的几率近30%,80岁以上患者跌倒发生率更高,可达50%。如何防范病人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是考察医师、护士及陪护人员等能否具备正确识别跌倒风险能力和有效预防跌倒发生的专业化水准。当前国内尚没有形成一整套院内跌倒预防预案,我科于2008年开始尝试医院内跌倒防范的办法,于2010年起采用循证方法不断分析心内科住院病人常见跌倒因素,运用风险管理方法,有效地降低了住院跌倒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08年2月~2010年3月我院住院病人5794例设为对照组,男3324例,女2470例;年龄29~87岁,平均(65.70±6.81)岁,其中65岁以上3620例,65岁以下2174例;疾病构成:冠心病3385例,心律失常951例,先天性心脏病87例,合并高血压病1324例,合并脑血管疾病337例,合并糖尿病2419例,心脏瓣膜病964例。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8月住院病人4508例为试验组,男2946例,女1562例;年龄27~85岁,平均(63.41±7.51)岁,其中65岁以上2630例,65岁以下1878例;疾病构成:心律失常879例,冠心病2785例,先天性心脏病36例,伴有高血压病982例,伴有糖尿病1321例,合并脑血管疾病367例,心脏瓣膜病927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和疾病构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试验组住院病人在常规防跌倒护理基础上增加专科化风险管理流程内容,即课题组成员通过对2008~2010年间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导致跌倒的因素,运用“头脑风暴法”,确定了21种跌倒危险敏感检测因子,参照护理部根据Morse制定的跌到评估表[2],修定了“心内科住院预防跌倒护理评估表”,制定“心内科高危跌倒预防措施”及“心内科高危跌倒预防宣教单”。护理人员对住院病人进行系统的跌倒风险管理评级,对于Ⅰ级及以上跌倒危险者,实施跌倒高危风险管理,床尾悬挂警示牌。具体做法:(1)确立高危风险病人。既往有晕厥史者、高血压病、恶性心律失常、肢体活动障碍者、使用降压药、利尿药、降糖药或镇静药者,年龄≥65岁。(2)建立跌倒风险评估流程。病人新入院时根据“心内科住院患者预防跌倒护理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逐项赋分:年龄≥65岁记5分;身体虚弱记2分;在家或住院有跌倒病史1次记2分,2次记4分;有意识障碍者记1分;睡眠紊乱或使用镇静安眠药物的记2分;有过性低血压的记3分;平时需要口服降压药的记1分,需要静脉给于扩血管药的记2分;平时需要口服降糖药的记1分,需要应用胰岛素类药的记2分;使用易导致嗜睡药物的记2分;使用利尿药物的记2分;肢体活动障碍者记2分;合并有慢性病的记1分。总分30分,危险度评级1~3级,7分以下为无危险;7~10分为低度危险;≥16分为高度危险。达到跌倒低度危险及以上者,床尾贴防跌倒标识[2],向病人家属讲解预防跌倒的措施并加护床档,嘱家属陪伴,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留存病例中。对有跌倒高度危险者落实床头交接班,重点进行危险因素的交接。当治疗用药、病情发生变化或外出检查时再次评估,根据风险度决定采取何种管理策略,并判定防范措施的优先顺序。(3)个性化跌倒预防策。对服用易致平衡及协调能力发生改变药物者必须强调用药后注意事项,如嘱应用降压药的老年人,尽量避免由卧位突然站立,对患有易跌倒疾病者做好健康知识宣教,如高血压病病人易出现性低血压,嘱改变时要做到3个“半分钟”;有反射性晕厥病史者,应避免久站、久卧或长时间滞留高温环境中(桑拿、沐浴);有吞咽性晕厥病史者,应细嚼慢咽,避免过硬或刺激性食物刺激食管和胃部迷走神经;对有咳嗽性晕厥病史者,除服用止咳药物外,嘱病人发病时用手扶持固定物以防跌倒;对排尿性晕厥者,嘱其睡前少饮水,不憋尿;对消化道出血者,需绝对卧床、避免突然更改,监测生命体征、血红蛋白、便潜血,根据每次大便量估计出血量等;对需要介入手术者,使用平车推送,并加好床档,以免出现迷走反射而出现坠床。(4)加强巡视。尤其是15∶00~21∶00及0∶00~7∶00这两个时间段,病人离床活动较多,护理人员相对较少[3],要求病人离床活动时需有人陪伴或使用呼叫器通知护士。

1.2.2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性入院宣教,并按照医院常规“住院跌倒评估表”进行跌倒风险的评估和常规性防跌倒护理。

1.3效果观察统计两组病人跌倒发生情况,包括病因性跌倒。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3.1跌倒评估表的专科化能够更加有效预测跌倒的风险心脏病人多为中老年,多数合并糖尿病及脑血管疾病,治疗期间易于发生性低血压、晕厥、低血糖等症状,且多有肌张力低、反应能力差、平衡能力及协同运动能力障碍;心血管常用药物常常会干扰前庭功能,影响病人的感知力、稳定性,有些甚至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这些因素均增加跌倒的危险性。目前通用的医院内跌倒风险评估及管理方法缺乏针对性,难以准确反映病人跌倒风险的大小并进行有效的管控。为此我们针对心脏病病人的特点,制定了专科化的“心内科住院预防跌倒护理评估表”。对同一病人按“住院跌倒评估表”风险评估分值为4~6分,而根据我们制定的专科化“心内科住院预防跌倒护理评估表”风险评估分值为10~13分,风险分值的增加使护理人员对于跌倒风险的预警显著增强。

3.2个性化措施可有效降低病人跌倒风险有研究表明[4],个性化跌倒防范预案能有效减少住院跌倒事件发生。我们认为跌倒风险管理的内涵在于:正确评估,积极预见,针对每个环节,采用多种针对性防范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本研究显示,通过跌倒风险的评估和完善的防范措施、管理流程,心内科病人院内跌倒发生明显减少,同时也使家属能够认识到病人自身存在的风险和医护人员的努力,减少因意外跌倒引发的纠纷。专科化风险管理方法的开展,促进了护患交流,使患者感到自己从一入院即被尊重、受到重视,在心理上拉近了与医护人员的距离,有利于营造更加融洽的护患关系,同时医护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自我保护。

3.3加强沟通和健康宣教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本组1例主动脉夹层住院病人,自认为年青、身体强壮,不顾医护人员要求绝对卧床的劝告,擅自如厕时发生晕厥。研究证明[5],对患者及照顾者定期进行且持续的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是防跌倒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除了熟知哪些疾病和相关因素容易造成病人跌倒外,还要特别加强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身潜在的跌倒风险,并要反复强化,使他们不断加强自身安全意识,多方面将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到位。在这一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应把握好谈话时机、环境和技巧,使告知内容真正被理解和接受。

参考文献

[1]王影,傅秀珍,张广清,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跌倒风险及自我效能的评估[J].广东医学,2013,34(7):1141-1143.

[2]沈洁.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16):61-62.

[3]杨秀兰.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循证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0-42.

[4]伍艳靖.风险管理策略在预防老年脑血管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726-727.

篇9

2.如何识别脑卒中

可使用FATS评估方法,尽早识别脑卒中。

F(Face)能否微笑?面部一侧是否感到无力或者麻木?

A(Arm)能顺利举起双手吗?是否感觉一侧手脚无力或者根本无法活动?

S(Speech)能顺利对答吗?是否说话困难或者言语模糊不清?

T(Time)如果上述三项中有一项符合,应立即就医,甚至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时间就是大脑!及早识别和预防,及时治疗,为大脑的治疗赢得宝贵的

时间。

3.脑卒中的就医原则

发生脑卒中后的就医原则有八个字:尽早就医,专科诊治。

尽早就医是指在发现脑卒中的早期征兆后,第一时间到医院寻求诊治。如果脑梗死的病人在4.5小时内施以溶解血栓治疗,就可能在脑细胞没有完全梗死之前恢复氧供和血供,从而恢复部分甚至全部脑细胞功能。这是目前唯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专科诊治是指发生脑卒中后,应该选择有条件提供早期诊断、早期血管评估、早期治疗的医院,并由专业的神经科医生进行诊治。

4.防治结合,防重于治

对于脑卒中,需要将检测和诊疗的关口前移,预防重于一切。

识别卒中的高危人群,包括既往有过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或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的人群。脑卒中风险评估包括以下8项:

(1)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者正在服用降压药;

(2)房颤和心瓣膜病;

(3)吸烟;

(4)血脂异常或未知;

(5)糖尿病;

(6)很少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且持续锻炼时间超过一年);

(7)明显超重或者肥胖(BMI≥26Kg/㎡)

(8)有卒中家族史

您可根据上述项打分,每一项得1分。

5.高危人群如何预防脑卒中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者应该戒烟,不吸烟者应该避免被动吸烟。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体重指数(MBI)目标为18.5~24Kg/㎡,腰围男性

(2)定期体检。40岁以上的人群须定期体检,以了解自己的心脏功能。同时也应该监测自己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发现问题后应积极治疗。对于某些易患卒中的家族性遗传病,如Fabry病(半乳糖苷酶缺乏性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人群应及时接受遗传咨询,评估卒中风险。

篇10

近日,本刊记者就心血管和代谢疾病早期筛查与风险管理等话题,采访了江苏省健康评估与干预研究中心主任沈振海。

加强筛查与风险管理刻不容缓

沈振海主任介绍说,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4.60%,城市为42.51%。目前,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预计今后数十年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因此,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关口前移,加强心血管和代谢疾病早期筛查与风险管理的工作刻不容缓。

据了解,总医院曾强教授等对9962例北京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仅有0.5%的研究对象其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处于理想状态,26.9%的研究对象具有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上海交通大学毕宇芳等对2010年中国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成人中,理想心血管健康者仅占0.2%,其中男性占0.1%,女性占0.4%。

沈振海主任带领的课题组开展的基于健康体检的调查数据显示,江苏省苏锡常地区20~64岁中青年人群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中,处于理想状态比例最高的是总胆固醇(74.3%),其次为体质指数(64.7%)、吸烟(62.5%)、空腹血糖(55.7%)、身体活动(42.8%)、血压(38.1%)和食盐摄入(19.4%)。具有全部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者仅有133例,占总研究人群的1.2%,其中女性(2.1%)高于男性(0.6%);具有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为28.4%,女性(48.5%)高于男性(16.9%)。随着年龄的增加,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具有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的比例均呈现下降趋势。他们还注意到,理想状态比例最低的2项是食盐摄入(15.6%)和血压控制(22.5%)。既往研究也显示:中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天盐摄入量在12 g以上,高盐膳食是中国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研究结果再次印证了血压控制和减少食盐摄入是心血管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沈振海主任说:“鉴于当前国民心血管健康状况的不良态势,我们建议政府从人群或社区的角度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和防控策略,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血管健康促进和干预措施。”

代谢综合征可增加

心血管疾病风险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的全球统一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这些危险因子相互关联可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随着近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呈逐年攀升之势,已成为一种新的慢性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

“据报道,美国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达20%,我国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3%至18%。我们开展的研究发现:苏锡常地区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为14.5%。” 沈振海主任说,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这些主要慢病防治方面存在“重治疗轻预防”、“重药物轻管理”的现象,使得这些慢病持续蔓延及其风险因子飙升的态势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尽管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大了对公共卫生的防治力度,但在资金、人力上存在滞后现象,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超重/肥胖等慢病防治方面还处于落后水平。在这些慢病的评估与干预水平方面,与主要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慢病防治体系尚不健全。因此,研究代谢综合征及组分的评估与干预技术,更是降低疾病风险和提高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

沈振海主任指出,由于代谢综合征有多个危险因素参与、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异质性的特点,因此,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和病理生理特点不完全等同于单纯的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它既有上述疾病的临床表型,又有自身的一些特征,较单一疾病更为复杂。对代谢综合征这一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如何进行危险性预测和靶器官损害评估,国内外均在探索中。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多重危险因素聚集可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U。Isoman等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者较无代谢综合征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增加3倍,并且无论血糖正常还是糖尿病的亚组中代谢综合征患者,均伴有冠心病风险增加。随访发现,代谢综合征总病死率与心血管病死率均明显增加;但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其组分的构成,也与其靶器官损害程度和临床并发症有关。代谢综合征对心血管疾病预测存在异质性。有研究表明,不论采用哪一个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随访13年后代谢综合征人群心血管危险性明显增加,可预测心血管病死率,但心血管病死率并不高于空腹血糖受损,这主要由于代谢综合征的组分具有危险因素和疾病的双重特征,较单一因素复杂。国内的一项研究提示,代谢综合征中的各种组合与心血管病危险的关联差异较大,如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C这一组合,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仅为无代谢综合征中任何危险因素人群的2倍;而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的组合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则在10倍以上。这提示不同组分的组合导致心血管病的作用明显不同。代谢综合征的心血管危险谱较宽泛,其危险性的高低取决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构成、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的多少、靶器官损害的情况和有无相关临床并发病等。因此,如何将这些单一组分整合起来综合评估代谢综合征的心血管危险性,值得进一步探索。近期由Fangjian Guo等提出的心血管代谢疾病分级(Cardiometabolic Disease Staging,CMDS)系统及其评分,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从“市平台”到“省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该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这种医学模式的转变,将使健康保健成为当今医学的主导。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发现问题)、评价(认识问题)、干预(解决问题),直到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的循环过程,也是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

沈振海主任解释说,健康管理起源于美国。多年的实践和研究证明,慢性病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经过健康管理,能有效降低个人患慢病的风险,同时降低医疗开支。90%的个人和(或)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而未做健康管理的10%的个人或/和企业,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

2008年,为积极应对我国主要健康问题和挑战,原卫生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该研究历时3年多,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对推动卫生改革发展和改善人民健康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取得了一批富有理论创见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主要阐述了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了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提出了发展的战略重点和行动计划以及政策措施等;确定了卫生事业优先领域筛选原则,提出针对重点人群、重大疾病及可控健康危险因素的三类优先领域,并提出了21项行动计划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重点任务。前不久国务院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健康优先”作为首要原则;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为了打造一个能够为高端人才和普通民众提供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等一体化的健康服务平台,沈振海主任带头申请并获得了无锡市科技局资助,构建了“无锡市健康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拥有资深的保健专家和多学科组成的健康管理团队,围绕“零级预防”和中医“治未病”理念,前移慢病防控关口,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健康管理和干预模式,并在社区居民中推广。利用电子化的慢病风险评估系统,围绕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心血管和代谢疾病,分析健康管理对象心血管和代谢疾病致病危险因素,预测其5~10年内心血管和代谢疾病患病风险,根据其疾病危险因素情况,为其提供一套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法,指导其纠正危害健康的行为,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鉴于该团队在慢病风险评估和慢病健康管理领域做出的探索和努力,2015年,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成立江苏省健康评估与干预研究中心。该中心正加强健康评估与干预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努力融入省级健康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中,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和汇聚,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健康江苏”的建设工作。

关注体检人群,达成专家共识

为了做好体检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与健康管理工作,2014年4月,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等单位共同的中国《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明确将心血管疾病早期风险筛查与危险因素管理作为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的推荐项目。为了从跨学科层面形成学术共识,引领我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与行业科学规范地开展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和管理工作,2015年伊始,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武留信教授发起,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等单位,组织跨专业领域相关专家,参照美国《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成年人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指南》、中国《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中国专家共识》、《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和中国《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防治建议》等国内外权威文献,结合我国十余年来开展健康体检与心血管病早期筛查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撰写了《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

沈振海主任详细介绍说,该共识认为:(1)我国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形势严峻。应重视对其进行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筛查、风险评估和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其理想心血管健康状态,减少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及发展。(2)强调对体检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评估与风险分层,采用定性、半定量和定量评估的方法;心血管病综合评估一般采用预测模型定量评估的方法,推荐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3)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评估有中度以上危险的无症状成年体检人群,推荐加做相应的专项推荐项目。(4)要重点突出零级预防观念和生活方式干预为主的综合健康管理措施的实施,不断提高体检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状态,拟定10年后我国体检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水平者达20%。(5)检后监测是单纯体检向健康管理过渡的标志,是针对伴有心血管病风险的体检人群采取健康管理措施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以提高监测的可及性和有效性。(6)检后效果评估为进一步调整干预方案提供依据;通过反复周期性健康指导干预、检后监测、效果评价,形成正性循h,使心血管风险逐步降低。(7)强调对老年人亚临床心血管风险的筛查和跟踪管理,重点防止老年心血管病事件和跌倒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8)要针对女性特有生理功能变化带来的心血管问题,重点关注妊娠期和绝经后女性相关的心血管病风险,采取科学有效、适宜的方法和手段。

篇11

2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检出情况

本组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检出率依次为:超重(占52.4%)、高甘油三酯(占31.5%)、高尿酸血症(占19.3%)、高血糖(占14.7%)、高血压(占10.0%)、高胆固醇血症(占0.8%)等,其中男性的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检出率依次为超重(占56.2%)、高甘油三酯(占33.3%)、高尿酸血症(占21.2%)、高血糖(占14.8%)、高血压(占10.7%)、高胆固醇血症(占0.1%),女性的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检出率依次为超重(占20.0%)、高甘油三酯(占15.9%)、高血糖(占13.9%)、高胆固醇血症(占7.2%)、高血压(占3.6%)、高尿酸血症(占3.2%),不同性别受检者的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排序不同,且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除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随受检者年龄增高而降低外,其余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均随受检者年龄增高而增高。受检者中,具有1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占30.7%、具有2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占22.4%、具有3种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占16.1%,男性具有1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占31.7%、具有2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占23.6%、具有3种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占17.4%,女性具有1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占22.4%、具有2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占11.6%、具有3种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占5.6%,男性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受检者年龄的增高,具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的比例也增高。

3讨论

篇12

健康管理是一个对于健康造成危险因素的全面管理的过程,其能有效提高人、集体以及社会的积极性,进而尽可能地将有限的资源运用于保持人类健康之中。健康管理最早出现于北美地区的临床预防服务,目前在我国的教学材料中也将健康管理称为临床预防服务。其实现个性化健康干预的方法是合理改善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在近两年来随着医疗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健康管理已经从由家庭医生承担的临床预防护理模式发展为医院、保险机构以及IT等行业共同参与健康管理模式。健康管理师目前在我国率先成为一种新型行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作为健康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只能采取健康风险评估手段和进行健康干预措施才能有效实现健康管理,并且能有效控制慢性病,让患者摆脱病魔困扰。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常对于预防医学的学习并不是很重视,其通常专注于研究临床医学,并且更希望将来成为临床医生或某科的专家学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高的情况。因此对于慢性病更需要健康合理的维护,未来对于临床预防医学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2健康管理的组成部分和运用

健康管理是由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健康风险评估以及健康干预3个部分组成。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主要有个人一般资料情况、行为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疾病家族史、医学体检以及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过程是将个人健康信息输入计算机软件,之后分析和预测个人在之后一段时间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高危、中危以及低危分级。健康干预是根据上2个部分的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并且动态追踪效果,从而起到促进患者健康的效果。以上3个部分是长期的、连续的,且周而复始的服务过程。在对患者实施健康干预之后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效果来制定进一步的干预方案,这样才具有长期预防疾病的效果。

3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进行健康管理时需不断建立和完善多种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有单因素加权法和多因素模型法两种,单因素加权法的基础是单一健康危险因素和发病率,以危险性作为强度,从而计算各个因素得出患病的危险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只需少量的数据分析,且计算方法较为简单。多因素模型法是在数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流行病学、统计学以及数学模型方法确定患病的危险性与健康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模型。这种方法能采用健康危险分级的方法制定出不同个体相应的健康干预方案。根据实际对学生的教学情况可将健康风险评估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是根据指定的案例信息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干预,其二是学生自身健康风险的评估和干预。但是因为学生有学时的限制,使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内容不能在课堂内完全学习完,所以导师在前一部分案例讲解完后,引导学生分析评价自己或家属所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尤其是学生自己父母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更应该注意查找自身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对学生维护健康的积极性将健康管理理念完全教授给学生,进而尽可能地提高预防医学的质量。

4建立健康管理教学基地

学生在完全掌握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后即可给予实践机会,这样就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学校应当提供学习讲座和技能的培训,建立教学实习的基地,使学生在进行社会时间时不仅能熟练掌握健康管理的全部过程,还能够服务于社会,积极地参加到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的工作中,使自身得到充分的锻炼。

篇13

本院心血管内科现有各类护理人员16名,均为女性;年龄22岁~47岁(30.4岁±6.5岁);工作年限2年~28年(12.5年±3.6年);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8名。

1.2护理管理

1.2.1护理风险评估

在护理前,对病人进行护理风险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病人疾病风险、用药风险、设备风险和护理人员专业素质。通过风险评价,掌握病人可能发生风险的高危因素,并且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升护理的针对性。

1.2.2护理技能培训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对以前的护理风险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召开护理经验研讨会,相互交流护理心得。在注重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同时,强化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努力提升病人及家人的护理能力。

1.2.3仪器日常监测

仪器故障是导致护理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护理管理中,注重仪器的日常监测,由专人进行仪器维护,并且定期检查,保障仪器正常运转。规范仪器管理与使用,加强仪器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考核。

1.2.4其他管理措施

重复操作、疲劳操作是护理人员产生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积极优化护理人员配置,防止护理人员疲劳操作。探索四班倒模式,注重护理人员的心理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消除职业倦怠。

1.3效果评价

以本院2013年4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为界,比较2013年4月—2014年3月(实施后)和2012年4月—2013年3月(实施前)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和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其中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量表进行。量表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很满意和满意例数占全部病人例数的比例为满意率。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以本院临床病历资料记载为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护理风险是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护理风险虽然难以预测,但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可以控制并显著减少的。护理风险管理以降低护理风险事故为目标,是集合了风险因素评估、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模式,较单一的风险干预可以发挥更为突出的价值。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后,本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在实施风险管理前,事故发生率为7.89%。实施风险管理后,事故发生率为2.14%。管理实施后的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研究结果还证实风险管理的实施还可以显著改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实施风险管理后,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6.26%,较实施前上升了16%。护理风险管理之所以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并且提升病人的满意度,可能与下述原因有关:①护理前的风险评估。护理前进行风险评估,可以较好地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和效果。②技能培训提升了护理技能,有助于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③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则提高了他们的护理能力,为降低事故风险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3小结

在目前的临床条件下,要全面避免护理风险并不现实。但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干预,减少护理风险则是可能的。从本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来看,要强化护理风险管理,需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①要将风险评估作为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相比于普通病人,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的病情严重,病人个体差异大,发生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更多。因此,需要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具体的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比如合并有高血压的病人,在护理中要做好血压的监测,防止血压的突然变化带来各种意外。

②技能培训必须要结合护理人员、病人及家属。

虽然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但是在护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部分护理工作需要病人及家属实施。尤其是随着护理理念在临床护理中不断得到推广,病人及家属的护理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护理质量。本院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除了提升护理人员的技能外,还通过健康教育等手段,让病人及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提升他们的自护理能力,以形成有效的配合。从实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