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动物医学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19 16:05: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动物医学进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动物医学进展

篇1

生物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预防与治疗人类的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它是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两个基本途径来实现的,而不论临床研究还是实验室均离不开动物实验。特别是医学科学从“经验医学”发展到“实验医学”阶段,动物实验就显得尤其重要。动物实验方法的采用及发展,促进了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解决了许多以往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指出:“整个医学,只有经过实验的火焰,才能成为它所应

当成为的东西。”

1 人与动物的异同

目前,大多数人的看法是人与动物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所在,似乎这是一种很辩证的看法,但这不是一种彻底的辩证看法,实际上,人们必须回答人与动物在生物学上是大同小异或是小同大异?如果动物与人的相同仅仅是个别的、特殊的,那么今天我们进行的大量动物实验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一个阿米巴、一只青蛙与一个人其外表上截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它们都必须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来维持其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一旦这种稳定受到破坏,就可能造成机能障碍甚至死亡。人与许多动物一样,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基本上都由膜、浆、核三部分构成。脊椎动物构成机体的器官基本上是类似的,尽管人体机能的调节比许多动物复杂,但它们的基本调节方式都是神经体液调节。例如:前列腺素不但在人体内存在,而且在低等动物(如柳珊瑚)体内存在,甚至于香蕉里也有大量的前列腺素。正因为许多基本生理过程人与动物是一样的,所以动物实验才能对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2 动物实验的意义

动物实验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动物本身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的生命奥秘,控制人类的疾病和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随着医学生物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动物实验的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它已被认为是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支柱。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的非常时期,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动物实验,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这是因为在生物科学领域内,不能用人去实验,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动物实验去探索生命的起源,揭开遗传的奥秘,攻克癌症的堡垒,研究各种疾病与衰老的机理。

3 动物实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在生命科学中,人类的健康和福利研究离不开动物实验,在对人的各种生理现象和病理机制及疾病的防治研究中,实验的动物是人的替难者,比如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疾病,由于在肿瘤的移植、免疫、治疗等研究中使用了裸鼠、悉生动物和无菌动物的实验,对各种恶性肿瘤的致癌原因尤其是化学致癌物质、病毒致癌、肿瘤的病毒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计划生育研究有相当大的工作是在动物身上工作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试验和我国生物学家朱洗的无外祖父的蟾蜍,即由动物实验进行成功。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肺炎、神经系统疾病、畸形、传染病、外科疾病、免疫疾病等各方面的机理,都经动物实验加以阐明或证实,因此,有人统计生物医学的科研课题有60%以上需要动物实验,有许多课题的研究离开了动物实验就寸步难行。此外,制药和化学工业产品如不用动物进行安全试验,包括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试验,给人类应用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动物实验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和推动性的作用。

4 动物实验是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篇2

铁的免疫作用及机制铁是机体内许多酶的辅助因子和血红蛋白的成分,缺铁导致酶活性降低,阻碍生长,但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报道也存在很大争议。吴建设等(1999)试验表明,铁缺乏时,胸腺、法式囊、脾脏不同程度地萎缩,血清抗体效价与血液分离淋巴细胞ANAE+%显著降低(P<0.05),淋巴细胞对丝裂原的反应性降低。Beisel等报道,缺铁时核酸、核苷酸还原酶活性下降,3H-TdR掺入DNA量减少,网状细胞内RNA和蛋白质合成出现障碍、影响细胞增殖。铁过度积累会影响DNA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影响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张春善等,2002)。铁缺乏和过量都有助于体内病原菌的增殖,减弱机体对疾病感染的抵抗力。另外,铁过多会抑制白细胞的杀菌活性,降低运铁蛋白和乳铁蛋白的抑菌作用,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原因是过量的铁会促进细菌生长,造成更广泛的感染,引起机体败血症。铜的免疫作用及机制铜作为体内许多酶的辅助因子参与机体免疫反应,铜缺乏或过量会降低抗氧化酶系活性,导致-O2、H2O2积累,结果是生物膜结构破坏、功能下降(Palmer,1987)、DNA结构和功能丧失(Hiraishi,1992)、酶失活(Sato,1992)等。肉仔鸡缺乏或食用高剂量铜时,均会导致胸腺、脾脏和法氏囊不同程度地萎缩。免疫器官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细胞对丝裂原,如ConA和LPS的反应性降低,血清的抗体效价降低,巨噬细胞内CuZn-SOD活性及其杀伤白色念球菌的活性降低,杀伤酵母细胞数量也减少。缺铜改变淋巴组织的构成成分,T淋巴细胞比B淋巴细胞更为敏感(Lwlase,1985)。铜也可减弱TNF分泌抑制剂(前列腺素E2、血浆α-球蛋白)对TNF分泌的抑制作用(Scuderi,1990)。硒的免疫作用及机制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是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吞噬细胞溶解作用和杀伤感染微生物是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的重要功能。硒对吞噬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灭三大过程均有影响,缺硒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明显受到影响。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成分,缺硒会降低嗜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使细胞不能及时清除过氧化物而降低免疫细胞活力;硒通过影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进一步调控5-脂氧合酶活性,5-脂氧合酶催化二十碳四烯酸氧化,其氧化产物前列腺素影响淋巴细胞增殖(张挺,2002)。硒通过激活NK细胞和靶细胞表面的某些结构,促进两者结合从而增强NK细胞杀伤活力。锰的免疫作用锰是精氨酸酶、脯氨酸酶、RNA聚合酶、Mn-SOD等的组成成分,也是体内许多酶(如磷酸化酶、醛缩酶)的激活因子。锰缺乏会导致肉仔鸡胸腺、脾脏和法氏囊重量显著降低,淋巴细胞对丝裂原(ConA和LPS)的反应性降低。锰缺乏或过量都会抑制抗体生成。锰与钙在淋巴细胞激活作用上有互作作用。铬的免疫作用铬主要沉积在与细胞快速分裂和分泌有关的组织,铬缺乏常发生于应激动物,应激使体内锌、铜、铁、锰、铬等微量元素的损失加大(Schranzer等,1986),这些微量元素与细胞分裂和分泌有关,铬可通过降低动物血清皮质醇浓度,避免锌、铜、铁、锰等微量元素的损失,提高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和抗体滴度来增强动物免疫力(袁森泉译,1994)。肝脏摄取铬增加,有利于合成各种金属酶、DNA、RNA、白等,提供免疫过程所需的物质。罗绪刚等(1999)试验证明,在一般饲养条件下,补铬可影响肉仔鸡的免疫功能,且无机铬(三氯化铬)和有机铬(酵母铬)同样有效。除了上述的矿物元素,钼的缺乏也会造成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砷、铅、铬、汞等有害元素或重金属过多使动物发生免疫抑制。

免疫应答的功用是抵抗传染性微生物,但它也为此付出一些代价,如生长效率降低、饲料效率变差、养分需要量增加等。调整日粮养分可以增强免疫应答,但又会加重生长抑制并进一步降低饲料效率;而降低免疫反应又会提高对疾病的敏感性。免疫反应由免疫系统的一系列应答组成。这些应答中,有些是特异性地针对特异性抗原,有些应答则不是特异性地针对某种抗原。这些非特异性应答就是炎性应答和急性期应答。在急性期应答期间,免疫细胞释放出称为白细胞间素的体液因子。白细胞间素可刺激骨组织的分解代谢,也可引起发热并改变血液和其它组织的养分组成。急性期免疫反应的其他典型症状还有厌食、嗜眠、白细胞计数增加、肌肉痛、骨痛。这些代谢变化可降低骨骼肌的生长率,还可改变机体对养分的需要量。免疫应答的强度同抗原攻击的强度成正比。急性免疫应答可分为生长减慢或免疫系统反应强烈时期的诸多反应以及病原微生物被清除、病理后果被修复以及生长加速时期的诸多反应。

免疫应答对动物生长及营养需要量的影响由于在免疫应答发生过程中要消耗一些养分。所以在免疫反应的第一时期,血液中许多养分含量显著降低。日粮氨基酸水平提高并不能减轻这种由于免疫应答造成的生长抑制。现已证明,提高蛋氨酸或维生素E水平可增强免疫应答,导致更严重的生长抑制。同样,在急性免疫应答期,血中锌和铁的水平会降低;但提高日粮中铁水平的鸡,在以大肠杆菌进行攻击后,死亡率高于未提高铁水平的鸡,这可能是因为血中有了较多的铁,可使致病性大肠杆菌增殖和增强毒性。日粮中脂肪酸、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A、叶黄素等对免疫应答也有同样影响。

作者:常文环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篇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得益于第五中学多年来一直坚持走内涵发展的办学之路。内涵发展重在办学思想、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和制度保障。

一、办学思想重在创新理念,符合教育科学发展方向

教育发展必须遵循国家教育发展方针,必须符合以生为本的原则,必须结合校情、学情。教学生三年、为学生想30年、为国家民族想300年是第五中学秉承的办学宗旨。学校以人格建树奠基学生幸福人生,以个性发展引领学生创新素养。“四个同步发展”的育人观和“三个有利于”的教学观是实现办学思想的深刻体现,丰富和发展了德育“五个系列主题活动”,明确提出教师应具备三个方面的优秀品质,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校风、教风与学风。

办学理念:以人格建树奠基学生幸福人生,以个性发展引领学生创新素养。

“四个同步发展”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人格发展与身心发展同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发展同步,培养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同步,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发展同步。

课堂“三个必须有利于”的教学观: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自主性学习能力,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驰骋想象、发散思维,必须有利于促进师生完善自我、共同体验、丰富学习人生和生命价值。

德育“五个系列主题活动”:“扬世纪理想风帆,振中华民族雄魂”的系列活动,“缅怀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为明天奠基”的系列活动,“让青春闪光,塑造多彩人生”的系列活动,“深入社会,拥抱生活,体悟人生”的系列活动,“难忘中学生活,插上奋飞翅膀”的系列活动。

教师的品质:对待学生——平等、信任、希望、关爱、公正、宽容、民主,对待工作——投入、敏锐、理性、自主、反思、创造、信仰,对待同事——关怀、赞美、信任、团结、谦逊、尊重、真诚。

校风:民主、科学、开放、创新。

教风:严谨、灵活、扎实、高效。

学风:勤学、乐学、善学、博学。

二、教师队伍建设重在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主动发展

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学校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发展。我校根据校情制订了“佳五中科研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期发挥课题牵引带动作用。通过几项国家和省级重点课题子课题的实施,实现了科研重心下移,调动了全体教师研究问题、研究学术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与素质,先后五次被评为国家和省级课题组先进实验学校,近200篇教师随笔、论文、反思、叙事、案例分获国家和省级一、二等奖。

不设重点班,让全体教师劳有所获,让每一位教师都拥有成功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自我潜能、享受专业发展带给教师的幸福人生。学校在教师培训以及购买教师专业发展书籍、学生学科课外阅读书籍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分期分批派出数十人次到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中学、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乃至国外参观学习、挂职锻炼、专门培训,聘请肖川、李亚平、洪镇涛等近10位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学校制订了“佳木斯市第五中学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计划”,帮助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不同的发展目标,同时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学校每年举办一次主题读书交流活动,让教师在培训中充分体验职业的尊严与快乐。

集体备课和教研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实现教学科研同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教研活动必须围绕当今教改最新课题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观摩课、学科教研研讨课等不同层次、不同层面上的磨课、研课、说课、评课等形式展示教师各自的教学水平与风格,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领导亲自参与座谈,指导、点评,加快了教师成长的步伐,不断把教师专业发展推向更高水平。极大促进了学校学习型、研究型团队的形成、发展以及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三、课程改革重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形成

篇4

2012年必须落实省定45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的具体项目、地点、改扩建或新建面积和资金来源。各地要根据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内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要求,结合本地三年行动计划,抓紧研究部署今明两年的任务。

要积极争取国家“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的支持,制订具体政策措施,扶持好城市集体、企事业单位办园和普惠性、低收费、有质量的民办幼儿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和普惠性幼儿园为主,积极推动各地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

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这是我省承担的国家试点任务,各地必须给予高度重视。2011年底,省里业已制发《幼儿园机构编制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解决办法,各地要抓紧推进落实。要重点面向社会招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任教师,对转岗的中小学教师要严格考核,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随着学前教育加快发展,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管理难度剧增。要纠正“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逐步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健全学前教育教研制度,建立起科学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二)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要继续坚持“区域统筹、县域推进、改造薄弱、促进均衡”的原则,全力落实教育部与省政府签署的备忘录和省政府与各地市政府签订的责任书,确保完成建设400所标准化学校,实现年度阶段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任务。

进一步明确基本均衡的评价标准和工作要求。各地要依据这一评价标准,按照责任状确定的建设进度,统筹好各方面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要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的认定验收。为此,各地要切实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严格按照确定的建设进度,统筹安排各方面资源,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切实加快建设步伐,确保按规划的时间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教育部验收。及时解决好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要在县域内科学、合理布局中小学校网点。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部署,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建好必要的教学点,坚决防止和纠正因学校布局调整出现学生就学困难、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要贯彻“县域统筹、倾斜薄弱”的原则要求,加快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缩小县域内城乡、校际间办学差距。在教师、校长交流上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省里要制发推进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指导意见,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保障,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做法。2012年要召开17个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试点县工作推进会,召开“学区制”办学模式改革牡丹江现场会。

(三)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全省普通高中教育工作要在2011年良好布局开局基础上,继续以推进高中教育普及为目标,进一步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一是以市地为单位,对全省普通高中进行普查,对未达标的薄弱高中由地方政府制订整改计划,全面加强普通高中达标建设。二是深化区域和学校改革试点工作,建立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促进机制,引导普通高中找准内涵发展定位,凝练学校文化,培育办学特色,形成一批“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的普通高中。年底拟召开试点地区和学校现场会。三是落实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要求在秋季开学前完成清理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依托学籍信息化管理系统,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加强和规范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强化审批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国际班办学行为。从规范招生行为着手,切实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

(四)依法推进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健康发展。

民族教育工作方面。全面贯彻新修订的《民族教育条例》,以民族教育发展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少数民族各级各类学校建设;继续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改革;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继续抓好教育援疆、工作;全面启动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学校建设;加强扫盲教材建设,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扫盲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工作方面。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继续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广“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教学模式,力争年内取得相应科研成果,形成一支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指导各学校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力度,组织优秀特殊教育校本课程评选。

――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贯彻执行好义务教育新课标。

为认真贯彻执行好新课程标准,一是要统筹设计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学习培训,要求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透彻理解、深刻把握新课标,内化行为,创造性地贯彻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二是省里要按照国家新课标的精神,研制我省《地方课程标准指导意见》;三是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大力推广普及地方课程;四是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

(二)创造性落实好高中课程方案。

继续创造性地深入贯彻实施我省的《普通高中课改方案》,以课程实施为重点,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完善“课程模块修习考核”、“学业水平考试”、“高校招生考试”以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三考一评”制度建设。要按照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要求,加大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设力度,实行分类规划与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和人生规划指导,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深化教与学改革。

要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改的核心环节,深入探索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贯彻“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广大教师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进行个性化、多样化的探索与创造,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局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四)全面加强教研工作。

各级教研部门要切实转变教研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和基层学校以校为本、基于网络、上下联动、由点到面、覆盖全省城乡的各级教研功能互补的教研模式,强化“研培一体”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深化课程改革的作用。省里要制发《中小学教研工作指导意见》,各地各校要抓住贯彻落实新课标这一重要任务,全面提升研培能力,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机制。

(五)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各地要把信息化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继续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家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加快推进“班班通”建设,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继续以农村为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加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要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强化教育管理,努力缓解热点难点问题

(一)关于抓好“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

一方面,各地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保障、身心健康、行为习惯培养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尽力满足农村留守儿童上寄宿制学校的需求,保障不能寄宿的农村留守儿童就近上学。另一方面,各地要按照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两为主”的政策要求,深化“两为主”为“两个全部纳入”,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并融入城市生活。

(二)关于抓好规范办学行为工作。

篇5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1-7856

国内刊号:11-4822/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