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9 16:05: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生物技术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传统教学中,课堂上主要依靠教材及教师的板书和讲授,其弊端显而易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体,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和主观能动性,对很多知识的理解肤浅,影响教学质量及效果。互动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在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素质。基于MOOC平台的网络教学模式是互动式教学的很好体现[3]。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实施信息化教学,学生能够参与教学而不受时空限制,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性加强。此外,还有微信公众号等互动式教学工具,实现教师课前推送教学内容、课上实时答题、弹幕答疑等功能,最大限度促进师生互动。在此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目前常用的网络教学模式使得多元化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提升了教学水平。同时,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提升了学习兴趣,使课堂得以延伸,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高。
2多学科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
如今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日益紧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发展迅猛。生命科学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设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当前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存在以下弊端:(1)验证性实验以教科书理论为主,忽略学科间的联系,缺乏系统性、连贯性;(2)学生被动实验,缺乏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3)各门实验课程自成体系,各课程实验内容和性质相似。针对以上问题,应打破原有实验教学的局限性,建立多学科综合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通过渗透、交叉的方式为相关学科知识创造横向迁移和实践应用的机会,同时,将各学科知识整合到实验教学中。以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性思维,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稳定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硬件和软件同时得到改善,才能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有助于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生物技术应用前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科研素质。
3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高校的教学承担着三大责任,即科学创新、服务社会及人才培养,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探寻符合生物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教学的基本职能。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综合性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因此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但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高校教学没有以社会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教师也没有生产实践经验,进而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毕业之后的实践创新能力严重缺乏,不利于学生将来工作。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以实践为基础,其必将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实施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学生到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生产流程、基本发展趋势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将来进入生物医药企业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横向合作,可以解决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疑惑,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同时,也有效解决了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进而有效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
4PBL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
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1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患者中男66例、女47例,患者年龄为15~79岁,平均年龄(42.7±3.1)岁,患者中21例SLE、59例MCTD、10例SS、5例PSS、18例PM/DM,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歇会临床诊断标准。选择同期入院的93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中男57例、女36例,患者年龄为17~85岁,平均年龄(46.5±2.7)岁,患者中,12例肾病,16例血液病、9例皮肤病、15例甲状腺疾病、18例糖尿病及23例肝炎。患者对诊断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2.方法:入选患者均采用生物技术方法检测患者抗核抗体谱,方法如下:入选患者在入院第2天早晨空腹抽取3ml静脉血,静置30min后以离心半径为10cm,进行8min离心,离心速度为3500r/min。采用免疫印迹法对患者进行抗核抗体谱检测,试剂盒为德国生产提供,诊断相关操作步骤必须严格遵循说明书进行。首先,按照一定的比例稀释血清进行相应的抗原抗体反应,然后加入酶标抗体进行反应,最后加入显色剂显色,对于结果中出现一条黑色标志线者,标本判定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3]。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x珋±s)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可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所需要的思维素质和探究能力。[4]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一定新颖性,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独特新颖的问题情境;其次情境问题要有双向性,让学生“活”起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想法,甚至于与教师进行辩论,形成良性的双向交流。再次所创设的情境问题必须以教材为基础,教学活动应该是动态的,而教材则是相对稳定的。最后创设的问题也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所创设出来的问题可以采用各种活泼的方式展开,如课堂小组讨论、辩论、课后查找资料等等。以《食品生物技术》食品酶工程这一章的学习为例,先请同学们回答目前市场上有售的果汁饮料,询问其色泽、口感等问题。再将市场上销售的果汁与新压榨的果汁进行展示,从色泽、口感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引出新压榨出来的果汁存在黏度大、色泽浑浊的问题。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市场上销售的果汁经过了怎样的处理呢?
二、提出问题
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问题是教学的开端,也是教学实施的中心。所选?裼肴范ǖ奈侍庖?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同时使授课内容和新知识自然地被引入和接受。在提出问题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分析创设情境,发现存在问题,总结提炼问题。以解决果汁澄清的工艺问题为例,教师先给学生创设了如下情境:直接压榨的果汁与市场上销售的果汁的差别。学生以此引出一些问题:造成黏度和浊度大的物质有哪些?可使用哪些酶进行相应的降解?如何高效地利用这些酶?在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利用教材中食品酶工程这一章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些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创新过程中,渗透和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建立新理论、给出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
在以学生为主导的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地介入探究,为学生提供信息,向学生进一步的提问,帮助学生自主通过归纳得出答案、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教师应对“正确”答案有所掌握,学生通过探究应被引导到所要形成的结论上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思维活动的指导者。[5]以解决果汁澄清的工艺问题为例,果汁的澄清可以通过化学处理剂和酶制剂两种不同的方式完成,而本次授课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掌握酶制剂处理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提出酶制剂处理方法的一些优点。最终学生得出利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处理的方案。在方案实施中,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确定酶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条件。最终还可以在实验课中通过实验进行简单验证,测定未加酶处理和加酶处理的果汁的透光率,测定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单独处理和联合处理的果汁的透光率,比较不同处理的透光率有何区别。甚至可以通过设置创新课题的方式,让学生对果汁澄清的实施方案进行全面的设计,得到关于苹果汁、山楂汁、葡萄汁、草莓汁等不同类型的果汁所对应的酶制剂处理方案。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45-02
细胞工程学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方法,在细胞水平上借助工程学原理与技术,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生物遗传特性,以获得具有目标性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它是一门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细胞工程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记,这种沉闷的教学气氛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对学科产生厌恶。这种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重视人的社会化,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1,2]。缺点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探索
现代教育的趋势是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逐渐发展起来的。我们在《细胞工程》这门课的授课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以双主体教学为现代教学模式的主题。它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教学活动就其本质来说都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互动,教学成效如何,取决于两个主体参与作用的有效发挥。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遭遇瓶颈,考研率高,造成了高年级学生心态不齐并伴有浮躁情绪,逃课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在大学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对细胞工程学的双主体互动模式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1.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的应用。《细胞工程》涵盖内容广,发展迅速,热点问题多,在理论授课过程中适合进行讨论课教学,内容包括: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细胞工程》内容的题目,并预先布置给学生,根据每个题目提供部分相关参考文献,其余文献由学生自己查阅。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小组,并确定讨论题目的主讲人,检查小组幻灯材料的准备、资料的查阅、报告的撰写、幻灯的制作情况,同时,教师可针对某些问题进行答疑。报告与讨论:小组主讲人报告后,学生自由提问,展开争论与辩论,教师要及时补充与总结。通过设立讨论课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独立学习和动手能力,同学们普遍对《细胞工程》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自主式学习有了较深的理解。课堂讨论综合发挥了各种教学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是深化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3]。课堂讨论的优势在于它是知识信息交流的最好形式,它改变了由教师或个人自学单通道输入知识信息所产生的“独学”、“孤陋寡闻”的弊端,形成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献资料(网络)等多通道的知识信息传递与交流的“立体式”教学状态,这就大大加快了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速度[4]。学生是积极的教学主体,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信息者,教育者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课堂讨论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演员”,而变成了“导演”,学生不再是“听众”,而变成了“演员”。正是由于这种“角色”的变化,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这使无声的细胞工程技术变得具体化,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表现力强的特点。为此,自制了全套《细胞工程》多媒体课件,并在每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提高课件的整体水平。在试管婴儿技术一节,借助多媒体直观、清晰、形象的表达特点,将试管婴儿操作过程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很轻松地了解了这一技术历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节省了时间,也明显改善了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的使用应以更方便、更清晰地说明相关问题为原则,而不是用得越多效果越好。而且,多媒体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法,如:通过幻灯投影或电教录像等形式,教学内容往往播放过快,且一些内容只有简单的画面和平淡的旁白,学生难以透彻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同时,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的作用,主要由教师把握教学节奏、渲染课堂气氛以及巧妙提出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实现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可见,借鉴教学理论的最新成果,充分挖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积极因素,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6]。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及人类对生物认识的不断深入,细胞工程研究的内容将更加广泛和系统,其研究方法也将更加成熟和完善,而完善生物技术专业《细胞工程》课程的教学体系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要注重《细胞工程》的特点,围绕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加强教学建设,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培养出具有更加深厚和广泛的专业知识的生物专业毕业生,使他们更能适应新世纪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汪维华.科研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82-83.
[2]谢苏燕.在科研基础上增强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与管理,2007,(7):111-112.
[3]田铮.浅谈管理类课程的困境启发式教学法[J].教育与职业,2007,(23):152-153.
[4]许君,郑文明,陈新建,等.双主体互动模式在细胞工程学教学中的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6):237-238.
[5]焦小英,黄彬.课堂讨论教学中的控制艺术[J].教育科学论坛,2008,(5).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46
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我国近几年来蔬菜遭受的病虫害面积每年都呈上升趋势,而且与病害相比,无论是虫害的防治面积还是造成的损失都相对较高。这也说明防治虫害是我国蔬菜病虫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需要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高度重视。
1 了解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状况
蔬菜病虫害主要包括2大类:病害、虫害。其中,病害主要是指一些传染性的病害,这样的病害多达几百种,具有传播迅速、扩散速度快、发病面积大、难以预防和治理的特点,一旦发生病害,毁坏程度十分严重。较为常见的有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出现这种病害的主要原因基本都是因为真菌感染,尤其是像西红柿、白菜、茄子这些蔬菜容易受上述这种病害的影响。而蔬菜容易感染的虫害主要有各种各样的蚜虫、菜青虫、烟粉虱等,数量多达300多种,尤其是近些年来温室大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给在温室存活的烟粉虱提供了温床,在这种生活条件下的烟粉虱一年可以繁殖10代甚至更多。它们不仅繁殖快速,而且喜欢的蔬菜宿主范围十分广泛,尤其是喜欢寄生在黄瓜和西红柿上。
造成这些病虫害泛滥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方面,上文提到过的温室大棚为烟粉虱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其在温室中的破坏越来越猖獗;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马龙县平均海拔2000m,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型气候,冬春干旱,夏秋湿润,季节干湿分明,雨量充沛,适应种植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年平均降雨量900mm,年平均气温14.6℃。一些惧怕严寒的越冬性害虫不再受到天气的限制,在一年四季都连续不断地生长繁殖、数量世世代代的变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我国目前为止对于害虫的防治方法都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农药,但是这样的方法防不胜防,有些昆虫甚至产生了抗药性,农药的效果逐年减弱;由于蔬菜作为农作物的特殊性,必须要分散种植和经营,十分不利于相关部门的集中管理与统防统治,直接导致我国害虫生存十分普遍,且繁殖能力逐年增强。目前,这一状况短期内还无法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2 有关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情况
当前,我国在病虫害治理环节中出现了2个较大的问题:病虫害的抗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表明,小菜蛾对于溴氰菊酯这一本该有效的化学药剂的抗药性已经达到了10000倍,对其他本该起作用的化学药剂例如马拉硫磷、氰戊菊脂等也有了高达千倍的抗药性,甚至有些害虫对敌敌畏都产生了高达500倍的抗药性;我国农业中滥用化学农药,在大部分地区都主要依靠化学农药防止病虫害,在每种蔬菜的生长季节几乎都要喷洒20次的农药,其中杀虫剂占据的比重超过了50%,相关部门必须要在这2方面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关的治理手段,从根本上剔除农药喷洒为蔬菜病虫害防治的障碍。
3 关于蔬菜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在我国,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已经开展了50多年,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例如近年来部份省市的农业科学院针对一些蔬菜的主要害虫的天敌开展的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取得了成功,这一生物技术研究顺利的培育了3种害虫的天敌,并且让他们实现了自然化的生产,年产能力能够达到15亿只,生产过程中的繁殖技术、幼卵保存技术等都十分安全。目前,这一技术在国际范围内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这种技术的形成说明我国有足够的能力形成适合自身生产条件的治理控制技术,我国还从澳洲等国家引进了澳洲瓢虫、微孢子虫、线虫等蔬菜病虫的天敌,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应用七星瓢虫、赤眼蜂等天敌防止害虫,到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全国主要蔬菜害虫天敌的调查,着重于这些天敌的保护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的生物防治技g稳步发展,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绩,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建立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半人工生产线,获得了多项相关方面的科研成果,为未来蔬菜害虫天敌的商品化生产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当前,虽然我国的害虫天敌资源十分丰富,仅仅人工饲养的蔬菜害虫天敌就达到10余个品种,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蔬菜病虫害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在利用天敌防治害虫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做到保护害虫天敌,并且尽量让天敌能够做到自然种群增长;要在不能完全控制天敌之前控制天敌繁殖数量,尤其是在虫害灾害前期;要引进一些天敌,对整个自然生态条件进行优化。
蔬菜病虫害的生物防治需要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加快研究步伐,相关职能部门要向社会普及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原理,并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一起治理蔬菜病虫害问题,改进传统的种植技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蔬菜病虫害的发病概率。
参考文献
一、蔬菜瓜果品种多,病虫害多,种植分散
从品种上分类,可分为茄果类(主要有青椒、番茄、茄子、马铃薯),瓜类(主要有黄瓜、西瓜、西葫芦、冬瓜),叶菜类(主要有大、小白菜、花菜、苞菜、芹菜、莴苣),豆类(主要有大豆、四季豆、扁豆、豇豆),葱蒜类(主要有大蒜、韭菜)。
1.各类蔬菜主要病虫
1.1茄果类病虫害:主要病虫有白粉病、菌核病、疫病、病毒病,常发性病害有早、晚疫病,灰霉病,局部地区有青椒褐斑病,有的年份番茄叶霉病发生较重,老病区的有茄子枯、黄萎病,根腐病,绵疫病,主要的虫害有茄子二十八星瓢虫,局部地区有茶黄螨。
1.2瓜类病虫害:主要病虫有病毒病,以及黄瓜上的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根腐病,西瓜上的菌核病,枯萎病,西葫芦的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主要虫害有花蓟马(冬瓜),瓜绢螟(冬瓜等),红蜘蛛,蜗牛。
1.3叶菜类病虫害:主要病害有软腐病,病毒病,霜霉病,主要虫害有小菜蛾,菜青虫,局部地区有猿叶虫,黄曲条跳甲。
1.4豆类病虫害: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锈病,此外还有豇豆上的煤霉病,主要虫害是豇豆螟、蚜虫、红蜘蛛。
1.5葱蒜类病虫害:主要病害有大蒜的叶枯病发生最重,有的年份发生煤斑病,韭菜上有灰霉病,虫害主要是葱地种蝇,韭蛆。
2.烟粉虱
烟粉虱是一种新传入的有害生物,经鉴定为Q型生物型,2003年在宿迁局部地区发现并暴发,后发生范围扩大到宿迁区、泗阳,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发生。烟粉虱在自然状态下不能越冬,只能在日光温室或多层膜覆盖的大棚蔬菜上越冬,并能正常繁殖取食为害。烟粉虱能在宿迁市安全越冬,是其大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春季温度上升后于4月底5月上旬陆续迁移到露地蔬菜和棉花上为害。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烟粉虱在全省发生危害将越来越重。
烟粉虱发生危害有如下特点:一是繁殖力强,暴发危险性大,烟粉虱一年发生10多代,一头雌虫产卵300~500粒,最高的超过600粒;二是寄主广泛,传播扩散途径多,其寄主有74科600多种,以棉花、茄果类、瓜类为最适合寄主,因其体形小,可随风扩散,随农产品、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扩散;三是危害重,损失大,主要是直接叶片刺吸,诱发煤污病,传播病毒。烟粉虱的防治策略是“关口前移”,即从大棚内培育无虫苗,最大限度地控制烟粉虱越冬基数,主要措施有农业、物理措施:防虫网覆盖育苗,摘除青椒老叶将虫卵带出处理,黄板诱杀。化学防治有异丙威烟雾剂熏蒸,用高效药剂(同前棉田烟粉虱)喷雾,三是应用有机硅助剂,提高防效。
3.甜菜夜蛾,斜纹夜蛾
是两种间隔性发生的夜蛾科的多食性害虫,寄主有茄果类、叶菜类、豆类、锦葵科,一年发生5代,在宿迁,有利的气候条件(干旱等),昼伏夜出的习性(难用药),高龄幼虫抗性强(难防治)是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大发生和为害重的原因。其防治措施是深翻土壤,消灭部分越冬蛹,用性诱剂诱杀甜菜夜蛾成虫,或用黑光灯诱杀两虫,药剂防治掌握在两虫2龄幼虫以前、抗药性最弱时防治,选择在上午8时以前,下午6时以后害虫活动期用药,药剂有2.5%多杀霉素,10%虫螨腈,20%虫酰肼均为1000~1500倍,幼虫3龄以上用15%茚虫威3000倍喷雾。
二、蔬菜瓜果病虫的主要技术措施
1.是农业措施,有选用抗耐病虫的优质良种,合理轮作、间作,土壤药剂处理或高温消毒,适时播种,推广避雨栽培、控湿栽培(包括覆盖流滴消雾型功能膜、膜下滴灌等)技术,嫁接防病,清洁田园,生态控病等。
2.是物理措施,防虫网、灯光诱杀,性诱剂、干扰剂诱杀,色板诱杀等。
3.是保护利用天敌,害虫天敌较多,按其取食性可分为:捕食性天敌如草蛉、瓢虫、步甲、食蚜蝇、蜘蛛、鸟等,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选用一些对天敌伤害性小的内吸性、选择性或生物性农药,能不用药的尽量不用药,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捕杀作用。
4.是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如井冈霉素、宁南霉素、苏云金杆菌、楝素。
5.是化学防治,掌握对症用药,把握剂量,适时用药,轮换用药,合理混用,注意安全用药间隔期,应用有机硅助剂。
三、蔬菜地草害的防除
蔬菜地草害是生产上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大棚蔬菜的生态条件与露地菜地不同,使用除草剂不慎,即毁棚,蔬菜地使用除草剂要做到药种准,剂量准,时机准,没有使用经验的,最好先进行小范围示范,在取得经验后大面积应用,目前大棚茄果、瓜类蔬菜上使用较多的除草剂有96%精异丙甲草胺50ml/亩,33%二甲戊乐灵(除草通)100ml/亩,48%仲丁灵(地乐胺)100ml/亩,在蔬菜地移栽前10天左右土壤处理。
四、设施蔬菜病虫控制新技术
在国内,山东蔬菜生产水平最高,病虫防治技术先进,现将山东省蔬菜病虫防治新技术简介如下。
1.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秸秆生物反应堆(内、外置式)技术是在日光温室内建造反应池或穴施深埋,通过生物技术将玉米、杂草等秸秆转化为蔬菜生长所需的CO2浓度、热量、无机及有机养料,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地温,调节土壤pH植,改变了土壤盐渍化现象,控制根病、线虫病效果好,改善大棚生态环境。
2.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在棚内建立栽培槽,底部铺一层聚乙烯薄膜,中间加入基质,基质是由玉米秸秆、玉米芯、蘑菇渣等进行粉碎,按照1立方米加入尿素或硫铵等氮肥2.5~3千克,同时加入珍珠岩、蛭石、炉渣、砂等无机物质和少量牛粪或鸡粪拌匀后进行20~30天的高温发酵消毒。该项技术彻底解决了线虫病、根病的为害,对灰霉病、叶霉病的控制效果达67.47%和71.43%。
3.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应用技术
生物农药主要是阿维菌素、武夷菌素、除虫菊素、阿克泰、苦参碱等;生物菌肥主要是禾神元、坤奇尔等,生物菌肥对烟粉虱的趋避效果比较明显。
4.杀菌灯日光温室大棚番茄病害防治技术
杀菌灯对大棚番茄的病害防治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可以药剂防治和杀菌灯结合进行。
5.太阳能——氰氨化钙高温闷棚消毒防治线虫病技术
氰氨化钙——太阳能消毒方法是每个大棚撒石灰氮(氰氨化钙)35~80公斤,敷设300~400公斤碎麦秸、麦穰等,垄高30cm左右,宽40~60cm,垄间距离40~50cm,覆盖薄膜,在夏日高温下闷棚20~30天,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病原菌、地下害虫等,特别对减少土传病害效果显著,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五、蔬菜病虫化学农药研制开发现状
1.氟吗啉,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创制的农用杀菌剂,为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是用氟原子取代烯酰吗啉分子中苯环上的氯原子而得到的,治疗活性明显优于烯酰吗啉,对卵菌纲引起的病害霜霉病、晚疫病有优异的活性,作为保护剂使用50~100mg/L,作为治疗剂使用100~200mg/L。
2.烯肟菌酯,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国内第一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能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番茄、马铃薯晚疫病,田间用量为7~13克/亩。
3.ZJ1621,是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成功开发一种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室内盆栽试验,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啶氧菌酯,田间试验对黄瓜霜霉病的效果与72%霜脲氰相当。
4.氯苯肟唑,是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开发的杂环类化合物,对番茄枯萎病、辣椒疫病、黄瓜黑星病分别与多菌灵、霜脲氰、腈菌唑相当,对白粉病高效。
中图分类号:X835文献标识码:A
过去理化监测只在于关注瞬间的环境污染状况,而缺乏长久延续性监测的意识。这就需要分析污染的累积变化效应,研究采取怎样的生物监测才能够更符合延续性监测的趋势。在同一段时间里,仅仅采用污染物其密度值来表示污染程度和危害总是片面的,因为这样一来在某些污染物资环境中的含量极微不等于毒性极微,甚至发生完全相反的效应,即含量极少毒性却极大的情况。只有充分利用生物监测和技术检测相结合的办法互相配合,充分运用指示生物对污染物毒性其反映敏感的特点,才能更精确地反映水质受到污染的真实状况。
一、水污染的生物监测原理和优点
1.水污染生物监测的原理
在某种前提条件下,水生生物群落及水的环境有着相互关联并且有着相互制约的现象,保持着非常自然的、暂时性的均衡体系。水环境中注入的污染物质,必将会作用于生物本身和其种群或者其群落,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固有生物种群其数量和物种组成与及其更多特点、固有特点、生产力和生理状况等,使某些水生生物逐步消失,然而在别的某些水生生物却能够继续生长下去,其本身和其种群的数量逐步增加。运用水质检测技术仪器监测水污程度,从这种变化的水污染生物体现,得出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这就是水污生物监测概念和依据[1]。
生物监测是指利用水生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水体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来判断水体污染状况的一种水体污染监测方法。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境的改变能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生活习性,直至改变生理功能;生物的存在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如生物的摄取能量、新陈代谢等。生物与其环境的这种统一性和协同进化是环境质量生物监测的生物学基础[2]。
2.水污染生物监测的优点
总的来说,生物监测具有敏感性、富集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水污染生物监测有自身的特点:
①监测功能多样化。由于可以使用水污染监测的生物种类很多,加上每种生物对不同污染物都能产生反应,并且表现不同的症状,因此监测功能强大。
②监测污染状况客观。发挥水污染监测功能的生物一般生活在固定的区域,且有一个稳定的时期,与理化监测相比,更能把某一水域的长期污染状况客观地反映出来。
③监测结果可靠。某些监测生物对一些污染物非常敏感,它们能够对那些连精密仪器都无法检测的微量污染物产生反应,并表现出相应的受损伤的效应
④便于综合评价。理化监测只能检测特定条件下水环境中污染的类别和含量等,而生物监测可以反映出多种污染物在自然条件下对生物的综合影响,从而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水环境。
⑤监测成本低。理化监测使用的监测仪器涉及维修和保养,而生物监测不涉及这些工作,因此监测成本较低。
二、水污染生物监测技术
1.运用指示生物在水体里出现或者消失及其数量有多少的办法监测水质
在许木启的实验里,运用了白洋淀水体里的浮游动物群种其变化来判断其水体的污染程度和自净能力。其实验的最终结果是府河―白洋淀的水体从上游至下游中,其浮游动物的耐污种类逐步减少,而广布型种类逐步增多,而其下游众多正常水体却出现了浮游动物种类均匀分布的现象。同一时间,原生动物在上游的鞭毛虫一直到中游却出现了纤毛虫。然而,下游却发现众多平常分布在洁净型水体的种类。这一来,表示府河―白洋淀的水体由上游一直到下游水体其污染程度在不断减少,河流水体拥有显著的而且比较稳定的自净功能[3]。
2.运用水生生物群落布局的变化来监测水质
在蒋昭凤的实验中,使用底栖动物的变化来评估湘江水质污染情况,最后答案发现湘江的支流底栖动物有大型无脊椎动物种及多类性指数,其物种由上游至下游走向呈现减少情况,从这个实验看来,毒死生物的有效毒物其作用对湘江的污染却比较显著。同时还可以依据湘江支流各断面种类数及其减少程度来判断出各断面其污染地步。另外,还监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底栖大型无脊椎的动物种类数及多类特点指数方面,也呈现出消少的趋势。从这种情况看来,有毒污染仍然存在发展的趋势。
3.水污染的生物测试
水污染的生物测试,就是运用水生生物受到污染物资的毒害所产生的生理智能的变化来进行测试水质污染状况。Belding遵循鱼的呼吸变化来作为指示有毒环境,在那些有污染物已经存在这一些状态下,鱼腮呼吸加速且无法规则。德国从1977年内开始钻研运用鱼的正趋流特点开展生物监测,下游设强光区或者适度电击,控制康健鱼向下游的活动;或者间歇特点提升水流迅速,迫使鱼做出反应。假定鱼不能维持在上游的地方,表示污染产生了危害。
三、水污染生物监测和检测的应用
1.运用遗传毒理学的方法监测水体污染
环境的污染物是人类及其它生物最为严峻的危害,其难点就是对细胞遗传物资组成的损害。近几十年中环境生物的检测技术,特别是细胞微核技术及四分体微核技术,已经在动植物及人类染色体受到外界理化因子损害等方面得到应用。同时,对环境监测的技术的刻苦钻研已经取得巨大的进展。微核在于生物细胞内的生成路径和染色体畸变的相应特点早就被人们所认识,用微核测定方法取代染色体畸变的方法来监测环境污染物具有很多优点,如对生物遗传物质的伤害较小、操作简便和灵活度高等。最常用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试验技术就是以染色体伤害和纺锤丝低毒的优点等使其成为测试植物微核监测新方法。这项技术自发现以来,在环境诱变及致癌因子检测钻研中,更是在水质污染与及致突变剂的检测研究领域取得广泛运用[4]。
在吴甘霖运用水花生根尖微核技术对马鞍山市的废水进行监测钻研中,他发现运用水花生根尖微核能够用作监测水体污染的新原料。在实验中其根尖细胞微核率MCN(‰),不但可作为监测不相同废水的污染,还因为该植物长久生长在污染水体之中,还能反映其不相同废水的污染物富集度和现状。如果外界环境中已有某种密度的致突变物,能够造成细胞发生伤害,却使微核细胞率上涨。其它微核细胞率的上涨,揭示环境中已突变物,即使受到试水样里所含有可以打断DNA分子的诱变剂,或者能够打断纺锤丝其纺锤丝毒剂,却体现出遗传毒特点。
这种SOS显色法,是一种遗传毒特点检测新技术,有着精确和灵活、假阳特点率低的特征,这种技术已被广泛作为遗传毒特点的测定。其原理就是:在DNA分子受到外因产生的大范围伤害,在其复制又受到制约的状态下,将导使一种不容易修复的错误。这种在遗传毒物处理后,大肠杆菌中出现了一系列反应被称为SOS应答。
这种SOS显色法,有众多优于Ames的特征:
(1)简便,其测定入程只要7h。
(2)灵活,被处理的细胞全产生或者不产生SOS反效应,用分光光度法来即可以测定β-ONPG,并且分化的产物十分灵活。
(3)精确,SOS显色法测定的就是遗传毒物对细胞原发的直接效应,这种特点最后答案非常可信,然而Ames试验的假阳特点率较高[5]。
2.微型生物监测
过去生物监测的钻研重点大多数放在分类方面。生物系统的布局变化并不是总和生物系统其它变化相有关联,仅以它的种些种类、某些种群形成的生物效应系统其变化评估水生生态系统,其偏差非常大。所以,为把握水生生态系统对于环境污染的整个反应,还需求我们对生物系统:细胞、组织、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选取超出单一种类即是群落或者生态系统来做为生物监测其生物反应系统,并且对这个系统的布局及其功能的变化均匀作研究。美国的Cains创建,能够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来测定微型生物,测定其群落的布局和功能参数,并且施行监测预告的新方法。在中科院水生所沈韫芬钻研员把PFU运用到生物监测中,并且又使PFU法成为了我们国家生物监测的标准方法之一。这种PFU法适合作为原生动物和藻类对水质的检测。这种方法能够辨别水体是否存在机污染仍就是毒污染的特点。
然而,在尹福祥和杨立辉运用PFU法进行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了监测。最后结果表示,微型生物群落其布局参数及功能参数,都比较均匀地反应污染废水的净化效应。这种方法和以上介绍的生物监测方法对比,这种PFU法由单一监测布局的参数转变成布局参数,又和功能参数同一时间候监测,提升了生物监测的结果捕获能力,并使监测结果更完整、精确、精密地评估环境状况。如此表明,这种PFU法讯速及其精确监测水质的突变,经过试验。最终结果能够预报受纳系统环境质量的形态和其变化过程。某些群集曲线突然大幅降落,表明了该点的水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应该调查是否发生排放事故。因为潮汐流及环流的影响,这种PFU法运用于海水水质监测,不如在淡水监测有效。BPFU法就是将两块聚氨酯泡沫的塑料块装到一个圆柱形塑料瓶去,塑料瓶要有四个裂缝。其作为保证聚氨酯的泡沫塑料块没有受到粗糙等条件的影响。同一时间,为了便于微生物群落注入聚氨酯泡沫塑料块得到均匀衡状态。这种BPFU法胜过PFU法监测。海水生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取样稳定;其次,海水生物评估布局和功能精确;最后,即时,其定量性能够保持水体积的稳定特点。试验最终结果表示,用BPFU法对海水生物进行监测比PFU法更佳。
四、水污染监测技术的发展动向
除了水污染的微生物群落监测方法外,水污染自动监测技术和水污染遥感监测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
1.水污染自动监测技术
水污染自动监测是对污染源排放的废水(经过处理的或未经过处理的)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被污染的情况进行连续自动采样、测定、传输和数据处理的定时监测网络。
水污染自动监测技术起源于美国,美国在1958年开始对俄亥俄河进行水质自动监测。在日本,各水域和工矿排水几乎都设立了自动监测系统利用计算机来管理及处理数据川。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黄浦江、天津引滦济津段以及吉化、宝钢、武钢等大企业的供排水系统建立了水污染自动监测站,开始了对自动水质监测系统的研究。我国黄浦江水质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于1984年正式投产运行。水污染自动监测系统的建立,不仅开创了我国水污染监测的新局面,同时也为我国继续建立水污染自动监测系统积累了经验[6]。
2.水污染遥感监测技术
水污染遥感指应用地面、航空、航天等遥感平台对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洋进行探测,诊断水体的反射、发射、吸收特征的变化,从而实现快速地确定水污染的分布状况和位置的水污染监测方法。水污染遥感常用的仪器有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微波系统和激光雷达等。监测对象主要是水面油污染、水中悬浮物、污水排放、赤潮藻类的类型和密度等。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所利用红外技术对大连湾的油污染进行了监测。1980-1983年在天津一渤海地区组织了一次航空遥感试验研究,对天津地区污染水体的光谱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1987年和1989年我国分别发射了FY- 1 A和FY- 1B卫星,其中都配置了2个海洋水色通道的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VHRSR,首次利用我国自己卫星获得了我国海区较高质量的叶绿素浓度和悬浮泥沙浓度的分布图。我国于2000年5月成功地发射了FY-1C卫星,卫星上的甚高分辨率辐射计带有3个专用海洋水色波段,已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2002年3月,我国又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带有主要用于海洋水色环境监测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五、结语
对于水资源越来越紧缺的生态环境下,水体污染仍然不断受到不同程度的恶化。这样一来,即客观条件迫使水污染监测技术不断改进。水生生物监测水体即能够反应水环境质量状况,对毒物监测灵敏度高,同时需要的测试仪器也比较简单。当前,国内的水污染生物监测方法和监测物还在不断更新,监测的灵活度越来越高。用某些方法同样能够对特定的某些或者多种污染物作出不同程度的监测,污染程度高低同样能够明显反映出来。但是,要完成传统生物监测方法没法来完成的水体中种某些污染物质的检测,还需要共同努力。现在有一些水生生物监测技术仍然难以确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所以,应该采纳多种监测方法进行综合监测,以保证监测最终结果的精确性和完整等特点。
参考文献:
[1]许木启.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看府河―白洋淀水体的自净效果[J].水生生物学报,1996,20,(3):212-220.
[2]张海波.浅谈水污染的生物监测[J].丹东师专学报,1998,20,(2):67-68.
一、概述 对受污染的江河湖库水体进行治理修复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南水北调东线沿线的治污工程,量大面广,需要的投资大,寻找先进实用、造价低廉的技术迫在眉睫。
我国的江河湖库水体污染主要包括氮磷等营养物和有机物污染两方面。另外,湖泊水库蓝藻及赤潮给水域生态、人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危害。对于富营养化的控制,发达国家以控制营养盐为主,大多采取“高强度治污-自然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即控制外源磷污染负荷并配合生态恢复措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较大成效。
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三类:①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②物理方法: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等,但往往治标不治本;③生态—生物方法:是国外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新技术,水体生态—生物修复技术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去恢复自然界的本来面貌,强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乎逻辑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
生态—生物污水处理技术,是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另外,这种处理技术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在治理区建设休闲和体育设施,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所以,这种廉价实用技术预计适用我国江河湖库大范围的污水治理。
二、主要处理工艺方法
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厌氧—好氧组合处理,利用细菌、藻类、微型动物的生物处理,利用湿地、土壤、河湖等自然净化能力处理等。以下重点介绍几种针对江河湖库污染大水体的修复技术。
1.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生物膜法是指用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纤维)为载体,在其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生物膜,生物膜表面积大,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其反应过程是:①基质向生物膜表面扩散,②在生物膜内部扩散,③微生物分泌的酵素与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④代谢生成物排出生物膜。
生物膜法主要工艺方法有生物廊道、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等。生物膜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对于受有机物及氨氮轻度污染水体有明显的效果。它的有机负荷较高,接触停留时间短,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此外,运行管理时没有污泥膨胀和污泥回流问题,且耐冲击负荷。日本、韩国等都有对江河大水体修复的工程实例。
2.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的原理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共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底面有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卵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污染水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曲折地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在床体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等),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对污染水进行处理。
人工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随着处理过程的不断进行,湿地床中的微生物也繁殖生长,通过对湿地床填料的定期更换及对湿地植物的收割而将新生的有机体从系统中去除。由于这种处理系统的出水质量好,适合于处理饮用水源,或结合景观设计,种植观赏植物改善风景区的水质状况。其造价及运行费远低于常规处理技术。这种技术已经成为提高大型水体水质的有效方法。英、美、日、韩等国都已建成一批规模不等的人工湿地。
3.土地处理技术
土地处理技术是一种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它是以土地为处理设施,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吸附、过滤及净化作用和自我调控功能,达到某种程度对水的净化的目的。土地处理系统可分为快速渗滤、慢速渗滤、地表漫流、湿地处理等几种形式。国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土地处理系统对于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有机氯和氨氮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德、法、荷等国均有成功的经验。
三、国外工程实例
1.日本坂川古崎净化场
位于日本江户川支流坂川古崎净化场,是采用生态—生物方法对河道大水体进行修复的典型工程,从1993年投入运行至今已有8年的运行历史,观测结果表明,河道污染水体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江户川是日本东京都和千叶县附近的主要河流,从河道中引出70m3/s的流量为该地区城市、农业、工业供水,其中城市供水占60%。靠江户川下游的金町、古崎和栗山三个水厂为630万人供水。坂川是江户川的一条支流,在金町等三个水厂上游附近汇入江户川。由于坂川河道治理不力,大量生活污水排入坂川,致使水质恶化,BOD等指标严重超标,同时浮游植物繁殖迅速。坂川水质恶化,直接对金町等三个水厂构成威胁,居民对饮用水味道不佳多有怨言。为治理坂川,采取工程设施将坂川改道,先流入古崎净化场。经过古崎净化场后,坂川的污染减少了60%~70%,处理过的河水流入称为松户川的新开人工渠道,然后注入江户川。 坂川的河水经改道注入古崎净化场后,清洁的水流入新开的人工渠道——松户川。其设计理念颇有新意,它一改传统设计形式,不采用混凝土或块石衬砌的直线渠道,而以微弯曲的河道形态,岸坡间有大小卵石,植有繁茂的芦苇和其他植物,适于鲫鱼、鱼等鱼类生长,两岸种植树木,适于鸟类栖息。这种环境不但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与自然相融合的休闲环境,而且对水体也能起进一步的净化作用。松户川注入江户川后,大大缓解了江户川的环境压力。
2.日本渡良濑蓄水池的人工湿地
渡良濑蓄水池位于日本枥木县,是一座人工挖掘的平原水库,总库容2640万m3,水面面积4.5km2水深6.5m左右。平时为茨城县等6县市64万人口供水,日供水量21.6万m3。蓄水池周围是渡良濑川的滞洪区,汛期蓄水池能提供1000万m3的调洪库容。
(一)对确认物权归属的诉讼,生效法律文书认定房屋归属,无论受让方是否给付对方财物补偿,根据《物权法》第28条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3]。其自法律文书生效时已发生物权效力,登记机构的登记行为只是物权效力的补记载,应当凭生效法律文书直接受理单方申请办理登记。如登记机构不予登记,该物权变动登记机构无法掌握,可能造成登记机构后续的错误登记,进而损害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此举显然与立法初衷不符。
(二)对认定合同效力的生效法律文书,当事人应当依据生效法律文书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对方当事人拒绝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应当通过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登记机构不宜代为作出判断。主要原因:房屋转让合同有效只是物权设立的原因,并不导致物权设立。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在其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中收录了一个2010年案例:甲与乙签订了房屋转让合同,甲依约支付了全部价款,但乙以其妻子不同意为由拒绝办理过户手续,甲诉至法院要求认定合同有效,并责令乙协助其办理过户手续。法院审理认为,甲基于对房屋权属证书记载的权利人的信赖,与乙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且支付了合理价款,其买卖合同有效;甲要求乙履行合同过户,因乙的妻子作为共有权人明确表示不同意,驳回了甲请求过户的诉讼请求。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支持了这一判决。同样此类因在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有效合同常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登记机构不宜在仅认定合同有效情况下凭申请人单方申请办理过户手续。
(三)对责令债务人协助债权人履行过户手续的生效法律文书上,当事人应当根据生效法律文书执行。该类法律文书一方当事人不配合履行的,因诉讼请求清楚,可以通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生效法律文书可以单方申请登记的情况,很多同行在实务中犹豫,以是否双方都履行了义务作为判断依据。笔者认为,要与法院多沟通,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达成共识:人民法院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明确房屋产权归属的,房屋登记机构可直接根据生效法律文书办理过户登记;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需承担义务的,由对方当事人通过人民法院申请依法执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只确认合同有效未明确产权归属的,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共同向房屋登记机构申请房屋过户登记。
二、关于房屋买卖合同被认定无效的后续登记问题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又名秋千毛虫、柿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能取食500余种植物,其中以栎、杨、李、樱桃、苹果、山楂、柿、杏、柳、榆受害最重[1],在林州市主要为害柿树。该虫突发性强,暴食性强,危害性大,大发生时常将柿树叶片吃光,造成柿树长势衰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甚至绝收,经济损失巨大。据统计,林州市现有成龄柿树10万余株,年产鲜柿5 000 t,由于受舞毒蛾的危害,每年减产约1 500 t,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为有效控制该虫的发生,确保柿树高产稳产,笔者通过多年观察,总结出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
1研究方法
1.1观察点的选择
采用野外定点观察的方法,观察点设在任村村后沟。该点为舞毒蛾的常发区域,散生栽培的柿树较多,环境条件与林州市其他舞毒蛾发生区基本一致,有较强的代表性。
1.2观察方法
于每年4月中下旬柿树发芽时开始观察,隔2~3 d调查1次,重点调查舞毒蛾不同虫态的发生数量及变化情况、幼虫活动为害规律、不同小环境条件下的发生特点。同时,结合群众防治实践经验,对各种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系统观察与防治调查,总结出舞毒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发生规律
2.1生活史
据观察,舞毒蛾在河南省林州市1年发生1代,以卵块在树干、树皮缝、枝桠处、落叶层、石块下、梯田堰缝等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卵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5月中旬孵化结束,孵化期16~19 d。幼虫生长期40 d左右,6月上旬幼虫开始老熟化蛹,6月中下旬化蛹最多,6月底化蛹基本结束。蛹期10~15 d。成虫于6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为盛期,7月上旬基本结束,卵于6月中旬开始出现,7月上中旬产卵基本结束,卵期9个月。
2.2生活习性
(1)成虫。成虫羽化时间多在夜间或傍晚,羽化后数分钟即开始活动。雄蛾较活泼,有趋光性,善飞翔,日间常在林中成群飞舞,故称“舞毒蛾”。雌蛾大而笨重,很少飞翔。成虫羽化后2~3 d交尾,交尾后5~6 h产卵。雄蛾交尾1 h后飞走,雌蛾产卵后2 d内死亡。雌蛾常在化蛹处产卵,也可将卵产在枝干的阴面、树洞中、石块下。卵呈块状,每雌产卵1~2块,每块数百粒。单雌产卵400~1 200粒[2]。
(2)卵。卵圆形,初期杏黄色,后转为褐色。卵粒密集成一卵块,上被黄褐色绒毛,对卵块的安全越冬起保护作用。
(3)幼虫。刚孵化的幼虫群集在卵块上,气温转暖时上树取食柿树幼芽和嫩叶,常群集于幼芽或嫩叶的背面及叶柄处取食,遇惊扰后吐丝下垂,可借助风力飘移作远距离传播,故称“秋千毛虫”。2龄以后的幼虫逐渐分散,白天潜伏于落叶下、树皮缝、石块间、杂草丛中,夜晚成群上树危害。幼虫有很强的迁移能力,在饥饿时可做长距离转移,以此扩大为害范围。幼虫后期取食量剧增,数天之内即可吃光老、嫩树叶。幼虫化蛹前1~2 d停止上树危害,常钻至柿树根基周围3~5 cm深的土块缝隙中、树洞内或枯枝落叶下吐丝固定虫体化蛹[3]。
(4)蛹。蛹长19~34 mm,体红褐色或黑褐色,被有锈黄色毛丛。
2.3舞毒蛾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一是与气候的关系。温度、湿度、光照、风等气候因子对舞毒蛾幼虫、蛹的发育及幼虫的发生影响显著。早春温度回升快、光照好、风速低,幼虫孵化就早、快、齐,从而延长幼虫的为害时间,危害严重;相反,幼虫成活率低,危害程度轻。同时,沿河沟岸湿度良好,成虫羽化发生早、快、齐,而山坡干旱地则相反[4]。二是与林分的关系。调查发现,散生木、生长不良或郁闭度小的柿园舞毒蛾发生较重,而郁闭大的柿园或林相复杂林分中的柿树发生相对较轻。三是与坡向的关系。背风向阳的阳坡、洼地,舞毒蛾发生较重,而阴坡发生较轻。四是与栽培管理的关系。凡树下管理粗放,荒草、灌木、石块较多的柿树舞毒蛾发生较重,而经常整扩树盘、树下清荒割灌、管理较好的柿树发生较轻。
3防治技术
舞毒蛾的防治方法较多,防治时应根据其危害特点及生活习性,结合柿树分布区的交通、水源等条件,选择不同的防治措施。对于山坡沟底散生栽植的柿树及交通不便、用水困难的柿园,应以树下管理及树干涂药防治为主,辅以树冠喷药防治;对成片栽植且交通便利、用水方便的果园,可采用大面积的树冠喷药防治。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树下管理。适时对树下的枯枝落叶及杂草灌木进行清理,每年秋冬季整扩树盘,清除石块,破坏舞毒蛾幼虫下树栖息的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其他防治方法的开展。二是人工刮除卵块。于秋、冬季节或早春刮除卵块,集中(下转第203页)
(上接第201页)
烧毁。三是灯光诱杀。在成虫羽化期,即6月下旬至7月间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可消灭大量抱卵雌虫。四是潜所诱杀。利用舞毒蛾2龄以后幼虫白天下树潜伏的习性,在树干基部堆放砖瓦石块,诱集下树幼虫,喷洒辛硫磷500倍液集中毒杀[5]。五是塑料布阻隔。沿树干基部围一圈光滑塑料布,高度30 cm左右,接头处用透明胶带粘牢,阻隔上树幼虫。六是毒环防治。根据舞毒蛾2龄以后幼虫白天下树,夜晚上树的习性,在树干上涂毒环,环宽度为20 cm,药剂可用2.5%的溴氰菊脂10 mL与40%的氧化乐果10 mL及废机油1 kg混合;也可用2.5%的溴氰菊脂与废机油按1∶10比例混合,废机油以浓、稠、黑为宜。药液要涂匀涂遍,形成1个密封环[6]。该法杀虫效果高,环境污染小,防治方法简单且费用较低,非常适宜山坡沟底散生柿树及小面积柿园的防治。七是树上喷药防治。在幼虫1~2龄时期用25%灭幼脲1 5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2 000倍液进行树冠喷雾,防效可达90%以上。该法主要用于面积较大、水源方便的柿园防治。
4参考文献
[1] 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 吕长会.瓦房店市舞毒蛾发生与综合治理措施[J].辽宁林业科技,2010(4):57-58.
[3] 邓涛.大庆地区舞毒蛾的综合防治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5):228.
1刀具路径优化生成流程
当一个五轴铣床加工曲面时,刀具残留高度可以在已加工表面上观察,将刀具路径和刀具路径间隔划分的表面定义为相邻刀具轨迹的距离。如图1所示的残留高度h和步长p。若加工的步长过大,则加工表面较为粗糙;步长过小,则降低了加工的效率。(1)式中:κ为曲面的曲率。在允许的残留高度下可以计算最大加工步长,为了简化刀具路径规划过程,曲面边界曲线可以作为起始路径,然后决定连续的路径。实时轨迹规划为了获得平滑曲面,需要在几何数据和加工情况的基础上生成刀具位置、方向和运动参数的数据,曲面的几何数据可以用三次面型形式输入到数控机床中:将刀具的一阶和二阶位置变量作为刀具常规的线性速度和加速度,本文提出的五轴数控机床的轨迹生成方法的流程如图2所示。
2刀具路径优化生成仿真
球头铣刀的外形可以制造成各种形状,因此适宜加工自由曲面模具或者模型。采用球头铣刀加工自由曲面的刀具轨迹生成策略描述如下:由式(2)与加工情况决定了式(1)的刀具路径步长和待加工表现信息。在常数进给率下,可以由式(7)得到每个采样周期内的独立参数u,然后根据u和式(4)获得刀具的位置和起始方向数据。刀尖轨迹生成一条基准线,曲面法向量的趋近向量为网格曲面划分的规则。网格轨迹建模类似单位球面的曲线,在弗格森曲线模型的基础上,重新表示基准线和网格规则,进一步获得基准线的一阶、二阶和三阶运动参数以及网格规则,由CAD系统获得加工情况和曲面的几何参数,采用实时控制技术计算刀具的位置和角运动属性。如图3所示,本文进行了一组自由曲面加工轨迹仿真,仿真工件的尺寸为400mm×400mm,仿真刀具采用球头铣刀,进给率设置为10mm/s,采样周期设置为10ms,整个仿真工件的位置总数为8005,计算时间为50.66s。
[中图分类号] S43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92-01
近几年来,豫西南地区甜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亩经济收入一般在2500元以上,但甜瓜病害逐年加重,一般减产20%,重者减产可达50%,甚至绝收。现就甜瓜病害的症状、发生条件和无害化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甜瓜细菌性叶斑病
1.症状
此病危害叶、茎、瓜,以叶受害较严重。在甜瓜各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子叶受害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变成黄褐色。真叶受害,初呈油浸状,逐渐变成淡褐色多角形至近圆形斑,边缘常有一锈黄色油浸状环,最后呈半透明状,干燥时破裂。空气潮湿时病斑溢出浅黄褐色菌脓。果实和茎蔓染病,病斑呈油浸状,深绿色,严重时龟裂或形成溃疡,溢出菌液。果实发病,病菌可向内一直扩展到种子,使种子带菌。
2.发病条件
此病由假单胞杆菌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细菌引起。病菌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内越冬。通过伤口或气孔、水孔和皮孔浸入,发病后通过雨水、浇水、昆虫传播。空气湿度大或多雨或夜间结露多利于发病。
3.防治技术
3.1选用无病种子,播前用50~52℃温水浸种30分钟播种。
3.2用无菌土育苗,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与非瓜类作物进行两年以上轮作。
3.3合理浇水,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注意通风降湿,缩短植株表面结露时间,注意在露水干后进行农事操作。
3.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绿亨6号(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600倍液或30%扫细悬浮剂500倍液或5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喷雾,5~7天一次,连喷二次。
二、甜瓜霜霉病
各种瓜类都可发生霜霉病且为害最重,群众叫“跑马干”,意得病后甜瓜枯死的很快。一般减产20%以上,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1.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甜瓜的叶片。也可以为害茎和花梗。从瓜苗到成株都可以受害。子叶受侵染后,叶正面有不均匀的退绿斑,叶背面有灰黑色霉层,湿度大叶、子叶很快变黄枯死。成株叶片受侵染后,先在叶背面形成水浸状淡绿色(好像开水烫过)小斑点,而后很快扩大成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大斑。潮湿时,病斑上有灰黑色霉层。叶子正面病斑从黄绿色变成黄褐色,病害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一片,三、五天内使大多数叶片枯死,仅剩顶端嫩叶。
2.发病规律
甜瓜霜霉病是由霜霉真菌寄生引起的病害。病斑上的霉层就是霜霉真菌。春天气候转暖,病菌从保护地传到露地为害甜瓜,甜瓜霜霉病真菌在瓜类生产季节有多次再侵染,随气流、风雨传播。
病害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极大,尤其是湿度特别重要。在多雨、多雾、多露和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发生严重。在相对湿度83%以上,叶面有水滴存在,气温在15~20℃时最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相对湿度在50~60%时则很少发病。
3.防治
3.1选用和推广抗病品种
目前适用大田推广的相对抗病甜瓜品种有伊丽沙白1号、2号、龙甜1号、火龙胞一号、娜依鲁网纹甜瓜等品种。
3.2加强栽培管理
选饱满无病种子育苗,注意苗床温湿度,增施磷、钾肥和腐熟优质农家肥,促进根系发育,少浇水、勤中耕,及时清除病株残叶,减少病害传播来源。
3.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667m2用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秀苗(通用名称恶霉灵甲霜灵)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均匀喷雾,7~10天一次,连喷2~3次,防效可达96%以上。
三、甜瓜枯萎病
1.症状
此病在甜瓜全生育期都可发生。苗期染病,病苗叶色变浅,逐步萎蔫,最后枯死,剖茎可见维管束变色。成株期发病,植株叶片由下向上萎蔫下垂,部分叶片叶缘变褐或产生褐色环死斑,最后全株枯死。有时病茎上还出现凹陷坏死条斑,空气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粉红霉层,最后病茎腐烂纵裂,维管束变褐。
2.发病规律
此病由半知菌镰孢霉真菌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袍子在土壤、病残体或未腐熟的土菌肥中越冬。条件适宜时病菌通过根部伤口或直接从根尖分生细胞间侵入,形成初侵染。地温15~20℃时甜瓜根系生长不良,伤口难于愈合时病菌容易侵入。连茬种植,病菌连续积累病情较重。土壤偏酸PH值在6.5以下土质粘重,地势低洼积水和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及地下害虫多等都有利于发病。
3.防治技术
3.1轮作换茬
最好与十字花科、百合科蔬菜轮作。根据病菌致病特性,病害严重地可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与甜瓜接穗斜插嫁接防病。
3.2采取高垄地膜覆盖或滴灌等节水栽培技术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生物实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各门学科中,生物学算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实验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基本理论,培养实验技能并获得生物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形成。强化生物实验教学环节,充分发挥生物实验教学的功能和优势,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实的生物实验技能、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重要手段,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对生物实验的教学方法及教育意义阐述如下。
一、实验教学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中,主要侧重于以实验原理为代表的理论知识和以实验现象为代表的经验知识的传授。它反映了生物实验教学的一般特点,但这与素质教育中“科学素质培养”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为此,在多年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我们结合生物实验教学实际和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培养的特点,筛选了一些属于基础性与生产性密切结合的知识内容,补充到实验教学中,在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以实验为基础的学习思维及其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新的生物教材增加了实验的比例,其目的在于通过实验的亲身经历和操作,培养“事必躬亲”的实践思维。生物实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细致的观察力,实验的结果还需要不断的检验,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和耐心。深入发掘课程内设的实验,将实验相关的理论和结果,推向广泛的现实生活中,应用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例如:通过一些相关实验,脂肪、糖和蛋白质在一些物质中的含量检测,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糖尿病人不能食用的食物有哪些;淀粉与蛋白质的关系;脂肪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几种;哪些食物不适合体型肥胖的人。教师通过设计与生活现实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实验奠定基础,同时实验需要严密的设计和过程监控,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三、实验方法灵活运用
在充分地了解了包括实验准备,过程监控与记录,实验结果检验与记录,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等基本的生物实验设计所涉及的内容之后,实验中所运用到的方法及其如何运用,成为重要的训练课题。在此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提高,以生物学中常见的实验“有丝分裂”为例,理论的试验方法是将载玻片用手指的力量按压在盖玻片上,往往此过程中由于玻璃片的密度较大,与中间的培养液摩擦力较小,而导致玻璃片滑动,使得中间的观察对象破损,影响观察结果。因而,可以抛开书本寻找一种更好的实验方法,比如在准确放置盖玻片之后,用笔头轻轻敲击玻璃片,既减少了玻璃片的移动机会和空气进入的可能,同时使所要观察的细胞均匀分散,从而使得染色体较为清楚的呈现。
生物学实验方法多样,从最基本的观察法,比较法,经验法,文献资料调查法等等,在研究植物种子生长发芽条件,以及昆虫的生活环境等实验,一般采用分组实验进行比较的方法,实验结果较为明显,同时能较为容易排出干扰实验的不必要因素。但各种方法均有利弊,在实验中各种方法往往相互结合、交叉使用。这就需要生物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引导,通过实验激发大家使用不同方法,有效验证实验理论。
四、解析实验过程
现实中的实验操作过程,依研究的重点和条件的不同可以灵活改变,所以,试验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紧密相关的,教师在进行指导实验时,应当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实验细节和过程的主动性,理解了实验过程中,每一个步骤存在的意义及其关联,也就领会了问题解析到解决的方法。以“细胞质壁”观察实验为例,在实验的过程完成分离而后复合现象的呈现和观察,过程大概:获取洋葱鳞片细胞并制作成临时装片观察稍后在一侧滴适量蔗糖溶液,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观察,纪录稍后,在装片一侧滴适量清水,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观察,纪录;最后总结实验纪录得出结论,在这些实验步骤执行中,老师应当及时详解其中的道理,例如一些问题:以手撕的方式取代刀削来获取洋葱表皮,原因在于撕能够按照物质的自然纹理解构,与物质分离,要比削的方式获取而来的表皮薄,从而易于观察和实验;植物的细胞液其浓度是质壁分离和复合的关键;还有一些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验失败的原因,老师都应当进行及时的引导。
实验过程是一个整体且系统性的程序,既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实验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要求,同时又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极其重要,且相互联系。整体的实验程序又由小的实验方法步骤,作为部分组成,只有每一步良好的衔接,才能实现实验的圆满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本身最终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验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和原理,不拘泥于既定的规则,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掌握实验的设计、方法和生物学原理,掌握了这些本质的事实,再进行其他类似或不同的生物实验时,便会胸有成竹。例如,将研究植物细胞的方法,运用到观察动物细胞的实验中,通过对细胞构成的比较,分析其差异和相同之处,将会对细胞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细胞作为生物最小单位,其差异性便是造就不同生物物种的根源。
生物实验带给学生最大的益处,便是对于其创造能力的挖掘。深入思考生物实验的知识和原理,均与现实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动物眼睛夜晚能清楚地看见周围环境,人们受到启发发明了红外线摄像头,受到鸟类会飞的启示,人们发明了飞机。种种创造发明同样也是对生物学知识的模仿。
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带给学生的教育的意义远远大于,一张成绩表所体现的价值。灵活变通和互动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实验思辨思维的前提,生物学原理在实验中得以运用,以及通过实验理解生物学原理,如同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 谢建林 . 例析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 生物学教学,2003.5.
[3] 马光远 . 实验设计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生物学教学,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