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11:01: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篇1

临床实践治疗中发现,泌尿外科患者以老年人居多,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发展,泌尿外科患者也不断增多[1]。老年人群具有身体机能不断衰退的特点,且多数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等其他慢性疾病,因此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并在护理工作中,分析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探讨防范策略,以提高护理效果[2]。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泌尿外科接受诊治的1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及制定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及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泌尿外科接受诊治的1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98例,实验组有男65例,女33例,年龄46-81岁,平均(62.37±2.64)岁;对照组有男61例,女37例,年龄48-84岁,平均(63.21±2.6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分析患者围术期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防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2.1 围术期安全隐患分析

患者手术及自身因素。(1)泌尿外科患者多数为老年人,身体机能及免疫机制有所下降,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也有所减弱,但往往术后需卧床休息,如术后护理措施不完善,患者发生褥疮、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增加,不利于患者康复,甚至有加重病情的可能[3]。(2)泌尿外科患者术后,部分需置管,包括导尿管、引流管等,有可能出现管路滑脱、逆行感染、管路阻塞等不良情况,甚至需二次手术治疗。(3)术后,患者的行动力及自理能力均有所下降,患者自行活动,有可能出现跌倒等不良情况。

1.2.2 护理风险防范对策及管理措施

第一、提高护理人员评估安全隐患的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进行临床护理,建立专门的护理质量监督及考核制度,监督护理人员是否能够准确完成日常护理内容。护士长每日抽查护理人员操作情况,及时纠正其操作不规范之处,每日交接班时对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如需加强护理的方面,护理不规范处等,护士长还需于早晚两次带领护理人员查房,重点巡视老年患者,指导护理人员如在护理期间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护士长及主治医生,并遵医嘱对症治疗。

第二、建立完善护理制度。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及患者的病情特点,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尤其是科室内应急预案的制定,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工作的护理能力以及对于危急情况的处置能力。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需观察并比较的指标包括,护理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1.22%),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08%),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

篇2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的193例患者均得到了良好的住院护理,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为21.8%左右。在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任何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对妇产科患者给予有效地安全隐患防护能够有效地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使患者的康复得到很好地促进,对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70-01

在临床工作中妇产科发生护理纠纷的机会相对较高,因此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存在很大的风险,对妇产科护士广泛的知识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且还要具备很强的应急能力,对无菌操作的要求也很高,所以说妇产科是与一般临床科室不同的高危科室。因此对于使妇产科医疗、护理质量得以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使纠纷的发生尽量得到杜绝[1]。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的目的,我们对我院妇产科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收治的193例临床住院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临床住院患者。共193例,这193例患者的年龄均在21-48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在36岁左右。患者的住院时间3天-2个星期之间不等,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在1周左右。以上所统计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均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以在分析中予以应用。

1.2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在2009年11月-2011年11月这段时间里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病例193例,将这1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并展开回顾性分析,对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1.3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本次通过对这1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得出,这19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事故的患者有42例。发生一次的患者有31例。发生两次以上的患者有11例。详见表1。

表1 193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事故情况统计

项目例数发生一次意外事故发生两次以上意外事故合计

例数193311142

发生率(%)100.016.15.721.8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妇产科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主要有下几点:①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在不少医院都存在护理人员数量不够,导致护士经常会出现工作长期超负荷,致使护士出现身心具疲,甚至好会出现厌烦的心理,爱心与同情心缺乏,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工作,常发生脱岗现象等,从而无法对产妇的情况予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致使产妇将婴儿分娩在病房床上或者是厕所里,这样就会很容易导致纠纷的发生[2]。②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据调查有很多的护理纠纷都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技术不足而产生的。在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科性,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具有很高的要求,一部分护士会由于自身的技术缺乏的问题而导致纠纷的产生。特别是一些助产护士的技术水平会对母婴的安全产生直接影响。③缺乏法律意识。有些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缺乏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护理过程中对危机因素以及潜在的隐患有所忽视,对一些应有的危机意识以及应急措施比较的缺乏,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及对患者权益的尊重产生忽略,从而会很容易导致护患之间发生冲突或者是纠纷。④医疗设备因素。目前在不少医院均存在由于医疗设备性能不是很好、规格不是十分的配套、没有很齐全的种类,对一些危险品的管理和使用不是十分的得当而导致医疗纠纷的现象[3]。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防范对策有以下几点:①提高风险意识。一个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能够体现出其良好的素质,加强其责任心能够对差错事故予以有效的防范,并且使实施安全护理也得到了保障。②提高专业素质。相关部门应该对护士继续教育以及学历教育进行鼓励,从而使护理人员自身知识面能够得以增强,对一些不当的护理行为予以改正。③加强医院管理。重视质量检查,并将考核的结果在评优晋升工作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对质量控制予以加强。对于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技术等方面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并进行长期的监督。对一些新上岗的护士以及进修的实习人员、责任心不强以及护理技术相对较差的人员、生活中存在很大干扰因素的护士予以重点的监控。排班制度要有弹性,保证护理人员能够精神充沛的去上岗[4]。④加强护患沟通。在正常开展护理活动的同时,对于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与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护理人员应当树立同患者及其家属展开良好沟通的服务意识,在同患者及其家属的进行交流沟通时要注意谨言慎行,对与患者沟通的一些技巧予以掌握,尽量使语言的艺术性得到提高,多对患者采用一些具有鼓励性以及安慰性的语言。主动向患者给予帮助、关心以及体贴。语言行为要尽量做到讲感情、讲原则、讲场合。对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以及消费同意权予以尊重。尽量让患者能够产生产生安全感和信任,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及家属不满而引发的纠纷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少[5]。

综上所述,对妇产科患者给予有效地安全隐患防护能够有效地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使患者的康复得到很好地促进,对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怀敏.实现护患交流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24(11):120-121

[2] 姚建蓉.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J].四川医学,2008,27(12):207-208

篇3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实施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的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高,随之而来医院的医疗纠纷事件在全国各地也屡见不鲜。因此医疗护理已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如何在日常护理中有效的保护护理人员的权益及患者的疗效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鉴于此,本人进行了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的相关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开始在急诊科开展了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开展的临床实践活动,选取该活动开展前后2年内急诊科医疗纠纷的案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比较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开展前后2年内我院急诊科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以人员构成因素、护士因素及患者因素作为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对所有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比较活动开展前后医疗纠纷案例的总数及发生原因的构成比,并将比较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2 安全隐患分析

1.2.2.1 人员因素 医院往往由于编制的调整等原因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且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的护理队伍多为地方院校毕业的护理毕业生所组成,学历较低、工作经验缺乏等均为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2]。

1.2.2.2 护士因素 护士因素为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低年资的护士往往是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对护理过程中的医疗纠纷的认识不足,不重视日常护理的记录工作[3],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及必要的法律知识;②护理技能欠缺。对于年资较短的护理人员,由于临床经验不足和综合能力的欠缺,易导致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漏洞,增加了护理的差错率;③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部分护理人员由于日常工作较为忙碌,因而导致对患者的态度较差、不耐心解释,甚至发生冲撞,进而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④责任心不强。护理工作人员不能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日常的护理工作,仅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印象草率办事[4],这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严重因素。⑤夜班力量薄弱。夜班护士的人数较少且工作量大,夜班护士长期处于精力不足和生物钟紊乱的状态,因而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往往会出现忙乱现象,影响护理工作的安全。

1.2.2.3 患者因素 患者由于对目前医疗技术的盲目崇拜,期望可以通过一次治疗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一旦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患者便会产生失望、埋怨、愤怒等不良情绪,并将这些情绪转嫁到护理工作者身上,进而不配合治疗,也增加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5]。

1.2.3 防范措施

1.2.3.1 强化相关法律知识 对于年资较少的护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的培训讲座,是大家认识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均存在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2.3.2 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对于年资较少的护理工作人员,在业余时间开展专业知识学习讲座,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定期对科室内的护士进行专业知识考核,强化护士的专业技能。

1.2.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科室内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的自身权利,增加对患者的关怀,加强病房的巡视工作,做好宣教工作,尽可能减少医疗纠纷。

1.2.3.4 落实规章制度,加强责任心 对于科室内的护士,应明确要求日常工作均应按照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于应护士责任心不够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对当事人进行严厉处理,从而增加护理的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1.2.3.5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行弹性排班机制,对于就诊人员高峰期及输液高峰期,加强值班人员数量,避免护士出现超负荷工作,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

1.2.4 统计学方法 将活动开展前后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汇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医疗纠纷比较结果 我院自从开展了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的临床实践活动以来,医疗事故的发生数明显减少。活动开展前后医疗纠纷的比较结果,见表1。

2.2 统计学结果 将活动前后的医疗纠纷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得出:χ2=13.714,P=0.001,P

3 讨 论

护理安全是一般患者对临床治疗的基本需求,更是一所医院生存之根本,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时刻保持工作的警惕性,做到防范于未然,以高标准的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开展[6]。

本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开展安全隐患分析和相应防范措施的临床实践活动,我院急诊科的医疗纠纷较之活动前明显下降。其中因人员因素及护士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的下降数最为明显,依次同比下降了57%及61%,从而说明了通过对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相关技能的强化培训,可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疗纠纷总数由活动开展前的468例下降至240例,同比下降48%,进一步说明了在科室内开展安全隐患分析和相应防范措施活动的必要性;本次临床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因患者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仍然较多,如何有效的降低因患者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将成为后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总之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加,有效的防范措施可降低医疗纠纷事件数量,对于保护护理工作人员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翠琴,穆睿华,李慧芳.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464-465.

[2] 温盛瑛,刘晓云.浅谈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药与保健,2009,17(12):182-183.

[3] 吴芳兰,应燕萍,崔妙龄.154例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61-63.

篇4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c)—0131—02

Effect analysis of emergency nursing safety prevention measures

FAN Jianping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Zengcheng People''s Hospital with Affiliated Boji Hospital of Zhongshan University, Zengcheng 511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mergency nursing safety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ctification measures. Methods Before intervention was 100 cases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100 cases,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nursing staff, nurs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operating ability scores, statistice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medical malpractice, medical dispute and nursing complaint rate. Result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ing theory knowledge score and operation ability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P < 0.05),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medical malpractice, medical disput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complai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P < 0.05).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nursing safety events, strengthen safety education and law basis can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capacity, implement of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improve the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quality of care, so it can reduce th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we think that it is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Key words]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safety; Preventive measures; Effect

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时刻保持警惕性,防范于未然,以高标准的护理服务质量为病员服务,确保护理安全[1]。本研究主要探讨急诊科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更好地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减少护理投诉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篇5

1.1 妇产科护士专业水平不达标

护士护理技能的欠缺是妇产科室发生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主要来源之一。部分护士的护理技能不达标,加上对护理技术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及时察觉产科新生儿的症状,耽误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尤其是产妇出现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等症状,如未能及处理,或对患者病情判断处理发挥不当,均有可能导致医疗纠纷。闫秋菊等[1]对350例妇产科患者分析其安全隐患问题时发现,缺乏临床实践操作经验,即护理人员达不到应有的护理水平是导致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加强相应的技能培训和护理质量监督,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后与培训前相比,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明显提高。

1.2 护士缺少应有的责任心

现今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缺乏,每个护士都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在长时间的超负荷状态下,身心疲惫,心情烦躁,爱心和同情心缺失,责任心减弱,消极待岗,在值夜班时不及时查看产妇的产程进展,查房时粗略马虎,简略记录病史。当母婴有异常表现的先兆时,未能及时发现并向上级医生报告,延误疾病的救治,致使出现产妇将婴儿产在厕所的事件发生。古兰拜日・[2]在分析新疆喀什地区各大医院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时,将“医院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护理人员严重缺乏责任心”作为了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责任心的缺乏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未能细心观察患者病情、没有详细的记录病情,时常导致母婴出现产程停滞等状况,甚至出现抱错婴儿、用错药的问题,引起医疗纠纷。

1.3 患者自身原因

现今社会网络已经普及,而且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得到了提高,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高。特别是即将生产的产妇,产妇自身及其家属对护理方面的要求均相对较高,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一言一行都被产妇及其家属关注。有些产妇在待产期间,不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不遵守医院的各项制度。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如有意外发生时,需要产钳助产后者行剖宫产手术,如未能及时和产妇及其家属沟通,就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

2 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解决措施

2.1 提高专业水平

根据每个护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和进修方案,以此来增加护士的知识水平,纠正其不良的护理方式。由每科专业性强、理论基础好的医生和护士定期进行讲座,对各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和考核,多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护理技术,扬长避短。

2.2 切实执行医院管理机制

长期监督护理技术以及护理质量,将考察结果作为个人和集体晋升和评优的指标,从始至终,不仅对关键环节要严抓不放,同时对基础科室也同样要严格监管,切实执行考核政策。在引进新设备、新上岗的护士以及进修的人员进行培训,对责任心不清,技术不过关的人员进行重点监查。在护士进行交接班时,人员相对紧张,要及时安排护士来帮忙,顺利度过交接班时段。

2.3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理人员顺利的完成工作,需要患者及其家属密切的支持和配合。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和患者以及家属沟通的能力,在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方式,掌握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巧,尤其是护患之间的沟通,多对患者给予安慰和鼓励,主动关心、帮助患者,对患者的隐私予以保密,尊重患者的想法和行动,进行检查前要通知患者并得到其同意。使患者对护士保持信任和安全感,使护患之间能够融洽相处,尽量减少护士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摩擦,避免纠纷。

2.4 融入“以人为本”护理模式

“以人为本”即要求护理工作的人性化。目前临床上对人性化要求需符合以下要点:服务语言的人性化、服务行为的人性化、服务环境的人性化、服务流程的人性化等。贺曼等[3]于2008年起实施个性化、多元化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要点包括“患者至上,尽职尽责”“体现个性,强化服务”“文明服务,尊重患者”等,实施以来,护理工作满意度从2008年的平均92%提高至2009年的98%,且实施以来,妇科病房首次实现了全年零投诉,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3 讨论

人的生命健康是一切活动的前提,每个人的健康都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护理是一门比较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特别是产科的护士,其专业性较强,涉及的学科相对较多,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很强的技术水平。由于妇产科每次的诊治都关系到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也同样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形象。所以作为一名助产护理人员要认真执行工作中的每个步骤,不但要对上级医生认真负责,同时还要对产妇及新生儿认真负责。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防微杜渐,在实际的工作中尽量避免护理方面的差错出现。

参考文献

篇6

神经内科患者具有急,危重的特点,对护理人员要求比较高.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多为老年过年人,并伴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病情变化快,易发生意外,任何疏忽可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及医院带来损失.现将神经内科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总结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

1.1意外损伤

1.1.1跌到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视力减退,运动碍发生率高,如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然发生抽搐与晕厥.如遇到地面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更易发生跌倒。

1.1.2坠床烦躁不安患者可以用床档保护,肢体约束.如果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或陪护人员对此重视不够擅自取下床档,约束带;高龄患者对病床不适应或夏天应用凉席,在凉席外移的情.况下翻身导致坠床。

1.2走失精神异常及老年痴呆患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h连续看护,特别是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1.3窒息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可引起食物误吸.鼻饲未严格遵操作规程,如未充分证实胃管在胃内,鼻饲速度过快,鼻饲时床头未抬高,引起食物返流而致误吸。

1.4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的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除,包括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尿管、胃管、各种术后引流导管甚至起搏导线等拔除[4]。神经内科患者受疾病的影响,意识常常会发生改变。当患者清醒后经常会产生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心理,如患者出现躁动时,没有使用约束带,极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1.4.1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教会患者及指导家属使用辅助设施,如护栏,扶手等;对于颈椎病患者,突然改变可能会诱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等症状,应告知患者在改变时,动作要缓慢;提醒患者生活起居要注意做到3个30s,既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一定要看患者服药到口后才能离开;掌握专科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时有针对性,如脑出血患者,一定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的重要性,以防患者自行起床活动,导致发生再次出血。

1.4.2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病室光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应设警示牌;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安装竖向抓杆,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增设防滑垫。床边监护仪、氧气筒、吸引器应摆放在指定位置,电线应卷放好,以免电线松散垂在地上将患者绊倒;患者的衣裤大小合适;用轮椅护送患者时扣上安全带;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呼叫器,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易拿的地方。

1.5管理因素

1.5.1优质护理体系不健全 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去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质量监控不利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1-2],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力,没有定期召开质量与安全分析会,对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分析和总结,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及出院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无章可循,随意性大,存在安全隐患[3]。

1.5.2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护理人员缺编,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安全影响或隐患.当护理人员紧缺,工作超负荷时,多数护理人员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而出现角色冲突,长期以往将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人员只重视每日的功能护理,对患肢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患者住院过程中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及转归,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等均可导致护患纠纷。

3 防范措施

3.1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死亡[4],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3.2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护,士长应随时检查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其纳入考核,年终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5-6]。

4 缺乏有效的沟通

临床表明,多数的医疗纠,纷尤其是护患纠纷都与服务态度及沟通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充分利用晨晚间护理,工作座谈会入院介绍,健康教育,各种操作前,各种医疗检查前与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及告知,必要时给签字.同时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福少山,孙方敏.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2]张密香.急诊科护士出诊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95.

[3]Ou Shuangli neurologic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nalysis of common security risks and preventive care measures[J].World Health Digest,2012,9(29).

篇7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是妇科疾病处治的地方,是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加强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安全性,院方采取安全护理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每天接待的患者颇多,治疗时间长,工作上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和重复性,而目前在部分妇产科门诊手术室里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专业技术不到位等等,都会造成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出现安全隐患,降低患者的满意度。为此,加强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

1.1 护理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部分医院并没有引起院方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建立健全合理的制度要求对护理工作进行完善。同时旧的护理制度也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无法使护理工作更具规范性,实现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很容易出现护理差错。

1.2 护理工作的风险意识不高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工作负责,对于产前观察、产后出血或者是新生儿的护理,都是需要护理人员来担当的,但是很多护理人员并没有很高的风险意识,护理工作马虎大意,对产妇和婴儿的看护不够谨慎,对其症状观察不够仔细,很容易使产妇和婴儿造成伤害。

1.3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足 很多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高,对待新技术、新的医疗仪器并不能完全地掌握和控制,很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在工作上操作错误,出现医疗仪器毁损、延误手术等不良现象。

1.4 缺少有效的护理方法 很多护理人员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工作时,并没有专业的护理能力,护理的实践经验不足,缺少有效的护理方法,而且态度生硬,缺少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容易产生与患者的纠纷,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预防和解决安全隐患的护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相关的护理制度 医院应该加强对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相关的护理制度,在制度修正的过程中要多听取护理人员的意见,要把护理制度落到实处,能够切实完善护理工作的流程。使护理工作更加具有规范化和制度化,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则制度办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里存在很多容易感染性的病毒,这些病毒能够威胁到产妇和婴儿的身体健康。为此,护理人员要提高对感染病毒的预防意识,做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工作,要全面掌握控制病毒的操作技巧,要定期检查并记录手术室的感染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障手术室的低感染率。

2.3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院方要加强对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把先进的护理知识和技术传授给护理人员,同时还要把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现场实践中,全面提高其专业技能。还要定期实行考核制度,对待优秀的护理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起工作积极性,给其他护理人员树立典型榜样,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

2.4 采用有效的护理方式 护理人员要想使患者能够提高其满意度,就要大力提倡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善于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工作上要认真负责,态度要和蔼,平等地对待一切患者,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

3 结语

通过以上对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可以看出,加强护理安全工作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中的重要意义。随着医院护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也要得到相应的提高,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给患者造成人身伤害,影响着医院的声誉。因此,在加强安全护理工作上,医院要提高护理意识,建立健全护理安全工作机制,实现护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养,提高其护理技能,确保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工作中能够及时地预防和解决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安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丽贞,孔碧华,梁焕棠,麦雪红.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院》,2011,(07):16-17.

[2] 尹珍爱,冯立.手术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123-125.

篇8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4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3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对于医学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的提升。现在临床内科护理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识别这些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是现在医学的一项重要责任。内科护理中存在着怎样的安全隐患呢?应该采取怎样的风险防范措施对这些隐患进行有效的防范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全面的探讨,为今后加强内科常见安全隐患的防范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1临床上常见的安全隐患

目前医院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医院管理层面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二是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三是患者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下面将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分析,为有效的采取防范措施提供相应的参考。

1.1医院管理层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内科护理的安全水平和质量直接受到医院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规范程度的影响。医院高级管理层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的解决,或者医院的高级管理层缺乏发现安全隐患的意识,整个团队的素质不高,风险管理意识低下,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医院的管理制定却反完整性、科学性、全面性和有效性,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为安全隐患埋下了伏笔。

1.2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有: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护理操作不够熟练,护理不够规范、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精神。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但在医院中有很多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匮乏,操作技能不够规范和熟练,对于出现危机情况的病人不能够及时的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救治,所有这些都为内科护理工作埋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

1.3患者自身存在安全隐患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和患者相互配合的过程,单纯的靠护理工作人员的努力不能够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高效,只有两者协调一致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在实际的护理工作过程中,有的患者的心理素质极其低下,承受能力不高,同时对于自身的病情不够了解,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的恐惧、焦躁的心理,对于护理工作存在着进一步的疑虑。另外,有的患者不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不严格的按照护理工作人员的医嘱,最终导致治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却还偏激的认为是护理工作人员工作不到位的原因。所有的以上原因都导致了患者自身角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上面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医院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风险的防范,以全面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2.1建立完善的医院内科护理管理制度医院应该建立科学、合理、规范、完善的医院内科护理管理制度,不断的提高中上层管理者的安全防范意识。医院可以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首先明确各级工作人员的职责,定期的对医院的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定期的分析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定期的将获得的相关信息反馈给各级部门,促使这些部门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医院应该按照相应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相关文件,及时的识别目前存在的或者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并且及时的进行解决,以防患于未然。医院只有建立严格的医疗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才能够有效的对各种风险安全问题进行防止。

2.2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医院应该有计划、有组织的定期对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职业素养和工作责任感,进而能够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预见,并且和护理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医护关系。通过定期的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能够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以及专业技能素养,例如全面的加强护理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以及相应业务技能水平的学习和考核。还可以定期的在护理工作人员之间展开学术交流活动,使护理工作人员相互沟通自己的工中遇到的问题,相互沟通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培训和交流工作的开展,旨在建立一支专业技能水平高,道德素质高责任感强的护理工作队伍,及时的将风险问题防患于未然。

2.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护理工作的预期,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及时和患者进行沟通,对其病情进行讲解分析,使患者全面了解自己的病情。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改善其焦躁和疑虑的心理,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护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也应该转变其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工作服务意识,在工作过程中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尊重和满足患者及其家人的各种需求。在进行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患者要文明礼貌,并且要给以患者真诚的人文关怀,要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医护人员给与的关照,感受到如在家一般的温暖。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只有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篇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80-02

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安全因素,护理安全直接关系着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关系着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为维持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秩序,维护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护理管理中介入安全分层管管理,落实安全管理流程,规范安全管理机制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

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全院范围内实施护理安全分层管理,收集并统计安全隐患事故,并进行归类和分级。

1.2 安全分层管理办法

1.2.1 组建安全分级管理机构

组建一各由临床科室、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安全管理委员会所组成的护理安全分级管理机构,并下设办公室,由专职人员进行护理安全隐患的信息搜集、整理、汇报、反馈以及跟踪检查。并制定医疗安全质量考核标准,编制医疗风险方案以及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制定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1.2.2 明确安全分层管理职责

由各科室的一线人员对岗位安全隐患排查卡的内容进行核对,并作岗位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由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每天对科室隐患排查卡的内容进行核查,全面排查科室区域内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反馈。由职能部门对隐患进行收集整理,以书面形式通知隐患排查整改,由医院主管领导对隐患排查表内容进行排查。

1.2.3 安全隐患的归类分级和分层管理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隐患分类,主要内容为:医疗、护理、设备、药剂、后勤、消防、电梯、运输以及其他。分级:A级:医院无法解决,需由集团公司协助解决和整改;B级:医院住院领导无法解决,需由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整改;C级:职能科室无法解决,需由主管领导负责组织整改;D级:各科室无法解决,需由职能部门负责解决;E级:科室可现场整改。

1.2.4 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

充分利用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卡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内容包括人员、设备、药品和环境4方面。药品及设备排查主要是:药品及设备的数量、规格、标识、质量的检查。特殊药物及设备应放置在规定位置,由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或维护。人员及技术安全隐患排查主要是检查人员到岗情况、核心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病区环境、临床护理操作水平等。同时,还应加强日常安全隐患的排查,检查消防通道的畅通情况以及消防器材和设备的完备情况。此外,各科室的负责人应每天对科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同时根据安全隐患分级标准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级,并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或者层层上报,尽量将问题当日解决。并应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对于重大问题,应积极组织讨论和分析,以及时得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1.2.5 安全管理流程的运行

由病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台账进行上报,或者由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定期督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由安全管理办公室分析安全隐患的具体性质、级别,并据此启动安全预警机制,进行安全干预。

2 结果

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上报安全隐患时间230起,其中,0起A 级,8起B级,1起C级,79起D级,142起E级。C、D、E级隐患均解决,3起B级隐患限期整改。

3 讨论

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的诱发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团队因素、组织因素、患者因素及环境因素,而内部因素主要指人员自身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可分为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医院内的物理环境主要是指医院建筑、病房条件、硬件设施、各类器械以及后勤供应等,而人文环境则主要是指医院的医护服务理念以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等。医院物理环境直接影响着安全管理的质量,如院内环境嘈杂、拥挤等容易导致管理混乱,进而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同时,患者自身因素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并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有效地避免或者减少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医院人员流动大,管理范围广,影响因素众多,护理安全质量管理难度大。实施安全分层管理,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安全隐患排查和管理,可有效增加医护人员实施安全隐患控制的主动意识以及危机意识,并通过不断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便将安全事故避免在发生前。

实施安全隐患分层管理,并根据安全隐患的性质和特点等逐层解决和控制,确保流程的科学合理性。在安全分层管理中,实施责任追究制,并明确分工和各岗位的责任,避免因责任不明晰而导致纠纷。同时,还可有效缓解临床一线护理管理压力,通过科室自行排查,并及时解决或上报,能够更好地防止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医院的安全管理应建立在所有科室功能的基础之上,全面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每一个科室的功能。因此,在院内倡导良性的安全管理文化,并增强各科室的分工合作意识,是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是维护医院医疗工作秩序的关键,同时也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廖全全,邹红梅,王从华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1-4.

[2]王东禹,李佳慧,姜楠等.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与护理管理质量之问的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66-67.

篇10

骨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骨科收治的患者一般病情严重,骨科是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较高的科室,我们发现,产生安全隐患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护士方面的原因,有的是患者自身的原因,经过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探讨,我们制定出了较完善的应对措施。本文结合实际,对骨科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总结一些应对措施。

1骨科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护士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1.1.1缺乏专业知识,培训缺乏

现在的护士,一般年龄都是比较年轻的[1],年轻的护士知识结构不完善,年轻护士工作懒散,不虚心接受高年资护士的带教指导,在后期工作中,护士的工作比较忙碌,对专业知识的培训没有办法专心的投入,医院对此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护士对护理技巧掌握不熟练,容易产生安全隐患。1.1.2制度不严格,护士的责任心不高,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对待患者监督不严格,对相关的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对患者的情况护士在床旁交接不严格,没有及时进行巡房,造成患者在出现意外情况时护士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对三查八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常常会有配错药、打错针等情况出现;对患者的需求护士了解不及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耐烦等,造成安全隐患的发生。

1.1.3没有较好的服务态度,不能很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护士对待患者态度不好[2],说话语气不和气,甚至与患者顶撞,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解答。在患者入院时不能较好的进行宣传。相关的健康宣教也不到位,因此,患者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也不清楚自己的病情与相关的治疗情况,就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1.2设备环境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骨科患者常常需要借助轮椅、拐杖等协助进行活动,由于病床边没有护栏、地面湿滑、楼道有障碍物等,造成患者容易摔倒,这就会影响患者的病情。

1.3患者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患者对疾病了解不清楚,有些患者不按照医生的嘱咐治疗,医生嘱咐要绝对卧床,有的患者偏偏不听,擅自下床走动等,这些方面都是患者本身的因素所造成的安全隐患。还有少部分患者不能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时而故意刁难护士,与护士说话语气生硬,言语间故意冲撞护士,这也可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增加。

2安全隐患的应对措施

2.1完善相关的护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医院要完善相关的护理规章制度[3]。要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让医护人员知道认真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医院要成立监督小组,要定时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临床中的问题要及时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及时解决。

2.2对护士的护理技术和应急能力要进行培训

医院要制定出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并在业余时间组织护士学习,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新护士在上岗之前要进行较完善的岗前培训,让有经验的年资高的护士带教,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让护士都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2.3重视院内环境的管理

住院环境要保持安静舒适。对于一些特殊的病人,比如老人或者是小孩,要在病床上加上床栏;病房的灯光要柔和,不能耀眼;楼道要通畅没有障碍;要保持地面的干净,在容易摔倒的区域要设置提示标志,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2.4对患者要加强健康教育

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宣教计划,嘱咐患者及其家属要注意以下相关事项:不能在没有医护人员的同意下擅自离开医院;在病情允许得到医生许可后才能起床活动,要先坐起来呆一会,在没有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再站立起来;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安全教育,使家属能够较好的配合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4]。

3结果

本文的研究资料为本院2013年-2015年间收治的骨科住院患者共计3000例,在实施了安全护理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下降了。

4讨论

综上所述,骨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骨科收治的患者一般病情严重,骨科是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及时接受治疗,本文结合实际,对骨科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总结一些应对措施。我们发现,产生安全隐患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护士方面的原因,有的是患者自身的原因[5],经过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探讨,我们制定出了较完善的应对措施:完善相关的护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护士的护理技术和应急能力要进行培训;重视院内环境的管理;对患者要加强健康教育。结果表明:在实施了安全护理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下降了。这就表明了,在临床中重视安全隐患的发生是重要的,进行安全护理是必要的,我们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董建 单位: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骨科三病区

参考文献:

[1]曾荣桂,林菊英.医院管理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126.

[2]任水清,蔡立芳,万燕.影响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干预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7):1795-1796.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53-01

护理风险是整个医院的护理管理的一方面,是存在于整个医院系统之中的;血液净化基本都是由护士完成的,由于人们对于医疗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血液净化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的高责任性与高负荷都加大了血透室护理的难度与护理风险,现笔者根据我院世家情况来对血透室的护理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进行介绍。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室一共有护理人员6名,男性护理人员1名,女性护理人员5名,年龄为22岁到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岁(31.56±4.38岁);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1名。血透机5台,血滤机1台,日常透析病人为100~120人,月透析台数为600~800多台,我科开展的血液净化项目有:血液透析、血液过滤、血液灌流、血液净化、血浆置换等。

1.2方法[1、2]:将我科从2011年6月到2012年5月每月的质量、安全问题分析进行归类与总结,进而统计出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及排名情况,然后通过实际情况来针对性的制定解决对策,并召集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学习与操作实践,详细情况见表1。

篇12

急诊科是医院接待危急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主要承接抢救患者的工作,管理任务繁重、风险性高的特点[1]。护理安全是急诊科室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的前提保证,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提升急诊科室工作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重要作用。急诊科安全管理屏障主要针对急诊科护理人员,通过对护理人员的行为、素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减少医疗纠纷[2]。PDCA是上世纪50年代由美国首次提出并逐渐推广应用于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种管理方法,主要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提升管理工作的效果。本文就PDCA在急诊安全管理屏障构建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旨在为急诊科护理管理提供借鉴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有1名副主任护师,8名护士,2名主管护士,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3.6岁。每6个月接受1次实习护士12名,轮转和进修护士各4名。在2015年6月~12月对我院急诊科实施PDCA进行安全管理,以同时期未实施PDCA急诊安全管理为对照,观察实施PDCA前后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2方法

1.2.1计划阶段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明确主要的安全隐患及管理目标。将急诊科所有的护理人员分为2个小组,每组各5人,每个小组中有1名主管护士为组长,1名副主任护师对各安全小组进行监管。对急诊科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梳理,组长每周将搜集信息进行整理,并在开会时对新发生的、发生频率较高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说明,引起所有护理人员的注意。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有: ①工作量过大,工作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导致护理工作效率降低;②急救仪器维护力度不够,导致急救室仪器不能正常使用;③大批量急救患者急救时不能提供合适的急救资源及空间;④静脉补液、留置导管时引发的安全隐患;⑤未仔细核对患者信息、用药信息,导致用药错误;⑥实习护士护理工作不全面,未及时整理和完善护理文件;⑦护士综合素质不高,导致与患者发生纠纷;⑧护士护理知识的缺乏,导致患者在院内发生跌倒、压疮、静脉血栓、吸入性肺炎、院内感染等并发症;⑨药剂科电脑信息失误。以“护理工作零失误”为各安全小组的主要护理目标,针对上述常见安全隐患提高警惕性。副主任护师每月对所有护士开展安全隐患知识讲座,提高护士对安全隐患知识的掌握能力。

1.2.2实施阶段 针对常见的安全隐患采取防范措施:①合理安排值班人员,在流行病时期和急诊患者较多的时期联合其他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在节假日提前安排好工作人员,避免护理人员出现疲惫工作状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②安全专人每天定时对急诊科所需的器械进行消毒、分类整理、检测,对有故障仪器及时报修,并告知值班医生,及时更换老化器械,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③根据接待的患者量适当进行科室扩建,增大急诊救治的空间,优化空间布局,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急救环境。④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并不定时对护士进行笔试、操作考核,减少用药失误。⑤定期对护士进行技能培训,对留置导管、输液、呼吸机使用等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护理内容进行强调,并完善护理管理制度。⑥对药剂科加强合作,学习药品知识,降低药剂科药品配置错误事件发生率。

1.2.3检查阶段 评估PDCA在急诊安全管理中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每天由组长对PDCA的效果、各组及其成员的实践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再由副主任护师每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分,实施奖惩制度,提高护士对安全隐患的重视度。对发现的问提进行记录并及时处理,在每月的例会中对总结的问提及经验进行讲解,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2.4处理阶段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通过长期的实践后,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在急诊安全管理条例中体现出来,并制订成急诊科安全管理宣传手册发放给所有护士,便于护士随时翻阅,提高护理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及护理能力。并对难度较大的安全隐患在下一轮PDCA循环中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提高护理水平。

2 结果

PDCA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见表1。

3 讨论

急诊科的护理任务繁重,患者病情危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急诊科对护士的要求较高,护理安全管理是针对急诊科具有明显的风险性这一特征采取的有效的管理制度。急\科中输液引起静脉炎、渗液,患者出现院内感染、跌倒,护理文件为及时补充等不良事件都是常见的安全隐患,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发生医疗纠纷[3]。PDCA是一种质量管理循环模式,在急诊科的护理安全管理屏障构建中,通过分组、全员参与的方式分析常见的安全隐患,将所有护士提供的安全隐患进行逐一梳理,对护士进行教育、讲解,明确护理工作的方向。以“零失误”为主要护理目标,让所有护理人员提高对安全隐患的重视度[4]。每月对护士进行安全风险知识宣讲可以随时发现新的安全风险,提高风险预防能力,变被动处理安全隐患为主动防范风险,使护理工作更全面化。在实践中严格遵循核查制度、护理流程,提高了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及处理能力,明显降低了安全隐患的风险[5]。在一个阶段的实践后对PDCA效果进行观察,对护士的安全隐患意识及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可以了解PDCA实施的进度,对护士的工作效率有一定的了解。将实践经验制订为明确的调例具有权威性,便于对护士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本文通过观察发现,通实施PDCA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55起下降到5起,说明PDCA在急诊安全管理屏障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急诊科的护理不良事件,提高全体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国光,王欣,,等.PDCA管理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4):297-300.

[2]郑颖,费晓璐.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33-134.

篇13

本院NCU病房主要收治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 患者量大, 病情危重。护理人员年轻, 数量相对不足, 工作中稍有不慎或疏忽, 就会对患者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甚至危及生命。将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医医院NCU病房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制定相应的对策, 以减少安全隐患, 提高护理质量。

1 常见的安全隐患

1. 1 压疮 NCU患者病情危重、长期卧床、被动等因素易发生压疮。

1. 2 非计划性拔管 患者意识不清, 制动防护不足, 易造成脑部引流管脱落影响治疗。气管插管脱出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留置导尿管硬性拔出造成尿道损伤等。

1. 3 坠床 患者躁动不安, 不易保持治疗影响治疗, 并有碰伤和坠床危险。

1. 4 容易出现的并发症

1. 4. 1 暴露性角膜炎 患者呈昏迷状态, 眼睑闭合不全, 角膜干燥, 引起角膜溃疡和感染。

1. 4. 2 肺内感染 患者吞咽障碍, 口腔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反流误吸, 长期卧床坠积等引发肺内感染, 工作人员消毒隔离不严密, 洗手、消手不认真, 患者物品不专用, 空气消毒不达标等有造成交叉感染的危险。

1. 4. 3 泌尿系感染 昏迷患者排尿功能紊乱, 长期留置尿管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1]。

1. 5 观察病情不到位 科室中低年资护士较多, 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 临床工作经验不足, 对疾病的观察、护理缺乏预见性, 不能及时发现输液不畅外渗、颅内再出血、颅内压增高、癫痫、脑疝等异常情况, 延误抢救治疗时机。

1. 6 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打错针、喂错药、换错点滴, 错误处置等给患者造成伤害。

1. 7 设备仪器管理不规范 对呼吸机、除颤器、监护仪、静脉微量输液泵等抢救设备不定期检测维护, 使用时设备性能不良, 影响患者的及时救治。设备参数的变化缺乏医用计量仪器检测和校正而导致护士不能及时发现, 以致提供的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发生偏差[2]。

2 对策

2. 1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制定本科室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操作流程, 制作成册下发到每位护理人员, 每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 加强安全教育, 定期进行考核, 尤其是对新来的护士加强管理, 培养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精神。根据科室工作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

2. 2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 鼓励本科室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本科室工作特点, 制定年学习计划,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 每周组织学习一次, 每月进行考核。利用晨会讲解遇到的疑难问题及处理方法, 通过护理查房对护士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和专科知识的提问, 前沿知识的介绍, 不断促进护士的学习, 提高护理队伍的业务能力。

2. 3 分组护理 以科内资历较高的护士为组长, 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为带教老师, 以老带新, 分组工作, 责任到人, 弥补不足。各组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防范护理安全隐患。

2. 4 健全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和管理 各种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 周检查、月维护、季度校对, 做好设备保养检测记录。保证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制作设备操作流程卡, 悬挂于机器上, 便于护士观看, 防止操作失误带来的护理安全隐患。

2. 5 加强监督检查:加强三级质控, 充分发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能, 有效进行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隐患, 及时纠偏, 对违反规定的进行批评教育, 严重者进行处罚。

3 体会

通过各项规章制度和专业知识学习, 护士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增强了, 工作能力提高了, 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避免和防范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工作有序进行。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 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 使护理安全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3]。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