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3 10:11: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嫁接的技术要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瑜伽最初代表的是一个古老的哲学派别,而如今却成为健身时尚的代名词,重新焕发了生机;哈他瑜伽是瑜伽的一个分支,如今在西方非常流行,其繁多有77种基本姿势,能锻炼到身体的每个部位。腰臀比(WHR)是指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脂肪进行研究提出的,是用于衡量成年人体型是否正常的一个指数。BMI通过计算人体身高和体重之间的比值大小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通用指数。白领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职业群体,他们在经济收入、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等方面都处于“中间地带”,处于这一阶段的女性对身体更为关注和敏感,她们对自己的身材和外貌在自我评价中占重要因素,因此肥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女生的影响严重。鉴于以上情况,国家制定了一些措施并改善国民体质进而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监测。当今瑜伽广泛流行,并逐渐成为青年人的一种“热门”爱好,哈他瑜伽更独具创新更新颖,为喜爱瑜伽运动的俱乐部和各级学校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哈他瑜伽锻炼对女性白领腰臀比及BMI指数的影响研究
2.实验对象
昆明市玛索健身俱乐部瑜伽班女性45人,年龄25.4+0.96.
2.1研究方法
2.2实验法
本次实验选取昆明市玛索健身俱乐部瑜伽班女性45人,年龄25.4+0.96为实验对象。进行10周训练,教学时间每周5次课,每次课90min。主要内容:热身部分以关节活动和肌肉拉伸为主,基本部分以哈他瑜伽的基本串联套路为主,结束部分以仰卧扭转练习为主,每次课的强度和难度随着锻炼的次数的增加和机体对运动适应而调整。强调基本形态、柔韧、力量、平衡、协调性等方面的练习。[2]
2.3数理统计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计量数据用t检验法,统计结果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哈他瑜伽的动作分析
哈他瑜伽是多数瑜伽练习者在锻炼时首选的的理想瑜伽动作,包含了延展、拉伸和柔韧性的姿势。从站式开始,接下来是延展、扩髋、前屈、后弯、拉伸、提臀、收腹、柔软腰背部和镇定姿势组成。从《瑜伽解剖学》得知,哈他瑜伽主要锻炼到人的腰部、臀部、腿部、手臂及拉伸脊柱,主要牵制的肌肉有臀大肌、臀中肌、腰肌、腹肌、背肌等。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哈他瑜伽训练前后WHR、BMI值的变化情况
以昆明市玛索健身俱乐部瑜伽班女性45人为实验对象。通过周期性锻炼腰臀比(WHR)的变化情况
由表1、表2实验结果显示,被测试人员经过十个星期的哈他瑜伽训练,体脂的分布有所改变,身体围度变小,改变其形体特征。哈他瑜伽对女大学生的腰围影响显著。腰围减小,从训练的72.1+5.2cm降为70.5+5.1cm(P
三、结论
从实验中我们了解到,被测试人员经过十个星期的哈他瑜伽训练,体脂的分布有所改变,身体围度变小,改变其形体特征。哈他瑜伽对女大学生的腰围影响显著。腰围减小,从训练的72.1+5.2cm降为70.5+5.1cm(P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研究报告》课题组,我国国民体质的地域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DB],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10(10):4―5.
[2]马丁・柯,哈他瑜伽[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
【本经】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译文】
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注释】
甘:甜。
辛:辣。
含:包括。
【感悟】
嘴巴之所以能分辨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不是容易的。
书法运笔基本要领
文/鹅毛笔
1.露锋。笔锋顺势入纸,笔锋外露,顿笔并调整好笔锋后再行笔。露锋一般在楷书中比较少用,而在行书、草书中常用,给人以气韵连贯、灵动秀美的感觉。但写不好,会有尖刻或弱而无力感。
2.藏锋。相对露锋而言。笔锋逆锋入纸,笔锋内含,顿笔并调整好笔锋再行笔。笔锋的方向一般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原则。藏锋在楷书、隶书和篆书中常用,是最基本的起笔方法之一,其使用在行书和草书中相对露锋而言就少了。藏锋给人以骨气凝重、含蓄、雄壮的感觉。但写不好,会流于板滞缺少活力。
3.中锋。中锋就是起笔并调整好笔锋行笔中,使笔锋不偏侧,笔尖部分尽量作为线条中线行笔。中锋,是书写点画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行笔方法,同时也是表现线条力度美质感的基本运笔方法。书写时,点线要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4.侧锋。相对中锋而言。是指笔尖微微偏离线条中线行笔。写好侧锋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偏离中线太远,二是速度上可适当加快,果断有力。否则,会写成一边光滑一边有锯齿状的线条。侧锋作为中锋的辅运笔,用以丰富中锋的变化性和增强线条的骨肉丰润感。一般在起笔、收笔、笔向转换及粗细变化时会用,但行笔过程中尽量少用。写好侧锋也有一定的难度,不可小看。
5.方笔。方笔是指在行笔过程中,使笔锋适当散开,铺锋行笔。方笔写成的线条有“刻”得的感觉,具有碑石味,给人以雄犷、粗壮、阳刚之美感。如写不好,会成为机械性运笔,容易流于形式的追求而刻板、无活力,有形无神。魏碑和隶书多用方笔。
6.圆笔。圆笔是指在行笔过程中,不使笔锋散开,尽量成聚拢状,裹锋行笔。圆笔写成的线条有力聚笔尖、锋透纸背之感,又有熔铸之感,即古人所云:“印印泥”、“锥画沙”,篆书线条多用此法。圆笔线条圆润遒劲、含蓄蕴藉,相对方笔来讲具有阴柔之美。如写不好,容易写成细而无力,成“面条”状。
居家风水,信不信由你——餐桌的形状有什么讲究?
一、应用图解法讲解林果理论基础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
林果生产技术基础理论部分,涉及学科多,覆盖面广,前后关系紧密,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从入手”、“似懂非懂”。果树基础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的效果。图1 果树树体结构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筑造牢固、坚实的理论根基是很有必要的。图解法在果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解到“果树的树体结构”时,绘制出果树的简笔图(图1),并把树体的结构名称一一对应标示出来,使学生看后一目了然,把抽象的结构名称同形象鲜明的树体图联系在了一起,加深了对结构的记忆和理解,很难忘却。果树的树体结构通过图解法,不但使知识由抽象变得直观、形象,使知识由繁变简,层次清晰,而且也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吸引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应用图解法讲解实验内容,既能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技能
例如,讲解嫁接实验部分时,应用图解法方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不但完成了实验内容,且掌握了嫁接技术要领。嫁接是果树进行繁殖、扩大生产、构建优质高效栽培体系的基础,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嫁接对实验材料、学生、环境、管理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要求技术性强,操作规范,做到这些才能提高苗木成活率。要想使学生做好这个实验,达到深入认识、理解、掌握嫁接技术,我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手段――图解法,将实验环节、重难点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让学生高清晰、高效率的领悟了实验宗旨,顺利完成了实验任务。
嫁接,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接穗一般选用具2个~4个芽的幼苗,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上部或顶部;砧木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根系部分。
嫁接的原理
嫁接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嫁接时,使两个伤面的形成层靠近并扎紧在一起,结果因细胞增生,彼此愈合成为维管组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接穗和砧木的亲和力,其次是嫁接的技术和嫁接后的管理。所谓亲合力,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内部组织结构上、生理和遗传上,彼此相同或相近,从而能互相结合在一起的能力。亲和力高,嫁接成活率则高。反之,则嫁接成活率低。一般来说,植物亲缘关系越近,则亲和力越高。
嫁接的作用
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如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的黄瓜,可有效地防治黄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同时还可推迟霜霉病的发生期;用CRP(即刺茄)、番茄作砧木嫁接茄子,可以有效控制黄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提高植株耐低温能力
选用耐低温的砧木能提高嫁接苗的耐低温能力。同时,嫁接植株根系一般都较发达,抗逆性强。如用黑籽
南瓜嫁接的黄瓜在低温下根的伸长性好,在地温12℃~15℃、气温6℃~10℃时,根系仍能正常生长。
有利于克服连作障碍
如黄瓜根系脆弱,忌连作,日光温室栽培极易受到土壤积盐和有害物质的伤害。用黑籽南瓜嫁接以后,可以大大减轻土壤积盐和有害物质对嫁接植株的危害,从而克服连作障碍。
可扩大根系吸收范围和能力
嫁接植株根系较自根苗根系出现成倍增长。在相同面积上,嫁接植株可比自根苗多吸收氮钾30%左右、磷80%,且能利用土壤深层中的磷。
有利于提高产量
嫁接植株茎粗叶大,可使产量增加4成以上。如番茄用晚熟品种作砧木,早熟品种作接穗,则嫁接植株不仅保留了早熟性,而且可以大大延长结果期,提高总产量。
机械嫁接的必要性
嫁接用的砧木苗直径和接穗苗直径都较小,仅几毫米,并且幼苗脆嫩细弱,所以手工嫁接很耗费精力。而且,每个人所掌握的嫁接技术要领、手法及熟练程度不同,难以保证较高的嫁接质量和较高的成活率。,由于嫁接费工费时,有些地区出现了放弃嫁接栽培的现象,而靠大量施用农药防病治病。这样,不但造成了资源和财物浪费,更严重的是污染了蔬菜,破坏了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蔬菜的手工嫁接技术,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嫁接苗成活率难以保证,因此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要求。在我国,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的嫁接技术势在必行。
机械嫁接技术,是近年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集机械、自动控制与园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它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蔬菜苗茎秆直径为几毫米的砧木、接穗的切口嫁接为一体,使嫁接速度大幅度提高;同时由于砧、穗接合迅速,避免了切口长时间氧化和苗内液体的流失,从而大大提高嫁接成活率。
国外嫁接机介绍
井关GR800型嫁接机
GR800型自动嫁接机为生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转为井关农机会社生产,1993年10月井关将其商品推向市场。该机采用人工单株形式上苗,砧木和接穗均采用缝隙托架上苗,采用气动作为运动部件的动力,嫁接成功率达90%以上,嫁接生产能力为800株/h。
日本洋马AG1000型全自动嫁接机
日本洋马公司与生研机构协作,1993年开始研制全自动式嫁接机。1994年末,AG1000型全自动嫁接机开始上市销售。该机采用贴接法,以穴盘为单位输送砧木和接穗苗,切削后的砧木和接穗采用普通嫁接夹固定。嫁接成功率达到97%,但该机只适合于茄科蔬菜嫁接作业,生产率为1000株/h。
KGM0128型全自动嫁接机
1990年,日本TGR研究所以大规模育苗生产系统为目标开发研制全自动嫁接机,1993年,开发出商品化茄科用KGM0128型嫁接机,1995年,用于瓜科嫁接作业的嫁接机问世,目前小松公司主管销售。该嫁接机以穴盘为单位输送砧木和接穗苗,作业时砧木和接穗夹板分别一次夹持1列砧木和接穗进行整列切削整列对接,之后相继在对接处喷涂生物粘接剂和固化剂,1s左右时间粘接剂即可硬化,粘接剂起嫁接夹作用。该机采用平接法,生产率为1000株/h,嫁接成功率达97%。
日本洋马T600自动嫁接机
为降低大型嫁接机的造价,洋马公司于2003年推出了体积较小、操作方便的T600型半自动瓜科嫁接机。该机采用V型平接法,只能1人操作,操作人员分别将去土砧木和接穗以单株形式送到嫁接机的托苗架上,嫁接机自动完成砧木和接穗的切削、对接和上固定套管作业。该机生产率可达600株/h,嫁接成功率为98%。
韩国针式嫁接机
韩国Ideal System Co.LTD生产出采用针式嫁接法的全自动嫁接机。该机所用的嫁接针是陶瓷制五角形针,具有防止嫁接部位回转作用,固定性能好。主要用于嫁接茄科类蔬菜,包括番茄、茄子、辣椒。其嫁接作业能力为1200株/h,采用50孔穴盘培育砧木和嫁接苗,并直接以穴盘形式整盘上苗,一个嫁接作业循环可同时完成5株苗的嫁接作业。
国产品牌推荐
我国对蔬菜嫁接机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之蔬菜嫁接育苗生产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各种模式之间的育苗基质、育苗钵或盘、播种方法、催芽设施、育苗设施和嫁接苗愈合设施等都不相同,各类嫁接机独特的生产要求很难与不同的模式相吻合。因此,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丰富、农民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育苗机械化程度低和经济水平不高的实际国情,我国应在研制全自动嫁接机快速提高嫁接育苗生产率的同时,大力开发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可靠的小型半自动嫁接机,降低嫁接作业的难度,扩大嫁接育苗技术的推广使用,以适应我国当前蔬菜生产机械化进程的需要。
国外研制的嫁接机大部分以贴接法、靠接法进行嫁接,对秧苗的质量要求较高,当今还没有出现插接法的瓜类蔬菜嫁接机。在这种背景下,结合我国蔬菜嫁接生产模式,2008年由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控制部门与华南农业大学联合研发出气力旋转自动嫁接机。
气力旋转自动嫁接机主要以西瓜、黄瓜、甜瓜为嫁接对象,本机采用插接法进行嫁接,对砧木苗实施断根作业,2人操作,人工上苗;在PLC系统的控制下,自动完成砧木苗的夹持、断根切削、打孔作业,接穗苗的夹持、切削作业,以及接穗与砧木的对插结合,具有嫁接速度快、嫁接质量稳定、机构调节方便、操作简单、嫁接苗愈合缓苗快等特点。
该产品特点如下:
长60cm,宽45cm,高40cm,重15kg;
适用于瓜类作物(西瓜、黄瓜、甜瓜)嫁接;
插接――砧木断根嫁接法;
嫁接生产率达450株/h以上;
1.1 嫁接时期选择有误
桃树不论是早熟、中熟还是晚熟品种的组织、器官的萌发、生长均要求具备一定的生物学有效积温,所以在嫁接时间的选择上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否则会严重影响嫁接成活率。
1.2 接穗准备有问题
1.2.1 采集接穗不正确 在生产中由于受苹果、梨等仁果类果树接穗贮备条件的影响,也常选择采集一些发育充实的1年生枝做接穗,而发育程度较充实、饱满的枝条常在收集、捆绑、土(沙)藏处理中出现大量芽体被擦、碰掉而失去使用价值。
1.2.2 接穗未经过沙藏处理 如果采集的接穗是中庸枝或腋芽发育不饱满的弱枝,但未经过土(沙)藏处理,而是随采随接则成活率低。
1.2.3 贮藏处理不科学接穗埋藏深度不够,埋藏环境湿度不符合要求,或选择藏址不符合要求,则嫁接成活率低。
1.3 嫁接砧木部位选择有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发生在老龄桃园(老品种园)的更新上,大多数果农仿用苹果、梨的高接更新要领而选错砧木部位。
1.4 嫁接技术不正确
有相当数量的果农在嫁接时不能识别砧、穗双方形成层的准确位置,致使在砧、穗对接时其形成层根本就没有对准。
2 提高硬枝嫁接成活率的措施
2.1 嫁接时期要适时
要结合当地气候变化特点,即在春季气温回升较稳定且日平均气温在7℃以上时,一般以清明节前1周左右开始至清明节后3周左右结束最为理想。
2.2 接穗准备要充分
选择1年生的中庸枝,按要求将采集来的接穗50枝1捆存放于果窑中。冬剪时期是收集并进行窑藏的最理想时间。在果窑的空闲处,一层接穗一层土,土层厚30~40cm,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0%~40%,接穗层次最多3层,最外层土厚度为50~60 cm。若是地穴藏,则要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段挖贮藏坑,南北走向,具体长度视贮藏量而定,宽度视多数接穗的长度而定。接穗捆在坑穴中东西摆放,坑底先放1层,接穗最多3层,层间土层厚度为20~25cm,最上层土高出地面40~50cm).为宜,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0%~40%为好。
2.3 嫁接砧木部位选择要正确
在老龄桃园的更新时,不能象苹果、梨等果树在其多年生健壮的骨干枝上按要求嫁接,主要原因是桃树老龄枝一则皮层较厚其形成层较深,砧、穗对接时其形成层对齐较困难;二是部分高龄骨干枝形成层产生愈伤组织较困难,同时被桃流胶病及部分害虫危害较重,若当年遇上春旱等都会使嫁接后成活率降低。所以要确保高龄骨干枝及老品种桃园通过嫁接实现改良、更新,就得在前1a(年)的生产季节里对其要嫁接的骨干枝的适当部位上强行刺激,促使潜伏芽萌发抽梢,留给第2年春季嫁接备用。
2.4 嫁接技术要科学
2.4.1 砧木的切劈在实施嫁接前处理砧木,对前1 a(年)刺激所生枝则在其距着生母枝处的10~15 cm处、对育苗则在砧木上距地面7~8cm处平截并除掉剪口下无用枝;再在距其髓心3~4 mm的一侧选定下切刀口位置,向下切长2.5~3.0 cm的切口。
2.4.2 接穗切削 选与砧木切口宽窄相当的接穗在距顶芽7~8 mm处剪截,接穗长7~8 cm。选芽节间距较大处切削大削面,不要削的太深,距髓心2~3 mm。然后在大削面的另一面,切削小削面,也不宜削的太深,只需削去表皮层,略带木质即可。最后在小削面下端5~6 mm处切削第三削面,注意也不要削出髓心,但要使第三削面与大削面成“V”形,总之要求3个削面3刀削成、削面平直并保护其段内髓心不露面。
2.5 嫁接
嫁接时用刀撬开砧木切口,将接穗大削面正对砧木髓心方向下插,力求砧、穗双方的两边形成层对齐,至少必须保证有一边对齐。削面“露自”3~4 mm高,总之,要求是砧、穗对接一次到位、双方形成层必须对齐并“露白”。
2.6 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