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化学难点

高中化学难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23 10:52: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化学难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化学难点

篇1

高中化学学科具有实验性、实用性、基础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中学阶段的化学知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础知识,包括化学概念、基本化学用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二是基本技能,包括基础化学理念、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科学态度,而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发展,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开展多样的教学,而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共同基础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应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让学生在探索化学的道路上不停前进,更深入地学习化学知识。还应将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注重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亲自做化学试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科学探究的科研素养,我们不仅要把前沿的、先进的化学思想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把握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从历史中感悟,结合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和体会化学学科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更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不可偏颇地只看到学生的学业成绩。

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我认为化解化学教学难点总体原则就是化繁为简、由易到难,把抽象、晦涩难懂的化学规律、概念定义、化学原理通过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吸收、消化。下面我谈谈在解决化学教学难点时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创设探索情境,化解教学难点

任何难题的化解都需要人们坚持不懈地分析、思考、探索,需具备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坚韧品质。为培养学生这种积极向前、自主探索的科研态度,我们需要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心智水平和心理规律出发,在教学中创设一些需要克服学习难点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学,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顺利达到课程要求的认知目标。

如在讲授《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这部分教学难点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首先给学生演示“番茄原电池”的趣味科学实验,并提问:音乐卡发声原理是什么的呢?然后给学生时间相互讨论、提问,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思维立即活跃起来。讨论后学生在得出结论的同时提出新的问题:电流的通过是音乐卡发出声音的原因,但电流是怎么产生的呢?如果用茄子或黄瓜替换番茄是否可行?那如果用稀硫酸代替番茄不更好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拓展开了。他们的认识得到了提升,很快就建立起了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的概念,此时,我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评价,则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高了,真正体验到了化学是那么有趣、那么实用,实现了快乐学习的目标。

二、设计恰当的先行组织者化解难点

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储备基础上的,通过设计合理的先行组织者,在新旧知识间穿针引线,构建起新旧知识的联系桥梁,从而帮助学生以旧知引出新知,以旧知指导新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掌握。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建立恰当的先行组织者,是打开化解教学难点之门的又一把钥匙。

如在学习化学反应中的“碰撞理论”时,由于高一学生刚开始接触此类抽象的化学理论,很难理解。此时可以从学情出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设计这样一个先行组织者――投篮,关于篮球运动,大家都很熟悉,也能深刻体会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一个是力度,一个是方向控制,此二者是决定命中率的关键,不可或缺。从此处入手,逐渐引导、引伸、迁移到化学反应的本质,自然引出活化分子和化学反应的“碰撞理论”概念,完美实现知识的同化、迁移,把一个复杂、抽象的化学现象阐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难点得到顺利化解。

三、实验是化学难点教学的关键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构成了化学知识教学的感性材料,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老师,通过一个个化学实验器材,默默地为学生再现化学反应的真实过程,真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实验中化学教师应该让位于“量筒老师”、“烧杯老师”、“试管老师”,让它们尽情地“说话”。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认真观察,主动猜想,再进行验证,完整地体验化学知识建立、形成的过程,从而化解教学难点于无形之中。

四、循序渐进,分散教学难点

化学知识体系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化学教材也是按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编导的,具有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模仿到创新的认知和思维特征。我们应根据这一思维特点,把一个大的教学难点进行合理分解,把其分解为一个个小的难点,然后像上楼梯一样,循序渐进地提高难度,一点一点地化解,并最终突破大的教学难点。

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039-01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化学平衡部分可谓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同学都存在不能准确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以及无法准确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到达平衡状态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化学平衡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抓化学反应移动方向以及平衡状态判断两个难点,使用适当的策略让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判断,提升教学质量。

1 化学反应平衡教学难点及常用判断方法

在高中化学平衡的判断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于不能熟练的掌握判断方法,在进行判断时使用方法错乱,在应用相应原理时不能全面考虑应用条件。高中阶段的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经常使用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勒夏特列原理、碰撞理论以及浓度熵规则,这三种方法的概念在课本中有详细的介绍,下面举一例说明如何使用这三种方法化学平衡的判断。

例1 在体积密闭的容器中,正在发生N2(g)+3H2(g)?葑2NH3(g),待此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在密闭容器中通入部分氢气,此时,容器中的反应该如移动,各化学物质的浓度如何变化?

首先,我们利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分析,当加入氢气时,反应必然朝着减弱这种变化的方向移动,所以,此时反应向着正方向移动,容器体积不变氢气反应必然消耗一定的氮气,因此,N2(g)浓度减小,反应生成了部分NH3(g),因此,NH3(g)浓度增加,虽然反应朝着减弱这种变化的方向移动,但是不能将加入的氢气完全反应掉,因此,H2(g)浓度增加。勒夏特列原理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平衡判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用也最为频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此种方法的教学,从定义、使用条件以及判断方法等方面入手,使学生准确判断。浓度熵原理的应用频率仅次于勒夏特列原理,此种方法适用于表象不明显,但是存在数据或者可判断数据变化的化学平衡类题目,例如,存在一个反应aA+bB?葑cC+dD,当反应到达平衡状态的时候,可知存在常数K=〔C〕c〔D〕d/〔A〕a〔B〕b ,此常数保持不变,此时反应处在平衡状态。浓度熵的表达式为Q=〔C〕c〔D〕d/〔A〕a〔B〕b,当化学反应条件或者化学物质的量增加或者减少时,Q的值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QK时,反应就向逆方向移动,最后达到平衡状态,浓度熵属于定量的判断,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活用,用于定性的判断。

碰撞理论也较为常用,主要是通过定性判断反应两方的碰撞频率,通过碰撞的频率来判断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方向。以本题为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部分氢气,导致氢气与氮气、氨气的碰撞频率增加,但是氢气与氨气不发生反应,因此,反应朝着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并且还可以判断出,反应到达平衡时,可逆反应的速率大于原反应速率。

2 高中化学平衡判断教学策略

化学反应平衡的判断虽然复杂,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寻找化学平衡类题目的规律,根据题目中的标志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准确而快速的判定,例如遇到某题增加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学生立刻想到勒夏特列原理,出现较多的数据,且前后数据发生变化,考虑使用浓度熵原理;遇到化学反应平衡速率变化时,立刻想到利用碰撞理论。在学校考试或者高考中,化学平衡类题目并非上例那样简单,需要学生将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灵活判断。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敦促学生养成严谨的习惯,在读题时将重要的条件作出标记,判断之前认真思考是否符合应用条件等,下面试举例说明。

例2 在某温度时,一个密闭的容器内存在X、Y、Z三种气体,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当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其他的条件不发生改变,改变反应的温度,其中Y气体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那么根据以上条件,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图1 图2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X(g)+3Y(g)?圳2Z(g),且H>0。

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提升环境温度,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但X的转化率降低。

篇3

由于电解质问题和当前的社会生活、工业发展、科学技术密切相连,而成为高考的常考知识点。从命题形式上来看,它涉及选择、填空、判断、推断、计算等各种题型。从知识点方面来看,命题主要涉及到:(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如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2)盐类物质的水解;(3)离子共存;(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当然,在命题过程中,虽然题目千变万化,牵涉极广,由于电解质知识与社会生活、人体健康、生物酸碱等紧密相连,且在一些题目的解析中需要用数学思维(极值法)来解决,所以在将来的高考中仍将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推断思维,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

一、电解质中的概念辨析

学习电解质,首先必须明确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是指:凡是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而进行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分别向两极移动,并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说,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导电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它不同于一般导体的导电过程。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其他一些离子化合物也是电解质,如活泼金属氧化物、氢化物以及一些离子型碳化物等,当然很多的共价化合物也是电解质,它们的辨析我们只需要严格从概念入手即可。

非电解质的概念与电解质不同,重点突出“和”,说的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在学习这几个概念时,我们要指导学生注意区分几个易混淆的知识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3.一些电解质在熔化和水溶液中电离时,离子方程式不同。

比如,NaHSO4在熔化时:NaHSO4=Na++H++SO42-

NaHSO4在溶液中时:NaHSO4=Na++HSO4-

4.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溶于水的不一定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不一定是弱电解质。

比如,CaCO3难溶于水但是强电解质,CH3COOH易溶于水但是是弱电解质。

5.溶于水之后溶液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

比如,NH3、CO2通入水后,水溶液导电,但是NH3、CO2都是非电解质,之所以水溶液导电,是因为它们通入水后生成了弱电解质NH3•H2O和H2CO3。

6.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只与溶液中离子的溶度有关。

二、高考中常见的题型

高考是高校面向社会选拔人才的大型考试,其命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近年高考命题内容为指导,对一些常见的题型与学生们进行详尽的分析,我们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概念辨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金属的导电性。

2.离子共存。离子共存问题,其考察的主要侧重点是学生审题的能力,能否挖掘隐含条件直接决定了这类题目的得分与否。(1)有些题目要求能共存的,有些要求不能共存的;(2)有些题目要求不能共存,但是同时提出不能共存的因素: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环境的酸碱性(PH值、酸碱指示剂、加入金属冒出气泡等)、溶液的颜色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正误判定。(1)书写。要让学生们严格按照:写、拆、删、查几步的路子一步一个脚印写,以免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把一些常见的方程式掌握,然后抓住酸式盐的几个典型题例,把过量问题彻底解决;(2)判定正误。首先要看是否符合反应原理,然后检查“质量、电荷是否守恒”再检查一些必要的符号、条件等。

4.离子推断、除杂和检验。离子反应的运用,做这类题目需要把握反应机理、认真审题。

三、电解质问题解析策略

电解质问题频繁出现于高考试题中,常考常错,令老师和同学们深感头疼。其实,仔细看起来,其考查不外乎两大块:(1)概念;(2)离子。对于基本概念的考查,没有窍门可供选择,只需要牢记和深入理解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各种概念的考查题型都会迎刃而解。关键是第二板块内容,离子问题,对于离子问题的考查,题型千变万化,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都是考查了离子反应,主要表现为:(1)离子共存;(2)离子方程式书写及判断;(3)离子除杂和鉴别;(4)离子推断和相关计算。

解析离子问题,关键是认真审题。比如,离子共存问题中,外在条件以及隐含条件的挖掘都离不开审题;再比如,离子除杂问题,一定要注意是逐一除去还是无限制的除去。其次,在解析离子问题时,要注意认清反应实质,在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定上,都紧抓住离子反应的实质,只要能发生离子反应的离子,一定不能共存;凡是能供大量共存的,一定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在此基础上,明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定方法,所有问题自会很容易解决。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定问题,是多年来的高考必考题型,对离子方程式进行判定,我们可以首先检查方程式两次是否符合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然后对一些物质的拆分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过量物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并对给出的习题精挑细选,让每一道题都是精品,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慢慢总结解题方法,并得到解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秀锋.离子问题解析策略.高校招生,2007,(2).

篇4

等效平衡问题涵盖知识丰富、考查方式灵活,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要求甚高,一直以来都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近年的高考,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对等效平衡的考查都有所升温,题型的衍变更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使许多学生谈“等效平衡”色变,因信心不足而导致丢分。

对于等效平衡学习这一难点的突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解题思路的引导,为学生提炼出解答等效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不断应用中从心理上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最终做到能从容应对。

一、等效平衡内涵的教学

等效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恒T、恒V或恒T、恒P),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反应物用量,达到平衡时各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都相同,这样的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在等效平衡内涵的教学中,学生对等效平衡中“百分含量相同”的理解往往会与化学平衡状态中“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混淆,因而教师要强调这里的“等效”是“比例相等”,从而让学生对概念的抽象描述有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着重分析等效平衡问题中的几种常见题型,并对其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纳,从而逐步解决等效平衡学习的问题。

二、解决等效平衡问题的“”

在日常的教学中,为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针对等效平衡中不同类型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总结了解题思路的“”:“一模一样、比例相同”,让学生在学习中分析,分析中总结提炼,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1.“一模一样”

“一模一样”是指在等效平衡问题中,使用极限转换法后,同一可逆反应的各相同组分的物质的量与初始状态“一模一样”,即完全相等。这一思路常用于恒T、恒V条件下的非等体积反应。如:N+3H?葑2NH的等效平衡问题。

2.“比例相同”

“比例相同”是指在等效平衡问题中,使用极限转换法后,同一可逆反应的各组分之比与初始状态各对应相同组分之比相等。这一思路适用于恒T、恒V条件下的等体积反应,如:H+I?葑2HI的等效平衡问题;还适用于恒T、恒P条件下的等体积或非等体积反应,如:N+3H?葑2NH、H+I?葑2HI的等效平衡问题。

三、“”解法应用

例1.在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 A和1mol B,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葑2C(g)+D(g),达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w mol/L,若保持容器中压强和温度不变,重新按下列配比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然为w mol/L的是()。

A.6mol A+2mol B

B.1.5mol A+0.5mol B+1mol C+0.5mol D

C.3mol A+1mol B+2mol C+1mol D

D.2mol C+1mol D

解析:该题属常见等效平衡问题。基本思路是:(1)非等体积可逆反应,利用“极限转化”原则,把四组配比物的物质的量按照方程式的计量数化归为反应物的物质的量;(2)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只要加入量“一模一样”,就属于等效平衡。依据这个原则进行判断,B、D符合要求。

例2.(2007四川高考)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O(g),发生反应CO+HO(g)?葑CO+H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子大于x的是()。

A.0.5mol CO+2mol HO(g)+1mol CO+1mol H

B.1mol CO+1mol HO(g)+1mol CO +1mol H

C.0.5mol CO+1.5mol HO(g)+0.4mol CO+0.4molH

D.0.5mol CO+1.5mol HO(g)+0.5molCO+0.5mol H

解析:等体积可逆反应的等效平衡问题。基本思路:(1)利用“极限转化”原则,把四组用量配比按照方程式的计量数化归为反应物的量;(2)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只要初始加入量成比例,满足“比例相同”就属于等效平衡。依据这个原则进行判断A等效平衡,其他配比不等效;(3)要满足题目条件,使CO的体积分子大于x,只需在满足等效的基础上增加CO的物质的量,从而得出答案B。

变式:(2008年高考全国Ⅱ)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g)+H(g)?葑CO(g)+HO (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篇5

二、连线甲醛的氧化反应

甲醛结构的特殊性,注意其产物并非甲酸,而是二氧化碳和水。另外,乙烯加成为醇或卤代烃,又可将烃和衍生物连成一串,将烃及其衍生物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还要对以下内容进行小结:①能与特殊试剂反应的官能团或有机物,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金属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等。②反应条件决定的反应类型,如氯气(光照)———烷基取代,铜(加热)———醇的氧化反应,溴的四氯化碳———加成反应,氢氧化钠水溶液———卤代烃的水解,氢氧化钠醇溶液———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等等。③官能团的消除。通过消去反应等消除卤素原子、醇羧基,通过加成反应或催化氧化反应等消除醛基等。④官能团的引入。如双键的引入方法:某些醇或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会生成双键化合物,醇的催化氧化生成醛或酮等含碳氧化键的化合物等。再如卤原子的引入方法:烃与卤素单质取代反应,不饱和烃与卤化氢或卤素单质的加成反应,醇与卤化氢的取代反应等等。⑤官能团的衍变。

三、建网

有机化学知识点较多,但规律性很强。在复习中,通过横向、纵向的知识梳理,把头脑中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高考复习中以结构为主线,做到“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将凌乱的知识结成网,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获得较高的复习质量和效率。

四、精练

有机化学复习过程中,做一定量的题加以巩固是非常必要的,但一味盲目地搞“题海大战”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要选择符合考试说明又具有典型性的试题,坚决放弃偏题怪题。还要从做题中善于总结,及时查缺补漏。如:用式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所得芳香烃产物的数目为():A.3、B.4、C.5、D.6.【考点直击】本题既考查了学生对苯的二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又考查了根据式量求烃基的方法。【解题思路】式量为43的烷基为C3H7—,包括正丙基(CH3CH2CH2—)和异丙基[(CH3)2CH—],分别在甲苯苯环的邻、间、对位上取代,共有6种。烃及烃基的推算,通常将式量除以12(即C原子的式量),所得的商即为C原子数,余数为H原子数。本题涉及的是烷基(C3H7—),防止只注意正丙基(CH3CH2CH2—),而忽略了异丙基[(CH3)2CH—]的存在。答案:D。

篇6

这个难点一直在教学中困扰着我,推行高效课堂以来,对于一些能由实验加深学生体验的内容我一般都由学生或单独或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生学习简单机械知识的时候,在控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中,当让学生分组探究时,其中有两组学生做出了类似图3这样的平衡情况:如图(每个钩码等重,每格等距离),学生很好奇,举手询问此时杠杆的平衡条件如何表达?我引导学生总结:此时可视为杠杆受到三个力及三个相对应的力臂,一个动力,两个阻力(左边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为动力,右边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满足F1L1=F21L21+F22L22学生较易理解。教学进行到这儿我突然心中一动。我们一直说动滑轮是一个变形的杠杆,如上图2所示情景下动滑轮的费力情况分析中,我们能不能也引导学生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呢?基于这种想法,我将图3这种情况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了一下,特别是两个阻力作用的位置不同,所以他们的力臂也不同。为后面动滑轮的教学埋下伏笔。由于这是学生自己发现的现象,所以印象特别深。

在接下来动滑轮知识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也可能费力,但是想通过实验得到省一半力,或费力是不是二倍的结论不太容易,因为现实情况下绳有重力,还有摩擦。这个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滑轮实质上是变形的杠杆,并弄清动滑轮的支点和力臂,当如图1那样拉动时,由于阻力由动滑轮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来提供,这两个阻力的作用点都在动滑轮的重心上,所以就有F1L1=(F21+F22)L2,此时两个阻力的力臂相同(L1为动滑轮的直径,L2为动滑轮的半径),又因为L1=2L2,所以动力为总重的一半,即省一半力。很容易理解图1情况下的省力分析。而在图2所示情景下,我们也能这样分析,只是要引导学生将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区分,图2所示虽然也是一个动力,两个阻力,而两个阻力的力臂不相同了,其中r为滑轮的半径是动力F的力臂也是阻力G轮的力臂;R为滑轮的直径是阻力G物的力臂。这时杠杆的平衡条件只能表述为Fr=G轮r+G物R,此时是得不到动力为总重的两倍的,图2情景下的20N的答案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其错了。而正确答案是18N也就自然而然得到了。而如图4这种题目: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 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 )

篇7

冀中南平原地区为河北省高碘地甲病发病率较高地区,该地区高碘地区108个,高碘病区60个,受害人口5679960人[1],特别是盐山、海兴、南皮、孟村、黄骅等地最为严重。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高碘病区的环境地球化学背景与高碘地甲病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致病机理,为冀中南平原高碘地甲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1.冀中南平原高碘地甲病的分布与现状

图1 冀中南平原高碘地甲病区分布图

研究表明,冀中南平原高碘地甲病区涉及沧州12个县64个乡镇,邯郸市10个县52个乡镇,邢台市5个县3个乡镇,衡水市3个县21个乡镇(图1),集中分布在冀中南平原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境内,多数高碘地区相互链接成片,由沧州市东北部的青县、黄骅、向西南方向链接衡水、邢台市至邯郸市的魏县、临漳县。

2.冀中南平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2.1 土壤

2.1.1 冀中南平原土壤I元素分布特征

根据多目标地球化学表-深层土壤分析结果,计算和圈定了I元素的低背景、背景、高背景和异常界限值和范围,如表1所示,在此基础上编制冀中南平原表、深层土壤碘含量分布图,见图2、图3。

表1 冀中南平原区表、深层土壤I元素含量分布区间

单位:mg/kg

土壤 低背景 背景 高背景 异常

小于均值-离差 均值±离差 均值+离差―均值+2离差 大于均值+2离差

表层 小于1.34 1.34-2.92 2.92-3.71 大于3.71

深层 小于0.85 0.85-2.23 2.23-2.92 大于2.92

由图2、图3可以看出,I元素低背景区域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前,在灵寿-曲阳-定州-石家庄等区域内呈现大范围低背景,表、深层土壤绝大部分区域为背景范围,I元素高背景及异常区域在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间对应性较差。其中,表层土壤高背景和异常区域主要分布在邯郸-邢台东部和黄骅市东部沿海区域,此外,在辛集和廊坊-永清附近也出现小范围的异常区域,深层土壤I元素高背景和异常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文安-青县-黄骅等沿海区域。

2.1.2 冀中南平原土壤I分布与高碘地甲病分布的对比研究

比较图1和图2、图3,可以看出表层土壤的4个异常区中有3个与高碘病区在空间分布上相吻合,而深层土壤与高碘病区仅在黄骅市东部沿海区域有着对应性,显示出高碘病区的成因与表层土壤关系密切,与深层土壤有一定的关系。邯郸-邢台东部I元素异常区位于表层土壤中,而对应区域的深层土壤I元素含量处于正常水平,表明该区域表层土壤I元素异常的形成为后期人为作用所致。沧州地区表层土壤中I元素含量大部分处于背景范围,而深层土壤中却存在大面积的I异常区,表明沧州地区的滨海相沉积环境对深层土壤中I元素含量的控制作用。

图2 冀中南平原区表I元素含量分布图

图3 冀中南深层土壤I元素含量分布图

2.2 地下水

2.2.1 冀中南平原地下水中I元素的分布特征

为研究浅层地下水中I元素的分布特征,共采集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样品2211件。通过对浅层地下水样品的统计分析,并根据饮用水标准[2~3],以碘化物含量大于0.2mg/L为高含量区,碘化物含量小于0.005mg/L为低含量区,将冀中南平原区划分为碘化物的高值区和低值区两个区域,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区I元素在浅层地下水中呈现一条显著的北东向低值区,沿太行山前分布,高值区主要分布邢台-邯郸东部区域。此外,在永清和黄骅两地浅层地下水中I元素也呈高值分布。

为研究深层地下水中I元素的分布特征,对沧州63个乡镇调查,共采集居民饮用水样本315份;通过测试分析,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碘的含量分布具有典型的分布规律,自西北向东南含量逐步增高,与浅层地下水碘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大多数高碘地区呈片状分布,但在高碘的区域也有局部低碘水井出现。

任丘-河间一带,地下水中碘的垂向分布表现为上高下低的规律;献县-青县-东光冲积平原区内浅、深层水均为低碘水或适宜碘水;而东部湖积-海积平原区则自上而下均赋存高碘水,但深层高碘水分布范围及碘含量均略大于浅层水。

图4 研究区浅层地下水I元素分布图

2.2.2 冀中南平原地下水I元素分布与高碘地甲病的对比研究

将图1与图4进行对比,并结合上述对深层地下水I元素分布规律的叙述可以看出,高碘病分布区域与浅层地下水I元素的高值区在空间上非常吻合:浅层地下水I元素分布与在南宫至威县、临漳一带的高碘地甲病的分布上非常吻合,廊坊的永清的高碘地甲病分布区也存在一致的浅层地下水分布区,但在其他地甲病分布区浅层地下水的碘含量并不太高,可能是饮用深层地下水引起;而高碘病最严重的沧州东部地区,浅、深层地下水均为高碘水分布区域。显示出高碘地甲病区与地下水之间存在较显著的空间对应关系,因此地下水中I元素的含量水平可能是控制高碘地甲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3.冀中南平原高碘地甲病与碘地球化学的关系

冀中南平原为河北省高碘地甲病高发地区,特别是盐山、海兴、南皮、孟村、黄骅等地最为严重,现已被列入非碘盐区域。通过将冀中南平原地区土壤、地下水中I元素分布与高碘地甲病分布区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表层土壤的异常区与高碘病区在空间分布上相吻合程度较高,深层土壤与高碘病区仅在黄骅市东部沿海区域有着对应性,显示出高碘病区的成因与表层土壤关系密切,与深层土壤有一定的关系。

高碘地甲病分布区域与浅层地下水I元素分布与在南宫至威县、临漳一带的非常吻合,廊坊的永清的高碘地甲病分布区也存在一致的浅层地下水分布区,而高碘病最严重的沧州东部地区,浅、深层地下水均为高碘水分布区域。显示出高碘地甲病区与地下水之间存在较显著的空间对应关系。

人体吸收的I元素过高、过低,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4-5]。冀中南平原地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小麦等,由于高碘地区、高碘地甲病区土壤和地下水I元素含量高,粮食作物中吸收的有效碘就高,进而导致人体所吸收的碘也就越高,这样就增加了高碘地甲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冀中南平原高碘地甲病与表层土壤、地下水有显著的关系,与深层土壤有一定的关系。冀中南平原高碘地区和高碘地甲病区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对高碘地甲病的发生,从综合的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为高碘地甲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马东瑞, 周荣华, 贾丽辉,等.河北平原水源性高碘地区分布调查[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6,21(4):237-238.

[2] 贾建茹,李小平,等.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24(4):30-32.

篇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实现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而言,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以及视频等各种信息手段集中在一起,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很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从而非常利于学习的理解和接受,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有助于解决高中化学实验中的难点问题

高中化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的学科,实验是高中化学的关键和基础,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多的化学实验教学都存在着无法良好解决的难点问题。具体来看,化学反应时间太长的实验、危险性很大的化学实验以及化学反应的具体现象存在时间极短的化学实验等,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下都难以进行良好的讲述和介绍。然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上述实验的实际过程中进行逼真的模拟,从而非常有利于提高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因此,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高中化学实验中的难点问题。

3.能够使高中化学教学的知识量更加丰富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中的化学教师往往要借助于黑板板书来进行化学知识以及化学公式的讲述,但是黑板上承载的知识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还有反复写,反复擦掉。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精心制作课件,将本节课所有有关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公式通过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能够使化学教学课堂承载的知识量更加丰富。

二、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针对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大的应用意义,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1.处理好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之间的关系

虽然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处理好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良好应用,有力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具体来看,如果过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就会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多媒体所附带的视频以及声音和色彩上,从而导致学生浮于知识的表面,难以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不利于学生深入掌握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多媒体教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无论多媒体技术多么先进,都无法代替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必须要努力处理好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之间的关系。

2.教师要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不是特别熟练,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具体来讲,教师首先要对高中化学的教材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对原有的备课记录进行改革和创新,从多媒体课件展现效果的角度去考虑备课,使备课的内容更加适用于多媒体的展示。其次,教师要通过努力学习多媒体技术,并与同事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提高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

3.注意营造一种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

篇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微课堂”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其不仅教学过程形象直观,教学重点突出,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而且课堂教学时间短,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微课堂”教学方式,以便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注重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虽然“微课堂”教学时间较短,多在5min~10min,但是教学导入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至关重要。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围绕教学主题,选择新颖独到、趣味性强的导入方式,为“微课堂”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可以利用视频形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存在的金属腐蚀现象,如轮船腐蚀、工业设备锈蚀和厨房金属用具的腐蚀等,并展示金属腐蚀可能造成的危害,轻则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重则发生严重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这样学生在观看视频图片的过程中,很容易被金属腐蚀的后果震撼,自然对金属防护的方法充满探究欲望。

这种图片展示的导入方式既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观察和认识,又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说教的枯燥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

在“微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设想教学过程中对应的学情,以视频为媒介,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硫和氮的氧化物”中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在视频中围绕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及重难点,采用设问形式展开教学,如①实验反应原理:亚硫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制备装置:固液不加热制备装置;净化干燥装置:盛放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方法:向上排空集气法或者排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检验方法: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或者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尾气处理:用氢氧化钠溶液与倒扣漏斗装置防止倒吸等。

“微课堂”的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相同,指导、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之间的互动都要在教学中一一呈现,在备课时需要分析学生的化学基础水平和理解能力,做好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设计,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

三、结合传统教学,实现优势互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微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两种教学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微课堂”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实现二者优势互补,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微课堂”的教学时间较短,但仍然需要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起到提纲要领作用,而如果板书太多,则会既浪费教学时间,又显得多余累赘;板书太少又无法准确表意,无法达到板书的预期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板书,以“微课堂”呈现教学重难点,利用板书将重难点内容进一步明确,这样相互结合的方式,可以对“微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在“微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需要将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对语言进行精炼,注重突出关键词,并辅助板书、手势和表情等,让“微课堂”教学过程更立体丰富,真正让“微课堂”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

四、选择合适课型,把握教学重点

“微课堂”教学形式多样,高中化学教师需要依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以及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选择合适的“微课堂”课型,使其更贴合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微课堂”教学的作用。

依据教学环节,“微课堂”课型可以分为课前复习、新课导入、知识理解、练习巩固和小结拓展等类型;依据教学方法,“微课堂”可以分为:①讲解类,主要通过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加深学生理解;②演示类,主要是让学生直接观察和感知教学内容;③练习类,主要利用典型例题讲解和实际训练巩固课堂教学内容;④探究类,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等。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一节“微课堂”作品既可以对应一种类型,又可以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类型的相互结合。为了保证“微课堂”教学的效果,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重难点,如果无法用一节“微课堂”完全呈现教学内容,则教师可以制作多个微视频,并采取同构异课或者同课异构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教学内容条理化和系统化。

总之,高中化学知识点多而分散,如果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容易全而不精。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利用“微课堂”突出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精简和教学方式新颖独特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化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高中化学是高中各门学科中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烂熟于心,但面对一道道化学习题时,仍旧无从着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未能掌握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很难将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化为己用。对于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为高中化学教学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笔者就通过知识点拓展、难点整理以及易错点分析三个方面对卤族元素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研究分析。

一、卤族元素知识点拓展

对于高中化学学习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进行知识点的拓展,便可以使原本抽象单薄的知识点变得具体丰满,可以帮助学生很快的建立一套良好的解体思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让学生在掌握一个知识点的同时,对于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也有一定的了解,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掌握所要教授的内容,所以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拓展,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例如,在讲解卤族元素的时候,除了其基本的特点:其包括氟、氯、溴、碘、砹,简称卤素。其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其分子间的色散力也逐渐增强,其沸点、熔点、原子体积、密度也依次递增。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进行深入的讲解,对其进行拓展,比如其化学性质也很相似,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在取得一个电子后会形成稳定的八隅体结构,其具有氧化性,原子半径越小,其氧化性越强,所以单质中氧化性最强的便是氟。

例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颜色由深到浅依次为AgI>AgBr>AgCl

B、还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HI>HBr>HF

C、水溶液的酸性依次为HI>HBr>HCl>HF

D、光敏性依次为AgF>AgCl>AgBr>AgI

解析:正确答案为D。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其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单质氧化性减弱,气态氢化物或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稳定性减弱。AgX中随着F、Cl、Br、I的顺序,溶解性依次降低,颜色逐渐加深,光敏性增强, D错误。

卤族元素难点整理

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的难度大大加深,所以许多同学并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难度的过渡,导致其将理论公式等内容背的滚瓜烂熟,但仍就不得解题的要领。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难点未能完全掌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对其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进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解题思路,帮助其快速正确的解决化学问题。

在卤族元素的学习中,化学性质是其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其具有如下化学性质:其可以与金属进行反应,一般生成高价态化合物(Fe除外);其可以与H2等非金属进行反应;其可以与水进行反应;其可以与碱进行反应;卤素单质间可以发生置换反应以及碘的特性反应等等。

例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①水喝氯气进行反应:Cl2+H2O===2H++Cl-+ClO-

②氢氧化钠与氯气进行反应:Cl2+2OH-===Cl-+ClO-+H2O

③浓盐酸和二氧化锰进行共热:MnO2+4HCl(浓)()Mn2++2Cl-+Cl2+2H2O

④在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Ca2++2ClO-+H2O+CO2===CaCO3+2HClO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正确答案为B。反应①生成的HClO为弱酸,所以其应该用HClO表示;反应③中的浓盐酸可全部电离,故应该写成H+和Cl-的形式。

二、卤族元素易错点分析

高中化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易错问题,及时将这些易错点梳理通顺,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笔者认为,及时将这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易错点进行分析整理并传授给学生,便可以帮助他们巧妙的避开习题中设置的“陷阱”,让她们在处理一道道化学习题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在卤族元素部分,其易错点有如下内容:氟元素的化合价只有-1价,无含氧酸,但HFO除外,氟单质能与稀有气体发生反应,氟单质可以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由于分子间的氢键相互缔合,所以氟化氢的沸点非常高;溴唯一一个易挥发的液态非金属;氟离子容易形成配合物;在AgX中,溶于水的只有AgF,其不具有光感性;碘容易升华,遇到淀粉变蓝,其氧化性较弱;碘、溴溶于不同溶剂中,其溶液的颜色也不同。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习题,千变万化,如何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化学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所共

同探究的问题,本文通过知识点拓展、难点整理以及易错点分析三个方面对卤族元素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浅要的研究与分析,笔者相信,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最高效立体化的学习模式,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对化学学习的热情,让她们再去爱面对茫茫化学题海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李登俊.新课标化学必修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06)

篇11

新课改对于高中化学的要求发生了改变,教师要如何推陈出新,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都是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对于这些新问题,只有教师多加反思才能解决,才能将更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践中。特别是对高中化学中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师更应该重视。

一、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些教师,尤其是有些教课时间比较长的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已经深刻地扎根在他们的脑海中,教学方式很难改变。而在化学反应原理课堂上,他们依旧采用传授式的讲课形式,他们依然是作为化学课堂的主体而存在,学生只能被动接收。其次,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课堂活力。素质教育要求高中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营造和谐、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与合作。特别对于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来说,因为课时的原因许多化学反应原理都是抽象概括出来的,没有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教师都是一味地在课堂上用理论知识讲课,让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一些较难的化学反应原理来说学生不能理解它的原理。最后,在教学化学反应原理时,有些教师没有能够把握好难度,讲课的时候讲的难度系数过于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跟不上,这样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过于简单死板,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化学反应原理,这样同样造成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降低。

二、对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的反思

针对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教师要学会反思,及时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要反思的问题就是反思教师的位置是否要改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但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是新课改的参与者、解释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处于操控者地位,以化学知识的讲授为主,没有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但新课改要求学生全方面发展,尤其是实践操作。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要进行改变,不能再以发号施令的身份出现,而是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轻松自在、师生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反思是否要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中化学教学并不是单单为了知识的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学有所用。在过去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教师没有注重实验,只是让学生知道理论性知识。但现在教师要反思是否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告别过去纸上谈兵式的学习,在日常学习中让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自己在实验中探究化学反应原理的由来。

三、提高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措施

从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的现状看,有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把反思的内容运用到实际课堂上。要提高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的效率,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化学课堂的兴趣。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不要只从理论着手,要善于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化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决定了化学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理论学科存在很大差别,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说教层面,尤其是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应该借助化学实验把抽象的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生动、形象、直观地阐释出来,这样做就能使化学原理实现向具体应用的巨大转变。比如学习硫酸亚铁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实验教学,让班上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寻求答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实验完成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验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采用实验教学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加强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与敏感性,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优秀的品质和意志,对加强素质教育起到积极作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产生良好效果。除此之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用及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既会操作又既懂理论知识的高能高分的创造性人才。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创新。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里引进了新型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设备进行化学课堂的创新。比如利用现在最流行的微课教学,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对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重难点进行录制,然后发给学生,让学生上课之后,有不理解的可以反复看,这样能让学生的基础知识更牢靠,及时解决不懂的问题。还有一些受时间和场地限制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从中明白化学反应原理的由来。就像学习离子反应的时候,学生对离子共存有些模糊不清,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把离子共存单独拿出来讲解,说清楚它的基本内容,把它不能够共存的形式一一讲解出来,像生成易挥发性物质就不能共存这些情况,让学生下课后根据自己不懂的重难点反复地听。最后,在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过程中,要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情绪,和学生积极互动,注意学生的学习动向,及时调整教学节奏,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结语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8

高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作为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当中去搜集信息,要善于从生活当中去选择素材,要对生活当中的素材做到有效的把握。高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要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当中去学习化学知识,去认识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学会使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科学的能力。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

即使是高中化W教学已经加入了新课改但是高中化学教师仍旧对知识及理论的讲授比较重视,对于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讲授是比较缺乏的,而学生在这样脱离实际的化学知识讲授当中,也必然不会对化学产生兴趣。

1.从教学内容上来讲,与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况相脱离。

现在的高中教师当中还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的人对学科知识过分的强调,尤其体现在对其完整性及严密性的重视上,而和化学联系的生活问题也只是在不得不提的情况下教师才会将其联系在一起。所以这样与生活相脱节的化学教学必然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及作用产生怀疑,也没有办法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在教学方式上讲过分的忽略了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现在绝大部分的高中化学教师仍旧是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点在老教师当中是最为明显的,但是实际上化学教学要与实验器材、生活场景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效果,再加上课本当中所要求的大部分实验都是教师动手进行的,学生压根就没有动手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对新课改所要求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是不相匹配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都是遵循着教师的设计开展学习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这与新课改的要求和理念是相悖的。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1.重难点内容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在高中化学教材当中,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所占的比例是较大的,同时这部分知识在高中化学当中也属于重难点内容,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知识点多、杂,学生学习、理解、记忆起来也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再加上这部分知识点当中涉及到的生活联系、实验都是比较多的。而在高中化学重难点知识的生活化教学实践当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注重引课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引课是否精彩是这节课进行是否顺利的迁移,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在备课的阶段就需要认真的查阅有关资料,重视罪行的科技成果,在教案当中就将所教授的内容和生活联系到一起。(2)教学的内容上做到创新。教学的内容不能禁锢在教材当中,要将教材当中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同时化学课堂当中还需要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教师每个知识点的导入都要注意科学化,要让学生对化学有着深刻的体验,让学生理解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3)生活化教学当中要不断的对学习方式进行优化。要改变原来学生被动接受化学知识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化学课堂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问、多思考、多动手,同时还需要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2.理论知识的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理论知识在高中化学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化实践教学要注意下面几点内容:

(1)注重知识的讲授过程。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及乏味的,所以教师在化学课上要将生活知识充分的利用起来,引课要契合生活,知识点的讲解要主要由浅入深。首先引课的内容要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联系在一起,知识代内的讲解上要注意由浅到深的逐步推进。

(2)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做到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概念都是很模糊的,所以学生参与到其中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组织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理解知识的最有效思路,提高掌握化学知识的效率。

(3)探究性实验在化学理论生活化教学实践当中的运用。我们知道化学理论知识是较为抽象、难理解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设置一定数量的探究性实验,然后让学生去自主思考,自主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最后所得的结论也可以进行讨论,这样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与教师枯燥的讲授相比较是非常有效的。

三、提高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措施及建议

1.教学过程要具有生活化。高中化学课堂是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所以在教学当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所以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当中,要将师生、学生互动及交流做为重点内容。教学的形式也要做出一定的改变,教师应该创设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将教学课堂创设的更为生活化,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

2.教学用具要具有生活化。高中化学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整个教学的开展应该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并且课堂当中所学到的很多知识都是需要通过实验来获得结论的。那么高中化学教学用具不一定仅仅的拘泥在实验仪器、药品挂图等方面,可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寻找教学用具,例如我们在研究过滤的时候可以用泥水进行,我们在研究蒸发现象的时候可以用食盐水进行,可以使用橘子来进行原电池实验等。

3.教学内容要具有生活化。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学内容就决定了高中化学教学要与现实及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新的高中化学教材与旧版相比较从内容上更为注重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课以及讨论也更为贴近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结合在一起,在当地的实际情况下,要增设与生活联系的教学内容,并尝试在课堂上让学生去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所遇到的简单问题。

综上所述,自高中化学教学加入到新课改的行列当中后,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也做到了高度的重视,课堂上更为强调的是学生进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应该是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前提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高中化学要想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必须要回归生活。

篇13

1.限时讲授、注重演练

就目前我国高中化学的课堂授课状况来看,不少学生对于高中化学知识难以有效的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高中化学知识相对较难,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没有合理的对课堂授课内容进行安排。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的对其进行完善,具体来说高中化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解决:(1)精炼授课内容,合理安排授课时间。高中化学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各种化学知识汇总在一起,学生很难通过教材了解哪些知识是学习的重点,哪些知识是学习的难点。而教师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又习惯性的进行概括式的授课,将所有内容不分层次,不分重点的讲授给学生,造成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障碍。因此高中化学教师今后在化学授课的过程中应对授课内容进行一定的精炼,明确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提高对关键知识的重视,同时教师还应合理的安排授课时间,避免授课时间过长引起学生的厌倦感,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2)重视知识演练,加深知识掌握。课堂授课与知识演练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要想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就应针对课堂授课的内容合理的安排具体的知识演练,这样既可以考察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找出学生化学知识学习上的不足,方便化学教师教育教学的展开。

2.注重实验、促进交流

高中教育教学中的各项教学科目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不同,相较于其它科目而言化学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需要进行大量的化学实验,这些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在今后的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高中化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为了更好的发挥出高中化学实验的作用,高中化学教师应注重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障学习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学校应建立起专门的化学实验室,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向学生明确化学实验流程,全程监控学生的操作情况,保障学生可以顺利的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2)小组式实验,促进学生的交流。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关系,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化学实验,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教学改革、加大创新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教学一直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与创新,高中更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前沿阵地,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部分科目已经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中教育教学的发展。鉴于此,高中化学教育要想在未来更好的适应未来高中教育教学的新需要,完成我国教育赋予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新任务,其就应从高中化学教育的实际入手,针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系统的改革。具体来说高中化学高中教育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与创新:(1)分析教学现状,找准教学不足。要想对高中化学进行改革与创新,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找准教育教学中的不足,针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高中化学的改革与创新维持在正确的轨道上,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有益性的帮助。(2)学习先进经验,迎合学生需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逐渐产生了变化,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课堂教育教学的创新时,应着重考虑学生的所思所想,迎合学生的需要,以此来提高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高中化学教师还应向其他学科进行学习,借鉴其先进的创新经验,完善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4.重视方法、提升技巧

友情链接