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8 10:16: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老人护工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 担任护理组长的条件
为了保证老年病人各项治疗、护理的落实,促进身心健康及提升老年病人的护理质量,护理组长必须是德才兼备,具有工作能力强,操作技术精湛,工作经验丰富,政治素质好,不计较个人得失,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同情心,热爱学习、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高年资主管护师或副主任护师。
2 护理组长的工作
2.1 协助、管理、填充
护理组长是护士长的助手,护士长分配的工作由护理组长具体落实,护士长不在期间,科内的工作由护理组长全面负责,做到管理层次化,工作程序化。凡工作繁忙时,护理组长就根据需要,协助完成相应的工作,即哪里忙,就冲向哪里。遇上科内有休假、外出学习者等差人时,护理组长义不容辞的顶上相应的班,使各个班的护理人员得到保证,以保证护理工作忙而不乱。
2.2 疑难问题的解决
由于老年病人的疾病复杂,多数是身患多种疾病,住院时间长,输液治疗的时间较久,再加血管脆性大,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故凡是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均由护理组长亲自进行;由于老年病人的特殊性和疾病特点(女病人的尿道口多有变异和男病人多有前列腺增生)致插尿管困难,故凡是插尿管困难者均由护理组长去完成;凡是老年病人不配合和吞咽障碍至插胃管困难者,就交由护理组长去做;遇上老年病人脾气怪异,对治疗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和护理者,护理组长就必须想法说服病人及家属,使病人配合,及时完成每天的治疗和护理。自从2005年我院实行上级护士二线查房以来,护理组长每月利用休息时间查房2次~4次,以解决疑难问题和对下级护士的指导。
2.3 健康教育的实施和督查
病人入院的当天,护理组长第一时间到病房与病人进行宣教和沟通,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的工作、作息制度,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和护理及注意事项,以后根据情况进行个别的宣教,并定期对管床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及效果评价。每月对病人发放1次问卷调查,以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和建议,以便进行改进。
2.4 基础护理的落实
住院病人做到“三短六洁”,病人入院时护理组长主要负责为病人刮胡须和修剪指、趾甲,住院期间每周一次;对卧床病人酌情洗头,使每一个病人均保持整洁、精神及美好的形象;对重危病人制定翻身计划,并具体实施;凡被褥、床单被大小便污染及浸湿,给予及时更换,使病人清洁、舒适和皮肤完整。
2.5 医疗文书质量控制
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来,来院就医的病人及家属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大大小小的医疗纠纷较以往有明显的增多;而纠纷的处理是根据我国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举证责任倒置”[2]。护理文书是有力的法律依据,按照护理文书的书写要求:记录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内容简明扼要实用,医学术语应用确切[3]。护理组长负责对年轻护士的医疗文书书写培训,并对每班书写的护理文书质量进行检查,对不合格者要求立即重写;检查各种护理、治疗单执行及签字情况及每个班的当班工作完成情况;并把好出科病历的质量关。
2.6 矛盾的化解
护理组长与病人及家属接触的机会多,相处的时间长,充分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病人有问题总爱找护理组长解决,有意见也自然要找护理组长诉说,护理组长除给予解释外,还进行双方的协调、沟通,把病人及家属对医生的要求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医生;把病人及家属对医生或护士的不满及误会全部消除,化解医患、护患矛盾,和睦医、护、患关系。
2.7 预见性护理
虽然疾病的治疗、护理很重要,但防患于未然更为重要。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和意外。为此,护理组长应做好老年病人的预见性护理,做到:各班严格交接,对不能自行翻身的,进行定时翻身和受压部位按摩,防止压疮的发生;对卧床病人及有便秘者教会病人及家属每日行腹部环形按摩2次,每次不少于10 min,以保持大便的通畅,并强调病人尽量在床上排便,千万不要用力大便,避免排便而发生心脏猝死;饮食少量多餐,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增加心脏负荷和使血压增高;病人行走或上厕所,除有防滑设施外,还必须给予搀扶,防跌伤;使用热水袋的水温不能超过50 ℃,避免烫伤;宣教于静脉输液的病人及家属,严格按医嘱调节滴速,千万不能在护士走后自行调快,否则将导致急性左心衰的发生,并经常巡视,及时制止;为老年病人制订出院后的服药表格,并嘱其每次服药后在相应的时间栏内打勾,防漏服、多服或错服药,以确保病人用药的准确、安全。
2.8 带教、培训和创新
护理组长负责来科实习的大中专护生的讲课和带教;负责制定科内新护士的培训计划和实施;负责组织科内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新型实用专利的设计和应用、申报及护理科研课题的拟定和实施。
3 老年病人护理质量的提升
护理组长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关系到老年病人疾病的恢复和生命质量,更体现了老年科病人的护理质量。
3.1 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保证了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时控制了病情的发展,促进了疾病的早日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3.2 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
预见性护理,避免了病人压疮、跌伤、烫伤、急性左心衰竭、心脏猝死的发生,保证了病人的用药和安全,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病人的医疗费用,提高了病人的生命质量。
3.3 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有效的沟通,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求;基础护理的落实,促进了老年病人的舒适和保持了美好的形象;健康知识的宣教和指导,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自护能力和水平,预防了疾病的发作,控制了疾病的发展,促进了疾病的恢复。
3.4 医疗安全的保证
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使病人的疾病得到了早日康复;各种记录的准确、及时、完整,做到了有证可查、有据可依,减少或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3.5 病人满意度的提高
给予老年病人生活的照顾,完全替代了子女的孝顺;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有效的沟通和防范,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和舒适,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了不是亲人甚是亲人的亲情和友谊,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挖不到人
在职护工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接受调查的102名护工中,女性82名,男性20名,分别占比80.4%和19.6%。年龄在50岁以上占82.4%。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78人,占比76.5%。来自苏北的占31.4%,外籍的大多来自安徽、湖南和湖北等地。
2.不会用人
不会用人的典型表现就是在职护工普遍缺乏专业技能、持证上岗率低。接受调研的102名护工中,15名护工表示有护理经验,占14.7%;25名护工之前在餐饮行业工作,占24.5%;48人来自农村,无固定工作,占47.1%。这些护工中,几乎没有人接受过专业培训,拿到过相关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率接近零。
3.留不住人
民营养老院的护理人员与入住老人的比例保持在 1:8,远低于 1:4.5 的国际标准。接受调研的102名护工中,49人的工作年限在1年以内,其中12人到岗工作不到1个月,其中只有42.4%的护工表示,在有其他工作机会的情况下仍会继续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二、原因探究
1.挖不到人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前一段日子小张离职了,我们这好多新护工都是他带的,一时找不到替代他的人。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陪他爱人回老家的时候,被亲朋好友问在做什么,说是照顾老人,丈人觉得脸上无光,然后就走了。”(访谈对象:张某,养老院院长)。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并没有跟上日息万变的时展步伐,传统观念对护养老护理行业的影响甚大,严重阻碍了民营养老院的进一步发展。
(2)高负荷,低工资。调查数据显示,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的护工占80%,其中全天工作的占45%。接受调研的护工的平均月工资在2500元左右,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163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14.5元/时。民营养老院护工的工资虽高于南京市的最低标准,但从工作内容、劳动强度上和工资的匹配程度上看,远远不能满足护理人才对工作的期待。
(3)缺乏晋升机会。“我们这里很少有年轻人,专业出生的就更少了。有过来实习的,干了几个月就走了。之前有个专科毕业的小姑娘,做了半年也走了。她说觉得没意思,没什么发展机会,不想永远只是个小护工。”(访谈对象:张某,养老院院长)职业发展机会已成为当代年轻人在择业时会考虑的重要因素,多数民营养老院从未为在职护工提供发展机会,护工永远是护工,这无疑成为了养老院引进专业人才的又一大绊脚石。
2.不会用人
养老院提供的培训主要是同行间的经验传授和交流,由资历较老的护理人员向刚入门的从业者传授经验,“以师带徒”,跟着有经验的护工工作几天,知道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就开始正式工作。单一的培训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护工的专业技能,导致了护工队伍专业素质低下、持证上岗率低等问题。
3.留不住人
(1)福利待遇差,激励机制不健全。在养老院工作的护工几乎没有福利待遇可言,大多数护工永远只是护工,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拿着不变的工资,激励制度也是不痛不痒,没有起到关键的激励作用,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养老院缺乏归属感,对民营养老院的长久发展十分不利。
(2)劳动关系紧张,人才保障机制不健全。在接受调研的102名护工中,只有35名护工与养老院签定了合同,其中18人表示签订的合同并非劳动合同,是护工协议。护工协议主要内容是任职期间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违反了条例的相应处罚,并无涉及护工权益的条款。85.5%的护工表示所在养老院并没有为他们买过任何保险,14.5%的护工表示有买过保险,且多数为工伤保险。工作没有保障是民营养老院留不住专业护理人员的又一大原因。
三、对策与建议
1.护工队伍招聘机制建设
(1)熟人推荐。除了护工的老乡推荐,养老院与养老院之间应适当加强联系,熟人推荐可延伸至不同养老院之间的管理者推荐、院长推荐,在保证从事养老行业护理人员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加强不同养老院之间的护工流动。
(2)校园招聘。校园招聘也是选择专业护理人员的重要渠道,民营养老院在加强与其他养老院或者同行业联系的同时,应更加密切相关职业院校、本科院校的联系,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在毕业季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在高等院校寻觅专业护理人才,从根本解决护工年龄偏大、专业素质匮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护工队伍培养机制建设
(1)在职护工的培训。养老院可邀请养老护理专家举办讲座,采取案例解析或者情景模拟等方式定期对护工进行培训。每次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列入薪酬管理或职位晋升的依据,提高护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2)潜在护工的培养。潜在护工主要指将来可能从事养老行业的人才,培养潜在护工,从源头提升护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突破养老行业发展瓶颈。民营养老院应抓住时机,加强与相关学校的联系,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升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为养老院自身的发展招纳专业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3.护工队伍激励机制建设
(1)生理和安全需要。在提供了基本生活条件的情况下,民营养老院应更多地考虑如何营造舒适的环境以提升护工工作幸福感。养老院每天安排好清洁消毒工作,保证环境的干净整洁。并与附近的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配备固定的医疗队伍为护工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测,消除护工内心对疾病的恐惧。
(2)社交和尊重需要。养老院除了为护工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家人朋友相处外,需花更多的精力在营造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上,如上司经常和护工交流、养老院定期举办户外活动等。尊重需要可分为自尊需要和他尊需要。对于护工来说,自尊需要的实现更多依赖于他尊的满足。养老院可适当借助媒体的力量,对养老院以及护工的形象进行宣传。
(3)自我实现的需要。贯彻落实护工等级制度、建立完善护工职业发展体系是满足护工自我实现需要的有效途径。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管理者,为护工提升晋升机会,激发护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个人的职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1-0121-01
针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可给于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药物,纠正低氧血症,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明显增高或有严重意识障碍,出现肺性脑病时应使用机械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治疗酸碱失衡、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多种多样,在解决呼吸衰竭本身造成危害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病因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十分必要,也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根本所在。对于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肺泡通气量,并运用机械通气,及时纠正患者严重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为抢救提供了有力的生命支持。现将使用人工气道的护理报告如下。
1 建立机械通道
针对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首先要建立机械通道,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处于危重状态,设专人护理,24h心电监护,严密检测生命体征,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并随时检查气管插管的情况和呼吸机的使用,及时记录各种参数。另外,随着老年患者病情的持续进展,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丧失,需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口腔黏膜的完整性,加强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预防压疮和口腔炎的发生。由于气管插管,患者的会厌功能减弱或丧失,咳嗽反射减弱,加之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往往不能自主排痰,易致气道内分泌物潴留,造成气道阻塞,故应及时吸除痰液。临床常用的为开放式吸痰法,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将枕头移至肩颈部,头部尽可能后仰,口、咽、气管基本处于一条轴线,会厌打开,暴露气道声门,可提高插管成功率。给予高浓度吸氧后,暂停机械通气,使气管插管与Y行管脱离,执笔式插吸痰管15-18cm,不超过20cm,插入时感到阻力后上提1cm,打开负压控制在80-100mmHg,自下而上边吸引边旋转回撤,尾端呈螺旋式摆动使吸痰管前端充分与粘附在气管黏膜上的痰液接触,以提高吸痰效果,时间不超过15s,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密闭式吸痰法不中断机械通气,打开一次性螺纹管延长连接管的三通装置,置入密闭式吸痰管,进行深部吸痰,可以减轻低氧血症的症状,更有效地维持血氧饱和度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保持呼吸末正压通气,避免肺容积急剧下降,减少肺萎陷的发生,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对于老年呼衰伴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 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上呼吸道正常的过滤、加温、加湿和防御功能,使水分丢失过多,因此,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温和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当患者分泌物粘稠时,可用稀释作用较强的无菌蒸馏水;为维持呼吸道湿润和促进痰液排出,宜选用0.45%的盐水。为保证有创通气时能够湿化气体,呼吸机配备有低阻力加温呼吸湿化器,根据ISO 9360有关机械通气湿化的国际标准指出[1]:湿化气中温度应该在31℃-35℃,水蒸气的含量不应低于30mg/L。湿化罐内只允许加入无菌蒸馏水,防止含有溶质的溶液蒸发形成沉淀。老年患者湿化液量在200-300ml为宜。持续机械通气时,在呼吸机管道和面罩之间外接空气压缩泵雾化导管装置,小而均匀的雾滴在压力作用下进入气管、肺组织,扩大了药物在呼吸道内的分布范围,增加了药物分布的均衡性,加强了患者呼吸道的深部湿化。常用雾化液可选用生理盐水加入复方异丙托溴铵或盐酸氨溴索,以解痉平喘,稀释痰液。预防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可用注射器吸取湿化液2-3ml,脱下针头后直接注入气管插管进行多次间断湿化;也可使用微量泵将0.45%的低渗盐水250ml,以10-15ml/h匀速持续滴入,增加湿化效果。气囊是密闭气道,对防止机械通气时气道漏气、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入气道,防止气体由上呼吸道反流、保证有效通气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气囊的压力是决定是否压迫气道黏膜导致损伤的关键因素。理想的气道压力为有效的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一般保持在18.4-21.8mmHg之间。由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是一次性硅胶气管导管,气囊是高容量低压气囊,压力可保持在足够低的水平,对气管内壁压迫不大,对气管黏膜不会造成损伤。故目前认为气囊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常规放气,以避免气囊放气造成通气量的减少。但非常规性的气囊放气或压力的调整仍然十分必要。
3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神志清醒插管带呼吸肌的老年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病程长,加之难以耐受插管的刺激,常感到悲观恐惧、焦虑抑郁。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留置气管插管和使用呼吸机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教会患者进行非语言交流,通过采取打手势或书写的方式进行沟通。注意随时从患者的手势、表情、体态、眼神中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烦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1.1 对象
2009年1至12月于我全科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共143例,其中男83例,女60例,年龄38~87岁,平均年龄为64岁,股骨颈骨折24例,各种原因导致股骨头坏死66例,骨性关节炎53例。
1.2 手术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髋关节置换常规手术和入路。手术时间45分钟~113分钟,平均65分钟。出血量200ml~600ml,平均出血350ml。术后常规放置引流[4]。
1.3 髋关节功能评分
参照Harris评分。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2.6分。
2 结果
143例患者中,出现3例伤口感染,1例术后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患者恢复好,3例患者出现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好转,其余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未发生伤口或深部感染、脱位等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佳,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92.5±1.2分。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愈后的担心,会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2]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耐心向其讲解有关全髋置换手术的知识、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有关成功的个案,来增强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 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检查,如有异常指标,给予对症处理,加强营养,术前戒烟,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以防预防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术前一日进行配血、皮试、做好肠道准备、指导手术注意事项。术晨进行皮肤准备。
3.2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2.1
按照全麻术后常规护理,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患肢向外打开30度,足尖向上,两腿之间垫软枕或梯形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患肢内收、内旋而导致假体脱位。
3.2.2 预防感染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身体内留置假体异物,易发生伤口感染,致残率和致死率高。[3]因此要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术后留置导尿者,保持导尿管通畅,每日进行会阴护理2次,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防止尿液逆流而引起尿路感染,指导患者每日饮水至少2000ml,防止结晶生成。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预防肺不张及肺部感染。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合理应用抗生素,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能量、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2.3 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
观察患肢的肿胀及血运,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抗凝药物来改善微循环,进行患肢肌肉力量锻炼,及各关节功能锻炼,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血栓。
3.2.4 预防褥疮
术后患者因为切口疼痛而卧床不动,首先要向患者说明褥疮的危害性,单髋置换者鼓励患者行健侧下肢屈膝抬臀,双髋置换者给予卧气垫床,并指导协助抬臀。保持床单位及病衣裤平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解除局部皮肤受压,尾骶骨垫气圈,按摩局部受压皮肤,询问患者皮肤感觉情况,密切监测。
3.2.5 功能锻炼
术后第一天可做四头肌训练,术后第二天可摇高床头,使用下肢关节康复器(CPM)做患肢的被动屈伸运动,术后第三天病人可在护士指导下借助行器下地活动,活动范围可由床边室内室外,行走时先迈助行器,再迈健肢,后迈患肢,患肢不负重,每天行走3~4次,每次5~10min,以后逐渐延长至20~30cm,患肢可逐渐负重。
4 结论
人工全髋置换术是一项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其创伤较大,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及愈后。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做好术前术后的康复指导,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才能使手术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 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75-2277.
[2] 叶奕乾.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200-223.
人工股骨头置换;护理;老年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因其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1]。许昌市中心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42例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经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本组42例,男6例,女8例,年龄64~83岁,平均71.4岁。左股骨头下骨折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右股骨头下骨折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第1天开始系统康复训练至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8 d,出院后定期来院随访。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意外发生,因患者缺乏对本病的了解,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尽量多疏导患者,和患者谈心,鼓励安慰患者,避免患者感到孤独。护理操作时,动作快、准、轻,并使患者全面了解手术情况,以免引起患者的恐惧。应酌情向患者介绍同种病例的治愈情况,使患者对预后充满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
2.1.2 术前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屈伸踝关节和足趾关节,指导患者在床上利用健侧上下肢、头及背部抬起臀部,既可以按摩背部、臀部,预防褥疮,又方便放入气圈、便盆,训练床上大小便。指导大腿及臀部肌肉收缩训练,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指导患者学会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及咳嗽,以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出。
2.1.3 术前准备高龄患者入院后应全面详细地询问病情,了解患者的既往史,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术前血常规、心电图、血型、胸部X线、肝功能等各种常规检查及重要脏器的功能检查。术前患者禁食12 h,禁饮6 h,向患者解释备皮、过敏试验、配血、术前用药目的和意义,确保手术如期顺利。
3.2 术后护理
3.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变化,防止因手术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的发生。保持患肢功能位,膝下垫枕适度,观察患肢血运(肿胀、肤色、温度)和感觉,并做好记录。
3.2.2 基础护理 ①皮肤护理:患者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且术后伤口疼痛,更换不便,易引起骶尾部压疮。应做到勤翻身、勤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② 预防肺部感染: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活动少,痰液不易咳出,易发生肺部感染,术后嘱患者做深呼吸,定时为患者叩背,以促进痰液咳出。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③排尿困难护理:术后切口疼痛,卧床不习惯容易造成尿潴留,先采用流水声诱导,必要时留置导尿管,保持引流通畅,每日定时消毒尿道口2次,恢复自主排尿后拔除尿管;④便秘护理:做好床上排便训练,并给予饮食指导,嘱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粗纤维的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必要时可行灌肠。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149-01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THA)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最佳手术方法。但由于老年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较低,而THA手术创伤大,失血较多,关节恢复慢,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骨水泥不良等问题[1],因此,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工作是保证THA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2007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共行THA手术120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62-85岁,平均73岁;其中股骨颈骨折9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0例,髋关节肿瘤8例;合并心血管疾病64例,呼吸系统疾病36例,糖尿病34例,其他疾病32例,同时合并2种以上疾病者54例。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行单侧THA手术。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THA手术属于骨科大型手术,且患者年龄偏高,常合并多器官功能减退,同时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2]。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用耐心和蔼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安慰和解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THA的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术后效果等,以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增强治疗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②术前康复指导:为防止术后假体脱位,应采取正确的:患髋屈曲不得超过45°,不能侧卧,患肢外展30°保持中立,两腿中间垫厚枕;训练床上排便,防止术后因改变导致尿潴留及便秘;指导下肢肌肉锻炼及关节活动,患者髋关节屈曲不得超过45°,避免患髋内收外旋;指导正确使用拐杖[3]。③术前准备:评估患者全身情况,配合做好各种辅助检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原发病的治疗。
1.2.2 术中配合 ①建立静脉通道:常规使用18G或20G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在未受压的上肢,必要时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输液。②摆放手术:患者健侧侧卧,肩部嵌入硅胶垫槽内,以防受压,患侧上肢置手架软垫上。骨盆固定器固定骨盆,骨盆固定器的小方形垫放置于耻骨联合,大方形垫放置于骶尾部。方形垫大小合适,不影响术野及术者操作。固定骨盆固定器后,检查固定器的松紧度,观察下肢血运,以免影响下肢静脉回流。③检查假体:仔细检查其有效期、包装袋的完整性、有无漏气及破损。拆包装前与台上主刀医生、洗手护士核对规格、型号,以免弄错人工关节假体。④术中监测:老年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对敏感性高,再加上心理紧张,术中容易并发心脑血管意外[4]。因此,术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液体出入量等,特别注意修整髋臼、断股骨头、扩髓腔时出血量较多,应及时补充血容量,使用骨水泥时,血压下降较常见,必须充分给氧,保证心肌供氧、需氧平衡。
1.2.3 术后护理 ①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及瞳孔变化,给予鼻塞吸氧。详细了解术中失血及补液情况外,严密观察尿量,保证尿量≥60mL/h[5]。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作相应处理。②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必要时挤压引流管每小时1次;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并详细记录。引流液过多应及时更换负压引流器,以保证引流效果。③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每2-3h按摩骶尾部及足跟一次,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床单的平整、干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形成;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必要时雾化吸入;早期进行踝、膝关节的主、被动屈伸动作以及早期下地活动,静脉输液不宜在下肢,可以预防性使用抗凝药[6]。④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可坐卧交替,协助患者拉吊环抬臀运动,术后第2-3天可协助患者进行患肢髋膝被动屈伸练习。鼓励患者活动双上肢,保持上肢肌力,每次锻炼10-20min,每2小时1次。术后一周在护士的协助下,双手支撑取坐位并移至床边,双小腿下垂,主动屈伸膝关节。
1.3 疗效评定标准 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具体包括疼痛、关节活动度、功能、畸形等4项内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O分以下为差。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1M、6M、12M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7±0.5)h,出血量(154±19.6)mL,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M,Harris评分:优99例,良13例,中8例,优良率为93.33%,截至末次随访时无1例出现翻修或影像学松动,术后1M、6M、12M的Harris评分情况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x±S)
注:与术前比较,*P
3 讨论 THA技术近年来日臻成熟,目前已成为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股骨头严重变形、髋关节强直、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退行性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严重骨关节疾病最终最有效方法,它通过重建一个功能接近正常的关节,解除了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但是THA对手术技术和手术配合要求高,要想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离不开术者的精湛技术和手术护士的精心配合。而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且伴发病多,使手术风险和难度明显增大,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严密的术后护理,是确保手术安全,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乐会明.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J].临床护理杂志,2009,8(4):57-58.
[2] 陈小琼.高龄患者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186-187.
[3] 邱树梅.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9,7(6):76-7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 人口趋向老年化, 据WHO统计发现, 老年性白内障已成为世界各地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 为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选择一种适合老年人的手术方式, 即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组织损伤小, 切口不用缝合, 手术时间短, 视力恢复快, 角膜散光小等优点。娴熟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但配合高质量的护理对老年患者术后预防感染及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江苏省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对老年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手术, 现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2 例经临床确诊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3 例, 女 39例, 年龄 62~91 岁, 全身一般状况较好者30 例, 高度近视者 4例, 高血压者 22例, 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2 例, 慢性支气管炎 4例。
1. 2 方法 全部病例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表面麻醉下应用超声能量将浑浊晶状体核和皮质乳化后吸收, 保留晶状体后囊的手术方法, 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1]。整个手术操作6~15 min, 少数超过15 min。在术前、术中、术后采用系统的护理措施, 进行全程护理干预。
2 具体护理措施
2. 1 术前护理
2. 1. 1 心理护理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多存在焦虑与抑郁双向心理应激反应, 责任护士应利用倾听和谈话、音乐干预维持开发性沟通、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期望值。请已做过手术的成功患者现身说法, 使其了解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图解方法向老龄患者介绍眼球解剖及手术方式, 介绍医生情况, 让患者对医生充满信任。
2. 1. 2 完善术前检查 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 为此护士术前全面了解病史, 做好三大常规, 血糖、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凝血四项等术前常规检查。特别是角膜曲率、眼轴超声检查, 以使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更为精确。血压需控制在150/90 mnHg以下, 血糖7.0 mmol/L。了解术前有无咳嗽, 药物过敏史, 精神异常。若有异常, 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 1. 3 饮食护理 老年人群年老体弱, 抵抗力差, 不利于伤口愈合, 因此需加强营养支持, 以增强体质, 促进术后伤口愈合, 要平衡膳食, 宜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 富含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不喝浓茶、禁烟酒,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给予相应饮食指导。
2. 1. 4 用药护理 术前3~5 d局部抗生素滴眼液, 对于精神紧张者, 术前1 d晚睡前口服地西洋5~10 mg, 以消除紧张并安睡。按医嘱充分扩瞳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术前一日生理盐水冲洗泪道, 剪睫毛。术前半小时冲洗结膜囊。
2. 1. 5 安全护理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视功能下降、术后眼部包封都是安全隐患, 年龄大、肢体协调功能差、定位差易身体失平衡。护士必须强调安全意识、防跌倒、坠床, 突发全身性疾病, 同时向患者家属甚至同病室病友进行安全教育, 最好做到全员皆知, 掌握安全防范措施, 护士要多巡视病房, 了解患者需要。
2. 2 术中护理
2. 2. 1 协助老年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 松开领口, 给患眼滴麻药, 配制眼内灌注液林格氏液, 做好心理护理, 缓解其紧张情绪, 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2. 2. 2 手术配合 护士认真备齐器械连接超乳手柄、管道, 调好参数。多次反复训练在仰卧情况下进行眼位固定, 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术中出现想咳嗽、打喷嚏时, 用舌尖顶上腭、深呼吸、呵气或提前告知医生。术中, 接心电监测仪, 连续监测血压, 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将显微镜调至最佳视野, 及时调整灌注瓶的高度, 以保持前房的稳定。
2. 3 术后护理
2. 3. 1 休息与活动 术后卧床休息2 h, 勿须制动, 但要尽量避免突然坐起、低头、弯腰、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以防前房出血或晶体移位, 放松头部或减少瞬目动作, 不可揉眼、挤眼。
2. 3. 2 术眼的保护 术后用眼垫包盖1 d。嘱患者勿用手揉眼。以防不慎, 可加眼罩, 以避免眼部受到外力碰撞而出血, 伤口裂口等并发症。术后第一天由医生将眼垫取除, 应避免强光直射眼部, 以免损伤视网膜[2], 不要过度用眼看报、看电视、特别术后2周内。嘱患者静脉用药结束后应少量分次喝水, 不能一次性大量饮水, 以防药物失去脱水作用起不到降眼压的作用。
2. 3. 3 生活护理 进食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多食蔬菜水果、保护大便通畅。对年老体弱者应重点给予生活上的照顾、术后1周内禁洗脸、洗头、忌食粗硬、刺激性食物、海鲜等。因为这些食物可提高机体应激性、加重眼内反应。
2. 3. 4 预防术后感染 保持术眼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术后3 d遵医嘱滴抗生素, 注意手部清洁、防交叉感染、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对长期用激素类眼药者, 应注意眼压情况, 避免产生激素性青光眼。患者为老年人,术后用药多且复杂,易混淆.为避免患者吃错药、点错药。护士应定时嘱咐患者服药, 按时点药水, 指导正确点药方式及注意事项, 并反复交代说明, 对家属也讲明药物用法。
2. 3. 5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用药的方法注意事项、切记遵医嘱、术后1个月内避免负重和剧烈运动。防止用力过猛。眼压过高易引起手术切口裂开或晶体脱位。定期来门诊复查随诊3个月。如眼睛刺痛发红。分泌物增多, 视力突然减退等速回医院检查。
3 讨论
老年性白内障又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多见于年龄≥60岁老年人群。随年龄增加其发病率升高。80岁以上的老人白内障的患病率100%。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发达国家一样。日趋加快。这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老年性眼科疾病。目前本院采用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其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并发症少、散光小, 术后视力恢复快的优点。适合老年人群。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多年老体弱, 听力、记忆力减退, 合并一种或多种全身性疾病。本院采取集中传授与个体化指导有机结合的方式。促进护患沟通,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护理配合。62例老年性白内障脱盲率100%, 无1例并发症。因此, 优质的护理配合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可靠保障。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迅速发展,股骨颈骨折已经逐渐成为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就是重建髋关节功能最常见的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提高和医疗器械的不断完善,人工髋关节置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能够缩短老年人的卧床时间,减少其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本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125例,手术118例,其中男50例,女68例,年龄66~90岁,平均年龄77.5岁。本组病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出院随访时限为3个月~1 年。效果满意,假置及髋关节功能良好。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术前1 d到病区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对手术的认识,本组绝大多数患者对康复信心不足,加上不适应入院后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对治疗费用等其他方面的顾虑而忧心忡忡。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给予对症护理,讲解手术方法及原理,介绍以往手术患者的情况,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树立康复信心,稳定情绪,配合手术和治疗。
2.2 病情观察 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肿胀程度,皮肤充盈度及静脉回流情况,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引流量的变化,发现异常时立即告知医师及时处理。
2.3 护理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用软枕抬高15°~20°,同时保持患肢外展15°~30°或中立位,搬运时尽量保持此位置,这是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肢可穿“丁”字鞋,防止患者患肢外旋及内收。翻身时应使髋部和膝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患侧向健侧翻身,双腿间垫软枕,预防髋关节意外脱位。
3 预防术后并发症
3.1 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尽早做有效咳嗽,帮助拍背,按时变更,促使痰液排出;控制、减少探视人员,定时开窗通风,减少交叉感染。
3.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髋部手术患者因术中牵拉刺激深静脉、老年人血黏度高、术后伤口疼痛不愿活动等原因,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明显增高。护理措施主要有早期肌肉舒缩锻炼、下肢被动活动、按摩局部受压部位等,对高危患者及时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预防用药。
3.3 泌尿系感染和便秘的预防和护理 老年人因麻醉影响、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因素,容易发生尿潴留。术后保留尿管的时间,以2~3 d为宜,需留置较长时间的,应用庆大霉素液冲洗膀胱2次/d,每2 h开管1次。鼓励患者多喝水,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饮食,预防便秘。
3.4 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老年患者皮肤组织退变、术后伤口疼痛、调整困难等,使骶尾部组织长期受压,易发生褥疮。护理措施是:麻醉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按时翻身,骨隆突部用气垫保护,局部红外线宽谱理疗,保持床单干燥、整洁[1]。
4 功能锻炼
有规律的进行康复锻炼对于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度,保持髋关节的力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应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护理人员和家属的鼓励对患者的锻炼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1 手术当天要避免过多活动
4.2 术后第2天可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4.2.1 屈伸踝关节 慢慢将脚向上勾起,然后向下蹬数次,以不感疲劳为限。
4.2.2 进行股四头肌收缩 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 s后放松,如此循环,以不感疲劳为限。
5 出院指导
【关键词】 人工关节; 髋关节置换; 手术护理
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麻醉技术及护理技术的提高,配套人工髋关节置换器械的日益完善,假体、骨水泥质量的改善,明显提高老年人术后恢复生活的质量。但人工髋关节置换对于老年人是一创伤较大的手术,常有较高及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点虽然较多,但手术的创伤较大,步骤也较复杂,因此术中护理得当、配合默契是顺利手术完成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两年来对97例患者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9月-2009年10月,本院骨科进行老年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97例,其中男51例,女46例;年龄65~86岁,平均72岁,>72岁有53例。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焦虑、恐惧的心理在老年人患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对住院费用、手术效果考虑得比较多,常常表现得比较焦虑、恐惧。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术前1天到病房进行访视,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前准备的目的、手术的意义、方法、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认真、耐心倾听患者的意见、建议及要求,配合主管医生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恐惧不良的心理因素,让其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及护理,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1]。
2.1.2 术前身体评估 全面了解老年患者身体状况,有无原发疾病,如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肺功能情况等,应待症状控制后再行手术。检查患者术区皮肤及腰背部、臀部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溃、瘢痕等。必要时与护理二线、麻醉医生、手术医生联系并做相应处理[2]。
2.2 术中护理
2.2.1 静脉通道的建立 术前选择上肢静脉,选用18号留置针给病人建立静脉通道,以两个通道为宜,最好避免选用同一根血管,确保术中输血、输液的畅通。术中密切观察通畅情况及上肢皮肤情况、控制输液速度、预防留置针被折弯或滑脱,影响血容量的补充。
2.2.2 的摆放 手术一般选用侧卧位,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静脉复合麻醉。手术医生、巡回护士、麻醉医生共同确认患肢。取髋关节外侧切口,患侧置上方, 便能充分暴露手术野。术前摆放时要反复检查,两上肢置于有软垫的托手架上。腋下横垫软枕大小要合适,防臂丛神经过度受压而受损。头部要垫平,头部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呼吸道受阻。前后固定要稳固,防止术中牵拉身体前俯后仰,影响手术定位,两腿之间用软枕垫平,骨隆突处要垫软垫,预防褥疮的发生,从而保持呼吸、循环系统畅通[3]。
2.2.3 无菌技术 本手术一般选择百级层流手术间,手术过程比较复杂,所用的器械种类繁多,术者操作的平面高,极易污染台面。因此,手术护士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有污染(手术衣、器械、无菌单等)立即更换。巡回护士应控制参观人数,监督参观人员、手术护士、手术医生等。
2.2.4 预防意外发生 手术过程中在安装人工全髋关节时,术者要对患肢进行反复多次的牵拉、旋转活动的操作,因此患者的身体也被迫活动。置于健肢上的电极板很容易移位,甚至脱落引起电灼伤。一次性粘贴电极板具有质地柔软、粘性好,抗折裂性强,可防止电极板接触不良、滑落而造成的电灼伤。另外,患者的身体与手术床的金属部件接触也可引起电灼伤,巡回护士要经常巡视病人,注意病人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5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中应根据对病人持续动态心电图、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出入量的监测情况,确定补充液体的种类、速度及量以及需要补充的血量。补液过多或过快都会产生并发症,如急性肺水肿、左心衰、低血容量休克。因此,合理输液、输血很重要。血液制品选用为库存全血,需输血时要提前备好,在室温下放置15~20min后再输入,若短时间内需大量输血,先将冷存血置于温水(36℃~37℃)中升温,使血温接近人体的体温。可避免因输入大量的冷血而导致血液温度突然下降,使小动脉、特别是微动脉或毛细血管发生反应性强烈收缩,导致循环障碍。输血时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须两人核对无误方可输入。两袋血输入之间要输入少量生理盐水,血液内不得随意加入其他药品,如钙剂、酸性或碱性药物,以防血液变质。使用库血须按每1000ml血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g,以补充钙离子对抗枸橼酸钠的毒性,输血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迅速配合抢救[4]。
2.2.6 手术配合 要密切观察手术进展,手术程序心中明确,各项器械配合到位。在骨水泥使用过程中,搅拌时需动作迅速、稳重,先把骨水泥倒入容器中,再迅速倒入溶剂,迅速搅拌均匀至无气泡,灌注入髓腔。若操作过慢,溶剂挥发损耗,骨水泥在注髓腔前变硬,会影响水泥的质量,导致假体的松动。放骨水泥前应适当加快补液速度,同时注意观察骨水泥毒性反应。如:心血管抑制反应(低血压休克)、胃肠道反应,甚至可能猝死等,所以巡回护士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
2.3 术后护理 术后搬动病人时尽量保持患肢于中立位,稍外展,绝对避免屈髋及内旋,穿丁字鞋或两腿间放一软枕,防止人工髋关节脱位,并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5,6]。
3 小结
配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首先要做好术前访视。对老年人患者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做到准备充分、考虑全面,才能配合准确;术中严密巡视病人,才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意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结合空气层流洁净手术室的使用,杜绝术中感染的机会。我们采取了以上护理措施避免了臂丛神经的损伤、皮肤电灼伤、血容量补充不足等术中并发症,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总之,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医护密切熟练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甄丽珠.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展.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1):975-976.
2 唐凤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护理研究,2004,18(15):1327-1329.
3 朱晓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3(10):102-103.
心理护理方法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然而高龄人群面对的问题是机体逐渐衰老,生理方面、健康状态下降,心理或多或少也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促进康复,减轻社会负担,降低医疗费用开资有很大的收获,现说几点体会。
1工作人员注意自我形象,自我全方位素质培养。加强非语言交流,端庄的仪表,稳重举止,优雅气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可消除老年患者疑虑、担忧心理。护士适当适度用手抚摸病人的手肩,或给予搀扶,整理一下衣服、头发、盖好被子,可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无助感。在实施各种护理操作时,精湛的技术,熟练流畅的操作过程往往会赢得老年患者的信赖与配合。护士沉着、冷静、敏捷、娴熟、自信、干练的无痛性操作技术,可给患者留下安全,信任感,同时也能让患者不良清绪渐渐平静下来,让患者在一个轻松环境中身心愉悦接受治疗护理。
2工作中充分发挥人类语言魅力,把握随时沟通时机。加强语言交流,面带微笑,眼神平静注视病人,态度和蔼,用建议与商量的舒缓语气,回答患者疑问。抓住每次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注意观察情绪变化,可以利用床头交接班,晨晚向护理院宣教,做各项护理操作时与患者进行融洽的沟通,达到心与心交换效果。对一些农村患者文化低,外观不美,举止不雅的患者,不能鄙视、嘲笑,我们要用知识文化慢慢教育改造感化他们,更不能采取同样粗鲁的方式回击,更不能看人下菜,搞个人歧视。一视同仁,让他们不会产生失落、自卑感,过头话少说,不做过头事,谨记“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
3调整病人情绪,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性格。老年人患病后,常会产生焦虑、悲观、孤独情绪,心理上产生忧虑常常表现缄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无动于衷,有的或者是急躁易怒,乱发脾气。针对这些问题,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适度让他们发泄一下,生活上多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聊聊家常,建立一种熟人如亲人般感情,热情关怀,减少其一切不良刺激,帮助他们适应病人角色,积极面对各种生活问题增强他们自我保健,自我照顾的能力。特别对一些丧偶无人陪伴老年病人多开导,并联系家人好朋友或以前同事多来看望、陪伴聊聊心事,让关爱温暖亲情融人病人每一个细胞,逐渐减轻负性情绪,树立一种正性情感。
4帮助病人建立和谐家庭与人际关系,重视社会支持环境。人患病后都希望受到关注帮助。护士在工作中要经常与病人,促膝交谈,帮助他们正视现实状况,鼓励他们振作精神,肯定他们过去,但不否定他们未来,耐心引导,多给病人自我空间,让他说出自己感受,对家人要求与想法,护士起一个信使传递者联系家人或单位,动员周围人来共同关心鼓励病人,让他们经常带来一些病人喜爱食品,好吃东西来探望,探望者切莫在患者面前谈病不愉快事,以免引起患者情绪波动。
5随时开展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克服不良认知。有针对性介绍老年病人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讲解疾病与保健基本知识,帮助他们重新规划生活,克服不良认知,帮助他们如何去延缓衰老,促进长寿提高生命质量,生存质量,而且也要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接受衰老,增强自我保健与自我照顾能力,从生活中寻找活着的意义和乐趣。接触中护士主动热情随时随地给予服务,健康教育。
6建立正确的生死观念,消除对死亡恐惧。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规律,无人可违反。其实死是生命的最后一站,是有机体自然变化,回归自然的必然结果。人生自古谁无死,懂得这个道理,消除不必要恐惧,坦然处之,人老心不老,不怕人老,就怕心老,人死精神在态度面对疾病,面对人生。因疾病,人身机能发展处于临终阶段,不能紧紧看作是医疗失败、无能,而是看作生命发展必然结果。生命的放弃与结束,是对亲人,本人痛苦的解脱,也是对生命的尊重。维护了做人尊严,生命也会因人的态度绽放出不同光彩。工作中不断的把这种观念渗人到患者人生观里,理解一切,相信自然。
7体会:护士在临床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相关病知识与技能,帮助老年病人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心理行为,热情为他们服务,促进他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同时也可减少医患之间矛盾。此外,护士要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心,精心护理,精湛的技术是基础。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社会学,语言学,人文学,心理学等知识,强化心理护理意识,换位思考,把握好沟通技巧,密切医护患关系,除了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促进病情早日康复,促进和谐医疗、医患环境良好发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204
Abstract Objective:Discussion on the elderly of the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arthroplasty clinical effects of treatment and care.Methods:We have implanted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to 58 cases of the elderly patients,under 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 for surgical。We hav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bout elimination their concerns preoperative,close observation the postoperative changes as well as attention to in functional training of clinical nursing situations.Results:58 cases of patients are all through the surgery successfully,and also are all cured with non-care complications.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are 20 days。When they discharged,they can help some of weight away from the bed.The time to get out of bed is 7d,X-ray film shows the location of the replacement is good.After more than 6 months follow-up,we did not find prosthesis loosening,subsidence,wire loosening or even fracture situation.The resluts is that 38 cases of excellent,good in 15 cases,5 cases of bad。Conclusion:To do a good job in the femoral head arthroplasty of the elderlypatients care,can ensure the smooth and successful of the surgery,can help shorten the postoperative bed rest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us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wordselderly;the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arthroplasty;care
资料与方法
2006年4月~2008年3月收治住院并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45~90岁,平均5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6例;伴有高血压患者24例,糖尿病6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患者骨折后,多数出现髋部肿痛、功能障碍、下肢呈外旋畸形和内旋畸形。摄片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股骨颈骨折移位。
方法:58例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侧卧位,患侧向上。术前要对患者做常规检查、药敏试验以及备血等,严格清洁皮肤和备皮。告诉患者术前12小时和6小时要禁食禁水。术前30分钟给予患者肌注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给予充分的镇静剂;术中常规吸氧,注意监测患者血压、心电图、心率、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对有合并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糖的变化。
疗效判定标准:①优: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负重时无疼痛,髋关节各方向活动基本正常,屈髋>90°,行走较为有力。②良:能胜任轻工作,生活能自理,休息时无疼痛,行走时疼痛且跛行,90°<屈髋>70°。③差:须扶拐行走,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疼痛、跛行,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
结 果
本组术中出血量300~500ml,总补液量2000ml。手术出院后,患者负重时无疼痛,髋关节各方向活动正常,行走有力。经髋关节置换术效果评定,优38例,良15例,差5例。术中6例出现胸闷,气短,血压下降,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经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和麻黄素或多巴胺后,症状逐渐缓解,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平均住院20天,术后下床时间为7天, X线片显示置换位置良好。经过术后6个月以上随访,没有发现假体松动、下沉、钢丝松动和断裂情况。
护 理
心理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一般生活都不能自理,因缺乏对本病的了解,很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和悲观等心理,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注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设法使其消除紧张情绪,使病人能较快地适应住院环境。并用热情、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和家属讲解病情的有关知识,耐心介绍手术方法、成功率及必要性。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情况、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压力,让患者产生一种安全和信任感,从而积极配合手术的治疗,并对预后充满信心。
术前护理:术前1天,要对患者做常规检查、备血、做药敏试验等,严格清洁皮肤和备皮。告诉患者术前12小时和6小时要禁食、禁水。护士要指导病人做好术前屈伸踝关节和足趾关节的活动,注意臀部肌肉训练,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让患者学会床上扩胸运动和深呼吸,以便增加患者的肺活量。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较弱,各脏器机能衰退,再加上多数伴有基础病,所以术前必须要进行系统检查,以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注意监测血压的变化;对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慢支患者应积极预防肺部感染等。
术后护理: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时刻注意观察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心电图以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监测1次/30分钟。在患者的体征平稳后,改为1次/小时。要持续观察24小时,常规给予氧气,控制好输液的速度,防止过快或过慢,控制≤60滴/分。保持患者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负压引流要通畅,对髋关节手术后放置的负压引流管,要将切口部位的渗液、积血充分引流,防止关节内积血及感染发生。护士每日要更换引流袋,妥善固定,严防脱落、屈折和堵塞。观察并记录引流的量、颜色和性质。让患者保持正确的平卧位姿势,预防假体松动和脱位,并在膝关节下面要垫薄软枕,保持其功能位,搬动和抬起臀部时将髋关节托起来不可牵拉和抬动患肢。严密观察皮温、颜色和肢体有无肿胀,注意血栓形成的迹象。要按摩受压处的皮肤,预防褥疮发生。做好口腔护理,要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每日定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及时加用有效抗生素。
皮肤牵引护理:病人术毕返回病房后即行皮肤牵引,用皮牵引或骨牵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月国窝部垫软枕,使膝关节屈曲15°左右,利用牵引对抗患肢肌肉收缩减轻患肢肿胀。牵引时要注意牵引的角度、方向、牵引重量、患肢的运动以及感觉等,如出现足趾背伸、肌力减退或足背及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麻木,都应及时处理。经常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患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保持有效牵引,不能随意放松或增减牵引重量。每日用75%酒精滴针眼2次,定期换药,防针眼感染,指导病人进行股骨头肌收缩。
饮食指导:老年患者突然遭到创伤后,使身体增加了一定的消耗,对疾病的抵抗力显著降低,因此,要给予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等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多饮水,少食脂肪类食物。
功能训练:积极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在术后24小时患者疼痛缓解后,要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双上肢和健侧下肢的屈伸及抬腿活动,可帮助患者做腿部肌肉按摩、踝关节、背屈上身及臀部等活动,加强腿部肌肉舒张和收缩及关节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术后3周指导患者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离床活动,并主动进行膝关节的屈伸及髋关节伸屈、内收外展及下蹲活动等,便于出院后的生活自理。嘱患者术后3个月内避免侧卧,6个月内避免患肢内收和内旋,站立时患肢外展,避免屈髋下蹲。
讨 论
由于老年病人常有心肺功能不全和心、脑血管等疾病,且机体代谢率降低,循环系统代偿能力差,所以手术风险性和护理难度较大,并发症也较多。
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只要患者全身情况平稳,家属态度积极,均应早期行手术治疗,同时要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出院指导。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主要手术步骤创伤大、失血多,尤其是应用骨粘合剂时,可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是引起血压下降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应针对具体情况,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说明手术治疗方案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取得术中配合。
指导病人避免躁动、外旋和内收,防止股骨头脱位。由于此手术创伤大,要注意观察末梢温度、功能以及伤口出血等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出血过多而发生出血性休克。观察伤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严防大小便污染,必要时留置尿管。
保持适当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愈合,使其早期恢复正常活动。股四头肌主动收缩活动一般在术后状态平稳后即开始,3次/日,每次5分钟。远端关节的自主活动,足背屈伸3次/日,每次5分钟。
术后2周扶床下地练习持重,逐渐持双拐到户外活动,早期患肢尽量减少负重,并逐渐增加负重量,感到疲劳及疼痛时可适当减少活动。
术后3周开始自主髋伸屈,内收外展,内旋外展功能锻炼,引导患者循序渐进,尽量加强髂腰肌,臀肌及股四头肌的肌肉收缩能力,改进关节重建的功能,促进患肢功能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a)-096-02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the elderly after artifici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
LIANG Fang, LI Yanxia,MA Ting
Guanghua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4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Artifici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was to excise lesions, eliminate pain and restore joint activities and functions by surgery. Methods: Health educa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56 patients with THA were strengthened. Results: THA could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sufferings of the patients and resolve the joint pain and inconvenience caused by the long-term bedridden situation. Conclusion: Joint function improvement after arthroplasty improves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relieves local pain and effectively prevents complications through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Key words] Artifici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随着我国国民的老龄化,老年骨质疏松、骨股颈骨折、骨股头缺血坏死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特别是60岁以上的高龄人群,常常伴有各种各样的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肺病、糖尿病等,如处理不当,轻者可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愈后效果,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人工髋关节置换(LINK)是解决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老年人抵抗力差、基础疾病多、思想顾虑重,所以手术风险高,故在围术期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一定要到位,各阶段都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有效的开导与宣教,使其对自身的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和手术,达到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8月~2010年7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LINK)治疗老年骨股颈骨折20例,骨股头坏死36例,其中,男16例,女40例,年龄最大92岁,最小65岁,平均78.5岁;合并糖尿病5例、心脏病4例、脑栓塞1例、高血压3例。假体均为LINK人工全髋关节。
1.2 方法
对5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加强围术期健康教育、早期康复锻炼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以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减少住院日。
1.2.1 术前准备
1.2.1.1术前健康教育术前通常采用书面、录像和患者现身说法等形式,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方式、术前注意事项及康复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如有吸烟、嗜酒史者劝其戒烟、戒酒;停用对手术有影响的药物(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治疗糖尿病、手足癣、中耳炎、肺炎等容易导致感染的疾病。通过术前的谈话和指导使患者的恐惧心理消除或降低,以利于更好地配合手术及术后康复训练。
1.2.1.2 饮食宣教术前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增强疾病的抵抗力和手术的耐受力,每日蛋白达到100~120 g,如鸡、鸭、鱼、蛋、牛奶豆制品等[1]。
1.2.1.3术前完善检查术前全面检查,明确老年患者所患的其他内科疾病,请相关专科会诊,进行治疗和调整,将患者的心、肝、肾、血糖调到能耐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1.2.1.4心理护理此类患者多伴有跛行,病程长,有自卑感,患者的身心都很痛苦,常伴有悲观、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护士应耐心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与患者交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比喻讲解手术方式、方法及原理,以及手术的安全性,对手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做好因手术引起不良反应的心理准备(如肿胀、疼痛、缺乏锻炼引起的关节强直等)。并且介绍手术成功的在院患者来“现身说法”,从而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使其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1.2.2.1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DVT是一种常见于THA术后的并发症,此症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愈后很差所以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非常重要[2]:术后返回病房立即在患肢下垫一软枕,将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直到患者下地活动。患者还可以穿弹力袜、用弹力绷带缠裹或者是穿加压袜间断充气等,这些方法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还要指导患者尽早床上活动患肢,起初可以被动运动或按摩下肢肌肉,由远端向近心端推拿肌肉,然后逐渐进行踝关节背伸、趾曲、股四头肌收缩等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而药物治疗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如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苄丙酮香豆素、肝素、低分子肝素钙等[3]。术后2 d开始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还应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皮肤颜色和温度、浅静脉充盈情况等,认真倾听患者主诉有无患肢胀痛、乏力等。避免在患肢输液,以免发生静脉炎。
1.2.2.2预防肺栓塞肺栓塞是导致THA术后猝死的主要原因,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应滴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和补充足够的液量;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上肢屈伸运动,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
1.2.2.3预防假体脱位保持仰卧位,足尖向上,支具固定或穿防旋鞋,两腿之间放三角枕,患肢保持15°~30°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内收、旋转、屈髋90°,以免脱位。密切观察患肢的长度和关节外形,倾听主诉:如有剧烈疼痛、双下肢不等长或髋关节畸形,则高度怀疑脱位,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1.2.2.4预防压疮和泌尿系感染鼓励患者勤翻身,多清洗,保持皮肤和会阴卫生。多喝水,预防泌尿系感染和尿结石。
1.2.3康复锻炼与指导
康复锻炼的原则:个性化、渐进性、全面性[4]。护士在指导患者锻炼的同时应观察患者的反应,锻炼的时间和强度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康复锻炼的方法可分为5个方面:
1.2.3.1术后肌力训练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及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收缩。每个动作保持收缩5 s,然后放松5 s,如此循环,每组20~30次,每天2~3组。
1.2.3.2术后关节活动度(ROM)的训练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抬高患肢练习,不能>30°,患肢足跟离床20 cm,在空中停留5 s再放下,如此循环。每组30次,每天3~4组。术后3~5 d,开始连续被动运动(CPM),角度从20°开始,以后每天增加5°~10°,每天2次,每次1 h。术后2周可屈髋90°,髋关节活动范围为25°~28°,以后可停用CPM,改被动活动为主动。
1.2.3.3 术后的卧位练习练习屈髋肌的最好方法是髋关节半屈曲位主动或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主动抬腿能同时训练髋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仰卧位或健侧卧位髋膝关节伸直后进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仰卧屈膝双下肢外展位进行膝关节靠拢和分开运动可锻炼髋关节内外旋。
1.2.3.4术后的坐位练习在病情允许下,协助患者把患肢移向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坐起,双手后撑,屈髋不超过80°,每次坐半小时,每天4~6次。由于坐位是最容易引起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的,故坐位练习可因人而异。
1.2.3.5行走训练术后3~4 d,在陪人的协助下利用上肢和健肢的力量练习上下床后,在床边站3~5 min,再扶助行器行走,每次30 min,每天3~5次,以不感到疲劳为准。
1.2.4 出院指导
1.2.4.1指导复查术后1、3、6个月定时复查,以后1年1次,如有异常随时就诊。
1.2.4.2预防感染如必须进行拔牙或插尿管等有创性治疗时,严格无菌操作。
1.2.4.3人工关节保护告知患者不能弯腰拾物;不能交叉或盘腿;患侧的膝关节抬高不能超过同侧的髋关节;不能下蹲和坐矮凳;坐位时不要向侧方弯腰;卧位及翻身时患肢要保持外展中立位,转身时不能只转上半身。避免在不平的路面行走和上楼梯,避免重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如奔跑、登山、挑担子,以免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或关节面过度摩擦。还要控制体重。要使患者注意以上事项,就要提供一些辅助用具:外展架、持物器、穿袜器、弹力鞋带、长柄洗澡海绵、洗澡椅、坐厕增高垫、长鞋拔、助行器、拐杖等[5]。
2 结果
国外报道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50%~70%,病死率为0.10%~0.38%[6];据吕厚山等[7]研究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总发生率可高达47.1%;本次研究56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平均住院日为11 d,均能在家属的陪同下扶助行器步行离院,经过跟踪随访疗效均满意。实践证明早期康复护理与健康教育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有重要意义。实践中应强调个体化指导,对每个患者的健康指导亦应有所区别,根据每个人具体情况制订计划,患者的健康指导工作由年资较高,经验丰富的护士承担。应重视对家属的指导工作,使家属能掌握相关知识以保证患者出院后能继续治疗,又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家庭环境,减少患者的心理不适感,帮助患者出院后能尽早适应社会生活,回归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
3 讨论
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是否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全身状况是否良好,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须通过系统的内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手术;要了解患者有无感染病灶存在,如:口腔溃炎、中耳炎、鼻窦炎、肺部感染等,如有则需要有效控制后才能手术;要充分评估患者的个人爱好,文化程度,康复的欲望,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及社会支持系统等,针对个案才能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早期实施;要安排年资高、亲和力强、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承担此类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还要重视家属态度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保证患者出院后能继续治疗和康复锻炼。总之,护士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科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加上优质的服务,利用各种方法(如实例现身说法、图片、报道、文字等)说服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锻炼,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振路.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南[M].深圳: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64.
[2]戴国锋,王韶进,刘奇,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预防及康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050.
[3]王琳,计惠明.抬高双腿可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M].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234.
[4]李应琼.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整体护理与康复指导[J].实用骨科杂志,2000,35(12):471-472.
[5]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