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学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23 10:52:4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学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学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篇1

一、方法专题

在高三复习开始阶段,学生普遍渴求的是教师能传授给学生一条学好地理的捷径。但大家都知道,学生某门学科成绩的优劣是自身天赋、兴趣爱好、教师教法、家庭环境等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求学的历程是没有捷径的。而作为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任务主要承担者的教师又不得不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因势利导设计一个有关如何学习地理科的专题内容课。首先教师要面对现实,要明白地告诉学生学习是没有捷径的,但有些方法或习惯确实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前提,而且还必须日复一日地践行。其二,要告诉学生学好地理必须形成随时用地图的好习惯,这是学好地理科的首要条件。不管是课本里、作业中,抑或日常生活中遇到有关位置、地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如果不清楚就必须到地图中去寻找、定位、落实。就是理解或分析有关地理问题时,也要结合其空间位置,这是地理学科空间特性所决定的,空间观是每位地理学习者都必须建立的,所以一定要学生养成用地图的好习惯。其三,要求学生多试着用学过的地理原理、规律、结论、观点等去解释在现实生活、生产中出现的一些事件、现象。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科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其四,请几位地理科学习得较好的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介绍,老师再总结出一些较合理的,较可行的方法供其他同学参照、借鉴。其五,根据本校及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课堂常规,作业常规,阅读课文常规等,以期形成良好的学习地理科的行为习惯,为学好地理科做准备。

二、按照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层方式

分层次教学之所以不容易实施,学生的科学分层是关键难题,分层方法不足是导致分层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而每个学校的教学环境不一样,学生基础素质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一样,导致分层教学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因此在学生的分层上要科学慎重的划分。建议学校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模式时,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比如学校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人数,班级容量,教师带班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分层方法。比如,如果某个老师已经担任5~6个班的教学任务的话,那么在所教每个班级中都实施分层次教学就显得不现实,因为任务太重了;如果班容量太大或太小的话,对学生的分层上应该适当的增多或减少;有条件的话学生分层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这样利于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学校、家庭、社会一起营造便利的条件辅助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三、解题专题

考生成绩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考生把解题的结果在卷面上用文字或符号正确地表述出来。因此必须要进行专门的解题表述训练。

1.精选或组合若干份高考卷或各地的高考模拟卷,每份试卷都按高考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

2.每次测试后教师都要认真批改,并统计出每个试题的正确率或错误率。这既为了了解学生已掌握较好之处,也为了了解学生做错之处。使讲评试卷更具针对性,也为之后的查漏补缺复习作依据。

3.教师要示演好解题过程,尤其要详尽地演示好出错人数多的或失分率高的试题解法。在演示解题过程中其着重点是审题、解题思路和答案的表述三方面,这些是应试者必备的解题技巧。因为有许多错处或失分处并非都是学生知识不够或能力不足所致,而是审题不明、解题思路不清或文字表述不确切所致。

4.转换视角,寻找其它解题方法或更好的答案表述方式。这可以是学生在试卷中出现的,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

篇2

二、夯实原理

地理就是立足于“地”,重在讲“理”。地理的原理有很多,而且这些原理是通关必备的武器。如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大气环流形成规律等,掌握这些原理,夯实基础,才能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并深入到学习中。区域地理汇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精华,覆盖面广,知识体系庞大。可总结技巧来帮助记忆,如可以从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等方面认识自然特征;可以从人口特征、文化特征、经济特征等方面认识人文特征。注意加强对一些重要国家、重要区域等地理事物的记忆,尤其是重要海峡、重要河流等都要熟记于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做题时就会信心十足。

三、精析图表

地图是地理学的灵魂,将地理展现得多姿多彩。要学好高中地理必须会读图、析图、记图。地理的一大特点就是图多,一张试卷上会出现很多图,只有把图看懂才容易做题。这就要求考生要学会画图,尤其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对一些国家轮廓、山脉、河流位置等烂熟于心。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借助地图还可以强化记忆、发展想象思维。

四、勤学好问

要学好地理,听讲过程非常重要。上地理课时应认真听讲,效仿老师的示范,面向同学积极展示,这种方法能加深记忆。但课上不是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当堂展示,可在课下讲给同学听,也能加深记忆。在学习中遇到不懂之处时一定要多问,笔者的班主任曾说过:“没有老师会嘲笑自己的学生,没有老师会放弃自己的学生,每位学生都很重要。”的确如此,老师更喜欢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

五、典例精炼

高考命题灵活多样,不局限于教材。平时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必要的练习不能少。知识来源于课本,但要学以致用。多做一些典型题,尤其是高考真题,定有很大裨益。平时多研究高考真题标准答案,独立思考,归纳往届高考题的解题思路,方可熟能生巧、见多识广、举一反三。解题时还要充分利用材料和图表信息,很多时候丢分都是因为忽略题中隐含的重要信息,要善于总结,触类旁通。

六、优化记忆

篇3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不仅是学生学好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可问题是在课堂上,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挺浓,但成绩却提高不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当今学生读图能力弱的原因

1.对地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通过与很多学生的交谈以及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学生对地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重要性的了解,总以为考试来临之前,拿本书,临时抱佛脚,就会万事大吉,不大注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读图能力不足

也有一些学生,认识到了读图的重要性,在地理学习中也注意认真仔细读图,但是对读图的步骤缺乏一定的了解,不会读图,更别说理解地图的整体含义。

二、针对读图问题采取的措施

1.强调地图的重要性

在每节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读图能力的重要性,并通过举实例来分析论证。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找一些地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让他们结合自身的经验,谈谈读图能力的培养过程和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读图热情。

2.创设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的重要保证,学习地理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比如,在平时的课堂中,时不时有意无意地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地理地图的图片,用直观、形象、易于接受、便于记忆的图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也可以做一些地理游戏,用地理地图做道具,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很快地培养读图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教室中等合适的位置悬挂地理展示图片,让学生时刻能感受到地理图片的存在,潜移默化中,联想到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等地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民风民俗。

3.图文并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文字与图片紧密结合,对于重点图片要逐步引导,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从而一步一步地画图。在画图的过程中深刻地记忆图片所要表达和反映的信息。例如,在教授“34个省级行政区”这一章节时,教材上只有几个文字,没有形象的图片加以引导,图片却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七页了,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一章节时,要充分利用这幅图,在学生看图、读图、析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记忆,从而使学生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识。

4.指导学生读图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光靠给予学生大量知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是要教会他们读图的技巧。尤其是在学习地理图表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表,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地理事物,在观察地理事物时,要注意哪些问题。(2)要有科学的引导方法,在逐步引导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地理事物的各自特征、分布规律、分布的时间顺序、地域顺序、逻辑顺序等来读图。(3)由浅入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制作一些图片,分步展示,逐步指导。(4)要教会学生读图的步骤:首先看清楚图片的名称,了解这幅图片的意义;其次,看清楚图片的比例尺,读懂图片的注记,知道图片的表现方法;最后,根据需要有重点地读图。总之,使学生学会读图技巧,就好比教会学生生存的技能。

5.以图导图,以图导练

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上,要注重以图导图,注意各个地理地图之间的联系,在平时的授课中,要紧密地结合每一幅图片,引导出另一幅图片,使学生心中有“图”。例如,在我国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当中,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区。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每个行政区都有相应的坐落位置。在讲区域划分时,可以把我国的行政区配套上去,在联系中学会地理知识。

另外,要以图导练,在平时的课堂作业中,给学生布置一些地理地图方面的作业,在课下让学生自主读图、看图、析图、懂图,从而使学生在地理地图的学习中慢慢尝到甜头,逐步提高对地理地图学习的热情。

三、评价与反思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笔者自己的亲身体验,可以看到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有的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开始,根本不知道“地理三要素”是什么,更别提自己去读图。很多学生都有读图的愿望和热情,但苦于能力有限,一直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加引导,逐步培养,加强学生对地理地图重要性的认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图文并茂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的读图技巧,以图导图,以图导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篇4

很多还未入学的高一新生,可能已通过各种渠道知道想学好地理学科并非易事,由此而产生畏惧心理,觉得自己可能也学不好。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心里存在的暗示会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这种心理暗示极有可能使你在碰到地理学习困难时不愿积极面对。你可能觉得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名学子,学不好地理也是常事,这种想法一开始就不利于今后的地理学习。所以,在学习地理前调整好心态是非常重要和必要之事。要学会告诉自己:学好地理并非难事,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学习,学好地理不在话下。

2.用好地理教材

(1)注重理解,切忌“死记硬背”。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学文科就是要会背会记,记忆力越好,成绩就越好。但文科学生都知道,文理科都一样,理解知识点最为重要。倘若不理解,就算当时记下来,也不能获得长久的记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能保证将繁杂的知识点灵活地运用在解题中,要学会摒弃那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就地理学科而言,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重在了解地理现象的原因、规律、联系以及产生的影响。而课后一定要将当天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回顾,并找典型习题进行巩固运用和提高,这样才能将知识点烙印于脑中。此外,课本的知识点需要经常反复回顾和理解,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并积极咨询老师和同学。

(2)掌握“框架式”学习方法。高三时期,面对三本必修地理书,梳理起来可能有点不知所措。但每本书的编写都有一定的主线和思路。依纲据本,沿着主线进行梳理和学习,有利于尽快掌握书本的脉络和知识点。这一方法最重要的表现方式就是画框架,默读或复习完一课、一单元甚至一本书,把握主干知识点。合上书本,将记忆中的知识点在纸上画成大的框架,再进行细化,框架的构成可以按照书本的目录进行,不仅可掌握知识点,还能将知识间的脉络联系了解得一清二楚,串联知识点有利于解决综合性地理试题。

3.巧读图勤画图

地理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图像。图像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是灵魂,是地理知识重要的表达方式。平时一定要勤看各类图,如地球自转图、洋流分布图、中国、世界地图,了解重要的高原、山脉、丘陵、平原、盆地和湖泊等。看图习惯长期保持,会发现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另外,学会画图也是识记图形的重要技巧,这里所画的图并非详细的图,而是简化图。在空闲时可以随手画简图,以洋流分布图为例,可以用各类几何图块来表示地球的几大板块,画上主要的经纬线,然后再按照记忆对洋流的所在地、名称和方向用箭头进行表示,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的信息,如热量带的划分等,将图像进行整合,有利于开发综合思维,形成空间概念。这样,不仅利用了空余时间识记各种图形,还增添了地理学习的趣味性。

4.重讨论活思维

篇5

要想搞好教学工作,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一个重要前提。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以后,学习起来才有动力,就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非常有利于教学;在学习地理之前,学生要先了解地理的价值,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哪些和地理息息相关?学习知识要层层推进,这节课说的是什么?讲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风俗习惯?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还有哪一个地方和这里相似?讲授每一节新课都是如此,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地理课学好。

二、利用地理教学的特性,重视德育工作

众所周知,祖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那么爱国主义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每一个人说起自己的祖国都会流露出无比骄傲的感觉,这是每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神圣的情感。优秀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打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让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到激发。课堂上,教师应依据教材介绍我国的名胜古迹,期间让到过名胜古迹旅游过的学生介绍一下他们的旅游经历,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我国的壮丽山河,吸引了无数的外国友人,在我们的国家,生活着世界上的珍稀动物,这都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我国的美丽风光,指点江山,展望未来,学生的爱国主义之情油然而生。

三、揣摩教学地理之道

篇6

一、初中生的英语听力障碍

1.英语基础知识的障碍

听力可以分为听和理解的结合。英语听力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英语知识和相关技巧的过程。在进行英语听力的过程当中,初中生的英语听力理解程度和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他们对英语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如果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掌握好每个单词的正确发音,把发音相似的词语混淆,不能听出正确的词语的发音,这样就会影响初中生对英语对话的理解和英语交流。

2.汉语学习的障碍

汉语的语言习惯是将意思直接表达出来,而英语需要学生根据语言环境,把语言信息进行相应的转化,然后按照英语的语言习惯把意思表达出来。由于英语的语言习惯与汉语不同,中间多了一个语言转换的环节,就会阻碍初中生对英语听力的理解和反应速度。

3.国家文化背景差异的障碍

西方国家的文化与中国的文化存在着差异,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初中生在进行听力训练时,有些单词和句子的意思虽然能听懂,但是不能理解其中的真实含义,从而阻碍初中生对英语听力的理解和反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中西方存在着文化差异。语言交流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初中生要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必须了解一些西方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同时还要知道在西方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

4.心理活动的障碍

初中生学习英语听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由于初中生首次接触英语听力,会产生紧张、不安、焦躁等心理活动。而心理学家介绍说,当人类的情绪处在紧张、不安、焦躁等情况下,就会出现恐惧的感觉,即使初中生原来能够听懂英语听力,在这种情况下听懂的内容会减少很多。

除此之外,初中生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心理上的影响。对于相同的听力内容,在教室听教师讲课和在语音室听录音材料者两种不同的方式就会使初中生的心理活动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而且由于有些学生不能适应快速的心理变化,就使得英语听力变得更加困难。如果学生在进行英语听力的练习过程,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果学生在一开始由于紧张的心理和气氛不能听懂英语听力材料,他们就会对听力产生厌烦的感觉,最后会对英语听力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

二、如何对学生进行初中英语听力训练

1.重视英语专业知识的讲解

首先,要想学好英语听力,提高英语听力的水平,就需要学好英语音标,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初中生英语的语音和语调的好坏。初中生如果具有良好的英语音标的基础,那么在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方面,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应该重视对初中生英语朗读技巧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英语发音、重音、节奏、语音和语调等方面,通过自己的发音来影响学生的英语朗读技巧和能力。朗读技巧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就达到很好的英语朗读水平。要想具有高水平的英语朗读能力,只能坚持不懈的练习,矫正发音,最终达到提高英语朗读水平的目的。

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背单词的方法和技巧。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单词的记忆和背诵。英语单词的学习需要一边学习一边记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音标来记忆单词。初中生通过音标的学习可以正确读出单词的发音,通过单词的发音就可以正确的拼写出单词了。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听力的习惯

教师在进行英语听力的教学过程当中,特别需要对学生的听力技巧进行训练和培养。英语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听力技巧。其中语音技巧主要有连读、弱读、重音等方面,而听力技巧包括对听力材料的分析、猜想、取舍等。教师需要教授初中生如何通过快速浏览题目找到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题目找到关键信息和关键词。在进行英语听力的过程当中,一边听一边记忆,在记录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有重点的进行记录,可以用阿拉伯数字、符号、图形等代替信息,这样可以节约时间,以免漏掉关键信息。在听听力材料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然后再记录的信息中寻找答案。在听听力材料的过程中,要了解材料的大概内容和中心思想,不能因为个别单词影响到全文的理解。

3.有意识地锻炼初中生的听力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尽可能地用英语进行教学,这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进行听力教学的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听、读、写的顺序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要想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首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通过阅读英语材料,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单词,掌握正确的单词读音,巩固学习的语法和相关知识,这些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通过阅读英语材料,学生还可以提高对英语语言的理解速度,了解西方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这样在听到关于西方文化的听力材料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听力材料。

5.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初次接触到英语听力时难免会出现抵触的心理,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坚定克服苦难的勇气。学生需要知道听力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方法之一,只有提高听力水平,才能真正的提高英语水平。

三、小结

听力作为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初中英语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生应该对英语学习高度重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篇7

1.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图表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也奠定了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的地位。所以,学好地图、用好地图成为学习地理的法宝。

2.高考命题与读图

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文科综合地理的试题经常以“地图”作为切入点,再设置与学科相关的问题,不能很好识图便难以作答。因此,考生读图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3.学生读图现状

从近几年的各种考试试卷分析来看,学生读图能力是非常差的,有些学生连最基本、最简单的图形都没能掌握,更别说读图获取信息来分析地理问题了。好多学生处于半猜半疑状态,没能理清思路就答题,结果丢分惨重。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途径

1.人人有图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很多地理知识如果落实在图上来记忆或理解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文科的学生来说,每人手里配备一本大容量的地图册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有非常大的必要性,如《高考地理图解总览》《中学地理图文详解》等。

2.时时用图

“左书右图”是我们倡导学好地理的重要方式。而地图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这需要经常看和经常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所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应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相关图上,用图使文字具体化与形象化,用文字使图上内容规律化与系统化,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

3.好好读图

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利用地理图表信息解题一般有四步骤:第一步,根据图表名称,判断图表类型;第二步,依据图例和注记,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第三步,回顾教材,构建联系,找准解题依据;第四步,调用知识,分析信息,准确作答。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挖掘图像信息。利用图表获取信息要注意的问题是:①要明确观察对象。②要按一定顺序(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观察。③要抓住重点或特点进行观察。④要启发联想,观一知二,由此及彼。

三、加强读图技巧的指导

不同图形有不同的读图判读技巧,如常用“坐标图”“等值线图”的判读。

(一)坐标图的判读技巧

1.二维坐标图

直角坐标,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象的时空变化规律。这一种应该说是最简单的一种,也好识别。

2.三维坐标图

它是用三维空间来反映三个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或是将之统一在一个平面内,形成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如图1、图2。

阅读三角形坐标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因为是构成现象,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2)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是100%,而不可能大于或小于100%。

(3)这种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构成图要素可以任意增减。

(4)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方向一致,向上延伸方向也一致,而不是既可以向右上方,又可以向左上方。

3.多维坐标图

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且有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张图上绘制而成。坐标中心点的概率为0,离中心点远近说明所占比例不同。如图3土壤的成分组成,图4气候的气温、降水资料,图5风频玫瑰图等。

对于风频玫瑰图这一特殊的坐标而言,我们要弄懂它的绘制原理,也就比较容易看懂了。它是在一个八方位(或更多)坐标图中加上气象资料绘制而成的,坐标中心点的风频概率为0,风频曲线离中心点越远说明风频率越大。

(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

等值线图一般有下面几个特征:①同一等值线图中,相邻等值线数值差相等;同线等值。②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变化,反映地理要素的递变规律和方向,如高度、盐度、温度等数值的分布规律。③等值线的弯曲形状变化反映地理要素分布特点,如从等值线弯曲方向能够判定山谷、山脊,高压脊、低压槽等。“凸高为谷(槽)”“凸低为脊”。④等值线的疏密,反映递变幅度状况,如等高线疏与密说明缓与陡,等压线疏与密反映水平气压梯度小与大,等温线疏与密反映水平气温差异的小与大。⑤相互重合的等值线处的相对差值计算方法:d(n-1)≤H<d(n+1)。n是重合的等值线条数,d是相邻等值线的差值。⑥在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按照“大于大,小于小”推算。例如:在300与500之间有一条500的闭合等值线,则其内的数值应该大于500。

1.等压线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气压场

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

低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

高压脊——等压线由高气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

低压槽——等压线由低气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

(2)判断各种气压场的天气情况

高气压中心——晴朗

高压脊——晴朗

低气压中心——阴雨,大风

低压槽——阴雨

(3)判断各地的风向

①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②确定南北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北右”“南左”偏转角度为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4)判断风力大小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比例尺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水平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小,水平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

2.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1)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大为南半球,向北递减为北半球。

(2)全球陆地等温线一月向南凸、七月向北凸;海洋正好相反。

(3)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温差小,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温差大。

(4)陆地等温线受地形起伏的影响,会发生弯曲。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的为盆地(洼地),里小外大的则为山地(高原)。等温线不闭合状态时,数值向高值凸,则中间比两侧气温低,中间地势高,为山脊;数值向低值凸,则中间比两侧气温高,中间地势低,为山谷。

篇8

一、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岩石圈、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水循环与洋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特别是在地球宇宙环境中,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大气的运动、洋流、等值线图等内容尤其需要理解,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规律,才能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同时,需要多做练习,重视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在高中地理中,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部分如: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应侧重于记忆,但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要多总结、归类,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会运用观点,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反思。

二、注重地图的阅读和使用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突出特点。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学习的根本。“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教学时需要将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1.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

地理离不开地图,学生平时需要多看地图,将知识点与地图结合,并逐一在图中查找、落实,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会有清晰的地图,可以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如:在学习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时将知识点与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

2.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二、三十幅地图,基本上每条题目都用到图。学生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第一步:分类。拿到一幅地图,首先要进行分类,分析判读这是一幅什么图。如:光照图、地形剖面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只有对图作出准确的判断,才更易解题。

第二步: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首先看图名,这是一幅什么图,哪个地区的图等;其次看图例,如:比例尺、指向标。如,2010年广东省高考题:从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与降水分布图中,判断气候类型,把曲线设计为降水,柱状设计为气温。很多学生没有认真看图例,按照平时的惯性思维,把曲线认定为气温,柱状认定为降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最后看图,这个时候需要仔仔细细地研究图,不漏掉任何信息。

第三步:用图。把跟这幅图相关的知识点在脑中反映出来,结合题目,找到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如,拿到一幅洋流方面的图,脑中就要反映出有关洋流的知识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性质、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地理意义等,找到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再跟题目相结合,分析解答。

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有助于学生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高考题型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解决选择和综合题的方法有所区别。

(一)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对那些地理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地理选择题尤为重要,因为选择题为考生圈定了一个思考范围和选择范围。

1.肯定法。

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查记忆性知识,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如:2011上海春季高考题。当我国西部地区河流普遍处于枯水期时,通常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摇)

A.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摇?摇?摇?摇B.巴西南部热带草原炎热干燥

C.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摇?摇?摇?摇D.澳大利亚大陆昼短夜长

答案C。通过分析题干得出,此时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可以直接把C答案选出来。

2.排除法。

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就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再看答案是否前后矛盾。这样可以降低难度,缩小范围,减少错误。

如: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为(?摇?摇?摇?摇)

A.南半球,气旋?摇?摇B.南半球,反气旋?摇?摇C.北半球,反气旋?摇?摇D.北半球,气旋

答案D。通过分析,判断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为气旋,可以排除B、C选项,再看气流的旋转是逆时针,判断为北半球。

3.优选法。

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就要选择最合理选项。

4.转换法。

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比其他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5.图示法。

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

(二)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首先对问题进行分类,看清题目问的是哪一类问题,如:特征类、评价类等。特征类就需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类型包括位置、气候、水文、生物等;人文类型包括农业、工业生产特征等。评价类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可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有利、不利等方面来表述。

其次,在解题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完所有文字、表格、图,文字要圈出关键词,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文字、线条等。分析材料的含义和用意,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再将所有能用的条件进行归纳。

第二步审题,通过分析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形成解题的思路。

篇9

地理既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又区别于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学生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地理的方法,才能学好地理。

一、注重地图的阅读和使用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突出特点。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学习的根本。“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教学时需要将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1.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

地理离不开地图,学生平时需要多看地图,将知识点与地图结合,并逐一在图中查找、落实,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会有清晰的地图,可以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如:在学习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时将知识点与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

2.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二、三十幅地图,基本上每条题目都用到图。学生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第一步:分类。拿到一幅地图,首先要进行分类,分析判读这是一幅什么图。如:光照图、地形剖面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只有对图作出准确的判断,才更易解题。

第二步: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首先看图名,这是一幅什么图,哪个地区的图等;其次看图例,如:比例尺、指向标。如,2010年广东省高考题:从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与降水分布图中,判断气候类型,把曲线设计为降水,柱状设计为气温。很多学生没有认真看图例,按照平时的惯性思维,把曲线认定为气温,柱状认定为降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最后看图,这个时候需要仔仔细细地研究图,不漏掉任何信息。

第三步:用图。把跟这幅图相关的知识点在脑中反映出来,结合题目,找到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如,拿到一幅洋流方面的图,脑中就要反映出有关洋流的知识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性质、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地理意义等,找到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再跟题目相结合,分析解答。

二、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岩石圈、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水循环与洋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特别是在地球宇宙环境中,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大气的运动、洋流、等值线图等内容尤其需要理解,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规律,才能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同时,需要多做练习,重视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在高中地理中,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部分如: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应侧重于记忆,但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要多总结、归类,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会运用观点,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反思。

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有助于学生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高考题型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解决选择和综合题的方法有所区别。

(一)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对那些地理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地理选择题尤为重要,因为选择题为考生圈定了一个思考范围和选择范围。

1、肯定法。

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查记忆性知识,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

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就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再看答案是否前后矛盾。这样可以降低难度,缩小范围,减少错误。

3、优选法。

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就要选择最合理选项。

4、转换法。

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比其他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5、图示法。

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

(二)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首先对问题进行分类,看清题目问的是哪一类问题,如:特征类、评价类等。特征类就需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类型包括位置、气候、水文、生物等;人文类型包括农业、工业生产特征等。评价类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可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有利、不利等方面来表述。

其次,在解题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完所有文字、表格、图,文字要圈出关键词,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文字、线条等。分析材料的含义和用意,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再将所有能用的条件进行归纳。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12-01

地理课程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与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上优势明显,然而,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却面临学生地理学习动机不足,地理学习较消极的尴尬问题。地理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地理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在地理课中被动学习的局面,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所学知识内化,提升地理素养,达成地理课程教学目标是每个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面对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但目前中学地理课在实践上还没有摆到它应有的位置上来,它的作用也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首先,功利主义削弱了地理课的吸引力,也淡化了学生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其次,近些年中、高考制度的改革,许多初中地理课开卷考试,高中地理课主要作为文科生的选修,也大大减弱了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动力。激发高一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课程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践行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素质指人发展的水平与质量,即个体在遗传体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教育及个人实践、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稳定的身心特点。包括品质、文化、身体、劳动与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是核心结构,动机是心理结构的重要部分。地理课程内容强调以人为本、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高一学生地理学习动机能优化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践行并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最终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

二、推进地理课程改革,达成地理课程目标

地理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为祖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个性的创造型人才。学生个性的培养及形成离不开学习动机的支持与推动,因此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求地理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要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就要他们具有充分的自主性,这样的主动性即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自控力和学习渴求。地理学习动机对地理学习具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学好地理,必须有强烈且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在地理学习中是很有效且不可缺少的因素,不但能促进学习,提升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坚定克服困难的意志,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是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要求,也是顺利达成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真实高效地理教育,实现学生主动发展

长期以来,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地理学习的动力不大,缺乏兴趣, 缺乏热情,致使地理的教学效率不高。通过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可以扭转学生学习地理的消极态度,建立起积极的心态,愿意去奋斗、去追求并享受成功。其次激发地理学习动机还可以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学习是否有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会不会学,另一个是愿不愿学。后者就属于动机的范畴,其实会学也要以愿学为基础。巧妙的方法和技巧是在动机的支持下专研出来的,激发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业成绩的主要途径。此外,激发地理学习动机可维持地理持久的学习状态,新课程倡导“终生学习”,地理学是跟随我们一生且受用不尽的一门学科,学好并用好地理是学生终生的事情。在新课改情境下,地理教师只有积极激发、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动机,提高地理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意识到“我要学地理”后,方能真正实现地理学习方式从机械接受式到自主探究合作式的转变,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满足身心发展,促进认知需求

当今教育的一个弊病就是,片面强调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形成的需求。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豪情壮志、满怀梦想的阶段,是他们对一切都跃跃欲试的阶段。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如何健康成长,某种程度上动机教育对他们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激发他们恰当的动机,不仅可以满足他们建功立业的豪情;还可以帮助他们尽早发现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塑造完美人格,从而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为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理学习动机作为学好地理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内容,在地理学习的动力系统中具有核心意义,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因素。作为工作在一线课堂的地理老师必须明白地理学习动机对学生学好地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1

富川瑶族自治县共有三十多万人口,辖十四所初中。目前,初中学校只有县一级的一中和二中配备有个别地理专业教师,其余乡镇初中的地理教师大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笔者以前所在的石家初中是一所地处湘桂边界、十分偏僻的学校,整所学校没有一个地理专业教师,所有的地理课程均由语、数、外等学科教师兼课。兼课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所谓的大课程上,对于地理根本无暇顾及。他们上地理课时都是随便应付、照本宣科,根本不讲究教学方法和技巧,因此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他们也常感慨:“对于地理,自己一窍不通,主课任务重,哪有那么多精力去钻研。”如此教法,学生无法理解地理知识,只能靠死记硬背。

二、学生的地理意识淡薄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今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受这种陈旧观念的影响,他们普遍认为当今是追求物质经济的年代,只要学好语、数、外等“实用”课程就行,认为只要学好这些课程就能考高分,就能上好学校,就能找到好工作,就能干大事业。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学生把学地理不当回事,在地理课上,学生的表现五花八门:基础好的学生,在争分夺秒地做语、数、外等作业,而基础差的学生,则把地理教师的讲课当作一首首催眠曲,酣然入梦。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笔者把一个正在酣睡的学生从美梦中叫醒,让他回答一个地理问题:“中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河?”他睡眼惺忪地回答:“富川河。”引得全班哄堂大笑。笔者也被他弄得哭笑不得,问他上课为什么睡觉?而他却反诘笔者:“我以后又不当地理老师,也不当地质学家,学它干嘛!”学生在这种学习心态下又怎么能学好地理呢?

三、地理教学设备不足

地理课在以前属于非中考科目,学校一直以来都把它当副科看待而不加以重视,所以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投入远不如语数外等学科。比如理化课如今都配备有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实验室等,而地理方面却一直以来都是空白。笔者在乡下任教地理的几年中,只见过一个地球仪和几张挂图,为此笔者曾多次向学校领导反映能否适当增加一些教学辅助用具,但得到的答复是:学校财力有限,无能为力,等以后吧……所以,很多时候地理教师上课都是靠“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写到尾”。现在虽然很多学校都具备了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但那也是语数外等学科的专用设施,一向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地理科,想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即便是上公开课,也要等其他学科排完了才能轮到。

篇12

在高中地理起始年级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地理难学,主要原因是初中地理教育存在不足,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更薄弱,加上初三时间接触地理较少,知识的遗忘速度很快,基础就更薄弱。但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高中地理同样用得上,它会助学生一臂之力,下面笔者谈谈一些做法。

一、多看图,勤动手,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地图作为地理的语言,容纳无数的地理知识,学会用地图,学地理会很轻松;要求同学们必须理解地理原理,然后学会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这好比做数学题要用公理和公式;要求同学们用专业术语表达地理问题,所以平时要勤动手写,要学习课本语言和老师的地理语言;地理试题是有一定的答题规律的,要想考出好的成绩,必须总结答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一是答题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试题,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识、原理或技能解决,否则,它就称不上一道好题。做地理试题时,不要东拉西扯,胡编乱造,而要重视规律和技巧。

二是很多地理事物都涉及影响因素,比如,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这类知识容易出问答题,可以采用要素分析法解决。第一,好好审题;第二,写出做题理论;第三,挑选符合题意的信息;第四,表达,必须用专业术语回答;若是简答题,则分条回答;先主后次;要分清是简述还是详细分析。

三是学会不断总结答题技巧。如果经常对某种类型的题目很苦恼,就应该想办法解决这类问题。与同学们交流对策,也可以向老师讨教,而不是一错再错。

二、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上课睡觉,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如果说在初中死记硬背还可以的话,但在高中是万万行不通的。记忆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基础,地理更需要记忆。但对记忆来讲一是要理解,二是要记知识框架,三是要靠积累。单纯背课本是学不好地理的。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自学。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知识。上课认真听讲,可以有效强化学习效果。每一位学生都要认真听课,一旦发现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提醒、警告。目的在于告诉他们认真听讲。如果这堂课没有吸引力或吸引力不够,则学生很难保持认真听课的状态,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上下工夫,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这对老师的要求有所提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主动学习,主动听讲,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而不是被动学习,否则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学生任务。

老师上课设置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当老师让你在书上划一下,你就没有必要非把它写下来;当老师让你必须动手用自己的语言写答案,你就不要只划课本的原话;当老师让你们分组讨论完成任务,你最好先不要单干;当老师要求你独立完成任务,你最好不要与其他同学讨论,不要自作聪明地偷懒,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大打折扣,这样结果往往害了自己。

四、对平时的练习题有所取舍,不搞题海战术。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课本上的内容我都背过了也理解了,但一到考试或者练习还是不会,这是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问题。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主要靠做一定量的题实现。做适量的题目甚至大量的题目是非常有必要的。做题时要注意归纳总结,做有针对性的专题性题目更好一些。

平时做的地理试题充斥大量的怪题、旧题、偏难的试题,对同学们毒害很深:一是很多地理资料编写得很厚,内容总结得很多,其实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看似很专业,其实是为了增加页数。二是一些地理试题把课本中的某一句话拿出来考学生,会考绝对不会这样考。课本中的一句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正确的,但是把它单独摘出来就不一定正确了,这样的题目做多了,只能害了学生。三是地理试题材料信息严重不足,根本与题目的设计思想不一致,把学生当成博物学家来考,我经常看到一些错题。四是题目中的图、表制作十分粗劣,经不起科学考究。五是有些教辅资料为了充实内容,硬把高三才能做的题目让高一学生做,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使本来就困难的地理学习和教学雪上加霜。

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都会先做一遍,了解这些题目的真面目。对于不适合高一学生的题目一律删掉。高一学生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前主要面对的还是高二时候的会考,在布置作业和单元测试时,尽量考查基础知识。同学们不用找些难题和怪题考查自己,只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可。

五、促使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不论你遇到题目有多难,老师都会想尽一切办法给你讲明白;不论你遇到的问题有多简单,老师仍然会耐心、细致地给你讲清楚。大胆问老师问题。不懂就问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它需要任课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努力,它有助于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特别有助于同学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千万不可因为问了不懂而气馁,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篇13

众所周知,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如何调控和组织好课堂教学?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导与引”作用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方法和地理思维方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1.图文结合,层层启发引导。地理学科是一门空间概念较强的学科,有很多知识都反映在各种地理图表上。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地图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各种地理图表,从对地图的分析中找出各种现象的成因及分布规律,使地图成为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工具。

2.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兴趣。枯燥乏味的东西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提高授课效果,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补充一些趣味性的地理知识以及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例,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逐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如,学陆漂移说时,可以给学生举这样一个例子:“大家可以观察一下非洲和南美洲海牛和鸵鸟的分布。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你能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思考,从对问题的探索中理解大陆漂移学说。

二、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1.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启发学生从对旧知的归纳、总结、分析中获得新知。如,在学习热带气候的特征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相互泼水祝福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傣族的主要分布区的气候类型,再让学生分析这里的气温、降水状况,从而得出气候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参与的勇气。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羡慕,但又惧怕遭到失败和挫折。因此,课堂上想积极回答问题,但又怕答错,不敢回答。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

3.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人类自身的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最关心、最有兴趣的内容。教学中,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学会把地理知识直接运用到具体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实践中去。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如演讲、演示、演节目、写调查报告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不但很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知识,而且他们的演讲能力、动手能力、表现能力、调查能力得到体现和发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起来就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实践证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形成独立探求知识的愿望、本领。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交往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其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