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物技术方法

生物技术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19 16:05: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生物技术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生物技术方法

篇1

传统教学中,课堂上主要依靠教材及教师的板书和讲授,其弊端显而易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体,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和主观能动性,对很多知识的理解肤浅,影响教学质量及效果。互动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在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素质。基于MOOC平台的网络教学模式是互动式教学的很好体现[3]。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实施信息化教学,学生能够参与教学而不受时空限制,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性加强。此外,还有微信公众号等互动式教学工具,实现教师课前推送教学内容、课上实时答题、弹幕答疑等功能,最大限度促进师生互动。在此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目前常用的网络教学模式使得多元化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提升了教学水平。同时,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提升了学习兴趣,使课堂得以延伸,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高。

2多学科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

如今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日益紧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发展迅猛。生命科学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设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当前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存在以下弊端:(1)验证性实验以教科书理论为主,忽略学科间的联系,缺乏系统性、连贯性;(2)学生被动实验,缺乏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3)各门实验课程自成体系,各课程实验内容和性质相似。针对以上问题,应打破原有实验教学的局限性,建立多学科综合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通过渗透、交叉的方式为相关学科知识创造横向迁移和实践应用的机会,同时,将各学科知识整合到实验教学中。以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性思维,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稳定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硬件和软件同时得到改善,才能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有助于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生物技术应用前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科研素质。

3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高校的教学承担着三大责任,即科学创新、服务社会及人才培养,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探寻符合生物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教学的基本职能。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综合性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因此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但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高校教学没有以社会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教师也没有生产实践经验,进而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毕业之后的实践创新能力严重缺乏,不利于学生将来工作。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以实践为基础,其必将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实施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学生到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生产流程、基本发展趋势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将来进入生物医药企业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横向合作,可以解决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疑惑,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同时,也有效解决了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进而有效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

4PBL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

篇2

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1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患者中男66例、女47例,患者年龄为15~79岁,平均年龄(42.7±3.1)岁,患者中21例SLE、59例MCTD、10例SS、5例PSS、18例PM/DM,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歇会临床诊断标准。选择同期入院的93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中男57例、女36例,患者年龄为17~85岁,平均年龄(46.5±2.7)岁,患者中,12例肾病,16例血液病、9例皮肤病、15例甲状腺疾病、18例糖尿病及23例肝炎。患者对诊断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2.方法:入选患者均采用生物技术方法检测患者抗核抗体谱,方法如下:入选患者在入院第2天早晨空腹抽取3ml静脉血,静置30min后以离心半径为10cm,进行8min离心,离心速度为3500r/min。采用免疫印迹法对患者进行抗核抗体谱检测,试剂盒为德国生产提供,诊断相关操作步骤必须严格遵循说明书进行。首先,按照一定的比例稀释血清进行相应的抗原抗体反应,然后加入酶标抗体进行反应,最后加入显色剂显色,对于结果中出现一条黑色标志线者,标本判定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3]。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x珋±s)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篇3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可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所需要的思维素质和探究能力。[4]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一定新颖性,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独特新颖的问题情境;其次情境问题要有双向性,让学生“活”起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想法,甚至于与教师进行辩论,形成良性的双向交流。再次所创设的情境问题必须以教材为基础,教学活动应该是动态的,而教材则是相对稳定的。最后创设的问题也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所创设出来的问题可以采用各种活泼的方式展开,如课堂小组讨论、辩论、课后查找资料等等。以《食品生物技术》食品酶工程这一章的学习为例,先请同学们回答目前市场上有售的果汁饮料,询问其色泽、口感等问题。再将市场上销售的果汁与新压榨的果汁进行展示,从色泽、口感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引出新压榨出来的果汁存在黏度大、色泽浑浊的问题。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市场上销售的果汁经过了怎样的处理呢?

二、提出问题

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问题是教学的开端,也是教学实施的中心。所选?裼肴范ǖ奈侍庖?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同时使授课内容和新知识自然地被引入和接受。在提出问题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分析创设情境,发现存在问题,总结提炼问题。以解决果汁澄清的工艺问题为例,教师先给学生创设了如下情境:直接压榨的果汁与市场上销售的果汁的差别。学生以此引出一些问题:造成黏度和浊度大的物质有哪些?可使用哪些酶进行相应的降解?如何高效地利用这些酶?在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利用教材中食品酶工程这一章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些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创新过程中,渗透和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建立新理论、给出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

在以学生为主导的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地介入探究,为学生提供信息,向学生进一步的提问,帮助学生自主通过归纳得出答案、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教师应对“正确”答案有所掌握,学生通过探究应被引导到所要形成的结论上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思维活动的指导者。[5]以解决果汁澄清的工艺问题为例,果汁的澄清可以通过化学处理剂和酶制剂两种不同的方式完成,而本次授课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掌握酶制剂处理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提出酶制剂处理方法的一些优点。最终学生得出利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处理的方案。在方案实施中,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确定酶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条件。最终还可以在实验课中通过实验进行简单验证,测定未加酶处理和加酶处理的果汁的透光率,测定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单独处理和联合处理的果汁的透光率,比较不同处理的透光率有何区别。甚至可以通过设置创新课题的方式,让学生对果汁澄清的实施方案进行全面的设计,得到关于苹果汁、山楂汁、葡萄汁、草莓汁等不同类型的果汁所对应的酶制剂处理方案。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45-02

细胞工程学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方法,在细胞水平上借助工程学原理与技术,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生物遗传特性,以获得具有目标性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它是一门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细胞工程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记,这种沉闷的教学气氛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对学科产生厌恶。这种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重视人的社会化,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1,2]。缺点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探索

现代教育的趋势是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逐渐发展起来的。我们在《细胞工程》这门课的授课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以双主体教学为现代教学模式的主题。它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教学活动就其本质来说都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互动,教学成效如何,取决于两个主体参与作用的有效发挥。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遭遇瓶颈,考研率高,造成了高年级学生心态不齐并伴有浮躁情绪,逃课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在大学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对细胞工程学的双主体互动模式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1.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的应用。《细胞工程》涵盖内容广,发展迅速,热点问题多,在理论授课过程中适合进行讨论课教学,内容包括: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细胞工程》内容的题目,并预先布置给学生,根据每个题目提供部分相关参考文献,其余文献由学生自己查阅。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小组,并确定讨论题目的主讲人,检查小组幻灯材料的准备、资料的查阅、报告的撰写、幻灯的制作情况,同时,教师可针对某些问题进行答疑。报告与讨论:小组主讲人报告后,学生自由提问,展开争论与辩论,教师要及时补充与总结。通过设立讨论课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独立学习和动手能力,同学们普遍对《细胞工程》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自主式学习有了较深的理解。课堂讨论综合发挥了各种教学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是深化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3]。课堂讨论的优势在于它是知识信息交流的最好形式,它改变了由教师或个人自学单通道输入知识信息所产生的“独学”、“孤陋寡闻”的弊端,形成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献资料(网络)等多通道的知识信息传递与交流的“立体式”教学状态,这就大大加快了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速度[4]。学生是积极的教学主体,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信息者,教育者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课堂讨论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演员”,而变成了“导演”,学生不再是“听众”,而变成了“演员”。正是由于这种“角色”的变化,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这使无声的细胞工程技术变得具体化,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表现力强的特点。为此,自制了全套《细胞工程》多媒体课件,并在每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提高课件的整体水平。在试管婴儿技术一节,借助多媒体直观、清晰、形象的表达特点,将试管婴儿操作过程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很轻松地了解了这一技术历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节省了时间,也明显改善了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的使用应以更方便、更清晰地说明相关问题为原则,而不是用得越多效果越好。而且,多媒体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法,如:通过幻灯投影或电教录像等形式,教学内容往往播放过快,且一些内容只有简单的画面和平淡的旁白,学生难以透彻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同时,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的作用,主要由教师把握教学节奏、渲染课堂气氛以及巧妙提出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实现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可见,借鉴教学理论的最新成果,充分挖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积极因素,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6]。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及人类对生物认识的不断深入,细胞工程研究的内容将更加广泛和系统,其研究方法也将更加成熟和完善,而完善生物技术专业《细胞工程》课程的教学体系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要注重《细胞工程》的特点,围绕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加强教学建设,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培养出具有更加深厚和广泛的专业知识的生物专业毕业生,使他们更能适应新世纪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汪维华.科研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82-83.

[2]谢苏燕.在科研基础上增强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与管理,2007,(7):111-112.

[3]田铮.浅谈管理类课程的困境启发式教学法[J].教育与职业,2007,(23):152-153.

[4]许君,郑文明,陈新建,等.双主体互动模式在细胞工程学教学中的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6):237-238.

[5]焦小英,黄彬.课堂讨论教学中的控制艺术[J].教育科学论坛,2008,(5).

篇5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46

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我国近几年来蔬菜遭受的病虫害面积每年都呈上升趋势,而且与病害相比,无论是虫害的防治面积还是造成的损失都相对较高。这也说明防治虫害是我国蔬菜病虫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需要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高度重视。

1 了解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状况

蔬菜病虫害主要包括2大类:病害、虫害。其中,病害主要是指一些传染性的病害,这样的病害多达几百种,具有传播迅速、扩散速度快、发病面积大、难以预防和治理的特点,一旦发生病害,毁坏程度十分严重。较为常见的有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出现这种病害的主要原因基本都是因为真菌感染,尤其是像西红柿、白菜、茄子这些蔬菜容易受上述这种病害的影响。而蔬菜容易感染的虫害主要有各种各样的蚜虫、菜青虫、烟粉虱等,数量多达300多种,尤其是近些年来温室大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给在温室存活的烟粉虱提供了温床,在这种生活条件下的烟粉虱一年可以繁殖10代甚至更多。它们不仅繁殖快速,而且喜欢的蔬菜宿主范围十分广泛,尤其是喜欢寄生在黄瓜和西红柿上。

造成这些病虫害泛滥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方面,上文提到过的温室大棚为烟粉虱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其在温室中的破坏越来越猖獗;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马龙县平均海拔2000m,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型气候,冬春干旱,夏秋湿润,季节干湿分明,雨量充沛,适应种植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年平均降雨量900mm,年平均气温14.6℃。一些惧怕严寒的越冬性害虫不再受到天气的限制,在一年四季都连续不断地生长繁殖、数量世世代代的变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我国目前为止对于害虫的防治方法都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农药,但是这样的方法防不胜防,有些昆虫甚至产生了抗药性,农药的效果逐年减弱;由于蔬菜作为农作物的特殊性,必须要分散种植和经营,十分不利于相关部门的集中管理与统防统治,直接导致我国害虫生存十分普遍,且繁殖能力逐年增强。目前,这一状况短期内还无法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2 有关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情况

当前,我国在病虫害治理环节中出现了2个较大的问题:病虫害的抗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表明,小菜蛾对于溴氰菊酯这一本该有效的化学药剂的抗药性已经达到了10000倍,对其他本该起作用的化学药剂例如马拉硫磷、氰戊菊脂等也有了高达千倍的抗药性,甚至有些害虫对敌敌畏都产生了高达500倍的抗药性;我国农业中滥用化学农药,在大部分地区都主要依靠化学农药防止病虫害,在每种蔬菜的生长季节几乎都要喷洒20次的农药,其中杀虫剂占据的比重超过了50%,相关部门必须要在这2方面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关的治理手段,从根本上剔除农药喷洒为蔬菜病虫害防治的障碍。

3 关于蔬菜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在我国,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已经开展了50多年,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例如近年来部份省市的农业科学院针对一些蔬菜的主要害虫的天敌开展的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取得了成功,这一生物技术研究顺利的培育了3种害虫的天敌,并且让他们实现了自然化的生产,年产能力能够达到15亿只,生产过程中的繁殖技术、幼卵保存技术等都十分安全。目前,这一技术在国际范围内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这种技术的形成说明我国有足够的能力形成适合自身生产条件的治理控制技术,我国还从澳洲等国家引进了澳洲瓢虫、微孢子虫、线虫等蔬菜病虫的天敌,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应用七星瓢虫、赤眼蜂等天敌防止害虫,到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全国主要蔬菜害虫天敌的调查,着重于这些天敌的保护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的生物防治技g稳步发展,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绩,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建立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半人工生产线,获得了多项相关方面的科研成果,为未来蔬菜害虫天敌的商品化生产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当前,虽然我国的害虫天敌资源十分丰富,仅仅人工饲养的蔬菜害虫天敌就达到10余个品种,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蔬菜病虫害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在利用天敌防治害虫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做到保护害虫天敌,并且尽量让天敌能够做到自然种群增长;要在不能完全控制天敌之前控制天敌繁殖数量,尤其是在虫害灾害前期;要引进一些天敌,对整个自然生态条件进行优化。

蔬菜病虫害的生物防治需要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加快研究步伐,相关职能部门要向社会普及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原理,并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一起治理蔬菜病虫害问题,改进传统的种植技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蔬菜病虫害的发病概率。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